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雄安概念股虧損卻在高送轉 龍頭公司十余年未分紅

近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的一番講話,對瘋狂的高送轉敲響了警鐘,一些高送轉概念股的股價紛紛回調,不過雄安概念股則是強者恒強,出現延續上漲。

第一財經記者觀察最近大熱的雄安板塊發現,其中也有一些公司業績處於虧損狀態,卻仍然“豪氣”甩出高送轉方案,更有個別公司股東在高送轉方案披露沒多久就選擇進行多筆減持,可謂全方位符合“業績虧損+高送轉+股東減持”的高送轉“套路”。

此外,在鼓勵分紅的大背景下,不少公司紛紛慷慨分紅,而在雄安概念股中也有不少“鐵公雞”,概念股龍頭公司寶碩股份和廊坊發展已經連續十余年未分紅的情況。

一些雄安概念股業績虧損卻在高送轉

4月8日,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在全世界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範圍。受此消息影響,高送轉板塊在4月10日開盤後集體走弱,股價紛紛下跌,與此同時,雄安概念股的股價走勢依舊強勁,股價紛紛上揚。

Win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26只雄安概念股發布了分紅預案,其中有4家公司發布的是高送轉方案。

其中,京藍科技在3月16日發布了年報,公司發布的利潤分配方案為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1元,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

不過,由於投資的煤炭產業不景氣,京藍科技去年的業績表現並不好,公司去年的凈利潤為0.12億元,同比下降了68.14%。此番業績虧損卻擬進行高送轉的方案發布沒多久,公司的股東天倫控股有限公司就分別在3月17日、3月20日、3月21日分別減持了50萬股、50萬股和85.5萬股。“業績虧損+高送轉+股東減持”,京藍科技可是全都占了。

東方能源發布的分紅預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和京藍科技一樣,東方能源也是在虧損的狀態下選擇了高送轉的方案,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的凈利潤為2.83億元,同比下降了36.52%。

通合科技發布的分預案為“10轉8派2元”,而公司去年的凈利潤為0.41億元,同比下降了3.98%。長青集團發布的分紅預案為每10股轉10股,不過長青集團的業績表現較為亮麗,去年凈利潤為1.63億元,同比增長48.8%。

“鐵公雞”盛行

今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的“大手筆”分紅預案頻頻曝光。在中國神華之後,吉比特發布公告稱,擬每股派息4.1元,年度分紅總額2.9億元,占當年凈利潤49.84%;上汽集團擬每股派息1.65元,年度分紅總額192.78億元,占當年凈利潤60.23%。而這些公司的大手筆的分紅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點贊”,不過,市場上仍然有不少“一毛不拔”的鐵公雞。

在雄安概念股中,也聚集了不少這樣的“鐵公雞”公司,其中已經有兩家公司連續十多年“一毛不拔”,未見分紅。

雄安概念龍頭股寶碩股份就是分紅方面的“鐵公雞”,公司近期在年報中披露的分紅方案為“不分配不轉增”。而自2005年之後,公司就未進行分紅,已經連續十多年不分紅。這和公司近年來主業不振業績承壓有較大的關系。

廊坊發展的年報尚未披露,公司自1999年上市以來到目前為止,業績起伏波動之中,只在2001年分了一次紅,隨後就展現出“鐵公雞”的面目,已經連續十多年未進行分紅,分紅的頻率可謂相當低。

津濱發展自2000年—2010年連續分紅,但是在2011年開始,由於業績等方面的壓力,也一直未有分紅。冀東水泥在2016年年報中表示,2016年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這與2015年年報表示如出一轍。因為“沾邊”雄安概念股價近期大漲的華訊方舟自2005年以來也一直未有分紅。

不過,在眾多雄安概念股中,也不乏一些高分紅的公司,主要是一些用業績表現穩健的公司,如華夏幸福擬“10派6.6元,”建投能源擬“10派4元”,長城汽車擬“10派3.5元,”樂凱新材擬“10派3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57

萬億減稅降費,稅收為何還在高增長

今年定下了超萬億元的減稅降費目標,但前4個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6.5%,遠超經濟增速,這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疑問:為何政府大力減稅降費下,稅收卻仍保持高速增長?減稅降費真的落地了嗎?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業界人士稱,作為經濟晴雨表,稅收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企業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續改善。而工業品價格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

