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見以色列總理,美巴以政策大轉彎?︱特朗普“新政”100天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當地時間周三(2月15日)來到白宮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雙方舉行了聯合新聞發布會,討論有關美國和以色列關系、巴以和平談判以及伊朗核武器等問題。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

三個接見細節

通常,外國元首到訪白宮,美國總統都會到白宮北門等待。特朗普上周接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是如此。然而,本周三一早,特朗普卻和夫人梅蘭妮亞出現在白宮的南門。這種歡迎,通常用於國家元首到訪時正式儀式舉行的南草坪的入口處,也是離白宮西翼的橢圓形辦公室最近的一個入口。

特朗普在白宮南門接見內塔尼亞胡,還有三個細節特別引人註目,這些都有何深意呢?

美國媒體評論指出,特朗普選擇以國家元首(總統級別)的正式儀式接見總理身份的內塔尼亞胡,足以看出特朗普政府想同以色列改善關系的意願,特別是在此前奧巴馬政府同內塔尼亞胡的關系“冷淡”到雙方基本不再對話的情況下。

特朗普在競選時曾多次表示過支持以色列。2016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作出要求以色列停止建立定居點的決議時,特朗普曾表示反對。他稱,“這對以色列不公平”。

特朗普內塔尼亞胡會見另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是,雖然這次並不是以色列對美國的正式訪問,但特朗普夫人梅蘭妮亞也出席了迎接內塔尼亞胡夫婦的儀式。這是第一夫人首次在白宮出面迎接外國領導人和夫人。周三中午,穿著一身白色羊絨套裙以及同色高跟鞋亮相的梅蘭妮亞站在特朗普身邊。兩人緩步從白宮南門走出,一起等候和迎接內塔尼亞胡夫婦——這成了當天美以首腦會的亮點。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後,梅蘭妮亞還帶著內塔尼亞胡的夫人薩拉參觀了華盛頓新建成的國家非洲裔美國人歷史文化博物館。

讓媒體感到意外的另一個細節是,在特朗普同內塔尼亞胡見面後,兩人幾乎立即來到白宮的東宮召開了記者會。通常,兩位領導人都會在會見記者前舉行一段時間會談。但是,內塔尼亞胡幾乎是在走出車門5分鐘後就和特朗普一同出現在了記者會現場。

同當年奧巴馬在白宮接見內塔尼亞胡時雙方嚴肅冷漠的氣氛相比,特朗普夫婦接見內塔尼亞胡夫婦時現場充滿的是微笑、握手和禮節性的親吻。

不再支持“兩國方案”

當天的記者會以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對雙方的互相稱贊開場。特朗普贊揚以色列在受到壓迫和種族滅絕面前所表現出的堅韌不拔的國家精神。特朗普表示,以色列是美國“永遠牢不可破的珍貴盟友”。

內塔尼亞胡也對特朗普給出了高度的贊譽,並表示“以色列沒有比美國更好的盟友”,而“美國也沒有比以色列更好的盟友。” 內塔尼亞胡表示,他認為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以美關系將會進一步鞏固。

在外界最關註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國方案”的談判上,特朗普給出了同以往美國巴以政策不一樣的觀點。“我在研究兩國方案和一國方案。我喜歡那種讓雙方都滿意的方案。無論兩國方案還是一國方案,我都可以接受。”特朗普說,“兩國方案看來是更容易的方案,但如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願意,我對他們所支持的方案也沒有意見。”特朗普稱,以色列需要表示出一定的通融性,而巴勒斯坦則需要少一些仇恨。

所謂“兩國方案”,是指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建立兩個不同的國家。一直以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以及東耶路撒冷等原屬於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大規模定居點,巴以和談也陷入僵局 。

對以色列建立定居點的問題,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要求內塔尼亞胡能“克制一點”。

多年以來,美國一直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過談判來分成兩個國家,即巴勒斯坦控制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全部或部分地區,並讓巴勒斯坦在東耶路撒冷建立首都,即所謂的“兩國方岸。”2002年,小布什政府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立主權國家之為美國的正式國策之後,“兩國方案”便一直是美國的以巴問題基本方針。

但是,國際關系專家表示,特朗普的表態顯然意味著美國將支持一項“不包括巴勒斯坦獨自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和平方案。

在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舉行會面的前一天,白宮曾傳出消息稱,美國將不再支持“兩國方案”。巴勒斯坦官方立即回應表示,這改變了美國幾十年來支持兩國並存方案解決以巴沖突的立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也無助於促進巴以和平。

除了美以關系、以巴和平問題,雙方還在記者會上談到伊朗問題。內塔尼亞胡表示,堅決反對2015年伊朗與西方達成的核協議。內塔尼亞胡指出,伊朗在發射的導彈上用希伯來語寫著“以色列必須被毀滅”的標語。

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內塔尼亞胡表示,他希望能夠同特朗普密切合作,遏制伊朗的核威脅。

特朗普也對所內塔尼亞胡說的核協議表示強烈反對,並表示奧巴馬政府簽署的該協議是他所見到的最糟糕的一份協議。“以色列所面臨的安全威脅是巨大的,包括我經常談到的伊朗的核野心。”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說,“我的內閣已經對伊朗實施了新的制裁,我還會實施進一步的措施,讓伊朗永遠不要研制出核武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60

以色列閉環:“逃離”資本市場 “販賣”創新

“兩個中國人一個想法,一個猶太人兩個想法。”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創新是一種習慣。當有一個想法蹦出,會很快將其付諸實踐,自下而上的管理機制促進了實用性的創新技術產生。

然而,快速響應背後也缺少對企業的長久堅持。這也造成了以色列中創新者居多,集大成企業數量卻並不多。

不同於中國,以色列創新動力來源於資本積累,對於不少創業者來說,在某一項技術上尋求突破,再找到願意接手的美國或中國買家是一個好生意。

自下而上的創新體制

在《創業的國度》一書中,作者丹·塞諾認為以色列之所以能夠產生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科技企業的重要原因在於地緣政治的複雜。

由於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教長期以來在以色列共生共存,周圍不同國家勢力的敵對,讓以色列長期處於戰爭緊繃邊緣。歷史上,以色列多次受到周邊國家突擊,低階成員在實戰中可以根據自己應變做出判斷、調整而不需要聽從上級的安排。

這最大程度上發揮個體的創新思維,懂得如何更符合實際地解決問題。

曾經在以色列國防軍中擔任過聯絡員的歷史學家麥克爾·奧倫(Michael Oren)說:“以色列軍隊里的副官,很可能是全世界所有軍隊里指揮決策權範圍最大的軍官。”

在這種體制之下,國民的創新思維被最大限度地挖掘。當創業成為這些軍人退伍之後的首要選擇,以色列便擁有大批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科技創新企業。

“參加過敘利亞戰爭的以色列坦克指揮官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程指揮官。他們執行力最強,而且一切以細節為導向。”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這樣評價以色列軍人。

以色列是世界上少有的真正實現全民皆兵的國家,與大部分國家年輕人不同,以色列人在18歲便要進入軍營,女生需服2年兵役,男生則需服3年兵役。

結束服役之後,一般會工作一年,積累資金,再花一年時間出國旅遊,增長見聞。等這些都完成了,再回到校園,完成大學學業。

“因此,當我們選擇專業時會更有傾向性,目標也更加明確。”一位以色列導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對於以色列創業者來說,“老板”是一個需要習慣被挑戰的角色,並不代表獨裁的權力。 “以色列人說話比較直接,在工作中,因為意見不同,挑戰領導者是很自然的事情。”以色列投資人Ami Dror告訴記者。

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方式,也讓創業團隊更多關註貼近市場的實用型技術突破,而非自上的命令。

ZivTamir曾經是以色列軍隊里的一名軍醫,12年前其創辦了第一家企業,專註在醫療器械領域,隨後其又創辦了另外四所醫療企業。

“當我們開始創建一家公司之前,會去找那些跨國大公司項目負責人聊,看看他們的技術聚焦在什麽地方,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之後就朝這個方向努力,由於公司小,效率要更高,往往會比大公司更早做出來,這時,如果這些大公司買了我們的技術,那麽(他們)就能夠更快占據市場。”

然而,這種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建立在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上。

截至2016年年底,以色列總人口為863萬人(該數據來自以色列中央統計局),不及上海市人口二分之一。然而,在2014年世界經合組織的統計數據中,以色列25~64歲人群完成高等教育占比達到46%,在成員國中排名第二,遠超平均值33%。

以色列一共有七所大學,大部分為理工類學科。大學的科技轉化能力非常強,基本每一所大學都設有公司,服務於校內的技術轉化。

特拉維夫、海法、耶路撒冷是三個高新技術聚集地。雖然猶太人更傾向於將耶路撒冷稱為首都,但由於地緣政治,特拉維夫承擔了大部分的經濟政治中心功能。

對比耶路撒冷,特拉維夫生活的猶太人更為世俗,也更少受傳統束縛,這兩個地區的高科技企業也有各自傾向:特拉維夫更像國內深圳,大部分高新企業聚焦在互聯網、金融、制藥以及通信領域,而耶路撒冷的科技企業則傾向醫療、化學、材料等更為傳統的領域。

買、買、買

出售與IPO擺在眼前,中國創業者更願意選擇後者。因此即便公司沒有絲毫盈利,你也能聽到創始人信誓旦旦對你計劃最短3年,最多5年走向資本市場。

在以色列,情況卻大相徑庭:這里絕大部分的企業選擇出售。

大部分企業創建初衷就是為了找到合適的買家,因此要購買或者投資一家高新企業並不難。而具有市場針對性的技術加上快速響應市場的研發能力,慕名投資購買這些初創企業的跨國公司不在少數。

“很多這類公司規模很小,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不具備IPO的條件,策略性買家購買是因為看中其中的技術。”HFN律師事務所中國業務部負責人YairGev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2015年,國外企業投資金額達到2851億美元。過去,主要的投資者來自歐美。在特拉維夫周邊隨意逛上一圈,你會發現不少熟悉的Logo,包括微軟、英特爾以及蘋果等超過280家跨國企業在以色列設立運營研發中心。

而近年來,中國投資逐漸呈現取代美國投資者之勢。2015年,中以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110億美元,對比1992年5000萬美元有很大提升。其中,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就得到了中方50億美元的投資。主要的投資方式包括直接投資、收購以及通過投資公司設立基金三種方式。大部分中國買家傾向於前兩者,而後者在近期才迎來緩慢增長。

