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在全台擁有七十九家店面,海外有中國、新加坡四家店的依洛國際(iRoo),是台灣少數能夠跨入亞洲市場的本土服飾品牌。創辦人劉本謙如何從五萬元創業,打造出十五億元的流行服飾王國? 撰文‧許瓊文 沿著台北東區的忠孝東路精華地段往東走,看見ZARA、UNIQLO等國際平價服飾品牌大店,到了忠孝東路、光復北路口轉角的黃金三角窗店面,明亮的櫥窗,掛著藝人小S的代言照片,這正是依洛國際的旗艦店之一。 依洛國際旗下的iRoo服飾品牌,走的就是平價奢華、時尚路線,以二十五到四十五歲女性為主,平均單價一千到三千元不等,全台七十九家專賣店,以及海外新加坡、北京共五家店,去年營業額超過十五億元,坐穩台灣本土平價服飾品牌龍頭。 從未接受媒體專訪的依洛國際總經理劉本謙,首度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談起創辦依洛國際的成功生意經。 脫離百貨公司 從頭做品牌思考很快、講話也很快的劉本謙,一見面就說:「我就是想要成為台灣第一大品牌,然後上市上櫃、跨入國際市場。」但回到十五年前,劉本謙不過是一名在百貨公司設櫃的台灣成衣服飾業者。 電機科畢業的他,以五萬元資本創業,先後成立兩個女裝品牌「阿瑪迪斯」及「伊芙」,在百貨公司的少淑女服飾樓層設櫃。兩、三年內,這兩個品牌為劉本謙賺進不少財富,公司員工也增加到三十多人。 但百貨公司挾著通路的強勢,要求品牌必須配合折扣,不斷壓縮品牌商的利潤,讓劉本謙決心重新建立新品牌,而且絕對不進百貨通路。 「當時,脫離百貨公司是很危險、也很傻的作法。」依洛國際設計創意總監邱美惠回想,但是劉本謙一個晚上就決定,毅然決然結束兩個原本賺錢的品牌,從頭專注做新品牌,拉近與消費者關係。劉本謙想證明,不靠百貨通路,仍能受到市場肯定。 不只是重新建立依洛這個品牌,劉本謙很快地做了決定,五年前,劉本謙原本計畫在大直美麗華商圈,蓋一棟「依洛旗艦店」的複合商場,有餐廳、咖啡廳、服裝店等,卻在一個會議中途,他起身上廁所後,就決定不做。「我做事情不模稜兩可,討論很久沒有結論,表示能力還不夠,那就不要做。」劉本謙霸氣的說。 不打折文化成為最佳行銷 所有依洛的客人都知道,這個品牌全年不打折、沒有員工價、沒有周年慶、會員價,捨棄折扣活動等行銷費用,直接回饋在產品的單價上,是依洛最強而有力的宣傳。劉本謙的堅持,就是要與原本百貨通路的銷售方式做出區隔,「百貨公司打折,我全年不打折。」劉本謙說。 「剛開始的確很辛苦。」劉本謙坦言,包括員工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老闆要捨棄原本賺錢的品牌,去做一個新的品牌,且不二價、不打折。不僅員工、消費者懷疑,同業也等著看笑話。但劉本謙相信,產品自己會說話,當消費者看到依洛售價是其他品牌的三折,勝過其他行銷手法。經過六年苦熬,終於轉虧為盈。 此外,劉本謙堅持成立設計團隊,鎖定上班族女性為主,提供他們一天上班、下班後的完整服裝款式,「白天上班我們有City(城市)系列,假日我們有Casual︵休閒︶系列,周末夜晚有Party︵派對︶系列的衣服。」依洛國際行銷總監梁茗芬說。 經過兩年的醞釀,去年,劉本謙更成立依洛男裝系列,從此更讓依洛朝國際品牌邁進,「有男裝、女裝、配件等完整系列,才能稱為一個時尚品牌。」劉本謙說。 請小S代言 邁向國際舞台從未做過行銷、宣傳的依洛,一直在台灣各大商圈、捷運站,默默耕耘,直到二○一二年,藝人小S第三胎產後復出,第一個活動就是成為依洛的品牌代言人,才讓鎂光燈注意到這個低調的品牌。 劉本謙開始改變策略,因為經過十多年準備,他要讓品牌跨出台灣市場,開始需要不同的行銷方式。 能夠邀請小S擔任中國地區的品牌代言人,據了解,主要是劉本謙與小S的先生許雅鈞是多年好友,也相當看好依洛這個品牌。 國際人品牌顧問總經理陳玉婷,在經濟部外貿協會也同時擔任品牌顧問講師,她輔導過許多台灣本土品牌邁向國際之路。陳玉婷觀察,依洛目前仍是在品牌建構的中期,雖然已經進入獲利的階段,但是要成為國際品牌,代言人不見得是最佳的方式,品牌本身的個性、靈魂,要深植消費者內心,才是重點,「這必須經過時間的淬鍊與累積。」陳玉婷說。 走進位在板橋大樓的依洛辦公室,出入必須使用指紋辨識系統,時尚、豪華氣派的裝潢,讓你錯覺自己置身國際時尚精品的辦公室;劉本謙的辦公室有一整面的黑板,上面寫滿了拓展國際市場的策略、討論。 依洛是目前唯一在台北一○一百貨公司設櫃的台灣服裝品牌,兩年前,它們也在新加坡金沙賭場裡,成立了海外第一家店,隨後世界城也成立;北京也先後設立三個點。海外的成功發展,讓劉本謙更有信心,依洛可以成為代表台灣的世界服裝品牌。 依洛國際 成立時間:1999年 負責人:劉本謙 資本額:2億元 主要業務:女裝、男裝、配件2012年業績:超過15億元 依洛國際創意煉金術 1. 創新品牌,拉近與消費者關係跳脫傳統百貨通路的遊戲規則,自創品牌、自營通路。 2.捨棄行銷費用,回饋至產品單價全年無折扣,不做行銷宣傳,提高產品性價比,讓消費者做最好的宣傳。 3.適時改變策略,邁向國際舞台以微博粉絲人氣最高的藝人小S做代言人,主攻中國市場。 |
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
看電影時,看到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演員,一直想不起他的名字,但好像有在哪部電影裡軋一角,或者和某個女星傳過誹聞……,疑問在腦中盤旋,揮之不去……。
別擔心,Google 大神會幫我們解決一切的問題,Google 在 play market 上發佈了可以即時秀齣電影相關資訊圖卡的應用程序。
人臉和聲音辨識技術,搭配無敵資料庫
這個由 Google 新研發的應用程序,主要使用在 Android 的平板上(目前也只支持 Android)。當你在觀賞電影時,按下停止播放鍵,就會有演員資料、音樂等相關的訊息自動彈出。
相關資訊會像卡片般,在電影停止時彈出至螢幕的右手邊,而在演員的臉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提示圈,點選臉孔後就彈出該演員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都是透過人臉辨識、和聲音辨識的技術,從 Google 龐大的知識庫找出最符合的訊息。
不過這樣的動態提示圖卡應用,也不是在 Google 的服務上第一次出現了。之前這樣的技術也出現在 Google Book 過。很明顯的,Google 想要把他們辛辛苦苦建立的傲人資料庫放在任何他們可以放的地方。
配合平板,讓服務到達
Google 除了在龐大資料庫的優勢外,還有行動裝置的佔有率。Google 宣稱,未來數以百計的電影裡都會出現這些圖卡的蹤跡,但這項服務目前只在美國提供,而且只有搭載 Android 4.0 或以上版本的平板電腦才能使用。不過,Google 打包票會讓更多的國家和更多的裝置可以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簡單來說,可以把 Google 這個新研發 App 進入市場的模式,歸納為:
