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再度提高成品油消費稅 同時降低成品油價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42

QQ圖片20141212173408

財政部今日下發了通知,進一步提高成品油銷售稅。隨後發改委宣布下調油價,12月12日24時起,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70元和40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7295元和6000元。

減價和加稅兩個因素相抵後,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70元和400元。發改委稱,受成品油消費稅進一步提高影響,此次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少降500元和240元。

為什麽今年年內連續兩次調整了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   財政部在官網上解釋稱:

為進一步加強消費稅在治理大氣汙染、促進節能減排方面的調控力度,合理引導消費需求,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是必要的。這次政策調整,仍選擇油價下行時實施,不僅沒有因提稅導致油價上漲,還實現了提稅與降價同步,兼顧了宏觀調控需要和社會承受能力。  

以下為今日財政部上調成品油銷售稅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促進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現將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問題通知如下: 

一、將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 

二、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航空煤油繼續暫緩征收。 

三、本通知自2014年12月13日起執行。

此前,11月28日,財政已經上調過一次成品油銷售稅。當時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表示,將對成品油等部分產品消費稅進行調整。財政部表示,消費稅是國家引導生產和消費、促進節能環保、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稅收工具,此次消費稅政策調整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邁向健康可持續的增長模式。並表示,從全球看,中國並非唯一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國家。

近期國際市場油價震蕩下行,按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規定,11月28日是調價窗口期,國內汽、柴油價格可有所下降,考慮到居民個人和企業的負擔能力,這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額與應降價金額相當,“提稅不提價”,因此政策出臺後國內油價不會上漲也不會降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40

越秀交通:新收購大大提高負債率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9.html
年尾本應寫2015年展望,但越秀交通基建(1052)週三公告,以人民幣19.49億元收購湖北省隨岳南高速公路。我曾於10月10日為文分析越秀交通,既然有新消息,為向讀者負責,今次先跟進通告。

高速公路股屬於傳統型價值投資。因為基建成本高,獨家經營權年期長(以數十年計算)。由於車流量和公路費的波動幅度不大,債務雖重但攤還時間表清晰,加上營運年期長,行業的變動因素少,所以較其它行業容易估算未來收入和盈利。增長一般保持中單位至低雙位數,而且定期派股息,適合長線的價值投資者。這類公用股向來可以合上眼長線持有,然而這次我卻要『唱反調』- 才兩個月時間,新資訊令我認為暫時不適宜長線持有越秀交通。我於10月初推介該股後,11月中股價曾升至$5.2 (+9%),未知讀者有否獲利回吐?如果未持有,可先採觀望態度。


細談收購交易前,先看全年至今的營運數據。10月初的分析文章,營運數據截至8月份:

(每年1-8月)             2012          2013          2014
日均收費車流量 +10.7% +15.8% +10.7%
路費收入 +7.4% +15.8% +9.9%

數據顯示2014年的車流量和路費收入截至8月都有~10% 增長。若果計及 9 月和10月呢?

(每年1-10月)             2012          2013          2014
日均收費車流量 +9.0% +16.6% +7.7%
路費收入 +5.8% +17.2% +8.0%

2014年 YTD 的車流量和路費收入,都被9月和10月的營運數據拉低。車流量在9月和10月分別按月下降了12.6% 和 14.3%,而路費收入則分別按月下降10.7% 和7.5%,下降幅度蠻驚人的。我翻看過去數年的數據,10月有顯著降幅屬正常(十一黃金周的季節性因素?),2012年和2013年10月的車流量,按月下降15.4% 和15.9%。可是,9月份的車流量都錄得輕微升幅(基本持平),但今年卻異常地下降了12.6%,路費收入更下跌10.7%。越秀交通在廣東省、湖北湖南等營運7個高速項目,另外聯營3條高速2條大橋。既非同一地區,又非只得一條高速,怎麼9-10月的流量突然全線下跌?我大惑不解。但無論如何,公司2013年因著2011和2012年末新營運高速公路帶來的高增長,2014年是看不到了。按1-10月的數據估算,全年的路費收入只有6%-9%增長。

高速公路的業務增長放緩,也許只是暫時性因素,不足以令我卻步。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的財務穩健,現金充足,短期債務不多。可是,12月17日的收購公告,指公司將以現金 17.92億人民幣(~22.4億港元) 和承擔1.58億人民幣債務作為收購代價。目標公司湖北省隨岳南高速公路過往的業績(未經審核數字):

(人民幣億元)               2012          2013          2014 (1-8月)
收入 3.12 4.05 3.07
稅後盈利 (99.6) (30.5) 0.11

估計目標公司2015年收入達4.75億 -4.95億人民幣,而2016年將有15%增長,其後每年約有6-9%增長率。

即是岳南高速公路今年才扭虧為盈,而且淨利潤率低,僅3.6%。相比越秀交通基建2014年上半年淨利潤率達33.1%,確實望塵莫及。這宗收購怎麼看,短期內都不會大幅提升越秀交通的營業額或利潤,卻大大影響資產負債表。

截至2014年6月30日,越秀交通持有約現金11.6億人民幣,扣除短期債項約5.5億,剩餘約6.1億元現金。這宗收購的現金代價部分約17.9億,25%即~4.5億由內部資源支付,其餘75%(~13.4億) 公司將會舉債支付。2014上半年業績顯示,公司長期貸款達48億人民幣,加上將舉債的13.4億,以及收購的債務代價1.58億,即長期債務將達63億人民幣。而收購的新公司,在未來數年對盈利的貢獻有限。加上過去兩個月的車流量和路費收入顯著下降,我認為公司業務的短期增長有限,負債率又大大提高,而相對的現金比例低,再不是傳統型的穩健價值投資。


(圖片來源:港股360)

公司現價~$4.75,市值~79億港元(~63.2億人民幣),等同未來的長期負債額。現價市盈率~11倍,處於上升通道底部,交投不活躍。價值投資者若持有該股,或可以博其反彈至上升通道較高位置再決定是否繼續持有。

下星期五是boxing day,普天同慶大家放假,預祝各位聖誕快樂~!

