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Mar 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3/mar-2013.html


16% 港華燃氣 (1083.HK)
15% 置富產業信託 (0778.HK)
11% 大快活集團 (0052.HK)
11% 永安國際 (0289.HK)
9% 永嘉集團 (3322.HK)
8% 時代集團控股 (1023.HK)
8% 敏華控股 (1999.HK)
7% 聯想集團 (0992.HK)
6% 稻香控股 (0573.HK)
6% 中國全通 (0633.HK)

2% 現金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91.47
月回報: -1.46% / YTD: +1.26%)
(上月月結: 92.81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派得好投資組合每日表現

三月份組合表現失望, 主因係業績期炒作過多而效率偏低. 自從去年十月開始努力炒賣後, 整體效果強差人意. 趁假期做個簡單總結, 發現期間交易21次, 總回報-$703, 虧損不多尚可接受; 反而交易費用達到$8,681, 則對組合回報影響甚大. 事實證明投資回報並不取決於買賣次數, 太盲目追求短線回報, 拖低命中率, 長遠而言反而會被交易費用反噬. 簡而言之, 效率重於一切. 減少亂石投林, 係2013年第一季最大教訓.

今年第一季看似難炒, 但發現身邊不少人回報甚佳, 足證港股並非如此不濟. 強股愈強, 如創科(669), 合生元(1112), 新濠(200), 理文紙(2314), 葉氏(408), 信利(732), 嘉瑞(822)等等; 只要有心搵, 機會依然甚多. 當中自己敢唔敢買係另一回事, 但此類公司一再獲得市場追捧, 而最後亦的確可以交出亮麗業績, 反映資金並非在盲目炒作.

為何自己組合回報遠遠不及? 反省自己操作手法, 不難發現自己投資股票缺乏前瞻性. 仍然停留於倒後鏡思維, 見平就買, 等市場重新評估. 年輕人同市場鬥耐性, 鬥長命, 用此方法看似大條道理; 但事實上將來無人能夠預測, 答案等一年, 甚至數年後再揭曉, 機會成本太重. 局外人投資股票無非都係想尋找一門有長線優勢既生意, 帶來穩定回報. 業務太具週期性, 甚至太過波動, 若然對相關產品優勢, 成本控制, 客戶需求等一無所知又或一知半解, 投資此類公司其實無異於純粹賭博.

回顧自己投資組合, 稻香(573)已經公佈業績, 內地經營情況比想像中好, 績後加注; 另外努力買進大快活(52), 主因係發現稻香員工成本增幅開始受控, 而公司本地業務下半年環比亦錄得大幅進步; 有機會係公司營運效率有所提升, 但若然僱員開支增長放慢, 則整個本地飲食業皆會受惠. 大快活本地業務佔整體溢利比重甚高, 如果下半年香港部份純利急升, 對整份業績會有明顯影響. 此屬半投機性操作, 答案待三個月後揭盅.

永安(289)業績無甚特別, 純粹係再次確認公司無甚前途. 發達唔駛預佢, 但勝在資產夠優厚, 收租業務亦甚穩, 繼續持有; 中國全通(633)純粹短炒, 業績上週四已出, 比想像中失望, 明日不論勝負亦會沽出; 永嘉(3322)其實亦係短線操作, 起碼比揸現金好, 若然要換馬, 則屬必然開刀對象; 其餘持股無特別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14

如何優化/增值1100萬組合?(問)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207

理財畢竟想達到一個指標,因錢銀是計得到的。那筆者為讀者先定一個目標,是到退休時維持現月入的70%作洗費。計你現時家庭月入$70000,70%即$49000。如將來月入全由樓房租金供給,那便不用太擔心通賬會抵去你所收銀紙之購買力,因觀乎過去幾十年,如由租金作那70%被動收入之來源,收取金額會跟隨通賬上升,自動抵銷貶值帶來之風險。

 

現時讀者兩間樓加一車位共收租約$36000,為目標之73%。雖然樓係未供完,因讀者才36歲所以係退休前供滿絕有可能。惟人到四十實要提防事業有阻,被裁被掉職不無可能。為了應付樓價大跌對個人之打擊,讀者要做好兩個事項。首要提供抵押品(即樓房)之質素,二是將按揭年期先拉長。旺市運用一半購買力除了應用在計出買樓預算外,亦可幫助你減低借貸槓桿,為萬一跌市更有準備。

 

現時供樓每月2.4萬,負擔比率(用50%計已可,因大跌市有信心政府會放寬第二套房之負擔比率至借款人40%至共入息之50%)為24000/70000=34.3%,如想旺市只持一半貨(即只運用一半借貸力),讀者要減低按揭月供金額至$17500。在此做了一個假設,是你的車位沒有做按揭。要減低供款金額,要考慮將深水埗樓換作較新樓房。由於讀者沒有提供該單位是在深水埗那個屋苑,筆者思路如下: 如果三百幾萬新城及位於深水涉區,咁不出都係那幾個新屋苑,以此估值(3.0mil),應為一房,睇開homebloggerhk都合知筆者不太建議人買入一房或開放式,除非你肯定永不賣出。如果係舊樓,除非你係劏房老手,否則不宜持有,應用300萬換作較新樓房,較佳抵押品,即可作30年按揭供款,減低月供金額。

 

有人問拉長供款年期,降低現時每月還款,但息咪又係比多左,咁做最尾有冇著數? 筆者深信爭人錢是冇問題的,爭得耐更有著數。最怕你爭人舊金或間樓,過幾十年後你要買番舊金比人可會令你好頭痕。有時間更會同大家討論「長爭長有」之方法。

 

