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要走強,最根本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消費實力強起來,十三億人的購買力,把中國經濟再推高幾個量級不成問題,這是大白話,也是大實話,也是世界留給中國人真正站起來的最後機會,現實裡,比毛思想,比貓論,比代表論,比科學發展論都要實用,好好實施,一定立竿見影!
普世價值已經讓世界政治越來越簡單,像美國大選,辨來辨去,其實就是開門七件事,減稅還是增稅,福利分配如何,等等,扯其他的,這主義那主張,沒聽眾,也沒人關心,因為這些已經成為共識,沒什麼好扯得了。
中國不是民選政府,權利移交很神秘,國人對未來像賭博押注一樣,也不知道到究竟會是個什麼路子,所以大家各看各的,最近的人民幣大漲,是不是也算外資的一種押寶呢?
對未來新政府,我的看法很簡單,嘴裡唱哪個主義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唱一套做一套已經很久了,不在乎再堅持一段,關鍵看做什麼,怎麼做,經濟是首要大事,經濟搞不好,必定一切亂了套,其他也就別扯了,經濟能不能搞好,就看最普通民眾的購買力是否增強,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是否增長,這兩個好了,經濟必定會好,反之,麻煩可能繼續累積,直到自己從內部開始崩掉。
縱向的比,中國不可謂不富裕,只是問題出在富得極不平衡,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並不帶動大家都富起來,而是相對富的更富,窮的更窮,思想意識上也有了變化,很直白的叢林法則意識,很直白的馬太效應意識,原本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如果社會公平,機會相對均等,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實並非如此,目前體制下,社會公平遠遠不夠,貧富差距的不斷傾斜,加大了社會心理的扭曲度,貧富快形成兩大陣營了,這很危險,達則兼濟天下的富人很少,很多慈善活動實質是作秀炫耀或者是為了更大的商業目的,富起來的人只關心自己的商業利益最大化,少有人去考慮什麼社會責任,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社會會變成一個隨時爆發的火藥桶,我學習英國史,覺得英國最終能夠從一個小島逐漸壯大成為一個超及強大的世界日不落帝國,其子文化發展出來的美國,又成為當今世界獨霸一級的世界強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貴族階層,富裕階層有與民讓利的傳統,階級是一直存在的,但是階級矛盾不至於激化,公平性儘可能的作為社會最重要的核心被維護,富人和貴族只有根植於廣大民眾的尊重甚至愛戴的基礎上才可能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傳承;中國的新富階層,嚴重缺乏這種意識,甚至根本沒有這種意識,不僅沒有,還要挑撥甚至挑釁,比如任志強的只為富人蓋房一說,還被賦予說真話的光環,沒多少人意識到這實際上是一種危險;如果財富不能夠延續和傳承,在時間這根軸上不過是不同人和家族的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那這個社會離成熟,離穩定都差得很遠,也許中國的公平是類似於麻將桌上的推倒重來而體現的,潛台詞就是:你別牛,沒多久就放倒你!
過去的十年是房地產的十年,對於過去從無有過房地產的無產者遍地的中國,有這樣的輝煌十年也算是對應的,但凡事都有盡頭,房地產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早已遠遠跑過平均收入的增長水平,業界和既得利益者無視這一點,不僅如此,還嫌不夠,獲益不過癮,還期望它再漲二十年,慾壑難填到了近乎瘋狂之境,如此情況,若能實現,那麼無論怎麼增加民眾收入,通過各種途徑力圖增加國民可支配財富的努力,統統不及房地產的一招吸星大法,任何努力都填不平它不斷增長的慾望;
所以,新政府要如何開展政改,還真不好說,但是如何讓中國經濟快速進入發展的正途,還是有跡可循的,如果人均收入增長、購買力增長和貨幣保值能力不能很快得到改善,如果腐蝕CPI最大的推手房地產依然固我,那麼中國經濟不僅徹底告別高增長,甚至埋下巨幅震盪的隱患,以中國人的忍耐程度,對變態容忍的能力,這種隱患的惡性程度必定是驚人的,就像鐵道部,幾個高層幾十億幾百億的貪,連一個中低層都能搞幾千萬,若不是容忍變態的體制本身已經達到了變態的地步,這一幕怎麼可能積累到這種程度才發生?
