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塔遴選上市承銷團美資行零保薦費搶刁
1 :
GS(14)@2017-06-16 01:32:07【本報訊】內地三大電訊商出資成立的中國鐵塔公司,昨日遴選上市承銷團。消息指,某美資大行以「零保薦費」搶刁,引起嘩然。按現行規例,為維持保薦人獨立性,保薦人必須收取合理費用,但由於該行是在投標過程中提出,因此不涉違規,但業界批評其做法「不道德」。記者:陳雪蕾
消息指,鐵塔昨舉行遴選大會,共有12間投行參與,外資及中資行各佔一半,並以公開招標(Open bidding)形式進行,即鐵塔即場「報數」,因此各投行均知對手入標價,預計最終只有3至4間投行「當選」,成為上市安排行。
業界轟做法不道德
場早預計投行會盡力壓低價錢投標,但估不到有美資大行拋出免收保薦費,令其他投行人士震驚,更引起涉違反證監會指引疑慮。根據證監會現行《操守守則》第17.11(b)(ii)段,保薦人費用應適當地反映保薦人的角色及將會履行的職責,不應「不成功,不收費」,亦不應取決於招股成功與否或最終的發行規模。投行人士指,上述指引於2013年在加強保薦人監管時加入,避免給人觀感投行與客戶「坐埋同一條船」,影響獨立審核工作。他對該美資做法感震驚。有外資投行指,由於該行是在投標過程中提出,「份文件都冇法律效力!」因此並不違規,但認為道德上不可取,「根本連報價都唔應該咁報!」他指,外資行內部監管嚴格,因此不明白該行為甚麼要那麼做。據了解,鐵塔遴選採用計分制,保薦人費用只是其中一項中標考慮,不是價低者得。投行人士指,保薦人須在為客戶遞交上市申請前最少2個月,把列明保薦人費用,包括釐定費用的基準、費用結構及支付時間等上市文件送交證監會及聯交所參考,但證監只以最後送交文件為准,不理會投行在投標過程時提出的文件。
擬第四季來港上市
鐵塔由聯通(762)、中移動(941)及中電信(728)於2015年聯手成立,目前擁有鐵塔總量約170萬座。消息指,鐵塔目標趕於今年第四季來港上市,集資高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估值約2,400至2,500億元人幣,各投行均對其虎視眈眈,希望能搶得這塊「肥豬肉」。投行人士指,近年保薦費近三年已「反通脹」略為減價,以保薦風險較高的內地民企為例,由過去最少收取100萬美元,減至500至700萬元。他指證監未有指引前,若項目集資規模大,「零保薦費」是常規做法。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4/20055147
海航子公司美上市被叫停 傳未通過盡職審查 高盛擱置保薦
1 :
GS(14)@2017-09-10 15:43:35【明報專訊】受內地點名批評海外收購的海航集團,接連有海外業務發展遇阻。昨日有外電報道指,投行高盛已擱置保薦海航旗下IT企業文思海輝(Pactera)在美國IPO的計劃;另外又傳,德國保險業巨頭安聯(Allianz)在諮詢過有官方背景的中投公司意見後,已拒絕海航入股。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據外電路透社昨日引述4名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已叫停海航旗下IT外包分支公司文思海輝在美國上市的計劃,因為這一項交易未能滿足高盛的內部盡職調查要求。高盛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海航及文思海輝則沒有回覆。
原定明年初美上市
資料顯示,總部位於北京的文思海輝原本於納斯達克上市,2013年10月獲黑石集團斥6.25億美元(約48.75億港元)提出私有化收購,成為其在華最大資產之一。及至2016年10月,黑石集團以6.75億美元(約52.65億港元)作價,將文思海輝售予海航,當時文思海輝的估值約為9.3億美元(約72.54億港元),其中包括公司債務,高盛提供了顧問服務。
到今年7月,有報道引述消息人士稱,海航準備將文思海輝再度美國上市,並找來高盛負責相關事宜,最初預計最快明年初上市,並在今年第三季完成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IPO前一輪融資。
旗下IT公司上市遇阻,禍不單行的是,據路透社昨日引述《南德意志日報》消息,海航原本考慮入股德國保險業巨頭安聯(Allianz),但已遭到對方回絕。報道稱,海航在幾星期前曾接觸過安聯管理層,提出想成為該公司的主要股東,但安聯管理層諮詢過中投公司後,已經拒絕了海航集團的提議。同時,德國政府對海航此舉也不表支持,尤其是當海航已成為德銀最大股東之後。
