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明山,這個全台灣最有歷史的豪 宅聚落,在這裡,豪宅的歷任換手,都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的變遷,每個時期,陽明山上的新主人,無疑都是當代社會的精英富豪;過去幾年來,在市場沒有過度關 注下,悄悄吸引了包括台商、港資、科技新貴與傳產大亨等四路富豪,爭相入住,《今周刊》獨家揭露這批神祕新富豪的致富傳奇……。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卓翰 攝影.攝影組七月中旬,台北市氣溫三十八.三度,柏油路的溫度熱到快將人蒸發。 一輛九人巴士蜿蜒仰德大道而上,沒多久左轉拐入一條小巷,這裡是陽明山上著名的﹁芝蘭新村﹂,包括新光吳家家族成員、東元集團黃茂雄等知名人士都住在這裡。 這裡有一戶開價一億多元的豪宅正要出售,九人小巴停在不遠處,車上下來幾位西裝筆挺、操大陸口音的省級高官,他們先在外頭比畫、隨即進入屋內參觀。 事實上,這幾年,陽明山上出現許多操大陸口音,拿出名片卻是港資、外商的人前來看屋,這樣的情形早就見怪不怪。 包括兩年多前,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一九一巷內,一戶陽明山上非常具指標性的豪宅,早期由一位國內重量級電影明星所有,就爆出一場﹁港商﹂與知名台商為了它搶破頭的驚人場面。 台商展現﹁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這間豪宅占地五百多坪,而且以無敵景觀在陽明山上聞名,吸引國內許多企業家都來看過。據了解,當時這位知名台商看過之後,非常滿意,對三億多元的價格也覺得﹁非常合理﹂,當場就豪氣地允諾買下,而且隔天立刻匯入定金,非常乾脆。 沒想到,這位身分特殊的港資手腳更快,一聽到對方已經匯入定金,二話不說立刻加碼,也在隔一天緊急把錢匯到,最後以些微之差買下這座著名豪宅,成交價三.八億元,如今房子已經差不多整修完畢,過一陣子就要入住。 據了解,這位和豪宅擦肩而過的台商聞訊後氣得跳腳,卻也莫可奈何。但在此之後,他在陽明山上﹁獵屋﹂的動作就沒停過,而且出手闊綽,頻頻展現﹁只要喜歡,沒什麼買不起﹂的深厚財力,近年來在中庸一路、仰德大道一段上都有他置產的蹤跡。 這位知名台商,就是去年底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LED大廠真明麗老闆||樊邦弘與他的夫人翁翠端。 近兩年來,類似的場景不斷在陽明山上一次一次上演。 陽 明山,這座堪稱台灣最有歷史的豪宅聚落,在過去幾年颳起的豪宅風中,似乎有被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等迎頭趕上的趨勢。但事實上,陽明山得天獨厚的別墅型 豪宅,有天、有地,有寬廣的庭院,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幾乎絕無僅有;此外,由於位在保護區內,在限建的政策大傘保護下,幽然、清靜的大自然環境,像稀世 珍寶一樣被完整保存,加上距離市中心近,種種的特定條件,在許多財力雄厚的富豪眼中,格外珍貴。 因此,當外界焦點鎖定在新興起的豪宅區時,其實陽明山像是在黑暗中熠熠發光的寶石,從未失色,尤其因為未受外界過度注意,更受許多追求低調、隱密生活的富豪的青睞。 根 據︽今周刊︾地毯式的搜索,發現近幾年來,所有入住成為陽明山上的新主人們,幾乎全是目前台灣社會上各據一方的要角。根據專賣豪宅的住邦不動產估計,目前 陽明山上市價三億元以上的豪宅,不會超過一百戶,比仁愛帝寶的一六八戶還少,能夠住在這裡,少說都是身家數十億元或上百億元的富豪,這些豪宅主人們的身價 加總起來,至少有數千億元之譜。用金山、銀山來形容陽明山,絕不為過。 近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舉個例子,這兩年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的 ﹁主機板之父﹂、也是前精英電腦董事長蔣東濬,自從前年退出精英之後,市場上見過他的人就不多,雖然傳言去年底入主浩鑫、映泰,但他自己從頭到尾沒有現身 過;不過,就在市場上幾乎完全斷了他的訊息的這段時間,他卻大舉在陽明山上買下至少五戶的豪宅,占地近千坪,堪稱陽明山上的超級大戶。 他擁有的這些豪宅,市價近八億元,而且全數集中在永公路上,目前正在山上大興土木,本刊獨家取得動土畫面,他在工地現場看板上直接標明﹁蔣東濬住宅﹂,和山下的低調,形成有趣的鮮明對比。 據透露,蔣東濬對陽明山情有獨鍾,他在陽明山上置產的動作還在持續進行。 根據陽明山上的仲介表示,陽明山上這兩年來呈現嚴重的賣方市場,也就是說,想買的人很多,但沒有人願意賣,許多低調的買主甚至展現﹁只要好貨我都要,價格好談﹂的闊氣,但就是苦於沒有人要釋出。 除 了蔣東濬之外,更早還有近來因為緋聞事件搶盡新聞版面的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他不只在陽明山上買豪宅,還大手筆買了占地千坪的私人馬場,他和他兩位美麗的雙 胞胎女兒常在這裡騎馬,但據了解陳泰銘還嫌不夠,頻頻託人﹁再找地!﹂他開出的條件要一萬坪以上、而且是平坦的土地,建成馬場才夠用。但這個條件在陽明山 上簡直是苛求,因此這個心願至今還未完成。 包括蔣東濬、陳泰銘這些所謂﹁第一代的科技新貴們﹂,在資本市場上賺飽荷包之餘,他們更追求山上反璞歸真的恬淡生活,因此把陽明山當成居住的最佳選擇。 但更多的是,如前述的台商真明麗,過去二十年,他們在中國市場奮力打拚,如今衣錦返鄉,有人鍾愛市區社區型豪宅,例如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就一口氣在仁愛路帝寶買下九戶,實力驚人。 富豪們獨鍾無可取代的山中生活但其實有許多更低調的台商,獨愛陽明山上的好風景,除了真明麗樊邦弘買山上豪宅不手軟之外,剛剛才在A股的中小企業板掛牌的昆山金利董事長廖日興、兩岸航務大王華岡船務董事長洪清潭,以及皇冠金屬的林文雄等台商,都在陽明山上擁有豪宅。 他們的知名度也許沒有魏應州等人來得高,但共同特色是:低調,而且財力深不可測。 例如剛剛才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的廖日興,他的公司昆山金利老早就是全球外觀件工業的第一把交椅,但他個人卻低調到連董事長都不願意掛名,事業全部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打理。 他一個人躲在陽明山上過著神仙般的好日子,每天一大早起來種花生、種菜,非常自得其樂,純樸得就像是位陽明山上種山藥的老農夫。最近花生剛好有收成了,他才開著他心愛的法拉利跑車下山,把一顆顆吸飽了山上好水質的圓滾滾花生,分給親朋好友品嘗。 而林文雄也是山上的大戶之一,三年前買下保溫杯﹁膳魔師﹂品牌的他,和陳泰銘是鄰居,在仁民路上買了兩戶,還在自家門口掛起了﹁愚牛厝﹂的門牌,喜歡石頭的他,據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山上開一家石頭博物館,讓更多人能領略自然之美。 這些富豪們,在資本市場奮戰多年之後,如今更積極追求心靈的富足,他們捨棄山下的豪宅,選擇在陽明山上過著屬於自己天地的生活。 黎智英、周華健都落腳陽明山此外,陽明山上這幾年還出現一個新族群,則是濃濃廣東口音的香港人。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這 位曾直言﹁我賭台灣大好﹂的香港人,一直以來從不掩飾他對台灣的喜愛。而他起先在陽明山上租屋多年,愛上山上的好空氣之後,就開始託人在山上找屋,一直到 前年底,才經由介紹買下在菁山路九十九巷底這間有網球場、游泳池的豪宅,許多壹傳媒的幹部主管,都曾應老闆邀請,到山上的房子烤肉,懂生活的黎智英甚至請 來專業烤山豬的外燴團隊,在偌大的院子裡和大家同樂。 此外,又例如之前著名影星王羽在仰德大道二段邊的豪宅,則是被香港商犇亞證券總裁陳智亮買下,據了解,這位香港證券業老闆在陽明山的置產,還不只一戶。 這 些港人的思惟和台灣人不太一樣,他們住慣香港,對香港知名的豪宅聚落太平山(俗稱半山)有著特殊的情感,尤其在親眼見到香港房地產在經歷CEPA(內地與 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之後的驚人漲幅,於是提前布局台灣,而類似半山地理環境的陽明山,自然成了港資眼中的不二選擇。 而這幾年努力在中國和全世界巡迴演唱的歌手周華建,也是香港人,同樣選擇落腳陽明山上,他和黎智英的情況類似,也是租屋多年之後才買下來。 當然還有許多台灣本地傳統行業大亨,看準時機、精準出手,如今都已經有驚人潛在獲利。 新光老臣吳家錄低價購進﹁天空之城﹂最有名的,當屬買下著名﹁白雲山莊﹂的新光集團老臣吳家錄。向來以投資房地產聞名市場的吳家錄,對於自己住家,當然也不會失誤。他這一出手,被許多在陽明山上經營多年的房屋仲介,豎起大拇指稱為陽明山上﹁最棒的交易﹂。 