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4-7 15:10 編輯 網龍(0777):電話會議紀要 蔡浩 852-25321963 [email protected] 行業 TMT 股價 19.2港元 市值 90.29億港元 已發行股本 4.934億股 52周高/低 19.32港元/11.48港元 每股賬面值 11.5港元 股價表現 2014年財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基本情況: 網龍在鞏固遊戲業務的同時,2014年推進在線上業務的發展。2014年收益錄得8.9%的增長,達到人民幣9.6億元。我們的遊戲業務保持良好的增長,在2014年度,網絡遊戲最高同時在線玩家達到64萬人,同比上升6.7%,人民幣2.2億元。隨著新遊戲強勁的玩家流量,公司網遊業務保持穩定的增長,於今年一月,與騰訊就中國大陸地區獨家代理英魂之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英魂之刃正式開啟公測後,月活躍用戶數突破700萬人。並於2015年的二月突破了月流水人民幣2100萬元。 我們還會陸續推出其他遊戲新的資料片。其中征服的英文版本推出新資料片以後,在2014年的2014年初值收入創下了這款遊戲近11年來的歷史新高。在2014年第四季度,公司繼續推進手機遊戲業務。魔域口袋的iOS版本在2015年一月正式推出後也得到了良好的表現,在2015年三月也錄得了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月流水。有關在線教育業務方面,在去年的第四季度我們繼續加大產品的開發,教學一體化,內容合作,銷售渠道構建以及並購,力求創造出一體化的在線和移動教育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我們正在利用世界級的技術架構來建立品牌。我們的101學生平板電腦將於2015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銷售。繼續深化與中國頂級學府北京師範大學的合作,力求開發出更高效的教學方法。去年的十一月我們達成協議,共同研究電子教室的方案,更效率地將軟件和硬件整合至教學模式和方法中。建立智慧學習研究院,通過這個平臺實踐最先進的教學一體化。與大型出版社共同探討,完善我們教材的內容。希望通過並購拓展我們的生態系統,目前有多個標的在深入討論。 第四季度收益為2.8億元,環比增長21.6%,同比增長23.5%。來自中國的網絡遊戲及其他業務為人民幣2.3億元,環比增長16.9% ,同比增長11.6%。來自中國的收益增加主要是來自英魂之刃強勁表現。網絡遊戲平均同時在線人數為301000人,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為64.2萬人。ARPU為人民幣273元,不包括英魂之刃的話,ARPU為299元,環比不變,同比增長4.5%。來自海外市場的網絡遊戲及其他業務為人民幣5390萬元,環比增長46.2%,同比增長126%。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為2.5億元,環比增長17.9%,同比增長19.7%。來自持續經營業務的毛利率為87.2%,上季度為89.9%。自持續經營業務的虧損為2220萬元。Non-GAAP凈利潤為1350萬元。截止2014年12月31日,現金銀行結余和流動投資35億元。 Q&A 我們教育事業從14年下半年開始到15年4月份市場給很高期待,在A股方面都出現針對K-12教育的競爭對手,和初期公司的投入。在教育事業的布局和K-12教育上的競爭力怎麽樣? 教育布局方面,網龍在做的教育的事業是比較特別的。因為我們是唯一一家做集成解決方案(Integrate solution),我們不單是做課後的作業,或者論壇,或者L&S,或者通訊(communication),我們所做的是一個比較大的體系,是一個生態系統。市場研究說在中國大陸,老師和學校都在做采購,無論是B2C還是B2B,但是在市面的產品都是單獨的解決方案,大家沒有辦法把這些東西串聯起來,在用戶體驗上沒有同樣的一個入口。我們能把學習的數據和學生的行為都能夠在同一個平臺上收集和分析,然後去優化的這麽一個用戶的體驗。我們目前還沒有見到市場上,在大陸甚至是全球都沒有這麽樣一個競爭對手。教育整個行業還是一個比較早期的行業,產品都比較早,特別是在貨幣化上面比較少,都是在過程當中。如果要做到一個集成解決方案, 那麽公司非常需要實力。公司本身研發方面的經驗和能力、移動互聯網上面的經驗、產品上面的設計、教育方面上的理解以及人員方面和財力方面。在能不能把生態做起來和去搶用戶,這些因素都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我們的在整個線上教育特殊的地方。我們是有比較大的規模,但是我們不是BAT,他們目前可能還沒看到教育方面的市場。我們的體量還是非常大的,擁有很大的團隊,約3000多的員工。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有非常多年的經驗,商業化的經驗,也有做網絡遊戲的經驗,所以對用戶行為有很多的經驗,特別是學生,知道年輕的人在線上平臺上怎麽讓他們去用下去。移動互聯網是第一個原動力(First Mover),是比較早的,也有很多學校跟我們合作,這些都不是說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才能到今天。 教育事業今年是比較成型的,市場關註度也很高。今年教育事業,第一個是M&A,第二是有具體的產品出來。在六月份之前在產品方面,在M&A方面有沒有更多的規劃?有沒有預期? 遠景是在第三季度有一個商品一個推出,從規模上來講還在內部去定。我們可能從產品角度來看我們目前缺乏很多,因為每個產品在每個學校都不一樣,所以規模還在定。我們準備推出的產品是一個軟硬結合的產品。硬件在網上都看的到,是一個平板電腦,而且我們一直在學校里面做一些研究,在蘇州有70多個學校在用。打算在七月份會有一個新的版本的平板電腦,新版本會有不少優化的東西,細節比較複雜,大約是10寸多的一個平板電腦,有不少的功能。基本上我們的產品會是一個為學生定制的平板電腦,跟普通的平板電腦不一樣,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是定制的。從硬件角度來說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觸控筆在平板電腦上做作業等等。軟件方面我們還會推動互動課堂,通過這個軟件來使學生跟老師有一個互動。我們會把拿到一些內容分開變成幾個範圍,把內容變成不同的模板放在平臺上面。老師可以從我們的數據庫里面能拿到模板來做他們認為合適的內容,在課堂里面的話跟學生互動。我們互動的概念不是僅是簡單問答,我們期望老師和我們的軟件能從一個40分鐘的課堂里面互動課堂會引導老師去做什麽,達到合理效率地分配課堂時間。軟件能幫助老師規劃出非常詳細的課堂教學方案,達到一個時間分配利用,這些都會通過利用互動課堂反應出來。解決方案(Solution)有預制的內容在里面可以幫助老師來分配一堂課。在課堂前的準備,課前,課中和課後,課後相關軟件可能會晚一點才出來。另外我們的IM和社交網絡也在做。其實我們內部有一個IM,很穩定,我們要把這個IM做大的話需要重建,使得這個IM能到比較大的規模。我們預計今年是可以商業化我們的IM。M&A方面我們還在跟合作方在談,沒很多細節可以給大家。從技術方面的話我們會去收購一些比較好的技術,特別是一些可能需要比較長時間去研發的技術。技術方面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自己研發或者直接買。技術不是說把零部件放進去就可以做出來的,需要不斷的試驗和更新優化。如果我們把整個團隊拿過來,那麽我們新的技術就可以馬上用在我們的產品上面,可以省下不少時間。M&A還是在技術上面看,我們的產品目前的性質在集成的途徑的話還是不錯,市場上也沒有,所以主要還是需要技術方面。 教育產品今年計劃出貨量是多少?用戶量是預計多少? 出貨量還在預測當中,目前很難講一個比較實在的數字,還在跟分銷商做一個具體。一個較樂觀的預測出貨量可能5000萬到1個億左右。主要還是看什麽時候產品能出來,我們需要等產品出來後的6-12個月才能得到一個合理的數字。用戶量方面我們全國預計650萬間的未來教室,其中我們希望滲透5-10%的量,那麽如果是5000萬到1個億左右的教育產品出貨量就大概需要滲透500間到600間教室。 關於與福建軟件技術學院的合作,年報里面提到這個學院里面有5000人,能不能介紹一下這個學院的收入體現? 2014年有3100萬收入來自這個學院,而這個收入是比較穩定的,因為學校是收學費的。另外學院在教育方法的研究和產品方面都能提供反饋以及技術上的一個幫助。 101 Pad在蘇州有70多個學校在用我們的平板電腦,主要在哪些城市?老師和學生對平板電腦反饋怎麽樣?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我們在蘇州提供的是一個早期版本的的平板。我們主要希望學生和老師能把一些產品的缺陷漏洞發現出來,這樣能幫助我們產品開發。我們在供應量和缺陷漏洞方面都能夠得到不錯的效果和反饋。反饋的好與壞細節涉及到商品開發的信息,所以不方便提供太多。 線下推廣費用方面以及在投資方面的預算是怎麽樣的? 目前預算還在制定,所以還不知道數字,因為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會推動我們的這個產品。我們商品市場的規模會是多少,這些我們也會繼續規劃。我們會在今年第二季度,也就是六月份會拿出來具體的數字。 在線教育子公司持股比例是多少? 在今年一月份,持有子公司77.96%股權比例。 未來平板電腦銷售方式是什麽? 平板電腦銷售方面主要有B2B和B2C。B2B會對地面的分銷商,傳統分銷商,跟當地學校有關系的我們跟他們去合作。我們也會有我們自己的營銷的團隊跟他們去做,用我們自己的團隊去影響。B2C會通過電商來將我們的產品賣到學生或者家長手上。 如果是B2B的話那麽到一個學校去然後整個學校都能比較集中使用平板電腦,但是如果B2C的話假如一個學校沒有推廣平板電腦,但是學生或者家長買了,那在跟課堂互動沒有那麽好的情況下對他們的幫助有多大? 今年目前來講我們還是以B2B為主,再考慮B2C。我們會在未來從營收的角度再看,B2C專註課後,因為B2C吸引力不高。除了課堂能使用的軟件之外,我們的產品還有普通平板電腦擁有的功能,一些安卓平板的東西,所以和競爭對手來比的話還是有競爭力的。純粹課堂的話可能還是會專註B2B來賣。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教育產品是獨特的思路,軟硬結合。從K-12這個方向來看是相對比較封閉,其他都做了很多年,但是都做不大。我們要把平板電腦滲透到學校里面,那我們會不會跟傳統線下的教育機構有競爭,還是合作的關系? 更多是合作的一個關系,理論上我們的產品都可以在這些機構里面一起用。畢竟他們沒有這麽大的實力自己去研發課中和課後的東西,所以我們平時也會跟機構交流。未來我們不管是學校還是機構,其實理論上我們的可以去做,我們的產品都有這個擴張,可以去跟他們合作的。客戶可以課後幫助學生去學習,通過客戶的一些評測來看學生的行為和強弱的點,來推送內容給機構、學校或家長。這是從一個智能的方面,去了解一個學生,畢竟機構也是希望托我們去加強學生的學習,所以我們都是互補互助的。我們認為學習並不是通過平板電腦或者一個軟件就能解決,還是需要一對一,一個真人導師的指點,所以我們的解決方案去教一些學生可能真的需要一對一才可以解決。有這種趨勢,雖然不一定要找機構,但是很多東西技術方面可以解決。 學校畢竟不是商業機構,采購過程是不是跟其他的地域不一樣?推廣的方式是不是不一樣?通過教育局?一個區域一個區域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這樣去推廣?收入(Recurring Revenue)會用在什麽上面? 從采購的角度來講的話就是上述推廣渠道都有包括,如果是每個學校這樣去賣的話那麽這個行為就不太多,除非有一個非常發展性的學校,比如名校之類的,我們就會一對一推廣。更多的可能還是一個區域來推廣,來影響整個區域的學校。通過省或者市的教育部推廣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不見得說完全只是靠關系就可以的了。其實當中是有幾個維度,有幾塊價值和價格的關系,還有就是質量和服務,這幾個因素都是很重要。所以關系只是一部分,盡管有關系在里面但是還有很多別的因素,特別是在服務上面,而且公司的品牌和實力也是非常重要。在區和學校的談判當中,如果他們用過其他產品的話,“停止繼續用的話是為什麽?”,“那我們又為什麽比他們好?”,這些就是學校會比較擔心的一個事情,但這就是體現我們的競爭力的時候。貨幣化的問題,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模式,能不能做一個訂閱的收費模式,給月費或者年費的方式來收費,然後學校和學生來持續訂閱,這些概念是我們都在考慮的。目前我們貨幣化方面我們是在尋找可持續的方法,不同的功能也可以收錢,有些高端的(Premium)我們可以收費,以後還可以通過廣告收費等等。我們以後還可以考慮學生數據,一些中樞的貨幣化。(來自第一上海) |
連線港股系列之:天鴿互動(1980)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楊仁文,姚蕾,王蒙 會議時間:2014年4月8日上午10:00-11:00 會議嘉賓:天鴿互動,柯霆鈞 會議主持:方正證券,傳媒/體育首席分析師,董事 楊仁文 公司簡介 2008年7月創立,總部位於杭州,是中國最大的實時社交視頻平臺之一,開發並運營能讓用戶通過視頻、語音、文字及虛擬物品交換來互動的創新性實時視頻技術。截止2013年12月31日,平臺的9個實時社交視頻社區涵蓋了26000個實時在線視頻房間,用戶與共同背景、興趣、文化及方言的其他用戶互相認識並保持聯系,社區提供多元化房間種類,包括音樂、脫口秀、社交、金融和教育,用戶可以加入並參與卡拉ok、生日派對、才藝比賽、周年慶賀等實時活動。此外,公司還涉及遊戲的研發與運營。 天鴿互動,柯霆鈞 公司願景:讓天下人笑口常開 目標客戶: 來自國內3-6線城市,城市化進程中轉移其他城市謀生。特點:(1)外來人口;(2)當地娛樂選擇少、朋友圈窄;(3)希望在互聯網找到相同愛好、方言的朋友互動。 產品歷程: ![]() 產品類型:
平臺建設:(1)9個平臺:8個“多對多”,1個“一對多”);(2)所有平臺都有IOS與安卓平臺;(3)13.9%的MAU來自移動端。 發展歷程: ![]() ![]() 股權結構:800多個員工,400多人持有期權,受限股占總股本5.7%,流通股份28%左右。 ![]() 生態體系: 角色層面:“主播+銷售”服務用戶。(1)主播為房間提供內容,和“一對多”的區別是 ,大部分非專業,兼職為主,由上麥用戶轉化,每月60萬用戶打開攝像頭互動,主播只有4萬不到,銷售如覺得上麥用戶有潛力讓房間更有人氣,會問上麥用戶是否願意每月按時間表上線,如果答應就轉成主播位,發薪水;(2)銷售是天鴿平臺獨有,相當於客戶經理或客服代表,負責搭訕新進用戶,offer優惠套餐、增幣,了解用戶信息、行動和偏好,提供定制服務,讓來平臺的遊客變成MAU、MPU,拉長生命周期,提高消費和活躍程度。 禮物層面:(1)“一對多”:禮物只有兩種產品:一種是刷花,但一般看不清誰送的;想和主播成為朋友或認識你,要送昂貴禮物,房間有超過一個土豪容易引發競爭,傷到的高付費用戶會換頻道;(2)“多對多”:有群眾道具,理念是避免競爭,交友為主:舉例:煙花道具,灑出來點到的都有金幣;點歌娃娃,主播收到要唱歌,用戶生日或有好事可以包場,10個主播可以刷10個包場,主播輪流唱歌;炫耀性道具(座駕、飛機)。 技術層面:在視音頻壓縮領域有優勢。(1)“一對多”只有一個攝像頭,對帶寬的要求不高;(2)天鴿同時支持10個攝像頭來自不同的三四線城市,不同品牌的寬帶、設備,要達到低於一秒延遲的,讓用戶更好互動。公司投入很多,20多個IDC,1000多臺服務器,單平臺支持10萬路實時視頻在房間互動。 內容監控:用戶協議+智能識別+政府合作。(1)普通用戶需要簽訂協議,有義務保證平臺內容健康,看到違規行為要主動舉報,對房間的處罰對連帶的人都有影響,壞的情況是關閉房間,工作人員被舉報會扣掉激勵費用;(2)專利技術每三分鐘對幾萬個房間截圖,照片進入智能識別系統,根據人體各部位占屏幕的百分比、人的動態、膚色的轉變等一系列算法判斷,有嫌疑的照片發送金華團隊(80多人、24小時監控)人工識別,5分鐘之內做出判決;(3)周報呈交當地公安局溝通情況,政府機構有權限24小時監控所有房間。 增長策略:
新推產品: 實時互動遊戲《江山美人》,遊戲視頻深度結合:一般遊戲直播就是節目,天鴿是類似陪玩概念,女朋友不願意陪或沒有女朋友,可以通過實時互動視頻陪玩。主播會控制遊戲中的一個avatar,有生命值,可以走動、攻擊、欺負,新用戶進來可以咨詢美女法師玩法,她會給用戶介紹隊友,建QQ和微信群互相交流,定期組織群體活動,把不在線上的人拉回來。9158原有的線上貨幣化道具、虛擬道具嵌入遊戲中,管家在遊戲中可以發東西撒道具,讓隊友有錢買遊戲道具。點歌娃娃也可以刷美女法師,邊打邊唱歌。插件兼容所有手遊和端遊,目前在公測階段。手遊《三國誌:國戰版》也嵌入了該功能,受限手機屏幕太小視頻不能開,但可以溝通,互相加空間、變好友、送禮物。插件幫助遊戲提高用戶粘性、拉長生命周期、降低用戶獲取成本。《三國誌:國戰版》20%-30%的收入通過主播充值。 O2O卡拉OK:(1)用戶來到門店掃二維碼,下APP,通過APP操控房間,實現預定、點歌、點菜功能,進房間刷二維碼產生房間ID,PC端可以搜到,來不了朋友可以遠程加入,出現在大屏幕,刷禮物。虛擬貨幣和超市打通,可以直接換酒水飲料等。公司會通過後期制作歌曲,有雲評分系統,用戶可以PK,房間和房間PK,O2O PK。概念是顛覆傳統KTV,傳統就是包廂和酒水費,公司把O2O的貨幣化工具都放到產品里,增加遊戲的概念,實現實時視頻互動,包括公聊、私聊、彈幕等功能也會加入。 財務表現: 2014年營收6.92億,同比增26.3%。14年6月1日收到營改增影響(6%增值稅),不考慮增值稅,實際增30%,營收7.15億。調整後EBITDA增長27%到3.9億元,調整後凈利潤率增長30%到2.67億元。凈利潤率從37.6%增到38.6%。調整後EPS 0.23元。2013年凈利潤2億元,希望3-5年凈利潤翻倍,14年已經有30%的增長;總平臺流水、總消費增長超過30%,達到目標不難。 2014年4季度活躍用戶1580萬,增長30%;付費用戶39.8萬,增長17%。目前13.9%用戶通過移動端登陸產品,希望移動端的MAU在3到5年能夠做到50%。 新垂直目前貢獻不大,會通過跟各垂直領域龍頭投資或合作,目標3到5年新垂直領域總用戶消費超過50%。去年投資西河,是B2B的醫療系統供應商,為醫療機構及檢測機構提供內部IT系統,目前在全國為300多家機構提供服務,涉及用戶超過2000萬人。投資後,考慮往B2C方向延伸,讓平時線下體檢的人慢慢引到線上健康社區,提供附加值服務,比如體檢報告通過APP獲得,會給指標建議(和全國平均比較)、問卷分析(作息、睡眠、運動頻率)、健康社區(醫生公開講座),最後形成不同社區,後臺分析數據,推出新的貨幣化策略,比如私人醫生概念,通過視頻找到靠譜的醫生等。 Q&A環節 Q1:未來如何實現增長?個人理解公司銷售都依靠外部代理商或者服務經理,擴張方面跟一般互聯網是否有區別?是不是通過對經銷商的考核拉動銷售? A:我們各方面的增速一直比較穩健,經銷商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拉長生命周期。公司會給他們考核指標,如能達標,會調整分成比例。目前會增加一些小的平臺,增加了兩個經銷商。如果不是很好,他們會感到壓力。公司增速一直很穩健,現金流很好。 Q2:公司增長主要是來自於新的經銷商呢,還是原有經銷商自身的增長? A:經銷商的職能不是拉高表現,是類似agent的職能。我們目前1500個銷售,主要是來推動房間,主要增長是房間的增速和活躍程度。他們的毛收入都在用戶流水里,做大後,會慢慢調高分成比例。我們的增速不依賴經銷商,因為用戶或系統平臺基本上都是有自己的,他們只是協助管理。 Q3:關於遊戲變現的數據,已測試產品的數據包括留存率等,在提供了視頻社交插件後,數據有沒有變化? A:目前通過正常渠道來做的是兩款手遊,貢獻較大的是先推的《三國誌:國戰版》,視頻嵌入的遊戲是測試版。自己開發很大的原因是有一定的KPI供測試插件,真正商業化還有待考量。目前還是移動遊戲為主,對視頻要求比較高,不是每款遊戲都能嵌入插件,現在只是音頻部分。遊戲收入2015年能翻一倍能做到,目前運營3個遊戲,2015年計劃再推4-5個遊戲。 Q4:《三國誌國戰》是否嵌入了插件?遊戲轉化率大概多少?下載和付費轉化率? A:《三國誌:國戰版》後來增加了這個功能,不過不是視頻。通過按鈕進入討論空間,可以加主播互動、送禮物、充值,目前20%-30%收入通過主播來為我們第一款手遊進行充值。最近在升級,後面應該會有更好的產品。 Q5:KTV線下轉型業務13年就提出,去年進度並不快,是否因為線下KTV改造要求? A:O2O卡拉OK目前沒有貢獻收入。它是通過合資形式,目前的3個地點是用來建API和平臺測試。我們CEO說過,2015年會宣布一些動作,甚至可能把業務分拆出來或跟比較大的平臺合作建成10億級市值的公司。我們現在跟一些比較大的連鎖品牌聊,比如萬達有100多個門店的大歌星,還有我們在測試階段合作的百家樂,也是在浙江比較有影響力的連鎖品牌。如果有新的消息會發公告。 Q6:線下KTV O2O的產品策略是必須要KTV線下系統對我們的API作嵌入和改造? A:對。很簡單,在卡拉OK系統里,先要裝光纖,之後就能實現軟件功能,組裝成本也不高。 Q7:房間最活躍的時間段?能否做到同步監管?請談談去年、今年出現的情況怎麽處理? A:(1)活躍的時間段是晚上8點以後,持續時間比較長。(2)關於內容監管,是行業里做得比較完善的,跟政府關系比較好,上市也和聯交所做了盡職調查,訪談了一些領導。文化、公安兩家部門出了書面確認函,證明成立到現在從沒被罰,也主動配合監管。公司CEO電話會議上給了一個指標,3-5年利潤翻倍,移動端MAU提高到50%,通過一些其他合作夥伴把新業務盡量提高,保持遊戲及其他收入業務上的增長。 來源:方正證券 |
連線港股系列:藍港互動 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方正傳媒 楊仁文團隊 會議時間:2014年4月10日上午10:00-11:00 會議嘉賓:藍港互動CFO Troy Mao 會議主持:方正證券 傳媒互聯網分析師 王蒙 公司簡介 藍港互動是一家成立於07年的遊戲公司,是經歷過PC端遊、網頁遊戲之後較早成功轉型手機遊戲的研發商和發行商。公司專註於中重度的手機遊戲,已經成功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當前股價約為14元港幣/股,總市值約57億港幣。截止到14年底,公司已經成功商業化17款遊戲,其中10款自研遊戲和7款代理遊戲。至14年底,累計註冊玩家達到1.4億人次,MAU達到480萬人次, DAU達到了約80萬人次。公司自有平臺8864.com是分發平臺,擁有約8500萬的註冊玩家, 14年帶來約約1.37億元的收入,約占公司總體的虛擬銷售收入的16.5%。 14年業績情況 整個14年財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取得了巨大的增長。公司的營業收入由13年的約5.15億人民幣,增長到了14年的6.79億人民幣,增長約31.8%;公司2013年的和14年調整後的凈利潤分別為8433萬和1.65億人民幣,2014同比增長了95.4%。以上可以看出來,公司近兩年的實際經營情況非常良好,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非常迅猛。 (1)手機遊戲發展情況 手機遊戲2014年年度在整體公司的收入中增長特別明顯。手機遊戲業務由13年的2.49億增長到2014年的5.98億,增長為140%,且已占到整體公司總營收的88.1%(13年占比只有48.4%)。 (2)發行業務 相對於自研,發行業務比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發行業務在14年占公司的總營收的35%,而13年只占18.1%。這表明公司實際上已經成功的成為了一家兼有自研和發行的移動遊戲公司。 (3)non-GAAP 和GAAP口徑對公司業績的影響 公司的IPO和財報遵循國際會計準則(GAAP),凈利潤是按調整後的口徑來披露,主要是經過三項費用的調整來獲取調整後的凈利潤。這三項費用主要是IPO的相關費用、員工的期權費用以及IPO之前四輪融資相關的費用調整(四輪融資都是以優先股的形式來設計的,會涉及公允價值變動等會計科目的調整)。14年IPO的費用大約是4358萬人民幣(現金費用),但IPO費用屬於一次性事件,不是可持續性的費用,把這一項調整過來是對公司真實運營情況的反應。員工的期權費用和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都屬於國際準則下的非現金類的影響,14年期權費用達到了1.19億人民幣,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為1.57億人民幣。經過三大費用調整之後的14年調整後凈利潤約為1.65億人民幣。剔除這三項費用的影響後才能比較公正的反應公司實際的經營情況。 (4)基於不同遊戲類型的收入分析 手機遊戲營收從13年的2.49億增長到2014年的5.98億,增長了140%,主要是由於我們戰略上的調整。網頁遊戲和端遊市場增速都有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公司不再投入更多人力進行網頁遊戲和端遊的開發,而只是運營原有的一些遊戲。網頁遊戲由13年的1.46億減少到了2014年3031萬,減少的幅度792.2%;端遊從13年的1.2億減少到14年的5047萬,減少的比例約58%。總的來說,這個經營成果體現公司已經成功轉型成一家純手機遊戲公司。而且手機遊戲業務現在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已經是現在在港上市的遊戲公司中比重最高的。 (5)分遊戲情況 14年實際上對公司收入貢獻最大的是市場中非常有名的藍港四劍:王者之劍、蒼穹之劍、神之刃和英雄之劍,其中貢獻最多的是13年底上線蒼穹之劍(藍港第二劍)。在整個14年度貢獻約2.14億人民幣。 (6)成本以及三大費用詳情 調整了期權費用和IPO費用之後的成本和費用,14年較13年略有增長,從13年營收占比的47.5%增長到14年的50.2%。主要的原因是手機遊戲的營收比重上升。手機遊戲在渠道分成上會略高於端遊,但會遠遠低於網頁遊戲:網頁遊戲基本的渠道分層比例是70%;手機遊戲,蘋果渠道分走30%,然後安卓渠道會分走40%—50%。另外14年的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增加了,還有一個原因是代理發行業務增長導致了成本中研發商分成費增長。 經過調整後的市場推廣費用14年占總體收入的11.1%,較13年的16.6%有所下降,這是由於公司在14年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非常全面的廣告監測系統,這個系統能夠精準的做廣告投放效果的分析,使得遊戲的推廣和運營效率有所提高。管理費用經調整之後約占總體收入的5.6%,較13年的6.1%下降0.5個百分點,相對平穩。 研發費用經調整之後,14年占總營收的9.7%,較13年的11.4%,減少了約2%左右,這是由於研發效率大幅度提高,ARPU值提升明顯。 (7)運營數據 四個數:平均每月活躍用戶MAU、每日的平均用戶DAU、每月的平均付費用戶、每個付費用戶的收入貢獻。 MAU:14年全年平均每月的活躍用戶達到467萬人,較13年的343萬左右增長了36%。所有遊戲的平均每月的活躍用戶約為420萬人次,比13年的149萬人次增長為181.9%。 DAU:14年所有的遊戲平均的日活躍用戶為75.1萬人次,比13年的54萬人次增長了30.92%;14年整體的手機遊戲平均每日的活躍用戶約59.8萬人次,比2013年的21.3萬人次的增長了181.1%。 平均每月付費玩家數:由13年的12.8萬人次增加23.8萬人次,增長為85.5%。 ARPU值: 14年ARPU值為237元,較13年的平均每人貢獻337元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手機遊戲類型的調整。14年上線的遊戲中,第三劍神之刃是回合制卡牌遊戲,屬於高DAU、低ARPU值的類型。但其峰值月流水超過4000萬,實際上是高於其他款遊戲。 (8)關於分發平臺8864.COM 從12年成立以來,發展勢頭非常良好。截止到14年底,一共有大約8500萬的註冊用戶,較上一年增長了20.4%。 (9)海外市場 公司實際上很早就著重布局海外市場,之前是通過很多海外發行商把遊戲發行到海外。公司去年已經在香港和韓國首爾,成立了分支機構,也覆蓋港澳臺和韓國的自主發行。截止到14年,公司在海外的收入大約為605萬人民幣,比13年的342萬人民幣,增加為76.9%。 (10)資產負債表的情況 公司資產負債表良好。截止到14年底,公司賬上一共有10.9億人民幣的現金,沒有任何的銀行貸款,資金狀況非常良好。 2015年遊戲業務計劃 公司在15年計劃至少推出8款自研和代理遊戲:其中主要三款是具有超人氣IP的大作,包括《十萬個冷笑話》、《甄嬛傳》和《白發魔女傳》。 《十萬個冷笑話》是基於中國同名網絡、高人氣的原創搞笑動漫改編而成的3D回合制卡牌RPG遊戲。動漫本身在網絡的累積播放量超過20億次,現在排名第一。這款遊戲已於3月18號iOS和主要的安卓平臺正式上線,上線3日後就取得DAU超過142萬的優異成績,使得公司的業務在2015年有一個很好的開局。《十萬個冷笑話》是從動畫到漫畫,然後再到舞臺劇、大電影和手機遊戲,這個IP在短短的4年內已經成長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原創動漫IP。大電影在今年年初上映之後一共產生了1.2億的票房,也創下國產動漫贏利的新記錄。公司取得的是《十萬個冷笑話》的手遊獨家開發改編權,並自己獨家發行運營。 《甄嬛傳》是根據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改編而成的回合制卡牌遊戲,其網絡累積播放量超過70億次。 《白發魔女傳》是根據同名武俠小說改編的3DMMORPG遊戲。 除了pipeline里八款遊戲之外,公司還進一步加強了研發和發行業務,希望在今年內推出更多的遊戲來豐富公司的產品線,確保業績的可持續增長。雖然公司推出的遊戲集中在中度和重度這兩大領域,但覆蓋的遊戲種類還是十分豐富的。 2015年公司發展三大關鍵戰略 第一個戰略: 公司將繼續把自主研發、代理發行業務協同起來,努力推進大娛樂戰略。公司會通過戰略投資的方式來加強公司對大娛樂和IP生態系統的整體布局。公司計劃推出的遊戲和已經推出的遊戲,已經圍繞著國內高人氣IP有一些的布局。 第二個戰略: 公司會繼續加大對蘋果手機市場的重視,未來提升公司遊戲在蘋果手機和平板等設備上榜單排名。同時,公司也會以蘋果手機市場的營銷為中心,配合國內的主流安卓平臺聯運,來帶動遊戲在全平臺的影響力。 第三個戰略: 海外市場拓展。公司計劃2015年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成立附屬公司,並逐漸建立起的綜合性的、全球化的研發和發型體系,以在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廣更為豐富的自主研發和代理遊戲。 Q&A部分 Q:對於帳上咱們10.9億現金,這個管理層打算明年怎麽投入呢? A:這部分現金,公司有幾大投放渠道:一個是會繼續增大我們的自研,擴充我們的研發團隊。同時,我們會加大發行力度。在國內,作為發行商來講,雄厚的資金是非常重要的。本身非常優質的遊戲(特別藍港是做精品發型這種路線的公司)都需要比較高的代理發行費用。另外公司會圍繞大IP生態建設有所投入,會做一些IP的購買和投資。此外,公司會在海外市場做一些拓展,但是今年在海外市場拓展上不會去大規模燒錢建大規模的團隊,會逐漸在一些國家去設立辦公室,增加一些研發的團隊來豐富公司研發的國際文化。 Q:對於《十萬個冷笑話》等策略型卡牌遊戲的生命周期是怎樣展望 A:公司目前運營的遊戲都屬於中\重度遊戲,總體生命周期都很長。《王者之劍》實際上已經有兩年多了,但目前表面還良好。《神之刃》是去年上線的,從遊戲的產品類型來講和現在的《十萬個冷笑話》有些類似,目前表現還非常良好。目前市場當中成功的中重度遊戲的生命周期至少有兩年,甚至以上。中重度遊戲的生命周期長與短取決於用戶黏性和不斷的更新來留住用戶。公司主要的競爭優勢是在於只做精品遊戲,在產品的更新、玩家維護和社區建設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使得我們運營的遊戲都有較長的生命周期。 Q:公司最近投資了星美和永樂,公司對於以精品IP為中心的大娛樂戰略是怎麽樣的? A:現在我們覺得遊戲行業已經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了,它實際上是大娛樂範疇內的一個成員。大娛樂現在我們看的非常清晰,以《十萬個冷笑話》作為例子,從原創的文學到網絡動漫,再到電影和遊戲。我們也相信會有可能會從遊戲到影視劇,再到舞臺劇等。