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星雲網馬月自述:走出美空之“困” 6年像坐過山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1/145585.html

i黑馬:近期,劉翔大婚的消息被各大娛樂媒體刷屏,在海量祝福之後,話題卻從劉翔轉向了他的90後“嬌妻”葛天,以及葛天前男友馬月。
 
馬月是哪個“煤老板”?馬月不是煤老板,也不是土豪,他曾經是80後男模,美女社區美空網創始人。兩年前,他離開美空,三個月後創辦星雲網,現為星雲網CEO。
 
3年前,馬月就站到過八卦話題的風口浪尖,“桃色事件”令美空有了“高端淫媒”的標簽,那是馬月的第一次創業,他曾用4年的時間將社區用戶做到了150萬,也曾風光無二。兩年後,他對i黑馬第一次坦露了當年做美空網(以下簡稱“美空”)的得與失。
 
回望美空帶來的痛快和刺激的過程,馬月表示:“就像坐了一趟過山車。上去又下來了。”
 
\在做美空之前,馬月對資本、創業、公司運營幾乎一無所知, 2012年,深陷三七分的股權結構問題,小股東馬月幾乎是“凈身出戶”,他選擇撤離美空。
 
馬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放話稱“三年後,美空要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願景宣告落空。
 
從美空創始人變成星雲網CEO這個過程,馬月只給了自己三個月用來總結和反思。三個月里,馬月天天在家打撲克,那種難受、焦慮感現在想來,他仍一臉嫌棄、厭惡的表情。“好像你在社會上只是活著,但是沒有價值。”
 
談及當年的種種,馬月並不避諱。而對於剛剛成立兩年左右的星雲網,他則顯得更為低調且“小心翼翼”。馬月表示,星雲網成立兩年以來,目前已擁有明星註冊會員余10萬人,在會員做身份註冊時,每一個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認證過程。在這一點上,較當年相對“低門檻”入駐的美空而言,他變得更審慎,“高端淫媒”、“桃色經濟”這類負面標簽必須遠離星雲網。
 
用馬月的話說,做美空網屬於誤打誤撞,整個團隊沒有一個人懂互聯網。“我們不是出走自騰訊、百度、阿里系的創業者,有好的團隊和大公司背景做基因,像他們出來創業都備受矚目,做事拿錢也相對比較容易,成功幾率也高。”
 
學設計出身的馬月當過幾年T臺男模,在圈里小有名氣,得益於不錯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很吃得開,在模特、時尚圈積累有一定的人脈。在成立美空之前,馬月只做過一個以模特為主要用戶的BBS,最早叫FM。 BBS上很快就聚集了上萬名模特。“因為不懂技術,只能靠我做設計來養活這個BBS,做一些活動,但幾乎不賺錢,每個月往里搭錢。”當時馬月還經營一家設計公司,養著三四個設計師,聽說他要做互聯網,大家都走了。
 
2008年,有人願意投錢給馬月,助資他玩個更“高級”的,投資人是一個房地產商,也是馬雲老家哈爾濱人。投資人問了馬月三個問題,你想做什麽?要多少錢?準備花幾年?馬月的回答依次是:做一個BBS的升級版,差不多需要1500萬,預計花3年。之後,松雷集團曾慶榮給了馬月200萬美元天使投資,美空正式上線。
 
美空為什麽會火?
 
在美空成立之初,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模特,三分之一是娛樂圈的各類明星、藝人。主打美女牌的“野模”第一平臺—美空僅用一年時間就在時尚圈獲得了極大關註和熱捧。在2008年美空網開幕慶典上,華誼王中磊、搜狐張朝陽、奇虎360 周鴻、松雷集團曾慶榮、企業家汪小菲、演員黃渤等紛紛到場捧場。
 
馬月認為美空之所以能火起來是趕在了網絡的性感時代。“當時全網都是噴血比基尼這類性感的東西,但沒有一個專門的平臺可以圍觀美女,我把這部分人的需求完全聚集到了美空這個平臺上來實現。如果現在再來做美空,恐怕不會那麽火,現在大家想認識美女,可以直接拉個微信群,一下就解決了需求。”
 
2006年,模特圈還沒有社區平臺,模特行業受市場沖擊嚴重,含金量越來越低,門檻不斷下降,選美比賽又多,模特行業整體的價格跨度也沒有統一標準,行業有太多“潛規則”,渠道比較複雜。美空試圖搭建一個垂直的對接通道,越過這道潛規則。馬月曾說,他想把美空做成演藝界的國美、蘇寧,打造一個娛樂文化領域的垂直平臺。
 
當時,《男人裝》拍攝的性感美女很受歡迎,但它畢竟不是社交的玩法,美空則有更多想像空間。“《男人裝》一個月拍一個女孩,一年才拍12個,而美空當時一天拍4個,而且我們的社交互動很直接,可以發私信、評論和關註。很多‘野模’拍不了《男人裝》,但我可以讓她在美空火起來,出去接片子,身價和面子上都過得去。”馬月說。
 
馬月擅長設計和拍片,他找一些美女模特,用獨特的拍攝手法對他們進行免費包裝,讓她們穿統一的衣服,不同的造型,按照“美空色”、“美空系”風格出片,再進行推廣、傳播。
 
由他親自操刀設計的“美女迷你榜”效果顯著,從策劃到拍攝,再到後期推廣,馬月制定了一套拍片的標準,再交由下面的人複制完成。美空的美女榜有了一定熱度後,在模特圈迅速傳開,大批模特爭相上榜,以此來證明和提高自己的身價。“我們找來400個人模特,給每個人制定175元的包裝成本,而同樣的事情,別人要花1500—3000元才能做成。美空美女榜的前20個美女都是我親自拍的,制定了一個標準後,下面的人可以按照我這個標準去加工和制作,175乘以400就是美空當年唯一的推廣成本。我用這個把熱度和人氣做上去了。”
 
隨著美女榜的火爆,大批“野模”獲得了成名的機會,除了美女櫥窗,美空網還開通有個人博客,也有最流行的SNS平臺。馬月根據她們火的程度,分別做了級別認證,美空相當於做了個低端版的模特認證機構。當時,美空的註冊會員有五級:初級級(FS)、正式(MP)、認證行業精英(VIP)、最具價值(SVP)和行業頂級(MVP)。成為“正式”級後,進一步晉升則需要通過“美空巡警”——美空團隊操控下的網絡星探來實行內部操作。不同級別的會員,擁有不同的權限。不同等級的用戶在使用權限,比如微博、封面展示、發布展示、隱身登錄、職業選擇、評論上都有所差異。
 
短短4年,美空累積了150萬的註冊會員,“大家覺得,反正你就是做個小網站,也沒想到是說最後做到將近1000萬的PV,不僅國內模特、時尚界的人,包括留學生全在看美空,美空一度排到全國網站的前100名。”說到美空當年的受歡迎程度時,馬月打了個有趣的比方:“當時美空就像中世界時期遭到哄搶的‘香水’,有人最早調出了香水,大家覺得好聞,別人又沒有,只此一家,於是大家瘋搶,香水就此風靡起來。”美空從最早的400個模特,發展到模特加演員共6萬多人。最火爆的那段時間,美空每個月服務器成本都要燒掉20多萬。馬月說,當時幾乎京城所有的美女模特都在美空上冒了出來。
 
“我當時腦袋里全是互聯網的思路,不是一個傳統的要做模特經紀公司的打法,如果美空一年燒300萬,賺400萬,有100萬利潤,就不是互聯網公司了,是小老板做的業務模式,因為它不會爆發,傳統的模特公司要爆發需要大量的人員成本,相當於我開10個模特公司,能賺10倍的錢,但我需要支付500個人的工資,這成本太大了,互聯網不是這樣的思路。我來設計玩法,怎麽玩,玩多大,想象空間由用戶來定。”馬月表示,美空網采用的是很輕的運營模式,屬於低成本、高利潤的項目,投資回報比是1比10000。
 
美空踩過哪些坑?
 
美空的模式一開始並不清晰,馬月一心只想做一個國內創新的美女模特平臺,把自己在模特界多年積累的經驗、資源、統統砸向市場。
 
2011年,美空網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桃色”危機,平臺上一些模特過於“性感”的照片大量外流,傳播,美空被外界冠以“第一淫媒”的印象,美空業務急需轉型。面對接二連三的負面影響,這支初創業的團隊的危機公關的經驗幾乎為零,美空不得不找專業的公關公司來急救。隨後,美空采取封號措施,一次性封殺了400多位問題會員賬號,並註銷了所有不良會員的ID,與此同時,馬月的個人微博,也接受網民對美空網會員不道德行為的舉報,查證屬實的,會對相關會員進行封號處理。
 
那次事件令馬月始料不及,所謂樹大招風,負面的消息火速被各大媒體翻炒、擴散。這一次風波對美空的打擊不小,而最終導致馬月出走、放棄美空的原因卻不止於此。
 
馬月在接受i黑馬專訪時總結了做美空的經驗教訓,以下是他的口述整理:
 
不懂資本、股權制不明細
 
美空沒有繼續做大,我很遺憾,但是沒辦法,深陷股七三分的股權結構里,我們的股權特別少。我和團隊三,投資方七,這種項目在中國失敗的案例太多了,是沒法能夠做起來的,小股東能做的很有限,後來張朝陽、周鴻祎都來聊過合作,但投資人不接受,整個公司就處於一個玩不轉的狀態,那幾年,有很多項目都死在這種股權機制下。
 
以前屬於純業務型,不懂金融和資本,所以就只好被交“學費”。也不懂找一些專業的機構,建立一個好的資本體系,讓你剛開始搭的架子就不會出什麽問題,比如我還是可以三七,但當我做到100萬用戶的時候,我可以要求把股權分配顛倒過來,把它簽死在和約里面,有對口條款。做美空的時候,我們什麽都沒有簽,就按照三七股權制成立了公司。
 
其實美空一開始就面臨融資難的問題,當時國內知名的一些投資公司基本都到我那報道過一遍,但人家看完一圈,都覺得挺好,就是不敢投。大家都不願意投這種初創團隊,美空融不進來更多錢。
 
松雷集團的投資人是我老家哈爾濱人,他認為我父母都是本分人,覺得我做事也應該靠譜,當時我要的1500萬他並沒有一口氣全給我,都是一點點花。比如這個月花20萬,下個月預算30萬就這麽一點點來,他也不擔心。當時看到有人願意投錢,也沒有考慮太多,就按他說的三七股權來。
 
2010年的時候,正式美空往上走勢頭正勁的時候,我因為決策權有限,矛盾開始凸顯,我甚至想過實在不行就回購一把,成為第一大股東,但投資人不同意。這期間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也有其他投資人幫我想了一些辦法,都無濟於事,直到2012年2月份,我決定正式從美空撤出。
 
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
 
美空在成立兩年後才真正開始引入專業技術團隊。
 
最開始團隊的技術巨糙,招來的是各類性格有缺陷的技術,全是BUG,因為沒人願意來,只好誰願意開發就讓誰來試試。
 
那時候,團隊還不到10個人,又都不是專業的技術團隊,做的很吃力。印象比較深的是,當時去IDG給張震做項目演示,服務器上不去,其實是我們的網站掛了,我當時靈機一動只說是WIFI的問題,然後趕緊打電話,叫技術解決問題。好在我們當設計是常非常漂亮的,但內核技術很糙,就像一個保時捷,里面發動機可能很爛,但是外面的型很漂亮,當我打開筆記本時,一切看上去很美。
 
我是哈爾濱大學畢業的,從我們那個學校的環境中出來創業,並且獲得成功的人有,但是比例非常小。因為圈子很重要,從校友人群、資源各方面都對創業有影響。簡而言之就是,你的創業“配置”如果很高,成功的機率就會更高一些。當時,我們想找懂技術的,人家都不來。但現在我要找懂互聯網技術的人就很容易了,靠這麽多年堆出來的。
 
現在星雲網團隊共有19個人,技術就占了10個。目前星雲網已覆蓋了安卓、iphone、網易全平臺等。
 
缺乏平臺監管機制和危機公關能力
 
我做東西一定要創新,美空沒有抄過任何一個網站,國內幾乎沒有同類的,小到網站的功能按鈕的大小、用色我都要不一樣。整個互聯網還都是黑白灰,藍這類顏色時,我想要些特別的,美空當時選了桃紅色作為主打色,但是那個顏色在互聯網里幾乎很少有人用,桃色都是禁忌的顏色,它代表了一種色情、欲,在國外甚至是禁忌的。當時我不覺得有什麽不妥。
 
說實話,隨著會員的不斷累積,模特們為了想紅,尺度開始不受控制。當時我沒有采取措施,並不知道會得到一種什麽樣的聲音反饋。
 
美空最火的時候,擁有數萬美女會員。幾乎有點名氣的模特都有別稱,比如“小舒淇”潘霜霜、“最長美腿”孔燕松姊妹、“寶馬女”馬諾、“遊戲女郎”王若伊、“百變王後”江君、“淘女郎”何靜等的入駐,雖然有濃重的炒作痕跡,但他們的確獲得了成名的滋味。那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要對拍片“尺度”進行監管,當外界有關“淫媒”的言論鋪天蓋地擴散的時候已經兜不住了,我們只好找專業的公關公司來處理。
 
“淫媒”事件後,我們才開始設置身份證驗證機制,不僅要求用戶上傳身份證或者護照等有效證件,還要求證件上的頭像必須與網絡照片一致。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公安機關做一次會員的身份證備案。
 
到2010年時美空開始有盈利,一年能營收300多萬!但實際上,那時候整體業務的方向就走偏了,按照我對互聯網做法的設想,美空一旦有流量了就應該繼續把內容放大,讓更多的人進來,而不是馬上考慮開始賺錢。尤其在還沒融A輪之前,這種狀態就是不對的,團隊為了賺錢做很多的活動,牽扯了很多的人力。
 