吳老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的最低點買進,據了解,當時只花了不到五億元的價格,就買進白雲山莊共五千多坪的土地。 這還不是最厲害之處,最令人讚歎的是,如今他的住家就盤據在山頭上,站在仰德大道上望去,會看見一座就像是日本宮崎駿卡通﹁天空之城﹂裡,矗立在懸崖上方的堡壘,如詩如畫。 這座像童話故事一般的﹁城堡﹂,吳老當然不可能出售,但仲介表示,曾經有操著大陸口音的﹁港資公司﹂喊價超過十億元,結果當然還是沒有成交。 此 外,包括欣葉台菜董事長李秀英、斐儷珠寶董事長陳君毅等,都陸續在近幾年內入住陽明山。如果再加上原本在此居住已久的老鄰居們,包括欣陸控股董事長殷琪, 以及更久之前的老住戶,包括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家族成員、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等人,這座﹁金山﹂的藏金量之豐富,絕對不亞 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它才是台灣的豪宅聚落之最。 事實上,陽明山也曾經黯然失色過。大約八到十年前、也就是大約二○○○年到○二年間的網通泡沫時期,台灣房地產下跌谷底,陽明山也曾經一度乏人問津,甚至出現跳樓大拍賣,當時許多﹁名屋﹂都遭到法院一拍、二拍,甚至流拍,拍賣價格甚至出現每坪十幾、二十萬元的﹁平民價﹂。 陽明山也在此之後,進行了一次大洗牌,許多原本住在這裡的主人,因為企業發生財務危機,豪宅淪落到被法拍,例如復興航空的林嘉政、台鳳的黃宗宏、代理飛雅特汽車的三信商事,他們都因發生財務危機,豪宅被法拍,黯然離開陽明山。 豪 宅主人更替細數台灣經濟變遷史例如當時一棟也被拍賣的豪宅,就位在仰德大道二段上,占地超過二千坪,車子如果從大門駛入之後,沿著綠蔭車道迴旋上一個小山 頭,車程大約二到三分鐘才開得完,沿途景致優美,進入庭院後,有寬闊的草坪、游泳池,主人家還可以在花園中舉辦露天烤肉,小孩可以恣意地在庭院中奔跑玩 耍,四周花木扶疏,有如遺世般獨立,住在這裡擁有絕對的寧靜與舒適感,好像整座山都是你的一般,在台灣幾乎不可多得。 這樣的豪宅,當時拍賣 價格大約一.八億元,換算每坪價格幾乎不到十萬元,最後由一位投資界大亨得標。如今,不到十年時間,大師房屋專營陽明山豪宅的經理闕仁桀直言:﹁市價至少 六億元!﹂統計近十年來,陽明山這座全台最大豪宅聚落,曾經出現二次低點行情,一次是在二○○○年到○二年間,另一次則出現在○八年金融海嘯時,但後者當 時交易量不多,除了極少數精明者如吳家錄,選擇在此時出手之外,甚少交易。 但就在○八年之後,陽明山上的交易出現一陣頻繁換手,這些正代表著台灣經濟社會上的四大要角:台商、港資(許多背後隱含中資色彩)、科技富豪及傳產大亨,在市場靜聲中積極搶進。 如果細數每一個時期不同的豪宅地段,從七○年代的敦化南路、仁愛路,逐漸轉移到新興的信義計畫區、大直重劃區,其中只有陽明山歷久不衰,堪稱是全台北市最有歷史性的豪宅聚落。 陽明山上的主人們,永遠是當代的領銜人物,代表當代的繁華,豪宅歷任換手,更是台灣經濟社會變遷的縮影。 若 要體會這個富豪村之美,只要在清晨或傍晚時分,車行上仰德大道,不消五分鐘的車程,周邊的景色隨即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與山下的喧囂儼然兩個不同世 界;在山上,白天可以看到淡水出海口、晚上則是美麗繁華的台北市夜景,只要搖下車窗,吸一口清新的山上空氣,吹進一車涼風,你就能領略其中之美。 陽 明山,它安靜優美地屹立在那裡,但隨著時間的更替,不同的年代,來了一批批不同的豪宅主人們,主人的更迭其實正是人生起落的最佳寫照,以前這裡是傳產老闆 的大本營,物換星移,這時候的陽明山,又有新的四路富豪進駐,這座充滿財富的寶山,永遠都縈繞著每位主人們精采的人生,也訴說著這個時代的傳奇??。 |
|
||||||
在這波新加坡掛牌企業回台發行TDR當中,中國泰山科技專門生產運動和休閒服飾專用布料,產品除提供給大中華區的耐吉、茵寶、彪馬、愛迪達等運動品牌大廠外,也包括中國七大內銷運動品牌,它靠什麼贏得全球品牌青睞? 撰文‧林宸誼 不管是足球明星貝克漢的英格蘭國家隊球衣,或是歐文的英國曼聯隊球衣,甚至中國的李寧運動服,所採用的機能型布料,都是來自在新加坡掛牌的台商中國泰山科技。 為什麼這家設在中國福建晉江的企業,可以替國際運動品牌提供客製化研發,甚至中國主要的品牌李寧、361°、安踏、特步、美特斯邦威等,都指名向它拿貨? 走進晉江振東開發區,貨櫃車不斷進出中國泰山科技的工廠,以年產二.四萬噸布料來算,等於要出動四十四噸重的貨櫃車、五四五車次才能夠載完。所生產的機能型布料,涵蓋吸溼排汗、防汙防皺、防靜電、釋放負離子等功能。 身為﹁機能型布料﹂加工專家,中國泰山科技毛利率在二○○七、○八年都保持在三○%,○九年因為中外運動品牌廠消化前一年的庫存,導致毛利率下滑到一九.四%,不過今年上半年已經回復到二五.三%。營收方面,預計到一○年底,將可達到人民幣十二.五八億元。 中國泰山科技執行總裁林文章,是來自高雄美濃的稻農之子,國中畢業後北上求學,選擇當時紡織業薪水最高的染整科,畢業後,在染整廠從最基層的技術員一路做到技術組長、工程師。 搖粒絨布料引發搶購熱潮 一九九○年代初期,有股東看林文章勤奮,找他一起創業,在台北縣土城租了廠房,沒想到才營運半年,就遇上颱風,溪水暴漲把工廠的機器、成品都淹毀。﹁當時總投資大概將近三千萬元,但總損失就近二千萬元﹂,在股東們不願增資下,林文章只好結束營業。 ﹁ 當時身上沒剩多少錢﹂,他說,但為了維持家計,透過朋友介紹,收購當時各大紡織廠的庫存,將其中的搖粒絨布料︵polar fleece,多用於冬季運動外套,浴袍、毛毯也採用︶轉賣到中國,竟引發搶購熱潮,載著搖粒絨布料的貨車一抵達晉江,車還沒停穩,﹁事先付好錢的廠商立 刻跳上車搶貨﹂,讓林文章印象相當深刻。 靠賣庫存貨累積了財富,林文章決定落腳晉江生產搖粒絨,﹁一九九六年公司成立時,晉江的成衣廠屈指可數﹂,林文章表示,那時的安踏、特步、361°等運動品牌才剛起步。 早 期的中國泰山科技,專門製造高階搖粒絨,提供給足球用品大廠茵寶︵Umbro︶與日本優衣庫︵UNIQLO︶為主。○一年設立研發部門,○五年台灣率先推 出機能型布料,嗅到商機的林文章,隔年立刻引進技術與設備,同年九月開始生產。﹁當時運氣不錯,搭上北京奧運列車﹂,包括李寧、361°、安踏、特步、美 特斯邦威等都來問,是否可以幫忙生產運動服。 ﹁那些踢足球的,又是跑、又是抓,運動量相當大﹂,負責將中國泰山科技提供的布料,製成運動服的晉江萬裕達紡織董事長吳智超指出,能作為足球運動服布料,必須伸縮彈力大、吸溼排汗迅速,更要具備防磨耐撞等功能,﹁所以最新開發的布料,都是先應用在足球衣上﹂,吳智超說。 需 求大,訂單動輒百萬件﹁做運動服困難之處不是在布料,而是在細節﹂,林文章以一件包含六種功能性的足球衣為例,用色大膽是所有運動服的特徵,但客戶要求在 衣服腋下與腰部加入金屬紗,目的就是加速排汗與殺菌,如何讓印上顏色的金屬紗不褪色,成了關鍵技術。每一塊布料出廠前,得經過六千次的摩擦與勾紗測試,還 要確保每塊布料具有吸溼排汗與快乾的基本功能。 為了堅持品質,中國泰山科技不走﹁薄利多銷﹂的路線,﹁價格幾乎都比市場高一倍﹂,吳智超舉例,譬如一件普通的運動服價格大概人民幣一百元,但採用中國泰山科技布料的價格,一件可以賣到人民幣二、三百元,甚至五百元。 林文章拿起一件運動夾克自豪地說,現在搖粒絨布料做得越來越細緻,﹁我們還加上萊卡,與運動布料貼在一起,中間還貼著一層透氣網﹂,穿起來絲毫不會有笨重感。 不輕言削價競爭,泰山科技靠著每年投入至少人民幣三百萬元以上的研發經費,每月開發出五十種以上高附加價值的布料,四年下來至少累積上千筆資料儲存在電腦裡。 林文章還把同一材質的機能型布料,繡上不同的花紋並編號,﹁客戶電話一來,只要講大略需求,立刻可以找出上百筆編碼給客戶參考﹂,林文章為客戶量身製造,迎合客戶善變的口味,造就九成營收來自中國新崛起的品牌。 中國的運動休閒市場到底演變多快?林文章舉他假日常到泉州爬山為例,十多年前爬山的當地人,男生大都穿西裝,女生則是穿高跟鞋,北京奧運之後,運動休閒觀念逐漸發達,現在不管男女,人人全身上下都是中國自家品牌的運動衣褲。 拜內需市場蓬勃發展,每位客戶向中國泰山科技所下的單,一次都是五十萬件或是一百萬件的高機能布料,這些品牌在中國境內至少有五千家分店,每年再以一百家分店快速增長,﹁想想看這個內需市場潛力有多大﹂,他說。 去 年,這家堅持不殺價,用技術與服務取勝的紡織公司,受到中國運動用品市占率第二的李寧青睞,中國泰山科技也因此多了一個最大的客戶。雖然林文章已經擁有大 中華區耐吉、愛迪達的訂單,但他並不因此滿足,下階段鎖定在歐美訂單,躋身﹁全球機能型布料﹂加工供應商龍頭,是他未來要挑戰的目標。 林文章 出生:1964年 現職:中國泰山科技總裁 學歷:亞東工專染整科 經歷:台灣捷穩染整高級工程師 中國泰山科技 成立時間:1996年 負責人:林文章 資本額:台幣36.63億元 主要產品:機能型布料 2009年稅後淨利:台幣5.02億元 |
Case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00930/GLN20100930054_C.pdf
代價為人民幣173,530,000元(約相等於197,193,182港元)。
...
