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迪生創建 (113) 大廢柴筆記


http://faichai.blogspot.com/2010/06/113.html


6月23日公佈業績

 

現價:4.68 (頂,打完篇野 變左4.85)

市值:HKD1.8B (按4.85計)

上半年(2009年9月)利潤: HKD81M (EPS:HKD0.218)

 

簡評:

 

名牌分銷商,亦有自有品牌,但自有品牌佔銷售比例應該不多。香港佔銷售5成, 中國及台灣佔4成。下半年(2010年1月1日起)Polo Ralph Lauren的品牌被收回,總店舖由53x 降至400多。估計對銷售額有頗大影響,收回USD18.2M (HKD142M)賠償。上年度固定資產約有HKD116M撇帳,估計大部份與此有關。

 

公告沒有披露現存Polo店的安排,一種做法為Polo收購現存店鋪的權益,但公告上沒有相關的披露。估計Polo會選擇性承租現存店 鋪及接收相關員工,但迪生可能亦要付出關店及解僱費用,而所謂的USD18M分手費可能實際為Polo向迪生收購現有店鋪的費用,存貨及相關的關店費用等 等。

 

2010年3月31日公佈Tommy Hilfiger的品牌亦會於2011年3月31日前收回,年報沒有公佈各品牌的營業額及店鋪數,估計規模可能與Polo相約,可收回 USD21M(HKD164M)。公司帳上有無形資產HKD191M,應為Tommy Hilfiger的分銷權,估計11年到期後價值與賠償額相約。估計下半年應該有一筆頗大的固定資產撇帳。

 

上半年開設 80間新店,下半年估計開設15間新店。集團積極引入其他品牌,估計新開設店鋪的支出將會拖累業績。

 

上半年銷 售額 HKD1.75B (09:1.85B), 上年全年銷售額HKD3.8B。零售股慣例,冬天業績應比夏天好,而上年下半年正值金融海嘯,估計今年應有較大增長,但不能補回失去Polo的營業額,估 計利潤比上半年微跌。分手費方面,由於相關的撇帳已在上年反映,大部份的分手費應可在下半年反映。然而,今年應該亦會有Tommy Hilfiger的撇帳,相信金額不少於09年的116M。一來一回分手費可能所剩不多。

 

估計下半年利潤HKD75M,分手費剩餘HKD20M,全年利潤HKD180M左 右,EPS 0.46左右。對比上年HKD51M 及EPS HKD0.138,有表面增長,PE10倍,但11年失去Polo可能變成15倍, 12年再失去Tommy Hilfiger後PE可能更高。

 

Upside是本廢柴可能估錯撇帳的方法,分手費可全數反 映在本年業績,全年利潤變成HKD300M。現金HKD756M, 佔市值42%,收回分手費後可能會再派高息。

 

Downside 是Tommy Hilfiger的撇帳費用遠比想像高,及Polo原來佔利潤比重甚高。

 

總括而 言,50/50之數,信心不大,可小注怡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17

「並非免費」:索爾?伯爾曼談創建收入新模式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31733380/

「並非免費」:索爾?伯爾曼談創建收入新模式

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s,簡稱GBSIBM戰略和變革諮詢團隊(IBM Strategy & Change Consulting Group)的美國及全球服務負責人索爾·伯爾曼(Saul J. Berman)認為,免費現象phenomenon of free)讓很多企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尤其是媒體企業。在並非免費:新世界的收入戰略》(Not for Free: Revenue Strategies for a New World)一書中,伯爾曼為我們呈獻了來自成功整合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其中包括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紅盒子(Redbox)以及視頻網站Hulu——以及失敗企業的經驗和教訓。最近,沃頓知識在線和傑瑞·(伊爾曼)·德(Jerry (Yoram) Wind)與伯爾曼就他的觀點——誰為免費內容付費,以及為什麼新模式對企業成功不可或缺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以下內容為本次訪談的剪輯。

沃頓知識在線:索爾,非常感謝你今天接受我們的訪談。

索爾·伯爾曼:感謝你們的邀請,感謝你們提供的這個機會。

沃頓知識在線:2008年,《連線》(Wired雜誌的總編克裡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其題目是:《免費!商業的未來》(Free: Why $0.00 Is the Future of Business.)。從你剛剛完成的這本書的角度來看,他說得是對是錯呢?

伯爾曼:我想,這要取決於你想怎麼解讀這個問題。他認為,免費的內容將會越來越多,而且免費是比近乎免費好得多的定價策略。我則認為,(之所以免費是因為)有人在其他地方付費了。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消費者可以免費享用某些內容,但問題在於,這些內容並不是真正免費的,它們是付過費的,付費方可能是一個廣告客戶,可能是一位贊助商,可能是為了其他目的想接近某個群體的人,也可能是將自己提供的其他產品或服務打包在內的人。但是,無論是哪種方式,這些內容都不是免費的。有人為這些內容付費,有人瀏覽這些內容,而創作內容的人則會繼續創作內容,並從中得到報償。

就音樂產業——遭到免費衝擊的首批行業之一——來說,我們在分析中發現,音樂產品比以前更值錢了。不過這些金錢不再流向音樂製作公司。音樂產品的價值流向了製造能讓你聽音樂的設備的企業,流向了能讓你下載音樂的那些手機的製造公司,流向了音樂會宣傳機構。因為分享音樂的人更多了,所以,人們對藝術家的瞭解也便更多了,在很多情況下,這意味著去聽音樂會的觀眾也會增加。總體而言,音樂產業的收入實際上是增長了,事實上,獲得音樂產品並不是免費的,儘管有時候可能是免費的——或者感覺是免費的,這並不是說,終端消費者獲得這些音樂產品的方式就是合適的、合法的。同樣,這其中始終是有廣告支持的。不直接付錢你就能得到某些東西,這種模式一直存在。

沃頓知識在線:我想再多談些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谷歌(Google)這家公司的情形,該公司為人們免費提供Gmail服務。公司據此構建了龐大的用戶群體。公司並不向用戶直接收費,可同時,它能將流量轉變成收益,那就是和電子郵件一起銷售廣告。這種模式有什麼錯誤嗎?

伯爾曼:當你說「錯誤」的時候,我想我們走向了定性、道德判斷或者經濟問題的方向。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在商業界的人總歸是要掙錢的,可有些人是在「賺錢等式」以外掙錢。創作內容的人是要用某種方式賺錢的,否則,他們就無法長期延續其業務。

所以,我們再回到我剛才講的音樂公司的例子。如果音樂公司沒有找到將自己參與製作的內容轉變成金錢的途徑,那麼,他們要麼脫離這個「賺錢等式」,要麼就得參與比現在更多的工作以取得收入流。

我們討論的不只是有多少錢與內容相關,而且還有誰得到了那些錢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因為商業模式的改變,金錢流向了其他人。

沃頓知識在線:但是,就谷歌來說,賺錢的依然是谷歌公司,而且不是通過電子郵件,而是通過廣告掙錢的。這就是問題所在。這種方式有什麼問題嗎?