2009年的候,投資人開始給我們施壓,他一看我們每個月服務器燒很多錢,一燒就是10萬、20萬的,他就說沒錢投了,不敢投了,我們得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他怕投完都是泡沫,根本不懂美空網的長遠價值。而我因為決策權有限,各方面都憋得慌,特別難受。後來我想回購,投資人不同意,價格談不攏,後來有人要買,他也不賣。
 
後來,美空做的完全是2B模式,根本就不是互聯網的模式,做成了公關公司的模式,照我設想的互聯網的做法是,當我們有500多萬用戶的時候就迅速推出移動社交的東西,讓大家以美女為核心把社交做起來,然後再往里面融錢,繼續把它燒大,這時候再考慮接入廣告,一個月100多萬廣告的收入是很容易的,一年至少能有1000多萬的流水。
 
反觀現在的星雲網,各方面指標都不如剛成立時的美空,但我融資很容易。美空就像我的一個孩子,很舍不得,但沒辦法了,就只能扔掉不要了。這個過程有一點點難,但是後來我想再不走就老了,因為一旦有內耗,人就會老,也有人勸我不要走,說即使股權少,但房、車都給你解決了,換做是其他人也許就得過且過了,關鍵是你到底想要什麽。我是那種想自己做一些事的人,我不想只混成那種高級打工者,在我的創業激情沒有完全磨掉之前,我果斷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87

蘋果和庫克只是想走出喬布斯的陰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57.html

i黑馬:9月10日淩晨,蘋果在弗林特藝術中心舉行了蘋果發布會上,在發布會上發布了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Apple Watch以及移動支付工具Apple Pay。
 

\30年前的弗林特藝術中心,巨屏上,一個弱女子在一群軍隊的追趕中,將錘子甩向了象征Big brother的大屏幕,權威和統治遭遇了反叛。這個以《1984》為原型的廣告被傳頌至今,當時被一個叫做Steve Jobs的桀驁不馴年輕人用來比喻自己 所在的蘋果公司對傳統巨頭IBM的反叛和挑戰,蘋果發布了自己歷史性的產品Macintosh。

30年後的弗林特藝術中心,那個挑戰者蘋果公司已經自己成為了巨頭,而昔日的少年已帶著無數人的景仰和懷念,遠逝。他的繼任者選擇在30年後的一天,站在同樣的地方,希望能重塑另外一段歷史,重新開始一段故事。所以,發布會的邀請函中寫下了“Wish We Could Say More”的句子。

我知道,蘋果和庫克就是這麽想的。

自從喬布斯死後,蘋果每次發布會都會被吐槽是“侮辱喬布斯”“設計太醜了”“沒有喬布斯是不行的”,這些言語會出現在你我的眼中,也同樣會傳到庫克的耳朵里。同時,在智能手機的故事已被蘋果自己演繹至巔峰而無法再進行顛覆性進步時,蘋果和庫克都急於尋找另外一個歷史性的產品。

大屏幕的背叛
 

\所有人都知道喬布斯對於大屏幕有多麽的厭惡,老喬曾經主張“智能手機的最佳尺寸=3.5英寸”。盡管,大屏幕手機被視為現今的趨勢,但iPhone一代比一代大,iPhone5s屏幕4英寸,而iPhone6直接擴到了4.7英寸,甚至推出了5.5英寸堪稱mini mini ipad的iPhone6 Plus。也許蘋果歷史上從未像如今這樣,毫無自己的堅持。也許,只是庫克團隊認為這是不該有的堅持,和認為“3.5寸屏定律”根本就是錯誤觀念。可我們曾記得,我們曾如此地為iPhone4癲狂。

當然,新版iPhone對設備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更新,芯片、續航、攝像機等都被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iPhone6也變得更大,更薄了。但,相信很多果粉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印象,就是大屏幕,大屏幕。

iPhone6肯定會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手機,但它可能不是喬布斯心中完美的手機。庫克和蘋果在走一條顛覆自己傳統的路。

Apple Pay
 

\其實,蘋果近年來蘋果每推出一款iPhone都有關於支付系統的語言,但最終都無法實現而告終,Apple Pay終於在如今出現。作為此次發布會的三大發布內容(iPhone6和iPone6 plus、Apple Pay、Apple Watch)之一,Apple Pay在訴說著蘋果的野心和構造全新生態的訴求。

蘋果已擁有8億個和信用卡相連的iTunes賬戶,蘋果在現在推出支付手段,可視為順勢而為,憑借著安裝進場通訊技術(以下簡稱NFC),未來很多用戶都會刷著新的iPhone在商店購物。

庫克表示,調查數據顯示,每年信用卡消費為120億美元,每天有高達2億美元的信用卡轉賬。但信用卡支付過程非常繁瑣的。而蘋果基於NFC的Apple Pay只需在終端讀取器上輕輕一“靠”,整個支付過程十分簡單。同時庫克稱Apple Pay所有存儲的支付信息都是經過加密的。

目前蘋果的合作夥伴有Amex, MasterCard和Visa,22000家零售商將支持Apple Pay功能,主要零售商包括 Macy's、Bloomingdales、Wallgreens、Duane Reade、Subway、麥當勞。同時Apple Pay也支持線上支付,線上支付只需要“一鍵完成”,不再需要輸入信用卡信息和地址等。

從現場的演示情況來看,Apple Pay確實非常方便,只需要一秒鐘就能完成整個過程。如果能通過NFC、TouchID、 Passbook和被蘋果稱為“安全元素(Secure Element)”保護整個支付過程的安全,考慮到蘋果強大的終端能力和便捷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領域的Square和Paypal確實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新發布的Apple Watch也加入了Apple Pay這個功能。

蘋果現有的生態(包括iPhone、Mac 和iOS、App Store等構成軟硬件生態)都是喬布斯生前構建和設想完成的生態圈,加入支付領域,蘋果在試圖走出原來的小屋去締造更大的商業帝國。庫克團隊在不斷拓寬蘋果的邊界。

沒有iWatch,而是Apple Watch
 

\沒有iWatch,而只有Apple Watch。也許你覺得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並沒有什麽。但這是被蘋果自己定義為“里程碑”的產品,不可能沒有差別。

自從喬布斯從無數個名字中挑出”iMac”這個名字後,以字母“i”開頭已成蘋果風格化的產品命名,包括ipod、iPhone和iPhone。正因為如此,所以發布會之前大家都在猜測iWatch。

但是,庫克團隊給出的卻是一個Apple Watch。看得出,庫克在竭力地讓蘋果這個品牌“去喬布斯化”,對於這樣一款選擇歷史性意義地點發布的里程碑產品,庫克希望能借Apple Watch開辟出一個全新的天地。

在發布會前,蘋果總設計師Jonathon Ive通過《紐約時報》向外界發聲“瑞士鐘表麻煩大了,蘋果將要改革手表行業”。這個曾經憑借iPhone重新定義手機概念的公司,希望能重新定義手表。所以,發布會現場,庫克也不斷強調Apple Watch是里程碑性的。

Apple Watch采用了全新的系統,所有的圖標全部都以散落的方式排列,應用的界面也更加簡潔,動畫效果也都調整的更加“圓潤”。從現場的演示來看,Apple Watch的動畫效果非常平滑,相比較手機,Apple Watch的操作更加簡單。與之前的很多智能手表產品一樣,Apple Watch可以實現顯示通知及日程、調用地圖進行簡單的導航、控制音樂播放、接打iPhone上的電話、接收短信並快速回複等操作,同時也支持健康監測和siri。

實際上,Apple Watch共分為三種型號,即: Apple Watch、Apple Watch Sport和Apple Watch Edition。售價349美元,將於2015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從發布會現場來看,三種型號的Apple Watch,加上不同顏色,表帶的設計,我已經數不過來究竟有多少種手表了。我只是一聲驚嘆“這貨是真的鐵了心要賣手表啊”。

Apple Watch是庫克團隊希望走出原先喬布斯為蘋果劃好的格局邁出的重要一步。除了開辟了一個新的消費電子產品品類以外,這對蘋果來說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和冒險,畢竟,作為一個6000億美元的公司,它需要去不斷的開拓自己的邊界。庫克團隊在試圖走出喬布斯的陰影。

但Apple Watch能否成功還有待驗證,有趣的是,iPhone6和iPhone6 Plus發布的時候,蘋果的股票在不斷的上漲,而但Apple Watch發布之後,股價出現了下跌,目前已從今日的99.08首開跌至98.23。

庫克和蘋果能否走出喬布斯的陰影,締造一個全新的商業帝國,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正如30年前,在弗林特藝術中心播放的《1984》一樣,現在庫克要用錘子砸掉的是當年那個揮錘的人——Big Brother 老喬。


文:i黑馬 許妙成


星雲網馬月自述:走出美空之“困” 6年像坐過山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7868.html

馬月是哪個“煤老板”?馬月不是煤老板,也不是土豪,他曾經是80後男模,美女社區美空網創始人。兩年前,他離開美空,三個月後創辦星雲網,現為星雲網CEO。回望美空帶來的痛快和刺激的過程,馬月表示:“就像坐了一趟過山車。上去又下來了。”

近期,劉翔大婚的消息被各大娛樂媒體刷屏,在海量祝福之後,話題卻從劉翔轉向了他的90後“嬌妻”葛天,以及葛天前男友馬月。

馬月是哪個“煤老板”?馬月不是煤老板,也不是土豪,他曾經是80後男模,美女社區美空網創始人。兩年前,他離開美空,三個月後創辦星雲網,現為星雲網CEO。

3年前,馬月就站到過八卦話題的風口浪尖,“桃色事件”令美空有了“高端淫媒”的標簽,那是馬月的第一次創業,他曾用4年的時間將社區用戶做到了150萬,也曾風光無二。兩年後,他對i黑馬第一次坦露了當年做美空網(以下簡稱“美空”的得與失。

回望美空帶來的痛快和刺激的過程,馬月表示:“就像坐了一趟過山車。上去又下來了。”

在做美空之前,馬月對資本、創業、公司運營幾乎一無所知, 2012年,深陷三七分的股權結構問題令小股東馬月幾乎是“凈身出戶”,他選擇離開美空。馬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放話稱“三年後,美空要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願景宣告落空。

從美空創始人變成星雲網CEO這個過程,馬月只給了自己三個月,用來總結和反思。三個月里,馬月天天在家打撲克,那種難受、焦慮感現在想來,他仍一臉嫌棄、厭惡的表情。“好像你在社會上只是活著,但是沒價值。”

談及當年的種種,馬月並不避諱。而對於剛剛成立兩年左右的星雲網,他則顯得更為低調且“小心翼翼”。馬月表示,星雲網成立兩年以來,目前擁有明星註冊會員余10萬人,在會員做身份註冊時,每一個人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認證過程。在這一點上,較當年相對“低門檻”入駐的美空而言,他變得更審慎,“高端淫媒”、“桃色經濟”這類標簽必須遠離星雲網。

用馬月的話說,做美空網屬於誤打誤撞,整個團隊沒有一個人懂互聯網。“我們不是出走自騰訊、百度、阿里系的創業者,有好的團隊和大公司北京做基因,出來創業備受矚目,像他們做事拿錢都相對比較容易,成功幾率也高。”

學設計出身的馬月當過幾年T臺男模,在圈里小有名氣,得益於不錯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很吃得開,在模特、時尚圈積累有一定的人脈。在成立美空之前,馬月只做過一個以模特為主要用戶的BBS,最早的叫FM。 BBS上很快就聚集了上萬名模特。“因為也不懂技術,只能靠我做設計來養活這個BBS,搞一些活動,但幾乎不賺錢,每個月往里搭錢。”當時馬月還經營一家設計公司,養著三四個設計師,聽說他要做互聯網,大家都走了。

2008年,有人願意投錢給馬月,助資他玩個更“高級”的,投資人是一個房地產商,也是馬雲老家哈爾濱人。他問了馬月三個問題,你想做什麽?要多少錢,準備花幾年?馬月的回答是:做一個BBS的升級版,差不多需要1500萬,預計花3年。之後,松雷集團曾慶榮給了馬月200萬美元天使投資,美空正式上線。

美空為什麽會火?

