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Sep 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09/sep-2013.html投資組合現時持股狀況:===================================
23% - 長線倉位:9% 路訊通 (0888.HK)
9% 稻香控股 (0573.HK)
4% 大快活集團 (0052.HK)
1% 港華燃氣 (1083.HK)
39% - 中線倉位:17% 信星集團 (1170.HK)
1% 聯泰控股 (0311.HK)
7% 味千中國 (0538.HK)
7% 亞太衛星 (1045.HK)
5% 時代集團控股 (1023.HK)
1% 精電 (0710.HK)
36% - 短線倉位:
12% 香港中華煤氣 (0003.HK)
11% 置富產業信託 (0778.HK)
9% 華潤燃氣 (1193.HK)
4% 維他奶國際 (0345.HK)
0.4% - 期權倉位:0.4% 騰訊控股 (TCH) 10/13 370.00P
1.5% - 現金===================================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93.48
月回報: +1.56% / YTD: +3.49%)(上月月結: 92.06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派得好投資組合每日表現
九月份組合表現平穩, 比較失敗的交易, 是在接近頂部追入中國經濟相關股票中海發展(1138)及江西銅(358); 幸好比以往決斷, 察覺股價調頭即剪貨止蝕, 否則虧損幅度不止組合0.5%. 基本上再一次證明追買中國概念完全浪費力氣, 相同情況今年已經不止一次出現; 每次升勢如虹, 最終只是如煙花一閃即逝. 對待中國相關股票, 其實應該立心不買.
信星(1170)連環大成交破頂, 作為自己重倉持股, 目前已經再無加注空間; 雖然早已升穿早前設定的目標價($1.74), 但似乎沒必要過早鎖定利潤; 另一重倉股味千(538)本月走勢欠佳, 自己對公司有一定信念因此沒有止蝕走位; 估計味千會於10月11日公佈第三季營運數據, 目前反而希望在此之前會有低位可以加注; 昆能(135)跌穿橫行區, 止蝕離場; 舜宇(2382)配股, 短線搏反彈失敗, 少量虧損; 減持精電(710), 則純粹出自股價走勢考慮, 尤其當從味千汲取過教訓, 升勢逆轉, 寧願先避其鋒.
港股目前仍在本年高位徘徊, 無能力預測指數走勢, 但上月聯儲局決定維持買債規模, 應該對公用股及高息股如REITS等有一定支持. 展望十月份, 基本上只要美國債息並沒有再次向上抽升, 目前水位轉投防守股有一定可搏之道. 除了因為相關股份投資者情緒有可能改善之外, 萬一股市回落, 亦會吸引額外資金加入避險. 自己選擇煤氣(3), 置富(778)及潤燃(1193)作三大短線操作支柱; 本來有買恆隆(101), 但走勢欠佳, 沒信心坐得穩健, 最後微蝕沽出離場.
挑選一隻藍籌做淡, 自己仍然會選騰訊(700). 阿里因為合夥人制度問題而決定放棄香港上市計劃, 而早前騰訊炒上, 某程度是出自炒影子股概念. 既然目前主角已經離開, 加上公司十一月才會公佈第三季業績, 似乎暫時沒有特別催化劑推動股價向上突破, 價外PUT, 小注操作.
王華新書對沖拆解王有相當閱讀價值. 雖則自己對科技股一竅不通, 但作者提到的投資成功秘訣在於能夠專注自己熟識的範疇, 並不斷加以鍛鍊, 個人則相當同意. 有追開本BLOG都會清楚自己今年有很多交易是亂石投林, 盲炒盲買. 將戰線拉得超闊, 最終對戰績沒有絲毫幫助. 一個人沒有可能十項全能, 精通每個行業. 散戶未必有完全步步跟蹤公司業務的機會, 但若然可以專注某幾間相對上較熟悉的公司, 持續跟進, 效果則肯定比今日炒環保, 明日炒經濟復甦為佳; 而集中火力研究公司最新催化劑, 成功率亦比亂作宏觀預測而作出買賣決定為高.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Nov 2013)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1/nov-2013.html===================================
9% - 長線倉位:3% 港華燃氣 (1083.HK)
3% 稻香控股 (0573.HK)
2% 路訊通 (0888.HK)
1% 大快活集團 (0052.HK)
51% - 中線倉位:13% 金山軟件 (3888.HK)
9% 德昌電機控股 (0179.HK)
7% 東方海外國際 (0316.HK)
5% 世茂房地產 (0813.HK)
4% 中芯國際 (0981.HK)
4% 精電 (0710.HK)
3% 信星集團 (1170.HK)
2% 包浩斯國際 (0483.HK)
2% 時代集團控股 (1023.HK)
1% 味千中國 (0538.HK)
1% 聯泰控股 (0311.HK)
23% - 短線倉位:5% 山水水泥 (0691.HK)
5% 中裕燃氣 (3633.HK)
4% 中國人壽 (2380.HK)
3% 中信證劵 (6030.HK)
3% 中國建材 (3323.HK)
3% 新華保險 (1336.HK)
0% - 期權倉位:17% - 現金===================================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100.84
(月回報: +5.92% / YTD: +11.63%)(上月月結: 95.20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派得好投資組合每日表現===================================
十一月對普遍投資者而言都應該相當值得興奮: 先有月中指數升近年內高位, 及後亦能持續於高位盤整; 而其間亦為數不少股票能夠向上突破, 一時間投資氣氛改善甚多. 正如早前提及, 三中全會後是相當值得衝入場繼續搏上, 起碼止蝕位明確, 就算市況逆轉都不致會進退失據.
業績期已過, 自己早前打賭三隻業績股信星(1170), 包浩斯(483)及維他奶(345), 結果全軍盡墨. 大手減持三股後, 除德昌(179)及金山(3888)自己算是較有信念睇中線外, 已沒有太多個股值得特別大注去搏. 目前組合打得相當散, 主要操作方向是較傾向整個界別去買, 例如看好內險, 便買中人壽(2628)搭新華(1336); 看好水泥, 便買中國建材(3323)搭山水水泥(691); 看好燃氣, 便買港燃(1083)搭中裕(3633). 看到資金愈來愈多追買落後股, 如山水(691)及中裕(3633)上週便分別試過單日大升一成以上. 此類股價持續跑輸同業, 抑壓已久而突然大升兼成交量放量之股票, 個人認為炒一日就玩完既機會頗微, 因此相當值得跟進.
