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海盜》被盜FBI介入!神秘黑客組織打開“生化危機”第一章...

這兩天,一個叫 “想哭”(WannaCry) ,又叫“永恒之藍”的病毒很囂張地橫掃全球 Windows 設備,並勒索 。

全球超過 100 個國家和地區“中招”、超過 10 萬臺電腦被勒索;中國國內有上萬個機構遭到入侵,覆蓋國內幾乎所有地區。

之所以這麽猛,是因為這貨可以在網絡中自行複制,傳播得超快...

從校園網,到銀行、加油站,甚至政府機構,全部哭倒在廁所。

勒索信寫著:中毒的電腦,文檔被加密,交 300 美元等價的比特幣贖金才能解鎖;3天內不掏錢,贖金翻倍,一周內不贖回,文檔撕票。

誰敢從海盜王傑克船長的手里偷東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天又發生了一件事刷爆朋友圈。加勒比海盜系列終於回歸了,前方德普大叔簽名成癮,賣力宣傳,迪士尼卻後院失火,樣片被盜。

據好萊塢時報報道,15日迪士尼CEO 鮑勃·艾格(Bob Iger)透露,黑客攻破了迪士尼內網,盜走了一部尚未上映的新片,目前要求支付巨額比特幣贖金,如果迪士尼拒絕支付,新片會泄漏到網上。 雖然艾格沒有透露到底是哪部影片被盜,但可靠消息顯示,這正是即將在5月26日上映的《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

據一位在場的人士稱,艾格周一在華特迪士尼旗下ABC News部門的員工會議上發表講話時稱,該公司不會支付贖金。該人士還稱,艾格表示,黑客指定贖金以比特幣方式支付,但艾格沒有說明贖金金額。比特幣這一虛擬貨幣已成為網絡敲詐者所青睞的支付方式。

華特迪士尼定於近期上映的影片只有《加勒比海盜:死無對證》(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en Tell No Tales)和《汽車總動員3》(Cars 3)這兩部。但是隨後據美國Deadline網站確認,迪士尼被盜全片的影片為《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該片將於5月26日在中美同步上映,此前剛剛在中國舉辦了世界首映禮。

據悉迪士尼目前正在和FBI合作展開調查,並不打算支付贖金。 ​​ FBI說,很多時候,其實贖金數量對於巨頭片方所付出的巨額營銷花銷來說就是滄海一粟,但對於小公司來說卻是致命的。而且如果片方就算財大氣粗,真的支付了贖金,以後有可能會讓黑客養成這個惡性的“產業鏈”。

此前,黑客盜取了Netflix原定6月9日播出的新一季《女子監獄》(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同樣要求支付巨額贖金,否則將會泄露新劇集內容。跟迪士尼一樣,Netflix選擇拒絕支付,報警並開展調查。在Netflix拒絕支付贖金之後,往盜版網站上上傳了10集的《女子監獄》(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這10集資源比《女子監獄》第五季的首播時間6月9日整整早了6周,不知道這一波黑客和竊取《加5》的是不是都一個組織的。

同時黑客還發布聲明稱,“我們在經過漫長的配著酒的討論之後決定把《女子監獄》的前十集放到網上了。我們確實註意到這個劇新一季有十三集。但我們太早了,當我們拿到這些備份的時候,那個工作崗位還沒有拿到最後三集的片子呢。或許Netflix會考慮早點播這一季,既然現在這已經不是秘密了。”

不過就《女子監獄》的事兒來看,黑客的計劃破產了,他們雖然泄露了資源,但成全了Netflix,《女子監獄》資源泄露的新聞成了這部美劇第五季的免費宣傳,他們的股票在泄露2天後不減反增。特別是泄露的第10集結尾正好留了個大懸念,比第四季最後一集還要精彩(說得小編非常想追一下),而第五季的11-13集並沒有對公眾泄露出來。那些在網上盜版看了前十集的人,現在都想花錢看後面3集了。

但對電影來說,資源一旦在上映前暴露,對票房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舉例:2009年的《金剛狼》上映前夕資源泄露,損失慘重(雖然影片質量有待商榷,但盜版依然是為電影行業所不齒的)。

如果看過生化危機,那這集劇情你可能眼熟

此次比特幣勒索病毒與之前著名的黑客組織“影子經紀人(Shadow Brokers)”攻破NSA黑客武器庫,導致大量基於Windows系統漏洞的黑客工具流失事件有關。

2016年8月影子經紀人(Shadow Brokers)在互聯網上初露鋒芒,這是一個以懟 NSA (美國國家安全局)為己任的組織。一出手,就攻破了 NSA 防火墻,並且公布了思科ASA系列防火墻、思科PIX防火墻的漏洞。