此外,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些年地方加強稅收征管也是稅收較高增速的一大原因。前幾個月稅收收入高增長並不意味著減稅降費政策沒有落地,相反不少企業收到實實在在的減稅紅包,前四個月非稅收入負增長也是減負落地的體現。而隨著增值稅稅率下調等重磅政策在今年5月1日推出,以及個人所得稅減稅政策年內實施等因素影響,後期稅收收入增速將會回落。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一方面,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真正落地給企業減負;另一方面,地方為了維持支出,通過加價、賣地等方式來彌補損失,“一個手出,一個手進”,社會總負擔水平並沒有明顯下降。而這背後就是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尚未到位,政府收入體系還未理順。

稅收高增長的背後

近期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60898億元,同比增長16.5%;非稅收入8121億元,同比下降8.8%。

前四個月稅收收入16.5%的高速增長引起市場關註,它不僅高於去年同期數據(11.8%),更是遠遠高於經濟增速(一季度為6.8%)。

稅收一直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馮俏彬表示,稅收增速與經濟增速呈現正向關系,經濟企穩增速越高,稅收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此外由於我國主要是增值稅等為主的間接稅稅制,稅收收入跟價格相關性更高,近些年工業商品價格處於較高水平,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告訴第一財經,前四個月稅收高增長主要緣於2017年以來工業產品價格上漲較快,帶動增值稅收入大幅增長。工業企業利潤顯著上升,推動企業所得稅增速達到兩位數。居民收入增長,特別是二手房交易量處於高位,直接導致個人所得稅在前4個月同比增速達20.8%;此外,進口高增長也帶動相關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合計收入出現兩位數增長。

一季度財政部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婁洪曾對第一財經表示,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開局良好,是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企業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續改善、工業品價格仍處高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隨著減稅降費政策力度加大、生產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可能有所放緩,國際國內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會給後期財政增收帶來一定影響。

從我國歷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來看,不少年份一季度收入多數都保持較高增速,但隨後收入增速逐步下滑。以同樣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的2017年為例,前四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8%,但2017年全年這一數字回落為7.4%。

減稅降費激發經濟潛能

前四個月稅收收入高增長之下,不少人士擔心這可能反映了減稅降費政策沒有真正落地。

山東財經大學財稅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告訴第一財經,政府減稅降費並不意味著稅收收入一直下滑。減稅降費也是積極財政政策,通過給企業減稅降費來增加企業投資能力,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後期帶來稅收收入增加。這些年減稅降費是實實在在的,它也促進了中國經濟增速企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此後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相繼推出具體減稅降費政策。但由於部分重磅減稅政策實施日期為5月1日,因此在前四個月稅收收入中還未能反映出最新的減稅效益。

比如,國務院明確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這筆巨額減稅真正體現在稅收收入賬上要到6月份,而且這筆減稅金額體現在政策實施後完整的一個年度。

王青表示,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此次稅率下調將下拉財政收入增速1.5~2.0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全年財政收入增速將呈前高後低走勢,最終不會高於上年7.4%的水平,也將顯著低於名義GDP約10.0%的增速,應該說今年減稅降費的效果將是實實在在的。

其實不少企業測算發現,能夠享受到減稅新政的實惠。比如山東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2017年全年銷項稅額為例,企業產生適用17%稅率的銷項稅額32.3億元,若增值稅稅率降至16%,銷項稅額將變為30.4億元,減少了1.9億元,扣除進項少抵扣部分影響,全年增值稅減負將達7000萬元。

隨著多項降費政策在今年1月實施,前四個月非稅收入8121億元,同比下降8.8%。這也體現了降費成效。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減稅頗有成效,要不然財政收入增速會更高。這也意味著未來減稅有更大空間。

一位財政部人士預計,今年全年財政收入跟年初預算數據相差不會太大。即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177億元,增長6.1%。

財政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馮俏彬認為,由於地方財政要幹的事情多,而收入少,這就導致了地方一邊在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決策部署,讓相關政策落地,另一邊為了維持支出的盤子,有很強的稅費征管動力,通過各種方式來維持收入,這也就導致了企業和社會對減稅降費獲得感不強,因為社會總體負擔水平並沒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她表示,以2017年為例,中央政府減負1萬億元,但同期財政收入增加12961.6億元。進一步分析還發現,這兩年的主要增長源基本相同,即主要集中在各類政府性基金(尤其是土地出讓金)、個人所得稅以及某些稅種的清繳方面。

今年前4個月,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即賣地收入)17958億元,同比增長40.7%。一位地方稅務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現在地方財政依然非常依賴土地收入。

