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鴻祎:如果只給老板一個吐血忠告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28.html

i黑馬:此文是一篇《我的互聯網方法論》書評,文中將周鴻祎書里一些理論進行了濃縮總結。文章的作者是正和島副總編輯賈林男。
 
\老周新書《我的互聯網方法論》最近火得一塌糊塗,我親眼看見北京地鐵里的建築工人大哥都在悉心捧讀。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免費模式、顛覆式微創新,“老周心法”轟炸得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了,但我認為創業者應該盡快忘掉這些概念,老周真正掏心掏肺講的,很多人並沒真懂。
 
互聯網焦慮有多嚴重,老板們的“轉型沖動”就有多驚人,砸錢參加各種互聯網培訓班,搬來85後、90後“救兵”做高管,正和島上,很多島親都拿出了自己的互聯網轉型戰略,並聲稱自己要轉型為某行業的“平臺”,新公司的名字通常很像:什麽“通”、“i”什麽……老實講,大多時候,他們的產品究竟能給用戶帶來哪些感受得到的價值,我沒搞懂。
 
中國人容易犯“一窩蜂發飆癥”,如果都像湘鄂情轉型做互聯網平臺,今天鋼鐵、光伏悲催的產能過剩悲劇豈不重演?轉型是自我否定,升級是專註、深化、極致、超越對手,企業到底該把轉型和升級合起來做還是分開來做?山東島親於德翔說得好,什麽情況下轉型?沒活路,早晚得死的時候,否則當所有人都轉走時,你留下來把事做透,你就是王。
 
今天傳統老板們對互聯網的焦躁情緒,讓我聯想到1933年大蕭條時期美國人對未來的恐懼,我們不妨回味一下羅斯福當年在就職典禮上的金句:“世上沒有任何事值得恐懼,除了恐懼本身”。
 
回到老周的書,有兩段話值得反複琢磨:
 
“無論創業公司還是轉型互聯網的傳統企業,最忌諱一上來就沖著宏大的平臺化思維做。很多企業都是被平臺戰略害死的,因為平臺戰略給領導作報告特別好聽,特別宏大,特別符合中國人的概念。但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不買賬。”
 
“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當面臨挑戰,面臨轉型時,需要放棄概念上的求證,放棄平臺思維,放棄下很大一盤棋的想法,應該將眼光聚焦在用戶身上。具體一點,就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我要做的東西,或者我已經做的東西,它的用戶是什麽人?用戶在使用我產品的時候,會遇到什麽問題?有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夠好,還可以做得更好?凡是有缺陷的地方,都有改善的空間,都代表著創新的機會。”
 
最近雷軍一句話“喚醒”凡客陳年:咱能不能先沈下心來,做好一件襯衫?陳年用三個月時間讀懂這句話:做好一件襯衫有多難,但這也正是價值所在。我最近去日本,覺得最值得中國老板學的是每件商品上傾註的心血,四只橘子的包裝袋上,標有種植夫婦的名字、頭像照片、地址和聯系電話,讓人不舍得把包裝袋扔掉。反觀國內,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不細,如果能認認真真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口碑不就出來了嗎,哪還有時間焦慮呢?
 
周鴻祎在《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多次強調,顛覆要的是微觀力,而不是平臺力,平臺是產生不了顛覆力量的,大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平臺,是因為它在解決用戶問題的過程中把規模做大了,平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以蘋果為例,蘋果有戰略麽?周鴻祎認為沒有,如果有的話也是產品戰略和用戶戰略:“有人說喬布斯善於創造需求,我覺得是扯淡。沒人能創造需求,喬布斯只不過通過iPod把聽音樂的體驗做到了極致。iPone、iPad無一不是從iPod開始,所以如果要學習喬布斯,一定得從iPod學起。這就像一個人吃了七個饅頭吃飽了,你就覺得第七個饅頭很神奇,這樣學肯定是舍本逐末。”
 
《喬布斯傳》里有個故事,喬布斯一天給谷歌高管打電話,說蘋果iOS有一個谷歌地圖圖標,放大多少倍之後,第三行一個像素顏色不對,他認為這影響了iOS的美觀。各位老板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對細節的堅持有沒有達到這種變態的程度?
 
有人一定會問,老板有必要專註產品細節嗎?周鴻祎用戶至上、體驗為王的觀點就是說給這些人聽的。書中有一個觀點很鮮明:今天的消費者比以前更感性!“做企業的人都習慣理性分析,總想著給用戶做什麽功能,但消費者都是很感性的,我們去買一臺電視,比完分辨率比功能,以為自己很理性,但最後買回家的理由可能是那天售貨小姐很漂亮。所以用戶選擇和拒絕一款產品,往往來源於人性很小的點。”
 
用這個方法觀察行業,市場機會層出不窮:比如飛機頭等艙很貴,但餐飲卻令人難以下咽;星級酒店四五千一晚,上網卻要單花錢;請朋友吃一頓飯要兩千塊,但餐巾紙卻要兩塊錢一包……很多傳統企業家不關註這些細節,成天忙於整合資源,最後就失去了用戶。
 
最近我當面“挑戰”老周:今天你還有多少精力和心氣兒用在產品體驗上?他第一反應有點被“噎著”,繼而回答:理論上應該全力以赴,但360超過7000人,業務線條多了以後,精力被大大分散,“無效工作時間”增多。他曾多次提醒360正在“吃老本”,也是再次強調戰略不能待在空中,不能落地到具體產品,不能給用戶帶來能感知到的價值,一切都是空談。
 
周其仁老師最近和島親交流時提出一個概念,“有時世界與你無關”,什麽意思?周老師問在場企業家,有誰出門前會查看全國平均氣溫?你查懂了又怎麽樣?查完就別出門了。今天企業家都絞盡腦汁爭做“風口上的豬”,可聰明人多得是,同樣都在風口上,誰能最終脫穎而出,還得靠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摳,最終比拼的還是誰更專註,更極致,畢竟,做好產品沒捷徑可走。
 
請老周用自己的話結束本文吧:“中國互聯網行業所有成功的公司,上市後做的那些事和最早寫在商業計劃書里的都風馬牛不相及,說明什麽?說明路是夯出來的,產品是不斷調整出來的,所謂模式是一步一步試出來的。所以模式不是最重要的,人是最重要的。”
 
文章來源公眾賬號:linnan5040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