我們投資了星美和永樂,一家是有電影的制作發行和院線,另外一家是中國非常領先的票務公司,同時有自己的影視發行和影視制作公司。這些投資讓藍港掌握一些潛在的IP資源,支撐後續的發展;同時,這些渠道也會覆蓋到的一些人群。星美將近200家院線,永樂是國內承辦體育賽事、演唱會和文藝演出最多的票務公司,這些人群實際上和遊戲的玩家是高度重合的,比如《十萬個冷笑話》在星美的這些院線的當中做線下推廣,效果非常明顯。這部分,大家還會看到公司更多的動作。 Q:公司未來打算如何拓展更多遊戲類型 A:公司目前覆蓋的中重度遊戲,實際上類型上有了很多的拓展,其實即使是三劍,類型也各自的不相同:《王者之劍》是格鬥類的ACT遊戲,《蒼穹之劍》是RPG遊戲,《神之刃》是回合制的卡牌遊戲。《神之刃》這一款遊戲實際上已經有點從純重度偏向於中度和重度混合。我們pipeline當中除了卡牌類的遊戲,還有3D的MMORPG。未來在輕度遊戲上,我們可能會有一些考量,但是輕度遊戲只是用於吸引大規模的一種考慮,是用戶平臺效應的主要考量。本身藍港不是一個渠道商,而是研發商和發型商。我們覺得未來,收入強勁的遊戲還是出於中重度這兩大類型。 Q:公司創始人王峰先生在互聯網方面背景比較深厚的,那麽公司未來想做成一個什麽樣的集團,戰略是怎樣的? A:藍港處於一個大娛樂和大IP的生態環境中。公司的核心戰略不會像某些影視公司去影視化,我們還是以一個遊戲公司為主營線路,然後在大娛樂、大IP的生態領域去拓展。目前整體講,整個互聯網包括整個大IP的生態,帶來了很多機遇,遊戲、智能硬件還有很多各種互聯網形態,包括社交因素在內,把人的關系拉的越來越近了。藍港將來是一個以遊戲為核心業務點,希望把大娛樂這一塊做大做強,給玩家提供更好的多種娛樂體驗。 附:藍港投資星美和永樂 2015年3月13日,公司宣布投資2300萬人民幣入股永樂票務;投資500萬美元入股星美控股。同時,星美控股將向藍港互動配售1.39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1.35%;配售價0.278元,較上交易日收報折讓5.76%。 永樂票務: 永樂票務創辦於2003年,至今代理、承辦過超過50000場演唱會、話劇、音樂會、音樂節、體育賽事等文化活動,在全國有十多家分支機構,是中國排名位居前列的文娛體育票務營銷公司。十年前曾經轟動京城和業界,一票難求的廣告“饕餮之夜”,就是永樂的傑作。永樂票務在電影發行和投資方面也有相當的實力,已累計發行和投資多部電影,其中不乏《智取威虎山3D》、《十萬個冷笑話》等轟動一時,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大作。未來,永樂還將進一步擴大電影領域的業務,今年上半年還將有兩部電影推出。 星美控股: 星美控股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開拓者和領軍企業,目前旗下電影院有83家,熒幕582塊。擁有影視制作、院線發行、影院投資、廣告制作、影院後產品開發、影視基地、藝人模特經紀等電影娛樂全產業鏈。 星美今年會大力發展“一縣一院一店“的戰略,實現高端影城與社區店遍布全國。星美所有的線下渠道都有良好的wifi環境,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網絡體驗,同時也成為“星美通信”和“星美生活”平臺重要的用戶入口。 |
361度(1361)會議紀要:渠道銷售改善,凈利潤增速擴大 作者:朱元 一、公司近況介紹 1.經過近幾年的去庫存,公司14年開始進入體育用品拐點,無論銷售收入還是凈利潤,都有很好的轉向 2.公司14年Q4同店銷售已超過5%,15年Q1同店數據近兩周會披露,預計會有不錯的表現 3.庫銷比維持4個月存貨的情況 4.訂貨會:本月15日將舉辦15年冬季訂貨會,預計會有很正面的表現,15年春/夏/秋季訂貨會(前三季度)取得雙位數增長,全年預計也會有雙位數增長 5.隨著市場開始反轉,公司折扣率也在從過去的5~6折提升至7~7.5折 6.公司目前經營狀況很不錯,渠道端已經有很好的反彈,預測全年收入可實現雙位數增長(44~45億),同時凈利潤增速也有望達到雙位數 7.公司今年主要的廣告投放在大型賽事上,去年已經簽約16年巴西奧運會,並且相關費用已經開始攤分 二、提問環節 1.目前運動用品市場的整體狀況?市場格局的變化? 經過近幾年調整,好的公司越來越強,包括安踏、361度、特步等香港上市的體育用品公司,但幾家公司份額總計還比較小,根據統計,目前Nike市場份額13%,Adidas12%,安踏8%,未來3~5年擁有好產品以及穩健品牌定位的公司,能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提升空間。目前,目前晉江地區有100多個品牌,但經過這個過程後,會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的局面 2.訂貨會規模占全年營收占比多少?補單情況如何? 公司一年4次訂貨會,目前不允許補單,如果訂貨會數據公布後,公司按照訂貨會發貨,意味著訂貨會數據與全年收入規模一致 3.折扣率變化趨勢? 目前出廠價折扣率仍然是三五折,Q4零售端平均折扣71折,這過程中能夠保證經銷商毛利率達到40%,門店基本能實現盈利 4.體育產業5萬億目標下,公司在體育板塊除服裝之外的布局? 1)這個行業除服裝與鞋,還有很多可發展空間,貴人鳥簽收虎撲是一個方向,李寧與小米合作也是一個方向。對於公司,目前在服裝及鞋類以外,還沒有特別明確的開拓計劃,目前主要的新項目包括與Oneway合作以及海外市場拓展 2)在龐大的市場空間下,如果企業有能力去投資,整個板塊的機會會寬闊很多,公司也在不停的思考新的項目,但目前很多計劃還並不成熟 5.合資品牌Oneway的情況? 1)公司在主要品牌之外,新發展的品牌主要是Oneway,公司於13年11月與芬蘭Oneway建立合作(Oneway占比30%,公司占比70%),公司獲得它在中華區的銷售代理權 2)Oneway擁有10年歷史,公司主要代理它的服裝產品,它的用料與公司並不一樣,在防風以及防雪方面具備優勢 3)去年9月份開始,在武漢開出第一家直營店(商場店),截止14年底開出4家門店,15年預計開出10~5家門店,主要以戶外為主 6.海外市場開拓進展? 1)13年7,8月份開始,來自臺灣的副總裁全力主導海外市場開拓,14年下半年在巴西開設代理公司,對於集團影響並不大,銷售占比為1% 2)今年有計劃開拓美國、歐洲市場,今年海外市場銷售占比會提升,但從凈利潤貢獻而言,兩個品牌對主品牌貢獻不大,預計3年以後會有顯著貢獻 7.對足球產業的布局? 公司管理層已經提出,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啟動與足球鞋OEM生廠商的溝通,加快足球鞋推廣與研發,希望配合國家推廣足球運營的政策方向 8.公司對電商業務的思考?如何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 公司將線上部分經營交給分銷商或經銷商,如果消費者對產品反饋較好,則進一步加大分銷商或經銷商的銷售規模。對於公司而言,目前尚未有線上的獨立銷售,14年銷售數據未涵蓋線上 9.體育與戶外界線越來越模糊,公司如何布局? 除了Oneway外,公司自己也有戶外產品,但價格帶有差異,Oneway走一線市場,價格更高一些。戶外是未來的趨勢,因此公司也在加大戶外產品的推出力度 10.公司對分銷商的信用政策? 公司是三級銷售結構,公司到分銷商再到經銷商再到消費者,分銷商對經銷商的信用期在30天(不會超過60天) 11.公司與百度合作開發智能鞋的情況? 智能鞋3月25日推出,剛開始反映一般,但公司希望用這個產品來推廣童裝品牌,預計會逐步好起來。一套智美鞋(鞋、芯片、充電器)合計售價569元,非智能鞋299元,如果消費者需要換鞋,可以保留芯片與充電器 12.對巴西奧運會贊助費用按照幾年分攤? 巴西奧運會贊助費用比較合理,從14年下半年開始分攤,按照14~16三年分攤 13.公司今年的渠道開拓計劃? 今年整體渠道規模預計維持在7300家左右,不會有大的變動,公司認為目前的門店規模已經足夠來推動品牌 14.361童裝業務情況? 1)361童裝在行業內比較強,是行業內唯一將童裝單獨核算的企業,14年童裝占比達到10%,15年秋冬訂貨會童裝增長預計在15%,全年會有較快增長 2)14年童裝渠道2100多家,其中有一部分在三合一集合店中,其余在街邊店或商場,預計15年將增加100~150家 3)14年童裝毛利率41%,成立裝40~41%,預計15年兩部分業務將維持40~41%的毛利率水平 來源:國信證券 |
權威解讀|政策制定方解讀“水十條”政策會議紀要 作者:劉曉寧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政策解讀電話會議紀要 “水十條”的主要特點有:預防和治理並重,兼顧政府引導並引入市場機制,強化公眾參與監督的結合,措施嚴、領域寬,同時新興的手段得到應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水十條”強調質量改善,總體目標圍繞質量改善——總體思路,抓兩頭、促中間;兩頭是抓好的水體,和差的水體;中間的水體實現不降級。對地下水、喪失水源供給功能的水體等。 治理措施較嚴——在區域上通過環評進行限批、對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和出水水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體現了水十條對水汙染治理宣戰的決心。 領域廣——一方面從大的水環境、水生態角度出發,對水源地水汙染防治提出要求;一方面對十大重點汙染行業提出汙水收集和處理能力的要求,不達標的企業需要關停改造等;同時,重點強調了對汙泥的處置、配套管網的建設,並擴張到對農村面源汙水治理,港口、船舶等相關的汙染,以及水體養殖上等領域的汙染防治要求。 模式創新——環保部與財政部協同推動水汙染防治的PPP模式,一些新的和“水十條”、PPP相關的政策文件也會相繼發布。像政府采購環保服務,此前國務院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的汙水、工業園區汙染的第三方治理,都是推廣模式上的創新。 另外一種新的模式“環保項目資源組合開發”。由於部分環保項目沒有成熟的盈利機制,突破性提出通過像城市景觀水體治理與附屬地區經濟開發的組合開發項目,是授予治理方環境經營權的創新手段。此外還有金融上如融資租賃等模式上的創新。 新政策——1)重點行業的新汙染物等量置換;2)治理完成情況與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掛鉤,與模範城市稱號等相關的獎懲措施。 Q&A: 一、在“水十條”出臺前,大家猜測該行動計劃涉及2萬億的投資規劃,而“水十條”中並沒有明確投資金額的問題,我們預計這將刺激多大規模的投資規劃呢? 投資需求口徑是不一樣的。在水十條出臺之前相關的汙染物減排計劃都是需要推進,這是存量的投資需求。在這些存量投資的基礎上,水十條出臺前沒要求做的現在要求做了會帶來新增投資需求。“水十條”刺激的投資需求具體實施下來應該不止2萬億,可能帶動GDP5.7萬億的增長。 二、在完善價格機制上,此前財政部已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未來逐步提高汙水處理收費,下一步具體有怎樣的發展。 對於完善價格機制上,收費方面有哪些標準會考慮成本問題,已有包括財政部的幾個部委專門下文,提高收費標準是必然趨勢,但結合各地情況的不同,考慮不同的城鎮化水平,有條件可達到1.3~1.5元。總之,這不會是一刀切的標準。一方面環保會推進PPP模式,引入市場機制是完善價格收費機制是有力的保障。後續會有關於社會資本進入水汙染治理的文件出來,推進價格機制的完善。 三、未來汙泥處置從大的方向是采用由汙水處理廠自己處置,還是引入第三方服務,抑或企業與第三方商榷? 三者都會有,新建項目會同步興建汙泥處置的配套設施,但也有引入第三方專業化處置的可能。“水十條”是提出到2020年達到90%的汙泥處置率要求,但是具體處置方式沒做規定。 四、“水十條”提出專項整治10大重點行業,後續對不同行業的專項處置方案應該會陸續出臺,時間表是怎樣計劃,今年是否會全部頒發? 重點行業的專項方案是否會出臺在目前沒有明確的說法,下一步應該會去逐步實施。一方面在中央層面上沒有明確的說法,一方面專項的方案或由地方出面牽頭進行規劃。中央主要負責頂層設計,具體靠地方政府牽頭分別做。 五、“水十條”之後對水質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水質監測方面有哪些利好? 水質標準在“水十條”前已經出了109項,但在自動監測方面尚無指標覆蓋,主要還是采用手動監測。在水環境監測能力方面,會進一步優化網絡。包括有機物、水生生物方面會有要求,監測網絡布點上也會有變化和調整。標準應該不會重新制定。 六、此前媒體流傳的“水十條”版本里強調節水為第一要求,然而這次是將治汙作為重點。 強調水質改善是“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一文件的出發點,導向是以改變水環境質量為核心。 七、財政部等幾大部委一起在推動環保項目的PPP模式,現在規劃的投資中或將有多少采用PPP模式推出? PPP項目體現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釋權,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釋權範圍是多少、有多大的量,這無法估計。但最新的PPP實施文件要求對地方財政投資能力進行評價,地方財政支出能力有局限。下一步會有PPP政府專門的推廣政策,水汙染防治PPP會是推進重點,在推進重點區域會與專項資金掛鉤。 八、當前PPP模式的水汙染防治相對多一些,固廢、垃圾處置、收運等方面是否會有變化? 固廢沒有多提是考慮現有垃圾處置,和城鎮汙泥處置上已經比較成熟了。另外汙水和垃圾有相應的補貼機制,地方政府以及社會資本都有積極性去做。沒有收費機制或者完善補貼機制,會采取資源項目組合的模式來推廣。 九、將來如何推PPP,方案設計大體的方向是怎樣的? 無收費機制盈利模式上,需要做創新——從項目類型上看,準公益、經營性是有盈利機制,可采取汙染者付費或者政府提供補貼來完成。如無成熟的盈利機制,如城市內河治理,如存在經濟帶動效益,可以授予開發經營權,與汙染治理相搭配。例如對城市景觀水體治理,湖泊保護,這塊是無付費機制的。但治理好城市景觀水體後,周邊的土地資源更具開發價值,那麽可以將水體與周邊的經濟開發打包,將兩者組合成一個項目由社會資本去治理和開發。沒有連帶收益或者回報機制的,像環境監測,可采取政府付費的方式來推動PPP項目。 十、汙水管網的資產屬性界定,以及管網資產投資是否有PPP模式的可能性 管網是公益性比較強,重點可推管網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在此前財政部的30個PPP示範項目中安徽池州的項目便是廠網一體化。具體可由政府付費、購買服務的方式來推進,汙水處理廠結合使用者收費。 汙水的處理廠和管網在一起是合理的,管網是長期的,可加上綜合性的付費方式來解決。采用一些需要使用者付費或政府付費來保障社會資本投資。這樣的實施主體,以具備汙水處理能力、水質提標改造能力的會更合適。 十一、哪些企業做總包會更容易? PPP項目更強調投資主體。PPP的項目公司本身不一定具備專業能力,可以找社會專業公司來委托運營或建設,專業化公司通過此類形式介入。純粹的汙水處理環保類企業直接進入項目公司,在投資環節後可直接進行運營服務,這樣減少中間環節更合適,但並不是所有環保企業都具備這樣的融資能力。 十二、從“水十條”放眼“土十條” 環境規劃院正在編制“土十條”相關的技術文本,主要在環保部的部內層面。今後在推出之前,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有部門間互通意見、中央決策等多個步驟。推出不會那麽快。 十三、對於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有沒有具體案例? 績效合同服務更多強調基於效果的服務模式。我們之前更多是工程建設來付費。未來更多政府購買服務、或者工業企業的汙染物由第三方治理,再由第三方去評價環境效果,達到了要求的質量就按規定付費,如果達不到就會對付費金額進行相應的調整。由第三方治理的案例已經有了,地方在推PPP項目中政府采購付費的時候也是在建立基於績效的合同服務模式。 十四、“十三五規劃”的制定目前哪個階段,具體有怎樣的規劃? “十三五規劃”的大思路已確定,現在進行初稿編制,終稿應該在16年發布實施。具體的規劃會結合相應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來安排 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