“即使考慮到經濟增長所導致的稅收增長以及加強征管的因素,這種‘堤內損失堤外補’的現象也十分明顯。這表明,只能在政府收入這一綜合性的框架下,全面看待與實施減稅降費,才能達到真正為企業降成本、為社會減負擔的目的。”馮俏彬說。

她建議,加快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由於地方調控收入能力比較強,有動力增加收入,可以考慮建立全國人大對社會總負擔水平進行宏觀控制的相關機制。比如,引入“增減同步”機制,即為了保持總負擔水平不變,應要求政府在出臺或新增一個收入項目時,同時減少另一個收入項目,做到增減在兩個方向上的同時、同步、同量,以保持社會總負擔水平的基本穩定。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這是央地權責劃分改革首個細分領域的文件,它明確了基本義務教育等18個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的央地權責,解決部分基本公共服務地方支出責任偏重問題。2019年1月1日將正式實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08

釋疑:萬億減稅降費,稅收為何還在高增長

今年定下了超萬億元的減稅降費目標,但前4個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6.5%,遠超經濟增速,這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疑問:為何政府大力減稅降費下,稅收卻仍保持高速增長?減稅降費真的落地了嗎?

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業界人士稱,作為經濟晴雨表,稅收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企業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續改善。而工業品價格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

此外,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些年地方加強稅收征管也是稅收較高增速的一大原因。前幾個月稅收收入高增長並不意味著減稅降費政策沒有落地,相反不少企業收到實實在在的減稅紅包,前四個月非稅收入負增長也是減負落地的體現。而隨著增值稅稅率下調等重磅政策在今年5月1日推出,以及個人所得稅減稅政策年內實施等因素影響,後期稅收收入增速將會回落。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一方面,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真正落地給企業減負;另一方面,地方為了維持支出,通過加價、賣地等方式來彌補損失,“一個手出,一個手進”,社會總負擔水平並沒有明顯下降。而這背後就是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改革尚未到位,政府收入體系還未理順。

稅收高增長的背後

近期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1~4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60898億元,同比增長16.5%;非稅收入8121億元,同比下降8.8%。

前四個月稅收收入16.5%的高速增長引起市場關註,它不僅高於去年同期數據(11.8%),更是遠遠高於經濟增速(一季度為6.8%)。

稅收一直被視為經濟的晴雨表。馮俏彬表示,稅收增速與經濟增速呈現正向關系,經濟企穩增速越高,稅收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此外由於我國主要是增值稅等為主的間接稅稅制,稅收收入跟價格相關性更高,近些年工業商品價格處於較高水平,帶動以現價計算的相關稅收快速增長。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告訴第一財經,前四個月稅收高增長主要緣於2017年以來工業產品價格上漲較快,帶動增值稅收入大幅增長。工業企業利潤顯著上升,推動企業所得稅增速達到兩位數。居民收入增長,特別是二手房交易量處於高位,直接導致個人所得稅在前4個月同比增速達20.8%;此外,進口高增長也帶動相關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合計收入出現兩位數增長。

一季度財政部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婁洪曾對第一財經表示,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開局良好,是我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企業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續改善、工業品價格仍處高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隨著減稅降費政策力度加大、生產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可能有所放緩,國際國內經濟運行的不確定因素會給後期財政增收帶來一定影響。

從我國歷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來看,不少年份一季度收入多數都保持較高增速,但隨後收入增速逐步下滑。以同樣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的2017年為例,前四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1.8%,但2017年全年這一數字回落為7.4%。

減稅降費激發經濟潛能

前四個月稅收收入高增長之下,不少人士擔心這可能反映了減稅降費政策沒有真正落地。

山東財經大學財稅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告訴第一財經,政府減稅降費並不意味著稅收收入一直下滑。減稅降費也是積極財政政策,通過給企業減稅降費來增加企業投資能力,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後期帶來稅收收入增加。這些年減稅降費是實實在在的,它也促進了中國經濟增速企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此後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相繼推出具體減稅降費政策。但由於部分重磅減稅政策實施日期為5月1日,因此在前四個月稅收收入中還未能反映出最新的減稅效益。

比如,國務院明確5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這筆巨額減稅真正體現在稅收收入賬上要到6月份,而且這筆減稅金額體現在政策實施後完整的一個年度。

王青表示,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此次稅率下調將下拉財政收入增速1.5~2.0個百分點,預計2018年全年財政收入增速將呈前高後低走勢,最終不會高於上年7.4%的水平,也將顯著低於名義GDP約10.0%的增速,應該說今年減稅降費的效果將是實實在在的。

