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宝系”冲击波:隐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身影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0/2106799.shtml


每经记者 孙嘉夏 曹晟源 发自上海
“天宝系”事件所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了。
昨日 (12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获得的银行系统内部文件显示,有关部门为预防“天宝系”关联企业群贷款风险,早先已发出《“天宝系”关联群分析报告》。 该份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天宝系”关联企业群50家主要企业成员的授信额度为160.66亿元,贷款余额为56.7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掌握的这份银行系统内部文件还显示,暴露出贷款风险的“天宝系”关联企业中,除之前已被媒体披露的 “五个群:伟业系、银通系、北泰系、中顺系、恒巨系”之外,还有国有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电科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身影。
该份《关联企业群贷款总体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电科集团资产总额792亿元,负债总额337.3亿元,负债率为42.59%,授信额度17.6亿元。旗下企业如中电科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授信额度为4亿元,贷款余额为2亿元。
此外,同处中电科集团控制下的*ST高陶 (600562.SH)、太极股份(002368.SZ)、华东电脑(600850.SH)也出现在上述情况表中。
中电科集团身影闪现
记者所掌握的“天宝系”《关联企业群贷款总体情况表》显示,涉及中电科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多达十余家(见附表)。
这份截至2010年6月底的表格中,列明中电科集团资产总额为792亿元,负债总额为337.3亿元,负债率为42.59%,授信额度为17.6亿元。
关联企业群中包括中电科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资产负债率52.55%,授信额度4亿元,贷款余额为2亿元;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 66.59%,授信额度4.1亿元,贷款余额1.69亿元;中电科集团第三十二研究所资产负债率77.14%,授信额度9900万元,贷款余额为1.08 亿元;中电科集团第七研究所资产负债率65.32%,授信额度1.6亿元,贷款余额4000万元等共计14家中电科集团下属企业。
此外,如中 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8.62%,授信额度2亿元,贷款余额2亿元;中电华通数据网络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为9.52%,授信额度1亿元,贷款 余额1亿元;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77.95%,授信额度5000万元;上海华东电脑存储网络系统有限公司资产负债率50.37%,授信额度 9500万元等。以上企业均与中电科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市公司否认卷入
公开资料显示,华东电脑控股股东华东计算技术研究院,持有华东电脑44.62%的股份,同时该院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华东电脑的实际控制人为中电科集团。
另一家上市公司*ST高陶的控股股东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院,该院占*ST高陶约27.33%的股份,而中电科集团又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四研究所100%的股权,所以*ST高陶的实际控制人也为中电科集团。
“天宝系”和“中电科系”两个不同的行业为什么会有关联?为了寻求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致电上述两家上市公司的董秘。
“我们什么关系也没有。”高淳陶瓷董秘王贵夫对于公司被卷进关联群显得非常意外,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听说这事之后我们也查过,确实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也感觉到很突然,之前连‘天宝系’都没有听说过。”
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联系上华东电脑相关负责人。记者昨日同时联系中电科集团、中电科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财务部,工作人员均拒绝透露任何信息。
此外,记者还发现,*ST高陶被卷入名单的同时,江苏省高淳县的不少企业也赫然出现在这份名单中,其中包括了高淳县城市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高淳经济开发 区开发总公司、高淳县土地储备中心、高淳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省高淳职业教育中心校、高淳县公共设施项目投资有限公司、高淳县新区市政工程有限责 任公司等7家企事业单位。这些公司和“天宝系”之间有何联系,目前亦不得而知。
银行自查关联企业群
银行界人士称,早先收到该关联报告后,银行即展开了自查。同时,为了防范风险,银行对关联群提到的企业尤其加以重视。
记者获得的这份《“天宝系”关联群分析报告》中特别注明,系统关联群确定时,一是系统在计算某一企业的关联群时,依据各报数机构填报的该客户的法人、股 东、关联企业情况综合算取最大集;二是不含不计关联企业原则。系统在运算生成关联群的过程中,会对某一企业收集的股东、关联企业和法人代表进行外延扩算, 当某条计算路径碰到不计关联企业时,系统就会终止这条路径的计算。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掌握的材料显示,《“天宝系”关联群分析报告》的附件显示,有50家企业牵涉其中,资产总额1326.19亿元,负债总额639.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8.21%,授信额度为160.66亿元,贷款余额为56.76亿元。
报告披露,该群涉及授信行和贷款行共计47家,其中最大贷款行建行上海市分行为群内提供贷款金额6.3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1.12%;最大授信行是 建行北京市分行,为群内提供授信16.60亿元,占授信总额的10.33%。群内最大的贷款企业为东普汽车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7

缺乏核心專利 台灣科技廠致命弱點 智財基金銀彈策略難敵韓廠攻勢

2010-12-20  TWM




面對韓國科技大廠藉由訴訟打擊台灣廠商,政府終於決定出面整合民間力量,成立智財基金公司反擊。台灣真的可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扳回一城嗎?為何智財專家不看好?

撰文‧楊卓翰

台 韓科技大戰再出現新高潮,在三星轉作汙點證人下,台灣面板廠因涉反托辣斯法,奇美電子、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及瀚宇彩晶均受到重罰,其中奇美電受傷慘重,遭 罰新台幣一二○億元。不僅鴻海集團大家長郭台銘批評韓國同業出賣台灣廠商,連政府官員都大罵韓商沒有「商道」,大家走著瞧!?說完狠話,台灣有什麼武器可 以反擊韓國科技強敵?

「過去國外廠商(官司)打你,頂多剝你的皮。但是最近美國、韓國打過來,是要你的命!」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協會首席顧問張振倫律師說。尤其韓國廠商把訴訟當成武器,台灣廠商在這場大戰中,總是處於挨打地位,幾乎被逼出美國市場,只得向政府求援。

面對韓商近年來不斷以專利訴訟、反托辣斯法等手段試圖逼退台灣同業,台灣政府終於有所行動,日前經濟部技術處官員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投入一千萬至兩千萬元成立智財基金公司,擬藉政府力量,集資收購科技專利,作為攻擊武器,以期在這場台韓大戰中扳回一城。

這項政府出面打造的終極武器,真能夠擊中敵人要害嗎?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陳世杰搖搖頭,直言不可能。陳世杰是台灣智慧財產法庭第一任法官,也是智財界的權威。他這一搖頭,全台科技業老闆都得嘆氣。

採 購專利突圍 涉利益衝突「台灣一直處於守勢,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沒有錢、也不是專利不夠多,而是沒有真正有用的武器。」陳世杰一針見血指出,真正有用的武器就是「核心專 利」。其實,台灣新申請的專利數量驚人,過去每年都有五萬到七萬件之多,居全球第四名(今年被南韓追上,退居第五)。然而「以質來說,大部分都不是核心專 利。」陳世杰一語道破台灣科技業的窘境,也是台灣在全球智財戰爭中最弱的一環。

台灣擁有引以為傲的專利申請數量,累積了很多子彈,但能打中敵人的卻只有幾顆。以面板廠商友達光電為例,截至今年就有六千多件專利申請。今年四月友達更反告韓國樂金成功,成為台灣面板廠在外國第一件勝訴案,看來似乎令人歡欣鼓舞。

然 而,將友達的專利列出來,卻發現有六千多件都是使不上力的「空包彈」。讓友達對樂金勝訴的八件專利中,有四件是從IBM買來的;瑞軒反告樂金,七件專利全 部都是從美國通用器材公司(GI)移轉來的。台灣廠商在研發專利時重量不重質,難怪出拳無力,只能靠智財基金公司撐腰。

而智財基金公司的策略其實就是向別人買專利權來當對抗的武器。然而,核心專利別人不一定會賣給你。最後還是得靠自家人──工研院。宏碁能在法庭外和惠普和解,手上的武器就是從工研院買到的六件核心專利。

如今政府想要如法炮製,結合台灣科技企業成立智財基金公司來採購專利突圍。但以此作為防禦保護盾,已是很勉強的手段,若廠商想要靠政府來反守為攻,陳世杰潑了一盆冷水,「這真的是大家講講,爽就好了,這樣搞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這其中還牽涉到複雜的利益衝突。

第一,運用智財基金來買專利,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要買什麼?」以面板產業來說,大廠如友達一定可以投入較多資金,自然就握有主導權,購買對它們有利的專利。「從開始到後來,一定都是投入較多的大廠得利」,這隻保護傘最後還是保護大的,漏了小的。

第二,同一個產業裡廠商一定有競爭關係,「讓友達出錢來幫奇美電,就像要微軟出錢來幫蘋果,難度很高。」連在同一個戰場上互相掩護都有困難,更不用說合力進攻。

根 本之道 發展智財權產業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馮震宇也說得很坦白,現在真正核心的專利早就被日韓美握在手上,要價動輒千萬元以上。小廠商想要大廠出錢幫他們 買專利,相當困難。而且,成立這個智財基金公司,不但專利買不到、也買不完。「做防禦性的專利採購,只要漏掉一兩件,就會輸掉官司,還不如不做。」馮震宇 說。

看起來,智財基金還未成立運作就困難重重。陳世杰指出,廠商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政府的幫忙。「台灣廠商要做的,還是得扭轉自己對專利訴 訟的想法,企業主應該破除對專利權的迷思,著重核心專利。」他強調,專利權重要的不是幾千顆「空包彈」掛著好看,而是能在法庭上打得過人家的「真槍實 彈」。

馮震宇分析韓國火力最猛的三星及樂金,指出他們布局專利的精準度。用「專利地圖」來看專利分布,可以看到他們研發的方向都靠近核心技術。但是看台灣的專利地圖,「像打散彈一樣,沒有重點」,所以人家一打就倒。

他進一步指出,政府要做的不是成立基金公司,而是把台灣智財權當成一個完整的產業來發展。「政府只看到上游(研發、採購專利),而完全不顧下游(專利評價、行銷和應用)」,所以老是比韓國慢一步。