對於中國投資者,以色列創業者態度也在發生根本性改變。“十年之前,以色列人不太相信中國人,害怕中國人會騙他們。五年之前,以色列人害怕中國會copy他們,但是現在 以色列人相信中國有能力,會願意把自己技術賣給中國人。”以色列創業者米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在最高科技的8200部隊服完兵役之後,米雅到上海交通大學完成學業,她的父親曾在摩托羅拉擔任高管,從公司退下來之後與米雅一同創業。

在閑暇時間,米雅會到旅行社兼職,為慕名而來的中國公司對接以色列科技企業。

“如今以色列人對於中國的認知不再僅僅是一個生產線,他們希望中國人可以在以色列做投資。”

然而,由於大多數以色列企業在技術上的重度垂直,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難以理解成為投資進程中的障礙。

“這邊公司大部分在技術上都是一個顛覆,如果你不能直接從底層的技術去理解這個東西的話,那繼續往下走就非常困難,因為你沒有辦法判斷。”深圳光啟集團董事長劉若鵬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說道。

今年1月,深圳光啟集團在以色列設立國際創新總部並啟動二期GCI基金,基金規模達2.5億美元。

技術過於前沿,增加了投資人風險與難度。在以色列期間,光啟團隊考察了通過雲計算測算分析人類腦部功能的ElMindA公司,這項技術在業內雖然超前,但目前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由於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所設置的門檻,公司在短期內依然只能維持較少收入。“以色列公司會開發全新的市場、帶來新的技術和顛覆,這個時候就比較難通過簡單的金融模型去直接評估一個公司價值的高低,當然你可以通過別人投多少錢來投這個公司,但這個時候你就很被動。”

在這種情況下,合作性的企業投資者數量比基金型投資者更多。“美國投資者更多的是純財務投資,中國投資者能夠對接生產、市場資源。”在將第一家公司賣給美國投資人之後,Ziv在2015年將其另一家醫療手術器材公司MST26.6%股權賣給中國公司海思科。

市場與理念之辯

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雖然激發了創新潛能,但卻缺少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向。在以色列國內,大部分企業是小而美的高精尖技術,缺少大而全的集團式經營。

12年間,Ziv一共創建了5家企業,算得上資深創業者。他告訴記者,在他身邊,手握3家企業以上的創業者比比皆是。

對於這些公司來說,IPO和出售本質沒有什麽區別。“我們認為IPO是籌錢的工具而不是目標。”Ziv告訴記者,他非常享受創業的過程,在一個想法迸出來的時候,他迫不及待希望將其實現。

目前,Ziv開始了一項面對創業者的學院項目,希望將自己創業的經驗通過課程傳授給創業新人。這個想法在其還在運營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已經萌芽。

“對中國來說,做一個企業,就會想要對它有一個長期和持續的投資。但是以色列的話,把它開發出來就要把它出售出去,賣掉之後他就整個退出這個項目了,然後他會去做新的東西,去創立新的東西。且他們一有不同的新的idea,就會想辦法去實現它。他們做了一個之後,馬上就會有別的新的想法。”雅法資本董事總經理彭湘墨告訴記者。

“80%~90%的以色列企業最後都會選擇出售。”Yair對記者說道。

以色列人將其原因歸結於國土面積過小,對於企業來說市場狹小,與擴大生產的微薄利潤相比,找到適合的買家是較為折中的辦法。

“以色列的市場真的很小,即便我的產品每個以色列人都買,也只有800萬。我們不知道怎麽做庫存以及貨物管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做中國這樣大的市場。”米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引入的投資機構互相制衡最後也限制了公司繼續發展壯大。Ziv坦言,最初創立五家公司時,並沒有考慮將其做成集團式公司,因此引入了不同的投資機構。“(如果要做成集團型企業)唯一能做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在每一家企業中都有註資,在其幫助下完成,這個太難了。”

種種原因,造成了以色列企業與國內企業在接受投資時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以色列,創業者更傾向於讓投資者一次性買斷。

如今,Ziv還在接觸不同對其項目感興趣的投資者,這些投資人有來自中國香港、臺灣,也有來自美國的。在談到最初沒有能夠打造成集團式管理,Ziv告訴記者:“我不後悔,因為在創業初期我不確定是否會成功,最重要的是保證企業能活下去,現在我做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66

以色列企業為何不愛資本市場

“兩個中國人一個想法,一個猶太人兩個想法。”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創新是一種習慣。當有一個想法蹦出,會很快將其付諸實踐,自下而上的管理機制促進了實用性的創新技術產生。

然而,快速響應背後也缺少對企業的長久堅持。這也造成了以色列中創新者居多,集大成企業數量卻並不多。

不同於中國,以色列創新動力來源於資本積累,對於不少創業者來說,在某一項技術上尋求突破,再找到願意接手的美國或中國買家是一個好生意。

自下而上的創新體制

在《創業的國度》一書中,作者丹·塞諾認為以色列之所以能夠產生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科技企業的重要原因在於地緣政治的複雜。

由於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教長期以來在以色列共生共存,周圍不同國家勢力的敵對,讓以色列長期處於戰爭緊繃邊緣。歷史上,以色列多次受到周邊國家突擊,低階成員在實戰中可以根據自己應變做出判斷、調整而不需要聽從上級的安排。

這最大程度上發揮個體的創新思維,懂得如何更符合實際地解決問題。

曾經在以色列國防軍中擔任過聯絡員的歷史學家麥克爾·奧倫(Michael Oren)說:“以色列軍隊里的副官,很可能是全世界所有軍隊里指揮決策權範圍最大的軍官。”

在這種體制之下,國民的創新思維被最大限度地挖掘。當創業成為這些軍人退伍之後的首要選擇,以色列便擁有大批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科技創新企業。

“參加過敘利亞戰爭的以色列坦克指揮官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程指揮官。他們執行力最強,而且一切以細節為導向。”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曾這樣評價以色列軍人。

以色列是世界上少有的真正實現全民皆兵的國家,與大部分國家年輕人不同,以色列人在18歲便要進入軍營,女生需服2年兵役,男生則需服3年兵役。

結束服役之後,一般會工作一年,積累資金,再花一年時間出國旅遊,增長見聞。等這些都完成了,再回到校園,完成大學學業。

“因此,當我們選擇專業時會更有傾向性,目標也更加明確。”一位以色列導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對於以色列創業者來說,“老板”是一個需要習慣被挑戰的角色,並不代表獨裁的權力。 “以色列人說話比較直接,在工作中,因為意見不同,挑戰領導者是很自然的事情。”以色列投資人Ami Dror告訴記者。

這種自下而上的創新方式,也讓創業團隊更多關註貼近市場的實用型技術突破,而非自上的命令。

ZivTamir曾經是以色列軍隊里的一名軍醫,12年前其創辦了第一家企業,專註在醫療器械領域,隨後其又創辦了另外四所醫療企業。

“當我們開始創建一家公司之前,會去找那些跨國大公司項目負責人聊,看看他們的技術聚焦在什麽地方,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之後就朝這個方向努力,由於公司小,效率要更高,往往會比大公司更早做出來,這時,如果這些大公司買了我們的技術,那麽(他們)就能夠更快占據市場。”

然而,這種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建立在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上。

截至2016年年底,以色列總人口為863萬人(該數據來自以色列中央統計局),不及上海市人口二分之一。然而,在2014年世界經合組織的統計數據中,以色列25~64歲人群完成高等教育占比達到46%,在成員國中排名第二,遠超平均值33%。

以色列一共有七所大學,大部分為理工類學科。大學的科技轉化能力非常強,基本每一所大學都設有公司,服務於校內的技術轉化。

特拉維夫、海法、耶路撒冷是三個高新技術聚集地。雖然猶太人更傾向於將耶路撒冷稱為首都,但由於地緣政治,特拉維夫承擔了大部分的經濟政治中心功能。

對比耶路撒冷,特拉維夫生活的猶太人更為世俗,也更少受傳統束縛,這兩個地區的高科技企業也有各自傾向:特拉維夫更像國內深圳,大部分高新企業聚焦在互聯網、金融、制藥以及通信領域,而耶路撒冷的科技企業則傾向醫療、化學、材料等更為傳統的領域。

買、買、買

出售與IPO擺在眼前,中國創業者更願意選擇後者。因此即便公司沒有絲毫盈利,你也能聽到創始人信誓旦旦對你計劃最短3年,最多5年走向資本市場。

在以色列,情況卻大相徑庭:這里絕大部分的企業選擇出售。

大部分企業創建初衷就是為了找到合適的買家,因此要購買或者投資一家高新企業並不難。而具有市場針對性的技術加上快速響應市場的研發能力,慕名投資購買這些初創企業的跨國公司不在少數。

“很多這類公司規模很小,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不具備IPO的條件,策略性買家購買是因為看中其中的技術。”HFN律師事務所中國業務部負責人YairGeva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2015年,國外企業投資金額達到2851億美元。過去,主要的投資者來自歐美。在特拉維夫周邊隨意逛上一圈,你會發現不少熟悉的Logo,包括微軟、英特爾以及蘋果等超過280家跨國企業在以色列設立運營研發中心。

而近年來,中國投資逐漸呈現取代美國投資者之勢。2015年,中以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110億美元,對比1992年5000萬美元有很大提升。其中,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就得到了中方50億美元的投資。主要的投資方式包括直接投資、收購以及通過投資公司設立基金三種方式。大部分中國買家傾向於前兩者,而後者在近期才迎來緩慢增長。

對於中國投資者,以色列創業者態度也在發生根本性改變。“十年之前,以色列人不太相信中國人,害怕中國人會騙他們。五年之前,以色列人害怕中國會copy他們,但是現在 以色列人相信中國有能力,會願意把自己技術賣給中國人。”以色列創業者米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在最高科技的8200部隊服完兵役之後,米雅到上海交通大學完成學業,她的父親曾在摩托羅拉擔任高管,從公司退下來之後與米雅一同創業。

在閑暇時間,米雅會到旅行社兼職,為慕名而來的中國公司對接以色列科技企業。

“如今以色列人對於中國的認知不再僅僅是一個生產線,他們希望中國人可以在以色列做投資。”