美國人最近有個新說法,讓中國製造回家去吧,就是說,美國自己也意識到,made inUS意義重大,它解決就業,對經濟最大的拉動力還是要來自內部,而這個來自內部的動力,當然是自家民眾的購買力,中國這些搞經濟的,看得到什麼是要點嗎?
稍打壓房地產和基建,就感到經濟的深深寒意了。風雲又起,整個社會壓抑不住的騷動---從深圳泥頭車多起事故看到基建的快速恢復,到三申五令打壓不下房價可以看到房地產的的蠢蠢欲動。中國的經濟離不開磚頭,人口眾多,資源和機會有限,什麼都要爭破頭,很大程度決定了國運及國民的命運----苦!!
好不容易在港股有點現金(實在不捨得賣),又抵不住內房股低估值的誘惑。內房股板塊實在壓抑了太久太久了,無論期間房價和地塊如何暴漲。追高加倉深圳控股(00604),瑞房(00272)及少量基建運輸股南粵物流(03399)。深控的聯營公司--路勁基建(01098),這公司也超值~~~~,權衡換馬中。
週日在從化溪頭村偶遇深業的團隊在徒步,我叫他們加油,別讓股東失望。深控已是投資組闔第一大市值,而且慢慢拋離新華文軒(00811),她最近頻繁仍飛鏢,還有高息派不?很懸,減倉中。另外,在中國或香港價值投資離開地產股,似乎不切實際,起碼,如果一直持有香港幾個優秀的龍頭地產股,收益不比巴菲特的愛股遜色。
題外話,廣東休閒遊,從化各方面綜合感覺最好,發張週末度假的照片,好久沒發旅遊照片。
年份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E |
主營收入 | 45.7億 | 63.8億 | 76.7億 | 106億 | 178億 | 355億 | 410億 | 489億 | 507億 | 718億 | 950億 |
營收增速 | 2.7% | 39.0% | 20.2% | 37.7% | 69.0% | 99.1% | 15.4% | 19.3% | 3.8% | 41.5% | 32.3% |
淨利潤 | 3.8億 | 5.42億 | 8.78億 | 13.5億 | 21.5億 | 48.4億 | 40.3億 | 53.3億 | 72.8億 | 96.2億 | 120億 |
淨利潤增速 | 2.3% | 41.8% | 61.9% | 53.8% | 59.6% | 124.8% | -16.7% | 32.2% | 36.7% | 32.2% | 24.7% |
淨利率 | 8.4% | 8.5% | 11.5% | 12.8% | 12.1% | 13.6% | 9.8% | 10.9% | 14.4% | 13.4% | 12.6% |
年份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E |
主營收入 | 6.21億 | 15.6億 | 23.6億 | 40.3億 | 81.2億 | 155億 | 230億 | 359億 | 470億 | 620億 |
營收增速 | * | 150.9% | 51.1% | 70.9% | 101.5% | 91.2% | 48.1% | 56.2% | 31.0% | 31.9% |
淨利潤 | 0.7億 | 1.89億 | 4.07億 | 6.59億 | 14.9億 | 22.4億 | 35.2億 | 49.2億 | 65.3億 | 85億 |
淨利潤增速 | * | 170.0% | 115.2% | 61.9% | 126.0% | 50.4% | 57.2% | 39.8% | 32.7% | 30.2% |
淨利率 | 11.3% | 12.1% | 17.3% | 16.4% | 18.4% | 14.4% | 15.3% | 13.7% | 13.9% | 13.7% |
年份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E |
主營收入 | 48.4億 | 34.8億 | 26.6億 | 29.4億 | 41.1億 | 35.7億 | 101億 | 138億 | 151億 | 215億 |