本月組合表現理想, 但值得反省地方仍然甚多. 經常強調瞭解公司基本面相當重要, 但作為散戶, 就算自以為對公司有多熟悉, 要準確預測其財務表現其實相當困難. 投資股票沒可能避免犯錯, 相對於執著將預測準確度提升, 更重要反而是將萬一看錯時所受損的程度減至最低. 要令EQUITY CURVE穩步向上, 關鍵並非於順境時做得多好; 而是萬一遇上逆境時是否仍然可以硬硬淨淨, 堅強過渡. 相較年多前聯亞(458)績後大插15%令組合價值單日大跌近4%; 今次包浩斯(483)同樣單日大跌成半, 最終組合反而沒有受其拖累; 要於投資領域上做得好, 注碼運用及值搏率判斷遠比業績預測來得重要.
展望十二月, 相信資金仍舊會繼續輪流炒作. 組合短線除仍然以國指成份股作核心外, 週期股如航運界別亦有必要多加注意. 東方海外(316)早前因為MSCI換馬而受壓; 海豐(1308)Q3業績理想; 兩者皆可納入考慮範圍.
倫敦鯨惹的禍:沃克爾規則將限制銀行對投資組合對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554 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金融監管的立法一直是華爾街和美國監管者之間的主要戰場,其關鍵戰役莫過於旨在限制銀行利用自身資本進行投機的沃克規則的制定。有意思的是,2012年摩根大通製造的倫敦鯨事件可能將拖累整個華爾街敗北。據WSJ報導:
據瞭解該規則的人士透露,作為戰勝華爾街的標誌,「沃克規則」將不會容許銀行進行為了規避持有大規模投資組合資產可能造成損失的專門交易。
這種被稱為「投資組合對沖(portfolio hedging)」的操作,已經成為起草規則的一個焦點——這是2010年Dodd-Frank金融監管法案最富爭議的一個板塊,希望禁止銀行利用自身資本進行風險投機尋求利潤。
以前美聯儲主席沃克命名的該規則預期將在下周通過,對證券行業最為賺錢的部分業務來說,持續3年的監管不確定性預期也將結束。
據瞭解情況的人透露,新版本將不包含容許投資組合對沖的用詞,這些用詞已經被從早期版本中「刪除」。在2012年摩根大通被披露因倫敦鯨交易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以後,監管者就決定從規則中移除投資組合對沖的內容。
摩根大通開始的時候把這些交易稱為投資組合對沖。現在,其它華爾街巨頭可能要為摩根大通的失誤買單了。作為應對摩根大通的巨虧,監管者推動加入保證銀行不能再進行這些交易的規則。
這措施將對銀行業造成衝擊,它們一直遊說監管者在規則中保留容許投資組合對沖的用詞。銀行通常會對沖其與客戶交易產生的風險。然而,有時是不存在完美抵消這些客戶交易的方法。銀行進而尋求投資組合對衝來管理更大範圍的風險。
注意,「不會容許」和「禁止」是有區別的,任何法規都可能存在漏洞:
WSJ看到的最新一版的沃克規則,把對沖活動定義為「旨在減少或明顯減輕…一個或更多可辨別風險」。
監管者寫道,對沖不包括的是「製造..任何重大的新的或額外的風險,而這些風險本身又不會被同時對沖的。」WSJ看到的摘要沒有提及投資組合對沖。
投資組合對沖一直受到了很多的批評,批評者表示,這製造了一個漏洞,銀行可以利用來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投機。在2011年11月公佈的沃克規則制定計劃中,是容許「基於投資組合來對衝風險的」。
批評者表示,這為銀行進行各種市場投機敞開了大門,因為銀行可以更廣地定義其投資組合的風險,比如說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
可能,這又是華爾街的天才發揮想像力的時候了:
雖然監管機構在完成規則以後可能松一口,但對於銀行高管和交易員來說,五家政府監管機構引入的規則可能並非任何事件的結束。
銀行將需要解讀這些新的規則,搞清楚怎麼才能保證他們的操作符合這些規則。
瑞銀分析師Brennan Hawken表示:「感謝倫敦鯨,沃克規則已經變了不少。現在大部分內容都變得關於對沖。你可能對沖什麼,你不能對沖什麼?這真的很混亂。」
…
對沖基金顧問公司TF Market Advisors創始人Peter Tchir表示,嚴格解讀沃克規則將「令流動性乾枯」,或使得投資者更難進行交易。
【經典案例】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台朔集團:管理的「訣竅組合」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8/56957.html管理結構:雙層設計
台塑組織結構跟大陸企業有顯著的區別。大陸企業採取直線職能制,總部下面是各個職能部門,母公司下有若干子公司。這一設計的弊端在於,企業各種制度均由各職能部門自己制定,比如財務部制訂財務制度、人事部制訂人事制度,每個職能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而且,每個職能部門都力圖擴大自己的權力和利益,結果就是職能設計交叉重複、多頭管理、矛盾衝突,這是目前大陸企業的通病。
況且,職能部門之上還有分管副總,於是副總之間打架,最終還要一把手出面協調,因為一把手沒屁股,其他人都有屁股。但當一把手協調完之後,後面還得出事兒,因為根本上是企業內部關係不順,也就是說我們企業的頂層結構設計出了問題。台塑管理架構最大的特點是雙層架構。
第一層叫總經理室,由15個機構組成,叫做專業事務幕僚,第二層架構由總管理處直接設立了各個職能部門,也是15個,叫共同事務幕僚。
為什麼要設雙層架構?它是這麼考慮的,總管理處內設總經理室,下設15個職能部門,負責企業制度的制定和制度執行的監督,以及制度的改善和完善,稱為「後台」;而總管理處下設15個部門,負責制度的執行,相當於大陸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可稱「前台」。兩層架構的本質在哪兒?把「前台」與「後台」分開,裁判員與運動員分開;立法與執法分開。統一制訂製度,對制度的整理合理性負責,對整體目標負責,避免部門立規、利益衝突,減少內耗和管理成本,前台和後台的職責分工非常明確,這是台塑管理架構的最大意義。
大陸企業很多問題出在哪兒呢?不是當事人的問題,而是企業頂層設計出了問題。什麼是企業內耗?就是不該支出的成本、無形之中消耗的成本。人與人之間本來10分鐘能解決的問題,弄得一個月也解決不了,這不就是成本嗎?