當時影子經紀人明目張膽地在推特上表示,他們將免費提供一些網絡攻擊和黑客工具的下載,而這些攻擊武器均來自另一黑客團隊“方程式”。NSA旗下黑客組織“方程式”的入侵工具,主要針對微軟的Windows系統和裝載SWIFT系統的銀行。

這些惡意攻擊工具中,包括惡意軟件、私有的攻擊框架及其它攻擊工具。根據已知資料,其中至少有設計微軟23個系統漏洞的12種攻擊工具,而這次完成“變身出擊”的永恒之藍,不過12種的其中之一而已。

迄今為止,它開發出的惡意軟件和蠕蟲病毒,感染過全球超過 30 多個國家的網絡。成功攻破包括政府或外交部門、電信、航空航天、核能源、軍事、金融、伊斯蘭宗教等組織機構的加密技術...

如果看過生化危機,那劇情你可能眼熟。拋開技術工具不說,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次劇情:神秘的黑客組織“影子經紀人”宣布攻破了據說為NSA開發網絡武器的美國黑客組織“方程式”(Equation Group)的系統,並下載了他們的攻擊工具對外傳播,借以證明NSA組織並實施了大量針對他國的非法黑客攻擊。

影子經紀人:以怒懟為樂趣,以搞事情為己任

賺錢心情強烈的黑客組織影子經紀人盜取了NSA的黑客工具後,把其中的一部分公開到了網絡,把另一部分留著拍賣。一個月過去...兩個月過去...,最後只收到 2 比特幣...

影子經紀人表示,如果他們收到超過100萬比特幣,他們就會釋放他們已經擁有的更多的黑客工具。但那次拍賣最終只獲得了價值25美元的比特幣。

賺錢心情強烈的黑客組織,又在2016年10月開啟了眾籌活動,宣布當他們收到10000比特幣後將提供給每一位參與眾籌者黑客工具包。12月,眾籌活動又尷尬的失敗了。

Shadow Brokers 很生氣,只好在 ZeroNet (一個網絡下載平臺)上小批量銷售黑客工具。2017 年 1 月,還真的賣出了一批能夠繞過殺毒軟件的 Windows 黑客工具, 750 比特幣。

今年的4月份,Shadow Brokers先後兩次把剩下的部分黑客工具再次進行了公開。在Shadow Brokers數批公開的黑客工具中,就包括利用445端口、進行SMB漏洞入侵的“永恒之藍”(ETERNALBLUE)工具。這次爆發的比特幣勒索病毒Wannacry,顯然是和永恒之藍一脈相承的。

永恒之藍所針對的是Windows中的SMB網絡文件共享協議所存在漏洞。其他針對RDP遠程顯示協議、Kerberos 服務器認證協議的尊重審查(Esteem Audit)、 愛斯基摩卷(Eskimo Roll)等等,說不定還在暗中蠢蠢欲動。

更加令人在意的,是泄露出的攻擊工具中另一個主要構成部分,是針對銀行、政府系統所使用的SWIFT系統的漏洞攻擊工具。影子經紀人說,這些武器的主要目的是NSA用來攻擊中東地區銀行。而如果這些工具為別有用心的犯罪者掌握,那事件更加不堪設想。

等等….如果你看過生化危機的話,後面的劇情可能你都該猜著了。

比特幣勒索病毒誰要背鍋?

開啟“潘多拉魔盒”的是誰?針對此次黑客用來作惡的名為“永恒之藍”的網絡病毒,俄羅斯網絡安全企業卡巴斯基實驗室、中國的360衛士安全反病毒小組都認為,勒索木馬來源於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網絡武器庫,不過,木馬傳播者尚難定論。

微軟總裁、首席法務官布拉德·史密斯在上周日的一篇博客中寫道,本次病毒襲擊正好說明了為什麽政府私藏大量漏洞會是一個大問題。

史密斯表示,我們看到維基解密曝光了CIA私藏的漏洞,而導致此次事故的漏洞來自於NSA,影響了全球用戶。歷史已多次表明,政府部門掌握的漏洞信息在流向公眾之後造成廣泛的破壞。

史密斯還在博客中為微軟辯護稱,今年早些時候微軟已經為漏洞制作了補丁,但是有些公司並沒有為他們的電腦下載補丁修複漏洞。他還表示,微軟正在幫助那些受病毒感染的用戶盡快修複系統。

