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原因辨析及走勢預判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76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2-22 14:25 編輯

看到了結局,你有沒有猜中開頭-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原因辨析及走勢預判

核心觀點:


1、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主要原因有四個:首先,10月出口增速低於預期是直接誘因;其次,央行降息一定程度推高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但這都不是本輪貶值的開始和最主要的原因;第三,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主要國際因素,我們在8月24日報告《香港利差收窄或預示資本外流》已提示此變化,9月25日電話會議我們給出“對未來一個季度的人民幣匯率的判斷是,人民幣匯率走弱的可能性會更高”,正是建基於此;第四,央行穩定匯率態度的變化決定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節奏,我們在11月9日報告《央行大幅調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時指出了這一變化,本輪人民幣匯率明確開始的時間點就在此周。

2、未來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弱的可能性非常低。未來數月內,人民幣匯率能否由弱轉強,主要決定於美元走勢和全球資本流動的趨勢。如果美元指數未能有效突破2008年危機時期創下的89的近年來技術性高點的話,可能會進入一個盤整階段。這將使得國際資本回流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人民幣匯率短期有可能改變目前的弱勢,由弱轉強。展望2015年,我們預測人民幣匯率將在2012年10月以來形成的(6.0,6.3)這樣一個區間內波動。


正文:

2014年12月前兩周,國內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出現比較明顯的貶值。兩周時間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12月5日的6.1527元貶到18日的6.2163元,貶值幅度達1.03%。如果從本輪貶值起點10月30日的最高點6.1130元算起,到12月18日6.2163元的最低點,最大貶值幅度達1.69%。人民幣匯率短時間內如此大幅度的貶值並不常見,因此其背後的原因引發眾多分析和猜想,眾說紛紜。究竟孰是孰非?本輪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故事曲折,套用《大話西遊》一句經典臺詞:就算看到結局,你分析的理由和框架能不能準確預測在開頭?

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我們認為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主要原因有四個:
首先, 11月出口增速低於預期是直接誘因
2014年12月8日,海關公布的貿易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中國的出口同比增長4.7%,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8.2%,引發市場對於出口和外需回暖的懷疑情緒。當日,國內外匯市場購匯意願明顯上升,結匯積極性下降,人民幣匯率走弱,由12月5日的6.1502元收低超過200個基點至6.1727元。12月9日開盤後,購匯盤進一步湧現推動人民幣匯率走貶,一度接近6.20的整數關口,最終在大行出售外匯的情況下於6.1855元收盤。貿易數據公布後人民幣匯率顯著走貶表明出口增速是影響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個原因。但我們認為這只是一個誘因,並非主因。道理很簡單,仔細觀察會發現,人民幣匯率走弱不是始於貿易數據公布,而是更早。本輪人民幣共走貶1.69%,該周貶值0.6%,尚不到跌幅的一半。

其次,央行降息一定程度推高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
2014年11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超過兩年時間後再次宣布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降息導致一部分投資者擔心境內外利差收窄,國際資本可能外流,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可能性增加。因此,降息後第一個交易日的11月24日,購匯意願上升,人民幣匯率收貶於6.1417元,較上一交易日貶值0.27%。降息同樣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道理同樣,人民幣匯率的走弱要早於降息,這仍然不是故事的開頭。

第三,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主要國際因素
美聯儲正式結束QE的時間是在10月底,但市場對其貨幣政策變化的預期走在前面,體現最為明顯的是美元指數的走勢。美元指數從8月初的81.31一路上升到12月5日89.35的高點,三個月上升9.89%。美元指數如此大幅度的急升,近年來都比較少見。由於美元是全球中心貨幣,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及美元指數的波動通過市場預期、匯率、利差、套息交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等多個渠道影響新興經濟體的國際資本流動方向及規模。近期包括俄羅斯盧布危機等多個新興經濟體出現的問題都與此有關。


有兩個指標可以觀察美聯儲本輪貨幣政策變化對新興經濟體所帶來的影響:一個是價格指標,即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該指標從8月初的86.80,下降到12月上旬的78.88,下跌9.12%;一個是數量指標,即招商宏觀團隊構建的“招商亞洲新興市場資金流向指標”,該指標衡量亞洲多個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中國際資金的流入和流出狀況,從8月的86.2,下降到11月的39.5,下跌54.2%,顯示國際資本外流。