除了政府必須加快布局腳步,台灣要在全球智財大戰中勝出,最終靠的還是廠商的積極取勝。雖然工研院出手,對樂金提出二十二項專利侵權,但「工研院也就那一百多人,不可能應付全台灣科技業的需求。」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台灣企業本身應該振作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6

收获106.5兆瓦大单 金风科技或将跻身美国主流市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8/5MMDAwMDIxMzA5Mw.html

尽管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 Steelworkers)(下称USW)挑起的针对中国新能源政策的调查仍在不断升级,却未能止住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西进的步伐。

12月 20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002202.SZ;02208.HK)公告显示,其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LLC(下称TianRun Shady Oaks)在美国市场成功中标电价并签署长期电价购买协议。

公告显示,Shady Oaks风电场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TianRun Shady Oaks将负责该风电场的投资、建设(包括设备采购)。

据金风科技公共事 务部总监姚雨透露,在这个规划总装机106.5兆瓦、总投资1.98亿美元建造的项目中,金风科技的定位与以往的风电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略有不同,“此次 金风还承担了发电厂的职能。”

而在专业从事可再生能源服务和管理的美国美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USFOR Energy)董事长陈航看来,此番出口项目对于金风科技而言意义巨大,“如果这个项目运行得很好,金风科技的风机就有可能挤入美国的主流市场。”

实 际上,为免落人口实并获得更多美国方面的支持,金风科技已有承诺:将把更多的原材料供应机会提供给美国当地的企业。

“预计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中,整个项目造价的约60%将投向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金风科技国际业务总监李春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100%股 权投资美风电场

投资建设风电场带动风机和服务的销售

根据金风科技公告显 示,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规划总装机106.5兆瓦,招标方为美国伊利诺伊州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Commonwealth Edison Company,项目将全部采用金风科技1.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按照长期电价购买协议,风电场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 年投入运营,并供应为期20年的电力。

“目前,此项目业主为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润)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它拥有Shady Oaks风电场100%所有权。”李春华介绍。

据了解,作为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投资 300万美元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润美国有限公司(TianRunUSA INC.)(下称天润美国)。

天润美国的运作模 式同北京天润在国内的运作颇为相似:并非是为了运营,而是通过投资建设风电场,带动风机和服务的销售,来实现收入盈利兑现等。

而美国经济并 未完全复苏的现状,恰好使得北京天润的投资模式在金风向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得以运用。

记者获悉,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最先是由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下称Mainstream)与天润美国合作开发。但随后,金风科技收购了Mainstream这位开发合作伙伴此项目的所有股权。

记 者从Mainstream的官方网站上了解到,Mainstream建立于2008年,主要业务为全球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作为欧洲海上风电开发的领导 者,它已经在苏格兰、英格兰和德国开发了5420兆瓦的项目。

金风科技一位负责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的经理表示,“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开发商都 会需要设备商协助获得一些贷款,但有些开发商也需要设备商有股权的投入。”

李春华确认了这样的说法,但他表示,这并非意味着金风科技在向海 外发展时,获得了所谓的“低利率融资”。

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风机制造企业也都帮助客户进行项目融资。“而且,为我 们提供融资的都是商业银行,他们提供融资的利率是高是低,完全取决于它的融资能力和资金成本。”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设备厂商参与风电场项 目的投资,最后成功的衡量标准往往是将这个风电场迅速脱手,不占用大量现金。但金风科技反而收购开发商的股权,看起来略显特殊。

李春华并未 提及收购的原因,但他表示Mainstream并非与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再无相关,“Mainstream仍有协助金风科技建设该项目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李透露,对于金风科技来说,目前最 重要的就是把项目建成,“以后怎么样完全是市场行为,如果有买方愿意收购,不排除出让的可能,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挺美” 策略

60%本地化率承诺

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并非是金风科技在美国市场上的第一个项目。早于去年,金风科技就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起了3台1.5兆瓦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并已于 今年初并网发电。

根据去年8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明尼苏达UILK项目贷款提供担保 的公告》显示,明尼苏达州项目总投资1050万美元,其中自有资金200万美元。

由天润美国出资150万美元(占75%的股权)与 Horizon Wind、Dakota Wind组成合资公司天润奥克有限公司(TianRun UILK LLC.)。奥克有限公司负责风电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营。

“这个项目的成功运作,为日后金风科技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前述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经理介绍。

据了 解,在天润美国之后,今年早些时候,金风科技在美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Goldwind USA, Inc.(下称金风美国)。天润美国作为项目业主开发风电场项目,金风美国对天润美国在项目的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一份来自金风 美国的新闻稿中提到,“金风科技在国际化中的成功,归功于其先于竞争对手拥有了直驱永磁(PMDD)机组的技术。因为大量的研究证明,PMDD机组比起用 齿轮箱的机组更加可靠、有效和便宜。”

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明尼苏达项目中,3台机组大量零部件在美国本土采购,以及金风美国雇员的本土 化,让其在美国获得了一些好感。”

据了解,金风美国作为金风科技的美国销售办公室,选址芝加哥,雇佣了包括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其他人员在内 的约12名美国人。

金风美国的新闻发言人Colin Mahoney估计,“明尼苏达州金风科技的项目1050万美元的投资中,约有620万美元投向了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

前述金风科技国际 业务市场开发经理透露,“3台风机的核心部件如发电机、控制系统等还是由金风自己生产的,但塔筒、叶片和基础设施等,都是交由美国的公司来做。”

Colin Mahoney表示,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的采购将类似于明尼苏达州的项目。李春华则将这项承诺明确化,“整个项目造价的约60%将投向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

金 风美国新上任不久的行政长官Tim Rosenzweig告诉记者,他的团队正在寻找方法,把风机装配中更多的工作机会转移到美国。

不过, 考虑到金风科技上个月才收购两家做叶片的公司——协鑫风电(江苏)有限公司及协鑫风电(锡林浩特)有限公司,至少让之后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中叶片的来源有了更多的可能。

对此,李春华并未给出明确的回应,他只是透露,“我们也需要根据项目的经济性,从成本等方 面来考虑和权衡。”

或跻美国主流市场

需抗资金、监管、人力成本压力

据 陈航介绍,因为100兆瓦左右的风电项目在美国市场上并不能算很大,所以,金风Shady Oaks风电场的项目并未在美国当地引起太多的注意,但陈航仍然认为,“这是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据了解,美 国市场往往对风电机组有一个稳定运行经验记录的要求,一般来说是100机年,同时要求最低的可利用率为98%。

“如果只有3台风机,每台就 要稳定运行33年;如果是100台风机,则只需要运行一年。”陈航解释。

他告诉本报记者,这个运行记录是获得美国当地银行融资的一项最低标 准。而对于金风科技来说,“要想获得美国开发商和投资人的青睐,也必须向他们证明金风科技生产的机组,在美国的运行数据可以像他们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立起来 的风机一样好。”

“目前来看,这并不是问题。”前述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经理介绍,明尼苏达州项目中金风科技生产的3台风机,“运行情 况非常好,都达到了98%,有1台是99%。”

“美国的风电企业也分为三个梯队,如果这71台风机运行一段时间没有问题,那金风科技就可能 进入美国的第三梯队,甚至直接进入第二梯队。”陈航分析。

不过,对于美国已有的风机市场格局来说,金风科技很可能被看做一匹“来自东方的 狼”。

“我们会密切的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USW发言人Wayne Ranick在一封回复记者的邮件中提及。

而眼下来 看,除了部分来自美国的监督,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也让金风科技压力不小。

“相比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美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可能要高超过10 倍。”陈航表示。

对此,前述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经理透露,“考虑到国内市场增速放缓,国内企业需要开发国外市场,以避免新的装备线空 转。”

据金风科技2010年中报,其在海外收入8508万元人民币,占主营收入1.35%。而在10月举办的201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 展览会上,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金风将致力于实现技术、市场、资本、人力资源四个维度的国际化。预计未来3-5年内,海外业 务收入将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0

三人公司、十九萬元起家矽瑪科技 綁住黑莓機一起大成長

2011-1-3  TWM




當iPhone 4橫掃全球之際,同期間,RIM卻以單季一四二○萬支黑莓機的銷量勝過蘋果,而背後獨擁其耳機連接器的矽瑪,卻是一家從一輛車、三個人、八千元房租做起的小公司。

撰文.賴筱凡

十二月十八日,一則從加拿大傳來的好消息是,黑莓機製造商RIM,第三季出貨量再創新高,光是單季就賣出一四二○萬支黑莓機,將全球黑莓機使用人數推升至五五○○萬人,聽到這消息最高興的,莫過於黑莓機耳機連接器獨家供應商——矽瑪科技。

全球消費者拿在手裡的黑莓機,有著一顆不起眼卻又獨家供應的耳機連接器,負責製造的矽瑪,就隱身在桃園縣龜山鄉的巴頓工業區裡,沒有顯眼的招牌,更沒有雄偉的外觀,這裡就是一年替RIM生產逾四千萬顆連接器的矽瑪總部。

從家庭代工組裝做起

靠專業研發力打下基礎

走進矽瑪董事長游素冠辦公室,充滿設計感的家具擺飾,女性特質展露無遺,但十九年前的矽瑪,不過是一家資本額僅十九萬元,員工只有游素冠、丈夫劉定宇與姪女的三人公司,辦公室以每月八千元租來,這一頭是辦公區,另一頭就是家裡,游素冠與劉定宇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這十九年來,游素冠最引以為傲的,不是她能拿下多少訂單,抑或是做多少國際大客戶,而是,「創業到今天,(矽瑪)沒有一天是賠錢的。」她說。