史密斯還警告,如果政府不盡快停止私藏這些漏洞信息,類似的病毒襲擊還會發生。美國政府應該從這次事件中敲響警鐘。

作為使用最廣泛的虛擬貨幣,比特幣是眾多網絡勒索案的支付手段:黑客曾要求蘋果公司拿出價值15萬美元的比特幣來換取6億被非法綁架的iCloud 賬戶憑證,否則這些賬號將被直接抹除;舊金山城鐵系統、南非銀行、列支敦士登富帝銀行、美國多所醫院等均遭受過類似的比特幣病毒勒索。與勒索病毒並無直接關系的比特幣之所以躺槍,與比特幣在支付轉賬時的全球化、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優勢直接相關——這些特點讓全球勒索變得更加低成本和低風險,犯罪分子可以大致避開通過銀行卡交易記錄追蹤每筆錢來龍去脈的可能。

目前,各國監管當局對比特幣的監管都遵循“不禁止、限範圍、限影響、防犯罪”的原則,對於比特幣接入傳統金融體系實行程度不一的限制。然而,在防止比特幣成為洗錢通道或被恐怖主義組織利用成為全球勒索手段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國網絡安全概念股卻漲瘋了

網絡安全板塊指數分時圖

“WannaCrypt”病毒的沖擊,讓多只網絡安全概念股在5月15日開板後便直沖漲停,5月16日板塊指數繼續走高,網絡安全概念表現分化。

東興證券認為,此次事件將給信息安全板塊帶來主題性的投資機會,但相比較公共部門而言,此前就十分重視安全的金融、電信等行業的信息安全需求並不會就此擡升。

東興證券認為,“我們認為此次事件最大作用是提升各單位對於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促進原本忽視信息安全問題的教育、能源等部門內網加強防範,但對於早已長期重視安全問題並在此次事件中沒有受到影響的金融、電信等行業不會帶來更多的增量需求。”“要看相關上市公司的客戶名單,如果是政府部門、公共組織等居多,那麽對其業績帶來利好是有可能的,如果僅是對C端或者傳統信息安全強勢行業的,則空間有限。”前述計算機分析師表示,“甚至不排除一些電子信息類公司的漲停,完全是情緒、炒作成分導致的。”

黑客既成“刀俎”,個人如何避免成為“魚肉”?

在成為“老司機”之前,一些老生常談的做法雖然效果有限但畢竟聊勝於無:及時備份、安裝補丁,並安裝靠譜的殺毒軟件,常體檢、常殺木馬,以及使用安全評價較高的瀏覽器、不要打開陌生郵件及其鏈接、不要瀏覽色情網站和圖片、分辨清楚信件附加檔案的屬性等。同時,重要的檔案和數據,比如畢業論文,養成平時備份在其他儲存裝置的習慣。還有,對於每次開機的升級更新建議,分辨清楚後,點擊“Yes”就“ok”了。實踐證明,用戶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就可以顯著降低中毒的幾率。

當然,從長遠來看,這些“鋸箭補鍋”式的臨時措施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網絡空間作為社會基礎平臺的作用日益加深,網絡安全風險日益突現、安全形勢異常嚴峻,形式多樣的網絡犯罪、恐怖主義甚至網絡戰滋長蔓延、日益猖獗,都對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形成倒逼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通過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合作,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建設性的國際合作,尋求網絡空間集體安全,已是大勢所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12

特朗普想要FBI拘捕記者 可他遭彈劾的概率已大漲50%

從北京時間昨天晚上開始,特朗普又占據全球媒體頭條了。除了特朗普“打臉”白宮,承認和俄羅斯分享信息,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科米還爆料特朗普曾要求FBI停止對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的調查。(一財註:弗林在今年2月份因涉及與俄羅斯的不當聯系而辭職。)除此之外,外媒還爆料,根據科米備忘錄資料,特朗普曾想要FBI拘捕那些發布機密信息的記者。

《紐約時報》援引科米助手的消息稱,特朗普和科米單獨在總統辦公室的時候,特朗普對科米說要考慮拘捕那些發布機密消息的記者。

美國出版自由記者委員會對於以上消息回應稱,總統最後並沒有拘捕記者。

特朗普無論是在競選期間還是上任總統之後,總是頻繁地抱怨媒體泄露消息。值得註意的是,特朗普也是習慣通過誇張的表達來博取公眾眼球,所以他說的拘捕記者也並不一定是真的要科米這樣做。

從昨晚特朗普承認和俄羅斯分享信息開始,全球市場已經進入避險模式。美元指數今日早盤延續跌勢,一度跌破98,繼周二再創特朗普大選獲勝次日以來新低;標普500股指期貨亞市早盤明顯下挫;國際金價大漲。

焦慮的市場已經開始考慮特朗普今年是否會遭到彈劾。據PredicIt網站統計,在《紐約時報》關於特朗普泄露機密的報道引發軒然大波之後,特朗普今年遭彈劾的幾率一度猛增50%,至29%。

PredictIt特朗普彈劾數據

美國白宮16日發表聲明,否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向FBI施壓,要求其停止調查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前助理邁克爾·弗林是否和俄羅斯存在不正當關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38

