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摩根:特朗普減稅 利企業回購 類債券黃金期已過 勿只看派息選股

1 : GS(14)@2017-03-23 06:08:59

【明報專訊】特朗普的減稅計劃顯然令市場充滿遐想,除了企業減稅之外,減稅計劃還對海外回流的資金實施低至10%的優惠稅率,這令市場廣泛憧憬美股企業會利用回流的資金,進行更多股份回購,利好以收息為主的美股投資者。摩根資產管理常務董事、摩根全方位入息基金經理高禮行(Leon Goldfeld)預計,特朗普可能將對用於投資的回流資金以更低稅率徵稅。

2004年喬治布殊曾採用類似計劃,稅率低至5.25%,當時回流資金主要被企業用於股份回購,根據彭博引述高盛的數據,此舉刺激標普500指數企業回購量大增84%。

減稅細節未出爐 惟大方向無懸念

特朗普減稅計劃的詳細安排遲遲不見端倪,高盛於上周五發表報告,因為特朗普減稅計劃具體細節仍未清晰,決定調低2017年股票回購預測,由1月預期的8000億美元調至7000億美元。

不過高禮行則認為,畢竟稅制改革的安排在正式成為法例之前仍需很多程序,市場只能加以猜測,但改革方向卻十分清晰,無論如何調整,調整多少,都定會朝有利增長的方向發展。

小布殊實施類似政策 回購激增

他認為,對回流資金不同用途採用不同稅率是徵稅政策可能性之一。資金回流之後,企業可能將其用於投資,或用於回購股份和派發股息,其中用於投資的回流資金有機會享受較低稅率。

高禮行認為,即使政府採取政策令本來計劃派息的資金轉為投資,如果企業能夠調整回流資金和現有資金用途,入息基金仍受利好。他舉例表示,假設企業在美國獲得20元利潤,計劃其中10元用於派息,另外10元用於投資。在優惠稅收吸引之下,另外100元資金回流美國,為了節省稅收開支,企業選擇將原先在美國已有的20元利潤,優先全部用於派息,而投資資金則可從回流資金提取。那麼,派息總額仍然至少可以由10元升至20元。

資金回流 利潤優先派息

類債券股票(bond-proxy)在去年低息環境以及多重政治風險之下,尤受青睞,收息基金亦受歡迎。不過,今年收息基金的吸引點可能由類債券股票轉移。

高禮行表示,根據他所管理基金的淨流入看,投資者對入息基金的興趣比去年還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的投資策略絕非集中於去年表現較好的類債券股票。以他管理的摩根全方位入息基金為例,基金主要投資高收益債券和環球股票,對於典型的派息行業,或類債券類別,包括必需消費品、能源、房地產、電訊服務以及公用股份,基金僅分別配置9%、8%、3%、7%和4%,而對增長潛力多的金融和科技行業,則由較高配置,分別為25%和12%。

「我們不會將『派息最多』作為選股標準,對比類債券股票去年7月前後6至7個月各自表現,會發現平均行業回報由之前17.2%跌至現時僅有的-2.9%,而其他行業平均表現則由3.9%急升至11.6%。」他續表示,相對主動管理的入息基金,市場現有的聰明啤打ETF的收息策略,則更加注重行業篩選,更多集中於傳統派息,即類債券行業。

歐股仍受政治因素困擾

歐洲股票派息潛力去年常被歐洲股票組合用作賣點,但高禮行對歐股的總回報仍有疑慮,擔心股票的資本回報會影響總回報表現,因此暫時滿足於現時8%的配置。

不過,他強調歐洲多國大選等政治因素並非主要原因,每股盈利增長緩慢才是他最大疑慮。

姚丁鈺 明報記者

[姚丁鈺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33&issue=201703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87

劉士余轟上市公司長期不派息

1 : GS(14)@2017-04-09 10:00:22

【明報專訊】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昨日批評,部分上市公司長期不對股東派息分紅,有可能是財務造假,並指將會有「硬措施」應對。

