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有餘以三百萬元為本金,十三年來在股市累積出六千萬元的財富,累積報酬率達二十倍。 這個過程中,他操作落難龍頭股、景氣循環股以及趨勢成長股的三大心法,是他累積財富的關鍵技能。 撰文‧謝富旭 二○○一年鄭有餘踏進股市時,拿出三百萬元當本金。前兩年,這三百萬元「很幸運地」僅虧掉一百多萬元,但這一百多萬的「學費」效果驚人,在○三年至○八年的五年間,二百萬元竟滾到九百萬元。他將戰績歸納成兩點:第一、他根據技術分析前輩教的「月KD值向上黃金交叉」,以及以投資時鐘作為進出場與加減碼的依據,總是能買在大盤相對低點。 其次,他的「落難龍頭股」的心法已初具雛形,買的股票價位通常是淨值打個好幾折,進場的個股價位也落在低點。因此,在雙重低點(大盤低點與個股低點)的保護下,投資自然賺多虧少。 初次嘗試成長股,瑞智獲利一五%鄭有餘去年及今年的目標是挑戰自己不擅長的趨勢成長股。今年他鎖定了壓縮機製造大廠:瑞智精密,成本大約在二十七元,部分持股獲利二○%。 他分享,趨勢成長股的思考在於:公司有沒有開發新產品,而這個新產品有沒有足夠大的新市場胃納它。鄭有餘表示,瑞智除了壓縮機本業外,近年研發出來的直流變頻馬達會比傳統馬達省電三成以上。「以後電費愈來愈貴,省電產品是趨勢。」他分析道。直流變頻馬達會逐漸運用在洗衣機、烘乾機等電器上。換句話說,瑞智可能因此從單純冷氣壓縮機製造商,轉變成白色家電關鍵零組件製造商。 回顧早期的投資中,台灣貨櫃車拖車頭龍頭股的陸海公司給他很大的啟發。陸海的貨櫃車拖車頭市占率不僅居台灣第一,在重機械運送吊裝、倉儲港勤業務也居於領導地位。在九○年代台灣電子業蓬勃發展之際,陸海跨入電子製造與代工,卻成為這家老牌公司的拖油瓶。 ○三年陸海決定整頓轉投資的電子業,一次打銷虧損高達上億元,導致當年度公司股價從九七年最高的五十八元,跌至六元左右的雞蛋水餃股。 鄭有餘認為陸海本業每年獲利穩定,貢獻每股稅後純益(EPS)大約在○.七至一元之間。轉投資一次打銷之後,○四年可望轉虧為盈。而該股當時的每股淨值高達十四元,以六.五元買進,等於打對折。買進等個一至二年,可高度期待報酬率達一倍以上。 果然,○四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過後,外銷景氣轉佳,陸海在丟掉轉投資包袱後,光本業就賺進EPS達一.八元,股價收復淨值。鄭有餘原設定的目標如願達成,在陸海獲利達一二○%。 ○三年至○七年,鄭有餘操作雞蛋水餃股如陸海、太設等獲得倍數以上的利潤,一直到○七年,投入股市的三百萬元資金即將翻至一千萬元關卡,報酬率接近三倍。不過,他也發現初入股市時,加權指數約三千點出頭,○七年也漲至九千多點,同樣也是三倍。「我自認是用功的人,但精算起來,還比大盤略微遜色。」「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六年內股市累積獲利約六百萬元,折成年薪的話,算是賺到時間,也賺到薪水!」這時候鄭有餘的財富,雖離設定的六千萬元現金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他表示「雖然錢沒賺到太多,但也夠用,若因此而忘記初衷,那不反被錢綁住了!」於是,他決定暫時遠離市場,更專注地從事志工。 利用公式,精準掌握公司未來潛力這一離開就長達近三年之久,直到一○年,好友向他報了一檔「明牌」—在新加坡上市的中租控股。中租股票○七年於新加坡掛牌上市,未獲當地投資人認同,加上業績平平,以致一.一五星幣掛牌後的股價成交量低迷,一路緩跌最低至○.三星幣。「朋友說,中租的淨值在一星幣,股價已不到淨值的四成。若回台上市,以台灣金融股平均一.二倍股價淨值比評價,起碼可漲回淨值!」