FBI局長丟官背後的羅生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890

科米與特朗普的“糾葛”。(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FBI是聯邦一級的專業警察機構,從法律上說不能卷入政治鬥爭。但現實的情況是,自1908年成立以來,FBI就很難與政治脫開幹系。

如果要挑選出在2016年總統大選中除兩位候選人之外最關鍵的人物,恐怕非詹姆斯·科米莫屬。這位56歲的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先是狠狠地得罪了共和黨,後來卻又在選舉的關鍵時刻踩了民主黨,導致在不同的時候兩黨都敦促他下臺。

2017年5月9日下午,科米正在洛杉磯給雇員們講話。他身後的電視屏幕上卻出現了總統將他解職的消息。在此之前一刻,白宮和司法部將他的解職信送到了FBI在華盛頓的總部。總統在給科米的一封短短的信里說:“我收到了來自司法部的建議,要解除你的FBI局長職務。我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從現在起,你的職務被終止了。”自此,科米不能再回到他的辦公室。總統在信中祝他未來走運。

科米的驚訝可想而知。其實,在特朗普就職的時候,科米已經做好了離職的準備。可是新總統說,希望他能夠繼續留任。沒想到,特朗普這麽快就改變了主意。有消息說,推動總統作出這一決定的是新任司法部副部長洛德·羅森斯坦。這位沒有什麽黨派色彩的官員4月26日才就職,參議院里對他的任命只有少數幾個人投了反對票。羅森斯坦在他給白宮的備忘錄中指出,科米在關於希拉里·克林頓電郵事件的調查中,已經越過了他作為FBI局長的職權,將司法問題政治化,並且直接影響了選舉進程。他認為,總統恐怕無法再信任科米。

科米到底做了什麽,遭到如此嚴重的指責?這就需要回顧2016年大選中的兩個重大事件了。

兩頭不討好

作為聯邦政府的警察機構,FBI負責調查所有跨州的犯罪案件以及聯邦層面上的案件。希拉里在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郵以及私人服務器,自然也屬於FBI的調查範圍。由於案件重要,調查由FBI二號人物、副局長安德魯·麥凱布親自掛帥。調查的重點,是那些通過私人服務器傳送的電子郵件中包含了多少政府機密,希拉里這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是否有違反法律的行為。

按說,FBI的職權範圍僅僅是調查,再將調查的證據與結果送交司法部,由司法部來決定是否進行起訴。但是,就在調查結果要公布之前,奧巴馬政府的司法部長洛雷塔·林奇卻在鳳凰城的飛機場與希拉里的丈夫、前總統克林頓“不期而遇”,兩人私下談話39分鐘。這次本來應該神不知鬼不覺的會面,卻恰好被一位記者碰上了,曝光出來之後,令林奇在電郵門案件上左右為難。於是,向公眾解釋的任務就交給了科米。

2016年7月5日,科米出現在電視鏡頭前,向公眾作了長長的講話。他指出,在希拉里交出的3萬封郵件中,有一部分屬於政府機密,其中有22封屬於絕密。科米連續數說了希拉里在電郵門中種種不妥當的做法,嚴厲地指責這位前國務卿在處理公共事務上“極端地粗心大意”。全國的聽眾這時都以為,司法部門恐怕會對希拉里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的甚至是刑事的追究。沒想到科米話鋒一轉,說他建議不對希拉里提出司法指控。

民主黨人松了口氣,開始給科米大唱贊歌。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說,科米是個“公平、出色”的局長,是美國司法的脊梁。而共和黨人則怒火中燒。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中多個委員會主席和重頭議員一次次地召開聽證會,讓科米作出解釋。然而,無論什麽說法都無法讓共和黨人滿意。在FBI內部也為此出現了大量的分歧,甚至有人拒絕跟局長打招呼。當時媒體就評論說,科米也許是希拉里·克林頓成為美國總統的決定性人物。

不過,科米在大選前11天的另外一次舉動,卻讓選情出現了不利於希拉里的轉機。2016年10月28日上午,科米給國會送去一封信,說在另外一處發現了上萬份希拉里的電郵,聯邦調查局決定重啟調查行動。這引發了新一次的政治地震。

這次,兩黨對科米的說法倒了過來。共和黨人開始稱贊科米敢作敢為,勇於執法;民主黨人則憤怒地指責科米幹預選舉,並且要求很快便要下臺的奧巴馬總統將科米解職。

的確,科米的兩次舉動,得罪了民主共和兩黨,讓他里外不是人。人們預言,無論是誰當選總統,科米都難以避免下臺的命運。因此,特朗普在就職後讓他留任,令分析家們大跌眼鏡。

“我同意,他是個好人”

盡管之前預言科米要丟官的人不少,但是當特朗普總統當真作出決定之後,輿論依舊嘩然。媒體不斷追問,究竟是什麽讓特朗普下此決心?

