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收購服裝公司失敗 美邦宣布2月1日複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156.html

收購服裝公司失敗 美邦宣布2月1日複牌

一財網 劉曉穎 2016-01-30 16:36:00

停牌多日的美特斯邦威將於2月1日起複牌。美邦原計劃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一家服裝行業公司的部分股權,而後者以C2M為主營業務。但最終,這一交易沒有成功。

停牌多日的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美邦服飾,股票代碼:002269)將於2月1日起複牌。

美特斯邦威

由於公司高層失聯,美邦服飾於1月7日起臨時停牌。雖然一周後的15日收盤後,美邦服飾宣布公司董事長周成建及董事會秘書塗珂已經正常在崗履職,但當晚這家公司又再度發布訊息稱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需要繼續停牌。

據悉,美邦原計劃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一家服裝行業公司的部分股權,而後者以C2M為主營業務。按照美邦的原計劃,將通過本次股權收購,有效整合外部C2M業務資源,實現市場資源與公司業務的高效協同,提升公司整體的業務運作能力。但最終,這一交易沒有成功。

美邦並沒有透露原擬收購的公司名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多次電話、短息聯系董秘塗珂後也無回複。

據悉,所謂的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客戶對工廠)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大規模定制模式,企業的C2M模式旨在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基於大數據和智能制造實現消費者個性化訂單的低成本生產,並同步構建產業生態圈。目前國內服飾行業踐行C2M模式的是青島紅領集團。有觀點認為,C2M模式可以幫助服飾企業解決高庫存的問題,並以短周期和零庫存實現高收益。

美邦服飾認為,重組終止不會對公司目前經營造成不利影響,未來不排除繼續整合新的具有業務協同效應的產業鏈優勢資源,提升企業發展能力。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9

11 Jun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服裝股業績睇真D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1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雖云中港經濟遇冷風,零售市道應受到負面影響,加上去年冬季天氣反常,初冬不冷,賣冬衣的見形勢不妙,減價速銷,怎知其後迎來近年至冷寒冬,有些貨已平賣但新貨補不上,有些甚至已換季下進退失據,對成衣零售商可謂雪上加霜。本地零售商多於每年3月年結,市值約5億港元的包浩斯(483) 於兩星期前率先發出盈警,預期至今年3月年度純利按年大幅下降約50%70%。不過仔細計下數,假設跌幅為中位數60%,即仍淨賺5,175萬港元,上半年集團卻錄得2,661萬港元虧損,即是下半年未有持續蝕錢,也不是太差勁,若只計下半年,純利按年實倒退約28%。看其上半年業績,港澳及台灣收入分別佔整體73%17%,虧損主要源於台灣業務。再看其先前公布至今年3月季度銷售表現,港澳同店銷售增長為-14%,比全年的-9%差;相反,台灣同店銷售增長+4%,比全年的-3%明顯理想,下半年錄得盈利,似乎源於台灣業務有所改善。

上週尾,到當時市值約22億港元的I.T.(999)公布至今年3月全年業績,收入按年升5%,毛利按年升2%,純利則按年大跌33%,每股派息亦大跌30%。不過,表面差勁的業績公布後,股價於接著的數個交易日卻大升約四成,相信再深入分析業績,定可找出內情。去年8月人民幣曾連續兩天大跌,I.T. 旋即發出盈警,因為即時將近12億人民幣存款轉為港元而造成匯兌虧損約6,000萬港元,股價於其後11個交易日累跌超過兩成,約一個月後財務總裁更辭任,備受市場關注。

再看集團全年業績,若果撇除這筆非經常性損益,除稅前純利實際只按年倒退8%,並非表面般差,市場更似是喜出望外。大家或許會問,明明每次在香港逛商場,I.T. 系內店舖也在打折,也打得頗狠,若是見微知著成立的話,集團業績若非虧損,也應倒退不少吧!事實上,大家的觀察也沒錯,其香港業務全年虧損約7,300萬港元,管理層更說本地大型商場舖租今年也難大減,業績不易看好。不過,國內業務表現卻異常強勁,全年收入按年升42%,溢利更按年升125%,已是連續兩年高速增長;加上日本業務也表現理想,全年收入按年升22%,溢利更按年升46%;兩地業務增長基本上已收復香港的失地。

雖然市場對I.T. 業績表現興奮,但也不可忽視潛在風險,大家需留意香港業績會否受較差的消費氣氛影響而惡化、中國業績增長會否大幅減速、日本業績會否受日圓貶值不再而影響遊客消費意慾、去年冬天的不正常天氣的負面影響會否蔓延至今年等。

「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I.T.(999)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64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678

天貓女裝銷量王茵曼謀上市 互聯網服裝品牌資本化風口到來?

很多小夥伴剁過手的女裝茵曼要上市了。證監會近日發布消息,匯美集團正式向中國證監會申請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該公司擬向社會發行800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為32000萬股。作為互聯網服裝品牌的代表企業,“茵曼”、“初語”所屬匯美集團正式“應考”資本市場。

互聯網服裝品牌的資本化熱潮正在到來。今年上半年,另一家互聯網女裝代表品牌韓都衣舍也確認將登陸新三板。主打少數民族風系列的淘品牌女裝裂帛也在不久前向證監會提交了IPO申請,同樣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業內人士稱,電商平臺的流量紅利豐期已逐漸過去,互聯網服裝品牌在經歷了前段時間的快速增長之後也面臨下一步發展的問題。除了繼續嘗試互聯網的新鮮玩法比如直播、網紅等線上推廣渠道以外,這些互聯網服裝品牌更紛紛嘗試從線上走到線下,並進行多品類、多品牌的擴充。而這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這也是他們紛紛謀求上市的原因。

方建華與茵曼代言人範瑋琪

一批淘品牌的誕生

說到互聯網女裝,茵曼是繞不過去的名詞。“雙十一”剛剛興起的時候,茵曼以天貓女裝銷售榜首成為耀眼的明星。

1998年,匯美集團董事長兼CEO、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開始創業。2008年,茵曼開始入駐淘寶商城(天貓),從ODM 、B2B向B2C轉型。2011年、2013年兩年,茵曼位居“雙十一”天貓女裝品牌榜首。

2015年,匯美主要品牌均保持較高的重複購買率。其中,茵曼的複購率達42.7%,初語達39.1%,生活在左達37.5%,處於行業內的較高水平。

韓都衣舍、裂帛也是差不多同一時期誕生的淘品牌。當然商業模式各有不同。比如,韓都衣舍的盈利一部分是靠商品的銷售,還有一部分是幫助其他品牌進行線上運營的服務費。其銷售一部分是通過韓都自己的官網和天貓、京東等平臺直接銷售給用戶,還有一部分則是其先批量賣給其他平臺如唯品會,再由這些平臺賣給個人買家。