其實不少企業測算發現,能夠享受到減稅新政的實惠。比如山東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2017年全年銷項稅額為例,企業產生適用17%稅率的銷項稅額32.3億元,若增值稅稅率降至16%,銷項稅額將變為30.4億元,減少了1.9億元,扣除進項少抵扣部分影響,全年增值稅減負將達7000萬元。

隨著多項降費政策在今年1月實施,前四個月非稅收入8121億元,同比下降8.8%。這也體現了降費成效。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減稅頗有成效,要不然財政收入增速會更高。這也意味著未來減稅有更大空間。

一位財政部人士預計,今年全年財政收入跟年初預算數據相差不會太大。即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3177億元,增長6.1%。

財政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馮俏彬認為,由於地方財政要幹的事情多,而收入少,這就導致了地方一邊在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決策部署,讓相關政策落地,另一邊為了維持支出的盤子,有很強的稅費征管動力,通過各種方式來維持收入,這也就導致了企業和社會對減稅降費獲得感不強,因為社會總體負擔水平並沒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她表示,以2017年為例,中央政府減負1萬億元,但同期財政收入增加12961.6億元。進一步分析還發現,這兩年的主要增長源基本相同,即主要集中在各類政府性基金(尤其是土地出讓金)、個人所得稅以及某些稅種的清繳方面。

今年前4個月,地方政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即賣地收入)17958億元,同比增長40.7%。一位地方稅務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現在地方財政依然非常依賴土地收入。

“即使考慮到經濟增長所導致的稅收增長以及加強征管的因素,這種‘堤內損失堤外補’的現象也十分明顯。這表明,只能在政府收入這一綜合性的框架下,全面看待與實施減稅降費,才能達到真正為企業降成本、為社會減負擔的目的。”馮俏彬說。

她建議,加快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由於地方調控收入能力比較強,有動力增加收入,可以考慮建立全國人大對社會總負擔水平進行宏觀控制的相關機制。比如,引入“增減同步”機制,即為了保持總負擔水平不變,應要求政府在出臺或新增一個收入項目時,同時減少另一個收入項目,做到增減在兩個方向上的同時、同步、同量,以保持社會總負擔水平的基本穩定。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這是央地權責劃分改革首個細分領域的文件,它明確了基本義務教育等18個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的央地權責,解決部分基本公共服務地方支出責任偏重問題。2019年1月1日將正式實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83

習近平同普京舉行會談:推動中俄關系在高水平上實現更大發展

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秉持世代友好理念和戰略協作精神,拓展和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新時代中俄關系在高水平上實現更大發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參加會談。

習近平再次祝賀普京開始新一屆總統任期,贊賞普京選擇中國作為新任期首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習近平指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成熟、穩定、牢固。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中俄始終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核心利益,深入開展各領域合作,共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方願同俄方一道努力,久久為功,鞏固高水平互信,拓展各領域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互鑒,密切國際協調配合,把中俄世代友好理念一代代傳承下去,不斷充實兩國協作戰略內涵,推動中俄關系與日俱進,與日俱新,造福兩國人民。

習近平強調,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當前中俄各領域合作保持強勁勢頭,利益融合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取得重要早期收獲。雙方要認真研究各領域合作新思路新舉措,將兩國高水平政治關系優勢轉化為更多實際合作成果。要加強兩國人文合作,增進人民友誼。

習近平指出,中俄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促進熱點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繼續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國際戰略穩定發揮積極作用。中方願同包括俄方在內的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一道,以青島峰會為契機,進一步弘揚“上海精神”,確保上海合作組織繼續健康穩定發展。

普京表示,深化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是俄羅斯外交的優先方向。俄中雙方相互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積極推進政治、經濟、人文各領域對話合作,密切在國際事務中溝通協調。雙方關系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成為當今世界國與國關系的典範,為維護國際和平、安全與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俄方願加強同中方經貿、投資、能源、基礎設施合作。俄方贊賞中方擔任上海合作組織主席國為推動成員國合作所作努力,支持中方成功舉辦青島峰會,願密切雙方在國際地區事務及聯合國、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框架內的協調合作。

兩國元首聽取了中俄各領域合作委員會負責人及兩國外長的匯報,並就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問題等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

會談後,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見證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並共同會見了中外記者。

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普京舉行歡迎儀式。韓正、丁薛祥、王晨、孫春蘭、楊潔篪、胡春華、王毅、劉奇葆、何立峰等參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