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會計欺詐致88億美元巨額計提 惠普股價暴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012

會計欺詐致88億美元巨額計提 惠普股價暴跌

2012年11月20日 21:24   
文 / carlos

綜合外電:惠普週二報告88億美元會計減記,因為其發現去年購入的英國軟件生產商Automony有「嚴重的會計錯誤」。惠普的收購共花費了103億美元。其股價開盤前已經下跌超過11%。
 
惠普在其聲明中寫道:在惠普收購Autonomy之前,該公司財報存在嚴重的會計處理失當、披露不足以及完全的錯報,對Autonomy的長期運營表現的財務預計也存在影響。
 
惠普補充了一份由普華永道(PWC)執行的「內部調查和法務審核」的總結,其中對存在的錯誤財務陳述具體包括:
 
-對來自負毛利,低端的硬件銷售(且很少或幾乎不附加軟件內容的硬件銷售(稱為呆滯產品))的收入存在錯誤描述,在計算內生增長及呆滯產品增長計算時將「許可證收入」錯誤的包含在內。
-這些負毛利、低端的營建銷售預計佔到Autonomy收入的10-15%。
-通過與經銷商之間的許可證交易來不當加速收入的確認,或者確認不存在終端客戶的虛假收入。
 
Autonomy被收購前的2010年年報由德勤負責審計(Autonomy2010年財報全文),德勤給出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師Nigel Mercer為簽字審計師(Zerohedge:充滿了安達信的懷舊感覺)。
 
惠普本可以避免這場悲劇的,如果他們能聽聽媒體此前對於Autonomy的收入確認、內生增長和隨意的合同銷售認定的頗多質疑。惠普本可以聽一下甲骨文的埃裡森,後者在去年翻了一下Autonomy的銷售手冊就決定自己的錢還不如投到夏威夷的海島上。
 
惠普已經就該問題報告美國SEC和英國欺詐重案辦公室,以展開刑事和民事調查。
 
惠普在2011年8月以103億美元收購Autonomy。如今我們知道這場收購的價格中的50%-80%是建立在虛假數字和欺詐之上,而103億美元的金額也佔到了惠普市值的40%。
 
這對於這家正在轉型調整的科技公司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
 
惠普去年收購了這家英國公司,目的是提振自己在企業軟件市場的地位,以追趕IBM這樣的競爭對手。這次收購是惠普當時的CEO Leo Apotheker一手促成的,但被硅谷批評是一次昂貴的錯誤。
 
惠普佔有多於四分之一的PC市場,但近期以來一直受到普通消費者和商業用戶轉向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影響。
 
公司現任CEO Meg Whitman正在通過精簡產品線和裁員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她在公司年度投資者大會上表示公司的情況在短期內難以好轉。當時她預計這個財政年度的收益為每股3.4美元至每股3.6美元。
 
美國Mizuho證券的分析師Abhey Lamba表示:「對於惠普和其他這個領域的科技公司來說,環境依舊充滿著挑戰。在以後的幾年中,惠普都難以錄得利潤的增長,因為PC和打印機的市場活躍度正在降低。」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HS iSuppli的調查,整個PC市場今年將收縮1.2%,這是2001年以來的第一次收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55

西班牙銀行面臨100億歐元壞賬計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51

根據西班牙央行一位內部人士透露,西班牙的銀行需要計提100億歐元的壞賬準備。

根據最近的數據,因為貸款企業無法按時全額歸還貸款,西班牙的銀行對2000億歐元貸款展期。100億歐元的壞賬計提是官方首次對央行新規定如何影響再融資貸款做出評估。

西班牙央行認為風險來自於銀行這種所謂的「擴大並假裝(extend and pretend)」行為,他們認為這些風險沒有被完全覆蓋,所以迫使所有的銀行在9月底前按照更嚴格的標準重新分類他們的再融資貸款。新規定將讓銀行們更加難以處理他們的再融資貸款,即使他們按照規定正常執行,相反這迫使銀行額外計提壞賬準備。

「我們的銀行將需要更多的計提,」西班牙央行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FT,「這些計提將影響他們的利潤,但是現在的問題計提是有多少。我們也不太確定規模有多大,但是我們認為全銀行系統的計提將在50億歐元-100億歐元之間。」

新一輪的計提將會明顯地削弱銀行的利潤,在這些銀行的國內市場收入面臨嚴重壓力的情況下。西班牙正處於一個為期兩年的經濟衰退中,西班牙的公司和家庭都受到債務沉重的房地產泡沫和飆升的失業率的衝擊。

分析師們和西班牙官員都認為,西班牙央行對再融資貸款的新規定可能是要迫使實力較弱的銀行通過出售資產提升資本金,這些銀行專門針對國內市場。

儘管如此,西班牙央行的這位高級官員表示,西班牙央行的觀點是「銀行能夠應付這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95

匯豐為法律費用計提16億美元 致三季度利潤低於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91

BN-FF054_HSBC_M_20141024171203

歐洲最大銀行匯豐控股為法律訴訟和客戶補償計提撥備16多億美元,致使該行第三季度利潤低於預期,僅增長了2%。

匯豐銀行周一稱,公司已在法國調查旗下瑞士私人銀行是否幫助法國公民避稅前夕被傳喚出庭。此前,瑞銀集團因同樣的案例在三季度付出了11億歐元保釋金的代價。

德意誌銀行、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都在第三季度支付了數額龐大的法律訴訟費用。高額罰金背後是一系列監管當局針對銀行的調查。