這些企業發展的路徑有相似之處,比如,都是走多品牌、多品類的路徑。

匯美集團旗下,除了茵曼和初語兩個銷量排名靠前的品牌以外,還有生活在左、samyama、達麗坊、秋殼(原名秋売)、Pass等多個自主品牌。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匯美目前已孵化十多個自主品牌。同時除了女裝以外,匯美近期還頻頻跨界,衍生出多個相關子品牌,如家居品牌茵曼HOME、童裝品牌茵曼Kids。集團旗下產品品類還延伸至女鞋、箱包、運動裝、家居裝飾品、家具等。

裂帛也是如此。除了“裂帛”,裂帛公司旗下還有另外10個品牌,以女裝為主,男裝與童裝為輔。韓都衣舍更是孵化和運營了35個品牌,涵蓋女裝、男裝、童裝、戶外、相關配飾等。

在整體消費疲軟的情況下,這些互聯網女裝品牌通過不斷創新運營拉動銷售。比如,一些品牌作了反向供應量的嘗試,采用預售制大幅降低庫存壓力;此外,通過和粉絲群的高黏性,大幅降低營銷成本。今年的網紅和直播熱點,以及社交電商等新型玩法,作為互聯網基因十足的互聯網品牌都在第一時間嘗鮮。

線上品牌落地

可以說,茵曼和初語是典型的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女裝品牌。而從2015年開始,匯美集團開始從線上走到線下,啟動“茵曼+千城萬店”項目,這個項目意味著茵曼五年內要在1000個城市里開到10000家門店。截至2015年年末,“茵曼+千城萬店”已簽約163 家線下店,覆蓋23個省市,今年仍在持續招商。

茵曼線下開店也運用了典型的互聯網思維。方建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茵曼開店的創新之處在於充分挖掘粉絲的能量。“除了買茵曼的衣服,還可以一起創業。這是粉絲經濟的一種極致表現。”方建華說。

不同於傳統的服飾品牌實體店,茵曼店鋪內的服裝吊牌上只有二維碼,掃碼才能獲得價格及其他信息,並承諾款式線上線下同步更新,貨品的價格也實時同步。消費者可以選擇現金支付,也支持手機支付。

裂帛也在推進實體店的布局。此前,在其招股書中提到了與電商平臺合作時的隱憂,比如,“如果公司未來無法與上述電商平臺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上述電商平臺的銷售政策及收費、搜索等規則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

招股書披露,裂帛此次欲募集4億元投入研發設計、子品牌建設、線下渠道建設等項目。在未來兩年里,裂帛將在北京、上海、杭州的核心商圈各開出一家面積約1000平米的旗艦店,同時在一線城市的副商圈和“消費力強的二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開出總計12家80~120平米的直營店。

韓都衣舍則是三家中最為專註線上渠道的。記者在其官網了解到,2012年韓都衣舍曾嘗試開出實體店,不過是以清貨為目的,而非以營利為目的。近來其創始人趙迎光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堅決不開線下店”。

匯美集團董事長方建華

紛紛謀求上市

這些互聯網女裝品牌不約而同紛紛謀求上市。原因是什麽?

方建華的說法盡管比較官方,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說,匯美集團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上市是為了募集資金,也可以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增加拓展業務的工具和能力,吸引人才,也可以降低公司的運營風險。上市後,公司未來也可以有更多並購重組的機會,運用資本市場來拓展公司的業務。

近三年匯美集團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其營業收入為2013年5.89億元,2014年9.49億元,2015年11.40億元。但由於新品牌快速孵化和啟動了線下渠道的構建及運營,這方面大量的資金投入使得凈利潤有所下滑。

招股說明書顯示,匯美集團上市後募集到的資金,將投入三大重要項目,包括交易與交互全渠道升級改造項目(即O2O項目)、時尚品牌孵化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三大項目的投資總額為45034.87萬元,全數來自上市募集資金。

2015年,匯美集團曾獲得國內上市企業搜於特的投資。招股書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方建華、單鈺芳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匯美集團股份比例為42.58%,搜於特占比25.20%,IDG資本管理的和諧成長持股13.20%。另外,珠海匯承是匯美集團設立用於員工激勵計劃的平臺,占公司總股本9.17%。由黃曉明、李冰冰、任泉發起的“Star VC”也曾在2014年9月投資韓都衣舍,共持股1.48%。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品牌加入電商,消費者購買需求持續升級,加之微商、跨界電商、網紅電商等新的電商業態前赴後繼,使得曾經風光無限的眾多淘品牌生存空間大受擠壓。因此,互聯網品牌也要通過轉型,告別野蠻生長,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上市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強的資本輸血、更規範的管理和社會化運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女裝品牌以外,還有一大波互聯網品牌紮堆上市。有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平臺目前有逾50家企業啟動IPO計劃。比如三只松鼠、駱駝、阿芙、韓後等。為此,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平臺還專門成立“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用以服務互聯網品牌上市事宜。

茵曼線下體驗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51

全球產能向中國轉移 做服裝的晉江能造中國芯嗎?

隨著中國力量的崛起,全球芯片產能正加快向中國大陸轉移。7月16日,晉江集成電路存儲器項目奠基,一期投資達370億元,2018年投產後將具備每月6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規模。

晉江項目開工,只是全球芯片產業格局大調整的縮影之一。事實上,近年來尤其是今年,三星、英特爾等全球芯片巨頭都積極在中國進行布局,擴大在這個全球最大芯片市場的產能投入。

芯片(集成電路)被喻為“工業糧食”,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

以紡織服裝業揚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省泉州市晉江,想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抓住集成電路的制高點。但它必須面對強大的跨國巨頭,以及國內武漢、深圳、合肥、北京等其他地區的競爭。如何定位、如何打破人才和技術的瓶頸?

