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最新的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王健林的財富已達369億美元,比2015年初增加117億美元,增幅達46.4%。無論財富總數還是財富增長幅度,都穩居亞洲和華人富豪第一,並進一步擴大對其他亞洲富豪的領先優勢,在全球富豪榜的排名也攀升至13位。緊隨王健林之後的是李嘉誠和馬雲,財富同為299億美元,三人包攬亞洲前三,在全球富豪榜分別名列20位和21位。
雖然富豪榜將李嘉誠的排名列在馬雲之上,但若以財富增加額計,馬雲的身家增加了15億美元(增幅5.3%),較李嘉誠的3.21億美元(增幅1.1%)為多。
此外,恒地主席李兆基排名亞洲第7、全球第43,身家176億美元縮水了8.66億美元。新世界創辦人鄭裕彤以103億美元身家名列第19位,縮水了41億美元。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兄弟未能進入亞洲富豪榜前20位,在香港四大家族中表現墊底。
根據彭博指數,全球400名上榜富豪擁有的資產合計達到3.9萬億美元(約30.42萬億港元),今年縮水190億美元,是該指數2012年問世以來的首次年度下跌。
今年股市表現反複,400名富豪的財富總額在5月18日峰值時更是達到4.3萬億美元,與1月1日相比增加了2,670億美元;但到8月份,伴隨全球市場多達1,820億美元的市值在一周時間內化為烏有,不但上述年內財富增幅消失殆盡,富豪們的資產總值還出現進一步的下降。
王健林財富卻在2015年實現逆勢大增。而且王健林自登上彭博億萬富豪榜以來,財富值一直穩步上升,排名也不斷攀升,在喧囂的網絡經濟背景下,展示出實業的力量。
王健林的成功靠的是創新和執行力,他通過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帶領萬達實現轉型,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帶來的成長機遇。在中國千億級別的企業中,萬達的轉型開始最早,也最成功。在電影、體育、旅遊、網絡金融等中國經濟增長最迅速的領域,王健林都通過提前布局,搶占先機。可以說,王健林財富的可持續性、成長性在世界頂級富豪中是領先的。
按照王健林的規劃,從2016年開始,萬達電影制作和發行、萬達體育、萬達旅遊、萬達網絡金融等業務都將相繼上市,這將使他的財富值大幅增長。此前,王健林在彭博億萬富豪的排名曾短暫進入過世界前十。按照萬達目前發展趨勢,王健林在2016年進入世界前十並繼續上升將毫無疑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彭博是全球領先的金融信息服務商,現在有一家創業公司要做新三板上的彭博,它有戲嗎?
文|劉雪兒 編輯|盧旭成
“新三板未來一定會是中國最活躍的資本市場之一,因為他的透明開放的機制決定了。”劉陽說道。
劉陽是挖貝網創始人和CEO,挖貝網是一家新三板的金融信息服務平臺,伴隨著新三板的推出和發展,挖貝網已在這個行業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雖然三板市場近期有點冷淡,但這並不妨礙價值投資者對新三板的熱情。劉陽創辦的挖貝網的研究數據顯示,已經有1996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1696.19億元,平均每家8497.95萬元。
截止到2016年6月15日,新三板掛牌公司已經超過7500家,預計年底將達到1萬家,其中主力群體是成立三五年、年利潤在500—2000萬左右的公司。
這些企業大多沒有專業的投資者關系經驗,甚至不能清晰的講出企業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未來價值所在,這讓投資人甄選優質項目的效率不高。
不同於主板市場有大智慧、同花順等巨型金融信息平臺,新三板市場的金融信息需求剛剛起步。在這個垂直細分的小領域,挖貝網(www.wabei.cn)已經有一支幾十人的團隊在專門為投資人整理行業數據和加工,研究公司、做專業的公司報道和分析。
這些被投資圈認為是“最苦最累的活兒”,劉陽認為,任何一個機構來獨立做三板基礎數據,成本都很高,也很浪費。
劉陽透露,挖貝要成為中立的信息和數據機構,低成本的將三板信息、數據和分析,分享給所有的投資人,讓投資人有時間去做價值更高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去深度挖掘好的投資標的。
挖貝網最早是劉陽個人的興趣,定位創業投資媒體,小團隊運作過著滋潤的日子。
2015年,劉陽發現原來的用戶中都在談論新三板,挖貝網開始聚焦到新三板領域,卡位新三板金融信息和數據服務。
很快,一直以利潤滾雪球發展的挖貝網,獲得了山行資本的500萬元天使投資。這家新銳基金由前趕集網CEO楊浩湧和前網易移動總經理徐詩聯合創立。
挖貝創始人劉陽
“滾雪球”的連續創業者進化之路
在網易財經中心和新浪財經中心都有工作經歷的劉陽,2004年初進入網易,經常被劃在“網易系”創業者名單中。
在創辦挖貝網之後,劉陽還創立了母嬰親子門戶親貝網和互聯網紙尿褲小鹿叮叮。
