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年轉型大改造 馬志綱鐵腕作風拚生存 環球購物中心從虧一億到賺一億的關鍵

2011-6-13  TWM




馬志綱是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的么子,三十歲那年匆促接下環球購物中心執行副總,五年內歷經兩次經營危機,他如何從門外漢變成購物中心專家,更拿下新北市購物中心龍頭寶座?

撰文‧梁任瑋

走進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執行副總經理馬志綱一邊說話,他突然一個箭步蹲下撿起地上的小紙屑,小動作透露他實事求是的個性。

國賓影城成為吸客利器

室內面積兩萬四千坪,新北市規模最大的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成立六年,去年中和店與板橋店合併營收五十億元,成長率二○%,遠高於其他購物中心平均值。今 年中和店與板橋店合併營收要挑戰六十億元,不僅成為大股東冠德建設轉投資金雞母,近一年更迅速在林口機場捷運站A8、A9等插旗,在購物中心市場走出自己 的路。

二○○六年初,剛開幕兩個月的環球購物中心中和店,因總經理沈政毅閃電離職,面臨經營第一個危機。「當時沈總剛走,我完全不懂如何經營購物中心,第一年又 虧八千萬元,銀行團也不認同我們,要招商又要說服銀行繼續支持……」馬志綱回想○六年二月一日剛接副總時內外交迫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那年三十歲的馬志綱血氣方剛,一上任心裡很著急,眼中看到的只有危機,他的鐵腕作風讓人心渙散,「當時台灣沒有購物中心經營成功,我高壓的領導風格,員工 都在容忍,很多原本從建設公司調任至商場的員工,甚至受不了走人。」馬志綱不諱言,當時的口頭禪是:「不要告訴我失火了,要告訴我怎麼救火!」環球購物中 心營業本部部長石傳捷說,初期每周二開業務會議,一開就是從下午兩點開到晚上八點結束,「一櫃一櫃檢討啊!會議結束後,幹部周三、周四得與廠商全部溝通 完,隔周就要看到績效,那時候壓力很大,怕時間不夠。」「我每天都在想如何生存。」馬志綱說完,悄悄地撇過頭看了同時接受採訪的父親|| 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的表情。原本在美國投資銀行工作的馬志綱,當年在父親一通電話後,辭職回台進入家族企業。當時環球購物中心已動工,馬玉山父子與日本 顧問永旺購物中心︵AEON Mall︶之間也有很多磨合。

馬玉山印象很深,當時環球結構體已蓋到一半,馬志綱建議在頂樓增加有七個廳的電影院,「要不要蓋,只有十八天可以決定」。最後馬玉山還是尊重兒子的決定。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現在國賓影城成為環球最重要的吸客機。

○七年,環球購物中心地下室的日系量販店佳世客︵JUSCO)因不堪虧損撤店,留下五百坪的空間,讓馬志綱面臨第二次打擊。馬志綱說,當時環球的問題是平 日下午沒有什麼客人,「專櫃小姐比顧客還多」,也沒有資格和廠商談坪效。他仔細研究,環球若堅持走購物中心這條路,就要更符合台灣人的消費習慣,勢必得 「爆炸性的改變」,與百貨公司區隔。

說服廠商進駐新北市

於是他大膽引進日本寵物店品牌Pet Plus到一樓開設專門店,並強化餐廳品牌,用美食帶動人潮,將三樓的美食街擴大,清楚定位為生活、寵物、餐飲美食。在策略奏效下,環球中和店開幕第三年就完成業種定位,並同時開始獲利。

曾擔任環球招商顧問的仲量聯行零售事業總經理王香完說,環球後來鎖定餐飲業種很正確,因為板橋、中永和人口多,光靠區域內的外食人口數,生意就做不完。

事實上,馬志綱對於購物中心的執著,也展現在他對客戶的鍥而不捨。今年五月一日才進駐的﹁無印良品﹂,馬志綱竟爭取了五年,等於環球剛開幕就鎖定。無印良 品總經理王文欣說,過去無印良品一直覺得進軍新北市的時機還未成熟,後來發現中和消費潛力大,所以新北市第一個據點開在環球。她坦言,馬志綱提過很多位 置、方案讓他們選,「他是一位很有誠意的年輕人」,按照他的經營精神走下去,環球要不成功很難。