趁太太仲有野做,趁而家市高好換埋深水涉間樓。元朗九龍灣都比舊區跑得快。因為太太沒有工作證明,你便在借貸安排上彈性盡失。一間換走舊樓及將供款壓低至近$17500水平,第時太太辭工靠自己,都不會令借貸比率超越40%水平,跌市起碼「仲有彎轉」。至於車位如不具備良好增長潛力,確實可以換債,但內房債券以你投資金額只可買一隻,就算可全輸都不宜將風險集中於該等公司,諗樣最尾送你兩個number:

 

瑞安房地產*
SHUION 9 3/4 02/16/15
9.752/16/2015105.75106.56.436.01
瑞安房地產*
SHUION 10 1/8 12/10/49
10.125Perp/永續性99.75100.7510.199.91

 *瑞房剛公佈業績,利潤大倒退

至於保本又高息的產品,真係諗都唔好諗。是沒有的。上述有個永續債,發行人可能每五年調整一次票面息,亦有權於發行日計之第六年贖回,另外瑞房是沒有特別取得一個投資評級,請留意,沒評級不代表低評級。例如長江實業試過被人撤回其A的評級變成「沒評級」的。此段文章不是要為所述投資物作出推介,投資人要自己衡量所承受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34

一間鄉下組合工廠 營收打敗美利達!

2013-04-22  TCW  
 

 

台中市神岡區,一間工廠夾雜在木材廠、住宅、龍眼、荔枝田當中;辦公大樓與生產線之間,還隔著民宅,彼此不相連。這間由大大小小十八個單位組成的組合工廠,去年竟然創造了一百九十億元的營收,遠勝自行車股王美利達。

組合工廠的營收怎麼會勝過股王?走進一看,竟然看到了自行車環法賽新人王薩根(Peter Sagan)、倫敦奧運男子山地越野賽金牌得主庫爾哈維(Jaroslav Kulhavy)等自行車界傳奇人物,他們腳下踩的自行車變速器竟然都是MIT(台灣製造)。

它打破日本壟斷傳統讓捷安特變速器「MIT」

原來台灣製造已經突破變速器龍頭廠日本島野(Shimano)的主導局面,成了全世界頂級自行車零件的製造重鎮,關鍵就是這間組合工廠——愛爾蘭商台灣速聯。它從十二個人開始做起,現在旗下製造廠有上千個員工,在台中市區還有一個開發中心,有一百六十人的開發團隊。

它不僅生產變速器,還有全球最大、市占率破五成的輪圈品牌廠ZIPP、最大油壓煞車廠Avid、賓士車等級鏈條廠Sachs,這些全球知名的自行車零組件竟然多數都在台灣開發、在神岡鄉下生產。

「變速器傳動件是自行車最精密、價值最高的關鍵零組件,至少占成本二○%,少了它就不能出貨,」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蘇錦夥說。以往台灣自行車品牌出貨量取決於日本島野的供貨量,也就是說,捷安特、美利達的品牌再強,也不能沒有島野的變速器,這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往上發展的障礙。然而,這個障礙已經被速聯的成功方程式破解了。

它告對手違反公平交易改寫賣產品規則,重畫起跑點

以往島野的中高階變速器堅持在日本本土生產,中階以下的變速器則寧可選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設工廠,跳過了台灣;另一個品牌義大利Campagnolo,則是堅持在義大利打造,走精品高檔路線。

雖然速聯是外商,但它卻證明了台灣製造超越新加坡、追上了日本、德國。一九八七年速聯在美國芝加哥成立,一九九一年投入海外生產,速聯的美國籍總裁戴士禮(Stanley R. Day)第一個海外工廠竟然選在台中神岡。戴士禮跟他的弟弟常駐台灣,並租用過去自行車零件大廠川飛公司後門不到一百坪空間做產線,還打赤膊親自釘桌椅、鎖螺絲……,從陽春的組裝產線開始。

戴士禮跟十二個名員工開始做起,其中一個就是今天的速聯亞洲區總經理高禩翔。高禩翔回憶,當時掌控市場的老大哥島野,採整套零組件套裝銷售,成車廠一旦拆套就得提高售價,其他零件廠很難在同個起跑點競爭,當時日本市場還譏笑速聯又是另一間「一年會社」(只能生存一年的公司)。

速聯成立之初,有《聖經》中大衛拿著石頭打巨人的決心,在美國市場控告島野違反公平交易法,要求解除整套銷售的模式,其後雙方庭外和解,才改寫對方掌控市場的遊戲規則。

它大搞跨國購併把高階產能移台灣,九九%國產

速聯也積極執行跨國購併,把製造送往台灣,改變市場規則後,展開自行車零組件的品牌與發展,「我們知道我們power(力量)在哪裡、muscle(能耐)在哪裡,」高禩翔補充說,速聯一開始就設定專攻中高階自行車零件,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用進行海外購併,擴大產品品項與技術能耐,再逐一把生產據點移來台灣,「本來很多零件國外進口都在地化,現在九九%都是國產。」

速聯大膽的收購了德國、美國企業,然後逐步將生產線移到台灣,例如,原本只在德國生產的內變速器也在去年移回台灣生產,全球高階自行車零件就是這樣一個個MIT的。

缺點來了,每收購一個企業,就把產能移到台灣,速聯不停的搬家或租工廠,現在的神岡廠區是它第三個落腳處,九千坪的土地背後更有十八個房東,變成了一個變形金剛般的組合工廠,這邊生產變速器、那邊生產輪圈,工廠甚至有如迷宮,連高禩翔帶著我們在裡面走都會迷路。

它找供應商「組家庭」讓交貨期從三十天變六天

此外,速聯參加台灣自行車聯盟A-team,變成一家人,交貨期從三十天縮短到六天,甚至挑戰一天。二○○五年之後,速聯台灣營收開始噴發,原因就是台灣自行車產業一個重要的變革:A-team在二○○三年成立,速聯當年就加入成為重要成員,也隨著自行車聚落產業鏈放大生產能量。