鄭有餘花了好幾個月研究中租的產業特性及財報,並請教金融業的老同事意見,最後他發現管理學上,用來評估產品開發的「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模型,可精準掌握中租的未來潛力(詳見上頁圖一)。 這個模式由金牛、老狗、問題兒童與明日之星四個方塊所組成。所有企業都希望能從金牛擠出資源,來發展明日之星產品,然後退出老狗產品;如果問題兒童有救,則把它發展成明日之星。 鄭有餘分析,中租在台灣市占率最高,員工年終獎金都在三個月以上,但成長率低,屬金牛。近幾年中國與越南市場成長快、燒錢也快,算是問題學生。美國市場虧損連年,成長率也低,是老狗產品。而中租想從新加坡下市,重新在台灣上市,從媒體上可看出經營階層企圖:殺掉老狗市場,在台灣上市,找出資源投入問題學生市場,期待把中國與越南變成明日之星。 相信自我判斷重押中租,打敗大盤鄭有餘在中租跌至○‧四星幣時開始買進,一路買至○‧六星幣,把之前在股市賺的六百萬元以及三百萬本金,總計九百萬元全數投入。連報「明牌」給他的朋友都吃驚地問:「要搏這麼大嗎?」鄭有餘說:「我之前無法打敗大盤,問題並非出在選股,而是對自己的判斷不敢重押!」中租一一年自星國下市後,一二年回台登錄興櫃。鄭有餘在中租三十幾元時處分九成,才一年半的光景,就讓九百萬元資金滾成三千萬元,報酬率超過三○○%。 一二年在中租大賺逾三○○%,一三年的投資也是大豐收。一三年DRAM產業慘賠,讓他想起了德國投資大師柯斯托蘭尼的話:「投資就是要逆勢思考!」再看到本刊發行人謝金河先生發表的文章:「投資DRAM這種景氣循環股,要買在大虧,賣在大賺。」鄭有餘心想,何不投資DRAM股作為一次練習。 他選擇純DRAM股中看起來「最不會倒」的美光,再輔以少量買進華亞科與威剛。「華爾街投資景氣循環股的通則是,買在淨值打六折,賣在淨值兩倍。我決定要買美光時,股價已從五美元漲至八美元(淨值約一元),已錯失最完美進場點。」「不過,景氣循環股暴跌如同下墜的刀子,最好等刀子落地彈起來、跳幾下,等不動了再進場較妥當,八美元就是那種不動了的價位!」鄭有餘從中租的獲利拿出一千五百萬元投資美光,一三年一至二月以八美元成本,到同年十月漲到十五美元分批出場,部分處分在二十美元,美光獲利平均達一○○%,三千萬元的股市資金,不到一年又滾至四千五百萬元。 同年,他分別拿出四至五百萬元投資日本夏普與香港壹傳媒,獲利在三○%至一○○%之間。他透露,他得知鴻海投資夏普,心想郭台銘一定看到了這家虧損企業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價值。 發展動新聞跟上趨勢,看好壹傳媒至於壹傳媒,則是因處分壹電視產生龐大虧損,股價跌至港幣○.八元時買進,漲至港幣一元以上賣出。「壹傳媒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是獲利不錯的金牛,黎老闆(黎智英)打算解決掉問題兒童(壹電視),集中資源發展明日之星(動新聞)。網路看新聞是未來趨勢,我認同這種作法,投資幾個月後就獲得極佳的報酬!」與此同時,加上夏普與壹傳媒的獲利,鄭有餘在股市的資金臻至六千萬元大關。 用心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利方法,讓鄭有餘得以從一介平凡退休上班族,成為數個志工團體的重要財務捐助人,不僅使自己的生活與心靈更富足,也得以為社會貢獻更多,這種成就與喜悅是金錢難以衡量的。 落難龍頭股 選股要訣: 1.擁有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本業的產業龍頭公司2.股價跌到淨值1倍以下3.