馬玉山四十二歲才生下馬志綱,隔年就忙著創辦冠德建設。馬志綱印象中,父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事業,假日不是巡工地就是視察購物中心。在兒子心目中,「父親的 纏鬥力特別強。」在馬玉山眼中,馬志綱從小就很有責任感,一定會把事情做到最好,很放心把零售業交給他。「我是在幫老爸圓夢!」馬志綱記得父親曾告訴他, 冠德建設蓋過這麼多房子,賣掉之後沒人記得,希望購物中心可以永遠成為冠德的代表作。

由於北市中心已進入購物中心飽和階段,未來新北市是大品牌兵家必爭之地。尤其今年年底,遠東集團在新板特區投資的「中本大遠百」即將開幕,因此環球也在四月進行五年來第二次改裝,希望更鞏固新北市購物中心的龍頭地位。

馬志綱

出生:1976年

現職:環球購物中心執行副總經理經歷:冠德建設董事長特助、環球購物中心業務專員學歷: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金融企管碩士

環球購物中心

成立時間:2005年

資本額:45億元

股東結構:

冠德建設82.5%

齊魯企業(國民黨黨營事業)17.5%

負責人:馬玉山

據點:中和、板橋車站、林口捷運A8、A9站、屏東漸入佳境!

—— 環球購物中心近五年營收獲利年度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營收(億元) 17.84 19.32 23.60 28.55 38.00 稅後純益(億元) -0.74 0.25 0.17 1.03 1.50 每股稅後純益(元) -0.20 0.07 0.05 0.27 0.30 註:以上為中和店數字,不含板橋店數字 資料來源:環球購物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3

兩檔地雷股 竟意外搞垮馬志玲

2014-07-07 TCW
 
 

 

元大結構債案三審定讞,元大集團前總裁馬志玲夫婦雙雙被判刑七年四個月,將創下上市公司夫妻檔,同時入獄的首例。

案子還沒完。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金鼎證券創辦人張平沼夫婦,同樣因為結構債案被判了七年六個月及八年六個月,目前也對再上訴判決結果「剉咧等」。

事實上,結構債事件到今年七月正好歷時十年,已連續撂倒了多位金融業巨擘。這期間,寶來集團前總裁白文正由於結構債官司纏身,加上種種負面壓力相逼,羞憤投海身亡;元大集團馬志玲家族為了官司淡出第一線經營,馬志玲本人更罹患失智症。

到底,當年發生了什麼事,讓這些身經百戰的大老闆們也落馬?

所謂結構債,就是連結利率、股價等標的所發行的債券,當標的價格走勢符合或超出預期,投資人可以提前賣出債券賺取價差;若標的走勢與預期相反,債券持有至到期依然可領回約定好的利息與本金,但如果想提前賣出,則可能出現虧損。

導火線:博達、衛道公司債違約,拖累債券基金

當年正是債券基金高速起飛的年代,上市櫃公司、壽險都開始將更高比例的資金停泊在債券基金,以保本並獲取比定存更好的報酬。為了追求更高績效,許多債券基金都持有報酬率較好的結構債,連結標的主要以利率為主,依照當時的產品設計,只要利率維持低檔,就能提前賣出債券賺價差。

因為二○○四年七月聯合投信(編按:已併入建華投信,現為永豐投信)旗下債券基金,向金管會證期局申報調降淨值,引發市場驚慌,加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利率政策也開始反轉,由低息走向升息,導致結構債市場價格大跌。

這時,若將結構債持有到期,債券基金還能賺利息、保本金。最怕投資人大量贖回基金,導致基金必須認賠殺出結構債,不只不能保本,還會蝕本。

然而,引發這場結構債風波的,並不是結構債本身,而是地雷股。當初聯合投信會向金管會證期局主動申報調降淨值,是因為當年博達、衛道等地雷股連續引爆後,這些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也出現違約,聯合投信的債券基金因為持有衛道公司債,遭投資人大量贖回。