針對瑞士分行被調查一事,匯豐警告稱:“盡管聽證會和任何此類的調查結果懸而未決,但由於這些事件可能令銀行有可能被罰款,強加給銀行的處罰或其他方式可能是顯著的。”

消息人士先前表示,匯豐是六家與FCA進行約15億英鎊集體和解談判的銀行之一。匯豐稱:“與FCA就匯率調查提出和解方案的談判還在進行中,結果可能包括一大筆罰金。”

匯豐集團首席執行官Stuart Gulliver表示,補償和罰金將持續傷害公司利潤,但銀行“盈利能力仍然強大,銀行在這些事情發生後仍能賺錢。”

匯豐在今日的公告中稱,第三季度稅前利潤同比增長2%,從去年同期的45.3億美元增加至46.1億美元,低於分析師的預期;調整後的稅前利潤下滑至44億美元;凈利潤從32億美元增至45.3億美元。

匯豐第三季度調整後的營收持平於155.8億美元。同期,不良貸款數額下滑。

匯豐為FCA匯率操控調查計提撥備3.78億美元,為與聯邦住房金融局就9月份向房利美和房地美銷售住房抵押證券案件達成和解計提5.5億美元。

匯豐還計提7.01億美元撥備用以向英國客戶提供補償,包括向客戶不當銷售按揭保險保障金計提5.89億美元。

此外,匯豐第三季度的重組成本為6800萬美元。

匯豐控股股價在周一倫敦早盤一度下跌1.6%,至6.29英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16

A股多奇葩!瀘州老窖對存款計提40%減值準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46

A股多奇葩。不僅扇貝可以不翼而飛,銀行存款也可能離奇“失蹤”。

瀘州老窖今天發布公告稱,由於發現在工行南陽中州支行的3.5億存款異常,公司將合計5億的存款計提40%減值準備。而在此之前,該公司就曾出現過1.5億巨額存款離奇失蹤。

公告原文稱:

2014年10月,公司發現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15,000萬元存款出現異常(具體內容詳見公司2014年10月15日發布的《重大訴訟公告》)。隨後公司對全部存款展開風險排查,進一步發現公司在中國工商銀行南陽中州支行(以下簡稱工行中州支行)等兩處存款存在異常情況,共涉及金額35,000萬元。為減少可能損失,保護公司及投資者利益,公司當即報請公安機關介入,采取相關資產保全措施。

去年10月15日,瀘州老窖就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一筆1.5億元存款失蹤,經多方協調並多次磋商後無果,公司將就此事於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該事件發生後,《華夏時報》援引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稱,對公一般賬戶不能提取現金,只能通過轉賬轉出在銀行賬戶上的款項。而轉賬需要公司開具加蓋財務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印章、財務人員印章等要素齊全的轉賬支票。

該報還援引業內人士分析說,瀘州老窖作為上市公司,在1.5億資金被盜取之後才發現,企業自身的內控環節難辭其咎。

發生在瀘州老窖身上的怪事,也曾發生在同樣是酒企的酒鬼酒身上。2013年11月29日,酒鬼酒子公司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在杭州某銀行開立了戶名為“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的活期結算賬戶,共計存入1億元存款。而後,一名嫌疑人經過多次轉款將1億元存款幾乎盡數轉走。此後,公安機關介入,酒鬼酒追回了部分賬款。

此次瀘州老窖在繼1.5億之後,又爆出3.5億存款出現異常,不僅令資本市場再度嘩然,也更讓人好奇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麽。

瀘州老窖2014年業績預告利潤同比下滑50%至75%,每股盈利0.62-1.23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52

中澳鐵礦九年糾葛 中信計提百億減值準備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6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0 17:56 編輯

中澳鐵礦九年糾葛 中信計提百億減值準備
作者:程俊

中信股份(0267)周二宣布,受到過去數月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可能會對中澳鐵礦作出14-18億美元的減值準備。

中信股份在聲明中稱,減值撥備屬非現金項目,但仍會令公司去年度的盈利因此減少。此外,中信表示中澳鐵礦項目的第三至第六條生產線的建設正按計劃進行。其中,第三、四條線的調試預計將在今年底前開始,第五、六條線的調試會在明年。預計到2016年底,整個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

該項目總投資近100億美元,這是澳洲最大的磁鐵礦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最大投資。

2006年中信斥資4.15億美元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權。最初收購目的是確保原材料供應,從而保證公司的長期發展。

中信最早的成本預算為33.19億美元,計劃投產時間定於2009年7月。然而直到2013年12月,“中澳SINO鐵礦項目” 生產的首船成品礦才付運,累計耗資已近100億美元。更為糟糕的是,項目現有的產量僅為當初產能設計的一小部分。

中信雖從未向外界披露過中澳項目的噸成本核算,但依照當地同業者與分析師的測算,這一數目不會低於每噸80美元,與澳洲當地生產商每噸30美元到40美元的開發成本相比毫無競爭力。而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暴跌,項目最終關閉的風險十分巨大。目前鐵礦石價格僅有70.2美元/噸。