新興經濟體的匯率走弱和國際資本外流與中國有何關系?我們在《寰球同此暖涼》研究報告中強調,分析中國的國際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需要有一個全球的視角,采用國內和國際因素並重的分析方法。既然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變化能夠同時影響多個新興經濟體,其對中國一定產生同樣的影響。我們可以把各個經濟體比作大大小小的船只,當美國這艘大船駛過產生巨大波瀾的時候,每個船只都會受到波及,產生搖擺,只是由於所處位置和自身條件的不同,受波及的先後順序和搖擺的程度不同罷了。因此,當我們看到其他經濟體的匯率和資本流動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而產生波動時,就應該考慮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何時以及多大程度會受影響。

事實上,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及美元走強對中國國際資本流動的負面影響從9月已經開始,10月已經比較顯著。以銀行結售匯統計數據為例,銀行結售匯由7月的順差100.9億美元轉為9月的逆差78.4億美元,10月的逆差規模進一步擴大到238.0億美元。銀行結售匯由順差轉為逆差,顯示國內企業和個人的結匯積極性下降,購匯和持匯的意願上升,國內外匯市場由外匯的供大於求逆轉為供小於求。這一國內外匯市場中的巨大變化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的證實。2014年11月,他以個人身份在《中國外匯》2014年第21期發表的《積極適應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新常態》一文中指出:“2014年9月份,境內外匯市場供求突然出現較大的負缺口,就是在國內8月份主要經濟金融指標偏弱、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美元匯率明顯走強等內外部偏空因素的疊加作用下,境內市場做出的強烈反應。”

至此我們已經看到了故事的開頭,美國貨幣政策變化及其預期是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最重要的國際因素。於是,問題來了,既然中國國際資本的外流從9月就已經開始,國內外匯市場的供求形勢當時已經逆轉,其他經濟體的匯率9月就開始走弱,為何在岸人民幣匯率在9月和10月一直保持穩定甚至偏強的走勢呢?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必須要了解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

第四,央行穩定匯率態度的變化決定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的節奏
2014年9月和10月在結售匯出現逆差和外匯市場供小於求的情況下,在岸人民幣匯率能夠保持穩定,顯然是有機構在外匯市場上持續供應外匯以穩定匯率所致,而這個機構很可能是央行,因為其他機構持有的外匯資產不夠巨大,而且沒有穩定外匯市場的義務。如何證明是央行在市場上出售外匯以穩定匯率呢?抱歉,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原因很簡單,央行從2014年3月匯改承諾“退出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幹預”後,顯示央行幹預行為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資產變化就不再顯著。例如,2014年9月和10月,央行外匯資產分別減少133億元人民幣和增加20億元人民幣,這應該不是央行幹預行為的全部。

沒有央行外匯資產數據這個直接證據,我們只能尋找辦法來反證:
一個反證是,從過去的經驗看,每當結售匯出現逆差時,人民幣匯率多數情況會出現貶值壓力,央行都會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外匯以維護匯率穩定。例如2012年初,由於對希臘無序退出歐元區的擔心,全球出現信貸凍結和“美元荒”,國際資本流動規模收縮。2012年4月,銀行結售匯由上月的順差78.4億美元下降到逆差37.4億美元,當月央行就為穩定外匯市場賣出了外匯,減少外匯資產等值625.5億元人民幣。這一階段,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由3月31日的6.2980元貶值到5月31日的6.3709元,貶值1.16%。2014年9月和10月結售匯逆差的規模較之當時要大,而人民幣匯率能夠保持穩定,央行間接幹預投放的外匯資產量應該不小。


另外一個反證是,既然9月和10月是央行的穩定行為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堅挺的話,那麽一個必然的推論是,當央行的態度變化,不再幹預時,人民幣匯率將開始走弱。那麽,如何觀察央行維持匯率穩定態度的變化呢?我們認為最好的指標之一是看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2014年11月第一周,央行多次調低(貶)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單周累積調低141個基點,顯示央行希望退出此前兩個月的穩定匯率狀態,更大程度讓市場供求來決定匯率走勢。事實上,本輪人民幣匯率的走弱正是始於11月的第一周。

至此,我們可以來全面回顧一下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這個故事的全貌:
故事的開頭:2014年9月至10月,美聯儲結束QE的預期漸起,美元指數持續走強。新興經濟體國際資本出現外流,匯率走弱(此時,離岸人民幣匯率已開始走弱)。中國面臨同樣的壓力,結售匯從順差轉為逆差,人民幣匯率承壓,但央行通過種種方式穩定了在岸人民幣匯率。