早在矽瑪成立以前,游素冠就是家小連接器廠的業務,之所以選擇創業,則是因為當年客戶的一句:「妳怎麼不自己出來做?」在這樣的鼓勵下,靠著申請來的政府 創獎金十九萬元,她跑業務,工研院電子所出身的先生劉定宇負責研發,姪女則當她的助理,矽瑪就從代理連接器開始做起。

當時,是個家庭代工非常興盛的年代,矽瑪還沒有自己的產線,產品都是請人開模代工,組裝就發給家庭做代工。「我一個人、一輛車,就這樣從新莊載到福隆去給 人家做家庭代工組裝。」出身在十一個小孩的大家庭,游素冠對於家庭代工並不陌生,因為窮出身的她,兒時也是靠著家庭代工替家裡掙零用金。

矽瑪跟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沒兩樣,創業初期都是靠親朋好友撐起,公司成員不僅多半互相認識,下了班、吃了晚飯,還得繼續在工廠裡頭當品管檢驗員。

只是,光靠別人開模代工,產品問題總是多,不是品質無法持平,就是要交期沒有交期,就連降價都沒得談,這讓游素冠很頭痛,「我們自己有很好的研發實力,可是請別人代工,品質就是無法穩定。」即使游素冠每周都跑大陸,到代工廠那盯品質,但依舊達不到她的要求。

就擔心矽瑪在客戶面前沒了信用,尤其連接器還是幾毛錢的產品,所以,游素冠做了個重大決定:「我們要有自己的生產線。」相較其他連接器廠,擁有海洋大學電 子所碩士的劉定宇,不僅是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的同學,還是連接器產業裡稱得上高學歷的研發主管,「在客戶還沒用我們產品前,透過電腦模擬和各式設計圖,讓 客戶明白矽瑪的設計研發實力是很強的。」劉定宇說,當其他連接器廠老闆趕著賺大規模財時,矽瑪卻不斷地砸錢投資材料分材等實驗室,「我們要客戶知道,哪些 材質是可用,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一出手就是上千萬元投資金額,矽瑪遠比其他連接器廠都還願意投資,「甚至每位新進的工程師,我們都有一個十年訓練計 畫。」劉定宇要給研發人員最完整訓練,和最好的研發環境。

就是這樣的研發基礎,加上服務態度,矽瑪從一九九九年拿下第一個客戶LG(樂金電子)起,時至今日,韓系客戶對矽瑪的營收貢獻仍高達兩成以上,顯見韓系客戶對矽瑪的信賴。

克服管理瓶頸再創事業高峰

靠貼心服務綁住RIM

然而,矽瑪也不是一路都這麼順利,十年前,游素冠更一度考慮將矽瑪賣掉,「有些上市的連接器廠都來談過,只是談不攏。」那是一段對游素冠衝擊頗深的日子,矽瑪正在爆發成長,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卻遇上瓶頸,員工多數由親朋好友組成,讓游素冠管理上碰了大釘子。

「以前我很急,一有不符合我標準的事,就容易發脾氣。」講得平靜又坦然的游素冠,很難與急性子的脾氣聯想在一塊,過去的她,可能員工送上文件,有十次、八次是被丟出去的,早上九點到晚上六點,都聽得到她在叮囑員工。

儘管她一心一意是為了公司好,希望矽瑪在爆發成長期的階段能有更好的表現,「但有些員工跟不上公司的成長,所以就離開了。」在游素冠口中離開的這些員工,多半是她的親朋好友,正因如此,也讓她備感身邊人士對她的不諒解,只能選擇接受親朋好友離去的事實。

那幾乎是她最難熬的時候,她將這些管理問題歸咎自我的能力不足,所以,她動了將矽瑪賣掉的念頭。

直到後來,她因緣際會遇見了RIM。○二年,當時RIM還僅是名不見經傳的小手機品牌,遇上原本的日本供應商出問題,靠著代理商的介紹找到了矽瑪。矽瑪為 了趕RIM的急單,每天派一名員工帶著產品親自飛加拿大,就為了縮短繁瑣的報關過程,更為了想綁住RIM,縱使當時RIM只是一家小公司,矽瑪仍舊全力配 合。

游素冠顯然成功了,因為RIM不僅將耳機連接器訂單獨家給了矽瑪,八年來與矽瑪的合作關係只增不減,今年黑莓機全球大賣逾四千萬支,第三季銷量更勝過 iPhone,也讓矽瑪今年業績至少成長二○%,EPS(每股稅後盈餘)上看六元。在明年游素冠踏入連接器產業將屆滿三十年之際,她摟著公司員工一起合 照,期許明年能繳出更好的成績,「往前走就對了!」

矽瑪

成立:2003年(前身為矽瑪企業,後改名為矽瑪科技)

資本額:3.82億元

董事長:游素冠

主要業務:音頻連接器、訊號連接器、高頻連接器近3年EPS:2010年預估為6元

2009年為5元

2008年為5.0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1

彭淮南阻升新台幣破功 科技廠出口報價28元

2011-1-6  TNM




上週五,被譽為7A級央行總裁的彭淮南,一面在台北匯市尾盤作價阻升,讓新台幣匯率在2010年終了,驚險保住30元防線,一面對海外滾滾熱錢下重手,拉高炒匯成本,力搏企圖狙擊新台幣的巨鱷—「避險基金」。

彭淮南捍衛匯率,為的是出口業、科技大廠。然本刊調查,科技大廠雖心存感激,但也認清新台幣升值趨勢,內部早就調整匯率報價,今年第一季出口報價訂在28元兌1美元,突破彭總裁的30元防線,全面啟動新台幣升值大作戰。

上週五,二○一○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熱錢狂炒新台幣,央行尾盤作價阻升,新台幣收貶一.五一角,台北匯市以三○.三六八元封關。檯面上,央行成功守住三○元防線,但新台幣盤後交易價格約為二九.一三元,已然遭國際炒手狙擊。

減匯損 廠商調報價

為嚴打炒匯,上週五央行理監事會後,除宣布升息,還首度調升外人新台幣活存準備率,以加重炒匯成本來逼退熱錢;同時,金管會也與央行聯手,組成「打擊炒匯專案小組」,要實地查核外資保管銀行,揪出熱錢,予以驅離。

面對熱錢肆意,儘管彭淮南動作不斷,但本刊調查,去年的最後半個月,新台幣匯率頻頻拉警報,盤中屢創匯兌新高,廠商們多已自求多福。「央行只是贏了面子(指守住三○元),年底前,外銷廠早就用二九元兌一美元的匯率來對客戶進行報價了。」業內人士說。

本刊進一步調查,不管是上游的面板、半導體業者,還是下游的NB、手機代工廠,上個月進行新年度財務規劃時,都已經把今年第一季的匯率報價,調升到二八.五元兌一美元當做基準,甚至出現二八元。

「如果再用三○元當新台幣匯兌基準,第一季財報就勢必出現匯損了。」一家NB代工廠業者直言不諱。

學者估 美元將反彈

一家電子代工大廠的財務主管透露:「早在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底進行QE1(第一次量化寬鬆措施)時,就已嗅到美元轉弱的訊號,著手匯兌避險。當去年十一月QE2確立後,更意識到新台幣升值已不可避免,只是何時升?怎麼升?升多少的問題。」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說,今年第一季新台幣二八.五元兌一美元屬合理區間,未來則要看G2(美、中二國),美國若沒法解決經濟問題,持續量化寬鬆,新台 幣還有升值空間;中國若因通貨膨脹而升息,致使人民幣升值,新台幣就有水漲船高的壓力。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則說,台灣因經濟成長力道強,加上 ECFA簽訂,新台幣今年第一季會走強,但下半年不排除美國經濟好轉,美元反彈,因此,全年平均匯率看二九.七元兌一美元。

對於收取美元為主的電子業來說,新台幣升值,意味著營收、獲利都要下滑。以台積電為例,新台幣每升值一%,毛利率就會下降○.四%,聯電則為○.五%。「就NB代工廠來說,新台幣每升值一%,營收就會下降一%。」業者透露。

廠商憂 人民幣升值

為避免手中美元部位因新台幣升值而出現匯損,外銷廠多已做好準備。「除了購買遠期外匯避險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美元資產與負債保持平衡,也就是說,有 多少的美元資產,就要有多少的美元負債,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匯損。」一位財務長說。「千萬別想在中間賺取利差,只要不小心就會被燙得很慘。」

同時,外銷廠也開始向客戶提高報價。「還好近期全球原物料因美元疲軟而大漲,現在跟客戶談漲價,有談判的空間。」科技業者說。

不過,多家科技大廠財務主管私下透露,他們更擔心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畢竟,台商大多在中國設廠,所付出的成本都是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就代表營運成本 激增,比新台幣升值對獲利企業的衝擊更大。」NB業者搖著頭說。「中國去年陸續調整基本工資,加上物價指數飛快成長,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工資漲幅加上升 值幅度,人力成本漲幅更為可觀。」

郭台銘 向日商學習

新年伊始,科技大廠熱談新台幣或人民幣升值之際,台灣首富、鴻海董座郭台銘的目光,則是放在日圓。郭台銘說,「你看日圓從一百多元兌一美元,升值到八○幾 元,日本企業仍能生存,以往的匯率可視為環境的保護。」「順境人人會走,只是快或慢的問題,但逆境就看公司能不能生存。」也就是說,廠商生存與否,關鍵不 是匯率,而是企業本身的競爭力。

大多數的科技廠心知肚明,央行守得住一時,守不了永遠,更何況央行這回的敵手,市場傳言是國際炒匯巨鱷索羅斯。「索羅斯襲擊新台幣的傳言,已經在國內金融圈傳了一個多月。」業內人士說。