這時,聯合投信決定把公司債虧損全列帳、一口氣調降基金淨值,並向主管機關做出被同業視為「多此一舉」的禮貌性報備,沒想到,卻因此上了媒體頭條,更加深投資人恐慌。

聯合投信拍了蝴蝶翅膀,進一步爆發債券基金贖回潮。當年債券基金規模已達兩兆多元,結構債約佔四千億元,時任金管會委員的李賢源,擔憂引發蝴蝶效應,鐵腕要求投信業者限期處理結構債投資部位,並祭出三大處理原則:符合現行法令、不可讓投資人受損、損失由投信公司股東承擔。

於是,這個官員、業者都沒經歷過的狀況題,就在瞎子摸象的情形下上路了。

違法手段:轉嫁虧損把結構債藏在免查核基金中

由於政策的法律依據僅是投信公司管理錯誤、買錯商品,爭議性頗高,修法曠日廢時,發出正式行政命令、留下會議紀錄可能會有日後的政治責任追究。根據已流出的法院答辯內容,當時金管會副主委呂東英坦承,其採用口頭上「很強烈的行政指導」,以准駁募集新基金為籌碼,要求各投信處理結構債。

債券基金規模動輒上百、上千億元,一家投信旗下結構債認賠殺出的虧損往往高達近十億元,投信公司資本額不高,硬吃下虧損只能關門大吉,聯合投信低價賣給了永豐金控就是一例。而其他投信則各找門路,或由大股東含淚吞下、或想盡辦法把結構債「塞」到其他地方,期待債券到期前不要出事。

例如,富邦投信將債券基金的結構債,「藏」到不列入查核對象的平衡型基金,遭投訴後,當時的富邦投信總經理丁予嘉被證期局停權重罰。

在金管會並未訂出任何結構債虧損認列原則的狀況下,元大、金鼎、寶來投信大股東遭法院起訴,都是因帳面虧損先由大股東吃下後,再用各種高買低賣手法,將虧損依持股比例轉嫁、攤回到證券母公司時,被法院認定手段違法或攤回比例涉嫌圖利。

扼腕:美國降息被迫吃下結構債的反而大賺

元大馬家縱橫股海多年,黑白兩道都有交情,馬志玲在二次金改中以兩億元行賄時任總統的陳水扁,陳水扁被判十年定讞,他都能無罪閃過風暴,結果竟然是栽在結構債事件。

曾任檢察官、立法委員、商總理事長的張平沼,是股票市場上的九命怪貓,旗下金鼎證被開發金吃下經營權一役,他以小蝦米之姿逼迫開發金將持股吐出來,全身而退,但在結構債官司中,勢頭看來卻頗為不妙。

其實,二○○五年底,所有投信都將結構債處理完畢後,美國利率就開始下滑,甚至跌到逼近零利率,結構債價格大幅彈升。事後諸葛來看,等於金管會強迫投信將結構債賣在最低點,被迫吃下結構債的金控或證券母公司反而因此獲利。

這樁「有點衰」的十年舊案,讓三位證券圈大老闆面臨官司,大概是當年鐵腕施政的官員也始料未及的。

馬志玲更絕沒想到,當年聯合投信因為要清除博達、衛道兩檔地雷股的公司債,而引發金管會大動作處理結構債的一連串蝴蝶效應,竟是他今日面臨入監服刑的起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64

馬志玲夫婦背信被判入獄 還原事件始末荒謬行政指導 才是結構債風暴引信

2014-07-14  TWM  
 

 

今年一月,一份監察院的調查報告,確定了九年前金管會處理結構債問題的方式是個錯誤:「未發佈可供業者遵循之法令……,悖離投資人應自行承擔風險之常理……」當年的荒謬指導,也是如今元大創辦人馬志玲夫婦被判刑定讞的起點。

撰文‧劉俞青

近來,金融圈流傳這樣一則故事:如果有一天你在台北,一早接到老闆電話,要你無論如何五十分鐘後台中見,遲到就開除,你該怎麼辦?

