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東京發表講話稱,日元貶值速度已經過快。隨後,日元出現較大漲幅:
(麻生發表了日元過快貶值的言論後,美元/日元迅速走低近50個點)
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篩選了麻生太郎講話的要點:
希望在今年年內制定財政支持措施。
經濟刺激政策將平衡經濟、財政改革需求。
明年提前制定2014/15財年的補充預算計劃。
日元貶值速度已經過快。
匯率快速波動是有影響的。
匯率由市場決定。日元突然升值或貶值都是不被歡迎的。
2020年財政平衡盈余目標已變得更加困難。
在上調消費稅延遲後,必須重新考慮社會福利資金問題。
日股早盤也小幅低開,日經225指數開盤跌0.1%,至17285.72點。
資產管理和對沖基金IG駐墨爾本的市場策略師Stan Shamu在一份給客戶的郵件中寫道,日本提前選舉“可能意味著市場今天會持謹慎態度”
坐看事態演進會非常有趣,因為日本政客們就要開始“放歌了”。
今年以來,日元對美元和歐元分別貶值了11%和3%。最新的數據顯示,日元貶值刺激了日本出口。
日本財務省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10月出口同比增長9.6%,創今年2月以來新高,市場預期為增長4.5%。當月進口同比增長2.7%,預期為增長3.4%。當月商品貿易逆差7100億日元,預期逆差和前值逆差均超過1萬億日元。
隨著日元貶值,日本和歐盟的貿易逆差創下近兩年的新低。10月日本對歐盟貿易逆差降至170億日元,盡管大幅低於2008年2月(金融危機之前)時的盈余5250億日元,但是在瑞穗證券經濟學家 Toru Suehiro看來,這仍然顯示出日本對歐貿易的改善趨勢。
Suehiro告訴彭博社:
因為日元對歐元貶值和歐洲經濟自2011年的底部複蘇, 日本對歐盟出口增長強勁。日本國內需求仍然疲弱,因此日本對歐盟的貿易數據會持續改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元“直線式的”貶值,令與日本在諸多關鍵市場上存在著競爭關系的韓國坐立不良,何況韓企還面臨中國廉價產品的競爭。
在“安倍經濟學”的指導下,日本進行了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刺激,導致日元對主要貨幣創下多年新低。在過去的兩年中,日元對美元累計貶值33%,對韓元貶值35%。
日元如此大幅的貶值引發了韓國工業企業家、政客和貨幣政策決策者的擔憂,因為日元貶值增強了日本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而韓國與日本在很多產品線上存在競爭關系。
盡管韓國央行應對日元貶值的工具十分有限,該行行長李柱烈本月仍然表示,韓國央行不會“坐視不理”。
在11月18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韓國央行維持了關鍵利率2%不變,但是李柱烈強調,鑒於日元貶值,“情況令人擔憂”。他表示,如果日本公司繼續削減出口價格,韓國的汽車、鋼鐵、機械和造船行業“一定會遭受打擊”。
韓國擁有高額外匯儲備,允許韓國央行通過幹預外匯市場的方式調節韓元對美元的匯率。
然而,韓元與日元不存在直接的匯率,而是通過各自與美元的匯率所計算出來的,這使得韓國央行的操作空間很受限。
法新社報道稱,理論上來說,韓國央行可以大幅拋售韓元,以壓低韓元對美元的匯率,最終壓低對日元的匯率,但是韓元大幅貶值會對那些需要進口原材料的企業造成傷害。
韓國淑明女子大學經濟學教授 Shin Se-Don表示:
韓元貶值將使外國投資者從股市和債市抽離資金,導致市場更加不穩定。
兩面夾擊
日本企業從日元貶值中享受到的好處是現代汽車等韓企無法企及的,同時也使得它們的處境更加艱難。
現代汽車上月宣布,三季度凈利潤下滑30%,其首席財務官Lee Won-hee隨後表示:
現在我們最大的風險在於被日元貶值所侵蝕掉的價格優勢。
不僅是日元貶值,中國的廉價產品也讓韓企飽受壓力。韓國LG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Lee Keun-Tae指出,很多韓國企業本來就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在價格競爭上,韓國出口商跟中國企業沒得比,現在他們還要考慮來自日本的競爭。
韓企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兩面夾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央行公布兩年多來首次降息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今年9月末以來新低。分析人士預計,央行降息可能啟動了人民幣貶值的周期,未來人民幣波動可能加大,今年將成為2005年匯改以來首個人民幣匯率收跌的年份。
上周五,中國央行自2012年7月以來首次宣布了不對稱降息:將金融機構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
雖然降息後央行第一時間表態稱,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但今日匯市反應明顯,購匯顯著偏多,價格波動加劇。今日人民幣兌美元收報6.1417,跌幅0.27%,跌至9月29日以來最低點,全天日內波幅178個點子,波幅也是9月29日以來最大。