國家大基金支持

作為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又稱“國家大基金”)已成立一年多。晉江集成電路存儲器項目,就獲得了國家大基金的支持。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晉江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的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已納入中國“十三五”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

7月16日下午在晉江舉行的“國際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期間,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透露,2016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銷售額798.6億元,同比增長16.5%。據海關統計,2016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金額達到469.4億美元,同比下降3.6%。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2014年9月正式成立。丁文武說,截至2016年3月底,國家大基金總共投資了32個項目,累計項目投資額超過了460億元,實際投資超過了280億元。這些投資項目和資金涵蓋了集成電路整個產業鏈和生態環境,從芯片的設計、裝備材料、生態鏈建設,到芯片的應用。

“大基金”還帶動了其他資本向IC產業的集聚。據丁文武介紹,“大基金”帶動新增社會投融資超過了1000億元;。

集成電路是中國消耗外匯最多的產品,其中,存儲器又是中國集成電路進出口里面最大宗的產品,2015年中國存儲器的進口額超過了2100億美元。發展存儲器既是市場需求,同時也是中國信息安全和產業安全的戰略需要。

丁文武說,各地發展存儲器的積極性非常高,包括武漢、深圳、福建、合肥、北京等地。比如,武漢要投資240億美元來發展存儲器產業,目前第一期近8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很快就要動工,3月28日“武漢新芯”舉行啟動儀式,預計到2020年形成每月30萬片的生產規模。

深圳也非常重視存儲器的發展,如紫光要在深圳發展存儲器產業,但目前還沒有落定。福建從去年就開始謀劃發展存儲器產業,7月16日上午“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項目”的開工已經實現了他們的理想。合肥、北京亦想發展存儲器產業。

“我們也不願意看到存儲器遍地開花,希望通過重點布局的方式來發展存儲器產業,我今天列的這五個地方都是潛在發展存儲器的地方。”丁文武談道。

在這位“大基金”掌舵人看來,“各類資本正向存儲器產業聚集”,包括國家大基金、地方基金、社會資本(如清芯華創、武嶽峰)、企業力量(如紫光等)。如湖北省、福建省已分別成立了500億元的基金,支持武漢市、泉州市晉江打造內存基地。但是,國內發展存儲器產業,仍然需要面對技術、人才、成本、市場競爭力、資金持續高投入等問題。

丁文武建議,面臨各個地方、國內外大公司的競爭,“芯片生產風險巨大,一條生產線的投資在50億至80億美元之間,晉江項目一期投資370億元,三五年內沒有錢賺,而且要持續高投入,因此要聚焦重點,不要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做”。

有利與不利

縱使全球芯片業高手如雲,福建省、泉州市和晉江都欲放手一搏,搭上產業升級的快車。

提起晉江,人們會想起恒安、七匹狼等知名企業。現在,這個以紡織服裝業聞名的地方卻要轉戰高難度的芯片產業。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董事長、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董事長邵玉龍坦言:“我們艱辛的日子開始了,這條路沒有回頭路。集成電路雖然是一個產品,但不是最終產品,一定要跟應用聯在一起。我很清楚,晉華跟前面三大公司的差距非常大”。

所謂三大公司,是指在全球存儲器行業排前三位的企業三星電子、SK海力士、和鎂光。

據集邦科技的分析師郭祚榮介紹,近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迅速,帶動了移動式內存的需求增長,移動式內存2016年一季度在全球存儲器市場的占比已達39.2%,其中,三星占全球移動式內存的營收比重高達60.4%,SK海力士居次為26.9%。

郭祚榮預測,下半年隨著智能手機紛紛采用4GB、6GB甚至8GB的內存,全球移動式內存的營收有望進一步提升,在2016年全球存儲器市場中的份額占比將達到42%。同時,服務器的存儲器市場也在增長,今年在全球存儲器市場中的份額占比將達到38%。相比之下,標準型PC的內存需求下滑,今年在全球存儲器市場中的份額占比將跌破19%。

而從智能手機產業鏈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前十名中,有七個是中國品牌,包括華為、OPPO、vivo、MOTO(聯想)、小米、TCL、中興等。這給在中國發展移動式內存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不過,相比於泉州市晉江,深圳、武漢等地的手機產業鏈顯然更加成熟。武漢擬集合以天馬、華星光電為代表的顯示企業,以及以華為、聯想、富士康為代表的智能終端企業,共同打造萬億級的“芯片-顯示-智能終端”全產業鏈。而紫光集團計劃投入800億元來發展存儲器產業,一方面投向深圳,另一方面可能投向武漢。

晉江也不是沒有優勢。今年,國家大基金、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縣級市)一起設立了“安芯產業投資基金”,目標資金規模500億元,重點支持晉江發展存儲器產業。

其次,晉江民間資本雄厚。晉華項目動工當天,泉州市、晉江也同步發布了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規劃和配套政策,從項目落地、科研獎勵、人才引進、教育醫療等方面給予優惠。

另一個有利條件是離臺灣近,方便利用臺灣地區芯片業的人才和技術資源。此外,未來也將跟資本市場對接。晉華的董事長邵玉龍透露,“未來我們在晉江不止一條線,也不僅僅是制造,而是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未來五到十年內打造一個產業集群。同時,按照我們現在的布局,會把晉華項目做成一個上市公司。”

晉江的差異化

晉江想在存儲器領域殺出一條“血路”,這是中國謀求在全球芯片業崛起的縮影之一。人才、技術、專利、成本、市場等,都是擺在面前需要去跨越的一道道障礙。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系主任、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教授深有感觸地說,中國發展集成電路的經歷已經有幾十年,但總體發展水平仍然不高。事實上,2015年中國進口芯片總額達2300多億美元,已經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芯片領域對外依存度之高,讓我們位居世界第一的電子新興產業的根基十分不牢。去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額近3600億元,但是去除掉設計、制造、封測的重複計算部分,實際上中國芯片產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只有5.8%。”魏少軍冷靜地說。

他反思道,“過去20年,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但是政策的搖擺、投資的缺失讓我們錯過了2000年最重要的十年機遇期。這兩年,我們克服了之前的政策和資金問題,但是發展的困難也加大了。不僅要大額投入,而且要長期投入,更要保持投入方向的正確,這是嚴峻的挑戰。”

在魏少軍看來,經過半個世紀的快速發展,全球集成電路已經步入成熟期,投資者不斷湧入,行業壟斷也在持續加大,這意味著後來者要花費更多的資金、更長的時間、更多的努力來追趕國際同行。“這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集成電路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

近年,全球芯片巨頭紛紛在中國大陸擴大產能。繼三星在西安投建了大型芯片廠之後,英特爾砸重金把在中國大連的工廠改造為頂尖的存儲芯片廠,產線更新後將在2016年下半年投產。2016年7月7日,臺積電在南京的12英寸晶圓廠和設計服務中心奠基開工,預計2018年下半年投產、2019年達到每月2萬片12英寸晶圓的規劃產能。

曾經,中國為沒有半導體工廠而憂心忡忡,但如今卻迎來了中國半導體存儲器的大廠。魏少軍提醒說,“我們不乏熱情,但我們是否具備發展存儲器的基本要素和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90