搭高鐵、飛機都來不及,唯一的方法就是直接發動車子,一路超速、開路肩,終於在五十分鐘內飆到目的地,也暫時保住工作。但過沒幾天,一堆交通違規的紅單紛至沓來,誰該繳?任何稍有良知的老闆,都應該多少分擔一些吧!

這故事指的就是九年多前,台灣投信業慘痛的「結構債教訓」!

故事中逼員工在幾乎不可能的時間內抵達目的地的老闆,正是二○○四年命令基金公司要在限期內,以「不能讓基金受益人損失」的方式,由大股東自行承擔虧損的「金管會」;而違規飛奔的員工,則是當時因為「違規」處理結構債,如今落得官司纏身的元大投信、金鼎投信與寶來投信。

遲來正義 金管會遭監院調查經過漫長煎熬的官司訴訟,七月一日,元大投信處理結構債一案三審定讞,元大證券創辦人馬志玲、杜麗莊夫妻,被以背信罪處以七年四個月的重刑;另外,金鼎投信張平沼、陳淑珠夫妻的官司仍在訴訟中,二審也被判以七到八年不等的重刑。只有寶來投信因為負責人白文正在○八年輕生,而提前宣告偵結。

這樁前後長達近十年、一口氣起訴元大、寶來與金鼎投信與證券的相關負責人、引發金融業高度矚目的「奇案」,緣起二○○四至○五年間,當時台灣投信業的債券型基金規模,像吹氣球一般,一下子成長到二.二兆元,其中有四千多億元是結構債;如果根據當時利率反轉後的折價比例損失計算,全國投信基金最少損失四百億元以上的基金淨值,系統性的贖迴風險一觸即發。

當年金管會的處理方法,是由時任金管會委員的李賢源坐鎮,他祭出三大原則:一是依法辦理;第二是不可讓受益人虧損;第三則是若有虧損,由投信公司的股東承擔。

今年一月八日,監察院出具針對此案的調查報告,針對金管會當時的處理方法,在報告中明確表示「金管會處理結構債事件,未透過『合法程序』發佈可供業者遵循之法令,即要求投信業者(股東)自行承擔基金所有損失,悖離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之常理,損害人民權益甚巨,……,仍有欠當。」只可惜,這份監察院的報告已無法扭轉當年錯誤。

其實早在監察院報告之前,這項處理原則就引發市場高度爭議,業者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但歸結下來,至少存在三大荒謬;第一,原本基金投資無論盈虧,理應都由基金受益人自行承擔,與公司經營無關,但金管會卻硬逼公司股東吃下,背後並無法理依據;其二,既然是當時穩定金融市場如此關鍵的政策,但當時金管會或許因為心虛或理虧,沒有訴諸正式的會議與書面紀錄,更不敢出具公文,導致如今業者有苦難言。

最後則是金管會早已人事更迭,當時沒有留下文字紀錄的「管理原則」,如今連人都不見了,留下業者獨自面對司法審判。

後來金管會在事件後,同年年底迅速成立「改善債券型基金流動性專案小組」,並著手修改「債券型基金管理辦法」,將基金做更細緻的分流與管理,這個大動作的修法,也間接證實事件的風暴點來自金管會的管理措施確實不夠周全;但投信的經理人與董監事恐怕並無明顯違法之處。

舉例來說,所謂虧損要「股東承擔」,指的是「最大股東」?還是「所有股東」?背後依循的法理何在?金管會又如何確認這些「股東」具備足夠的財力,去承受這筆動輒十億元以上的巨大虧損?