稱將有「硬措施」應對

昨日,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中,劉士余表示中證監已在關注「鐵公雞」公司,即有能力派息但長年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他指出派息分紅是回報投資者的基本方式,不派息則令公司買賣變成一個「擊鼓傳花的投機遊戲」,又指公司在經濟好、有錢賺的時候不派息,卻盲目地擴張投資規模,待項目建成時遇上經濟不景,則「還是分不了紅」。

他認為上市公司可以基於長遠發展並在股東同意下不派息,但長期無正當理由而不派息,則有可能是「財務數據造假或有內部人控制」。他不點名批評有上市公司自1994年上市至今從沒有派息,表示這個問題不能放任不管,未來會有措施相應對。

點名讚神華大增派息

內地媒體隨即統計,在A股市場一共有超過20間公司逾20年沒有派息,自1994年至今沒有派息的,只有上海上市的金杯汽車。

劉士余亦點名讚揚中國神華(1088)大增派息,認為「開了個好頭」。神華早前宣布豪派590億元人民幣股息,是其去年利潤的2.4倍。

就優化上市公司管理方面,劉士余亦有提及股權層級應更簡化,「不能太複雜」,以致決策牽涉太多人及時間過長,為內幕交易、利益輸送、抽走資本等活動提供「可乘之機」。

除此之外,劉士余亦批評一些上市公司沒有主營業務,管理層每天只在外參與論壇,或遇大股東在公司上市後大幅減持,甚至空倉走人,出現「10送30」這些「全世界都沒有」的亂象,他稱將要為這些問題公司「算帳」,重申中證監有義務保護中小投資者,並讓犯規的公司「付出代價」。

不排除交易所設立「黑名單」

他又表示,監管的其中一個方向是設立「黑名單」,將有上述問題的公司分類,並要求深滬交易所合作,建立上市公司董事檔案,將個人資料及職位等詳列。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04&issue=201704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38

投資導航:業績期告終 企業較去年豪爽內房 公路股 鬥派息

1 : GS(14)@2017-04-09 10:42:05

公路及內房股,稱霸2016年度派息榜。全年業績期結束不久,本報按彭博資訊綜合超過260隻已公佈全年業績、並有派息港股的數據,發現企業派息明顯變豪爽,未計特別息的派息比率高於四成者佔35%,2015年度則不足30%;而縱使港股首季大升,但多達37%股份股息率仍逾3厘,撇除傳統高息股,內房及公路基建板塊可成食息一族尋寶地。



20大高股息率股份中,內房竟可穩佔4席,其餘近半為傳統高息股如公用、房託及銀行股。派息最和味內房為富力地產(2777)及合景泰富(1813),按上周四收市價計,股息率高逾8厘;後者派息比率雖然只有36%,但按年增幅已近10個百分點,並另派特別息。其餘首創置業(2868)及世房(813)股息率亦約6厘,後者派息比率達五成;而旭輝(884)及龍湖(960)等在一輪急升後,股息率仍有約4厘。惟投資者要留意,中資企業須徵收10%股息稅。


路勁基建逼近7厘

公路及基建股則以路勁基建(1098)最疏爽,去年全年派68仙,派息比率達40%,而雖然股價由去年底6.5元水平升至上周四逼近10元,但股息率亦近7厘,難怪股價越升越有。其餘高派息公路股還包括越秀交通(1052)及寧滬高速(177)等,派息比率分別高達53%及63%,股息率介乎4至5厘。其餘個別高息股份有佐丹奴(709)、電訊盈科(008)、錦江酒店(2006)、粵海投資(270)及達利食品(3799)等,當中在內地產銷食品及飲料的達利,派息比率由44%大增至近七成,股息率有3.5厘。至於傳統高息板塊就以房託股最秀「息」可餐,目前最高股息率為匯賢產業信託(87001),全年派27.54分人民幣,折現港元後股息率可高達10厘,惟股價表現相對落後。要股價與股息齊賺,泓富(808)、置富(778)、冠君(2778)及越秀(405)等均可留意,當中泓富及置富股息率起過5厘,仍為吸引水平。