我曾經給中央企業提出建議,借鑑台塑做法,如果雙層架構的組織結構調整太大,至少要把企業中制訂製度的權力統一交給「企業管理部」。這個企業管理部歸誰管呢?一定要歸一把手管,不能歸任何副總管。這個部門統一負責制度的制訂,其他部門僅負責制度執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有人問我,「後台」這些人不執行制度,他們知道怎麼制訂製度嗎?我說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問過台塑的人,後台製定製度的人都是些什麼人?他們說都是集團各個領域的「老油條」!薑還是老的辣,所以不存在不懂行的問題。
我建議,如果大陸企業把各個職能部門制訂製度的人集中到「後台」,「企業管理部」實質上就建成了。
權力分配:條條與塊塊的軟硬關係
我們看台塑,麥寮工業區和高雄工業區生產同樣的產品,但它們的事業部是垂直管理的,統一投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核算,所以不存在內部競爭。這又在另一層面上體現了其雙層架構的優勢:集權與分權。
台塑雖然沒有母公司,但像大陸企業集團一樣,執行的也是集權與分權的關係。總體部署是由集團高層決策,具體投資管理由各公司事業部負責,而某地、現場的管理機構只負責公共事務管理,比如說水電氣運輸等,不允許他們想幹什麼幹什麼。比如麥寮基地,這是一個超大型的石化基地,有47座工廠,但這47家工廠由不同公司事業部投資並垂直管理:台塑公司12座,南亞公司15座,太化公司9座,台塑石化6座,其他企業5座。
歸納起來其實就是:「條條」管投資、管生產、管經營;「塊塊」管服務、管協調。大陸某些央企則不同,下面那些「塊塊」都是實體,裡面所有的生產單位都由它管,因此不同的板塊之間就容易形成競爭關係。
流程管理:不達標,衛生間都出不去
日本飲料企業的車間,衛生標準是嚴格按照製藥廠的GMP標準執行的。某中國老總去考察時就遇到了難題:進得去,出不來。因為洗手間的門是電動的。他進去之後,按照國內的習慣洗手、烘乾,可是出不來,電話也沒找到,有日本員工給他指示牆上貼著的流程圖,一共四張:洗手、消毒、再洗手、烘乾。他重做了一遍,還是出不去,為什麼?不是門壞了,是消毒環節時間不夠,必須10秒以上。
故事很簡單,但是把企業內控的四要素都包括了:
一是管理準則,車間是GMP標準,因此衛生間要有相應配置,不能是隨便的衛生間,這就叫做管理準則。二是業務流程,這個順序是不能變的,不能說我先烘乾後洗手,那你還出不去,這人家有要求。三是關鍵風險控制標準,這「10秒鐘」保證的是產品質量、工作質量的控制點。四是信息化,你想投機、想不按流程執行,那你就永遠在廁所裡待著。那麼,台塑做到什麼程度了呢?
1968年,台塑已經開始搞信息化了。台塑管理具體體現出來,就是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單化、流程表單化、表單信息化。台塑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叫做「異常管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
什麼叫異常?計算機裡面設有標準值,標準值和執行值的偏差就叫異常。「10秒鐘」輸入計算機,沒有消毒是異常,消毒時間不夠也是異常。這種偏差是兩方面的,左右都是偏差,超過和不及都是偏差。
我用「合理工期」來說明這個問題。企業都搞項目建設,都會請設計院設計,比如說12月31號竣工,這就是標準值(這裡假設沒有彈性)。那麼拖期一天算異常;提前一天也叫異常,這才叫真正科學的理念。但我們不是,我們現在普遍的做法是:1月1號肯定不行,越早越好,最好頭一年的1月1號就完工。好傢伙!這種理念是違反科學的,在台塑是不允許的!在台塑,異常一旦發現,就有人跟蹤,主要是信息化手段跟催。每個作業都有時限,如果沒有按時完成電腦系統就跟催,如果逾期再沒辦理,系統會自動向高一級主管發出跟催報警,一直到任務完成。
財務管理:「剝五層皮」,追根究底
財務、採購管理之所以深受重視,是因為最後的效益得從這裡體現。
台塑總管理處有一個財務部門,負責整個台塑的集中管理,開展對旗下所有公司對內結算、對外採購、消費等資金業務,並在各公司之間籌劃、運作融資業務。集團各公司不設財務處,只設會計處。會計處幹什麼呢?負責財務會計信息的收集、核算,參與預算及執行情況。值得一提的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一日結算。每月1號和每年元旦上午9點前,前一月(前一年)全集團的三張報表和考核結果、異常情況、改善方案和收入,全顯示在王永慶的電腦裡了,而數字截止日期是頭天夜裡24點,中間只有9個小時。大陸一般公司快的也得7天,達到4天就很不錯了。
在台塑,不是國內通行的合併會計報表,一層層往上報,而是上面統一出報表,整個集團信息系統幾個小時就處理完了。至少我知道,我們的企業極少能達到這個標準和效率。
很難想像,在1997年,台塑的結算週期還是9天!當年,王永慶把CFO找來,問他能不能做到一日結算,CFO搖頭。王永慶說:「好吧,我給你一年時間,你提前一天行不行?今年9天,明年8天?」總會計師哪敢說不行,誰知王永慶緊跟著就說:「一年一天,給你8年時間,第9年總能做到吧?」實際上只用了三年,台塑就做到了一日結算。
在王永慶看來,財務一日結算是整個企業管理水平的最終體現。能否做到一日結算,是一個公司管理制度是否上軌道,各環節是否全部計算機化,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環環相扣、計算機化管理制度是否正確與有效運作的重要指標。它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結果。
二是設置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也就是我們講的核算單位。台塑不斷地劃小核算單位,全集團有1000多個利潤中心,利潤中心分幾級,包括上百個一級利潤中心,利潤責任一直分解落實到各個工廠和車間班組;全集團設1萬多個成本中心。台塑10萬員工,意味著100個人就是一個利潤中心,10個人就是一個成本中心。
台塑利潤中心的概念跟大陸不一樣。我們的利潤中心通常是看有沒有法人的身份,但台塑要看一個對象能夠成為利潤中心,還是只能成為成本中心。比如一台堆垛機就是一個成本中心,就要給這台堆垛機下達每月的費用和每年費用,包括人工費、燃料和各種消耗等等,而且分解到無法分解為止。
