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地產市場會在兩三年內軟著陸—王石 世路勞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1nrmf.html
萬科董事長王石(微博)(右)在達沃斯接受騰訊財經獨家訪談

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來自企業界的中國嘉賓明顯減少,而萬科董事長王石吸引了最多的中國媒體的目光。

當地時間1月23日上午,王石來到了騰訊財經的達沃斯演播間,這是他因私人問題而廣受關注以來,首次接受媒體專訪。

面對騰訊財經對此的詢問,他回應道,「這個沒有什麼尷尬的,隱私問題我從來不談,以前沒有談過,現在不談,將來也不談。」

王石主要談的是房地產市場問題。對於房價,他對以謝國忠為代表的唱空、泡沫破滅論進行了回應,認為某種程度上謝國忠的理論是有道理的,房價與居民平均收入確實悖離比較大,但好在並不是全中國都這樣,主要出現在一線城市,而且針對一線城市,國家已經出台調控政策。

王石稱,這些調控政策已經起到了效果,如果能持續這樣微調,堅持下去,再有兩三年房地產軟著陸是可能的。

他同時認為,從長遠來看,真正的房地產發展是在城市化過程中,現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才過50%,「我相信中國城市化在達到70%之前,(房地產市場發展)是不會停住的。」

對於萬科銷售額在2012年達到1400億,成為全球第一個銷售額超200億美元的房地產公司,是否會面臨發展的瓶頸的問題,王石回應稱,萬科還會繼續增長,真正持續的增長會從2016年才開始。

王石的理由是,2015年,萬科將全面推行住宅產業化,從2016年開始,萬科會進入一個發展的新階段。

住宅產業化是指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來建造住宅,是機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產的生產方式升級換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住宅的整體質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王石認為,住宅產業化是必然的趨勢,但目前因為成本過高,以及建築施工工藝水平仍很落後,這兩大因素,在中國還只是剛剛起步。他認為,說萬科在「押寶」住宅產業化也可以,因為大家都認為必須要做綠色建築,問題只不過是什麼時候做。「從某種角度上你得押寶,只不過是萬科先走一步。」

對於萬科剛剛公佈的B轉H股方案,王石回應說,最主要的原因是B股已經失去了融資功能,證券監管部門也正在鼓勵如何激活B股。

B轉H也被認為是萬科國際化的一個佈局。王石說,去年萬科已經併購香港的公司,預計今年會在北美就會有具體的動作,第一季度在美國會有投資項目,然後陸續會在其他國家投入。

就在萬科接受騰訊財經專訪的當天,萬科置業(香港)與香港新世界發展(00017.HK)聯合投得新界區港鐵西鐵在線蓋荃灣西站六區物業發展項目,作價34.34億港元。這是萬科第一次在香港投得地皮。

王石還談到了自己在哈佛遊學的收穫,說最主要的是文化層面的學習,因為在中國做企業就是學習西方企業制度,但只有在文化層面學習後,才能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他還透露,自己還要在哈佛學習一個學期,秋天后將去劍橋大學,然後是耶路撒冷。他說,自己未來的三分之一時間會作為一個大學的「教書匠」。

對於自己遊學期間如何管理萬科,王石說,萬科這麼多年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管理制度,並且一直根據情況變化在微調。他透露說,現在萬科CEO郁亮也在準備去登山,攀登珠穆朗瑪峰,他認為這不會影響到萬科的管理。(騰訊財經 張沉、劉中盛 發自瑞士達沃斯)

萬科押寶住宅產業化

主持人:這裡是瑞士達沃斯前方演播室,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國內最著名的企業家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先生,王總,您好。

王石:您好。

主持人:歡迎您又來到騰訊。剛才有個討論是閉門會議,我們沒有機會進去。我們看了之後感覺很熱烈。你們這次討論的是什麼話題?

王石:今天是達沃斯第一天的專場,談論的是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當然這個話題不僅僅是經濟,包括社會其他層面的內容。

主持人:您主要發表了哪些觀點?

王石:我談的還是以萬科作為一個案例來談一個企業如何面對面地考慮可持續發展是什麼。萬科這麼多年如何來做綠色經濟,做綠色環保,因為它本身不是每個人都發言,嘉賓討論,每個人給5分鐘的時間介紹你的看法。基本上講用了萬科的兩個案例。

主持人:哪兩個案例?

