📖 ZKIZ Archives


《創新工場取經》孕育七十多家新創公司 李開復也要仰仗她 中國創業教母陶寧:台灣人充滿創意,不輸矽谷

2014-01-20  TWM
 
 

 

四年培育七十幾家新創公司、創業者教父李開復的左右手、手握五億美元創投資金、現年四十六歲,她就是「中國創業教母」陶寧。她如何挑選投資對象?對台灣的網路創業者有何建議?

如果要創業,你應該聽聽她的意見!

撰文‧黃家慧

「創新工場」是以幫助年輕人創業為使命的中國投資機構,二○○九年創立至今,已成功培育七十幾家新創公司,包括安全寶、啪啪等在中國耳熟能詳的網路公司,其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有「中國創業教母」之稱的陶寧。

四年前應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之邀擔任首席運營官,她看到的不僅是多個團隊從創新工場成功孵化,更看見一場風起雲湧的網路創業潮,正在中關村奔騰。一三年年底,陶寧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在這四年所見證到的北京網路創業崛起,同時向台灣業者招手。

剛接掌創新工場時,陶寧一直思考:「為什麼美國矽谷有那麼多年輕又有高科技背景的人,願意放棄進入像IBM、Google這樣有明星光環的大企業工作,走出來自己創業,而中國卻沒有。」她發現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錢」!

備妥銀彈!

中國網創風起雲湧,資源唾手可得年輕人剛出社會,財富積累少,更別說開一家自己的公司。「但是在矽谷,那裡有大批的天使投資人捧著白花花的銀子給創業者,所以初始資金根本不是問題;而在台灣、中國,天使資金卻很少。」四年前的北京,天使基金並不流行,想要找人投資極不容易。「投資人一聽到投資這些初創公司,回收至少要等個八年,都說『天啊!我的上帝呀,這也太久了吧。』」陶寧描述四年前找投資人的窘境。而當時中國政府雖然設有所謂的「引導基金」,也只給中大型企業,小型的初創公司很難分一杯羹。

「直到三年前,政府開始將基金給初創公司,我們的第一筆人民幣基金,就是上海市政府和楊浦區給的!」不僅中國政府對投資初創公司的政策有了轉變,投資人對網路創業投資的態度也變得更開放。「一三年,中國就有二十二家網路公司在美國上市,又有不少家新創公司被收購,投資人看見好結果,就更樂意投資新創公司了!」陶寧指出另一項創業門檻——環境的友善度。網路創業者多半是IT技術出身,不懂法律、財務,偏偏這些卻是新創公司的必備知識。「在矽谷,有很多大型財務公司願意幫助這些小公司,或者入股,或者免費服務;四年前的中國,誰理你!」瞄準市場!

中國人口六十五倍於台灣,適合當第一戰場但今天的北京乃至於整個中國,有無數的孵化器(育成中心)在幫助這些創業家築夢。除了前文提到的「車庫咖啡」等提供創業環境,還有以大學或地方政府背景為主的孵化器提供資金,或像「創新工場」的投資機構,提供財稅、法律、管理公司等創業必備知識。豐沛的資源在中國,特別是北京,唾手可得。

當中國網創正在蓬勃發展,陶寧也給了正在起步的台灣創業青年建議:「把中國當成你的首要市場!」在資訊業,立足的市場小是一大弱勢,除非你只想做小眾市場。她認為,擁有台灣人口六十五倍的中國,又有相通的語言,正是台灣人的機會。

「有一些台灣創業者想先在台灣做好,再到中國發展,我心想:『台灣做好又怎樣?做好你也活不下去!』你應該馬上來中國發展!不然就太慢了!」兩地的習慣風俗不同,產品在台灣做得好,在中國卻可能適應不良,最後也得從頭來過,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搗中國市場。

組團登陸!

台灣創意人才多,方便團體作戰陶寧建議,如果台灣創業家打算將中國當成第一市場,首先在台灣就要把團隊的人先找好,再將整個團隊一起帶到中國,讓創業者能更貼近市場。

在她看來,台灣的資訊人才多,許多人還具備與硬體相結合的科技背景,是獨一無二的好資源。她也讚賞台灣創業人充滿創意,堪與美國矽谷比擬。相對於中國,在劇烈的競爭下,創業者變得過於狼性、過多抄襲、創意不足,讓大陸有些局限。「但是網路市場競爭激烈已是全球性問題,所以不要抱怨被抄襲,你只能不斷開發新點子,在挫折時堅強活下去。」未來,無論台灣或中國創業者想要創造世界級的公司,陶寧認為「人才」的培育相當重要。「即使資訊產業已經擁有最多國外回來的人才,比例依舊很少,而且多數工程師英文不好,如何去做給歐美人的產品?」要國際化,就需要更多懂國外市場的產品經理、行銷人才等,才能把產品推向國際。

陶 寧

出生:1968年

現職:中國創新工場首席運營官兼合夥人

經歷:谷歌中國運營總監

學歷:耶魯大學MBA、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家庭:已婚,無子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1

蘇州工業園區20年:孕育顛覆性的創新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23.html

i黑馬:致力於“二次創業”的蘇州工業園區創新型經濟和創新型金融服務資源加速集聚、優勢明顯,各方攜手合力,一個“科技金融矽谷”在蘇州城東呼之欲出,而“科技金融”成為園區轉型發展中一個曝光度越來越高的詞匯。
 
\從2011年伊始的“一包垃圾”,到2012年的“末日逃生包”,再到時下的公益活動“荒島圖書館”,雜良集創始人丁雪蕾從創意、設計領域出發,在蘇州工業園區探索出了一條創意產業新路徑。
 
丁雪蕾所創辦的雜良集,是蘇州工業園區內一家非常典型的文化創意公司。蘇州工業園區結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在園區文化產業產值中占比較高的情況,以同程網絡、方正軟件、蝸牛科技、蘇州建築設計院、園區建設設計院、金螳螂、和氏設計等為龍頭代表,持續提升文化創意設計業核心地位,切實推動了園區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今年是蘇州工業園區成立20周年。20年前,正是由於與新加坡的合作,蘇州工業園區引入新加坡的管理文化和方式,才使丁雪蕾這樣的創業者們得以感受到目前國內最具口碑的創業軟環境。20年里,蘇州工業園區正持續孕育著顛覆性的創新。
組建青年創業“大家庭”
今年5月,蘇州工業園區青年創業家俱樂部正式成立,39名創業家成為俱樂部首批成員,丁雪蕾也是首批成員之一。這個俱樂部中成員平均年齡38.4歲,其中國家千人5名,省雙創6名,姑蘇領軍7名,園區領軍14名,均是在園區電子信息產業、機械裝備、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雲計算”等重點創新領域取得領軍人才項目的企業負責人、創業團隊核心成員或企業在園區且在創業、創新方面能力比較突出的優秀青年企業家。
 