【派息王恒生】

撇除特別息,單看2016年度派息總額,藍籌股中以恒生(011)最高。恒生去年全年派息6.1元,拋離第二位港交所(388)的4.25元。不過以股息率計算,恒生未算突出,只有3.9厘,與滙控(005)的逾6厘比較未算特別標青。


【賺錢王工行】

工行(1398)去年純利2,782億元人民幣,不僅是四大行中最多,同時亦冠絕恒指成份股,僅次的建行(939)及中行(3988)則分別賺2,315億元及1,646億元人民幣;非金融板塊之中,以中移動(941)賺1,087億元人民幣最多。


【升幅王吉利】

上月才染藍的吉利,去年純利勁升1.26倍,賺51.12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57.96分人民幣。績佳主要由於整體銷量增加、平均售價提高,以及毛利率穩定。基本因素亮麗,吉利首季股價勁升六成,由納入恒指起計亦升逾一成。


【負債王國泰】

撇除內銀股及綜合企業,藍籌股中以國泰(293)的淨負債比率最高,近90%。一間公司的淨負債比率倘超越100%,便屬資不抵債。國泰在業績中透露,借款額按年升11個百分點,負債增加下,集團期內財務支出淨額亦增加12%。


【現金王中海外】

不計金融股及綜合企業,中海外(688)是藍籌股中現金水平最高,去年持有1,571.6億元現金,水頭充足下隨時惹來市場對集團未來大手派息的憧憬。另多隻鐵建股亦坐擁千億現金,分別是中鐵建(1186)、中國中鐵(390)及中交建(180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9/199841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57

中證監嚴肅處理不派息企業

1 : GS(14)@2017-04-09 10:42:45

【本報訊】神華(1088)今年豪派特息,中證監主席劉士餘出席活動時表明要「點讚」,更要嚴肅處理不分紅的「鐵公雞」,上市多年無正當理由不分紅更極有可能是財務造假。但派息多未必好,劉士餘提到像「甚麼『10送30』全世界都沒有」的金融亂象,必須列入重點監管,上市公司協會亦要參與其中。他批評,有些上市公司無主營業務,但董事長和總經理「天天在外忽悠,參加這個、那個論壇」,更有公司上市後即大幅減持,空倉走人,把中小投資者套牢,是「吃相太難看」,更指要「秋天算賬」。他指,中國資本市場有1億投資者,當中8,000萬是中小投資者,散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地之母」,其對市場的信心要得到敬畏和保護,故中證監將扛起責任,對該處罰、清場的絕不手軟,把這些公司董監、高要列入黑名單。對於近期熱話雄安新區,劉士餘則表示,雄安新區是個重大機遇,「上市公司不要為國家添亂,要跟隨及支持國家發展戰略。而國家正修改『證券法』,將涉及『公司法』和『刑法』,會與滬深交易所合作,出新招,將董監、高要管理、評價,每年公佈『大紅榜』、『黑名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9/199843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63

會計新例增撥備獲對沖銀行派息料不減

1 : GS(14)@2017-06-23 01:34:38

【本報訊】因應國際會計準則9(簡稱IFRS9)改用預期損失的前瞻模式,計算一般正常貸款的減值撥備要求,令銀行明年起可能出現一次性撥備躍升情況,消息透露,金管局早前已向業界發出政策諮詢文件,建議准許以部份或全部監管儲備(RR),抵銷新例下潛在撥備增加的影響;若仍不「夠數」,可動用資產負債表內的保留盈利來抵銷,銀行界已於上月初回覆意見。記者:劉美儀



銀行界及分析員均指,經抵銷處理後,IFRS9這個一次性「懸置」問題得到中和解決,銀行目前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及盈利狀況,將不會受新例影響而被削弱,派息亦不會因此要降低。股評人謂,對銀行股投資者來說,派息甚為重要,當局對沖安排會受市場歡迎。根據金管局建議時間表,待巴塞爾委員會於第三季就銀行最低資本要求作終極拍板修訂後,預計政府可於10月刊憲,並提交立法會修訂相關資本法例。