十年之間,台灣自行車零件出口額超過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七十億元),成長超過兩倍。在這股大趨勢下,也讓速聯二○○五年年營收約二十億元,二○一一年光神岡廠就破百億元。蘇錦夥觀察,速聯成長快速,除了本身製造創新能量,A-team拉動的生產製造是主因,甚至讓它「威脅到島野」。

在速聯廠房外的貨物進出區,我們看到這一天來了四十家速聯的下游供應商要交貨,一個個按照交貨看板時間準時進貨,完全沒有遲交,台灣A-team變成了超快速反應的生產鏈。「捷安特跟我們要挑戰一天內交貨,」高禩翔認為,相較沒來台設廠、只有發貨倉庫的島野供貨要三十天,速聯具有快速反應優勢。

這也讓走出海外、選擇新加坡而不選台灣的日本島野,看著速聯跟台灣自行車產業一起蓬勃發展。高禩翔說:「我們跟捷安特、美利達是一家人,但島野始終不是A-team的成員,關係就是不同。」

它用台灣工具機製造力求輕薄質感,一公克也計較

不光是產業聯盟可以讓MIT發光,生產線一隅,我們見到了一部部台中精機、東台精機的CNC工具機隆隆作響,原來速聯獨步全球的一體成型變速器飛輪,就是善用台灣工具機技術開發出來的。

這是速聯另一個營收快速成長的秘密,它的自行車變速器飛輪是從三公斤鋼材開始,經不同工具機粗加工與精加工等製程,最終一塊鋼材變成一塊一體成型的飛輪,成品只剩不到一百七十克,重點是從頭到尾都是用台灣的工具機製造。

以往,飛輪是用一塊塊鋼材鍛造出一片片飛輪齒輪,然後一片片組起來,速聯新的一體成型飛輪,省去了用一片片零件組裝飛輪的固定件重量,例如用螺絲、鉚釘來固定飛輪組,讓重量變輕了,外型也較有質感。

「減少重量就是成功的關鍵,有些玩家為了一公克,花一萬元都願意買,」高禩翔透露,最早一體成型方式,一天只能生產一個,後來一路改刀具,配合切削角度,才逐漸突破技術瓶頸。一公克就能決定勝負,神岡的工具機精密機械聚落,是速聯能夠開發出一體成型飛輪的競爭力來源。

最後,速聯在台灣發展成為領先中國十年的製造能力,我們看到高階的變速器、避震器都先經過雷射雕刻,各自貼上身分證,再一一由第一線多能工人組裝完成;接著來到檢測室,我們還看到這裡有一台要價一百萬美元的檢驗設備,正反覆驗證零件的精準度與壽命。去年,台灣製造的精密度與技術實力讓速聯放心關掉了德國廠,移到了台灣,「至少十年內中國大陸、東南亞跟不上來,」高禩翔不諱言,台灣是個很好的製造基地。

接著快速擴張的,是在台中北屯區的速聯亞洲開發中心,這也是台灣優勢,這裡的開發團隊要負責把它在歐美的研發成果開發出成品,交由工廠量產。在美國,一個點子變成產品要歷時兩個月,在台灣卻只要兩週。

看好台灣人才與供應鏈等優勢,雖然速聯是外商,但十年來,每年都在台投資至少五千萬元,除了神岡與北屯,也在台中大里、豐洲等地設新廠。但這間倚重台灣製造的關鍵零組件廠,近年來卻遍尋不到一塊三萬五千坪的土地,希望能擺脫組合工廠的不便,真正在台灣「定居」下來,這樣才能避免這位全球自行車零組件的資優生,淪為台灣製造的「過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3

股票投資組合 (1) - 目標與框架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5/1.html
"領先的秘訣就是出發; 出發的秘訣就是把你認為複雜艱難的任務, 拆解成許多可以控制的小任務, 然後從第一項開始做." - 馬克吐溫

追求年年正回報乃持續投資股票唯一目標, 至於要贏多少才稱得上合格, 算得上理想, 則無辦法一概而論. 回報與風險從來相生相依, 高回報自然陪隨高風險, 反之亦然. 訂下投資目標, 追求年年五成以上超高回報, 看似難比登天而且不切實際, 但如果市況順風順水, 甚至配合槓桿出擊仍然有機會水到渠成, 而銅錢既背後, 有可能一役重創, 甚至就此沒頂; 追求年年贏幾個巴仙, 相對上會風險會小得多, 操作上亦遠為容易, 但勞心勞力後發現連通脹都追唔上, 又會否後悔當初太保守?

投資股市, 人人目標不同, 但複利效應永恆不變. 立心長線管理投資組合, 最重要做得到攻守兼備. 縱然好景時有機會被大市放甩, 起碼逆景時肯定做得到守得穩健. 先確保自己不會被對手一拳揮出局, 就能夠長期留在市場中; 想要享受複利效應成果, 組合表現平穩為最先決條件.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方法去架設股票組合, 但無論如何千變萬化, 套用足球概念, 組合配置上其實不外乎由後衛, 中場, 前鋒以及後備所組成.