投信業處理手法粗糙

例如後來可能因為難以承受巨大壓力,選擇跳海輕生的寶來證券前董事長白文正,市場皆知,他從一個送報生白手起家,點滴建立寶來證券,財力比一般大眾或許好上許多,但和許多財團相較,恐怕遠遠不如;當時,據瞭解,白文正持股寶來投信不到三成股權,卻被金管會逼迫承接如此巨額虧損,「究竟是誰殺了白文正?」當然,投信業者的「處理」方式也有爭議,例如日前才剛被處以重刑定讞的馬志玲夫妻,原本元大證券持有元大投信二成股權,而馬家家族持股五五%,因此金管會下令大股東全數承擔虧損。馬家先由投資公司騰達以一百元的價格(沒有讓基金虧損)買下所有的結構債,然後再透過投資公司與元大證券之間,一來一回的債券買賣,製造價差,一點一滴把元大證券該承擔的虧損轉嫁回去。但同一時間,馬家也以每股五十七元的價格,將自家的投信股權,賣給元大證券。

而當時因為結構債事件而「頭抱著燒」的元大投信,是否還值每股五十七元的高價,也是這場風波的爭議點之一。

後來被移送調查的元大、寶來與金鼎投信,共同的特性都是非金控的券商,沒有金控母公司可承受虧損,最終導致悲劇。儘管事後金管會一再宣稱「結構債事件沒有引發系統性風險」,但枱面下的風暴卻更深層地影響台灣金融市場,甚至於到後來的官司審判,都有令人遺憾之處。

其中,針對背信罪成立要件之一的「損失認定」,元大證券曾經在一○年委託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資誠做出「專案查核報告」,報告中指出,元大證券因協助元大投信處理持有結構債,由於多數都為到期保本,因此最後總計損益金額為獲利三.○六億元。

換句話說,該報告證實,當時的元大證券並沒有因為自馬志玲家族投資公司承接過來的結構債,而承受損失,而且還有獲利。

這份報告中,為符合一般審計原則,會計師在所有財務報告之前,都會附上一頁的核閱報告書,其中會有文字說明:「上述報告查核,並非依照中華民國一般公認審計準則查核……」云云,這段文字幾乎可以見諸在所有公司的財報上;但可惜的是,法官卻引用上段文字,認為此份報告的結論「已有疑義」,此等判定不僅讓金融市場人士驚呼連連,也讓馬志玲喪失最後翻盤的機會。

無專業法庭 判決引發爭議「我也替他叫屈,」結構債事件爆發當時擔任證期局副局長、現任證期局局長的吳裕群說,當時金管會「並沒有苛責元大等業者很大的行政責任」,僅給予「糾正」處分。

這個處分遠比「警告」、「限制業務」,甚至「解除經理人職務」等還輕,但此案最後卻被金管會決定「移送」檢調,甚至最後判處重刑,一路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

「制度殺人!金管會錯誤的政策,置所有投信大股東權益於不顧,是這場悲劇上半場的元兇;但元大等業者在轉移虧損的過程中,手法粗糙,甚至可能損及其他公司權益,也是事實。」一位事發當時擔任官股金控董事長、旗下也有投信公司的金融圈前朝大老表示。

台灣投信業歷經好幾次的市場風暴,例如○三年爆發公司債到期無法償還的違約事件,也造成許多基金淨值虧損,當時金管會也採行同樣的方法,要求大股東承接損失;在兩年後的結構債事件上,同樣的劇本又上演一回,卻未在事件中學習往前邁進,令人遺憾。

金管會自始至終沒教育投資人「自負盈虧」,造成台灣投資人未建立正確的風險投資觀念,是最大錯誤。再者,金管會沒有在平時落實投信監理,以致坐視風險擴大,才出手以非常規方式管理,造成後續一連串難以彌補的悲劇,也是一大遺憾。此外,建立正確的專業法庭,並建立制度引用專業判斷,恐怕才是這場「結構債十年奇案」的最大啟示!

金融監理缺失 引發一連串風暴

── 結構債案大事紀

2004.7 美國聯準會連續13次降息,長期低率環境使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成長達2.2兆元,其中結構債逼近5000億元大關。

2004.7 利率反轉向上,聯合投信因結構債損失億餘元,基金淨值下跌,影響市場信心,投資人大量贖回債券型基金。

2004.11.3 金管會成立「改善債券型基金流動性專案小組」,宣佈投信公司處理結構之「三大原則」:符合現行法令、不可讓基金受益人受損、若有損失由投信公司股東自行吸收。