媽媽們註意!史努比、嬰姿坊等嬰幼兒服裝多項指標未達標

安徽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近期對29個品牌的嬰幼兒服裝進行了比較試驗。試驗結果顯示,29個樣品中,“史努比”等9個樣品的16個指標存在問題,占樣本總數的31.03%。

本次比較試驗樣品是由 安徽省消保委工作人員在市場上以普通消費者身份購買。樣品全部是3歲以內的嬰幼兒服裝,種類有嬰兒連體衣、爬服、T恤、長褲、連衣裙等。樣品涉及阿迪達斯、巴拉巴拉、五色藤、拉比、0K.OU、SeRGeNTMaJoR、迪卡儂、小數點、布魯莎莎、卓兒、奇樂兔、UNIQLO、童泰、叮當貓、迪士尼寶寶、小貝殼、南極人、ZARA、安斯沛克、衣拉拉、齊齊熊、小小和月月、璐璇、史努比、醜醜、嬰姿坊、麗嬰房、安奈兒、光派等29個品牌,其中國外品牌4個,港、臺品牌3個,中國大陸品牌22個(省內品牌2個)。生產企業分別出自安徽、上海、福建、廣東、浙江、山東、河北、湖北等8個省(市)。

29個樣品中,有20個樣品測試項目均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占總樣本數的68.97%;其余9個樣品有16個指標存在問題,占樣本總數的31.03%。

安全性指標檢測結果基本令人滿意

其中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屬含量、pH值等主要安全性指標檢測結果基本令人滿意。本次比較試驗對樣品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屬含量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29個樣品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可萃取重金屬含量安全性參數均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

在29個品牌樣品pH值檢測中,僅有史努比一個品牌樣品檢測結果超出了國家規定範圍pH值是反映服裝面料酸堿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紡織品的pH值與人體皮膚相差太大,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引起皮膚過敏或誘發感染,使皮膚易受其他病菌的侵害。國標規定,嬰幼兒服裝pH值應在4.0-7.5之間,史努比樣品pH值為8.4。

色牢度指標檢測情況不容樂觀

根據嬰幼兒皮膚嬌嫩,活動量大,出汗多,經常啃咬衣物的特點,本次比較試驗重點對樣品的耐幹、耐濕摩擦色牢度,耐酸(堿)汗漬色牢度,耐水、耐唾液色牢度等指標進行了全面檢測。結果顯示,29個品牌樣品中,嬰姿坊、史努比、奇樂兔3個品牌樣品的8個指標低於國家標準;23個品牌樣品的46個色牢度指標,僅達到國家最低標準值。

有數據顯示,嬰幼兒的八成肌膚問題與衣物相關。嬰幼兒由於皮膚尚未發育完全,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十分容易過敏和吸收外物,服裝脫色顏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屬離子極可能會被嬰幼兒皮膚吸收。為了保障嬰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安全,國家強制規定了嬰幼兒服裝在耐幹(濕)摩擦、耐酸(堿)汗漬、耐水與唾液等各種情況下的色牢度指標,從本次檢測結果看,情況不容樂觀。

使用說明、標簽位置存在問題 安全提醒較少

使用說明是向使用者傳達商品基本情況、產品功能、特性以及如何正確、安全使用產品等信息的主要途徑。嬰幼兒服裝通常以耐久性標簽、吊牌、包裝盒(袋)等形式表達產品使用說明的內容。本次比較試驗發現,安斯沛克、布魯莎莎、叮當貓、五色藤4個品牌樣品使用說明標註上存在問題,即標註標準不是現行標準、標註安全類別不正確。有的品牌使用說明信息不完整,說明上只標註了生產廠家地址,沒有電話號碼,給消費者售後聯系帶來了不便。

國家強制性標準GB31701-2015規定:縫制在可貼身穿著的嬰幼兒服裝上的耐久性標簽,應置於不與皮膚接觸的位置。在本次比較試驗中發現,29個品牌樣品中有20個品牌樣品耐久性標簽位置不符合規定,占本次比較試驗樣品總數的68.97%。

對於嬰幼兒來說,服裝的塑料包裝袋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如果不及時收好,可能會被孩子舔舐或玩耍套在頭上引起窒息。本次比較試驗對29個品牌樣品的外包裝進行了仔細對比,發現有19個品牌樣品包裝袋上沒有任何警示提醒。阿迪達斯的外包裝袋警示語最好:“為避免窒息危險,請使此塑膠袋遠離嬰兒和孩童。請不要用於嬰兒庫、嬰兒車以及嬰兒圍欄。此塑膠袋不是玩具”。

為了方便嬰幼兒穿、脫衣服,肩帶、繩索和帶袢十分常見,然而其中也存在安全隱患,如果不符合標準,可能會纏繞嬰幼兒脖子導致窒息。國家標準對此作了相應規定,如:頭部和頸部不允許有繩帶,肩帶須固定;3-6mm的裝飾物抗拉強力不應小於50N,衣帶縫紉強力不應小於70N。本次比較試驗中有4個服裝樣品上有肩帶、繩索、衣帶,檢測結果顯示,卓爾品牌服裝的衣帶縫紉強力僅有30.7N,SeRGeNTMaJoR品牌服裝的肩帶非固定,非連續且有自由端。

消費提醒

面對品牌、種類繁多,價格差異大的各類嬰幼兒服裝。 安徽省消保委提醒消費者註意以下幾點:

1、關註服裝使用說明(標簽)。購買嬰幼兒服裝時不能只關註服裝的樣式、價格,一定要仔細查看使用說明,即一看是否是嬰幼兒(A類)服裝;二看有無廠名、廠址、電話;三看纖維含量、執行標準是否正確。

2、少選擇色彩鮮艷的服裝。嬰幼兒皮膚嬌嫩易出汗,分泌物較多,服裝面料宜選擇柔軟以及伸縮性、吸濕性、保暖性與透氣性好的棉料。顏色上應避免使用強烈色彩,減少染料殘留和掉色機會,同時又不會刺激兒童視覺神經。

3、衣服宜大不宜小。嬰幼兒時期長得非常快,如果衣服太小穿著會不舒服,影響孩子身體自由伸展,尤其是有松緊帶的衣服更不能太緊,否則會壓迫孩子胸部和腰部。

4、關註服裝繩索、裝飾附件的質量。嬰幼兒服裝頭部和頸部不應有繩帶;肩帶應是固定的,連續且無自由端的,肩帶上的裝飾性繩帶不應有長度超過75mm的自由端或周長超過75mm的繩圈;腰部繩帶從固著點伸出的長度不得超過360mm,且不超出服裝底邊;背部不應有繩帶伸出或系著;縫線線頭過長或口袋(裝飾品)針腳過大,可能會纏繞孩子的手指。