【環保】“水十條”專題電話會議紀要 會議介紹 4月20日上午,我們邀請了水十條的參編專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水資源部主任王東,與大家分享了水十條的編制過程與未來看點,同時分享了我們近期對於水處理行業的投資機會的觀點,現將會議紀要呈現出來,供各位參考。 專家發言要點 1. 水十條編制思路 •水十條編制歷時2年,主要的特點是目標指標定的非常具體、細致、嚴格。水十條突出的是系統工程、系統治理的思路。 •對於七大流域的優良水體的比例做了具體要求,也對城市黑臭水體的比例做了具體要求,此外還對飲用水、地下水、近海海域。此外對我國經濟最發達的三個區域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水環境質量也做了明確的標準。 •水十條整個要求是完成生態環境改善,通常提法是分子分母兼顧,分子是汙染物的排放量,分子越小越好,分母是生態流量、生態水量,分母越大越好。 2. 水十條主要任務 •整個水十條的主線和脈絡是水環境質量改善,因此是以目標為導向,圍繞這個目標采取了系統治理的思路,進行了相關任務的系統設計。為了保證水環境的改善,需要水資源的管理、水汙染的防治,未來防治到一定程度,還有水生態保護的要求。 •水十條第一條就是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這里面分了工業汙染防治、城鎮生活汙水的治理,農業面源的防治,工業園區的治理等。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任務包括包括水資源的保護、節約用水、生態水量等。 •圍繞這些目標,水十條提出了支撐性的任務,要強調科技支撐,包括技術研發、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市場機制的發揮等。 •有些任務提的是很嚴格的,如對於城鎮生活汙水排放標準方面,敏感區域的汙水處理廠要求提標到一級A,對於水體水質低於地表水四類的,新建汙水處理廠要達到一級A。再比如對於汙水處理率也有較大的提高,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縣城要達到85%,汙泥處理處置率達到要達到90%要求也比較高。此外對於再生水利用率、農業源的控制、生態流量的保護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水十條的落實: 對於未來水十條的落實,主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加大環境執法監管,通過環境執法和監管來促進設施的建設和已建設施的良好運營效應; •加大資金投入,水十條資金投入是多種渠道,一種來自地方政府,另一個是社會資本,有媒體報道說總投資是2萬億。但個人感覺具體多少投資並不關鍵,因為水十條的治理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國家下一步會對目標進行考核,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需要多少錢就應該投入多少錢,所以這個投資額是根據需求來定。 •責任落實,通過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來落實水十條的相關任務的達成。 充分體現了本屆政府的風格,他要求所有的任務都要落地,責任主體比較明確,每個條款都有牽頭和參與部位,最終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 4. 水十條新看點: •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是此次水十條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這是以前水汙染防治規劃里關註的不是特別多,但這卻是公眾最關註的地方。在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了,比如江蘇提出到15年地級市300多條河流消除黑臭,山東提出到15年消除劣五類,浙江提出了五水共治,廣東提出南粵水更清的行動計劃。城市黑臭水體的消除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城市管網的完善,排汙口的整治,汙水處理廠的建設,汙水的全收集全處理,達到相關的地方標準。 •水十條還提出水環境管理,這包括水環境風險管理、排汙許可,深化總量控制等。汙染物總量控制方面,十一五只有一項指標COD,十二五加了氨氮,十三五總磷的指標有可能作為區域性的指標加入到標準中,因此這個十三五期間一些區域對於總磷的要求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需求。對於現有的汙染治理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可能在總磷方面要做很多的工作。同時水環境治理的範圍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大,比如說重點流域的範圍一直在增加,從九五的三河三湖到十二五提出十大重點流域,十三五期間珠江流域也會納入重點流域範圍,對於近海海域也提出了相關的要求。 5. 結論: •總體來看,水十條是咱們國家未來很長時間以內水汙染治理的綱領性文件,實施水十條對於我國整體水環境改善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 中信建投觀點 1. 水十條重點內容包括:推進工業汙水治理、市政汙水提標改造,促進再生水利用,推進汙泥處理處置,加強農村水、城市黑臭水體、流域水環境治理等; •工業廢水防治是水十條第一條第一款,足以可見其重要性,未來重點是造紙、焦化、氮肥、印染、原料藥制造、制革等十大行業,工業園區第三方汙水治理將成為工業汙水治理的一個重要抓手。 •市政水方面,一級A標準的區域有明顯擴大,2017年底前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汙水處理設施應全面達到一級A。達不到地表水Ⅳ類的城市,新建設施一級A,未來提標改造空間較大。 •再生水利用方面,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 •汙泥方面: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農村水,城市黑臭水體、流域水環境方面均提出了具體的指標,這些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市場需求。 2. “水十條”強調發揮市場機制,PPP將是推進水環境治理市場化的重要方式; •水十條投資市場傳言2萬億,4-5萬億都很多。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投資,資金從哪來?未來只有發揮社會機制,引進社會資本,PPP是重要模式。要想引導社會資本以PPP的形式投入環保領域,就必須理順價格機制、健全相關法規體系保障投資者利益。 •水十條提出將加快水價改革,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完善稅費政策,合理提高征收標準,健全稅收政策。自14年11月起,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先後出臺了相關文件對PPP進行規範,預計未來還會對PPP進行立法,這些都將對投資者利益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水十條的實施和PPP模式的大力推廣,未來水務市場將加速釋放。 3. 水十條重點明確、落實責任、嚴格執法監管、強調公眾參與; •“水十條”的各項任務落實到負責牽頭的部位,強化了地方政府的水環境保護責任,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對目標任務考核,強調領導幹部責任。 •“水十條”強調加大執法力度,對排汙單位實行"黃牌“、”紅牌“警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監管方面,提出了建立流域協作機制,完善水環境監測網絡,統一規劃設置監測斷面。 •在公眾參與方面,強調要依法公開水環境狀況,充分發揮公眾和社會組織的監督作用,提高民眾參與度。 4. 市場預期較為充分,期待配套政策出臺; •水十條出臺每隔一段時間便有傳言再次出現,每次傳言均能激起市場對整個水板塊的短期熱情。時至今日,水十條終於由國務院發布,我們認為市場預期已經較為充分。 •在水十條出臺後,相關各部部委也將出臺大量的法律法規、標準等配套政策文件、各級地方政府也會制定區域水汙染治理的細則和實施方案,我們預計這些細則會有一些超預期的東西出現。 5. 投資建議與標的推薦 •水十條的出臺將掀起水體監測、水環境保護、水體修複、水汙染治理、節水等基礎實施建設的新一輪浪潮,萬億級的水汙染防治投資即將開啟,重點推薦碧水源、維爾利、雪迪龍、興蓉投資,關註巴安水務、興源環境、首創股份、中電環保。 問答環節 問題1:水十條對於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率的要求是到2020年達到70%,而根據最新的水質自動監測周報,水質達到三類以上的已經達到77%,這個怎麽理解? •公布的結果是是自動監測站的結果,目前共有145個斷面自動監測站,而全國國控斷面有972個,自動監測站的結果與國控斷面的實際監測結果是有差異的,所有斷面監測結果是全國優於三類的斷面是65%。優於三類的水體要想一直穩定的達到三類水體的標準是比較難的,我們國家有幾個專項在支撐這個工作,主要的目的都是要保證水質優於三類的水體水質逐步提高。 問題2: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技術主要由哪些? •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的工作,是多種措施的排列組合。現在對於黑臭水體的界定有一些指標,這里面包括水體沒有明顯的異味、沒有顏色、沒有漂浮物、溶解氧濃度高於2等。 要實現這些指標,從技術上來講,一方面是要提高汙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降低出水汙染物濃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措施,這些措施要與地方的資源稟賦相適應。比如南方地區,土地比較富余,氣溫比較高,那麽可以采取人工濕地等措施來深度處理。對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土地資源比較緊缺,可以采用膜技術來處理。 •現在有一些公司在做水環境診斷的服務,它是基於區域水環境改善的需求,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去系統的方案設計,系統的去分析應該采取哪種措施,這個未來會有比較大的需求。 問題3:水十條有沒有超出市場預期的東西? •有沒有超出預期主要是看水十條的指標目標相比之前有沒有變化,我感覺2020年和2030年的指標無論是對於優良水體還是黑臭水體,都比之前最開始制定時是在強化,這些會直接轉化為對企業排汙的要求和標準的提升,這是下一步工作中會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容。 問題4:之前市場傳聞水十條會把汙水排放的標準提高到地表水四類,但水十條沒有提高,未來的一些配套措施會有提高嗎? •汙水排放標準的提升一直在討論,目前也存在較多爭議。對於汙水的排放標準,目前有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兩類,國家標準是全國普適性的,是一個門檻性的,不會也沒有必要設置的太高,如果把國標提到太高本身就不太科學。地方標準是根據當地環境質量狀況和排汙的情況自己去設定,地方性的特殊性的問題一般是通過地標來解決,地標按照要求一般是要嚴於國標的,某些地方標準的大幅提高是可以看到的,國家標準沒有必要設置太高。 (來自中信建投環保)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3 09:08 編輯 普華和順(1358)會議紀要:業務高增長,發展前景看好 作者:江維娜 胡銀玉 會議名稱:普華和順(1358.HK)業績交流會 會議時間:2015年4月14日 14:00-15:00 會議主辦方:國信證券 會議主講人:陳怡琨 CFO; 盧江 IR 國信觀點: 普華和順是港股中專註於醫療器械板塊里面的高成長公司,現有再生型生物材料、高端輸液器、骨科三大業務板塊,包含北京富爾特、北京天新福、天津威曼和深圳固安等四個子公司。公司與A股的樂普醫療頗有淵源,董事會的主席張月娥張女士也是A股樂普醫療的CEO董事長蒲忠傑先生的太太,但兩個公司的股權結構和管理團隊是完全獨立的;樂普是以心內科為垂直發展的公司,而普華和順是致力於發展成為高值耗材的醫療器械平臺型的企業。 公司在人工硬腦膜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冠昊生物,市場份額略高於冠昊生物,公司核心技術的特色在於產品的薄厚甚至結構都是可控的。 公司的輸液器側重於高端領域,市場份額大概為13%-14%,略低於山東威高,在北京、江蘇和廣東地區具有顯著優勢,未來發展前景看好。 公司在骨科板塊是有非常全的產品線,包括創傷、脊柱和關節,在中國的企業里面基本上是產品線最全的,後期將更註重關節產品。 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較高,再生性生物材料板塊2014年毛利高達85%,高端輸液器和骨科的毛利率也高達68%和78%。2014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幣6.08億,同比增長33%;凈利潤同比增長了94%。公司產品的盈利在逐步增強中,主要來自於產品組合的變化,比如CPVC的輸液器、創傷跟脊柱等骨科產品比例的不斷提高。 我們預測,公司2015年的凈利潤同比增幅為40%,達2.87億元,當前價相比15年PE為15.8倍。與A股業務類似的冠昊生物相比(15年PE為136倍,Wind一致預測),普華和順的業績紮實,投資價值明顯,我們給予重點推薦。 1、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再生型生物材料、高端輸液器、骨科板塊 第一個板塊,再生型生物材料。包含三類產品,第一類產品人工硬腦膜,第二類產品叫做脊柱膜,第三類產品叫做神經鞘管,所有我們現有的產品都是基於我們核心技術來進行生產和制造的,這個核心技術我們從肌腱來提取高純度的膠原蛋白,再通過我們自身的專利的工藝,把這些膠原蛋白制造成能夠應用於不同的醫療手術修複方面的植入型產品,我們現在是有三種應用產品,是在中國的人工硬腦膜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一,如果按照這個銷售量來看,我們現在的市場份額大概在38%,排名第二是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在A股創業板有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叫冠昊生物,它這部分的市場占有率如果按量來看的話,大概在30%-31%左右,前兩家你看到在這個市場基本上市場份額接近70%,剩下的還有一些小的競爭對手,同時還有一些這種外資企業,但是外資企業在這個領域它們銷售的產品跟國內品牌銷售產品是有很大區別,它們只能在中國銷售這種複合材料的人工硬腦膜。 人工硬腦膜它主要是用於病人的開顱手術,是在神經外科,開顱手術基本上一般情況下會有幾種臨床癥狀,第一個是顱骨的外傷,第二個是人體腦內的腫瘤,第三種是這種嚴重大面積的腦溢血,這三種情況基本上是需要做開顱手術的。 第二個板塊,我們稱之為叫高端輸液器。高端輸液器它基本上會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它的生產材質是由高端材質生產的,比如CPVC的材質,包括TPU、TPE,另外一個特點是它會有一些特殊的設計和一些附加的功能。比如說用這種精密過濾器,就是精密過濾的功能,避光的功能和這個自排氣以及精密調節。在現在這個高端輸液器,剛才提到在整個中國輸液器市場的滲透率現在還不到10%,我們估計按量來看可能只有7%-8%。 