親貝網創立於2009年初,這時幾乎已經快接近PC互聯網的頂峰。得益於門戶網站的內容制作訓練,不到一年的時間親貝網的內容影響力和傳播力在母嬰親子行業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這個以嬰兒年齡切出來的行業比較散,純廣告的營收模式也並不是特別好,劉陽說“不知道把錢往哪兒花”,一直“滾雪球”式發展,拒絕吸納投資人。
隨著孩子的出生,劉陽發現國內母嬰市場缺乏質量好的產品。2013年,劉陽在親貝的基礎上,自己給自己做天使投資,用追求極高性價比“小米模式”,小鹿叮叮硬生生在國內紙尿褲市場撕開一道口子。
2014年底,“想清楚了錢往哪兒花”的小鹿叮叮同期獲得了主流投資機構的投資,目前估值也已經過億。
新三板與主板信息需求可能完全不一樣
劉陽說,到2015年中朋友圈經常被各種新三板消息刷屏,開始研究這一細分市場。9月正式聚焦新三板市場。
目前,挖貝的主要業務是兩塊,一塊是做新三板信息的生產和發行,一塊是做數據研究報告。對於挖貝網在新三板上卡位金融信息和數據服務,劉陽認為既是市場的需要,也是順應團隊的基因。
三板上的機構投資人比主板上的少很多,大多數沒有精力去養龐大的研究團隊,同時市場上嘈雜的信息極大的浪費了投資人的時間。
真正深入到這個領域之後,不斷有機構請挖貝幫忙做研究調研,而很大部分的需求源自於基礎數據整理、加工和研究的缺失。
於是,劉陽開始嘗試在個性化的數據調研需求後背,找到共性的需求,將基礎的數據分享給眾多投資者,以提高數據利用率。
一方面是核心指標數據結構化。另一方面,新三板上更多的是早期的公司,在A股市場大家通常看的財務數據並不能反映公司的發展和價值。“這就到了我們團隊擅長的時候,需要加入更多維度的分析,比如用戶結構,月活用戶數量,甚至產品屬性。最後以媒體或結構化的數據呈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麽新三板一定會存在垂直股票信息網站的原因。”劉陽說道。
很快挖貝的發展就證明了這一點,不到一年的時間,挖貝的用戶覆蓋增長了上百倍,主流投資機構都開始將挖貝的內容和數據納入信息源。
去年底,挖貝發布的新三板最具成長性企業榜單受到行業極高的關註度,今年又推出了新三板旅遊行業報告,新三板遊戲行業報告等。同時,針對上半年的發展情況,還推出了一些列的區域新三板發展報告。這些數據,都直接影響著關註新三板的最頂層投資人。
“和很多創業的模式不同,這可不是90後能靠創意做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專業和紮實的工作。”劉陽聊起創業團隊,這麽說道。當然他是指合夥人團隊,挖貝的另外兩位合夥人都是70後。副總裁周雪峰早期在新浪制作內容,擔任過TOM科技的主編和清華科技園天津分園的運營總監,現在負責內容和數據。另外一個副總裁王立群,03年新聞碩士畢業後也一直在財經媒體內容第一線,加入挖貝是一家企業服務公司的總經理,現在負責市場和客戶服務。
對於挖貝未來的商業化,劉陽並不是很擔心,只要你不斷的為新三板的投資人創造價值,自身的盈利就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事實上,現在有很多新三板的相關公司都在積極的與挖貝合作。
“新三板的開放性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公司進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金融市場,但規則和關註點與主板又不太一樣,原有的財經股票網站並不能滿足好新三板投資者的需求,這對於我們是一個很大的契機。”劉陽說道。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471
10月26日下午,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在广州会见了彭博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史哲庭一行。
慎海雄首先预祝彭博与即将运行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合作成功,对史哲庭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近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慎海雄说,广东的经济总量位居中国第一,市场潜力巨大,并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与香港、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市场联系紧密。彭博集团在金融资讯、交易软件、管理运营等方面经验丰富,发展富有朝气,值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在发展中学习借鉴。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史哲庭表示,广东的建设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期待未来双方开展更多的交流互访,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和潜在合作领域,建立更紧密和广泛的合作关系。
今年9月,慎海雄率领广东省代表团出访美国,在纽约访问了彭博总部,并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471
