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0家以色列科技公司中國尋夥伴 投資忌短期心態

正如中國企業熱切希望獲得以色列的技術一樣,以色列的科技公司也熱切希望坐上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5月31日,約100家以色列科技公司來到廣東省佛山市參加2018中國以色列跨境投資大會,它們都希望尋找中國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共同開拓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以色列接受海外投資的第二大來源國。不過,由於企業文化差異,一方面以色列許多科技公司還處於初創階段,另一方面中國投資者往往追求短期內的投資回報,因此某些中以合作項目需要更多磨合。專家提醒,投資以色列科技公司忌諱追求短期回報的心態。
TMT和生命科技公司是主力
本次參會的以色列企業里,TMT和生命科技公司是主力。在每人三分鐘的“電梯演說”中,10家以色列TMT公司和10多家以色列生命科技公司的負責人,輪翻上臺展示實力並“拋繡球”。
這些以色列TMT公司涉及領域廣泛,覆蓋大數據的雲儲存、酒店客房管理APP、水產養殖、零售的數字化、語音社交網絡、高端制造裝備、感知食物新鮮度的傳感器、能源管理、垃圾中材料的回收與應用、租房服務平臺等領域。希望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合作,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Elastifile公司首席執行官阿米尼.阿哈羅尼說,他們主要做大數據的雲端存儲和管理,已吸引了包括華為、聯想、思科等中外知名公司的投資。“我們在美國與谷歌合作,希望在中國與騰訊合作”。做圖像識別技術的Trax公司首席執行官喬爾.巴艾爾認為,中國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新零售也發展迅速,希望能夠協助中國零售企業,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
除了TMT公司,與會的以色列生命科學公司也很活躍。如Enopace公司,正在研發一種微創性、可植入神經刺激裝置,能通過減少左心室的工作負荷來提高心臟的效率,達到治療心力衰竭的作用。此外,還有在糖尿病治療、疤痕組織重塑、皮膚重生、癌癥藥物評估、醫療器械革新等領域的企業。
它們要找怎樣的中國合作夥伴?綠色能源和智能交通投資公司Capital Nature首席執行官艾維.弗德曼表示,以色列科技初創公司要找的是中國長期投資者,不是追求短期回報者。以色列公司以前大部分的投資來自歐美,現在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它們不只關註資金,還需要活躍的合作夥伴,甚至參與運營。“把我們的科技帶到中國市場,我們就是在中國尋找這種合作夥伴”。
項目在中國落戶成為新趨勢
其實,不少知名的中國企業早就開啟了在以色列的投資之旅。不過,與以往中國企業到以色列本土投資不同,現在不少中以合作項目落戶到中國,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這成為新的趨勢。
曾任以色列農業部長的光控Catalyst基金管理合夥人亞伊爾.沙米爾告訴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記者,以色列有獨特的農業灌溉技術和精準農業技術,如用衛星拍圖片,分析農田哪里有病蟲害。因為中國有不同的土壤,所以他們與中國合作,在中國進行科研。
佛山力合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及總經理塗曉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5年他們就投資了第一個以色列項目。力合與以色列的風險投資,共同投資了一個以色列做醫用生物材料的初創企業。目前,這家以色列初創企業已經推出第三代產品,拿到了歐洲CE認證,“我們正協助該項目到中國,與中國資本對接,也申請中國CFDA認證。”