龐大的知識庫 => 篩選使用者想要的內容 => 讓服務到達消費者至於這能不能引起市場轟動,或讓 Google 從中得到利潤,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彭友在前次收購礦產資源無疾而終之後,科學城(000975)昨日晚間再度發佈了進軍礦產資源的信息。期間的種種曲折,使得大股東銀泰系的財技彰顯無餘。
科學城昨日晚間披露,2012年3月5日,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銀泰」)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簽署了《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與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協議》、《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中國銀泰將以南方科學城為礦產資源行業的發展平台,與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礦產資源全面開發展開深入合作。中國銀泰將首先通過控股的上市公司南方科學城在符合相關政策的前提下,啟動對錫林郭勒盟某有色金屬礦山企業股權的收購工作。 中國銀泰將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南方科學城與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鋅冶煉二期、銅冶煉項目以及自備電廠的建設,雙方共同向錫盟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爭取自備電廠、煤礦資源和有色金屬礦權資源等,共同爭取各級政府對相關審批工作的支持;同時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篩選自身擁有的優質礦權,由雙方共同投資合作。
協議還稱,中國銀泰和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在加大探礦投資、探礦權轉採礦權、採礦權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與內蒙古地質礦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控股的業內企業合作,投資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行業,以期共同打造集探礦、採礦、選礦、有色金屬冶煉和深加工及自備電廠、自備煤礦於一體的循環經濟綜合體。錫林郭勒盟政府將在中國銀泰投資項目的立項、審批等環節上予以指導和幫助,同時將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使合作各方積極、穩妥、高效地推進項目進展。
實際上,在此次協議之前,科學城已經發生了很多故事。
2011年3月,中國銀泰擬以現金購買科學城持有的銀泰酒店公司100%股權,而上市公司以現金及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岳陽市富安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在此利好的刺激下,科學城股價由7.13元一路上漲至最高11.85元,漲幅達66%。
然而,該股隨後卻一路暴跌,最低至4.19元,最新一次停牌前報收5.12元,僅為增發價的64%。
暴跌的來臨終歸不是無緣無故。2012年2月1日,科學城宣佈,公司所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富安礦業的審計工作。富安礦業亦無法在協議約定的時間內,辦理完成滿足礦山生產所必須的相關權屬證明。
同時,富安礦業的恢復建設時間較長,實現穩定生產需較長的時間。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規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若干問題的規定》的有關要求,公司應在公告預案後6個月內召開審議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第二次董事會並發出召開股東大會的通知。而鑑於前述原因,公司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召開審議重組事項的第二次董事會。公司決定暫時終止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公司承諾將按照董事會制定的經營發展戰略和計劃,在礦產資源領域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努力創造條件,積極推進重組,實現主業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城此次不主動召開董事會,實屬消極之舉,從而使得上述重組方案自然流產。這樣的好處是,無需承諾未來3個月內不再籌劃重組事項,使得公司可盡快再啟資產重組。
科學城董事會秘書劉黎明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則稱,由於富安礦業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事宜,而規範化操作尚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公司暫時終止該項目。
然而,相較於前次重組,科學城昨日披露的方案,僅僅只是一個框架協議,「八字還沒一撇」。而且所擬投資項目目前看來還只存在於規劃之中,距離真正產生效益還有一段時間。是否真正值得投資者耐心守候,尚不好下定論。
公司昨晚還稱,目前公司以及有關各方正在積極地推動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各項工作,法律顧問正在進行盡職調查工作,審計、評估機構正在就此次重組涉及的資產等進行審計和評估,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
| ||||||