後衛型股票公司特徵: 
股價波動性低, 銷售平穩上揚, 毛利率, 純利率持續穩定, 資產負債表健康, 現金流強勁, 派息率偏高

中場型股票公司特徵: 
股價有一定波動性, 銷售中/高速增長, 毛利率, 純利率保持穩定甚至擴闊, 現金流強勁, 派息率一般

前鋒型股票公司特徵: 
股價波動性高, 銷售或利潤於特殊環境下爆升, 毛利率, 純利率較不穩定, 負債比率偏高, 派息率一般偏低

所謂後衛型股票, 即表示能為組合作最後防線, 有定海神針作用, 就算助攻不成, 都起碼要確保城池堅固. 此類公司業務對經濟週期敏感度較低, 因此股價亦不容易大上大落. 房託基金, 公用股屬現時後衛型股票最佳例子;

而中場型股票, 代表作為組合樞紐, 適時要能夠帶動組合發動攻勢. 此類公司一般處行業結構性增長期, 受市場追捧, 股價會有一定波動性. 濠賭, 燃氣股屬目前中場型股票其中例子;

至於前鋒型股票, 當然做到為組合義無反顧地衝鋒陷陣. 此類公司景氣時表現氣勢如虹, 反之則一沉百踩; 公司對經濟週期敏感度高, 產品售價, 市場需求皆視乎經濟環境好壞而起伏波動. 經營表現如此大反差, 股價當然會大幅波動; 市場尤其會於行業榮景時對公司過份樂觀, 蕭條時過份悲觀, 反映於股價上, 高低位差異可以以倍計. 航運, 水泥便屬前鋒型股票其中例子.

當然會有公司性質上會介乎於後衛與中場之間; 又或者介乎於中場與前鋒之間, 但整體而言組合成員一般可以分成前, 中, 後三類. 至於後備, 備而未用, 意指現金水平. 要股票組合做得到表現平穩, 首先要有佈陣概念; 而架設股票組合, 其實不外乎於前鋒, 中場, 後衛及後備 (現金) 四者之中不斷調節.

足球世界中, 就算地上最強都有陣容不整, 狀態欠佳, 換人失誤等情況出現; 同樣管理投資組合, 目的亦並非要追求十全十美, 把握次次最高位沽最低位買; 反而應該先認清目標回報, 接著釐定好組合框架 (前中後概念), 並以此作為操作規範 - 現時距離目標年回報尚差多遠? 目前究竟應該以什麼陣式應戰? 後衛比重多少? 中前場比例是否合理? 板凳 (現金水平) 又是否有足夠深度?

只要目標明確, 框架清晰, 股票投資路已經比很多人平坦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74

《巴菲特的投資組合》要點摘錄 米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34cdc10100tsrd.html

---《巴菲特的投資組合》 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作者:Robert G. Hagstrom

 

集中投資的核心:將投資集中於產生高於平均業績的概率最高的幾家公司上。
下大注在高概率事件上

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基本原則
企業原則:
這家企業是否簡單易懂?是否具有持之以恆的運作歷史?是否有良好的長遠前景?
管理原則:
管理層是否明智?如果收益再投資回報不高,管理層應該將錢還給股民自行投資。
對股民是否坦誠?勇於承認錯誤的經理才更有可能改正錯誤。
能否拒絕機構跟風做法?
財務原則:
注重權益回報而不是每股收益;計算「股東收益」;尋求高利潤率的公司;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確保創造1美元市值。
市場原則:
企業的估值是多少?企業是否會被大打折扣能以低價買入?

巴菲特:「如果你對投資略知一二並能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那麼選5-10家價格合理其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傳統意義上的多元化投資對你就毫無意義了。」

好的投資的四個要素:
1. 企業長期經濟特徵是否可以肯定地給予評估。
2. 管理層是否開以肯定地被評估。不僅企業實現其全部潛能的能力可以被評估,而且企業明智地使用其現金流的能力也可被評估。
3. 管理層是否可以被充分信賴,保持渠道暢通,使得收益得以從企業轉讓股民手中而不是被據為己有。
4. 企業的購入價。

投資的風險來自於對這四項要素的錯誤判斷。
你對一個公司瞭解得越多,你可能遭遇的風險越小。
巴菲特:「市場經常是有效的這一觀察是正確的,但由此得出結論市場永遠是有效的,這就是錯了。這兩個假設的差別如果白天和黑夜。」投資的機會就來自於有時會發生的市場無效的時候。

P56
巴菲特:「查理和我通過企業運營結果,而不是每日甚至每年的股價報價來告知我們投資成功與否。市場可能會對企業的成功忽略一時,但最終它會證實企業的成功。」
格雷厄姆:「只要企業的內在價值以令人滿意的速度增長,那麼它是否也以同樣的速度被別人認可就不重要了。別人晚些認可它的成功反而是好事,它可以給我們留出機會以較低的價格買進高質量的股票。」

集中投資:當巴菲特1988年開始持有可口可樂股票的時候,它佔了伯克希爾普通股資產中的20.7%,1991-1997年,可口可樂股票所佔比例上升到普通股資產中的34.2%和43%。
p69
巴菲特公司內部的標準是公司總體以最低15%以上的比率增長。(意味著ROE高於15%).
衡量管理層:
1.看前幾年的年報,注意當時管理層對未來戰略的說法。
2. 將當時的規劃和現在的結果比較,看看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
3. 將幾年前的戰略和今年的戰略和觀點比較,看看有哪些改變。
4.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報告比較。

P90
風險套利的預期收益計算:預期收益概率乘以可能收益的數量,虧損概率乘以可能虧損的數量,兩者相減。
凱利公式: x= 2p-1, 下注的資金百分比(x) 等於2倍的獲勝概率減去1
芒格:「在成功概率很高時下大注,在其他時間則按兵不動。」
P108
格雷厄姆說,形成投資者心理,是一個從資金上到心理上都為市場出現不可避免的上下波動做好準備的過程。不僅在理智上知道市場下挫將發生,而且在感情上鎮定自若,從容應對。
市場先生表現愚蠢,你完全有權利用他或者忽略他,但切記不可被他牽著鼻子走。