從我們自身來講,我們可能跟比如說山東威高的情況不一樣,山東威高它既生產普通輸液器,又生產高端輸液器,我們只生產高端輸液器,不生產普通輸液器,在高端輸液器行業里面市場份額我們現在排名第二,我們大概市場份額大概在13%-14%,威高的市場份額在18%,那麽排名第三到第五分別是山東新華、天津哈娜好和江西宏達,第三到第五名它們的市場份額分別達7%左右。所以從這個數據來看,這個市場相對還是比較集中,前五名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雖然我們在全國排名第二,但是我們在一些地區和省份也有明顯的優勢,比如說我們在傳統優勢地區北京地區,我們的市場份額是接近50%的,同時我們在江蘇、廣東這兩個省份,我們的市場份額應該是排名第一。 第三個板塊,骨科板塊。骨科板塊我們現在是有非常全的產品線,我們是有創傷、脊柱和關節,我們這個板塊是以創傷起家,所以我們在創傷這部分在行業里邊如果刨去已經被外資收購的康輝和創生之後,我們應該是能夠排到現在的前三,脊柱應該也是能夠排到前五,關節是我們在2013年上半年通過收購進入到這個板塊,現在我們是在這個註冊證方面,在膝關節和髖關節方面,我們一共是有六張證,這也是在國內企業里面是數一數二的。 從行業來看,這個骨科板塊我們認為它的增速平均看來應該也在15%以上,如果具體到細分板塊,創傷可能是增長的相對比較慢一點,最快的是關節,其次是脊柱,從市場區域增長速度來看,我們認為現在二三線城市骨科的市場增長要明顯快於一線城市,從競爭的格局來看,這個外資現在主要它的市場還是占據在一線城市,這種三甲醫院還是它們的天下,國有品牌,國內品牌在二三線城市的二類醫院還是有相當大的優勢,具體到細板塊,創傷板塊全國來看,外資市場的份額如果按量來看的話,它可能只有30%,國內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脊柱應該說國內和外資是平分天下,每個基本上在50%左右,在關節這個部分,現在外資它的市場占有率會比較高占70%。 2、公司的股權結構 我們現在的控股股東是叫Cross Mark,這個機構是由劉玉鳳劉女士百分之百控股,她的女兒,張女士現在是我們普華和順董事會的主席,同時也是我們公司的執行董事,當然可能有一些對我們比較了解的投資者也知道,張月娥張女士其實她現在也是A股樂普醫療的CEO董事長蒲忠傑,普先生的太太。 另外,第二大股東是叫美國華亭投資這是一家PE,Cross Mark和華亭(音)都是上市之前的股東,同時在上市的時候已經在上市之後到現在都沒有賣過任何老股,現在公共股東里面現在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的富達基金,它的持股占比應該超過8%,其它的就是也有一些長線的基金,但是都可能沒有差距5%,這是股東的股權結構。 3、子公司的主要情況 我們現在集團下面有四個子公司,包括高端輸液器的北京富爾特,做再生型生物材料的北京天新福,以及骨科的創傷脊柱的天津威曼和關節的深圳固安.我們集團公司都是對下面四個子公司百分之百控股,所以沒有少數股東權益。上市之後是沒有少數股東權益。 從管理層持股來看,管理層在IPO之前被授予了一個叫所謂IPO的股權激勵計劃,那這個股權激勵計劃它的總的量是占總共股本的4%,大概是在7000多萬股,另外這個股權激勵計劃會持續4年,是從2013年到2016年,每一年如果達到相應的業績目標會進行授予其中的四分之一,就是基本上每年會有1%的授股,按整個股本的情況來看,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第一批已經授予完成,在今年的5月份會有第二期。 從公司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公司對成長歷程中經歷過非常多的收購兼並,但是我們現有旗下的四個子公司都是有十多年經營的歷史,比如說我們北京伏爾特是在1997年就在北京成立了,而且是當時國內第一家拿到經歷過濾輸液器批文的輸液器廠商之一,我們骨科兩家企業也是在2001和2002年先後成立,我們這個天新福也是在2002年也是成立,開始生產和研發人工硬腦膜。 集團是從2008年通過收購天津威曼進入到骨科這個板塊,北京華亭(投資是在2010年開始投資我們公司,在2011年公司收購了高端輸液器北京伏爾特,在2013年公司通過收購進入到了關節這個部分,公司在2013年底上市,在去年8月1號我們也是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非常成功的收購兼並的項目,那就是北京天新福。 4、各業務板塊的毛利率 第一個板塊,再生性生物材料:這個板塊來講,我們本身是在2014年8月1號開始並表的,就是會並表並五個月,這一塊業務來講,它本身自身的業務在2014年的收入規模是1.76個億,本身是有一個20%的增長,我們並表並5個月對我們2014年收入的貢獻是人民幣八千萬,這一塊業務我們現在按照香港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它的毛利率大概是在85%左右。之所以這個85%里面是包含了一些在我們對這個板塊進行收購之後,我們這個收購對價里面有一部分是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的要求,是要把它確認成一個需要去攤銷的無形資產,這一塊的無形資產攤銷里面在2014年這5個月里面,對於我們的成本是增加了大概是900萬左右的成本的攤銷,所以如果是要跟收購之前本身的財務數據做一個同一基準的比較,我們這個生物材料的板塊毛利率是在90%以上的,這是這邊毛利率的情況。 第二個板塊,高端輸液器:這個板塊在2014年我們是有一個全年的收入貢獻的,高端輸液器的板塊的收入在2014年是在3.6個億人民幣左右的規模,我們的毛利率水平是在68%,這是高端輸液器的毛利率水平。 第三個板塊,骨科板塊:骨科這個板塊我們在2014年的收入貢獻是在人民幣1.6個億,在這當中的毛利率,整個骨科板塊的毛利率是在78%。 5、14年業績回顧和15年業績展望 我們在2014年,就是剛剛三個板塊加起來整體的收入是人民幣6.08個億,與2013年同期相比是增長了33%,然後我們的凈利潤,會計凈利潤是1.77個億人民幣,這跟2013年的同期會計凈利潤相比是增長了94%,另外我們也會提供一個經調整的凈利潤的比較,這個原因是2013年的會計凈利潤相對水平會比較低,因為我們2013年產生了比較大額的上市費用。 另外我們在2013、2014、2015、2016每年都會有一個期權攤銷這樣一個費用,我們也會把它排除出去。以這樣一個基準來看,我們的正常化的一個凈利潤在2014年的水平是人民幣2.05億,這也是跟2013年同期相比經調整的凈利潤是增長了45.5%,我們現在對2015年整體的指引是這樣,我們預計在凈利潤方面,就是我們相對於2.05億的經調整的凈利潤,我們預計是在2015年至少會有30%以上的一個增長,最少是30%的一個增長,這是集團層面的。 在收入方面來看,因為我們也看到整個公司集團合並,利潤水平會有一個提高,因為我們新收購的生物材料相對來說利潤水平是高一些的,所以其實收入的增長速度會比30%這個比例略稍微低一點的比例。 【提問交流環節】 Q1:14年輸液器業務的毛利率從13年的60%提高到64%,骨科植入物毛利率從70%提高到了75%,是什麽原因? (1)輸液器業務方面:產品組合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看看高端輸液器,其實這塊的毛利率增長主要還是來自於我們的一個產品組合的變化,其實從單個產品,就是同類型的產品,它本身的定價來看,我們過去幾年都還是比較穩定的,這里面的變化,因為我們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們會把高端輸液器這里面會分成兩個大的板塊,包括最大的一塊是我們叫做精密過濾輸液器。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產品線是這個叫CPVC的輸液器,它基本上在國內來講2013年的時候,大多數企業才開始在賣,而且在2013年當時在全國只有3家企業,那現在其實拿到證的企業也還不到10家,這一塊來講從我們過去幾年來看,就是我們這個產品有這麽一個特征,就是說我們會有一些基本款,就是一個非常基本的精密過濾輸液器,或者是一個最簡單的一個CP輸液器。 我們還有各種高端特征,它可以有一個組合,如果我是精密過濾,加上CPVC,同時又這兩個特征在,那它的價格會比一個基本型的略高,毛利率也會略高,因為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我們公司其實在產品組合方面的分布程度是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就是現在市場上大家非常看好的CPVC輸液器,我們的產品線是非常全的,我們包括CPVC叫做帶精密過濾的,不帶精密過濾的,精密過濾,像避光、自排氣等等我們都是可以提供的。 從過去幾年來看,特別是在2014年,我們在一些高毛利的產品,比如說那種組合比較多的產品,銷售的比例相比以前是有一個提高,所以令到我們整體的毛利率水平比起2013年是相對有一個提高的,因為我們會看到有一個趨勢是CPVC這個產品的比例增長是非常得快,因為基本像CPVC這個產品我們在2012年剛開始賣的時候還非常少,只有幾百萬,可能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但是到2013年來講,CPVC的產品已經是2200萬的收入,大概占到我們7%左右,在整個2014年CPVC的銷量已經超過5000萬了,在這當中就包含了一些就是各種組合比較多,毛利率比較高的一個產品,這是我們一個主要毛利率的驅動。 另外一個大家可能也知道,輸液器這個產品它有一個特點,相對在醫療器械里面,傳統上來說是被人工用的比較多的一個領域,但是我們在過去幾年也非常重視一個自動化的這樣的一個改造,大家如果有機會到我們高端輸液器的伏爾特去參觀會發現,其實我們有很多工序陸陸續續都進行了一個自動化的改造,那這一個也是有助於我們在當前就是說這種勞動力成本提高的前提下去控制我們成本率,去提高我們的毛利率,這是輸液器這邊的一個情況。 (2)骨科業務方面:也是產品組合的變化 我們骨科產品那邊的情況整體是這樣,包括有三大板塊,我們的創傷、脊柱和關節,在這里面來講,我們的創傷跟脊柱占的比例是比較高,大概在2014年占了90%以上,關節因為我們這個品牌相對是一個比較新的品牌,比例也比較低,大概是在不到10%,這里面骨科方面的毛利的變化也是一個產品組合的變化,這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但是它背後產品組合變化的原因跟輸液器略有不同,這里面包括我們在三個板塊里面,其實關節因為它本身國內產品相比來講,所以它是毛利率偏低的一個板塊,我們在2014年比2013年來講,創傷跟脊柱的增長是比關節更快的,所以那幾個高毛利的板塊增長更快,會導致整體的毛利率有一個提升。 另外來講,我們在2013年底的時候,對於一些低毛利率的產品,我們當時是做了一些清理,有一些產品線我們在2013年整體做了一個剝離,那這一個低毛利產品的剝離本身就在2014年前體現出它的一個效果,那我們總體骨科產品的毛利率在2014年就比2013年有一個較大的提高,這就是我們骨科這一塊毛利率變化的一個情況。 Q2:未來幾年,凈利潤的增速會高過收入的增速? 您說的大方向基本上是我們公司整體的情況,就是說在整體的利潤率是會有一個提高,當然這里面從毛利率的角度來講,我們對2015年預計整體的價格水平還是會保持平穩,這當中就是包括一些像這種產品組合還有這個自動化等等這樣一些措施,我們還是會繼續去做。 但是同時目前來講,像國內這種人工成本的一個壓力,我們也同時是看到的,所以就這方面從毛利率的角度來講,我們對各個板塊本身毛利率這樣一個水平,我們預計相對來說可能還是要保持平穩,就是不排除在一些板塊可能會有一個百分點或者怎麽樣往下走,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個角度,總體來講,是因為我們在2015年天新福這一塊它的貢獻會更大,天新福它本身的毛利率是會比另外兩個板塊高的,所以從整個集團毛利率來看,是會也一個提升,另外一個是隨著這個企業本身的,像您剛剛提到的這種規模效應的一個影響,因為我們收入在增加的同時,從費用比率的關系來看,相對來說費用的增長比起收入的增長來講,應該是會有一定的規模效應,所以我們總體的利潤增長會比收入增長略快,有一部分的貢獻是從費用方面得出來的一個貢獻。 Q3:天新福本身去年的盈利情況和並進去的利潤的情況介紹? 天新福這邊的,整個情況是我們在2014年,我剛剛提到就是它本身一個生物規模,就是生物材料這個板塊的收入規模是在1.76個億左右,那5個月的貢獻是8千萬,從利潤這邊來講,因為這是我們在納入的一個集團管理之後,其實也有一些集團會涉及到一些像我們整個集團里面本身的一些費用分攤等等這樣一些,所以可能要去精確到一個凈利潤的貢獻,其實這當中會有比較多的一些判斷是你需要去涉及的,這個大概,我可以告訴大家,在我們2014年2.04個億的貢獻里面,天新福這邊的貢獻大概是將近四千萬。 Q4:樂普和普華的關系? 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樂普它這個起家是從心內科支架起家的,最近它也做了很多一些收購兼並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領域應該是以心內科為垂直發展,為核心向大健康這樣,包括醫療服務、藥、以及移動醫療這方面來做一個擴展,所以它的這個側重點是這個部分。 普華和順可以看到其實是致力於發展成為一種平臺型的企業,這是什麽平臺?是一個中國醫療器械板塊里面這種高值耗材的平臺型企業,這個跟樂普的定位還是有所區別的。當然,樂普也有在做心內科相關的一些高值耗材,主要是在這方面,我們在跟它這邊就不會有一個交集,我們公司在上市之前,控股股東也做了承諾。 從樂普和普華來看,一個是A股的上市公司,一個是港股的上市公司,雖然說可能在大股東和控股股東的關系是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從股權結構和管理團隊來講,就是完全的獨立團隊。前一段時間也有一些市場上的一些傳言,比如說大家可能覺得A股的樂普的股指比較值,港股的股指比較低,是不是會存在一些資本運作的可能?其實這個確實我們認為市場現在是有一些誤解和一些傳言。 在我們年報的時候,我們的控股股東的代表,張月娥張女士,也是蒲總的夫人,她也參加了我們在香港的路演,跟很多投資者也見了面,也當面的跟大家澄清說現在是沒有這樣的計劃,同時我們公司也是在香港我們年報發布之後,在我們香港路演同時也采取了我們股票回購的舉措。 Q5:目前高值耗材領域里面,還有什麽成長很快的好的一些領域,能不能給我們做一些介紹? 首先會從我們現有的業務的外延性來看,比如說天新福這個板塊,它是在再生醫用材料這個部分,尤其是在腦膜這個部分,銷售渠道是非常得強,我們再看收購兼並的項目的時候,我們現在比如說會側重在看,因為它在中國的神經外科這個科室和腦科科室的銷售網絡應該可以說是最好的,所以我們現在會看在神經外科和神經腦科這個領域的高值耗材,因為我們的渠道已經有了,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收購兼並,能夠把一些這方面的高值耗材。 腦膜神經外科這個領域,現在來說相對來是一個比較前沿的一個領域,我們是看到有很多可能從目前來看,未必像腦膜這麽普及,但是在未來會有很大增長潛力的一些產品,其實也有非常多了。從神經外科和腦科的角度來講,比如說我簡單舉個例子,像腦起搏器或者是彈簧圈這樣一些東西。 大家可以去看,其實像去年在美國,包括奧巴馬他們也在提就是有一個叫腦計劃,就是腦科神外有關這個領域,其實是在這個醫療領域來講是一個非常高精尖,充滿很多探索的領域。 Q6:膠原蛋白的新產品情況,是從牛的組織來做這些東西,柔韌性比人源性更強? 牛肌腱只是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原材料的概念,因為我們在再生性生物材料這邊,目前來講我們總體的情況是說會用自己的做一個膠原的提取,去提取從生物材料里面采取這種高純度的膠原蛋白,這邊只是說我們用牛的蹄筋這種原材料只是因為從目前來看,這種原材料它本身是指從獲得性這個效果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其實在我們第一步生產流程,就是提純,提取很高純度的膠原蛋白之後,因為我們本身膠原純度是非常高的,所以在提純出來之後,它本身跟這種原先的比如說是牛等等或者這種生物的這種相關性其實基本上已經可以忽略了。 與老產品的區別:因為我們過去是用我們的技術去做這個產品,就是說腦膜是對安全性或者對這種修複性要求很高的一個領域,比如說我們現在可以用膠原做到這麽一個高精尖的產品。剛剛講的口腔膜和這個肌腱膜更多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延伸,就是這個膜我已經做到腦子里面都可以用了。 