5、仔細檢查嬰幼兒服裝的包裝,讓塑料包裝袋遠離孩子。購買了新衣服後,要仔細檢查衣物和包裝,衣物上不能有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不能有金屬針,包裝袋要遠離孩子。

6、嬰幼兒服裝不可幹洗。幹洗劑中可能含有刺激嬰幼兒皮膚的物質,應采用人工水洗,自然晾曬;新購買的衣服一定要清洗、晾曬後再給孩子穿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25

洛杉磯機場誤把噪音當槍聲 1人穿佐羅服裝被拘

北京時間8月29日,據新華社消息,洛杉磯國際機場28日晚發生一起誤報槍擊事件。雖然警方很快澄清那只是噪音造成的一場虛驚,但此事造成大量航班延誤,機場附近交通嚴重堵塞。

當地時間28日晚9時左右,洛杉磯警察局接到電話報警稱洛杉磯國際機場8號航站樓內發生槍擊事件。警方隨即封鎖了整個機場,一邊疏散旅客,一邊搜捕槍手。

當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同時對機場下達停飛令,數百名已經登機的旅客被疏散到跑道上。現場旅客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畫面顯示,人們一邊喊“有槍手”,一邊從候機樓內向外跑。

被疏散的旅客

大約一個小時後,洛杉磯警方目前確認,所謂機場傳出的槍聲,僅僅是“大聲響的噪音(loud noise)”。機場沒有發生槍擊,無人員受傷。警方正在調查聲響的來源。盡管如此,機場安全部門要求所有機場內旅客重新接受安檢。同時,所有旅客需自行聯絡所乘航班所屬航空公司,以確認飛機延誤情況。

有消息稱,機場警方“拘捕了一名穿著佐羅服裝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30

新疆哈密“放大招”爭取紡織服裝廠西遷

東南沿海紡織企業近年受到人工薪金、原料成本等上漲的影響導致不斷內遷,有不少企業甚至已經將生產園區建到了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

對於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棉花是原料中的大頭。新疆的棉花產量占到全國的六成。西部地區豐富的紡織原料、自然資源、優惠政策等紛紛成為紡織產業轉移的不可或缺條件。但對於當地的棉紡織行業來說,運輸、技術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紡織業的發展。

以印染行業為例,因為環保和技術等原因,該行業向中西部轉移並不明顯。“在過去,我們有好的原料,但常常是紡完紗再送到浙江、江蘇等地再印染加工。”新疆哈密信合棉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淑靜說,但這也增加了成本。

紡織工業對產業鏈緊密配合要求較高,中西部缺乏印染企業大大制約當地紡織工業發展水平。

紡織行業高級專家曾祥表示,印染廢水治理有很多方法,比如膜集成技術印染廢水資源化處理、雙膜法在印染廢水治理和回用技術的應用等。但這些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根治汙染源,只能讓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汙水治理。

但現在,這一問題已經取得突破。在剛剛召開的“新疆紡織服裝經濟轉型”論壇上,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新疆哈密當地的一家名為綠天使纖維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節能環保無汙染色技術”即將在新疆紮根。據了解,這種新技術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汙水排放,而且還可以高效節省能源和水資源,提高織物上色率及品質要求,解決染色汙染問題。該技術使得染色深度提高了80%以上,同時節約能源50%、節水80%、節約染化料25%~35%、汙染物排放減少90%,提高工作效率40%~50%。

諸如哈密在這一產業的發展上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記者獲悉,林淑靜的公司目前正在投資建造一項全產業鏈項目,集紡、織、成衣等為一體。目前,該項目總投資18億元,其中“綠天使”纖維改性著色項目投資3億元,一期工程於2016年年底投產。

林淑靜告訴記者,為了吸引紡織服飾企業西遷,該紡織產業服飾園區對於入駐了企業給予了多項補貼,如在運輸上企業生產並運往內地銷售的服裝和家紡產品,按照產品銷售額的2%給予運費補貼;凡使用新疆棉花生產經確認後也享有補貼;另外在租金上,生產廠房前三年可免收租金,第十四年後企業累計交納的租金若是超過廠房投資額時,廠房可歸企業所有。據林淑靜透露,第一批招商已經有30多家企業入駐。

不止哈密,隨著國家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新疆紡織業的發展迎來了寶貴的機會。新疆已出臺《關於促進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為強化產業布局和政策引導,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和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全區範圍內布局棉紡織產業、化纖產業、織造產業(含棉織、針織)、服裝產業等11個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執行委員金碚認為,在全球戰略上,實施“一帶一路”構想。新疆現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戰略機遇,需要工業化與文明演化,紡織服裝業是全球化產業,則須有全球化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60

服裝低迷 女裝上市公司忙並購脫困

在國內,提及主營女裝、定位高端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數:朗姿股份(002612.SZ)、歌力思(603808.SH)、維格娜絲(603518.SH)等。在經歷早前良性運作上市後,隨著整體服飾市場陷入低迷,這些相關企業的業績也開始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不過從日前陸續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來看,這些公司的降幅似乎有開始收窄的苗頭。
那麽,在行業低迷的環境下,這些公司是通過什麽樣的方式突破瓶頸尋求出路的?

並購為王

總部位於深圳的歌力思於去年4月才正式上市,此前,歌力思董事長夏國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短期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近兩年整體行業的行情不佳,早前歌力思的年均增長在20%以上,現在大約是10%左右。
在最新的第三季度業績報中,歌力思的單季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 34.08%和 5.78%。記者了解到,第三季度單季凈利潤是在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後重新恢複增長。
在服飾品牌行業的經營中,由於國內品牌服飾因在產品企劃、研發設計方面不足無法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品牌打造需要較長時間積澱所以發展多不順利。所以並購成熟的海外的品牌成為了一個捷徑也是較為輕松的方案。
夏國新認為,收購成熟的服飾品牌對歌力思來說能夠很好地補充品牌陣容。在他看來收購海外知名品牌有助於公司打開國際知名度。
2015年9月,歌力思就宣布出資1118萬歐元協議收購東明國際投資(香港)100%股權。標的公司擁有德國LAURèL品牌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到了今年年初,歌力思又再度出手,斥資2.4億元將美式輕奢潮流品牌EdHardy在華公司的65%的股權收入囊中。   
此次業績恢複增長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此前合並的新品牌拉動集團整體銷售。
另一家定位高端的本土女裝公司維格娜絲也同歌力思一樣,堅持走多品牌並購之路。前三季度,維格娜絲實現營業收入5.41 億元,同比減少11.1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67 億元,同比減少12.44%;雖然前三季度依舊下滑,不過記者梳理後發現,單就其第三季度單季來看,營收降幅逐季收窄:公司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9 億元,同比增長0.32%;凈利潤0.39 億元,同比增長1059.98%。
廣發證券分析師糜韓傑看好這樣的品牌的外延式並購策略。他認若果能夠利用資本市場的杠桿收購更多優質輕奢品牌,可以為如今的服飾類公司業績打開廣闊的成長空間。