行為金融學:
過度自信;
反應過度傾向,對短期信息反應過度,對壞消息反應過度而對好消息反應遲緩;
規避損失,
頭腦帳戶,將資金劃分不同的頭腦中帳戶,決定不同的使用。
p127
複雜自適應系統:
個體不斷地對體系中其他個體的作用作出反應,由此環境永遠在變。
總體經濟由千萬個個體每天決策所產生的結果。體系中的協調行為出自個體間的競爭和合作。
複雜系統中的眾多能因會積累經驗,並逐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P142
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將股票視為企業:
巴菲特:「作為投資者,你的目標是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你容易理解的企業的部分股票。這個企業的收益肯定將在5年、10年、20年內比其他企業的收益高的多。你漸漸會發現滿足你要求的企業屈指可數。所以一旦你發現符合你標準的企業,你就應該購買可觀數量的股票。」
增加單個投資購買的數量:
巴菲特:「我投資的企業一般都佔我淨資產的10%。如果我不願意投入那麼多,說明這個購買想法不怎麼樣。」

降低換手率
不以短期價格為業績衡量尺度:
集中投資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模式而不是以價格為基礎。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幾種股票上,將使你更好地深入瞭解並監控你擁有的企業。

學會用概率的方法來思考
學會認識誤判心理
忽視市場預測
等待最佳擊球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94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May 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5/may-2013.html
投資組合現時持股狀況:


19% 大快活集團 (0052.HK)
17% 港華燃氣 (1083.HK)
12% 路訊通 (0888.HK)
11% 理文造紙 (2314.HK)
10% 稻香控股 (0573.HK)
4% 信星集團 (1170.HK)
4% 時代集團控股 (1023.HK)

23% 現金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94.31
月回報: +3.72% / YTD: +4.41%)
(上月月結: 90.93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派得好投資組合每日表現


恆指五月份先衝高後急回, 尤其最後一星期走勢甚差, 以幾乎全月低位作結. 指數轉弱, 但熱炒, 創新高股份仍然不少, 市場氣氛其實比表面好. 展望六月份, 三月份年結公司將會公佈全年業績. 踏入另一個業績高峰期, 應該又會有一堆公司跑出, 被市場重估. 因應指數不穩定而有必要提高警覺, 但相對之下更應該聚焦機會.

REITS, 公用股五月份遭到連環洗倉, 領匯, 電能月內等跌幅竟達一成以上, 以公司業務穩健性而言, 出現如此跌幅實屬罕見. 事後解釋, 美債債息抽升似乎係收息股暴跌元兇; 而現實點去理解, 基本上所有持有電能, REITS, 長建(1038)既投資者於五月中前都係贏大錢, 收息股股價連創新高, 其實已經提供極大誘因予投資者獲利離場. 雖然如今已由高位回落, 但其實目前股價仍然比今年起步位高出超過5%. 若說今轉調整乃出自基本因素扭轉, 我比較傾向認為調整未完.

唔能夠將睇法轉成打法, 不能用作交易既意見, 其實同廢話無分別. 個人認為公用股, REITS等調整未完, 依家唔買得; 但更重要既問題係, 咁幾時可以買?

搏股價低位回升? 我既睇法係, 繼續留意債息走勢. 如果美債債息繼續衝高, 根本無誘因吸引到資金重新流入收息股市場;  純粹為收息? REITS股息率不足5厘, 公用股不足4厘, 若然踏入加息週期, 盈利影響更大. 路訊通(888), 新意網(8008)同樣具備業務穩定, 派息率股息率雙高條件, 加上處零負債狀態, 豈不是更佳收息選擇? 近期兩股股價遭其他收息股拖累而出現回吐, 相對之下, 兩股死守價值更高, 甚至趁低加注亦無不可.

MSCI上週五完成換馬, 一如早前提及, MSCI新貴根本完全無路捉, 無謂枉費精神. 但今次有一樣事件非常值得備忘, 就係香港電訊(6823)於星期五收市前兩分鐘極速抽升超過一成. 今次香港電訊突然急升, 事件背景係該股已經於去年11月納入MSCI香港指數之內; 而今年4月份股東李澤楷配出超過1億股, 導致市場流通量大增, MSCI要重新調整其比重, 令該股上日出現尾市掃貨掃到癲既"異象".

今次事件發生前完全無為意, 如今冒遭咒罵馬後炮風險, 都一定要對此事件備忘, 原因係同樣情況將來很大可能會再次出現. 尤其瑞聲(2018), 太古地產(1972)等, 將來出現配股絕不出奇. 下次搏唔搏係另一件事, 但起碼唔可以再好似今次咁懵盛盛, 收市後半個鐘先如夢初醒.

投資組合今個月錄得理想回報, 除因為捉到置富(778)最後的探戈之外, 餐飲股大快活(52), 稻香(573)連環探頂亦功不可沒. 難得等到突破, 當然繼續牢揸. 當維他奶(345), 翠華(1314)都可以炒至30倍P/E以上, 兩股預期P/E只大約17倍, 相較而言, 是否揸得更安心?

MSCI完成換馬後, 永亨(302)已成為個人頭號買入目標. 買入原因詳見前文, 搏價值修正, 其實三個月已經係極限. 目標明確, 簡易操作; 另外銀娛(27)已經差唔多升抵目標價, 組合提前沽出. 距離恆指換馬尚有兩星期, 有機會或者可以再走一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02

派得好投資組合年結 (2012-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6/2012-2013.html
===================================
32% - 長線倉位:

12% 路訊通 (0888.HK)
8% 稻香控股 (0573.HK)
7% 大快活集團 (0052.HK)
5% 港華燃氣 (1083.HK)

9% - 中線倉位:

5% 信星集團 (1170.HK)
2% 網龍 (0777.HK)
2% 時代集團控股 (1023.HK)

9% - 短線倉位:

9% 中國海外宏洋 (0081.HK)

0.8% - 期權倉位:

0.3% 中國建材 07/13 7.00P
0.2% 招商銀行 07/13 12.50P
0.2% 工商銀行 07/13 4.70P
0.1% 建設銀行 07/13 5.00P

49% - 現金
===================================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90.30
月回報: -4.26% / YTD: -0.04%)

