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9月的穩定行情後,10月以來人民幣連續、較大幅度貶值。湊巧的是,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特別提款權)。一時間,各界紛紛開始疑惑——SDR是觸發人民幣貶值的導火索嗎?人民幣未來究竟何去何從?
對此,業內主流觀點認為,SDR並不決定人民幣升貶,更趨“市場化”的導向才是導致人民幣近期波動的主因。央行網站曾轉載中國貨幣網評論員文章稱,雖然人民幣中間價跌破6.7,但與發達經濟體貨幣和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相比,貶值幅度相對較小,CFETS測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仍是升值的。參照一籃子貨幣變化,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貶都是正常的,未來還將繼續雙向浮動。
SDR不決定人民幣升貶
10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止跌回升,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7393,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漲3點。然而,此前的兩周間,人民幣持續下行。10月1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官方收盤報6.7396,較上一交易日16:30官方收盤價跌141點,繼續刷新6年新低。
業內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進入SDR和匯率未來的走勢並無絕對關系。唯一的關聯則是——SDR籃子貨幣的身份將督促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
IMF前副總裁朱民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IMF強調一點,既然IMF的189個成員國願意接受人民幣作為SDR的一部分,那麽中國在過去一年中對貨幣政策、利率、匯率的一系列改革必須要制度化,要經得起運營和操作的測試。”言下之意,匯率機制要更加基於市場化。而近期人民幣走貶,也是基於英鎊閃崩導致美元被動走強的邏輯,交易人士普遍認為央行幹預減弱。
民生證券研究院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則表示,短期來看,6.7並不是匯率底,SDR生效並不代表著匯率只能升不能貶,相比不透明的穩定,透明的跟隨市場的波動才是好的機制。中期來看,年內貶值底不會擊穿6.8(年貶值4.5%),整體貶值壓力可控。
回顧過去一年,人民幣貶值的起點是2015年8月11日的人民幣匯改,當日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000點,在一次性糾偏後,人民幣便開始了較大幅度的雙向波動,央行也進一步放手給市場,並在去年年底重磅推出CFETS一籃子匯率指數,形成了“上一日收盤價+一籃子貨幣變化”的新中間價定價模式。而這一切也是人民幣備戰SDR需要作出的努力。對此,IMF官員稱:“人民幣納入SDR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格局的重要里程碑,這即認可了中國的改革成就,強化了改革承諾。”
新SDR籃子貨幣及權重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元(8.33%)和英鎊(8.09%),籃子貨幣也擁有儲備貨幣的地位。以日元為例,其在2012~2015年間對美元貶值了近40%,這是因為日本開啟了QQE(量化和質化寬松),貨幣存在大量貶值壓力;而在2016年,日元對人民幣一度升值近30%,這也是因為日本央行寬松走到盡頭,全球避險資金湧入日元等。盡管貨幣劇烈波動,但這是基於市場供求的結果,不存在幹預,這對其他籃子貨幣而言也是同樣的邏輯。
央行並非“主動貶值”
近期,人民幣貶值可能存在央行乘勢解除部分貶值壓力的訴求。興業宏觀認為,一方面,在G20和人民幣入籃SDR後,央行維持幣值穩定的壓力有所減弱;另外,目前外匯儲備為3.17萬億美元,仍有可能逐漸臨近3萬億的“市場敏感關卡”。
然而,若說央行“主動貶值”還言之過早。“近期人民幣貶值更多是被動式的,與外圍市場的變化息息相關。”興業宏觀認為,人民幣中間價和前一日美元指數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這意味著,當美元走強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就會伴生貶值壓力;其次,10月以來,隨著聯儲官員的集體鷹派發聲,疊加英國脫歐和日央行“寬松”態度,美元與其他發達國家貨幣之間出現此強彼弱的走勢,這明顯推升了美元指數。
此外,對比去年“8·11”和今年1月的兩輪主動貶值,無論交易量和衍生品的表現均不支持。首先,從交易量來看,人民幣對美元的外匯交易量並沒有出現快速上升。其次,衍生品價格的走勢也指向市場對人民幣的態度與央行主動引導貶值時期不同,沒有出現恐慌。
(資料來源:興業宏觀)
未來這些因素影響人民幣
走向未來,人民幣匯率究竟會如何演變?近期,又出現了諸多議論人民幣“鐵底”的聲音,然而,既然匯率走勢將更趨市場化,“鐵底”本身似乎成了偽命題。不得不問的是,未來哪些市場因素將影響人民幣走勢?
