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執死雞DR「買家」起底

2012-12-13  NM
 
 

 

DR醫學美容集團十月發生毒針事件,連月來營業額跌剩半成,如此劣勢,DR創辦人周向榮仍然找到新「買家」,該「買家」正是Dr Pro及Dr Reborn創辦人鄧志輝。與周的出身相似,鄧志輝曾在港大就讀醫科兩年,後投身美容業。鄧志輝雖然否認是新買家,但已接收DR部分業務,勢必成為業界「龍頭」。

上週三,逾廿名包到冚的DR醫學美容集團員工召開記者會,控訴公司要求員工簽署自願離職書,企圖逃避支付遣散費,更威逼員工簽署條款苛刻新合約。根據DR內部通告,DR於十月和十一月的營業額下挫至原來的百分之五,正與另一集團進行收購計劃,但無提及買方身份、收購多少業務,只交代集團會保留部分分店。香港美容健體專業人員總會主席許慧鳳指出,已接到逾百宗DR員工投訴,估計受影響員工人數超過五百名,「有啲員工仲未簽新約,但係間分店已經變咗第二間公司,搞到佢哋都好混亂。」新合約涉及四間公司,包括新聯國際資本、聯信國際企業、誼銘及怡和國際資本,其中新聯及聯信均由聯合(集團)投資持有,股東是黃詠秋,鄧志輝則擔任公司董事,但其實鄧志輝才是話事人,鄧在○五及○六年先後創立Dr Pro及Dr Reborn,一○年更收購「變靚D」,是全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醫學美容集團。

十四分店轉名Dr Reborn

其實市場早已盛傳,Dr Pro及Dr Reborn將會收購DR業務,租約、舊療程連員工一併接手。本刊發現Dr Pro及Dr Reborn上月十三日新增的十四個業務地址「巧合地」均是DR的分店位置,記者上週四及五到訪,已發現旺角中匯商業大廈和荃灣南豐中心的分店均改名為「Dr Reborn」,有南豐中心分店的員工透露,該分店於上週三正式轉名,而她本身亦是DR員工,在簽署離職書及新合約後才成為Dr Reborn的員工。Dr Reborn發言人亦表示,該公司推出的「關心美容客戶計劃」會接收DR客戶的舊療程。不論租約、舊療程連員工亦逐步過檔。DR員工人心惶惶,但集團主腦周向榮卻一於少理,繼續逍遙,日日都穿着「同款」運動套裝,在其「主場」大坑東邨運動場跑步,心情絲毫未受影響。記者向周向榮查詢,他透過行政部職員回覆指,新公司會在已轉名的中心,為客人提供有效期內未完成的服務,其餘細節則不會透露。

鄧志輝:唔係收購

賣方封口,傳聞中的買家則否認收購。上週五,記者致電鄧志輝問到收購DR一事,鄧志輝即說:「我哋從來、將來都無考慮收購DR,任何一間子公司或集團都唔會……我哋無買賣DR鋪頭,但公司係有擴充計劃,如果有DR嘅舊鋪,環境同地點都適合開新分店,我哋就會自己同業主制訂一份新租約,而唔係同DR有頂手合約……」他強調,公司不曾與DR接洽,亦不會用DR品牌,接手DR分店只是配合公司擴充計劃,開拓地鐵沿線或目前未有分店的地區如旺角和屯門。對於有DR員工指被迫轉投新公司,鄧志輝指所有員工都是自願加入,公司並無強迫。至於為何DR可派發他旗下公司的新合約?鄧志輝則無回應,僅指承接DR舊客買落的療程,是宣傳手法,任何受美容業界收縮影響的客戶只要提供自己購買療程的記錄作登記,毋須消費,公司亦會提供服務,計劃非為DR而設。

毒針事件最新進展

十月初,DR醫學美容集團因替客人進行靜脈輸液療程而搞出人命,四名女子接受療程後感染敗血病,以致一死三病危,三位僥倖逃過鬼門關的病人包括周向榮胞姊周欣欣,情況近日雖已漸趨穩定,但至今仍留醫。其實自毒針事件爆發以來,周向榮雖然一直安安穩穩,但其美容王國已告沒落,分店由高峰時期的四十多間縮至十間,營業額大跌九成半。

專接「爛攤子」

已婚的鄧志輝現年三十四歲,○五年,廿七歲時一手創辦醫學美容集團Dr Pro和Dr Reborn,更自設手術室,又找來袁彌明、莊思敏分別為雙眼皮及隆胸整容手術代言,七年間Dr Pro和Dr Reborn於全港已有三十四間分店,加上一○年八月再收購「變靚D」,鄧的醫學美容王國更成功搶佔全港最高市場佔有率。他今次無懼全城喊打,仍冒險接手DR部分分店,原來早有經驗。當年他以四百三十八萬向「變靚D」主席蕭若慈(創辦人蕭若元之姊)收購部分業務時,「變靚D」與DR同樣是非多多,曾涉多宗醫療糾紛,最轟動的醫療事故,是屢次被醫委會停牌的醫生蕭定榮,○五年任「變靚D」兼職醫生時替十七歲青年處方未經批准的減肥藥,令青年出現抑鬱及自殺傾向,蕭○八年因此被罰停牌十個月。鄧無懼公司負面形象照買可也,現時「變靚D」於港澳內地有十一間分店,難怪夠膽接DR這燙手山芋。一名行內人稱:「Eddy(鄧之洋名)係smart嘅人,有人話佢做過易達時(美容傳銷公司,銷售手法屢遭詬病),之後去咗『變靚D』做sales,一路做到營運總監,之後先自己搞生意,所以個人都好有sales感覺。」鄧志輝早在今年初接受傳媒訪問大談營商之道,自言「冒險心態比一般人強」,「見到足夠的成功因素就去闖關」,認清目標向錢看之後,鄧亦生財有道,現時持有九項物業包括旺角及北角等商業單位,均是近三、四年買入,市值過億(見表),單是去年賣鋪賬面已賺四百七十萬元,曾有人見過他駕保時捷出入,他身兼廿六間私人公司董事,業務包括教育中心、脊椎痛症治療中心等,撈到風生水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05