(上月月結: 94.31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派得好投資組合每日表現



過去一年交易比以往頻繁, 而當中亦出現甚多失敗交易, 主要出自短線倉位部署錯誤. 以絕對金額計算, 傷得比較重係來自以下幾個交易:

平均買入10,000壹傳媒(282)@$1.65
平均沽出10,000壹傳媒(282)@$1.39

平均買入12,000理文化工(746)@$5.29
平均沽出12,000理文化工(746)@$4.75

平均買入10,000建滔積層板(1888)@$3.89
平均沽出10,000建滔積層板(1888)@$3.58

平均買入4,800敏華控股(1999)@$7.60
平均沽出4,800敏華控股(1999)@$6.53

平均買入1,500中信証券(6030)@$20.70
平均沽出1,500中信証券(6030)@$18.58

投機壹傳媒(282)係由於以為出售台灣業務勢必成事, 但事後證明整個賣盤交易所牽涉範疇太闊, 成功機會率未必如想像中清晰, 加上復牌日股價已經高開, 變相出錯空間太少, 值搏率亦下降. 今次算係嚴守止蝕位, 可以及早沽清; 但損失金額亦算多. 日後面對此類情況, 就算立心投機, 其實都只宜小注入場; 機會率難辨, 當買期權算數.

理文化工(746), 建滔板(1888), 中証(6030)三項交易死狀同出一轍, 六個字概括: 中國復甦概念. 大中國美夢過去數年締造無數倍升股, 但必需接受現實, 中國目前經濟狀況肯定比想像中壞. 最低工資不斷抽升, 匯率許升不許跌正在不斷削弱企業盈利能力; 而技術附加值不高既工業, 製造業公司最受直接影響. 目前行業處於漫長整合期, 低潮甚難捱, 因此市場根本不會給予此類公司過高估值. 買入後期望市場遷就自己睇法, 倒不如改變自己, 去迎合市場.

投機中國復甦概念失敗, 得到相當重大教訓. 目前投資股票, 一定要撇掉以往中國必贏既想法. 目前只有幾類中國公司仍然可以力爭上游, 其一係勞工密集: 客戶需求有穩定增長而產品亦有一定技術要求; 大型如瑞聲(2018), 小型如時代集團(1023), 理文手袋(1488)等等工業股其實仍然有投資價值; 其二係產能轉移: 公司能夠早已, 或漸漸將產能移遷至其他人工低一大截既東南亞國家, 對盈利能力及競爭力幫助甚大. 如申洲(2313), 聯泰(311)等等, 目前估值仍然比過去三年最高多出一截, 絕非無的放矢; 信星(1170)目前正朝此方向走, 期待明年業績可以慢慢重拾增長正軌. 長期受政策打壓, 練得一身好武功既內房; 受惠國家重視重視環保政策, 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既燃氣; 估值不便宜但盈利增長強勁, 想像空間夠闊既科網都其餘值得看好既中國股票. 除此之外, 都係少碰為妙.

投資股票信念不足本身能夠造成既後果未必會太嚴重, 但若然信念不足之餘, 注碼又落得太大, 下場一定會相當淒慘. 投機敏華(1999)失敗, 正正係最佳例子. 事後證明當日睇敏華其實並無睇錯, 但INITIAL BET落得咁大, 當日傳出發CB消息後股價大瀉, 根本係不能不割席離場; 信念不足, 亦埋下翌日股價低位大幅反彈沒有重新進場既伏筆, AND THE REST IS HISTORY.

檢討今次失誤, 最大問題都係買得太大; 其次係當時根本無足夠心理質素呢頭斬倉, 第二日就重新追貨. 經歷過不斷挫敗, 其實已經開始明白自尊於股票市場之中根本一文不值. 拘泥於無謂既綁縛, 操作上反而不夠得心應手. 其實今年來已經比較多係先買入後再做功課, 但正如人與人之間相處, 開始時認識不深, 投放過量感情, 斬纜時痛得死去活來, 何苦? 投資為贏錢而非贏啖氣, 適當既做法係將注碼慢慢疊上去, 由市場決定是次操作正確與否 -  MAKE SURE BET ON THE RIGHT SIDE.

近日富士高(927)績後急挫兩成. 富士高之死, 根本非如管理層受訪時所講, 與派息下降有關; 最大問題係由於下半年業績嚴重走樣. 個個睇住上半年業績做VALUATION, 下半年遭與如此滑鐵盧, 事前根本無從預計. 沒興趣繼續談富士高, 反而今次事件令我回想起一年前重倉股聯亞(458)發盈警後股價急挫既慘況. 人生流流長必然會遇到幾隻大跌股, 停牌股, 清盤股, 若然未遇上, 只係時辰未到. 要將最壞情況出現後所造成既震撼減至最低, 最起碼要做既係注碼控制.

公司業務太難理解, 其實已經不值得重倉持有; 其次係交投太過疏落既公司, 亦不值得過份關注. 目前股票市場高手如雲, 所謂錯價很大可能係"自己睇錯價"多過"市場錯價". 普遍投資者都對此間公司提不起勁, 買賣兩閒, 就算公司無問題, 都肯定叻極有限. 更關鍵係買又無對手, 賣又無對手, 一個壞消息, 個個爭先恐後沽低幾格; 買賣高難度股票沒有特別獎金, 其實又何必枉費精神? 日均成交幾萬股, 倉位細, 尚且勉強可以; 但我總唔信十年, 廿年後大家仍在打理一個數十萬股票倉位. 良好習慣, 必須從小開始培養. 自己已經全線撤出低流通量股份如永旺(984), 聯亞(458), 利亞(831), 永安(289)等等. 昔日愛股又如何? 今日回望, 除笨有精. 投資股票, 根本從來不應投放感情.