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14

中澳鐵礦九年糾葛 中信計提百億減值準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55

中信股份周二宣布,受到過去數月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可能會對中澳鐵礦作出14-18億美元的減值準備。

中信股份在聲明中稱,減值撥備屬非現金項目,但仍會令公司去年度的盈利因此減少。此外,中信表示中澳鐵礦項目的第三至第六條生產線的建設正按計劃進行。其中,第三、四條線的調試預計將在今年底前開始,第五、六條線的調試會在明年。預計到2016年底,整個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

該項目總投資近100億美元,這是澳洲最大的磁鐵礦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最大投資。

2006年中信斥資4.15億美元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權。最初收購目的是確保原材料供應,從而保證公司的長期發展。

中信最早的成本預算為33.19億美元,計劃投產時間定於2009年7月。然而直到2013年12月,“中澳SINO鐵礦項目” 生產的首船成品礦才付運,累計耗資已近100億美元。更為糟糕的是,項目現有的產量僅為當初產能設計的一小部分。

中信雖從未向外界披露過中澳項目的噸成本核算,但依照當地同業者與分析師的測算,這一數目不會低於每噸80美元,與澳洲當地生產商每噸30美元到40美元的開發成本相比毫無競爭力。而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暴跌,項目最終關閉的風險十分巨大。目前鐵礦石價格僅有70.2美元/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3

銀監會擬全覆蓋表外業務風險 要求銀行限額管理和資本計提

11月23日,銀監會《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新《指引》”)公開征求意見。

銀監會表示,新《指引》是在系統梳理已有制度規則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表外業務的全面風險管理進行的統領性、綜合性規範。

與2011年相關規定相比,新《指引》擴展了表外業務定義範圍,增加了新興表外業務類型,構建了全面、統一的表外業務管理和風險控制體系,理順了各類表外業務的風險本質、法律關系和對應管理要求,有利於引導商業銀行規範發展表外業務,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隨著市場發展,新產品的出現,對產品進行分析、風險進行識別和計量,根據識別和計量的結果出臺管理措施同時進行撥備、資本計提等,這些都是是審慎監管的一貫要求。”一家股份制銀行風控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總體而言,新《指引》的相關監管措施會促進表外業務的規範發展。

業務定義範圍擴展

對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的監管,2011年3月銀監會就發布了《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

新《指引》對於表外業務的定義並未調整,為“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準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夠引起當期損益變動的業務。”

不過,其涵蓋的業務分類有所變化。2011年監管中的表外業務僅包括擔保類和承諾類,而新《指引》則將擔保承諾歸為一類,再新加入了代理投融資服務類、中介服務類、其他類等。

從詳細的業務範圍來看,擔保類包括但不限於銀行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信用風險仍在銀行的銷售與購買協議等,承諾類則主要是貸款承諾等業務。

代理投融資服務類業務指“商業銀行根據客戶委托,為客戶提供投融資服務但不承擔代償責任、不承諾投資回報的表外業務”。其包括的業務主要為委托貸款、委托投資、代客非保本理財、代客交易、代理發行和承銷債券等。

中介服務類業務指商業銀行根據客戶委托,提供中介服務、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包括但不限於代理收付、財務顧問、資產托管、各類保管業務等。

中國人大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渺對第一財經表示,新《指引》拓展表外業務內涵,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銀行表外業務模式有了較大的變化,一些創新模式湧現,風險也在積聚,需要將其全面納入監管。

銀行業表外業務的快速增長,與近年來“非標”的興起不無關系。此前,監管就出臺多個政策,對“非標”進行“疏堵”。

不過,從銀監會對表外業務已有的統計來看,銀行表外業務增長依然迅猛。2015年末,貸款在城商行資產中占比已經降至38.2%,並呈連續下降趨勢。表外業務合計10.3萬億元,高出各項貸款1.6萬億元,同比增速36.6%,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其中,表外業務以承兌匯票、金融衍生品及委托貸款為主,全年承兌匯票增長15.6%,委托貸款增長33.6%,金融衍生品增長191%。

盡管僅有城商行的表外業務統計數據,不過依然可以折射出商業銀行仍有表外業務繼續高增長的動力。

“堵”始終是權宜之計,如何“疏導”並掌握全部的風險所在才是最為有效的監管。

新《指引》提出銀行表外業務開展需要遵循五大原則,其中第一原則就是全覆蓋,要求銀行對表外業務實施全面統一管理,覆蓋表外業務所包含的各類風險。分類管理、實質重於形式、內控優先、信息透明等,也是在引導銀行表外業務發展更加規範。

此外,銀監會也要求銀行建立表外業務管理的治理架構,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職責。

限額管理與資本計提

新《指引》要求銀行建立表外業務風險限額管理制度。對需要設定風險限額的表外業務,應當設定相應的風險限額。

前述股份行風控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限額管理在銀行內部是廣泛使用的,無論是客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銀行內部都會設定相應的要求,因此監管提出限額管理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在董希渺看來,新《指引》還有一條是較為重要的,可能會對銀行有較大影響。即要求商業銀行對擔保承諾類以及實質承擔信用風險的投融資服務類及中介服務類表外業務計提減值準備,並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審慎計算風險加權資產,計提資本。