趣BLOG BLOG:會計界「執死雞王」

1 : GS(14)@2016-10-20 08:04:14

上一期講「核數師走佬」,叫大家特別留神「核數師辭任」的公司。版位有限,今日再講下過去一年逾150間更換/辭任核數師統計的有趣發現。過去12個月新舊核數師名單中,四大會計師(Big4)比率相當高。以離任的核數師名單,羅兵咸及德勤各佔28間,畢馬威及安永則分別佔16間及14間。換言之,Big4合共辭了86間,佔總數158間的54%。Big4走得多,但另一邊廂,158間要換新核數師的名單,四大亦佔了63間,比例達40%,當中羅兵咸及德勤分別佔19間及17間,叫做最積極。公司核數師離離合合,本來並非十分新鮮事,但過去一年,只有一家核數師有入冇走,而且接手的,都是「神仙股」或者是曾「出事」的股份,這倒令我特別留神,這間會計界「執死雞王」,就是開元信德。


附表列出過去一年,開元信德接手核數的12間上市公司,全部都是市值廿億以下的細價股,唯一一間市值達161億元的中國集成(1027),前稱集成傘業,去年賺2,500餘萬元,市盈率超過100倍,今年迄今股價已累跌22%。純以估值看待,跌多五成以上都嫌貴。12間上市公司換走原先核數師,部份原因不是單單核數費未有共識這麼簡單,當中舊有核數師提出對財務資料的懷疑因而跳船,或者指涉及核數有關專業風險,當行家講到咁白的時間,開元信德仍然無畏接手,「執死雞王」的稱號當之無愧。但就算接手了,亦無助股價逆轉。12間開元接手公司的股價,今年至今錄得9跌3升。跌幅超過七成以上有三隻,包括中國金石(1380)、航標控股(1190)及天化工(362)。


另外,翻查13間開元信德一直負責核數的上市公司,同樣是蚊型股為主,年內有6隻跌,3隻停牌,3隻上升。開元信德的上市公司客戶名單,是否就是「輸凸拉的名單」,留待大家判斷。翻查開元信德網頁,其公司理念有一項講創新,我覺得好有劉華feel,不禁要開心share。「我們的員工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我們不囿於常規,為您提供具建設性和饒有成效的意見」。股榮
http://www.fb.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2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6

立論:預留彈藥等執死雞

1 : GS(14)@2017-04-28 02:09:42

法國總統大選結局未定,市場已提早開定香檳,當正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贏梗一樣。查實,馬克龍於第一輪大選,得票率只是23.8%,拋離得票率21.5%的勒龐2.3個百分點,他能否在最後一輪投票擊敗對手,機會率都不可能去到100%。假如馬克龍落選,讓有「女版特朗普」之稱的勒龐後來居上,屆時市場反應,肯定會比特朗普當選時更加戲劇性,有意入市的投資者,不妨留定彈藥,等執死雞。老實說,正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太陽依然從東方昇起一樣,即使勒龐當選,亦不是世界末日,較大機會只是重覆英國脫歐事件,歐元可能被洗倉,但股市就跌後很快收復失地──事關投資者應該視歐元貶值,大大利好歐洲經濟,尤其依靠出口撐起經濟的德國──並很快再創新高。當然,市場未來走勢是否天從(本)人(所)願,只有天曉得。我等凡人,惟有等到下月初法國總統大選結果揭盅,才能因應當時市況作反應,其間最大的成本,只是這段時間預留資金那兩個星期的時間值而已。其實今次無論是只有39年歲的後起之秀馬克龍當選,還是被標籤為極右份子的勒龐上任,法國政局從此都不一樣,事關主宰法國逾50年的兩大老牌政黨(左翼社會黨與右翼共和黨),歷史性首次在第一輪選舉中被選民所捨棄了,結束50年不變的兩黨輪流執政的傳統。


牛市都有衰股

部份投資者可能覺得令人費解,即使是馬克龍真的當選了,法國以至歐盟亦只不過是維持現狀而已,市場為甚麼會咁興奮?唯一最合理的解釋,是全球股市正處於牛市之中,市場游資充斥,任何獲利沽盤都輕而易舉地被後來者入市的資金所吸納。因此,即使法國今次大選重演去年特朗普「爆冷」的結果,相信跌市亦不會維持太久。當然,即使目前環球市場身處牛市,亦不表示所有股票都值得投資,尤其是如果連大股東都跳船的話,小投資者實在沒理由反其道而行。我說的是剛宣佈大比例供股集資,而原大股東棄供變相退股的有線寬頻(1097)。以大股東吳光正數口之精,如果有線是有得做,公司以高達65.6%折讓大比例供股,大股東怎可能會輕易放棄供股?日前坊間仍有不負責任的財經專欄作者,以似是而非的理由建議投資者入市,居心實在叵測。新入股的大股東,的確可能認為這是一盤有可為的「政治投資」,他們期望的「投資回報」未必(亦很可能不是)來自有線電視未來扭虧為盈。跟風博炒兩轉的小投資者,卻幾乎可以肯定沒有這福份獲得任何回報。投資者若想做慈善家,其實方法大把,何必捐錢給肥到襪都着唔到的城中富商?林少陽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6/200013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