故事的轉折:2014年11月第一周,央行通過大幅調低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階段性告別穩定匯率任務,將匯率的決定權暫時交回給市場來決定,在岸人民幣匯率開啟本輪貶值。


故事的結局:2014年12月8日,當人民幣即期匯率在低於預期的出口數據引導下挑戰6.20的整數關口時,央行可能又回到了外匯市場中來。這大概可以算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吧。

對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判斷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對本輪人民幣匯率走弱背後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主要是為判斷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分短期和中期兩個時間維度。短期而言,未來數月內,人民幣匯率能否由弱轉強,主要決定於美元走勢和全球資本流動的趨勢。如果美元指數未能有效突破2008年危機時期創下的89的近年來技術性高點的話,可能會進入一個盤整階段。這將使得國際資本回流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人民幣匯率短期有可能改變目前的弱勢,由弱轉強。


中期而言,展望2015年,我們預測人民幣匯率將在2012年10月以來形成的(6.0,6.3)這樣一個區間內波動,主要理由如下:一是,從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寬幅波動的事實看,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短期大幅升值和貶值都缺乏經濟基礎。二是,央行並未承諾完全退出中國外匯市場的幹預,其在關鍵時刻穩定市場的作用有助於減少市場恐慌行為,避免人民幣匯率的超常波動。三是,鑒於美元指數很可能在歐元區及日本寬松貨幣政策加碼的條件下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在此基礎上兌美元進一步升值可能將更嚴重打擊出口部門,危及2015年的經濟增長和穩定就業目標。因此,人民幣匯率短期進一步升值的空間受到限制。四是,2014年以來,以央行之間貨幣互換、人民幣國際結算和人民幣離岸清算銀行為主要內容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進速度加快,需要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一個持續貶值的人民幣匯率顯然有悖於國際化的目標,這限制了人民幣走弱的程度。五是,為防止跨境套利和套匯,人民幣匯率需要保持必要的波動性。六是,從我們對2015年中國國際資本流動的形勢判斷,階段性的國際資本流出和流入將交替出現,也會帶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綜上,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在2015年保持區間波動的可能性比較大。
(來自招商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644

歲末大漲難改貶值趨勢 人民幣有望創匯改後貶值記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66

中國央行宣布不對稱降息一個月後,人民幣匯率明顯走低。截至本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今年貶值接近3%,2005年匯改以來從未如此大幅貶值。雖然近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止跌回升,昨日單日漲幅還創六個月新高,但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升值、人民幣對美元下跌的趨勢不會改變,最近的人民幣“逆襲”只是雙向波動的特征。

自上月22日中國央行降息以來,截至本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幅達1080基點,貶值幅度達1.76%,今年年初截至當日,這一即期匯率貶值2.93%,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0.421%。《北京商報》援引中信銀行國際金融市場研究員劉維明預測稱,如無意外,人民幣即期匯率將自2005年匯改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明顯走低。

而近兩日人民幣又突如其來開始反彈。昨日午盤,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創九個月最大盤中升幅。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創兩周最大盤中升幅。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這對美元頭寸的一次釋放。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外匯資金團隊負責人梅治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一些有大額遠期外匯收入的企業會在人民幣的價值窪地階段賣出,

“很大原因在於,這段時間美元連續上漲,人民幣已經到了階段性的價值窪地,現在結匯價比較理想。我們觀察到很多企業開始進行大筆結匯。”

梅治信還提到,年底大宗商品的購買需求少,客戶購匯量小於結匯量,銀行累積了大量美元頭寸。一名外匯交易員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本周四中資大行大量拋售美元,引發其他對手方削減多倉。

不過,多名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的短期“逆襲”僅是雙向波動的特征,並未改變美元強勢回升的邏輯。尤其是本周二美國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其GDP大幅增長,個人消費上升,令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升溫。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在研報中提到,人民幣實已開啟貶值走勢。一個明顯信號是,銀行代客結售匯差額從9月起連續3個月為逆差。除了預計美聯儲收緊貨幣這一主要的國際因素,謝亞軒還認為,中國出口增速低於預期是一個月來人民幣貶值的直接誘因,央行降息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