誠如一名獨立中國估值師發出之估值報告所述,林地經營權及於林地上種植之森林於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價值為人民幣273,574,900 元( 約相等於310,880,568港元)。成本法被用於評估林地經營權之價值,而市場法被用於評估種植於林地上之森林之價值。
...
「賣方」 指 吉林福滿山珍有限公司,一間於中國成立之公司
http://www.jl.gov.cn/zt/atlygj/atfg/200907/t20090701_601238.html
成立了吉林福满山珍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8000万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728/LTN20100728030_C.pdf
根據買賣協議,本公司同意向賣方收購銷售股份,佔目標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總代價1,000,000,000港元將以發行承兌票據及可換股債券支付。
目標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其中包括)以白皮松及其他珍稀苗木為主的綠化苗木的研發、培育、生產種植及經營銷售。中國附屬公司之現有苗木基地位於中國山西省及北京,且計劃於中國山西、北京及天津興建新的苗木推廣園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904
業務概覽
截至二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四個月期間,目標集團繼續建設其種植基地並收購各個品種的樹苗。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目標集團擁有八個種植基地,其中六個 位於山西省,兩個位於北京,土地總面積約為21,800畝,用於種植及培育白皮松及其他品種樹苗,總公平值約為1,096,000,000 港元。
目標集團自二零一零年三月開始銷售樹苗,本期間錄得營業額及毛利分別約為67,000,000港元及33,000,000港元,毛利率約達49%。截至二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期間,目標集團的純利約為1,027,000,000港元,其中包括生物資產之公平值變動產生之約772,000,000港元收益及目標集團重組產生之負商譽約223,000,000 港元。
....
(p.26)
鱷兄:
白皮松小苗,高度30 厘米-1 米,概約數目3,779,000,平均市價人民幣62
白皮松大苗,高於5 米,概約數目219,000,平均市價人民幣3,000
廢話小說,看一看我找的網上報價,白皮松小苗的售價是低至人民幣3元!當然1米高度的會昂貴得多,但它一個平均市價人民幣62元,明欺人不懂。它不認真理會白皮松的高度作計算,勉強堆砌數據計出平均市價也算了,高於1米已經叫白皮松大苗,反而5米以上還叫大苗嗎?
http://www.xajsz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75
估值師也算荒謬,將樹苗零售價X樹苗數目就當估值。就算樹木可天生天養,租約不需付租金嗎?運輸不用錢嗎?那些榭已經全部斬好放在貨倉待售嗎?政府有何保肓規定,總不成讓樹木斬清光吧?
....
各樹種之價格乃根據吾等與天行若木所指定之有關人員之會談、官方建築成本期刊、當地從業人員及公眾網站之多個網站中國林業產品行業資料得出。倘運輸成本由買家正常正常支付,並無計入運輸成本。然而,已採納市價已計入挖除伐根及裝載費用。
於對若干近期種植或購買的樹種進行估值時,由於於該等樹種種植或購買之時至估值日期已發生之小型生物轉化且根據該樹木之已計劃輪換(見附註),該生 物轉換對樹苗之價格影響並不重大,故我們採納成本計算法。於運用成本計算法時,吾等已採納於估值日期之應計成本以及本公司提供之單位成本,乃由於我們的獨 立研究顯示種植、購買(生長區域和產地)之該類別樹苗之單位成本處於合理範圍。吾等估值之應計成本包括樹苗成本、土地租金、管理成本、種植成本及肥料成 本。
附註: 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41號第24段,「成本有時可與其公平值相若,特別是當
a)從最初成本產生至今,幾乎沒有發生生物轉化(緊接資產負債表日前種植的果樹種籽);或
b) 預期生物轉化對價格的影響並不重大(例如,為期30 年的菠蘿種植生產週期中最初幾年的生長)。」
薛志新,獲益最大者
(續上文)
高寶綠色與該等交易的關係
這三項交易的賣方中,其中一批與高寶綠色科技(274,「高寶」)有相通之處。在2010年4月29日發出的2009年年報中,核數師對帳目的設定,提出15個不同的原因,以解釋他出具保留意見,而幾乎在資產負債表中,每一個項目均是缺乏足夠的資料或解釋,但是在去年,同一位核數師浩勤,仍給出無保留的意見,此股在2010年4月30日10日停牌,等待澄清。(按: 公司在出具修正後的2009年年報及,已於2010年8月25日復牌。)
在我們的角度看來,廉政公署應有認真地分析高寶綠色的收購,特別是他們的化妝品分銷商。我們在餘下文章分析一下這堆收購。
我們留意到在這三項交易中,聯康的財務顧問均為御泰融資(香港)有限公司(「御泰」)。御泰也是自2007年起,高寶的獨立董事的獨立財務顧問。
高寶早由劉勁瑋之父親劉汝棟及 蔡先生(Zethanel賣方之一)在1994年11月創立,並在2000年12月18日上市,他們主要「研發、製造及銷售...家居及個人用的護理用 品...及工業活性用劑」。在2000年首次公開招股後,劉汝棟及蔡先生分別持有26.4%及34.0%股權,劉汝棟並無加入高寶董事會。
劉逸華(另一位Zethanel賣方)是劉勁瑋之女兒,他是高寶的高級經理及真優美集團有限公司(「真優美」)的主席,後者在2007年12月10日終止上市。他弟弟是劉勁瑋,為高寶的主席,蔡先生在2004年9月30日前是高寶的執董。
在高寶招股書中,為其核數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但最奇怪的就是1997年及1998年(在招股書2年及3年前的業績紀錄)的附屬公司帳目,是由蘇彥威會計師行審核的,這是蘇彥威(「蘇先生」)的獨資企業。蘇先生在2005年9月22日被委任為聯康的非執董(存Automatic Result收購完成起),並在梁先生被捕前1個月,即2010年3月15日辭任,其原因是「需要投入更多時間以專注於其他事務」。蘇先生亦為聯康的薪酬委員會主席。這樣聯康只剩2位獨立非執董(少於最低規定3人),並無1人有會計及財務專長。這空缺在5月7日由曹海豪補上,這人亦是明豐珠寶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格會計師(「明豐珠寶」,860),在2005年12月加入,並在2008年離開。
(待續)
|
||||||