今年4月,大連萬達集團傳出消息正在洽購英國老牌電影院線,此舉再度震驚業界。因為僅在半年之前,大連萬達剛剛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院線集團 AMC 娛樂控股公司。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文化產業正以旋風般的速度漂洋過海,這背後既有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努力,大力推動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更有企業尋找新的市場機遇,融入全球文化產業鏈的野心。 但是,與任何想要走出去的企業一樣,中國文化企業要想跨出國門,融入全球文化產業鏈,在保留自我特色的同時,更要跨越文化差異,形成國際化的運營模式。 從輸出到並購 正如許多把眼光瞄向海外的企業一樣,國內的文化產業也不甘落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國2011年全年出口文化產品1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2%。2012年全年文化產品出口額為 21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在中國製造業面臨成本高企和外需不足的雙重壓力時,文化產品的出口卻依然連續數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這不僅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也源於自身實力不斷增強的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對於海外市場的重視。 曾拍攝電影《玉觀音》、《吳清源》等優秀影片,控股“世紀環球電影院線”的中信文化傳媒集團,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就著手研究衝刺國際市場的投資方向,立志成為中國的“時代華納”。2008年,騰訊就向韓國風險投資企業 Capstone Partners 經營的 Capstone 風險基金出資100億韓元( 約合人民幣5600萬元),對韓國遊戲企業進行投資。2012年,四大出版集團的組建,也被看作是官方層面為文化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所做的現實準備。 當然,將產品送出國門,只是中國文化企業國際化的第一步。 當企業能力逐步增強,謀求海外並購,在海外建立獨立的運營平台,甚至為當地客戶開發本地化文化創意產品,也逐步納入文化創意企業跨國化發展的視野。 曾經服務過許多內地企業的匯豐銀行在香港的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負責人表示,一些企業剛開始出海常常只是為了滿足貿易需求,漸漸發展為為了海外投資需求,甚至是海外並購需求。文化產業飄洋過海的經歷同樣符合這樣的規律。 據央視報道,從 2000 年到 2011 年 8 月份,中國總共有 400 個並購案例發生于文化產業當中,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開始通過並購模式實現企業的快速擴張。就如從地產商轉型文化娛樂產業的大連萬達集團,收購AMC後,它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 打造國際化運作模式 文化產品不同于物質產品,從內容上看,不同文化的差異性是產生吸引力和競爭力的源泉。但在當今這樣一個由西方國家定義了遊戲規則、產業發展方式,甚至文化思潮的時代,中國的文化企業要想走向全球,需要思考自身定位,對中國元素進行重新包裝和闡釋。 就像近年來的寶萊塢電影、日本動漫和韓劇風潮一樣,中國的文化創意產品要融入全球文化產業鏈,企業的營銷運作都要更加國際化。 在海外市場,中國遊戲產業一直表現不俗。完美世界等一批中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的企業,已經從單純依靠海外代理、成立海外子公司,到整合全球知識產權,直接面向全球開發產品,嘗試深度拓展全球市場。 完美世界互動娛樂公司總裁竺琦說,從成立之初公司就定下了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完美世界最早有一條規則,就是“不做不能出口的遊戲”。如今,完美世界已成功將旗下產品出口至亞洲、歐洲、北美、南美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美世界還收購了日本最大的遊戲運營企業之一C&C Media,並通過一年多的磨合,最終實現了在日本市場自主經營。 而2009年9月出版的熱門書籍《走遍中國》,其在全球市場的成功,也說明瞭國際化運營模式的重要性。這本書從市場調研、框架設計、編寫大綱到撰寫,完全走國際化運作模式,外研社對漢語教學的經驗和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對國際市場的理解,最終成就了《走遍中國》的熱銷。 跨越文化障礙 當然,即使是像完美世界這樣的成功企業,在海外並購上也需要多年準備。竺琦在總結經驗時說,海外並購,不僅要瞭解被並購的企業,還一定要瞭解當地市場,瞭解所在行業在當地的運營規則,對當地的法律法規等等細節也要有清楚的認知。完美世界每一項並購都要經過3-5年的規劃,在海外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才開始進行並購的運作。同時,遊戲行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海外並購,還要注意本地化的文化融合問題。 因為,文化差異實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時要跨越的一大難題,文化企業概不例外。據匯豐銀行開展的中國企業海外拓展調查顯示,有22%的受訪者認為當地語言溝通難、文化差異大是海外發展的一種市場阻力(參見表1)。而且,相對於成熟市場主要來自于經濟減緩需求萎縮的阻力,在新興市場,企業更大的挑戰則來自于文化差異38%(南美)和對當地政治環境不穩定產生的擔憂 61%(非洲)。 完美世界在並購融合中,一開始就保持了開放的心態,希望收購企業保持自己的本地化特色,即便收購後,也只是給每個公司派一位首席執行官,財務和人事都在當地招聘,在尊重創意娛樂產品自身極強的文化地緣屬性的同時成功實現了本地化融合。 其實,不單是文化企業,對任何企業來說,在並購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強大的資金,更需要企業瞭解當地市場,融入當地文化。文化的理念和經營模式,有很多是難以憑借簡單學習就追趕的東西,國內廠商通過並購瞭解這種軟性的東西,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的海外輸出。 此次,大連萬達意圖收購英國院線,也需要更加瞭解英國的文化產業經營環境。匯豐銀行在英國的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負責人表示,英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商業社會,在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進行投資並購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複雜程度遠高于貿易融資業務。 當然,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一項成功的投資或並購案,還有賴于投行、銀行的支持,同時,還需要會計師、律師事務所、公關公司進行全方位專業化的服務。匯豐銀行在針對中國企業海外拓展的調查中也發現,許多中國企業希望從銀行得到多方位的金融服務以幫助他們開拓全新的海外市場,特別是“新市場的金融產品分析與推薦”(65%)、“新市場的中國客戶服務團隊”(56%)及“新市場的行業分析報告(商機及風險預警)”(51%)等方面(參見表2)。 擁有豐富經驗的匯豐銀行在英國的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負責人還表示,我們不會嘗試去推銷單一的產品給客戶,匯豐的整個服務可以貫穿于整個收購和並購的過程,我們會通過國內和國外業務部的聯動給客戶提供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 借助這些“量體裁衣”式的全球性專業服務,中國文化產業有望更快地出使西域,並最終在全球文化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