可用保留盈利扣減撥備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查詢說,根據諮詢文件建議的機制,銀行獲准動用現時已累積的部份或全部監管儲備,「吸收」新會計安排下令撥備可能潛在上升以至對CET1的影響,若仍出現不足,差額將由保留盈利中記錄扣減。發言人表示,根據銀行早前所作的初步檢測,該局不預期單單因為IFRS9本身施行,會對銀行資本狀況及派息政策帶來重大影響。不過,該局仍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再進行另一輪跟進測試,以判斷新例對銀行資本的影響。消息謂,自當局於2005年起要求銀行設立監管儲備以來,業界有關比率普遍超過1%(相對於貸款總額),大行因往績信貸紀錄極佳,故在舊例下,其集體減值準備(CIA)比率僅約0.2%;相反以標準法計算資本要求的中型銀行,比率更高,故倘若沒有對沖處理,外界擔心大行受新例影響反而更大。中國金洋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表示,因應IFRS9可能令銀行撥備上升,但這是會計安排而非資產質素轉差所造成,市場對此會予以接受;現時金管局若容許銀行動用監管儲備,抵銷新例對盈利以至派息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受外界歡迎,畢竟投資者鍾情銀行股,「好多係睇派息水平」,所以派息維持穩健很重要。



■郭家耀指金管局的新建議,免新例影響銀行派息。 資料圖片


銀公支持金管局建議

一歐資證券研究主管說,新例只在執行時,對銀行撥備產生一次性影響,當局容許以監管儲備抵銷,是合適安排。銀行公會已於上月初,代表業界向金管局表達歡迎政策文件的建議。銀公回覆謂,銀行界正就IFRS9等新監管準則,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商討各項修訂建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9/200605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16

美34大銀行壓測全過關 派息回購望增 為放寬規管提供理據

1 : GS(14)@2017-06-24 11:41:21

【明報專訊】聯儲局公布,美國34家最大的銀行已全部通過年度壓力測試的首關。結果顯示,即使經濟陷入衰退,各銀行也有能力維持足夠的資本比率滿足監管的需求,提升了向銀行回購股票和增加派息的機會。市場分析認為,首輪測試的理想表現,可能成為放寬銀行業規管的理據。

假設在最壞的情况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增加1倍至10%,股市市值下跌一半,美國銀行業的貸款損失估計約為3830億美元。即使在這惡劣情况下,大型銀行平均的一級資本比率,仍將佔其風險加權資產的9.2%,遠高於監管機構所訂的4.5%門檻,也高於去年評估的8.4%。在最惡劣的假設下,美國主要銀行——摩通、美銀、花旗、富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一級資本比率將介乎8.4%至9.7%之間,當中以花旗的資本充足率最高。

匯控﹕望美子公司恢復向集團派息

至於匯控旗下美國子公司HSBC North America Holdings Inc的資本充足率,在最惡劣的假設下也達到12.9%。匯控負責人曾經表示,希望美國子公司今年可以恢復向集團派息,若成事,可以增加匯控回購股份的子彈。

自2009年首次推出壓力測試以來,大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持續改善,一級資本增加超過7500億美元,迄今美國大型銀行已連續第三年,全部通過首輪測試。聯儲局理事鮑威爾(Jerome Powell)稱,今年的測試結果顯示,即使在嚴重的經濟衰退期間,大型銀行也將保持資本充足,可在整個經濟周期借出資金,支持家庭和企業渡過困難的時間。

聯儲局將於下周三公布的次輪測試結果,將決定銀行的資本計劃是否獲得通過,讓銀行增加向股東返還資金。由於首輪結果理想,市場盼聯儲局將批准大型銀行增加股票回購和派息,並可望有助於特朗普政府爭取放寬金融規管。鮑威爾和貨幣監理署(OCC)署長Keith Noreika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聽證會稱,正研究如何簡化監管銀行業風險的《沃爾克法則》(Volcker Rule)。