王石:一個是我們知道上個世紀1998年中央政府新的政策就是禁止砍伐森林,有一個統計數字,目前是60%的木材都是進口的。進口到中國的木材有將近一半,40%用到建築工地上和建築裝修材料上。比如說建築材料很主要的就是做木地板。建築工地主要用途是建築模板,比如說加強筋,模板之後混凝土,這個大量消耗木材。

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住宅市場,也在迅速地城市化,每年有1300萬人從農村移到城市,需要大量的建築,需要大量的住宅,需要大量的配套設施,這樣就消耗大量的木材。

當時我就意識到我們這樣大地消耗木材是不可持續的,就看綠色和平組織給我們什麼建議。綠色和平組織就安排了到亞馬遜的熱帶雨林去,在那裡待了一個禮拜。其中專門去了一個地方,拿過去的照片和現在衛星拍的照片對比,讓你非常非常吃驚。25年前還是完全綠色覆蓋的熱帶雨林,現在看上去像瘡疤似的。

當然同時令我驚訝的是,被砍伐的森林和中國經濟這樣的關係,也是和萬科的經濟模式有關係,顯然再這樣下去是不能持續的。所以萬科主動地採取減少能源,減少水,減少電,簡單來說就是住宅產業化。

這個在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很成熟了。之所以在中國就是萬科率先啟動了,就是因為它需要的建築公司收費比較低,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要求比較高,再一個是成本比較高。所以這幾個因素建築公司是不願意參與的,開發商又覺得成本高很多,所以實際上從2007年投放市場到現在,基本上去年工業住宅化的面積就是274萬平方米,相當相當大的一個數量。

當然這個作為萬科開發的數量,它也佔到25%。按照我的計劃,到2015年,原來是2014年,2015年全部複製。當然萬科不僅這樣做,在行業上來推動如何來減少木材使用。現在也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簽訂了這樣的戰略合作,就是如何從減少木材到保護資源,對環境友好,減少能源消耗,可持續發展。

剛才是如何建,第二個案例是建什麼樣的建築。實際上真正的能源消耗在建築過程中,真正完成一個產品的消耗主要是在建築交付之後。我們無論是建築的住宅,還是寫字樓,還是商場,它在使用過程中就需要消耗電、暖、冷氣來支撐,實際上這個消耗的電要比建築過程消耗的電要大。而一般一個建築差不多50年到80年的時間。所以從社會每年的能源消耗來講,加上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住宅本身消耗的社會總能源差不多佔到25%到35%。建綠色建築住宅就更重要了。

中央政府住建部2007年公佈了綠色建築一星、二星、三星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不是強迫的,有選擇性,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從標準到設計到完成至少兩年的時間,就是公佈之後到2009年全國只有一個項目達標。

主持人:是誰?

王石:當然是萬科。到了2010年差不多有24個單位,有一半是萬科的。2011年差不多上升到50多個,還是有一半是萬科的。去年的數字還沒出來,估計萬科會降到40%,因為更多的在申請,因為萬科市場佔有份額才2%。所以只要個別申請加起來就是很大的數字。

萬科市場才佔了2%。即使你百分之百都達標了,也就是這2%。就是說對整個節約能源,整個節省原材料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同行更多地接觸。

主持人:剛才您也提到了產業化,產業化您一直在推動。你覺得現在住宅產業化在中國還沒有很大的市場,在中國遇到了哪些瓶頸?

王石:瓶頸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就是成本。第二個是建築的施工工藝,需要重裝備中國這麼多年的住宅市場來講,更多的是亦工亦農,農忙的時候幹活,農閒的時候當工人。現在很多技術都是熟練工。第二個是重裝設備投入不多。這是第一個,設備的要求和對工人技術程度的要求。這是個瓶頸。

第二個是成本。因為你投入設備和新的工藝,成本就很高。

主持人:這樣的房子造價很高?

王石:房子造價比較高。但是應該說這兩年情況有所改善。第一,現在農民工的工資也上來了,第二個是短缺。所以你如果不用住宅產業化的方法,農民工你套不住。因為我們住宅產業化更多的是用設備。第二,現在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環保,重視節約能源。在工業發達國家推廣住宅產業化政府給補貼的。華人居住的地方,香港、新加坡這些地區住宅產業化都給補貼。但是大陸這兩年像北京、上海、昆明、深圳一些城市也開始這樣做了,我估計下一步的力度會加大。所以應該說現在的市場不是很大,但是我預計在未來三年內,中國的住宅產業化、綠色建築會有一個非常新的局面。

主持人:這麼說也是萬科很重要的一步棋,就是把產業化押寶?

