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金融陷阱導致養老危機, 老年人亟需補上“理財”課

金融風險和健康風險是人到老年面臨的兩大主要風險,以電信詐騙、投資理財詐騙為代表的金融陷阱與消費品陷阱一樣,都有可能將老人的晚年生活置於危機之中。

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廣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老年人知識結構落後和風險識別能力缺失是金融騙術能夠得逞的主要原因,對老年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防範和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老年人需要補上“理財”課。

有數據顯示,老年群體中6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容易上當受騙。投資理財詐騙形式為騙存騙貸,各類所謂高收益的虛假金融產品等;騙消費類詐騙包括誇大功能和虛假效用宣傳的養老器械設備,無效甚至有害的醫療藥品和養生保健品消費陷阱等。

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金融理財陷阱是老年公寓項目,多地爆出老年公寓項目掩蓋下的非法集資,一些老年人被騙得血本無歸。

“老人們選擇老年公寓項目一是受到高息的誘惑,二是覺得未來自己可能去住,老年公寓項目比其他項目更加能夠吸引老年人。”一位差點就被朋友們拉去投資老年公寓的王大爺說。

他的朋友少則投資幾萬,多則投資幾十萬,從投資的那一個月起就可以拿到高利息。這位老人婉拒了朋友的邀請。他拒絕的原因是上網查到了公安部防詐騙攻略中提到過老年公寓的騙局。

“並不是每個老年公寓項目都是騙局,我不想加入一是因為風險太大,二是支取不靈活,養老錢首先是活命錢,如果身體一旦出現問題,我需要拿這些錢來救急,到時取不出來也不行。”他說。

王大爺的理財觀偏保守,每個月工資一發就把錢存到銀行定期存折。過去銀行里有很多賣保險、賣理財產品的,他一去銀行工作人員就勸他買理財產品,他都婉拒了。

他的理由是老人的知識結構已經老化,根本不足以應對現在花樣翻新的金融騙局,他最怕的就是一時失察,血本無歸。

劉廣君認為,老年人有像王大爺這樣的防騙意識是好的,但也是遠遠不夠的。老年人在養老上的一大誤區就是持有貨幣。從理財的角度來看,貨幣不養老,現有存量資產必須通過有效的投資方式實現保值增值而不能貶值,以抵禦通脹的影響,保證滿足實現有效需求的購買能力。

老年人在保住本金的前提上,還應該有賺取收益的意識。然而,培養老年的理財意識,單靠老年人是不夠的。由老年人經濟來源不穩定和自身能力缺失形成的養老風險需要進行有效管理,亟需通過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各類金融機構通力合作。

一些金融機構已經開始了老年金融業務的嘗試。比如,興業銀行推出了安愉人生專屬綜合金融服務品牌。安愉人生除提供理財、基金、信托等多樣化金融產品外,還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增值服務體系,包括健康管理、法律顧問、老年學院等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表示,銀行體系天然地和每個老人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系,老人最相信的就是銀行,而且銀行的網點遍布每個社區,所以老齡金融和銀行的結合應當也為銀行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新增長點。

劉廣君表示,中國老年學會正在聯合清華大學緊鑼密鼓地籌備“老年理財課堂”項目,計劃年後在中國老年學會的網絡平臺上播出。

“我們將針對老年人理財和金融知識缺乏的現狀,結合老年人的特點,向老年人普及金融知識,從防止金融詐騙到管理養老資產,培養老年人的理財觀念,共同來防範老年風險。”劉廣君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