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關於TESLA的體驗報告! 東邪
http://xueqiu.com/8520034524/24814791WE?(love)TSLA是我為tesla車註冊的車牌號,牛吧?
8月8號終於拿到車了。
車是頂配的,除了透明車頂沒要外($1500),其他的能買的都買了,總共連稅$127500左右。未來應該會有$10000的退稅。
到目前為止開了接近400公里,簡單介紹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感受:
1.已知的tesla的長處都在呢:
a. 加速快,可以和奔馳AMG的S65 有一比,短距離加速性能甚至可能還要好那麼一點點(個人感覺);
b.大屏上的Google地圖真好用;
c.前後行李箱又酷又實用;
d.車鑰匙及門把手的設計很酷(鑰匙實用性過得去,有點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e.開出來很拉風哈;
f.以後再也不用加油啦;(關於里程,後面會說一點點)
g.發現了再加上來...
2. 不足的地方:
tesla的優點依然是優點,大家很容易看到,這裡就不多說了。說幾點我自己覺得意外的不滿的東西吧。(待續)
補充一點優點:tesla的外觀設計相當好,確實看著像好車。
題目顯示的是問號,實際上是個"心"。
再補充一點酷的地方:tesla是沒有鑰匙孔的,上車放到前進或倒退擋就可以開了。這點改變了原來的駕駛習慣,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但自己沒發現任何不妥。
綜合以上優點,我給不少朋友提過建議,覺得大家下一輛車可以考慮tesla了。好像已經至少有五到六個朋友已經定了model s或x。
However,在見到自己車之後,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的東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後決定之前再認真試駕一下。
自己本來是打算拿到tesla以後就賣掉s65的,連下家都找好了,還好沒說死。
不太喜歡的東西大致有幾點,原因還不知道,只能猜。
a. 開得時間長了會有暈車的感覺(前面說頭暈可能會導致誤解);有意思的是,這點試駕時完全沒注意到,可能是由於試駕時間短(只開了10分鐘左右),加上有點興奮,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開這部車的人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多試駕一下,最好讓家人一起試駕一下。
會暈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還不知道,但絕對不會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冊就明白了。
自己估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個"能源收集系統"(不知道正規名字叫什麼,反正就是不睬電門就減速的那個),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擋,減速效果應該和普通車差不多吧?
氣味應該也不會是原因,雖然新車的味道並不美妙,但也沒覺得異常。
再就是"飄"的問題了。前段時間見到一個朋友聊到tesla時,他上來就說tesla很"飄",聽起來還以為他打算開始說說"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結果他開始說起"懸掛系統"來。這個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還有就是,開tesla的時候確實會有點"飄"的感覺,這會讓我回憶起當年開夏利的情景。差別是,夏利當時只能開到80公里的時速,不然就飄出去了,tesla比那個強了好多倍哈。
b. tesla的內飾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昨天見了一朋友開的三萬塊左右的奔馳的內飾都比tesla強很多。實在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成熟的東西tesla會做成這樣,而同時他們居然花了那麼多精力去開發了一個車尾箱可以坐兩個小孩的那個噱頭。
好吧,有點時間繼續寫,寫到哪算哪。
這兩天開了一下我的跑車,發現裡面有些內飾的功能設計也遠不如s?6?5方便,突然想到也許tesla model s的思維還在跑車上?可是tesla model s卻一直試圖以房車的形象出現的,車尾箱的小孩座位就是例子,那個東西通過安全認證可不是件小事。
到底是技巧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c.順便說說買tesla的過程:
。。。記得原來訂的是暗紅色的車,因為網站上出來的就是那個顏色,結果拿車的一剎那看到的是輛鮮紅的色,那個鬱悶哦。回頭上網站一看,人家顏色已改,我還沒證據了。然後問他們我可不可以換一輛不同顏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塊。
。。。記得買車的時候是說會把車運到家門口的,因為是網上訂的嘛,結果提車的時候說必須去某個地方提車,事先沒有任何通知,也沒有道歉。
。。。在原定提車前的幾天,突然收到email,說提車時間推遲一個禮拜,沒有理由和任何道歉。發email過去問為什麼推遲,回答是因為tesla提車的時間表推遲了,依然沒有道歉。
。。。買車時說好的他們會派人來安裝充電器,結果事到臨頭說本地區所有合約電器工程師都很忙,我們必須自己找人裝。
到底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聯想到那麼忙的musk以及嘲笑寶馬的那個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從非常看好tesla變成不那麼確定了。
當然,tesla的電池技術的優勢依然在那裡,但技術的優勢從來就很少是護城河,形成技術的文化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