據介紹,園區青年創業家俱樂部成立後將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搭建政企交流平臺,促進會員企業間的合作互贏,幫助企業提升影響力,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政策法律咨詢,並將開展講座、研討等學習活動,組織會員代表參加“走出去”項目對接活動,從而助推其企業更好地成長和發展壯大。
 
科技聯手金融讓創業“不差錢”
 
科技聯手金融,是美國矽谷形成、發展的原動力,而如今在蘇州工業園區,人們欣喜地發現,科技與金融融合之勢漸成氣候。
 
這幾年,致力於“二次創業”的工業園區創新型經濟和創新型金融服務資源加速集聚、優勢明顯,各方攜手合力,一個“科技金融矽谷”在蘇州城東呼之欲出,而“科技金融”成為園區轉型發展中一個曝光度越來越高的詞匯。僅去年一年,園區科技金融體系就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需求超過了20億元。
 
每周三下午的“領軍秀”路演活動,已成為園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的一個“招牌”平臺。這項活動面向創業團隊、投融資機構、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及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等單位,每期圍繞1個主題推出3到4家企業進行項目展示和需求發布,在這個“微秀場”,技術、資本、市場、人才、信息等諸多資源高度集聚,每一位參與者都將獲得發掘價值合作夥伴的機會。至今,這樣的“領軍秀”路演已經舉辦近70期。
 
“資金瓶頸是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煩惱”,蘇州園區財政局副局長、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沈曉明告訴記者,園區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近500家,受資本經營規模限制,這些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或向銀行間接融資,而且信息獲取也相對滯後。針對企業需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與銀行、創投、擔保、保險、券商等110多家金融機構以及10多家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服務機構建立了聯系,為銀企雙方牽線搭橋,共同破解融資難。
 
打造孵化產業鏈
 
蘇州工業園區引導知名企業、資本、媒體、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集聚新型業態的創業孵化器,深化創業的專業化、精細化。今年6月,蘇州工業園區為十家創新型科技孵化器舉行了集中簽約和掛牌儀式,它們將成為園區探索創業服務模式的最新樣本。
 
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服務業態正在呈現多樣化趨勢。目前已引進的孵化器包括:以媒體服務為模式的孵化器 --《創業家》雜誌、36氪;以車庫咖啡孵化模式的蒲公英創業吧、啟點咖啡;以創新工場模式孵化項目的創客邦;專註於移動互聯的專業孵化器 -- CICI(城市信息雲平臺)夢工場;以扶持大學生創業為主的孵化器 -- 蘇大天宮等。
 
通過與知名企業、媒體、資本、高校和民營科技載體等合作,蘇州工業園區淡化了政府幹預,強化了社會力量的介入,選擇雲計算這樣的重點新興產業作為切入口,按照產業門類和企業成長階段分級分類引進專業的孵化機構,力求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企業提供孵化服務,初步形成從項目初選到創新成果市場化的孵化服務鏈。
 
創業孵化服務的模式創新,帶來了整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園區2013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分別較2012年提高3個和2個百分點,達到63.6%和56%,雲計算產業、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40億元、140億元、233億元,增長39%、56%、29%、,可以說,園區的新興產業正呈現出快速成長的態勢,並正孕育著國內首屈一指的創業生態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92

孕育牛股的土壤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995923

來源:格上私募圈
滬港通開通日期終於確定,高盛股票交易部董事總經理孫逸潛預計,“滬股通(投資者通過港交所買賣A股)”開通第一日,很可能出現爆額情況。他還稱外資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屬長線,初期以對沖基金參與為主。

他指出,很多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及私人銀行客戶,都歡迎滬港通,因他們長期對A股都有興趣,而過往因配額限制,令他們投資渠道受限。“以自由流通估值計,現時外資僅占A股的市值約3%,低於印度、臺灣等超過20%的水平。”

孫逸潛稱,目前投資者對內地消費股、媒體股都較感興趣,又以白酒、旅遊等港股所缺乏行業股較受客戶青睞。另外,亦有投資者留意AH股差價帶來的機會。

以下是高盛關於滬港通的策略報告:

一、為什麽滬港通對全球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1:意義重大不能忽視--滬港通本質上產生了以市值計算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從資金交易角度看,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落後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

目前,中國A股市場與香港股市市值之和6.7萬億美元,2014年累計交易量超過350億美元。

觀點2:A股在全球市場中被長期低估(相比GDP),特別是在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相較H股)的情況下

中國占世界GDP比重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為10.5%。

上圖表明,相較H股,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以過去10年數據計算,A股市場與GDP增長相關系數0.55大於H股的0.41。

觀點3:A股的估值低,分紅則相對較高

上圖顯示,A股目前PE處於低谷(低於10倍),EPS增長為6%左右,估值跟過往相比已經處於嚴重低估的狀態。

A股目前股息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5%的上市公司有165家,市值為2440億美元。

二、為什麽滬港通對A股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4:中國家庭資產構成更多傾向於房產和現金

以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資產中房產比重占70%左右,而家庭金融資產中72%由現金構成,僅7%為股票。

觀點5: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為他們提供資產配置多元化之渠道

上圖表明,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加入國際市場之後,資產配置最優組合中A股投資比例由之前的8%下降到4%,而國際市場權益比重則由0增至11%。

上圖表明,由單一投資A股市場和H股市場到多元化投資過程中,收入逐漸多元化。

觀點6:A股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成長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滬港通為他們帶來選擇低估值成長型港股的機會

上圖顯示,散戶投資者更集中於投資低市值(0-5 USD bn)、成長型(15年預期EPS增長率最高達到100%)股票。

上圖表明,對於高成長股票來說,香港新興行業(GSNEWCHN) 的PEG估值相對中國創業板(Chinext)的估值更合理,也更有吸引力。

三:高盛從A股、H股和港股中挑選的20只滬港通股票

觀點7:從A股中挑選股票的標準包括:稀缺價值、對GDP增長的敏感性、QFII持倉、較高/穩定的收益率、AH股折價股和恰當的管理層激勵機制。


觀點8:在本港上市之股份提供了三方面資產多元化之題材,包括:1)地域方面(來自非內地之收入);2)行業方面(稀缺性價值);3)業務方面(內地家庭熟悉之品牌)。此外,高盛認為內地投資者較偏好增長型及市值偏細之股份,而在本港上市而近乎有關條件之股份,估值相對A股為低,有望得以重估。


觀點9:10只全球投資者會有興趣的“滬股通”股份包括:$上汽集團(SH600104)$$貴州茅臺(SH600519)$$大秦鐵路(SH601006)$$寶鋼股份(SH600019)$$海螺水泥(SH600585)$$天士力(SH600535)$$中國國旅(SH601888)$$複星醫藥(SH600196)$$上海機場(SH600009)$$中信證券(SH600030)$

觀點10:高盛認為能夠吸引A股投資者的港股包括:匯控(00005)、騰訊控股(00700) 、友邦(01299)、和黃(00013)、聯想集團(00992) 、光大國際(00257)、康哲藥業(00867)、廣汽(02238)、華能新能源(00958)及香港交易所(00388) 。

