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摩拜單車曬周歲成績單 單車投放已超360萬輛

4月22日,摩拜單車迎來了“周歲生日”,並在北京召開“騎行讓城市更美好”發布會。發布會上,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向外界“曬”出了摩拜這一年交出的成績單,其中,目前摩拜單車投放已超過360萬輛。

王曉峰介紹,摩拜單車如今的日均訂單量已經穩超2000萬單,累計投放超過365萬輛智能共享單車,北上廣深蓉等五大城市的投放量均超過20萬輛,其中北京超過30萬輛。

據悉,目前,摩拜單車已進入海內外50多個城市,已於3月底登陸新加坡,今年計劃覆蓋全球100個城市。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胡瑋煒表示,過去一年間,以摩拜單車為代表的智能共享單車快速成長,使城市自行車出行占比從5.5%翻番至11.6%,成為繼公交地鐵、出租車之後的第三大城市出行方式。

胡瑋煒表示,智能共享單車發揮了顯著的出行替代作用,改善了城市出行結構。根據日前發布的《2017年共享單車與城市發展白皮書》,智能共享單車的崛起讓小汽車短途出行減少了55%,而“黑摩的”客源大幅減少,70%摩的司機選擇轉行。另一方面,共享單車還節約了大量城市小汽車停車面積,相當於60萬套學區房。

除此之外,共享單車還在促進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過去一年間,以摩拜單車為代表的智能共享單車全國騎行總距離超過25億公里,相當於往返月球3300次;累計節約4.6億升汽油,減少碳排放54萬噸,相當於17萬輛小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減少了45億微克PM2.5物質排放。

針對技術情況,在發布會上,摩拜單車相關負責人也作了介紹,摩拜單車的每一輛車都配備了獨家自主研發的智能鎖,支持“GPS+北鬥+格洛納斯”三模定位,定位速度更快、精度達到行業最高的亞米級;通過內置的物聯網芯片,350萬輛7×24小時在線的摩拜單車構建了全球最大的移動式物聯網系統,每天產生超過1TB (1TB=1024GB)的出行數據。

在此基礎上,摩拜單車今年4月推出了行業首個出行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魔方”,在騎行模擬、供需預測、停放預測和地理圍欄等四大領域發揮關鍵作用,助推精細化管理、智能化運維。

那麽,在技術支持下,一輛單車一年能交出怎樣的成績單?發布會上,摩拜展示了去年初投放在上海街頭的最早一輛智能共享單車的相關數據。如今,這輛單車已經連續運營超過一年,並為1975位用戶服務,累計騎行次數達2021次、騎行總里程達4850公里,依然保持100%無故障的健康狀態。

此外,摩拜單車展示了內部代號“風輕揚”的新款智能共享單車。據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TO夏一平介紹,這款產品在保留經典外型設計的同時,車身和車輪重量大幅降低;軸傳動動力系統效率大幅提升,騎行比上一代車型省力30%以上,堪稱“最好騎的共享單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90

共享單車成績單:摩拜行業滲透率已遠超ofo

艾瑞咨詢5月2日發布《2017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隨著資本的大量湧入以及用戶需求的顯現,共享單車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單車數量也快速增加。在半年多時間內,部分一線城市的共享單車數量已經超過10萬輛。90%用戶在目的地與地鐵/公交站相距3000米內時選擇使用共享單車,用戶使用需求被激活,共享單車成為最有效的“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而目前,摩拜單車行業滲透率已遠超ofo共享單車,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摩拜用戶覆蓋力壓ofo 處行業領先地位

摩拜單車活躍用戶總體呈上升趨勢,由於春節的因素,2017年春節周摩拜單車活躍用戶規模受到影響,但在春節後迅速回升,2月末活躍用戶規模達到最高值,為769.3萬人,相較2016年10月末,增長455.7萬人,增長約2.5倍;摩拜單車目前在整體出行用車服務行業中滲透率已達13.9%。

同期,ofo共享單車活躍用戶整體穩步提升,活躍用戶規模最高為369.1萬人,相較2016年10月末,增長288.0萬人,增長約4.6倍,在整體出行用車服務行業中的滲透率最高達到6.7%。

App日均使用時長方面,摩拜單車由16年10月底478.8萬分鐘到2017年2月末,大幅增長至1095.5萬分鐘,相較10月底增長616.7萬分鐘,增長約2.3倍。ofo共享單車在2017年推出免費騎行日以及充值返現的營銷活動,日均總有效使用時長在2017年2月末達到最高值,為781.7萬分鐘,相較10月底增長596.9萬分鐘,增長約4.2倍。

從用戶覆蓋和日均使用時長來看,摩拜單車與ofo共享單車屬於行業第一梯隊。

融資方面,ofo與摩拜單車均已完成D輪融資。摩拜單車有騰訊、紅杉資本、華平資本以及高瓴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作為主要投資人;ofo投資方中則出現了滴滴、小米以及經緯中國等國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的身影。

各類單車中,摩拜單車及小藍單車采用自行設計及生產制造方式,整車科技感較強;目前能夠覆蓋全國主要大型城市的單車平臺較少,行業集中度較高;各單車平臺中,摩拜單車和ofo單車城市覆蓋最廣。

