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股市真規則》總結+新年快樂!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i045.html

耗了很久才把真規則讀完,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抄書。可能很耗時間,但是在最後的階段,才慢慢建立起一些框架。

記得上次在濟南的時候,是自己第一次接觸這種研究方式,聽的云裡霧裡不知所以,看著年輕人可以每天讀這麼多年的年報,然後又搞定excel模板,覺得不可思議。照著自己性格又喜歡把每件事都搞得細了再細,慢的有如蝸牛爬,總覺得那是一座大山,靠蝸牛爬何時能登頂,難以踰越的挫敗感油然而生。

但是跟蹤博客到現在,加上讀了真規則後,慢慢感到其實好比小孩子學寫字或者學畫畫,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一開始就要求自己搞的一步到位、畫的極其精緻,剛開始的模仿和描述總是歪歪扭扭的,先把粗線條描上,時間多了,有積累了自然就在過程中不斷優化,也不斷地不那麼歪歪扭扭,都是這麼過來的。以前那種要求顯得很不成熟。

先把粗線條的描繪出來,有了框架之後再進入每個業務點,或者財務上的,或者經營上的,或者該公司某些獨特行為等等都有待於一一攻破。畫人,應該先從素描開始,大的架構出現後再深入到頭,身體,腳等,老是停留在頭部這裡停步不前,在實際操作上很容易陷入死扣細節而忘記整體的誤區。

慚愧的是,等了這麼久才只明白這麼淺顯的道理。以前一直藏在心中的疑問(總覺得這麼草率的」掃」公司就能投資?一天看幾年、甚至10幾年的財報這麼快+模板就能投資?粗要到什麼程度,細又到哪裡算邊界?)所以陷入停滯不前的地步。

這也許是年紀大和年輕人的區別,年輕人一猛子扎入水中,年紀大了總要想明白直到等到自己開竅才能賦予行動。

現在想來,一家公司真要細緻到極致是無窮的,做投資不是做企業,沒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成為每個行業都是專家級的,否則也失去了投資這個職業的真正智慧,它也是借助其他卓越企業家這個外力的一種職業,難道還要想著和陳啟忠一樣的能力和水平嗎?能看懂他已經很厲害了,不是嗎?德魯克曾經說過要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需要一輩子,但是要瞭解一個行業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當然投資也不是粗到看幾個指標就草率下定論的,畢竟每家企業是不同個體,不同人,不斷地變化變量。

繞了一大圈回到的還是老地方------基本的框架還是逃不過模板裡的那10~20個sheet的內容,這是這家公司的「觸角」或者說是「成績表」,這個「觸角」既和宏觀,微觀經濟接觸,又和人口,上下遊客戶,消費者,同業的出招相連;這個「成績表」既反映了該企業過去的成果,戰略的成功與否,又能在結合「觸角」的內容+國外優秀企業的歷史經驗最終「感覺」出未來是否穩定和變化趨勢,是好還是差?此時估值差不多已經可以拿捏了。按照felix的說法------不一定是個好的投資標的,但是至少知道不能買,這也是勝利!若干個不能投資後總能等到那個心儀的一擊!

心到才能行到,值此真規則讀完之際,開始正式進入實戰模式,北美的見聞想著也會在積累中隨時寫出來。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一切順利!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80

工作總結(2013-2-27)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706.html

今天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閱讀紐柯公司05-10年年報,整理相關重要數據。從紐柯公司各項指標來看,人工成本佔銷售收入比重穩定在6%-8%之間,這個指標相對於歐洲鋼鐵公司來說較低,原因有:紐柯生產效率較高、紐柯的工人工會力量不強。能源成本(電、天然氣)佔銷售收入比重穩定在6%,不知道這一指標的橫向參照性。

紐柯公司每年回收廢金屬在2000萬噸左右,因為廢鋼的價格波動性大,紐柯公司通過興建DRI(直接還原鐵)工廠,通過提供直接還原鐵來替代廢金屬,紐柯預計未來廢鋼替代生鐵的產量要達到三分之一總需求量,即大概600萬噸左右。