「這條巨鱷很難抓啊!因為它化整為零,找A買輪胎、找B買方向盤、找C買引擎,等你發現時,他已經來了很久了。」一位金控高層說,這波炒匯熱錢,一年多前 就悄悄進來,低價布局股市、債市、房市等資產,股、匯、房市多少都因此水漲船高;等到布局完後,再敲鑼打鼓召告天下「我來了」,激起羊群效應,么喝大家一 塊來炒匯,炒到目標後,再伺機獲利出場。

彭淮南 多管制阻升

而這一年多的熱錢布局過程,彭淮南都注意到。二○○九年第四季,新台幣兌一美元的均價,仍有三二.三一五元,但到了二○一○年第一季,就升到三一.九四二元,三二元關卡失守,熱錢開始發威。

第二季熱錢明顯發動攻勢。四月六日,美元匯率盤中一度升值逾一角,寫下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紀錄,匯市交易同時暴量十億美元。一週後,彭淮南立刻出 手,就外資時常停放的「資金港口」短期公債市場,下令只准出不准進,「等於封港」,金融業者說。同年六月起,央行每隔半個月,就找各家財務長喝咖啡或電話 問候,要大家換匯節制點,別給央行添麻煩。

第三季熱錢似乎歇手,新台幣兌美元維持在三一.九六元,看似平靜。這段期間,彭淮南對熱錢提出一套「柳樹理論」,他強調:「匯率要像柳樹一樣,在遇強風來時具有彈性,才不會被折斷。」也就是說,不能固守一個價位,這樣會被熱錢「打得頭破血流」。

逼太緊 副閣揆關切

沒想到,才談完柳樹理論,十月初新台幣就升破三一元,彭淮南大為緊張,幾乎每週都派人電話關切外資銀行與出口廠商。「新台幣(盤中)首度觸及二九元後,央 行的關切電話就更多了。」一名面板廠財務主管表示,「十一月有一天,公司結匯超過一百萬美元,央行電話就來了,查問用途。」

同時,央行還對熱錢步步緊逼,除了限縮國銀的海外遠期外匯(NDF)部位上限,再對大量拋匯的幾家外資銀行,進行金融檢查;還約來外銀主管,調查在特定時間,集中大量拋匯的主要原因。

在彭淮南督軍阻升下,匯率大幅震動,惹來副閣揆陳冲「不是健康」的關切。而彭淮南阻升新台幣下,大量累積外匯存底,弱勢新台幣氾濫,物價、房價高漲,也遭來「全民補貼出口」、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爭議。

韓圜貶 台商受衝擊

為此,上週五央行記者會上,彭淮南特別說明阻升新台幣的理由。他以面板業為例,透露二○○八年韓圜貶值後,韓國面板業轉強,超越台灣面板廠,暗示央行對新台幣「阻升有理」。

一位面板業者回憶:「當時價格已經殺到都見骨了,還是拚不過韓商。」半導體業者透露。「一家記憶體大廠去年上半年還賺了上百億元,下半年受到韓商低價傾銷衝擊,不但無法順利籌資擴廠,最近老董還頻頻向銀行調頭寸,苦不堪言。」

因此,對央行出手阻升,以美元報價為主的面板、半導體等科技大廠多心存感激。

但這一場索羅斯與彭淮南的對戰,誰能夠勝出,市場都屏息以待。

NDF與央行打炒匯

來台外資會進行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遠期匯率協定(Forward Rate)、新台幣選擇權等避險交易,預約出場時的匯率,以免獲利匯出時利率大變,產生匯損。這類交易到期後,只須就約定的匯率和到期日實際的匯率計算二 者的價差,進行交割清算,不涉本金支付,成本相對低,被視為以小搏大的套利工具,央行也由此下手防堵炒匯。

去年底,央行調降銀行承做NDF和新台幣選擇權的交易比重,過去銀行可承做的比重為總外匯部位的1/3,被降至1/5,為確保銀行聽令行事,央行還要金檢。

彭淮南小檔案

現職:中央銀行總裁

出生:1939年1月2日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及榮譽法學博士

經歷:1971年進入央行,歷任經濟研究處處長、外匯局局長、副總裁等職;1995年任中央信託局理事主席、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1988年接央行總裁

家庭:妻賴洋珠、育2子

防炒匯 央行阻熱錢套利

台灣出口競爭國的貨幣升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2

結盟日商 抵制三星 科技三龍頭打韓戰

2011-1-13  TNM




月前,歐盟以違反反托拉斯法重罰台灣面板廠,引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震怒,痛批韓商三星電子「抓耙子」,沒商道。不只郭台銘,台灣從DRAM、面板與零組件到3C品牌大廠,不是吃過三星悶虧,就是被欺負,新仇舊恨數不完。

本刊調查,從郭台銘登高喊「抗韓」後,鴻海先起義,與日商日立合作外,近期又頻頻赴日,接觸日商夏普,準備痛打三星,奪下中小尺寸面板全球第一大;此外, 智慧手機一哥宏達電及筆電一哥宏碁,近期不約而同「愛用國貨」,降低對三星採購,扶植台廠。這場抗韓大作戰,方興未艾。

韓國三星與台商競爭日趨激烈,當抓耙子、無商道的作風,引發台灣科技大廠不滿,鴻海郭台銘、宏達電王雪紅與宏碁王振堂近期全力反制三星。

去年底,廣州亞運跆拳道好手楊淑君的黑襪事件,激發台灣人反韓情緒;緊接著,歐盟執委會以違反反托拉斯法,重罰包括友達、奇美電等四家台灣面板廠,罰金一百七十五億元,更觸動台灣科技大廠對韓商的痛恨,尤其是遭重罰一百二十億元的奇美電大股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郭董氣炸 攏日商

消息一傳來,郭台銘忍無可忍地高分貝痛罵:「向歐盟自首的韓國三星電子,不但是抓耙子,更是操縱價格的元凶,三星累犯自首無罪,合理嗎?他們(指韓國廠商)用各種方法要打死我們。」「希望政府當企業的靠山,硬起來一起抵制韓國。」

郭台銘去年十二月十日砲轟三星,不到月底,鴻海就付諸行動,宣布與日商日立合作,而這只是聯合日商抗韓的開始。

本刊調查,近期郭台銘還頻頻赴日,多次與夏普接觸,除了爭取夏普液晶電視訂單外,如與夏普合作順利定案,今年上半年將可搶奪中小尺寸面板龍頭地位,擊敗三星。

三星是蘋果與新力的面板供應商,而這二家公司也是鴻海的二大客戶,在鴻海併了面板廠奇美電後,三星也成為奇美電的最大競爭敵手。

尤其蘋果3i(iPhone、iPad、iPod)全球熱銷,銷量持續攀升,對中小尺寸面板需求越來越大,鴻海雖緊握蘋果iPad、iPhone組裝代工 訂單,但受限於技術、專利不足,空有龐大面板產能的奇美電始終未能成為iPad、iPhone的面板供應主力,這塊高毛利肥肉,仍讓三星獨享,看在郭台銘 眼裡,很不是滋味。

奇美奮起 搶3i

「吃下奇美電後,郭董最在意的就是中小尺寸面板,還多次親赴奇美電與該部門的人員開會打氣,不相信鴻海沒機會贏過韓廠。」奇美電主管透露。更慘的是,奇美電還被三星陷害,遭歐盟以「操縱面板價格」重罰,吃了大虧。

哪裡跌倒、哪裡爬起。郭台銘全力鎖定中小尺寸面板戰場,反攻三星。市調公司Display Search資料指出,二○一○年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占率,三星一四?九%,奇美八?二%,今年奇美合併統寶後,加上日立,市占率加總達一五?七%,將可 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大。

「如果奇美電再與夏普談成合作,老郭就可拉開與三星的距離,增加爭取蘋果面板訂單的本錢。」分析師觀察。

日商面板廠願意一塊抗韓,同樣是吃了三星不少苦。「面對三星的價格競爭,日本面板廠苦思對策突圍,郭董讓日商感受誠意,雙方是合作,而非競爭或買賣關係。日立就是一例。」鴻海主管說。日商養面板廠成本高,而郭台銘擅長降低成本,二者合作,各取所需。

接單未成 愛生恨

其實,郭台銘接觸的日商,不只家電廠、面板廠。併購普立爾後,郭台銘就曾與日本醫療器材廠商接觸,另為了提升鴻海無人工廠規模與效率,鴻海也與日本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廠商接洽,希望透過併購來壯大對抗韓商的本錢。

其實,三星不只是鴻海的敵人,還是鴻海的大客戶。而這位大客戶與郭台銘的恩怨情仇,早在二○○四年就開始。

當年,三星、LG手機全球市占率持續攀升,很可能擠下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郭台銘為了搶攻三星、LG可能釋出的代工訂單,決定讓鴻海旗下的富士康(FIH)北上,前往山東煙台、廊坊設立生產線,就近服務這二大韓商。

結果沒想到,三星、LG雖宣稱會釋出代工訂單,卻是釋給韓國本土廠商,跟FIH預期相差甚大,這也是FIH近年業績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設了工廠準備接單,卻一直空在那,讓郭董很不爽,大罵韓國人沒誠信。」鴻海主管私下透露。

經驗到手 即翻臉

郭台銘不僅一次對內說:「(三星)是可怕的對手。」「三星產品線幾乎囊括所有電子產品,從手機、家電,到DRAM、面板等零組件,幾乎什麼都做,還可以經營品牌。」

被郭台銘視為可怕對手的三星,是富可敵國的韓國第一大企業,在韓國政府支持下,到全球市場攻城掠地,去年營收一千三百六十六億美元(折合新台幣四兆元),不但超越美國第一大電腦廠惠普,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科技廠,台灣前五大科技廠營收加起來,也比不上。