觀點11:高盛認為在全球投資者更有效率的捕捉中國市場增長機會的過程中,上述這些股票的表現將分別超出各自市場股指的表現。


上圖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高盛所選的2個一籃子股票分別超出滬深300(CSI)和恒生指數(HSCI)的表現。

下周一滬港通外資會買什麽,無法複制要單獨貼圖[滴汗], 感覺好請點贊[賺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3

孕育牛股的土壤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2998888

當你看到一只沒接觸的股票,你會先看什麽?市值、業績、代碼還是什麽?我是最先看地區,就是這個股票所處省份和城市,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為什麽先看地區,而且喜歡看哪些地區。此文僅探討地區,沒有地域歧視意思,請勿代入。

近幾年我最喜歡公司經濟發達地區的上市公司: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長三角、珠三角,北京一帶)一看到上述地方的上市公司我就來勁,當然江蘇、山東等經濟發達地區也有不少好公司。

主要原因如下:

1、  政策。目前國家政策哪里來——北京,國家政策最先在哪里實行——上海、深圳等地,上市公司不是普通的公司,肯定是政策的第一批收益者。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政策出來,這些政策從大的方面上是利於國家發展,小的方面就是讓老百姓生活更好,但是中間紐帶是什麽,就是上市公司。而且最先實施地的上市公司。

2、  人才。大家為什麽要去北上廣深就業,為什麽這麽高的房價還要往里擠,因為人才總是有追求的,追求更大的舞臺,追求大城市的生活。這些新鮮的血液源源不斷的給上市公司註入活力,特別是近幾年很多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海龜回來帶來了很多新東西,上市公司肯定是人才的第一批受益者。

3、  圈子。北上廣深杭等地做公司是很有壓力,你往周圍一看,全是比你厲害的公司,你有幾十億的市值還不夠別人的零頭,越想越憋屈,天天就想著把企業做大,要不然聚會的時候不是被別人看不起嘛。

4、機構。國家隊、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遊資包括一些大戶。這些資金來源基本上都在北上廣深等地辦公,他們去上市公司調研啊、幫上市公司做市值啊各種接觸不要太多了。他們肯定是優先玩自己本土的上市公司,自己家門口的上市公司都玩不了,再去跨區做其他的,多沒面子。

5、面子。優秀的上市公司不僅僅是老板和員工的面子,也是城市的面子,更是當地省份的面子,當然最終是國家的面子。每當這個城市的人說起自己家門口的優秀上市公司的就會滿心的驕傲!中國人都是活給別人看的,自己搞不了,和自己扯上點關系的企業做大也好。所有所有的面子會倒逼上市公司不滿足現狀,不斷追求更高!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內因外因決定了發達地區容易出優秀的公司,就不全部舉例了。

最後,在看地域和股票的關系的時候找到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文章時間有點久,但是還是發現一些規律。但是,過去只能代表過去,過去的牛股都是特殊環境決定的,未來牛股出現的地方還是要看經濟發達地區。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如何從城市中找出牛股。
——————————————————————————————————————

在滬深兩市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瓊兇極鄂,豫悍湘勇,魯強浙活,邊疆有長莊。皖熊粵慢,蘇軟陜糠,東北是兩極。這個基本上是針對98-02年莊股時代說的,而05年以來除了上面一些地域特征仍然保留外,西藏、貴州、內蒙、四川、寧夏、廣西、安徽、福建這些地方也盛產牛股。

由於08年滬指從6124點急速暴跌到1664點,整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盤在暴熊之後進入了長期慢牛走勢,這種漫長的拉鋸走勢也造成了個股的極大分化,但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些地域板塊就此崛起。下面簡單點評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西藏板塊。該板塊僅有九只個股:西藏城投、西藏礦業、西藏發展、西藏旅遊、西藏天路、西藏藥業、梅花集團、奇正藏藥、ST珠峰。除了奇正藏藥是一只次新股表現一般外,其余八只都是大牛股。這個板塊1664以來號稱天下第一,四海莫敢不從!分析其強勢原因:第一是胡主席戰鬥過的地方,你懂的。第二是08年爆發了3.14暴力事件後,政府加強民族關系,給予西藏地方發展更大的政策支持。第三是該板塊個股稀少,聯動性很好。

其次要說新疆板塊。新疆在莊股時代就是長莊集中營,最有名的當屬德隆系。在1664見底後,市場資金還是很關照新疆股。這是因為新疆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地廣人稀,少數民族眾多,又是中國連接中亞和歐亞大陸的西大門,這個區域的企業都有極強的區域壟斷優勢,另外邊遠地區,國家都會給予較好的政策支持,而09年七五事件,讓中央加大對新疆的扶持力度,這使得新疆的企業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時期。也正是這段時間,市場上冒出了眾多的新疆牛股:廣匯股份、天山股份、新疆城建、天山紡織、新農開發、青松建化、友好集團、國際實業。

接著說海南板塊,應該說海南板塊自古就是妖氣沖天,海南的上市公司資質都很一般,甚至是很差,但是在這塊神奇的土壤,卻總是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0年初借助海南旅遊島的政策利好,拔地而起一批牛股:羅頓發展、羅牛山、海南高速,然而短暫高潮之後就是極度萎靡,龍頭羅頓發展早已披星戴帽,股價也是哪里來到那里去。而10年下半年最妖的600259廣晟有色嚴格意義上不算是海南股,但是被列入海南板塊,多少也沾了那股妖氣。總之海南妖股們骨子里追求的就不是天長地久,而是曾經擁有。

內蒙板塊異軍突起是10年的事,原因是近幾年內蒙的經濟增速連續列全國第一,礦產資源大省使得內蒙的上市公司獲益匪淺,內蒙也把礦業發展列為十二五主要發展產業。代表股自然是“中國有稀土”的老大包鋼稀土,其余富龍熱電、伊利能源、鄂爾多斯、伊利股份、包鋼股份、北方股份也是牛氣沖天。除了伊利股份,其余都是和礦有關的。未來很長時間內蒙都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地方,江湖傳言現在內蒙的胡是未來的六核,那未來的內蒙就是現在的西藏,有多大潛力,你懂的。

貴州是我國經濟最為落後的地區之一,然而這里卻是牛股的肥沃土壤。代表股中天城投、紅星發展、久聯發展、盤江股份、長征電氣、中航重機、益佰制藥。究其原因,因為落後,所以潛力巨大,上升空間很大,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市場競爭不激烈、不充分,一個企業一旦做起來,就很容易形成區域性龍頭。另外,因為地處偏遠山區,國家政策也有很大的扶持空間,這在一定意義上也促使資本的流入。

寧夏和廣西可以合起來說,本質上是因為少數民族密集聚集區,如同新疆、西藏、內蒙一樣。寧夏牛股有大元股份、中銀絨業、賽馬實業、新華百貨,廣西有中恒集團、萊茵生物。簡單總結,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具備政治上的優勢,因此也具備我國政策市上頻出牛股的天然基因。