一般來說,以電弧爐為主的煉鋼企業相對於傳統的聯合鋼鐵企業來說,產品的種類較為單一,主要是長材,但是紐柯從80年代末開始通過大膽引進先進甚至未推廣的技術—板坯連鑄,成功進入板材生產領域,目前紐柯的板材產能達到了一千萬噸,而紐柯的鋼材產能在2600萬噸。

通過閱讀年報,我還發現紐柯在金融危機之前的鋼材市場高漲時,進行了不少收購,資本開支和產能擴張比較厲害,不知道有沒有決策失誤,公司在09年出現歷史上第一次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09

工作總結(2013-3-4)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b2z.html
 
今天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對紐柯鋼鐵公司的財務數據以及經營數據進行分析,計算紐柯的噸鋼銷售價格、噸鋼淨利潤等基本指標。總體來看,紐柯的鋼鐵總體單價從1966年到2012年穩步上升,在09年有過一次下降,如今又回升至900美元/ton的水平,不過可以看出紐柯的單價與奧鋼聯相比較低,這可以看出紐柯不是一個高附加值的鋼鐵生產商。從盈利能力來看,紐柯的淨利潤率在鋼鐵行業的景氣週期中最高能夠達到10%左右,但是很少能夠超過10%,平均下來的淨利潤率在5%左右,這個與奧鋼聯水平相當。紐柯在單價上不具有競爭優勢,但是由於人工、能源、原材料等成本佔比較低,紐柯最後的盈利能力還是很強的。
   工作总结(2013-3-4)
   目前年報資料從1993年開始,後續需要對於1995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09年這些波峰和波谷點的具體經營情況進行整理。
   工作总结(2013-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54

工作總結(2013-3-11)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gfh.html
 
今天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把紐柯公司1998-2003年年報整理一遍。不斷地閱讀年報,對於公司業務數據以及具體事項越來越熟悉。總結一下,從1998年到2003年,紐柯公司在經營領域的重大事項。
   紐柯公司從2000年開始進入中厚板生產領域,在北卡新建一座100萬噸產能的中厚板廠,在鋼材產品種類的又取得一項突破。2001年,公司在棒材(barmill)領域進行了收購,出資1.15億美元收購了Auburn鋼鐵的bar部門,2002年紐柯出資6.15億美元收購伯明翰鋼鐵,其中包括1.2億美元的存貨,兩次收購增加產能280萬噸。帶鋼部門在2002年收購Trico鋼鐵,收購價格1.17億美元,增加產能190萬噸。
   從行業層面來看,2001-2002年,鋼鐵行業處於下行週期,很多鋼鐵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陷入困境,Trico鋼鐵和伯明翰鋼鐵都是陷入破產狀態,主要原因是鋼價疲軟和庫存積壓。紐柯選擇在鋼鐵行業下行週期開始收購活動很有智慧,因為可以找到性價比高的資產。
    此外,2001年,Castrip將示範工廠設備搬到美國印第安納州,建設首座Castrip工廠,2002年投產。Castrip公司是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和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美國紐柯公司2000年成立的合資公司。
   這個工廠將運用Castrip這項突破性技術,這項技術是IHIBHP聯合研發,能夠在線軋制1mm的鋼帶,然後在美國紐柯鋼廠首次建成示範性工廠。這可以說是繼1989年薄板坯連鑄技術之後,又一項里程碑式的技術。與上代技術相比,該項技術在設備投資、運營成本、能耗、CO2排放等指標均大幅降低,而且生產線長度縮短到只有50米左右。
   紐柯雖然不是這項技術的研發者,但是紐柯在巴西和美國地區擁有該項技術的獨家壟斷權。
  2001年,紐柯繼續和力拓投入研發HISmelt技術的商業化應用。HIsmelt運用鐵礦石和煤來直接生產液態生鐵。後來這個項目實際上一直達不到理想效果,最終無疾而終。
  