三是成本管理。包括目標成本管理:將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公司、事業部、廠等各級成本中心,並與績效管理結合;以及單元成本分析:根據目標成本,逐月及時跟蹤實際成本與目標成本之間的差異,對成本差異形成原因,追根究底並找出主要矛盾。
台塑採取「剝五層皮」的辦法,來開展層層成本分析:第一層是總成本分析;第二層是各公司層面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第三層是事業部層面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第四層是單個產品的單位成本分析與控制;第五層是單位成本的分析。成本控制就是要「追根究底」,用王永慶的話說,「我們台塑就是靠這一點吃飯」。
這一點從台塑的採購管理上也能看出端倪。
採購費用是「誰使用誰支付」。如果因為採購過量而形成庫存超標,台塑的處理辦法是首先調庫存給別的兄弟企業用,但使用方只負責60%的費用,積壓庫存方需承擔40%的費用。這樣一來,採購的申請就變得精打細算。
四是資金管理。台塑全集團只在一個銀行開戶,這個賬戶實施各公司內部資金的集中收付。與之相應,台塑非常強調集中採購,集中採購比例達到95%,且非常有特色,分為「前台」、「中台」和「後台」。
「前台」是生產第一線的需求方,要按照台塑集團的統一表格、統一要求、統一規定時間,將需求上報到集團總部。集團總部有一個採購部,所有的需求都報到採購部,由「中台」採購部負責彙總、詢價。但這些工作都做完後,採購部在確定採購商並草簽採購合同後,送「後台」資材審核組審核,審核完以後,整個採購計劃報到行政中心,由王永慶、王永在終審。審查、批准之後再返回到採購部,採購部這個時候才能實行採購。
這樣一個流程是互相制衡的,任何個人、部門都不能從頭到尾決定這件事情。而大陸某些企業,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就能決定這一件事情,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企業文化:寧拙勿巧,「甘蔗沒有兩頭甜」
早年台灣有一批民營企業家經不起誘惑,衝進了股市、金融衍生品和房地產市場,剛開始也掙了錢,但是後來主業很多都垮了。原本為了錦上添花,實際結果卻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王永慶意識到「甘蔗沒有兩頭甜」,於是很早就給台塑制定了三條戒律:不炒股票、不做複雜結構性金融衍生品交易、不做房地產。
戒律保證了台塑到今天是穩定的,沒有出現災難性的後果。那麼多餘的錢做什麼?做慈善。王永慶在大陸捐了上千所希望小學,但非常低調,很少宣傳。
他做慈善也跟一般人不一樣,確定項目之後,從設計、採購、施工到監理全是自己公司的人做,希望小學建好之後才交給當地政府,也不去剪綵。
當然,企業總得賺錢,而台塑的理念是:追求合理化利潤,而非利潤最大化。這從台塑對待上下游的態度——共生共榮就能看出。在台灣,台塑會給下游企業留下一定的利潤空間。王永慶說:「如果下游沒有合理的利潤,他們死了我們就活不了。」
台塑自己消化漲價的成本對策有二:降低成本;削減自己的利潤,只要在合理的利潤區間就夠了。這種「合理化」的思路貫徹在台塑的方方面面。
王永慶很早買的一塊山地後來建成了養生村,類似我們的養老院,其結構合理,設計人性化,深得老年人好評。其中有兩個小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一是關於沙發的。台塑養生村裡的沙發坐下去舒服,但坐兩個小時後就不舒服了,逼著人一定要站起來。為什麼?擔心老人們坐得太舒服之後就不起來活動,影響身體健康。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這是台塑的專利。
二是老人在衛生間洗澡突然暈倒後,怎麼能在不驚動老人、不加重傷害的情況下進行救助?解決之道是在衛生間的門下裝了一塊虛掩的木板,只有服務員知道。
大家都知道文化是最高層次的體現,決定著人們的理念和行為。那麼台塑的企業文化是什麼呢?四個字:勤勞樸實。這是王永慶母親傳授給他的,勤勞就是勤於用腦,樸實就是儉樸的生活習性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
王永慶請人吃飯,對招待所所長的要求是:客人要吃好、吃飽,但是不能剩,剩了就是你的責任。只要你去那吃過一次飯,你當時吃飯的所有信息電腦裡全有了,下次你再來,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飯量多大,全知道。
台塑很多年前投資了一家保健品公司,產品做好以後,王永慶先吃半年,台塑員工免費再吃半年,最後才能給台灣老百姓吃。
我接觸了不同層次的台塑員工,其行為方式特別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拙」。台塑藏龍臥虎,隨便拽個人出來問下教育背景都可能嚇你一跳,可都非常樸實,看不出來傲慢的東西。
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我詳細調查過,是因為台灣人選擇職業的理念中首要條件就是文化、價值觀。個人的性格跟哪個企業接近,就去哪個企業,而非僅僅考慮薪酬因素。相對應,企業選員工最重要的標準也是文化、是價值觀。
這就容易理解了,因為留下的人都被既定的企業文化熏陶得越來越相近。因為價值觀相近,溝通成本就低了;溝通成本低,管理成本、交易成本也都大幅度降低。這種文化是發自內心的、內生的,不是一個標語或口號。
王永慶在總結台塑企業發展時曾說,如果台灣不是幅員如此狹窄,發展經濟深為資源所苦,如果不必這樣艱辛地經營就能求得生存及發展的話,台塑是否能做到今天這樣還是個疑問。但無論如何,台塑就是做到了。「合理化」的進一步發展正是止於至善,我們都該心嚮往之。
淺談投資組合(原創) 我愛276
http://xueqiu.com/4027673592/26625417投資組合是很時髦的話題,無論是小投資人還是基金經理都很關心它。「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也許是關於投資組合的最為形象的一句話了。從實質上看,投資組合其實就是集中與分散。
在投資組合中,有兩種非常特殊的組合:持股10只以上和只持有一隻。下面就這兩種組合談談自己的看法。
持股10只以上是非常分散的組合,一般情況下,基金經理由於有強大的研究實力,可以對很多公司有很深入的研究,同時龐大的資金規模也要分散風險,所以經常會採用此類投資組合。分散的目的在於分散風險,但是同時也分散了收益,降低了收益率。