經營階層透露出想要重整的企圖與動作分析要訣 : 利用「波士頓矩陣」,找出潛力標的(圖一)以中租為例,中租擁有台灣、美國、中國等市場,根據這三大市場發展策略分析中租是否值得投資。 獲利 市場成長率 明日之星 (成長率與獲利均高的搖錢樹)問題兒童 (未來不確定性高的產品線) 例如:中國、越南金牛(會產生現金流量)例如:台灣老狗(策略上應該放棄此產品線) 例如:美國結論 : 1. 中租租賃市占率台灣第一,每年都很賺錢,雖成長率有限,台灣市場堪稱是金牛。 2. 美國虧損,經營難度又高,屬於老狗。中國與越南成長率高,但投資也大,需要燒錢,屬於問題兒童。 3. 殺老狗,擠出資源來,把問題兒童養大,培養成明日之星。 實戰:中租控股 大部分賣在35~40元 少部分賣在50幾元鄭有餘在新加坡掛牌時買進中租,當時成本約12元 景氣循環股 選股要訣: 1.買在大虧,賣在大賺。通則是買在淨值打6折,賣在淨值2倍。 2.商品報價出現止跌回穩趨勢。買美光科技時,DRAM顆粒在淡季價格仍上漲。 實戰:美光科技 8美元買進 15美元開始往上賣 最高賣在20美元 趨勢成長股 選股要訣: 1.有沒有出現新產品、新應用、新市場。 2.也不能買太高,最好是EBITDA的六倍上下。 實戰:瑞智精密 鄭有餘看好瑞智近年研發出來的省電新產品,因此在去年與今年鎖定投資。 |
日,主營體外診斷試劑的新股九強生物開始申購。讓市場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一家發行後總股本僅1.2443億股的創業板擬上市公司,九強生物的發行市盈率僅為10.07倍。
本輪IPO重啟以來,這樣的市盈率僅高於超大盤的陜西煤業的發行市盈率水平。
發行市盈率出乎意料
按照證監會的行業分類,九強生物所屬的“醫藥制造業”(參照利德曼)市盈率為41.16倍。如此,九強生物此次發行市盈率僅為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的24%。
按照九強生物招股書的披露,公司本次發行3111萬股,其中老股轉讓668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2443萬股。公司披露的經營業績顯示,2013年凈利潤1.81億元;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0.99億元;發行格14.32元,對應2013年攤薄後市盈率為10.07倍。
“發行市盈率如此低,簡直就是送大禮包。”有投資者昨日表示,“不過,關鍵看有沒有運氣搶到。”
其實,作為體外診斷試劑領域的企業,目前,A股市場應該說不乏參照系。回顧市場主要的體外診斷試劑上市公司的歷史數據,2004年7月上市的科華生物,發行價11.12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15.80倍;2004年8月上市的達安基因,發行價格7.3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為19.73倍(按公司2003年經審計實現的凈利潤和發行前總股本全面攤薄計算);2011年7月上市的迪安診斷,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為23.5元/股,對應市盈率為39.83倍;2012年2月上市的利德曼,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為13元/股,對應的市盈率為37.14倍。這些數據顯示,近年來行業發行市盈率呈走高態勢。此次,九強生物在招股書中明示的同行名單,就包括科華生物和利德曼,以及在港上市的中生北控。