營收增速 | 25.5% | -28.2% | -23.5% | 10.5% | 39.9% | -13.1% | 183.7% | 36.0% | 9.6% | 42.4% |
淨利潤 | 3.30億 | 3.60億 | 4.22億 | 5.68億 | 11.6億 | 12.3億 | 16.4億 | 20.1億 | 25.9億 | 32億 |
淨利潤增速 | 36.7% | 8.9% | 17.2% | 34.7% | 103.9% | 6.0% | 33.9% | 22.3% | 28.9% | 23.6% |
淨利率 | 6.8% | 10.4% | 15.9% | 19.3% | 28.2% | 34.4% | 16.2% | 14.6% | 17.2% | 14.9% |
| ||||||
歷經一九九三年到九八年的艱辛經營期,金鷹集團總裁王恒更加堅信,「做強」比「做大」更重要。他直言,企業一旦做大而不強的話,就會像浪淘沙,每三年就會被汰換一次。 撰文‧周岐原 當中國經濟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專注發展中國百貨市場的金鷹集團總裁王恒,仍絲毫不鬆懈地為下一波消費力道成長儲備動能。身為經營者,王恒對中國內需商機的細微轉變有什麼觀察?曾經在台灣、美國、中國三地生活的王恒,認為台灣未來還有哪些產業契機?二○一二年十二月,《 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率團赴南京專訪王恒,在這場近四小時的專訪中,王恒為我們一一解答。以下是訪談摘要。 《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當年考察中國各地,最後為何選擇南京?在新街口鬧區興建第一棟大樓時,曾遇到什麼困難? 王恒答(以下簡稱答):南京真是得天獨厚。第一,這裡學校多、人才供應比較穩定;第二,以前南京沒什麼工業,應酬很少,你可以專注在事業上,因為當年實在也沒人找我們應酬。 九二年初我們正式落腳南京,當時中國金融業轉投資公司,命名必須以「金」字開頭,我心想美國正好有一種很威武的老鷹叫金鷹,所以公司就取名為金鷹。結果宏觀調控之後,工商銀行脫鉤(不再合作)、不參加了。大樓蓋起來,因為定位太先進,當時平均房價一平方米才四千元人民幣,我們光造價就達七千元人民幣,你當然不能賣,一賣就要破產了,只能想其他辦法。 餐飲、娛樂比重將增加 從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八年,這段期間經營得比較辛苦,直到九九年公司的資產與現金流才開始好轉,進入比較快速發展的階段。有這段經歷,讓我們在方向上還是認定「做強」比「做大」更重要。做大而不強的話,就會像浪淘沙,每三年就會被汰換一次。 問:你提到未來金鷹百貨將朝「全生活定位」經營,屆時新店面與現有店面會有怎樣差異? 答:在餐飲、娛樂業比率會特別不一樣。現在這兩者面積太少,餐飲、娛樂業面積大概平均只有五%,未來應有二○%。 業態與業種範圍也要放大,像我參觀很多國外的百貨,「生活用品」氣氛很重,我們則是「禮品」居多。人的消費習慣正在改變,通常冬天這個季節來逛街,在國外的百貨裡圍巾、帽子、手套琳琅滿目,到我們的商場,沒有一個Function(部門)代表這種氣氛。 問:引進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是你在美國經商得到的觀念嗎?網購對百貨業衝擊很大,你怎麼看電子商務? 答:我們是中國第一家所有流程都採用ERP規畫的百貨公司,原來在考慮引進ISO認證時,發現零售業管理的標準流程從理論變成日常工作流程,還是有很大距離,加上看傑克.威爾許(前奇異集團執行長)的著作,書上也談到這概念,才委託SAP(思愛普)做這個東西。 現有的電子商務最難解決的,是這些公司基本上沒有商品部門,全都是工程師;採購人員相對弱,所以對客戶需求沒有分析,亂買了之後再用廣告、折扣去亂促銷,我覺得現在這個電子商務模式無法產生客戶忠誠度。