王石:也可以這樣說。可以說押寶。實際上面對未來大家都看到必須做綠色建築,只不過是什麼時候做。實際上從某種角度上你得押寶,只不過是萬科先走一步。

主持人:這有可能走對,有可能走錯,現在市場份額並不大,要是走錯了怎麼辦?

王石:錯是不會錯,可能是競爭力不是很明顯。一個是成本高,一個是消費者還不買賬。但是我相信中國城市環境的惡化,消費者也越來越注意了。本身消耗的產品技術成本高一點,當然對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最近冬天中國北方的大城市,包括北京,連續長時間的霧霾,長時間的霧天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造成的。大家都知道一個是燃煤的污染,再一個是汽車尾氣,再一個是建築工地的揚塵。搞住宅產業化來講,在工地施工好了之後到現場基本都是封閉的,可以把對揚塵對空氣的污染降低一些。

主持人:剛才提到了住宅產業化,我們看到最近萬科從B股轉到H股,這是什麼動意呢?

王石:當然現在這個轉的過程還是走程序的過程,還不便多說什麼。但就B股轉H股或者B股回歸A股這是一個方向,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品種已經不起融資作用了,恰好是這樣的時期,所以證券主管部門來鼓勵如何讓B股激活。

主持人:因為之前您好像在北大也做了報告在談住宅產業化這個話題,您覺得在國內像您這樣呼籲的企業家多不多?還不像新加坡、香港已經形成一種氣候了,大陸還不是很多,去年有四十幾家通過,但是還是比較少,為什麼呢?

王石:它是這樣的。像住宅產業化來講,提到這點應該是很可惜的。我們知道住宅是個工藝,但是它施工的方法,施工的工藝還有點粗糙,很多工人都是亦工亦農。我們知道住宅產業化來講,它就是講精度,講合理的系統的整合。實際上住宅工業和其他工業像電子工業、家電工業,可以說和它們相比相當相當落後,它們是早就完成了工業化的過程,在這個基礎上進步和競爭。

而住宅產業化還是在很初始的階段,正因為很初始,所以大家都無所謂。但是反過來真正重視起來,應該從初始到住宅產業化,這個並不是很多,畢竟它是很粗糙的。提高質量,並不是很容易的。再加上要達到日本住宅產業化,還有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像我們這樣要完成初級的過程並不是很難。所以我相信只要是國家重視,國家政策上進行這樣的限制,你必須做好。

第二個是給予鼓勵,你做了,我就給你鼓勵。你不做,我就不允許你進入。所以我相信在未來三五年,在中國房地產行業當中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不僅僅是住宅產品的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再一個這個是和綠色建築、環保整個是齊頭並進的。
萬科真正持續的增長2016年才開始

主持人:萬科去年銷售額已經破了1400億,這已經是世界上第一個過200億美元的房地產公司。現在來說,像您提到住宅產業化,是您在給萬科找出路,還是您覺得這200億美元你們已經到頂了?

王石:在萬科成立20週年的時候2004年,我們當時預計十年之後到一千億,那個時候萬科的經營規模還不到一百億,實際上我們到了2010年達到了一千億,提前四年。一般來講過了一千億可能對這個企業就在玻璃天花板上了,再增長也會有限了。但是就我的觀點來講可能恰恰相反,因為萬科進行住宅產業化,進行綠色建築,到2016年的時候,我們剛才講2015年萬科整個住宅產業化系統完成,應該說萬科真正持續的增長是2016年才開始。

主持人:您那時候有估計它的規模有多大嗎?

王石:萬科是上市公司,你們記者怎麼推測是你們的事,你讓我來推測就非常不方便了。當然你可以推測一下明年萬科會有多少。我就說了,真正的增長,因為所謂的住宅產業化以合理的資源配置,合理的系統整合,真正的增長就是有質量,生產好的產品,均衡增長,因為本身這個市場是非常龐大的。我們知道中國雖然房地產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但是真正的房地產過程當中發展是在城市化過程中,現在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才過50%。所以我相信中國城市化在70%之前是不會停住的。

主持人:您覺得房地產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王石: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主持人:但是我們覺得比較悲觀的情緒在瀰漫著這個房地產市場,包括以謝國忠為代表的,剛才您也提到說城市化有50%,將來可能達到70%,還有20%的空間。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基本中國房地產業,像萬科、萬達,萬達當然是商業地產,這幾大巨頭的市場被大大地佔領,將來會不會出現所謂的中國的寡頭時代,會不會這樣?