對表外業務進行計提減值準備和資本的計提,其中的原則是“實質重於形式”,上述股份行風控負責人稱,對於銀行表外業務風險,這一原則是要貫穿始終的,即如果銀行有實質性的承擔風險,就需要按照監管的要求去規範。

至於表外業務計提的標準是怎樣的,該負責人表示,對銀行實質性承擔風險的,根據產品的特征、具體的產品來計提相應的撥備和資本。

不過,表外業務的計提和扣減與表內資產依然會有所不同,新《指引》規範的依然是以表外之名行表內之實。

對於表外業務風險的特征,新《指引》相關規定也體現了“穿透”監管的實質。表外業務其風險具有複雜性和隱匿性,對此銀監會要求銀行對複雜交易結構的表外業務中承擔的風險進行實質評估和審查。

加強銀行信息披露,亦是“穿透”監管的一個重要方面。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按照會計準則、監管規定以及委托協議的約定對表外業務情況進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表外業務總體和各類表外業務的規模、結構、風險狀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49

二六三4年前大幅溢價收購美國公司 如今計提4億商譽業績大變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21/1078114.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王晶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近年來上市公司並購井噴,並購過程中支付的超出並購對象資產賬面凈值部分記為商譽,其本質是未來能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的經濟價值,但若並購對象業績變臉或經營出現問題,這些巨額商譽不得不面臨減值問題。

大額商譽減值直接吞噬企業經營利潤,拖累上市公司發展,眼下引起市場極度關註,而更讓投資者著急的是上市公司對商譽減值原因“語焉不詳”,但監管層已經等不及了。近日,在證監會對31份政協提案的答複中,由並購重組引發的“商譽”以及“商譽減值”被放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TMT公司並購的梳理發現,在TMT上市公司中,此類“商譽”案例也是層出不窮,其中二六三(002467.SZ)就是典型的一例。早在2012年,在二六三利用大額“商譽”高溢價對外收購資產時,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就質疑這樣的“商譽”可能在今後產生問題。

4年後,一語成讖,二六三計提4億商譽損失,公司出現虧損。對此,記者采訪公司時,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即將出公告解釋。

●因商譽減值業績大變臉

二六三是一家運用互聯網技術和轉售方式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虛擬運營通信服務的新型通信服務商,根據其發布的2016年三季報,公司預計2016年全年虧損37413萬元~40359萬元。而2015年,公司凈利潤為5892萬元。

對於由2015年盈利變為2016年虧損,二六三解釋主要原因為:其一,2016年初完成對展動科技收購後,展動科技實際盈利情況超過原預期,按照會計準則規定將或有對價的增加額1.49億元計入當期損益;其二,根據公司業務發展情況,經本公司初步測算,預計“翰平事業部”和“VoIP業務及IPTV業務”兩項商譽將發生商譽減值合計約4億元。對於為何計提商譽減值,二六三公告並未詳細透露。

兩項高達約4億元的商譽減值,不僅將其盈利全部“吃光”,而且還造成了巨大的虧損窟窿,這也是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對於為何對上述兩項商譽進行減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本周一致電二六三,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我們這個月或者下個月會發公告,看公告解釋吧。”

那麽,什麽是並購重組產生的商譽和商譽減值呢?簡單地說,如一家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定向增發)或現金收購某一標的資產,通常采用溢價方式,假定該標的資產賬面凈值1億元,上市公司以4億元即溢價300%收購,那溢價部分即3億元便構成商譽。商譽一旦確認,應當在每年年終進行減值測試。有減值跡象的,應該對其計提減值準備。

“並購中的溢價必然是會產生商譽的,不是他們想這麽做,而是你要溢價,就會產生商譽。”前海知行資本副總裁郭少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因為現在行業就是這麽做的,自己人先收購個小公司,或者自己折騰某個業務,這個過程甚至利用上市公司的資源,或者直接輸血,做到一定程度直接賣給上市公司,其中的道道不方便多說了。

“從理論上來說,商譽是可以調節利潤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多,如果調節利潤,主要是因為並購的時候不太慎重。”長城證券收購兼並部總經理尹中余向記者表示。

因此,部分上市公司此前公開披露的商譽數額存在一定水分,後來商譽減值的實際情況可能比披露的情況更嚴重。

●4年前就提出風險

據了解,“翰平事業部”和“VoIP業務及IPTV業務”正是來自於二六三的對外收購,而且二六三在收購上述兩項資產時就提示了商譽減值的風險。

2012年3月,二六三發布了《關於使用部分超募資金及變更虛擬呼叫中心募投項目資金投向用於收購上海翰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公告》,公司擬以總價7365萬元收購上海翰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彼時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月31日,翰平網絡的凈資產為1305.68萬元。二六三表示,通過收購翰平網絡,公司快速切入IPVPN業務領域。

而一年後,即2013年3月,二六三發布公告稱,將所持翰平網絡100%股權轉讓給上海二六三通信有限公司,將翰平網絡業務逐步並入上海二六三通信使其成為其中一個事業部經營,即翰平事業部,同時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管理層適時註銷翰平網絡。

據二六三公布的定期報告,上海二六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凈利潤為1668.13萬元,2015年為895.29萬元,2016年上半年為-561.1萬元。