首先,美元走勢無疑是第一關鍵。近一兩日,美元出現了小幅盤整,“美元短線調整為非美貨幣和黃金的反彈帶來動力。美元的調整何時結束可能取決於本周二公布的美國9月通脹數據。市場預期9月CPI年率將從1.1%升至1.5%,核心CPI年率將維持在2.3%,遠高於預期的數據將提升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推動美元再次上揚,反之將導致美元繼續走低。”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同時,本周四也將迎來美國總統大選第三場辯論,若民主黨希拉里擴大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優勢,則股市等風險資產將獲得支撐,也將利好美元,反之美元、股市下跌,日元和黃金將獲得青睞。
此外,原先對於人民幣影響並不大的英鎊如今也成了關鍵。在脫歐公投後,英鎊下跌了接近20%,令通脹預期飆升。自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講話引發對該國“硬脫歐”的擔憂後,英鎊對美元過去兩周已貶值6%。英鎊的大幅貶值導致美元被動升值,這也將直接影響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對記者稱,英鎊大幅貶值導致各界對通脹上行的擔憂加劇,驅使投資者降低對今年英國央行可能進一步減息或推出更多刺激舉措的預期。不過,周二出爐的通脹數據將是下一個重大事件。“目前市場預計英國9月CPI年率將由0.6%升至0.9%,如果通脹的回升並沒有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強烈,勢必引發英央行將采取進一步行動的猜想,英鎊對美元可能將進一步走弱。”
總結當前的匯率邏輯,張瑜表示,人民幣正從單一對美匯率的盯住體系逐步轉換到“弱化單一對美匯率+強調一籃子匯率”的新體系。總而言之,未來人民幣中間價將迎來更透明的、機制化的、市場化的寬幅波動,而一籃子匯率的重要性將會提升。未來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模式——CFETS平+中間價貶;CFETS小升+中間價小貶;CFETS升+中間價平;CFETS貶+中間價超貶。
寶光股份11月1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出於看好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考慮,自2016年11月13日起的未來十二個月,西藏鋒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鋒泓”)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包括但不限於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參與司法處置等合法合規方式增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增持金額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
根據最新披露信息顯示,西藏鋒泓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19.97%,而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為20.04%,一旦增持計劃實施,或導致實控人易主。
在不少科幻電影中,描述了不少機器人擁有自己思維後對人類進行反攻的場景。在高交會現場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機械公敵》。
根據媒體報道,一臺名為小胖的機器人在沒有指令的前提下突然自行打砸展臺玻璃,最終導致部分展臺破壞。更為嚴重的是,該機器人還砸傷了路人,網上曝出的圖片中顯示,受傷者已經被擔架擡走。現場圖片出現一地破碎的玻璃以及被擔架擡走的傷員。
據記者了解,小胖機器人由北京進化者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共同研發,專門針對4-12歲的孩子所研發。
今日下午,高交會官方微博對該事故原因做出說明,澄清事故原因為人為操作失當,誤將“前進鍵”當成“後退鍵”,導致機器人撞向展臺玻璃,玻璃倒地摔碎並劃傷一名現場觀眾。一言蔽之,此次事故非機器人本意為之,科幻迷們大可放心。
事發之後,第一財經記者多次撥打北京進化者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電話,卻並未能聯系上該公司。該公司網站顯示,一款尊享版的家庭機器人售價高達12988元。
根據其官方微博顯示,11月15日,小胖機器人到烏鎮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並充當向導員,不知各位互聯網大佬是否慶幸躲過一劫。
南玻A 11月23日晚間公告對多條市場傳聞進行集中澄清,其中包括,前海人壽幹預南玻A股權激勵計劃草案的制定導致公司高管離職的消息不屬實。公告稱,相關高級管理人員系主動提出辭職,辭職報告中並未提及股權激勵計劃相關事宜。公司與富隆國際、前海裕盛、前海裕鑫不構成關聯法人,對於以上公司與公司關聯自然人的關系,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核查。另外,今年 8 至 9 月份開始,南玻內部已經出現了人事變動,不乏公司中高層和骨幹人員。其中,部分離職人員加入了旗濱集團。
公告澄清內容如下:
傳聞(1):寶能系以南玻 A 名義發布《告中國南玻集團全體員工書》,指責 原管理層損害公司利益、蠱惑公司員工,同時歡迎此前離職的員工回來;並表示 要把公司打造成銷售收入超千億、利潤超百億的綜合性新型產業控股集團。
答複:傳聞(1)不屬實。《告中國南玻集團全體員工書》並非公司發布,同時經函證股東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一致行動人,該公司及一致行動人未以南玻A 名義發布《告中國南玻集團全體員工書》。其中關於將南玻 A 發展成為一個銷售收入超千億、利潤超百億的綜合性新型產業控股集團的相關信息不屬實。根據公司於 2016 年 11 月 18 日發布的《關於公司近期情況說明的自願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告編號:2016-055)公司相關股東方表示將支持公司繼續深耕壯大工程玻璃、節能玻璃、電子玻璃和光伏領域等公司的優勢業務,實現產能轉移,並不斷擴充新業務領域,做大做強,將公司打造成為一個綜合性產業集團。
傳聞(2):前海人壽曾在顯示器資產重組過程中“作梗”,“在顯示器資產重組過程中,董事會批準同意將科技園北區的導電膜大樓連同該公司一起出售,並以高於當初曾給前海人壽報價(6.5 億元)的 7.25 億元與買家簽訂協議,並收取 了定金。但前海人壽突然變卦,要求廢除合同,強行收購此棟樓,使公司面臨巨 大的法律訴訟風險。
答複:傳聞(2)不屬實。有關公司對位於深圳科技園北區導電膜大樓出售事項的詳細情況參見同日披露的《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部關註函(公司部關註函[2016]第 194 號)的回複公告》(公告編號:2016-064)中第 2 條事項及《關於對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關註函(公司部關註函[2016]第 195 號)的回複公告》中第 1 條事項的回複。
傳聞(3):公司高管離職主要因為今年上半年,公司有意推出股權激勵計劃以增加員工的凝聚力,前海人壽幹預南玻 A 股權激勵計劃草案的制定。
答複:傳聞(3)不屬實。本公司相關高級管理人員系主動提出辭職,該等人士提交的辭職報告中並未提及股權激勵計劃相關事宜。有關公司股權激勵事項的詳細情況請參見同日披露的《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部關註函(公司部關註函[2016]第 194 號)的回複公告》(公告編號:2016-064)中第 1 條回複及《關於對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關註函的回複公告》中第 1 條的回複。
傳聞(4):公司已離職的高管團隊存在攜帶核心技術人員和核心技術,與競爭對手方合作,涉嫌存在違反競業禁止規定和掏空上市公司的情況。
答複:傳聞(4)待核查。目前,本公司正針對該情況進行內部核查,並待核實後,就有關情況盡快予以補充澄清。
傳聞(5):今年 8 至 9 月份開始,南玻內部已經出現了人事變動,不乏公司中高層和骨幹人員。其中,部分離職人員加入了旗濱集團。
答複:傳聞(5)待核查。根據根據旗濱集團《關於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回複的公告》,今年以來該公司引進南玻 A 主要業務骨幹和管理人員 10 余人。目前,本公司也針對該情況進行內部核查,待核實後,就有關情況盡快予以補充澄清。
傳聞(6):公司與富隆國際、前海裕盛、前海裕鑫是否存在關聯關系?若南玻與富隆國際、前海裕盛存在一定的關聯,那麽南玻存在通過富隆國際、前海裕盛、前海裕鑫間接與競爭對手旗濱合作,涉嫌存在違反競業禁止規定和掏空上市 公司的情況。
答複:傳聞(6)待核查。經查,公司與富隆國際、前海裕盛、前海裕鑫不構成《深圳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10.1.3 中規定的(一)(二)(四)情形的關聯法人,對於以上公司與公司關聯自然人的關系,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核查,並待核實後,就有關情況盡快予以補充澄清。
傳聞(7):公司於 2016 年 5 月收購鹹寧豐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威科技”)100%的股權涉嫌利益輸送。被南玻收購的豐威科技公司的前大股東,與旗濱的合作公司富隆國際,存在些許關聯。
答複:傳聞(7)待核查。公司於 2016 年 5 月 20 日召開第七屆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投資 400 萬㎡導光板光電玻璃生產線項目暨收購鹹寧豐威科技有限公司 100%的股權的議案》,公司同日發布了《關於收購鹹寧豐威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編號:2016-026),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合泰企業將收購豐威實業、信邦投資、前海瑞南所持有的鹹寧豐威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格為 10,200 萬元,本次交易價格以開元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鹹寧豐威科技有限公司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報告》(開元評報字[2016]245 號)作為定價依據,根據豐威科技於評估基準日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最終評估結論為 10,255 萬元。本次交易因南玻集團原副總裁張柏忠為前海瑞南股東之一,構成關聯交易,獨立董事發表了事前認可及獨立意見。鹹寧豐威科技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為趙得翔,此人非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其與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是否存在關聯關系,公司正在進行進一步核查,並待核實後,就有關情況盡快予以補充澄清。