在美空成立之初,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模特,三分之一是娛樂圈的各類明星、藝人。但主打美女牌的“野模”第一平臺的美空網用短短一年時間,在時尚圈獲得極大關註和熱捧。在2008年美空網開幕慶典上,華誼王中磊、搜狐張朝陽、奇虎360 周鴻、松雷集團曾慶榮、企業家汪小菲,知名藝人黃渤等紛紛到場捧場。

馬月認為美空之所以能火起來是趕上了網絡的性感時代。“全網都是噴血比基尼這類性感的東西,但當時沒有任何專門的平臺可以圍觀美女,而美空把這部分人的需求完全聚集到這個平臺來實現。如果現在再來做美空不會那麽火,因為現在大家想認識美女,可以直接拉個微信群,一下就解決了需求。”

2006年,模特圈還沒有社區平臺,模特行業受到市場沖擊非常嚴重,含金量越來越低,門檻不斷下降,選美比賽層出不窮,模特價格跨度也沒有統一標準,行業有太多“潛規則”,渠道比較複雜。美空試圖搭建一個垂直的對接通道,越過這道潛規則。馬月曾說,他想把美空做成演藝界的國美、蘇寧,打造一個娛樂文化領域的垂直平臺。

當時,《男人裝》拍攝的性感美女很受歡迎,但它畢竟不是社交的玩法,美空可以在玩法上有更多可能性。“《男人裝》一個月拍一個女孩,一年才拍12個,而美空當時一天拍4個,而且我們的社交互動很直接,可以發私信、評論和關註。很多‘野模’拍不了《男人裝》,但我可以讓她在美空火起來,出去接片子,身價和面子上都過得去。”馬月說。

馬月擅長設計和拍片,他找一些美女模特,用獨特的拍攝手法對他們進行免費包裝,讓她們穿統一的衣服,不同的造型,按照“美空色”、“美空系”風格出片,再進行推廣、傳播。

由他親自操刀設計的“美女迷你榜”效果顯著,從策劃到拍攝,再到後期推廣制定了一套拍片的標準,再交由下面的人複制完成。後來,美空的美女榜有了一定熱度,在模特圈迅速傳開,大批模特爭相上榜,以此來證明和提高自己的身價。“我們找來400個人模特,給每個人制定175的包裝成本,而同樣的事情,別人要花1500—3000才能做成。美空美女榜的前20個美女都是我親自拍的,制定了一個標準後,下面的人可以按照我這個標準去加工和制作,175乘以400就是美空當年唯一的推廣成本。我用這個把熱度和人氣做上去了。”

隨著美女榜的火爆,大批“野模”獲得了成名的機會,除了美女櫥窗,美空網還開通有個人博客,也有最流行的SNS平臺。馬月根據她們火的程度,分別做了級別認證,美空相當於做了個低端版的模特認證機構。當時,美空的註冊會員有五級:“初級級”(FS)、“正式”(MP)、“認證行業精英”(VIP)、“最具價值”(SVP)和“行業頂級”(MVP)。成為“正式”級後,進一步晉升則需要通過“美空巡警”——美空團隊操控下的網絡星探來實行內部操作。不同級別的會員,擁有不同的權限。不同等級的用戶在使用權限,比如微博、封面展示、發布展示、隱身登錄、職業選擇、評論上都有所差異。

短短4年,美空累積了150萬的註冊會員,“大家覺得,反正你就是做個小網站,也沒想到是說最後做到將近1000萬的PV,不僅國內模特、時尚界的人,包括留學生全在看美空,美空一度排到全國網站的前100名。” 說到美空當年的受歡迎程度時,馬月打了個有趣的比方:“ 當時美空就像中世界時期遭到哄搶的‘香水’,有人最早調出了香水,大家覺得好聞,別人又沒有,只此一家,於是大家瘋搶,香水就此風靡起來。”美空從最早的400個模特,發展到模特加演員共6萬多人。最火爆的那段時間,美空每個月服務器成本都要燒掉20多萬。馬月說,當時幾乎京城所有的美女模特都冒出來了。

“我當時的思路全是互聯網的思路,不是一個傳統的要做模特經紀公司的打法,如果美空一年燒300萬,賺400萬,有100萬利潤,就不是互聯網公司了,是小老板做的業務模式,因為它不會爆發,傳統的模特公司要爆發需要大量的人員成本,相當於我開10個模特公司,能賺10倍的錢,但我需要支付500個人的工資,這成本太大了,互聯網不是這樣的思路。我來設計玩法,怎麽玩,玩多大,想象空間由用戶來定。”馬月表示,美空網采用的是很輕的運營模式,屬於低成本、高利潤的項目,投資回報比是1:10000。

短短4年,美空累積了150萬的註冊會員,馬月最初希望美空做到10分的願景得到了超額實現。“大家覺得反正你就是做個小網站,也沒想到最後能做到將近1000萬的PV,不僅國內模特、時尚界的人,包括留學生都在關註美空,當時美空排到全國網站的前100名了。” 談及美空當年的受歡迎程度,馬月打了個比方:“ 當時美空的感覺就像中世界時期遭到哄搶的“香水”,有人最早調出了香水一樣,大家覺得好聞,別人又沒有,只此一家,於是大家瘋搶,香水就此風靡起來。”美空從最早的400個模特,發展到模特加演員共6萬多人。最火爆的那段時間,每個月的服務器都要燒掉20多萬。馬月說,當時幾乎京城所有的美女模特都在美空上冒了出來。

美空踩過哪些坑?

美空的模式一開始並不清晰,馬月只知道他要做一個國內創新的美女模特平臺,把自己在模特界多年積累的經驗、資源、統統砸向市場。

2011年,美空網擁有註冊會員累計達到150萬,卻也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桃色”危機,平臺上一些模特過於“性感”的照片大量外流,傳播,美空被外界冠以“第一淫媒”的印象,美空業務急需轉型。面對接二連三的負面影響,這支初創業的團隊的危機公關的經驗幾乎為零,美空不得不找專業的公關公司來急救。隨後,美空采取封號措施,一次性封殺了400多位問題會員賬號,並註銷了所有不良會員的ID,與此同時,馬月的個人微博,也接受網民對美空網會員不道德行為的舉報,查證屬實的,會對相關會員進行封號處理。

那次事件令馬月始料不及,所謂樹大招風,負面的消息火速被各大媒體翻炒、擴散。這一次風波對美空的打擊不小,而最終導致馬月出走、放棄美空的原因卻不止於此。

馬月在接受i黑馬專訪時總結了做美空的經驗教訓,以下是他的口述整理:

不懂資本、股權制不明細

美空沒有繼續做大,我很遺憾,但是沒辦法,深陷股七三分的股權結構裡,我們的股權特別少。我和團隊三,投資方七,這種項目在中國失敗的案例太多了,是沒法能夠做起來的,小股東能做的很有限,後來張朝陽、周鴻禕都來聊過合作,但投資人不接受,整個公司就處於一個玩不轉的狀態,那幾年,有很多項目都死在這種股權機制下。

以前屬於純業務型,不懂金融和資本,所以就只好被交「學費」。也不懂找一些專業的機構,建立一個好的資本體系,讓你剛開始搭的架子就不會出什麼問題,比如我還是可以三七,但當我做到100萬用戶的時候,我可以要求把股權分配顛倒過來,把它簽死在和約裡面,有對口條款。做美空的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簽,就按照三七股權製成立了公司。

其實美空一開始就面臨融資難的問題,當時國內知名的一些投資公司基本都到我那報導過一遍,但人家看完一圈,都覺得挺好,就是不敢投。大家都不願意投這種初創團隊,美空融不進來更多錢。

松雷集團的投資人是我老家哈爾濱人,他認為我父母都是本分人,覺得我做事也應該靠譜,當時我要的1500萬他並沒有一口氣全給我,都是一點點花。比如這個月花20萬,下個月預算30萬就這麼一點點來,他也不擔心。當時看到有人願意投錢,也沒有考慮太多,就按他說的三七股權。

2010年的時候,正式美空往上走勢頭正勁的時候,我因為決策權有限,矛盾開始凸顯,我甚至想過實在不行就回購一把,成為第一大股東,但投資人不同意。這期間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也有其他投資人幫我想了一些辦法,都無濟於事,直到2012年2月份,我決定正式從美空撤出。

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

美空在成立兩年後才真正開始引入專業技術團隊。

最開始團隊的技術巨糙,招來的是各類性格有缺陷的技術,全是BUG,因為沒人願意來,只好誰願意開發就讓誰來試試。

那時候,團隊還不到10個人,又都不是專業的技術團隊,做的很吃力。印象比較深的是,當時去IDG給張震做項目演示,服務器上不去,其實是我們的網站掛了,我當時靈機一動只說是WIFI的問題,然後趕緊打電話,叫技術解決問題。好在我們當設計是常非常漂亮的,但內核技術很糙,就像一個保時捷,裡面發動機可能很爛,但是外面的型很漂亮,當我就打開筆記本時,一切看上去很美。

我是哈爾濱大學畢業的,從我們那個學校的環境中出來創業,並且獲得成功的人有,但是比例非常小。因為圈子很重要,從校友人群、資源各方面都對創業有影響。簡而言之就是,你的創業「配置」如果很高,成功的機率就會更高一些。當時,我們想找懂技術的,人家都不來。但現在我要找懂互聯網技術的人就很容易了,靠這麼多年堆出來的。

現在星云網團隊共有19個。人技術佔了10個。目前星云網已覆蓋了安卓、iphone、網易全平台等。

缺乏平台監管機制和危機公關能力

我做東西一定要創新,美空沒有抄過任何一個網站,國內幾乎沒有同類的,小到網站的功能按鈕的大小、用色我都要不一樣。整個互聯網還都是黑白灰,藍這類顏色時,我想要些特別的,美空當時選了桃紅色作為主打色,但是那個顏色在互聯網裡幾乎很少有人用,桃色都是禁忌的顏色,它代表了一種色情、欲,在國外甚至是禁忌的。當時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說實話,隨著會員的不斷累積,模特們為了想紅,尺度開始不受控制。當時我沒有採取措施,並不知道會得到一種什麼樣的聲音反饋。

美空最火的時候,擁有數萬美女會員。幾乎有點名氣的模特都有別稱,比如「小舒淇」潘霜霜、「最長美腿」孔燕松姊妹、「寶馬女」馬諾、「遊戲女郎」王若伊、「百變王后」江君、「淘女郎」何靜等的入駐,雖然有濃重的炒作痕跡,但他們的確獲得了成名的滋味。那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拍片「尺度」要做監管,當外界有關「淫媒」的板磚言論鋪天蓋地擴散的時候已經兜不住了,我們只好找專業的公關公司來處理。

「淫媒」事件後,我們才開始設置身份證驗證機制,不僅要求用戶上傳身份證或者護照等有效證件,還要求證件上的頭像必須與網絡照片一致。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公安機關做一次會員的身份證備案。

實際上,到2010年時美空開始有盈利,一年能營收300多萬!但實際上,在那時候整體業務的方向就走偏了,按照我對互聯網做法的設想,美空一旦有流量了,就應該繼續把內容放大,讓更多的人進來,而不是考慮開始賺錢了。在還沒融A輪之前,這種狀態就是不對的,團隊為了賺錢做很多的活動,牽扯了很多的人力。

2009年的候,投資人就開始給我們壓力,他一看我們每個月服務器燒很多錢,燒10多萬、20萬的,他就說沒錢投了,不敢投了,我們得自己想辦法養活自己,他怕投完都是泡沫,他不懂美空網的長遠價值,而我因為決策權有限,各方面都憋得慌,特別難受。後來我想回購,投資人不同意,價格談不攏,後來有人要買,他也不賣。

後來,美空做的完全是2B模式,根本就不是互聯網的模式,做成了公關公司的模式,照我設想的互聯網的做法是,當時我們有500多萬用戶的時候,迅速推出移動社交的東西,讓大家以美女為核心的東西,把社交做起來,然後再往裡面融錢,繼續把它燒大,這時候再考慮接入廣告,一個月100多萬廣告的收入是很正常的,一年能有1000多萬的流水。

反觀現在星云網,各方面指標都不如剛成立時的美空,但我融資很容易。美空就像我的一個孩子,很捨不得,但沒辦法了,就只能扔掉不要了。這個過程有一點點難,但是後來我想再不走就老了,因為一旦有內耗,人就會老,也有人勸我不要走,說即使股權少,但房、車都給你解決了,換做是其他人也許就得過且過了,關鍵是你到底想要什麼。我是那種想要自己做一些事的人,我不想只混成那種高級打工者,在我的創業激情沒有完全磨掉之前,我果斷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21

港股走出蜜月期:升勢結束 該換陣地戰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94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19 18:51 編輯

港股走出蜜月期:升勢結束 該換陣地戰了?
作者: 趙文利博士(格隆匯) 許子辰 陳治中

國際流動性環境開始惡化。作為美元指數最重要的兩個比價貨幣,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走軟推 動美元指數急升至84以上,距離重要臨界值85僅一步之遙。歷史數據表明,美元指數在85 以上加速上漲往往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大幅轉向,並導致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 因資金流出壓力而陷入調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FED)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預 期愈加明確,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可能叫以往更為猛烈。從而導致風險資產的調整壓力也 勝於以往。

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整體擴張估值。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2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擴張共同 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束,市場將更多關 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理念一來不支持傳統意義上 “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減速的較高容忍度,從而 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步擴張。近期的宏觀數 據以及微調政策(正回購與傳聞中的新一波SLF)也繼續驗證了這一觀點。

我們建議:  繼續逢高獲利了結,並降低倉位,加強防禦,精選個股。逐步自漲幅較大的周期股和 指數權重股中獲利退出,更多關註在基本面上獲得政策利好支撐,發展趨勢明確的醫 藥(四環醫藥 460 HK,石藥集團 1093 HK,東瑞制藥2348 HK,億勝生物科技1061 HK),環保(東江環保 895 HK,光大國際 257 HK,綠色動力環保 1330 HK、康達 環保6136 HK、中滔環保1363 HK)、新能源(保利協鑫 3800 HK,興業太陽能750 HK,金風科技2208 HK,中國高速傳動658 HK)。


市場觀察:


上周港股市場再度出現高位調整,且跌勢仍在延續。市場的調整再度印證了我們 在最近數期策略報告中一直強調的市場上行動力已經有限,且下行風險不容忽視 的判斷。展望未來一段時期,一方面國際流動性環境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另一 方面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繼續擴張。為此, 我們繼續對市場前景保持謹慎,並建議繼續逢高獲利了結,降低倉位,加強防禦。

國際流動性環境開始惡化

作為美元指數最重要的兩個比價貨幣,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走軟推動美元指數急升至 84 以上,距離重要臨界值 85 僅一步之遙。歷史數據表明,美元指數在 85 以上加速 上漲往往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大幅轉向,並導致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等高風險資產因資 金流出壓力而陷入調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美聯儲(FED)未來貨幣政策方向的預 期愈加明確,本輪美元指數的上升可能叫以往更為猛烈。從而導致風險資產的調整壓 力也勝於以往。