四川也是強股林立,歷史上四川尤其成都就是內地金融市場最活躍的地方,在成都聚集了一大批的股市高手,或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川股更容易得到這些資金的青睞。而五糧液、瀘州老窖在06、07年的大牛市中給川股賺足了名聲。1664點以來川股還是有很好的表現,代表有西部資源、成飛集成、華神集團、迪康藥業、四川九州、海特高新、川大智勝、吉峰農機、明星電力、廣安愛眾。川股的炒作還是能看到明顯的莊股痕跡,估計莊股時代的高手都到生活舒適的成都去享受生活了。

山東股在歷史上就很有特點,這兩年的表現也是非常靚麗,延續了其一貫的優良傳統。最重要的兩點因素,一是山東企業註意品牌的建立,比如海爾、張裕、青島啤酒、東阿阿嬌、濰柴動力,這些都是響當當的國際名牌。而是山東企業管理經營很好,很多都是行業或者行業細分龍頭,能連續多年保持企業的健康良性增長,比如山東黃金、煙臺萬華、山推股份、登海種業、青島金王、九陽股份等等。山東的上市公司很多,牛股也非常多,自古就有山東出牛股的說法,以後有機會再專門撰文說說山東股了。

安徽股在以前是熊股集中營,但是最近三年打了一出極其漂亮的翻身仗,成為10倍牛股最多的區域。這些股是:古井貢酒、海螺水泥、安凱客車、中鋼天源、安納達、東華科技、精誠銅業、江南化工、科大訊飛、金種子酒、全柴動力、巢東股份、星馬汽車、精工鋼構、安徽水利、方興科技、蕪湖港、恒源煤電、四創電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安徽身處中部、東臨蘇滬,又有長江水運之優勢,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要想中部崛起,就必須要安徽崛起,但是前些年安徽發展的太慢,而近些年國家開始給予安徽極大的關註,有政策利好的預期,也有底子薄、發展空間大的因素在里面,從而導致各路資金蜂擁到安徽板塊,從而造就了這個十倍大牛股集中地。

福建板塊是另一個受益政治因素的牛股區域,福建對面是臺灣,過去因為政治原因,福建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是自2007年國民黨戰勝民進黨重掌臺灣政治大權後,兩岸關系有了長足的進步,隨之也推動了兩岸經濟的發展,這里面福建最為受益。反應在資本市場上也是短暫出現一批炒作。10年初隨著胡總書記在福建漳州過春節,海南板塊掀起區域炒作的熱炒,福建板塊成功接力海南,出現了漳州發展、三木集團、中國武夷一批短期暴漲品種。而這幾年走長牛的福建股也有不少,它們是三安光電、陽光城、片仔癀、廈門鎢業、法拉電子、雄震礦業、ST廈華、廈門信達、新大陸。縱觀福建股的炒作可以看出以下特點,一是以遊資短期炒作題材概念為主,缺乏持續性的長莊炒作。二是小公司林立、新興產業發展較好,可能和臺僑多、接觸國外信息較多有關。

一、做中長線價值投資的,可多在山東、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尋找有知名品牌、行業龍頭的個股,低價介入。

二、做中長期投機的,可多去政策支持力度的少數民族地區,西藏、新疆、內蒙、寧夏、廣西五個少數民族地區有政策支持,尋找低位個股潛伏,未來成為黑馬的可能比較大。

三、做成長性投資的,可多去安徽、貴州、青海、甘肅、陜西等現在經濟落後,但是正在快速發展的區域尋寶。

四、做主題型短線投機的,可多在海南、福建板塊溜達,消息面上有風吹草動就可擇強殺入,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技巧、經驗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新手莫入。

五、喜歡跟莊的老股民,可多考慮四川、湖南、新疆這些莊股出沒較多的地方,一旦發現熟悉的模式,騎上大牛概率就很大。

———————————————————————————————————————

@今日話題 @不明真相的群眾 @方舟88 @GT周 @小小辛巴  @小權 @唐史主任司馬遷 @西點老A @英科睿資鷹 @跟我走吧14 @朱勝國 @天天靜心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4

Makerathon孕育的車庫里的流水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8/148922.html

i黑馬:車庫文化可以說是創客文化的起源。不僅如此,矽谷的許多商業巨頭也都是從車庫起家,如蘋果。然而,從車庫里小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到大型工廠的批量化生產,這個過程中難免遇到一個尷尬的過渡階段:小批量生產。問題是,初創團隊如何敏捷應對小批量生產呢?
 

\這篇文章在草稿箱里積灰有幾個月了,一直都是都是一些零散的想法和素材,但總是沒法把所有的片段組織起來,猶如缺失了拼圖中最重要的那一片。直到昨夜看到了朋友圈里的一個視頻——Makeblock第八屆創客馬拉松(Makeblock 8th Makerathon)。說來慚愧,關註國內的創客運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居然到現在才看到這個兩個月前發布的視頻:

 


回到標題——車庫里的流水線,想必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美國的車庫文化。車庫文化可以說是創客文化的起源。許多美國人都擁有自己的車庫,為了維護車子,車庫里經常有一些工具、零件和設備。隨著車輛的使用,許多新零件和設備慢慢被放進車庫,久而久之,車庫就慢慢開始扮演“家庭實驗室”的角色。在美國商業大片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車庫。

不僅如此,矽谷的許多商業巨頭也都是從車庫起家,如蘋果、谷歌、惠普、亞馬遜……多不勝數。據傳蘋果公司創立不久的時候,喬布斯發動全家在車庫里完成了 Apple I 的生產和組裝。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創客——新工業革命》一書中也提到作者本人從車庫里開始制作 3D Robotics 的第一批產品。

然而,從車庫里小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到大型工廠的批量化生產,這個過程中難免遇到一個尷尬的過渡階段:小批量生產。通常是數百或是上千的數量,工廠一般不接受這樣的小訂單,而對於初創團隊來說,工作量又太大。在中國,或者更精確地說是珠三角——其中又以深圳為典型——可以找到許多的小型加工廠來完成 PCB 和普通零件的小批量。但是測試、裝配、打包等環節卻是避不開的。

那麽問題來了,初創團隊如何敏捷應對小批量生產?答案顯然不是藍翔,筆者為了尋求這個答案也曾踏破鐵鞋。

既然沒有答案,那只能是嘗試著分析情況和尋找線索了。我們常說這是個“從比特到原子”的時代,對於硬件行業中的許多現象,都能從軟件行業中找到其“共軛”現象。當然,軟件中不存在批量制造一說,但是我們發現軟件測試與硬件制造有許多相似之處。軟件行業對批量化軟件測試的解決方案是:自動化測試。由高級測試人員編寫測試腳本,然後由計算機完成大量重複而枯燥的測試操作。

等等!這在傳統制造業中早已成為共識了,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的閾值後,使用機器來代替人類完成重複勞動可以降低成本。然而硬件機器比起軟件的自動化測試工具來說,成本要高出幾個數量級,這也正是導致我們所遇到的問題的根本原因。看起來此路不通,但是不要氣餒,我們先做幾道數學題來放松一下大腦。我們把使用自動化設備涉及到的總成本稱為“自動化成本”,那麽有:

自動化成本 = 設備成本 + 運行成本

運行成本 = 運行時間 * (維護/能源費用)

設備成本 = 設計成本 + 物料成本

設計成本 = 設計時間 * 工程師時薪

於是:

自動化成本 = (設計時間 * 工程師時薪) + 物料成本 + [運行時間 * (維護/能源費用)]

看起來其中的每個變量都是難以減小的,特別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項:設計時間,設計出一臺成熟的自動化設備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但是——誰能想到,我們可以在一天之內設計並組裝好一臺能用於生產的自動化設備?誰又能想到,我們可以用三天的時間在車庫里打造完全屬於自己的自動化流水線?