消費者不認識網站只認識商品,只是瀏覽網路時被觸動而已。 台灣優質服務業仍有機會 問:你認為百貨業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答:業態上的轉變,可能是購物中心和百貨會慢慢結合,其他公司已經出現這個趨勢,他們的分店都大得像購物中心一樣。另外,零售業目前線上、線下(實體)的經營模式一定會出現創新,兩者效益應該進一步整合;也許兩年後,無論客戶在線上或離線,都可以來購物。 問:你考慮過接班問題嗎? 答:我有兩個女兒,但我不會請第二代來跟我一起打拚。他們都在美國成長,在中國,管理我們這種傳統企業最難,在這個基礎之上,他們可以去延伸、去創業,不見得要接班。 問:在你規畫中,未來十年的金鷹集團會是什麼樣子? 答:我想,至少可以維持地區性佼佼者,特別是南京的布局,房地產、商業百貨是領先。假如日後,我們沒有受電子商務及商業房地產泡沫影響,還能夠維持現在獲利的話,十年之後,應該還可以維持全國性的地位。 長期來看,我們作為地區Leader(領導者)與全國佼佼者是有把握,但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真的要看運氣,到了我這年紀,我看有些事情能做成,原因就是時間與機會。 問:你認為台灣產業還有哪些機會? 答:近來我每兩、三個月會回台灣一次,我發現台灣很多商業模式越來越有啟發性,未來兩岸交往越來越密切,台灣一部分有服務概念、有品牌包裝的服務業,相當有機會。 |
| ||||||
和自住不同,投資房地產最在乎的是能創造多少價差;由於房子越搶手,越能將價位拱高,因此投資時要算的是房子的熱度。 三十五歲就已買賣上百戶房子的黃坤鍵,依據「痛苦指數」與「缺貨指數」兩大指標,創造出上億元的身家。 撰文‧梁任瑋 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的黃坤鍵,今年才三十五歲,房地產投資經歷已長達十三年。當他的法律系同學還汲汲於接案時,他在三十歲前就擁有數戶台北市忠孝東路東區收租店面,並在三十一歲住進信義計畫區的億元豪宅。如今,他買賣過的房地產有上百筆之多,已累積了逾億元的淨資產。 啟發黃坤鍵投資房地產的開端,來自家裡經營的攤販生意,「小時候家裡賣過水果、雞肉,都不耐久放,賣不掉只能殺價出清;但房地產放愈久愈值錢,是真正具有保值能力的商品,也是最佳理財工具。」眼見一般商品價格暴起暴落,但房地產只要地段、產品、時機對了,往往一次就能翻身,讓黃坤鍵悄悄立下「要靠房地產致富」的決心。 黃坤鍵的處女秀,是在二○○○年,當時他才大學畢業,看到上課的台北市徐州路台大法學院旁,有一戶七十坪、每坪單價四十萬元、總價近三千萬元的住宅要賣,他直覺認為應下手。黃坤鍵的膽識令親友咋舌,但他不怕房價貴,而是要看房屋的獨特性與價值,也就是「生錢」的能力。他憑著一五○萬元的存款,再向親友籌資三百萬元,向銀行貸款二五五○萬元買下;兩個月後,就以三四三○萬元轉手,賺了四百多萬元。 黃坤鍵能夠迅速集資買房的關鍵,來自於他畢業後一邊當律師,一邊在補習班教書,一個月就有高達四十餘萬元收入進帳。因為收入來源多,親友對他未來的償債能力有信心,所以他籌資十分順利,這也成為他勇於進場投資的後盾。 算買方的喜好 從交易熱度判斷 讓人「不痛苦」易成交從此,黃坤鍵只要一有空檔,就請仲介帶他看房子。他會在心中模擬出價,然後回頭追蹤看過的房子多久賣出去、成交價格,培養對行情的敏銳度及判斷力。三十歲那年,他已看過一千戶房子。 黃坤鍵發現,自住和投資大不相同,「自住看的是自己的需求,投資求的則是最多人的喜好。」畢竟投資的房子是拿來賣的,接手度,甚至搶手度,才是關鍵。對此,黃坤鍵有兩大判斷準則,一是「痛苦指數」,一是「缺貨指數」。 黃坤鍵說,媒體常會公布「購屋痛苦指數」,是指某區域民眾買房的平均總價除以年家戶所得,求出的房價所得比。例如台北市民購屋總價平均是二千一百萬元,大約是家戶所得一二二萬元的十七.二倍,便以「台北市民要不吃不喝十七.二年」才能買房,以凸顯民眾購屋痛苦。 