Q7:骨科領域,我們的競爭力如何? 從這個註冊證的齊備程度來說,我們在中國的企業里面,基本上是產品線最全的。我們接下來更註重的一方面是包括我們的關節產品,因為相對來說,對於我們來說本身品牌意識也比較短,所以接下來怎麽樣在這種招投標比較放緩、進度比較放緩的情況下,我們去市場在進行挑戰。另外,怎麽樣在目前已有的產品線基礎之上,現有的產品做一些更新改良,同時積極拓展一些新的領域,這也是我們接下來研發方面必須去努力的。 Q8:關節這部分的報銷情況? 現在是這樣,在關節這部分,全國基本上每個省份都是可以報銷的,報銷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給你報效有一個上線額度。 相對這麽來看,第一點,首先報銷額度基本上在一萬塊錢左右,還有一個是報銷比例,國內的報銷比例要高於外資,從實際的手術情況來看,就是說可能關節的手術它如果用國產的,他可能還要另外付百分之五六十,六十左右吧。 Q9:我們在再生性生物材料這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首先,我們在再生性生物材料這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的銷售主要是來自於人工硬腦膜,所以我們在這個部分主要競爭對手就是剛才您說的冠昊生物,冠昊生物從市場的銷售量來看,我們是排名第一,我們是接近37%的一個市場份額,冠昊大概是在31%。 我們的核心技術是從牛跟腱里面提取高純度的膠原蛋白,這個膠原蛋白提取出來之後是一種棉花狀的這種白色的絮狀的物體,我們再進行把它打碎,重組,然後塑幹凍形做成我們可控的這種能夠控制結構和孔隙的這種植入產品,這個東西是我們完成可以控制它最終的出成品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去取決於它的薄厚甚至結構等等。冠昊它的核心技術,它是用住豬心包,就是豬的心臟的包膜,還有豬腹膜和牛心包,它把這個動物的膜片提取下來做滅活處理,其實它最終產品還是動物自身的組織,只是經過了專利的一些處理,把這種細胞活性組織都去掉之後的一個動物組織,它並不是一個提取的過程。 另外可能還要再講一講,這個核心技術的延展性的問題,首先就是我們這個產品是提取膠原蛋白,把它重新打碎,重新按照我們這個設計去鑄造結構,所以我們這個產品,就是核心技術的外延性是很廣,我們可以控制這種我們終端產品,任何的形狀和結構,冠昊因為它是基於動物組織為基礎的做一些外延,因為動物自身的膜片,自身的豬心包也好,牛心包也好,這個結構基本上就固定了,它不太可能會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做一些結構上的一些大的調整,所以您看到它現在的研發方向更多是做一些這個技術以外的其它一些技術的研發。所以,您看到冠昊現在它走的路可能和我們走的路不太一樣了,這個是兩個企業的核心技術的一個區別。 Q10:未來業務和業績的展望? 我們公司在2013年底上市,那也是一個比較對資本市場來說可能相對比較新興企業,我覺得我們在香港上市,今天主要是跟國內的一些投資者(交流),我覺得有這麽一個機會跟大家介紹我們公司,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所以感謝有這麽一個機會,也感謝大家熱心地提了很多問題。對於未來的發展,其實我們從戰略方面來說,會繼續使我們的這幾個戰略,就是從產品組合的一個拓展、銷售渠道的一個拓展以及並購的一個目標,這是我們關註的幾個戰略。 從未來的發展來講,2015年,我們剛剛也提到了,就是從我們目前給出的一個指引,正常化之後這個利潤我們預計是有30%以上的增長,這里面正常化的利潤我剛剛也提到了,最主要有一個在2014年有一個45%的增長,在2015年比起2014年的2.05個億會有一個至少30%的增長,這個正常化的利潤,因為我們其實是做了什麽樣的調整?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把像並購費用、上市費用進行了剔除,另外有很大的一塊就是對期權的攤銷進行了一個剔除,期權的攤銷來講,其實在2014年是最大的一年在費用上,其實2015年本身期權費用相對2014年是會略低的,如果從會計利潤1.77個億的會計利潤作為一個基準,那其實2015年比起2014年的增長是會更高的,如果我們按30%正常化利潤增長30%去換算的話,會計利潤其實是會增長40%以上,或者增長這樣一個水平。 從展望2015、2016年更長遠的這個緯度,我們認為從各個方面來看,我們所在這幾個板塊大家都可以看到,它是一個高利潤、高增長的這樣一個板塊,從高端輸液器、骨科還有生物材料這一塊,這三個板塊我們都是預計在未來行業本身都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增長,所以我們預計未來是非常令人充滿期待的。 來源:國信證券醫藥小組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7 11:16 編輯 銀泰商業電話會議紀要:營運持續改善 來源:廣發證券香港經紀公司 陳總介紹公司近期經營情況: 1、4月份營運持續改善,4月份同店增長微正(0.4%),環比改善。五一長假同店增長6%,好於4月份。去年一季度12個新店虧損6000萬,今年一季度4900萬,後續會持續改善;去年新開門店和原有新開門店的虧損合計3.2億元,今年預計3.5億元(其中原有新開門店的虧損預計控制在2.7億元內); 2、新開門店虧損主要分為三類:迅速扭虧和當年盈利的;虧損但在改善的;長期虧損準備關店的。金華浮華店已準備關店,每年虧損1500萬元,今年解除租期,預計產生關店一次性虧損1000萬(香港同行關了兩家合肥門店); 3、全國真正意義上的實體店O2O模式3月16號上線,將武林總店線下產品同步到線上,幾乎零成本零手工幹預,目前已經上線了70個品牌(武林總店共760個品牌),未做宣傳。3月份半個月時間訂單23個,4月份183個訂單,趨勢幾乎都是按月翻倍; 4、跨境電商:去年5月份成為海關對接企業,11月正式啟動。4月30日單日銷售額超過一千萬。3-4月份環比增加200%,4月單月銷售額達到3300萬,其中80%來自百貨品類(60%是新品),售價約是市場價格的五折。5月份移動端的海淘館將上線,目前兩個主要業務未做推廣的原因主要是系統需要磨合。真正的O2O要和線下聯動,不是簡單的收到指令人工操作,而是經過訂單分配系統處理好訂單狀況後,通過自動流程發出,這個過程需要系統磨合,所以目前我們沒有大規模推廣。 5、MINI銀銷售逐月上升,目前幾塊新業務的嘗試如跨境電商、旗艦店O2O模式、MINI銀等,不出意外增速都會按月來看。 汪總介紹公司資產證券化進展,以及管理層激勵: 1、優化資產方面的進展。目前和銀行已達成基本共識,一起搭建資產管理計劃,專項將北京的物業,按公允價值將股權債權裝進資產管理計劃中,對應7.5%左右的融資成本主要由租金收入來支付; 2、實現了物業的出表,整個計劃在並表情況下對損益表的影響削弱。整個計劃初步安排20年。預計3年之內國家會有對REITS的政策出臺,到時將資產管理計劃註入REITS市場,首個項目在五月中下旬完成簽約; 3、現在做的是正在營業中的門店,是主營業務資產。在對其輕化之後,對主營業務的損益沒有影響,但可以收回資金,沒有增加更多的稅收成本。目前170萬平方米自有物業,合計有200億元的融資空間。第一批大約做60-80億元規模,後續視情況再定。 Q&A環節: 1、未來公司股權激勵的想法?股權最終結構會怎樣?是否有最大股東和控制者? 陳總目前有6000萬股賣身契。之前的管理層激勵政策是期權、業績對賭等,這個同甘不共苦。這次是管理層捆綁政策,和股東捆綁。 公司不會無人駕駛。首先,阿里在股權轉讓上給了明確的支持態度。其次,在這次股權轉讓之前,阿里26.2%的股份,沈總28%的股份。 2、如果自己沒限制,您願意持有多少股份? 這個和個人財力有關。 個人對公司有很大信心,不是普遍上的管理層的信心,而是我認為公司拉開了巨大變化的序幕。以前是資產推動性的增長,這樣業務難以長久。這次是需要團隊在沒有資產或少量資產的情況下,運營效率要高出同行,發揮狼性。我們在合肥,過去競標時,有同行搶去兩家店,現已關門。我們在既有業務地區,能顯著超過我們的同行。以前是物業的優勢,以後要拋棄物業優勢,用營運優勢超過同行。 我們的O2O今年開始顯效,現在是周對周、月對月的增長,勢不可擋。我們的同行沒有一家有實質性突破。和阿里合資公司的喵街五一和三八的試驗都起到了令人振奮的效果,這是一個商家運營的平臺。產品推廣後,我們會顯著改變消費者的觀念。 3、O2O的貢獻占比如何?2015年4季度預計會有怎樣的業績? 現在O2O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銀泰網、跨境電商、MINI銀,銷售商品來自銀泰體內;另一部分是合資公司做的喵街,銷售商品很少一部分來自銀泰,很大一部分來自同行。O2O銷售額占比20%以上,其中一半來自銀泰。合資公司增長迅速,這是一個商家自營的商圈管理平臺,我們沒有想要盈利,而是讓他走通。2015年4季度,銀泰銷售商品來自線上和O2O的占比預計6%。 4、有沒有考慮更多的中高層股權轉讓計劃? 我們是管理層捆綁計劃,不是CEO捆綁計劃,所以管理層18個人都有受讓,目前沒有大範圍透露。轉讓的是存量股份,一方面來自回購,主要是沈總轉讓。 5、開店計劃是否有所減緩? 是的,推遲了1家門店,今年開2家門店。金華浮華店預計10月17號關門,另有一個門店正在賣。 6、REITS交易方面,是否有稅收影響?對損益表有何影響? 目前,註入資產管理計劃,我們按公允價值註入,沒有直接增值,所以沒有所得稅影響。長遠看,其他一些資產會有增值,會有所得稅。我們是將資產價值透明化,按沒有稅務負擔的方式進行計劃。在REITS市場流通後,會進一步釋放價值。 7、O2O運營上我們和同行有什麽區別?O2O運營從客戶層面看不出區別,但最主要的是後面的系統。手機前端生成的訂單,傳到後臺,通過門店的ERP直接生成訂單發貨,而不是訂單接收系統然後手工操作。這樣可以應付大批量訂單。我們的系統最終會通過對貨物儲存位置的判斷,實現物流最優。我們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O2O。我們的系統是整體整合的。我們會在前臺限制好,讓銀泰控制的門店所有價格統一。 8、喵街未來向其他商場拓展時,是否會有數據打通、會員打通的障礙? 實際情況良好。銀泰接觸不到其它商場的數據,這是在阿里的整個數據系統中。目前主要是阿里在運作。第一批商圈中銀泰有一家門店,同行有五家門店。因為目前是商家自運營,牽涉到商場的數據較少,沒有太大忌諱。阿里的數據不會反向流動到銀泰。 9、未來在消費金融領域是否會和阿里的螞蟻金服有合作? 銀泰是網商銀行的發起股東之一,我們和螞蟻金服有合作。螞蟻金服是O2O的重要入口,今後合作會更多。 10、喵街在第一批合作中,有多少第三方零售商表示加入? 基本都歡迎,第一批商家已主動自運營了。預計到2015年底,有200家入駐。 11、喵街的O2O運營情況怎麽樣?是否會用阿里的大數據,對客戶進行針對性推送? 針對性推送已經有了,更直觀,更有互動性。商家在產品中可以即時發優惠,如果運營火爆,就不發優惠券;如果運營不火爆,則發優惠券,且是周圍500米之內的人可以收到。會發給最有可能的消費者。 12、銀泰網,天貓銀泰,喵街,三個平臺是否打通?轉化率如何? 已經打通,但還是有叢林法則,目前喵街跑得最快。喵街目前餐飲為主,百貨占比較少。我們目前是初始階段。商圈管理用喵街。商品管理上用武林店商販。武林店商販轉化率很高。天貓銀泰和銀泰目前銷售差不多。銀泰主站轉換率更高。其他渠道引流品質低一些。下一步會把武林店接到渠道上。目前移動端上升很快,25%左右,目標是50%。 13、資產優化之後,資金量放大,未來資金用處有什麽打算?以後線下開店是怎樣的模式? 還債、分紅、回購股票。以後開店要輕資產,靠強運營戰勝同行。分紅比例不會變,分紅指特殊分紅。 14、喵街的模式和其他類似企業相比有什麽優勢? 阿里有大數據,可以做POI篩選,推送更精準。內部指標是月活、周活比例,這是APP存活的關鍵。 15、銀泰網股權情況進展如何? 上市公司未來會收回銀泰網100%股權,以前只有部分股份。預計將銀泰網註入到主體,保持20:80的水平。銀泰商業、1833網會在阿里引領下成為有實體零售場地的互聯網的股份。預計大方向會將其80%的股份放進來。 跨境電商是銀泰網在做,銀泰網的管理團隊也會持有銀泰網的股權。MINI銀,跨境電商等都會開放20%股權給當地管理層,實現管理層捆綁。 16、陳總在實體店運營,銀泰網、喵街的精力分配? 喵街和商圈商販是最重要的,實體店運營是最緊急的,未來要做到團隊的離職率和淘汰率相等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11 18:29 編輯 京東商城(JD.O)2015年一季報點評及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周羽 投資要點 2015Q1公司GMV878億元比人民幣,同比+99%;入收入/non-GAAP凈虧損損366/-2.1億元,收入同比+62%、虧損同比擴大符合預期。2015Q1年京東GMV同比+99%至878億元,其中自營/平臺分別同比+63%/+185%,平臺GMV占比升至42%(2014Q1:29.3%)。內生高速增長+並表騰訊電商是推動交易額高速增長的主因,從收入端看,2015Q1總收入同比+62%至366億元,其中自營/平臺服務收入分別+58.6%/+138.8%。凈虧損7.1億元;non-GAAP凈虧損2.1億元同比擴大(14Q1:non-GAAP虧損8010萬元)。 收入結構優化動帶動15Q1毛利率同比顯著升提升2.2pcts;物流投入增加帶動動non-GAAP期間費用率同比+2.5pcts;費用上升導致凈虧損同比擴大。因平臺收入占比提升至5.7%(14Q1:3.9%),以及高毛利率日用百貨品類GMV占比升至49.4%(14Q1:39.1%),綜合毛利率同比+2.2pcts至12.2%;費用端看(剔除無形資產攤銷及股權激勵費用),15Q1因物流投入增加帶來增量費用,履約費用率同比+1.3pcts至7.2%;營銷費率同比升0.4pct至3.0%;技術與內容費率同比升0.6pct至1.8%;管理費用率同比升0.1pct至1.0%。期間費用上升致單季凈虧損2.1億元(14Q1:虧損8010萬元)。non-GAAP凈虧損率-0.6%(14Q1:-0.4%)。我們預計隨收入端保持較快增長及毛利率提升,公司non-GAAP口徑凈利潤有望持續改善。 用戶數、訂單量等核心運營數據高速增長;經營性入現金流入+165%。15Q1活躍用戶數同比+90%達1.05億;訂單總量達2.27億,同比+76%;移動端訂單量同比+329%,占比升至42%(14Q4:36%)。存貨周轉天數35.2天同比2014年一季度(33.1天)基本持平,2015Q1經營現金凈流入24.1億元(14Q1:9.1億元)同比+165%保持良好周轉。 供應鏈金融高速增長,京東眾籌、海外購、汽車頻道等新業務上線,生態圈格局不斷完善。15Q1資本開支12.5億元繼續投向物流建設,截至目前京東擁有143個倉庫(總面積超過250萬平方米)、3539個配送站及自提點;自營物流網絡加速向低線城市滲透,覆蓋縣區數量從14Q4的1862個增長至1961個。京東供應鏈金融業務快速增長,15Q1末融資余額達20億元(2014年底:15億元),我們預計全年融資規模在100億元以上。2015Q1公司先後上線京東眾籌、海外購、汽車頻道等新業務,擴充服務品類、提升消費粘性。充沛現金流支持下,公司未來或將加快O2O並購搭建生態圈。 風險提示。經濟放緩導致需求持續下滑;價格戰惡化導致毛利率下滑。 盈利預測及估值。京東自營B2C模式消費體驗領先、在中國消費者品牌意識增強及官方打擊假貨力度升級背景下未來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在公司公告中管理層預期2015Q2收入同比增長52%~56%。我們預測2015-17年收入1759/2533/3343億元人民幣(CAGR44%),參考亞馬遜2002-2013年P/S1.7x~2.9x(收入CAGR31%),考慮京東現階段較高成長性,我們以2015年2.0xP/S為估值參考,給予目標價42.0美元,建議積極配置。 ![]() ![]() ![]() ![]() 京東商城2015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紀要 時間:北京時間5月8日晚間7:30參會人:公司CEO劉強東、CFO黃宣德等 Q&A Q:能否介紹一下京東在跨境電商方面的戰略和計劃,以及市場的競爭情況? A:跨境電商業務方面,我們在4月15號正式推出了京東全球購業務,目前已經有500到600家在線商家,庫存量單位(SKU)數目大約是幾十萬。我們采取幾種不同的模式:在中國部分城市租用了一些倉庫,也允許部分第三方商家使用這些倉庫,我們還通過第三方商家在海外直接發貨,即直郵業務。