對於收購翰平網絡,二六三表示,本次收購交易的成本大於交易中取得翰平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將被記入商譽。二六三公司將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中關於資產減值的規定,在交易後的每個年度財務報告日,對因收購翰平公司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翰平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在采取現金流折現法進行減值測試時,不排除出現商譽減值損失、從而影響二六三公司凈利潤的可能性。

收購了翰平網絡後,2012年11月,二六三發布公告稱,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獲證監會批準,公司擬以8000萬美元購買iTalk Global66.67%的股權以及DTMI、iTalkBB Canada和iTalkBB Australia100%的股權。相比iTalk Global2011年底經審計的凈資產,本次收購價溢價將高達23倍。

彼時,二六三表示,iTalk Global是海外華人群體中品牌知名度最高、用戶數量最多的VoIP(即語音通信服務)運營商。此次收購“有利於在國內允許民營資本從事VoIP運營服務的情況下率先取得VoIP運營牌照;第二,有利於未來公司產品和服務在國內中小企業用戶市場和海外華人用戶市場更好地融合。”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起巨額收購案中,資產轉讓方對標的資產做出了利潤補償承諾。iTalk Global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小龍也與二六三簽署了《利潤預測補償協議》,承諾標的資產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實現的凈利潤將不低於1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324.9萬元)、13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8222.37萬元)和1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9487.35萬元),並將對2013年度、2014年度實現凈利潤不足利潤預測部分做出現金補償。補償金額為2013年和2014年累計凈利潤實現數與預測部分差額的66.67%。補償金額將在2014年年度報告出具後的20日內一次性支付。

較為可觀的業績承諾以及利潤補償,似乎表明收購iTalk Global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但二六三對iTalk Global的收購完成後,本次交易構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交易完成後公司合並報表將形成人民幣4.5億元左右的商譽,若未來目標公司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這一巨額商譽恐是此次交易最大的潛藏風險。

據二六三的定期報告,主要產品為VoIP、IPTV的北京二六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凈利潤約1.19億元,2015年凈利潤為5660萬元,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為2036.6萬元。

早在2012年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獲證監會批準時,知名會計師馬靖昊就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對於這種溢價極高的收購所帶來的商譽,往往會給收購方帶來較大的減值風險。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現金流入或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而如果被收購的資產無法達到預計的業績和效益,即便是受讓方做出了利潤補償承諾,看上去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彌補未能實現的可觀利潤,但其可能帶來的商譽減值或對公司業績造成潛在隱患。

“非理性的高價並購其實最後還是需要企業接下來來繼續買單的。”郭少周表示,“你的商譽還是要進行攤銷的,計提減值準備的,最終還是要影響企業的當期損益。”

●商譽減值殺傷力巨大

商譽減值風險存在隱憂就像埋在地下的地雷,二六三並非個案,隨著地雷的不斷增加,此類上市公司的行為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關註。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滬深兩市有1653家上市公司,共計產生商譽達到9260億元(平均一家5.6億元)。而2015年年報兩市上市公司產生的商譽金額尚為6487億元,不到一年時間,兩市上市公司商譽金額增長已超過40%。

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上市公司的2016年業績預虧報告在“虧損原因”一欄提及商譽減值,包括天馬精華、華測檢測、科融環境、中青寶、寶馨科技、雙良節能、濮耐股份等。

2017年2月8日,證監會在對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關於加強對並購重組商譽有關審核及披露的監管的提案》(第0456號(財稅金融類057號)提案)的回複中直言,近年來,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關聯人之外的特定對象購買資產的並購行為日益增多,標的資產的估值增值率也逐年攀升,導致上市公司商譽不斷提高。

證監會稱,將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充分披露估值合理性及相關風險,規定重大資產重組應充分披露采用不同估值方法的基本情況、不同估值方法結果的差異及原因、最終確定估值結論的理由。同時,加大審核力度,形成監管威懾;強化業績補償監管,引導市場估值回歸。

證監會強調,將重點關註上市公司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是否存在濫用會計政策、會計差錯更正或會計估計變更等情形,尤其關註應收賬款、存貨、商譽大幅計提減值準備的情形等,並要求中介機構對業績真實性和會計處理合規性進行專項核查。

近期備受關註的山東墨龍業績變臉,也涉及到商譽減值。依據山東墨龍2月3日發布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將會出現4.8億元~6.3億元的虧損。公司給出了對存貨、應收款項、商譽等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明細及金額。按照數據,公司2016年計提的各類資產減值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2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伴隨著此前A股的並購重組潮,上市公司大量高估值高議價收購,致使公司商譽規模快速累積。一般情況下公司都希望收購時商譽越小越好,但是近年來卻越推越高。對於這背後的原因,業內認為或與過去幾年很多上市公司為了追逐市場熱點、炒概念、做高股價,不惜高溢價收購有關,才導致了商譽越推越高。

“商譽的大小不取決於公司,而是取決於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尹中余表示,“賣方(標的公司)不願意賣的情況下,你要是想買就必須出高價,高價就會產生商譽。”

另一方面,商譽占公司凈資產的比重越大,商譽大幅減值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就越大。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92家上市公司商譽占凈資產的比重超過50%,其中11家超過100%。