然而,由於大多數以色列企業在技術上的重度垂直,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難以理解成為投資進程中的障礙。

“這邊公司大部分在技術上都是一個顛覆,如果你不能直接從底層的技術去理解這個東西的話,那繼續往下走就非常困難,因為你沒有辦法判斷。”深圳光啟集團董事長劉若鵬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說道。

今年1月,深圳光啟集團在以色列設立國際創新總部並啟動二期GCI基金,基金規模達2.5億美元。

技術過於前沿,增加了投資人風險與難度。在以色列期間,光啟團隊考察了通過雲計算測算分析人類腦部功能的ElMindA公司,這項技術在業內雖然超前,但目前公司仍然處於虧損狀態,由於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所設置的門檻,公司在短期內依然只能維持較少收入。“以色列公司會開發全新的市場、帶來新的技術和顛覆,這個時候就比較難通過簡單的金融模型去直接評估一個公司價值的高低,當然你可以通過別人投多少錢來投這個公司,但這個時候你就很被動。”

在這種情況下,合作性的企業投資者數量比基金型投資者更多。“美國投資者更多的是純財務投資,中國投資者能夠對接生產、市場資源。”在將第一家公司賣給美國投資人之後,Ziv在2015年將其另一家醫療手術器材公司MST26.6%股權賣給中國公司海思科。

市場與理念之辯

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雖然激發了創新潛能,但卻缺少了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向。在以色列國內,大部分企業是小而美的高精尖技術,缺少大而全的集團式經營。

12年間,Ziv一共創建了5家企業,算得上資深創業者。他告訴記者,在他身邊,手握3家企業以上的創業者比比皆是。

對於這些公司來說,IPO和出售本質沒有什麽區別。“我們認為IPO是籌錢的工具而不是目標。”Ziv告訴記者,他非常享受創業的過程,在一個想法迸出來的時候,他迫不及待希望將其實現。

目前,Ziv開始了一項面對創業者的學院項目,希望將自己創業的經驗通過課程傳授給創業新人。這個想法在其還在運營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已經萌芽。

“對中國來說,做一個企業,就會想要對它有一個長期和持續的投資。但是以色列的話,把它開發出來就要把它出售出去,賣掉之後他就整個退出這個項目了,然後他會去做新的東西,去創立新的東西。且他們一有不同的新的idea,就會想辦法去實現它。他們做了一個之後,馬上就會有別的新的想法。”雅法資本董事總經理彭湘墨告訴記者。

“80%~90%的以色列企業最後都會選擇出售。”Yair對記者說道。

以色列人將其原因歸結於國土面積過小,對於企業來說市場狹小,與擴大生產的微薄利潤相比,找到適合的買家是較為折中的辦法。

“以色列的市場真的很小,即便我的產品每個以色列人都買,也只有800萬。我們不知道怎麽做庫存以及貨物管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做中國這樣大的市場。”米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引入的投資機構互相制衡最後也限制了公司繼續發展壯大。Ziv坦言,最初創立五家公司時,並沒有考慮將其做成集團式公司,因此引入了不同的投資機構。“(如果要做成集團型企業)唯一能做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在每一家企業中都有註資,在其幫助下完成,這個太難了。”

種種原因,造成了以色列企業與國內企業在接受投資時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以色列,創業者更傾向於讓投資者一次性買斷。

如今,Ziv還在接觸不同對其項目感興趣的投資者,這些投資人有來自中國香港、臺灣,也有來自美國的。在談到最初沒有能夠打造成集團式管理,Ziv告訴記者:“我不後悔,因為在創業初期我不確定是否會成功,最重要的是保證企業能活下去,現在我做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59

153億美元!英特爾收購以色列科技公司Mobileye

北京時間3月13日晚間,美國芯片制造巨頭英特爾公司在其官網宣布,以每股63.54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以色列駕駛輔助系統開發公司Mobileye,股權價值約153億美元。

Mobileye成立於1999年,是汽車防碰撞傳感器領域的領先企業。2014年該公司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市值約為106億美元。2007年,高盛向該公司投資1.3億美元。

英特爾和Mobileye此前已就寶馬公司的一個項目達成合作:今年下半年,這三家企業將打造一支約40輛自動駕駛汽車組成的車隊,並上路測試。

據英特爾發布的聲明稱,到2030年,汽車系統、數據和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7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324

李彥宏對話以色列總理:互聯網是開胃菜 主菜是人工智能

3月21日下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在北京會面,並圍繞“一帶一路,相逢創新”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對話。一天前,內塔尼亞胡剛剛與王健林、馬雲、宗慶後等二十多位中國企業家進行了小範圍餐敘。

以色列被譽為“中東矽谷”,李彥宏透露,其實百度在以色列投資了很多公司,百度很多高管也都去過以色列,回來以後都非常興奮。“在那里,他們可能每天都會開十次的會,每天也會聽到很多具有創新性的想法,對於我而言,我認為在以色列投資,相當於對技術的投資,對創新的投資,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

李彥宏從互聯網行業及人工智能出發,指出了新技術對未來社會、經濟的革命性影響,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比互聯網的影響更加重大,“互聯網是一道開胃菜,主菜就是人工智能”。內塔尼亞胡也表示,未來的水利、食品、交通、健康等問題,都將大大獲益於新技術,例如人工智能對交通系統的顛覆。“我相信在未來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會被科技化,所有生活領域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未來絕對會屬於那些具有創新性的社會。”

內塔尼亞胡還特別提到不久前英特爾以150億美元價格收購以色列公司Mobileye一事,稱“我們認為技術是實現無人駕駛汽車未來的重中之重。” 

在對話中,李彥宏這樣形容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普及的未來:“可能在未來幾年,我們再去機場就不需要過安檢了,我們可以用面部識別的技術識別出你是誰,你的背景是什麽?系統會識別一切的東西,我相信這個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一直積極部署這個領域。”

他還介紹了中國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創新上的優勢:中國不僅有最大的市場,有鼓勵創新、允許試錯的氛圍,並能提供海量的數據,而數據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非常重要。“各位很難在世界其他國家當中找到這樣一個市場,我們這個市場里面,大家說同一種語言,有同樣的文化。”為此,他建議以色列的高科技企業可以考慮多學習中文,以促進兩國企業在數據、業務上的交流合作。

在對話中,內塔尼亞胡對百度在以色列的投資表現出興趣。當談到這一話題時,李彥宏表示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百度整個收入的15%都用於研發,而以色列也是以高科技而聞名。“我認為在以色列投資相當於對技術的投資,對創新的投資”。

面對日益激烈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人才成為全球競爭的最關鍵因素之一,高科技人才的全球流動更成為常態。內塔尼亞胡認為,中國和以色列有很多文化上的相同點,都非常重視人才,也有創業家的精神。“我們也的確吸引了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來到我們這樣一個並不是特別大的國家。正是這種跨文化、跨領域的交集能夠給我們一些獨特的視野。”

他談到,“以色列希望可以更好地發展並且使用我們的科技能力,這需要很多的技術。比如說我們的風投,我們也需要有人才、甚至是天才,我們同樣也需要有市場。現在在以色列,其實我們有很多技術正在發酵、正在孵化,它們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可以提高人們的壽命,並且比如說我們還會有一些技術可以監測人們的步數,通過使用這樣的技術可以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並且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有趣,更加豐富多彩。”他還認為,如果可以把這些技術引進其他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

李彥宏則表示,以色列對人才、創新的重視非常值得學習,百度也一直在致力於吸引更多有創造力的國際人才。

當天,李彥宏還向內塔尼亞胡總理贈送了百度解讀人工智能的主題圖書《智能革命》的樣書。據悉,這本書涵蓋了包括李彥宏在內的百度最高管理層及科學家團隊,對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的最新思考,並從計算能力、大數據資源、人工智能研發文化等方面提出了智能化的基本標準,描繪了即將到來的智能社會,反思人類即將面臨的種種挑戰。這也是國內第一本AI作序,融合了大量AR互動展示的書籍,預計將在4月正式上市發行。

李彥宏在新書扉頁上留下贈言,“致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先生,創新是友誼堅實的基礎、是跨越了文化和語言的橋梁。這本《智能革命》是我們對未來的暢想。”

有意思的是,當內塔尼亞胡問李彥宏“是不是要學中文才能看懂這本書?”時,李彥宏向他推薦稱可以在百度的移動端獲得這本書的翻譯。

以下為會談實錄:

主持人:歡迎大家來到今天“一帶一路·相逢創新”會談,我是Robert Lawrence Kuhn,在中國媒體工作了近30年,發現創新一直都很重要,但從沒有像現在一樣變得尤為關鍵。接下來我想為大家介紹今天非常重量級的嘉賓,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已經連續四次當選以色列總理,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人能夠實現這一壯舉。並且還有我們的李彥宏先生,他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的CEO,並且也是世界聞名的一個互聯網公司,他也有相關的電腦方面的專業經歷,他們現在也在著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從商業的角度來講,人工智能也已經成為中國現在發展的重中之重。所以,這就是我們簡單的一個介紹,今天也有很多媒體朋友在這里,也有很多媒體記者想要問大家。

首先,先問一下總理先生,因為上次您來到中國是在2013年,當年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時隔四年再來到北京有什麽變化?

內塔尼亞胡總理:我覺得變化就是這里的經濟比較和幾年之前相比完全不同了,那時候我看到街上大家騎的都是自行車,幾年之後我再來到中國,發現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國家有了巨大的發展,並不僅僅是人們開的車,你們建起了高樓大廈,甚至在中國的發展當中也可以窺見一點未來的軌跡,並且中國也為全世界帶來了許多商業發展的機會,以及幫助我們提供了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案。

主持人:Robin,我們知道百度在以色列也進行了許多的投資,百度在以色列有什麽樣的興趣呢?

李彥宏:其實百度在以色列投資了很多公司,百度里有很多高管也都去過以色列,他們回來以後都非常興奮。在那里,他們可能每天都會開十次的會,每天也會聽到很多具有創新性的想法,對於我而言,我認為在以色列投資,相當於對技術的投資,對創新的投資,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對於百度而言,我們是一個技術公司,我們整個收入的15%都會用來投資到研發中,這也是我們中國500強企業當中占比最高的。而以色列也是以高科技而出名的。

主持人:總理先生,我們也知道以色列非常註重科技的發展,您認為以色列在技術方面會對中國做出什麽樣的貢獻呢?