伯爾曼:我認為這種方式沒什麼問題。這是一種商業模式或者說商業主張。我在這本書中列舉了吉列公司(Gillette)剃鬚刀片的例子。以前,吉列公司會免費——或者近乎免費地——送給你剃鬚刀,可你永遠都要購買昂貴的刀片,公司在刀片銷售上大賺其錢。再來看看蘋果公司(Apple),當他們最初創造出我稱為iToy的iPod時,他們也免費為你提供音樂,或者近乎免費——99美分。這些音樂相當于吉列公司的刀片。蘋果公司和音樂公司分成的比例相當不錯——70%或者75%。但是,突然之間,剃鬚刀,還有用來聽音樂的設備,都變得非常昂貴了,而他們把銷售產品的錢都留在了自己手裡。所以說,他們改變了最初的商業主張。圍繞不同獲利機制的創新是能創造機會的,這些機會可能是成為付款人,可能是定價策略,也可能是一種不同的模式。所以說,企業是有機會進行價值轉移的。

沃頓知識在線:傑瑞,你認為有時候感覺是免費的實際上是付費的嗎——不過付出的是信息而不是現金?付出的信息是有價值的嗎?

溫德:這個問題來自內容提供商的觀點。

伯爾曼:是的。

溫德:如果你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想,大多數消費者都會認為他們免費得到的產品就是不花錢的,因為他們並不認為收看廣告就是「付費」。從消費者的立場來看,免費是價值主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認為,索爾談到的關鍵點,也是本書中我非常欣賞的一個觀點是,對商業模式和收入模式的關注是至關重要的,企業還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怎麼才能最終賺錢呢?

谷歌是個經典例證。總體而言,谷歌的價值主張——或者說商業模式——依然非常有效。他們從中大賺其錢。如果他們開始向Gmail收費,或者開始在其他部分收費,他們能掙更多的錢嗎?這是個不同的問題。但是,管理層將注意力專注於收入模式確實是有益的。你怎麼才能掙錢呢?你需要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思考這個問題。

伯爾曼:正如傑瑞所說的,你必須從更廣闊的背景來考察消費者的體驗。他們的體驗是內容、硬件和軟件的混合體。正是這些成分的整合及其帶來的體驗往往會創造價值。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在轉化為收益的不同機制中,誰會掌控這些價值。會是硬件企業嗎?是軟件公司嗎?是內容提供商嗎?還是將這些價值主張組合到一起的第四方?這正是這個挑戰的有趣之處,就像你談到的,根據直接定價模型,掙更多錢的機會可能是對終端消費者免費。或者相反,為了實現收益,可能要有其他人間接付費。

沃頓知識在線:我知道,你在本書中對可行的商業模式給予了很多關注。談到信息產品的商業模式,你認為,在信息產品的連續價格(continuum of prices)中,免費是不是也是一個價格賣點(price point)呢?

伯爾曼:是的。基本服務可以採用對消費者免費的模式,之後,你可以讓每個人轉向克裡斯所說的「免費增值」(Freemium)模式,也就是向額外的服務收取更多的費用。我們來看看汽車的例子,我們在這本書中也討論了這個例證。汽車的增值服務包括傳感器、致動器以及來自它們的智能化信息。

現在,我們可以為車主提供導航服務,可以提供娛樂服務,也可以在汽車裡為車主提供門房服務和餐廳信息服務。就像過去汽車公司會通過向你銷售汽車售後服務賺錢一樣,現在,它們已經提高了汽車產品的質量,所以,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他們可能會從這些訂閱的娛樂服務或者其他的門房服務和信息服務上賺更多的錢。這是他們將來大賺其錢的環節。

誰能掙到這些錢還是個懸疑問題。但是,信息傳感器、致動器和聯通器已經得到了廣泛採用,現在,這些設備可以同時控制你家裡的冰箱、洗衣機、暖氣和安保系統。所以,這是一個有著大量機會的世界,可問題在於:當每種產品都變得越來越信息化的時候,盈利模式怎麼有效運作呢?

沃頓知識在線:毫無疑問,出版業是遭受免費內容重創的是一個行業。你們對這一行業的生存戰略有什麼想法呢?

伯爾曼:我想聽聽傑瑞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溫德:首先,讓我們把這個問題與前面談到的單一價格或者連續價格的數字產品或者信息產品的問題聯繫起來。當你考慮產品線的時候,我想,信息產品,一般而言,數字產品也一樣,與常規產品並沒有什麼差異。產品線的產品可以從免費到任何價格。問題的關鍵是索爾在前面談到的,要從產品轉向服務,要將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整合起來,要提供完備的解決方案,還有最重要的,要為消費者提供體驗。其中的每一個方面都有社會商業的價值,因此,都有某個細分人群願意為其付費。

出版業也一樣。人們仍然希望聽到、讀到和探尋新聞。他們只是不想用傳統的方式閱讀而已。當然,也有一個細分群體落在了後面——比如,我所在的這個細分人群。我仍然喜歡閱讀紙質的《紐約時報》(TheNew York Times),仍然喜歡翻閱報紙的感覺,不過,我所在的這個細分群體正在不斷萎縮。你必須認識到的是,市場是多種多樣的。這是我們對市場營銷認知的關鍵一點。因此,你應該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新聞。此外,你還需要重新定義新聞。報紙是什麼呢?報紙只有新聞嗎?報紙是娛樂品嗎?報紙提供的東西的性質是什麼呢?我想,出版業現在正處於這樣一種情境:他們應該看到徹底改造自己的機會,他們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價值主張是什麼呢?我們想給消費者提供什麼東西呢?我們怎麼才能將新聞和娛樂整合到一起呢?

我從某些數據中瞭解到,年輕人大都是從喬恩·斯圖爾特(Jon Stewart)那裡獲取新聞的。與喬恩·斯圖爾特式的脫口秀和新聞傳送方式相比。報紙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呢?這是一個絕好的創新機會——一個重新思考出版到底是什麼,以及我們到底想做什麼的絕好機會。

總的來說,我認為,索爾的著作為公司如何徹底改造自己,以及如何才能提出更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啟發。如果你只是固守自己所在行業的舊有邊界之內,那麼,你就無法創新。通過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和收入模式,你就能發現創新的絕好機會。

伯爾曼:我給你舉一個我很喜歡的例證,這個例證同樣也是音樂產業。這個行業一度深受重壓。通常而言,一張專輯在線銷售的價格是9.99美元。直到史蒂夫·喬布斯稍稍提高價格之前,每首歌曲的售價一直是99美分。但是,人們要為一段手機鈴聲——也就是一首99美分歌曲的10秒鐘片段——付出2美元、3美元、4美元甚至5美元。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部分內容的價格超過了整部作品。如果你能使其順暢運作,那麼,這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商業模式。

如果你是一個圖書出版商,或者一個報紙出版行,那麼,你就能取用檔案資料,從而,你就能將其內容轉化為收入,在某些情況下,你獲得的收益會超過你當時購買報紙或者雜誌時的花費,或者一本書中一章的收益就會超過亞馬遜網站上本書的全價。

沃頓知識在線:我很想聽聽你們對另一個領域的想法。如果你們看看中東年輕人最近的情形便會發現,大多數人並不是從報紙、雜誌,甚至也不是從收音機和電視上獲取信息的,而是從Facebook和Twitter上獲取信息,其特殊原因在於政府對互聯網的限制。而這兩個網絡的服務恰好都是免費的。那麼,人們應該如何考慮出版業的創收模式呢?