《創客》一書中曾多次提及“個人制造”的概念。創客運動賦予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制造,還可以是制造擁有制造能力的工具,或者套用時興的一個 造詞法——“元(Meta-)制造”。其實筆者更傾向於“輕量制造”這個詞,一來“元制造”有些過於裝腔,二來這個模式的局限性決定了它的產量不能和嚴肅的工業制造匹敵。元制造也好,輕量制造也罷,這是一個全新的思路,不同於 3D 打印和桌面級加工機床,因為 3D 打印始終是使用工具而非創造工具。

回到首段中提及的視頻,視頻里的幾個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制造模式和一個零件平臺,而且這樣的平臺絕對不僅是這一個。我們可以想像未來的車庫創業是怎樣的,小團隊迅速響應變化的需求並設計出產品,用短短幾天時間就能為產品量身打造一套自動化流水線,快速完成小批量生產和測試等工作。相信這種模式也將成為長尾效應的一種成功實踐。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95

港股汽车及汽配业:正处于变革期,孕育新动力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4


作者:梁勇活


行业观点:


1)行业进入中低速持续增长阶段:乘用车需求受普及率上升以及替换需求增加推动,增长动力具有持续性,周期性特征相对弱。但是由于基数大、限购和道路交通压力上升等原因,增长速度从高增长向中低速增长回归。商用车具有投资品属性,受宏观经济影响大,周期性特征显著,拖累行业整体增长。前4个月乘用车同比增长7.7%,商用车下跌19.1%,整体增长2.8%。预期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行业同比增速回落。


2)竞争更趋激烈,行业分化加剧:分品牌看,更看好本地化策略和平台战略领先的欧系和美系汽车制造商,而日系处于产品线下行期,中日政治风险削弱其品牌美誉度,竞争压力相对大。自主品牌则避开合资品牌具有品牌优势的轿车领域,重点突破以性价比优势为竞争点的SUV市场,市场份额趋于上升。分车型看,SUV受惠于替代轿车的替代效应以及消费升级需求,预计仍是全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预计豪华车市场降温,处于产品线上升周期的品牌(例如奔驰)具有竞争优势。


3)行业处于变革期,孕育新的增长动力:整车制造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加码,以及传统燃油车的油耗标准严格限制,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产业链方面,反垄断政策推出以及产业政策调整,令汽车经销商和整车厂之间的利益更趋平衡。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亿辆,后市场有望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互联网与汽车产业链的嫁接,在汽车制造、流通渠道和后市场催生新的业务模式,有望形成新的业态。


选股建议及投资主题:


1)关注产品线处于上升周期,竞争力上升的公司:尽管豪华车市场竞争加剧,但是部分豪华车品牌例如奔驰、沃尔沃等品牌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本地化进程,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车型,令其产品线竞争力上升,价格竞争压力相对低,市场份额上升。股票推荐:北京汽车(1958.HK)推出全新的北京奔驰产品线,重整销售渠道和品牌,竞争优势从落后到反超。不看好华晨中国(1114.HK),其产品线暂处于竞争劣势阶段。


2)关注新能源汽车投资机遇:中国明确提出汽车强国战略,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方向。预计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供应商、充电配套设施供应商将长期受益于这个国家战略。


股票推荐:泰坦能源技术(2188.HK)充电站设备和充电桩供应商,也是新能源汽车政策下的受益者。


3)关注新业务模式和新业态形成的机遇:汽车经销商处于转型时期,与厂商的利益关系有望更趋于平衡,领先经销商积极发展独立售后模式扩大其业务的版图。二手车、汽车金融等延伸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关注转型速度相对快的公司例如和谐汽车(3836.HK),以及快速扩张汽车后市场连锁规模的新焦点(360.HK)。在汽车智能互联网汽车方面,中国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智能互联网汽车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关注元征科技(2488.HK),公司正在从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制造商向车联网企业转型。


股价催化剂︰


1)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传统汽车的性价比优势不明显,因而需要更多的支持性政策的推出,包括充电网络的配套、购车补贴、免费获得牌照、税费优惠等。支持性政策推出将利好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链的公司。


2)新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的推出︰新的汽车品牌管理办法有望扭转原政策中汽车厂商绝对强势的地位,经销商话语权有望提升,与汽车厂商的利益关系有望趋于更加平衡(尤其是压库存、搭售等),经销商的运营成本有望下降,利好汽车流通渠道相关公司。


推荐股票


北京汽车(2883.HK)︰北京奔驰开启新的产品周期,重塑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2015年进入持续高增长期,成为公司盈利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北京现代受产能限制,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以增强经济效益。北京品牌技术积累进入收获期,产品结构和产能利用率提升,盈利逐步走出低谷。




来源:招商证券香港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01

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 新動能加快孕育

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7月份,受國內部分地區遭遇較重洪澇災害和高溫酷暑以及國內外市場需求疲弱等因素影響,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物價形勢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力推進,新興動力繼續累積,國民經濟形緩勢穩,仍運行在合理區間。

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院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工業數據的一大亮點是企業利潤在增加、成本在降低、效益在改善。這說明去產能、降成本、調結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胡遲表示,隨著去產能的推進,企業的虧損進一步減少,成本降低,利潤空間有所增加,企業的效益得到改善。1-7月份原煤生產同比下降10.1%,降幅比1-6月擴大0.4個百分點,粗鋼產量下降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也在下降,7月份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比上年同期提高0.19個百分點。6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連續3個月下降。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效果繼續顯現。PPI的大幅收窄有利於市場環境的改善,也有利於企業加大制造業的投資,企業的利潤在回升。PPI的回升是一個積極信號,有利於市場供求關系的改善,有利於刺激生產和投資,更有利於民營企業加大投資力度。

新動能加快孕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增速數據向好,說明工業結構持續改善,新經濟新動能在發力,新舊動力加快轉換。

從7月份的指標數據來看,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這些領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產業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7月份增長12.2%,比6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從服務業來看,高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1-6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5%。