 

                                      

轉型他路

大多數傳統的服飾品牌類公司目前多采取完善品類、豐富品牌陣營的方式突破發展瓶頸。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服飾品牌湧進大陸市場,國內本土品牌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其中,受到沖擊最大的是一些本土的中高端服飾公司。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目前國際服飾巨頭已經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依靠品牌占領中高端市場是必然的,在面對國際服飾品牌不斷湧入中國市場的情況下,本土企業唯有創新,否則必將有“滅頂之災”。
於是,一些企業開始謀求多元化發展,試圖轉型其它領域尋求新方向的。
在本土高端女裝公司里,朗姿屬於較早上市的。受到大環境低迷的影響,這家公司近兩年一直在調整發展方向,從2015年開始不斷收購或者入股一些互聯網公司,並宣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要向母嬰、美容、整容、文體教育等多時尚品類業務拓展,打造覆蓋“衣食住行娛美醫”生活方式的“泛時尚生態圈”。
數據顯示,朗姿16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收入 8.26 億元, 同比下滑 1.26%,降幅收窄;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44 萬元,同比增長 71.7%。 分季度看, 16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與凈利潤同比增長 32.23%和 827.78%。這是因為朗姿本來主營的幾個品牌如朗姿、萊茵、卓可、瑪麗在三季度還是有雙位數的下跌導致總體賬面還是下滑,但之前收購了韓國的童裝、美妝品牌後的銷售對於總營收的增加有一定貢獻,所以目前降幅相較於之前有所收窄。
招商證券分析師孫妤分析認為這家公司“泛時尚互聯網生態圈”格局已基本成型,在女裝、嬰童、醫美及化妝品四大領域的布局將為公司後期發展帶來無限可能。在她看來,朗姿所布局的幾個領域發展前景較為廣闊,且業務間的協同效應較高,未來可以通過現有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性獲得紅利。
雖然朗姿在其跨界的轉型之路也被詬病是脫離主業,不務正業。但無論如何,轉型的結果成功與否,最終還是以業績說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78

觀察 |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通過“一帶一路” 進入跨國布局

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海外市場需求下滑、國內人力成本持續上升以及應對更多外部競爭……如何在壓力和困難面前尋找機遇和動力,是紡中國織服裝行業的急迫訴求。

早前集中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飾企業在經歷各種探索後選擇遷移工廠,而這又分化為兩種,一種是往勞動力多且薪資更低的內地遷移,而另一種則是往選擇“走出去”,積極利用國際市場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企業進一步發展。後者主要基本上都是出口加工型企業,外單比較多。

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 中國紡織企業“走出去”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因為過去美國、歐盟等國家對我國都有配額限制,所以當時為了規避配額,有一批企業就到東南亞去建廠,但是那個時候,臺資和港資企業比較多。這也是中國企業去東南亞建廠的第一個小高潮。

第二階段是2009年開始至今。2009年以來,國內的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為了降低成本,以出口為主的紡織企業就紛紛去了東南亞建廠。這些出口型企業除了應對國內的成本的提高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棉花的問題。東南亞的棉價比我國棉價低,所以這一點也吸引了一部分企業去了東南亞。

可見國內的紡織服飾企業“走出去”已有多時。不過,即使到了第二階段,有實力走出去的也都是一些在行業內排名靠前的有資金的大型企業。

這些“走出去”的企業大部分是在沿海地區,基本上都是出口型企業,接單以外貿為主。 他們走出去的原因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這其中包括土地、勞動力、原料等生產要素的成本。而這也是國內目前所有紡織服飾加工工廠會遇到的問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認為紡織企業“走出去”建廠既是進步也是挑戰。他指出,如今“走出去”紡織服裝工廠多是到東南亞去建廠,這些類型的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隨著我們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勞動力低廉的國家去,這對於行業來說是一種進步。但目前紡織企業到東南亞去建廠還是一種被動型的“走出去”,中低檔訂單大量從中國流向了東南亞,我國紡織品出口也因此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

但此前不少去東南亞建廠的企業遇到的問題也不容忽視,這讓不少沒有實力和大企業一樣直接同當地政府談判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首先是東南亞的投資環境。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國家領導人經常更叠,其經濟和吸引外資政策也隨之改變,這種政策的不連貫性直接影響到國內企業境外投資的開展,同時大大增加了投資風險。 其二是勞動力素質問題。紡織行業盡管是民生基礎行業,但是對於生產工藝、技術設施、質量控制等方面要求比較高,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在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短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紡織企業的發展壯大。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采訪不少企業中也了解到,不少加工廠負責人表示,東南亞地區只能完成較為初級的加工,如果是精細類的服飾制品,還是需要再國內完成。 三是基礎設施問題。東南亞國家在經濟上不是很發達,因此,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並不完善。特別是在物流、交通、電力等方面對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2015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呈現量價雙降。而在艱難走過2015年後,國內的紡織企業面對形勢更為嚴峻的2016年,根據前三季度的數據判斷,2016年出口下降的局面已定。高勇指出,盡管現在的政策是保持內需,但是出口不能不保持。從訂單上我們還要爭取,我們在國際上的市場份額還要保持住。

無論如何,如今“走出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隨之而來的則是政策性的支持。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這標誌著“一帶一路”戰略正式起航。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對於紡織服裝企業可以有更多更廣的發展路徑和版圖:到非洲種棉花、在東南亞和南亞建加工基地、鋪設海外物流網絡……通過整合“一帶一路”沿線資源,實現產業鏈的全球化布局。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貿易投資促進部副主任劉耀中認為,“一帶一路”將會有效降低我國紡織產業在周邊國家布局中的成本和政治風險,同時還能挖掘更多的貿易潛力,為企業國際化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

這讓原本尚持遲疑態度的中小企業也開始變得積極而開放起來。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也鼓勵當地企業選擇抱團的在“一路一帶”沿線開廠設園,通過政府與政府的對接,設立引導資金、落實扶持政策、建立工作機制,為紡織服裝企業落戶提供有效保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指出,走出去和國際化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服務。“走出去”時要註意計算綜合成本,發揮投資目的地的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82

年終盤點丨傳統服裝品牌“血戰鋼鋸嶺”,看這些勇士如何突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2/160796.shtml

年終盤點丨傳統服裝品牌“血戰鋼鋸嶺”,看這些勇士如何突圍?
墨墨有語 墨墨有語

年終盤點丨傳統服裝品牌“血戰鋼鋸嶺”,看這些勇士如何突圍?