如果人生是畫布,呂椬境的畫布原本是黑白的。 自幼家貧,常在田間撿拾別人不要的收成當作盤中飧,也曾看著颱風吹毀家園。拚命求學,總算當上大公司的工程師,卻因墨水噴頭研發難產,部門遭裁撤。 他不死心,辭職回家,在老公寓的浴缸中攪拌顏料,終於研發出多項專利墨水。從廣告看板、布料、食品包裝,甚至電路板、觸控面板,全都能用噴墨印出來。原本大廠不願發展的墨水,卻成為呂 境的獨家武器。 如果人生能作畫,他堅信要用創意,為自己塗上明亮的色彩。 呂椬境 小檔案 生日:1962年 學歷:中興大學化學系、交通大學應用化學所碩士、清華大學化學所博士 經歷:研能產品副理、企劃經理、明碁研發主任 家庭:已婚、育有2子 最喜歡:業精於勤 最討厭:不負責 經營哲學:創新研發創造價值 我不作競爭者的對手,要作競爭者的標準。」呂椬境在小巨人頒獎典禮上說。他話不多,一出口卻語驚四座。泓瀚科技專攻大型噴繪機、印表機專用墨水,目前是台灣最大專業研發與製造噴墨墨水的公司,二○○九年營收為三.一億元,並於興櫃掛牌。 違建中 苦讀 對 呂椬境而言,童年的生活是黑白的。他出身雲林,家中務農,從小要到田裡幫忙。「其實我家的田地很小,收獲季我們小孩不用在自家田裡幫忙收割,而是要到別人 的田,去撿人家收剩的地瓜、葉菜,湊一湊可以添一盤菜。」家中有五個孩子,食指浩繁,他國中時,父親決定搬到高雄討生活。 對呂椬境而言,童 年的生活是黑白的。他出身雲林,家中務農,從小要到田裡幫忙。「其實我家的田地很小,收獲季我們小孩不用在自家田裡幫忙收割,而是要到別人的田,去撿人家 收剩的地瓜、葉菜,湊一湊可以添一盤菜。」家中有五個孩子,食指浩繁,他國中時,父親決定搬到高雄討生活。 一開始父親靠撿破爛維生,全家擠 在鐵皮搭蓋的違章建築中,「有一年颱風來襲,風把鐵皮屋吹得晃動,父親看看不行了,帶著我們一家去敲鄰居水泥屋的門,請他們收留我們,他們只肯打開地下 室。我們擠在五坪不到的地方,隔著門縫看到我家鐵皮一片一片被風吹跑。颱風過後,那裡只剩一片空地。」 父親搭給呂椬境念書的鐵皮棚子,也被颱風吹跑了,「我知道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戰勝這個環境。」他白天上學、晚上幫著作回收分類,只能在學校時把上課內容全強記下來,拚命苦讀,一路從中興大學念到交大碩士、清大博士。 發跡地 鼠窩 清 大畢業後,呂椬境一腳踩進墨水領域,進入研能科技的研發部門工作。研能專門生產噴墨式噴墨頭、墨水匣及墨水產品,他從研究員做起,當上產品副理、企劃經 理。「我口才不好,就是現在說的宅男,所以做業務、跟客戶簡報很辛苦。但我會一遍一遍在家裡練習,練到客戶還以為我天生是做業務的料。」 在研能一路順風,二年後有企劃銷售經驗的呂椬境順利轉戰明碁印表機部門,卻遇上麻煩,當時明碁打算開發溶劑顏料墨水,卻因噴頭遲遲無法研發成功,耗了三年毫無成績。 「我知道可以作,但要克服硬體問題,就算作成了,也不知道市場有多大。」相較於集團主力發展的面板市場動輒百億元,墨水就算成功,也不過是九牛一毛。當時的呂椬境每天吃不下、睡不著,差點得了躁鬱症,身心壓力俱大下,他決定離開明碁。 呂椬境又回歸自己最擅長的實驗室,他借了朋友的老房子,一個人在浴缸調色,就像漫畫裡常見的怪博士,只是場景簡陋得多。「沒有空調、他打著赤膊只穿條內褲,那個樣子真是見不得人。」妻子樊嘉茹說。 一年後,他研發技術性不高的填充墨水,也接獲零星訂單。廠房在田間,每天除了研發墨水,還要跟老鼠戰鬥。「晚上就聽到老鼠吱吱追來追去,員工上班前要先開燈十分鐘才敢走進來。」呂椬境用「鼠窩」形容當時的廠房。 噴墨新用途 二折價 爆單 環境克難,呂椬境對研發卻不敢懈怠,當時用於戶外大型廣告的噴繪機剛開始發展,墨水大都仰賴進口,價高且量少,代理商找上門來,要求呂椬境研發可代用的墨水,他拿著原廠墨水回母校清華大學化學系分析成分,再回家試作,不到一個月,就研發出可取代的墨水。 「進口的原廠墨水一公升四千元,我一公升只要八百元。」訂單陸續湧進,但他堅持將營收的一半用於研發,陸續研發出品質相等、價格卻低廉一半以上的墨水,從環保墨水、冷昇華墨水到魔術墨水,不需塗底層,即可輕易噴塗在塑膠、皮革、玻璃等材質上。 目前大型噴繪機以日本Roland、Mimaki及Mutoh等廠牌為主導,泓瀚提供這三大廠牌相容性墨水,其中Roland的墨水匣主力在歐美,亞洲市場無暇兼顧,二○○八年將泓瀚驗證為專業代工廠。由於Roland囊括噴繪機近半市場,泓瀚的墨水銷量突飛猛進。 隨著噴墨頭技術的提升,墨水應用也從傳統的廣告、影像輸出,陸續發展到紡織、觸控面板、LED等的應用。「未來,不用塗、不用染,什麼東西都可以『噴』得出來。」不善言辭的呂椬境,一講起墨水,眼睛就炯炯有神。 碩 二時,呂椬境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樊嘉茹,不到一年就決定要結婚。「我一向處理自己的事情慣了,等到要結婚了,才想到還沒跟家裡講。」於是有天呂椬境打電話 回家:「爸、媽,我明天要結婚。」父母吃了一驚,問說要不要趕上來參加婚禮。「我回答不用了,只是在地方法院公證結婚而已,費用只要九十三元。」 談長子 哽咽 有 了家庭,呂椬境更是賣命般工作。白天蹲實驗室,晚上接了三個家教,填滿週一到週六晚上七點到九點時段,九點後到各學生宿舍推銷團體服直到深夜。「我沒有舌 粲蓮花的口才,還好學生不在意這個,少用點推銷辭,他們比較買帳。」他單月業績曾達一百萬元,抽佣五%加上家教收入,比上班族的月薪還高。 工 作、學業兩頭燒,呂椬境至今最大的遺憾,卻是長子。「我以為我跟妻子都是讀書人,孩子應該也喜歡讀書,就沒怎麼管他。沒想到他國中起就放棄學業,染著金 髮、跟朋友蹺課鬼混,就是不念書。」呂椬境說著說著竟哽咽起來:「是我的錯。小時候他抓著書跑來問我:『爸爸、爸爸,書上說什麼?』我正在忙,居然推開 他。」 公司看似彩色的遠景,背後卻曾有過家庭難堪的黑暗。 「創業真的很辛苦。」樊嘉茹回憶起前二年,呂椬境白天開發業務、晚上卻為魔術墨水的開發焦頭爛額時,脾氣總是很大,她便成了頭號箭靶:「我白天要管財務,晚上要管小孩,也很辛苦啊。」二人曾吵到瀕臨離婚,隨著業務蒸蒸日上,樊嘉茹逐漸淡出公司,才漸歸於好。 「後來我才知道,夫妻創業總是要面臨這一段,考驗撐過去就好了。」樊嘉茹淡淡笑著說。 對 家庭的愧疚或許是呂椬境一生中難以彌補的空白,但他仍努力將其餘的地方填滿彩色。這天妻子在廚房滷牛肉、他忽然看到家中和室的彩繪玻璃拉門:「啊,這是六 年前裝的,該換了。老婆!我剛看到公司有試作的3D門板建材…」二人相視一笑,就像雨後的天空雖然灰暗,但仔細一看,常有淡淡的彩虹。 後記 「當兵放假時跟同袍出去玩認識女生,大家都寫信,但是只有我得到回信。」呂椬境得意地回憶:「後來我拿其他人的情書一看,天啊,寫得真差,我就幫忙寫,一寫大家都得到回信了。」阿兵哥們爭相幫他站崗、出勤,他就拚命寫,堪稱同梯的「情書王子」。 但 這套用在妻子樊嘉茹身上卻失算,「看來誠懇木訥的人,信裡卻寫牛郎織女、風花雪月,信紙還很費工摺成心型,肉麻死了!」完全不回信。呂椬境精心撰寫的情書 石沉大海,又聽說她跟其他男生出去,心一橫,寫信大罵一頓,不料樊嘉茹卻覺得:「這才比較像正常人。」不打不相惜,2人正式交往。 呂椬境苦讀出身,深信努力才會有收穫;但看來有些事還是不要太努力比較好。 噴墨技術演進 1979年 熱發泡噴墨技術,最早可運用在印表機 1984年 噴墨印表機開始量產 1998年 寬尺寸印表機、噴繪機出現,開始取代傳統大圖廣告印刷 2004年 墨水可運用於紡織、壓克力,甚至電路板等多樣化素材及工業印刷 |
|
||||||