三星是台灣代工與零件廠的大客戶,也是台灣品牌大廠的敵手。對三星時常違反商道、壯大自己的方式,業者又愛又恨。「他們會找台商代工或生產零組件,一方面 把台商養大,同時向台商學技術,快速培養自己的代工、零組件團隊,最後自給自足,不但取代台商,還跑來跟台商搶客戶。」業者忿忿不平說:「三星擅長吸收別 人的經驗,像在液晶電視就效法新力、手機就模仿蘋果,零組件的生產就學台商,只要一學會,他們就會想盡辦法超越對手。」

雪紅反擊 暗轉單

除了郭台銘受害,去年威風八面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廠宏達電(HTC),也多次吃過三星的悶虧。像二年前,三星推動高解析度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 板,大力推銷給宏達電,結果宏達電採用,推出高階機種Legend(傳奇機)大賣,三星看到OLED市場接受度高後,翻臉不認人,將貨源轉給自家品牌手機 Galaxy使用,硬是不出貨給宏達電,讓執行長周永明氣得大罵:「被韓國人騙了。」

不單採購零件被惡搞,三星更集結手機研發大軍,快速超越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的地位,去年第三季宏達電的全球排名硬是被三星擠下。另外,宏達電原先替 Google代工生產的品牌手機Nexus One,沒想到三星半途殺出搶單,讓Google決定把新手機Nexus S轉單給三星。「Peter(周永明)還因此去光華商場買了三星的手機回來研究,到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知情人士說。

有了這幾次教訓後,宏達電去年第四季開始大幅調整對韓商的採購策略。「只要台灣能夠設計、生產的,HTC都要向台廠採購。」周永明更對零組件廠商說:「不要把奶水餵給三星。」

例如宏達電的合作夥伴、手機晶片大廠美商高通,過去在三星下單代工基頻(Baseband)晶片,去年底在宏達電董座,同時也是高通股東之一的王雪紅暗示下,悄悄地把訂單轉給了台積電。「雖然二家公司都不承認,但台積電確實因高通的轉單而受惠。」知情人士說。

供貨搞鬼 傷雙A

原本向三星採購面板的台灣NB雙A品牌—宏碁(acer)與華碩(ASUS),不愉快的遭遇,也和宏達電如出一轍。

台灣筆電一哥宏碁去年在小筆電市場上,損失了不少市占,尤其在宏碁大本營歐洲,擅長經營電信商的三星,靠著一款高階小筆電,把宏碁打得潰不成軍,硬生生把宏碁歐洲小筆電銷售第一的排名搶走。

蘋果iPad去年吹起平板電腦旋風,重傷全球筆電大廠,宏碁與華碩因而轉戰平板電腦,但一起步就踢到三星大鐵板。三星先供貨給自家品牌,使得雙A推出新商品動作,比別人慢一大步。

「三星的七吋平板電腦Galaxy tab,去年九月上市,三個月就賣了一千萬台,銷售幾乎與iPad並駕齊驅,雙A到今年才推出產品,市場先機已被三星搶走,也難怪宏碁執行長蘭奇在紐約記者會上,都直言要減少對三星的採購。」外資分析師說。

為此,蘭奇在內部會議挑明:「現在宏碁最大敵人是惠普,三星是下一個敵人。」

本刊調查,宏碁過去有三到四成的面板向三星採購,第四季確實把一成左右的面板訂單轉給友達與奇美電,來制衡三星。「以前面板與DRAM缺貨時,JT(王振堂)還要親自飛首爾盯貨,現在因小筆電與平板電腦,雙方已從合作變為競爭。」宏碁人說。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更是早就把三星當作敵人。華碩去年初與和碩分家後,施崇棠為了強化工業設計部門的能力,多次出國拜訪國際一流設計師,卻發現這些設計師早被三星重金禮聘。

「只要排名全球前一百大的設計師,三星就會派人接觸,砸大錢買設計,這種魄力台灣廠商望塵莫及。」施崇棠對主管說。

抗鴻陣線 扯後腿

雖然台廠串連開戰,但三星也不是省油的燈。就在郭台銘月前發飆的隔週,韓國首富、三星集團董座李建熙的獨子—新任總裁李在鎔,就帶著幾位高階主管搭專機來台,低調拜會緯創等代工廠固樁。

「李在鎔身為接班人,身段卻超柔軟,直說原料供應絕對沒問題,價格好談,真的很會做生意。」業者透露。

一位NB廠的主管更不諱言:「鴻海說要抗韓,人家三星也會利用台廠間抗鴻的力量反制老郭。」

像是長期與韓國競爭的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上週六出席集團植樹活動時,被問及抗韓一事,就避談:「今天不談這個。」據了解,三星除了自己生產面板外,也因為 自有品牌電視的關係,向友達採購大尺寸面板。「儘管三星出賣同業,友達也遭殃,但友達還要跟三星做生意,當然不可能像郭董一樣,明著嗆聲。」知情人士說。

對科技業抗韓熱潮,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跳出來相挺,他直言:「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台灣則要當所有人的朋友。」「『聯日抗韓』是上上策。無論面板業或DRAM業都如此,台灣不需要一味地跟韓國學(擴大規模),應以創新取勝。」

他也指出,韓國企業是「一間公司倒閉、國家就完蛋了」;台灣卻是有很多中小企業在支撐,市場雖小,但若是每天花一點點資源,就算是百分之一,放在長期的人才與設備投資上,放眼華人市場,仍將是贏家。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 鴻海集團董事長 出生 1950年

家庭 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與現任妻子曾馨瑩育有1女1子

學歷 中國海專

事業 1974年創鴻海;2001年鴻海成為台灣第一大製造業;2004年起成全球3C代工龍頭;2005年成為全球手機代工龍頭;2006年成全球數位相機代工龍頭。2010年鴻海合併營收2.3兆元

王振堂小檔案

現職 宏碁董事長 出生 1954年

家庭 妻子張美暖、育有2女

學歷 台大電機系畢、政大企家班第9期

事業 1981進入宏碁集團下的宏碁科技,1998年出任宏碁科技集團董事長;2001年宏碁集團分家,接下宏碁總經理;2005年起任宏碁董事長。2010年宏碁營收5,220億元

王雪紅小檔案

現職 宏達電、威盛董事長 出生 1958年

家庭 父為台塑創辦人王永慶,與前夫育有2子,現任夫婿為威盛總經理陳文琦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碩士

事業 1987年創立威盛;1997年創立宏達電HTC。2010年HTC為全球第5大、美國第3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合併營收2,787億元

5大電子龍頭 都當三星是勁敵

◎宏達電(智慧型手機廠)

2010年第3季三星智慧型手機銷售720萬支,首次擊敗宏達電,躍升為全球第4大智慧型手機廠。宏達電為Google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Nexus S代工業務,也被三星搶單成功。

◎奇美電(iPhone、iPad面板供應商)

三星為iPad、iPhone的主要面板供應商,鴻海旗下的奇美電受限於先天技術、專利等,無法拿到iPad、iPhone面板供應大單,郭台銘擬聯合日廠與三星抗衡。

◎友達(面板製造廠)

友達申請赴中國設7.5代廠,經過9個月等待,政府終於在去年放行,但中國僅剩的2張面板執照,其中一張已發給三星,友達須藉入主昆山龍飛光電,取得執照。

◎台積電(晶圓代工廠)

三星視晶圓代工為未來核心事業,去年12月日本東芝40奈米製程以下晶片擴大委外,三星為主要代工廠,台積電為次要代工廠,顯示三星搶占市場有成,恐威脅台積電。

◎宏碁(筆電品牌)

宏碁小筆電在歐洲被三星的高階小筆電擊潰。宏碁已將部分面板訂單轉給友達與奇美電,以制衡三星。

台韓 高科技產業競爭史

◎DRAM

鑑於韓廠因政府扶植而成為全球龍頭,2000年前後,台灣將DRAM畫入2兆雙星重點扶植產業,期超越南韓。但韓廠有技術、成本優勢,又因韓圜貶值而可殺價競爭,不但地位難撼動,更屢次重創台廠。

◎面版

2000年起台、日、韓三強鼎立,台灣大尺寸面板市占率原本領先南韓,居全球之冠;2008年第3季三星、LG轉買自家面板,韓廠市占率進而超越台廠,近2年雙方積極卡位中國市場,競爭很激烈。

◎手機

2003年後台、韓已居全球前二大手機產國,韓國自有品牌出貨量遠高於台灣,台灣代工出貨量則較南韓高多出6成;台廠原在智慧型手機占優勢,但去年三星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已超越宏達電。

回應 鴻海:不評論

對於郭董近期赴日本與夏普洽談中小面板合作一事,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表示,對於相關合作案,鴻海沒有任何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0

咬牙撐戰 國維聯合科技董事長 曾育弘

2011-2-3  TNM




近年興起的植牙,1顆材料數千元的植體,經過牙醫之手植入你口中,已是10萬元身價。

在 台灣被喻為植牙教父的曾育弘,就是相準這塊處女地,由單打獨鬥的牙醫診所,成立牙醫補習班,引進加盟,透過聯合採買壓低成本,成立全台的牙醫聯盟。但台灣 牙醫師的密度,超過便利超商。診所利潤在全民健保的稀釋下,越來越沒賺頭。植牙、美白等高額自費成為牙科醫生的突圍之策。

消費者的觀念仍待接受,但新設備與高額研發費用如流水般考驗著植牙教父團體戰,從小醫師到大老闆,曾育弘坦言不輕鬆:「牙醫業要發展,這將是無法回頭的路。」

我們到曾育弘辦公室時,剛從診間回來的曾育弘,額角卻沒半滴汗,我問起他剛剛完成的植牙手術內容,他看看錶:「拔九顆牙,植十五顆牙,花了三十分鐘吧。」

整體診療 品牌連鎖

這種恐怖的效率,對有「植牙教父」之稱的曾育弘而言,卻是家常便飯。他不僅看診,還是國維集團的董事長,旗下除了擁有Dr.Wells國維牙醫連鎖五十餘家診所外,更有國維聯合科技、國瑞生醫等整合牙科上、下游產業,每年帶動的商機約有十六億元,於二○○八年登錄興櫃。