從行業自身發展分析,有分析師表示,九強生物所處的生化診斷行業,具有增速低、集中度低的特點,同時,也正是由於該行業在國內起步較早、發展相對成熟,其競爭格局整體相對穩定,該領域公司上市後,資本實力大大增強,有能力進行行業內整合。而且,隨著測定方法靈敏度的提高,可早期發現腫瘤,還能表明病變的部位,目前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由此可見,無論從市場總體來看還是從行業自身的歷史情況看,九強生物10.07倍的發行市盈率,都有些出乎市場的意外。
連續漲停可以預見
此次IPO開閘以來,在管理層嚴格控制超募和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水平的背景下,101家新股中,出現發行市盈率高於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的僅有5家;其余均低於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其中,發行市盈率為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35%以下的就有:九強生物24%;牧原股份24.5%;騰信股份25%;艾比森31%;京天利、飛天誠信32%;天華超凈35%等。
除此之外,花園生物的首次IPO發行價甚至低於其每股凈資產。招股說明書顯示,花園生物發行前每股凈資產為8.09元/股,發行後每股凈資產降至7.56元/股。然而,花園生物的發行價卻只有7.01元/股。
業內普遍表示,這為這些新股登陸二級市場後產生一定幅度的上漲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期,很多新股都是天天漲停。”10月9日上市的花園生物、京天利,以及10月10日上市的勁拓股份等,在自上市日至昨日的所有交易日內,均為“一字”漲停。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表示出了擔憂:盡管解決了上市公司圈錢的問題,但對新股“天天漲停”的炒作也不應成為常態。
(編輯:王藝)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2-5 13:39 編輯 去哪兒:十倍虧損換來一倍增長,錢都去哪兒了? 作者: Eastland 12月2日,去哪兒網發布了2014年Q3財報。報告顯示,去哪兒網本季度營收5.011億元,同比增加107.8%;凈虧損為5.7億元,同比增加1060%。也就是說,去哪兒網用十倍的虧損換來一倍的增長!
如果把虧損增速比喻成駱駝、營收增速則是小羊。去哪兒網用駱駝換了羊,承認羊的價值也不應抹殺駱駝的存在。營收固然是"財報中實實在在的數字",虧損也不是空氣。
隨後在許多媒體對去哪兒財報的報道中,都出現了去哪兒營收翻番這樣的字眼,“去哪兒網酒店間夜總數達到1000萬,超過藝龍的940萬間。並且去哪兒網在數百個城市的酒店團購超過了美團。自此,去哪兒網在酒店業務上已坐二望一,全面開始了對攜程的堵截。”虎嗅真心讓人懷疑這些稿子都是去哪兒炮制出來發給媒體的通稿,要不就是媒體或自媒體迷糊了。
想讓大家只見羊不見駱駝,難度大收費高呀!
“坐望”之說水份大
去哪兒網"逮到的羊”是酒店業務的突破,2014年Q3的預訂間夜數達到1000萬。
但是,仔細一看呢?
在介紹Q3業績時,去哪兒網CEO莊辰超說:"酒店直銷業務,尤為振奮人心。這一切得益於酒店直銷網絡的迅速擴張和技術的持續發展,第三季度酒店直銷量占酒店業務總量的51%。"也就是說,去哪兒網酒店直營完成的間夜數為510萬,另外490萬則是對平臺成交數的估算。以實打實的直營成交量而論,去哪兒網與藝龍的940萬間夜還有很大差距,坐二從何談起呢?