共享單車維保調度費是除制造成本外一重要模塊

行業的快速發展也隨之帶來城市管理等諸多問題,無樁化特點導致目前亂停車的現象屢見不鮮。另外,部分共享單車由於缺少GPS定位,不能夠及時、有效的管理車輛。共享單車的城市管理問題已經初步顯現。

目前各家企業主要通過大數據監管、人工調度車輛以及區域化分配維修師傅進行統一修繕,期間費用涉及零配件置換修理費、勞力成本、運輸調度費等,除車輛制造成本以外,運維成本成為共享單車行業另一重要模塊,而如何減少運維成本,提高運維效率需根據不同的車輛屬性、造價等因素進行策略規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76

信而富登陸美國紐交所一個多月,這是它交出的成績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7/163467.shtml

信而富登陸美國紐交所一個多月,這是它交出的成績單
i黑馬 i黑馬

信而富登陸美國紐交所一個多月,這是它交出的成績單

4月28日,信而富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次公開發行的總規模達到約6900萬美元。

近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信而富發布了未經審計的一季度財報。據財報顯示,在該季度,平臺交易與服務費用毛收入總額增長至1680萬美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1690萬美元。截至331日,其自創立以來的累計借款人達到約200萬人,促成的累計借款交易總筆數增至約1500萬筆。

428日,信而富正式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信而富以6美元/股的價格,首次公開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S”1000萬股。511日,承銷商全額行使超額配售權,追加購買150萬股ADS。至此,信而富首次公開發行的總規模達到約6900萬美元。

信而富只是看似虧損,我們平臺上的高質量客戶平均會在四個季度就能帶來盈利。在今日於北京舉行的一場媒體說明會上,信而富首席執行官王征宇說。 

在一季度,信而富促成借款交易總額為4.85億美元,其中平臺現金消費類借款為4.05億美元,生活方式類借款為0.8億美元。相比於某些現金貸業務,信而富的借款手續費更低,為1%~2%。截至到331日,平臺的重複借款率為73%。據王征宇透露,其交易筆數絕大部分來自存量用戶,平臺上的借款人一年平均借款10次。 

在該季度,信而富支出了620萬美元用於獲客激勵,平均獲客成本為17美元,新增借款人約545000萬人。也就是說,其依靠較高的成本獲取到一定規模的客戶,但這些客戶暫時還無法貢獻營收。 

對此,王征宇以信用卡機構類比稱,每獲取一位客戶,信用卡機構就要付出200300元的成本。但它無法從客戶的第一筆消費中收回這個成本。我們獨有的數據驅動的信用評估技術,包括預測篩選技術、信用評分技術和自動決策技術,使得我們能夠持續降低獲客成本、提升現金消費類借款升級率。 

也就是說,當用戶在借100美元時,信而富通過其只能獲取1~2美元的收入。但在一年後,當該用戶借1000美元時,信而富則能獲利10~20美元。 

我們將堅持通過低起步、穩成長戰略重點發展具有較高終生價值的短期、現金消費類借款客戶的策略。我們預計未來現金消費類借款將在借款總額中占有更高的比重。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獨特算法識別和定位到的這些新的、高質量的現金消費類借款白名單用戶,隨著他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借還款記錄,我們將從中收獲長期的增長。信而富首席財務官沈筠卿說。 

據了解,作為信息中介平臺,信而富主要通過向借款人收取交易費,向出借人收取服務費等方式盈利。其預計將在今年獲取250~300萬新客戶。相比於去年全年6790萬美元的毛收入,今年該收入預計將達到1.2~1.3億美元。

信而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614

40位公轉資老人的成績單:一拖多成常態,新戰場領頭和墊底的都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8/1118417.html

每經記者 陳晨

公募基金人才跳槽券商資管,為券商資管向主動管理轉型添磚加瓦。據火山君統計到的40位加盟券商資管的基金經理或投資經理中,大部分轉向了管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值得一提的是,火山君發現,多位投資經理是“一拖多”式的管理產品。

而就這些“公轉資”人士在管產品到底水平如何呢?這些“一拖多”有沒有拖累產品業績呢?還是看火山君慢慢道來吧。

11位“公轉資”仍然從事老本行

據火山君統計顯示,上述40位具有公募背景的券商資管人士中,目前從事管理的還是以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人數居多,當然少數仍然選擇從事“老本行”——公募基金的研究與管理,共有11位,也都集中在目前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中。

就比如東證資管的副總經理饒剛,公募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經理李家春,公募固定收益投資部基金經理徐覓,東興證券的基金經理呂姝儀,浙商證券的基金經理趙語濤、唐光英、宮幼林,山西證券的基金經理華誌貴、蔡文,中銀國際的基金經理吳亮谷以及長江資管的基金經理曾丹華。