2016年以來,似乎每當提到彭博,就容易將其與人民幣匯率聯系在一起。這也許與彭博爆出了幾個“匯率烏龍”不無關系。
本月4日,彭博報道稱“中國已準備匯率風險應對預案,強制結匯和減持美債在考慮之內”。然而,中國官方並未發表過類似聲明,接近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的人士當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沒有出臺關於資本管制的新政。”
2016年末的人民幣“破7烏龍”可能屬於最能“攪局”的——12月28日約23:00,彭博終端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破7”,多家媒體引用其數據稱——“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最低觸及7.0121元”,引發國內恐慌情緒。
次日中午,彭博內部人士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數據源反映相關數據存在瑕疵,彭博第一時間按照要求在終端上進行了處理。”
離譜的是,此前的12月13日,彭博引述經濟專家的話稱,相較於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更貼近“貨幣操縱者”稱號。中國央行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中國臺灣對美貿易順差100多億美元,遠不如中國大陸的3000億美元。要知道,美國財政部2016年並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是早在2015年4月就認為人民幣不再被“適度低估”(moderately undervalued)。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匯率波動影響面大,各國的相關管理方都會做一定準備,在風險來臨時能應對自如,並不是一個值得贅述的“新聞”。
進入2017年,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1月3日,截至16:30官方收盤,美元/人民幣報6.9557,較上一交易日小跌62點。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9681,離岸和在岸價差持續收窄;1月4日19:3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飆漲逾630點,漲幅達0.9%,刷新2016年12月14日以來高位,至6.8957元。
資金出境審查趨嚴非資本管制
彭博的消息聽起來很“地道”——以1月4日的最新報道為例,彭博稱,中國官方通過模型、壓力測試和調研,對2017年人民幣匯率和資本外流情況做了預估和研判,並相應準備風險應對預案。如果需要,考慮對國有企業重新實行經常項目項下按一定百分比強制結匯的措施,該措施將屬於臨時管理措施。
預案還包括必要時繼續減持美國國債,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
眼下,美元仍處於震蕩上行的強勢區間,持續貶值了一年多的人民幣加劇了國內恐慌性換匯需求,私人部門也存在提前購匯償還短期外債情況。因此,中國監管層的確在2016年年末集中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資金出境審查的規則,但其主要目的在於防範不合規、盲目的資金外流,並沒有下調5萬美元個人年度換匯額度,也沒有包括所謂的“強制結匯”政策。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彭博所說的“準備風險應對預案”,這應該是每個國家在任何時候都理應做的防風險準備,毋庸贅述。
例如,資深人民幣研究專家、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潘英麗與華東師大金融與統計學院金融學教授吳信如合作的研究建議,是否要幹預匯市,要看人民幣對美元是否偏離了合理波動區間。吳信如測算,就適度水平而言,至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12%(美元/人民幣從6.2到6.95),如果未來美元/人民幣匯率突破了下軌,可以考慮適度幹預。
各個階段的下軌如下:
此外,中國並未推出任何關於資本管制的新政策,只是強化了對於資金流出的合規性審查。
2016年12月31日,外管局表示,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不變,但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並再度明確境內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和證券投資。