這並非海航首度海外擴張業務版圖遇阻,自6月以來頻頻被指海外收購過度後,先有傳美國銀行因認為海航架構複雜不清及涉政治不明朗因素,決定暫時不與海航合作,上月初又有指,海航旗下房託基金於新加坡上市計劃要延後,因其合作伙伴打算降低持股水平。此外,海航近日亦因沒及時披露資不抵債信息而被海南證監局警示,日前也有傳本港金管局向銀行了解海航貸款情况。
諮詢中投公司後 安聯拒入股
另一同被中央點名過度海外收購的萬達,昨日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集團已推遲旗下科網子公司100億元人民幣私募融資計劃。該融資計劃原定今年第三季開始,目前估計至少要推遲到明年初。
此外,海航旗下國際投資(0687)昨公佈,在9月4日提出原定以2億美元,認購年回報率預計每年達8厘的時和特殊機會投資基金I號,並預期於今年底前贖回,但在提出申請認購後,最新獲通知因符合預期收益率和期限的擬投資資產有限,故建議基金投資額度減至7700萬美元,較原定金額削逾六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05&issue=20170907
90後創ICO保薦人生意冀新集資模式衝擊傳統市場
1 :
GS(14)@2017-09-17 16:19:12■鄧進一指公司正處理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項目。 李潤芳攝
【本報訊】首次代幣發行(ICO)未遭監管機構封殺前,項目在內地多如繁花盛放,香港人參與程度似乎不高,殊不知幾名香港90後由「掘礦」起家,近年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在兩岸三地悄悄建立ICO保薦人生意,當中正處理台灣一宗籌幣額等值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項目,無懼中國辣招禁絕ICO。記者:周家誠
近年成立的ICO Investment Club聯合創辦人鄧進一接受訪問時,提及本身在科大修讀電子工程系,以「掘礦」(以程式運算獲取虛擬貨幣)為興趣,與另一創辦人歐陽駿經常討論數碼貨幣的事情,兩人畢業後曾創業,其後賣盤變成打工仔,1年前開始留意ICO,成立ICO Investment Club後參與AppWorks加速器計劃,引起不少企業青睞,詢問能否協助籌辦ICO。
為手遊公司籌6,000萬元代幣
所謂ICO,實際是另類集資方式,企業籌集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與此同時再發放代幣予投資者,這些代幣在集資項目中具有實際用途,同時亦有投機價值。經手第一個項目後,該俱落部逐漸有人認識,常有公司主動接觸,若項目適合,他們就會洽談籌幣的規模、形式等,然後搭建平台展開預售,並進行以內地投資者為主要對象的路演,再公開發行。參考新股上市費用,他們亦會收取相當於集資額約2%的代幣。鄧進一未有提及在這個「虛擬貨幣大時代」到底賺了多少,僅指由於所收取的是代幣,故其身家亦隨代幣價格上落而非常浮動。全球ICO項目眾多,莨莠不齊,鄧同意內地確存在不少垃圾項目,例如曾有奶粉供應商、抗癌藥公司找上門,要求籌幣融資,「唔合理嘅項目,我哋一個都唔會做」,但若項目本身能透過區塊鏈而增值,則未嘗不可。鄧進一舉例,今年曾為內地手機遊戲公司新動旗下兩隻新遊戲進行ICO,籌集值5,000萬元人幣(約6,014萬港元)之代幣,「公司本身唔缺錢,但發行代幣後,投資者可以直接喺遊戲入面用,反而令人有誘因玩隻遊戲」。此外,一般參與者在遊戲上購買武器,製作商通常會被發行商抽取佣金,遲遲才分賬,若透過ICO發售代幣,則可避免這些缺點。
ICO Investment Club另一項目,為幫一家台資公司進行ICO,集資額目標為1億美元,正等待虛擬貨幣市道較好時才開售。鄧進一遊走內地,接觸不少投資者,介紹項目期間,竟發現他們大部份不認識區塊鏈,甚至從未購買虛擬貨幣,「必須承認市場有個大泡沫」。但他指出,雖然ICO市場混亂,但區塊鏈技術本身具突破性,例如融資成本便宜、流動性高、無國界之分,希望未來中國法規明確後,新集資模式可衝擊傳統資本市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1/20148900