「當初只想開間小診所,趕快把就學貸款還完。」曾育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九九二年,他頂著紐約大學牙科博士的學歷回台,靠著青年創業貸款跟標會,湊了三、四百萬元,在天母地區開設了國維牙醫診所。

以往民眾就醫時,牙醫只針對『單顆』處理。但曾育弘在紐約習慣為每個病人建立「整體診療計畫」,從檢視X光片、臨床檢查診斷等,延伸成治療計畫,平均花在每位病人時間超過一小時,但建立完整病患資料庫,更掌握「客源」。

牙醫師和患者的關係緊密,通常一次看診滿意,就會一路看下去,甚至將親友一起拉進來,但一個醫師無法負擔那麼多病人。「如果服務水準一致,病患看到品牌就能安心。」曾育弘興起建立連鎖牙科診所的念頭。

最重要的是人才培育,台灣牙醫診所有六千家,比7-ELEVEn的四千餘家還多,因為開業門檻不高:只需要歷經實務二年訓練、花三百萬元擺二張診療椅,就能開一家診所。新進醫師自立門戶之後,跟師傅打對台屢見不鮮,因此許多資深醫師也不願將拿手技術外流。

培育人才 開班授課

一九九五年全民健保制度上路後,牙醫診所競爭愈趨白熱,診所的獲利受到嚴重限制,部分自費項目如植牙、美白,成為診所新商機,尤以植牙利潤最高,植一顆牙費用約十萬元。相較於洗牙、補牙等數百元的醫療費用,獲利如天壤之別。

但台灣牙醫在學校內並沒有植牙課程,而曾育弘在紐約執業時,最擅長的就是植牙,後進爭相要求觀摩。他回憶:「看診時旁邊站四、五個牙醫師,這樣我動作不方便,病患壓力也大。」

他乾脆開辦「維瀚牙醫再教育中心」,就像牙醫的在職補習班,每項課程雖然收費高達二十餘萬元,牙醫師們卻仍趨之若鶩,陳幸妤也是慕名而來的牙醫師之一。曾育弘自豪的說:「中華民國植牙專科醫師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我們這裡訓練出來的。」培育人才後,下一步他要降低材料成本。

聯合採購 降低成本

「這個牙科植體,原始材料只要五十元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五百元),但經過管銷賣到終端診所,就要賣到新台幣一萬多元,再經過醫療行為,可能就要價八、九萬元。」曾育弘先透過聯合採購降低成本,而後更往上游延伸,轉投資生產植體、植牙常用的骨粉與生長因子。

二○○五年,曾育弘正式成立Dr. Wells國維牙醫連鎖,從形象設計、行銷規劃、新診所選點,都有標準化的流程,短短五年,就吸引了超過五十家以上的診所加盟。

「其 實,一開始沒有想過要做這麼多。但是牙醫是不斷更新的產業,不能停在原點。」曾育弘說:「國維的設備,教學醫院都不一定有。」例如去年開張的維育植牙中 心,病患躺在造價比一般牙科診所高出五倍的診療椅上,每間診療室都有專屬的親友等候區,出入更有專屬通道,保障病患隱私。更有價值一千二百萬元的術前斷層 掃描機,是教學醫院級設備。

設備折舊 壓縮獲利

而高級設備伴隨著高額折舊費用,曾育弘搔搔頭:「壓力很大啊。但這是初期投資,不能不花的錢。」每年高達千萬元的研發費用、跟院內的高級設備吃掉獲利,讓國維自登錄興櫃以來,每年EPS都是負值。

「現 在牙醫設備貴得驚人,一台X光機二百萬元,一台3D齒雕機也要二百萬元,一般診所負擔不起。」擔任牙醫二十多年的鍾吉龍,是曾育弘的學長,他說:「但透過 電腦連線,有機器的診所就可接收其他聯盟診所的資料,迅速雕出瓷塊,不用買下機器,這就是連鎖加盟的優勢。」他說自己加入聯盟之後,透過輪調及合作,更能 安排休閒與進修。現在病人看得少卻能賺更多,自費項目業績大幅成長二、三倍。

曾育弘是長子,下有二個妹妹。父母都是公務人員,幼年家境並不寬裕。「小時候幫家裡種菜、高中擺地攤…所有錢全拿來給我們受教育。」曾育弘說:「我六歲起學琴,小時候就記得爸爸騎機車從雙冬載我到草屯,只為了上小提琴課。」

他戲稱大學是念「中山醫學院音樂系」,「那時一週跑東海三天去練團,其餘時間家教,前後教四、五十名小提琴家教學生,賺的錢都拿來買唱片與音響。」

音樂牽線 結識妻子

但音樂也讓他找到一輩子的牽手,學音樂的妻子林瑤瑜,就是在交響樂團認識的,他是小提琴手兼團長,她是中提琴手兼副團長,不但聯手帶領樂團,後來更攜手出國留學。

他的辦公室不像醫師辦公室,倒像小型音樂博物館,壁櫥全是唱片,至少超過萬張,問他確切數字,他害羞地笑:「不敢算了,這些只是家裡擺不下的。」問他到底植過幾顆牙,他笑得一樣靦腆:「也是不敢算…」

我想起他說跟旗下的明星醫師張洪量聊天,二人可以一路從音樂談到牙醫,談個幾小時不罷休,然後再精神虎虎趕去看診,可能二人氣味相投,音樂跟牙醫都是嗜好,人生缺一不可。

後記

曾育弘有2個兒子,分別叫做國維跟國瑞,正是他2個公司的名字,但教育兒子跟經營公司,完全是兩回事。

大兒子想念餐飲,曾育弘雖大吃一驚,也只好隨他;二兒子則想念理工,沒人想克紹箕裘。「我妹曾毓慧還不是念了3個音樂學位,結果現在在巴黎賣台灣茶,1斤賣個幾萬歐元,還是很出色啊。」他看似灑脫:「人生很難預料的啦,做想做的就好。」

但尾牙時,兒子上台拉起父親熱愛的小提琴,一向冷靜的曾育弘,在台下吹口哨、衝到台前抱兒子。我發現,他其實還是有身為父親的小小想望。

如何選擇植牙醫師

維一牙醫診所 牙醫師鍾吉龍:

1.缺牙不一定得植牙:植牙與牙橋價差3倍,好的牙醫師應擬定3~4種治療計畫,讓病患依需求選擇。

2.選擇合格植牙醫師:台灣植牙雖無官方認證機構,但病患可檢視醫生是否具有中華民國植牙醫學會或紐約大學等具公信力認證,這些醫師大都經過面試、筆試,及提出至少20個以上病例。

3.選擇植體品牌:病患有權得知植體品牌,並最好選擇知名度高品牌,因臨床實驗久,若日後出現問題,也比較容易取得零件更換。

曾育弘小檔案

出生:1962年  

家庭:已婚,育有2子  

學歷:中山醫學院牙醫學系、紐約大學牙醫博士

經歷:國維牙醫診所院長;國維聯合科技、國瑞生醫董事長

最喜歡:音樂  

最討厭:半途而廢

壹週刊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4

借創業板過橋 科技小子掠四千萬

2001-8-19  NM




創業板成立只有二十個月,共有八十四間公司上市,但當中有六成半跌破招股價,五間變了「仙股」,令投資者焦頭爛額,對創業板股票避之則吉,連和昇證券老闆潘鑑韜想把其持有的雅灝在創業板上市,也因市況不就而無限期押後。事實上,投資者聽到「創業板」便即刻耍手擰頭,皆因創業板只是一個「掠水樂園」,而典型例子有去年上市的盛創企業,主席余宗榮一鋪掠近四千萬。最倉促成軍TOM.COM上市日期:1/3/2000集資額:$8.76億現股價:$2.025(較招股價升14%)去年業績:蝕$4.4億大股東:長實、和黃

和黃旗下的入門網站TOM.COM能在成立短短半年間,於二千年三月極速於創業板掛牌上市公司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不得不倉促成軍。兩名執行董事包括財務總監陸楷及行政總裁張承勷先後在上市前四個月及三個月才加盟,其餘八名非執行董事亦只在九九年十月,TOM.COM註冊成立後才陸續委任。至於高級管理人員的名單,情況更離譜,十四人裡有十三人是二○○○年後才急急加入公司,如營運總監何考昌及網站發展總監陳慶源,在上市前一個月才返工。管理層急就章,TOM.COM上市其後便要不斷撤換高層,首先在上年七月,由王兟接替張承勷出任行政總裁,跟着營運總監一職由梁琨如頂上。上月份財務總監陸楷亦請辭,由周凱旋另一得力助手李國明代替。

最識花錢天時軟件上市日期:25/11/99集資額:$4.5億現股價:$0.66(較招股價跌78%)去年業績:賺$3,700萬大股東:辜振甫家族

天時軟件是首間上市的創業板公司, 當時其主席鄭健群曾語出驚人,自言自己「犀利過微軟的蓋茨」。雖然天時股價大跌七成,但鄭健群仍不減其招積本色。上週五,天時在港島富麗華酒店舉行股東周 年大會,身穿白西裝的鄭,坐着一部紅色積架房車到來,車上掛着無字頭「八○二八」的靚車牌,正是天時在創業板的股份代號。記者上前追問新靚牌來源,他即時 沾沾自喜說:「我哋舊年用三十萬投個牌番嚟,冧巴靚唔靚呀?」而他這部價值七十四萬的XJ8積架,屬上市公司所有,於九九年十二月,即上市後 一個月買入。雖然天時「大拿拿」用過百萬買車投車牌,但相對現時萬三呎的新寫字樓,算是濕濕碎。去年七月,天時軟件不再租用灣仔華潤大廈,向長實買入中環 中心頂樓全層,作價一億七千八百萬元,佔其集資額四成。這個億萬新總部不單能飽覽海景,會議室內的坐椅與滙豐銀行總行辦公室用的一樣,鄭健群解釋:「交租 都要成百萬一個月,租一年都會成千萬,不如買啦,高峰期呢層樓升過八成添呀。間辦公室靚啲,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外國投資者來到都有信心啲啦。」