同時,這種高溢價並購熱門題材的多為中小創公司。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小板企業2015年商譽減值數額較上年增加1.35倍,低於創業板的7.65倍和主板的1.7倍;商譽原值增長方面,2015年中小板企業商譽增長1.51倍,位列第一位,高於創業板的1.50倍和主板的0.74倍。顯然,對於中小板企業,盈利能力受限,上億元的商譽背在身上,承諾的業績高增長最終成了泡影,對資本市場的殺傷力巨大。

從板塊及行業分布來看,在新經濟和轉型經濟環境下,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休閑服務、傳媒、計算機、醫藥生物這四個行業商譽凈值總額占凈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5.44%、23.38%、17.88%、12.19%。而鋼鐵、銀行、交運等傳統周期類行業的相對商譽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如鋼鐵行業占比僅有0.01%。

尹中余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計提商譽減值的公司特別多,這是此前並購高峰導致的後遺癥顯現出來。商譽就像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減值,所以會對資本市場造成傷害。假如公司的商譽減值違背了以前做出的承諾,或者上市公司負有責任等情況發生時,商譽減值可能會受到監管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56

平安銀行2016年營收破千億大關 大幅計提致凈利增速“回落”

經過連續四年多的奮力追趕,2016年,平安銀行的營業收入終於突破了千億元大關。

3月16日晚間,平安銀行披露了股份制銀行的第一份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077億元,同比增長12.%以上,利息收入、中間業務收入,均有11%以上的增長,準備前利潤更是增長28%以上。

在營業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由於大幅計提454億元的貸款減值損失,導致該行2016年凈利潤增速顯著回落,同比增長3.36%,略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營收突破千億大關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平安銀行總資產為2.9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8%;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92萬億元、1.47萬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1879億元、25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4%、21.35%。

收入方面,去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077億元,同比增長12.01%,並首次突破千億元規模;準備前營業利潤762.97億元,同比增長28.49%;實現凈利潤225.99億元,同比增長3.36%。

營業收入大規模增長的同時,平安銀行的收入結構也在持續改善。2016年,該行凈利息收入764億元,占比70.94%,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非利息收入則達到331.04億元,占比29.06%。

2016年8月,平安銀行開始零售轉型,舉全行之力推動零售業務發展。按照平安銀行“三步走”規劃,第二階段中零售業務的地位,將會上升到對公同等高度,謀求在目前營收占比27%的零售業務在行內業務占比的大幅提升,並在未來3-5年時間承接平安集團億級客戶遷徙。其現任董事長謝永林接掌平安銀行後,隨即雷霆推動零售轉型。

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的情況,在過去幾個月的客戶數量、貸款規模上,已經有所反應。年報信息顯示,截至去年底,該行零售貸款余額2913.38億元,較年初增長42.04%,遠超同期公司貸款業務20.63%的增速。同期,該行零售客戶達到4047.32萬戶,較年初增長27.43%;管理個人客戶資產余額7976億元,較年初增長19.54%。

從2012年到2015年,平安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在同業中可謂一騎絕塵。但在2016年,卻已氣勢大減。而在去年上半年,該行實現凈利潤122.92億元,仍然同比增長6.1%,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也有5.52%。

而在同期,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速總體略有回升。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64萬億元,同比增長3.54%,增速同比上升1.11個百分點。

與股份制同業相比,平安銀行凈利潤增速略顯落後。在目前已經披露業績預報的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6%、4.9%,均高於平安銀行。

計提撥備影響利潤增速

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撥備前利潤,平安銀行去年的增速都不低,甚至在同業中仍然處於領先地位。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該行1.47萬億元的貸款余額,同比增長達到21.35%;凈利差、凈息差分別為2.6%、2.75%,比上年的2.62%、2.81%,分別下降了0.02個、0.06個百分點。

但由於利息支出大幅下降,該行凈利息收入仍有大幅增長。去年全年,其利息收入1311億元,同比微降2.26%。但在同期,其利息支出547億元,同比降幅達到16.72%,使得其利息凈收入達到764億元,同比增長11.61%。

此外,平安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也有較快增長。2016年,該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331.04億元,同比增長13%;成本收入比25.97%,同比下降5.34個百分點。包含信用卡在內的零售業務,全年累計實現稅後凈利潤93.15億元,同比增長147.15%。

相對於營業收入,平安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長更快。2016年,該行準備前營業利潤762.97億元,同比增長28.49%。而在同期,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的營業收入只增長了3.75%、9.72%,均遠低於平安銀行。

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底,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而在同期,平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57億元,同比增長約81億元,增幅達到45.66%;不良率為1.74%,同比上升0.29個百分點。

與股份制同業相比,平安銀行上述不良貸款情況並不算特別突出。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招行、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7%、1.89%,分別上升了0.19個、0.33個百分點,不良率均高於平安銀行。

那麽,在營業收入仍然快速增長的情況下,該行凈利潤增速為何大幅回落?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於該行大幅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

數據顯示,2016年,平安銀行計提貸款減值損失達到454.35億元,同比增幅達52.12%。而在上年,這一數據為298億元。這意味著,去年該行撥備前利潤的近60%,被用於計提貸款減值損失。截至去年底,該行貸款減值準備余額為399.32億元,較年初增幅36.45%,撥貸比為2.71%,較年初上升0.3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87

【影視公司之變·財務】4家電視劇公司齊降壞賬計提比 近期業績雖好看 就不擔心客戶資金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7/112851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每經編輯 文多

繼華策影視(300133,SZ)、華錄百納(300291,SZ)後,又有兩家電視劇公司變更會計政策。

6月29、30日,新文化(300336,SZ)、長城影視(002071,SZ)先後發布公告調整應收賬款會計估計。

自2010年,電視劇“第一股”華策影視登陸A股以來,之前鮮有過電視劇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估計的先例,如今連續4家變更。究竟意味著什麽?