展望第4個投資年度, 自己投資理念從來無變. 組合挑選長線持倉成員, 優先考慮條件仍然係業務簡單, 派息穩定既公司. 以往單純沉醉股息回報, 但其實更重要既係盈利穩定兼且能見度高. 若然基本因素沒有大變, 大快活(52), 稻香(573), 港燃(1083), 路訊通(888)都會係組合核心成員, 其餘長線成員選擇尚有莎莎(178), 佐丹奴(709), 置富(778), 領匯(823), 金沙(1928), 中國海外(688)等等.

中線持倉成員會傾向挑選盈利增長具確定性, 又或者正處爆發週期公司. 時代(1023), 網龍(777),信星(1170)便屬現時選擇. 仍打算加入瑞聲(2018), 聯泰(311), 維他奶(345), 合生元(1112)等等.

短線持倉反而無特別喜好, 嚴守止蝕, 主要挑選有特別催化劑既公司作短線持有. 指數換馬必然要參與; 其次係估值極殘; 其三係52週新高, 價量異動既股票, 亦可以加入考慮. 有過以往經驗, 來年操作上仍會傾向先買入後了解. 風險用注碼控制, 短打INITIAL BET極限可能係組合2%, 等證據愈多, 再放大注碼. 另外亦會多用期權長倉, 為長線成員對沖風險.

投資組合第三年回報持平, 但若以期間個股表現作標準, 如此戰績當然完全不及格, 但可貴既地方係今年學到既野比之前兩年加埋更多. 曾經以為買中倍升股就眼光獨到, 今日回望簡直貽笑大方. 愈美麗的東西我愈不可碰, 挑選倍升股皇, 故事太淒美動人; 其實只要組合平穩增長, 股災唔會一役沒頂, 就係個人來年投資最大目標.

======================================================
上月月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May 2013)

第3年半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Dec 2012) / 半年結
第2年全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年結 (2011-2012)
第1年全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年結 (2010-2011)

投資組合第3年(07/2012-06/2013)回報: -0.83% (最高: +3.78% / 最低: -5.17%)
投資組合第2年(07/2011-06/2012)回報: +20.7%
投資組合第1年(07/2010-06/2011)回報: +2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989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Jul 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7/jul-2013.html
==================================
30% - 長線倉位:

10% 路訊通 (0888.HK)
8% 稻香控股 (0573.HK)
7% 大快活集團 (0052.HK)
5% 港華燃氣 (1083.HK)

21% - 中線倉位:

12% 信星集團 (1170.HK)
6% 聯泰控股 (0311.HK)
3% 時代集團控股 (1023.HK)

23% - 短線倉位:

9% 華潤燃氣 (1193.HK)
5% 亞太衛星 (1045.HK)
4% 中國燃氣 (0384.HK)
3% 味千中國 (0538.HK)
1% 招金礦業 (1818.HK)

0.7% - 期權倉位:

0.3% 匯豐控股 08/13 85.00P
0.3% 和記黃埔 08/13 82.50P
0.1% 利豐 08/13 12.00C
0.05% 利豐 08/13 12.50C

25% - 現金
===================================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88.86
月回報: -1.59% / YTD: -1.63%)

(上月月結: 90.30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派得好投資組合每日表現


吊詭的七月, 月頭起步, 最後恆指升過千點. 雖說指數迫近二萬二, 但主要升勢其實只集中於匯控(5), 騰訊(700), 友邦(1299)及和黃(13)等幾隻藍籌股; 國指突破9,400點後暫算企穩, 但不明白為何平保(2318)如此弱勢? A股不濟, 水泥及商品股近日亦表現一般; 內房股表現則尚算不錯. 七月份二, 三線股表現乏善足陳, 就算六月份跌得多, 今個月反彈力度亦只屬一般; 更大疑問在於整體中小型股交投量甚弱, 升跌走勢已經無特別啟示, 反映市場仍然只在集中追逐大價股.

燃氣, 風電, 環保概念, 出口股仍處相對高位, 但已不算特別可以領導群雄. 網龍(777), 合生元(1112), 瑞聲(2018)相繼倒下之後, 領先股更加買少見少. 選股難度逐漸增加, 但單睇指數仍然貌似可以. 上月尾以為七月會繼續走弱, 結果完全睇錯; 今日要估八月如何發展, 亦甚難.

市況波動不外乎大升大跌, 市況繼續轉好的話應該有資金重投二, 三線股懷抱. 不過目前表面證供實在不足, 手持一堆二, 三線股搏之餘亦要開始留意現金水平不能太低. 八月份乃業績高峰期, 公司業績理想, 甚有機會突然跑出, 短線要搏, 業績股乃不二之選; 其次, 強勢藍籌只集中三, 四隻, 但目前已經明顯跑贏甚多, 不排除有力再上, 但業績公佈後會否成為強弱轉捩點?

回顧自己組合, 七月份平倉交易 (包括中, 短線股票, 期權) 表現欠佳, 整個月主要虧損亦來自此類短線炒賣, 期權反而不算太差. 要檢討的是炒得太濫, 微觀再睇, 掌握內房升跌節奏能力亦明顯欠佳. 參與太多很多表面OK實際PK既交易, 會成為拖累組合回報元兇.