瑞銀﹕四大銀行明年723億美元回饋

根據聯儲局要求,資產超過500億美元的銀行必須參加壓力測試。這34家銀行的總資產佔美國國內銀行業總資產的75%以上。美國銀行家協會(ABA)總裁Rob Nichols稱,聯儲局應考慮財政部最近的一些建議,包括增加壓力測試的透明度,並減少測試的頻率。

面對下周的次輪測試,銀行仍可重新提交資本計劃,但只能下調其計劃使用的資本額,這意味若銀行原本的評估過於保守,現在也無法把資本計劃修訂得較為進取。瑞銀分析師估計,摩通、美銀、花旗和富國明年可向股東返還723億美元,顯著高於今年的598億美元。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8&issue=20170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63

林少陽﹕既買動力股 又買派息股

1 : GS(14)@2017-12-03 18:06:56

【明報專訊】上周A股「白馬股」錄得一場小股災,稍微打擊港股的市場氣氛。過熱的投資氣氛暫時降溫,對中港股市後市的健康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近年不少港股投資者,經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是港股日漸A股化。港股A股化的其中一個特點,其中一個是升開的股票會繼續升,跌開的股票繼續跌,升跌的幅度遠超公司的基本因素,個別甚至全無基本因素可言的股份,只需大股東是邊個邊個的親朋戚友,股價都可以升到你唔信,或因為大股東是阿邊個邊個的關連人士,又可以跌到你唔信。

騰訊平保稍休後會再上

內地股民另一個特性,是他們的投資風格是火力集中及板塊輪動,意思是專心大注買入一兩個看好的行業,其中一隻或最多兩隻他們最看好的股份,然後買到股價升爆為止。

據聞,最近騰訊(0700)及平保(2318)在急升之前,牛證及認購窩輪街貨便被不明人士大額掃清光,發行商為了對冲衍生工具的上升風險,被逼在市場不問價高追兩者的正股。這批看好騰訊及平保的投機者,究竟想將兩者的正股推到什麼價位,傳聞不斷,真假難分。

如果是在低位買入的股東,當然是繼續持貨睇好戲,未入市買入的準投資者,現在的心將非常糾結,因為目前估值肯定不算廉宜,但是否真的已到爆煲的臨界點,卻又未必。按照內地投資者的風格,恐怕兩者仍然會在稍事休息後,繼續乘勝追擊。至於小投資者,究竟是否參與這場沒有把握的賭博遊戲,旁人很難給予意見。

逆向投資者逐步離場

不止是騰訊及平保,自上周二之後,港股整體的波幅及成交額急升。這對於投機者來說,應該是考驗他們身手的機會,可是對於一向習慣以逆向思維買賣的價值投資者,卻很可能認為目前應該開始逐步退出市場。不同人有不同的投資風格,其實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毋須像職業基金經理一樣焗住要投資。

上周五晚美股在感恩節後繼續創出歷史新高。筆者個人意見認為,今年全球股市同步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全球經濟基本因素持續改善。因此,雖說目前港股的投資風險有所上升,考慮到目前港股整體的估值仍未算太高,當中仍然有不少落後的板塊仍未上升,他們的基本因素確實是在改善之中(例如,內銀股的平均估值,仍然在歷史低位附近,內地的呆壞帳水平確實是在改善之中)。

建平衡組合較可取

由於目前港股的市場氣氛愈來愈跟紅頂白,落後的內銀股會否繼續落後,還是開始追落後,仍然有待股價及成交量的配合,才作得準;反而,按市場近年的波動慣性來看,騰訊及平保在偏高的情况下,或仍然有很大的機會繼續跑贏大市。如果想自己的心理平衡一點,較佳的方法,可能是建構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同時買入並持有估值偏高但動力強勁,以及估值偏低現金流及股息理想的股份。

(作者客戶持有騰訊及平保)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03&issue=201711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609