伯爾曼:首先一點,在我看來,它們並不是完全免費的。Facebook通過廣告賺了很多錢,儘管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廣告就在其中。但是,它們確實在這方面掙了很多錢。所以,這些服務已經貨幣化了。另一點是,隨著你從中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並越來越多地使用它們的服務,這些網絡就製造出了明星。利用這些網絡的服務與那些已經成名的人分享內容,就創造出了全新的傳播媒介。這些傳播媒介就會從這些名人身上發現其他掙錢途徑,或者利用他們作為權威信息來源的身份找到其他的獲益途徑。所以說,無論是內容提供商,還是個人,都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掙錢渠道,他們會利用自己的時間發掘其他的獲利途徑。

沃頓知識在線:你們認為,在出版業,所謂的「內容管理者」(content curators)是不是讓內容創作者黯然失色呢?這意味著什麼呢?

伯爾曼: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確實認為內容的管理在增值服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認為,分析研究同樣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長期以來,彭博(Bloomberg)等公司就一直在圍繞分析業務創造價值。5年前,我就曾告訴過信息出版業的從業人員,他們的工作不能只是提供信息。他們必須利用那些信息給人們提供做其他事情的工具和能力,必須為人們提供分析結果和獨到的見解。

這又回到了我們關於體驗的觀點。貨幣化有很多種不同的途徑,我們在本書中扼要談到了這些途徑。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受眾那裡獲取收益。

沃頓知識在線: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你在本書中列舉了Progressive、紅盒子等公司商業模式創新的例子。你能給我列舉更多的例子嗎?

伯爾曼:當然。無疑,我們都熟悉音樂產業的某些情況,現在,你可以購買單碟,可以購買手機鈴聲,可以按曲目的菜單購買單曲。但是,後來出現的有些公司,比如說奈飛公司(Netflix),將按次收看付費或者購買媒體體驗的方式轉變成了租用媒體體驗。紅盒子則為人們獲取內容提供了一種服務較少、自己去自動售貨機的低價途徑。我們討論的是可變定價(variable pricing)的理念,也就是說,你可以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銷售不同的東西。

航空公司在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的方向上走得更遠。他們不但在不同的時間向不同的人銷售不同的東西,而且在不同的日期或者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價格也會改變。所以說,可資利用的不同方式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很多情況下,你可以將這些方式應用於不同的行業。我們在本書中談到了Zipcar公司。你無需購買或者租賃一輛汽車,因為你完全可以按小時、按天或者按你希望的任何時間段預訂或者租用一輛汽車。你按汽車的使用時間付費,而汽車則可以得到交錯使用,從而,你可以隨時租用。

還有一些廣告業以前從來沒有採用過的方法的例子,比如,在手機業務領域。你不是為信息服務付費,而是通過收聽廣告的方式來免費獲取信息服務。現在,我們甚至可以在製藥行業看到根據療效定價的嘗試。在某些情況下,其藥物還沒有得到保險公司認可的製藥公司,正在以「如果你獲得了療效就給我們付費。」的方式進行嘗試。如果該藥物正處在試驗階段,還沒有得到核准,而你的保險公司也不會為該藥品付費,那麼,你在這種情況下服用該藥物,製藥公司就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如果該藥物降低了你的什麼指標、改善了你的健康狀況,那麼,你就要向我們付費。

這些模式中的有些模式,或者說大部分模式,一直都存在於某些地方。現在,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將它們應用於不同的企業。在本書中,我們將這些模式歸為三個類別。

第一類是定價,你可以改變直接價格(direct price),可以改變對終端消費者的價格。這種模式同樣也可以應用於企業之間(B2B)的交易。過去,我們一直在企業中進行資產的投資,一直在構建生產能力,而今天,我們可以將業務外包出去,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向他人付費。雖然我們仍然在付費,但是,我們是在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付費。

第二類是「付款方創新」(payer innovation),也就是由別人而不是由你付費。我們看到了廣告、贊助以及以績效為基礎的更多付費方式,這些都是間接付費,也就是由他人付費。

最後一類是「包裝創新」(package innovation),也就是用其他東西做包裝,或者銷售產品的一部分,就像我們談到的手機鈴聲和出版業的情形那樣。我們認為,大部分公司面臨的真正挑戰在於,面對願意以不同方式付費的不同消費者細分群體,它們必須有獲取收益的多種途徑。有人想的是,事實上,「我想免費得到這些東西,我會以其他方式付費。」有人想直接付費:「我不想要廣告,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的名字。」即便如此,企業也有不同的方式達到目的。正如我說過的,它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以一種既能在不同的消費者細分群體中行得通,同時又能在企業內部管理好複雜業務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沃頓知識在線:索爾,非常感謝你來和我們座談。

伯爾曼:不要客氣,非常感謝你們提供的這個機會。如果你有什麼問題,請給我發郵件:Saul.Berman@us.ibm.com,你對《並非免費》這本書有什麼看法也請告訴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8

意大利的馬克·扎克伯格,19歲輟學創建新型招聘網站Egomnia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4/144395.html
當很多大學生還沉浸在各種法律,技術,財經考試的複習中,來自意大利的小夥子Matteo Achilli已經準備在今年九月將他的線上招聘公司發展到世界各個角落了。但是其實這一切真沒什麼奇怪的。

他的公司,Egomnia,和谷歌,微軟展開合作關係的計劃已經推上日程;而公司服務的「藍籌客戶」早已有諸如 沃達豐(英國電信企業), 寶格麗(意大利著名手錶和珠寶品牌),意大利忠利集團,索尼愛立信這樣的大公司了。

回想到3年前在他高中畢業前想到創建Egomnia招聘公司的那個思想火花,其實這一切真的沒什麼好驚奇的。

沒遇到天使投資人

「大學生可以查到他們申請學校的排名,」Matteo Achilli說,「然後我突然就想到,為什麼不給那些招人的公司建一個求職者的排名,而這個排名取決於他們和招聘的崗位匹配程度?」

儘管這只是簡單的想法,但是對於一個還在上學的男孩,想要創建他理想中的公司,他那一點存款根本不夠,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很不幸,意大利沒有風險投資和孵化器的大環境,因此我只得獨自前行。」他這樣說到。

他試圖去招幾個專業程序員寫算法,但是他們想要10萬歐元,他可沒這筆錢,計劃還沒開始就流產了。

隨後他問了問一些學生程序員,一些人同意為他寫算法,只要十分之一的價格,他的父親幫他籌了這筆錢。

但是一個公司光靠一套算法和一個19歲的創始人就能開下去了?