盛來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解釋了新產業、新服務保持較快增長的原因。盛來運指出,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又提出加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互聯網+”一系列的引導政策,為高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和條件。隨著“互聯網+”的加快推進,傳統領域和新興產業加快融合,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新服務、新模式更是不斷湧現。

盛來運表示,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是加大新動能的培育,推動新舊動能的有序轉換。現在中國傳統產業經過這一輪調整以後逐漸趨於穩定,新動能正在加快孕育。新動能成長很快,但目前這個階段體量還不夠大,還難以對沖傳統產業調整帶來的壓力,所以整個經濟中下行壓力比較大,實際上內生結構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積極的變化。

部分指標回落 經濟運行仍處合理區間

7月份,部分指標增速有所放緩。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1694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比1-6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盛來運表示,7月份國內外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的複蘇不及預期,所以出口壓力還是比較大。從國內情況看,整個經濟還處在調整的關鍵階段,調整的陣痛在釋放,經濟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所以有些指標有些波動。

盛來運還提到,7月份洪澇災害比較嚴重,高溫酷暑天氣對一些地區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影響,從一些指標數據來看,影響比預期得大。根據民政部最近發布的情況,全國60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從工業、投資、交通運輸相關指標看,這些地區不同程度受到影響。7月份的貨物周轉運量增速比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洪澇災害對這些地區的交通有一定的影響。從這些因素來看,7月份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也是很正常,也是在預期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00

【12周年特刊】供給側改革這一年:新動能加速孕育

2015年11月,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後,正式拉開大幕。一年來,五大任務逐步落實,初見成效,新動能加速孕育,到今年三季度,經濟階段性觸底的特征漸趨明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醫療、教育等關鍵領域的改革還需持續推進,才能推動中國經濟的體制、結構深層次變革。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認為,我國經濟仍面臨嚴重的“供給約束”與“供給抑制”,他表示需要推出實質性的供給端改革創新舉措,主要包括五個方面:調整人口政策,從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優化實施人力資本戰略;積極審慎推動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流轉制度;全面實施金融改革,積極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切實通過改革,為企業經營創業活動“松綁”、“減負”,激發微觀經濟活力;大力實施教育改革和創新驅動戰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設創新型國家。

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供給側改革自去年11月提出,這一年來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效,為“十三五”打造了良好的開端。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0月中旬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而且超出預期。一些落後產能退出後,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積極變化,再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因素,工業領域價格回升,工業企業利潤好轉,發展信心也在增強。

數據顯示,去產能方面,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完成年度任務的80%以上;去庫存方面,商品房待售面積自3月份以來連續7個月減少;去杠桿方面,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同比下降0.26元,相對應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同比提高0.28個百分點;補短板方面,1~9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水利管理業、農林牧漁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3.4%、20.5%和20.1%,分別快於全部投資35.2、12.3和11.9個百分點。

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10月25日在北京透露,按照目前的工作進度,2016年中國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量的80%以上,部分地區和中央企業已經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新動能加速孕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6月夏季達沃斯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新動能呈快速增長態勢,盡管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和傳統的動能等量齊觀,但它在保障就業、增加收入、促進轉型升級方面,乃至在推動發展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假以時日,異軍突起的新動能必將撐起未來中國經濟的新天地。”

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6%和9.1%,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和3.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8%,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1%,同比提高了13.3個百分點。投資結構也不斷優化,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投資加快,高耗能投資下降。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已經初步穩住,穩中提質一方面是指企業利潤上升,企業效益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是新動能、新經濟成效初顯,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業態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創新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下,新經濟在迅速成長。戰略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新產品、新興服務業等新經濟都在快速成長,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傳統經濟下滑的影響。

許憲春認為,新經濟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必然產生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新經濟體量還比較小,還不能完全抵消傳統經濟下滑的影響。一旦新經濟體量大到可以抵消傳統經濟下行的影響,那麽中國經濟可能就穩住了。

經濟階段性觸底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得益於供給側改革的有序推進,中國經濟階段性觸底的特征已經很明顯,但困難仍不小,下一步要紮實推進改革。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近日撰文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這里所說的觸底,不是V型或U型反轉,而是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進入L型的下邊,進入一個速度適當、更具創造性和可持續性的中高速增長平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底部現已初步建立起來,這個底部首先基於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結構變動的潛力很大。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正在持續推進。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發展潛力、發展態勢、政府宏觀調控能力來看,中國經濟具備保持平穩增長的條件。

張立群認為,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觸底的特點已經表現出來。最近幾年穩增長政策的經濟效果逐步顯現,“長短結合”的模式更註重政策可持續性,既利當前,更重長遠。目前就業形勢、居民收入、消費都保持總體穩定,這對經濟增長的托底作用已經非常明顯。穩增長政策對促進消費、拉動基礎設施投資、振興房地產市場的積極作用也已逐步顯現,這都會成為對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支撐。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改革的關鍵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市場化方向;二是政企分開,即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這也是國企改革的核心;三是增強企業活力,使群眾富有改革積極性。

要素市場改革需推進

劉世錦認為,不要泛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要素市場改革上要有實質性推進。

在9月11日舉行的“躬行與攻堅:供給側改革下一步怎麽辦”圓桌會上,4位學者也紛紛就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認為,社會保障領域存在一定問題,擡高了要素成本,抑制了要素流動。例如,社會保險轉異地,勞動者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拿不走,只有個人賬戶可以拿走,影響了勞動要素回歸市場,同時也讓企業不能正常破產,進一步影響了土地、資本等其他要素的市場化,導致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補短板都沒有辦法解決。

王忠民建議,把所有歸於社會統籌的個人繳納費用,歸於個人工資名下,然後從職工工資中收取相應的部分,根據用途放入另一套體系當中運作。這種方式解決了三大問題:一是社保繳費所形成的資金要素永遠跟著勞動力要素自身走,而不是跟著企業走,解決了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要素的解放和流動;二是解決了稅收端的問題,任何一項對社會有用的東西, 征什麽稅、用在哪個方面,能夠一一對應;三是能夠通過稅收優惠對資金要素流量進行調節。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表示,要逐步開放土地市場,推進結構改革。同時要防止幾種傾向:一是防止以開放土地市場為名,政府和開發商聯手推動征地拆遷,低價拿地,政府必須要保持嚴格的中立。二是防止一哄而上,助長房地產泡沫,特別是貨幣政策要嚴格保持中性。三是防止集體所有權的虛置,農民利益得不到保護。土地交易中需要建立有監管的公開交易平臺,所有交易在平臺上進行,而且要加強監管。四是要防止土地無序開發,防止破壞耕地保護和國土規劃現象。