在消費升級大勢下,以個性化為代表的消費理念給我國日漸低糜服裝行業帶來新一輪增長動力。

本文由墨墨有語(微信ID:momoyouyu8)對i黑馬投稿,作者劉惜墨。

be9fbaf

2016年年底,一向以寫實,粗暴陽剛著稱的導演梅爾吉布森,跨別十年眾望所歸給我們帶來了腎上腺素爆炸的《血戰鋼鋸嶺》。易守難攻的鋼鋸嶺,一次次讓美軍潰不成軍,恰與當前一片哀鴻的傳統服裝品牌有相似之處。

然而正如此片令人佩服的一點:既不美化戰爭,又不醜化敵人,當前的服裝品牌們亦並非走到山窮水盡,而是機會與風險並存,死亡與重生同在。因此我們在看到實體店們陷入倒閉關店潮的同時,也應該著眼看一下,依然在鋼鋸嶺上奮戰的勇士們,看他們是如何突圍的。

在消費升級大勢下,以個性化為代表的消費理念給我國日漸低糜服裝行業帶來新一輪增長動力。傳統的生產、營銷模式勢微,小批量、快叠代、潮流化漸受追捧。為了能抓住這個風口,不少傳統服裝品牌加快自身轉變,轉型升級成為服裝行業的主旋律。

一:鄂爾多斯:推行多品牌戰略,重塑品牌形象

4d3ee83d7618c7eeec67733c12dcd53a

相信2年前,鄂爾多斯給大眾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那中規中矩、父輩們很喜歡,只在冬季才可能會需要的羊絨衫單品上。

的確,鄂爾多斯自1980年成立來,就是羊絨行業的代表品牌。但是隨著消費主力轉變,80後90後們不再喜歡代表著“媽媽級”“爸爸級”的品牌,轉而傾向於更符合自己時尚潮流理念的品牌。據鄂爾多斯年報,2014年凈利潤4.22億,同比下降42.73%;2015年凈利潤2.41億,同比下降42.75%。其中2015年年報顯示羊絨板塊營收同比下降2.94%,成本上升0.91%。

不論從財報數據上,還是市場影響力上,鄂爾多斯都已經到了很關鍵的時刻。於是,從2015年年底開始,鄂爾多斯服裝板塊開啟了以“ERDOS”、“鄂爾多斯 1980”和“BLUE ERDOS”構成的多品牌戰略。其中“BLUE ERDOS”就是面向都市年輕客群的新品牌。

為了取悅於年輕消費者,鄂爾多斯還高價聘請維密天使大表姐“劉雯”充當新的品牌代言人,優化官網UI,重塑鄂爾多斯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8a1877f73462435e4872bd0b79461b96

2016年7月,鄂爾多斯還為服裝板塊增資29億元,用於營銷渠道拓展以及品牌升級。比如,鄂爾多斯將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新建直營店,並在海外增設店鋪。於此同時,加大在電商方面的投入,形成線上線下多渠道的融合互動。最終目的是將鄂爾多斯品牌進行分立和重塑,進而使得羊絨服飾業務實現總體的轉型升級。

雖然多品牌戰略成效目前尚未可知,但是鄂爾多斯在品牌升級方面的努力給服裝行業寒冷蕭瑟的冬天,帶來一些安慰和希望。

與鄂爾多斯有些許相似之處,通過建立子品牌重新對品牌進行塑造的還有:森馬(新增巴拉巴拉等童裝品牌,為森馬整體營收帶來新助力。)

二、南極電商:從內衣品牌到品牌(IP)孵化平臺

1b6b702a8e56855c494e78d1cf8d723f

1997年,一款“只要溫暖,拒絕臃腫”的保暖內衣,風靡全國。通過簽約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海清等一線明星,南極人這個品牌迅速成為一線品牌。

不過隨著保暖內衣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保暖內衣市場呈現紅海狀態,更有服裝行業增速放緩的大勢,在2008年,南極人創始人張玉祥大刀闊斧的砍掉了積累十多年的工廠向電商轉型,開啟了品牌授權的新征程,此舉在當時無疑是瘋狂的。

從單純的品牌授權,到電商生態服務平臺(提供研發、品質管控、運營、流量推廣等服務),再到柔性供應鏈平臺(還向南極人外品牌提供增值服務),南極人具體的裂變如下:

d13820b369b2660b66c600ba1dc8bd6b

為了不斷吸引供應商,經銷商加入,南極人不僅僅在線上渠道發力,還改造更加適合多品類、多品牌的供應鏈系統和零售終端系統。通過整合過剩供應鏈,與經銷商合作,授權其銷售南極人的產品,實現輕資產的運營模式。

南極人也從單純的內衣品牌,延伸到童裝、母嬰用品、男裝、女裝、生活用品、保健用品等領域。正如張玉祥所說:“南極電商要打造一個服務從0歲到90歲的全品類的國民品牌。”

2015年8月份,南極人更名為南極電商並借殼新民科技登錄資本市場。隨後為了重塑南極電商的品牌形象,除了在資本市場上收購男裝品牌鱷魚、童裝品牌泰迪等之外,近來開始網紅和IP孵化。比如與韓國MUNMU Inc. 成立合資子公司,對旗下網紅包括美妝女王PONY進行運營,近來旗下網紅又增加了跨界藝人、運動瑜伽達人母其彌雅,相信在時尚運動服飾領域也將會有所動作。

97783a37a0f644f7ea3e1dc5f84bc050

(母其彌雅《功夫瑜伽》女主)

這番動作下來,南極電商的經營業績顯示:2016年10月底,南極電商三季報顯示,公司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27萬元,同比增長20.93%。“雙11”期間南極人品牌多品類連續居全網前列,其中,內衣第一名、女裝第一名、床上用品第一名、童裝第二名(據億邦動力行業數據)。