年底,各家投信陸續將結構債以各種方式「搬出」投信,其中元大、金鼎、寶來投信都以大股東個人投資公司買下結構債的巨額虧損。

2004~2005年 元大、金鼎、寶來等投信大股東同時將個人持有的投信股票,陸續賣回證券公司,引發社會爭議。

2007.12 檢調先後查辦寶來、元大與金鼎集團。

2008. 7 寶來集團負責人、也是重要被告白文正跳海輕生,偵查終結。

2009.10 檢方起訴金鼎集團前董事長張平沼、陳淑珠夫婦。

2010.5 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證交法》中詐欺罪,馬志玲夫婦被判刑七年半。同年,張平沼被判7年6月、妻子陳淑珠8年6月徒刑,目前仍在上訴。

2013.2 高等法院二審認為無法證明馬志玲夫婦操縱鑑價,將兩人各改判7年4月徒刑。

2014.7.1 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維持二審判決定讞。

整理:蔡曜蓮

他山之石》

美國政府出奇招

防止崩盤又賺到錢

美國市場近年來也曾經發生好幾次金融風暴,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時,貨幣基金購買了大量的資產擔保證券,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

當時雷曼兄弟倒閉,引起市場恐慌,主要儲備基金因投資者爭相贖回,卻因市場無人承接,資產淨值一路縮水,市場恐慌越演越烈,約有3000億美元持續遭贖回,佔貨幣基金14%的資產。

當時的美國政府為安撫市場恐慌,財政部宣佈「保險計畫」,為搖搖欲墜的貨幣基金張開安全網,「所有市場上合法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不管是零售或是機構型,都可以付保險費參與計畫」,財政部保證計畫內的基金,如果跌破淨值,政府會將基金淨值填補回來。於時任總統布希的授權下,財政部得以動用外匯穩定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作為保險補償金的來源,最高可動用500億美元。

這些舉動有效阻止了貨幣基金的潰散潮。有趣的是,財政部結算保險政策時,不僅並未付出任何保險理賠支出,還收到12億美元的保費收入;回頭來看,這項政策無疑是成功的。(蔡曜蓮)

借重專業鑑定

讓判決更具公信力

編按:會計師出具的專業查核報告,能不能作為有效證據?這次馬志玲夫婦的背信案,因為涉及元大證券損失之認定,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是重要關鍵;然而這樣一份關鍵報告卻因為一段制式化說明,而被二審法官認為「已有疑義」;對此,《今週刊》特邀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對會計審計與法律的接軌,提出下列看法:一、釐清案情及真相是司法人員審理訴訟案件的首要工作。惟社會日趨多元,專業分工愈來愈細,各種商業活動及交易日趨複雜,法令規範也愈來愈繁瑣。以會計審計為例,許多交易之會計審計,非本科專業人士可以瞭解。因此檢察官或法官於審理與會計審計相關案件,如案情複雜,需要具備會計審計專業方得以深入瞭解真相時,建議可多借重專業人士,由其提出專家鑑定報告。

不同專業術語及思考邏輯都不盡相同,因此,檢察官或法官對於會計審計專家提出之鑑定報告內容,不論由哪一方提出,若有不甚瞭解或疑慮處,亦可由司法單位指定可資信任之專業人士,由其來評鑑專家報告內容之正確及可參考性,再向檢察官或法官說明。

二、不同專業所使用之專有名詞或報告格式,因受該專業既有之規範,顯得艱澀難懂,甚或產生誤解。例如會計師為特定案件所出具之鑑定報告,在審計準則之規範下,其報告名稱為:「協議程序執行報告」;而且在報告上亦須載明「本報告僅供……作為所述的目的使用,不可作為其他用途或分送其他人士。本報告僅與前述特定項目有關,因此不得擴大解釋為……」等字語。

此種審計規範之專用術語,檢察官或法官以其法律認知解讀,極可能認定為沒有證據證明力。因此於案件審理時,對案情有重大影響之專家鑑定報告書,宜請該專家到庭說明,以釐清疑慮並昭公信。