“這一政策不能說是‘資本管制’,只能說增加了換匯的金錢和時間成本。當前的總思路是——中國仍存在貿易順差,主要導致人民幣貶值的問題在於資本流出,因此保障合理、真實、合規的換匯和對外投資需求,但要對不合規的需求進行管控。這是管理預期的手段之一。”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此前對記者表示,“‘外匯政策’也存在‘不可能三角’,一是負責外匯市場價格出清的匯率浮動政策,二是外匯市場幹預,三是資本流動管理;後兩者為數量出清,不可能這三個工具都不用,即不可能同時既要保匯率,又要保儲備,還要保資本自由流動,至少要使用其中一個工具來解決市場出清的問題。”
“破7烏龍”系數據瑕疵
再回看2016年最為著名的人民幣“破7烏龍”。在12月末的關鍵時點,所有人似乎都在擔憂——美元/在岸人民幣何時可能突破7的心理關口。
也就在這個極度敏感的時刻,任何風吹草動,極容易加劇各界不必要的恐慌情緒,而彭博終端的外匯交易屏彼時就跳出了一個“7”。
2016年12月28日約23:00,彭博終端顯示,人民幣最低觸及7.0121元;隨後在23:49,中國央行微博發布聲明澄清,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匯率在6.9500~6.9666元區間平穩運行,並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當時就有國內券商分析師第一時間表示,彭博“破7”只是報價,並沒有成交,並非實質意義上的破7,值此敏感點位,各方情緒也很敏感。一般而言的“破”,應該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系統里實質成交的價格。
彭博報價抓取源原本就容易出離群點,報價又非成交價,單邊報價或高或低都是常理。
彭博內部人士對媒體提及,異常行情的出現,可能與蒙古國的郭勒穆特銀行(Golomt Bank)的報價有關。在當日人民幣報價的數據中,郭勒穆特銀行曾給出6.8950/7.0000的買入/賣出價,由於差價過大,因而懷疑是不是該行的報價系統出錯。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銀行報價確實可能出錯,但當報價品種太多的時候就很考驗平臺的管理能力了。各類不同終端的報價數據來源不同,有一些則是銀行提供的,需要系統對偏度較大的數據進行過濾。”當時,其他交易系統或平臺並沒有出現“破7”的情況。
人民幣更自由
對於一系列“彭博烏龍事件”,國內的擔憂在於,這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導致貶值預期自我實現,以及匯率超調。
此外,就彭博和此前一系列美國學者對中國“貨幣操縱國”的指責,事實已經說明了一切。
去年10月14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最新的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並未指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轉述了中國的承諾和聲明——“基於經濟基本面,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基礎。支持人民幣穩定的主要因素是:高凈儲蓄率、較大規模的經常賬戶順差、高於全球均值的GDP增速。”
“中國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不會也不應該用匯率貶值(以促出口、降低外資在華投資成本)來解決,而是從稅制改革、降低經營成本、降低融資成本等結構性問題入手。”丁爽告訴記者。
走向未來,“自由浮動”(free float)是人民幣的最終目標,“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屆時更無緣中國。
“目前階段,預計人民幣仍會對一籃子貨幣維持穩定,但並不會繼續盯住美元,最終人民幣會向著完全匯率市場化的方向前進,簡單來說,屆時就無需設定中間價,上一日的收盤價就是第二日的開盤價。”丁爽稱。
此外,這一輪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壓力源來自於強勢升值的美元,那麽需要明確的便是——強勢美元不會長期持續。
“任何貨幣的強弱都是階段性的,美元近兩三年來很強,但不可能無限量地上升。參考美國經濟走勢和美國利率變化趨勢,110可能是美元指數未來一段時間的大頂。一旦美元升勢趨緩,人民幣就會重新走強。”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潘英麗認為,2018年開始,美元甚至可能步入10年貶值期。依據有三:美元長期變化規律呈現出10年熊市與5年牛市的更替;美國經濟地位已在上一高點顯著下滑 (美元計價誇大了波動);美國債臺高築,負債成本加速上升。
其實,在認清了經濟原理和歷史周期規律後,各界自然能夠更加理性地辨別“烏龍”。
“中國金融領域存在的一些擔憂,是源於近年來信貸的異常迅猛增長,而這種擔憂又是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合理反應。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 (Peter Grauer)3月18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稱,他通過和全球投資者及分析師的交流,認為信貸過熱且持續時間過長,其風險已經開始超過效益。