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管局局長易綱本月21日在“2014-2015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美元是最強的,美元兌歐元的升值超過10%,對日元的升值超過11%。而人民幣在全世界是第二強,實際有效匯率表現為升值。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援引英國《每日電訊報》觀點稱,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公開警示人民幣過於強勢,在通縮陰霾來襲和其他亞洲貨幣大多貶值之時,中國可能已加入貨幣貶值大戰。

多家機構預測,隨著明年美元指數的繼續走強,以及明年初經濟的持續放緩,人民幣匯率出現小幅貶值的可能性很大。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曾分享高盛的2015年展望。高盛預計,人民幣匯率一年內將總體保持穩定,會繼續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但存在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貶值的風險。由於經濟放緩的預期和農歷新年導致的貿易順差急劇收窄,人民幣的貶值風險將在2015年上半年上升。

以下可見高盛整理的194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變化。

人民幣,美元,匯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88

再不貶值通脹將突破1000% 委內瑞拉“被迫”啟動匯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18

venezuela-currency-580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周二表示,將在新年之際宣布期盼已久的委內瑞拉三層貨幣控制系統改革。

在新年問候後,改革的細節將會被詳盡地解釋。改革旨在優化和完善外匯交易體系。馬杜羅表示,財政部長Rodolfo Marco和央行行長Nelson Merentes將公布細節。

歐佩克成員國委內瑞拉運作三個官方匯率——對優先商品,1美元兌6.3玻利瓦爾(委內瑞拉貨幣)。而央行的兩套名為Sicad I和Sicad II的體系的匯率分別為1美元兌12玻利瓦爾和1美元兌50玻利瓦爾。

但在黑市上,1美元可以兌換超過170玻利瓦爾,使得經濟陷入扭曲,對改變官方匯率產生壓力。

市場一直猜測馬杜羅可能會在2015年年初取消6.3的匯率。一些經濟學家說,通過在高匯率提供更多美元,並減少6.3匯率下的美元供給,“隱形貶值”已經開始。

美銀美林南美首席經濟學家Francisco Rodriguez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委內瑞拉必須貶值其貨幣,不然通脹有可能最早在明年突破1000%。在目前的體系下,委內瑞拉高估了玻利瓦爾,這相當於政府在以低價出售美元,強迫政策制定者發行更多的貨幣來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如果匯率不進行大幅度的改革,我們很可能看到3位數的通脹,甚至是4位數的通脹。政府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來為其赤字提供資金,而政府赤字是由於以玻利瓦爾計價的收入過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36

老將出馬 普京力阻盧布貶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59

盧布危機遲遲未能得到解決使得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人選出現變化。經驗老道的前俄羅斯央行高管Dmitry Tulin接替Ksenia Yudaeva,以應對風雨飄搖的盧布和俄羅斯經濟。

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之後,當時30多歲的Tulin就擔當俄羅斯央行副行長並處理了1992年的惡性通貨膨脹。

曾在90年代和Tulin共事過的前俄羅斯央行行長顧問Alexander Potemkin表示,“Tulin不僅對俄羅斯金融體系十分熟悉,並且他對處理金融危機還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彭博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稱,在油價和盧布下跌、歐美國家對俄制裁的背景之下,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Yudaeva主動要求行長Elvira Nabiullina尋找更為合適的人選來替代她。

Tulin將從1月21日起主管穩定盧布匯率的工作,Yudaeva則將負責經濟前景預測和策略研究。

俄羅斯央行曾在去年12月中旬大幅加息650個基點以應對盧布貶值,但是收效甚微,盧布暴跌10%。兩天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指責央行未能迅速行動以應對危機。

克里姆林宮經濟顧問Andrey Belousov上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Tulin所面臨的情況可能比之前幾次的危機更為複雜。由於目前的利率過高,商業活動在俄羅斯基本已難以展開。Tulin如何適當降息並減少對盧布的沖擊將是一大難題。”

消息人士表示Tulin的上馬得到了普京的認可,不過普京發言人Dmitry Peskov稱央行具有獨立性,因此官員的任免取決於行長的選擇。

俄羅斯貨幣盧布2014年遭遇了1998年違約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盧布對美元下跌41%。俄羅斯國債則是新興市場中跌幅最大的,5年期俄債收益率大漲822個基點至15.44%。俄羅斯Micex指數遭遇三年來首次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6

日圓貶值、奧運題材 帶動資產增值效果 想當日本包租公 三大眉角要搞懂

2015-01-19  TWM
 

這幾年台灣興起海外置產的風潮,在日圓走軟以及東京奧運題材的發酵下,日本在這股風潮中成為熱門標的,讓許多投資客趨之若鶩,究竟去日本買房該注意什麼呢?