雖然攜程、藝龍、去哪兒被大家歸為在線旅遊網站,但去哪兒網起初的經營模式卻與另外兩家有著本質的不同。攜程、藝龍是先采購再銷售,賣的是自己的貨;去哪兒網則為攜程、藝龍、同程等眾多OTA(Online Travel Agency)提供交易平臺。具體來講,就是OTA將采購到的酒店、機票等庫存放在去哪兒網上展示,消費者點擊後跳轉到相應OTA的網頁,去哪兒網按P4P模式(按效果付費)收費。庫存是OTA放上來的,流量百度送的(每年約22億次),交易在OTA處完成,去哪兒網充當的是垂直搜索,與電商不沾邊。
但"流量二道販子”的"錢途”有限,公司收入與公司估值的想象空間不大。所以,去哪兒網開始自我異化,就是直接到線下采購酒店庫存,做起了OTA業務。盡管因觸動其它OTA的利益,與攜程、藝龍、同程們的矛盾此起彼伏,但去哪兒網方向是正確的。近年來,搜房、易車、汽車之家乃至趕集網紛紛從單純的2B販量流量轉向2C直接介入的交易。先聯接(人與服務、人與商品、人與人)、再促成交易、最終使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去哪兒的“異化”路徑完全附合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大趨勢。
隨著電商之間的競爭向縱深發展,自營與平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例如京東在2014年Q3,除405億元直營收入之外,開放平臺上的第三方商家還實現了268億的交易,使總交易額(GMV)達到673億元。
有意思的是,攜程也搞起了開放平臺,梁建章在談到Q3業績時說:"我們新業務的成長也令人鼓舞。目前,我們的開放平臺已經整合了約1000家酒店供應商、國內前600大機票供應商、以及800余家旅行社的產品。酒店平臺季度銷售額已經近10億元人民幣。我們將投資建設開放平臺,增強平臺技術和服務,為客戶和合作夥伴創造更多價值。" 假如平均單價為250元/間夜,銷售額10億就相當於400萬間夜,大約占攜程酒店預訂總數的20%。
去哪兒轉型的方向正確,但宣稱預訂間夜數達到1000萬,超過藝龍、坐二望一有極大的水分。
首先,平臺與直營兩種成交額有本質的差異,而且前者的交易額要比直營大很多,直接拿來比較沒有意義。2014年第三季度,京東直營業務交易總額為405億,天貓“雙十一”一天的交易額就達到571億。
其次,具體到在線旅遊這個行業,消費者跳轉到OTA完成交易,最終實際入住了多少間夜,去哪兒網無法監測只能估算。好比百度,想知道某個季度投放“不孕不育”這個關鍵詞的醫院到底做了多少單生意,賺了多少錢難度很大(更不要說最終生出多少寶寶)。假如百度非要估出一個數,然後說自己是全世界最大的“不孕不育專科醫院”,豈不是很搞笑。
最後,從邏輯上講去哪兒網平臺的490萬間夜只能拿來與攜程開放平臺的400萬間夜比,卻不能與任何一家OTA的間夜數相提並論。因為在平臺模式下,去哪兒網所謂的成交是由OTA來完成的。好比10個種糧大戶每戶賣給一個商家10萬斤糧食。商家手里的糧都來自農戶,不能說自己“糧食產量100萬斤,是第一種糧大戶。”
時至今日,在線旅遊酒店預訂領域的態勢是這樣的:直營攜程第一、約1600萬間夜(2014Q3,下同);藝龍第二,為940萬間夜;去哪兒網是510萬間夜。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望山跑死馬,去哪兒在追趕老二藝龍的道路上還只跑了五十里,坐二望一之說有些忽悠;平臺去哪兒第一、約490萬間夜,但攜程開放平臺剛剛啟動就達到400萬間夜而且準備不惜虧損大力發展平臺業務。按照這種趨勢去哪兒的平臺第一多半保不住。
去哪兒網把直營和平臺的間夜數混在一起宣傳,近一半間夜數還是算出來的,投資人不暈才怪。
錢都去哪兒了?