日前世界最大的太陽能船MS Turanor Planet Solar創下了全球最快橫渡大西洋的世界紀錄。此次航程完全使用太陽能動力橫渡大西洋,總航程為5310千米,歷時22天,打破了該船於2010年創造的世界記錄。這個消息對於國際太陽能運輸研究者來說無疑是振奮的。
船長Gérard d'Aboville在接受WSJ採訪時稱,
「我們整個航行中,無噪音,無振動,無污染。本次航行刷新了2010年我們創造的記錄,我相信這是一個激勵太陽能發展信心的巨大的例子。」
這艘名為MS Turanor Planet Solar的瑞士籍雙體太陽能動力船舶,是由新西蘭LOMOcean設計並由德國Knierim Yachtbau船廠建造。該船中心船體的外殼長30米,寬15米,由4mm厚的碳纖維增強外殼和50mm厚的C70.130高密度芯材構成。船重60噸,其上層配備了約6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
參與製造這艘船的Knierim Yachtbau造船廠說,Turanor Planet Solar裝配號稱全世界最大的鋰電池組,當船通過太陽能電池板吸收並充滿電後,可以在缺少陽光的情況下繼續航行3天,且最高航速可達15海里每小時。整艘船在航行中,除消耗太陽能和電池組裡的電能以外,不會消耗任何外界能源,更不會對空氣和海水產生任何污染。
一些以太陽能為動力的產品諸如計算器和手錶,已經存在了幾十年。隨著光伏太陽能電池板在家用電器和建築上越來越多的使用,世界各地開始陸續進行太陽能其他項目的研究,其中太陽能運輸項目被研究者寄予厚望。
目前除了太陽能動力船,太陽能動力運輸車和太陽能動力飛機等項目也處於研究試驗階段。2010年,瑞士飛行員Bertrand Piccard 和其項目合夥人 André Borschberg駕駛一架僅依賴太陽能提供動力,用於環球旅行的太陽能飛機,完成了長達87分鐘的飛行航程,飛行高度接近4,000英呎。這架名為HB-SIA的飛機翼展208英呎,比波音787夢幻客機還長。但是飛機負載機重僅3,500磅,遠比波音787小的多,由12000個太陽能電池提供能量。2013年5月Bertrand Piccard再次駕駛太陽能動力飛機從美國宇航局位於南灣山景城的Moffet機場起飛,開始歷史性的飛越美國大陸之旅。這架名為Solar Impulse的飛機翼展長達63.4米,與空中巴士A340不相上下,但重量僅1,600公斤,相當於4人座的轎車,機翼安裝1萬2千個太陽能電池板,可供電4台引擎,且白 天飛行時,可將太陽能轉換為夜間飛行的動力,完全無需燃油,可在21,000英呎的高空飛行。Bertrand表示,基於安全考量,這趟飛行將分成數個階段。不過他強調,在技術上,這架單座飛機能夠一口氣飛越美國大陸,中間不需降落。如果飛機以每小時約70公里的速度飛行,中間不降落,飛越美國大陸約需要3天時間。
同時,一些汽車巨頭,例如沃爾沃也開始涉足太陽能運輸車的設計研究。只是目前技術難題諸如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能量和為太陽能動力車設置備份能量等問題仍難以攻克,這也使得太陽能動力公交車,火車以及大型運輸車的使用構想難以實現。對此蘇黎士應用科學大學電動技術專業教授Alberto Colotti表示,
「這是一個有點未來主義的認為,我們將使用太陽能作為大型運輸工具的動力。但儘管如此,太陽能動力公交車和大型運輸車項目的研究對於發展太陽能技術來說是重要的。」
目前,僅有澳洲的Adelaide市引進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太陽能為動力的電動公交車使用100%的太陽能。命名Tindo,卡烏納土著語為「太陽」的巴士。但構建Tindo並不便宜,共花費近76萬美元,高於普通巴士線兩倍還多。
太陽能動力應用於傳統運輸行業的趨勢日漸明顯,但是太多的技術難題尚待攻克;正如Colotti教授所言,這是一個有點未來主義的事物,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 ||||||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於六月二十一日由海基與海協兩會進行第九次會談,其中包含電影、出版等產業的開放條款,引起文創產業界的反彈。在談及台灣產業開放前,香港電影人進軍中國的經驗,或可提供政府與業界共同深思。 撰文‧鄭淳予 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的最新電影「海闊天空」(中國上映片名為「中國合夥人」),自五月十七日在中國上映後,一個多月內創造超過二十五億元新台幣的賣座佳績。這部拍攝成本約二.七億元新台幣的時裝電影,讓陳可辛在苦戰中國電影市場八年多後,終於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七月陳可辛受邀擔任台北電影節評審,適逢《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成簽署,國內電影界出現不少討論聲浪,質疑協議簽訂後,中國電影輸台形同不設防,而台灣電影輸往中國雖無配額限制,卻將受到中國電影「審批」制度的人為牽制,「不平等」的狀態勢將不利國內業者。 「其實,簡單地說,我覺得審批制度是公平的。」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配合時事,陳可辛自然避不掉審批制度的相關問題。但這位征戰中國市場多年,並飽嘗挫敗經驗的一線導演,對於審批制度的第一句評論,恐怕就讓不少國內電影界人士感到失望。 兩岸三地電影限制都一樣 不過,陳可辛有他的道理。至少,他口中所稱的「公平」,絕對是來自他親身闖蕩中國市場後的心得與體會。 首先,他把香港導演和中國導演放在天秤上比較,「對一位導演來說,審批制度的確是個問題,但在中國市場,這是『誰都有的問題』,中國導演同樣也得面對。」在陳可辛的觀察中,審批制度對於中國導演所造成的限制,甚至高過於對香港導演的影響。「很多時候,我們香港導演面對的(限制),可能比大陸導演還鬆。」他舉例,同樣是警匪電影,如果以中國為背景,審批時恐怕更加嚴格。 