路透采訪的交易員表示,中國央行降息可能令人民幣短期朝貶值一側略微波動,不過匯率政策保持相對穩定的可能性偏大。經濟表現相對不景氣的背景下,預計央行也不希望因人民幣貶值引發大量資本外逃。一位外資行交易主管還提到,人民幣中間價並未大幅走弱,從中可窺見央行或許不想引導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而且,人民幣國際化也意味著需要相對穩定、甚至稍微強勢的人民幣。
匯豐的經濟學家也在報告中警告,中國央行不可能會讓人民幣大貶值,離岸人民幣市場對央行降息也沒有很大反應。該報告寫道:
“中國有更廣闊的改革日程,包括經濟改革和再平衡,這將把它與那些進行貨幣競爭的國家區分開來。”
“同時,結構性改革可能需要低增長、低通脹、逐漸降低利率和縮小儲蓄與投資的差距(意味著縮減經常項目盈余)來配合實現。這些實際上都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空間減小了。”
該報告預計,最終結果不會是人民幣穩步升值或貶值,而是匯率波動更大。
不過,在中國央行公布降息四天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咨詢公司NewGenStrategies旗下資深咨詢師Matthew Garrett的觀點。Garrett預計,未來的12個月內,人民幣有50%的概率會開啟一場前所未有的貶值和大幅波動。其波幅之大,很可能會超過中國央行今年一季度為打破單邊升值預期而主導的貶值。這將會對全球市場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今日稍早,華爾街見聞文章又援引路透報道中的分析師觀點,稱降息可能意味著人民幣自今年五月以來的一波升值進入尾聲,尤其是在中國央行還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情況下,因為這類舉措將導致市場上充斥著廉價的人民幣。
上述報道認為,上周五的降息相對削減了人民幣資產對國際熱錢的吸引力,持有人民幣的風險增加。該報道還援引美國政治風險咨詢機構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觀點,認為
中國央行面臨允許人民幣適當貶值的壓力,這是“市場對降息的正常回應,也是在亞洲貨幣全面呈現貶值壓力的背景下增強出口競爭力的需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元的大牛市下,貶值的不僅是歐元和日元。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出口國都在推動本幣貶值。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俄羅斯等國無不如此。
這些國家都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抵消大宗商品出口的減弱。比如在過去的一年中,在礦業出口疲軟和經濟增長不溫不火的環境下,澳大利亞央行主席就總是念叨澳元要走弱。
近來,新西蘭央行行長也說,雖然紐元有所下跌,但仍未到合理水平,不足以反映全球大宗商品的疲軟程度。此前,新西蘭一直依靠向中國出口肉類和奶制品,但最近這兩類商品價格的暴跌讓新西蘭經濟很受傷。
加拿大央行最近維持基準利率1%不變,並預計通脹在2%左右。但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也嚴重損害了該國經濟,令其增長速度降至2%左右。
自2000年以來,大宗商品牛市促使各國加大投入,商品供給急劇膨脹。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日益明顯,自2011年以來大宗商品就開始進入下跌。
今年以來,谷物價格和工業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原油已經自年中6月的高點下跌了25%,創6年新低。鐵礦石、銅價也均呈下跌態勢。
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中國消費了全球超過40%的銅、錫、鉛、鋅、煤、鐵礦石、石油和棉花。中國經濟的放緩,讓大宗商品熊市變得深不見底。
於是,隨著熊市引發的經濟增長放緩,各大宗商品出口國貨幣競相走軟,導致商品美元對美元的集體貶值。而且,這一勢頭短期內似乎沒有扭轉的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降息的同時又上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中國央行的舉措讓外匯策略師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繼降息後,中國央行上周四上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至6.1320,為8個月新高。巴克萊銀行亞洲區匯率策略部主管Mitul Kotecha表示,至2015年9月,人民幣將貶值2.3%。瑞銀也預計人民幣會貶值,其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上月26日的報告中預計,低利率和資本外流將令人民幣在2015年貶值至6.35。
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分析師認為中國不會尋求讓人民幣大幅貶值。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從澳大利亞到加拿大,從德國到英國,中國在世界主要大城市設置人民幣交易中心,刺激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流通和使用,同時通過滬港通等措施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中國政府此前一直避免采取像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那樣的措施刺激經濟。自今年6月以來,新興市場貨幣中,唯有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升值,盡管上半年人民幣貶值了2.4%。