王石:是這樣的,所謂對房地產市場悲觀,可能你剛才提到經濟學家謝國忠,他的悲觀並不是說小房產商沒有空間,他的悲觀是泡沫要破滅。

主持人:您覺得這是個泡沫嗎?

王石: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你提了幾家,是不是把其他中小房地產都擠走了?根據美國和日本市場的經驗,房地產是非常特別的行業。比如說互聯網、IT,有個騰訊,有個新浪,再有個搜狐,其他的就很難再進入了。包括連鎖零售有三四家大的,其他家就沒有空間了。房地產是不同的。房地產商的地域性非常非常強。所以第一你看不到非常成熟的跨國的房地產公司,基本都侷限在國內。第二個你也很難看到在一個比較大的國家,一個房產商在任何城市都有它的影子。比如美國前五大房地產公司,它們的市場份額加起來也就是16%。日本前五大加起來只有20%。中國現在加起來前五大有8%。所以它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即使它佔到20%,大頭80%還是中小房地產商的。

所以說很多民營的發展很悲觀,我覺得那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是行業所決定的。但是確實有這麼一個情況,你們發現在市場調整之後,市場不好的時候,大的發展商、專業的發展商就比較容易渡過難關。反而在這個時候它是在難關的時候擴充,它一定要搞專業化。房地產好做,我做房地產。股票好做,我炒股票。期貨好做,我做期貨。

主持人:剛才你提到一個專業化的問題,因為幾年前我訪問過您,萬科要做最後一個住宅開發商,萬科堅決抵製做商業地產,現在您還在堅持嗎?

王石:我從來沒說萬科不做商業地產,我只是說我們是不是要多元化。萬科主要是住宅為主。我說城市總有一天不需要住宅,那最後一套住宅是萬科做的。這是我說過的一句話。萬科從來沒有迴避過商業,但是我們不會把商業當作一個主流產品來做。這是非常非常明確的。

主持人:那就意味著萬科可能也從一部分商業的……

王石:一定會的,因為現在城市的綜合體,住宅只是其中一部分,你不做,就等於你從城市退出去了。

主持人:之前跟咱們萬科的高管聊,說你們將來可能要做一個類似專業的養老的社區,有這種想法嗎?

王石:專門的養老社區,當然是一種新品種,也屬於住宅的品種之一。當然萬科會涉及。就我個人感覺來講,中國如何養老的居住往往和西方相比,中國養老社區搞得如何好,如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這種情況我相信在中國也會有。但是在中國的更多的情況還是混合在一起,養老住宅不會獨立存在,更多的是在原來的混合社區專門開一塊給老人提供無障礙的交通設施,再提供更多醫療方面的保障和緊急救護的系統。這樣一個特點。我相信這個還是和技術生活和文化有關係。因為在西方來講,18歲之後就要獨立於家庭出去了,一直到老年的時候還是獨立。所以你不可想像在中國這樣一個地方,始終都是兩代人在一起,小孩上大學,恨不得陪讀去,這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小孩讀大學,家長要陪讀,這是不可想像的。

我覺得在中國更多的老年社區是屬於孤寡老人,他沒有下一代,所以是一個單獨的社區。在中國當然也會有小孩,有第二代、第三代單獨住,喜歡獨立,但是我相信這不是主流。所以應該說萬科的重點是在原來的混合住體中增加這樣的設施,增加這樣的品種,增加這樣的服務,應該是這些方面同時在進行。中國市場非常非常大,既使一個很小的單獨的老人社區也會有很大的市場。

房地產市場兩三年會軟著陸

主持人:我們每次接觸萬科就感覺你們會看到很多未來的東西,現在看來萬科已經過了1400億,但是萬科這些年走來一直很平穩,包括去年房地產行業相對來說是低迷的,你們保證了20%的增長,你們靠的是什麼管理架構或者是什麼管理方法保證每年20%的增長,因為1400億足夠大了?