銀行料增撥備 或降派息

1 : GS(14)@2018-01-22 06:14:22

【明報專訊】中國自去年起不斷加強金融監管,野村中國及香港銀行業股票研究主管江利預計,金融監管會影響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需要把表外資產撥回表內的銀行增長也會放慢,預期今年內銀淨利潤增長為低單位數,而平均股本回報率會由2016年的14%降至今年的13%,明年再跌至12%。不過他表示,內銀股估值修復的關鍵,並非單純因為盈利增長,而是因為監管加強造成未來風險減少。

江利表示,因為金融政策趨緊,銀行會提升撥備水平,預計大型銀行的撥備前盈利會由去年9月的8%,今明兩年升11%和13%;股份制銀行由今年9月的持平,今明兩年升至3%和10%。派息方面,資本充足率下降的銀行,今年或會降低派息比率。

淨息差料擴闊 改善資產收益率

江利表示,銀行的資產收益率正明顯改善,今年會集中在負債方面競爭,大型銀行存款成本穩定,但股份制和小型銀行的負債成本有巨大的上升壓力,預計大型銀行可擴闊6點子(1厘等於100點子),明年可升至8點子;股份制銀行今年的淨息差持平,至2019年才有較明顯反彈。貸款方面,江利今年預期增長會放慢至9%,股份制銀行會降至6%,今年的貸款轉型投向消費類金融和中小企業,收回本利速度可以較過往快。她認為,貸款增速雖然放慢,但效率和速度提高。

[周一投資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457&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33

合和實業:核心溢利九成派息

1 : GS(14)@2018-02-20 08:06:17

【明報專訊】合和實業(0054)公布截至去年底止中期業績,受惠投資物業、酒店及餐飲與收費公路業務收入和盈利增長,期內錄得純利21.1億元,按年大升145%,每股盈利2.43元,派中期股息55仙。集團委任董事總經理胡文新為執行副主席,他會同時留任董事總經理。

中期純利按年增1.45倍

胡文新表示,自己會一如以往工作,集團暫把股息政策調高至全年核心溢利的90%至100%,直至合和中心二期開業,他說因為不少股東對公司前景有信心,期望有穩定派息,集團會平衡發展和股東回報上。現時,合和實業未有意出售其他物業及整合資產。

受內地房地產緊縮措施影響,集團預計廣州花都合和新城難以達成2018年財年5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目標,胡文新表示限購令導致國內外發展商一同放慢銷售步伐,集團暫時會採取觀望態度,待新政策改變才會再作改變。

胡文新又稱,集團有興趣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只要項目回報可觀、配合集團能力和整體發展,集團會以獨資或合資方式參與。

另外,受惠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收益淨額增長,合和公路基建(0737)截至去年底止半年賺3.5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34%;每股盈利11.64分;不派中期息,上年同期派8.6分。期內集團分佔高速公路項目綜合路費收入淨額按年增加3%至11.22億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40&issue=20180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569

14年派息581億 16年首見淨負債

1 : GS(14)@2018-02-25 03:04:33

【明報專訊】華人置業(0127)在過去多個年度持續出售物業大派股息及特別息,手持現金水平下降。在最新公布的業績更顯示,財務狀况變成淨流動負債約28.04億元,是自2001年後首次出現淨流動負債狀態。

現金結餘僅6.6億

華置的2017年度業績顯示,手持現金、定期存款及銀行結餘水平較2016年度逾10億元水平為低,只餘6.59億元。至於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所示的流動資產淨值,更由正轉負,淨流動負債達28.04億元。若相比2017年度中期的淨流動資產約42.56億元而言,短短半年相差達70.6億元。翻查華置的過往的年度業績紀錄,對上一次出現流動資產淨值負數為2001年度,當時為負8.06億元而已。

派定心丸:250億投資可變現

華置大派定心丸,謂手上有總值250.9億元的上市證券投資及財資產品,在需要時可供變現,並謂其現金流量預測足夠供應未來12個月營運所需。翻查資料,自2003年開始,華置累計已宣派581億元股息。華置期內派發末期息每股0.1元,較過往習慣派每股1仙大增9倍,大股東劉鑾雄夫婦穩收1.43億元股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383&issue=20180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