扎克伯格效應

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有著歐洲最久負盛名的商學院,在那兒的的第一年,Matteo Achilli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一個學生寫了一篇關於他的公司Egomnia的文章,文章登陸了一些全國性的網站,被多次轉載。

當正式上線的那天,已經有1000個學生和20家公司入駐Egomnia了。

Matteo Achilli告訴我們,在博科尼大學的就業服務和100多家公司有緊密聯繫。

但是真正的巨大轉機,來自於意大利充滿影響力的雜誌Panorama,把Matteo放在首頁,並授予他「意大利的馬克扎克伯格」這樣的稱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雜誌的封面很快像Facebook進入紐交所的新聞一樣,成為了非常轟動的消息。

一瞬間各種公司都蜂擁而至,他們想知道更多關於「意大利的馬克扎克伯格」能為他們的公司做些什麼,甚至有微軟這樣的大公司把Matteo置於其羽翼之下,展開了合作關係。

兩年後,Egomnia已經有25萬會員了,700家公司在用他們的服務。

「我們在譜寫互聯網的歷史,」他說,「對於互聯網來說,真正的行家是年輕人,那些頭髮還沒發白的人」

「在22歲做就能做這些事情,對於所有人來說都充滿創新精神的意味。一開始我覺得年齡是我的劣勢,現在我才明白,這是我最大的優勢所在。」

他的成功故事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意大利了。幾個月周後,他要在家鄉之外開一個新的工作室,於聖保羅,巴西。

網站很快會在英語版之後再弄一個葡語版,與此同時,新上線的高級服務專門為那些有需求的公司設計,收費服務很快就會正式運營。

目前已經有一部關於他生活歷程的電影正在攝製中,製片人想讓他自己演自己,但是他拒絕了。或許是省下來的時間能讓他去複習一下法律,科技和財經的考試吧。

翻譯:i黑馬 蔣思豪
譯自:spyghan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13

騰訊創建基金公司 邱國鷺任董事長,高科技公司基金請價值投資者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724628

8月8日下午,坊間瘋傳騰訊和高瓴資本各出資40%和60%,註冊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由原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擔任董事長,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任總經理。

  接到消息後,理財周報記者第一時間內試圖與事件相關各方進行了聯系。騰訊集團方面回應稱尚未接到關於此消息的相關通知,對此事不予回應。而高瓴資本與邱國鷺方面暫未能取得聯系。

  熟悉公募業的人士無不識邱國鷺。作為國內價值投資的代表人物之一,邱國鷺曾受過西方系統的投資訓練,並有豐富海外對沖基金工作經歷。圈內人評價,邱是國內對價值投資理解最深刻的人之一。

  今年三月,邱國鷺從南方基金離職後,曾私下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已經確認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充滿挑戰的工作領域,他本人非常期待。若騰訊與高瓴資本合作為真,互聯網大佬與投資梟雄的組合確實令人充滿想象。

  如果說邱國鷺牽手騰訊令市場意想不到,那高瓴資本與騰訊的聯姻則早有苗頭。

  資料顯示,高瓴資本集團是一家專註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投資公司。

  2005年,張磊利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提供的3000萬美元作為起步資金創立了高瓴資本。創立以來年均複合回報率高達52%,目前管理基金77.66億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張磊的第一筆投資的對象是騰訊。高瓴資本成立後,張磊把從耶魯大學投資基金籌集的大部分基金都投給騰訊,結果回報非常豐厚,目前仍繼續保有騰訊股份。

  此外,張磊還推動了京東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通過並購讓騰訊成為京東的第二大股東。而高瓴資本亦持有京東11.31%的股份,是除創始人劉強東持股20.72%、騰訊持股17.91%、老虎基金持股15.81%之外的第4大股東。

  若騰訊與高瓴合作為真,公募業將迎來何種新的元素,這個市場又將誕生多少故事?

高瓴資本張磊:從賣雜誌的少年到資本大鱷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07577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55

他哥倆創建了貨車版滴滴 一年拿下數億元投資|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10/152726.shtml

導讀 : 不只高效匹配空車與貨源,他們另已殺入貨車後服務市場。

i黑馬 彭卡茜 11月10日報道

貨運O2O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混戰。目前國內做車貨匹配的公司已超過200家,但在2015年連續拿下兩輪數億元級融資的只有貨車幫。

繼2015年3月成功獲得鐘鼎創投領投,騰訊、DCM等機構跟投的數億元A輪融資後,8月24日,貨車幫再獲數億元A+輪融資,由騰訊領投,鐘鼎創投、高瓴資本、DCM跟投。

北京探路

在原理上,貨運App與滴滴、Uber等打車軟件類似,目的均為實現供需雙方的信息匹配,滴滴、Uber連接司機與乘客,貨運App連接貨車車主與貨源方。不同點則在於,前者提供的服務是非標準化的。以貨車幫為例,它做的不僅是車貨匹配,而且更側重於長途運輸,客戶需求隨機性更高,這意味著信息匹配難度要比打車軟件大得多。

“你做信息匹配,如果隨機性不夠高,那就是偽需求,基本是硬推一個市場。” 貨車幫聯合創始人、CTO唐天廣評價稱。此外,對於車主來說,平臺非但不給予補貼,完成訂單後,他還要向平臺支付一定服務費用,而平臺對貨源提供方則是免費的。貨車幫希望布局一張全國公路物流信息大網,打通傳統物流最後一公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做一個車的公共運力池,物流本身我們其實是不碰的。”

“目前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18%,而在發達國家,像歐美,僅為6%~8%,由此可見,國內物流行業是極其低效的。” 唐天廣表示,貨車幫的重要使命在於,通過互聯網,打通空車與貨源之間的信息屏障,降低貨車空駛率,為貨源方提供運力支持。

貨車幫CEO戴文建、CTO唐天廣都是四川人,兩人機緣頗深: 都曾在北京念書,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出身,都屬於連續創業者——唐天廣早在2004年就嘗試過O2O創業,戴文建則在物流領域摸爬滾打多年。

2008年,戴、唐二人在北京相識,後在百子灣共同成立公司,開始創業做物流O2O,隨之而來的是近2年的蟄伏期。

“3G是2009年才發第一張牌照,智能手機普及是2012年以後的事了 ,這意味著我們要做的事還不具備成熟的產業環境。” 據唐天廣回憶,創業初期,國內信息化水平還很低,而且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司機們都是把車開到一個貨運市場找活幹,手段還非常原始。

戴文建算過一筆賬: 拿成都來說,在當地物流基地周邊數公里範圍內,平均每天有2萬臺以上貨運車輛在尋找貨源。按照50%的空駛率計算,每天就要浪費汽油40萬升,按每升6元計算,240萬元就此付諸東流。

要解決公路物流 “空駛” 這一痛點,需要整合司機端和供貨端信息,而貨源信息整合為重中之重。2009年,為幫助貨車車主與貨源方對接,貨車幫搭建了一個會員制 “物流QQ” 平臺。

反響極為熱烈。2000人的QQ群最多時發展到了二三十個 ,累計沈澱用戶近五六萬。

發力成都

2010年,貨車幫計劃借助App,坐鎮北方,建設一張全國性公路物流信息網。無奈的是,團隊考察發現,北方各省大多一個地級市就有一張網,而且各網基本上不連通,很難融合成一張大網,而這一信息網必須形成規模才有價值。

另一現實問題是,如果公司繼續駐紮北京、開拓北方市場,很快將會與北京、天津等周邊省市強大地推對手狹路相逢,而貨車幫在團隊、資金等方面均不具備優勢。恰在此時,他們發現,整個西南地區都還沒有 “網” ,仿若一片荒漠,但他們確信,2012年這一市場將迎來爆發,當務之急是,盡快敲定一個根據地、快速發展。

他們決定外遷。

在考察了南方多個城市的物流園區之後,戴文建覺得,成都是個不錯的選擇。戴、唐一拍即合。在唐天廣看來,北上廣更適合做2C生意,而貨車幫打入的是2B市場,就此而言,西南要地成都並不輸北京很多。

“成都IT人才集中,人力成本比北京低20%~30%,政府又有相應的政策扶持,時機剛剛好。” 唐天廣說。

2010年,3G智能手機迅速普及,在成都全新註冊的貨車幫正式發力移動端。

“整個商業模式的樹根是貨源信息,我們並不去碰貨,不會傷及整個產業鏈里任何從業者的利益。” 唐天廣認為,整合運力、為貨源方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是一個三方獲益的過程。