如同指數投資,指數漲了100%,那麼會有相當多的股票翻好幾番。從2006年開始的大牛市,指數翻了幾倍,但投資人超過10倍以上收益的有很多,遠超指數。過於分散的投資會帶來收益的一般化,不過,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結論:長期以來跑贏指數的投資人並不多。
基金經理有雄厚的資金,背後有強大的研究團隊,每一家公司都可以研究地很透徹,有搞投資組合的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一般投資人由於研究水平、時間精力、資金實力等各方面的制約,搞分散的投資組合就沒有必要了,因為你把你的投資弄成了一個什麼都有的雜貨舖,你有可能對每一家公司都不瞭解。一般投資人的投資組合還是以不要超過3只為好。
如果說持股10只以上過於分散,是一個極端,那麼只持有一隻則過於集中,走向另一個極端,也有很多投資人也採用此類投資組合。在時間、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決策次數少的成功率肯定會比決策多的要高,獨生子女家庭與多子女家庭的比較就是一個例子。
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的風險一是漲幅滯後的風險,二是毫無徵兆的黑天鵝事件的風險。
關於漲幅滯後的風險,事實上,投資組合中的其他個股也有漲幅滯後的風險,其概率是一樣的,只不過有其他漲幅可觀的股票可以平滑收益率。由此看見,一定情況下的投資分散是必要的。
關於黑天鵝事件的風險。如果選擇的一家公司足夠優秀,體量足夠大,那麼抗風險的能力也會足夠強,風險是可控的,一些突然的黑天鵝事件只會對股價造成短暫的衝擊。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伊利,雙匯等,還有近期恆瑞醫藥因為禮來事件的調整等。
集中投資的目的在於集中收益,副產品則是集中了風險。它的精髓在於精選個股,如果選擇的公司非常出色的話,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是很高的。但同時,漲幅滯後與黑天鵝事件的風險等也如影隨形。
記得以前看過一句話:投資組合是二十一世紀關於投資的最大謊言。在投資中,集中與分散始終是一個悖論。風險分散的同時也分散了收益,收益集中的同時也集中了風險。如何把握集中與分散的平衡,這是一個難題,見仁見智。
下面談一談有三隻股票的一個投資組合,僅供參考。
假設有一個投資組合,有A、B、C三家優秀公司,它們都有未來三年漲幅100%的潛力。實際上,對一家正處於成長期的優秀公司來說,這並不算什麼,三年複合增長率無非是26%而已。同時,為了簡單起見,投資組合中A、B、C三家公司都是1/3的倉位。
A、B、C三家公司有不同的漲幅,有不同的排列組合,下面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組合說明一下:
1、A、B、C三家公司漲幅均為100%,總收益為100%。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組合。從另一方面說,這根本用不著投資組合,隨便持有一家公司就可以實現預期的收益率了。要知道,相同的時間,關注一家和關注三家公司所花費的精力肯定不會一樣,瞭解的深度肯定也不會一樣。
2、A漲幅遠遠超過100%,假設為200%,B漲幅100%,C漲幅100%,總收益為133%。
3、A漲幅200%,B漲幅100%,C漲幅50%,總收益為117%。
4、A漲幅200%,B漲幅50%,C漲幅50%,總收益為100%。
在這一類組合中,如果只持有A,那麼可以取得最大的收益。由於B、C兩家漲幅的相對滯後,投資組合的收益並不令人滿意。
5、A漲幅50%,B漲幅100%,C漲幅100%,總收益為83%。
在這一類組合中,雖然由於A漲幅的拖累,但由於B、C漲幅的支撐,收益率並沒有下降太多,投資組合拉升與平滑收益率的作用非常明顯。
6、A漲幅50%,B漲幅50%,C漲幅100%,總收益為67%。
在這一類組合中,雖然C漲幅可觀,但由於有A、B兩家漲幅的拖累,投資組合拉升收益率的作用不算明顯。
還有其他的組合,例如B,C漲幅200%等,由於和A漲幅200%的組合重合,就不一一列出了。
結論是,在只持有A的情況下,可以獲得超額收益,但是同時也要承擔漲幅滯後的風險(暫不考慮黑天鵝事件的風險)。
跋:
近期很忙,專門抽出幾個小時來寫文章已經很奢侈了。花了兩個週末的時間草草寫成,貽笑大方了。
俺只持有一隻股票——恆瑞醫藥。關於投資組合,俺的觀點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非常小心地看好它。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Dec 2013) / 半年結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3/12/dec-2013.html今年投資股票看似舉步為艱, 恆指2013年全年僅錄得3%升幅, 而國指更要跌超過半成收爐. 不過只要有份參與其中就明白今年本地股票市場是相當容易賺錢. 先不論齋買藍籌股, 騰訊(700), 和記(13)搭金沙(1928), 銀娛(27)基本上已經可以贏到笑; 普遍細價股更是炒到曉飛, 尤其第4季開始已經近乎掟飛標都中, 技術含量甚低, 若然今年回報少過兩成, 其實已經是肥佬.
時來風送藤王閣, 作為投資者要考慮的其實不是市旺時贏得有幾勁, 而是萬一市況逆轉時, 自己是否有足夠實力及心理質素作出相應調整, 對抗難關. 回望過去三年, 雖然未見過大型股災, 2011年8-9月; 2012年5-6月; 2013年6-7月市場皆曾出現過具相當深度的調整, 但其後往往能夠化險為夷, 重新上路. 要在最絕望的時候抱有希望, 正是投資股票最難的地方.
自己近來開始有多少迷失方向, 是因為於投資領域上愈來愈找不到自己具優勢的地方. 沒有能力比市場行先一步, 投資組合只會愈來愈貼近整體市場表現. 一直希望藉選股技巧而跑贏市場, 但今年投資數隻重倉股如信星, 包浩斯等效果皆未如理想, 反映自己選股方面仍然有相當大既改善空間. 唯一值得慶幸的地方是自己注碼控制方面比以前有所進步, 當遇上判斷錯誤時果斷斬倉, 令單一交易佔組合最大虧損控制在0.5%之內, 起碼唔會輸入肉, 對心理及實際操作上負面影響亦可減至最低.