以色列駐廣州總領事納達夫.科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以色列第二大外商投資來源地。雙方在科技合作方面有多種形式,一是中國企業投資以色列科技公司;二是中國大型企業包括華為、小米、阿里巴巴等,到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三是中國企業直接購買以色列的技術。
“中以雙方的合作在上升”,納達夫.科恩說,以色列支持中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中國幫助以色列建設海港。“中國有龐大的市場,又有大規模生產能力,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中以合作項目落戶到中國。中國正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色列企業也希望參與其中”。
忌追求短期收益心態
在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加大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的背景下,以色列成為中國技術進口的主要地區之一。不過,專家也提醒道,以色列許多是初創公司,中國投資者切忌追求短期收益的心態。
光控Catalyst基金董事總經理樊盛妍坦言,由於文化差異,有些中以合作項目雙方產生誤解,這需要加強溝通來解決。有的時候,被投資方認為把情況講清楚了,但投資方可能對技術還不是很理解。其實,投資者很多工作在出資後才開始。
“目前,大家探討最多的是,如何把以色列的技術轉到中國,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開拓新的應用場景。所以,不光投資,還有新業務開發,需要雙方共同配合”。樊盛妍說,中資機構比較重視短期的財務表現,而以色列科技企業有自身的發展模式,有時還處於研發的投入期,早期的現金流表現可能不是很好。“對這些風險,心理上要有準備,更要關註中長期發展模式和企業團隊打造。”
美泰律師事務所中國業務部負責人約阿夫.薩德提醒說,很多中國投資者希望從以色列轉移科學技術,卻不清楚技術轉移的限制,以為收購、控股了就可以直接技術轉移。當然,大部分的情況下可以。但是,一些涉及國防的技術,或者由以色列國防部、科技部投資的技術,如果轉移要經過批準。拿到這些技術授權,有時需要向以色列政府支付幾百萬美元甚至更高的技術授權費用。
為了解決以色列初創公司的早期孵化問題,晨哨集團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小軍介紹說,常州已設立了中以創新合作園,把沒有商業化的項目放進去,為下一步大規模商業應用做準備。如果聯手以色列基金、中國有產業背景的基金一起投資以色列初創企業,風險會降低。
蔡東豪:「作為以色列軍人,我知道我被敵人俘虜,以色列政府會盡一切辦法營救我。作為以色列總理,我做到這一點。」
1 :
GS(14)@2011-11-08 23:31:10http://m.sharpdaily.hk/detail.ph ... 5307&category=daily
「作為以色列軍人,我知道我被敵人俘虜,以色列政府會盡一切辦法營救我。作為以色列總理,我做到這一點。」
被囚5年的以色列軍人沙利特(Gilad Shalit)獲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向全國致辭。
以色列以1027個巴勒斯坦囚犯換取沙利特1個人。1000換1,以色列條數點計?
很多人會說,以色列這樣做只會縱容巴勒斯坦的恐怖活動,恐怖分子知道一條以色列人命這麼寶貴,會更肆無忌憚,日後1000人換1人變成Benchmark。我卻認為這是力量的表現,以色列以行動向人民證實,以色列重視軍人,軍隊對以色列重要至極。以色列強制人民當兵,當兵不是一個選擇,要維繫軍人的團隊,除了物質待遇,還需要精神上的支持。1000換1也在所不計,這代表了以色列對平民當兵的承諾。
1000換1除了喚醒以色列,也喚醒巴勒斯坦及全世界人:唔好搞以色列。