2017年5月16日傍晚,《紐約時報》刊登出一篇爆炸性的報道,指科米的被解職或許與所謂“通俄門”的案件有關。在就職後,特朗普任命的第一批白宮官員之一,是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邁克爾·弗林中將。但是很快弗林就因為給俄羅斯大使打了兩通電話、被安全部門監聽到而遭“通俄”的指控。慌了神的弗林在副總統彭斯向他詢問情況的時候否認這些通話,最後特朗普以對副總統撒謊的理由而將這位在任上只待了28天的顧問解職。

盡管弗林離開了白宮,但是對他的調查並沒有停止。有消息傳出,弗林曾經接受了俄羅斯人的邀請前往莫斯科,旅費都是俄羅斯方面出的。另外,他還給土耳其人當過收費的顧問。雖然那都是他作為私人身份的行為,但是弗林曾經主管過重要的情報單位,而且在安全調查的時候也沒有坦白過為土耳其人服務的事情,所以對他的調查還要繼續。

在科米被炒魷魚後,《紐約時報》得到消息,說科米曾經寫下了一份備忘錄,指特朗普總統變著法子要求他停止對弗林的調查。“我希望你能找出一種合適的辦法,讓案件結束,放弗林一馬。他是個好人。”備忘錄上記載著特朗普的話,說弗林並沒有做錯什麽事。

FBI屬於行政部門,但是具有非常強的獨立性。法律規定,任何人,包括總統在內,都不得以權力或者其它方式幹預案件調查。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記者並沒有讀到備忘錄的原文,而是聽線人念了幾段。報道說,科米對於特朗普的做法感到不安,當時僅僅回答說:“我同意,他是個好人。”

沒等到第二天,白宮當晚便就事件作出了聲明:“雖然總統多次表示弗林是個好人,為國家服務,保衛了國家,但總統從來沒有要求科米或者其他任何人結束任何調查,包括對弗林的調查。總統對司法機構有著高度的尊重。備忘錄不是對總統與科米之間談話的準確描述。”

讓整個事件更像一出“羅生門”的,是科米的副手麥凱布幾天前對參議院信誓旦旦地表示,從來沒有誰幹涉過FBI對於俄羅斯幹預大選或者“通俄門”事件的調查。

來自猶他州的眾議院監察委員會主席傑森·查菲斯要求FBI和科米在2017年5月24日之前交出所有與特朗普總統有關的備忘錄與文件。屆時將出現由國會主導的新一輪的調查和聽證。

科米身高將近兩米,據說在個性上也是個頗愛出風頭的人。他曾經擔任過檢察官和小布什政府的司法部副部長。2013年,奧巴馬總統任命他為FBI局長。在過去一年中,科米竟然成了美國政治中的關鍵人物,這是有違常規的。

FBI是聯邦一級的專業警察機構,從法律上說不能卷入政治鬥爭。但現實的情況是,自1908年成立以來,FBI就很難與政治脫開幹系。埃德加·胡佛擔任局長期間,就對一系列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進行過立案調查,包括肯尼迪家族與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胡佛之後,立法部門通過了一些重要的法案來在FBI與白宮或者國會之間設立防火墻。無論是科米還是特朗普,若是被證明越過了這道防火墻,都會遭到法律的追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39

通用、Twitter……連美國FBI都在使用的管理方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7/164014.shtml

通用、Twitter……連美國FBI都在使用的管理方法
紅杉匯 紅杉匯

通用、Twitter……連美國FBI都在使用的管理方法

工人還是那群工人,不同的是制度。

來源 | 紅杉匯(ID:Sequoiacap)

編輯 洪杉

什麽樣的管理方法,能夠讓 HBO 的熱劇《矽谷》將它搬上熒幕,讓通用電氣利用它加速實現“數字行業公司”的轉型,讓 Twitter 利用它來開發各項新功能,連美國聯邦調查局都利用它來開發虛擬案件檔案系統……

鼠標

它就是被譽為“管理學的諾貝爾獎”的敏捷管理(Scrum)。微信、京東、華為同樣也采用了這種管理方法。

“ Scrum 之父”薩瑟蘭博士先後擔任了 11 家軟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技術官,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他在新書《敏捷革命:提升個人創造力和企業效率的全新協作模式》(Scrum:The Art of Doing Twice the Work in Half the Time) 中用揭示了敏捷管理方法的奧秘,並用諸多案例講解了如何用 20% 的時間創造 80% 的價值,幫助團隊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節選自薩瑟蘭博士新書中的內容。