高逸雅稱,在中國,彭博觀察到多方面的壓力正在增加。首先,對於信貸分配,擔憂過多信貸投放到了低回報的傳統經濟項目中,而充滿活力的新經濟公司卻未能獲得足夠的信貸支持。
其次,中國金融領域泡沫的迅速膨脹和破滅,最明顯的是2015年股市泡沫;第三,資本流動方面,隨著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政策,這種壓力可能還會加劇。
“基於我們的全球經驗,應對所有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需要更加透明、更加一體化,以及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高逸雅稱,有更加透明的金融市場,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能夠用較少的信貸支出,在實體經濟中創造更多增長和就業。
他認為,更加一體化的金融市場,能夠為投資者創造參與全球市場的途徑,防止由於資本流動受限而造成更多泡沫;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使投資者可以運用一整套先進的工具管理風險,就會大大降低從眾行為出現的概率,而這些行為可能會影響市場穩定。
“不管是貝萊德(BlackRock)還是其他的大型國際固定收益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應當包含中國債券。”彭博董事長高逸雅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今年3月1日彭博把中國債券納入了兩項新的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關於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成為高逸雅對外交流最多的一個話題。
他告訴第一財經,全球投資者尤其關註中國政府債券,希望看到這個市場能夠更加國際化,成為一個理性的、風險相對低的投資選擇。
今年,彭博將高度專註於中國債券市場和外匯衍生品市場,此外還會繼續推進美國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清算工作。彭博的許多工作都將會圍繞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展開。
全球投資者高度關註中國債市
“如果你是一個全球市場的長期投資者,那麽中國市場一定要在你的資產配置中占非常重要的部分。”高逸雅對國際投資者提出建議。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將來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擁有全球第三大的債券市場和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
在他看來,全球投資者尤其關註中國政府債券,希望看到這個市場能夠更加國際化,成為一個理性的、風險相對低的投資選擇。“如果你要管理一個風險期限、利率和外匯敞口都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就必須關註中國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管是貝萊德還是其他的大型國際固定收益投資者,他們的投資組合中應當包含中國債券。”他稱。
高逸雅並且表示,中國的決策者在債券市場市場化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放開了外匯衍生品的交易,這能夠促進更多的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
近日,彭博也把中國債券納入了兩項新的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一個是“全球綜合+中國指數”(Global Aggregate + China Index),一個是“新興市場本地貨幣政府債券+中國指數”(EM Local Currency Government + China Index)。
高逸雅認為,將中國債券納入全球指數能更完整地反映市場現狀。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三大市場,應當被納入全球指數,“我們這麽做以後,一些其他指數提供商也跟著做了。但彭博肯定是全球首家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系列的公司。”
對於上述兩項指數是否是一種過渡性安排,反映中國市場化改革的不確定性這一問題,高逸雅告訴第一財經,從中國的角度,這是很積極的一步,但是從國際投資者的角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市場的有效性、投資者對市場的理解、信息可得性、證券和定價信息的透明度等等。這些都是市場化開放與改革的必經之路。他認為這需要時間,國際社會理解和尊重中國金融決策者的謹慎態度。
那麽,彭博會考慮繼續將中國債券納入全球綜合指數(Global Aggregate Index)嗎?