(此文同見於《信報》網站《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83

給油企業減壓?財政部提高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28

財政部日前發布通知稱,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決定從2015年1月1日起,將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至65美元/桶,此前的起征點為55美元。

在油價暴跌的背景下,石油上遊開采企業苦不堪言。中國經濟網提到,國內部分老油田開發、生產成本高企,根本沒有“特別收益”可言。尤其是國際油價暴跌的這段時間,石油上遊開采企業叫苦不叠。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在一時間節點提高,將很大程度卸下油企的稅負重擔。

網易財經則引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觀點稱,本次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提高應該跟國際油價沒有關系,主要是跟國內石油企業的成本不斷上漲有關。

近年來國內石油企業的開采原油是越挖越少,越挖成本越高,尤其是三巨頭在海外收購的資源,都是在國際石油價格處於高點時進入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但是另一方面,國內石油巨頭往年業績好的時候,政府並沒有直接調高起征點,其實去年是個很好的機會,但是沒有調整,當前再調的話有其合理性,只不過當前調整很容易讓外界跟油價變動聯系起來。

還有媒體統計,2009-2013年,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累計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分別為3264.95億元、1057.59億元和1193.65億元,在“三桶油”所繳納的稅費中分別占31.1%、33.8%和13.9%。這條消息對於“三桶油”的業績有重大提振。

所謂石油特別收益金,簡單點說就是“石油暴利稅”,是國家對石油開采企業銷售國產原油因價格超過一定水平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比例征收的收益金。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較年中最高水平已經接近腰斬,布油保持在60美元左右水平。網易財經提到,當前國內油企平均成本已達每桶55美元左右,這其中除了直接開采成本外,還包括勘探成本、稅收和銷售成本等方面。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對中國經濟網表示,國內原油銷售實現價格要略低於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格,“兩桶油”銷售原油的實現價格理論上已經低於起征點,特別收益金已經不再繳納了,特別收益金調整短期內不存在實質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原油價格肯定還會回到上升趨勢,那時候對“兩桶油”等企業就是實打實的利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46

馬駿:油價降低10% 中國GDP可提高0.12個百分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82

17日,第十二屆中國財經風雲榜暨“書寫改革信心”財經中國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演講指出,用CGE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這個結論與我們的判斷基本吻合。”

和訊網報道,馬駿認為,需求面的變化不是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而供給面的變化,包括對未來供給預期的變化,是導致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具體因素包括美國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快速發展、沙特宣布不減產以及市場預期美國將放開原油出口等。

馬駿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對國際油價下跌對中國CPI漲幅、GDP增速和國際收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分析。

他得出的結論認為,假設年均油價的基準預測下降10%,我們估計年均CPI漲幅會比基準情景下降0.2-0.3個百分點,年均實際GDP增速比基準情景可獲微弱提升(約 0.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會擴大0.2個百分點左右。在行業層面,油價下跌將使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明顯受益,對石油加工行業影響較為中性,對石油開采行業則為明顯的負面沖擊。

和訊網,以下為馬駿在第十二屆中國財經風雲榜暨“書寫改革信心”財經中國年會上演講實錄:

2015年的中國經濟將面臨著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從國內來看,我認為房地產價格的走勢及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對此的反應、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下降對基礎 設施投資的影響是需要十分關註的因素。從國際上來看,最近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及其未來變化對通脹、增長和宏觀政策的影響同樣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我今天想圍繞著油價討論三個問題:第一,近期油價大跌的成因;第二,國際上如何看油價下跌的經濟影響;第三;油價下跌對我國通脹、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和主要行業的影響。

  第一個問題:最近油價下跌的成因

  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下跌了約50%,是2009年以來短期內(六個月之內)的最大跌幅。過去30年內,6個月之內油價下跌30%以上的情形只出現過五次。我們從需求、供給、預期、美元匯率等幾個方面來分析這次油價下跌的原因。

  需求面的變化不是主要因素。從需求面來看,去年全球經濟總體增長比較平穩(2014年前三季度,發達國家年化GDP環比增長分別為 -0.7%,2.0%,2.4%),用GDP增速變化(傳統的需求面因素)難以解釋油價的大幅下降,但全球經濟油耗強度確實有所下降。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測 算,去年下半年世界日均石油消費量的降幅約為0.8%,因此估計需求面因素解釋了油價下跌的20-35%。由此可以認為,推動此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不是 需求面的變化。另外,過去半年來,油價降幅遠遠大於金屬價格的變化(從7月到12月,金屬(包括銅、鐵礦石、鋁等)價格下降幅度不到10%,而石油價格下 降近50%)也表明僅僅靠需求面因素難以解釋油價的大幅下跌。這是因為,如果是由於需求因素主導的油價下跌,同樣的需求因素一般也會導致金屬價格的大幅下 降。

  供給面的變化,包括對未來供給預期的變化,是導致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第一,頁巖氣和頁巖油的快速發展使美國天然氣和原油產量快速增長。2013年美國天然氣和原油的產量分別比2008年增長了24%和48%(年均約為5%和10%),最近的增速更為迅速 (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天然氣和原油產量月度同比增速均值分別為11%和15%)。這也導致了美國對原油和天然氣進口的持續下降。