目前全球購業務還處於發展初期,但我們認為該業務非常適合京東的客戶群,也和京東的品牌形象相符,所以全球購業務是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 Q:對全球購業務挑選商品的時候,如何避免與京東平臺上現有的品牌商品相互競爭? A:考慮到我們的選擇,在大多數情況,並不會出現產品互相競爭的情況。因為我們選擇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在國內沒有的,至於類似商品的情況,目前我們對此不是太在意,因為市場就在那里,消費者就在那里,我們就留給消費者做選擇。 劉強東:關於跨境電商方面,我再補充一下,我們今年的打算主要是做好兩件事情,第一是打通跨境電商的海關和保稅倉的通道,現在我們在中國三個城市都已經打通了海關,另外兩個地方的海關正在談,所以年底之前我們會有五個口岸可以對我們的跨境電商進行開放。第二件事情是今年我們將豐富SKU,我們已經組建了導購團,一個一個國家地在建設,法國、韓國都去了,6月1日將去日本,接下來還會去澳大利亞等不同國家,年底之前我們希望把主要的國家都能建設完成,所以,今年還是打基礎的一年,目前從客戶的陣容來看我們覺得潛力巨大。所有的跨境品牌也符合我們京東商城的定位的。 Q:京東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有哪些最新進展?可否透露一些這方面的運營數據? A: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方面,我們的消費金融業務增長強勁,我們正有選擇性地逐漸擴大消費金融業務的目標用戶群體。通過媒體宣傳,我們還宣布推出了股權眾籌等一些新產品,但是除了消費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業務之外,其他產品都還處於發展初期,所以現階段我們還不打算公布這方面的數據,但是接下來幾個季度可能會開始公布一些數據。 Q:請問京東一季度新增的活躍用戶數是多少?以及騰訊微信接口貢獻的新增用戶數、GMV等核心數據是多少? A:上季度我們披露了相關數據,去年“雙十一”我們看到這兩個接口提供了巨大的客流增量。但由於季節性和促銷活動的減少,這一季度並沒有超越上季度水平的客戶增長,增長率約為20%。從今年起我們將只披露年度活躍用戶數。 Q:管理層能否披露JD到家的相關信息?是否仍在測試?是否只局限在北京或其他幾個城市?以及該品類的收入貢獻與毛利水平是怎樣的? A:我們經過一年時間調整的商業模式正式落地,京東到家3月16日正式上線,目前第一個開放城市是北京,上海仍在測試之中,在二季度結束前我們會至少開通4個城市:北上廣深,年底前會開通更多省會城市,例如南京、杭州、成都等。北京上線後增速非常喜人。由於產品剛上線,我們直接連接商超,主要處於用戶增長階段,並不關註毛利率。同時隨著京東大家庭的擴充,公司最想做的是物流眾包平臺,可以服務更多用戶。目前我們物流眾包平臺已經有1000多名員工,預計將會在5月對社會開放。 Q:能否介紹第三方商家對於京東後臺的青睞程度,以及倉儲和物流的用量會否在2015年達到承載上限? A:現在並沒有很多商家在排隊等待使用我們的服務。我們為30%第三方商家提供物流服務,我們更註重的是吸引更多的商家來租用我們的倉庫。倉儲曾經確實面臨限制,但是目前沒有達到上限,我們仍在向更多的商家銷售我們的服務,就像日本品牌UNIQLO就在使用我們的倉儲和物流。 Q:第三方賣家對平臺的營收轉化率(take-rate)有什麽變化? A:各品類營收轉化率保持穩定,會隨著季節進行波動主要是因為不同的產品組合,例如“雙十一”服飾類銷量多,營收轉化率相對較高,Q1食品飲料類、新年禮品等銷量更多,營收轉化率則會略有不同。 Q:跨境電商業務的物流布局是怎樣的? A:我們希望暢銷商品在各海關建立保稅區倉庫,目前海關通關只需要1-2小時,可以保持優良的用戶體驗。對於銷量較小的產品考慮到庫存風險我們會從境外直接發貨,平均到貨時間為4-15天,取決於發貨國家和地區。 Q:途牛是否將會是JD旅行的主要平臺?是否意味著京東旅行的主要業務集中在國外旅行? A:我們會保持自己的旅行渠道,只是給途牛排他性權利經營一些子渠道。 Q:能否提供移動端GMV、移動端和PC端平均客單價等信息?以及京東長期對平臺賣家GMV占比的預期是多少?京東第三方平臺的競爭優勢有哪些? A:我們並不披露移動端GMV貢獻比例,我們只披露訂單比例。移動端和PC端客單價在過去幾個季度里幾乎一致,但長期來看移動端的客單價應該要低於PC端。自營和第三方平臺業務Q1季度的增長率是一致的,但是未來第三方GMV會越來越成為主體,因為第三方商家控制的品牌產品是遠遠多於京東自營的。京東第三方商家的優勢在於,京東平臺擁有更高收入的消費者群體,和更優質的物流服務。 Q:京東自營和平臺商家銷售品類擴張策略是怎樣的? A:京東是一個全品類零售平臺,我們現在已經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必要品類。與途牛的戰略聯合就是把業務擴張到更專業的垂直領域,與我們垂直擴張的戰略規劃並不矛盾。這些品類增長迅速,在第三方增速超過三位數。 Q:京東增速一直超越電子商務整體增速,這種情況是否仍會延續?阿里巴巴上市後的業務布局會怎樣影響京東和電商行業的發展? A:我們確實保持了高於行業整體和最大競爭者的增長速度,證明了我們獨特的商業模式的有效性。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和良好的客戶體驗是京東的競爭優勢,這將不會改變。 Q:今年主頁有所改變,其作用在哪(比如界面客戶轉換率和淘寶等對比)?第三方商鋪收入占比環比下降的原因是什麽? A:主頁方面,我們做過許多測試後做了不少調整,比如增加了“猜你喜歡”的元素,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客戶在不斷增加,因此我們能得到大量的用戶數據,以後將做得更好。關於第三方收入占比下降方面,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是傭金,第四季度服飾銷量高,服飾品類有最高的手續費;第二是廣告,前一季度也是商家大量做廣告的時候,一般第二和第四季度的時候我們會見到對京東而言廣告收入占比提升,這也會造成第一季度第三方收入占比的下降;第三個要素是物流服務,第一季度因為春節原因,外包的物流服務也更貴。實際上這三個因素都有很強的季節性,所以你應該看的是與前一年對比的數據,我們確實發現這三個要素都有所好轉。 Q:直銷部分增長很迅猛,公司未來在直銷方面的期望? A:這個現象主要還是季節性原因,因為在節假日時第三方平臺的收入都會下降,我們會同樣重視直銷以及第三方平臺,因為潛在的客戶主要在中小城市,我們希望第三方平臺在可見的未來增長比直銷更快。 Q:用戶增長和訂單增長未來趨勢? A:90%用戶年增長量是具有一致性的,事實上它比往年增速還有所降低。訂單增長也是基本符合預期的,我們的客單價這一季度在降低,但是GMV沒有太多的貢獻,可以看出訂單數增長較多。我們希望未來客單價有所增長。 Q:預計商品品類在未來增長情況如何?為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務的收入占比? A:我們在不斷提高我們的商品質量,也在提高商品的服務費用,以專註於主要的商品品類。但長期來看,它確實在增長,並且逐漸接近我們定下的100,000件商品的目標,這也是最好的結果。關於物流服務方面,我們很難將自營商品的物流和提供給第三方的物流區分開,因為同一件商品可能都被直營或者第三方賣家所銷售,並都寄送給消費者,盡管增長率是用Non-GAAP計算的,但如果你看銷售,我們目前正處在盈虧平衡點上。關於銷售品類方面,我們已經提供了很多的選擇了,而且我們並不想將產品擴張到競爭過於激烈的品類中,這樣才能確保每件商品都能獲利。所以我們在未來會有選擇性地進行品類的擴張。 Q:經營性現金流翻倍是今年獨有還是在未來也會出現? A:這會是一個一次性的事件,在去年四季度我們有負的經營性現金流,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很多預先支付的費用以應對春節消費,所以一季度也會有相應的改善。另外,我們的運營能力在不斷增強,比如之前提到的40天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領先行業,在未來的3-5年內我們會逐漸加長付款周期,這也使得我們在未來現金流情況有望不斷改善。大家可以看到,收入規模在千億的企業他們的賬期一般都在100天以上,而我們只有40天左右,這也是我們對供貨商的一大支持,未來我們會逐步提升賬期,讓我們對供貨商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他們給我們提供最好的商品。 Q:京東向三四線城市擴張,帶來的物流倉儲成本相比一二線城市如何? A:去年我們開始在3-6線城市建造物流倉儲,剛開始效率並不高,但隨著訂單量的提升,我們確實看到了效率的改善。我們會選擇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進行擴張,目前京東覆蓋了全國1961個縣級地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過去的擴張過程中,每當我們覆蓋一個新的城市,總會有6-12個月的低效階段,但隨著訂單密度的提升效率逐漸改善,因此我們有信心在進軍3-6線城市時獲得成功。 Q:跨境電商境外采購如何執行? A:海淘確實是一項複雜的業務,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前往各個國家與政府和商家商談來引入平臺賣家,我們與品牌進行合作,目前許多是與經銷商合作。另一項嘗試是與各國零售商建立合作。我們會逐漸拿到在中國受歡迎品牌的代理權,最後變成自營模式保證用戶體驗。 Q:京東閃購業務的主要品類對業績的貢獻? A:閃購一半以上銷售是服飾類產品。目前閃購增長迅速,但仍是平臺業務的一小部分,使用京東提供的倉儲物流服務。 來源:中信證券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8 12:44 編輯 雲遊控股(484):廣發春季投資者交流會議紀要 來源:廣發證券香港 相信在座的不一定都非常熟悉我們公司,我在這邊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是2009年成立於廣州的遊戲研發以及發行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是一家有別與傳統的遊戲研發商、運營商的商業模式運營。怎麽樣獨特法?我們是集研發和運營於一體的。顧名思義,研發,我們是有很強的RPG研發實力,一年基本上可以為市場提供超過12款頁遊,我們的研發團隊能夠為平臺帶來持續和高質量的遊戲內容,保證這個91wan平臺不會出現產品的斷檔的風險。反過來,遊戲發行平臺,是在中國前10名的網頁遊戲發明平臺,非自有平臺里面流量是第二的,這個平臺為我們的研發帶來什麽樣的好處呢?可以為我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測試流量,幫助我們遊戲在推出市場之前就做了很好的檢驗,驗證了成功率之後,推出市場做聯運,提高成功的幾率。2012年,我們研發市場占有率是24%,91wan也是排名比較高的平臺。 2013年10月,我們在香港的主板上市,應該說是當時純網絡遊戲公司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先驅。2014年底,我們有40款自研網頁遊戲和13款移動遊戲在運營。整個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轉變,2008到2013年的時間段是網頁遊戲爆發性增長的時期,這個時期我們看中了一個網頁遊戲的浪潮,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立了雲遊控股(Forgame),跑在這個行業的浪尖。到2014年,我們看到又一波的浪潮過來了,這一波浪潮是手機遊戲,看中這個機會,必須要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我們獲取了很多著名的IP,熊出沒、起點小說等的IP,來支持我們的遊戲研發。還有我們和很多擁有短代來實現收費的。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到2014年下半年,移動收入貢獻已經達到了35%,我們現在可以很自豪的和大家說,我們是一家移動遊戲的公司。 講到這里,大家都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大家都看到了移動遊戲市場的空間和機會,但是移動遊戲增長的機會的動力,以及具體的機會來自於哪里呢?我相信這個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還有這種野蠻式的增長,可以支撐多久,空間多大?先看左邊的這個圖,我們相信現在移動遊戲市場的增長,主要還是來自於用戶的增長。左邊這個圖可以看到,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4年第四季度,移動遊戲玩家翻四番,到了3.5億的規模,還有持續上漲的趨勢,現在移動遊戲的市場的增長,很大部分是來自用戶的增長,用戶的增長有哪些來源呢?我相信兩個來源,第一個是現有網頁遊戲、端遊的玩家轉化來的。第二個是過去從來不玩遊戲,現在變成遊戲玩家,非遊戲玩家的轉化。對於過去頁遊市場和端遊市場,觀察一下,基本上都是RPG中重度的遊戲。關註騰訊雲數據的話,有一個數據顯示頁遊和手機遊戲的玩家重合度是非常高的,達到47%,也就是說100個玩網頁遊戲的人,可能會有一半接近50個人會同時玩移動遊戲。整個市場的新增用戶,往往第一款遊戲是一個休閑遊戲,從此可以看到,休閑遊戲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增長的機會。這也是我們的今年以及明年的重要的戰略的立足點。 移動遊戲新用戶的增長空間有多大呢?大家看右邊的圖,移動遊戲玩家滲透率,以及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在中國分別是33%和48%,移動遊戲玩家滲透率的意思是說,有100個移動手機用戶里面,有33個人在玩遊戲,這個比例在美國是58%,而智能手機用戶,100個手機用戶里面,有一半的是用智能手機,而這個數據在美國是63%。大膽的假設一下,我們的這個比例可以和美國持平看齊,未來的3到5年,我相信3.5億,應該是能夠輕松的達到6到7億,而且這些新增的玩家,第一款遊戲往往是休閑遊戲。 下一個問題來了,休閑遊戲到底有多賺錢?我和很多投資者分享、溝通和交流,他們都會問我一個問題:“你認為休閑遊戲賺錢嗎?生命周期長嗎?”我可以說休閑遊戲是其實可以很賺錢的,大家可以留意一下2015年3月公布的排名前10營收榜名單中一半是休閑遊戲,包括三消類的,卡牌類的,賽車、飛車、設計類。IOS也是,排名前10的遊戲里面,有兩款是休閑遊戲,也就是說休閑遊戲的賺錢能力是相當大的,並不像過去認為的那麽不賺錢。既然休閑遊戲成為了移動遊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那麽賺錢,我們沒有理由放棄這塊蛋糕。講到休閑遊戲,不能不提的是女性用戶的市場,因為其實看一下遊戲玩家,我們可以發現,80%到90%的玩家都是男性,其實女性的消費力應該往往比男性強很多,可以觀察一個家庭,花錢花的最厲害的,應該是女方,所以問題就是說怎麽樣去激發女性消費者在遊戲這塊去付費,這個市場是亟待開發的。在中國,我們其實也在思考這個恩情,我們到底要怎麽樣激發女性消費者在遊戲里面去消費,我們可以看一下,在中國這麽多的應用里面,有哪一看是能夠在中國女性玩家里面,女性用戶里面有一個非常高的知名度,我相信大家能夠想出來的,就是淘寶,還有美圖,美圖在4月8日公布的內部數據里面可以看到,它能夠覆蓋中國9.8億的用戶,覆蓋6.8億的獨立設備數,更重要的是,這麽強大的用戶量,它的活躍度是非常的高的,它的MAU達到了2.19億,DAU達到了4700萬,美圖這個平臺,是作為一個能夠覆蓋女性用戶的非常優質的平臺,而最重要的是,它現在是沒有遊戲研發運營能力,。4月8日,我們和美圖在北京聯合舉行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我們和他們的一項戰略合作,我們為它的應用獨家提供研發和運營遊戲商城的這樣一個技術服務。這個遊戲商城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這個遊戲盒子是怎麽一回事呢?