內塔尼亞胡總理:首先,我認為就是水利方面。比如說,我們以色列回收水源,我們會回收80%的廢水,因為我們都知道人是需要水的,我們會生產水,我們會凈化水,我們的生活需要水。

第二是食品。比如說,牛奶。我們可以知道哪頭奶牛的產奶量最高,可能是來自法國的奶牛、荷蘭的奶牛、或者是美洲的奶牛。所以,我們在奶業方面一切都是電腦化的,我們知道每頭奶牛的產奶,並且我們知道很多人都需要喝牛奶,在這方面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產奶量。

第三是交通,這個我之前也和李彥宏先生談過。未來一定要考慮到未來交通的發展,比如無人駕駛汽車,我們要考慮到的並不僅僅是駕駛的系統,還有通過我們電腦化的數據庫來控制汽車的狀況,以及我們的人工智能,這些技術都會在未來進行融合。

我們也知道英特爾之前以150億美元價格收購Mobileye,所以我們認為技術是我們實現無人駕駛汽車未來的重中之重。因此,我認為,包括在環境方面,我們的技術也會做出一定的貢獻,比如說清潔的空氣,清潔的水,包括食物、交通,都可以由技術做出貢獻。

最後,就是我們的健康。新的技術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並且為人們提供定制化的醫療服務。所有的這一切在以色列都可以看到是有著非常令人興奮的發展,我們也希望把這些技術引入中國,來讓所有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主持人:那麽,李彥宏先生,您認為在未來百度有什麽樣的計劃呢?在未來我們又有什麽方法來落實這些先進的技術呢?

李彥宏:我剛才談到,以色列有很多公司都非常具有創新性,他們有很多很好的想法;而中國有巨大的市場,我們有超過7億的網民,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這樣的市場規模在世界其他國家都是沒有的,而且各位也很難在世界其他國家中找到這樣一個市場——在我們這個市場里面,大家說同一種語言,有著同樣的文化。剛才總理先生也說過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其他的一些人工智能應用,而在這方面我們也非常需要數據。在這方面以色列有技術,而中國則有非常多的數據作為基礎。所以,如果我們兩者可以結合,就可以創造奇跡。

因此,以色列的公司應當來中國探索中國市場,可以和百度這樣的公司進行交流,看一下如何幫助他們拓展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我認為,我們之間還是有很多方面可以進行合作的。我們也會為他們提供很多的測試床,並且我們會為他們提供很多的客觀關系相關的數據池。但是百度也不是唯一的公司,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中國公司,他們對於和以色列公司進行合作都是持開放態度的。

如果說,需要我來為以色列公司提供一些建議,我想,首先學習中文就是很有用的。我們之前也和很多美國朋友說過這些問題,已經有很多美國孩子開始在學校里學中文了。所以,我認為總理先生也可以讓以色列人學更多的中文,可能在未來的市場里就有更多以色列人能夠直接和中國企業進行對話了。

內塔尼亞胡總理:當然我們也在做這件事情了,這確實非常好,因為在全世界我們看到以色列和中國的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

主持人:那麽,總理先生,如果我們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那個時候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您認為十年到二十年之後,中以之間的合作會是什麽樣的呢?

內塔尼亞胡總理:首先,我們在以色列希望可以更好地發展並且使用我們的科技能力,這需要很多的技術。比如說我們的風投,我們也需要有人才、甚至是天才,我們同樣也需要有市場。現在在以色列,其實我們有很多技術正在發酵、正在孵化,它們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可以提高人們的壽命,並且比如說我們還會有一些技術可以監測人們的步數,通過使用這樣的技術可以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並且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有趣,更加豐富多彩。

我還認為,如果我們可以把這些技術引入到其他的市場,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如何通過輸出這些技術來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呢?因為我們知道各個國家都在不斷地生產新的產品。因此很重要的是,我們要輸出這樣的技術,而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也是我們希望可以進入的。所以說,我這次來中國也會和中國的領導人談論有關中以自貿區的一些問題。因為以色列有很多的技術、很多的公司,我們也希望可以充分利用中國的市場。所以,我們希望中國也可以享受到以色列創新所帶來的益處,這也可以促進中國的創新,促進中國市場的發展。

李彥宏:我認為在地理上來說,以色列和中國是非常近的,而兩國和美國的距離是更遠的,所以在商業上,以色列和中國可以建立更強的紐帶關系。

內塔尼亞胡總理:我完全同意。比如說,我們現在在以色列實際上是有兩條直飛中國的航線,其中一個是從上海直飛特拉維夫,這個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直飛航線。所以,我認為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多的和中國的這些市場的一些參與者進行探討,和他們進行談論,並且也可以促進中國更多的遊客來到以色列。因為我們知道百度有7億網絡用戶,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在以色列這邊吸引更多的旅遊用戶和更多消費者,我們也希望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來到以色列。我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熱情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也是非常的熱情。

主持人:我認為以色列實際上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它的人口數和北京或者重慶是差不多的。我的問題就是,當我們討論到科技、產品、以及產業的時候,在我們的當地創造出一個創新的環境是有多重要呢?尤其在我們的科學研發方面,可能有一個基礎科學方面的應用,但是我們認為為科學的發展創造一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內塔尼亞胡總理:首先中國和以色列有很多文化上的相同點,比如我們非常重視人才,我們有很好的教育項目,我們也有創業家的精神,並且這樣的文化已經傳承了很久了。我們所發展的這種文化,實際上在全球都有很多以色列的社區,大家也都希望了解我們應當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所以說在以色列我們有很多很偉大的思想家,有很多的創業家。在幾千年以前,也就是在古代,在也門、德國、甚至是在法國,這幾個國家的人會發一些信給對方,而用這些信件來溝通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我們現在文化之間的空間距離實際上已經縮短了,所以這可以促進我們的創新。現在我們可能要考慮更多的是創新上的一些法律問題,可能大家現在問的問題已經不再是數學、或者化學、或者物理上的問題,而是法律上的問題。

因此,對以色列而言,我們希望可以發展我們的科學,並且將我們的科學發展成果轉化成為創新的成果,這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未來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會被科技化,每一個生活領域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而未來也絕對是屬於那些具有創新性的社會群體的,他們可以預見未來。我認為我們一定要盡快地發展,在以色列,發展是令大家興奮,融入思想里的。。現在在中國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我們可以讓我們的發展更加快速,而發展的途徑就是創新。

李彥宏:的確,我也非常同意剛剛總理所說的。中國其實有很多企業可以從以色列的文化中學到很多的東西,因為我們都非常重視教育。但是中國的教育系統其實可能更在乎分數,在乎在考試中取得第一名,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然後進入很好的大學。我覺得我們應該培養出一種更加開放的觀念,聚焦對於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這樣我們便能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是我們需要從以色列人身上學習的地方。

主持人:李先生,百度是以創新而著稱的公司,其實我自己的背景是在神經科學領域,之前也做了很多關於神經網絡的研究。那麽我想了解的是,百度對於人工智能是怎麽考慮的?在未來如何去開啟新的且更好的人工智能的新紀元?

李彥宏:其實百度從本質上就是一家科技公司,17年前我們在初創公司之時,就專註於招聘科技的人才,我們也做了大筆的投資去投向研發的部門,可以說研發和科技是我們公司的核心所在。在人工智能紀元的伊始,很多人認為人工智能是互聯網的另一張面孔。大家覺得因特網始於電腦端,互聯網也分為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互聯網。但是我不這麽認為。在我看來,人工智能是比互聯網更加先進的,可以說互聯網就像一道開胃菜,而主菜就是人工智能。大約六七年前我們開始積極地去布局人工智能,的確,把它比作人類的神經科學是非常恰當的。但是它還涵蓋有更多的內容,比如說關於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還有用戶畫像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結合所有的基礎學科,並且進行跨領域的研究,我相信這個在未來也會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

我們可能之前會涉獵一些數據的模型,但是現在所有搜索和十年之前都是不一樣的了,我們加入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元素,比如說用語音,用圖片去進行搜索,比如我們拍一張家里的照片,或者拍一張外部的照片,然後上網搜索,它就可以告訴你,這張照片拍攝於哪里。剛剛提到的無人駕駛也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控制汽車,還有其他面部的識別,比如在一些金融場景中,像大家現在去到百度園區,進門刷門禁,我們只需要用面部識別的技術,系統就可以知道你是誰,不需要掃證件或者徽章。

其實可能在未來幾年,我們再去機場就不需要過安檢了,我們可以用面部識別的技術識別出你是誰,你的背景是什麽。系統會識別一切的東西,我相信這個會改變所有人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麽我們一直積極地部署這個領域的原因。

主持人:的確,中以的合作,還有兩個國家之間的相似點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我相信這個對於世界也是如此。我們兩國在世界上都承擔了很多的責任,比如說,之前習主席提到了“一帶一路”的建設,那總理先生您之前也去過很多非洲國家拜訪,先問一下總理先生,要去打造中以之間交流的橋梁,您覺得雙方對於世界的責任是什麽?我們如何能夠打造出,不僅能造福兩國,也能造福全球人民的政策和策略,對於以色列來說有什麽經歷和經驗可以供比如非洲國家所學習?

內塔尼亞胡總理:比如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可以說手機改變了世界。很多手機的芯片和軟件都是在以色列開發的,這就像沙拉中的一個小番茄一樣,它對於兩個國家和對於全球人民都有深遠的影響。昨天我也提到了,關於如何更好地和第三國開展合作,這些國家可能是來自於亞洲的國家,或者是非洲的國家。的確,我之前拜訪過很多次非洲的國家,今年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行程,我覺得在這個領域中合作的機會是無可限量的,因為我知道很多國家都需要潔凈的循環水資源、更先進的發電設備、更好的醫療系統。

中國現在已經在非洲有所布局,以色列下一步也會更好地和非洲國家尋求合作,因為有很多的這些國家都是需要創新來幫助他們的。我相信這些創新和政策會為這些國家的人民帶來益處,對我們這些投資國或幫助國來說也是有益處的。我們不只是從互助的角度來尋求合作,更多是在創新的角度進一步地推動這些合作,而且這個也是我們和中國一直合作以來堅持的信念。的確,雙方的合作會對世界有深遠的影響。

主持人:再提一下關於創新的問題,其實創新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市場中進行試錯,我們想問一下,比如說李彥宏先生,對於公司來說,創新的挑戰是什麽?我們是不是不能過於樂觀?