用一組數據來說明更為直觀。2016年,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歸屬凈利潤,下同)依次為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慈文傳媒(002343,SZ)>新文化>歡瑞世紀(000892,SZ)>長城影視>唐德影視(300426,SZ),分為4.78億元、3.78億元、2.90億元、2.65億元、2.65億元、2.56億元、1.79億元。

若按照統一調整後的會計政策進行重新排序,單一年內的應收賬款一項,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新文化、長城影視便可分別增加上千萬元的該時間段利潤,上述排位恐怕也會因此發生不小的變化。

不過,就長遠來看,壞賬計提準備的降低,無疑考驗著客戶的還款能力,尤其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前五大客戶里,還出現了“樂視系”企業。

(每經制圖)

壞賬計提比例一降 華策影視今年凈利增長多了一億?

變更始於電視劇龍頭華策影視,爭議亦由華策而起。

2017年第一季度的最後一天,華策影視發布《關於應收賬款會計估計變更公告》,因為會計變更的不可追溯性,新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將自2017年開始使用。

具體變化為: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的比例從5%降到1%;1至2年不變,均為10%;2至3年,從50%下降到30%;公司將原本“3年以上”(計提比例為100%)的賬期拆分為兩段,其中3至4年計提50%,4年以上為100%。

值得一提是,該公告發布時公司2016年年報及2017年第一季報均未出爐,故而彼時無法通過2016年末應收賬款的明細推算上述變更後對華策影視的2017年一季報的報表影響。然而這一變更仍舊引發了媒體對於華策調節利潤的爭議。

根據華策影視2016年年報數據,應收賬款為28.74億元,占總資產比例27.68%,相較2015年末19.46億元增長40%以上,其中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25.15億元,按照原先會計準則計提近2億元壞賬準備。

新的會計變更意味著什麽?每經影視記者依照2016年應收賬款明細計算發現,單是1年以內及2~3年的應收賬款按照調節後的新比例計提,便可少計提逾8000萬元的壞賬準備,當期的利潤也可因此得益。

華策影視董秘高遠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否認了為調節利潤而變更會計估計,在他看來華策影視此前的會計政策相對保守,並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如今的變更則更為真實。

據華策影視2016年財報業績,報告期內華策影視的營業收入為44.45億元,而應收賬款占其營收的比例高達64.66%。從絕對量來看,公司去年應收賬款增加了9.28億元,而同期營收增加了17.88億元,這意味著公司增加的收入,超過一半沒有收到現款,也即營業收入增長的質量被打了折扣。

具體來看,欠款最多的是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金額達4.46億元,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為14.36%。其中最大的一項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網絡傳播權和廣播權的授權費,為3.60億元。排名第二的是近來曝出資金鏈問題的“樂視系”公司,欠款3.63億元;第三是湖南廣電,1.96億元;第四是安徽廣電,1.80億元;第五是飛狐信息,1.40億元。

應收賬款會計變更後,華策影視2017年一季報的反應更為直接,雖然公司營收同比下降11.67%,但是凈利潤增幅超過23%。
申萬宏源研報對上述數據進行了分析:2017年一季度華策影視實現利潤總額1.8億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沖回1.4億元,占到利潤總額體量的78%,刨除這一因素的影響,由公司內容板塊實現的凈利潤約3000萬元左右。資產減值損失的大額沖回,主要源於經營環境的變化導致以前的壞賬計提比例存在一定的失真,預計這一因素對2017年凈利潤產生1億元左右正面效應。

事實上,除了華策影視外,同樣在今年一季報中沿用新會計政策的華錄百納也看出了變化,根據公司一季報數據,報告期內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發生額為負5960.14萬元,較上期1777.04萬元減少435.4%,公司在營收同比降低25.26%的情況下完成了凈利潤增長60.08%的奇跡。

有了華策影視和華錄百納的業績之變,新文化、長城影視亦在近日先後發布公告雙雙變更會計估計,具體影響將分別在半年報及三季報中體現。但因為業務體量相對規模較小,長城影視和新文化會計政策調節體現在利潤總額上時,或不會有華策影視般顯著。

客戶還款能力仍是隱憂  “樂視系”現身前五大客戶之列

4家電視劇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估計的背後,是整個電視劇行業的高速發展。每家上市公司在變更公告中,都提及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前景及自身前五大的客戶的償債能力。然而每經影視記者梳理數據發現,事實上電視劇公司在財報中對於前五大客戶的具體情況並未過多披露,同時公布的前五大客戶也並非各個都“償債無憂”。