撰文‧周思含

自從安倍晉三就任日本首相後,狂打振興經濟猛藥,帶動房市復甦跡象,也吸引外資大量湧入日本房地產市場。

六十五年次的陳先生即是一例。從事電子業,平均月薪七萬元的他,前年想在台北買一間小套房,卻苦於房價太高下不了手,輾轉得知日本置產的機會,便以原本準備買房的頭期款,轉向購置約八百萬日圓、位於東京僅有五坪,且帶有租約的小套房。

每個月扣除稅金及管理雜支後,仍有六萬四千日圓的租金收益(折合台幣約一萬七千元),算算一年竟有超過八%的租金報酬率,對陳先生來說,是相當划算的投資。

近期,日圓對台幣大幅貶值,讓陳先生興起「趁機再添日本資產」的念頭,此外,他看好二○二○年東京奧運所帶來的資產增值效果,開始積極尋覓新物件,打算加碼日本房地產。

從陳先生的例子來看,在日本置產門檻並不高,但畢竟物件不在台灣,加上文化民情及居住習慣不相同,在日本購屋,仍有許多眉角須留意。

眉角一:從中古屋著手

首先,以居住習慣的角度來看,台灣人喜歡購屋自住,但是日本尤其在房價最高的東京,住宅自有率僅四成,另外六成為租屋市場,所以在日本置產重點,不宜太過注重增值效果,而應以長期收租作為投資目標。

全國不動產總經理石吉平指出,以日本東京來看,增值地段指的就是核心五區:港區、涉谷區、新宿區、中央區、千代田區,這些地區雖有增值空間,但是投報率卻不高;對於投資者來說,較理想的方向是從生活機能佳的中古屋著手,距離地鐵站愈近愈好,最好還帶有租約,可享固定租金收益。

對於首次踏入日本房市的投資客,「不建議購買新成屋,因為折舊率太快。」富群海外地產顧問總經理賴煥昇表示,自備款約三、四百萬元,就有很多中古屋小套房的物件可供選擇,而且投入門檻較低,房貸負擔也不會太重。

「來日本買房,絕對不要抱著炒短線的心態。」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副總曹若琪表示,日本政府為抑制短線炒房,五年內買賣不動產,課徵的資本利得稅率為三○%,持有五年以上則降為一五%,因此投資日本不動產不只賺租金,還要有長期持有,賺增值空間的心態才是上策。

眉角二:善用﹁日圓債務﹂日圓持續貶值,加上奧運題材等利多加持,現在看起來正是投入日本房地產的買點,不過對於前年就進場買了小套房的陳先生來說,似乎就出現了一筆匯損。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日本加碼寬鬆及美元依舊強勢的情況下,日圓看來還有續貶的空間,要怎麼不讓匯損擴大呢?

對此,啟富達國際總經理趙靜芬建議了幾個方法:其一是在日本當地貸款,若將來日圓續貶,﹁日圓債務﹂也會跟著貶;若手上資金比較吃緊的人,也可考慮利用台灣貸款的低利息及兩年寬限期,讓資金保持彈性;第二種方式是將日圓租金收益,投資日本股票、基金,用資本利得彌補匯損;第三種避免匯率風險的方法,則是直接將日圓租金收益換成美元。

有餘裕在日本置產,用的必定是閒錢,趙靜芬認為,即使未來日圓繼續貶值,也不要急著換回新台幣,或將房子脫手,畢竟這是長期投資,未來還是有可能升值。

眉角三:搞懂實質報酬率

提到貸款,或許讓人一個頭兩個大,不過只要搞懂「眉角」,跨海置產其實不難。

雖然日本政府規定外國人不得在日本銀行開戶、申請房貸,但是台灣目前有五家銀行在日本開設分行,提供台灣人在日本購屋的貸款服務,貸款成數大致是五到七成,本利攤還十五年,沒有寬限期,利息約在二.五%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貸款有所謂「三不貸」。首先,屋齡超過二十五年以上的物件,銀行就不能放款,因為他們認為該建物已經沒有價值;再者,貸款金額低於兩千萬日圓也不允許貸款;還有,除了東京二十三區以外的地區亦不開放貸款。