傳聞(8):2016 年年初,南玻與旗濱集團合作光伏電站的建設。在與旗濱 的合作項目中,旗濱工作人員假借新項目合作的名義,拿走南玻包括玻璃生產技 術、流程工藝、宣傳策略、銷售渠道、財務狀況、行政人事表格在內的全套資料, 涉嫌侵犯南玻的商業秘密。
答複:傳聞(8)待核查。目前,本公司正針對該情況進行核查,並待核實後,就有關情況盡快予以補充澄清。
金融風險和健康風險是人到老年面臨的兩大主要風險,以電信詐騙、投資理財詐騙為代表的金融陷阱與消費品陷阱一樣,都有可能將老人的晚年生活置於危機之中。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廣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老年人知識結構落後和風險識別能力缺失是金融騙術能夠得逞的主要原因,對老年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防範和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老年人需要補上“理財”課。
有數據顯示,老年群體中6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容易上當受騙。投資理財詐騙形式為騙存騙貸,各類所謂高收益的虛假金融產品等;騙消費類詐騙包括誇大功能和虛假效用宣傳的養老器械設備,無效甚至有害的醫療藥品和養生保健品消費陷阱等。
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金融理財陷阱是老年公寓項目,多地爆出老年公寓項目掩蓋下的非法集資,一些老年人被騙得血本無歸。
“老人們選擇老年公寓項目一是受到高息的誘惑,二是覺得未來自己可能去住,老年公寓項目比其他項目更加能夠吸引老年人。”一位差點就被朋友們拉去投資老年公寓的王大爺說。
他的朋友少則投資幾萬,多則投資幾十萬,從投資的那一個月起就可以拿到高利息。這位老人婉拒了朋友的邀請。他拒絕的原因是上網查到了公安部防詐騙攻略中提到過老年公寓的騙局。
“並不是每個老年公寓項目都是騙局,我不想加入一是因為風險太大,二是支取不靈活,養老錢首先是活命錢,如果身體一旦出現問題,我需要拿這些錢來救急,到時取不出來也不行。”他說。
王大爺的理財觀偏保守,每個月工資一發就把錢存到銀行定期存折。過去銀行里有很多賣保險、賣理財產品的,他一去銀行工作人員就勸他買理財產品,他都婉拒了。
他的理由是老人的知識結構已經老化,根本不足以應對現在花樣翻新的金融騙局,他最怕的就是一時失察,血本無歸。
劉廣君認為,老年人有像王大爺這樣的防騙意識是好的,但也是遠遠不夠的。老年人在養老上的一大誤區就是持有貨幣。從理財的角度來看,貨幣不養老,現有存量資產必須通過有效的投資方式實現保值增值而不能貶值,以抵禦通脹的影響,保證滿足實現有效需求的購買能力。
老年人在保住本金的前提上,還應該有賺取收益的意識。然而,培養老年的理財意識,單靠老年人是不夠的。由老年人經濟來源不穩定和自身能力缺失形成的養老風險需要進行有效管理,亟需通過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各類金融機構通力合作。
一些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了老年金融業務的嘗試。比如,興業銀行推出了安愉人生專屬綜合金融服務品牌。安愉人生除提供理財、基金、信托等多樣化金融產品外,還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增值服務體系,包括健康管理、法律顧問、老年學院等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表示,銀行體系天然地和每個老人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老人最相信的就是銀行,而且銀行的網點遍布每個社區,所以老齡金融和銀行的結合應當也為銀行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新增長點。
劉廣君表示,中國老年學會正在聯合清華大學緊鑼密鼓地籌備“老年理財課堂”項目,計劃年後在中國老年學會的網絡平臺上播出。
“我們將針對老年人理財和金融知識缺乏的現狀,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識,從防止金融詐騙到管理養老資產,培養老年人的理財觀念,共同來防範老年風險。”劉廣君說。
外管局今日公布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就11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具體內容如下。
問: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11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請問造成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原因是什麽?