上述這11位管理的基金產品類型也是多種多樣,有混合型、債券型、保本型、貨幣型以及指數型。而火山君發現,他們目前管理的產品類型自然與其過往的任職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東證資管固定收益投資部的總經理李家春和基金經理徐覓,二者之前曾有過在富國基金固定收益部的任職經歷,而目前在管理產品類型就包含混合型和債券型。此外還有東興證券的基金經理呂姝儀,曾在民生加銀基金做固收交易員,而目前管理著債券型產品;山西證券的基金經理華誌貴,曾在華寶興業基金管理過貨幣基金,而目前在管產品就有貨幣型和保本型。

另外,WIND數據顯示,就他們目前在管的產品數量而言,僅東證資管的李家春達到了6只,其余均在3只及以下,並且以3只最多,如東證資管饒剛,浙商資管趙語濤,山西證券華誌貴以及中銀國際的吳亮谷。

“一拖多”路線

說完了“公轉資”中的“小眾”,火山君就接下來要說說剩下的“大眾”了。40位來自公募基金的券商人士,除了前述11位外,其余則走向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管理的道路上,產品類型包括債券型、混合型、股票型、FOF等。

“一拖多”對於券商資管來講,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而“公轉資”人士,同樣身負重任。東證資管的童卓、張鋒,財通資管的蔡立輝,齊魯資管的汪建,以及招商證券的倪文昊等人管理產品數據均在5只左右,然而這種“一拖多”現象不僅僅是出現於“公轉資”人士中,就整個券商資管行業而言也同樣如此。

不過,火山君了解到目前業內對於“一拖多”嚴重的投資經理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認為,投資經理所管理的產品過多,是對其有限精力的分散,也容易對其管理產品的業績打折扣;而有的則認為,適當的“一拖多”不僅可以鍛煉投資經理的資產配置能力,而且還可以降低券商資管的整體運營成本。

以目前顯示,管理產品達到9只的楊貴賓,火山君聯系到海通資管人士,其也表示,其實楊貴賓真正主管的只有2只,其余7只均為協同管理,主要是掌握大方向。另外,前述提及的“一拖多”投資經理也是如此,其管理的產品也並不全是自己一個人管理。

“公轉資”戰績兩極分化

其實,不管投資經理是否“一拖多”,業績水平才是王道。那麽這些“公轉資”人士,管理的產品水平到底如何呢?

首先還是來看看前述11位仍然從事公募基金管理的券商資管人士。比如東證資管饒剛,目前管理著3只產品,其中1只靈活配置型,2只混合債券型。好買財富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旗下產品均實現正收益,其中東方紅策略精選混合A,任職回報為1.87%,在同類1756只產品中居於第808位,此外,東方紅匯陽債券A,任職回報為1.28%,居於同類1106只產品的第245位。

同樣,東證資管的李家春亦是如此。好買財富數據顯示,目前李家春在管的6只產品中,一半錄得負收益,而其任職回報率最高的東方紅戰略精選混合A,最新的任職回報率為1.88%,在同類1970只產品中排名第634。而其在交銀施羅德基金曾經管理的4只產品,在其任職期間均取得正收益,其中交銀增利債券A/B 取得45.55%的收益率,居於同類40只產品第8位。

此外,除了前述兩人外,其他大多數“公轉資”的券商資管基金經理目前在管產品業績表現也並不突出。當然,這與當時的市場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樣,也與在管產品時間相對較短,也不無關系。

但反觀券商資管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收益不明顯,投資經理的表現卻比較亮眼,尤其是東證資管旗下的投資經理最為突出。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東證資管張鋒旗下管理的4只產品最新投資收益均為正收益,其中其單獨主管的3只產品,即東方紅8號雙向策略、東方紅7號和東方紅內需增長表現更為明顯,最新的任職回報分別達到225.71%、191.25%和166.73%,居於市場上9169(不同級別凈值不同分開計算,下同)只產品中的第19位、23位和28位。

另外,東證資管的徐習佳、童卓,財通資管蔡立輝,中信證券劉淑霞、廣發資管鐘沁昇、齊魯資管汪建等人主管的產品均有入圍前1000名。

而管理著9只產品的海通資管楊貴賓,表現也較為出色,其中海通月月贏風險級、海通月月財風險級和海通海藍寶潤的任職回報分別達到74.91%、65.98%和65.95%,排名居於9169只產品的158名、186名和188名,著實十分搶眼。

當然,這這也並不是說所有“公轉資”後的投資經理都有較為出色的表現了,火山君也註意到海通資管胡倩,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其管理的海通海藍寶銀在其任職期間的回報率為-26.54%,位列9169只產品第9013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401

2017年上半年成都經濟成績單出爐 電子信息產業同比增近三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0/1130259.html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官遠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2017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成都市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戰略目標,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確保全市經濟運行總體符合預期,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據成都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經四川省統計局審定,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1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2%,增速與一季度持平,高於全國1.3個百分點,與全省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7.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574.5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3359.3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為2.9:42.1:55.0。

農業生產總體穩定 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上半年,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增速比一季度微升0.1個百分點。主要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總體穩定。其中,水果、油菜籽產量有所增長,分別為27.8萬噸、31.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5.0%;蔬菜及食用菌、小春糧食產量有所減少,產量分別為295.2萬噸、47.3萬噸,同比分別下降5.1%、13.7%。畜禽出欄基本穩定。其中,生豬出欄354.73萬頭,同比增長1.9%;牛出欄3.88萬頭,同比增長0.5%;羊出欄65.26萬頭,同比減少0.9%;家禽出欄3694.62萬只,同比減少2.3%。