聚焦團隊,而非個人

11

在耶魯大學,斯坦利・艾森斯塔特教授教的一門編號是 CS 323 的計算機編程課是出了名的難學。學生抱怨做一次作業要花很久,於是他跟蹤了解每個學生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他想知道學生的成績和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是否有關系。

有趣的是,對比結果顯示,兩者並無關系。有些人完成的速度很快,得了 A,而有些人速度很慢,也得了 A。在成績一樣的前提下,最快的學生和其他同學的速度比為 10∶1。10 倍的差異很驚人,不是嗎?如果你是一位經理,你會希望雇用那些能得 A,且花費時間最短的員工。

但如果從團隊而不是個人的角度來看,會有其他有趣的發現。

在一項涉及 3800 個不同項目的研究里,當分析師沒有關註個人表現的數據,而只關註團隊表現的數據時,就有了驚人的發現。最好的團隊可以在 1 周內完成任務,你猜最差的團隊需要多長時間?

你可能會猜和耶魯學生課上的表現一樣,10∶1。這意味著,同一項工作,最差的團隊需要2個多月來完成,最快的團隊只要1 周就能搞定。

但真正的答案卻是,團隊之間的差別比個人之間的差別大得多。最慢的團隊不是花費10 周,而是花了2000 周。

這就是最差團隊和最好團隊的差別。

所以,你的關註點應該在哪里呢?從個人的角度看,如果你能把所有的員工變成天才,效率可能提升 10 倍;而要是從團隊的角度看,即便你能讓最差的團隊達到中等水準,效率也會有驚人的提升。

優秀團隊的特質

怎麽努力讓整個團隊都變出色?優秀團隊的特質是什麽?美國“ Scrum 之父”傑夫・薩瑟蘭博士在《敏捷革命》中描述了一個卓越團隊應該具備的特質:

▨ 超越尋常

他們的目標是超越尋常,下定決心拒絕平庸。這種決定改變了他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擴大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因此,他們能夠出類拔萃。

▨ 自主性

這種團隊能夠自我組織、自我管理,有能力決定如何開展工作,並獲得了可以根據自己的決定做事的授權。

▨ 多功能

這些團隊具備完成項目所需的全部技能:計劃、設計、生產、銷售、分銷。具有這些技能的成員們還會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你需要一個多功能團隊

那麽如何建立一個具有遠大的目標、擅長自我組織的學習型團隊呢?

一個優秀的團隊必須掌握所有必要的技能,能夠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在一個按照傳統方式組建起來的團隊中,你可能會安排專門的人負責規劃,然後還有專門的人負責建造、測試、生產和運輸。只有每一個團隊做完自己那個環節的分內之事以後,項目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沒有任何一個團隊能獨立做出一件完整的產品。

事實上,那些最優秀的團隊,比如谷歌或亞馬遜內部的團隊,他們不會區分團隊成員的角色,相反,每個團隊成員都具備完成工作所需的各種技能。公司要求團隊成員必須掌握一整套的技能,既要無私,又要具有自主性,每個成員都是多才多藝的,一個團隊就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完。

多功能團隊最明顯的例子存在於軍事領域中,例如,美國特種部隊。這支部隊一般以“ A 類特遣分隊”獨自作戰,每支特遣分隊都擁有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全部技能,其成員都要全面接受其他專業的交叉訓練。比如,他們會確保當兩名負責醫務的成員都犧牲時,負責通信事務的士兵也能幫助操作武器的那位士兵縫合傷口。

32.webp

最佳團隊規模,僅需 7 人左右

雖然組建多功能團隊非常重要,但你不能像諾亞建成方舟之後那樣把任何部門的人都挑選兩個塞到團隊里,團隊只有在維持小規模時,才會煥發出活力。

雖然小到只有 3 個人的團隊能夠實現高水平的運作,但一個團隊一般是由 7 個人組成的,可以多兩個人,也可以少兩個人。有數據顯示,如果你的團隊規模超過 9 人,那麽運作速度其實會放緩。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大腦一次記住的內容是存在上限的。

第一,要培養一個新成員,使其跟上其他成員的速度,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你也可以想象得到,帶領一個新成員步入正軌會拖累其他成員的速度;

第二,團隊成員增加之後,溝通渠道就會大幅增加,我們的大腦可能根本無法應付這麽多的溝通渠道。

如果你想算一算團隊規模的影響,也就是團隊人數對於溝通渠道的影響,那麽只要把團隊人數乘以“團隊人數減 1 ”,然後再除以 2 就行了。用 n 表示團隊人數,那麽溝通渠道數量= n ( n-1 ) / 2 。比如,你的團隊有 5 個人,那麽你們的溝通渠道就有10 條;如果有 7 個人,溝通渠道就有 21 條;如果有 9 個人,溝通渠道就有 36 條……溝通渠道如此之多,超過了人類大腦的承受能力,我們根本無法得知別人正在做什麽,而當我們試圖尋找答案時,工作進度就會放緩。