  第二,沙特宣布不減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場供應的調節者,油價上漲就增加供應,油價下跌就減產。但是,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2014年 11月27日的維也納會議上宣布在油價大跌的情況下不減產。該消息使油價在兩天之內的跌幅超過10%。沙特王子Turki al-Faisal al-Saud在12月2日表示,“除非伊朗、俄羅斯和美國願意一起減產,否則沙特不會考慮任何減產措施。沙特不會主動放棄市場份額”。

  第三,市場預期美國可能放開石油出口,導致全球總供給上升。去年6月,美國商務部裁決,美國的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 Company公司和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公司對一種超輕質原油進行少量處理後,可以將其合法出口。這表明奧巴馬政府已經悄然清理了40年以來首批未精煉美國原油出口的障礙,將允許能源企業逐漸突破將美國生產的原油向海外出口的長期禁令。奧巴馬政府最近(2014年 12月30日)采取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兩項步驟,可能提高經過加工的輕質原油(可用於出口)的產量。如果美國放開石油出口,長期來看美國原油產量可增加 330萬桶/天,相當於目前全球產量的4%。

  除了上述供求因素之外,美元升值也是以美元計價的油價下跌的原因之一。主要國際油價(如布蘭特、WTI等)都是用美元計價的,因此美元升值必然導致用美元計價的石油價格的下跌。從去年6月到12月,月均美元指數(對一籃子貨幣)升值了約10%, 解釋了同期美元計價的油價下跌幅度的20%-25%。

  關於2015年的國際油價走勢,市場預測分歧很大,但各機構最新發布的對2015年布蘭特油價的平均預測在65美元/桶左右(比去年年均油價約 低30%),且多數機構預期油價在年內將呈現前低後高的態勢。有石油分析師預測,今年上半年平均油價在55美元/桶左右,三季度上升到60-65美元 /桶,四季度可反彈至80美元/桶。預計年內油價走勢呈前低後高的理由是,邊際成本過高的油田停產和投資下降導致的供給反應,以及低油價刺激導致的需求上 升都將逐步強化。關於供需變化的強度,花旗銀行的預測是,今年全球石油供給增速將比2014年減緩0.7個百分點,而石油需求增速則會比2014年加快 0.6個百分點。

  第二個問題:國際上對油價下跌的經濟影響的分析

  國際上,大量經濟學文獻對油價變化的經濟影響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的分析,重點主要在油價變化對產出、通脹率、國際收支等變量和對宏觀政策的影響。

  (一)油價下降對產出的影響

  國際上相關文獻所研究的主要是油價上升對產出的影響,而不是油價下降的影響。從理論上講,油價上升主要通過三個渠道降低產出。一是油價上升推高 生產成本,較高的成本導致最優產出的下降;二是油價上升抑制消費(如抑制對汽車的消費,並擠出其他消費),從而導致總需求下降並負面影響產出;三是油價上 升推高通脹,導致貨幣政策緊縮,總需求和產出因此下降。至於哪個渠道更為重要,相關研究沒有給出一致的結論。針對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段的數據所作的實證研究 表明,在油價上升的背景下,由於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的產出變化占對產出總變化的貢獻在30%-75%之間。

  關於油價下降對經濟的好處,西方學者的註意力主要集中於對消費的提升作用。比如,近半年的油價下跌對普通的美國駕車者來說,省下了每年500美元的汽油費,對消費的刺激相當於工資上漲1%。對德國的普通駕車者來說,每年也可省下200-300歐元的汽油費用於其它消費。對消費者來說,油價下跌相當於減稅或補貼對消費的刺激,會從需求面拉動產出。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油價下跌雖然會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產出水平,但影響的效果與油價上升相比具有不對稱性,即油價上升對產出的負面沖擊要大於油價 下降對產出的正面影響。對這種不對稱性的解釋至少有兩種:一是認為價格、工資的粘性有不對稱性,即工資、價格上漲比較容易,但下降比較難,因此油價下降通 過價格影響產出的效果相對於油價上升來得更小。二是認為貨幣政策的反應具有不對稱性,即由於多數老百姓對通脹十分厭惡,但對通縮的反應則比較不明顯,所以 油價上漲更容易導致緊縮貨幣的政治壓力,而油價下跌引致的松動貨幣政策的壓力相對小一些。

  另外,在分析油價對產出的影響時,還要區分是由於需求面還是供給面原因導致的油價下跌,兩者對產出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油價下跌主要是總需求下 行所導致的,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油價下跌已經是經濟下降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不應過度預期油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如果油價下跌主要是由供給增加所 致,則油價下跌就成為刺激需求的一個原因(外生沖擊),會比較顯著地提升經濟增長。

  關於油價上升對實際GDP的影響幅度,Jimenez-Rodriguez 和 Sanchez(2005)的研究顯示,如果油價上升10%,美國實際GDP增速會降低0.3-0.6個百分點,歐元區GDP增速則會下降0.1-0.3 個百分點。關於油價下跌對產出影響的幅度,最近瑞士銀行的研究報告估計,如果油價下跌15%,全球GDP增速可提高0.25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報告 也表明,由於供給原因導致的油價下跌30%可以提升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約0.5個百分點。