三、審理刑事案件,勢必有涉及法律以外專業,因此,如果有該領域專家提供鑑定報告,將有利於案情之釐清及審理之效率。惟據瞭解,目前法院之鑑定經費普遍不足,因此建議司法院及法務部瞭解實際情形,必要時提高鑑定預算,法官及檢察官於審理案件時,對於非其專業可及之證據調查,能委請專家協助。 (薛明玲)(作者薛明玲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高等專門職業考試典試委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先後於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及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任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3

從小迷安仔殺出馬志威袁澧林三角戀

1 : GS(14)@2017-07-09 12:16:15

【《蘋果》專訪】ViuTV去年開台力谷林保怡和周家怡主演的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造勢,當中瑪嘉烈與大衛最終沒有大團圓結局,下周一(17日)推出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前度》,由現年23歲「文青女神」袁澧林(Angela)和劉俊謙分別飾演瑪嘉烈與大衛年輕版,劇情發展在兩人未遇上前,分別陷入三角戀,Angela背着男友許志安,暗媾DJ馬志威,連環咀兩男,現實中的她自爆從小便視下月踏入半百的安仔為偶像,與對方演情侶如發夢一樣。有「文青女神」之稱的袁澧林(Angela),近日爆出與經理人公司Starz People有合約糾紛,她與劉俊謙、馬志威和杜小喬早前為ViuTV拍攝的劇集《瑪嘉烈與大衛系列前度》,將於下周一首播,共有30集,每集播映僅半小時。故事是林保怡和周家怡主演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的前傳,劉俊謙和Angela飾演大衛與瑪嘉烈,講述兩人未相戀前,分別陷入三角戀的故事。
Angela演的瑪嘉烈大學畢業回港後,於花店打工,她一直與同學兄長、任職會計師的許志安交往,但卻遇上做電台DJ的馬志威,兩人火速撻着,更冷落安仔。情場殺手馬志威對Angela熱情退減,Angela懷疑對方出軌,同時間安仔主動向Angela提出訂婚要求,希望與她組織家庭,Angela猶豫中難作抉擇。



■袁澧林放下女神包袱,與許志安在車廂火辣激咀。劇照

■演電台DJ的馬志威在劇中冧暈袁澧林,令對方出軌。劇照

■(左起)劉俊謙、杜小喬、袁澧林及馬志威的新演員組合為劇集帶來新鮮感。

儍笑咀安仔

Angela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講到劇中男友安仔和第三者馬志威時說:「劇中我係有兩個男朋友,許志安係穩定男友,馬志威係新出現,大家蹉跎咗一段好長時間。」Angela自爆從小迷安仔,她笑言與對方演情侶像發夢一樣:「我以前唱K都成日唱佢嘅歌,見到佢好緊張,尤其係第一日要蜻蜓點水(錫錫),有一段距離都OK,但係見到佢個頭越嚟越近,我就會開始儍笑。不過安仔會令我哋定啲,佢不斷講笑,令到大家都破冰,過程好愉快輕鬆。」問Angela在現實生活中有否發生過三角戀?她斬釘截鐵說:「梗係冇。」她在劇中除跟安仔合作,還有飾演花店老闆娘的夏文汐,她表示能與眾前輩學習感幸運:「我上電影堂第一堂就係播佢嘅《烈火青春》,所以印象好深刻。」對於林保怡和周家怡主演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反應好,Angela認拍攝前有壓力:「睇劇本嘅時候有,開始排戲同拍時就冇諗,劇情好香港同有時代感,佢係講好多香港人嘅戀愛經歷。」



■杜小喬(左)與袁澧林兩大女神合作拍劇,惺惺相惜。

涉違約潛水

此外,Angela日前爆出遭經理人公司Starz People(HK)Limited入稟高等法院指控違約,有指她未得經理人安排擅自接洽工作,作為原告的Starz People要求法庭聲明合約仍然有效,並禁止她私下接工作,並交出所賺取的酬勞及賠償。Starz People稱與Angela前年5月簽訂為期三年經理人合約,明年8月才約滿,彼此仍有合約關係。爆出合約糾紛後,Angela一直潛水避傳媒。採訪:羅慧敏攝影:仇志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9/200833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