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外運長航集團「整而不合」 長航系兩上市公司虧損加劇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97453.html

年來兩大央企航運集團的整而不合,加上航運大環境的不景氣,正在將原本都希望做大做強的中外運和長航,拖向越來越尷尬的境地。

今天,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長航系下上市公司長航鳳凰(000520.SZ)發佈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29億元,在此之前公佈三季報的長航系下另一家上市公司*ST長油(600087.SH)前三季度更是虧損9.4億元。受此影響,據記者獲得的內部統計數據,整個中外運長航集團沒能完成年初下達的目標,已經陷入多年未有的虧損,虧損額超過1億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長航系下兩家公司的負債率都遠超行業均值,面臨沉重的債務負擔,其中,長航鳳凰已經資不抵債,*ST長油則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

虧損擴大

據記者瞭解,目前中外運長航集團旗下的物流板塊仍能取得盈利,而集團的整體虧損,主要來自於航運板塊。中外運集團旗下的中外運航運(00368.HK)前三季度仍可盈利,而長航系下的長航鳳凰和*ST長油,三季度則持續虧損。

今年上半年,長航鳳凰和*ST長油的虧損額分別為4.46億元和6.46億元,而三季度,兩家公司進一步虧損1.82億元和2.95億元。

航運大環境的不景氣,是長航系下兩家上市公司陷入困境的背景。今年1~9月BDI指數平均僅為910點,較2011年全年平均的1549點下跌41.25%,各種船型的日均租金水平亦有30%~40%的下跌幅度,原油、成品油運價指數走勢也呈現「持續下行」的趨勢。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間,BDI上破千點位,BCI近兩月也翻倍,顯現出干散貨運輸市場有整體趨暖之勢。不過,中金公司的分析師楊鑫,對這一輪反彈的高度和持續性表示懷疑,因為一旦BDI短期沖高至1500~2000點的水平(總成本保本點),更多的閒置運力將重新投入市場,又會對運價造成壓力。

而*ST長油的冬天顯然也遠沒過去。廣發證券的研報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狀況不佳以及替代能源興起,原油運輸需求低於市場預期,四季度有可能旺季不旺,因此預計*ST長油業績四季度環比改善幅度不大,預計2012年全年虧損11.5億元。

「去年長航鳳凰已經虧損8.8億,如果今年全年再度虧損,將被戴上ST的帽子。」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記者,而*ST長油的情況更加緊迫,今年全年虧損的話,直接面臨暫停上市。

負債率高企

更令人擔憂的是,航運效益的進一步下滑,令企業的籌融資壓力不斷加大。長航系兩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都遠超行業均值,長航鳳凰甚至已經資不抵債。

記者根據兩家公司公佈的三季報進行測算,目前長航鳳凰的負債率已經高達104.66%,*ST長油的負債率儘管相對較低,但也已經達到79.67%,這比其他幾家航運類上市公司負債率高出不少。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遠洋(601919.SH)的負債率為70.92%,中海集運(601866.SH)和中海發展(600026.SH)的負債率只有55.81%和57.08%。

*ST長油前三季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為-7745萬元,公司的短期借款28.69億元,而其「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11.86億元。

長航鳳凰更是自9月起就宣佈轉讓馬鞍山港等3家公司的股權,處置38艘船舶,並將公司13艘船舶和相關負債轉讓給長航國際和長航有限,以期降低公司負債規模。

據記者瞭解,對於航運企業來說,資產負債率超過60%就比較危險,而且銀行信貸也會被收緊。目前已經有多家銀行開始收緊對長航鳳凰的新增貸款。

為了彌補資金缺口,長航鳳凰已經多次向母公司長航集團借債,甚至還向實際控制人中外運長航集團「求救」。不過,由於兩家公司重組整合工作一直「貌合神離」,中外運方面對解決長航系燃眉之急並不積極。

值得注意的是,從2008年12月19日國資委下發通知,批准中外運與長航實施重組至今,兩家公司的重組仍陷於拉鋸式的方案細節爭論階段,業務重合部分始終沒能協調,已經給日常經營帶來了麻煩,直接影響的就是集團資源的分配,尤其是投資資金的分配。

「不論是管理層還是要被整合的業務,都由於主導權問題無法達成統一的意見,文化和利益的強烈衝突阻礙了整合的順利推進。」中外運長航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如今對於*ST長油如何避免退市,集團基本無能為力,而對於長航鳳凰,指望集團一再出手相救也不現實,採用??場化方法進行債務重組則是可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9

高銀系兩上市公司大跌 單一項目難撐千億市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030.html

高銀系兩上市公司大跌 單一項目難撐千億市值

一財網 張歆晨 2015-05-21 22:15:00

令人費解的是,這家市值高達數百億的公司,實際只有一個地產項目在運作,而最新財報披露的總資產僅有約300億。

繼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暴跌47%之後,香港的高能系昨天也崩盤了。

昨日(21日),高銀地產(00283.HK)開盤兩小時,該股最高跌幅高達60.82%,盤中跌幅收窄,至收盤時,跌40.91%,報14.36港元。高銀地產市值在前一交易日達1052億港元,僅一日之間,蒸發一半。同系的高銀金融(00530.HK)截至收盤,下跌43.34%。