李彥宏:其實我們是對失敗做好準備的,我們之前做了很多的嘗試,每一天都是如此,每一天都會嘗試新的想法,可能十個想法都是失敗的,剩下有一個是成功的。但是,我們通過這一個成功的案例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可能成功率只有1/10,但是一旦做好失敗的準備,我們就更願意去試錯,從錯誤中學習經驗。比如中國市場非常大,發展非常快,我們會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數量可能多於其他國家,但是我們可以很快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可能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就會成功,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不斷地創新。比如兩個國家之間的合作如何為其他國家、像非洲國家帶來益處?我相信這種益處是通過合作夥伴關系來實現的,能夠為我們提供很多新的想法。之前,聽說過很多美國通過投資幫助以色列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消息,但是每個市場是不一樣的。拿人工智能舉個例子,比如,亞馬遜的echo非常著名,它是一個家庭助手的系統軟件,在一定的範圍內,它的語音識別非常清晰。我們再想一下中國市場,可能中國市場的空間不用這麽大,不用五米,可能一兩米就可以獲得最好的語音識別的效果。所以,我們看每個市場的時候要有不同的觀念,比如非洲市場可能空間也比較小,所以他們不需要五米的識別距離,在這些國家推廣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些稍微更廉價,性價比更高的硬件設備。作為我們公司來說,我們會不斷地去嘗試、去創新、去了解這個市場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什麽樣的問題,我們不需要去做到和美國一樣的設備,我們可以了解這個市場的需求之後再解決他們的問題。

主持人:總理先生,以色列的確也是一個較小的國家,在您看來,如果能夠保證這種世界一流的水平,會面臨什麽樣的挑戰?

內塔尼亞胡總理:我覺得還是取決於人民的創造性,我也非常同意,如果我們想成功,就必須要去多嘗試,這個嘗試的過程中的確會面臨失敗,但是我們還是要把眼光放遠。其實中國人民和以色列人民是非常相似的,我們的歷史都非常的悠久,中華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是如此,我們懂得如何去更好地利用我們的土地、更好地去利用資源。我們知道有很多其他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就消失了,但是我們沒有,我們生存了下來,我們重造家園,可以說是把不可能的夢想實現了,這個可能是之前從來沒有做到過的。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是把一個非常小的家園發展成了一個全球的創新和科技中心。我相信我們是看到了很多的可能性,我們去追求了人類精神的極限,我們勇敢地去嘗試,我相信我們是真正踐行了這些觀念。

那對於中國和以色列這兩個古老的文明國家,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也非常地深厚,像紮根於土地中的大樹,我們的枝葉不斷往上發展,中國也是如此。中以兩國都有非常傲人的悠久的文明和歷史,現在如果我們願意以更勇敢的精神面對未來,那麽我們就可以共建美好的未來。

主持人:我們再提一下創新的多樣性,之前以色列也是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引進了各種的文化,還有來自於不同背景的科學家。比如來自阿拉伯國家、或是蘇聯國家的人才,這些人才都源源不斷的被吸引到以色列,可能會有一些文化的沖突和問題,在您看來,創造性和創新性如何能夠更好地應對這種多樣性?

內塔尼亞胡總理:的確,您說的是一個事實,這個在以色列是一直都在發生的。我不確定我能不能用一個非常簡短的事實來解釋,為什麽我們建立了這樣一個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但是,我們這個中心的確是以創新聞名的,很多創新的企業都紮根於以色列,我們也的確吸引了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來到我們這樣一個並不是特別大的國家,甚至很多人可能走在路上都會撞到其他人。但是正是這種跨文化、跨領域的交集,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獨特的視野。比如說,他可能本來是一個飛行員,另一個人是醫生,他們兩個人來自於不同的背景,但是聚在一起卻可以更好地去研究,比如如何運用一些小的機器設備做一些微創手術。之前李彥宏先生也說過,我們現在也有很多的關於跨領域的交流和溝通,我們希望進一步地推動中以雙方合作,在不同領域有更好的對話,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在以色列投資中文的學習,還有一個也希望邀請百度,邀請李彥宏先生到以色列。之前我也發過邀請函,希望能有機會邀請他來到以色列。

李彥宏:實際上我們還準備了一個禮物,我們要不要呈現一下這份禮物。這個禮物其實非常小,是一本書,將會在兩周後會正式發行的,是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創作的,這個書名叫做《智能革命》。主要是介紹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

內塔尼亞胡總理:我是不是要學中文才能看懂這本書?

李彥宏:可以使用一下百度的移動端獲得這本書的翻譯。

內塔尼亞胡總理:我可以去試試,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38

特朗普旋風式訪問以色列,做巴以"和事佬"好難

和在沙特受到皇家禮遇不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空軍一號”尚未降落以色列,空氣中就湧動著一種頗為混亂又緊張的政治氛圍。

特朗普在此行前吹風稱將促使巴以達成和平,並表示有非常好的機會達成一致。然而,多數分析認為此刻這並不現實。

一片混亂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21日內閣會議開始時就說,他將和特朗普討論加強以色列同美國同盟關系的方法,並用英語補充稱:“總統先生,我們期待您的到訪。以色列人民將張開雙臂歡迎您。”

但特朗普方面的一些行程調整卻讓以色列措手不及。特朗普行程中原本有一項是訪問世界文化遺產,即被視為古猶太國象征的馬薩達古城遺址,並發表演講。可在發現“空軍一號”不能直達演講地點後,特朗普決定換地方,因此取消了馬薩達遺址行程,只在以色列的亞德瓦希姆大屠殺紀念館逗留15分鐘。

特朗普還計劃到訪東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禱告地“哭墻”,內塔尼亞胡希望陪同特朗普及其家人前往,強調以色列對該區域的控制權。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占領東耶路撒冷,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並不承認東耶路撒冷屬以色列領土。因此美國官員表示這是私人行程,拒絕內塔尼亞胡陪同,以方由此大怒,在白宮澄清這不是特朗普的立場後才“翻頁”。

另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內塔尼亞胡不得不親自下令讓手下的部長們到機場參加特朗普的歡迎儀式。由於特朗普臨時變更了行程,取消原定在機場發表講話和握手等流程,因而該國大部分部長此前都不打算到機場迎接特朗普。

此外,美國方面還要求取消原定於22日由以色列防長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主持的高級別晚宴,卻沒有給出任何理由。該晚宴的出席人員本包括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和女婿庫什納。

庫什納是特朗普的主要顧問之一,廣泛參與從外交到國內政策,再到總統個人事務等各方面議題。同時,他還被稱為“影子外交官”,是特朗普在對華、對墨西哥、對加拿大和中東關系問題的首席顧問。他被認為在特朗普政府和以色列之間扮演著關鍵的紐帶角色。

據美國媒體報道,庫什納家族和內塔尼亞胡有著多年的交情,內塔尼亞胡甚至曾在庫什納家的房子里過夜。更有一張照片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1998年內塔尼亞胡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紀念活動上發表講話,臺下數千名猶太青少年揮舞以色列國旗,庫什納就在其中。不過目前庫什納在中東事務上的公開表態並不多。

按計劃,特朗普將於23日在伯利恒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進行會晤。

預期不高

一些以色列媒體已經用“歇斯底里”來形容此次訪問,而非“歷史性的”。在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內部也爭吵不休,右翼人士對特朗普政府似乎仍在堅持長期以來的美國巴以政策而感到失望,並鼓動內塔尼亞胡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21日,內塔尼亞胡一直在同內閣的右翼部長們召開閉門會議,希望能就以更溫和的立場緩解約旦河西岸等局勢達成內部一致,從而向特朗普展現以色列的確在尋求促進和平的承諾。

此前,特朗普曾稱他希望尋找解決巴以問題的“最終協議”。以色列親內塔尼亞胡的報紙《今日以色列》在特朗普開啟中東行前的報道中稱,特朗普說:“我認為我們有非常非常好的機會達成協議。”其實他在正式就職美國總統後不久就表示,計劃調解巴以沖突,這是他的前任們和很多國際調停方都努力過但並未完成的任務。

正式就職後特朗普在華盛頓先後會見了內塔尼亞胡和阿巴斯。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出現頗多波折,今年2月中旬,特朗普正式就職不足1月之際,他就在白宮會見了內塔尼亞胡,當時他說美以兩國是“牢不可破的”盟友,同時稱“兩國方案”可能是解決以巴問題更簡單的辦法,但並不是唯一辦法,而此前多屆美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兩國方案”是實現巴以永久和平的唯一現實方案。

本月初,特朗普和阿巴斯發表共同電視講話時表態,美國將全力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達成全面和平協議,該目標“很有可能”實現,他表示願意“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在巴以間斡旋。

內塔尼亞胡和阿巴斯都表示將支持美國新的和平進程倡議,但截至目前,特朗普尚未透露具體細節。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關於這些細節是否會在特朗普訪問以色列時披露,以色列政界及媒體對此進行猜測並傾向於認為這可能還不會發生。

《國土報》援引白宮消息人士的話稱,特朗普的訪問沒有將重啟自2014年來遭凍結的巴以和談列為目標。特朗普的以色列之行僅限於敦促內塔尼亞胡和阿巴斯采取措施加強信任,以便為恢複和談創造合適環境。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對特朗普在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近36小時的訪問期待值很低,不過無論是內塔尼亞胡還是阿巴斯,都不希望冒險惹怒美國總統,或者被視為不願恢複長期停滯的和談的那一方。

遏制伊朗?

一位以色列前政府官員稱,無論如何,以色列政府都可能更加希望美國幫助遏制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以色列的優先項都是伊朗的威脅。”以色列外交部前高級官員戈爾德(Dore Gold)曾長期擔任內塔尼亞胡的顧問,他說,特朗普政府想要阻止伊朗威脅的態度對以色列而言很重要。

特朗普21日在沙特出席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時表示,美國支持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團結起來,采取行動打擊恐怖主義。同時,他稱伊朗應該為該地區的不穩定負責。

不過,很多專家認為,以色列和美國以及遜尼派阿拉伯國家聯盟之間的任何合作對抗伊朗的行動,都需要巴以和談取得進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70

創業7年營收過億美元,這家以色列機器人公司現在要進軍中國家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4/164275.shtml

創業7年營收過億美元,這家以色列機器人公司現在要進軍中國家庭
黑智 黑智

創業7年營收過億美元,這家以色列機器人公司現在要進軍中國家庭

家用服務機器人領域,正在醞釀一場新的革命?