指未做好把關 調查15上市保薦人
1 :
GS(14)@2017-10-15 15:17:15【明報專訊】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在峰會上亦表示,關注到保薦人與企業造假之間的關係,已就15名上市保薦人進行調查,相信他們的把關工作未能達到標準,造成投資者數以十億元計的損失。
「不合規行為追究到底」
他表示,證監現就企業造假展開了一共136宗調查,當中特別嚴重者有28家,證監將會特別注視。涉及造假的財務數據包括以關連交易誇大收入,以及虛假客戶。
多宗企業造假案中,魏建新指相通之處是公司上市時,保薦人並未有做好把關工作,這些工作涉及最基本如審查客戶真偽,或對明顯的風險信號作反應,他們亦未有審查重要的財務數據,如收入及公司客戶資料等。
他提到有聲音批評證監,認為是證監不斷提高監管標準要求保薦人遵守,他直言說法錯誤,因為相關的審查工作一直都是保薦人的責任,並強調將就不合規的行為追究到底。
證監月前設「核心職能主管」制度,要求持牌公司提交主管名單及組織架構圖,以加強管理層問責,魏建新表示,新制度並非一個執法的工具,只是藉此加強問責以改善整體的管治水平,但他承認,追究個人責任是最有效方法防止未來的不當行為,以及改變企業的做法,「核心職能主管」制度有助其辨認直接負責人,所以證據充足的情況下,亦會對不法分子採取民事或刑事起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36&issue=20171012
細行佔比急增 今年已發8保薦人牌
1 :
GS(14)@2017-10-22 15:43:02【明報專訊】近年保薦人牌照申請急增,據證監會資料,計及日前獲發牌照的綽耀資本,今年新獲發牌的或續期保薦人資格的一共有8家,近年獲批的保薦人仍然以細行為主,綽耀資本兩名主要股東兼負責人員陳志峰及林安泰均為建泉融資前職員。
單計算今年首三季,保薦人的數目已超過2014年全年,本年至今獲批8家保薦人公司分別為博思融資、民銀資本、智富融資、香江資本、華邦融資、脈搏資本、紅日資本及剛獲發牌的綽耀資本。陳志峰及林安泰此前為另一保薦人絡繹資本的負責人員,同樣於2016年上任,職位有效日期截至上周六。
綽耀股東舊東家 曾保薦創板股
絡繹資本今年已保薦兩隻創業板新股上市,分別是太平洋酒吧(8432)及德斯控股(8437),兩人離職後,證監會資料所顯示,絡繹資本現時只有另一名負責人員楊繼灝 。無獨有偶,兩人在轉到絡繹資本前,於2015年至2016年間亦同為建泉融資負責人員,而林安泰較早前亦於博大資本國際及興證國際擔任「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負責人員,任職時效分別為10個月。
另一於本年取得牌照的細行紅日資本,負責人員蕭永禧之前為大有融資股東,於2016年12月離任該行負責人員一職,並於今年1月起擔任紅日資本負責人員代表,他同為駿高控股(8035)獨立非執董,公司上市剛滿一年,現價較配售價0.41元低30%。
3家機構獲發6號牌
證監會9月份新批出的牌照資料顯示,再有3家機構獲發「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6號牌照,分別為港灣企業融資、同方資本、TUS Coorporate Finance。港灣企業的兩名負責人員李允正及周孝庭,此前均為另一上市保薦人凱基金融的負責人員。6號牌照為申請保薦人資格的必須條件,另需要符合最低註冊資本1000萬的要求,以及委任最少兩名主要人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814&issue=20171019
證監擬再罰5保薦人 發紀律通知 或採執法行動
1 :
GS(14)@2018-02-27 08:06:05【明報專訊】自上市改革事件,證監會尋求擴權一事受阻後,證監將焦點放在專注監管違規及保薦人等事項。證監去年提及鎖定15家保薦人,就上市客戶盡職調查工作進行調查,昨日進一步披露已向8家公司及4名保薦人發出建議紀律處分行動通知書,並正考慮向至少5名保薦人發出類似紀律通知書及採取其他執法行動。
明報記者 陳偉燊