股價或因機構炒作

高銀集團盤間緊急發表聲明,稱公司業務和營運一切如常。高銀集團財務穩健,資金和財務狀況正常。高銀集團董事會亦再次確認,不知悉導致價格及成交量波動的任何原因。

部分香港券商分析師將高銀系暴跌原因歸咎於有外資機構坐莊操盤所致。

匯業證券岑智勇在盤間點評稱:參考Powerticker大戶盤路數據,高銀地產主要沽盤來自Credit Suisse及高盛,鑒於兩家投行密集出貨的方式,極有可能是獲利後秘密出貨。

從數據上看,高銀系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正是從3月中旬開始啟動。其中高銀地產從3月13日的約每股5港元一路飆漲,至5月20日盤中最高報29.5港元,漲幅近6倍;而高銀金融則在3月中旬大約17港元的位置進行平臺整理後開始發力,一路沖高,於5月20日盤中最高報35.4港元,漲幅約一倍。

根據岑智勇披露的數據顯示,Credit Suisse和高盛正是過去兩個月中在高銀系最為活躍的買家,預計此番出貨後依然獲利豐厚。

高銀地產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集團總部設於香港,該股日前獲納入MSCI中國指數股份,連續多日大漲,5月20日收盤最高報29.5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按照29.5港元的最高報價,高銀地產市值一度高達1052.34港元,即便昨日暴跌收盤之後,其市值依然保持在512億港元,高於大多數二線中資地產股的體量。截至昨日收盤的數據顯示,越秀地產(0123.HK)總市值為226億港元、雅居樂地產(3383.HK)總市值為250億港元,融創中國(1918.HK)總市值為332億港元、富力地產(2777.HK)總市值為305億港元。

股價偏離過度

但令人費解的是,這家市值高達數百億的公司,實際只有一個地產項目在運作,而最新財報披露的總資產僅有約300億,股東權益167億,其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中期營業收入分別僅有27.94億和4.89億。

公開資料顯示,高銀地產為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地產發展商,公司於2007年前後因購入天津津濱新區一項目,開始涉足中國房地產開發業務,其前身為潘蘇通創辦的松日通訊控股有限公司。

潘蘇通在1995年因創辦廣州松日足球俱樂部為外界所熟知,但2000年松日足球隊失利降級後解散,6年之間花費過億血本無歸。2002年,潘蘇通收購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並將之更名為松日通訊控股有限公司。(參見《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10月26日報道《高銀地產200億港元如何玩轉100億美元項目》。)

2008年9月,松日控股宣布以現金8億港元出售其電子消費品生產設施給潘蘇通,以剝離電子業務,集中發展國內房地產業務。此後2008年11月,松日控股宣布更名為高銀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即高銀地產。

對於昨日的暴跌,國金證券投行香港MD黃立沖認為是“人為炒作原因”,稱“目前一些港股炒風比較盛,漲得多自然波幅大,因為股價偏離基本因素”。

而中山大學一位從事港股研究多年的教授也認為,短期估值過高,嚴重脫離實際價值,或是導致暴跌的主要因素,當然並不排除公司有未完全披露的內幕消息。

截至目前,高銀地產2014年中報顯示,其純利同比減少28%至約5.24億港元;營業額按年減少74%至約4.89億港元。營業額減少的主要原因為本集團於本期間來自住宅物業銷售的經確認收入減少所致。

事實上,該公司在過去幾年的經營業績一直乏善可陳。鑒於其在2008年剝離了電子業務,而地產業務高銀天下項目並未進入收獲期, 前些年營收僅有幾十萬,之後逐步上升,到2013年實現超過27億的營業收入。而主營利潤在2008~2012年的5個財年均為虧損狀態,僅依靠非經常性收益、物業公平值重估、可換股債券公平值重估等財務手段維持凈利潤勉強盈利。

直到2013年,公司旗下房地產開發業務才逐步進入回報期,當年錄得27.93億營業收入,且99%來源於物業銷售,同期實現約8.55億的盈利。

物業開發銷售不理想

自公司2008年轉型地產以來,雖然多次表示計劃在國內多個城市尋找合適項目,但借助目前,仍然僅有當初購入的天津項目,案名為高銀天下。

資料顯示,該項目投資總額估計達100億美元,預期將於2016年前分階段落成。距離天津市中心僅20分鐘車程,其中包括 一個國際化商業中心區、高級豪華住宅區富國高銀、環亞馬球會及天津環亞國際馬球會大酒店。

該公司披露,項目總樓面面積高達189萬平方米,當中的商業中心區將包括一幢地標摩天大樓高銀金融117,這座甲級寫字樓將於二零一六年前落成,屆時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五高的建築。截至去年年中,該棟大廈建築工程如期進行,核心筒主鋼結構已建至第九十三層(460米)。