2012年以後,貨車幫進入加速階段,大力在線下布點做地推,業務全面覆蓋各個地級市,包括部分鄉鎮,網點迅速發展到了600多個。據稱,目前貨車幫用戶已達到百萬量級,預計到今年下半年,貨車幫市場占有率或可達到70%~80%。

團隊成員從最初的兩個人發展到四五百人,貨車幫花了4年時間,這期間由於沒有資本的介入,公司一直自負盈虧。“我們在全國有很多直營網點,賣電子設備,如導航儀、電子狗、手機等物流周邊信息化產品; 甚至我們開司機俱樂部,提供餐廳服務; 針對貨主則有貨運險的網上辦理渠道等。盈利基本靠這些。” 唐天廣說。

2015年,在連續獲得兩輪融資後,貨車幫開始考慮盈利問題,並將目光瞄準了貨車後服務市場。

“貨車後服務市場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如貨運保險、維修救援、汽配銷售等。” 唐天廣表示,像貨車幫這樣以車貨匹配作為切入口的2B的公司,未來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態,而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有合適的投資標的,他們也不排除采用投資或並購的方式來整合。

“按照戴總的說法,貨車幫是一個航母集群,我們做整個物流的基礎設施,任何人需要高效、誠信的運力,找我們就行了。” 唐天廣說。

黑馬檔案

項目名稱:貨車幫

公司名稱:成都運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戴文建、唐天廣

所屬行業:貨運O2O

融資進度:A+輪數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983

迪生創建 (113)

6月23日公佈業績

 

現價:4.68 (頂,打完篇野變左4.85)

市值:HKD1.8B (按4.85計)

上半年(2009年9月)利潤: HKD81M (EPS:HKD0.218)

 

簡評:

 

名牌分銷商,亦有自有品牌,但自有品牌佔銷售比例應該不多。香港佔銷售5成, 中國及台灣佔4成。下半年(2010年1月1日起)Polo Ralph Lauren的品牌被收回,總店舖由53x 降至400多。估計對銷售額有頗大影響,收回USD18.2M (HKD142M)賠償。上年度固定資產約有HKD116M撇帳,估計大部份與此有關。

 

公告沒有披露現存Polo店的安排,一種做法為Polo收購現存店鋪的權益,但公告上沒有相關的披露。估計Polo會選擇性承租現存店鋪及接收相關員工,但迪生可能亦要付出關店及解僱費用,而所謂的USD18M分手費可能實際為Polo向迪生收購現有店鋪的費用,存貨及相關的關店費用等等。

 

2010年3月31日公佈Tommy Hilfiger的品牌亦會於2011年3月31日前收回,年報沒有公佈各品牌的營業額及店鋪數,估計規模可能與Polo相約,可收回USD21M(HKD164M)。公司帳上有無形資產HKD191M,應為Tommy Hilfiger的分銷權,估計11年到期後價值與賠償額相約。估計下半年應該有一筆頗大的固定資產撇帳。

 

上半年開設80間新店,下半年估計開設15間新店。集團積極引入其他品牌,估計新開設店鋪的支出將會拖累業績。

 

上半年銷售額 HKD1.75B (09:1.85B), 上年全年銷售額HKD3.8B。零售股慣例,冬天業績應比夏天好,而上年下半年正值金融海嘯,估計今年應有較大增長,但不能補回失去Polo的營業額,估計利潤比上半年微跌。分手費方面,由於相關的撇帳已在上年反映,大部份的分手費應可在下半年反映。然而,今年應該亦會有Tommy Hilfiger的撇帳,相信金額不少於09年的116M。一來一回分手費可能所剩不多。

 

估計下半年利潤HKD75M,分手費剩餘HKD20M,全年利潤HKD180M左右,EPS 0.46左右。對比上年HKD51M 及EPS HKD0.138,有表面增長,PE10倍,但11年失去Polo可能變成15倍, 12年再失去Tommy Hilfiger後PE可能更高。

 

Upside是本廢柴可能估錯撇帳的方法,分手費可全數反映在本年業績,全年利潤變成HKD300M。現金HKD756M, 佔市值42%,收回分手費後可能會再派高息。

 

Downside是Tommy Hilfiger的撇帳費用遠比想像高,及Polo原來佔利潤比重甚高。

 

總括而言,50/50之數,信心不大,可小注怡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38

創建的公司估值數十億,所投項目均漲21倍就靠這兩個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9/154613.shtml

導讀 : 他在不斷去總結這十年的創業經歷時,發現使得他成功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專註。專註不僅是一種創業態度,是搶占市場的有利武器,更是要堅持的投資邏輯。

胡博予是藍湖資本合夥人,市值數十億人民幣的上市公司安碩信息的聯合創始人。2014年創立了藍湖資本,期間推動了對豌豆莢、車語傳媒、優信拍、 51TaIk、美菜網等多個企業的投資。他在不斷去總結這十年的創業經歷時,發現使得他成功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專註。專註不僅是一種創業態度,是搶占市場的有利武器,更是要堅持的投資邏輯。以下是胡博予在“投資人說”做分享的內容:

20.pic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專註的力量”,主要聊聊專註在我自己創投經歷中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

一、專註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搶占市場的有利武器 

先從我自己的故事聊起。我到現在為止總共投資過8家早期的公司,這些項目的估值平均漲了21倍,平均每家公司後續輪次的融資金額1億美金。我覺得自己的運氣還是挺好的。

在之前我有近十年的創業經驗,99年我讀大三的時候,跟幾個小夥伴創立了一家公司叫安碩信息,目前是中國最大的信貸管理軟件公司。雖然現在大家看它是一家非常成熟的公司,一千多個人而且在創業板上市,市值也經常波動在幾十億到幾百億之間,而回到十六七年前也就是99年創業之初,它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我還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讀本科三年級,公司就開在學校的信息中心里面。

那時我們在學校機房旁邊的一個小房外加旁邊幾平米的樓梯間創業,初始基金就幾萬塊也只夠買一些電腦的錢。我們當時的6個人的聯合創始人,沒有任何的關系,團隊當中我本科還沒畢業,2個人是碩士畢業不久,還有一個人碩士在讀,有一個在國企做了好幾年,還有一個自由職業者,真的算是草根創業者。

當時最早的主營業務還不是做銀行軟件,我們做了個博物館藏品的管理軟件,還算是挺成功的,占據了80%至90%的市場份額。我們的軟件做得非常靈活、邊際成本很低,但這個行業市場太小,不得不做業務的轉型,於是我們就把原有的這個業務停掉了。 

2001年我們開始做銀行軟件業務,起步是幫浦東發展銀行的一個支行開發一套信貸分析系統,從一個很簡單的小軟件開始,慢慢地我們滲透到銀行的分行後來到總行。剛開始的時候,競爭是非常激烈的。2000年有很多有關系的企業都進入到了軟件行業,那時候軟件是一個很高大上的行業,毛利看上去也很高,十幾個人做個軟件收入有幾萬,也是很好的生意,所以很多人都進入到了這個行業。

而我們這樣幾個很草根的創業者,沒錢又沒資源,該怎麽做呢?老實說在我離開安碩之後,我不斷地去總結這十年的創業經歷,發現使得我們成功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專註。