選股上最具信念的仍然是一攻一守的金山軟件(3888)及電能實業(6), 其餘大多是有短期新聞或消息觸發, 買入後是搏一個短至中線的向上趨勢, 多數不設目標價, 但萬一形勢轉差便嚴守紀律止蝕離場. 沒有明顯投資取態, 對強勢, 弱勢板塊皆沒有強烈看法, 基本上再次確認自己是已經迷失方向. 會繼續參與炒賣但較傾向保留一定現金水平, 靜候重拾投資狀態的一日.
==================================
投資組合單位面值: 105.40
2013年YTD: +16.69% (月回報: +4.53%)(上月月結: 100.73 / 2010年7月1日起始值: 60.00)
股票編號 | 股票名稱 | 組合比重 |
03888 | 金山軟件 | 10.766% |
00006 | 電能實業 | 9.899% |
02038 | 富智康集團 | 8.035% |
00691 | 山水水泥 | 6.416% |
06889 | DYNAM JAPAN | 6.103% |
00268 | 金蝶國際 | 6.063% |
00981 | 中芯國際 | 5.877% |
00636 | 嘉裡物流 | 5.308% |
00566 | 漢能太陽能 | 5.074% |
01083 | 港華燃氣 | 2.887% |
00813 | 世茂房地產 | 2.861% |
00573 | 稻香控股 | 2.775% |
02618 | TCL通訊 | 2.543% |
01170 | 信星集團 | 2.457% |
00179 | 德昌電機控股 | 2.408% |
00311 | 聯泰控股 | 2.184% |
00888 | 路訊通 | 1.670% |
00052 | 大快活集團 | 1.275% |
| 現金比重 | 15.399% |
==================================
本月已平倉交易表現:
==================================
上月月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Nov 2013)
第3年全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年結 (2012-2013) / 全年結
第3年半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Dec 2012) / 半年結
第2年全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年結 (2011-2012)
第1年全年結: 派得好投資組合年結 (2010-2011)
投資組闔第4年(07/2013-06/2014)回報: +16.73% (最高: +17.14% / 最低: -2.49%)
投資組闔第3年(07/2012-06/2013)回報: -0.83% (最高: +3.78% / 最低: -5.17%)
投資組闔第2年(07/2011-06/2012)回報: +20.7%
投資組闔第1年(07/2010-06/2011)回報: +26.4%
不是組合,是一盆生意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4.html巴黎:
巴郡是股神一個被動式投資的旗艦,一般人會簡單稱為一個組合。
筆者幾年前留意到,巴郡的股東大會業績公告,股神並不是像其它的基金,只公告組合的資產值增加多小,或組合中的股票的市價今年比較上前變化多小。而是如一般公司無疑,公告比較往年銷貨多小,營利多小。
在未知道價值投資前,筆者是從來未有想像過,買股票可以當是自已成立一間,有銷貨,有營運,有工人的公司。
後來,筆者花了不小時間,做了每支股票的最近幾年每一股的比例的銷貨金額、盈利率、派息、資產淨值、工人人數.......等等,然後乘以自已的持股數。最後便得出我的公司(總組合)的銷貨合額,每年利潤,又每年從這間公司分了多小股息,有多小利潤保留在公司,整間公司(組合)帳面增值了多小。
如是者,筆者就創立了一間有銷貨,有利錢,每年為自已隱賺百萬的生意。
創立了生意,那位市場先生一如以往熱心為筆者找尋兩種人,一種是心灰意泠,另一種是過份樂觀。不過現在筆者已了解並明白如何利用市場先生,過去我總跟大伙不好意思推,現在我讓前者低價轉賺錢公司給筆者,並高價轉公司給後者。
如果你是年青人,你現在買股票就應該抱有這是你在創業的心態,並應嘗試記錄組合的每一股實際的比例銷貨、資產淨值、盈利、盈利保留、幾年間變化。只是簡單一個計算機也能讓你分辨到買進的公司經營是否理想,你自已是否被市場先生利用。
抱有這個心態,才能正面去認識到所謂低價買入,並非股價,而是相對這份為你賺錢的股份的價值。只要三幾年,你必能成為一個較其它股民更聰明的投資人。
最近筆者續加大內銀股部份比例,并以爲今天的价較08年還要低。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Jan 2014)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4/01/jan-2014.html組合單位值: 112.55組合週回報: -0.01% (2014年回報: +6.78% / 1月回報: +6.78%)
現金水平: 8% (前週: 28%)
"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
上週寫週記時係恐慌到嘔, 若然唔係一早沽左一堆野, 今週開市好大機會係低位剪哂佢. 由星期五(24/1)成手澳門股PUT, 到星期一(27/1)買到滿倉永利(1128), 新濠(200), 講緊都係半個交易日內完成既轉變. 構成轉VIEW關鍵, 很大程度出於星期一開市一刻澳門股明顯跌得過籠, 講緊係銀娛(27)跌8%, MGM(2282)跌近10%, 一張2月10%價外PUT可以升3倍, 當時一刻未肯定見底, 但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唔會追沽; 及後於恆指隊得最勁一段時間, 騰訊(700)迅速回穩, 金山(3888)亦一度有強勁買盤掃上, 就是更大誘因去平掉手頭淡倉. 午市後指數無大起色, 但明顯見澳門股及騰訊已經喘定, 而亦有幾多二, 三線股倒升. 跌近500點但完全感受不到恐慌情緒有蔓延跡象, 星期一應該係另一個關鍵日子.
自己一直無參與澳門股, 主要係因為已經錯過最爆炸性一段, 就不想再追. 其後一升再升, 作為局外人唯有眼光光. 濠賭屬結構性增長行業, 但股價升得勁很大程度是由投資者情緒拉動, 依一刻係好難預測究竟澳門股會點走: 呢世都唔會再見一月份高位? 抑或最近調整隻係為左走更遠既路? 正等如去年11月$17時買金山(3888), 都唔會知究竟有冇機會再上返$24. 講到尾都係值搏率問題, 星期一摸住個底買永利, 新濠, 每股最多都係擺低$1-$2; 若然今次確然見底, 是有機會再挑戰歷史高位. 既然輸極有限, 便可以無懼風雨衝入場搏一鋪. 至於後來將部份正股換成期權, 則是操作上的考慮.