工業經濟穩步回升 產業引領作用增強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和全省1.8和0.1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9%,集體企業增長1.9%,股份制企業增長6.0%,“三資”企業增長17.4%。分產業類型看,八大特色優勢產業增速提高,上半年增加值增長10.5%。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7.7%,比一季度提高7.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6.3%,出口交貨值1071.3億元,同比增長34.9%。

服務業平穩增長 商品房去庫存效果明顯

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0%,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9.6%。

6月末,全轄區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貸款余額分別為33654.08億元、27378.4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13.8%。 

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86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7.0%。全市商品房銷售額1561.7億元,增長29.4%,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25.6%。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1231.8萬平方米,較3月末減少53.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較3月末減少6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4.5%。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 工業投資增速加快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4.4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和全省6.2和3.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355.1億元,增長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29.4億元,增長76.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400.8億元,增長30.2%,其中,工業完成投資1390.0億元,增長29.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274.2億元,增長7.9%。

上半年,民間投資完成2531.4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2.7%。

消費品市場保持穩定 外貿進出口大幅增長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1.8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996.1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5.7億元,增長11.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374.6億元,增長12.7%;商品零售2737.2億元,增長11.2%。網絡零售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達到240.8億元,同比增長30.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5個百分點。

成都海關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1812.9億元,同比增長66.6%。其中,出口額914.1億元,增長61.4%;進口額898.8億元,增長72.1%。

居民增收穩中向好 城鄉差距繼續縮小

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數據顯示,上半年,成都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7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劃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與全省持平,高於全國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91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與全省持平,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城鄉收入倍差為1.83(以農民收入為1),比去年同期下降0.02個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消費價格上漲溫和 工業生產價格漲勢趨穩

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2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1.7%,衣著上漲1.1%,居住上漲3.1%,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1%,交通和通信上漲2.3%,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8.7%,醫療保健上漲7.0%,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6.6%。

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4%,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5.9%,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5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12

萬科交出郁亮時代首份成績單:銷售5299億,凈利潤比碧桂園多33.6億

3月26日晚,萬科發布2017年業績報告,這是郁亮接任董事會主席後的首份業績單。

萬科2017年報顯示,公司在2017實現銷售金額5299億元,同比增長45.3%,在全國的市占率近4%。

2017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242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5億元,同比增長33.4%;每股基本盈利2.54元,同比增長33.4%。第一財經發現,雖然在銷售規模比碧桂園少209億元,但萬科的凈利潤卻比碧桂園高出了33.6億元。

萬科自2012年提出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經過多年探索後,萬科在此次年報中首次提出將戰略定位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

凈利潤漲逾三成至280億

財報顯示,2017年,萬科實現銷售面積359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銷售金額5299億元,同比增長45.3%。萬科在全國商品房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提升至3.96%,較2016年上升0.86個百分點。

利潤方面,萬科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0.5億元,同比增長33.4%。

凈利潤大幅上漲的背後,是結算毛利率的提升。2017年,萬科實現結算面積1980.5萬平方米,結算金額2330.1億元。隨著一批在市場回暖期銷售、盈利情況相對較好的項目進入結算,房地產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25.8%,較2016年提高6.05個百分點。

由於銷售規模遠高於結算規模,截至2017年底,萬科已售未結資源大幅上升,合並報表範圍內已售未結面積296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已售未結金額4143.2億元,同比增長48.9%。

萬科在土地市場依然堅持理性的投資策略,通過合作、股權收購、代建等多元化渠道拿地。2017年新增開發項目216個,總規劃建築面積4615.4萬平方米,權益規劃建築面積2768.1萬平方米。按投資金額計算,新增項目90%位於一、二線城市。

現金流方面,2017年,萬科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823.2億元,同比增長108%;截至2017年底,持有貨幣資金1741.2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的總和622.7億元。

截至2017年底,萬科的凈負債率(有息負債減去貨幣資金,除以凈資產)為8.8%,繼續保持行業較低水平。

根據2017年度分紅派息預案,萬科每10股擬派送人民幣9.0元(含稅)現金股息。按此計算,2017年度萬科現金股利約為99.35億元,占公司2017年合並凈利潤的比例為35.42%。

長租公寓保有量超10萬間

在鞏固房地產業務優勢的基礎上,萬科過去一年大力發展租賃住房業務,繼續拓展物業服務、商業開發與運營、物流倉儲,積極探索養老、教育、冰雪、度假等業務。

在商業地產領域,萬科以印力集團為商業地產運營管理平臺,截至2017年底,總管理項目172個,總建面超1000萬平方米。2018年1月,印力收購凱德20家購物中心,商業布局進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印力管理面積總規模已達到行業第二。