另外,赴日購屋時的稅務問題,還有日後出租額外產生的費用,雖然這些都可以委由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但身為投資者也不容忽視,例如法令規定包括仲介服務費、印花稅、消費稅等「一次性支出」,以及管理費、修繕費等的「經常性支出」,也因此,投資報酬率會有「表面投報率」與「實質投報率」兩種算法,專家呼籲,投資前不要被投報率沖昏頭,務必慎選商譽良好的品牌仲介商,畢竟兩地國情不一,交易制度也有不同。

雖然看起來現在是投入日本房市的絕佳時機,加上到二○二○年東京奧運前的經濟確實呈現復甦繁榮景象,但沒有任何一種投資是「包賺錢」,案例中的陳先生就建議,要投入日本房市,手邊至少要有三百萬元台幣資金,所以除了視地段及物件,還要配合個人財力,才能享受投資日本房市的甜美果實。

東京租金報酬率5.53%,遠高於台北1.57%——亞洲各大城市的租金收益率(%)

馬尼拉 7.06

雅加達 7.05

曼谷 6.29

東京 5.53

金邊 5.33

吉隆坡 4.87

香港 3.0

上海 2.66

新加坡 2.41

孟買 2.39

台北 1.57

資料來源:全球房地產指南(Global Property Guide),21世紀不動產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08

央行潘功勝:歐洲QE有利中國出口 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11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的QE項目有助於中國出口增長,但可能導致美元匯率進一步走高,使人民幣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

潘功勝今日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2014年金融改革、支持實體經濟進展成效”吹風會上表示,歐洲是中國最主要的一個貿易夥伴,歐央行新一版的政策推出,有助於提振歐元區的經濟,將增加外需,有利於中國的出口,是比較積極和正面的。另外,歐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對全球資本在區域之間布局重新調整的影響。新一版QE的政策,所提供的大量流動性毫無疑問會產生溢出效應。而美元匯率的走強又會帶動資金回流美國,增強全球未來的跨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他提到。

QE,歐洲央行,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

昨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公布,計劃從今年3月起每月購買債券600億歐元,直到明年6月,如有需要會持續購買,直至歐元區通脹率回升到2%。由此推算,此次歐洲央行的QE規模至少可達1萬億歐元。

潘功勝今日還指出,歐洲央行之所以決定截至明年秋季購買逾1萬億歐元的債券,主要是為解決歐元區的經濟問題,“我們理解這點”。

關於貨幣政策工具的問題,潘功勝提到,“在過去幾年中,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籃子更加豐富了,一些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是不是會取代存款準備金率?可以肯定地回答,他們之間不是一種取代和被取代的關系。” 

至於備受關註的存款保險制度何時推出,潘功勝指出,按規定履行相關審批程序之後,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將會付諸實施,並會很快由起步時的單一費率過渡到差別費率。

去年11月30日,中國央行正式公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對外征集意見30天後,將於本月推出。央行《意見稿》指出:

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合計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

對於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中國央行根據2013年底的存款情況測算認為,可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69

歐洲QE推升貶值預期 人民幣暴跌178點創七個月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513

20150123rmb

歐洲央行QE之後,中國央行今天下調人民幣中間價,該信號推動人民幣貶值。

央行今天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為6.1342,較昨天貶值95點,創10個月最大單日貶值幅度。昨天中間價為6.1247。

截至北京時間周五16:06,美元/在岸人民幣報6.2269,漲幅0.29%。盤中一度觸及6.2312,創去年6月以來新高。

20150123rmb

昨天,歐洲央行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總規模接近1.2萬億歐元。

路透援引上海某商業銀行交易員的評論稱:“中國央行近幾個月來一直容忍人民幣貶值,如今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各大央行的寬松行動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走弱。周五的中間價調整就是一個信號。不過,中國央行是否會這麽做,還需要時間來觀察。”

自去年11月底以來,人民幣就一直存在貶值壓力。過去兩個月內,人民幣已從6.11跌至6.22水平。

20150123month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歐洲央行購買逾萬億歐元債券的QE會有助於中國出口增長,但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走高,使人民幣面臨更大貶值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73

人民幣貶值?這都不是事兒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53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8 14:02 編輯