超短線操作, 主要仍然靠特殊催化劑. 本月有大量業績出籠之外, MSCI季檢, 申洲(2313)六月份大手配股逾16億, 今期MSCI中國指數必然會因應流通量增加而調升比重. 詳細如何操作, 等接近換馬再作討論, 但應要暫時記存. 至於如何炒業績, 個人認為最好仍然是等業績公佈後先睇市場如何反應再決定是否追買. 業績好壞根本並非短線炒賣重點, 市場反應正面, 股價才有再上動力. 如果立心要做聰明仔, 打算行快一步, 反而值得多花時間, 心機推敲潛在盈喜股. 自己未做好功課, 暫時只搏一隻聯泰(311); 味千(538)今日剛出盈喜, 但連蘋果上星期日都已經大肆報導, 市場應該早有預期, 明早應該不會太特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72

摩根大通購買瑞銀場外大宗商品衍生品資產組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157

正當摩根大通準備剝離其自有的現貨大宗商品業務部門時,該投行買入瑞銀場外交易(OTC)衍生品大宗商品資產組合來增強其大宗商品交易部門。

據彭博獲得的瑞銀郵件聲明顯示,這筆交易包括交易所的對沖倉位,但不包括貴金屬和指數型產品。摩根將承擔這筆交易市場風險。瑞銀聲明稱兩家銀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協作,讓個人投資者的合約轉向摩根大通」。摩根大通則沒有對這筆交易發表評論。

瑞銀和摩根大通均沒有透露這筆交易的金額。

受到監管加強和原材料業務利潤下降的衝擊,華爾街目前正大舉收縮大宗商品部門規模。Coalition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10家最大投行的大宗商品業務部門收入下降了25%。

摩根大通上個月表示正考慮退出實物大宗商品交易業務,而就在2010年小摩以17億美元現金外加承擔33億美元的代價,買下了RBS旗下的大宗商品交易資產RBS Sempra。

彭博援引消息人士報導稱瑞銀去年決定關閉其石油,基礎金屬和農產品交易部門,而將保留指數投資產品及貴金屬交易部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41

超級富豪的投資組合和令普通人悲傷的秘密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182

當我們觀察投資策略時,我們往往希望它來自於實踐,方便模仿,甚至是超越。如果你也這麼想,那麼請仔細看下文。

一群超級富豪投資者剛剛共享了他們的資產配置信息,現在與大家分享。我們真的能夠照葫蘆畫瓢依樣學樣嗎?對富豪深有研究的專欄作家Phil DeMuth將為你探視這裡水有多深。

下文以Phil DeMuth分析文章做基礎,略作行文調整,供參考:

為了一目瞭然,請看下圖。

你將發現,富豪們會選擇配置更高比例的對沖基金[18%],更高比例的私募基金[10%],這個比例是否比你的比例高?

其次,很可能,你的風險投資資產是零,而富豪們的風險投資資產配比是2%。

還有,對美國股票、外國股票,或者債券的投資,我們也許可能找到和富豪們的一些共同點,請注意深藍色和暗紅色的扇形區域。

Other 1%到底是什麼?

當然,我們無法知道統計圖中,那1%的其他資產[Other 1%]到底是什麼。

當我走在大街上時,我一直對那些商店困惑不解:是什麼經濟原理讓這些商店得以存在的呢?就那些賣蠟燭、冰箱貼和賀卡的商店?又或者比弗利山莊裡,那些陳列著八套白色禮服的商店?

我懷疑,這些店可能是有錢人給自己的配偶開的,這樣就可以支開配偶,省了被整天叨擾。

那些「Other」和「直接投資」也許是這樣的:富人玩票而已,不但為沉湎於自我價值的幻境之中,還為讓紈袴後代也沉湎在父母多產富足的幻境之中。

你比超級富豪更聰明?

雖然這些投資組合看起來華麗,但也難免一些錯誤。2012年,這些投資者收益率是10%,他們應該做的更好才對。

如果用index-like ETF來重建上述投資組合,你得到的2012年收益率是11.7%。也就是說,你只要花兩分鐘挑選購買一些普通基金,就可以多賺340萬美元。

他們在每個資產類別中投資的數十億美元,本來可以保證他們賺更多錢。然而,他們做的主動交易支付了高昂的手續費,這讓他們賺的更少了。

你怎麼看這個問題?這些人太忙了,連多花兩分鐘的時間都沒有?

那好吧。其實他們只需要花兩秒鐘,購買60/40 SPY & BND投資組合,就可以獲得11.2%的收益率。

等等,超級富豪的上述投資組合更加多樣化嗎?它在低迷時期會表現得更好嗎?

不,它只是更加偽多樣化。如果在2008年,上述富人的投資組合將虧損25%,而60/40組合下跌幅度是20%。

金融吸血者在深刻地研究富人

對於那些富裕的投資者[1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來說,是很舒服的,他們有足夠的資金讓自己逃脫金融產品銷售員的魔爪,然後投入收取管理費的投資顧問的懷抱。這些顧問,至少名義上將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然而,那些並不富裕的投資者就不那麼幸運了,他們面對的都是金融掠奪者。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富裕的投資者投資成果常常比超級富豪們還要好。為什麼?因為一幫聰明而複雜的金融吸血者在給他們提供服務。當然,錢都在這些富人手裡。所以他們花了很多心思研究富人,不光是研究怎麼給富人提供服務,還研究怎麼從富人口袋裡把錢掏出來。

是啊,現在想找個真心幫你的人不容易了。

毫無監管的家族辦公室

被這些私人銀行機構蹂躪得無法忍受之後,一些有腦子的人開始考慮將事情控制在自己手裡。這樣,就誕生了所謂「家族辦公室」。這個家族辦公室是專門成立,來管理某一個富有家族[1億美元以上]的資產的。這樣,他們還免除了SEC的監管。

如果你認為SEC對華爾街的監管已經不太有力,那你應當能想像這個毫無監管的領域會發生什麼。

如果讓你來管理別人數億美元的資產,那麼會有各種動機促使你想為自己儘量多撈一點。這是人類的本性。你不會選擇鼻子底下那些靈活的基金,反而會買所有人都買的笨重的基金。我們稱這種行為是:基金管理人職業生涯的安全選擇。

63%的超級富豪計劃增加其國際股票配比,53%的超級富豪選擇增加國內股票配比。國際股票市場牛市已經持續了5年了。那麼這是一個好的建議嗎,上漲了5年的股票市場就讓人感到更安全嗎?

如果不是,那麼他們在想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