租賃住宅方面,萬科整合形成了集中式長租公寓品牌“泊寓”,截至2017年底,泊寓累計獲取房間數超10萬間,累計開業超3萬間,覆蓋29個一二線城市。

萬科有意成為房共建、共享事業的領頭羊。該公司表示,計劃2018年新獲取10萬間以上租賃住宅,新開業5萬間以上。

在物業服務領域,萬科物業2017年實現合並報表範圍內主營業務收入71.3億元,同比增長67.28%。截至2017年底,已進入80個城市。

在物流倉儲領域,目前萬科已累計獲取項目62個,總建築面積482萬平米,穩定運營項目平均出租率達到96%。此外,萬科在2017年聯合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厚樸、高瓴資本、SMG組成財團,參與完成全球領先的現代物流設施提供商普洛斯私有化,物流倉儲布局進一步得以完善。

在冰雪度假方面,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雪季期間,吉林萬科松花湖和北京石京龍兩個滑雪項目累計到訪的客流量超過5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萬科在養老、教育及其他業務方面也進行探索。截至2017年底,萬科在15個城市布局了養老業務,獲取項目約170個,並在全國參與運營超過10所學校。

在2017年報中,萬科宣布戰略叠代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

萬科在年報“致股東”中表示,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我國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必須順應這個變化,調整自己的動作。萬科未來的經營理念,就是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中心。

按照萬科的表述,“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的具體內涵包括四個方面: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和諧生態建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69

上市銀行一季度成績單:資產質量逐步好轉,資本仍“吃緊”

近期,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報集中披露。截至4月28日,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一季報均已發布;股份行中,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先後披露一季報;城商行如北京銀行也在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一並披露了一季度業績。

從上市銀行今年一季度業績看,多家銀行資產質量進一步好轉。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與北京銀行今年一季度不良率與上年度末相比進一步下降。農業銀行雖然不良率最高,為2.08%,但在披露一季報的上市銀行中不良率降幅最大,下降0.09個百分點。此外,建行、交行、民生、光大四家上市銀行不良率均與去年末持平。

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則呈現顯著提升態勢。第一財經記者梳理8家上市銀行一季報發現,8家銀行一季度撥備覆蓋率均比上年末提高。其中,農行升幅最為強勁,上升26.75個百分點。工行、建行、交行、民生、光大銀行撥備覆蓋率也有10個百分點以上的提升。

4月9日,銀保監會掛牌首度披露全行業走勢,一季度開局向好。銀保監會稱,銀行業資產規模穩步增長,流動性進一步增強,貸款質量保持穩定,資本和撥備穩中有升,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提升。

五大行日賺31億,息差小幅改善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去年五大行凈利潤總和達9668億元,平均日賺26.48億。截至2018年3月末,五大行第一季度凈利潤總和已經達到2810億元,平均日賺31億。

其中,工行繼續保持領頭羊地位,截至一季度末凈利潤790.69億,但4%的凈利潤增速在四大行中墊底;農行、中行、建行一季度均保持了5%以上的凈利潤增速,其中農行凈利潤增速5.85%,發力最猛;而交行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00.91億,凈利潤增速僅為3.97%。

兩家股份行民生銀行與光大銀行一季度分別實現凈利潤149.42億元、90.71億元,凈利潤增速均在5%以上,分別為5.23%、5.49%;城商行中,北京銀行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更是達到6.24%。

盡管各家上市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增速保持高速增長,但反應盈利能力指標的ROA與ROE卻參差不齊。例如,民生銀行一季度ROA 1.02%,同比上升了0.04個百分點,但ROE一季末為16.28%,同比則下降了0.43個百分點;中國銀行ROA為1.05%,同比下降了0.04個百分點,但ROE為13.92,同比上升了0.18分百分點。

不過,大部分上市銀行盈利能力指標呈進一步下降態勢。其中,農業銀行ROA為1.11%,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ROE為17.22%,下降0.27個百分點;交通銀行一季度末ROA為0.88%,下降了0.03個百分點,ROE為13.23%,下降了0.1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2017年商業銀行ROA、ROE分別為0.92%和12.56%,較2016年分別下降了0.06個和0.82個百分點。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的《2018年二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二季度中國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將有所回升,但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根據奧緯銀行業研究報告,隨著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2014年至2017年,中國銀行業凈利差持續收窄,從2014年的2.42%收窄至1.89%,下降了0.53個百分點。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發現,近年來困擾銀行的息差收窄問題,今年一季度有所好轉。例如,中行一季末息差為1.85%,提升0.05個百分點;建行息差2.35%,息差提升了0.22個百分點;北京銀行一季末息差為1.59%,上升了0.06個百分點。

 

凈利潤

凈利潤增速

不良率

不良率增幅

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

一級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

工行

790.69億

4%

1.54%

降0.01

12.64%

13.13%

15.09%

農行

590.40 億

5.85%

2.08%

降 0.09

10.47%

11.08%

13.77%

中行

490.01億

5.04%

1.43%

降 0.09

10.94%

11.78%

13.87%

建行

738.15 億

5.43%

1.49%

持平

13.12%

13.71%

15.63%

交行

200.91億元

5.23%

1.5%

持平

10.74%

11.81%

14%

民生

149.42億元

5.23%

1.71%

持平

8.61%

8.86%

11.98%

光大

 