  (二)油價下降對通脹的影響

  油價變化對通脹(CPI、PPI的變化率)的影響渠道至少有三種。首先,汽油、柴油等油品本身就是CPI和PPI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 響這些價格指數;其次,油價的變化會逐步影響石化、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產出價格,並在更長的時滯後通過投入產出關系影響幾乎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因此, 如果油價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它不但會在短期內影響整體通脹(也譯為標題通脹,即headline inflation),最終還會影響核心通脹(剔除食品、石油價格影響後的通脹水平)。第三,油價變化可能會影響通脹預期,而預期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 速”油價向核心通脹傳導的作用。

  IMF用MULTIMOD模型對油價上升如何影響發達國家的消費價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如果油價永久性上漲50%,會提高美國和歐洲的年度CPI漲幅1.3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研究指出,10%的永久性油價上漲在其效果高峰時將導致全球CPI漲幅提高0.3個百分點,而30%的永久性油價下跌則將使全球CPI漲幅降低0.4-0.9個百分點。

  (三)油價下降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凈進口國。石油凈出口並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包括伊朗等多個中東國家、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主要石油凈進口國家(地區)包括歐元區、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等。采用進出口數據計算油價變化的直接影響的結果是,如果油價永久性下跌20美元/桶,美國、中國、日本和印度的經常項目平衡(current account balance)與GDP的比例分別會上升(改善)0.3、0.4、0.6和1.0個百分點;沙特、卡塔爾、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經常項目平衡與GDP的比例則會下降(惡化)8.5、6.7、2.5、0.6個百分點。國際收支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俄羅斯等若幹石油出口國匯率大幅下降的原因。

  (四)油價下降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關於在多大程度上油價下跌會導致通縮壓力,從而使貨幣政策較預期為更為寬松,各方觀點不一。從理論和各國經驗來看,油價下跌時,貨幣政策面臨多 大的寬松壓力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油價下跌是否持續、實際利率是否明顯上升、該國是石油凈進口和還是凈出口國、物價和工資的不對稱粘性是否明顯等。

  最近的一些跡象表明,油價下降對美國、日本和歐元區貨幣政策的影響就可能有所不同。美國的一些學者和官員表示,此輪油價下跌未必是長期的,對通脹預期影響不大,目前就業改善的勢頭十分強勁,因此美國加息的步伐不會受到影響。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討論量化寬松政策時,則多次提到了油價下跌,似乎是想以此強化貨幣寬松的理由。歐央行理事會成員Peter Praet最近也公開表示,油價大跌加劇了歐元區通縮(包括核心通脹率繼續下降)的風險,並且開始影響通脹預期,貨幣政策應該對通脹預期的變化有所應對。

  第三個問題: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我們用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和其他方法對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的CPI漲幅、GDP增速和國際收支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定量分析。下面簡單介紹我們使用的方法和主要結論。

  我們假設2015年年均油價比先前的基準預測降低10%,並在此基礎上分析油價下降對主要經濟變量的影響。這是因為,在2014年10-11月 份期間,市場對2015年布蘭特油價的預測為74美元/桶左右,比2014年的年均93美元/桶降低約20%,這個油價預測已經反映在大部分最近發表的各 種經濟預測之中。由於12月份以來油價繼續走低,最近幾周市場對2015年平均油價的預測已經降到了65美元/桶左右,比先前預期的74美元/桶又降低了 約10%。為了判斷與先前基準預測的差異,我們在模擬中考慮油價進一步下降10%的假設,而非下降30%的假設。

  (一)對我國CPI漲幅的影響

  關於油價變化對CPI漲幅的影響,可以用三種辦法進行估計:統計(指數權重)法、CGE模擬方法、計量回歸方法。其中,統計法直接采用CPI中成品油的權重估算,CGE方法將油價下降作為外生變量沖擊引入一般均衡方程組體系進行求解,計量方法則構建了油價、產出缺口、食品價格等變量對CPI的解釋方程。 統計法由於無法考慮到原油價格向各種中間和最終產品的傳導,會低估對CPI的影響,所以只能作為參考。除了這三種方法之外,也有學者使用投入產出表方法, 但由於投入產出表方法只考慮上遊產業向下遊的價格傳導,沒有考慮到需求變動、工資以及盈利等因素對價格的反應,該方法傾向於明顯高估油價變動對CPI的影 響。下表列出我們用前三種方法所作的估算。根據CGE和計量方法的結果,如果年均油價下降10%,我國年均CPI漲幅會下降0.2-0.3個百分點。

  (二)對我國GDP增速的影響

  我們用CGE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 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這個結論與我們的判斷基本吻合。油價下跌對我國GDP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占我國全 部能源消費的比重不到20%。

  (三)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2013年我國進口原油2.82億噸,進口依賴度達58%。顯然,國際石油價格的下跌,會直接降低我國的進口支付,提高我國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下跌,會略微提升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提高實際進口。依據我們CGE模型的估算結果, 若國際油價下跌10%,我國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將上升0.16個百分點。

  (四)對我國各行業產出的影響

  我們用CGE模型估算了國際石油價格下跌10%對135個行業實際產出的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於國內市場受進口原油的替代等因素,其產出 會比基準情景下降1.3%。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化學纖維這三個產業直接受益於中間投入成本的下降,其產出會比基準情景分別上升1.1%、1.0%和 0.6%。油價下降會刺激航空業產出比基準情景上升0.3%。其他行業受影響相對較小。

  總結一下,我們的主要結論是:

  從全球來看,油價下跌會略微提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全球通脹率。油價下跌對日本和歐元區來說可能強化其松動貨幣政策的壓力,但對美國的加息 步伐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此外,油價下跌將導致不同國家之間收入再分配,俄國、委內瑞拉和一些中東國家的國際收支和經濟增長將明顯惡化,日本、韓國、印度 等國的國際收支則將明顯改善。