兩岸簽訂ECFA,大陸主動放行讓台灣的石斑魚進口,被外界視為對南部養殖戶的經濟統戰,但其實,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技術高超,才是中國亟欲引進,想一窺究竟。 全球八種獨特石斑魚養殖技術中,有七種在戴昆財手上。博士、專家束手無策,僅國中補校的戴昆財,不但成功繁殖,頂級的東星石斑魚身價還比一般石斑魚貴上八倍,創下三億元年營收,連帛琉政府都三顧茅廬,只為求得技術轉移。 「不要害怕技術外流,要害怕自己沒有競爭力。」面對兩岸經濟洪流即將進入新浪潮,人稱石斑魚大王的戴昆財,正要乘浪而起。 戴昆財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婚姻:已婚、育2女1子 學歷:國中補校 興趣:養魚 經營哲學:堅持 經歷:軍公教福利中心代理商、龍蝦貿易商、石斑魚養殖 凌晨四點,屏東枋寮鄉間一片靜寂,戴昆財摸黑跨上鐵馬。這幾年,隨著他的石斑魚塭逐漸擴充至十一公頃,他也養成「騎鐵馬巡田水」的習慣。看到一尾尾一、二百斤的龍膽石斑躍出水面爭食,他開懷的笑了,「這些都是原生種魚,全世界都抓不到了,只我這裡有。」 不一會兒,又突然垮臉大罵員工:「不要光會餵餌,沒看到魚頭腫起來被蟲咬了嗎?得換水消毒了。」「這些大學生,只會照表操課,卻不懂得應變,不知道教授都怎麼教的?」 戴昆財僅有國中補校學歷,卻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繁殖即將絕種的龍膽石斑、金錢斑、蘇眉等魚種的人。 銷港陸 賺數億 石斑魚肉Q、富膠質,向來是華人桌上的珍饈。而龍佃目前年營收超過三億元,兩岸簽訂ECFA後,營收上看六億元。近來大陸消費力大增,「光是辦個世博展,東星斑就供不應求,每斤一千二百元漲到一千六百元。」 相 對於台灣常吃的白肚石斑魚,一斤不超過二百元,每尾千元左右,「在上海隨便點一桌菜都要七、八萬元,上萬元的東星斑是常見菜色。中國人愛面子,越貴越想 吃,像保育類蘇眉,一斤四千八百元,一尾十萬元,吃的大有人在。」近年,台北真的好海鮮餐廳也引進東南亞野生龍膽石斑,業者說:「龍膽肉Q富膠質,一兩一 百元,台灣人愛吃清蒸,但深海魚捕獲量少,並非天天有貨。」 面對大陸新富崛起,「價格好、市場大,光石斑魚,每年近千億元市場,賣一批就幾千公斤,比起賣給台灣餐廳,一次頂多幾尾快多了。」戴昆財坦言,排擠效應,未來台灣人想吃,得付出更高價錢。 龐大商機,連帛琉、馬紹爾等國也想分杯羹,不但數度登門拜訪,帛琉政府更延攬戴昆財為漁業顧問。 向鄰居 偷學藝 戴昆財出身台南農家,十多歲離鄉背井。二十四歲時與妻子陳美玲以二萬元創業,做蜜餞批發,順利搶下軍公教福利品代理市場,他自嘲:「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軍公教黃牛,知名品牌想在軍公教福利社上架,還得透過我們。」 那幾年,他賺到人生第一桶金,買了賓士車,卻是一天喝六瓶紹興酒換來的。「每天應酬喝到醉茫茫,怎麼把車開回家都不知道!」直到妻子陳美玲看不下去說:「有命賺也沒命花。」 一 九八一年,戴昆財夫妻倆回到當時的草蝦養殖重鎮—屏東枋寮。門外漢一腳跨進養殖業,二年賠光積蓄又負債二百萬元,後來開餐廳的朋友建議他,一斤千元的龍蝦 比草蝦好賺。「當時台灣僅二人會養,其中之一就住我隔壁。」不懂技術的他買來望遠鏡,每天一起床便緊盯隔壁的一舉一動偷學。 一九八五年,養龍蝦讓戴昆財資產倍增數千萬元。但他不滿足,看上東南亞野生龍蝦成本低,乾脆轉型做貿易,並改良報紙包裝,重量輕運費減半,更具價格競爭力,還賣到香港,極盛時期,光台、港二地,月銷超過二十公噸,全東南亞都知道台灣有個龍蝦王叫「龍蝦財!」 養石斑 妻吐槽 香港人嗜吃海鮮,他順勢做石斑魚買賣,賣東南亞野生龍膽石斑。香港人一天能吃掉三、四十噸石斑魚,因過度捕撈,一九八八年,整個東南亞海域龍蝦、石斑魚產量驟減五成以上。 魚源枯竭,香港朋友一句:「戴先生,你們台灣不是很會養石斑魚嗎?」戴昆財萌生返台養殖龍膽石斑的念頭。一九九○年,他花千萬元自菲律賓引進種魚,卻找不到懂繁殖的人。 「我太太罵我神經病!買那麼多魚幹嘛?又不會生。」但戴昆財深信,一九八○年就成功繁殖青斑魚的台灣人,一定也能繁殖龍膽石斑。 一 九九二年,一位台大博士上門,沒想到才替雌雄同體的石斑魚做完變性手術,「隔天,五十尾種魚全翻肚,五百萬元瞬間蒸發,他也嚇到不敢再來。」戴昆財苦笑, 將希望寄託在水試所的專家身上,「成功變性、也生蛋了,卻都是空包彈,三年多連顆受精卵都沒有,光種魚就虧損了七千多萬元。」 一九九五年隨魚源迅速枯竭,新加坡朋友警告他:「你完蛋了,聯合國已決定禁捕龍膽石斑。」戴昆財急了,他想,死馬當活馬醫,人談戀愛要燈光美、氣氛佳,魚也如法炮製一番。 「就是把池子洗乾淨…唉呀,不能講太明白。」戴昆財眨眨眼,對於這讓他翻身致富小祕密,不願透露太多。「妳知道嗎!一小碗受精卵、三百公克,當年價值十萬元。」 研技術 增魚種 成功繁殖龍膽石斑的消息傳出,聯合國糧食組織三度派人造訪。霎時,各方恭賀、買卵電話不斷,他卻堅持不賣,「我告訴太太,不賣卵,二年後賺更多,結果我丈人罵我肖ㄟ!現成的十萬元不賺,還花錢請人孵化。」 戴昆財說,龍膽石斑成長快,八公分魚苗養到成魚只需一年多,「十年前,一斤可賣一千二百五十元,一尾十斤,有買家訂了六百八十尾,將近八百萬元,我請他準備現金,就是要在岳父面前出一口氣。」 但 這場發財大夢沒能持續太久,沒幾年,龍膽石斑價格下滑,「一斤一千多元剩四百多元,原本一碗十萬元的卵也只值二萬元。」戴昆財才發現員工盜賣技術,這讓他 更積極繁殖其他魚種,像是俗稱金錢斑的藍身大石斑、東星斑等。目前全世界八種人工繁殖的石斑魚種,戴昆財就握有其中七種技術。其中,又以東星斑價高,一尾 上萬元。 近年大陸農、漁技術不斷追趕,面對ECFA,許多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而石斑魚列入早收清單與馬英九的數度造訪,都讓身處反對聲浪最劇中南部的戴昆財顯得格格不入,「我很歡迎呀!只要是對這產業有利的攏歡迎,卡早阿扁來,也一樣…」 ECFA 沒在怕 他說:「很多人怕開放後技術外流,其實,石斑魚怕冷,台灣也僅嘉義以南才適合養,別說大陸,就算能克服在室內養殖,成本也多三成。」 一位石斑魚養殖業者則說:「石斑魚離開岸邊養不活,大陸較適合養淡水魚。台灣最大瓶頸是有市場也找不到地方蓋魚塭,除非有人退出…而且想那麼遠也沒用,一場水災,幾百萬元就不見了。」 戴昆財說:「台灣最多馬拉斑,價格也最便宜,要提升產值,最好養殖較貴魚種,像金錢斑、東星斑。台灣活魚運送一天就到,比東南亞動輒十天、半個月更有競爭力,怕什麼!」 後記 訪談時,戴昆財的妻子陳美玲總默默地陪坐一旁,偶而遞茶、遞水、遞資料。當初提親,岳父瞧不起戴昆財的貧窮,開出聘金10萬元的條件,相當1棟透天厝。 2 人倉促結婚,沒婚禮也沒結婚照。問起陳美玲是否埋怨,她笑笑說:「伊最愛的細姨,攏在替阮賺錢,感恩都來不及了。」反而戴昆財在一旁苦著臉說:「雖有細姨 上千個,身無分文。」原來那一尾尾價值連城的種魚,全是戴昆財寵愛的細姨,而且早在妻子名下。看來,陳美玲才是最後的贏家。 獨霸全球 繁殖7種魚 龍膽石斑 約300元╱斤 |
|
||||||