他以今年拿下九項香港金像獎的純港資電影「寒戰」為例,這是一部講述香港警界內部鬩牆的警匪片,「相同的題材,若由中國導演以『公安』為背景拍攝,討論『公安內部鬩牆』,恐怕只會惹來麻煩。」但「寒戰」由香港導演執導,故事背景也「僅是」發生在香港,反而能通過中國電檢局(負責電影檢查的官方機構)的審批。 「『寒戰』順利進入中國市場,多賣了兩億元人民幣,中國導演想要拍類似的警匪片,並且通過審批,我想是難上加難!」陳可辛說。 接著,他又把中國電影市場和美國好萊塢做了比較,「審批問題誰都會碰到,想要進這個市場,就得入鄉隨俗??。我最幸運的,就是我去了美國兩年,在美國的經歷和在中國其實沒有分別。」 美國好萊塢也有官僚問題 是的,陳可辛竟然把最自由的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相提並論,他認為,兩地市場對於一位導演、一部電影的市場限制,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 「一模一樣!從特定價值觀的偏好,到所謂的官僚,都是一樣的。」先說價值觀的部分,「人性除了絕對的好壞黑白之外,還有灰的部分。在中國,當你碰觸到人性『灰色』的一面,審批時的難度就會提高;而在美國,或許沒有官方控管,但好萊塢片商一樣不愛『灰色』的電影。」他解釋,黑白分明的電影,正、反派角色鮮明,才是標準的好萊塢電影,「但你若要更有深度地討論灰色,甚至是接近於藝術片,就可能在這個商業導向的市場裡碰壁。」至於「官僚」的部分,陳可辛解釋,審批制度是「某人說了算」,過程中,則是「你永遠不知道誰說了算!」而這樣的挫折感,同樣會發生在好萊塢,「我的美國經驗是這樣的,你摸了半天,甚至是半年,最後才發現原來什麼都還沒動。」困境一樣,解方也就相差不多,「重點還是你的商業價值,有商業價值的片子,進度自然就會順暢許多。」他舉例:「台灣導演鈕承澤和華誼合作,就是因為華誼覺得他的電影賣錢,上一部『艋舺』在台灣賣得好,對方就一路等他下一部拍什麼。」他所說的「下一部」,就是去年在台灣賣出一.六億元新台幣,又在中國賣出約一.三億元人民幣票房的電影「愛」。 「當你有商業價值,你的東西自然會快一點!」陳可辛說,不只進行審批的中國電檢局希望總體票房能夠成長,連同戲院端的整個發行體系,甚至是投資方,都是「在商言商」的態度。「你東西一來,他就找最快的渠道,直接幫你送到能做決定的人手裡。說穿了,不只是大陸,這個道理在哪個市場都是一樣的。」話雖如此,同樣在台灣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導演魏德聖,前年帶著嘔心瀝血之作「賽德克.巴萊」國際版(結合上、下集重新剪過版本)登陸,但在全中國僅排上七%的院線廳。 對此,陳可辛表示:「魏德聖導演自己也說這部電影是為台灣而拍,這是與鈕承澤電影的最大不同,一個市場定位上的先天不同。」他進一步解釋:「你的電影是要針對哪方面的觀眾,你就必須和他們建立一個體系,這是你在決定拍一部電影的時候就要有的計算。」對電影人來說,這或許是一套有些俗氣的商業論調,但,既然國人對兩岸服務貿易的期待在於「擴大市場」,那麼,在「國片進軍中國市場」的議題上,商業導向就該是思考主線。至少,這是陳可辛在苦戰中國市場多年終有成績之後,對台灣業者的衷心建議。 陸片登台每年15部,台灣方言片可登陸——《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關於電影的開放清單我方對陸方開放項目陸方對我方開放項目根據大陸有關規定設立的製片單位所拍攝、符合台灣相關規定所定義的大陸電影片,經台灣主管機關審查通過後,每年以15部為限,可在台灣商業發行映演。 1. 允許大陸電影片及合拍片在台灣進行後期製作及沖印作業。 2. 允許台灣(或台陸合拍)影片的方言話版本,經大陸主管部門審查批准通過後,由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統一進口,在大陸發行放映,但均須加註標準漢語字幕。 資料來源:文化部 |
導讀:業績巨虧、不斷關店、謀劃轉型……A股市場上的民營餐飲第一股湘鄂情正因「三公消費」禁令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昔日的高端餐飲龍頭,正逐漸向「員工食堂」的定位靠攏。
7月24日,湘鄂情董事長孟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未來湘鄂情將把高端餐飲全部關掉。此前,湘鄂情發佈《關於重大經營環境變化公告》稱,中央出台「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以來,公司酒樓餐飲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公司將關閉8家門店以應對虧損。
湘鄂情發佈的201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湘鄂情預計虧損1.6億元到2.4億元,上年同期盈利為7600萬元。
憑藉高端餐飲「攻城略地」並帶領湘鄂情成功上市的孟凱準備「壯士斷腕」。在記者採訪時,孟凱語調低沉地表示:「把高端全部關掉,虧損的、接近虧損的都會慢慢關掉。」昔日的高端餐飲龍頭正在向中低端下沉,湘鄂情希望在團膳和快餐市場發力。但轉型能否成功,尚有待觀察。
湘鄂情「選址」藏玄機
孟凱對記者表示:「把高端全部關掉,虧損的、接近虧損的都會慢慢關掉。當然不會是今年都關,只要合同到期,都不會幹了。」
位於上海繁華地帶南京東路上的湘鄂情亞太店關門了。這家3月份開業的新店開張不過4個月時間,很多路過的人注意到了「湘鄂情」的招牌,還沒來得及去吃一頓。
這只是湘鄂情此次關閉的8家店中的一家。
誰也沒想到中央嚴格限制「三公消費」對餐飲業的衝擊來得這麼快、這麼大。
7月16日,湘鄂情宣佈關閉旗下8家門店,佔其直營門店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包括北京西南四環店、北京南新倉店、北京萬泉河店、南京閱江樓店、西安店、鄭州店、拉薩店、上海亞太店共計8家門店。其中北京萬泉河店2月份剛剛開業、上海亞太店3月份開業,此次也都在關閉之列。
湘鄂情預計,此次關閉8家門店實際損失額度範圍達8000萬元至1.1億元。從公告披露的情況也可以看出湘鄂情的單店投入成本之大。萬泉河店長期攤銷高達2558萬元,閱江樓店和西安店投入也都在千萬元以上。
這與湘鄂情此前所奉行的高端路線相關。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孟凱從深圳到北京開店,瞄準了高端餐飲的需求,主打公務消費。曾有媒體分析湘鄂情北京門店的選址,發現不少門店都分佈在政府機關、軍隊大院,以及大公司周圍。比如,湘鄂情北京總店,位於海淀區定慧寺海軍總部干休所對面,周圍輻射了大量黨政機關。湘鄂情月壇店位於月壇南街,對門就是國家統計局,附近坐落著國家發改委、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工商總局等政府機關。
為此,湘鄂情獲得了快速發展,並於2009年11月11日登陸資本市場。但是自去年國家發佈「三公消費」的禁令之後,湘鄂情的經營狀況急轉直下。