證監會在《執法通訊》中亦交代今年的工作重點,當中又以打擊企業欺詐為重中之重。其表明會繼續針對串謀欺騙投資者的集團,同時表明會監察發出虛假或具誤導性財務報表的公司、首次公開招股欺詐和相關的保薦人缺失,甚至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在處理利益衝突方面的缺失。當中在處理保薦人紀律及失當行為方面,證監會表明,已對15家保薦人公司作調查,並向8家公司及4名保薦人,發出建議紀律處分行動通知書。到今年2月,他們亦正考慮向其他公司,及至少5名保薦人,發出類似的紀律通知書及採取其他執法行動。此外,證監會亦指,今年的執法工作重點,尚包括內幕交易及市場操縱、中介人失當行為及打擊洗錢等項目。
已向8公司4保薦人紀律處分
證監會又稱,其執法行動提醒保薦人須維持最高的標準及進行適當的盡職審查,這是上市過程中最根本的保障。翻查過去一年,證監會曾經採取行動,對瑞金礦業(0246)及其保薦人花旗,要求上市公司方面向投資者「回水」及賠償損失。另此前亦曾有報道指,證監會擬對已除牌的中國森林保薦人瑞銀及渣打亞洲採取行動,但是最終事件不了了之,未有下文。
除了狀告保薦人,在更早前,證監會其實亦偶有出手,並且多以罰款、公開譴責及吊銷牌照為主,例如在2012年向已經除牌的洪良國際保薦人兆豐資本施以重罰4200萬元,並且吊銷牌照。同時亦曾經在2017年因應中資保薦人交銀國際處理惠農資本上市的個案時,因為未有進行合理的盡職調查舉措,最終作出公開譴責,並施以1500萬元罰款。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478&issue=20180227
瑞銀遭奪保薦人資格年半 罰1.19億
1 :
GS(14)@2018-03-12 02:06:07【明報專訊】再有投行要為早年出事的半新股負責任,瑞銀昨晚在年報中披露,香港證監會在本月宣布向該行旗下的瑞銀香港證券(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罰款1.19億元,是本港歷來對保薦人開出最巨額的罰單。同時,瑞銀香港證券在未來18個月,都不可以為所有在本港公開招股的企業擔當保薦人角色。瑞銀表示會就此決定上訴。
本港歷來保薦人最高罰款
瑞銀並沒有詳述被處分的原因,只表示香港證監會一直就該行以保薦人身分參與的若干保薦新股進行調查,而證監會早前曾經預示,有機會向瑞銀及參與相關保薦新股的職員採取行動。直至本月,證監會終於通知該行上述決定。
證監會並無公布上述處分行動,發言人回覆查詢時稱不評論。不過,當局早明言,對保薦人的執法行動將陸續有來。證監會上月表示,今年的執行工作重點之一,是集中解決仍在處理的保薦人失當行為個案,並透露已對15家保薦人公司作出調查,截至2月,正考慮向至少5名保薦人主事人發出紀律通知書及採取其他執法行動。
證監瑞銀均未詳述原因
事實上,瑞銀早在去年已因中國森林(0930)一案,被證監會以《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3條,入稟法院要求向股東「回水」。證監會當時稱,中國森林在2009年上市時的招股文件、2009年全年業績報告與年報,以及2010年中期業績報告與中期報告,都作出了誤導市場的陳述,因此要求包括瑞銀在內的被告,向中國森林的獨立小股東「還原交易」,同時作出賠償。而瑞銀是中國森林的上市保薦人之一,另一保薦人為渣打證券(當時名為嘉誠亞洲),其他被告包括中國森林的高層及上市時的核數師畢馬威。
去年已因中國森林案被罰
是次瑞銀被罰1.19億元,亦是近年證監會對投行罰款最多的一宗案件。當年為洪良國際作上市保薦人的兆豐資本,亦只被罰款4200萬元,不過同時被永久撤銷保薦人資格。而涉及寶龍地產(1238)上市時「圍飛」一案的工銀國際,2014年則被證監會罰款2500萬元。再較早前,受歐亞農業以假帳目上市影響,工商東亞於2005年向證監會支付3000萬元「和解費」。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26&issue=20180310
證監緊盯過分進取保薦人 1人處理7家上市 稱月內發報告跟進
1 :
GS(14)@2018-03-19 04:24:41【明報專訊】證監會去年加強監管違規保薦人,副總裁兼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昨日稱,在較早前仔細進行調查,研究部分保薦人的行為後發現,有部分保薦人沒有作合理的盡職審查,甚至明言有部分規模較細的保薦人態度過分進取,同時處理6至7項新股上市招股工作,但是只有1名主要人員負責,質疑該等保薦人是否「稱職」。證監最快於月內就有關調查發出報告跟進,提醒保薦人「責無旁貸」。
梁鳳儀:部分沒做好盡職審查