  紐柯基本沒有研發部門,但是對於新技術卻是高度關注,並且始終能夠找到好的合作夥伴,敢於採用未成熟新技術,這點令人印象深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37

工作總結(2013-4-1)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9zqh.html
 
今天開始做國內的特鋼公司—大冶特鋼,終於從國外轉移到國內了。。大冶特鋼是中信泰富特鋼板塊的兩大特鋼公司之一,另一個是興澄特鋼,所以在研究大冶特鋼時也要關注一下興澄特鋼。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把中信泰富從2004-2012年的年報中特鋼板塊讀了一遍。中信泰富在2004年10月收購了新冶鋼95%的權益,又通過新冶鋼及中信泰富(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大冶特鋼56.6%的權益。
   中信泰富之前只有一家特鋼企業—興澄特鋼,而興澄特鋼的發展歷史也是一段傳奇,從江蘇江陰的一個縣級小廠,在1993年被中信泰富收購之後,引入德國先進生產線,完成了從普鋼轉特鋼的質變,並成長為中國第一流的特鋼企業,在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等特鋼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而有意思的是,大冶特鋼目前的高管人員幾乎全部都有興澄特鋼的背景,其中董事長俞亞鵬先生是興澄特鋼轉變的關鍵人物,是技術型加管理型。看過一篇對俞亞鵬的採訪,是一個對於特鋼產品精益求精的人。總經理阮小江也是從興澄特鋼過來的,之前在興澄特鋼負責的是中厚特板的生產,這個領域實際上是興澄特鋼在2008才開始擴展的新領域,而大冶特鋼特鋼產品主要是棒材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19