去年金融海嘯退去,活下來的公司開始在沙灘上撿寶,就此開啟大購併時代。他們有的靠著互補性結盟,有的靠著成本優勢吃下對手,有的為了垂直整合購併同業,寫下金融海嘯後購併時代的新頁。 撰 文‧林宏文、黃智銘、賴筱凡去年的十一月,鴻海旗下的群創出手購併奇美電,不僅對面板業投下震撼彈,也為金融海嘯後的科技業開了代表性的一槍,宣布低毛 利、過度競爭的台灣電子科技業正式進入大購併時代。這波購併風潮從面板業一路席捲到封測業、網通業,甚至吹到新興的LED及太陽能產業,這一年來,購併企 業繳出一張什麼的成績單?對全球科技產業又產生什麼影響? 為了度過金融海嘯後的不景氣年代,一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台灣科技業老闆為 了求生存,不得不面對殘酷事實──「合併或滅亡」。從去年底開啟購併序幕以來,據《今周刊》統計,至今年十一月在十大購併案中,有九件都繳出產能稱霸、毛 利率提高、營收規模擴大及獲利創高峰的漂亮成績單,僅有奇美電適逢面板價跌,而意外出現首度虧損。這些購併案顯然已達到預期的目標,觀察近年來國內科技業 的合併案,早期較偏向同質性的購併,目的是把經濟規模「做大」。例如早年的友達併廣輝,晶電併國聯、元砷等;然而從二○○八年金融海嘯至今,合併案則比較 偏向互補性強的合併,目的是「做強」,例如頎邦併飛信、欣興併全懋、雷凌併誠致、隆達併凱鼎等。 但兩家公司要購併成功,並非易事,不論是企業文化、經營管理,甚至是供應鏈重整、客戶認同,在在都挑戰經營者的智慧。 雷凌併誠致 互 補性高,無人員重疊問題對於兩家公司購併來說,如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向來是大老闆們在購併案最須思考的課題;但對於雷凌董事長高榮智來說,他卻不 怎麼煩惱。因為雷凌和誠致的結合,不管是從技術、產品線,甚至是客戶地理區域及組織結構等方面,都顯現出兩家公司的高度互補性。 一家是全球前五大無線網通晶片廠,另一家則是全球第三大有線網通晶片廠,「無線」加「有線」,讓雷凌與誠致擦出網通產業在金融海嘯後的新火花。 其 實,高榮智很清楚,在網通產業裡,光靠雷凌自己的力量,想要打敗雄霸一方的國外大廠實在太困難。因為近年來網通產業的發展,有朝向有線與無線產品一起整合 出貨的趨勢,而目前能夠提供整合方案的公司也僅有博通(Broadcom)一家,所以,他得做些改變。唯有讓雷凌補足無線產品,他才有機會與強敵博通站在 相同的起跑點,於是新雷凌出現了。 以產品線為例,雷凌購併誠致後,其電腦產品的全球市占率就出現大幅提升,由去年第四季的四%,向今年全年 的一○%大步邁進;近期火紅的平板電腦領域,雷凌更是早先一步推出,一顆專為行動產品設計的無線︵WiFi︶單晶片;至於明年後勢看好的智慧電視,新雷凌 也早已打入全球前五大電視品牌中的其中四家。 雷凌與誠致的互補性,還不僅於此,例如在客戶地區分布上,雷凌的強項是在歐美市場,誠致則集中 布局中國市場,加上雷凌與誠致的產品各自相異,因此,在行銷及業務人員上,兩者完全互補,兩個組織合併後不僅沒有人員重疊的問題,而且還因為業務擴大必須 再加人,一反過去購併引發裁員潮的經驗。新雷凌成軍後,明年員工數還將增加兩成,從今年的六百人成長至七五○人。 新雷凌在今年三月一日合併生效後,前三季稅後每股純益︵EPS︶已達六.六四元,全年有機會挑戰八元以上,為金融海嘯後的大購併時代,寫下最亮麗的代表一頁。 頎邦併飛信 不斷購併,降成本衝高毛利在十件購併案例中,靠著購併坐上全球龍頭的,有驅動IC封測大廠頎邦。前後僅花了一個月,就談定購併飛信案,頎邦董事長吳非艱靠的不是取巧,而是耐心等待。 早在兩年多前,吳非艱就不只一次向飛信董事長陳瑞聰表露「好感」,直到金融海嘯來襲,仁寶集團決定大刀闊斧整頓轉投資事業,才讓吳非艱等到了這次機會。 對於吳非艱來說,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思考購併這件事。因為他明白,唯有從購併中壯大自己,不斷創造規模效益,降低成本,衝高毛利,最後才能成為贏家,這也是吳非艱堅持要走購併這一條路的原因。 設備出身的吳非艱知道,在封測產業裡頭,驅動IC封測與繪圖卡、處理器晶片封測相比,技術門檻其實不高。頎邦要強化競爭力,就得想辦法降低成本,而頎邦向來善於自行設計製造設備,所以相同產能的設備,頎邦的資本支出總是比對手少了四成左右。 但 擁有這個優勢還不夠,吳非艱還想進一步創造規模經濟,於是他開始不斷地購併。早年頎邦吃下華宸,取得金凸塊產能,並順利躍居全球龍頭地位;接著引進聯電及 鴻海等股東,進一步合併華暘,藉以取得COG︵玻璃覆晶基板︶及切割、研磨產能;去年,他併入仁寶集團手中的飛信,一舉坐上全球最大的驅動IC封測廠。 唯有透過購併才能讓頎邦在原料採購、生產效率上更上層樓,不僅在客戶面前更有議價能力,甚至能調漲代工價格,享有更高的毛利率,讓對手很難有機會再迎頭趕上。 吳非艱的長期布局總算進入豐收期,今年前三季稅後EPS繳出三.八七元的亮麗成績單。就連美林證券半導體首席分析師何浩銘都認為,靠著購併飛信,在金價高漲之際,頎邦避過了殺價競爭,更有效將成本轉嫁給客戶,成為這波購併中的最佳範例。 隆達併凱鼎 垂直整合,縮短磨合購併期電子業展開大購併,主要就是搶客戶、拚市占率,因此十大購併案中,大多數為水平購併;但友達旗下的隆達併凱鼎的案例卻很特別,隆達吃進凱鼎的垂直整合,不僅成功將產線延伸至下游,更首創台灣LED產業的「一條龍」經濟模式。 攤開台灣LED產業結構會發現,「各有專精」是台灣業者的特色,上、下游界線分明。其中億光、光寶固守在LED封裝;晶電、璨圓聚焦LED晶片製造。然而,壁壘分明的疆界卻在隆達購併案出現後,徹底地被打破。 生 產LED晶片的隆達透過整併凱鼎,一舉將凱鼎的LED封裝產線納入,形成所謂的「一條龍」生產方式,新隆達同時可提供LED晶片製造與封裝服務。這項布局 不僅讓客戶可以有更多選擇,更可滿足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在新隆達成軍後,所有LED廠無不緊盯其動作的原因。 「我們不能 只做五毛的生意。」隆達董事長蘇峰正認為,如果隆達只專精在LED晶片製造,會和晶電一樣,投資一塊錢,只能做到五毛的營業額,但如果隆達從上游到下游都 會做,那就不一樣了。因此雙方的購併可以快速進行,互補性讓原本相異的兩條產線各司其職,又互不重疊,大大縮短兩家公司購併的磨合期。 所以隆達、凱鼎合併案在今年三月生效後,今年前三季就將營收衝高至六三.三億元,逼近晶電的一半規模,毛利率更達到二八%,勝過億光的二七%,為科技業的購併創造另一種成功範例。 科技業購併案陸續傳出佳績,為台灣的大購併時代奠下良好的基礎,希望台灣科技業藉由優質的購併,告別自相殘殺的年代,也為股東們創造出更大的利益。 金融海嘯後,科技業開啟大購併時代購併公司 購併對象 今年前三季EPS(元) 購併成績 新奇美 奇美電 統寶 1.50 受到面板需求轉淡,第3季因產能利用率低及面板價格下跌,首度出現單季虧損。 頎 邦 飛信 3.87 合併後產能放大,順利調漲代工價格,毛利率也成功上升至30%。 欣 興 全懋 3.79 購併全懋後,欣興成為全球最大手機板廠,大吃智慧型手機市場大餅。 隆 達 凱鼎 3.45 整合凱鼎下游封裝實力,獨創LED產業的一條龍全新經營模式。 元 太 E-ink 2.02 成功整併上游材料廠E-ink後,毛利率明顯上升,甩掉同業,獨占電子紙市場。 雷 凌 誠致 6.64 不僅透過誠致的中國布局優勢提前卡位三網合一,更進一步提供客戶完整方案。 大聯大 友尚 3.78 併進友尚後,市場擴張,大聯大單季營收至少增加150億元。 瀚宇博德 精成科 1.15 入主精成科後,取得產能,瀚宇博德產能吃緊問題可望暫時解決。 台達電 乾坤 5.28 整併回子公司乾坤後,有利於台達電發展微型化產品,強化台達電的技術優勢。 茂 迪 GE energy 8.15 買下客戶奇異能源後,為茂迪拓展海外市場奠基。 整理:賴筱凡 |
http://amalyst.blogspot.com/2009/04/889.html
讀過有關巴菲特的書籍的讀者都知道他的投資技巧及心得均是緣自葛拉罕,而筆者今天要討論 的是葛拉罕的雪茄尾巴投資法,他的投資理念是買入股價遠低於清算價值的企業,透過清算企業或待市場發現企業的價值後沽出獲利,這個過程中投資者只需耐心等 待,而不需承擔風險。這些企業的股票就像吸食了一半但被拋棄在地上的雪茄一樣,只要用心分析及收集,仍可以抽上一口,而這一口雪茄就是完全免費的。然而, 這枝雪茄屁股卻未必是理想的投資標的,雖然其具有安全邊際,但這企業所在的版塊可能競爭嚴重,或長遠不具成長前景。