董事逐個鬆首先「鬆人」的有公司秘書兼會計師黃嘉峰,他加入盛創只有四個月,公司上市後兩個月離職,而當非執行董事的張紹榮和劉偉成,亦於上市後半年內辭任。余宗榮解釋:「呵,原先會計師早已向我講過想離開,不過佢應承等公司上市後才辭職;至於兩位非執行董事都預料不到,隔三個月就要開董事局會議,認為兼顧不到才退任。」一手一腳把盛創搞上市的執行董事邱振輝亦「功成身退」,於六月份已辭任董事一職,不過他去年收取六十多萬元董事酬金,兼獲贈千二萬股盛創股票,現市值百二萬,一年內共斬獲二百萬元,現在他只留任作營運總監。余宗榮太太蔡少汶亦退任董事一識,只保留市場總監一職。短短一年間,公司人去樓空,剩下的盛創,去年業績差勁,由九九年賺二百六十多萬,逆轉至去年虧蝕一千萬元,公司更淪為負資產。創業板上市市委員會對這類「壞分子」都很頭痛,「唉,好多都係咁啦,佢無違反上市條例,你又吹佢唔脹。依家都諗緊創業板新例係咪要『鍊』緊啲,但又唔可以太緊,抓死個創業板又無人玩啦。」一名創業板上市委員對本刊說。

四出班馬搞上市余宗榮亦親自邀請幾位前理大講師當非執行董事,例如現任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分校之校長劉偉成博士,他說:「以前在理工佢係我學生,大家在理工工程系的畢業同學會有見面,舊年佢搵我做非執行董事,在公司傾咗四、五次,我諗住唔喺好多嘢做,又係我學生就應承。」但劉對盛創的業務卻不甚了了。而另一名已退任的非執行董事張紹榮博士,同樣是余宗榮在理工大學的老師。盛創上市時獲贈千二萬股股份,又以二百四十萬元認購五百萬股,手頭千七萬股盛創,現只值一百七十八萬。余宗榮自言在九九年底,即創業板開鑼不久,已有上市的念頭,當時與朋友邱振輝談起上市大計,雙方傾得興起,於是就着手部署,聘請對方加入公司。余宗榮與太太蔡少汶及邱振輝實行三人擔任董事上市一事,由做開企業財務的邱振輝一手包辦,他與東英證券相熟,於是由東英證券任包銷商兼保薦人。而東英證券的董事陳立基出身銀行界,人面甚廣,除了包銷股票外,又替盛創公司找核數師、公關、律師,來個創業板上市「全包宴」。盛創於是搬靚辦公室,由旺角亞皆老街的五千呎單位,月租六萬元的辦公室,搬到尖沙咀中港城十八和十九樓,接近一萬呎單位,月租已經要十八萬多,相較以前更注重門面。多番包裝後,盛創終於成功於去年七月十四日以配售形式上市,然而,甫掛牌,股價便一直向下插,至去年初升「仙」股之列,而公司漸漸現形,暴露了一副「作鳥獸散」模樣。

創業板統計上市公司總數:84間總集資額:$188億成「仙」股公司:5間蝕錢公司:34間總虧損額:$16.5億跌破招股價:55間股價跌逾八成:10間最熱門保薦人:BNP百富勤

最蝕錢公司TOM.COM去年虧損:$4.4億

沒有向用戶收費,只靠網上廣告支撐的TOM.COM,去年只得八千九百萬營業額,然而,該公司的 燒銀紙速度,遠高於收入能力。有四百員工,租用中環中心四層樓面的TOM.COM,單是行政費用,每月便燒了二千九百多萬,一年合共三億五,再加全年一億 二的員工薪金及三千七百多萬因重組香港網站業務時裁員作出賠償及出售固定資產成本,令TOM.COM嚴重入不敷支,結果勁蝕四億四。然而,其公司股價卻出奇地較招股價仍有一成四升幅。

最高董事袍金卓施金網上市日期:7/12/2000集資額:$8,042萬現股價:$0.03(較招股跌86%)去年業績:蝕$1,260萬大股東:陳發柱

陳發柱家族慶豐金旗下從事網上黃金買賣的卓施金網,上年只得四百六十五萬營業額,蝕了近千三萬。然而該公司董事局卻大派了二千四百七十萬董事袍金,差不多是營業額的五倍。執行董事中,最高人工的年薪千一萬,另外兩名董事,各年薪六百一十萬,最平人工的,也有百三萬。事實上,各位董事的人工「和味」,因為上市時都獲分紅股,而分得最多的是譚偉堃,約有五千萬股,由公司免費贈送,上市時賬面淨賺千一萬。譚偉堃於九一年加入詹金寶做風險管理,其後於瑞士銀行及大型金融機構出任投資風險管理要職,更於九八年出任亞洲期貨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直至上年一月,加入卓施金網做執行董事,協助上市。今年六月,譚偉堃功成身退,辭任董事

包 裝成科技精英余宗榮八六年畢業於當時稱理工學院的製造工程系。而太太蔡少汶從事電腦軟件的市場推銷工作。到九二年二人創業搞生產系統開發,專替中小工廠提 供電腦程式、監察生產程序,以減低成本。九五年,盛創推出一套由余宗榮編寫生產系統OMS為行內人所認識。不過,生意屬小型,全公司只得廿八人,九八年公司只賺二十二萬元。去年中,盛創為上市籌 備得如火如荼,主席余宗榮以科技精英形象出現,無論是會見傳媒或在招股書上,他都經常提及自己所搞的軟件開發生意,意念來自在理工讀書時的一篇關於「提高 生產力」的論文,並吹捧自己與理工大學密切關係,合作研究開發創新科技產品,彷彿是理大在創業板的科技代表。另外,他在公司網頁亦不斷重複提及九九年獲選為十大數碼青年等虛銜。

上市編號「八一○八」的盛創企業,大股東余宗榮於上月底進一步拋售兩成半股權,再套現八百萬元,約一年間持股權就只剩不足百分之九。記者曾兩度登門到盛創辦公室找他,又到他的寓所要求訪問,都不得要領;於本週二在「縱橫」財經公關公司安排下,接觸到余宗榮,他在電話解釋賣股原因:「我係做technical development(技術開發),好似微軟的蓋茨咁,想退一步專注做開發,我唔介意持有少啲股權,引入一些機構性投資者可以令公司透明度提高,唔使話好似我話晒事咁……」雖然他解釋減持股份是要專注做回老本行,但追查他的買賣股票紀錄,其實他已多番賣股,而且賣得既急且狠。根據盛創招股書披露,大股東在上市後半年內不能出售股份,上市後半年至一年內,雖可賣股,但大股東不得減持至少於三成半股權。今年三月底,半年禁售期限一過,余宗榮已分三次賣股,由五成減持至三成半,先套回六百萬。至上月底,一年禁售期限也屆滿,他賣得更起勁,大幅減持至僅百分之八,又套多八百萬。再加上盛創上市前進行重組,他配售總值二千一百萬元舊股給機構投資者,連同他及妻子去年取得二百七十萬董事酬金,一年內他利用創業板共掠水近四千萬元。這位年三十七歲的無名小子,全靠包裝,把一間小型軟件公司推上創業板,鋪出一條「嗗水」大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8

重慶搞科技 台商搶進兩頭賺

2011-2-14  TCW




穿過大學城隧道,重慶市山城疊繞的印象一掃而光,取代的是一整片平坦的、瞭望無邊際的景象。過了隧道,開車的司機說著:左邊是富士康……,右邊是惠普(HP),再走一段就經過廣達的廠區;還有十五所大學組成的大學城,專為了重慶市西永微電子園區未來人才需求提供養分。

今年一月在中國出刊的《瞭望》新聞週刊,花了超過七千字的篇幅,報導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資深記者陶平(Seymour Topping)去年十二月中旬拜訪重慶市,同時會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談話,表達對重慶高新技術園區的濃厚興趣;陶平甚至說,「我女兒現在擔任微軟全 球財務總裁,我回去要讓她來重慶幫助建設兩江新區。」而西永更是兩江新區中核心中的核心。

《瞭望》新聞週刊向來以解讀和宣導中國共產黨政策為角色定位,如此大篇幅的介紹重慶,等於一夕間把重慶的亮點讓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看到了。

事實上,在這篇報導還沒出來前,就有不少感受到「春江水暖」的投資案、資金陸續到位;除了台灣主要的筆電廠商,未來更會帶動下游零組件廠商,估計有四萬以上的人會進駐西永微電子園區。

當地台商都在傳頌一件事,二○○七年薄熙來就任重慶市委書記,重慶的成績單一下子擁有全世界的知名度,因為全世界前兩大筆電廠惠普、宏?硈ㄗ茪F。

商機一 打造台商生活圈

華威創投董事長張景溢一月十五日在重慶擔任「聚焦十二五重慶企業發展論壇」演講貴賓,在演講結束後接受訪問時指出,竹科花了二十年建立產業鏈,蘇州、昆山 也花了十年,重慶這次這麼快,惠普、宏?痋B廣達、英業達、富士康前後在兩年內就定位,讓他印象深刻;由於產業位移的學習曲線不斷在縮短,這次在西永建立 亞洲最大的筆電園區,以他做創投的眼光,「不一定要最先進,從○到五十的機會反而是最大的。」而這個爆發力才是值得台商掌握的。