答: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16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
從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看,主要包括:(1)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2)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3)由於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它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導致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從11月份的情況看,央行向市場提供外匯資金以調節外匯供需平衡、美國大選後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呈現貶值、債券價格也出現回調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外匯儲備規模出現下降。
知名經濟學家、“末日博士”魯比尼認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的政策“沒道理”,並可能傷害制造業、導致就業崗位流失。
“末日博士”魯比尼評特朗普政策
“市場確實在走高,但請想想(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他的政策沒道理,”魯比尼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如是對媒體表示。
魯比尼解釋說,特朗普的財政刺激措施和減稅方案將導致更高的長期利率,並使美元進一步強勢,而這將傷害制造業。
“供應側的涓滴經濟學政策並不會幫助白人勞動階級,”他補充說,“強勢美元則會迫使他變得更加保護主義、更加抨擊全球化、貿易和移民。”
魯比尼稱,未來一年半,美元進一步走強將導致制造業流失40萬個工作崗位。
霧霾之下,戴個口罩就萬事大吉了嗎?科研結果發現:霧霾不僅傷肺,而且傷眼。
北京市眼科學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梁慶豐等多位專家近期完成的“重視環境因素相關眼表疾病的研究”項目顯示,近年來,隨著環境汙染問題的加重以及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由環境因素導致的眼部不適也在逐漸增多。“對於直接暴露於外界環境下的眼表組織,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空氣汙染會導致“幹眼和過敏性結膜炎兩大眼表疾病”。
梁慶豐介紹,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地球上的生命賴以生存的土壤、空氣及水資源都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尤其是某些化學汙染物,是自然界在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內難以自潔恢複的。“這些汙染物包含了許多化學毒性物質和對人體過敏的物質。在眼科領域,這些汙染物所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對眼表組織的損害。”
研究發現,目前,由這些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眼表疾病的發生率逐漸升高,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
研究顯示,環境汙染的來源主要有幾方面: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及噪音;人類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贓水及垃圾;交通工具(如燃油車輛、輪船及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及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在灌溉後流出的水;礦山廢水和廢渣等。