歐洲地區日漸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歐洲央行(ECB)進一步降息的舉措已經導 致歐元匯率加速下調。9 月 4 日,歐元兌美元匯率跌破 1.30 關口,且此後數日跌 勢未止。這是歐元匯率在歐債危機大體平息以後首次回到 1.30 以下。而未來一段 時期,由於歐洲央行(ECB)和美聯儲(FED)迥然相異的貨幣政策方向,以及 歐洲地區不會立刻平息的政治風波(烏克蘭局勢、蘇格蘭獨立公投及其後續)歐 元匯率有進一步走軟的風險。








與此同時,日元匯率自 2012 年四季度以來持續走軟,並在今年 3 季度以來再度呈現加速趨勢。美元兌日元匯率也在 9 月 9 日迅速升破年初高點,逼近金融危機 期間 110 的水平。 作為權重最大的比價貨幣,歐元兌美元自今年 5 月 9 日見頂回落,使美元指數在 78.91 點築底。而 7 月後,美元指數的全部比價貨幣兌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貶值, 推動美元指數迎來自 2013 年 2 月以來的最大階段連續升幅。9 月 4 日歐元匯率 的斷崖式下跌,最終導致美元指數急升至 85 附近。


回顧歷史數據,美元指數自 2002 年從 120 點開始了一波長達近 2 年的調整,直 到 2004 年中美聯儲啟動加息政策,才使美元指數大體穩定在 85-90 的區間震蕩。 但由於歐元匯率仍持續上行,促使美元指數進一步跌破這一區間,並在隨後因次 貸危機繼續向下調整。此後直至當前,美元指數僅在 08-09 年,2010 年兩次短 暫的突破 85。 而如果我們將近 10 年來的美元指數走勢和新興市場指數走勢對照,我們可以發 現明顯的負相關關系。美元指數的低谷或調整階段往往和新興市場指數的快速 上揚相對。反之,美元指數數次快速上行(尤其是接近或突破 85 的臨界值時), 一般都與新興市場的快速調整對應。



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參考指標,美元指數可以很好標示全球資本對美元及美 元定價資產的市場態度。結合全球市場的風險偏好變化(risk on/off),可以粗 略反映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動趨勢——資金無快速回流美元壓力且風險偏好上升 階段,新興市場流動性環境相對寬松,但風險偏好下降或資金回流壓力美元上 升都會影響新興市場的流動性環境。

2012 年至今,受大宗商品市場走熊以及國內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全球 各主要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四國)普遍遭遇了經濟增長減速問題的挑戰,股票 市場普遍在 11 年後未錄得出色表現(印度除外)。基本面增長動力的減弱必然使 得各新興市場更容易受到國際流動性因素的影響,02-11 年間寬幅波動(較長期 的牛熊市交替)的情形短期內難以再現,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頻繁(漲跌周期平均 在 6-8 個月左右)的窄幅波動(相對長達數年的牛/熊市而言)。

今年 2 月以來,新興市場國家普遍迎來反彈(香港和內地 A 股在滯後了一個季度 後,在 5 月左右先後“追落後”)。其背景在於:一方面,在美國和歐盟各自的債 務危機基本平息後,貨幣政策未有加速收緊趨勢(歐洲央行逐步明確寬松態度, 而美聯儲也明確了 QE Taper 的政策緩沖期),從而使得全球資本的風險偏好在低 位不降反升;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 13 年的持續調整後,未進一步錄得 差於預期的經濟表現,使得全球資本市場對於前期大幅落後的新興市場興趣上升。

但是,3 季度末以來,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逐步緊張,而且歐洲的經濟 複蘇也呈現出乏力的勢頭(從而迫使歐洲央行加快實行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歐元 的加速貶值已經開始影響全球資本的風險偏好。同時,正如前文所述,美元指數 的快速上行,特別是臨近 85 的心理臨界值以後,資本回流美元的壓力也會繼續上 升,都將對新興市場帶來更大的資金流出壓力。

展望未來,由於歐洲央行(ECB)和美聯儲(FED)已經各自明確了迥然相異的 貨幣政策趨向,歐元繼續貶值,以及美元指數進一步升破 85 並再度上行的可能性 大大增加。雖然聯儲 FOMC 委員會並未在剛剛結束的 16-17 日的議息會議中透露 出更強的加息意向:

首先,從議息聲明上來看,會議整體維持了寬松的基調。本次 FOMC會後聲明的 大部分語調和過往一致,在表述加息時機上也繼續使用了“在資產購買計劃結束 後的合適的時間”的措辭。通脹和就業數據趨緩,以及外圍風險的增加,都緩解 了美聯儲早於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加息的壓力。

其次,FOMC在這次會議上中概述了其對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原則和計劃,確認了 幾個關鍵點:1)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通過調整超額存款準備金支付利率來確定; 2)過程中將使用逆回購來控制利率;3)停止證券再投資將只會在首次加息之後 開始;4)MBS 將不會作為正常化過程的一部分被出售;及 5)美聯儲並不計劃 保留較大的資產負債表項目。長期目標是為執行有效的貨幣政策和提高效率而 “持有必要數量的證券”。

另外,FOMC對美國的經濟預測進行了一些小幅調整。對 GDP同比增長的預測 從 2.1-2.3%小幅下調至 2.0-2.2%,失業率的預測從 6.0-6.1%小幅下調至 5.9- 6.0%,通貨膨脹率預測維持不變。對 2015年的預測沒有之前樂觀。

總體來看,雖然本次議息會議未直接表露出 FOMC的鴿派傾向有增加的趨勢。但 由於全球資本市場對聯儲未來的貨幣政策方向有著非常一致的預期,美元升值的 壓力並未因此得到緩解。美元指數已經再次升破之前數個交易日的震蕩平臺,再 度沖高至 84.81。

我們一直使用美元指數期貨交易中的凈長倉規模預測美元指數的未來走勢。歷史數據表明,該數據的頂部和底部都顯著領先於美元指數,並有很好的預測效果。

如圖 4 所示,我們看到凈長倉數據在 1 季度錄得明顯底部形態,而此後在 3 季度 的陡然上升也與美元指數近期的快速上行相呼應。從長倉數據來看,其 10 年以來 的頂部位置距離當前仍有不少的上升空間,也意味著美元指數很可能還有進一步 的上升空間。


  

國內經濟局勢和政策預期也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整體擴張估值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2 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擴張 共同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束,市場 將更多關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理念一來不支 持傳統意義上“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減速的 較高容忍度,從而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 步擴張。近期的宏觀數據以及微調政策(正回購與傳聞中的新一波 SLF)總體來看 仍然未脫離這一框架,經濟狀況和政策預期並不支持市場進一步擴張估值。

中報因素帶來的業績增長以及 2 季度經濟階段性回暖、政策預期反彈帶來的估值 擴張共同支撐了本輪市場的上漲。我們在往期周報中已經提出,隨著中報季的結 束,市場將更多關註宏觀面的變化。而決策層在“新常態”的邏輯下的經濟調控 理念一來不支持傳統意義上“寬財政、松貨幣”的政策預期,二來也會繼續保持 對經濟增長減速的較高容忍度,從而不支持市場建立在“經濟複蘇+政策反彈”邏 輯基礎上的估值進一步擴張。

首先,最新的經濟數據延續同比和環比下滑趨勢。9 月至今發布的各項高頻宏觀 數據中,除 M2、信貸投放和進出口數據外,其它包括 PMI、FAI、VAI 和用電量 在內的全部其它高頻數據均不大預期且環比及同比下滑。這一點和我們一直以來 堅持的 2 季度為國內經濟數據相對高點,三、四季度同比和環比下滑壓力不斷增 大的判斷是相一致的。其次,經濟數據短期下滑並不支持政策預期全面反彈。正 如前文所述,李克強總理今年以來多次就經濟工作問題的發言(例如上周在今年 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已經表示,本屆政府不傾向於采取往屆政府的“寬財政、松 貨幣”的政策模式來解決短期經濟增速波動的問題,並且對經濟增長減速繼續保 持較高的容忍度。 最後,本周發布的一些微調政策已經體現對近期經濟數據趨弱的政策反應,並非 新一輪全面寬松政策的開始,應重視本屆政府在經濟調控上更多重視“預調、微 調”的政策調節方式。  

央行本周四(18 號)再次進行 100 億元 14 天正回購操作,同時中標利率由 3.7% 下調至 3.5%,是今年年內第二次下調正回購利率。同時,本周市場傳聞稱央行再 度放出了新一批的 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據稱本次放款的對象是五大 國有銀行,且規模達 5000億元。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評論稱:1)回顧歷史,一旦匯豐 PMI 就業指數跌破 48%,宏 觀調控政策就會傾向於穩增長(例如 12 年 4-8 月,13 年 6-7 月以及今年 4-5 月)。 由於8月份匯豐 PMI 就業指數再度跌破 48%,而且工業增加值失速下滑,引發市場擔憂和央行政策相機抉擇壓力。因而政策有必要傳遞更明確放松信號以穩定預 期。2)自銀監會 127 號文執行後,非標業務規模較去年同期明顯萎縮。央行防風 險壓力有所下降意味著貨幣政策空間相對擴大,可以更靈活地運用各種貨幣政策 工具調節市場。3)本周央行密集開展調控舉措,既有助於平滑季末時點資金波動, 穩定信貸投放規模,也有助於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緩解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高問題。

同時,我們也統計了自 2013 年央行設立 SLF 以來的政策執行情況以及市場反應, 從中也可以看出:作為一種結構化的微調政策工具,SLF 的執行對資本市場(包 括 A 股和港股)短期內的流動性預期沒有顯著影響,對市場波動無直接作用。更 重要的是,在這一波政策(正回購附帶回購利率下調、SLF)執行後,短期內再 次發布更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如市場期待的全面降準)的可能性反而降低。

另外,本次 SLF 的政策效果也並不能簡單等同於“降準 0.5 個百分點”。SLF 的 期限一般較短(據傳聞,本次 SLF 的期限為三個月),它的主要作用更多體現為 緩解銀行短期流動性壓力,降低利率波動風險,而一般不能直接支持銀行增加信 貸投放,這一點與降準政策存在很大的區別。另一方面,準備金率調節政策具有 較大的剛性,不具備短期回收的功能。13 年以來,央行投放的 SLF 一般在 3 個月 左右回收。雖然 SLF 也可以展期或繼續滾動發放,但這毫無疑問將取決於屆時央 行對局面的判斷。

策略建議:
我們繼續建議逢高獲利了結,並降低倉位,加強防禦,精選個股。逐步自漲幅較 大的周期股和指數權重股中獲利退出,更多關註在基本面上獲得政策利好支撐, 發展趨勢明確的醫藥(四環醫藥 460 HK,石藥集團 1093 HK,東瑞制藥 2348 HK,億勝生物科技 1061 HK),環保(東江環保 895 HK,光大國際 257 HK,綠 色動力環保 1330 HK、康達環保 6136 HK、中滔環保 1363 HK)、新能源(保利 協鑫 3800 HK,興業太陽能 750 HK,金風科技 2208 HK,中國高速傳動 658 HK)。

















相關閱讀:港股大跌之後的隱憂:強弩之末?
遇到敏感時間窗口 港股反彈進入尾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04

稀土行業:出口配額時代終結 價格將走出底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78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24 10:24 編輯

稀土行業:出口配額時代終結 價格將走出底部
作者:彭波 謝鴻鶴 徐張紅
投資摘要:
2006年至今跟蹤稀土行業已8年有余,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稀土行業的頑疾在於黑色產業鏈過於龐大,而政策執行力偏弱,在社會資金的炒作下稀土價格總是呈現出暴漲暴跌,下遊行業亦深受其苦。時至今日,隨著稀土WTO終裁敗訴結果的公布,1998年至今已有十六年歷史的出口配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如何防止歷史上稀土“白菜價”的再次發生是擺在企業、政府面前的現實問題。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便是行業趨勢在哪里?投資價值在哪里?