文 | 楊潔     編輯 | 黑智

人口不足北京一半的以色列,卻成為了全球以創新著稱的國度。或許是戰爭的危機感,或者資源的稀缺帶來的對技術優勢的需求,讓創造在這片土地上,成為生存之道。

Roboteam就是一家以色列創業公司。在國內,或許其對很多人而言尚屬陌生,但Roboteam在國防機器人領域已經聲名在外,其旗下的軍用機器人產品在全球的客戶遍及32個國家,擁有上千套系統,銷量超過上百萬;Roboteam也是以色列第一家和美國五角大樓談生意的公司,曾獲得美國政府1億美元的訂單。

日前,這家公司的創始人Yossi Wolf來到中國,並接受了黑智的采訪,宣布了Roboteam的下一步計劃:他們準備進軍消費級市場,推出全新的家用服務機器人temi,並將中國市場列入制造和銷售的重點區域之一。

在過去,這家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偵察無人機、無人車和戰術地面機器人,而現在,temi要在家庭中,為普通消費者提供服務。

技術的發展、需求的變化,無疑正為我們帶來一場全新的機器人革命。但是從工業級和軍用市場到消費級,除了技術支撐之外,還需要面臨新的疑問:服務型機器人的需求雖然存在,但是如何引導,以及在實現性能的基礎上,讓這種產品和服務走向大眾化?

Roboteam為自己下註了一場豪賭。“它將掀起和iPhone一樣的技術革命。”Yossi Wolf說。

從“拯救生命”到“改變生活”

周鴻祎曾說,以色列的軍隊是世界上最好的孵化器。在以色列這個人口只有800多萬的國家里,創業公司比比皆是。國內市場狹小、多年的戰爭磨煉,催生了以色列創業公司的國際視野、科技創業的氛圍,以及將軍事技術轉為民用的趨勢。

Yossi Wolf的創業經歷,就是以色列這片土地上特有的創新精神的投射。創業之前,Yossi Wolf曾擔任以色列空軍特種部隊的上尉和連長職位,並曾擔任ODF Optronics公司機器人部門主管。經過6年的辛苦工作,Yossi Wolf積攢下2萬美元,並將這筆錢全部投入到了Roboteam中。而他最初創業的願景非常簡單:“我們要研發能挽救生命的機器人,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對抗恐怖主義,挽救我們朋友的生命。”

創業7年,他的願望終於成真。“我在服役的朋友告訴我,Yossi,你的機器人救了我的命。”Yossi Wolf說,“再沒有比這個能更激勵我和讓人興奮的事情了。”然而,他也認為,迎接下一個挑戰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

Yossi Wolf告訴黑智,這個轉折大約發生在3年前。有一天,他去探望自己年邁的祖母,發現她在拿水杯和曲奇時,手都在不停地顫抖,甚至無法順利使用手機。“那一刻,我覺得我們需要研發能夠幫助人的服務,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研發改變生活的機器人。”Yossi Wolf說,“我決定,把我們之後的時間,用來研發能在家庭環境里使用的個人機器人。”

在這位前以色列空軍老兵內心中,他們應該要做的是,一款能夠完美實現家庭中人機互動的機器人產品,“一種新的連接方式,它應該成為最好的連接方式”。Roboteam專門成立了針對消費級產品的子公司RoboteamHome,temi就從中誕生。

roboteam2

新的連接方式

盡管temi還並未面向市場,但Yossi Wolf向黑智展示了temi的設計和最終形態。temi是一款一米左右高度的可自主移動機器人,背後有托盤,配備了多個傳感器,以及交互顯示屏。RoboteamHome自主研發了人機交互系統和導航系統等,接受命令後,temi可以跟隨人進行移動。“temi能追蹤你的眼神,及時和你互動。”Yossi Wolf說。

在temi身上,“交互”和“連接性”是Yossi Wolf最為看重的屬性。在他看來,“機器人不是家庭必需品。”用戶所真正需求的,並不是一個機器人,而是它所能為你帶來的便利。它不應該成為人類的“保姆”或家庭成員,它無法代替人,但是,“它可以提供更好的方式來升級家庭體驗,可以讓你更好地與你的家人朋友緊密相連,連接網絡,可以通過視頻讓你有時間陪伴孩子、老人等親人。”Yossi Wolf說。

在Yossi Wolf看來,目前大多數機器人還只是用來實現清潔、組裝汽車等功能的產品,而temi,將是第一款在家庭內和人類“真正互動”的機器人。

通過temi,用戶能夠連接通訊錄,實現通話、視頻,以及和temi聊天、播放音樂等,自帶托盤還能幫助托載東西。Yossi Wolf說,它涵蓋了類似於Alexa的語音助手功能,和WhatsApp的視頻通話功能,是一款可以移動、可以對話和理解用戶意圖的“真正機器人”。

除此之外,RoboteamHome還將把智能家居系統整合進temi的控制系統里,讓temi成為家居產品的控制中心。Yossi Wolf表示,temi的系統本身就是開放的。“它就像是當初的iPhone一樣。”Yossi Wolf說,“它將代替家庭中的移動終端,最終徹底解放你的雙手。”

家用服務類機器人面臨的家庭環境是複雜多變的,每間屋子布局都不同,布滿了各種家具、地毯和其他物品,還有不停移動中的人和寵物。而Yossi Wolf表示,經過測試,temi能夠在辦公和家庭的多種複雜場景下應用,並且操作直觀簡單。“我認為,消費者購買機器人,一定是基於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里都能應用,並且能享受便利,而不只是開關燈那麽簡單。”

家用語音交互終端商業化一直在嘗試之中。直到今年,各大巨頭紛紛推出了搭載了不同智能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從Amazon Echo、Google Home,到微軟的invoke,蘋果的HomePod,家庭控制中心的爭奪戰趨於白熱化。

與此同時,更多的服務類機器人也逐漸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從掃地機器人到教育類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這些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但是,至今為止,卻沒有一款,可以稱作為代表性的機器人產品出現。

“機器人的產業還不成熟。”Yossi Wolf說,“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大型公司在這方面的大動作。而市面上,現在的創新公司,往往會犯一個錯誤:機器人產品就像是玩具,而忽略了服務功能。而當廠商只是把機器人當做機器人,不以用戶為中心,用戶就會失望。”

而在Yossi Wolf看來,智能家居產品,也是發展機器人的一部分。囿於在導航等技術開發商的難度,Echo等產品多數以智能音箱的形態呈現,但是,在未來,它們添加上顯示屏和移動功能,它們就將向真正的AI助手和家用機器人進化。亞馬遜Echo Show已經添加了顯示屏,而接下來,向“移動性”發展也必然成為下一個趨勢。

roboteam3

家用機器人趨勢已不可避免?

對於RoboteamHome而言,從2B市場轉向2C,考驗也是巨大的。

“連接互聯網就是個大挑戰。”Yossi Wolf表示,“之前我們的國防機器人都是機器與機器相連接,但家用機器人是與互聯網和雲端相連接。”

而成本是制約服務類機器人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temi與我們之前的軍用機器人研發完全不同。”Yossi Wolf說,“它們在技術上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在成本上,工業或軍用機器人足足是消費級機器人的100倍以上。以前我們的國防機器人的一個攝像頭,差不多就相當於現在一臺temi的全部成本。”RoboteamHome的應對是,充分利用雲計算、IT技術和軟件上的創新,控制成本,盡量減少昂貴的硬件設備的采用。

Yossi Wolf的豪賭,也同樣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和支持。Yossi Wolf向黑智透露,RoboteamHome已經獲得風和投資集團以及風和集團聯合創始人吳炯共計5000萬美元的融資。吳炯之前曾任職阿里巴巴的首席技術官。

在資本市場上,近幾年內,針對智能機器人的熱度也一直在上升。人口紅利的消逝、勞動力成本的增長,以及消費升級和“智能化”概念的推廣、消費者需求的改變,似乎正為服務類機器人帶來春天的氣息。IDC數據指出,智能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達到1.6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但這片戰場上已經集結了大批的玩家,RoboteamHome面對的,仍然是個長期的持久戰。

為了順利進入中國市場,Yossi Wolf透露,temi的中文版本開發和科大訊飛進行了合作。同時,RoboteamHome在深圳設立的分公司,並通過國內的分銷代理渠道進入中國。在深圳的工廠中,已有1萬臺temi機器人正在生產之中。

是的,在Yossi Wolf的計劃中,temi並不會預售,而是一開始就會備好產品推向市場。

“個人機器人會成為大趨勢。用戶從購買、使用,再到形成固有狀態,這是個趨勢。”Yossi Wolf說。

也許,一場全新的機器人革命,正在醞釀之中。

黑智簽名檔

機器人 roboteam 以色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57

說史171018美國人的戀以色列情意結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10/18/%e8%aa%aa%e5%8f%b2171018%e7%be%8e%e5%9c%8b%e4%ba%ba%e7%9a%84%e6%88%80%e4%bb%a5%e8%89%b2%e5%88%97%e6%83%85%e6%84%8f%e7%b5%90/

說史171018

美國人的戀以色列情意結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42

 

〈劇場:喪心病狂的兩次力撐〉

2003年秋,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兩項關於 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 的施壓決議. 9月的決議要求以色列不得軍事打擊巴勒斯坦; 10月的決議在譴責巴勒斯坦的自殺式襲擊的同時, 要求以色列不得在約旦河西岸建造 “安全籬笆”.

首議案以133票支持,4票反對,獲得通過; 次議案更是141 vs 4. 投反對票的是相同的四個國家:以色列, 美國和 附庸美國的兩個太平洋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和 馬紹爾群島. 可以說,全世界只有1個國家出面支持以色列,這國家就是美國.*** 這裡值得註意的是許多西方盟國都投下贊成票,包括(傳統 “跟尾狗”)英國; 某些新近與美以關係拉近的國家,如印度,也投了贊成票.