一月份有做得好, 亦有做得不好既地方, 高位出清DYNAM JAPAN(6889)頗為關鍵. 整體拉勻有得贏, 都應該值得滿意. 組合經過一輪調整後仍以金山軟件(3888)作重倉股; 堅持歐美逐步復甦乃今年其中一個投資亮點, 隊得最狠果時衝入場接左一堆出口股, 目前稍見起色; 雖然德昌(179)仍在捱價, 但見歐洲同業Faurecia(EO:FP)及Valeo SA(FR:FP)股價不算差, 暫時不太擔心.
組合趁指數大跌時趁機納入中航信(696), 搏內地旅遊增長, 此股攻守兼備是有可搏之道. 純炒短期供求效應, 上市日競價盤追買新股老恆和(2226). 如早前留言所講, 自己跟炒新股, 多數等上市首日才追買, 如636, 586, 1359, 2226等等. 上市後投機新股主要都係炒供求效應, 操作概念係要國際配售分貨小, 公司業務夠獨特, 即市場並無其他選擇及公司集資後發展計劃吸引, 會有基金肯追 - 老恆和是符合以上全部條件. 值搏率比正常情況更高的原因是市況轉差, 多一手黨見上市已經贏咁多便會爭先沽貨, 有利有心人收貨後再炒上. 甚麼MAGNUM, 諾奇, 米格等自己則是不會追, 原因是公司業務並無特別之處, 基金追貨動力便不強. 雖然目前已經累積一定升幅, 但我睇短期應可再抽幾棍.
處於經濟溫和增長期, 資源股唔會太叻但亦唔會太差, 中海油(883)每年都總有段時間跌到要執笠咁款, 但往後又會升到你唔信. 目前跌近波動區間底部, 是值得入場搏反彈. 貪槓桿夠大, 自己買左少少二月價外CALL搏搏. 聯想向Google收購Motorola, 市場昨日(30/1)明顯以行動投不信任票. 感覺上呢單收購係反映聯想仍在打算進攻手機市場, 甚至有多少為國出力的味道; 相反Google早已知道未來科技戰場應不在此. 無論生意目光, 公司質素Google都遠在聯想之上. 今單Deal應該係失敗之作, 加上聯想仍在處理收購IBM伺服器業務, 要同時Handle好兩單交易亦是潛在不明朗因素. 貼近歷史高位, 個人認為是可以用較價外的PUT做淡.
今日(31/1)開始參與美股買賣, 由於用開的銀行手續費用昂貴, 自己又沒時間兼顧兩個市場即市炒賣, 操作美股個人是傾向較長線持有. Facebook, Google兩大科網巨擎剛公佈強勁業績, 縱然估值甚貴, 但勝在想像空間遼闊, 齊齊破頂後不應就此停步.
展望二月份馬年開局, 個人操作上仍然傾向審慎一點, 最大問題係好多股都似見明顯頂部, 升上去又會有堆人爭住止賺, 為降低風險, 買貨只集中數個SECTOR去買就算. 另外最重要係睇騰訊及澳門股能否守穩一月份低位, 若然失守, 便應提高現金比重及加強對沖. 多加留意是否有股票於期內向上突破, 強股就在此中尋.
vv組合年度簡報 2013 投資無限
http://vvfounderblog.blogspot.hk/2013/12/vv-2013.html現在距離踏入2014年只餘兩天,今年截至這刻,組合的表現優於恆生指數15%以上,而相比起國企指數或有稍多於20%的正回報差距。誠言,這個年回報是欣喜的,不過可以預期,明年的回報或許沒有這麼好,因為長期做出年回報20%是屬於頂尖投資者的成績表,所以這組合爭取的參考年回報是15%,組合重點放在Risk Adjusted Return。今年組合年終的狀況如下:十大持股 (比重分先後)
招商 / 濰柴 / 民行 / 復藥 / 新奧 / 潤燃 / 復星 / 比亞迪 / 平保 / 昆能
其他持股 (比重分先後)
中聯 / 上藥 / 惠理 / 蒙牛 / 電能 / 長建 / 雨潤 / 百麗 / 恒安 / 雷士
表現五強2013
復藥 / 新奧 / 潤燃 / 比亞迪 / 蒙牛
表現五弱2013
昆能 / 百麗 / 雷士 / 長建 / 民行
組合表現
今年組合優異表現之原因從上面可以看到,主要因五強的持股比重較高,而它們今年有著較大升幅,一般有高於50%。而反觀五弱,它們最差的只是錄得小於10%的跌幅。值得留意的是,這只是偶然的,在一般情況下,那一些持股能在年內跑出在事前是無從預計的,所以組合的一年實現回報也不是事前可以掌握的,參考價值一般。所以要看組合平均表現還是從長期(十年以上)角度看比較合理及中肯。
在這裏特別想談談招商和民行這對銀行孖寶,它們的合計比重佔組合最高,不過隨著其他成員的升幅,它們的比重持續下降。從這裏可看到,適度的分散投資是有其必要性的。自從2008世紀金融風暴後它們持逐表現不佳,今年仍如是,不過它們逐步已下跌至淨資產值水平,而年息大部份也有5%以上。可以說,如無大規模國內金融危機爆發,這些估值是嚴重被低估的。我傾向相信國內金融改革是有序進行,始終高民間儲蓄率,財政穩健的政府及低消費槓桿仍然能寄望給予支撐。不過作為投資人,這些宏觀經濟因素都不是能夠真正掌握旳,更實際的做法似乎還是做好價值發掘及風險管理。
若要預計那一些成員能在2014年會有較好表現,這其實跟賭大細沒有多大分別,因為就算能對個別持股有100%信心認為被低估,但這是不能代表它一定能在一年內反映其價值的。短視的投資心態是不利於投資者的。不過若當是玩票性質也無妨,這裏的瞎猜可能是濰柴、中聯、雨潤。
周期及非週期配置
今年組合明顯的一個研究重點是怎樣管理好周期及非周期類的比例。截至今年底,組合適量加入了一些相應地較非周期性的成員, 這亦反映在組合的波動性減少上。非週期性股票總給人一種沉悶及低回報之感覺,一般被受冷落,但有趣的是,現實裏很多時其實熱門的股票長期回報可能更差。不過怎樣才是如假包換的非周期股,感覺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界定。這是重要的議題,還在研究中......