此前,評級公司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元資信」)發佈的信用評級報告,將湘鄂情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級下調至AA-級,將本期債券信用等級由AA級下調至AA-級,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鵬元資信的報告顯示,2012年,湘鄂情全國所有門店中,虧損的只有6家;而2013年一季度,在27家直營店,9家加盟店中,虧損門店已達23家。以去年單店盈利超2000萬元的北京月壇店為例,今年一季度報虧350多萬元。據媒體報導,由於客流減少,月壇店六層的豪華包間已改成辦公室。
一口氣關掉8家店,湘鄂情門店萎縮之快遠超業內預計,但這還只是開始。7月24日,湘鄂情董事長孟凱對記者表示:「把高端全部關掉,虧損的、接近虧損的都會慢慢關掉。當然不會是今年都關,只要合同到期,都不會幹了。」
套現2.17億元自救
無法通過增發獲取資金的湘鄂情只能繼續減持手中持有的中農資源(6.82,-0.01,-0.15%)股票,來維持公司的現金流。
事實上,為應對危機,湘鄂情已經開始對酒樓餐飲業務進行經營策略調整,採取了停售高價菜、取消了廳房服務費、不設最低消費、酒水平價銷售等措施。
但虧損來勢兇猛,政令之下,高端餐飲消費遭受重創,湘鄂情不得不「斷臂自救」。
7月12日,湘鄂情發佈業績公告稱,因公司陸續關店影響營收,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6億元至2.4億元。這一數據上年同期為盈利7600萬元。
湘鄂情定位高端餐飲服務,主打公務消費。截至今年3月,在北京、上海等地擁有直營酒樓27家,加盟店9家。在中央嚴格限制「三公消費」的背景下,湘鄂情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虧損。
公司公告顯示,湘鄂情2012年盈利1.086億元,而前三季度盈利1.104億元,這意味著去年四季度湘鄂情虧損180萬元。今年一季度,湘鄂情的虧損繼續增加,大幅上升至6840萬元。以上半年預虧1.6億元到2.4億元推算,今年二季度湘鄂情的虧損額擴大到9160萬元~1.716億元。
湘鄂情的股價處於歷史性的低點。7月24日收盤,湘鄂情報收3.24元/股,總市值約26億元,較年初1月14日時的47億元總市值已經縮水近半。
由於股價低迷,湘鄂情4.5億元的定向增發計劃宣告流產。2012年底,湘鄂情披露非公開發行預案,擬向北京金盤龍文化發展中心(有限合夥)定向增發4.5億元。7月1日湘鄂情公告稱,由於二級市場股價低迷,公司雖一直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但仍無法就認購事宜達成共識,決定撤回定增申請文件。
根據湘鄂情當初定增公告,定增目的是為了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流動資產、總資產與淨資產均將大幅增加,可以有效緩解公司因業務快速發展而導致流動資金不足等問題,有利於公司未來各項業務的發展。」
無法通過增發獲取資金的湘鄂情只能繼續減持手中持有的中農資源股票,來維持公司的現金流。孟凱表示,公司已清倉中農資源股票。
7月19日中農資源再現大宗交易平台,兩筆共成交1200萬股,成交金額達8040萬元,成交均價為6.70元。兩筆交易的賣方營業部均為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阜成路證券營業部,與湘鄂情6月5日、6日、17日大宗減持中農資源的營業部為同一家。
根據公開資料,2011年,湘鄂情以6.53元/股受讓中農資源原股東新華信託3042萬股股份,作價總計約兩億元。公告顯示,自6月5日至7月17日,湘鄂情已經減持1829萬股中家資源。加上7月19日的減持,累積套現約2.17億元。
高端餐飲變身食堂
對於併購的資金來源,孟凱回答:「賣中農資源就是為併購儲備資金。」
湘鄂情正在著手調整產業佈局,由高端餐飲轉型中低端餐飲市場。孟凱表示,未來該公司團餐以及中式快餐將成為主要營收來源,下半年可能大規模鋪開。
「我們要做中國人的飯堂。」孟凱對記者表示。孟凱提出的對接標竿是國際團膳巨頭。國際上排名前三的團膳集團分別是英國康帕斯集團(COMPASS)、法國索迪斯集團(SODEXHO)和美國阿爾瑪克(ARAMARK)集團。康帕斯年營業額為200多億美元,這讓做大排檔起家的孟凱羨慕不已。「中國沒有做得大的。中國人最多,市場比國外大得多。」
被孟凱看好的團膳業務,實際上就是承包企業、校園、醫藥和政府機構等食堂。7月21日,湘鄂情有關負責人透露,年內在上海完成100家白領員工食堂。
2012年4月和7月,公司分別以1.35億元和8000 萬元收購了上海齊鼎旗下的「味之都」中式餐飲連鎖(以下簡稱「味之都」)和北京龍德華餐飲管理公司(以下簡稱「龍德華」),8月份增資深圳海港。其中北京龍德華就以團膳業務為主,擁有近30家大中型團膳客戶。2011年營業收入為7034萬元,淨利潤1043萬元,淨利潤率14.8%。
按照孟凱的計劃,湘鄂情公司業務分為4個事業部:一是湘鄂情所代表的中式餐飲、傳統餐飲;二是以味之都為代表的快餐;三是以龍德華為代表的團膳事業部;四是食品工業事業部。目前湘鄂情酒樓業務佔據80%以上份額,未來快餐和團膳業務將佔湘鄂情營業收入的80%,而酒樓業務則將縮減至20%,完成「二八轉換」目標。
團膳與高端餐飲類似,需要借重政府和企業大客戶。借助於孟凱多年經營的人脈,收購之後,龍德華團膳客戶已從30家擴張至目前的60多家,其中包括華為研究中心近7000人的員工食堂。官網的一篇新聞稿顯示,7月8日湘鄂情團膳中標國家商務部員工餐廳項目。
一位上海餐飲協會人士告訴記者,國內團膳市場競爭亦頗為激烈,上海市場團膳外資份額佔比在80%以上。湘鄂情團膳業務面臨市場競爭壓力,短期內能否達到預期經濟效益,還有待觀察。
東興證券研究員高坤認為,團膳市場份額已佔餐飲整體市場的30%~40%,還處於市場化的初期階段,外資企業雖然佔據了壟斷份額,但中餐業務一直是其短板。中餐團膳企業的後來居上將是大勢所趨。高坤還認為,政策對於高端餐飲的不利影響引致的行業分化加劇、擬上市企業壁壘提高為湘鄂情提供了收購整合的大好時機。
孟凱透露,在團膳業務佈局上,還會繼續加大併購力度。「業內有很多這樣的小微企業,通過收購壯大。」
對於併購的資金來源,孟凱回答:「賣中農資源就是為併購儲備資金。」此外,他還透露,正在籌備發行餐飲行業產業基金。「現在幾家基金公司都在談,不久就會公告。」
在此之前,公司計劃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昱環保」)51%股權,擬通過控股中昱環保從而涉足環保行業。受此消息影響,湘鄂情連續兩個交易日「一」字漲停。
「具體的內容我們公告已經說了,你可以去看一下。因為那個(中昱環保)還沒有做盡調,所以現在也不方便說什麼;對於市場的質疑,目前我們正在做準備,爭取儘早發佈澄清公告。」湘鄂情證券事務代表安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湘鄂情上市不到4年,由當初身背「民營餐飲第一股」耀眼光環,到如今出現巨虧,湘鄂情目前的轉型之路仍是一團迷霧。不過,湘鄂情及其實際控制人孟凱近年來的一系列資本運作仍值得玩味。
主業遭遇滑鐵盧