三、報喜鳥:供應鏈智能化升級

d73b5408fa870829e5dd6d9ac0353bac

報喜鳥成立於1996年,以服裝為主業,逐漸成為高檔西裝品牌。從2005年開始,開啟私人訂制的業務,2007年A股上市後,逐漸加大在私人訂制方面的投入,目前形成“一主一副”、“一縱一橫”的業務形態:即服裝為主業,互聯網金融為副業,私人訂制縱深發展,多品牌橫向布局。

據了解,報喜鳥在2014年對安徽和溫州兩家工廠2條流水線實施了智能化改造。目前也是國內服裝行業率先實現“工業4.0”智能制造的企業之一,在其智能化生產線中,物料都會通過吊掛系統自動傳送過來,每件衣服的生產數據都會由設備自動識別並顯示在工位前的電子顯示屏幕上。該生產線每天能生產300套個性化西服,生產成本與成衣保持一致。

而對於其個性化定制業務,消費者可以通過官網、天貓、京東、官微、400熱線、實體店鋪等六大渠道預約定制,預約成功後,報喜鳥搭配師與量體師72小時內上門服務,360小時後,顧客即可收到定制服飾。

0b45c2e5270e853409c1ccee9c33d366

報喜鳥目前已形成覆蓋國內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全國性的營銷網絡,截止2016年6月30日,旗下品牌合計網點總數為1232家。不過,通過2016年8月份財報,我們看到了報喜鳥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近億元,這是報喜鳥成立以來的首次虧損。

除了報喜鳥,紅領集團在供應鏈智能化改造上,頗有建樹。自1995年成立以來,紅領集團已經從單純的外貿代工企業,發展為C2M私人訂制領域里的重要一員。

據紅領集團創始人張代理介紹,目前紅領集團的智能化工廠可以做到一年生產一百萬套件個性化定制的產品,且交貨時間為7個工作日。工業化成本比一般傳統的高出10%左右,凈利潤率20%多。

四、搜於特的進化論:從三四線單品牌到供應鏈管理平臺

82cb921eecda3e6921b54437a6b54f56

對於服裝行業來說,市盈率能達到20就已經很高了,而搜於特市盈率高達67.32,市值達到了232.09億元,可以買下兩個鄂爾多斯。從上圖我們還可以看出,不僅營收快速增長,搜於特的凈利潤率也一直很高。

2005年成立的搜於特,前身為定位於三四線城市休閑服飾品牌的“潮流前線”,2010年A股上市,2015年更名搜於特。目前已經發展成為打通服裝產業供應鏈環節、分銷環節,貫通供應商、品牌商、經銷商三大角色的供應鏈管理大平臺。如下圖所示:

454da693c47e3c954e2628701848f48c

之前我一直提到過產業互聯網對於產業升級的重要意義,而搜於特現在所做的事兒很類似於打造服裝的產業互聯網平臺。

在供應商方面,打造一個大的供應鏈平臺,為這些供應商搭建集中采購、倉儲、配送平臺。

為品牌商提供設計、孵化、店鋪管理、商品陳列、營銷推廣等增值服務,同時搜於特還陸續向市場推出 10 個服飾潮品牌,每個潮品牌都有自己清晰、準確的品牌定位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同時還通過投資方式參股了匯美集團(旗下茵曼、初語)、大碼女裝品牌“纖麥服飾”等品牌。

01a70f73a77aec0404bdad5858fd0a65

由於潮流前線之前在渠道方面的積累,目前搜於特的經銷大平臺,也可以為品牌商提供流暢的銷售渠道。

從一個勢單力薄的單一品牌商到整個時尚生活產業綜合服務提供商,搜於特的轉型升級或許可以給大家帶來些許靈感。

五、探路者:從服裝品牌商到體育生態圈的野心

1999年探路者成立,只是一個戶外裝備的外包生產方,2009年探路者A股上市。隨著公司業務逐漸拓展,形成戶外、旅行、體育三大事業群,2015年更名探路者正式更名為“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戰略目標也調整為:打造引領健康生活方式的社群生態組織,為大眾提供戶外運動和體驗式旅行的極致服務。

3fcf65ae0250ca4b0864967175ffd6b4

2009年上市之前,探路者一直是單品牌戰略,上市之後,通過對不同場景細分,形成了包括:Toread、Discovery Expedition 和 ACANU 的三大品牌矩陣。其中 Toread 專註於徒步、登山等戶外領域,Discovery Expedition 專註於自駕、越野等戶外休閑領域,ACANU 則專註於戶外騎行領域。 

隨著這幾年用戶在體育運動、戶外旅行等方面消費能力的快速上升,探路者采取的是針對目標用戶人群,深耕細作的方式,通過成立戶外、旅行、體育三大事業部,形成流量入口、品牌塑造、利潤實現的目標。

c645fde802979d8ac004eb0750d04550

1)戶外亊業群定位為集團基石業務,通過公司長期以來在Toread(探路者)、Discovery Expedition、ACANU(阿肯諾)等品牌的積累,為用戶的戶外活動提供安全舒適的戶外裝備;

2)旅行亊業群將是用戶流量的入口,定位於“基於服務者來展開的旅行服務”,旗下擁有易遊天下、綠野網、極之美、探路者戶外文化傳播公司等多家企業;

3)體育亊業群是集團未來利潤的重要增長點,主要布局體育社區、體育賽事、體育傳媒、體育培訓、智能健身管理等領域。 

90f676c9f6c938712e928dfb4696034e

日前,探路者集團撥款2億元,成立創業孵化平臺“探夢工場”。為戶外、旅行、體育等三大領域提供探路者集團資源支持及孵化服務,並同時加深集團自身在相關領域的擴展及布局。以用戶、技術、產品為項目主要驅動方式,數據驅動實現生態協同。

同樣對構建體育生態圈抱有野心的還有貴人鳥,貴人鳥本是定位於三四線的運動品牌商,從2014 年起,確立了 從“傳統的運動鞋服品牌運營商”向“體育產業化集團”升級的發展戰略。並通過成立20億元規模的體育產業基金,主投互聯網+體育領域的 項目,目前已投資悅跑圈、競猜貓等 21 個項目。

以上案例僅僅是奮戰在一線的傳統服裝品牌商的一個縮影,在這個看似遍地雞毛的服裝行業,對於用心耕耘和充滿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來說卻遍地黃金。想想當今世界首富Zara的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還有誰會質疑這個行業的潛力呢?

消費升級與產業重構大背景下,利用新技術、新理念改造和重塑這個行業的商機也正在到來,迎風直上九萬里的會是你嗎?

服裝品牌 鄂爾多斯 報喜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9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