我們一開始專註是因為我們沒有別的東西,那沒有關系,銀行憑什麽用你們的東西?我們就是把產品做到極致。

銀行只存錢是賠錢的,他得付利息給你,他賺錢靠什麽,銀行主要收入是靠貸款,就是靠存、貸利息的息差。所以信貸系統是他最核心的系統,銀行里面也有大量的員工使用,所以信貸風險管理系統對銀行非常重要。

 但是在那個年代,就是2000年的時候,我覺得對於這個行業正是變得越來越開放的階段,很多銀行里面真正懂業務、真正想把事情做好的一個新生代,可能35到40來歲,這些人開始慢慢有話語權。另外就是我們競爭對手里面有很多特別大的公司,他們的業務來源非常多,但是我們很小,我們也不懂別的東西,而且我們幾個人也沒有精力去做別的東西,所以我們接的單都是信貸系統的。其實安碩的技術真的不是比別人牛多少,主要是我們只做這一件事,當你整個公司如果為一件事情做優化的時候一切都會變得不是那麽麻煩

二、堅信人少力量大,堅持專註的投資邏輯

16.pic

接下來我再跟大家分享下我們對風險投資的理解。這張圖是我把中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都列在里面、根據市值做的一張餅圖,我們發現其實真正市值這個東西是非常集中的,我們看到3/4的市值就集中在那麽四五家公司。把這幾家公司去掉,剩下的公司做成這張圖,形狀也差不多。所以大部分的價值是極少數公司創造的。

21.pic

另外一張圖是我總結的,在不同年代最優秀的一些公司,他們從創辦到達到100億美金用了多少年。我們看到這個數據是越來越小,沃爾瑪40年,微軟21年,騰訊9年,阿里巴巴9年,臉書5年,Uber4年,滴滴2.5年,花的時間越來越短。所以我們早期投資人是時間的朋友。

所以我們藍湖的策略是這樣的:

1、專註尋找結構性變革中的巨大的機會;2、專註於長期價值創造,專註於早期投資;3、專註於尋找和幫助最優秀的企業家。

    因為我們專註這些東西,所以它能很快幫我們建立自己的優勢。有人說我們是匠人機構。我們相信人少力量大,人多了動作就慢,我們不太相信一大群人跑得起來的東西,還有就是我們的獨立判斷能力。因為我們不會看一堆各個行業,我們只看我們關註的領域、不斷積累對這個領域的認識,對於投後服務能力也很重要。

三、優秀的創業者通常具有判斷力、領導力、強大的動力等特質

 剛才提到我們專註於尋找結構性變革中的巨大機會。其實這也是最近五六年才發生的事,隨著智能手機不斷下沈,非常深刻地改變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改變了用戶交流的方式。智能手機不但可以用來獲取信息,它還可以用來溝通和交易、用來下訂單。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三個我們所投的案例:

18.pic

在2014年我們發現小餐廳的老板、金杯車司機,這樣的人開始普及智能手機了,當時美菜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從14年6月開始上線,我從7月份開始關註,我們發現他們成長的速度非常非常的快,所以10月份決定要投他們,那時候它的規模還挺小的,一天的客戶定單可能就100個,但成長速度非常快,用戶留存率非常高。當時我記得每4個禮拜美菜的用戶就會翻一倍,等到三個月以後,實際上已經翻了10倍了,等到又過了五六個月到2015年年中的時候已經翻了100倍。目前它已經進入到了全國20多個城市,而且他們能把核心壁壘越做越高。

這個模式的壁壘在哪里呢?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物流的規模效應。在前端配送物流的核心實際上是單車載貨貨值,其實就是你這輛車上能裝貨的程度,美菜能做到比競爭對手單車的配送貨值高出一倍多,這些東西是你成本里面主要的成本,美菜是一個電商公司,這個是它的核心,所以這樣就跟其它競爭對手拉開距離了。另一方面是采購端的規模優勢,你有穩定的大規模的采購量,農產品供應商就能在產量不足的時候優先滿足你,在質量不穩定的時候優先滿足你的質量標準。

第二個要講的叫手機貸。我們發現有很多收入在三五千這個階段的人群,他們其實是月光族,而且有時候還不夠,他下個月還要借錢,他跟別人借錢不好意思、還挺麻煩的。那麽手機貸又做什麽呢?你可以在手機上,很短的時間里借到錢,並且單筆利息也不高。那麽做這個事的核心壁壘是什麽呢?

我理解的核心壁壘是不斷積累用戶習慣數據和用戶習慣行為。用戶不斷的借錢之後,我這個平臺就能判斷哪些是好用戶哪些是不好的用戶,不好的用戶我們擋在外,好的用戶就逐漸培養用戶黏性。實際上貸款、保險這兩個領域都是逆向選擇,往往有特別強大動力的去買保險去借貸款的人都是知道自己身體不好,或者是借款就是要坑錢的,不打算還的,那麽數據就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做好客戶的篩選。

第三個是鬥米兼職,它也符合結構性的變革特征,因為智能手機的下沈,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政策所導致的靈活用工的需求爆發。它上線三四個月,成長速度非常非常快。這個領域,鬥米兼職的模式是什麽?就是通過手機APP,你可以找到你附近適合你的兼職工作並報名,對於企業端就是幫你找到兼職的工人,它其實就是一個綜合的人才市場。

 這個市場里面它的工作越多,它的用戶越多且用戶的選擇越多,就越有機會找到適合他的工作,那麽求職用戶的體驗越好,求職用戶的黏性就會越好口碑也會越好,這樣就能更好地滿足我們企業端的需求,這就是很典型的雙邊網絡。

所以我們看好的項目有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市場要大或是市場潛力夠大。

 二、要能夠建立很高的競爭壁壘。我們發現在一個不能構建很高壁壘的行業往往就是兩個情況,要不就是大家都不是很賺錢,資本效率也不高;要不就是它就變得非常分散,比如說壁壘不高的行業像會計外包行業,你看到過一家特別大的財務外包公司嗎?很少。

 我再解釋一下藍湖對團隊選擇的要求。我自己去花了很長時間一個個的去研究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到底有什麽特質?最後總結出三個最重要的特質:

1、擁有判斷力;他知道選什麽樣的方向,在打仗的時候,他知道要打贏這場仗勝負的關鍵點在什麽地方。他也知道什麽時候該做什麽樣的事情,這樣的人節奏感很好,一旦碰到問題,他能夠把問題背後的原因找出來並解決它。

2、擁有領導力;就是對人的判斷,優秀的企業家能夠組織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團隊,擁有獨立的判斷力而且有很強的說服力。

3、擁有巨大的動力;同時我發現滿足前兩點的人,如果他的動力不夠強大,最後也是做不成事情。比如特別有錢的人,不夠勤奮。之前有人問我:“創業跟家庭之間怎麽平衡?”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因為其實真的很難平衡好。 

因為創業這件事情跟你要享受生活、家庭其實不是特別兼容。如果你問我創業與生活之間該怎麽平衡?我就很好回答了,因為創業就是的生活!如果我不喜歡這件事情,我就不來做這件事情,所以創業必須是動力很強的人才能做。

四、創業者要學會獲取第一手的信息資料

 

19.pic

我們認為主要存在這四個大的方向:

1、娛樂、社交、電商、本地服務等領域通過創新體驗、創新供應鏈、面向新的受眾人群,這里會有平臺型的創業機會。說的可能比較抽象,但是不抽象就沒辦法表達。

2、人工智能在ToCToB的應用。包括手機,包括PC、互聯網,目前都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了,現在就應該進入人工智能這個時代。