90.71億元

5.49%

1.59%

持平

9.24%

10.25%

13.32%

北京

57.85億

6.24%

1.23%

降0.01

8.93%

9.91%

12.28%

 

8家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部分指標數據

資本充足率達標但“吃緊”

盡管資本充足率均滿足監管要求,但多家上市銀行一季度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吃緊”。

工行截至一季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充足率分別下降了0.13個、0.14個與0.05個百分點;中國銀行三個資本充足率指標則分別下降了0.21個、0.24個與0.32個百分點。

農行一季報顯示,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4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08%,資本充足率為13.77%,其中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下降了0.1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了0.18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微升0.03個百分點。

不過,建行一季度資本充足率則呈現出上升態勢,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充足率分別提升了0.03個與0.13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與去年年底持平。

隨著去年銀監會對銀行業市場進行重點整治,銀行同業、理財、表外等影子銀行亂象收斂,但資本壓力凸顯。此外,G20提出銀行關於總損失吸收能力(即系統重要性銀行吸收損失的總體能力)的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都在抓緊補充資本。

4月17日晚間,農行發布公告稱,該行非公開發行A股方案獲得中國銀保監會核準,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用於補充資本金。

中小銀行中,北京銀行一季末資本充足率12.41%,2017年北京銀行已經完成206億元非公開發行,提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36個百分點。

奧緯咨詢大中華區金融業務董事合夥人翁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風險沒有被適當的價格覆蓋,未來定價方面銀行需要做更多工作,使定價能夠覆蓋風險。以前銀行盈利更多通過“吃利差”放貸款,這個傳統模式占用了很大的資本,最後還要算到風險資產里面。現在銀行轉型,更多需要做一些“輕資本”的中間業務。

3月12日,銀監會、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和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工具創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影子銀行回表,新資本管理辦法過渡期結束以及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追加要求都使得銀行資本“吃緊”,國內合格資本工具匱乏,需要豐富資本工具種類,給予商業銀行更靈活的資本補充機制,此外,擴大投資主體範圍,降低風險集中度,最後優化資本創新工具發行流程,提高資本補充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63

看一看國開行支持“一帶一路”的成績單

5月10日,國開行相關負責人在銀保監會例行發布會上透露,截止今年一季度末,國開行全行總資產15.55萬億元,貸款余額10.67萬億元,國際業務貸款余額3227億美元,人民幣金融債券余額8.27萬億,不良貸款連續52個季度控制在1%以內。

國開行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劉勇說,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開行宣布會提供25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其中,1000億等值人民幣用於基礎設施,1000億用於國際產能合作,500億用於金融合作。截至今年3月末,國開行“一帶一路”專項貸款已承諾金額折合人民幣1624億元,占專項貸款的65%,力爭今年全部兌現承諾。到目前為止,國開行已支持了柬埔寨暹粒機場、印尼金光集團紙業板塊收購巴西埃爾多拉多(Eldorado)漿廠、阿曼財政部綜合授信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能合作和金融合作項目。

劉勇說,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國開行作為境內金融企業中唯一一家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充分發揮與國際市場、國際金融組織的聯系和對話合作機制,通過這些合作,用國際語言,國際方式傳播中國在“一帶一路”的聲音,傳播開發性金融機構在服務國家戰略當中的一些做法。

劉勇說,國開行將大力支持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首先,國開行從2005年開始支持集成電路,支持領域涵蓋了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陸續支持了中芯國際、上海華力、紫光展銳、長電科技、通富微電、中微半導體等骨幹企業,而且在產業波動期仍堅定對企業予以支持,支持中國企業從弱到強,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產業空白。其次,國開行受托管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截至2017年底,累計有效決策項目67個,完成有效承諾額近1200億元,實際出資818億元。最後,開行將以投貸聯動助推產業發展。開行通過“貸款支持+國開發展基金投資”的方式,提供股權和信貸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19

4家互金企業Q1成績單:總營收同比猛增,3家逾期率略有上升

隨著“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框架落地,金融監管改革拉開序幕。這意味著,加強監管已成為金融科技行業的主旋律。而對於互聯網金融而言,2018年也將成為行業合規元年。

近期,樂信、趣店、拍拍貸、宜人貸相繼公布2018年一季度財報。從總體情況來看,在強監管的背景下,上市互金企業營收同比增長,維持盈利,但逾期率與上個季度相比,樂信、趣店、宜人貸均有所上升。

趣店凈利下降、宜人貸主營業務成本增加

根據幾家公司的Q1財報,雖然監管和信用環境充滿挑戰,但幾家上市互金企業總營業收入均呈現同比增長趨勢。

從營業收入來看,2018年一季度上述幾家互金企業增幅迅猛。樂信總營業收入達到16億元,同比增長31%;趣店一季度總收入17.17億元,同比增長105.6%;拍拍貸一季度營收達9.168億元,同比增長37.1%;宜人貸一季度凈收入15.93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56%。