讓人欣慰的是,通過參加第六屆包頭稀土大會,經與政府官員、行業人士的廣泛交流後,我們更加堅定了對於“稀土價格將走出底部,全球競爭格局有望重塑”的判斷。基於這一行業趨勢性變化的判斷,稀土板塊的投資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我們認為,稀土價格將經歷兩步走:
1)目前收儲政策效應已經在逐步顯現,價格已然觸底。而後續的政策組合拳(如六大集團成立、打擊官商勾結、治理黑色產業鏈等)也有望將在2014年底前加速出臺,(如近期工信部首次公布稀土落後產能淘汰名單,江西尋烏縣開展稀土打黑,工信部等多部委組成的專項調查組對湖南省稀土進行專項檢查)。重要的是,我們不懷疑這屆政府對於腐敗的打擊力度,政策執行力或超預期。
2)政策制度的建立為實現稀土(特別是輕稀土)“有序出口”提供了保障,我們看好出口放開所帶來的短期稀土價格拉動效應,稀土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為大概率事件。
3)而中長期來看,從價資源稅的實施、環保成本的加大、以及需求的增加(新興和轉回)有望提供價格長期上漲的源動力。
4)在中國實施“保護中重稀土,放開輕稀土”這一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下,我們亦可預期的是,全球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尤其是中國輕稀土出口的放開或使得海外輕稀土企業生存日艱,而正在轉型中的具備絕對資源優勢的包鋼股份(600010)有望成為不二的全球資源型輕稀土霸主,且將成為制度性紅利帶來的“量價齊升”最直接的受益者。

投資建議
稀土出口配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將倒逼國家加快對稀土行業的治理,加大稀土板塊配置正當時。中長期看,輕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量價齊升可期。
我們認為定增後,包鋼股份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按照資源估值、PE估值等估值法,公司內含價值區間為 7.07-7.79 /股(攤薄後),即仍有40%-50%的提升空間,且中長期存在多個溢價因素的存在,這包括定增或為集團國企改革第一步、資源價值高價格彈性(稀土價格10%↑,資源價值30%↑)、富有釷/鈧等稀貴資源等,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短期催化劑:下半年稀土政策組合拳漸次發力而來。

風險提示:經濟下滑超預期,及包鋼股份定增未獲通過的風險


目錄
前言:再議“中國有稀土”,十六年輪回,出口配額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或成分水嶺
一、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一步之價格見底,政策加速出臺
1、稀土價格已經跌至底部:與“2010年及2013年7月份水平”相當,部分冶煉分離廠出現停產
2、價格走出底部,收儲兌現第一步:2013年收儲確定,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打造常態化收儲機制
3、2014年底將迎來一波“政策組合拳”,執行力無須過分擔心
二、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二步之出口帶動價格回歸,“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1、放開出口: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是大概率
2、“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三、分品種進一步來看,競爭格局有望重塑;輕稀土面臨“量價齊升”的局面
1、中重稀土:常態化收儲+適度縮減中重稀土生產指標;體現其資源稀缺性,價格持續上漲
2、輕稀土:出口放開,市場化運作;保證價漲的同時,承擔占領國際市場,加強中國稀土話語權的重任
四、投資建議:加大配置稀土板塊正當時,中長期看好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中的包鋼股份

前言:再議“中國有稀土”,十六年輪回,出口配額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或成分水嶺
從第一篇稀土深度報告《國家政策收緊,行業拐點初顯-20060523》,到《讓我們共同見證“中國有稀土”的年代-20110520》,再至《稀土價格上漲的“兩步走”,內外價差回歸是大概率,短期可繼續介入稀土行情,長期投資能夠給予溢價的標的-20140803》,我們跟蹤稀土已近8年有余。期間經歷了2010-2012年稀土價格和股票的暴漲,亦經歷了暴漲之後的暴跌。

我們深刻體會到中國稀土行業的頑疾在於黑色產業鏈過於龐大,而政策執行力偏弱,在社會資金的炒作下稀土價格總是呈現出暴漲暴跌,下遊行業也深受其苦。我們也看到國家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來進行行業整頓和治理,思路也從單一的“行政命令式”,轉歸“行政、市場並重,大集團制”的建設上來(如圖表 1)。

而時至今日,隨著稀土WTO終裁敗訴結果的公布,1998年至今已有十六年歷史的出口配額或將在2015年退出歷史舞臺,如何防止歷史上稀土“白菜價”的再次發生是擺在企業、政府面前的現實問題。

讓人欣慰的是,通過參加第六屆包頭稀土大會,經與政府官員、行業人士的廣泛交流後,我們更加堅定了對於“稀土價格將走出底部,全球競爭格局有望重塑”的判斷。基於這一行業趨勢性變化的判斷,稀土板塊的投資價值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我們認為,稀土價格將經歷兩步走:
1)目前收儲政策效應已經在逐步顯現,價格已然觸底。而後續的政策組合拳(如六大集團成立、打擊官商勾結、治理黑色產業鏈等)也有望將在2014年底前加速出臺。重要的是,我們不懷疑這屆政府對於腐敗的打擊力度,政策執行力或超預期。
2)政策制度的建立為實現稀土(特別是輕稀土)“有序出口”提供了保障,我們看好出口放開所帶來的短期稀土價格拉動效應,稀土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為大概率事件。
3)而中長期來看,從價資源稅的實施、環保成本的加大、以及需求的增加(新興和轉回)有望提供價格長期上漲的源動力。
4)在中國實施“保護中重稀土,放開輕稀土”這一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下,我們亦可預期的是,全球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尤其是中國輕稀土出口的放開或使得海外輕稀土企業生存日艱,而正在轉型中的且具備絕對資源優勢的包鋼股份(600010)有望成為不二的全球資源型輕稀土霸主,且將成為制度性紅利帶來的“量價齊升”最直接的受益者。

十六年輪回,中國稀土出口的放開或為中國稀土行業一個標誌性事件;承接2011年的見證中國有稀土的年代,是為再議“中國有稀土”。我們亦將在下文各部分再次詳細論述我們對稀土行業趨勢性變化以及包鋼股份投資價值的看法。

一、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一步之價格見底,政策加速出臺
1、稀土價格已經跌至底部:與“2010年及20137月份水平”相當,部分冶煉分離廠出現停產
雖然稀土價格在2013年7月因為贛州打擊黑色產業鏈及收儲預期有過觸底反彈,但隨後經歷過三輪馬拉松式的收儲談判之後,收儲均未兌現,加之需求並未出現明顯好轉,稀土價格伴隨著貿易商的間歇性拋售一再回落,目前已處於2010年時以及2013年7月份時的低點。

而稀土礦價格又較為穩定,稀土礦與氧化物間價格倒掛現象日益明顯。在此情形下,許多稀土冶煉分離廠處於虧損邊緣,我們可以從主要稀土冶煉上市公司(包鋼稀土、五礦稀土和盛和資源等)季度報表中可以明顯看到這一點。

以至於企業無法繼續降價銷售,而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停產或停止出貨的現象。


2、價格走出底部,收儲兌現第一步:2013年收儲確定,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打造常態化收儲機制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的稀土收儲已經確定,除氧化鏑和氧化鋱價格沒有談好,其他稀土氧化物價格和收儲量都已確定,包括交貨時間和方法。我們認為本次收儲有以下幾個特點:

Ø  2013年收儲從13年年中到14年年中經歷超過三輪馬拉松式的收儲談判,顯示政府對收儲更為重視,更為負責,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收儲品種以中重稀土為主。

Ø  國儲局收儲時更加重視自身利益及收儲效果。①本次收儲價格僅比目前的市場價格高出不到10%(2012年收儲價格則高出市場價格在20%以上),而不是盲目高價收儲(以至於氧化鏑和氧化鋱價格還沒有談好),減少市場囤貨炒貨心態。②同樣的收儲資金在較低的價格下,可以進行更多數量的收儲,減少社會總庫存,進而推動中重稀土價格自然回升,這樣的收儲效果更好。③本次收儲量基本與市場預期一致,但由於收儲價格較低,收儲資金應該會有較多剩余(目前測算本次暫時只用了67億元左右,而以前報道的是100-200億元),不排除持續性的收儲可能。

Ø  本次收儲貨源主要來自於幾大稀土集團的存貨,只有少量需要從市場上去收,從這個角度看,對市場直接影響有限。但幾大稀土集團存貨大幅降低後,後續的出貨量可能會較低,而中間商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出貨意願不強,從這個角度看,對市場有積極影響。
綜合來看,國儲收儲方式和形式更為成熟。本次收儲對稀土價格有正面推動作用,但不會導致暴漲出現,更有可能是通過減少社會庫存,逐步推動稀土價格上行。

同時,隨著收儲方式和形式的日益成熟,我們認為收儲也將一改之前“企業通過收儲賺錢”的怪圈,這有利於政府和企業利益的一致性,收儲“常態化且正常化”可期。

32014年底將迎來一波“政策組合拳”,執行力無須過分擔心
而在企盼已久的收儲之後,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也將加速出臺。如下表所示,可以預期的後續政策包括加快六大稀土集團建設,新一輪打擊黑色產業鏈專項行動,落實生產配額制度等。其實政策組合拳並不新鮮,如稀土大集團建設早在2011年就已經提出,但重要的是我們認為本屆政府對腐敗采取了“零容忍”態度,而官商勾結一直是黑色產業鏈最大的癥結所在,這使得我們傾向於認為政策執行力或遠超市場預期。

二、稀土價格走出底部:第二步之出口帶動價格回歸,“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1、放開出口:價格向國內外價格均值回歸是大概率
伴隨著上述國內政策制度的建立以及執行力的加大,我們並不認為稀土出口會出現2000年左右的無序狀態,而出口的放開則有望成為稀土價格上漲的催化劑這一點是我們與市場在“稀土價格如何走出底部”認知上最大的不同。市場主流觀點多論及WTO敗訴出口放開將倒逼政策出臺,如加速行業整合,打擊黑色產業鏈,也就是更多的從管控手段角度來判斷,或者說把稀土看作“政治商品”。我們更傾向於從出口帶動去庫存,國內外稀土價格將“均值回歸”的角度來看待“WTO敗訴”帶來的經濟影響,此為稀土價格上漲的第二步,當然有序出口是一大前提條件。同時預計大概率將在四季度放開稀土出口配額和關稅:
Ø  首先是,海外需求恢複明顯。2013年以來,稀土出口明顯增加,2013年同比增長38%,2014年上半年出口1.41萬噸,同比增長50%,配額使用比例達到91%。當然稀土價格下滑是刺激出口的一個原因,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海外經濟的複蘇,這一點也與海外宏觀指標給出的複蘇趨勢相一致。這也就意味著放開出口後,稀土出口量突破3萬噸是很輕松可以看到的,這極有利於消化國內產品庫存並邊際改善供需結構。

Ø 這一點在焦炭行業存有類似的歷史經驗:2012年9月-2013年2月,焦炭價格從1288上漲至2074,上漲幅度達到了60%,背後的邏輯主要有兩條:其一為2012年年底鋼鐵行業的補庫存;其二便是焦炭WTO貿易爭端敗訴後,2012年12月17號焦炭40%的出口關稅取消,後續出口配額制改成了出口許可證,貿易商也紛紛囤貨以備出口。市場預期焦炭出口會回暖,進而利於消化國內的大量積壓庫存。

而在出口回暖預期帶動清庫存方面,我們認為稀土行業要優於焦炭行業。2004年以來焦炭的最高出口量為1500萬噸,僅占到每年3.5-4億噸焦炭產量的2-3%左右,而稀土方面,如果取消輕稀土出口配額,降低出口關稅(目前國外稀土報價比國內高40%以上),將刺激稀土出口,按照年均生產13萬噸計算(USGS數據),若出口量回暖至目前配額水平(3萬噸)將占到產量的20%強;而按照目前出口態勢,出口量或將遠超這一水平。

綜合來看,考慮到國內外價差的巨大(平均價差在40%左右),以及不排除貿易商在預期出口回暖時的囤貨行為,我們認為稀土價格向國內外稀土價格均值回歸是大概率事件(其中,輕稀土價格上漲空間我們在下文有具體測試和預估)。

2、“資源稅+環保+需求增加”則提供中長期上漲基礎
而從中長期而言,我們認為資源稅改革(從價征收)、環保成本的上漲以及需求的增加(新興+轉回)有望提供持續上漲基礎。

  • 稀土資源稅改革,從“從量計征”改成“從價計征”,在價格上漲時,實現企業與國家利益共享。目前的資源稅采用從量計征,資源稅占稀土價格10%左右(輕稀土每噸資源稅在0.5-1.4萬元,中重稀土每噸資源稅在0.6-3.6萬元),而稀土價格高時占比不到3%。稀土資源稅偏低,沒有體現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從目前資源稅改革規劃來看,稀土資源稅改革可能將從“從量計征”改成“從價計征”。所以,一旦稀土價格出現上漲,相應的資源稅將增加,暨企業的成本將增加,但這實現了企業與國家利益共享。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包鋼股份由於後續將開發尾礦壩資源,或並不需要繳納資源稅。


  • 環保成本的提高,從成本端推動稀土價格上漲。以中重稀土為例,中重稀土精礦每噸加工成本為4-5萬元,環保成本為1.5-2萬元,資源稅3.6萬元,合計成本在10-11萬元/噸稀土精礦(TREO含量92%)。而目前中重稀土精礦銷售價格在18-19萬元/噸(不含稅),稅前利潤率在40%以上。而事實是,我們認為真實的環境治理成本應該遠大於目前企業付出的環保成本(估計每生產1噸中重稀土,環境恢複費用就達10萬元左右)。所以,如果考慮了真實的環境治理成本後,中重稀土精礦的成本將在20萬元/噸左右,將比目前提高1倍。




  • 新興需求以及潛在的需求轉回對價格中長期上漲的影響亦不能忽略。屬於功能型材料的稀土元素,其應用範圍也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得到發現。如釔可以用於固體燃料電池,以及超導磁體中。

更為重要的是,之前由於稀土價格大幅波動而不再使用稀土的領域也存在轉回跡象。如隨著能耗和性能要求的提高,國內空調寡頭之一的美的正在將壓縮機生產線從鐵氧體轉回釹鐵硼。


三、分品種進一步來看,競爭格局有望重塑;輕稀土面臨“量價齊升”的局面
當然,我們並不認為可以將輕稀土和中重稀土一概而論,這一點從國家2013年便確立的“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中便可見一斑。

1、中重稀土:常態化收儲+適度縮減中重稀土生產指標;體現其資源稀缺性,價格持續上漲
按照政府對於稀土行業“輕重有別”的治理思路,“常態化收儲+適度縮減中重稀土生產指標”是管控的一個方向,進而更加體現出中重稀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點也在上文所提到的2013年收儲方案中得到了充分顯現。而再輔以上文所述的資源稅改革、環保成本的增加,中重稀土價格有望持續性上漲。

2、輕稀土:出口放開,市場化運作;保證價漲的同時,承擔占領國際市場,加強中國稀土話語權的重任
而輕稀土領域,我們認為國家更多的是“適度增加生產指標,放開出口並進行市場化運作”,使其承擔占領國際市場和加強中國稀土話語權的重任。這也符合我國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畢竟鐠釹等輕稀土為需求最大的兩種元素,被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領域。這也就意味著,輕稀土將迎來“量價齊升”的局面:

  • 通過對比內蒙、Molycorp、Lynas各自輕稀土成本,模擬均價,我們認為輕稀土價格較目前至少有20-30%的提升空間:

1)如果中國稀土出口關稅及配額不取消,Molycorp、Lynas產品嚴格按FOB價格銷售的話,Molycorp、Lynas還有盈利空間,毛利率在30%以內(當然前提是企業能夠正常生產,但目前來看由於環保等方面的原因,其生產並不順利)。

2)如果中國稀土出口關稅及配額取消,假設按照目前國內含增值稅價格出口的話,Molycorp、Lynas基本不盈利。如果Molycorp、Lynas鑭鈰出現滯銷(因為全球供給過剩,假設僅售出70%),那麽將出現虧損(出現概率較大)。

3)輕稀土價格的上漲空間,取決於三個條件(不需要同時具備):①Molycorp、Lynas的成本情況,圖表 15的成本是公司預計的比較理想的成本,實際上可能更高。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目前的輕稀土均價處於底部。②鑭鈰的售出比例。如果假設Molycorp、Lynas鑭鈰均有30%比例(目前全球大致是這個水平)的滯銷,那麽成本將大幅上升,輕稀土均價就有20-30%的上漲空間(出現概率較大),才觸及Molycorp、Lynas的生產成本。③全球的稀土需求增長情況,這將決定全球稀土價格的平臺高度。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如果中國出口關稅取消,國內輕稀土價格較目前有20-30%的提高空間(相當於海外稀土價格下降20%),在這個平臺上,國內輕稀土企業能夠實現盈利,而MolycorpLynas幾乎實現不了盈利,經營可能進一步變差,經過幾年的長期虧損後,可能將只剩下中國輕稀土供應,這反過來有利於中國輕稀土企業,輕稀土價格也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全球輕稀土企業的競爭格局將有望實現重塑。這無疑是符合現行國家政策取向的。

  • 而從量的角度來看,不考慮需求的自然增長,合法稀土需求量為15萬噸左右,即70%以上的增量空間

從包頭稀土大會中了解的信息顯示,從2013年全球釹鐵硼9.53萬噸的產量倒推世界稀土礦產品需求,需要輕稀土礦14.1萬噸,中重稀土礦3.8萬噸,合計17.9萬噸(REO當量),而實際合法生產量不超過10萬噸(REO當量),也意味著有8萬噸左右是由非法稀土礦供應(約為6萬噸輕稀土,2萬噸中重稀土)。如果能夠遏制黑稀土,則這部分將由合法稀土來進行替代,對應的輕稀土靜態需求總量則為15萬噸左右。

四、投資建議:加大配置稀土板塊正當時,中長期看好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中的包鋼股份
稀土出口配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將倒逼國家加快對稀土行業的治理,加大稀土板塊配置正當時。中長期看,輕稀土競爭格局有望重塑,量價齊升可期。
我們認為定增後,包鋼股份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按照資源估值、PE估值等估值法,公司內含價值區間為 7.07-7.79 /股(攤薄後),即仍有40%-50%的提升空間,且中長期存在多個溢價因素的存在,這包括定增或為集團國企改革第一步、資源價值高價格彈性(稀土價格10%↑,資源價值30%↑)、富有釷/鈧等稀貴資源等,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短期看,①根據存貨/市值占比越大意味著在收儲中受益也最為顯著的邏輯,廣晟有色最為直接受益,其次為五礦稀土。②從稀土永磁標的歷來的聯動效應以及具備前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業務的角度來看,推薦中科三環(存貨/市值比值最大),正海磁材(小市值+大拐點,新能源汽車最純正永磁標的),廈門鎢業(具備稀土、磁材、鋰電正極材料業務多重概念)。

短期催化劑:下半年稀土政策組合拳或漸次發力而來。
風險提示:經濟下滑超預期,及包鋼股份定增未獲通過的風險


附: 包鋼股份擔當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重任,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一、包鋼集團實施戰略規劃:包鋼股份將擔當“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
(一)包鋼集團白雲鄂博礦山的“三礦一庫”
包鋼集團旗下的白雲鄂博礦是以鐵、稀土、釷、鈮等為主的多元素共生礦,主要包括三大礦體,即主礦、東礦和西礦。其中主礦和東礦富含稀土元素(稀土品味達到5%),而西礦稀土品味較低(僅為1.7%)。如圖表 20所示,主東礦為包鋼集團鋼鐵生產和稀土產業原料的主要來源,西礦則以鐵精礦生產為主。


目前包鋼集團每年從主東礦采選礦石約1200萬噸,經過磁選浮選過程得到三類產品:鐵精礦(450萬噸)、稀土礦漿(300萬噸)和稀土尾礦(450萬噸)。盡管稀土尾礦中稀土品味達到7%,但由於工藝等原因回收利用是一大難題。包鋼集團於是在1965年建成包頭鋼鐵公司尾壩礦,將富含有價金屬但尚不能有效回收利用的稀土尾礦排入其中進行封存。經過多年累積,如今成為規模巨大的“尾礦庫”。最終形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包鋼集團“三礦一庫”式資源布局。


也正基於此特殊的資源屬性,包鋼集團長期為兩家子公司提供鐵精礦原料和稀土礦漿原料,集團和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間的關聯交易一直受到市場的關註。(詳見圖表 22)

(二)關停主東礦、開發尾礦庫勢在必行
1、庫容有限、環保、資源浪費等客觀原因要求關停主東礦、開發尾礦庫
1)尾礦壩只能服役至2025年,庫容已不允許繼續大量排放尾礦。
2)尾壩礦對自然環境造成蓄水滲出的重大環境問題。
3)稀土資源浪費:僅因每年開采300多萬噸鐵,而順帶采出60萬噸稀土資源,造成無法利用而浪費的局面
因此尾壩礦的回收利用成為包鋼集團的當務之急。學術界從2005年開始就一直呼籲政府重視包鋼尾礦壩的問題,徐光憲等院士的聯名上書曾兩次得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批示,內蒙古自治區高層也重視包鋼尾礦壩的環保隱患。根據當時徐光憲院士的提案,成熟的解決方案是:關閉主礦和東礦,開發西礦和尾壩礦;西礦提供包鋼股份所需鐵精礦,尾壩礦提供包鋼稀土所需稀土礦。

2、綜合開發利用尾礦庫技術已具備,資源自給也可以保障
1)已經具備綜合利用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驗,鐵、稀土、鈮、螢石等資源的選別、回收工藝技術已經日臻完善和成熟。
2)關閉主東礦、開發尾礦庫後,包鋼股份與包鋼稀土的原料能夠得到保證。①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每年將生產31萬噸稀土精礦(折合15萬噸REO),完全夠供應包鋼稀土,甚至對外供應。②包鋼股份的鐵精粉產能估計在750萬噸左右(西礦到時可提供650萬噸,外購一部分鐵礦石),自給率依然在50%左右,不用擔心鐵資源的自給問題。(包鋼股份目前鐵精粉原料的來源信息詳見圖表 22。)

(三)新一輪戰略規劃下,包鋼股份擔當“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
我們認為,為了解決包鋼集團與包鋼股份、包鋼稀土兩家子公司長期的關聯交易關系,以及面臨關閉主東礦、開發尾礦庫的迫切任務,包鋼集團2月19日公布了《關於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與內蒙古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實施規劃》,重新明確了兩家公司的定位,而包鋼股份通過開發尾礦庫,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

集團將包鋼股份定位為集團資源整合型企業,將包鋼稀土定位為稀土冶煉及深加工型企業:1)集團擁有的礦產資源及其開發項目將優先註入包鋼股份,包鋼股份為包鋼集團鐵、有色金屬、煤炭等上遊礦產資源及相應產品的唯一整合方。2)集團將支持包鋼稀土重點發展稀土冶煉、分離、材料及應用領域,包鋼稀土為包鋼集團稀土冶煉、分離及應用業務的整合方。3)包鋼股份完成對包鋼集團尾礦庫資產收購後,尾礦庫資產的尾礦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實施主體為包鋼股份。

戰略實施規劃實施後的變化:1)包鋼股份轉型為資源整合型企業,擁有鐵、稀土等資源,並且未來還有其它有色、煤炭等資源可以註入。2)該戰略實施規劃意味著,在集團稀土產業鏈未來的發展中,包鋼股份將負責從稀土礦到稀土精礦環節,而包鋼稀土將從包鋼股份采購稀土精礦後負責後續環節。3)如果未來包鋼股份按市場價格出售稀土精礦,利潤將有大幅增加。4)包鋼股份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此次定增我們認為是實施戰略規劃的第一步,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的包鋼股份具備投資價值


二、包鋼股份擬定增註入尾礦庫等資產,集團發展規劃實施戰略邁出大步
(一)定增事項:註入尾礦庫等資產
包鋼股份定增預案:擬以不低於3.61元/股的價格發行82.55億股,募集不超過298億元,用於收購包鋼集團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包鋼集團選礦廠和尾礦庫。其中尾礦庫預估值269億元。


(二)標的資產情況:核心資產尾礦庫介紹與開發計劃
1、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及選礦廠簡介
1)白雲鄂博礦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將於2014年下半年投產,每年可處理氧化礦(氧化礦較難處理一些,混合礦更容易處理)礦石600萬噸,其中新建氧化礦選礦生產線產能280萬t/a(主要來源於包鋼集團選礦廠的搬遷),利用現有沃爾特選礦廠產能320萬t/a(委托加工)。(詳見圖表 24)。

2)包鋼集團選礦廠可以處理白雲鄂博鐵礦石約1250萬噸,為巴潤礦業加工礦石數量超過300萬噸,生產鐵精礦數量超過700萬噸。隨著白雲鄂博礦綜合利用工程項目的建成投產,包鋼集團選礦廠相關資產中的氧化礦選礦產能將轉移至該項目實施,現有氧化礦選礦產能將實施優化設計利用,並將視生產工藝需要逐步改擴建為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項目的選礦設備。磁鐵礦及其他礦石選礦產能將繼續優化利用(這部分所需資源將主要外購)。

2、尾礦庫簡介
本次擬收購的尾礦庫資產中有豐富的鐵、稀土、氟化物(螢石)、鈮、鈧、鈦等資源,截至2013年11月30日,該尾礦庫的尾礦資源儲量為19,712萬噸。

3、尾礦庫開發計劃
1)尾礦庫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擬在尾礦庫附近建設年處理尾礦資源360萬噸的選礦綜合利用工程。該項目將新建選礦車間並采用磨礦-選鐵-脫硫-浮選稀土-浮選螢石-浮選鈮工藝流程,生產鐵精礦、稀土精礦、硫精礦、螢石精礦及鈮精礦等產品,並新建幹堆尾礦庫采用高濃度堆存方式存放最終產生的尾礦,實現尾礦庫資源綜合利用。

2)產品方案與進度:項目投入總資金為32.9億元,建設周期3年,預計2016年10月投產;前3年達產率分別為40%、60%、80%,第4年開始100%達產。在產銷一致,且精礦價格及生產成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公司預計滿產年度將實現年利潤總額41.7億元,年凈利潤31.3億元。

3)將解決尾礦庫環保問題。對尾礦庫的利用,將緩解幾個方面的環保問題:①尾礦庫將封閉後開發利用,可解決潰壩、庫容不夠等問題。②將尾礦庫綜合利用後的尾礦采用幹堆技術存放,不再造成二次遺留問題。③尾礦庫中放射性元素堆積問題將逐步根治。

(三)包鋼股份定增完成後:轉變為資源型企業
1)包鋼股份定增完成後的資產情況:本次包鋼股份定增完成後,鋼鐵產業形成了全產業鏈,資源自給率在50%以上。對稀土產業鏈的規劃是:最先是對外出售稀土礦漿(公司將承接包鋼集團向包鋼稀土提供原料的關聯交易協議),尾礦庫開發後對外出售稀土精礦。


2)逐步轉變為資源型企業:本次非公開發行後,標誌著包鋼股份逐步成為資源型企業。同時,集團還有大量的煤炭、有色(錫、鉬等)資源待時機成熟時可以註入公司。

三、公司總體估值:有40-50%的溢價空間
綜合來看,對公司現有業務估值為366-387億元,對擬註入的尾礦庫資源估值為783-880億元。定增完成後,公司股本對應目前股價的市值為802億元。我們對公司的評估價值為1149-1267億元,對應股價為7.07-7.79元,相對目前股價溢價40-50%。同時,公司資源價值對稀土價格彈性較大,如稀土價格每上漲10%,則對應的稀土資源價值提高30%(增加190億元),公司價值也提高約24%(以802億市值為基準)。
(一)尾礦庫估值:參考估值為783-880億元
對尾礦庫的估值顯示:采用資源估值法價值880億元;采用PE估值法價值783億元。我們取其區間:783-880億元。

1、資源估值法
公司先期將開發利用尾礦庫中的稀土、鐵、鈮、螢石資源,我們因此主要對這幾種資源估值,暫不考慮釷、鈧、鈦等資源價值。
有幾個註意點:①由於是尾礦庫,省掉了采礦、破碎等工藝,所以成本將有所下降。②將主要成本分攤到稀土氧化物,螢石分攤小部分成本。③價格采用假設的合理稀土精礦價格,暨【稀土市場價格-稀土精礦到稀土氧化物成本*(1+30%的冶煉分離企業應得毛利率)】。(註:①此處假設輕稀土價格較目前將上漲20%;②假設冶煉分離企業的盈利來自加工費成本加成,給予加工成本30%的毛利率)。④資源估值法采用常用的按50年8%折現。
資源估值結果:稀土氧化物估值803億元,鐵、鈮氧化物、螢石等資源價值77億元,合計價值880億元。


2、按照PE估值
公司預計,尾礦庫綜合利用項目投產後每年可以帶來31.3億元的凈利潤。給予PE 25X,則對應價值783億元。
有一點需要註意,公司假設每年生產的31.3萬噸稀土精礦均能夠出售,而目前包鋼稀土實際生產指標只需要13萬噸左右稀土精礦,但隨著輕稀土市場化的治理思路,精礦銷量有望逐步增加,還有可能對外售。