大家可以看,其實這個美圖遊戲盒,就是一個由Forgame獨立研發運營,內嵌在美圖產品里面的一個遊戲商城,玩家可以通過打開美圖秀秀,美拍,可以打開其中的一個功能,進入商城,下載我們的遊戲,這個商城里面放的遊戲,第一階段基本上是以休閑遊戲為主。里面的遊戲,除了我們自研的,也有第三方的遊戲,整個遊戲上線都有篩選,基本上會選擇S級精品的產品來吸引用戶。而且我們的目標是在今年可以達到發行200款休閑遊戲的這樣一個規模。這個應用商城下個星期應該和大家見面。 其中講到女性用戶的遊戲的話,不得不提我們有一款在自研的針對女性玩家的換裝遊戲,這個遊戲是一個模擬經營的換裝遊戲,也就是玩家可以在遊戲里面建立虛擬的商城,和這些過來逛商場的女性玩家進行搭配,衣服搭配,首飾搭配,給評分,評分高,可以給虛擬的貨幣,可以利用虛擬的貨幣進行材料的采購,進行服裝設計,再去賣衣服,這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可以激發女性消費的點無非是打扮,包括衣服、首飾這些。所以這款是我們非常期待的一個重點作用在今年,美圖的CEO吳總,看到這個遊戲的設計,非常喜歡,他設置向我們提出要親自擔任美術總監,指導這款遊戲的研發。市場上類似的遊戲有一款,是獵豹發行的“暖暖環遊世界”,月流水達到了2000萬,相信還有上升的空間。但是我們和他們的區別是什麽?我們有美圖這樣一個針對每星的平臺,是一個非常好的匹配。 除了休閑遊戲和女生遊戲之外,我們還會在遊戲行業的價值鏈里面會有各方面的布局,這些布局包括IP的儲備、研發實力、研發、發行,還有遊戲平臺。IP儲備,去年我們簽下了熊出沒、哆唻A夢,奧特曼,還有起點中文小說的重點小說,還有鬼吹燈、大主宰,還有無敵喚靈,還有帝尊。熊出沒表現非常的不錯,百分之百的收入都是通過移動代收費。這個系列可以推出超過一款遊戲,目前三款遊戲都非常不錯,森林保衛戰,保衛家園,還有新春期間和同名電影一起推出的雪嶺熊風。研發這塊,我們建立了強大的IP儲備,IP儲備有什麽好處?現有的粉絲都可以成為我們未來的玩家,變相的降低了用戶獲取成本。我們過去RPG的強大的研發實力也可以借鑒到手遊上來。像凡人修真2,在去年推出一款手遊產品,收入的情況是相當不錯的,除此之外,除了In house的研發,也會投資有創意的團隊,去年有一個創意的團隊,拿了無敵幻鈴的的IP,請了Angelababy做代言。 我們非常的註重運營,我們和所有的平臺都可以保持很好的關系,我們非常註重平臺帶給我們的價值。平臺方面,超過100家平臺和我們保持良好的關系,包括360、小米、UC、豌豆夾等。我們和360建立了一個合資的公司,借助360來研發遊戲。 如果單獨做研發商,或者是單獨做發行,風險是比較高的,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自有流量,手遊上面也致力於打造自己的手遊平臺。 我們的管理團隊,創始人汪東風先生,在2009年創立Forgame之前,創立了一個電子雜誌平臺,他在互聯網行業里面,是有超過12年的經驗,他和蔡文升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一起看一些合作的機會。楊滔先生,我們的CPOCPU,是目前負責我們公司的遊戲立項,以及整個遊戲研發質量的把控,我們的拳頭產品凡人修真系列也是由他來主導的。嚴總是COO目前是管理我們公司運營的總體的管控。CFO梁娜女士,財務管理上有超過11年的經驗,上市之前就在我們公司了,而且搭建了我們公司全方面的財務系統,從0開始。重點要介紹一下這位吳思勉,是我們的副CFO,他本來今年要來的,他太忙了,他負責我們集團的MA,去年12月加入我們公司以來,一直在看各種MA的項目,我剛剛的生態鏈里面,很多的環節,我們都有在進行投資,包括創意的研發團隊、平臺、自有流量的平臺,只要和我們的戰略是吻合的,整個生態鏈的布局是有益,他都會看。吳總過去是在雷曼兄弟和巴克萊銀行等有超過8年的投資經歷,他12月加入我們公司以來,我基本上沒有看到他晚上12點之前離開公司的。 這邊簡單講一下我們的財務狀況,從收入上面來講,我們應該說是無論從平臺還是產品來說,都是非常分散的收入的構成,我們前5的第三方平臺發行占比只占到了35%,但是我們是通過超過350家平臺發行遊戲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會依賴某一個特別大的平臺。從產品集中度來說,前5的遊戲是只占了37%,我們也不會依賴於少數的重點產品,我們非常相信要有一個健康的生態鏈,要不斷的用新的遊戲叠代老的遊戲,不要依賴於某一個老的遊戲,這樣的生態才會比較健康。 今天大概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麽多,看看大家有什麽其他的問題。謝謝。 主持人:我先提一個小問題,公司從上市之後,頁遊這塊也在發展,但是去年開始,手遊應該是公司在發力,更多的話,可能還是中重度的手遊比較多,剛才我看到公司推出那個平臺,面向更多女性用戶的遊戲,其實之前挖掘的遊戲用戶更多是男性的,偏重度的,女性的用戶我們認為也是很大的市場,現在也有出現了輕度遊戲的聯運平臺,未來輕度遊戲的平臺,公司會怎麽樣去發展和運營,未來其他的這種公司,特別是頁遊公司,會不會也朝著這個方向來發展這種平臺?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休閑遊戲,我們是非常的看中,也是我們今年的一個重點,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放棄中重度遊戲,或者是男性市場,因為像剛才您提到的,過去我們的RPG研發實力也是在的,我們也證明從頁遊轉向手遊的凡人修真是成功的。我們能夠做這麽一件事情,其實是有壁壘的,我所說的壁壘,是說是否可以找到很好的平臺來和你合作做這件事情,像美圖這件事情,我相信並不是所有的研發商都可以找到這樣的合作機會,也就是說其他的頁遊公司,如果想要效仿的話,我相信很多人也想做這塊的市場,但是應該說這方面我們是有優勢的,除了美圖的平臺之外,我們研發上面,剛才有看到即將要推向市場的這款遊戲,針對女性審美的標準和消費觸發點的消費模式來研發的產品。所有的東西要結合在一起,才會提高成功的幾率。 問:請問未來半年到一年,中重度的手遊有什麽爆款重點的產品嗎?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中重度這塊有鬼吹燈,在起點中文小說里面一個非常有名的,點擊量也是非常高的IP,我們會根據這個IP改編一些中重度的遊戲,不排除的是RPG類型的。還有上個星期推出帝尊,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剛才您問的都是手遊,還有一些原來的RPG比較著名的頁遊的產品,我們會轉向手遊來,凡人修真,我們有計劃打造為獨立的品牌來運營。 問:去年的利潤是負的,我沒有研究,具體的原因能簡要的說一下嗎?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我們去年的利潤損失,凈損失是3800萬人民幣,下半年的凈損失比上半年收窄了,主要的原因,其實是應該是一次性,也是不可控的影響,是外匯的匯兌損益。因為有一個是在海外的,是用美金來做帳的,因為人民幣貶值它就需要做一個匯兌損益記在帳上面,再後來又是一個匯兌損益,這塊是比較大的影響。我們是去年轉型期,頁遊為主準向手遊,新的手遊還沒有推出,但是老的頁遊已經開始收入下滑,進入生命周期的比較成熟的階段,我們其實也有想過通過一些新的頁遊來覆蓋老的頁遊,推出新頁遊增加我們的收入,但是過去的這個市場,去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在三到五千萬的中度級別的遊戲是非常多的,但是去年就出現了兩極分化,要麽是過億,要麽是一千萬以下,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頁遊市場的玩家變得非常的成熟,對遊戲的質量要求也非常高,過去洗用戶已經洗過一段了,這個時間再通過這種模式獲取用戶的消費習慣,其實是非常難,所以你會看到去年成功的作品,基本上都有一個很好的IP,包括風雲、大天使這些。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市場的變化,就是整個聯運模式也發生了一個改變,過去是所有的平臺都願意幫你去推,但是去年出現了一個抱大腿和抱團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你是騰訊系的,你是360系的,你是百度系的,他會願意推自己研發的產品,或者是自己投資的產品,這樣像我們這種過去是相對是不依賴任何一個平臺,完全走聯運模式的這樣一個CP,相對來說機會變得少了一點,所以整個頁遊的玩法發生了變化,那我們也相應的把我們的頁遊推出的時間要尋找一個好的窗口去推出,我們就把遊戲的推出時間往後拖,所以就出來了產品青黃不接的情況,也導致了我們的利潤不是很好。 問:剛才提到,去年主要是沒有抱BAT大腿,移動端了話,今年和以後還會抱大腿嗎?如果不抱的話,有什麽策略?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移動端,現在大家應該可以看到,流量也是相對集中的,可能前5的移動平臺應該是占到80%的流量吧,所以在目前的這個階段,我相信也必須是要依賴於好的平臺,所以我們才會說這些大的平臺要保持很好的合作的關系,我們也會去,像我們積極尋求和美圖的合作,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不能一直依賴於這些平臺,所以我們在平臺的布局上面也是有一定的布局的,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要建立有自有流量的手遊平臺,這個平臺是針對於研發商的平臺,而不是用戶,如果你是用戶,很難察覺這個平臺的存在。我可以簡單的講一下,它其實是面向開發者應用的SDK平臺,開發者為什麽願意介入我們SDK?是因為我們可以幫助他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一個對很多平臺的對接,包括付費、註冊這些對接。這些小的研發商,可能剛開始沒有那麽多的資源去做這些平臺對接,他願意用我們的SDK,一旦用了我們的SDK,等於我們可以到達他的遊戲的用戶,手遊和頁遊不一樣的一點,就是頁遊的玩家一旦離開了這個頁面,我們可能再也找不到他了,但是手遊這里,還是有一個端在里面的,只要下載了這個遊戲,不卸載,不換手機,就可以像放風箏一樣,可以鎖定這個用戶,我們可以向他推送新的遊戲,這個都不是不可能的,這塊我們也在進行。 主持人:我這里還有一個問題,現在來看,頁遊市場確實是增速趨於下滑的,可能沒有手遊這樣爆發式的增長,但是我們又發現另外一個現象,頁遊還是缺精品的,所以去年出現了很多流水過億的,像大天使、風雲這些,之前2010年開始,到2013年,每一年出一款過億流水的頁遊,去年就出現了兩三款,未來是不是缺精品,同時流量又會集中,對這個變化的話,公司是如何應對的?可能市場份額在集中,未來怎麽樣去搶這個市場份額,然後保持頁遊的收入。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頁遊這塊的變化,頁遊市場到底增長會有多少,未來的發展趨勢怎麽樣,我覺得任何市場都是取決於需求和供給的,需求也就是這些玩家一定是在,為什麽?因為所有的這些男性玩家,可能十幾歲就開始玩遊戲,一直對重度的遊戲有一種偏好,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這種情感是不會突然之間消失,這種需求是一直存在的。另外一個取決的因素,就是供給,他有這種需求,但是沒有研發商研發這種遊戲,或者是研發出來的質量不滿足他們,他們其實也沒有辦法消費。所以我現在看到的是說很多人都退出了,不在這個市場上繼續做遊戲研發,除了研發,還有平臺,平臺他們願意像360,更多的把流量轉向手機端,這些都是導致整個頁遊市場未來增長趨勢的影響因素,但是我想說的就是,現在頁遊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激烈競爭的階段已經過去,已經變得相對容易,因為剩下的商家,就是勝者為王,也就是說剩下來的都是優質的研發商,他們有更好的經驗,更多的資源,去令一款頁遊成功。其實我們並沒有放棄頁遊市場,可以說去年騰訊就來找我們,主動的來找我們,要求我們為他們獨家研發一款遊戲放在騰訊平臺上面,叫做“赤壁戰神”,這是三國題材的戰略遊戲。所以其實從這些種種的跡象來看,平臺是很需要好的內容的,只是說怎麽樣去把一款遊戲做成精品的級別,是一個挑戰。我相信我們是有這樣的實力去做這樣的精品化的頁遊的。 主持人:我們看很多端遊的APP,相當於手機的客戶端,現在H5很多也開始儲備,技術在逐漸的成熟,後面手機端也會出現類似PC端頁遊的平臺,或者說這些APP基於H5的手機遊戲,在未來也會逐漸的發展起來,前兩天我看到有一個說H5發展類似於2008年頁遊的狀態,所以未來的話,其實我覺得頁遊這些公司未來在H5的手遊研發上及可能還會有一些優勢或者是機會,未來公司有沒有相應的一些準備,怎麽看待H5的手遊?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這個是非常好的問題,剛才我提到的手遊的平臺SDK的問題是很接近的,為什麽大家感知不到這個平臺的存在?因為它不是面對用戶的APP市場,大家不會看到一個APP在你的桌面上,但是特可以通過各種的渠道以及方式到達你,你點開它,直接進入一個遊戲下載或者是直接打開頁面來玩的遊戲,但是你完全不知道這個遊戲是Full Game。我們很早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是做頁遊起家的,所以我們很清楚保持在雲端的遊戲方便用戶,如何用互聯網的思想來研發遊戲,這些都是我們的強項,我也很贊同你的觀點,H5確實是未來很大的一個發展的空間,我們在這一方面也已經布局。我再詳細的講一下,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理解,為什麽我能到達你,我舉個例子,你下載了一款遊戲在你的手機端,這個遊戲本身不是平臺,但是背後是有一個虛擬的平臺的,比如說要打一個關卡,要進入下一關,不想付費,可以通過什麽方式呢?可以讓你執行任務,執行123個任務之後,給你免費的虛擬道具,讓你通關。你的任務是什麽?點擊、下載三款遊戲,你就會進入另一個頁面上,不一定是APP商城,可能就是一個頁面,完成之後,就變成了這款遊戲的活躍用戶,通過這種方式來導入用戶。左翼這個思想,其實我們一直都有在實踐,我們的SDK去年已經接入13款遊戲了。這些遊戲只要有一款是爆款,比如說500萬的活躍用戶,這500萬用戶就是虛擬平臺的自有流量。 問:創始人的團隊,股權上也有一些變化,結果來看,過去兩年里面,創始人團隊的變化,對公司業績或者是產品推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我想問一下第一個問題,現在這種變化,有些創始人退出之後,對研發產品團隊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這種負面的影響已經過去了嗎?第二個問題是,公司有很多的現金,但是沒有派息,是什麽樣的原因考慮沒有進行派息? 雲遊控股IR副總監Helen Chen:首先糾正一下,創始人的離開,不一定會帶來什麽影響。有人過來和我說,看到了汪總增持,所以買進你們的股票,所以賺了。這樣理解吧,創始人的離開,是個人的決定,我們不能保證一個團隊永遠是那麽幾個創始人,這個是正常的現象。他們的離開,我可以這樣解讀,汪總是負責戰略的,楊滔是負責產品的,另外兩位創始人主要是負責頁遊的。我們其實有一句諺語,如果廚房里面有太多的廚師的話,就會有很多的聲音,等於現在戰略目標非常的清晰,做決策也非常的容易,這是我想強調的。另外,一件事情可以有兩方面去看,看到創始人離開,是不是也看到了汪總和楊滔兩位創始人的增持呢,是不是也代表他對這家公司的信心呢? 第二個問題,關於現金和分紅,現在是有很多現金在帳上,但是並不是完全放在銀行里面收利息,我們有做投資,目前投資的金額是超過了1.5億,剛剛生態圈的各個方面,我們的投資,其實就是從這些現金里面來的,我們包括有研發的團隊,剛剛提到的我們和360的合資公司,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有自有流量的平臺,發行能量的平臺,所以現在吳總主要是在看投資的,我們非常重視這塊,因為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我們必須在這個競爭很激烈的手遊市場,把握運用我們的優勢,在生態鏈的布局上,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這塊我們一直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