但換個方向解讀,這代表台北市民買房最能接受的總價帶是在二千一百多萬元;也就是說,排除豪宅和店面等特殊產品,若能將房價設定在痛苦指數的範圍內,讓接手的人「不痛苦」,就能夠迅速換手。 因此,台北市室內三十幾坪,三至四房的住家,不要離捷運站太遠,總價在二千多萬元,是最好賣的。黃坤鍵鎖定這些物件,往往一說要賣,就有十幾組買方前來洽詢,很少被議價。 要注意的是,有些房子看起來價值不高,偏偏就有人愛,願意加價,「投資時,能不能讓房子『物超所值』,就得看有沒有眼光看到潛力屋,而創出高價!」黃坤鍵說。 他舉例,曾看過一棟位於台北市樂業街的老公寓一樓非店面的房子,屋主開價三千三百萬元,遠比剛成交的二樓二千七百萬元的價位高出三成多,黃坤鍵認為根本是亂開價,孰料,這房子卻很快地以三千萬元成交。 探究原因,由於老公寓社區停車位一位難尋,而這房子位於邊間,屋主可以在兩側各停一輛自用車,等於多了兩個車位,這兩個「有實無名」的停車位,最起碼值二、三百萬元,因此才能超值出售。 算市場的供需 從就業人口形態 判斷有利投資標的除了看總價,「缺貨指數」也是黃坤鍵判斷投資好房的基準。他表示,自己三不五時就會向仲介及投資同好,探聽哪個區域的哪類房型最好賣,而且最缺,甚至會從一地的就業人口形態,研判最有利於投資的房子。 拿台北市內湖來說,由於內湖科技園區內有近十萬名上班族,最需要的房型就是二至三房,也就是二十至五十坪的產品;但內湖近幾年蓋的多是大坪數豪宅,使中小型房奇貨可居,因此這類型的房子就值得投資。 據了解,就曾有內科的工程師在二○○七年,以每坪三十六萬元買下一戶四十坪的五年成屋,一○年出售時以五十四萬元成交,三年漲了五成,遠高於內湖三、四成的平均漲幅。 算賣家的壓力 屋主若欲急售 表示議價空間還有兩成在兩大原則外,還有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投資王道,就是買到賣方急售、低於市價的房子。黃坤鍵透露,屋主急售的房子,要不是自售以節省仲介費,要不就是直接以市場成交行情開價;這類房子,通常議價後還可以降一、兩成,等於以低於市價水位買進。 黃坤鍵在一二年投資一戶位於忠孝東路四段附近的住家,由於屋主有壓力,急著以一坪六十八萬元處分,條件是要配合延後過戶,避開奢侈稅;黃坤鍵覺得這開價明顯低於市價兩、三成,果然,他買進沒多久就以每坪八十五萬元轉售,一坪賺了十七萬元。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黃坤鍵十餘年來的經驗說明了,透過不斷做功課、上場實戰,也可以成為房市贏家。 黃坤鍵 出生:1978年 現職:華亞協和法律事務所律師學歷:台大法律系、台大法律研究所 給投資族的算房叮嚀: 1. 買的時候就想到賣給誰?有多少人會買?甚至估好最多人能接受的價格帶。 2. 有些房子乍看價值不高,但若能在出售時抓住其獨特性(如邊間的一樓房子,可多停兩輛車)進行推銷,即能創高價。 投資該熟知的三套公式: 1.算進出場時間 價量趨勢法 從區域成交量和價的趨勢關係,判斷出場良機。 公式 量增價小漲:市場初升段,可考慮大量進場低接。 量增價大漲:市場主升或末升段,可考慮微量獲利了結。 量縮價小跌:市場初跌段,可考慮適度調節存貨。 量縮價大跌:市場主跌或末跌段,可考慮微量低接進場。 2.算店面賣價 營收回推法 店面的行情與住宅的均價完全脫鉤,也與區域單價行情和坪數大小無關,要看總價,店面營業額或租金行情越高的,總價越高。 公式 店面月營業額×100至200=店面大致總價店面實收月租金(包括騎樓)×500至1000=店面大致總價3.算最適合投資的總價帶 痛苦指數法 痛苦指數代表一地最多購屋者能夠承擔的總價區間,故可依各區域的家戶所得×該區域購屋痛苦指數,求得區域最適合投資的總價帶。 公式 台北市:家戶所得×15至20;新北市:家戶所得×10至15;台中市區:家戶所得×6至8;台南市區:家戶所得×4至6;高雄市區:家戶所得×5至7註:上述算式為彙整多位達人心法,僅能算出大致行情,實際房價須視個案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