3、需要註意的問題
因為尾礦庫利用工程需要2016年後投產,所以在這期間不能直接產生效益。
公司在2-3年內利潤增量主要來自於出售給包鋼稀土的稀土礦漿收入(2012/13年包鋼集團銷售給包鋼稀土礦漿收入為7.3/6.2億元)。至於具體能夠貢獻多少利潤,則取決於稀土礦漿定價的變化(將逐步過渡到按市場價出售),以及稀土價格的變化。我們在後面進行包鋼股份業績對稀土價格變化的敏感性分析。

(二)對公司現有業務的估值:366-387億元
對公司現有業務估值在366-387億元左右,公司目前市值為395 億元。我們未考慮白雲鄂博西礦中的鈮、螢石等資源價值。

1、鋼鐵業務
鋼鐵業務基本處於微利狀態,目前鋼鐵板塊主要鋼鐵公司噸鋼產能市值在1400元/噸左右,我們對包鋼股份的噸鋼市值按照鋼鐵板塊的7折進行計算,即噸鋼市值980元/噸左右來計算,公司鋼鐵業務對應的價值為98億元。
如果以公司凈資產130億為基準(12年底鐵礦裝入前鋼鐵冶煉板塊凈資產),按鋼鐵行業平均市凈率0.60X來看,公司鋼鐵業務對應的價值為78億元。

2、鐵礦石業務
公司目前擁有白雲鄂博西礦的鐵礦石。包頭66%鐵精粉濕基不含稅價格為700元/噸。預計巴潤礦業噸礦成本在550元/噸左右,25%的額定所得稅率。我們假設巴潤礦業滿產(自選廠300萬噸,民營選廠150萬噸),主選廠噸礦凈利潤109元/噸,民營選廠盈利較低。那麽巴潤礦業一年凈利潤3.3億元左右。給予鐵礦石業務20倍的估值,鐵礦業務價值66億元。

按資源儲量估值:按5.86億噸礦石儲量(但有權處置儲量為1.56億噸)計算,鐵礦石資源價值56億元。詳見圖表 30。
綜合兩種估值,我們估算鐵礦石業務價值為56-66億元。


3、稀土資源
白雲鄂博西礦稀土氧化物儲量近1000萬噸,但品位只有1.7%,假設選出率只有30%,而噸稀土精礦(50%REO)完全成本估計在0.90萬元/噸,處於較高水平,測算後白雲鄂博西礦稀土價值在222億元左右。

(三)公司可以獲得更高溢價的幾個因素
1)公司通過開發尾礦庫,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將改善集團的社會形象。逐步解決包鋼集團與包鋼股份、包鋼稀土兩家子公司長期的關聯交易關系,此次定增我們視為包鋼集團國企改革的第一步。
2)資源價值對稀土價格彈性較大。如稀土價格每上漲10%,則對應的稀土資源價值提高30%(增加190億),公司價值也提高約24%(以802億為基準)。
3)公司輕稀土資源儲量超過2300萬噸,占全球儲量超過20%以上,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輕稀土資源供應商。同時,包鋼集團仍有大量的煤炭、有色資源,有註入包鋼股份的預期。

4)公司資源中含有大量的釷、鈧等稀貴資源,其中鈧資源價值在百億元的數量級,如果未來能夠得到利用,公司價值將得到提升。

5)本次定增完成後,公司實際流通股只有39.4億股(包鋼集團手里的40.6億流通股不會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相對於162.5億股的總股本,只占24%,具有小資金撬動大市值效應。且本次定增的82.55億股將被鎖定三年。

(四)但公司業績在2015年後才會有明顯釋放
1)在2016年尾礦庫綜合開發利用前,公司依然對外出售稀土礦漿,並且逐步轉向市場價。尾礦庫綜合開發利用後,公司只對外出售稀土精礦。

2)稀土礦漿價格逐步提高,定價更合理。2013年包鋼稀土獲得的稀土礦漿價格為166元/噸,遠低於市場價。如果嚴格按照市場價格測算,以目前的稀土精礦價格推算,稀土礦漿價格大約為840元/噸【(稀土精礦(50% REO)市場價格15660元/噸-礦漿到精礦成本1000元/噸-三費1000元/噸-礦漿到精礦毛利1000元/噸)/1噸精礦需要15噸礦漿=840元/噸礦漿】。2014年3月13日,包鋼稀土與關聯方修改了2014年供應稀土礦漿的定價公式:

①2014年上半年修改後的礦漿價格為419元/噸(已包含資源稅,以後由包鋼集團繳納資源稅),相對2013年的166元/噸(不包含資源稅,以前由包鋼稀土繳納資源稅),每噸礦漿價格增加253元/噸。

②如果2013年礦漿價格考慮資源稅,則2013年的稀土礦漿價格大約為398元/噸。相當於包鋼稀土2014年實際承擔的稀土礦漿成本只提高21元/噸,增幅為5%。也相當於每噸REO成本增加440元左右,只相當於稀土價格0.4%,對包鋼稀土的成本影響有限。

③在包鋼股份完成定增後,將由包鋼股份出售給包鋼稀土稀土礦漿,相當於包鋼股份將稀土礦漿價格從166元/噸提高到了419元/噸,增加253元/噸,但包鋼稀土只承擔了21元/噸,剩下的232元/噸的資源稅以後由包鋼集團來承擔。

④包鋼稀土預計2014年將完成6.25億元的稀土礦漿采購(2013年完成3.18億元),主要因稀選廠尚未複產,礦漿采購量依然較低。

3)在不考慮稀土礦漿價格變化(即以419元/噸)的情景下,我們預計公司2014-2016年攤薄後EPS為0.06/0.13/0.14元,當前股價對應PE為82/41/37X

4)業績對稀土礦漿價格變化的敏感性分析:2014年上半年包鋼稀土獲得的稀土礦漿價格為419元/噸,如果嚴格按照合理推測的市場價格測算,以目前的稀土精礦價格推算,稀土礦漿價格為840元/噸,暨稀土礦漿價格還有1倍提升空間。如果嚴格按市場價出售,並且銷售完畢,則將增加利潤15億元,對應攤薄後EPS 0.07元。意味著在目前的稀土精礦價格下,稀土礦漿帶來潛在可能EPS為0.14元。

四、投資建議:集團戰略第一步,包鋼股份轉型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1、我們視此次定增是包鋼集團國企改革的第一步
國企改革是中國經濟活力再次激發的一個關鍵,我們認為國企改革並不僅僅限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核心內容中,而理順集團和上市公司間、上市公司之間的關系也應是題中之意。

在此大環境下,我們並不願意孤立地來看待包鋼股份這次定增舉動,更深層上可以看作是“包鋼集團”改革方向的第一步。通過此次定增,包鋼集團旗下的鋼鐵資產得以大部分註入了包鋼股份,同時初步理順了包鋼股份和包鋼稀土之間的原材料、業務定位等問題,包鋼集團的國企改革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當然仍有許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稀土大集團與包鋼稀土的定位問題,目前集團發展規劃下的兩家公司業務的發展存在重大關聯交易等問題。我們大膽判斷“吸收合並或許為集團大的方向”,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集團改革面臨的諸多未決問題。

2、此次金額龐大的定增參與方已定,實屬不易
本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包鋼集團、招商財富、國華人壽、財通基金、理家盈、上海六禾及華安資產。

本次非公開發行數量不超過82.55億股,其中包鋼集團認購48.22億股、招商財富認購5.87億股、國華人壽認購6.09億股、財通基金認購4.28億股、理家盈認購7.76億股、上海六禾認購6.17億股、華安資產認購4.16億股。本次發行股票鎖定期為三年,且已簽署股份認購協議,並繳納擬認購股份價值的1%作為定金。

3、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考慮到此次定增後,公司將擔當起包鋼集團保護性開發資源、改善環境的重任,逐步轉型為全球輕稀土資源龍頭,價值較目前仍有40-50%的提升空間,且存在多個溢價因素的存在,維持“強烈推薦”評級,長期看好。

風險因素:公司定增計劃未獲得批準。

(源自:彭波有色金屬工作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09

摩根大通財報提前公布 成功走出去年虧損陰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85

周二,美國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三季度財報出爐。該銀行三季度凈利潤增至55.7億美元,總營收為242.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虧損3.8億美元相比,該銀行財務狀況總體實現反彈,顯示去年巨額訴訟費用的影響已經消退。

摩根大通三季度財報顯示:

三季度每股盈利(EPS)為1.36美元,預期1.39美元,二季度每股盈利為1.47美元,2013年同期為0.17美元。

三季度總營收為252億美元,較二季度增長5%。

三季度固定收益收入增長2%,至35.1億美元;股市收入下跌1.5%,至12.3億美元。

上個月,摩根大通財務總監Marianne Lake曾表示,公司交易收入可能弱於去年同期。但他還表示,若出現下跌,也不會像今年上半年那麽嚴重,因為客戶開始在波動性加大的市場中進行資產配置。

摩根大通去年第三季錄得3.8億美元虧損,合每股虧損0.17美元,凈虧損為4億美元。

這家全美最大銀行去年三季度之所以發生2004年以來的罕見虧損,是因為其遭遇監管當局的一系列調查,並為其付出高達72億美元的訴訟費用。

預計58歲的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Jamie Dimon)將於美東時間周二晚些時候與華爾街分析師就公司財報召開會議。

對於三季度業績,摩根大通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這樣評價道:“公司業務依然表現強勁。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報告,摩根大通消費者及社區銀行存款增長超越全國同業,連續第三年排名第一。信用卡業務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按揭貸款業務繼續進行重新定位,並成功走出了周期性低迷期。”

另外戴蒙還表示,“盡管全球經濟複蘇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美國經濟卻是個例外,顯示出穩定改善的跡象。美國企業狀況良好,資產負債情況穩健,就業市場趨勢不斷改善。摩根大通繼續對經濟複蘇提供支持。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為客戶提供貸款和融資超過1.6萬億美元,其中服務於小企業的資金達到150億美元。”

自2006年出任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的傑米·戴蒙目前正遭遇新的挑戰:他的健康出了問題。該公司在6月晚些時候宣布他將接受咽喉癌治療。上周,他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投資者將密切關註摩根大通的交易結果,以及該銀行是否對其網絡安全系統進行任何升級。8月27日,摩根大通遭遇黑客攻擊事件浮出水面,部分客戶的聯系人信息被竊取。

上周,戴蒙表示將在未來五年將網絡安全開支在今年2.5億美元的基礎上翻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表面上看起來顯然是正規銀行文件的財報發布在了一家名為shareholder.com的投資網站上,而且發布時間早於摩根大通原定的時間。摩根大通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早7點(北京時間晚7點)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第三季度財報。這份文件公布後不久,就從shareholder.com網站消失了。

一位摩根大通女發言人稱目前無法置評。

摩根大通是美國第一家公布三季度財報的銀行,花旗和富國銀行也將於周二發布財報。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財報將於周三出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銀行第三季度財報也定於本周發布。

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展開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受摩根大通財報較去年扭虧為盈的推動,上述六家銀行可能總計實現159億美元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9%。

今年以來,摩根大通股價累計下挫0.6%。

摩根大通

數據公布後不久,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揚:

20141014_disc1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35

【黑馬讀書】三年大限已到,蘋果能否再次走出“創新者窘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7/146883.html

6年了,蘋果還是智能手機的老大,這是個奇跡。
要知道,在互聯網領域,2-3年已足夠顛覆一個巨頭。在手機行業,這個周期是3-5年。安卓出現後,摩托羅拉衰落用了3年,諾基亞用了5年。按照這個規律,自2011年喬布斯去世,蘋果若還無所作為,也許今年就將進頹勢期入。
2011年後的3年里,用戶一直指責蘋果 ”,其實是過分苛求。一個破壞性創新出來,需要幾年的延續性創新,讓它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否則研發成本都收不回來。因此,外界看到的蘋果,永遠只是更薄、更大、配置更高。
到了2014年,現狀依舊如此。我們不得不說,蘋果確實陷入創新者的窘境,這種局面持續下去,其地位3-5年就可能被顛覆。
蘋果創立以來,也曾多次面臨窘境,但都從容地走了出來。《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曾對此有深刻描述。這次,蘋果能再次走出窘境嗎?