法興亞洲外匯策略部主管Jason Daw 11月24日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
我預計,中國央行可能傾向於讓人民幣走軟。人民幣像上半年那樣的小規模貶值不會與人民幣國際化相違背。
中國工商時報副總編、南開大學國經所客座教授劉衫也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意味著中國不會主動尋求人民幣貶值:
這既有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性要求,也有短期履行大國義務的需要。在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背景下,境外人民幣資產缺乏保值增值工具,若人民幣尋求貶值,很可能影響境外投資者對保有人民幣的信心,進而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戰略,中國不會為獲取短期利益而不顧大棋局。
法國巴黎銀行此前也指出,為應對通縮風險加劇,中國央行需要刺激流動性和M1供應增長。為達該目的,相較於人民幣貶值會更傾向於降準或者通過購買資產向銀行系統註入流動性:
中國當局顯然更傾向於前面兩個選擇。上周的降息意味著中國央行定向寬松措施的終結,而降準即將來臨。讓人民幣貶值是中國央行的最後選擇,但是如果日元和歐元持續以快於我們預期的速度貶值,中國選擇它的可能性會加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曾經開玩笑地說過,當每個人都感覺到(貨幣)需要貶值時,全球性的大寬松就來了。
在亞洲貨幣競相貶值的背景之下,市場期待人民幣也加入貶值大軍也並不意外。自2014年8月至今,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升值6%。其中日元、歐元、韓元和盧布的貶值是最大推手。而人民幣對叱咤匯市的美元僅小幅貶值0.5%。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對於市場期待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預期嗤之以鼻,該行表示,中國決策層不會容忍人民幣出現5%以上的貶值。理由如下:
首先,歷史已經證明,即便在金融危急時刻,中國也沒有讓人民幣貶值的先例。無論是亞洲金融危機還是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均保持對美元的相對穩健。實際上,2008年至2009年三月之間正是美國金融最頂峰的時刻,中國出口因此遭遇寒冬,就業也大幅減少。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出現了8.5%的升值!
其次,中國目前沒有太多的出口壓力。在美國經濟逐漸企穩向好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並未因為相對昂貴的人民幣而快速失去競爭力。這意味著中國並沒有壓低人民幣的迫切性。
此外,中國對於資本外流也心存芥蒂。國內流動性原因讓中國在開放資本賬戶步伐上一直進展緩慢。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的話,勢必將導致資本大量外流,而這將導致中國整體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風險。從維穩的角度出發,人民幣大幅貶值也缺乏依據。
最後一點,中國政府正在力主進行結構性改革。本幣突然的大幅貶值可能會導致改革的努力受到影響。這同樣關乎到政府的信譽度問題,因此決策層不會冒這樣的風險。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NewRu消息,俄羅斯杜馬副主席Yevgeniy Fedorov呼籲對俄羅斯央行展開刑事調查。Fedorov在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новостей電臺表示,
我們已經提交申請,針對俄羅斯央行開啟刑事調查。俄羅斯總檢察辦公室表示正在推進該調查,並已經就央行的行為展開初步檢查。俄羅斯央行是俄羅斯的敵人。我認為,其將造成巨大的傷害。俄羅斯央行將會竭盡所能,讓盧布下跌,讓利率走高。
他指出,俄羅斯央行違反了俄羅斯憲法第75條。該憲法稱,俄羅斯央行的主要功能是保護和穩定盧布。
受經濟制裁、油價下跌和盧布崩盤影響,俄羅斯經濟停滯。不過,和美聯儲等西方機構不同,俄羅斯央行選擇繼續緊縮的貨幣政策,忽略了鴿派的呼籲。事實上,俄羅斯央行正在加息。10月31日,俄羅斯央行將基準利率由8%上調至9.5%。
據路透社報道,關註俄羅斯央行的人士表示,俄羅斯央行鷹派舉動的背後有普京的支持。
本周,盧布持續下跌,一度跌破54盧布兌1美元關口。
周二,俄羅斯經濟部下調2015年GDP預期至-0.8%,此前的預測為增長1.2%。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