比亞迪12年年報總結(上) 投資懶人

http://xueqiu.com/1111674617/23493597
有於之前沒有細讀比亞迪12年的年報,只看了球友們的評論總結,以至於,之前一直以為比亞迪12年的負債有了比較好的改善。具體如圖:
查看原圖
如資料顯示,比亞迪12年短期借貸84億,長期借貸33億。教去年的100億和60億。分別下降16億以及27億。共計41億。本來我以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是後來才發現。如圖:
查看原圖
看出來了吧,雖然短期借款現將了16億,但同時應付票據上升了18億。而總體流動負債,12年和11年也基本持平。271億。也就是說,比亞迪的短期負債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只不過是壓了供應商的款來還了短期貸款。左右騰右手而已。不過這還是有積極的因素,因為應付票據是沒有利息的,而比亞迪的短期借貸,利息大約7%。那麼13年比亞迪大概可以節約1億元的利息。
短期借貸看完了再看看長期借貸。如圖
查看原圖
有明白了吧。比亞迪12年發了30億企業債,正好用這30億企業債還了27億長期貸款。又是新債還舊債。根據比亞迪年報顯示,這30億企業債固定利率5.5%,17年到期。而比亞迪目前的長債利率也大約5.5%。也就是這比騰手,對投資而言沒有任何意義。而起最終非流動資產總是,12年86億還要高於去年的82億。
好了,從負債方面,年報的顯示是偏負面的,比亞迪12年在銷量沒有提高的前提下負債進一步增加。對於企業來說這不是好的現象。
然後是資產端。流動資產端,沒有太多需要說的,基本與去年持平。
在非流動負債上,有個稍微正面的東西。如圖:查看原圖比亞迪固定資產12年折舊30億。也就是說今年新增固定資產為70億。
在建工程減少13億,工程物資減少30億。共計43億。
那麼今年比亞迪固定資產投資大約18億。這個數字對於比亞迪來說,是非常少的,而且少於長城。也就是說比亞迪終於開始減少了固定資產投入,控制了開銷。
因此自09年以來,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資應該是第一次出現下降。如果這個勢頭能延續,對比亞迪來說是件好事。
另外長期股權投資9.5億,高於去年的5.7億。主要是騰勢的追加。
再看看慘不忍睹的利潤表。查看原圖首先營業收入,昨天說過了。
這裡面比較刺眼的是利息支出,高達12億,高於去年的10億。剛剛我也分析了負債,也就是說,今年比亞迪的利息支出可能會有所下降,到高於10億是肯定的。因此比亞迪還要為次付出10億的利潤。
另外好的方面,比亞迪的管理,費用下降2.7億。這個基本就是研發費用的下降。
銷售費用下降2.8億,來源於費用控制和工資減少。
兩項共計節約5.5億,不過這點前對於比亞迪來說,杯水車薪。
另外營業外收入,也就是政府補助,比亞迪大幅高於去年,考慮到國家支持的增加,這個今年大約能到10億,比12年的6.7億高3億。
再然後看看現金流。
今年比亞迪的現金流55億,還是非常可觀的,這也說明,排除折舊,利息等因素,短期比亞迪汽車的利潤是非常高的。這55億,扣除比亞迪電子的6億。那麼以及補貼的6億,又比亞迪汽車產生的現金流大約43億。考慮到還有多扣押的16億應付款。如果一半是比亞迪汽車的。那麼比亞迪汽車真是利潤在35億左右。利潤率是非常高的。在考慮到所有折舊影響下,比亞迪汽車的毛利依然有17.9%超過上汽,廣汽,長安,等多少車企。這也是垂直整合的威力。這算正面信息了。好了垂直整合先不說,繼續報表。
查看原圖首先高興的是,比亞迪的支出43億,比去年的94億減少了51億。這是個非常誇張的數字。
在支出的43億中,研發25億,員工福利房6億,18億新投資建設。
查看原圖在看看籌資現金流支出,利息支出12億。
那麼對於未來幾年的比亞迪現金流,我們可以得出13年比亞迪現金流流出的起碼值。
以老王的個性,研發支出不可能大減,在過去最困難時刻都保持25億以上。所以可以很簡答得出,未來比亞迪支出大於25億
利息支出也說了,10億是至少的。
員工福利房算是個非常態,但今年還在。6億
投資建設,今年比亞迪還有昆明,天津,加州,還有陝西的太陽能電站。20億差不多。
也就是說,13年比亞迪的支出在60億左右。更要命的是。今年比亞迪又28億長期貸款到期。當然比亞迪可以借新錢還舊錢。
也就是13年比亞迪非經營性現金流支出達到88億以上。非常恐怖的,以今年比亞迪55億的現金流根本無法應付,要麼押款,要麼發債,要麼借貸。
不過對於比亞迪今年我有點自己的看法,結合報表以及最近比亞迪的各種策略。
王傳福公開今年目標是銷售50萬輛。對於這個50萬,我昨天發表的看法是,是比亞迪集團的盈虧平衡點。因為吃掉比亞迪利潤的三項費用。折舊,研發,利息,未來幾年只會越來越高。12年45萬,基本平衡,13年基本需要50萬才可以達到今年的水平。但我們也知道比亞迪內部的目標是60萬輛。對於這個60萬輛。意義是很大的。
首先從利潤來說,如果銷量60萬輛,基本毛利能達到到60億。屆時預計比亞迪盈利10幾億。
其次更重要的是從現金流來說,上面已經說了,比亞迪今年的支出高達80億以上。那麼如果比亞迪銷量達到60億。那麼可以貢獻60億的現金流。再加上補貼,電子,退稅的總和,那麼比亞迪的現金流基本可以持平,只需要少許借入即可。
那麼我們考慮一下60萬的可能行。
一季度已經完了,明年就可以知道結果,就不預測了。
那麼後面9個月。4-9月是比亞迪的淡季。對於比亞迪現有的車型我做了個預測。
S6+G6共1萬輛
速銳        1萬輛
L3+思銳   1萬輛
F3+G3+其他1萬
F0       5000
共計4.5萬。那麼6個月共計27萬輛。
四季度屬於衝量的旺季,去年15萬輛。今年每月增加1萬。共計18萬輛。
那麼後九月共完成45億。今年一季度前兩月9萬輛。算上零頭60萬基本能做到。
對於這個預測,可能性,我認為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F3.L3。G3有了DCT,再加上下半年的改款。沖沖量還是可以額,下半年2.0T的S6,G6,思銳也能增加競爭力。至S7和秦,暫時不考慮。
對於未來幾年,我認為比亞迪最最重要的的事是,放量放量再發放量,垂直整合給比亞迪帶來了低成本,同時也帶來了高資產。當產能利用率達到水平,那麼垂直整合帶來的優勢就會突顯,反之當利用率低時,收入無法負擔高昂的折舊負債,企業就會被拖垮。
現在擺在比亞迪面前的正是這個問題,所以才會有比亞迪的DCT白菜價風暴,速銳的低毛利率,以及3000的ESP,和胎壓。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放量,提高產能利用率。提高現金流的流入。13年作為比亞迪騰飛元年,首要的任務,不是利潤多高,而是改善其負債表。至於今年60萬的銷售,咱們就實時觀察吧。
最後說要股票問題,這個怪我太懶了,如果年報出來第一天我就看了,到時的價格我可能會再一步減倉,不過現在說也晚了。在這個價位,賣出意義又不大了。還是繼續持有得了。對於比亞迪的未來我還是比較看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56