 

與聯合國大會的一面倒反以色列氛圍成鏡像的,是美國國會的一面倒挺以色列氛圍:2002年以巴衝突進入暴力階段, 美國參議院動議譴責巴勒斯坦恐怖主義, 並宣稱 “美國與以色列這個反恐最前綫國家站在一起.” 該議案以92 vs 2獲得通過. 2006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全球紛紛指斥, 而參議院卻再次通過支持以色列的法案, 這次竟無1票反對!

 

美國 “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的行逕著實令人費解, 更費解的是參議院近乎全票支持力撐以色列,那是歇斯底里式的,全然喪失冷靜和理智, 背離了上議院以貴族智識素養中和 下議院平民激情的憲政精神. 參議院的辯論修辭表明了他們的思想和心態.

〈sense:邪惡無匹的七條論綱〉

2002年共和黨參議員 因霍夫在國會發言, 提出以色列應當獨占 “聖地” 巴勒斯坦,得到「基督教右翼」的熱烈贊好. 他列舉了七條理由:

a對大屠殺倖存下來的猶太人的補償; (美國並無參與迫害,而補償沒有理由超逾公義.)

b “考古和歷史証據” 表明猶太人的領土訴求早於該地的所有居民; (此點與事實不符,甚至相反, 根本上是謊言.)

c以色列是美國的戰略盟友; (這是真的.)

d是恐怖主義的路障; (忽略了以色列本身也曾,及現今仍不時施行恐怖主義.)

e是以色列人將該片荒野「開墾」成富饒之地; (然而霸佔在先,開墾在後.)

f猶太人定居之前, 原居民生活悲慘,文化落後; (原居民今日的生活更加悲慘,這是以色列人一手造成的.)

 

最重要的原因卻是「g 上帝就是這樣說的. 」 《聖經:創世紀》經文述說 亞伯拉罕搬到 希伯倫居住, 在那裡,在上帝面前建了一座聖壇. 於是,上帝對亞伯拉罕說: “我把這片土地賜給你.” 「希伯倫」正是今日的 約旦河西岸. ***(這是徹頭徹尾的「原教旨主義」,和伊斯蘭極端份子本質上沒有分別!) 「道德多數派Moral Majority組織的創始人南方浸禮會牧師Jerry Falwell說: “反對以色列就是站在上帝的對立面.”**** 可說是 “直指本心”.

 

2011年以色列總理 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演講,兩黨議員29次起立鼓掌, 而演講的內容卻是公開反對 奧巴馬政府的 巴勒斯坦和平解決方案.*** 雖說國會向來有拆 白宮臺的傳統, 但這次仍顯得過份賣力. J

 

美國人為何 失心瘋似地親以色列呢?

〈局:美國人的心結〉

有說美國國內猶太財團勢力龎大,在華爾街和上層金融政策圈內極具實力; 以色列政府也在國會山莊長期佈署經費充裕的專業遊說團體,對兩黨議員施加持續影響. 但這完全無法解釋國會在敏感時刻對以色列(作為一個無歷史淵源,無實務利益的 “外國”.) 接近百份百的支持率.

百份百支持反映的是集體心理因素,ie羊群心態, 議員們 “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皆因 “不敢冒全國之大不韙”, 天下在遠,全國在近!就連標榜貴族識見,且向具民望的參議員亦不敢拂逆眾意. 然則,驅動羊群的並非一時一地的議題, 而是有著深層意涵的文化因素.***

 

上文 “七條論綱” 中e點「開墾者擁有說」和f點「文化提攜說」透露玄機. 美國的前身「新英格蘭」,其組建過程和格局, 恰好就是現代以色列的 四百年前古代版本. ****

新英格蘭人遭到宗教迫害,萬水千山,遠赴異地, 在地理條件惡劣,敵意環伺之下艱苦開邊,並達致成功. 這奇蹟般的成功被解釋為上帝的考驗和恩賜. (因而有美國的法訂假日 “感恩節”, 感謝的當然是神恩,而非印第安人的火鷄. J) 種種因緣,由於基督新教信仰聖經,而投射在 “出埃及” 的意象上面, 美國古來即有「新以色列」的自稱. 反過來看,現代以色列在 巴勒斯坦建國一事, 被視作今日版本的 “赴新格蘭”,同樣地解釋為上帝的考驗和恩賜,因而理應達致成功.

 

關於新英格蘭人從印第安原住民手上奪取土地,進行種族清洗, 古來辯解便是「先進文化優先權理論」. 洛克認為,文明族群有能力大幅提升土地的產出水平,因而更有資格擁有落後族群的土地; 再者,落後族群最終會在文化薰染過程中受益. 所以,昔年美國的建立,乃是順天應人之義舉; 同理,今日以色列建國亦然.

這兩種邪說撫平了現代美國人潛意識中的道德瘡疤.

 

g點則是「基督教右翼」橫蠻露骨的修辭. 早在1630年,即有新教牧師在宣道時指稱 新英格蘭為「山巔之城city on a hill」, 他的意思是這一新建殖民地奠基蠻荒,卓然獨立,在宗教道德上足為基督教世界的楷模. 而二戰後在 中東阿拉伯伊斯蘭蠻荒中立國的以色列, 在美國人眼中,非常切合 “美國形象”.

 

結論:美國人的「戀以色列情意結」其實就是「自戀情意結」.***

 

 

《美國的正確與錯誤America Right or Wrong》(2014) Anatol Lieven

本書的書名十分有意思,語帶雙關,無法準確翻譯. 譯為「正確抑或錯誤」是沒問題的; 但以內容論,譯成「右派, 抑或錯誤?」可能更加貼切. 主旨是針對美國右派思想 (尤其是極右的, 如「新保守主義」.)的源起和論點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批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19

創業項目盯上中國資本,以色列成中國投資機構出海第二高地

創新之都以色列,已經成了中國投資機構尋求海外項目的第二高地,第一高地自然為美國。

2018年4月14日下午,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國際賽項目投融資對接會在深圳市舉行,參加路演的22個項目中,有10個來自以色列。

新恒利達投資總監劉東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內機構在出海尋求項目時,美國和以色列為最先考慮的國家,以色列創新走了在全球的前沿。“中國的創業項目往往是效率的提升或價格的降低,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但以色列的創業項目經常能提供此前從未見過的技術,基於技術創新。”

另一方面,中國也成了以色列創業公司尋求國際融資的首選項。以色列創業公司BetalinTherapeutics創始人Shay Herchcovi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很難從矽谷拿到投資,在以色列,深圳等中國城市非常出名,大量以色列初創公司從中國投資人處獲得投資。

大約一周以前,Shay Herchcovich和其它10個創業團隊受深圳市坪山區政府之邀來到中國。在這一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們見了不少深圳或香港的投資機構,有的公司已經和投資方就投融資達成一致。

以色列創業項目盯上中國資本

BetalinTherapeutics 核心產品是一款針對糖尿病的Betalin療法。Betalin療法是將人源胰島B細胞進行體外種植培養,形成具有胰腺分泌功能的EMP(微型人造胰腺),爾後將EMP植入患者皮下,以固有、受調節的方式分泌胰島素。通過EMP,糖尿病患者不再需要依賴日複一日的胰島素體外註射。

該項技術曾獲得BioMed 2017生物制藥初創公司獎。此後,Shay Herchcovich開始不斷收到國內政府邀請,出席國內的創業大賽。2017年12月,Betalin Therapeutics獲得2017西安國際創業大賽決賽一等獎;2018年1月24日,Betalin Therapeutics獲得2017中國(廣州)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

在4月14日下午的投融資對接會上,參加路演的公司多為曾經獲獎的項目。Beatlin Therapeutics公司創始人Shay Herchcovich此次來中國的目的是為BetalinTherapeutics尋求500萬美元的融資。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中國的這一個星期內約見了近20家機構,並已經和其中一家機構達成投資意向,但他沒有透露機構名字。

在向記者介紹完BetalinTherapeutics的情況之後,Shay Herchcovich拿出了另外一張宣傳單,是他創辦的另外一家公司,該公司主要技術為將普通織物處理為抗菌處理物。

在以色列,像Shay Herchcovih這樣的創業青年還有很多,不少人放棄高薪工作開始自己的公司。如EcoPlant的創始人AviranYaakov,他最早在一家報紙擔任記者,爾後在SAP公司擔任銷售主管,2016年起開始創業。

他們將高校的研究成果商業化,參加全球範圍內的創業大賽,這也促使以色列成了創新創業大國。以色列人口僅有800多萬,卻創造了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經濟奇跡;國土面積被三分之二的沙漠覆蓋,以色列在納斯達克擁有的上市公司數量也與中國不相上下。

Shay Herchcovich告訴記者,現在很難從美國投資者那里拿到錢,深圳等中國城市在以色列非常出名,是創業公司尋求融資的首選地,身邊許多公司在中國拿到了投資。

當身邊人稱贊以色列人善於創新、更加聰明時,Shay Herchcovich和他的搭檔會一起搖頭,稱中國人更擅長創業。在Shay Herchcovich看來,以色列公司擅長開始的1%,中國卻可以做好剩下的99%,推動公司的後續發展,幫助公司做大做強,創始人只要做好開始部分就可以了。

以色列創業項目備受國內投資機構追捧

以色列公司紛至沓來向中國尋求融資,與之相輔相成,國內投資機構也適時地拋出了橄欖枝。

新恒利達投資總監劉東成告訴記者,美國和以色列是國內投資機構出海投資最為看重的兩個國家。以色列創業項目往往是技術上的革新,項目質量更高。許多創業公司拓展市場時會前去以色列進行“試點”,如果一個創業項目能為以色列接受,那項目幾乎可以毫無障礙地通吃全球。

相比之下,國內創業項目多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或先進技術的模仿。“模式創新很容易被抄襲,誰都可以做,更多是用錢砸進來買用戶。只有在技術或規模上領先才能持續發展,但現在的環境很難實現規模領先,只能從技術領先上做起了。”

而國內基於技術創新的公司,很多用的是國外已經流傳一年的技術,這一點在生物領域更為明顯,一些技術甚至能在三五年後才流入國內。

劉東成同時表示,兩個技術相似的項目,以色列公司估值往往更低。“相比之下國內錢太多了,公司又少,投資者現在很急躁,著急投資。”