湘鄂情於2009年11月上市,上市之時,湘鄂情頭頂「民營餐飲第一股」的光環,公司自上市之後業績較快增長。
不過,湘鄂情在2012年告別了高速增長。公司2012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13.79億元,同比增長11.66%,但營業利潤卻首次出現了下滑,為1.28億元,同比下降4.79%。其中,去年第四季度,湘鄂情淨利潤僅為1005萬元,同比大幅下滑41.6%。
今年以來,在經濟形勢低迷和「三公消費」受打擊等因素影響下,湘鄂情業績受到嚴重衝擊,今年一季度,公司虧損近7000萬元,是湘鄂情經營歷史上的最大一季虧損。
該公司7月12日晚間發佈半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為虧損16000萬至虧損24000萬元;而去年同期業績為盈利7648.07萬元。
與此同時,湘鄂情自身卻慘遭評級機構下調信用等級。根據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鵬元資信」)發佈的信用評級報告,將本期債券信用等級由AA級下調至AA-級,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鵬元資信稱,目前湘鄂情大部分門店呈虧損狀態,未來公司酒樓業務盈利情況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湘鄂情指出,今年以來,在經營實踐中公司一部分門店調整經營政策,但仍有部分門店難以恢復業績,虧損較為嚴重,因此公司陸續停止了部分門店經營以減少虧損。
湘鄂情7月15日發佈公告披露,經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公司決定停止北京西南四環店等共計8家門店,且公司董事會授權管理層在審議批准上述議案之日起未來兩個月內完成對上述門店的後期處理工作,以儘量減少公司損失。
定增、減持、舉牌
去年12月14日,湘鄂情公佈非公開發行方案,擬以7.52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6000萬股,募集資金4.51億元,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本次非公開發行全部由金盤龍文化發展中心以現金方式認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的受讓方金盤龍文化與湘鄂情頗有淵源。二者共同持有金盤龍餐飲的股份,佔比分別為70%和30%。除此之外,金盤龍文化的股東王政和孟慶償均為湘鄂情的發起人股東,湘鄂情上市時王政和孟慶償還分別佔股0.28%、4.41%,其中孟慶償2010年還曾出現在湘鄂情前十大股東的名單裡。
從價格來看,湘鄂情此次非公開發行底價為7.52元/股,由於湘鄂情去年年底實施了每10股派0.8元轉增10股分紅方案,公司最新收盤價為3.10元,股價與定增價格相比倒掛近20%。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湘鄂情近幾年用於收購資產和投資的金額都比較大,因此急需補充資金應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此次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將有效補充公司門店加速擴張及多業態同步增長的需求。
不過,7月1日晚間,湘鄂情宣告公司定向增發失敗。定增的流產或將加劇湘鄂情的資金緊張局面。公司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1.59億元,但當期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淨支出4.26億元,當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僅為-612.65萬元,表明公司現金流狀況仍較為緊張。
在主營急轉直下的情況下,湘鄂情的實際控制人孟凱卻忙於減持其所持的公司股份。今年以來,湘鄂情控股股東孟凱和一致行動人克州湘鄂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先後3次發佈公告減持公司股份,減持數量合計達4000萬股,套現數億元。
對於孟凱減持的真正動機,市場認為是為了舉牌三特索道。從今年2月開始到4月,孟凱通過克州湘鄂情累計買入佔三特索道總股本10.04%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舉牌方大多實施低調收購不同,孟凱高調舉牌三特索道,並宣稱要獲得第一大股東地位。不過,舉牌至今並無下文,且從目前三特索道的股價來看,孟凱已經被套。
「現在看來,從定增到減持,再到舉牌,這一切似乎是精心策劃的資本遊戲。去年11月12日,孟凱和其控制的深圳湘鄂情(現克州湘鄂情)所持股份解禁,12月14日出定增方案擬補充資金,有拉高股價為減持鋪路的嫌疑;而高調舉牌也更像是一場拉高股價、高價減持的資本秀。」一位熟悉湘鄂情的市場人士表示。
股權質押風險
實際上,近期資本運作不斷的湘鄂情,其實際控制人孟凱自2011年開始就把目光轉移到資本市場。
2011年3月份,湘鄂情以6.53 元/股的價格收購新華信託持有的*ST 中農3042萬股股份,收購總金額總計1.99億元,佔該公司總股本的10%。隨後,*ST 中農恢復上市。
今年6月5日,湘鄂情以9.04元價格在大宗交易平台減持395萬股,6月6日至7月17日再度減持中農資源股份1433.99萬股,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裡,湘鄂情累計減持中農資源1828.99萬股,套現1.36億元。
不僅如此,孟凱還熱衷於股權質押融資。從已知的資料來看,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孟凱的個人資產主要為其所持有的湘鄂情股份。資料顯示,孟凱個人持有湘鄂情公司股份1107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7.70%,通過克州湘鄂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孟凱持股90%)持有公司股份3902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9.76%,合計持有公司總股本的37.46%。
但是,孟凱已將其所持有的大部分湘鄂情股權進行了質押。截至今年1月18日,孟凱已經共質押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078萬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22.70%。孟凱通過克州湘鄂情間接持有的3902萬股中,有3900萬股處於質押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孟凱每次質押的對象除了銀行,還有信託公司。將股票質押給信託公司,對於融資人來說,好處是質押率更高、受到的監管更少等。但將股票質押給信託公司的代價是融資成本高,當被質押的股票市值跌破平倉線時,有被強行平倉的風險。