 

\蘋果公司較早進入手提電腦或PDA 市場的經歷,有助於我們理解大企業在小市場面臨的諸多困難。

蘋果公司於1976年推出了蘋果一號(Apple I),它最多只能算是一種功能有限的初級產品,蘋果公司在從市場撤下Apple I之前總共只賣出了200臺(售價為666美元)電腦。但Apple I並沒有給蘋果公司帶來嚴重的財務危機,因為蘋果公司在研發上的成本並不算高,而且不論是蘋果公司還是它的客戶,都從中學到了更多關於如何使用臺式個人電腦的經驗。蘋果公司在總結開發Apple I的經驗教訓後,於1977年推出了蘋果二號(Apple II)電腦,並大獲成功。蘋果公司在Apple II上市後的頭兩年就賣出了43 000臺電腦,Apple II的成功也一舉奠定了蘋果公司在個人電腦行業的領先地位。借助Apple II大獲成功的東風,蘋果公司於1980年成功上市。

在推出Apple II電腦10年後,蘋果公司已成長為一家市值達50億美元的企業。像所有的成功大企業一樣,蘋果公司也發現,為了保持其股票價值和企業活力,它每年都需要大幅提高收入水平。20世紀90年代初,新興的PDA市場逐漸顯現出了增長潛力。從很多方面來看,此次機遇都與1978年Apple II的上市給計算機行業帶來的變化(推動了個人電腦行業的形成)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對於蘋果公司來說,這可謂是一個天賜良機,因為蘋果公司獨特的設計優勢主要表現在它的用戶友好型產品中,而用戶友好型和便捷性正好構成了PDA的理念基礎。

那麽蘋果公司是如何利用這一機遇的呢?答案是主動出擊 。蘋果投資了數百萬美元來開發PDA產品,並將它命名為“牛頓”(Newton)。蘋果公司通過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市場研究確定了牛頓產品的特色;還利用了各種類型的跟蹤調研小組和調查,來判斷客戶希望產品具有什麽樣的特色。PDA具有計算機破壞性技術的許多特點。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認識到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因此他將牛頓產品的研發列為他個人的首選項目,並開始大規模地推廣這種產品,以確保這個項目獲得所需的技術和資金資源。

蘋果公司在1993年和1994年(也就是在新產品上市後的頭兩年)賣出了14萬臺牛頓PDA。當然,當時大多數觀察家認為牛頓PDA是個失敗的產品。從技術上說,它的手寫識別能力令人失望,而它的無線通信技術又大大增加了它的成本。但最糟糕的是,雖然斯卡利公開表示牛頓PDA是延續公司增長趨勢的關鍵性產品,但牛頓PDA第一年的銷售額只占蘋果公司總收入的約1%。盡管付出了所有這些努力,牛頓PDA產品仍未給蘋果公司帶來所期望的新增長空間。

但牛頓PDA是否真是一個失敗的項目呢?牛頓PDA進入手提電腦市場的時機,與Apple II進入臺式計算機市場的時機類似。它是一種創造市場型的破壞性產品,針對的目標用戶尚不明確,他們的需求無論是對他們自己還是對蘋果公司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以這個標準來看,牛頓PDA的銷售量應該好於蘋果公司管理層的預期,它在上市後頭兩年內的銷量是Apple II的3倍多。在1979年,對於當時規模尚小的蘋果公司來說,4 3000臺的銷量就已經可以看作是爭取上市資格的一次重大勝利。但到了1994年,對於已經發展為行業巨頭的蘋果公司來說,牛頓PDA 14萬臺的銷量卻只能被視為一個失敗。

破壞性技術經常導致一些之前不可能發生的情況最終發生。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破壞性技術剛剛出現時,不管是制造商還是客戶都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產品,或者是為什麽要使用這些產品,因此也不知道哪些具體的產品特色最後會受到重視,哪些不會受到重視。構建這樣的市場就是一個客戶和制造商共同發現的過程,而這需要時間。例如,在蘋果公司開發臺式計算機的過程中,Apple I以失敗告終,首款Apple II的銷量較為平淡,Apple II+則獲得了成功。Apple III由於質量問題被市場拋棄,而Lisa電腦也遭遇了失敗。前兩代Macintosh電腦同樣舉步維艱,直到推出第三代Macintosh電腦,蘋果公司及其客戶才最終找到了成功的秘訣:便捷、用戶友好型計算機使用標準——計算機行業的其他企業最終都采用了這一標準。

但在開發牛頓PDA產品時,蘋果公司過於急切地希望縮短確定最終產品和市場相互匹配的流程。它假定客戶了解自己需要什麽,而且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尋找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下一章,我將談到這個假設是錯誤的。)然後,為了給客戶提供他們認為客戶想要的東西,蘋果公司不得不在一個新興產業中承擔延續性技術領先者這樣一個不確定的角色,花費巨資來開發當時最先進的移動數據通信和手寫識別技術,而且到最後,它還投入了大量資金來向客戶推銷自己設計的產品。

由於新興市場的規模較小,因此參與新興市場競爭的機構必須能以較小的規模實現贏利。這一點至關重要,原因是,被認為具有贏利能力並且獲得了成功的組織和項目,能夠繼續從它們的母公司和資本市場吸引資金和人力資源,而被認定為失敗的提案則很難再獲得資金和人員的青睞。不幸的是,由於蘋果公司為加速PDA市場的形成在牛頓PDA產品上投入了巨額資金,公司已很難再獲得具有吸引力的回報率。因此,市場普遍認為牛頓PDA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就像大多數商業失敗案例一樣,事後人們找出了蘋果公司在牛頓PDA項目上所犯下的各種錯誤。但我們認為,導致蘋果公司在這個項目上遭遇失敗的根本原因並不是管理不當。公司高管的行為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小市場並不能滿足大機構的短期增長需求。


他們都走出來說話 by C2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4/10/17/%E4%BB%96%E5%80%91%E9%83%BD%E8%B5%B0%E5%87%BA%E4%BE%86%E8%AA%AA%E8%A9%B1/

他們都走出來說話

20141016132314157_small

快二十天了,很多很多人在這幾天都跟您們說話了。

也許他們都沒必要這樣做、這樣說。

又或您們對他們的話都聽不入耳。

又或他們的話都是公關為他們寫的。

但聽聽無防嗎? 再想想有沒有道理嗎?

有多少人都說了相同的話?

有多少話有建設性的? 有多少話對您好嗎?

有多少話說對您嗎? 有多少話您都想說嗎?

他們的話對他們有影響?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都不同。

第一生、第二生、第三生,感覺都不一樣。

第1天、第二天、第三天、收到的都不一樣。

誰是誰非,是人是鬼,誰說官腔?聽得出吧。再想想吧。共勉之。

訓練有素的專業公司秘書,曾在多家上市公司,無論是主板和創業板。超過10年上市公司經驗涉及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擁有雙碩士學位,專業為公司管治和工商管理,再加上各個領域專業文憑訓練,精通英語,中國和普通話。在英語教學和兒童發展有豐富經驗。願與您分享生活上的人和事。
Posted in 人生哲學 and tagged , , .

以歷史最低市盈率及盈虧去選走出谷底股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來源: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10/blog-post.html

今天做了一個新選股方式,就是看現時估值相對歷史最低估值差距,
因為現時到了歷史低位(如金融海嘯時歷史估值),可能有機會是已經見底或接近底部
例如,內銀現時估值5倍市盈率,海嘯最差果陣又係5倍,可能有機會已經見底(事實佢底部左好耐),如果公司增長回升,估值提升,回報率將增加....

現時P/E估值接近歷史最低P/E,反映市場預期該公司增長放緩
增長將會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公司盈利增長預期繼續向下走
例如公司歷史增長最低有20%,但預期公司盈利增長降至10%,甚至盈利下降,沒有增長,又或者好似內銀,市場仍然認為壞帳風險高,只值低估值

這堆公司有部份正由增長高峰向下,亦有部份可能將由低谷走向上升
我們要找的不是高峰轉差的公司,而是要找低谷轉好的那些來投資
這是總表,至於那些將走出谷底,遲下會再分析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q_60x6TPK6irrg6c0ARr9iYZ4XAxysxTsUM8BAropdk/edit?usp=sharing
以下只是個人認為有可能谷底的公司行業,可能有其他我不懂的也是谷底,但太多了,不全部列出
有些公司可能特殊收益導致該年P/E急降(例如電能實業),有些可能曾經恐慌,歷史最低P/E只有2倍,
亦可能曾經預期盈利急降一半,市場早已給予低估值而影響了歷史最低P/E,那些公司可能現時估值也很低,但看不出來

其實最有效方法是將歷史數據製成圖表,但千幾間公司千幾張圖,再分類,是很大工程,也不易給大家看
這個方法雖不是最好,但是較簡單直接...

個人選出值得再研究的行業

餐飲股:1314 翠華
乳業股:1117現代牧,1431原生態,6863輝山
汽車零售:3836和諧,1268美東,3669永達,1728正通汽車,1293寶信汽車
內銀,保險:939建行,2318平保,3988中國銀行,1288農行,1398工行,3968招行
奢侈品,金銀: 1913: PRADA,1929周大福
建材:2128中國聯塑,914安徵螺泥,1313潤泥,3386東鵬
賭股:1928金沙,
內地證券:6881中國銀河,
百貨零售: 848茂業,1388安莉芳,1880百麗,

不包括海嘯時候的
151 旺旺
汽車製造: 489 東風
賭股: 880 澳博

-------------------------------------------------------------------------------------------
另一方面,我以另一方法找走出谷底股,如果以虧轉盈,虧損減少,盈利增加的模式去選股
但要尋找谷底翻身股,真的不容易
雖然已經篩選出上半年虧損減少或虧轉盈的公司,但有過百間,很難逐一睇
睇一間去預測佢有冇能力轉賺很多,都要花時間,何況過百間睇,
再者,唔係每一間我都識睇,能力有限

而且公司能否有較高的盈利,去提高公司市值,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如果不熟悉該公司收入前景或盈利模式,不清楚未來收入增長,也很難確定公司能否倍升
我可能首先製作一堆疑似谷底翻身的行業LIST,再慢慢每個行業看看走出谷底的可能性~
最重要是知道走出谷底的時機,有些行業可以衰幾年,你今年見佢好似第一年衰,以為第2年會好轉,點知第2年都係衰,就會中左陷阱,浪費時間了,好似鋼鐵股衰左幾年,年年都以為佢下年轉好就年年都中陷阱食白果,所以好似內銀呢D衰左幾年,會係2015,2016定係2017先轉好? 要研究分析清楚,不能妄下定論
希望2個月時間能清理每個行業前景既分析 

走向谷底或走出谷底行業
電訊設備: 2000晨訊,947摩比,2343京,763中興,2342京信通訊,552中通服
未有研究

鐵路建築:390中國中鐵,1186中鐵建(鐵路設備南北車今年已經走左出谷底)
鐵路投資增加,但建築股未有反映,未來投資可以繼續上升

煤炭:
煤炭價格9月開始回升,疑似見底

汽車製造,汽車零售:
換車高峰期將至

零售(百貨,鞋業)
受網購影響後,經歷轉型期,將有望回升

金屬資源(貴金屬(金,銀,鉑金),基礎金屬(鋁銅))
價格下降多時,暫見企穩

內銀,內險:
估值歷史低位,但難言短期轉好

航運:
BDI短暫上升,油價跌或有助改善成本,未詳細研究

家電:
家電更換高峰可能將至

奢侈品,金銀珠寶:
高增長期過左,現時估值較低,但未知何時見底,未有研究

賭股:
2014年增長見頂,現時估值走下坡,收入回復增長才是買入時機

為資本“走出去”換取有利條件 中國加大向外資開放力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32

中國提議取消一些針對外商在華投資的限制,包括電子商務、電池、鐵路貨運和化學品等行業的投資限制,試圖為中國資本“走出去”換取有利條件,在一些投資目錄的放開上甚至超過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

中國政府4日就《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與2011年發布的《目錄》相比,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的修訂稿大幅縮減了限制類條目,新的法規將把境外企業需與國內企業成立合資企業、或被限定持有少數股權的行業從79個減少至35個。進一步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合資、合作”條目數從43條減少到11條,“中方控股”條目數從44條減少到32條。

然而,從清單上刪除的數個行業對境外企業仍存在限制,原因包括另有法規,以及多數新開放的行業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較高,或者已被具有高度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主宰。

在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包括歐洲和美國)擴大投資之際,北京方面日益感受到外界的壓力,要求其取消針對外商投資的嚴格限制。

現在通過放松一些限制,中國希望能減少上述市場出臺報複性投資壁壘的可能性。

新開放的行業包括名貴木材加工、名優白酒、影院、鋼鐵、乙烯、煉油、造紙、煤化工設備、汽車電子、起重機械、輸變電設備、支線鐵路、地鐵、部分藥品等一般制造業等領域的外資限制。

但是,禁止外商投資行業清單將有所擴充,納入一些新的類別,如轉基因產品、煙草銷售、地質和測繪服務、拍賣行和古董店。

針對中國茶葉加工以及傳統漆器和琺瑯的現行外商投資禁令將被解除。針對某些類型電池的外商投資禁令也將被解除。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放開限制的領域,鋼鐵、乙烯、煉油以及部分藥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產能過剩問題。而名優白酒因涉及傳統工藝此前被列為限制類目錄。

根據征求意見稿,此次取消了對電子商務、財務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連鎖店、土地成片開發、進出口商品檢驗等領域的外商投資限制。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征求稿還將高等教育機構、普通高中教育機構、育幼教育等列入限制類目錄,職業技能培訓列入鼓勵類目錄。而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服務機構,養老機構,以及演出場所經營和體育場館經營、健身、競賽表揚及體育培訓和中介服務等列入鼓勵類目錄。

國家發展改革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巡視員王東表示,    “從減少外資股比限制和減少外商投資的限制類條目看,這是歷次修訂幅度最大的一次。

“中國公開征求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最新修訂稿的意見,似乎將讓某些行業的外企獲得又一個漸進式的發展,”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表示。

不過,如果能夠廢除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用一份短一點的負面清單取而代之,同時加大服務行業開放力度,那將是更有魄力的。

最新的提議似乎意在改善北京方面的形象,在時間上配合幾天後將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地區領導人會議。中國官方媒體將其譽為一個重大的開放舉措。

中國領導人希望在此次會議上推進地區自由貿易,但任何泛亞洲協定取得顯著進展的概率都不大,因為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正尋求達成不包含中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協定。

中國政府還對近期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數據疲弱感到擔心。這一局面出現之際,適逢今年中國經濟將錄得自1990年以來最慢的增長。

今年頭9個月,流入中國的總投資同比下降了1.4%,但在7月和8月,外商對華投資同比分別下降14%和17%。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除了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曾出現下降外,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一直穩步增長,去年達到創紀錄的1180億美元。

中國自1995年以來一直有外商投資指導目錄,而且基本上每三年修訂一次。該目錄還包括政府鼓勵外商投資的數百個部門和行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