梁慶豐介紹,我國的大氣汙染屬於煤炭型汙染,主要的汙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此外,還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些汙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不經過肝臟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運輸到全身。與此同時,這些汙染物還會作用於體表和眼表,從而產生一定的危害性。這種危害可以分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及致癌作用三種。
臨床調查結果顯示,幹眼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眼表疾病之一。其中,幹眼在亞洲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7%~33%,而白種人的幹眼發病率相對較低,約7.0%~14.6%。
臨床研究證實,幹眼發生的誘因或外因主要為環境因素。其中,環境汙染如煙塵和細顆粒物等可導致幹眼疾病的發生。
研究人員此前對上海地區2009~2012年幹眼患者的門急診就診數據,與同期的氣象和環境數據,包括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臭氧等汙染物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幹眼的發病與氣溫、相對濕度、風速、二氧化氮及臭氧密切相關。
此外,某些極端的氣候環境也可造成幹眼患病率的增加,如較高的海拔、強烈的紫外線、較大的風沙、極幹燥的氣候、炎熱的溫度等。
調查研究表明,汽車司機、農民、戶外工作者及礦業工作者的幹眼癥患病率較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溫度、濕度和風速對淚液的蒸發率影響較大;汙染的空氣、高粉塵及高溫環境下的工作人群眼表幹燥,幹眼發病率高。
幹眼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眼幹澀感、燒灼感、異物感、視疲勞、視物模糊、眼紅、眼癢、畏光、刺痛及分泌物增多等。幹眼癥狀可時輕時重,早期癥狀為異物感,病情繼續發展則會有燒灼感、視力模糊及波動不適等,嚴重的幹眼癥患者可出現明顯的視力下降,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導致角膜潰瘍,直至失明。
上述研究項目介紹,過敏性結膜炎是過敏性眼病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近年來,由於眼部化妝品的使用、角膜接觸鏡的佩戴及空氣汙染加重等因素,致使其發病率進一步上升。在過敏性結膜炎患者所處的環境中,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工業汙染。
眼癢是大多數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的主要癥狀。另外,可伴隨有結膜充血、水腫,有黏液性分泌物,眼瞼皮膚紅腫等癥狀,並且越靠近眼眥的部分,情況越嚴重,患者一般沒有眼痛,也無明顯視力障礙,瞳孔反射正常。
梁慶豐等專家表示,對於幹眼的預防,首先要註意用眼衛生。戶外環境汙染時,應佩帶防護眼鏡避免煙霧和刺激性氣體,或減少外出。在電腦前佩戴角膜接觸鏡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種。對於過敏性結膜炎,一般采用眼部冷敷,以降低局部溫度、收縮血管、減輕瘙癢及灼熱等癥狀。局部用藥治療,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特點,是治療過敏性結膜炎最常見的方法。
近日,有東莞網約車司機報料:在春節假期後,自己在網約車平臺公司“易到用車”的賬戶無法提現。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廣州、深圳均有該平臺司機反映這一問題。
23日,“易到用車”就該問題回應稱,相關系統正在與國家有關部門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可能會出現短暫性不穩定情況,影響部分系統功能。
該名東莞網約車司機報料稱:在最近一段時間,“易到用車”的司機賬戶無法提現。而在此之前,自己每10天便提現一次,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而且,他多次致電平臺客服,卻發現電話成了空號。“我現在很焦慮,賬戶里還有6000多塊錢,現在不知道怎麽辦好。”
無獨有偶,記者通過上網搜索發現,近日廣州市白雲區的平臺司機張先生也遇到了這種情況。
張先生表示,此前提現一直沒問題,但從6日開始,他賬戶的余額無法轉出。“點擊‘提現’卻發現屏幕顯示‘提現失敗,您今天已取過一次,請明天再取’,錢也沒有入賬。”張先生說。
據反映,在“易到用車”平臺司機微信群里,春節後幾百個人中僅五六個人能成功提現,“不知道是不是易到的資金鏈出現問題了”。