回報指標
以往指標一般定在年回報15%上,但漸漸覺得這有點不切實際,如上提及,這種指標是不具備預視性的,刻意追求常會令投資人分心。未來這個15%只會作參考性指標,不會刻意為之。心態上會更多放在過程及框架完善上,深信管理好過程及投資框架,好的結果自然伴隨,這樣做法在投資上合理性較高。
中國
一如既往,對於中國的長期前景仍然抱持正面態度。另外,中國始終是比較熟悉的市場,擁有一個市場的熟悉及敏銳度對投資者是一種優勢。雖然這裏未有足夠能力分析中國經濟,不過從基本面看,和其他政治穩定的國家一樣,中國人這麼多年來也極為渴望提升生活質素,而新的「決定」要點,就是把重點落在開放市場。當市場及社會環境,政府政策都越來越倚向這方向,民管商業活動自然越加活躍,計而進入汰弱留強,百花齊放階段,最終把巨大的內需潛力釋放出來,這是值得期待的,當然期間道路不平坦是可以理解。固隨著時間推移,我不會低估被潛伏巳久而終被釋放的那股基本人性渴求的爆炸力。
投資環境
中港股市全年在PE低位運行,這刻恆指大約11.5倍,而國指大約9.5倍,都是處歷史較低位置,而今年大部份藍籌盈利也是有增長(四月全年業績後恒指國指估值相對更低),這反映投資情緒仍然是審慎的,一般擔心著中國經濟能否持續發展。雖然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但是很多估值也巳經反映了這些擔憂。在這樣的低估值區間投資,安全系數或反而會是較高的。
投資原則
坊間有很多不同而又成功的投資法,但是沒有甚麼比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而有效的投資框架來得重要。在2014年,相信以下幾點仍然是vv投資框架的原則,它們提供了風險管理及盈利基礎。
- 組合管理 / 適度分散 / 企業分析 / 價值發掘 / 適時買賣 / 長期心態
HAPPY INVESTING!
vv.founder..................................................................................................................................2013組合最終回報vv組合 = 23.2%vv+組合 = 9.6%綜合回報 = 19.2%恆指收 23306,回報 = 2.9%
國指收 10816,回報 = -5.4%
派得好投資組合月結 (Feb 2014)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4/02/feb-2014.html組合單位值: 114.70組合週回報: +0.14% (2014年回報: +8.82% / 2月回報: +1.89%)
現金水平: -5% (前週: 26%)
二月份組合表現欠佳, 原因是投放過多注碼於信心不足的交易上, 尤其股票交易方面買賣太過進取, 拉勻是輸得頗勁. 月尾埋單贏少少, 某程度上是全靠月頭搏中聯想PUT頂住. 搞完一輪到最尾都係要一隻救全家, 其實是頗悲哀, 因為操作過程中肯定發生過太多失誤. 目前市況, 中資股繼續不濟, 恆指則完全由騰訊一隻獨大, 其他大價股票彷彿已不再重要. 市場氣氛可以一日好一日衰, 亦是太難捉摸. 自己手風轉差之餘, 又開始踏入類似十二月的自我迷失, 開始唔懂得去選買股票, 因此可能應是時候集中持股之餘, 亦再次提升現金水平, 靜靜守候機會.
重整組合, 已沽清港股的所謂"長線"持股, 目前最有信心的長線投資的, 只有幾家大型國際品牌如FACEBOOK(FB), GOOGLE(GOOG), AMAZON(AMZN), DISNEY(DIS), VISA(V)等等. 港股組合目前主力4隻光大(257), 德昌(179), 時代(1023)及博雅(434), 其餘如理文手袋(1488), 西王特鋼(1266), 珠江船務(560)等等純粹打水片, 不值一提. 三月份踏入港股業績期, 根據以往經驗, 多數又會有一堆股票受業績帶動而觸發市場重估, 如時代(1023), 光大(257), 信義光能(968)待業績公佈後才追買仍有數圍, 因此肯定不用擔心沒有機會, 問題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把握.
博雅(434)是近來的最大中伏, 但自己目前仍然是一股未減. 本來想寫博雅的分析, 但自問無辦法寫得比老佔好
(連結: 博彩 + 手機遊戲股的大魚), 因此不如不寫. 手機遊戲最大問題是行業競爭大加上難以長期綁住用戶忠誠度, 而博雅是少有可以將博彩+手遊結合的公司, 黏性比一般手遊高, 是博雅最值錢的地方, 因此手遊公司中我仍然只喜歡博雅一間. 公司績後裂口大成交下瀉, 走勢是差; 但基本面未見受到破壞, 我自己是完全唔擔心. 而且論股價其實亦只是重回盈喜日起步點, 目前算是洗牌重頭打過. 本身有貨, 操作上見反正都已經跌左咁多, 亦無必要心急沽出. 暫當今日低位為短期撤退點, 繼續持有.
德昌(179)乃自己上週信心之選, 但從股價表現看則明顯無受Valeo SA佳績帶動, 要承認自己今次是捉錯用神. 純粹加強對公司基本面的信心, 是否值得下大注則值得反思, 始終短期催化劑欠奉, 股價很可能只會繼續緩慢向上. 時代集團(1023)業績比預期理想得多, 主要客戶MICHAEL KORS(KORS:US)績後股價亦持續高位徘徊, 作為供應商相信仍會觸發市場重估, 繼續持有. 光大國際(257)業績符合預期, 股價績後先跌後回升, 是利好信號. 環保股普遍估值昂貴, 半新股又驚假數, 很難買得落手. 又痕又怕痛, 唯有合埋眼衝入場買最大果隻就算數.
和黃(13)業績勝預期, 短期亦有力會為股價帶來動力. 今日(28/2)即市走勢麻麻, 但有機會是受MSCI換馬所影響, 因此價外期權可以睇埋星期一再作決定去留. 下星期輪到恆指換馬, 要加注新貴蒙牛(2319); 做淡受害者中煤(1898), 價外PUT繼續持有.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