國安牌選民不受落 談經濟力挽狂瀾以色列今大選 內坦亞胡告急
1 :
GS(14)@2015-03-18 02:11:20
■以色列今日舉行大選,下任總理人選料是爭取連任的內坦亞胡(右),以及錫安主義聯盟領袖赫爾佐克(左)之爭。美聯社
以色列今日舉行大選,總理內坦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積極爭取連任,但選前最後民調顯示,執政右翼利庫德集團(Likud)支持率落後中間偏左的錫安主義聯盟(Zionist Union),有下台危機。內坦亞胡前晚在競選集會上承認選情告急,原本一直專注打「國安牌」的他,最後關頭多談了經濟,試圖力挽狂瀾。
根據上周五公佈的最後民調顯示,利庫德集團在國會一百二十席中只會取得二十至二十二席,跟預料會取得二十四至二十六席的錫安主義聯盟相距兩至六席。
民望跌歸咎「全球性」陰謀
內坦亞胡前日在特拉維夫市拉賓廣場出席競選集會,向在場數以萬計右翼支持者發表講話:「我們的對手投放了大量資源中傷我和利庫德集團,拉開了跟利庫德集團的差距。若我們不縮窄這差距,真有可能會有左翼政府上台。」他形容,「這是一場決定命運的鬥爭、一場緊湊的鬥爭」。他將自己民望下跌,歸咎於有「全球性」陰謀要攆他下台;又批評當地名為V15、致力推翻他的組織,收受「外國」資金。V15一直跟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前競選策略員伯德(Jeremy Bird)合作。他將自己塑造成敢於面對國際壓力的強者。「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了以色列人真實一面,就如我最近在美國國會所做的。」說的是他不理奧巴馬反對,應美國國會邀請到當地發表有關伊朗核計劃的演說。事實上,內坦亞胡今次競選策略集中在安全事務及攻擊伊朗核計劃,選民似乎不甚受落;對他們來說,高樓價和高生活指數等經濟問題才是最貼身問題。在競選中主打「民生牌」的錫安主義聯盟兩名領袖赫爾佐克(Issac Herzog)和利夫尼(Tzipi Livni),自然更得民心。雖然內坦亞胡在競選尾聲多談了經濟民生問題,惟已經太遲,對提升民望幫助不大。
■內坦亞胡昨日在特拉維夫拉賓廣場出席競選集會,盡最後努力拉票。路透社
■赫爾佐克在競選中主打經濟牌,深受民眾支持。路透社
有能力組聯合政府者上台
不過,利庫德集團民望落後不代表內坦亞胡連任無望。以色列立國至今,從未有政黨可在大選中取得過半數議席,故此要上台執政,最關鍵並非哪個黨成為最大黨,而是哪個黨有能力組成聯合政府。由於以色列政壇右翼和極右翼政黨較多,預料利庫德集團即使輸掉選舉,他仍有較大能力,透過與其他右翼政黨合作組成聯合政府。然而錫安主義聯盟亦未絕望。若贏大選,聯盟很大可能會跟極左梅雷茲黨(Meretz)和中間派「擁有未來黨」(Yesh Atid)結盟,但料不足六十一席。這時由四個阿拉伯政黨組成的「阿拉伯政黨聯盟」(Arab Joint List),可望擔當造王者角色,因民調顯示,「阿拉伯政黨聯盟」可望取得十三至十五席,成為國會第三大黨,而受訪的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中,71%都認為聯盟應加入由中間派和左翼政黨組成的聯盟,造就錫安主義聯盟執政。路透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7/19079044
以色列大選Q&A
1 :
GS(14)@2015-03-18 02:11:36
Q:執政聯盟如何組成?
A:以色列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與各黨派商議後,選出最有能力組閣的議員(不一定是黨魁),此人要在四十二天內籌組執政聯盟
Q:可能組成怎樣的執政聯盟?
A:若內坦亞胡得以組閣,將跟極右勢力結盟;左派及中間偏左政黨組閣能力較弱,但並非全無可能組閣
Q:若內坦亞胡勝出將實施甚麼政策?
A:以色列將延續鷹派路線,在伊朗核談判及以巴關係上擺強硬姿態;但他亦可能跟錫安主義聯盟組閣以營造團結景象
Q:錫安主義聯盟領導的內閣將走甚麼路線?
A:本是以色列工黨領袖赫爾佐克將跟運動黨領袖利夫尼輪流擔任總理,前者先任;以巴和談恢復有望,政策傾向民生議題為主
Q:甚麼被忽略的因素值得留意?