據光大證券研究所數據,2010年電視劇版權交易額59億元,2015年該數據達222億元,平均單年漲幅超55%。細分2015年電視劇版權銷售數據,其中電視臺渠道交易157億元,新媒體渠道交易65億元,2016年新媒體(主要為視頻網站)的購買力無疑更在加大。

900萬元/集的《如懿傳》、800萬/集《贏天下》和《瑯琊榜2》都是視頻網站開岀的天價。除了五大衛視外,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大視頻網站以及芒果TV、樂視視頻、搜狐視頻、PPTV這4家視頻網站構成的“互聯網端”,早已成為電視劇制作上市公司出品劇集的購買主力。

每經影視記者梳理華策影視、華錄百納等在內的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前五大主要銷售客戶發現,根據其披露的內容,視頻網站購買力驚人。以歡瑞世紀2016年年報為例,騰訊即為公司欠款方中期末余額最高者。

坐擁“富爸爸們”的視頻網站多有BAT的財力支持,舍得豪擲千金的底氣自然讓一眾電視劇制作公司欣喜不已,然而視頻網站買劇也並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付清的欠款進入應收賬款科目中,應收賬款的雪球越滾越大,風險自然隨之而生。

土豪視頻網站並非各個順風順水,從2017年年初至今,樂視系資產問題麻煩不斷,曾經也是砸錢拼版權的樂視視頻亦結束了燒錢的路數。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在華策影視2016年財報中,西藏樂視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西藏樂視網)位列應收賬款金額第二位,賬面余額3.63億元,占應收賬款余額比例11.68%。

據上述年報數據,西藏樂視網是華策影視的最大客戶,兩者發生交易額5.82億元,如此算來華策影視賣給西藏樂視網影視作品,只有37.63%成功回款。

對於西藏樂視網的償債能力,華策影視董秘高遠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並不擔心”。在他看來,樂視目前的財務問題不會影響到華策影視,高遠表示:“華策的主要客戶為國內各大一線衛視和主要視頻網站,信用好、還款能力強,應收賬款風險可控,考察其既往財務記錄,發生應收賬款風險的概率極低。”

當然,應收賬款並非華策影視一家公司獨有的問題,但是,作為產出量最高的電視劇公司,華策影視面臨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據其2017年一季報內容,公司的應收賬款已經沖破30億大關,超過歡瑞世紀、唐德影視、慈文傳媒、長城影視4家公司應收賬款的總和。

每經影視記者註意到,除了華策影視公布了其前五大銷售客戶及應收賬款前五名外,華錄百納、新文化、慈文傳媒等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鮮少有披露其銷售客戶的具體情況。一位知名券商傳媒分析師就此直言:“上市公司對銷售客戶信息披露不完善,也會引起外界對其前五大客戶償債能力的質疑”。

大家都調了,慈文呢? 董秘:將考慮會計變更

每經影視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從華策影視、華錄百納到長城影視和新文化,此次會計政策變更之後,這4家公司應收賬款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比例已基本與唐德影視、歡瑞世紀接近。

華策影視此次變更會計估計,只是影視制作公司應對行業變化的一個例子。每日經濟新聞整理了華策影視所在的影視制作行業相關標的,包括華錄百納、歡瑞世紀、長城影視在內的數家上市公司,比較後發現變更後的華策影視的會計政策與行業中其他競爭者較為類似。

今年年初每經影視記者便撰文對上述7家電視劇上市公司2016年業績進行梳理分析,依照凈利潤指標進行排序,分別為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慈文傳媒>新文化>歡瑞世紀>長城影視>唐德影視,凈利潤分別為4.78億元、3.78億元、2.90億元、2.65億元、2.65億元(略低於新文化)、2.56億元、1.7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若按照統一調整後的會計政策進行重新排序,上述排位則會發生不小的變化。單一年內的應收賬款這一項,華策影視、華錄百納、新文化、長城影視便可分別增加數千萬元的利潤,足見會計估計變化對公司報表的巨大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傳媒基金買方人士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直言,單以華策影視為例,調節過後的會計估計讓公司的利潤釋放得更為明顯,從報表上看更凸顯其電視劇公司龍頭的行業地位。

上述買方人士表示,基金在做公司分析時很少會剔除會計估計差別的影響,而電視劇行業的業務模式下,應收賬款往往數額不小且逐年增長幅度較大,調整會計估計對公司財報影響不容忽視。

依照上述人士看法,除了慈文傳媒外,上述6家電視劇上市公司相當於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調整後的會計估計下對比其2017年業績,將會相對客觀真實。

大家都調了,慈文傳媒會怎樣看待呢?“我們會充分考慮的。”慈文傳媒董秘陳明友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在其他6家電視劇制作公司應收賬款計提比例大致一樣的情況下,慈文傳媒目前沿用的會計估計政策相對保守,然而這樣的會計政策使得慈文傳媒與其他公司相較失去了可比性,在業績表現上也相對吃虧,在此情況下,慈文傳媒也會考慮接下來的會計變更。

同時,陳明友也肯定了其他幾家公司調整會計估計的邏輯,在他看來對於電視劇制作公司來講,伴隨著電視劇版權價格的增高,輔以電視臺和視頻網站日益強大的購買力,之前的會計政策的確相對保守,並不能真實反映公司業績,如今的會計調整亦是環境使然,調整的背後代表著行業的發展和革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