因此,你必須要讓你的團隊保持小而精。

找出“壞制度”,而非“壞人”

如果一個團隊的士氣、凝聚力和效率偏低,那麽往往是這個團隊的工作方式存在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是制度的產物,敏捷管理方法會承認和接受這個現實,進而審視導致失敗的制度,最後著力改良制度,而不是非要找出一個人來承擔責任。

就企業而言,這種指責個人而不指責制度的錯誤會怎麽表現出來呢?有一個不錯的例子是通用汽車公司與豐田汽車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聯合投資的新聯合汽車制造公司。這個工廠早在 1982 年就被通用汽車關閉了,因為當時通用汽車的管理層認為這個工廠的工人堪稱整個美國最糟糕的工人,他們上班時喝酒,或者壓根兒不去上班。

1984 年,豐田重開這家工廠。通用汽車的人告訴豐田的管理層這個工廠的工人很糟糕,但管理人員很優秀,豐田應該重新聘用這些管理人員。恰恰相反,豐田婉拒了這個建議,沒有重新聘用原來的管理人員,反而重新聘用了原來的大部分工人,甚至還送一些工人去日本進修,讓他們學習豐田生產系統。

結果新工廠的精密度和瑕疵率很快就達到了日本工廠的水平,工人還是那群工人,不同的是制度。

管理方法 團隊 制度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099

黑客竊取 FBI英警對話 商討對付「無名氏」

1 : GS(14)@2012-02-05 14:09: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42827
「無名氏」又公開一封 FBI在上月 13日發出的機密電郵,邀請英、法、德及荷蘭等歐洲多國警方參加電話會議,電郵中列明用來進行會議的電話號碼及分配給各國的特定密碼,以確保不會被黑客入侵。不過「無名氏」上載的會議錄音中,由始至終都只有美英探員的對話,擺明要剃兩國警方眼眉。「無名氏」其後在 Twitter耀武揚威,嘲笑 FBI「一定很奇怪我們是如何截取到他們的內部通訊」。
FBI確認錄音內容屬實,但否認局方的電腦系統被入侵,也沒機密資料外洩。 FBI官員相信,一名外國警員收到電郵後,將電郵轉發至私人戶口,卻被「無名氏」入侵,從而得知會議詳情和密碼。
此外,「無名氏」亦承認攻擊美國波士頓、紐約及鹽湖城警方和希臘司法部的網站,又入侵搗亂美國一間律師行網站,報復該律師行為一名涉嫌屠殺 24名伊拉克平民的海軍陸戰隊員辯護。
英國《每日郵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72

最新:FBI秘密調查報告曝光 喬布斯被指大話精

1 : GS(14)@2012-02-11 09:52:34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4104/20120210/52725/
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對科技界的貢獻毋庸置疑,但原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早年曾秘密調查喬布斯。調查檔案近日曝光,內容提到喬布斯的朋友和同事大爆他曾吸毒、愛說謊和不顧家庭,更為達目的而不惜扭曲真相。
2 : GS(14)@2012-02-11 09:52:48

http://vault.fbi.gov/steve-jobs/steve-jobs-part-01-of-01/view
Steven Paul Jobs Part 01 of 01
3 : honey(6546)@2012-02-11 10:03:18

真係咁的話,死咗可能係一件...
4 : GS(14)@2012-02-11 10:07:28

3樓提及
真係咁的話,死咗可能係一件...


具破壞性的人都有創造性一面
5 : honey(6546)@2012-02-11 10:12:06

4樓提及
3樓提及
真係咁的話,死咗可能係一件...


具破壞性的人都有創造性一面


我個人好麻煩,應該都有創造性
6 : GS(14)@2012-02-11 10:17:02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真係咁的話,死咗可能係一件...


具破壞性的人都有創造性一面


我個人好麻煩,應該都有創造性


我需要這些
7 : honey(6546)@2012-02-11 10:28:29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真係咁的話,死咗可能係一件...


具破壞性的人都有創造性一面


我個人好麻煩,應該都有創造性


我需要這些



8 : GS(14)@2012-02-11 10:35:59

7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真係咁的話,死咗可能係一件...