事實上,孟凱所質押的股權確實存在跌破質押警戒線的風險。自6月4日以來,湘鄂情股價持續下跌,至6月25日達最低點2.9元,區間跌幅近35%。有信託業的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湘鄂情股價持續下跌,則面臨著被強制平倉的風險,為避免被強制平倉,需要增加現金或者質押股份數量。
此外,今年5月孟凱將800萬股股份進行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期限為1年,有消息稱,其預警履約保障線為3元/股,最低履約保障線在2.6元/股。6月25日湘鄂情曾跌至2.90元的低點,實已擊穿預警履約保障線,距離最低履約保障線也只有10%左右的空間。
轉型迷霧
資料顯示,湘鄂情於2011年底開始醞釀業態轉型,打算由傳統單一的酒樓業務轉變為團膳、快餐、酒樓與食品加工共同發展的經營佈局,逐步收購龍德華團膳、味之都快餐;但自2011年開始,湘鄂情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呈逐季度遞減趨勢。
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顯露出逐年攀升的勢頭。據統計,湘鄂情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6.16%、28.92%、42.95%。公司於去年12月12日發佈公告,擬以7.52元/股向金盤龍文化定向發行6000萬股,募集4.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定向增發流產使得公司資金掣肘凸顯。
不僅如此,湘鄂情的現金流也在發生巨變,今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2501萬元,而2010~2012年一季度末則分別為5364萬元、7583萬元、3284萬元。
除沿主業轉型外,湘鄂情(002306.SZ)7月26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計劃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昱環保」)51%股權,擬通過控股中昱環保從而涉足環保行業。
資料顯示,中昱環保是一家綜合性環保公司,註冊資本2.04億元。該公司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4萬元,淨利潤88萬元;今年1~6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12萬元,淨利潤1.62萬元。
不過,由於中昱環保2012年全年數據和今年上半年財務數據對比相差巨大,該公司被指業績離奇暴增,與經濟大環境不符。
此外,據湘鄂情公告,股權出讓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承諾,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中昱環保2014~2016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億、2億元、2.6億元;實際業績不足的差額部分將予以補足,並承擔連帶責任。
若能完成承諾,以湘鄂情現有業績比較,將相當於再造一家湘鄂情。但湘鄂情並未就此項收購打保票,公告稱,儘管環保系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公司此前並未涉足該領域,缺乏相關運營經驗;且湘鄂情在與蔣鑫簽訂協議之前並未對中昱環保進行盡職調查,收購事項客觀上存在不確定性。
「從餐飲到環保,這個轉型好像轉得太大了,不知道最終結果會如何;但是,公司股價走勢或是大股東願意看到的。從這個方面講,湘鄂情是真要轉型環保,還是要藉機達到資本運作的目的,目前還不得而知。」有市場分析人士稱。
受公司收購公告刺激,湘鄂情7月29日、30日連續「一」字漲停,最新收盤價為3.94元,從之前質押的時點推斷,或許已經成功逃離了警戒線,進而公司大股東孟凱的質押平倉風險得以緩解。
| ||||||
因台灣觀光業景氣暢旺,這兩年台北市整棟商務旅館在投資圈非常搶手,連「免稅店天王」昇恆昌也加入「搶樓」行列,今年六月悄悄買下了內湖民權東路六段的富信大飯店,成交金額高達十二億元,換算一個房間單價約一三八○萬元,寫下商務旅館成交新高價。 昇恆昌買下的富信大飯店原由皇鼎建設董事長劉信雄經營,但因地點距離內湖科學園區較遠,房價並不高,加上他近來將重心放在富信大飯店汐止館,因此在朋友牽線介紹下,順利轉手給積極在台北市找飯店的昇恆昌董事長江松樺。 昇恆昌除了是台灣國際機場的免稅店天王,近年也四處在觀光區買地投資商務旅館,足跡遍布宜蘭、金門等地。 今年初,江松樺在內湖五期重劃區內籌備多時、專營團客市場的「昇恆昌免稅廣場」風光開幕,所以他買下內湖富信大飯店,就是看好兩地距離近,將可串聯觀光產業上下游一條龍經營,未來將更名為「昇恆昌飯店」自營。 不過,江松樺以一間房間一三八○萬元天價買下商務旅館,不僅宣告北市商務旅館一房單價站上千萬元的行情,外界更好奇的是,取得成本超高的昇恆昌飯店,未來飯店房價要開多少才可以回本? (梁任瑋) |
FT援引投資者消息源稱黑石房地產部門正悄悄募集一隻50億美元的歐洲房地產基金,經濟狀況轉好正在令歐洲當地交易活動復甦。
房地產投資是推動黑石業績的核心,黑石房地產業務部門管理640億美元資金,是黑石最大的一個業務部門,二季度該部門報告營收6.485億美元,為黑石貢獻了一半的收入。
黑石主席Tony James在7月份發佈財報時沒有提及在籌資,但他當時指出:
」交易活動似乎正在從原先的重點美國開始向經濟受困的歐洲轉移……隨著人們開始傾向出售資產閘門正在鬆動「。
Preqin數據顯示目前有112只以歐洲為目標的房地產基金總共準備籌集460億美元資金,如果黑石50億美元籌資屬實,那麼該基金將成為當地市場最大的地產基金。
歐洲資產需求增長已經推高了價格,這又吸引了更多賣家進入市場。而過去賣家一直不願尋求交易,因為他們將被迫接受價格減記造成的損失。
而與此同時歐洲經濟數據改善提升了投資者信心,在私募基金Centerbridge Partners負責處理房地產交易的Lance West說:」市場已經排除發生重大災難的風險發生的可能「。
最近幾個月裡黑石已經收購了荷蘭大賣場開發商Multi Corp,並聯合加拿大魁北克養老金收購了法國房地產信託Gecina的部分貸款和有抵押債務。
黑石同時正在準備出售倫敦金融城Broadgate Estate 50%的權益,市場預期套現規模最高將達到17億英鎊,成為按價值計算有歷以來最大一筆私募退出交易之一。
6月份黑石競爭對手KKR旗下的新房地產基金完成了第一筆在歐洲的交易,它聯合資產管理公司Quadrant Estates購入了托斯卡納地區的零售商場的停車場資產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