根據證監會資料顯示,保薦人發牌或續牌數量在2015及2016年連續兩年均多達10宗,到去年降至8宗,今年截至昨日已有4宗。發牌及續牌的保薦人數目俱多,但是質素良莠不齊。梁鳳儀昨日特別提醒一些創業板保薦人要盡責。她稱,近年新增不少保薦人,但是證監會由2013至2017年期間仔細研究31家保薦人的行為時,發現部分保薦人的做法存在不少不足的情况。當中有保薦人沒有做好盡職審查,如只依賴第三方提供的資料,卻沒有查證公司付運及銷售額是否相符,忽略了重要的「紅燈」警號。
魏建新:證監正審查15保薦人
她更不點名指出,有部分新領牌照、規模較細的保薦人態度進取,主力推動創業板新股上市,負責太多數目的新股上市工作,令盡職審查工作流於粗疏,出現只有1名主要人員下,卻同時保薦6至7家新股上市的工作情况。她指出,無論是同一保薦人處理太多個案,或有保薦人多次被駁回處理新股上市,這些情况證監會均特別留神。事實上,證監會自2013年開始,已將44宗處理未符標準的新股上市申請駁回。
她又稱,有部分企業需要很長時間才完成內部調查,亦有個案需時長達18個月,做法並不理想,其實有關企業只需提早作預告,不需要待全份報告完成才呈交予證監會。
此外,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進一步指出,該會正對15家保薦人進行審查,並且跟進「個別人士(individual)」在處理交易時所扮演的角色。他們將於未來6個月,會就其早前調查保薦人工作的結果,作出公布。他更形容:「有保薦人表現疏忽,個別更極端鹵莽,正對此尋求一系列懲罰。」
明報記者 陳偉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62&issue=20180315
證監加速查15保薦人料半年內完成 部份涉嚴重違規
1 :
GS(14)@2018-03-19 04:44:32■證監稱執法速度將會加快;左為行政總裁歐達禮,右為主席唐家成。譚德潤攝
【本報訊】證監查保薦人提速!證監會去年10月指正調查15名上市保薦人,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Tom Atkinson)昨在論壇上指,現正在接觸主要人員(Principal)階段,案件將會在未來6個月進行聆訊或達成協議,當中有嚴重違規行為,期望行動能提高業界標準,令業界明白「沒有盡好自己責任的後果」,同時指執法速度將會加快。記者:余慕恩
魏建新指當中有8名保薦人個案已進入程序,他指保薦人仍能按機制上訴,暫不評論個別案件。
新保薦人速助7新股受質疑
保薦人數目由2012年的75名,升至現時的107名,證監會副總裁兼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指,取得新牌照的不少為專為創業板(GEM)新股保薦上市,在向31名保薦人進行例查時,發現有小型保薦人獲發牌後隨即保薦6至7隻新股上市,同時只有一名主要人員,證監會質疑這些保薦人是否能盡職,她亦指證監會將向保薦新股被否決數目較多的保薦人,進行更多例行檢查,有關的報告將在本月發表,提醒業界需注意事項。事實上,瑞銀數日前就於年報中表示,證監會禁止其於未來18個月為本港IPO保薦,同時被重罰1.19億元,瑞銀稱已就此上訴。去年6月細價股股災後,證監會12月與廉政公署作聯合行動後,拘捕數名康宏董事,被問到行動是否應更迅速,魏建新指有一定的公平程序,指執法本來就是較為「昂貴而費時」,已盡最快速度採取行動,又指去年11月已成立小組專門應對企業造假,在與其他監管機構合作中亦有助證監會辨認目標,相信以後執法將加快,未來有需要亦會與廉政公署及警察合作。
關注建築股紛易主疑賣殼
證監昨亦就借殼現象派出附加資料報告,指建築股成為新股市場的一大來源,自2013年起上市的61間建築公司中,3成已經易主,同場的港交所(388)上市部主管戴林翰指,問題公司在整個香港市場中屬於少數,交易所指並非不能就上市費用佔比作出劃線測試,防輕資產公司造殼,但形容「過份監管與監管過鬆同樣危險」,亦留意到現時買殼的方式與以往不一樣,由買入整批股份變成在市場上買入,要減低造殼的數目,仍要由證監會解決,同時指歡迎證監會採前置式監管。魏建新則在其後回應,即使一小撮的問題公司亦足以影響港市場聲譽。證監會在報告中同時提到,採前置式監管方針後,GEM板新股股價首掛異動由去年1月平均暴升8倍,回落至23%的平均升幅,顯示新方針奏效。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5/2033227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