從凈利潤來看,2018年一季度,樂信實現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160%;趣店凈利潤達3.16億元,同比下降32.10%;拍拍貸凈利潤為4.37億元,同比增長5%;宜人貸調整後凈利潤為6.69億元(調整金額為3.9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91%,但在主營業務成本方面,宜人貸一季度成本為1.43億元,主營業務成本占當期促成借款總額的1.2%,較2017年同期的0.8%有所上升。宜人貸對此表示,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本季度加強了對逾期借款的催收。

宜人貸財報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起,根據美國公認會計準則,宜人貸開始采用新的收入確認準則ASC606,核算與客戶之間的合同產生的收入,並按照不完全追溯法對之前年度的財務數據進行調整。新收入確認準則主要影響公司分期收費產品的收入確認時間。根據之前的收入確認準則,公司在月度服務費收到之後才會確認收入,但根據ASC606準則,公司在完成合同義務之後即可確認收入。受新收入確認準則影響,公司對2018年第一季度留存盈利的初始余額進行了16.97億元的調整。

值得註意的是,拍拍貸與趣店也調整了相應的確認收入準則。從2018年起,拍拍貸與趣店也均采用ASC606準則。據悉,相比於此前的ASC605準則,ASC606允許借款合同簽署後即可確認大部分收入。

為了始終保持監管合規,幾家互金企業一季度也對業務運營進行了一些調整。“本季度,公司的信貸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穩健,機構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為了始終保持監管合規,我們在本季度對業務運營進行了一些調整,包括信貸產品的定價調整和質保服務計劃的升級。”宜人貸CEO方以涵稱。

“在去年年底行業政策調整之後,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經歷了行業性收縮區間,我們迅速采取了措施,通過暫時收緊信貸標準來控制風險。“趣店集團創始人、CEO羅敏表示。

趣店集團CFO楊家康則指出,趣店正在拓展合作的金融機構數目,致力於成為一家依靠數據和技術的公司,幫助資金提供方合作夥伴向用戶發放消費貸款。“未來轉型的方向是將消費金融業務從重資產轉向輕資產,從信用中介走向信息中介,從高金融風險走向低金融風險,將自身的重心定位為流量分發、場景連接和技術服務。”

從用戶量和成交量來看,一季度末,樂信用戶數達到2640萬人,同比增長94.8%,促成的借款金額148億元,同比增長98.3%;趣店方面,一季度末註冊用戶數由2017年底的6242萬人上升至6530萬,其中授信用戶從2620萬人上升至2750萬人,活躍用戶為410萬人,同比下降13.9%,放款筆數為1090萬筆,同比下降44.6%。

拍拍貸方面,一季度末累計註冊用戶數達到7142.4萬人,累計借款用戶數為1128.2萬人,一季度共為250.1萬借款人提供了服務;宜人貸2018年第一季度,宜人貸為17.4128萬位借款人促成借款總額119.57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65%,其中23.1%的借款金額來自於重複借款人。

風控,下一攻堅戰

“我們主動控制了交易量,但是我們成功地降低了賬面風險,並且只迎來了一個短期的、可控的逾期率的增加。”羅敏表示,從資產質量來看,監管政策收緊給互金行業帶來了較大沖擊。

在逾期率披露方面,截至一季度末,樂信促成借款中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1.44%,而截至2017年底,樂信促成借款中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1.14%,逾期情況略有上升;根據趣店披露,當期可觀測M1+(逾期30天以上)逾期率保持在低於1.7%的水平,而根據其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底M1+逾期率則低於0.9%。

拍拍貸方面,一季末,15天至29天、30天至59天的逾期率分別為0.87%和2.11%,而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這兩類逾期率分別為2.27%和2.21%,逾期率較上季度下降;截至3月31日,宜人貸15天至29天、30天至59天、60天至89天借款的逾期率分別為0.8%,、1.6%和1.3%,而截至2017年底相對應的逾期率分別0.8%,、0.9%和0.7%。宜人貸逾期30天至89天的借款逾期率較上季有所上升,主要因為2017年12月起借款人信用風險出現了短期波動。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上述4家上市互金企業作為行業內的頭部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均有逾期產生,但行業內卻有多家企業公布的逾期數據為0。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行業數據透明度及真實性均存在疑問,業績的真實性、準確性、可持續性還有待檢驗。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5月23日,共有120家互金機構接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但仍有很多企業披露的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均為0。這與上述幾家頭部互金企業的數據披露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業內專家表示,一些網貸平臺基於獲客角度,會在逾期率上進行一定程度的粉飾,選擇性的披露成為互金企業的通病。而對於投資人而言,決定是否投資的重點參考標準之一就是平臺的逾期率。因為逾期率代表著平臺風控的整體運營情況。

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行業合規監管落地後,對於互金企業來說,是否具備好的風控及運營手段將成為互金企業的下一個攻堅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03

原油期貨交上市兩月“成績單”,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INE原油期貨上市已滿兩個月,產業鏈企業、金融機構等各方的參與情況以及體驗成為市場的一個關註方向。

第一財經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多數國內外產融界人士對INE原油期貨給予了初步認可,但同時也提出INE原油期貨的流動性目前主要集中在首行合約,如何更好地增強INE原油期貨遠期合約的流動性成為業內的一大關註點。