人民幣貶值?這都不是事兒
作者:管清友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自去年11月以來出現了明顯的貶值趨勢,從10月31日的最低點6.1078已貶至1月27日的6.2435,前日更是接近跌停板。

這一輪人民幣即期匯率的貶值與人民幣中間價背道而馳,我們也沒有發現中間價領先即期匯率貶值的信號,可見央行引導人民幣貶值的說法在這一次是不成立的。那麽人民幣為什麽貶值呢?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過於強勢的美元。歐洲和日本央行均釋放了明顯的寬松預期,中國在11月降息並且市場對人民銀行進一步貨幣寬松也有一定的預期。就目前來看,美聯儲最有“節操”,直到現在還繼續對加息信號諱莫如深,美元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貨幣。

2)資金的避險需求。歐洲QE剛塵埃落定,希臘大選也將揭開神秘的面紗,只有希臘的債務賬目是準確存在的,無論何種政府最終上臺,大家都不能回避希臘是否會退歐,是否會遵守財政紀律等問題。這類事件的結果從來就不存在準確的預測模型,而這種不確定性加大市場對避險資產(比如美元)的需求。

3)資金套利行為。11月以來香港離岸人民幣比在岸即期匯率更“便宜”,有條件的企業可以選擇在在岸人民幣市場“售匯”,在離岸市場“結匯”,這種套利行為自然增加了在岸人民幣的拋售壓力。

人民幣短期還有貶值壓力嗎?

短期可能還有,因為從歷史數據看,2月一般都有可能會出現貿易帳季節性逆差。但我們認為6.3會是央行可容忍的底線,考慮到人民銀行有3.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匯率這件事上,最好別與央媽作對。

人民幣貶值在年內會成為趨勢嗎?我們認為不會。


首先,人民幣貶值的背後其實只是美元太強,並非人民幣太弱。歐央行QE後,人民幣兌歐元破紀錄跌破7,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自去年10月以來甚至是不斷攀升的。歐央行壓低歐元匯率會導致全球競爭性貶值愈演愈烈,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過於堅挺將損及出口,這才是問題所在。

其次,美元升值動能減弱。外部環境看,美國去杠桿過程中實現的是貿易逆差糾正式複蘇,比以往更依賴出口,強勢美元和羸弱的實體經濟可能會倒逼美國也加入放水大軍中來;內部環境看,美國經濟複蘇更多的還是依賴房地產和股票市場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真正可圈可點技術創新其實不多,唯一有亮點的頁巖油還飽受油價下跌摧殘。結合以上亮點,我們認為美聯儲今年加息基本無望,結合近期美國明顯走弱的經濟數據,我們認為美元暫已見頂。

最後,基本面也不支持人民幣大幅貶值。從經常賬戶看,中國貿易結構以加工貿易為主,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將直接擴大經常賬戶順差。從資本金融賬戶看,中國的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與主要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利差空間,再加上政府對經濟還是存在底線思維,這實際上是為套息資金提供了擔保,人民幣升值趨勢沒有改變。

人民幣匯率貶值在今年年內不會構成資金面緊張的一個因素,貨幣寬松與否還是主要取決於國內經濟運行狀況。至少目前為止,我們還未看到積極支撐經濟上行的因素出現,我們認為央行貨幣寬松不會停止。

如果你擔憂人民幣匯率影響出口,這種擔憂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企業面臨經濟下行、境內外雙通縮和融資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匯率貶值刺激出口不失為自救的一種方案。但是,金融危機後,中國債務沒有去化,反而再度大幅擴張,債務黑洞不斷吞噬信貸資源,利率遠高於去杠桿後的發達國家,吸引了太多的套利資金,再加上政府對經濟底線思維為套息資金提供了無風險擔保,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上升自然導致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此外,巨量的套息資金也確實讓人民幣匯率有點“騎虎難下”,已有太多的套息資金通過理財和信托等渠道為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助力,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套利盤瞬間撤離會直接影響中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如果你擔憂人民幣匯率影響外匯占款,這種擔憂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不過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央行降準、MLF、PSL等貨幣投放對沖,人民幣匯率單一因素不會對股票、債券市場流動性構成緊約束。

如果你擔憂人民幣匯率貶值導致資本外流直接沖擊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我們只能說這種擔憂至少在目前還不是時候。也許在某一天,當美國技術進步和創新經濟有了明顯進展,加息開始進行,而且中國存量債務和過剩產能還未有效去化的時候,人民幣匯率問題才會變成投資者首要需要關註和擔憂的問題。