工作總結(2013-4-15)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f2f.html
 
上週由於一門考試,進度有點停滯,這周繼續大冶特鋼。今天主要把大冶的經營數據梳理了一遍,計算噸鋼以及人均效率。大冶年報中對於經營數據的披露在2005年前後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動,之前鋼材產品類別較細,2005年之後碳素鋼中工具鋼、結構鋼都合在一起,合金工具和合金結構鋼也是合在一起披露。
   目前大冶的銷售總收入在80億,鋼材產量140萬噸,均價在5500元,已經超過2007年的均價,噸鋼價格最高在2008年達到7300塊,興澄特鋼2011年均價在5200元低於大冶的6500元。從2001-2012年,大冶特鋼的合金鋼比例大幅度提升,2012合金鋼比例達到70%,顯現公司的產品結構有了明顯提升。從總體毛利率來看,呈現週期性波動,總體水平比較低,最高10個點出頭,最低在2008年只有4個點,2012年毛利8%,說明大冶的特鋼目前還是一個中低端水平。其中軸承鋼銷售收入8個億左右,毛利10%左右,跟東北特鋼一個水平,這個領域最強的競爭對手是興澄特鋼,興澄的軸承鋼銷售額在32億,毛利接近20%。此外,大冶年報中在2004年披露高溫合金產品出現虧損,之後就不再單獨披露高溫合金產品,大冶高溫合金產品在2004年只有50萬的水平,說明大冶在高端特鋼領域競爭力有待提升。我查找了東北特鋼的產品情況,東北特鋼的高溫合金的毛利率達到40%以上,在國內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8

2013年半年度總結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4274840
本不想寫什麼半年度總結,不過整整一個六月,一個毀三觀的六月,將我打回了原形。
經驗沒有,教訓是有的:

今天,賬戶總盈虧又一次由虧轉盈。上一次和上上次這種情況,分別是在2012年,和2011年的最低點。

一、本年度的操作:
在民生銀行PB高於興業銀行PB30%以上的時候,將民生的倉位換了2/3過來。在民生銀行PB高於浦發PB60%以上的時候,將剩餘的民生換成了浦發銀行。
至此,已無民生銀行股票。同時,在浦發銀行淨資產的價格附近,加了大量倉位。今年新增的倉位超過過去幾年總和。

二、錯誤的主觀判斷
根據一季度好轉的經濟形勢,以及5月份M2增量情況(超16%增長),認為牛市的基本面和資金面條件都具備,一輪牛市即將開啟,因此而錯誤地判斷了後市。更可笑的是,我還在5月29日發了博文《目前中國貨幣政策處在非常尷尬的位置》,當時也覺得貨幣宏觀政策很難處理,左右為難。沒想到6月就來一波緊縮,搞出「錢荒」的鬧劇。
這也是為什麼會在浦發銀行淨資產附近大量增倉的原因。不過,從長期來看,這個價格也已經是5折賤賣,很便宜。
冰涼的6月,還玩IPO開閘這玩意。總結:最大的短期風險是政策性風險。