  關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假設年均油價的基準預測下降10%,我們估計年均CPI漲幅會比基準情景下降0.2-0.3個百分點,年均實際GDP增 速比基準情景可獲微弱提升(約0.1個百分點),貿易順差與GDP的比例會擴大0.2個百分點左右。在行業層面,油價下跌將使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明顯受 益,對石油加工行業影響較為中性,對石油開采行業則為明顯的負面沖擊。

  許多石油分析師預測今年的平均油價(65美元/桶左右)明顯低於去年,但由於石油供求對低油價的反應逐步顯現,油價在年內將呈現先低後高的走勢。基於這個判斷和基數效應,我國年內同比CPI漲幅也很可能出現前低後高的態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50

歐央行拒絕提高債務規模上限 希臘增發短期國債願望或破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34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央行拒絕了為希臘提高短期國債規模上限至250億歐元的提議。

根據歐央行的規定,此類國債的規模上限是150億歐元。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上周日在訪問巴黎期間,向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專員Pierre Moscovici和法國財長Michel Sapin尋求支持,希望提高短期國債規模上限。如果提議通過,希臘政府可以增加發行100億歐元的短期國債,為自己贏得三個月的過渡期。

《金融時報》援引兩位歐央行官員的表態稱,歐央行不會接受這個提議:

希臘試圖完全依賴歐央行來解決債務問題,但歐央行將采取強硬態度。

希臘與“三駕馬車”此前簽訂的債務援助協議將在本月底到期。盡管希臘政府聲稱,即使沒有外部資金,政府可以堅持到今年7月。屆時希臘政府需要償還一項高達35億歐元的債務。但歐央行擔心,如果這種局面僵持下去,會出現市場恐慌和擠兌風險。

歐盟委員會主席將在下周三歐盟峰會上與希臘領導人見面商討此事。

彭博社報道,美國政府和英國政府也密切關註希臘問題的走向。英國財長George Osborne在周一會見希臘財長Yanis Varoufakis後表示,希臘對全球經濟是一個威脅。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對CNN的采訪中表達了對希臘問題的看法:

當你的成員國家的經濟狀況直線下滑時,你必須有一些刺激增長的策略,而不是簡單地向它的納稅人要更多錢。這樣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586

央行馬駿:要通過降準提高貨幣乘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77

周三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據微信公號“人民幣交易與研究”,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解讀稱:

我國面臨的國際收支情況已較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目前雖然經常項目還有順差,但資本與金融項目已經出現逆差,外匯占款變化已經不再是創造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換句話說,由於央行已基本退出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幹預,外匯占款已經不是一個投放長期流動性的來源,因此必須使用其他流動性投放渠道和工具。在這個背景之下,有必要通過降準來提高貨幣乘數,並配合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來保持廣義貨幣的合理增速和適度的流動性水平,保證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平穩增長。

除了國際收支因素之外,季節性因素也是這次央行降準的考量之一。春節之前的一段時間,需要投放的現金量很大,會出現較大的流動性缺口, 有必要搭配使用降低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來保證流動性的供節。

另外,宏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也要求央行通過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保持政策的松緊適度,起到穩增長的作用。最近一段時間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包括繼續走低的PMI指數和繼續減速的房地產投資等;通脹率持續走低,實際利率面臨上行壓力。

在今天宣布的降準內容中,除了對金融機構的普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這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793

持股比例大幅提高 日本GPIF規模達到創紀錄的137萬億日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46

20141103-GPIF

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規模在去年四季度上漲5.2%,使其資產升值至137萬億日元,創下歷史記錄。

四季度,GPIF持有的日本債券上漲1.9%,日本股票上漲6.2%,海外債券上漲9.4%,而海外股票上漲10.3%。

截至12月底,GPIF持有43.1%的日本債券、19.8%的日本股票、13.1%的海外債券、19.6%的海外股票和4.3%的短期資產。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去年10月,GPIF宣布批準將國內、國外股票配置比例從12%提高至25%。批準將日本債券配置比例從60%下調至35%。GPIF未提供短期資產配置目標。

除了更改GPIF資產配置以外,日本央行去年10月還出乎市場意料宣布將基礎貨幣規模增加10萬億日元,增至80萬億日元,並要讓QE項目年度購買ETF和REIT資產的規模翻三倍。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政府的決定將導致日元對美元今年走低,日本股市將因GPIF增加投資而上漲,對日本債券倒沒多少影響。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認為日本央行上述貨幣政策決定顯示,該央行將最大限度影響市場視為更優先的任務,美元對日元和日本股市將明顯受其影響。該央行顯然在與GPIF配合。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78

財政部:簡單提高個稅起征點不公平 沒“隨意”上調燃油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148

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左)、副部長劉昆(右)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 殷剛/圖)

3月6日上午10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副部長劉昆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正在審核地方債務

記者:按照地方債務的甄別工作要求,省級部門應該在1月5日之前就已經把地方債的甄別結果上報財政部,但結果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把存量債務認定為地方債的機會。因此,融資平臺可能會傾向於多報賬。這樣的結果就有可能大大比2013年的時候審計結果要多。請問樓部長,地方債規模是不是出現了一個“激增”,區域性地方債務的危機會不會出現?