筆 者現舉一例以作說明─連達科技(889),連達科技從事電子零件銷售及與其有關之業務,涉及5個範疇:軍事及航空、保健、通訊及網絡、數據處理、工業應用 物品,而客戶包括XEROX、美國太空總署、HONEYWELL等。連達科技2008年營業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9%,但純利則下降29%至 55,263,000港元,純利率為19.17%,主要是因為銷售成本及行政成本大幅上升所致,全年息率則高達9.1%(以今日收市價0.7計算),公司 現金約有2億4千萬,總負債為4千萬,股東權益報酬率為14%,比上年同期下跌7.4%,每股現金價值則為0.64港元(註:只計算現金及等同現金項 目),而筆者撇除最難變現之存貨及固定資產,則清算價值約為0.75~0.8港元,過往5年現金流都有穩定增長,每年持有之現金均有增加。
以 現價計算,該股具有安全邊際,然而,從業務而言,其業務8成集中於美國,有7成以上盈利來自5個最大客戶,而保健、軍事及航空業務佔公司營業額的41%, 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得悉企業風險過份集中,一旦有重要客戶轉用其他企業,則會對企業盈利造成重大影響。雖然軍事及航空範疇需要極高之技術門濫,這是基於安全 及技術考慮,客戶不會輕易轉用其他公司之產品,這能提供極好的保障,但美國經歷金融海嘯,為減輕國庫開支,美國政府已作出裁減軍費開支的決定,而且其他國 家亦大力發展本國的航天技術及零部件,故為該公司增添不明朗因素。而就管理層而言,此企業為家族生意,主席控制公司72%股權,市場成交量偏低,貨源已經 歸邊。集團主席出身電子工程,故能掌握公司產品之發展方向,然而,他已經達67歲退休高齡,而潛在承繼人則並非出身自相關專業,未必能為公司制定合適之產 品定位。
綜合以上所述,投資者只需付出 0.06元的價錢就可以擁有她的經營事業,而公司的現金流穩定,9.1%股息回報合理(以現價0.7計算),安全邊際已經足夠。然而,管理層已屆退休年 齡,承繼人又未必馬上能接手並創新企業,最後只能依循舊有模式運作,因經濟不景氣,美國軍事政策已改變,同時影響航空企業的設備更新速度,加上其他國家紛 紛發展屬於自己的航天科技及零部份,都為企業盈利增添變數。
女
|
||||||
台股資本市場年終上演IPO熱潮,將有二十一家公司準備掛牌,其中包括海外回台第一上市及中國企業來台TDR等股票。這批九成以上是科技新兵的IPO新 股,是否有成為﹁宸鴻第二﹂的潛力飆股呢? 撰文‧林宏文 十月底掛牌上市的觸控面板龍頭宸鴻氣勢驚人,為年終的新股上市熱潮打響第一炮。在未來的兩個月內,國內還有二十一家公司準備上市、櫃,到底誰能夠成為宸鴻 第二?值得投資人睜大眼睛好好選一選。 艾笛森以照明LED受注目這波年終歲末的上市IPO(首度公開發行)熱潮,有九成以上都是科技類新兵,成為今年最主要的特色。首先,十一月前兩周掛牌的公 司包括聖暉、聯穎、艾笛森及明基材料;其中以半導體設備為主的聖暉,掛牌當天漲幅超過五成,股價表現相當強勁,算是績優股之一。 不過,若要選出具指標性意義的企業,則以艾笛森最受注目。上市當天,大盤重挫一二○點,但艾笛森最高上漲三二.四%,並成為LED新股王。 艾笛森受到投資人追捧,主因是該公司以LED照明市場為發展主軸,在高功率LED封裝技術上領先業界,且預估明年獲利可增加五成。 與國內大部分廠商都是以手機、筆電及電視等背光產品為主相較,艾笛森是國內LED股票中最純的照明概念股。尤其是市場擔心明年LED上游晶粒恐怕有產能過 剩的疑慮,切入下游產業且競爭者不多的艾笛森,便成為投資人可以安心持有的標的,也造就了艾笛森高達二十倍的本益比。 與艾笛森同一天掛牌的明基材料,股價表現就令人失望,當天股價就跌破承銷價。原因是第三季面板景氣低迷,加上偏光板上游原料來自日本,日圓升值造成成本大 增,讓明基材料的獲利受衝擊,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僅○.六九元。 不過,隨著面板景氣在今年十月觸底,包括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王安亞在內等多家外資,都已預估明年面板景氣將走大多頭,明基材料明年獲利有回升機 會。此外,由於明基材料已切入太陽能、汽車及醫療等多項電子化學材料市場,加上股價跌深,投資人逢低布局的獲利機會不小。 明基材料董事長游克用表示,公司歷經三次轉型,其間都經歷很大的痛苦,但也累積出扎實的技術實力。如今明基材料已確定往光電與材料領域發展,以成為﹁台灣 的3M﹂為目標。 緊接著十一月下旬,有包括碩禾、八五度C及神州數碼等多個重量級大案即將啟動。其中第三季EPS高達十二元、將以五百元掛牌的碩禾,預料上櫃後就有機會和 宏達電爭股王寶座。 此外,在中國布局有成的八五度C,由於展店速度快,符合近來最流行的二種概念,一是吃穿股最紅,二是具中國收成的通路概念,讓八五度C成為繼回台第一上市 的宸鴻之後,第二家備受關注的IPO案。 中國龍頭神州數碼來台集資另外,預計十一月二十四日掛TDR(台灣存託憑證)的神州數碼,是目前中國最大分銷商、資訊服務商及整合商。由於具備產業龍頭地 位,又切入成長性最高的服務及整合領域,頗受投資界重視。尤其是神州數碼宣布來台發行TDR後,在香港的股價已脫離十三.五港元左右的盤整區,兩周內最高 攻到十六.八四港元,總計漲幅達二成五,也營造了來台掛牌的聲勢。 神州數碼基本面佳,但唯一的缺點是此次總發行金額高達七十億元左右,為僅次於康師傅後的第二大TDR發行案。 不過,主辦承銷商凱基證券,已接觸國內中長期壽險資金,並且已取得七成以上資金的青睞,預料將是穩定神州數碼股價的一股力量。 神州數碼總裁郭為表示,中國市場很大,但在資訊服務及應用上原本就比較落後,神碼希望扮演科技應用及整合者的角色。例如在中國各地城市推出並營運市民卡, 就是目前最積極推動的應用。﹁我長期觀察美商IBM及蘋果的商業模式,從服務及營運切入,將是未來神州數碼在站穩中國分銷事業後,最想發展的兩個方向。﹂ 在中價位的股票中,以血糖測試機及測試片為主的泰博,也是值得關注的公司。泰博近幾年調整體質,走出與五鼎及華廣等同業差異化的路線。泰博積極發展自有品 牌並經營通路,今年品牌營收比重已達二成,明年將成長至三成,通路遍及歐洲及美國等市場。 此外,泰博今年前三季EPS達三.○五元,其中第三季稅後純益達八八九二萬元,超過上半年獲利總和。 泰博董事長陳朝旺說,泰博有一百多項專利,另外他個人也擁有四十二項專利,全公司有高達一五○人的研發團隊,每年研發經費是營收的七%到一○%,希望把血 糖機這個看似簡單的產品不斷改良,提高消費者使用的親近性及方便性。這種不同於其他同業的策略,也讓泰博成立十二年來每年都賺錢。 另外,與泰博同屬熱門生技股的中化合成(中化生)及曜亞國際,分別切入最夯的原料藥及醫學美容市場。 中化合成前三季EPS為一.八二元,雖然僅有去年全年EPS三.六二元的一半,但由於多項新藥已獲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市許可認證,第四季業 績還有高點可期。 至於曜亞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前盈利五.九元,更是獲利排名數一數二的生技股。 此外,中化合成及曜亞國際兩家公司,分別為中化及佳醫兩家上市公司所持有,在母集團的富爸爸效應下,較容易取得投資人信任;在生技股仍然人氣高漲的情況 下,這兩家具備獲利及成長性題材的公司,也有機會受到關注。 另外,目前居全球第三大氣動元件廠商的亞德客國際,也是台商赴中國投資有成的案例,目前高居中國第二大氣動元件廠,僅次於日商SMC。