三、永不用槓桿
一用槓桿,就是投機了。即使前面九十九回是贏,但輸不起最後那一回。
融資過後會影響心態,還好融資倉量在5%,後期用分紅還掉了。

四、心情最糾結最糟糕的的六月,源於有套現需求
6月2日下午,還在聽羅傑斯的講座,聽到一半被拉去看房,於是一直在等開盤。由於有了購房的需求,再也沒有之前長期持股的那個心境了(再加上對房價上漲的判斷,見其他博文)。08年最多曾經虧損50%,但那時仍然談笑風生,現在做不到了。
也很奇怪,從6月3日開始,A股一個猛子最多下跌超過20%。

五、流動性是個陷阱? VS 流動性溢價(股票和房子的故事)
流動性溢價——由於變現快,所以流動性的好的資產,理應當要求一個較高的溢價。
可是,資金緊缺的時候,大家紛紛優先套現流動性好的資產……因為流動性差的資產短期內套現不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錢荒的時候,大盤股比小盤股還跌得更多的原因。
同樣的,流動性緊張,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才會對樓市造成影響。

六、未來——不知還能守幾年
有個時候,我真想說一句粗話。
當你需要錢的時候,才發現青春耗不起,價值投資傷不起。
當前的儲蓄和投資,是以犧牲現期的消費為代價的。

七、整個六月,看他樓塌了。我不抄反彈,不攤薄成本,也不割肉。獨自拿房子首付款做了一個月逆回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93

過去一週美聯儲委員發言總結:罕見地一致安撫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488

WSJ的Hilsenrath認為,作為一個通常情況下難以掌控的團體,美聯儲的委員們在本週罕見地採取了一致的行動,他們在講話中對美聯儲的政策計劃做了驚人一致的闡述。

在本週五緩和了市場波動的演講中,美聯儲的委員們反覆強調金融市場認為美聯儲將很快收緊寬鬆政策是一種誤讀(詳見華爾街見聞報導)

美聯儲理事Jeremy Stein在週五的講話中表示,如果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在最近幾週已經大幅修改其利率計劃,那麼這是投資者的誤讀。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在當天晚些時候表示,「絕大部分」美聯儲官員不希望在2015年前加息。
美聯儲理事Jerome Powell週四表示,市場波動超過了美聯儲對利率的立場所應該顯示的調整幅度。
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週四表示,市場表現與美聯儲認為的並不一致。

美聯儲委員們的這種一致表態是在市場對6月19日伯南克新聞發佈會上的點評做出激烈反應後出現的,伯南克當時列出了美聯儲退出QE的時間表。

伯南克強調美聯儲只會在經濟符合增長預期的情況下才會退出QE,也明確表示美聯儲在購債計劃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

然而,這種微妙的信息並未被市場所理解。股市隨即大跌,利率期貨走勢顯示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更快加息。而美聯儲的委員們此後的表態幫助市場有所回穩。到週五晚間,股市回補了部分發佈會以來的跌幅,期貨市場也有所恢復。

委員們的一致行動顯示出美聯儲對於市場反應的不安。股市大跌和長期利率走高可能傷害美聯儲希望看到的經濟更快的復甦。

美聯儲通訊社的報導強調美聯儲委員們的點評並未事先協調,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週四表示;「我們都代表自己發言,表達的都是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理解。」

Hilsenrath寫道:

在過去幾年裡,美聯儲委員們在議息會議後的發言經常爭鋒相對。鷹派們會傾向於更早推出QE,而鴿派們則強調要保持政策路徑。

而過去一週的一致發言也顯示出美聯儲內部反對寬鬆貨幣政策的鷹派聲音比一年前要少。此前公開表達對寬鬆政策質疑的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和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都改變了觀點,因為通脹持續低於他們的預期。兩人在過去都表達了與其他委員一致的觀點,認為美聯儲並不急於加息。