王石:萬科很主要的一個策略是,它是搞主流消費者剛性需求的。我們知道宏觀調控中更多的調控是投機性的押注,或者即使不是投機性的,投資性的,它也來給你押注,更多的是高檔消費。而本身中國城市化過程中,年輕人需要結婚生小孩的剛性需求是剛性的需求,這是很大的市場。

第二個就是萬科更多的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從地理分佈來講分四塊,華東、華南、環渤海、東西部。所以實際上各個不同的經濟圈經濟發展的情況也不一樣,所以萬科有四個經濟圈,有的可能是增長速度慢一些,有的增長速度快一些,至少每年都有平穩的增長。

第三個剛才專門提到了萬科堅持住宅產業化,堅持精裝修。

所以我們一方面看到這兩年宏觀調控對房地產市場有些影響,我們應該看到有什麼影響,對盲目開發的影響,對盲目投資的影響,但是對真正認真開發的,你瞄準這個市場的,應該是一個機會。這裡不妨回應一下你剛才提到的謝國忠對中國房地產前景的悲觀,從某種角度上他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現在這個價格和人均的城市收入是相悖的,甚至已經到了購買力的20年、30年的工資總額才能買到房子,甚至買不起房。但是好在第一不是全國都是這樣的,主要是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這就是為什麼中央堅持宏觀調控。這兩年我個人認為宏觀調控見效了。但是如果能持續這樣微調,再這樣堅持下去,再有兩三年房地產軟著陸是可能的。

主持人:你覺得兩到三年房地產會軟著陸?

王石:如果這個政策還有一個持續性。當然應該看到現在這麼多貨幣,所以當時要調控它確實非常非常困難。再加上地方要依靠土地財政。所以如何來繼續調整見效,應該是考智慧的。

主持人:我個人對萬科覺得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您的個人愛好是登山,包括去航海,這麼大一個超大級航母,靠剛才說的三個東西來把控萬科往前發展,那麼日常管理是怎麼做到這麼細緻的?包括你要簽字。有的時候你在國外……

王石:要僅僅是簽字就比較簡單了,現在有DHL,要簽字是很快的。這個倒不是主要的。主要來講是團隊要制度,要系統,要監督。萬科這麼多年,相對來講比較成熟,當然我們也面對一個問題,萬科一直是這種組織結構,一直是在調整之後微調,但是我們又面臨著經濟到一定的規模之後,比如三千億、四千億之後,這個模式應該怎麼辦?剛調整完成過一千億,很快就會看到再有兩年就過兩千億。如果按照剛才講的2016年真正開始,那到這個規模來講三千億、三千五百億、四千億、四千五百億,它會是這樣的增長。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架構,它一定不斷地進行調整。但是對萬科管理來講,順便可以告訴你,現在郁亮也準備去登珠峰去,不但是我在哈佛學習,他也準備登珠峰去。也就是說這個制度在這樣一個團隊這麼多年的培養下,應該是比較健康的。

談哈佛遊學感受:文化層面學習最重要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了哈佛,因為你是2011年到哈佛有一個演講和你人生的三個難度,第一個是創建了萬科,第二個是登珠峰,第三個是產業化。最近關於您個人的婚姻問題,社會上傳得很多,這個問題可能比較尷尬?

王石:這個沒有什麼尷尬的,隱私問題我從來不談,以前沒有談過,現在不談,將來也不談。

主持人:現在來說在哈佛演講之後,您用外語講了20分鐘,您現在為什麼不到哈佛讀這個……

王石:剛才那個論壇都是用英語的,你到哈佛來講,從個人來講,它是修為。從企業來講,還需要不斷地自我更新。因為你作為董事長,個人修為雖然是個人的事情,但是你對中層就是一種無形的動力,一種行為。這是萬科國際化的一個潛移默化的動力。實際上萬科的總部人員不是很多,三百多,但基本上30%都是海歸,而且預計在兩年之內總部的海歸人員上升到50%,這就是國際化的一個表現。你剛才提到的萬科低谷的轉型,包括去年萬科併購香港的公司,預計今年我們在北美就會有具體的動作,第一季度在美國就會有投資項目,陸續會在其他國家投入。這是國際化的一部分。

說到我個人,剛才說修為,50歲到60歲是登山,到60歲到70歲登山就告一段落,到大學去教書。實際上我從2009年就在香港科技大學簽了一年的合同,在那教書。2010年的時候又簽了兩年合同,2011年和2012年在香港科技大學駕過三年書。去年又簽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這個科目簽了五年,簽得比較長。就是2012年到2016年,預計今年還要簽新加坡大學,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精力是到大學當教書匠。

主持人:為什麼想到當教書匠了呢?

