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內地債市出現最大資金缺口

1 : GS(14)@2016-12-27 12:02:13

【明報專訊】彭博統計,內地12月份公司和銀行發債2660億元(人民幣.下同),僅相當於11月份發債規模的三分之一,同時比同月需要償還的債務金額少1420億,債市資金缺口創歷來新高。隨著債息急升,12月份不少公司都取消或者推遲了發債的計劃,涉及1175億,而11月取消或者推遲發債僅涉及297億。

本月中旬,內地債券市場爆發債災,債息急升,債價急跌,國債期貨自推出以來首次跌停。事件的起因是目前債市的槓桿操作嚴重,央行打擊債市槓桿,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債市融資成本。不過,此舉卻變相增加了企業融資的困難。招商銀行分析師指出,監管層制定政策必須考慮到降槓桿和保增長的平衡。一方面要確保僵屍企業不能發債,另一方面要做到不干擾正常企業的融資。另一方面,儘管中央力圖降槓桿,債市確是監管層用來取代影子銀行的新寵,今年內地債市整體規模達到8.9萬億,比去年增長7%,創下歷史新高。

12月發債2660億 僅上月三分一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指出,12月的債災本質上是商業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一次大規模擠提,導致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存在償付危機的潛在風險。隨著中央銀行的介入和干預,流動性危機得到控制和化解。但由於償付能力方面的不確定性和其他一些內在的制度缺陷,在未來去槓桿的過程中,債災再次重演的可能性無法排除。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93&issue=20161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33

西雅那銀行資本缺口88億歐元

1 : GS(14)@2016-12-28 08:10:44

【本報綜合報道】最古老銀行危機超乎想象!歐洲央行周一通知意大利西雅那銀行須補上88億歐元資本缺口,多於市場早前估計的50億歐元。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指,意大利政府應謹慎考慮對援助西雅那銀行的問題。西雅那銀行周二續停牌。上周五意大利政府批准拯救該國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法令,因該行無法籌集所需的50億歐元資本。另外,據意大利傳媒Il Sole24 Ore周二報道,意大利政府將向西雅那銀行注資63億歐元。受西雅那事件波及,富時意大利銀行指數周二曾跌0.8%,意大利最大銀行裕信銀行曾跌1.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8/198788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81

歐盟預算專員:英脫歐 每年缺口1783億

1 : GS(14)@2017-07-01 10:39:42

【明報專訊】歐盟預算專員Guenther Oettinger稱,英國退出歐盟後,其餘27國將面臨每年200億歐元(約1783億港元)的預算缺口,呼籲歐盟在英國2019年3月退出後,改善支出效率。

G20開會前 德總理暗批特朗普

根據成員國承諾的款項,歐盟預算為1579億歐元(約14,074億港元)。計劃在2019年3月完成脫歐的英國,每年對歐盟預算貢獻約16%,即每年出資100億至110億歐元(約891億至980億港元)。與此同時,歐盟還要為國防、內部安全等新計劃出資,令資金缺口增加。這意味歐盟成員國須在尋求新的資源,與減少預算之間做出明確選擇。為彌補資金缺口,歐盟可能要考慮其他開源節流的途徑,例如徵收新稅,或可能向農業補貼等開刀。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可能加劇,部分出資大國主張減少開支,但是純受益國家卻不看好減少融資項目的前景,認為這些融資項目應資助歐盟最貧窮的地區發展。

此外,在下周G20開會前,德國總理默克爾重申捍衛自由貿易,她表示,恐怖主義、氣候、保護主義也是主要議題。她又認為,世界問題能透過孤立和保護主義解決的人,都有嚴重的錯誤觀念;其言論被指是不點名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84&issue=201706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411

國有資本為社保堵缺口

1 : GS(14)@2017-11-26 14:57:53

【明報專訊】國務院近日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讓各方爭執了20年之久的內地社保資金缺口問題給出了答案。

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為人民提高必要的社保,無論從政治還是道德上都屬天經地義。但中央此次作出劃轉10%國有資本充實內地社保基金的決定之前,各方博弈已久。

上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之前,企業跟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一樣,要為工人發放退休金。改革之後,企業逐漸從發放退休金的舞台上退出,由中央以及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先後設立的社保基金或者養老基金取代。

但國企改革前後的退休者,即便沒有或者繳納了小量費用,同樣從養老保險中領取養老金。由此造成了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填補這一缺口,無非兩方,或者增加養老保險繳費,或者注入資金。

過往由政府財政提供補貼

如果選擇前者,就會造成「上一代」的責任轉嫁給「下一代」的代際不公。倘若如此,在生活成本不斷高企的內地,容易激發民意的反彈。如果選擇後者,資金要麼來自政府財政收入,要麼來自全民所有的國有資產。

事實上,近年來的缺口一直由政府財政提供補貼。以2015年的資料為例,包括各類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在內(不包括商業保險),當年內地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相抵結餘723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末滾存結餘58893億元。

2001年下令減持國有股引發股災

看似漂亮的帳單背後,有大筆的政府財政資金注入。2015年,財政補貼多達10244多億元。若非如此,社保基金即告赤字。

但隨着經濟增速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財政收入增速下滑,尤其是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大,單憑政府財政支撐社保缺口的模式難以為繼。在經濟表現較差、財政收入緊絀的東北地區,養老保險基金已經出現當期赤字,繳費者、退休者、撫養負擔重等問題已經顯現。

節流無望,必須開源。中央一直希望借力國有資本填補社保缺口。但之前的嘗試,都無果而終。2001年國務院下令「減持國有股」,國有股IPO和增發時必須按融資額的10%出售股權,上繳全國社保基金。但此令一出,就引發了一場股災,被迫叫停。2009年,中央再次試水,規定國有企業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的10%劃轉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但效果不彰。

國企名義上全民所有

此次中央排除重重阻力,規定除了公益類企業、文化企業、政策和開發金融機構及國務院另有規定的,無論中央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無論金融類還是非金融類國有企業,全部納入劃轉範圍,劃轉比例統一定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也並非像少數人所說的那樣——政府左手轉右手的遊戲。國有企業名義上是全民所有,但普通百姓事實上難以從中分得一杯羹。即便政府從國有企業「分紅」,也幾經博弈、數次拖延才能最終成形。

今天,在中央強力推動下,以往的阻撓者讓步了。今年,就會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開展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試點;2018年及以後,分批開展。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33&issue=20171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