對於這一情況,“易到用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在回應記者時,否認了資金鏈出現問題的說法,並表示,在最近一段時間,“易到用車”正在與國家有關部門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同時,春節後選擇賬戶提現的司機也驟然增多。這兩方面原因使系統出現了短暫性不穩定情況,對部分系統功能或有小幅影響。在對接工作完成之後,系統將恢複穩定。
而對於“司機何時能提現”的問題,他表示,目前車主端提現時間系工作日的10:00—15:00,在該時段內可進行提取。
該負責人還稱,去年12月20日起,“易到用車”的客服電話升級變更為郵箱反饋、預約回電和人工智能回複三種形式。司機遇到問題可通過這些方式反饋。
法律170317
刑事法(五十六) 惡意傷人‧惡意導致他人身體嚴重傷害
蕭律師執筆
香港《侵害人身罪條例》第19章(即英國同名條例第20章)帶出兩種罪行:「惡意傷人」及「惡意導致他人身體嚴重傷害」。第19章條文如下:
「任何人非法及惡意傷害他人或對他人身體加以嚴重傷害,不論是否使用武器或器具,均屬犯可循公訴程序審訊的罪行,可處監禁3年。」***
〈傷害 Wounding〉
「傷害」需要證明有「連續性整體皮膚破損」:Moriarty v Brooks(1834)。
這排除了 “擦傷”,即是皮膚沒有整體破損。同樣,一條內部血管破裂也不算“傷害”。在A(minor)v Eisenhower(1983)案中,一粒由被告的氣槍射出的膠子彈擊中原告小童近眼處,引致眼部內出血,那也不是第19章所指的傷害。
〈嚴重身體傷害 Grievous Bodily Harm〉
「嚴重身體傷害」 意指“真正嚴重身體傷害”:DPP v Smith(1961)。
在HKSAR v Lo Tak Chi(2000),香港上訴庭認為有關傷害不一定是永久性或有危險性的,只要嚴重地影響健康或舒適即可。在此案中的受害人被毆至不醒人事、被打落一隻牙,頭部、面部、身體背部都有多處瘀痕和擦傷、舌尖有小割損。以法庭的觀點看,這不能正確地被形容為“嚴重身體傷害”。
創傷經常是、但不一定是,嚴重身體傷害。同樣地,身體可以遭嚴重傷害而沒有傷痕,如斷骨沒有穿透皮膚。***
〈施加 Infliction〉
嚴重身體傷害,按第19章的意義,必須是被告「施加」的。這「施加」與前篇講述關於第19(a) 章的 “「身體傷害」由「導致caused」所做成” 的「導致」是否有所分別?英國上議院大法官各陳己見,各有理據,迄無定論。
Martin(1881):被告在一間戲院中關掉所有燈光,把門拴上,由是引起公眾恐慌,致令多人受傷。他被控違反英國第20章(即香港同名條例的第19章)。首席大法官Coleridge以非常簡短的判詞,撤銷被告在下院判罪的上訴,認為被告確實是使在驚恐中受傷的人遭受嚴重身體傷害。
Clarence(1888):被告明知自己有淋病,仍和妻子性交,使其妻子感染病毒,被裁定違反英國第20章(即香港第19章)及其他罪行。 審理此案的刑事上訴庭由十三位法官組成,以九對四判被告上訴得直。由於法官數目眾多,各自有裁決理據,很難歸納統一裁決的理由。似乎Wills法官判詞最簡單直接:沒有襲擊(丈夫有權和妻子性交),所以沒有施加身體傷害。
Ireland; Burrows(1997)(二案合審)或者(只是或者)是第三及最後一宗與有關論點的案例:Ireland連續在夜間以無言電話騷擾三名女性,使之患上精神病,被判引致受害人身體傷害罪成而上訴;Burrows連續八個月以電話騷擾一名女性,包括無言電話及粗魯語言,及寄給該名女性一張有威脅性的字條,被裁定對受害人施加嚴重身體傷害罪成而上訴。
兩宗上訴都被上議院駁回。「身體傷害」可包括認可的精神病。對受害人施加身體傷害是罪行,即使沒有直接成間接對受害人使用身體暴力。
〈犯罪動機〉
違反第十九章的傷人或導致他人身體嚴重傷害需要證明有「惡意」。惡意牽涉要證明被告的行動是有意或粗心大意。「粗心大意」是「Cunningham式的意義」(前已論述,即傷害是被告所能預見的。)
並不須要證明被告意圖或實際能預見嚴重身體傷害。在Mowatt(1968),法庭裁定能證明被告意圖或能預見「對某人的一些身體傷害」已很足夠,儘管傷害是如何微少。
這裁決在Savage, Parmenter上訴案獲得肯定。在判詞中,大法官Ackner用上“應能預見should have forseen”詞句,應非常小心解作“確實預見did forsee” 而非“應預見ought to forsee”。理由在Savage, Parmenter案本身已表示得非常清楚,因為法庭已裁決「惡意」需證明被告意圖或確實預見actually forwasaw他的行為可能引致傷害。再者,在Parmenter案,被告粗暴地處理他的三個月大兒子而使兒子受傷,原審法官在引導陪審團是根據Mowatt案,清楚地用上“應能預見” 的字眼。原審法官無法使陪審團弄清楚,要使Parmenter有罪,必須要清楚被告“確實預見”一些身體傷害,這是被告上訴至上議院能成功的理由:Parmenter的「施加嚴重身體傷害」判罪被撤銷,被改判「襲擊引致實際身體傷害」較輕的罪名,這只須證明被告能預見非法個人暴力,不是「引致實際身體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