南方科技大學籌備辦副主任韓蔚強調,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政府、學校和社會的關系要得到充分調整,政府作為政策的供給者要有充分的改變,要完善教育政策供給,而且是為自上而下的改革提供整體配套。大學下一步的發展是推進公立大學法人化,日本和新加坡都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張陽認為,醫療供給側改革就應從處理“僵屍”醫院著手,把“僵屍”醫院變成有活力、有效率的醫院。一些被邊緣化的國有醫院,毫無運營、盈虧失衡、技術一般,難獲患者認可,基本都淪為“僵屍”醫院。要把1400家“僵屍”醫院剝離出來,把人員剝離出來推向社會,改革為股份制,讓它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去減輕央企負擔做主業。鼓勵社會辦醫不僅是鼓勵投資,先把原來不行的醫院整理好,對當地的其他醫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53

新消費,孕育獨角獸的新土壤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4/163590.shtml

新消費,孕育獨角獸的新土壤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新消費,孕育獨角獸的新土壤

泛文化內容消費的引爆,是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文 | 韓澤 (左馭執行董事,野草新消費特約作者)

近來,消費環境、產品和需求都在發生變化,常聽到一個熱詞“新消費”。本文試圖從新消費的市場特征、產生、產品需求和未來趨勢等幾個層面對其進行淺析。在沒有特定指出的情況下,“消費”在本文中的定義泛指左馭所關註、研究的旅遊、體育、文娛、教育等服務性消費。

一、新消費的市場特征

1. 新生代引領新消費

在新生代消費市場研究中,年齡並不是所謂“新生代”消費者的一個標誌。研究需要聚焦在有消費能力,可能引領消費趨勢的人群。所謂新生代並不單純指年紀輕,更多是指具備新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能引領新消費趨勢的人群。新生代中引領消費的一定是白領、中產等有強大消費能力的群體。

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陽光、健康,追求身心愉悅,精神上的充盈與滿足成了當下新生代消費的重要特征。文、體、娛等消費領域也因此迎來了更多的關註和投資。

2.生活方式改變帶來新消費的機會與場景

人們在當下更加關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層面的消費,旅行、文化、體育、教育方面的消費在持續增長。在旅遊產業,目的地旅遊的火熱有目共睹,2016年,古水北鎮遊客量突破了245萬,旅遊收入達到7.35億,同比增長分別為67%和59%。

在文化層面,近8年來音樂節的數量持續增長,現有數量已達150余個,觀眾規模已突破300萬;在體育運動方面,2016年在中國田徑協會註冊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達到328場,較2015年134場增加了近1.5倍,是2011年22場賽事的近15倍。

在藝術培訓方面,目前市場規模也已達到千億,且還保持在30%的年增速,音樂、舞蹈、美術是藝術培訓市場的主力軍。種種數據表明,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陽光、健康,追求身心愉悅,精神上的充盈與滿足成了當下新生代消費的重要特征。文、體、娛等消費領域也因此迎來了更多的關註和投資。

二、新消費的產生:多樣化的產品供給催生消費需求的升級

1.增量供給的升級:文旅體娛全新產品,帶來全新體驗

從旅遊的角度看,目的地產品的不斷豐富和資源端的升級,對於消費需求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旅遊不僅僅是食、住、行、遊、購、娛,而是成為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目的地,全新的產品層出不窮並“跨界”融合了娛樂、體育的元素。例如武漢的知音號項目,導演團隊在武漢市兩江四岸核心區打造了一艘具有上世紀風格的蒸汽輪船和一座大漢口碼頭為漂移的劇場,並采取國際頂尖的藝術表達方式和獨創的觀演模式,為遊客提供沈浸式的體驗,活現大武漢當年文化。

在體育行業,多樣化的路跑賽事給了專業選手和路跑愛好者更多的選擇。左馭去年投資的泥濘跑就是典型的新型賽事產品,參賽選手在8到10公里的賽道中要跨越20-30多座,包括需要匍匐、攀爬、跳躍以及跨越的關卡。泥濘跑不僅有著賽道設計方面以及賽事運營層面的優勢,同時組隊參與的模式也使產品具備了很強的社交屬性,迎合了參賽者的社交需求。

在文化領域,新品類的音樂節產品層出不窮,曾經的小眾音樂節的受眾從數量上看已經不再是小眾。對標美國西南偏南的MTA天漠音樂節剛剛在河北懷來落幕,融合了科技、藝術元素為觀眾們奉獻了民謠、嘻哈、電子音樂盛宴。 堅持純粹電音特質的Intro國際電子音樂節已經舉辦了8年,今年也吸引了上萬人次參加。

在娛樂方面,從2015、2016年的網大、網劇,到今年的直播綜藝的火爆,觀賞媒介的改變也催生了產品形態的不斷演進,且付費用戶穩步增長,到2016年年底愛奇藝的付費會員已經到了3000萬。

2.存量供給的升級:技術升級、內容升級,帶來全新體驗

在旅遊行業,露營帳篷制作工藝及相關技術的升級帶來了全新的露營體驗,智能帳篷不僅可以解決洗漱需求、電能供給,還可以連接移動端調節溫度、濕度,極大地提升了住宿體驗,讓使用者享受到星級酒店一般的舒適與便捷。

科技的提升也提升了觀展的體驗,號稱世界上最值得觀看的展覽Teamlab也來到了北京。TeamLab的作品擅長以光線、聲音、視頻、數字序列、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共同打造黑科技般的夢幻空間,給觀眾帶來沈浸式的體驗。

除了技術革新帶來的體驗升級,內容、玩法上的更新也在拉動消費升級。左馭投資的奇趴項目以很輕的聚會內容創意切入了線下活動市場,多樣化、極具創意的內容和玩法成為了連接用戶和線下場地的紐帶。

三、新消費下產品的大浪淘沙,需要營造極致體驗

1.產品從稀缺到充裕,再到優勝劣汰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程

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過渡性”產品的生命周期會非常短。當下服務性消費產品的叠代速度非常快,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在某些領域,比如體育等行業,一直處於供給嚴重不足的狀態。

拿運動場地來說,中國的人均場地面積僅僅1.57平方米,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整個產業的發展基礎非常薄弱。 但從需求端來講增勢是非常迅猛的,田協註冊的路跑賽事,從2011年的22多場到2016年的300多場僅僅經歷了5年。頭部賽事北馬、上馬、廈門馬拉松一票難求,2015年起北馬甚至都取消了半馬的賽程,然而長尾賽事卻報名遇冷,面臨著跑者不足的尷尬,體驗不佳的賽事正在逐步邊緣化。2015年起來的一波健身O2O項目,紛紛在2016年遭遇困境,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這個現象,如果僅僅為了顛覆傳統模式而創新,而產品無法有效地解決用戶的需求,“過渡性”的解決方案在短暫的窗口期內不會獲得太多的機會。

網大的發展與爆發的周期也非常短,從2015年的爆發到2016年3000部的井噴,再到2017年數量上的回落。制作成本也在節節攀升,從幾十萬到了300萬,優勝劣汰,從量變到質變這個趨勢非常明顯。