當然,並非所有美聯儲委員都站在同一立場。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週五表示股債雙跌的局面並非投資者的誤解。作為一個堅定的鷹派,他表示近期市場的下跌是「市場價格反映新信息的正常過程」。他預計未來市場還將出現更多波動。

以下是來自美銀美林的最新美聯儲鴿派和鷹派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4

#2013半年度總結# 摩西等等

http://xueqiu.com/9521356603/24348090
首先尷尬一下,本篇居然是我在雪球的長文處女作,在求助雪球發文提示後才會發表。本來不想寫總結的,但念在我半潛水於雪球近一年來,從各位大俠的文字中吸收了不少養分,借個機會感謝雪球平台和各位大俠,順便記錄一下心路歷程。有點囉嗦,看官如果不小心看到,請選擇性忽略,哈哈。

知道股票和證券這玩意,是大二學《經濟學》時開始的,聲明一下,我本人是學醫科的,必修課裡怎麼會有經濟學,現在想起來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話說本人期考,經濟學居然考了全班第二,千不該萬不該,居然以為自己有些經濟學天賦,遂誤入歧途,看了些亂七八糟的地攤書。。。。。。(此處省略一千字不表)。工作後,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了些閒錢,開始了買賣股票(投資、投機都不算)。入市時是2001~2002年,國有股減持,股市一片慘淡,2002.6.24國有股暫停減持,A股打雞血,賺了些小錢。又一個千不該萬不該,我以為找到了一條除了出賣勞動力之外可以賺錢的途徑,幾乎把全部結餘扔在股票上,錯失了置業的好時機,而且一套就是四、五年,現在想起,還是悔。熬過了救救吧(998點),熬過1300點鐵底,2006年不再投入資金。2006年底,在當時還是女朋友的領導勸說下,斬倉出清,用那點錢首付買了個自住房,感謝老婆,關鍵時刻拉了我一把,讓我不至於淪為無奈的無自住房的憤青。之後,07牛市與我無關,半夜雞叫也與我無關。。。。。。

近兩年,事業生活步入正軌,手上又有點閒錢了,眼看它在銀行裡貶值,於心不忍啊,又想重操舊技。這次,咱得穩重點了,雪球在適當的時候出現了,感謝@luckyboy 的推薦和震耳發聵的 #提前退休# 夢想,這樣,我開始在雪球上潛水學習的日子,大蝦們普及投資理論、方法,討論美股、港股,讓我大開眼界啊,再次感謝。喜歡美股、港股的具備的做空機制、退市機制。個人理解,那是個很深的池子,小魚在裡面很危險,但是小魚從來沒有絕種,原因是,雖然裡面有很多吃人大鱷游來游去,但是同樣的,大池子裡還有各式各樣的警示標誌,包括前輩小魚們留下的屍骸,倍加小心還是可以生存下來吧。

一、上半年帳單

1、 上半年投資收益多少,與指數對比

半年太短,不具參考意義,目標戰勝通脹。持倉浮盈-5%~14%之間波動,目前12%,不敢跟指數比。

2、 上半年投資過的公司,具體操作和投資思路

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逐步建倉$和記香港電訊$、$微創醫療$、$美即控股$、$中國電信$、$雨潤食品$、$金利來集團$,中間還持有過MI能源,止損換股了,其它只買不賣。目前持股都考慮較長時間內Hold住,打算做個Shares Holder,由於自己嗅覺不良、動作遲緩,除了新進資金加倉時考慮加到哪個股,基本放棄短線操作。不出現公司重大改變或系統性風險情況下,安心當股東。

3、 此刻金融資產分佈

固定資產:無(自住房不算)

流動資產:60%定期存款,學習階段,只敢投入40%左右在股市,全在港股。兩年後能活下來,打算投點美股和其它。

二、您和雪球

4、 您有什麼投資決策,是通過和雪球用戶討論形成的嗎

在雪球上收集信息,參考大俠們的觀點,自己酌情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