下圖橙線顯示了盧布的走勢,綠線為油價的走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大選即將在12月14日到來,市場圍繞日元貶值的幅度和速率爭論頗多。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不會再采取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強勢日元政策。雖然弱勢日元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日元升值問題更大。
在11月強勁的美國非農數據公布之後,日元周一跌至121.83,為7年來新低。在安倍執掌的兩年時間內,安倍經濟學所主導的貨幣寬松已經導致日元貶值超過30%。
弱勢日元對於日本跨國企業而言是利好消息。日本汽車公司4-9月利潤達到歷史高點,而強勁的企業利潤也幫助日本股市節節走高,日經在上周刷新7年新高。
而對於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而言,弱勢日元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最新公布的日本第二及第三季度GDP均陷入衰退境地。
在野黨民主黨總書記Yukio Edano上周日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表示,“安倍對小企業和個人家庭毫不關心。弱勢日元所帶來的風險不能再被忽視了。”
根據Tokyo Shoko Research調查顯示,今年1-10月8309破產案例中,有238例是受到日元走低直接影響。不過10月僅800例破產的數量為過去24年來該月最佳表現。
而周日在被問及是否願意回到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強勢日元之時,安倍晉三明確表示不。2009-2012年間,日元(對美元)一度升至75水平。
安倍稱,“強勢日元導致日本在出口方面完全失去競爭力,導致大量跨國企業被迫裁員。雖然弱勢日元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日元升值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豐田汽車正在考慮開發化氫汽車,如果民主黨在位,豐田肯定會把廠建立在國外。對於自民黨來說,我們更為關心就業。”
自民黨總書記Sadakazu Tanigaki同時表示,自民黨將繼續支持日本央行的寬松措施,現在退出貨幣寬松為時過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盡管央行連續多天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但即期匯率卻連連暴跌,今早的跌幅更是創下近九個月來新高。
截止北京時間11:11,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早盤暴跌逾300點跌破6.20關口,創下今年7月22日以來最弱水平,跌幅一度達0.54%,這是今年3月20日以來盤中最大跌幅。3月20日當天人民幣收盤跌0.54%,盤中最大跌幅為0.6%。
在離岸人民幣市場方面,人民幣兌美元下跌0.3%至6.1954,創11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
值得註意的是,近日央行一直在上調人民幣中間價,今天中間價報6.1231,上日為6.1282,再前一日為6.1373。目前在岸人民幣較中間價貼水已經擴大至1.3%,為今年6月以來最大。
彭博引述民生銀行外匯交易員吳丹稱,近期人民幣即期貶值,而央行上調中間價,表明央行有意控制人民幣貶值的下限,在市場有貶值預期的情況下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太多。但現在看來人民幣貶值的下限要突破之前的預期。
一位外資行交易主管對路透表示,最近美元多頭逼空,加之市場流動性較差,導致短暫的購匯盤趨強極易造成市場不平衡。而企業結匯意願有所下降,因前期結匯較多,市場等待更好的匯價結匯。此外,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走跌對人民幣弱勢亦有影響。
華爾街見聞曾報道,昨天人民幣就暴跌225點至6.1727,創四個月新低,跌幅0.36%。
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此前曾認為,如果人民幣失守6.20關口,那麽可能將迎來一輪貶值走勢:
假如未來幾天人民幣繼續貶值,預計央行很有可能出手維持匯率穩定,人民幣跌破6.20的概率不大。但假如央行保持旁觀允許人民幣續貶,6.20失守的話,則我們此前預期的明年人民幣貶值走勢可能會提前到來。
周一公布的貿易數據不佳,11月中國出口大幅低於預期,進口增速意外下滑。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到,進口數據疲弱,內需不足是主因,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APEC期間限產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而基數效應、人民幣升值和打擊高報數據共同導致了出口增速減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了解決策情況的中國官員和專家透露,在持續數年允許人民幣近乎不間斷地上漲之後,中國越來越願意讓人民幣溫和貶值,同時希望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