3、智能移動設備繼續下沈也會帶來供應鏈效率提升的創業機會還有就是之前一些很難規模化的行業。由智能設備驅動的規模化,本來很分散的效率很低,智能很低,因為有物聯網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規模化,而且可以構建壁壘。

4、還有就是大消費升級驅動的產業結構變化。

 給創業者的兩點建議:

第一、專註,是非常強大的力量。當你沒找好方向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專註找方向當你找好方向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專註的做好這件事情並專註優化這件事情。

 第二、執行力來自判斷力、判斷力來自堅持不懈的自虐的獨立觀察、獨立思考。這個世界不是你看見的東西太少,而是你看得見東西太多,但里面大多都是不靠譜的,有的人說這里有機會,那里有機會,但只有你去跟客戶聊了,只有你去做了,這才是靠譜的東西,這才是一手的信息,所以我特別鼓勵大家去獲取一手的信息,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說的。

本文來源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作者藍湖資本胡博予經授權轉發,如需轉發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585

如何用O2O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創建生鮮渠道品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9/155295.shtml

導讀 : 傳統線下零售生態運行的邏輯很複雜。

文/紫藤院張陳勇(微信ID:zcyshow)

傳統線下渠道經常是劣幣驅逐良幣,難把最優質的商品精準匹配給消費者,線下渠道要構建渠道品牌,需要在硬件和推廣上投入高成本。那麽我們是否能用O2O低成本打造渠道品牌了,把真正優質的商品推薦給消費者,用低成本讓優質商品更加物超所值,本文基於以上基點,構建一個商業模式。

項目背景

某企業董事長有一個關於生鮮O2O項目的想法,詢問我的意見。他想精選少量品質特色商品(幾十個),通過社會小店推廣,消費者通過線上平臺或線下小店預定後,配送到小店,消費者自提,或者直接送貨給消費者。對方企業的某些產品在傳統渠道(大賣場),通路成本占銷售額的一半,空間足夠大,對方認為只要自己構建的新渠道成本低於傳統渠道,那麽就是成功。僅廣州就有四十萬個網點(各種小店),哪怕只有1%的網點利用起來,那麽也能形成一個可觀的渠道。

我回答說這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想法,實際上利用社會網點建立新渠道很多企業嘗試過。張陳勇曾經所在的19e站就是為小店提供銷售數字商品的線上渠道平臺,目前19e站有30萬家小店夥伴,年交易額300億元。還有筆者參與過的500mi項目嘗試過為小店提供平臺,預定銷售特色禮品。還在萬購商城項目中招募過快遞員成為我們的兼職推廣員,按照發展新客數量給推廣員提成。另外很多便利店,比如美宜佳、全家、唐久等都基於門店推出過線上預訂平臺,或者在門店放訂貨商品手冊(還有自助購物終端)。

這些嘗試有失敗也有成功,比如“蘿蔔白菜”公眾號,它是依托線下3000多家門店網點打造的購物平臺,在實際運營中,生鮮商品、母嬰商品等品類很難銷售,唯獨電器類商品門店店主更願意推廣,原因是電器商品單價高,每銷售一臺,店主能拿到百元左右的提成,積極性更高。張陳勇曾經把小店店主發展成兼職推廣員,在小店門頭掛進店有禮的橫幅,來者就送網購平臺的禮券,只要新顧客首次使用禮券,則店主每單獎勵8元。店主發一段時間禮券後,就失去了興趣,他們說平均發50張禮券才發展一個新顧客,很多顧客還要詢問使用方法,太麻煩,如果發5張禮券就能發展一個新顧客,那麽自己才願意繼續做這事。

從眾多案例看,對方公司的這個想法,是否可行,關鍵在於是利潤是否足以激勵店主,只有當利潤高於店主付出時,才能整合網點。進一步分解:推廣難度、轉化率、毛利、複購率、操作複雜度等都會影響店主的配合度,這些又和選品、定位、商業模式有密切關系,下文嘗構建商業模式建立渠道品牌

基礎邏輯

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消費者不是買手,對商品不專業,購物時感性常常戰勝理性。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商品未必都是性價比最高的商品,銷量高可能是因為價格低,營銷好,或者進入市場時間比較早等原因。中國出口的很多產品都是以價格作為唯一進攻武器,有時候明明知道增加一點成本,就能帶來大幅度質量提升,但因為激烈競爭,不敢增加成本。傳統線下零售生態運行的邏輯很複雜,並不能完全精準的把最優質的商品匹配給最合適的顧客,以上這些都是本項目可行的基礎。如何用O2O更高效推薦優質商品,是本項目的基本思路。

本文的優質商品包含品質(口味、賣相)好且價格相對低兩個維度,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物超所值。高檔商品並不是本文所描述的優質商品,比如奢侈品,因為它的價格曲線高於價值曲線。要降低優質商品的價格曲線,通常有2種辦法,一種是提高周轉、降低分攤成本,比如外婆家餐飲或者快時尚品牌,他們的低價優質是建立在高周轉高銷量基礎之上。另外一種是降低經營成本,比如阿爾迪,阿爾迪已經成為渠道品牌,消費者相信阿爾迪經營的任何商品。

所謂渠道品牌是指顧客信任渠道,認為只要此渠道經營的商品必然可靠。比如同樣一袋沒有知名度的肉類小吃,放到個體超市,很多顧客不敢購買,擔心衛生和質量。而放到“711”或者“全家”,顧客就不會擔心。711的渠道品牌是建立在高成本之上的,需要門店位於好位置,需要美觀的裝修和VI,需要規範的服務,更多人力,這些都會推高商品價格,這和降低商品價格曲線,推出更優質低價的商品沖突。本項目的主要思路是用O2O建立渠道品牌,而不是把成本花在推廣和形象上。用最低的成本,經營優質商品,讓商品更物超所值,本項目商業模式設計會圍繞這個主線構建。

構建渠道品牌

精選優質商品,利用O2O低成本構建渠道品牌。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真正精選到優質商品,方法有激勵買手,提升買手對品類的專業度,讓不同買手負責同一品類相互PK,建立精選規則。搞盲測投票,高管團隊親自食用體驗等。精選商品雖然重要,卻不是本文重點,不在這里展開論述。

在傳統線下生態中,要建立渠道品牌,必須要在硬件和廣告上投入較多費用。消費者掌握的信息少,他們的思考方式是:因為門店外形漂亮,所以門店里面商品質量應該也不錯。經常打廣告的品牌商品總是比不知名的商品更可靠,商家難用其它方式建立消費者的信任。那麽如何用O2O的方式,在什麽樣的場景下逐步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渠道品牌了,下文構建一種消費場景。

首先要有網上商店(微店),經營幾十種優質精選商品,假設此微店取名叫“唯選”。然後在合作的小店放展示工具推廣“唯選”。展示工具上放一些小禮品,大字刊出“獎品”二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吸引進店顧客,他只有先註意,才可能看後面的內容。

“獎品”二字下用小字說明獲獎條件:“凡通過本門店在唯選平臺購物,且30天內沒有在唯選平臺第二次購物的顧客可領取獎品。”看到這樣的文字,顧客會有疑問,“為什麽沒有二次購物,還能得到禮品?”。

下面進一步說明:“唯選:為您精選高品質低價格商品,不信你不來第二次。”接下來是關於唯選平臺的說明:

1、商品少於30款,精選盲測投票達標才能上架,專業買手幫您精選高品質商品;

2、購物必註冊,淘汰複購率低於70%的商品,新客首單30天後每月購物算複購;

3、不建專賣店,不做廣告,只在線上銷售門店自提,把成本降到最低,價格降到最低,毛利率低於20%;

4、購物者可加入商品微信群,群眾的聲音,口碑的力量是最有力的證明,是最強大的監督者;

在上文所描繪的場景中,我們使用了複購率、獎品、網購自提、微信群等說服消費者信任“唯選”,是否能說服消費者的信任,是場景有效否的關鍵。利用O2O還能延展出更多的說服方式,比如:

1、在商品詳情做文章,把整個商品精選過程,盲測投票過程展示給消費者,消費者手機掃描二維碼可查看這些信息;

2、消費者可手機查看對應商品的品類分析,通過分析品類情況,揭露行業黑幕或關鍵點來說明所選商品的價值點;

3、用買手背書的方式來推薦商品,刊出買手的照片和商品自薦,公布買手間商品經營數據PK,增加看點;

4、建立商品粉絲群,複購率高的商品對應的粉絲得到微信紅包,讓顧客參與進來,激發口碑傳播;

5、把顧客真實留言放到展示店,電話回訪購物過的顧客,把真實錄音在門店播放吸引顧客,或者可用手機查看;

6、創造概念,看看小米,什麽“跑分神器”,“一塊鋼板的藝術”,還有凡客襯衫,什麽“80支小提花面料”,“吉國武”,要善於打造賣點,反複宣傳。

7、選擇某個感受力強的商品在小店現場銷售或試吃(也走微店購物自提流程),把它打造成引流商品;

延展開來,仔細思考,還有很多方式能用來說服消費者。沒有線上工具,就沒有辦法通過這麽多手段建立信任。此場景表面上看就是在小店放展示工具引流,實際上要想清底層邏輯,才能有章法有核心,搭建的購物場景才能系統化。通過整合小店,而非建立專賣店銷售商品,一是加強低成本的說服力。二是提升可行度,如果訂單量每天只有10單,不足以支持開店成本,但足以整合社會小店。三是生鮮類商品預訂銷售,能解決備貨和耗損問題。我們還可以提升小店店主的積極性和配合度,O2O能分辨顧客是首購還是複購,首購給店主新客獎勵,複購給額外獎勵,這樣的激勵方式比傳統提成制度更加有效。

本文的思考來至筆者與某企業主交流,傳統線下渠道善於用形象和廣告塑造渠道品牌(或商品品牌),這是利用消費者的感性特征。而在互聯網時代,構建渠道品牌(或商品品牌)的方式更加多元,如何迎合消費者理性特征構建渠道品牌。本文給出一種引導場景,拋磚引玉,希望本文能激發讀者思考,設計出更多更合理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989

華大基因創建孵化器 培育生命科學“BAT”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879.html

“生命科學”這個詞聽上去高深莫測,實際上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為了生命科學進一步產業化,更貼近人們日常生活,6月19日,華大基因旗下藍色彩虹孵化器在深圳開業。這是目前國內首個針對生命健康項目的孵化器。

依托華大基因平臺,入駐藍色彩虹的項目除了能夠對接到各路資本方,還能享受到華大在知識產權、生命大數據方面的的幫助。

同時,華大基因成立基因應用聯盟,將技術、資本等資源進行整合對接。

隨著基因測序成本下降,未來生命科學將迎來上百億市場。華大基因認為這一領域將出現“BAT”級別的企業。藍色彩虹CEO、基因應用聯盟執行秘書長劉靚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以基因測序為主的生命健康產業還在發展初期,可以把它看作是2000年的互聯網,發展很快,但都不掙錢,突然出現了遊戲電商,互聯網行業才開始掙錢,我們現在正在尋找這種'殺手級'應用。”

藍色彩虹孵化器項目開始於2015年4月1日,其名字來源於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所拍的單色彩虹照片,寓意生命的神奇。經過一年時間,藍色彩虹首期孵化了8個項目,這些項目都來自於華大基因,進行產業化運營,其中包括華大精準營養項目。

“我們是一個資源開放共享的心態,所以創立藍色彩虹。資本、知識產權、人才都能通過藍色彩虹對接。”劉靚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目前,依托華大基因平臺,藍色彩虹入孵項目能夠享受現有生命科學前沿技術資源和知識產權服務。華大與全世界千所生命科學前沿研究機構合作,走在生命科學知識產權最前沿,將有助初創團隊技術更新。

同時,華大基因將自身的基因測序技術以及其下在農業、醫學等方面大數據資源與初創團隊有序共享。而在資本方面,藍色彩虹目前引入松禾資本、同創偉業等深圳本地創投為孵化項目提供啟動資金。“華大現有的私募股權平臺以及未來上市後作為上市公司的平臺都可以為這些團隊提供幫助。”劉靚說道。

目前,除了深圳總部,藍色彩虹孵化器還將落戶北京、貴陽、蘇州和成都。

借由藍色彩虹開放平臺,華大基因計劃紮根上中遊產業,而下遊產業交給合作夥伴。在孵化項目的基礎上將現有的平臺資源轉化為產業化內容。

目前,華大基因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布點,在國內許多地區都有分支機構。“華大的商務平臺能為初創團隊產品推廣提供很好的渠道。”劉靚介紹道。

作為華大基因目前下設的經營性項目之一,產前基因檢測(NIPT)為華大醫學業務帶來部分收入。華大基因在今年3月份宣布完成了100萬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劉靚認為會有更大體量的項目產生。“我們要發掘經濟體量更大的公司,前幾年可能是辛苦打基礎,要培養產業人才。”

而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促使生命科學領域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我們預計未來十到十五年行業可以出現類似BAT這樣市值過萬億的企業,所以現在兩三年是打基礎,三年後發力,八年到十年可以看出有王者相的企業。”劉靚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12

泛大西洋聯手攜程創建旅遊業投資平臺 初期資本為4億美元

8月29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泛大西洋資本集團正聯手攜程網創建一個新的投資平臺,以便抓住中國新一輪旅遊熱潮的商機。

於今年早些時候成立的Ocean Link獲得了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和中國在線旅遊市場領導者攜程旅行網的支持。該公司高管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稱,其初期資本為4億美元,隨著找到更多投資機會,該公司制定了規模增長計劃。

Ocean Link已經有所收獲。Ocean Link與攜程旅行網和互聯網巨頭騰訊等投資者所組成財團於5月份完成了以6.22億美元收購中國第三大旅行預訂網站藝龍網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交易。Ocean Link正領導另一個財團收購紐約上市的中資旅行公司去哪兒,該交易仍在進行。

中國消費者的海內外旅遊消費正在增長。高盛預計,到2025年中國遊客海外旅遊消費將達4500億美元,較上年的2,500億美元增長0.8倍。

這個專註於旅遊業的新投資平臺是一個私募股權投資工具,但有著一個長期側重點。該平臺董事會成員包括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和泛大西洋資本集團中國業務新負責人張弛。Ocean Link已籌集了足夠的資金,使其在中國海內外尋找投資機會時具備靈活性。

Ocean Link合夥人江天一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旅遊業市場巨大且成長迅速。他表示,以行業為重點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正變得愈發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