來源:民生宏觀微觀察系列報告20150128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63

人民幣即期匯率大跌 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474

(新浪財經網截圖/圖)

1月26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大幅低開,貶值一度達500點至6.2572。截至16:00,人民幣即期報6.2538,跌幅0.4175%。

2014年3月15日,中國央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日間允許波幅擴大一倍,從圍繞中間價上下1%擴大至2%。按照今日早盤即期匯率盤中最低價6.2572計算,較中間價折價達1.935%,逼近2%的跌停位置。

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強以及今日早間希臘極左派聯盟大選獲勝對於歐洲經濟的“雪上加霜”,都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造成影響。

1月22日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松政策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相繼實施寬松政策,讓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倍增。在歐洲央行宣布QE之後,中國央行日內下調人民幣中間價,該信號也稱為推動人民幣貶值的因素之一。

新浪財經消息,對於今日人民匯率貶值走勢,交銀國際宏觀經濟師李苗獻指出,市場押註人民幣貶值並非毫無風險,因為中國央行擁有巨額外匯。人民幣貶值不大可能超過中國央行容忍限度。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指出,歐央行購債會提振市場風險偏好,歐元將貶值,利好美元。未來美元可能最強,人民幣次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貶值壓力,但在央行幹預之下,貶值幅度不會太大,總體雙向波動。

路透社報道也顯示,目前緩步貶值的人民幣中間價已反映了央行維穩意圖。某城商行交易主管稱,目前央行並不希望人民幣貶值,因若央行中間價大幅度低開,則意味著監管層鼓勵市場做空人民幣,這將加大資本流出壓力並造成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是央行所願見到的。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反對人民幣貶值。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當前人民幣有效匯率並不均衡,而是被持續高估。如果人民幣高估被修正,也就是通過匯率貶值,則中國經濟將輕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他甚至大膽預計今年匯率最大貶值幅度將達5%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29

人民幣會大幅貶值嗎?摩根大通:不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72

今天,人民幣收盤下跌0.13%,創下兩年新低。在近期人民幣接連下跌的背景下,摩根大通認為短期內人民幣不會大幅下跌。

美元/人民幣今日收盤報6.2597,下跌0.13%,為2012年10月16日以來最高,上個交易日收於6.2506。

QQ圖片20150202202625

1月16日至1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1%,多次相對於中間價接近2%的漲跌停限制。摩根大通表示,類似的波動對人民幣來說並不常見(人民幣在2014年初和2014年末曾發生過類似波動)。人民幣的波動引發人們對人民幣是否會轉向下跌趨勢的猜測。投資者預計中國央行將在近期擴大人民幣日內波動區間,或讓人民幣在短期內對美元下跌。

QQ圖片20150202203628

對此,摩根大通持否定態度。摩根大通策略師顧穎推薦,目前的情況是一個戰術性做空USD-CNH的機會(CNH為離岸人民幣)。在2014年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基本不變,而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漲8.1%。

摩根大通預計,由於全球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歧,美元將對其它主要貨幣走強。維持美元/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將給人民幣帶來上漲壓力。這將損害中國的出口和增長前景。不過,摩根大通認為,人民幣近期的貶值空間有限。穩定的、雙邊波動的貨幣依然是中國央行的優先選擇,而近期擴大人民幣日內波動幅度的概率也很小。摩根大通指出:

首先,小幅的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非常有限,而考慮到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14年下半年達到了歷史新高,且經常賬戶盈余不斷擴大,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幣的貶值還可能導致其它國家貨幣的競爭性貶值,這將影響人民幣貶值效果。

第二,政策制定者正對資本外流感到擔憂。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下半年,大量資本從中國流出。對貿易順差進行調整後, 去年3季度和4季度分別有494億美元和1089億美元的熱錢(公司和家庭的直接投資和外匯存款)流出中國。如果人民幣大幅下跌,資本外流或進一步加劇,引發政策制定者的擔憂。

第三,中國政府正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因此,政府目前不太可能推動人民幣貶值。

總的來說,摩根大通認為,經常賬戶盈余、美元走強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因素意味著2015年人民幣將在6.10-6.30之間交易,並於2015年年底維持在6.15不變。

QQ圖片2015020220363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