中國央行目前正努力應對一些央行內部人士所說的人民幣“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這主要是美元走強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所致。自今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下跌超過2%,這有望使人民幣出現五年來的首次年度下跌。截至周三,人民幣兌美元今年累計下跌2.3%。
但官員以及中國央行顧問稱,央行不太可能允許人民幣兌美元的跌幅超過3%。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導致資金流出,而此時中國恰恰需要資金來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或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
明年晚些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將重新評估各國官方外匯儲備可納入的貨幣種類。
這些官員稱,中國政府也在爭取讓IMF明年將人民幣列為與美元、歐元和日元一樣的國際儲備貨幣。能否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該貨幣是否已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被廣泛使用。中國政府相信,持續貶值會降低人民幣對企業和投資者的吸引力。
據一名接近中國央行的中國官員表示,明年人民幣會出現多輪貶值,一旦貨幣政策進一步放松,特別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上述官員表示,但總體而言,美元對人民幣應會保持相對穩定;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中國問題經濟學家朱海斌稱,外匯政策將是2015年中國最複雜的宏觀政策之一。
中國經濟疲軟導致中國央行上個月宣布降息,此外市場預期美國明年將上調短期利率,這都令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下降。很多此前押註人民幣會上漲、從而以較低利率借入美元買入人民幣的投資者最近幾周都在平倉,他們的理由是中國可能采取更多措施來提振經濟。
如果中國央行再度降息將降低人民幣資產的回報率,令投資人民幣產生收益的可能性下降。
中國央行最近一段時間試圖引導人民幣走高,但人民幣卻在下跌。周三人民幣兌美元收於1美元兌人民幣6.1975元。
對此,中央智囊團、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央行主要考慮的是維持穩定,最終還是要依靠市場為導向。他認為人民幣目前貶值的壓力比升值的壓力大,預計明年人民幣向下的壓力會大一些,因為人民幣逐漸走向開放,在美元指數很強,非美元貨幣都有貶值壓力,且中國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偏松。
瑞銀(UBS AG)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她預計明年人民幣將“溫和貶值”。她預計到明年年底人民幣將跌至1美元兌人民幣6.35元。
管理著1.3萬億美元資產的德意誌銀行資產與財富管理公司(Deutsche Asset & Wealth Management)駐法蘭克福高級投資組合經理Roland Gabert說,上個月他減少了看漲人民幣的頭寸,因為他擔心美元上漲會全線削弱亞洲貨幣。
Gabert表示,美元漲勢相當搶眼,對中國可能是個風險。
一些投資者開始做空人民幣,Mark Bower是其中之一。作為總資產7.5億美元的投資公司Bienville Capital Management的新興市場部主管,Bower對中國仍在擴大的貿易順差不以為然,盡管這是促使一國貨幣升值的因素。他說,中國貿易順差擴大更多的是因為國內需求萎縮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不是中國出口上升。
他表示,過去六個月來人民幣匯率變化不大,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這一事實導致中國的競爭力越來越弱。
目前,中國央行允許人民幣在每日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波動。許多中國央行內部人士和外部人士都預計明年這一區間將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區間上一次擴大是在3月份,當時是從1%擴大至2%。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問題專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中國業務主管Eswar Prasad稱,美元走強和國內經濟減弱給中國創造了一個機會,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增強人民幣的匯率彈性,同時也不會因為人民幣升值預期而招來投機性資本。
Prasad補充說,當中國央行認定人民幣雙向壓力基本平衡時,就很可能擴大人民幣的交易區間。
法興銀行不認為人民幣會大規模貶值,該行表示中國決策層不會容忍人民幣出現5%以上的貶值。因根據歷史,即便在金融危急時刻,中國沒有讓人民幣貶值的先例;其次,中國目前沒有太多的出口壓力;此外,中國對於資本外流也心存芥蒂;最後中國政府正在力主進行結構性改革,貨幣大幅貶值會危及改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