天津有房地產業內人士透露,高銀金融117近期進展比較快,已經接近封頂。但住宅項目的銷售並不是太好。

據悉,被稱為富國高銀的豪宅項目第一期住宅產品共提供約700個豪華別墅、聯排公館及高層公寓單位,總樓面面積約20.88萬平方米。第二期住宅項目總樓面面積將達約50.1萬平方米,預期於今年竣工。

該公司在2014年中期業績報告中披露,住宅銷售速度較為理想,但並未詳細透露具體銷售情況。

但天津一位地產代理行負責人則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由於定價過高使得該項目銷售並不是太理想,十幾萬的體量大約才賣出幾千平米,單價三四萬元,遠高於市場水平。

高銀地產披露的數據印證了上述人士提供的信息。數據顯示,該公司截至2013年底以及2014年中的可銷售物業分別高達80.38億和91.35億港元。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23

三星系兩家公司合並獲股東批準 李氏家族成功固權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7/931058.html

據外媒報道,掌控三星集團的李氏家族周五在與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 Associates LP的博弈中取得了一場重大勝利,公司股東批準了兩家三星系公司規模80億美元的合並交易,該交易旨在鞏固李氏家族法定繼承人李在镕對三星集團旗下最重要企業三星電子的控制。

據外媒報道,掌控三星集團的李氏家族周五在與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 Associates LP的博弈中取得了一場重大勝利,公司股東批準了兩家三星系公司規模80億美元的合並交易,該交易旨在鞏固李氏家族法定繼承人李在镕對三星集團旗下最重要企業三星電子的控制。

在李氏家族與Elliott進行了長達數周的艱苦爭鬥後,合並交易終於在一場支持票占69.5%的表決中獲得通過,但這並不會消除李在镕所面臨的壓力:不滿的小股東對他的期望增加,同時他可能面臨來自對沖基金Elliott的長期法律訴訟。

三星集團的實際控股公司Cheil Industries Inc.和三星集團旗下建築及貿易子公司三星物產的合並將有助於簡化三星集團複雜的股權結構。三星集團由大約70家公司組成,這些公司通過複雜的交叉持股聯系在一起。

報道稱,通過上述合並交易,李在镕將直接控制三星物產在三星電子所持的4.1%股份。李在镕目前持有Cheil Industries 23%的股份。三星電子是以銷量計全球最大的手機制造商。李在镕試圖在繼承父親的財產前提高他對三星電子的影響力。李在镕的父親李健熙是三星集團董事長,目前臥病在床。李健熙持有三星電子3.4%的股權。

預計Elliott將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法院沒有裁定該合並交易無效,外界關註焦點將很快轉向三星系另外一家公司Samsung SDS Co.,李在镕持有該公司11%的股份。

長期以來分析師和投資者一直預計李在镕會尋求最終將Samsung SDS與三星電子合並,這將進一步提高他在三星電子的持股。

三星物產和Cheil在聲明中表示,他們將聆聽交易反對人士的意見,並承諾改善與股東之間的關系,並對他們的建議和反饋持更加開放的態度。

此前三星和該對沖基金的交鋒已經持續了六周,雙方爭相尋求持有三星物產一半以上股份的國內股東和外國機構的支持。

如果發生並購交易,Elliott所持三星物產7.1%股份將被稀釋,該公司可能就並購交易有效性發出挑戰。一位知情人士稱,近幾個月,Elliott購買了持有三星物產股份並且投票支持交易的兩家三星關聯企業1%股份。

這1%的股份讓Elliott有權代表這兩家公司提出要求。Elliott可能會辯稱支持並購交易不符合股東的最佳利益。

Elliott的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感到失望,上述並購交易的批準似乎違背了很多獨立股東的意願,同時為三星保留了所有可以自行采取的方案。

根據並購交易條款,三星物產股東將用每股三星物產股份換取0.35股Cheil Industries股份。新公司將保留三星物產的名稱,將在9月1日完成法律意義上的合並,9月15日重新上市。

  • 中國新聞網
  • 李怡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61

海航系兩公司逾19億售融創

1 : GS(14)@2018-03-19 04:32:10

【明報專訊】海航系繼續變賣資產,據上交所上市的海航基礎(滬:600515)公布,集團向融創中國(1918)出售兩家公司,作價分別為11.36億元(人民幣‧下同)及7.97億元,共計19.33億元。

淨利潤合共4.37億人幣

今次海航出售的分別是海南高和房地產及海南海島建設物流有限公司,集團料出售高和將增加投資收益2.96億元及淨利潤2.22億元;出售海島建設將增加投資收益2.87億元及淨利潤2.15億元,共計淨利潤約4.37億元。今次資產出售所得款項將用於公司日常經營。

早在1月份已有報道指海航已由出售境外資產,轉移至出賣境內資產,更傳出與碧桂園(2007)、融創、中糧等多家房企洽談。當中碧桂園總裁莫斌上月承認,雙方曾就海航於海南的地皮洽談,但未有就香港地皮與海航接觸。

至於海航系內亦正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海南航空(滬:600221)上周五披露,向海航集團收購包括西部航空、桂林航空、海航航空技術、海南天羽飛行訓練及海航酒店控股;以及境外包括航空維護、維修及運行企業SR Technics及酒店企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88&issue=201803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