A:各個阿拉伯政黨組成的名單可能取得十三至十五席,隨時成為造王者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7/19079059
以色列最早下「禁瘦令」
1 :
GS(14)@2015-03-18 22:21:15
近年西方國家政府及時裝界為遏止模特兒「愛瘦不愛命」的歪風,訂立各式各樣的「禁瘦令」。其中以色列在前年將最低BMI定為十八點五,成為最早實施相關全國性法例的國家;至於意大利、西班牙及比利時等,則透過制訂行業守則及地方法例,規管模特兒的體重。以色列法例規定,凡模特兒拍攝廣告或行天橋前三個月,須遞交醫療報告,證明BMI達到十八點五或以上;就連在廣告都不可出現「看起來過瘦」的模特兒;時裝品牌倘若曾用電腦程式為模特兒「減磅」,亦必須在廣告中清楚說明。二○○六年,意大利為米蘭時裝展訂立指引,嚴禁BMI十八點五以下的模特兒參加,又將模特兒的最低年齡定為十六歲,並禁止她們利用黑眼影化妝成厭食症的模樣。二○○八年,西班牙亦為馬德里時裝展訂立類似措施,最低BMI則更收緊為十八。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郵報》/《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8/19080193
以色列轟哈馬斯懷孕媽與3歲稚女同遭殃
1 :
GS(14)@2015-10-14 02:54:20以色列周日空襲加薩地帶,巴勒斯坦一對母女在空襲中死亡。以色列表示,是次空襲是為了報復哈馬斯早前向以方發射火箭砲。消息指,以色列的空襲目標為哈馬斯在加薩的一處設施,惟爆炸威力強大,震垮附近一所樓房,令屋內30歲的懷孕媽媽及其3歲稚女被瓦礫壓死,另亦傷及一名男子及一位5歲男童。當地警員報稱以色列空襲同日,有一名巴人女子在西岸一條通往耶路撒冷的車道上,大喊「真主偉大」後引爆身上炸彈。警方指揮官高漢(Rafi Cohen)相信她正準備將汽車炸彈駛進耶路撒冷進行恐襲。以巴局勢最近持續緊張,雙方在過去12日的衝突中,共有4名以色列人及23名巴勒斯坦人喪命。路透社/半島電視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3/19331334
伊朗再射導彈彈身印「殲滅以色列」
1 :
GS(14)@2016-03-11 00:51:03伊朗前日無視國際反對、發射多枚導彈後,昨日再射兩枚彈道導彈(圖),而且彈身有「殲滅以色列」字句;發射之日正值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以色列,顯然是要叫威脅要把伊朗射導彈一事訴諸安理會的美國面子上不好看。據該國傳媒報道,兩枚「使者」H型和F型彈道導彈,帶着「以色列必須被殲滅」希伯來文句子,昨早從伊朗北部射出,擊中1,400公里外、在伊朗東南部的預定目標。革命衞隊將領並指,伊朗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設計為2,000公里,就是為了能夠「從安全距離,攻擊敵人」以色列。以色列未置評。報道又引述官員稱,伊朗此次試射導彈「是制裁所造成,制裁幫助伊朗發展導彈計劃」。另外,俄新網報道指俄羅斯正計劃在北極地區進行25年來最大規模的發射核導彈試驗,將由兩艘新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同時發射16枚遠程核導彈,以測試俄羅斯潛艇的戰鬥力,亦是對美國上月底試射「民兵」戰略核導彈的回應。路透社/中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0/19523423
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嚴重中風
1 :
GS(14)@2016-09-17 16:15:33以色列93歲前總統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佩雷斯(Shimon Peres)嚴重中風入院,醫生指他右腦大量出血,經搶救後「目前情況嚴重但尚算穩定」,但他正處於人工昏迷狀態,並靠儀器協助呼吸。佩雷斯是在前日演說後感到頭疼,到醫院接受檢查期間中風。醫院之後發聲明,指「醫生決定為他注射麻醉藥並為他插喉,好讓繼續為他治療。他將接受X光電腦斷層掃描,以對他的情況作出充份和最新的評估」。
對外界說話有反應