具破壞性的人都有創造性一面


我個人好麻煩,應該都有創造性


我需要這些





總之聽到D乜就講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661

籲美商防範及求助FBI︰中國黑客大舉侵美

1 : GS(14)@2014-10-18 22:49:35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圖)前日(周三)向全國商業機構發出警告,指有情報顯示,相信獲中國政府支持的內地黑客最近大舉入侵美國公司及政府的電腦網絡,盜取極具商業價值的機密資料。
FBI發言人坎貝爾(Josh Campbell)接受媒體查詢時指:「我們相信政府最近遇到的網上入侵與中國政府有關,而私人機構亦有類似的黑客入侵情況。」當局已發出警告,並向各公司分析黑客所用的招數,又呼籲被黑客入侵的公司向FBI求助。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反駁FBI的講法,要求美方停止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說:「我不知道FBI正在進行調查,但根據過往經驗,他們多數找不到實質證據。」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17/189028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93

誇大鑑證結果20年FBI或令14人枉死

1 : GS(14)@2015-04-21 02:00:44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爆出最大宗鑑證醜聞!《華盛頓郵報》披露,FBI頭髮鑑證部門幾乎所有鑑證人員,曾誇大鑑證結果超過20年,有利檢控官對疑犯入罪,可能導致部份疑犯坐冤獄甚至被誤判死刑,最終可能引發大規模翻案。


《華郵》早在2012年報道,指FBI於1970年代透過頭髮鑑證技術緝兇,調查強姦、謀殺或其他嚴重刑事案件時出錯,可能導致數以百計無辜民眾被判入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促使當局進行調查。
FBI之後委託全美刑事辯護律師協會及「清白專案」,翻查涉及有問題鑑證證據的案件,雙方同意完成首200宗定罪案件調查後,可以開始陸續公佈調查數據。



涉及期內95%案件

直至目前為止,兩間機構已完成268宗調查。結果發現在28名FBI鑑證人員中,有26人曾誇大鑑證結果,方便控方將疑犯入罪,涉及期內95%案件,並導致32名疑犯被判死刑,當中14人已被處決或死於獄中。但《華郵》強調,調查結果並不一定意味裁決一定是誤判,主因控方可能曾提出其他有力證據。美國政府已通知46個州分及哥倫比亞特區的檢察官,自行決定處理有關案件的上訴申請,據悉至今已有四名被告被撤銷控罪。當局仍在翻查其他案件,預計今年內會進一步完善鑑證準則。美聯社/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0/191185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30

FBI扮維修員偷拍「撲克王」

1 : GS(14)@2015-04-21 02:00:48

FBI除誇大頭髮鑑證外,在查案時還會不擇手段,即使侵犯別人權利也在所不惜。FBI去年在蒐集世界撲克冠軍、馬來西亞籍商人潘維升(Paul Phua,圖),於世界盃期間收受非法賭注的證據,竟將他入住的酒店房間互聯網訊號切斷,再派員假扮成維修工人進內偷拍。聯邦法官上周五裁定FBI行為損害潘維升權利,有關證據不能呈堂。
FBI去年7月假扮成維修人員進入潘維升下榻的拉斯維加斯酒店房間,再以隱蔽鏡頭偷拍。法官指此舉是侵犯憲法第四修正案賦予潘維升的權利,裁定當局若要繼續檢控潘維升,不可以使用有關證據。50歲的潘維升疑是黑社會14K高層,這宗涉及1,300萬美元(1億港元)的非法賭注案件共拘捕八人,其中六人達成認罪協議,潘維升繼續抗辯,餘下一人獲撤控。美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0/191185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31

頭等艙華裔男追打空少驚動FBI介入查

1 : GS(14)@2015-07-22 23:31:02

中國南方航空星期日一班從廣州飛往美國洛杉磯的空巴A380航班上,一名華裔旅客涉嫌攻擊、辱罵、恐嚇空中服務員,並損壞機艙設施。航機在洛杉磯機場降落後,數名美國警察登機,將該名華裔旅客帶走調查,案件已交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跟進。據悉,航班載有411名旅客,於上周六晚9時53分由廣州起飛。至翌日凌晨2時許,一名華裔旅客在機艙內,突然聲稱有人搶走他的座位,並不停謾罵一名男性空中服務員,當其他空中服務員和旅客告訴他該座位根本沒有人,該名旅客不但不聽勸解,情緒更為激動,滿口髒話,並揚言找人報復空中服務員,大叫:「洛杉磯車很多,你們小心車禍!」為免衝突升級,機艙長要求該名空中服務員迴避,並再三勸阻該名旅客,但對方仍到處尋找該名空中服務員,甚至用腳踢飛機上的樓梯隔板。由於旅客情緒極度不穩,機長決定報警,並由機上安全人員對該旅客發出口頭警告並嚴密看管。至星期日上午11時43分,當客機甫降落,警方隨即登機對該名旅客搜身,再上銬帶走。經過調查,洛杉磯機場警方認為事態嚴重,隨即將案件移交FBI繼續進行調查。《廣州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15/192203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5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