樓繼偉:2013年審計署公開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的地方債務審計情況,地方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10.9萬億。我們又對這次審計後一年半以來地方的存量債務做了一次統計,確實如你所說,“正在審核”,你的心理摸得很準。但是審計的時候,各地是不是盡量搞得少點?這次甄別工作布置後,他們是不是就多報一點?所以,他們報完以後,我們還要再審核,審核的過程還沒有結束。結束之後,我們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這是第一。

第二,地方債的問題是一個客觀現實。預算法在修訂之前,地方是不得舉債的,而事實就產生了這麽多。那麽,必須開前門、堵後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開前門,大家已經知道了,今年的預算是6000億地方債。後門的問題,就是歷史形成的這些債務,我們必須正視它們,逐步消化解決。

樓繼偉表示,地方債務從總體上看,風險是可控的。一些局部地區債務比例過高。

簡單提高個稅起征點不公平

記者:我們國家個人所得稅征收政策會不會有所改變,會不會減輕個人所得稅負擔來刺激消費?

樓繼偉:總體來說,個人所得稅面臨著稅制不合理的問題。

第一,我國分類征收個人所得稅,有11個分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對此進行改革,改成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實際就是綜合所得稅制。這樣的稅制比較科學,簡單地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並不公平。我曾經回答過,個人收入5000元一個月,日子可以過得不錯,如果有撫養、有贍養,那麽日子就很艱難。因此,最根本來說應該是改稅制。

第二,在現有情況下,能不能有一些改進呢?比如我們前年年底提出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EET的政策。也就是說,在繳存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的時候,免征個人所得稅;在投資的時候,投資收益免征個人所得稅;在給付的時候,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是一個延遲納稅的政策。那麽,在現有的個人所得稅制框架之下,給予一定的鼓勵,鼓勵增加養老保險今後的保障程度,當然同時也有利於當期的消費。

去年中央財政“三公”經費較前年減少8億

記者:今年許多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一次提出了壓縮“三公”經費,個別省份的削減幅度甚至達到30%以上。現在問題來了,削減掉也就是說節省出這部分的錢都去哪兒了?是不是也應該公開具體的去向,接受人民的監督?

樓繼偉:全國的情況我們不是很清楚,因為中央是代編地方預算,地方預算由他們自己編,我們代編是匯總他們的預算,因此細節不在匯總範圍內。

中央財政去年“三公”經費是71億多,比前年減了8億,今年的預算是按照不多於去年來安排的。至於中央減下來的8個億,收回總預算平衡,這是一個財政上的常識,沒有說收回的錢用到什麽地方,收回總預算,平衡在各個方面。

2020年前落實稅收法

記者:全國人大發言人傅瑩提出,2020年努力要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財政部的報告里也提出來,國務院已經提交了時間表的建議。我想請問樓部長,這個時間表具體是怎麽樣的?另外,從現在到2020年還有5年的時間,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稅收法定有沒有可能提前落實呢?

樓繼偉:目前的18個稅種中,有3個是由全國人大立法來實施的,其他是根據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務院的授權,在改革期間可以由國務院訂立條例,修改稅收政策。目前是按照這個規定做的。三中全會要求,要貫徹稅收法定原則,時間表總體上來說是要求在2020年基本完成所有的改革任務,或者說最重要的改革任務全都完成。那麽,稅收法定是一項重要改革任務,按我的理解,在2020年以前應當完成。財政部只是提出了一個時間的建議,但主導不是在財政部,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我們提出一個建議,請他們考慮哪些是成熟的,哪些是放在前面的,哪些是放在後面的。

財政部沒“隨意”上調燃油稅

記者:去年連續三次上調燃油稅。我的問題是在全面實行稅收法定之前,財政部是否還是可以比較隨意的去增加稅種或者提高稅率呢?

樓繼偉:首先,我對你的提法不太認同,不是財政部隨意,財政部是和稅務總局共同研究,也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見,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最後報國務院批準同意之後才出臺政策的。那麽,1985年的授權到目前為止仍有效,所以不是隨意。

第二,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有時間表的。我們在時間表的框架之下,依法開展工作。比如兩個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其中有一些項目也授權給國務院了,可以制定一些政策,類似於近期剛剛出臺的對小型微利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政策,就是國務院出臺的政策,也是人大授權的。但是,按照已經出臺的稅法,我們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備案。在沒有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確定的,或者全國人大確定的那些稅法,到目前為止仍舊授權國務院,不是隨意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41

奇虎路演會議紀要:品牌優勢整合市場,利潤率預計提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16

奇虎 (QIHU.US) 路演會議紀要:品牌優勢整合市場,利潤率預計提高
作者:馬原




在 2014 年 4 季度奇虎業績公布之後,我們組織了一次 NDR,奇虎管理層與投資者分享了公司最新近況及公司發展策略。奇虎於 2014 年年中正式推出移動搜索,2015 年 1 月推出獨立搜索品牌“好搜”,2 月正式進入醫療廣告市場。未來將繼續致力於 PC 及移動搜索商業化提升,目標在 2015E、2016E 移動搜索流量分別達到15%-20%及 30%的市場份額,PC 搜索收入達到 15%及 20%+的市場份額。近期莆田系醫療商與百度暫停廣告投放合作的事件也給奇虎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在企業安全領域,由於政府重視度提高,奇虎也將有較大的發展機會,目標在 2-3 年內成為市場領導者,長遠目標是占據 20%的市場份額。預計 2015 年搜索業務推動收入高速增長,利潤率提升,Non-GAAP 運營利潤率達到 30%,受互聯網彩票銷售暫停影響,奇虎 2015 年彩票收入預計下跌 50%,但由於占總收入比重小,不影響全年收入增長情況。我們維持買入評級和 90 美金的目標價。