在過剩資本驅動下,"以虧損換市場”成為一些互聯網公司的基本策略。即然是換,就應當考慮代價和收獲,比較好的辦法是觀察經營虧損占營收的比值。虎嗅9月12日文章盤點了九家著名的虧損公司,包括經常被拉來證明去哪兒網虧損有理的京東、亞馬遜和老對手藝龍。
從下圖可以看到:被稱為“虧損之王”的京東,2014年Q2經營虧損僅相當於營收的2.8%;去哪兒網的老對手藝龍經營虧損占營收的比例在10%到19%之間。2014年Q3,去哪兒經營虧損占營收的比例則達到驚人的115%,營收一騎絕塵、虧損也一飛沖天了。
去哪兒了錢都去哪兒了?下圖列出2014年前三季度攜程、藝龍、去哪兒網的營業成本、市場費用、產品費用和行政費用占營收的比例。
去哪兒網、攜程、藝龍這三家的毛利潤率非常接近,差別主要在市場、研發及行政三項費用。
先看市場費用。去哪兒網別出心裁地把"市場費用"拆成"市場費用"和"百度知心線上推廣費用"(Online marketing expense for Baidu Zhixin Cooperation)。2014年Q3,這兩項費用合計達5.02億元,比營收的100%還要高。其中知心費用為2.356億,相當於營收的47%!5.02億市場費用,攤到3270萬宗交易(2,270萬張機票數量和1,000萬酒店間夜),每獲得一宗交易的市場費用是15.35元。去哪兒網每賣一張機票營收為14元,平臺每成交一間夜收入23元、直營每成交一間夜收入為10元。同期,藝龍酒店業務收入2.55億、市場費用1.79億,940萬間夜全部是直營,每間夜市場成本19元、收入27元。
去哪兒網還把另外兩家的"產品費用”拆成"產品研發費”和"產品采購費”兩塊。2014年Q3,兩塊費用合計為3.29億元,相當於營收的66%。其中9980萬元產品采購費是采購510萬間夜的費用(主要是相關的地推成本),平均每采購一間夜的費用為19.6元(註意不是價格),10元的營收又被超過一次!同期,藝龍連研發帶產品采購的費用僅為7372.6萬元,就算全部用於940萬間夜的采購,每間夜的采購成本也才9.97元。
再看三季度2.29的研發費用,占營收的45.7%!重視研發是好事兒,誰也不能批評一家公司的研發費用高。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亞馬遜(10.8%)、微軟(13.4%)、谷歌(14%)、百度(14%)都暴弱了!
去哪兒網直營酒店業務固然是取得突破性進展,但線上用股票換百度流量、線下派地推采購酒店代價不菲,僅市場費用及采購費兩項就達到34.95元,營收只有10元,每間夜虧25元,510萬間夜就是1.3億。加上畸高的研發費、行政費,終於在一季季度就虧了5.7億元!
某自媒體談及去哪兒時說“成本上升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成本效益比的低下。只要成本所對應的增長足夠迅猛,對於價值投資者們而言,投入反而會成為正面因素。”
哈哈,經過本文一算,去哪兒的成本上升與對應的營收增長,哪個迅猛還用說嗎?
“百度知心”計劃的實施,產生了極高的財務成本,去哪兒一直試圖說服投資人接受按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將這項費用剔除,理由是“此為非現金支出”。沒有支出現金但支出了股票呀,難道去哪兒網的股票一分錢不值?再說,去哪兒網做的就是流量變現的買賣,百度每年倒來的搜索流量高達22億次。攜程、藝龍、同程重金向百度買流量,去哪兒網卻把流量成本給“非掉”了,投資者怎麽比較各家的業績呢?房地產開發商不計土地成本、造船廠不計鋼鐵成本、中石油不計原沒開采成本,都說“用股票換的沒花錢”,行嗎?
機械地把非現金支出從成本中“非掉”,會造成許多笑話。同樣的道理,在計算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時,如果不針對公司具體情況,直接把折舊、攤銷扣除,就會出現可笑的結果。請看一嗨租車招股文件第16頁,去掉車輛折舊後得到經調整的息稅前收入(Adjusted EBITDA)為1.02億。雖然符合會計準則,但汽車租賃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汽車,把這塊成本去掉拿什麽租給用戶?!
對不起一嗨,又讓您躺槍了。 (來自虎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