因此以色列項目備受追捧,但國內機構對投資項目也有著要求。Aviran Yaakov告訴記者,很多中國機構會要求被投資公司在中國市場有業務,設立分公司或辦公室。但美國投資者沒有這個要求,只要機構認可,在全球任何地方有業務都可以,“可能中國本身已經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能把中國市場做好就可以了。而美國市場太小了,要求公司去美國拓展業務不合理。”

劉東成告訴記者,一方面國內大量機構只有人民幣基金,無法對只接受美元的海外公司進行投資;另外一方面,以色列離中國太遠,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辦公室可以打消投資者對公司經營狀況的疑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69

以色列或成中國芯片技術突破口

美國政府上周宣布禁止中興通訊7年內購買、出售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產品、軟件或技術。華為當前也正遭受美國調查。

此舉將中興幾乎逼到了懸崖邊緣,中興的手機芯片、基帶芯片、存儲芯片、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於美國的高通、博通、相思、英特爾、新飛通等科技巨頭,短期內很難找到性能相當的替代品,甚至根本無法替代。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公司之一,但對美國芯片技術的依賴性強,要想實現國產化替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中興事件折射出國內通信行業存在嚴重的“缺芯”問題。

中國的芯片市場需求占全球50%以上,部分芯片占70%~80%,而90%依賴於進口,國產芯片只能自供8%左右。僅在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總金額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比排在第二的原油進口金額高出近一倍。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說:“我們在芯片設計、制造等方面確實存在短板,特別是制造環節相對較弱,部分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沒完全掌握。”目前,中國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AI芯片,目前高端芯片仍然依賴進口,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將受制於人。以中興通訊為例,其高端芯片完全依賴進口,中興所面臨的情況,是中國電子通信行業需要面對的共同挑戰。

如何突破行業瓶頸,從芯片大國轉為芯片強國?一直是令中國政府及行業人士棘手的問題。中國曾做過一些自主創新的嘗試,但並未獲得成效,比如曾轟動一時的“漢芯”後被證實為重大科研造假,另一個國產芯片“龍芯”也在技術及市場方面進展緩慢,高端芯片研制需要長期的技術及人才積累,短期內自主創新面臨巨大挑戰。

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引進先進技術及研發團隊共同開發高端芯片。以色列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先國家,而且也是全球僅有的對中國沒有重大限制的芯片強國,中國不妨師“以”長技,以色列或將成為中國芯片技術及人才的重要來源。

以色列半導體行業概況

以色列的半導體行業一直領先於世界,擁有眾多世界首創技術,如第一臺手機,第一個人電腦處理器,第一個英特爾奔騰處理器,摩托羅拉的基帶芯片、德州儀器的藍牙芯片、Sandisk的閃存技術、微型衛星的通信芯片,都是在以色列研發的。

幾乎所有全球領先的芯片企業,在以色列都建有研發中心。蘋果、博通、高通、三星、華為、德州儀器、LG、日立、Marvell、KLA-Tencor等大型企業,都在以色列開展研發活動。

1974年,英特爾在其以色列員工的說服下,在以色列設立了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截至目前在以色列擁有4個研發中心,直接雇傭上萬名員工,其中60%是研發人員,從事高端芯片研發。1979年,

世界第一臺基於微軟操作系統的IBM個人電腦的8088處理器在以色列研發成功,此後奔騰、賽揚、酷睿、SNB、Ivy Bridge等主要CPU都是在以色列研發的,英特爾以色列分公司每年出口額接近40億美元。英特爾累計在以色列投資超過260億美元,包括其去年對位於耶路撒冷的輔助駕駛技術公司Mobileye153億美元的並購,投資的以色列公司數量超過70家。英特爾未來每年還將在以色列投資超過10億美元。

以色列目前擁有超過150個芯片設計研發公司,芯片研發工程師超過30000人,每年創造的出口額占以色列總出口額超過22%,因此長期以來以色列的出口統計額將芯片出口單列在外統計。

在多家通信高科技上市公司擔任過CEO及董事的Catalyst基金管理合夥人Yair Shamir告訴筆者,半導體行業競爭非常殘酷,而以色列人能快速研發出新產品,這是為何許多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容易被國際半導體巨頭收購的重要原因。許多以色列公司被收購後其產品及品牌被迅速淘汰,而只保留了研發人員。而以色列企業家將其大量退出所得又投資在了高科技行業,以色列仍有很多優質的半導體投資機會。

圖為本文作者彭湘墨(左)和Yair Shamir。

各大國際芯片巨頭紛紛逐鹿以色列

1964年,摩托羅拉在以色列設立首個半導體研發中心,標誌著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起步。摩托羅拉以色列團隊研發了世界首臺移動電話,此後摩托羅拉在以色列的研發中心主要從事通信芯片及其軟件的開發,此外,摩托羅拉在以色列也有多筆風險投資,曾在一年半時間里投資了8家以色列企業。

蘋果手機最新一代的處理器正在其位於號稱以色列矽谷的荷茲利亞市的研發中心開發,該中心雇有研發人員上千人,蘋果收購了數家以色列公司,包括三維感知芯片技術公司PrimeSense,該公司是微軟X-box產品的重要技術提供方。蘋果硬件技術高級副總Johny Srouji前不久接受采訪時坦言:蘋果離不開以色列。

英國半導體公司ARM在2015年以9000萬美元收購了以色列芯片安全公司Sansa,主要應用在物聯網領域。亞馬遜2015年收購了一家以色列芯片設計公司,目前已深入芯片研發領域,正在研發AI芯片。

博通公司由美籍猶太人亨瑞·撒母耳創立。博通在以色列不但建有研發中心,且已進行了多項投資及並購。高通近幾年投資了多個以色列芯片公司,光是並購就超過3起。三星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以色列並購了一個芯片設計企業,2017年通過其子公司哈曼在以色列設立了基於芯片技術的汽車網絡安全中心,同時在以色列建立了AI研發中心,並在以色列通信相關企業有多筆投資。德州儀器曾在1999年連續收購了3家以色列芯片相關企業,後又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及其以色列研發分支機構,目前仍在以色列進行芯片及相關技術研發。

除了以上芯片設計公司,許多周邊設備供應商也在以色列設有研發機構,包括Applied Materials、庫力索法等公司。另外還有眾多以色列本土半導體企業也不容小覷,如Mellanox、Altair、Orbotech(即將被KLA-Tencor收購)、Tower(正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在世界半導體行業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他更多規模較小但作為許多科技巨頭的芯片供應商的企業,更是不勝枚舉。

以色列芯片研發行業的優勢

以色列芯片研發企業的優勢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快速的交付能力。產品設計及生產的及時交付對於半導體行業至關重要,以色列研發團隊擁有快速的研發能力,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為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客戶及時交付設計及產品,以色列的快速交付能力得益於以色列人的全球視野及軍隊培育出來的快速響應能力。

二是尖端的研發實力。以色列工程師的開放視野及創新思維對克服芯片研發過程中的特殊挑戰很有幫助,特別是在應對低功耗、高頻率及小體積等方面的挑戰。例如英特爾在以色列的工程師研發的芯片能滿足未來5~10年通信行業的升級需求,以色列工程師還研發了全球最小的納米書籍——納米聖經,最小的納米電線——比微芯片中的電線細三倍。

三是豐富的經驗。許多以色列工程師在多個領域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如無線通信、數據加密、高速傳輸及國土安全等領域,這些知識都源自於軍隊的服役經驗。由於小小的以色列聚集了全球各大頂尖科技公司的研發中心,經歷不同公司的以色列工程師對行業的世界領先技術有著更深的認識。

四是資本的支持。以色列芯片行業以其國際領先的表現,吸引了來自以色列本土及海外資本的青睞,以色列科技行業吸引的風險投資有近13%投在了芯片行業,不少以色列投資者出身於芯片行業,對該行業非常精通。

筆者曾請U盤發明人、以色列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Dov Moran用三個詞來概括以色列半導體行業的優勢,他連續用了三個“企業家精神”!的確,以色列高科技行業的企業家精神是顯而易見的,創辦多個高科技公司的他目前正從事高科技投資。

以色列或是中國芯片行業的突破口

中國長期以來受《瓦森納協定》的制約,難以獲得真正的海外高精尖技術。《瓦森納協定》的33個締約國均對華進行包括半導體及設備在內的技術出口進行限制。以色列不是《瓦森納協定》締約國,不受該協議約束。Orbotech的企業戰略業務主管Ilan Ofer告訴筆者,以色列目前是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對中國沒有主要限制的國家,而且以色列的芯片設計公司到處都是。

雖然以色列曾因美國反對放棄對華預警機的軍售,但半導體行業不屬於軍工行業,以色列政府也沒有這方面針對中國的技術限制,而且以色列芯片企業都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市場,對以色列企業而言,與中國企業合作是戰略性的。不過,兩國在商業文化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加上語言障礙,以色列企業對中國市場也是又愛又恨。對於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若做好長期打算,選擇正確的以色列合作夥伴,勢必產生極大的價值。

中國企業來以色列投資芯片研發應該避免兩個誤區:首先,直接來以色列建研發中心的行為是中國企業需要避免的。因為作為中國企業,在以色列很難吸引到最頂尖人才加入,加上對本土環境及團隊的管理能力的欠缺,除非有非常強的當地戰略合作夥伴才能成功;其次,在以色列的並購需要采取較為低調的漸進式投資方案,可以先投資入股,然後再逐步實現收購。因為美國是以色列最好的盟友,美國政府可能會通過向以色列政府施壓加以阻攔。此外收購後不一定要急於進行技術轉移,技術可以留在以色列,保持充分的使用權及知情權即可。

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投資、並購、技術授權及商業合作四種模式,要想獲得真正的核心技術及研發實力,並購毫無疑問是唯一的途徑。以色列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並購額也不大,收購後可以作為在以色列的長期研發中心。一旦擁有強大的以色列研發團隊,將可以極大提升我們的國內技術實力,從而逐步擺脫對歐美日韓半導體行業的依賴。

(作者現居以色列荷茲利亞市,為雅法庫克曼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2013年以來一直從事以色列科技行業的投資顧問業務,即將畢業於以色列著名私立大學IDC的GlobalMBA。Dov Moran, 徐沁榕,Ilan Ofer, Shlomo Gradman,雅法資本、以色列經濟部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