搜索業務:
* 推出“好搜”,建立品牌優勢。因為 360 的品牌優勢是安全,而不是搜索,為在搜索領域擴大影響力,2015 年初,奇虎推出獨立的搜索品牌“好搜”。

* 移動搜索發展勢頭良好,2014 年年中正式推出移動搜索。目前的發展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產品完善,接入 LBS 等服務提高用戶體驗;第二階段的重點將是品牌的樹立,利用 360 產品資源(安全、瀏覽器)宣傳好搜;第三階段將在應用商店大力推廣相關 APP以增加市場份額,預計到 2016 年底,移動搜索流量將會占到市場份額的 30%,今年的目標是占到市場份額的 15-20%。

* 在 PC 搜索方面,去年 4 季度奇虎搜索流量的市場份額是 1/3,搜索業務收入的市場份額達到 6-7%左右。奇虎將會加強與 Media V 合作建立廣告聯盟,並通過後臺改進、用戶關系改進等手段改善 PC 及移動端展示廣告,縮小收入份額與流量份額之間的差距。管理層表示,不管是經驗積累還是效率改進,奇虎都已經達到了一個節點,從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將開始推進商業化。4Q15 的目標是占據 15%的搜索收入市場份額,到 4Q16,目標將是占據 20%以上的搜索收入市場份額。

* 2015 年 2 月,奇虎正式進入醫療廣告市場,目前為止市場反應良好。近日,莆田系醫療商與百度暫停投放廣告合作,這給奇虎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莆田系醫療商占據中國醫療搜索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百度此前一直是其廣告投放的主要平臺。奇虎加入醫療市場,使得廣告投放者有了新的選擇。奇虎管理層預計 2015 年底或 2016 年年初醫療廣告收入將占廣告收入的 20-25%。

手機遊戲業務:
* 奇虎應用分發 90% 業務跟遊戲有關,2014 年奇虎應用商店的分發量份額市場第一,在 35%左右。奇虎手遊業務的增長速度高於市場整體增長速度,2015 年手機遊戲業務的增長目標是 70%左右的增長率,高於市場 50%的增長率。

企業安全領域:
* 國內企業安全市場在之前平緩增長,保持 10%左右的年增長率,去年達到 15 億美金的規模。但隨著國家政府對於國際監聽、信息泄露等問題更加重視,未來幾年內國內企業安全市場規模年增速將達到30%-40%,並在兩三年內規模達到 30 億美金。

* 另外,政府明確表示安全部分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原先在這一市場中的國外領先企業將會撤出,產生市場空檔。而目前在國內企業安全領域,尚未有一家國內企業市場份額超過 10%,這都給奇虎帶來了機會。

* 利用 360 的品牌優勢,奇虎可以進一步整合市場,在 2-3 年內成為企業安全領域的市場領導者,管理層表示,在企業安全領域,奇虎的長遠目標是占據市場 20%左右的份額。目標客戶群為以下四類:政府機關、科研和高校、大型國企以及大型私企。

* 4Q14 奇虎首次在企業安全領域實現收入,收入約 2000 萬美元。 雖然這部分收入季節性波動較強,收入主要集中在四季度,管理層預計接下來的 2-3 年,此部分收入的整體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收入高速增長,利潤 率提升:
* 2014 年,由於渠道(預裝機)等方面支出較多,利潤率有所下降。預計 2015 年利潤率會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收入高速增長,且增速超過費用增速。

* 毛利率會維持在 75%-80%的範圍,主要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1)搜索業務收入規模擴大之後,帶寬、服務器折舊等費用重計,由之前的 R&D轉入 COGS;2)搜索如果做聯盟,也會使毛利率受壓;3)企業安全毛利率較低,所以其收入的提升也會對毛利率整體帶來向下的壓力。而另一方面,規模效應又會使固定資產攤銷費用降低從而改善利潤率。

* 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會有所提高。運營費用中,R&D 費用增速放緩,2015年增速在 25%左右,主要是由於員工人數將會基本保持不變。S&M 費用在 2015 年增速在 30%-35%之間,其中營銷費用,主要是電視廣告費用 2015 年會跟 2014 年基本持平或稍有增長。 2015 年 Non-GAAP 營業利潤率目標是 30%,但是 2015 年一季度營業利潤率相對較低,是前兩年的平均水平。

預計 2015 年彩票業務收入下降一半。受此次互聯網彩票銷售暫停影響,奇虎2015 年彩票收入預計下跌 50%,在 3500 萬美元-5000 萬美元左右(1 季度 1500萬美元-1600 萬美元)。但是由於占總收入比重小,不影響全年收入增長情況。

與酷派的合作:今年年中推出第一款 :今年年中推出第一款 360 手機。。。在 2015 年 6-7 月,第一款360 手機將正式推出,奇虎將把軟件優勢整合進 OS,給用戶以較好的體驗。提到與酷派的合作,現階段奇虎主要貢獻軟件資源,並在手機推出後提升硬件影響力。

(來自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7

【讀書】“互聯網+”並不神秘,就是提高效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03/149490.html

黑馬說:“互聯網+”無疑是近一段時間最火的詞語,沒有之一。它其實是用互聯網方式重新做傳統行業的產品和服務。小米就是一個很好的模板。那麽傳統企業從小米身上,可以學習到什麽樣的“互聯網+”方法論呢?
 