優秀的服務性消費產品,恰恰是幫助用戶消耗時間,給予用戶優質、獨特的體驗,讓用戶獲得心靈上的放松、知識上的充盈、身體上的強健。

2.用戶聚焦時間將更短,忠誠度將更低

羅振宇在邏輯思維的跨年演講中提出了國民消費總時間的觀點,並提出好的互聯網產品是節省用戶時間而不是消耗用戶時間。我認為優秀的服務性消費產品,恰恰是幫助用戶消耗時間,給予用戶優質、獨特的體驗,讓用戶獲得心靈上的放松、知識上的充盈、身體上的強健。在爭奪用戶時間這個層面上,同品類在短兵相接,不同品類則在跨維打擊。

還是拿健身來舉例,未來比拼的不再是價格,而是同樣在1-2個小時里,在哪里訓練,和誰訓練更容易產生效果?甚至對於進階用戶來講,訓練的效果完全可以替代位置便利的屬性。

在產品不斷豐富的前提下,未來一定是體驗為王,效果為王的時代,“低價”、“便利”、“效率”一定會讓位於單位時間內的最優體驗。 如果一個產品給不到用戶單位時間內的最優體驗,用戶會馬上將其替換掉,很多用戶甚至出於獵奇和嘗鮮的心理狀態,幹脆更換品類,在當下,不要期待用戶成為某一個品牌或某一項運動的粉絲,而是要持續給到用戶單位時間內的最優體驗。

四、文化消費:孕育獨角獸的新土壤

1.在線內容付費崛起,為知識買單

2016年“123知識狂歡節”期間,喜馬拉雅平臺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5000萬元,這一數字相當於2009年首屆天貓雙11狂歡節的銷售總額;在“得到”推出的音頻付費節目中,其每一期產品均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比如“李翔商業內參”上線僅3個月就獲得7萬訂閱用戶,營收1400萬元。無論用戶否是在為“知識焦慮”買單,且不論這種為為知識付費的勢頭能保持多久?2016年的確是知識付費的元年。

在線內容付費模式產生之前,很多人也會在網上買一堆商業方面的書,哪怕買回來了放在一旁不看,心里也會獲得有一種踏實的感覺,這種通過買書實現自我慰藉和精神安慰的行為,從在線內容付費之前就存在。而在線知識付費的切入點,是用戶汲取知識的場景、方式的變化,以及期待“速成”的心態。

2.泛文化在線內容消費將成為新熱點

相比於知識付費,泛文化內容的消費崛起速度並不慢,且有後來居上的趨勢。2016年年底詩詞內容尤其火熱。 《朗讀者》前七期之後,閱讀突破10萬+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已達到132篇,手機客戶端的收聽量達到1.79億次,相關視頻全網播放4.97億次; 《中國詩詞大會》成為2017年春節期間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收視率破1。

截止目前,在喜馬拉雅FM平臺上,共有50多個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付費音頻課程,而《中國詩詞大會》4位評委中的3位評委蒙曼、王立群、酈波也分別開設了自己售價199元的詩詞品讀課程。蒙曼的詩詞內容在喜馬拉雅的周榜2月份排到了26位,酈波的詩詞內容更是在3月份的周榜中排到20強。

各大平臺在線音樂付費體系的搭建從2015年就已經開始,2016年也迎來了爆發。QQ音樂的付費會員數量突破了1000萬,截至2016年年底李宇春《野蠻生長》系列4張數字專輯在QQ音樂獨家平臺上總銷售累計650萬張,總銷售額已達3200多萬元。

泛文化內容消費的引爆,是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從傳統的電商崛起到當下人們願意為在線的優質文學、音樂、藝術內容買單反映了整個社會消費形態的變化,背後則是相關產業的不斷發展、成熟,技術革新與組織重構。

泛文化內容本身的特點也在“泛”這個字,從文學到音樂,從音樂到影視,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融合趨勢非常明顯。泛文化內容相互融合、邊界模糊的特點可以為創業者所用,從自身具備優勢的垂直領域切入,一方面培養高粘性的垂直用戶,另一方面打造品牌的文化調性,再為有強烈消費意願的垂直用戶提供調性相符的泛文化類產品,從縱深做到橫向品類的拓展。

歡迎關註新消費第一媒體,加入消費產業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新消費 獨角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213

星際中「另一個我」地球2.0 可孕育生命

1 : GS(14)@2015-07-26 15:19:50

■開普勒-452b接收的能量和光線,幾乎跟地球相等,又適合儲存水,故被稱為地球2.0。NASA模擬圖



「從今開始,地球不再那麼孤單。」在浩瀚宇宙裏,地球是一顆微塵,但經過多年尋尋覓覓,微塵終於在無盡的星際中遇上「另一個我」。美國太空總署(NASA)前日宣佈,科學家透過開普勒(Kepler)太空望遠鏡,在1,400光年外的宜居帶中,發現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開普勒-452b」。它跟地球接收幾乎相等的能量和光線,適合儲存水,很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今年正值人類發現系外恒星的20周年,在這時找到開普勒-452b別具意義。NASA科學任務主管格倫斯菲爾德(John Grunsfeld)說:「這是我們迄今找到與地球最接近的雙子星,或可稱為地球2.0」。開普勒-452b的直徑比地球長60%,重力是在地球上的兩倍,公轉周期為385天,「一年」的時間只比地球長5%。科學家未能確定它的構成元素,但相信表面有逾半機會有岩石,更可能有活躍的火山。



「幾乎肯定擁有大氣層」

開普勒數據分析員詹金斯(Jon Jenkins)指,開普勒-452b與母恒星之間的距離,比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略遠5%,但它的母恒星卻比太陽光亮20%,因此它接收的光線與地球會很接近,更「幾乎肯定擁有大氣層」,但可能會比地球的厚。至於這顆地球2.0是否擁有水、陽光和空氣等孕育生命的條件,英國諾丁漢特倫大學太空專家布朗(Daniel Brown)推測,由於開普勒-452b與地球接收相同的光譜和光線密度,只要開普勒-452b有大氣層和泥土,地球上的植物也能夠在上面生長;他甚至打趣說人類「放假時可到那裏曬一身健康的古銅膚色」。加上它的溫度適合儲存液態水,故此相信開普勒-452b在宜居帶運行的60億年間,「很有機會孕育出生命」。更令科學家興奮的是,開普勒-452b的母恒星,平均溫度與太陽相若,但「年紀」大15億年,透過觀察開普勒-452b的變化,或能預先窺探地球的末日。參與計劃的科學家考德威爾(Doug Caldwell)認為,開普勒-452b正經歷地球10億多年後的命運,「假如它真是一顆岩石行星,它的位置或顯示已進入失控的溫室效應階段。這顆垂垂老矣的恒星,可能把行星表面加熱至足以令整個海洋蒸發掉,水蒸氣不復存在」。在發現開普勒-452b前,NASA曾視比地球大10%、500光年外的開普勒-186f為地球的孖生兄弟,惟它從母恒星接收的能量,僅及太陽傳送到地球的1/3,令行星的正午暗如地球的黃昏,與地球的相似程度,遠不如今次發現的行星。美聯社/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25/192318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