INE原油期貨在做大流動性的同時,如何做好對國內實體經濟服務?對此,在第十五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多方業內人士表示,在現有基礎上,希望引進新的交割品種、推動更多石油系列產品上市。

5月29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姜巖也表示,上期所後續將推進成品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石油系列產品的研發和上市,完善產業鏈產品體系。

流動性集中在首行合約

從INE原油期貨上市前兩個月的情況來看,截至5月25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221.57萬手,期末持倉1.61萬手,累計成交金額1.01萬億元。兩個月期間,單日成交量平均5.40萬手,最高曾達到12.23萬手;單日持倉量平均9598手,最高達到1.62萬手;單日成交金額平均246.57億元,最高達到557.56億元。

其中,首行合約(1809合約)的交易量在5月份上升至20萬桶/天,最高一日的交易量達到24萬桶,持倉量在3萬手左右。

“原油期貨現在流動性是好的,但是集中在首個合約,因為原油期貨以中東原油交割品質作為交割基準,所以更多是基於外盤天然具有套利屬性的原油期貨,考慮到交割的連續性,我們認為1810合約是接下來主力合約還原的最佳選擇。”中化石油有限公司期貨部總經理助理梁毅表示。

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大印表示,從近兩個月拜訪客戶的反饋信息來看,INE原油期貨未來將會是全球原油定價的重要市場,但目前面臨產業客戶參與度比較低、遠期合約流動性不強的情況。

“根據我們過去兩個月的經驗,有幾個方面如果做進一步探討,有機會吸引到更多交易者,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如何建立更加有利的遠期價格曲線?”BP IST中國區總經理郭寧分析稱,目前INE原油期貨遠期價格曲線從結構上來說,與布倫特、WTI有類似的形狀,但看其中的流動性,有95%以上集中在首行合約,這樣的結構對於國際的石油公司和貿易公司,在其中進行交易存有較大挑戰,最根本的原因是原油期貨並不是看交易的絕對價格,更多是看不同月份之間的月差等的交易。

廣州市華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曦林也稱,原油在采購端控制原油成本,對比發現,跟境外的ICE柴油,跟新加坡柴油指貨,跟山東柴汽油價格關聯度非常好,甚至達到95%以上,但是在境內做保值方面有很多顧慮,因為有的企業認為將原油作為保值是投機。

作為國內的燃料性煉廠而言,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欒波表示,未來轉型會成為煉廠的主題,這其中期現結合的方式未來是必然趨勢,“特別是我們的煉廠在獲得了原油進口之後,對於煉廠來說定價機制變了,如果沒有很好地結合期貨體系,再按照過去的方式運行,企業的發展壓力會更大”。

從歐美境外交易者的情況來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環球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表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準備推出原油期貨之時,歐洲很多的市場參與者持一定的保守,但從過去兩個月情況來看,歐美參與者看到INE原油期貨平穩地運行,“他們還是很看好未來的發展”。

“國外的參與者緊盯市場,他們對細節還希望再進一步了解,比如遠期曲線、交割等方面,通過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希望能有更多的國際參與者進入市場。”傅曉表示。

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INE原油期貨在做大流動性的同時,如何做好對國內實體經濟服務?

多方業內人士希望INE原油期貨能夠引進新的交割品種。梁毅分析稱,因為中國2017年進口中東原油的占比在43%左右,超過半數的原油是非中東交割品質,既然中國原油是為了服務中國的煉廠,是否可以再加入一些物流穩定、品質穩定的中國煉廠試煉的原油,這樣可以更好地服務中國真正的煉廠采購需求。

郭寧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目前除了勝利原油以外,其他的交割品種都是中東的品種,這樣的設計天然建立了INE原油期貨和迪拜價差的貿易結構,“INE原油期貨怎麽通過引進新的交割油種,能夠和WTI、布倫特建立類似的聯系?這些方面也可以幫助引進更多的交易者”。

從交割方面來看,梁毅表示,現在第一批上海原油期貨的交割庫容核定了595萬立方米,第一批起用了315萬立方米,但是交割庫分布在漫長的中國海岸沿線上,可以通過增加交割庫或者加大交割庫容來改善交割讓大家更適合交割。

對於如何提高產業企業參與INE原油期貨的積極性,貿易企業又如何利用原油期貨進行價格風險的管控?

“可以考慮把自己的期貨納入到成品油定價的要素中,這樣可以很好地拉動貿易商、煉廠,參與原油期貨的積極性和迫切性。”欒波提出建議。

中海石油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軍也提出,“希望發改委公布成品油定價的時候,把上海能源交易中心原油價格因素考慮在內,同時我們也希望在380燃料油後續上市以後,能夠實時地推出成油的期貨,給原油和成品油鎖價提供更多工具。”

除了期現結合的方式,原油在國外更多是通過與場外金融衍生品相結合的方式來服務實體企業。

傅曉表示,場外(OTC)衍生品在海外的交易市場中是大頭,主要的OTC品種包括調期、期權、期權的組合等等,不同於期貨是大批量的合約,OTC量身定做給每個客戶獨特的要求,也能使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更好的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