也因為學習速度快,在這些筆電廠還在整地的階段,未來台商生活圈的配套措施也開始動起來了。旭陽國際地產風險投資公司,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才拿下一塊五百六 十三畝的地,就在十五所大學城的環繞下,該公司執行董事林志亮表示,重慶市政府在發展西永微電子園區的想法是要有居住環境、人文特色,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 城。

商機二 跨足房地產、蓋幼稚園等

重慶市政府最後找上了旭陽,也等於是把最後僅剩稀有的一塊地委託給旭陽,規畫做為未來台商派駐筆電城居住、生活、休閒的地方。台商在科技、內需兩端如何找 到極佳的戰略地位,在林志亮的想法裡,一個三千二百萬人的城市,機會是多元的,做科技的也可以跨足房地產,最近剛有朋友從上海來重慶投資幼稚園,這都是典 型的多元發展。

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電子信息商務處處長李海明表示,依照西永微電子園區規畫,除了筆電產業,未來他們還在爭取的像是半導體、液晶電視、服務外包等, 他一月十五日從印度回來,此行是和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等重量級的企業洽談來重慶投資的事;之前,戴爾(Dell)電腦在重慶的投資案就是在他手上簽下的。為了讓科技廠商願意來西永,重慶市政府可 以說是賣力演出。「西永保稅區(編按:中國國務院批准,享有特殊優惠的經濟區域)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事,半年就拿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李海明說。

不可思議的還包括當地地產服務業的發展。位在西永大學城核心的「融城華府」一戶雙層的別墅個案,價格每平米(編按:三.三平米為一坪)人民幣七千至一萬四 千元,居然二○○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第一次開盤,一個半小時內銷售一百五十八套,不到一年,五百二十套(戶)全部賣完。

由於資訊落差,很多沒有去過重慶的人,其實不知道重慶的風風火火。林志亮有一位過去曾經是國揚實業創辦人侯西峰特助的朋友來重慶看他,林志亮想請他指點一 下,帶著他去重慶主城區參觀旭陽新的個案「朗晴廣場」開盤,當時因為想買的人擠得水洩不通,最後包下學校操場來排號碼,結果一千八百多個人,來搶三百二十 套房子。

林志亮帶著這個朋友到「朗晴廣場」的八樓看開盤的情形,他的朋友笑說,我是想來教你如何用釣竿、釣線來釣魚,結果在重慶,用棒子打就可以打到魚了;如果比漁獲量,比台北勝太多了。可以想見火紅的程度。

就在「朗晴廣場」所在位置的觀音橋步行街,八○後的小女生在二○一○年看到了重慶不一樣的變化,「H&M來了……,Gucci也來了。」Gucci就成為步行街新的風景。

罕見的科技和內需兩條路線同時發展正在重慶發生,就像薄熙來到重慶,興起全市種銀杏樹運動,但又融合重慶市樹黃桷樹;黃桷樹具有頑強生命力,而銀杏除了黃 葉美景可為山城重慶帶來新氣象,在薄熙來的口中,「銀杏樹能活一、兩千年,長得又高又直,」也意味他正在建立可長可久的西部第一大城繁榮經濟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6

魏石龍率領團隊八年改造 光頡科技從減資兩次到掛牌上櫃之路

2011-3-14  TWM




九年前加入光頡科技的魏石龍,是 一位在工研院及國巨集團歷練過的研發高手,他為光頡重新聚焦發展高階產品,讓公司毛利率維持在四成以上,並且成為少數可以與美、日大廠較勁的台灣企業,他 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

撰文‧林宏文

即將於三月十六日掛牌上櫃的光頡科技,是國內少數能夠站上國際舞台的精密元 件製造商。而這家轉型成功的企業,不僅歷經兩次減資,背後還有一群來自工研院與產業界的經營團隊,歷經八年多的辛苦調整,才有如今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動人故 事。

光頡科技總經理魏石龍畢業於中原大學化工碩士,早期曾任工研院兩個最重要的所──材料所及電子所的課長,後來被國巨延攬擔任研發部經 理,國巨購併奇力新後,被派到奇力新東莞廠擔任總經理。

由於工研院是國內科技業的人才養成所,很多魏石龍當年的主管及同儕已是產業界的一方 之霸,台積電成立之初,第一座廠房就移轉自工研院,魏石龍還曾經面臨選擇,是要到台積電工作,還是待在工研院。

兩次減資、重 新調整策略

聚焦薄膜電阻及高頻元件

魏石龍還講了一個小故事,民國七十八年,他賣出自己在竹北的房子給一位台積 電工程師,當時售價是八十萬元,而當時台積電一股市價約八十元,這位台積電工程師就問他,﹁你要現金,還是台積電十張股票?﹂最後,魏石龍當然是拿了現 金,否則,那十張台積電股票,如今已因多年配股而變成兩百多張,市值已達上千萬元了。

不過,魏石龍後來改造光頡的價值,卻遠遠超過那擦身而 過的千萬財富。二○○二年,光頡已成立五年,但一直沒有獲利,只好先進行一次減資。當時擔任光頡大股東光磊科技總經理的林明德,就邀請魏石龍加入,冀望這 批經營團隊為公司帶來轉機。

當時,魏石龍也在找尋新的機會,希望在被動元件產業中創造更大的價值,於是他拿出多年來的研發經驗,為光頡進行 策略調整,聚焦發展薄膜電阻及高頻元件,並再進行一次減資,魏石龍也親自帶領研發團隊。這個策略,讓光頡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創造出台灣小企業的國際競爭 力。

細究光頡目前的營收,傳統的厚膜電阻約占營收的三成,這部分的毛利較差,僅一二%到一三%;至於薄膜電阻及精密元件約占營收六成,此部 分毛利率則高達六○%,也因此讓公司整體的毛利率可達到四成以上。

以最近三年的毛利率來看,光頡○八年毛利率高達四四%,○九年受金融海嘯 影響,加上收購泰銘科技的整併因素,毛利率降至二五%;但去年度前三季的毛利率又回升至四二%。

魏石龍預估,未來光頡的毛利率可以長期維持 在四成以上,在今、明年新業務加入後,包括LED基板及指紋辨識器產品若達到經濟規模,毛利率就可以再拉高。

觀察電子廠商的競爭力,毛利率 是很重要的指標,尤其是關鍵零組件廠若能擁有高毛利,就表示產品較具研發深度,且國內競爭對手相對較少。因此,光頡雖被列入被動元件產業,但光頡提供的薄 膜晶片電阻特性,是屬於高單價、高毛利的產品,不是像國巨、華新科提供的標準產品,是稱斤論兩賣的。光頡目前主要的競爭者,是像日本的KOA、 Susumu和美國的Vishay等國際大廠。

此外,國內原有另一家薄膜晶片電阻廠乾坤科技,但去年已併入台達電,並且以全面支援母公司台 達電為目標。因此可以說光頡目前在國內幾乎沒有競爭者。

由於光頡切入的產品特殊,目前上市櫃公司中也很難找到與光頡類似的公司。從產品特性 來看,光頡的薄膜精密元件,位階很像提供整合型元件的璟德電子;至於在新切入的LED基板業務部分,則與近來每年都是高成長及高獲利的同欣電類似。

持 續高階研發、布局新品

將後面的追兵拋在腦後

除了產品競爭力強以外,魏石龍也堅持公司的服務要做得好,這是競爭 力的另一項來源。因此,光頡要求交貨時間一定要在八天內就完成,有時為了趕貨,甚至四、五天就能出貨。比起像Vishay這種大公司,交貨時間平均是八周 到十二周,光頡等於是以十倍速的腳步與這些大廠競爭。

大半生都投入研發的魏石龍,對於過去業務人員需要靠喝酒應酬的文化也是深惡痛絕,﹁很 多男性業務去應酬喝酒,不只害了公司,也害了自己,業務不一定要靠應酬才能做生意。﹂因此,光頡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全公司總計二十多位業務,幾乎全是女 性,目前只有一位男生。﹁我們的女業務員,對公司的產品規格都相當清楚,絕對不是花瓶,同時,女性比較細心,可以提供客戶更精緻細微的服務。﹂光頡每年一 定辦一次出國旅遊,卻不辦尾牙,但會在新年開工後舉辦春酒,且通常是兩天一夜的旅遊,可邀請家人參加,像今年員工就到六福村去度假過夜。這種照顧員工與家 人的用心,讓許多員工家屬也對公司很有向心力,光頡財務副總經理黎順和說,﹁有些員工要離職時,還有家人出來阻止,質疑他為何要離開這麼好的公司?﹂展望 未來,魏石龍很清楚,光頡選擇走高階研發的路,一定要不斷布局新產品線,以擺脫後面可能趕上的追兵。因此,除了將薄膜電阻擴大應用面,切入汽車產業以外, 去年也開始切入LED基板及指紋辨識產品,前者受惠於LED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已有許多國內外的客戶。

至於指紋辨識產品則因技術突破,單 價將從原來兩美元降到一美元,預計在智能卡(smart card)手機及筆電等產業的應用將會打開,這些新產品,將是魏石龍繼續讓光頡發光發亮的武器,值得拭目以待。

光頡科技

成 立時間:1997年

資本額:8.69億元(掛牌後)經營團隊:董事長韓之華、總經理魏石龍產品:薄膜及厚膜電阻、高頻元件、LED散熱基 板、指紋辨識器

近三年營收:

08年營收4.33億元,EPS 2.1元09年營收6.14億元,EPS 0.55元10年營收9.91億元,EPS 2.68元(前三季)

魏石龍

現職:光頡科技公司總經理經歷:工研院材料所、電子 所課長、奇力新電子東莞廠總經理

學歷:中原大學化工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