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要做出超越用戶預期的功能、性能和品質的產品;第二,產品做出來後,要去掉所有傳遞價值的中間環節;第三,銷量起來之後,給用戶提供更高品質的後續服務,通過高品質的服務來實現最終的盈利。在他看來,“互聯網+”其實就是提高效率。

文 |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總裁 林斌


早在2009年,還沒創辦小米的時候,雷總就和我熱烈地討論過,怎樣用互聯網的方式做智能手機,創建出一套跟傳統公司不一樣的做法。從產品的早期研發,到做完手機之後的銷售模式和推廣模式,都要借助互聯網搞顛覆式創新。

 

我們當時沒有總結得像今天的“互聯網+”這麽好。今年的兩會把“互聯網+”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這也是對我們這五年多工作的一個肯定。

 

我對“互聯網+”的理解是:用互聯網方式重新做傳統行業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兩年前在智能硬件領域開始布局,做了大量投資,就是延續小米手機商業模式的創新,做智能硬件的“互聯網+”。

 

劉潤的新作《互聯網+:小米案例版》關註的核心問題是:傳統企業從小米身上,可以學習到什麽樣的“互聯網+”方法論。

 

我覺得小米主要有三個方法。

 

第一是從根本上來做好產品。以前,在生產性行業和快速消費品行業,大家想的更多地是我的產品要在國內能賣,得先定一個合適的價格,在這個價格的基礎上,再想怎麽把產品成本壓下來,怎麽把渠道費用降下來,怎麽把推廣費用加上去,最後能保持10%-20%的利潤。大家就是用這個方式來做產品。

 

我覺得“互聯網+”帶來的一個最核心的變化是商業模式的改變。我們開始做產品的時候,從來不去想價格,一上來先問能不能在這個產品里面用最好品質的供應商、合作夥伴。要做出超越用戶預期的功能、性能和品質的產品,遵循國際最高標準,先從這個角度去想。

 

第二是我們的產品做出來後,要去掉所有傳遞價值的中間環節,給大家一個買得起的價格。我們能根據硬件成本來定價,因為我們用互聯網去掉了渠道環節,電商也是“互聯網+”的一部分;推廣的時候,也盡量運用社交媒體的傳播能力。價格如果可以降得更低,就能讓更多的人可以買得到,能讓銷售的量級比原來的更大。

 

第三是銷量做起來之後,給用戶提供更高品質的後續服務,通過高品質的服務來實現最終的盈利。

 

這三點是我們在做智能手機過程中總結的一些經驗,現在我們開始在智能硬件領域複制。我們把智能硬件的性能和品質做得最好,然後再通過電商的方式把價格做得比同類產品便宜很多,賣出很大的量。加大銷量之後不僅可以通過服務盈利,同時也降低了硬件的生產成本。

 

其實,在創辦小米的時候,我們沒想過做智能硬件領域,做了智能手機後發現,同樣的商業模式可以做很多別的智能產品。這也體現了“互聯網+”是有普適性的。

 

當然外面很多傳言,說小米要做汽車、做房地產,我們都已經辟謠了,這些我們都不會做。我們覺得跟智能手機品類很接近的,或者互相有很強的粘連性的行業,像電子消費品、智能家居是下一個臺風口。

 

經過考察,雷總跟我們討論的時候說,這個機會是我們可以做的。因為我們做過手機,也做了電視,之後又做了路由器,如果我們來做智能家居,從硬件研發到軟件體驗都去做的話,肯定可以做好。這些智能硬件大部分都是跟手機的粘連性很高的,手機能夠遠程控制凈化器,相機也可以跟手機聯系起來,它們的聯動性很好。

 

我們通過投資的方式,與合作夥伴一起做,抓住這個大機會。某些品類的合作夥伴還不止一家,因為這個行業很大,我們的合作心態是蠻開放的。

 

其實不止是智能硬件行業可以用小米的方法來做,毛利率虛高、產品適合用電商的方式獲得大量傳播、產品有附加增值服務,具有這些特征的行業其實都有機會用小米的“互聯網+”的思路把它做一遍。

 

比如說房地產和汽車,雖然小米不會去做,但是它們挺適合用“互聯網+”重新做。

我和雷總參觀過特斯拉的工廠,其實它做汽車的很多思路跟小米在中國做手機特別像。

 

它對產品的定義跟傳統公司完全不一樣,它會給用戶一個非常大的驚喜,沒有想到,原來汽車可以這麽做,這是非常超出用戶預期的。

 

它的銷售模式其實也很獨特,相當於在網上賣汽車,但是有線下體驗店。

 

它也不走什麽代理商渠道,把中間環節全去了。這跟我們在網上賣手機,在線下開“小米之家”的模式挺相似的。

 

在中國的各個行業都有用“互聯網+”重新做的機會。這既讓廣大創業者興奮不已,同時也讓很多傳統企業有些恐慌。

 

其實大家不要覺得“互聯網+”或者互聯網思維有多神秘,我覺得回到根本的根本,就是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有很多方面,比如提高產品效率。你做十個產品消耗的精力可能遠比做好一個產品消耗的精力多得多,但你發現做十個產品還不如做好一個產品創造的效益高。

 

提高效率還包括提高公司的組織效率,以及商業模式的效率。在銷售方面,產品從你的倉庫出來了,要經過省代、市代、縣代,每一級代理商都意味著一道銷售環節,效率很低;推廣方面,傳統做法的效率也是不高,我的微博粉絲不多,但是好的微博我一轉就是幾百萬的閱讀量,非常有效率,現在微博、微信有這麽強的傳播力,就是企業提高效率的途徑之一。

 

所以傳統廠商不要覺得“互聯網+”有多神秘,就是要提高效率,在整個公司的運營上提高效率。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林斌,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總裁;由i黑馬整理摘自《互聯網+:小米案例版》,經授權發布。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