亞德客由於掌握關鍵 技術,雖然屬於傳統產業,但卻擁有比高科技業更強的獲利率,毛利率高達五六%,超越聯發科。 亞德客挑戰世界第一 亞德客目前除了布局中國市場之外,兩年前就已到義大利設立歐洲據點,明年底還要到新加坡設立亞洲據點,進軍中國之外的亞洲市場。董事長王世忠積極規畫未來 八年的擴張計畫,目標就是挑戰全球氣動元件的龍頭地位。 此外,還有一家值得注意的公司,是由華碩轉投資的海華,產品以無線網路通訊及數位影像處理等小模組為主,是國內少數擁有系統封裝技術(SiP)的企業。董 事長李聰結早期是威盛電子業務戰將,後來又任立衛及業強等公司董事長,因此海華融合IC設計、精密封裝與散熱等技術,並且在電子產品愈來愈走精密路線下, 推出受歡迎的產品,未來成長性頗受矚目。 每到年終歲末,總是新人的結婚旺季,今年台灣的資本市場,許多老闆準備在年底前上市櫃,同樣也感染了一種辦喜事的興奮之情,其中也不乏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好 公司。 在傳統產業股已漲高、老牌電子股漲跌難測,也許投資人可以從這二十一家新掛牌股中挑選,作為中長期投資的標的。建議在高價股中可以觀察艾笛森、碩禾、八五 度C、亞德客及曜亞;中低價位則看泰博、海華及神州數碼。 碩禾挑戰宏達電 85度C備受注目——預計年底前上市櫃公司一覽公司名稱 公司代號 承銷價(元) 主要產品 主辦承銷商 上市櫃 掛牌日聖 暉 5536 70 機電系統整合工程 大華 上櫃 11/10 聯 穎 3550 29 傳輸訊號線及模組 兆豐 上市 11/10 艾笛森 3591 108 LED照明 永豐金 上市 11/12 明基材 8215 23 偏光板 大華 上市 11/12 碩 禾 3691 500 導電漿 凱基 上櫃 11/18 KY美食(85度C) 2723 168 烘焙飲料複合餐飲 元大 上市 11/22 逸 昌 3567 17元 類比IC測試 日盛 上櫃 11/22 神州數碼 910861 29-33 分銷、資訊服務與應用 凱基 TDR 11/24 泰 博 4736 70 血糖測試機及測試片 凱基 上櫃 12/1 KY慧洋 2637 38 海運 元富 上市 12/1 Z-Obee 910948 約11 手機 元富 TDR 12月底晨 星 3697 380 電視及手機晶片 群益、高盛 上市 12月底宇 瞻 8271 22 記憶體模組 元富 上市 12月中化生 1762 未定 原料藥 富邦 上市 12/20 政 翔 3685 25 LED背光源導光板 宏遠 上櫃 12月初亞德客 1590 未定 氣動元件 元大 上市 12月中下旬海 華 3694 未定 無線通訊模組 元大 上市 12月曜 亞 4138 未定 醫學美容儀器及耗材代理 元富 上櫃 12月底華 廣 4737 未定 血糖檢測儀及試片 富邦 上市 12月下旬東 林 3609 未定 電子式變壓器及安定器 宏遠 上櫃 12月上旬風 青 2061 未定 漆包線 華南永昌 上櫃 12月中旬 |
http://jimwong11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55498
金風科技於早兩天接連公佈拿到大訂單, 分別是48億訂單, 相當於09年營收的38%, 及9.2億訂單, 佔09年營收7.3%。見訂單幾大, 研究一下。
金 風科技今年第三季業績賺7.59億人民幣, 每股0.34, 頭兩季才賺0.34, 即第三季賺的等於頭兩季總數。不過, 金風科技自上市後, 股價都令人失望, 仲一度失守招股價。研究一下, 原來風電傳設備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以行業入面1.5mw 風機價格, 2008年為6400元/千瓦,2009年為5300元/千瓦,今年降到4300元/千瓦,最新金風科技拿到的訂單, 更加低至3800元/千瓦,即是說行業競爭愈來愈激烈, 價格愈壓愈低, 每年下降1000元, 市場擔心風電企業的毛利, 所以金風科技自上市後的股價都沒有起色。
金風科技07年於A 股上市, 當時炒到個股價去到150元, 現在A 股股價是28元, 那時追貨的A股散戶, 真是欲哭無淚。其實, 當時金風科技之所以大炒特炒, 除了市道好之外, 金風科技上市前連續數年, 業績都以每年100%增長的, 這就自然有一個增長的故仔吹。不過, 上市反而害死金風。上市後, 財務報表曝光, 大家才知道原來風電這麼好賺, 於是一窩風去投資, 全世界風機制造商只有10幾家,中國卻有70多家, 而07年時, 中國的風電設備生產商只有30多家, 其余的40多家幾乎是在金風上市後的一年時間誕生。而競爭者的加入, 令金風科技的市場份額自08年開始下滑, 仲喪失了龍頭的地位予第二位的華銳風電。
價格戰將令企業的盈利受影響, 但是打完價格戰, 剩下的強者將會更加強。情況就如德昌電機(197)、阜豐(546), 薄利多銷, 以低價格逼退中小型廠, 成為最後贏家。金風科技與其他中小型廠比較, 主要分別是他的規模效應, 成本優勢: 金風科技本是最大的風電設備公司, 資金雄厚, 先後在A股及H股上市, 有資金就可以收購、發展, 近兩年, 金風先後收購多間上下游的公司; 一方面收購德國的世界級公司VENSYS Energy AG, 取得中國最領先的技術; 而且收購其他部件的公司, 如葉片等, 減低採購成本, 現在現在已經可以自行生產大部份部件。
金風擁 有最領先的技術, 國產的只有華銳風電一家可以與它競爭。另外, 因為收購原部件的公司及自己的研發, 金風可以自己製造原部件, 成本低好多, 所以價格戰之下, 那個3800元/千瓦的低價, 就是金風科技出的投標價。招標價愈壓愈低, 中小型廠都要向外採購零件, 毛利率已跌到只有數個百分比, 但因為金風科技有力自行生產零件, 令成本下降不少, 所以09年、10年, 雖然訂單的價錢每年跌1000元, 但金風科技的毛利仍然保持到, 而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 亦已經開始回升, 而近來的訂單已經發現, 金風科技與華銳風電拿到的訂單, 已經佔去了市場超過50%, 隨著技術的要求愈來愈高,中標價錢愈來愈低, 中小型廠將會大規模結束, 只剩下金風科技與華銳風電兩間獨大。 十二五規劃內, 新能源是重點發展計劃, 風電仍然會保持快速發展, 當產業經過價格戰汰弱留強後, 金風科技將會愈做愈強, 所以金風科技是長綫投資不錯的選擇。
不 過, 若以下一年來看呢? 由於中標價始終愈跌愈低, 鋼價亦有在趨升, 實在不能不擔心金風的毛利率, 而由於市場的擔心, 相信在價格戰期間, 金風科技不能支持現時20倍的PE. 我想給予15倍PE較合理. 查看基金估計的2011年金風每股盈利, 大約1.2, 1.2X15=18, 與現價18.06差不多。
但若果樂觀一點來看, 以金風科技的往績來看, 即使在08年09年市場份額下跌, 中標價持續下跌, 利潤仍然保持到5成至7成增長, 而從近來拿到的訂單, 顯示金風科技的市場份額已經回升, 中小廠開始倒閉來看,令到他們取得大訂單,而且金風的零件自給率愈來愈高, 成本應該可以繼續下降, 毛利率即使跌亦不會跌得多, 只要明年公佈的業績, 仍然保持增長, 純利率亦沒有下跌, 而中小型廠陸續退出, 市場的估值是會從新提高的, 若果業績較理想, 賺1.4, 而市場重新給予20倍PE , 股價是可以去到28元的。
從研究所得, 金風科技的買入點, 還是等價格戰完結, 中小型廠退出, 市場剩餘金風及華銳兩間獨大時, 才買入較為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