王石:因為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的希望在下一代,在教育上。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到這一步了,需要更多的人用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來進行創業,進行工作。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講,應該說是百戰歸來再讀書,可以說百戰歸來再教書,你僅僅是靠你的實踐經驗來教書,我相信必須要再梳理,再整個結合起來去教書,對後代更負責任,對自己有很好的一個經歷。

主持人:在哈佛這兩年學到了什麼?

王石:這個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的。

主持人:最大的感受?

王石:最大的感受是……

主持人:你可以用外語和外國人對話了?

王石:那個不是我最頭疼事。李嘉誠現在也不會外語,並不等於他不能和外國人對話,他的地位,他的影響力,他的條件,他可以用最好的翻譯。對話只是一個工具。最主要的還是你是在攀登一個知識的高峰,跟過去十年物理的登山完全不同。我曾經兩次登上珠峰,多人問我登珠峰難不難?我說當然很難,但是不像你想像得那麼難。但是我來哈佛之前,我會想像得非常難,但是實際上到了哈佛之後,比我想像得還難,但是非常非常值得。

我們改革開放到現在企業制度,到現在企業,基本來講是西方文化的一個產物,現代社會的一個產物,我們是在向他們學習。但是可能種種原因,我們更多的是向他們學習如何在技術層面、工具層面,如何去賺錢,如何去生產,如何達到精細的程度。實際上我到這裡來不是去學習這些,因為萬科有很多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很多即使沒出去的,在本地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也知道如何。我想去哈佛學習,為什麼?為什麼他們這麼做?應該是文化層面更深了一些,這樣你才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為什麼去哈佛學習,一待兩年就過去了,當然這兩年對我來說還是很不夠的。

主持人:還要在哈佛待多久?

王石:大概再待一學期。秋天準備去劍橋,劍橋之後是耶路撒冷。

主持人: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嗎?哈佛一年畢業之後……

王石:沒畢業,它就是一個訪問學生在這裡待兩年半。

主持人:哈佛的學業生涯結束之後,您大部分的時間是教書,還是學習?

王石:還是繼續學習。還是像在哈佛一樣,只不過地點換到劍橋,再換到耶路撒冷,伊斯坦布爾。

主持人:從之前登峰到學習上?

王石:對,現在登知識上的山峰,這個要難得多,但是非常非常值。再有一個體會是,我去學習之後,很多人都說哈佛有老年大學嗎?好像你這個年紀怎麼還到那學習?第二個來講,那也教中文嗎?第一,我說哈佛沒有老年大學,年齡上沒有什麼區別,有比我年齡還大的。第二,他們全是英文比較好的。正因為它不是作為一個老人的心態在學習,所以你突然獲得了新生,因為你腦袋過去相當一段時間不用,又嘰嘰嘎嘎開動起來了,才真的覺得意想不到的一種狀態。

主持人:感覺你很享受這種學習狀態?

王石:那當然,當然也很痛苦。

主持人:最後一個問題,萬科已經平穩發展了,但是萬科在你的生命中還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將來你希望萬科是個怎樣的企業?你個人跟萬科的這種關係感覺是很特別的一種關係,因為沒有一家企業的董事長像你這種管理是這麼松的,我們理解既鬆散又緊密,緊密是你定了方向,鬆散是感覺你在學習,登山,將來你和萬科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王石:從目前來講還是這個狀態。

主持人:你希望萬科將來會是什麼樣?現在除了產業化之外,因為目前它已經做到世界第一了。

王石:簡單來說,萬科將來如何發展,實際上作為一個企業一定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不僅僅是產品的問題,是在推廣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僅是這種產品讓消費者來享受,更多的是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進步。像二戰之後,日本很多的企業,索尼、松下、豐田,像豐田的工作坊不僅僅是在汽車行業,在跨行業都有涉及。我想作為萬科來講,如果它能繼續發展,我希望它能成為這樣的企業,不僅僅在行業上是獨樹一幟,作為一個領跑人,作為一個標誌性的企業,在跨行業當中也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整個來講,萬科的產品真的是在建設社區,這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萬科有一句話是「讓建築讚美生命」,這就是我們希望的。

主持人:謝謝王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