他的女婿兼私人醫生瓦爾丹透露,減低麻醉藥份量後,佩雷斯能夠對外界說話作出反應,包括握緊拳頭和講話,血壓和心跳等生命指數亦回復穩定。至於他的神經系統有否永久性受損仍是言之尚早,但家人對他康復的機會保持樂觀。佩雷斯是以色列碩果僅存的開國功臣,當地《新消息報》專欄作家巴尼亞形容,「在以色列人眼中,佩雷斯已非普通政治人物,而是一位歷史人物,超越了政治和日常事務,是他那一輩的代表人物」。佩雷斯年輕時已是猶太民兵領袖,立國後任職國防部,以色列初期之所以能得到英、美、法大量軍援,負責對外聯繫的佩雷斯功不可沒。近70年公職生涯服務過12個內閣,兩度擔任總理,也當過財長、國防部長和外長等要職。早期的他被視為以色列的鷹派代表,主張在約旦河西岸建猶太殖民區,但之後他思想轉趨鴿派,認為長期打打殺殺不是辦法,主張透過經濟合作消弭以巴仇恨。1993年,時任外長的佩雷斯跟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經過秘密談判,促使以巴達成歷史性《奧斯陸和議》。翌年,以色列總理拉賓、阿拉法和佩雷斯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5/19771300
推動以巴和解獲和平獎 以色列前總統 佩雷斯病逝
1 :
GS(14)@2016-09-29 08:05:25【Shimon Peres 1923-2016】 ■佩雷斯縱橫以色列政壇多年,晚年致力推動中東和平。
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Shimon Peres)嚴重中風兩周後,昨天在睡夢中逝世,終年93歲。佩雷斯縱橫以色列政壇逾60年,有「常青樹」之稱,是以色列立國一代最後在世的政治家,後半生致力追求中東和平,但抱着《奧斯陸和議》未能開花結果的遺憾離世。
佩雷斯本月13日嚴重中風後一直在特拉維夫附近一醫院接受深切治療,上周病情有好轉,但到前天急轉直下,昨凌晨在家人圍繞下離世。他的兒子謝米在醫院含淚讀出家人聲明:「家父常說:你的志業有多偉大,人就有多偉大。他畢生目標就只有服務以色列人民,沒有其他。」
內坦亞胡:他寫下歷史
佩雷斯60多年的政治生涯,差不多以色列所有要職都做過,包括總統、總理、外長、防長、財長、工黨黨魁和國會在野黨領袖,一生就是以色列歷史的剪影。他的政敵、總理內坦亞胡也不得不說:「開國元勳中最後一人離開了我們。他不是見證歷史,而且親手寫下歷史。」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多個關鍵時刻,佩雷斯都扮演主要角色,包括1950年代建立核武儲備成不公開的核武國,1980年代從黎巴嫩撤軍和從三位數通脹中拯救以色列經濟,以及1990年代在國民充滿懷疑中跟巴勒斯坦和談,簽署《奧斯陸和議》,令佩雷斯與時任總理拉賓和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同奪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當年斡旋促成和議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表示,佩雷斯之死令「中東失去一位和平與和解的熱誠推手」,「我永不忘記他23年前在白宮草坪簽署《奧斯陸和議》、開啟以巴關係一個較有希望的年代時是如何開心」。然而隨着拉賓95年遭反和議極右人士刺殺,以及巴人連串自殺式炸彈襲擊,這道曙光迅速湮滅,接任總理的佩雷斯在96年大選失江山給鷹派的內坦亞胡,此後兩者成以色列鴿派和鷹派代表人物。佩雷斯翌年成立佩雷斯和平中心,在政壇浮沉中獻身和平進程,不斷推動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和平共處,獲公認為「和平老人」,惟和議中以巴兩國和平共存的目標,至今仍遙不可及。
英法領袖將赴國葬
國際社會都為佩雷斯離世致哀。美國總統奧巴馬形容佩雷斯是他一位「永不放棄和平機會」的朋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讚揚他不懈地推動以巴兩國和平共存方案。中國外交部指佩雷斯逝世是中東和平的損失,也是中以關係的損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表示傷感,形容他是「勇敢」的和平夥伴。內坦亞胡昨為佩雷斯逝世召開國會特別會議,指他無論對以色列安全與和平,都富有遠見,總統里夫林昨宣佈減短訪烏克蘭行程回國,國會下半旗致哀。佩雷斯靈柩今將在國會給公眾瞻仰,明天將舉行國葬,下葬於耶路撒冷赫爾茨山(Mount Herzl)公墓。以色列外交部指克林頓、英國皇儲查理斯與法國總統奧朗德等多國領袖都會出席。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9/1978524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