“我們有嚴格的治理和決策程序。我們的指數顧問委員會每年會舉行會議,我們會聽取顧問委員會成員的意見,來自中國的金融機構也在其中。然後我們會決定是否在指數中增加新的債券。”高逸雅回應,“我接觸中國資本市場已經15年了,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采用非常謹慎和穩妥的步驟開放資本市場。創造兩項新的指數並將中國債券納入其中,只是我們未來在全球綜合指數中更廣泛吸收中國債券的第一步。”
在高逸雅看來,當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中最需要的是“保證有價格發現機制,保證有交易工具能夠在買賣證券時盡量降低交易成本,保證投資者確信他們是被公平對待的,市場上每一個人都在公平的環境中。”
繼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高逸雅亦對中國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提出警示。他認為,中國市場最主要的風險是近年來信貸的異常迅猛增長。信貸過熱會使得投資者離場,或者產生信貸違約。不過,在他看來,目前這種風險還是比較低的,因為中國的監管層和政府正在提高市場的透明度。
“我們也參與到這一進程中。對於市場未來的發展來說,提高透明度永遠是使風險最小化或者說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他對第一財經表示,像彭博這樣的金融信息服務商,不僅能夠提供各種各樣經濟數據,還能夠提供一些經濟觀點、公司信息、數據分析等。它可以對一家公司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通過這些信息和分析能力,投資者能夠預先發現征兆,從而做好準備,緩解風險帶來的影響。
在中國市場,他認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監管機構和世界上最偉大的央行之一的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大型國有銀行,都對風險高度關註,包括風險的影響,風險的原因和應對風險的措施。因為他們知道2008年金融危機中發生了什麽,而中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危機。
針對彭博會如何幫助全球投資者理解中國複雜而不斷發展的金融市場,高逸雅對第一財經表示,作為一個積極助力中國市場實現全球化的數據提供商,中國市場將是彭博未來關鍵的一個增長點。這個市場將會需要大量的投資,而彭博將繼續支持中國市場的增長和透明度的提升。
彭博將推出一整套完備的中國固定收益市場分析工具,給中國和全球投資者一個標準的框架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國債券市場,讓他們知道何時進入市場,以何種價格進行交易,如何進行價格評估和風險管理。“無論在中國債券市場,還是美國國債市場,或者英國、德國、歐元債券市場等,我們都提供同樣的深度服務。這一套工具將進一步提升市場透明度,進而提振全球投資者對於中國債券市場的信心。”他稱。
高逸雅還告訴記者,今年彭博將高度專註在債券市場,確保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市場信息。彭博也會專註衍生品市場,為外匯市場風險對沖提供服務。此外,還會繼續推進人民幣在美國的結算清算工作。在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的領導下,彭博在積極推動美國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清算。這也會增強中國在全球貿易的重要地位,推動使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擴大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我們做的許多工作都會直接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我們還將繼續努力。我們與中國夥伴的關系越來越親密,我們將繼續投資中國市場,助力中國金融機構的發展。”高逸雅對第一財經稱。
他進一步表示,彭博在中國有兩重目標,在提供財經新聞、金融數據、分析和交易解決方案方面,既是本地化的服務商,同時也是具有全球標準的服務商。“簡而言之,我們的工作是讓市場變得更加透明,並且發揮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梁作用。”
今年3月以來,彭博和花旗就相繼向中國債市遞來“橄欖枝”。彭博發布亮相全新固定收益指數將中國債市納入,而花旗宣布將中國債市納入其三大政府債券指數;5月16日,中國央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聯合公告,決定同意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這也標誌著債市國際化的又一步。
緊隨其後,5月17日,彭博正式宣布推出全新RMB債券平臺。RMB債券平臺特別設計了中國貨幣經紀商專屬頁面(MOSB CN)。此頁面包含中國全部五家貨幣經紀公司提供的實時交易數據,這五家經紀商向市場提供了絕大部分流動性。RMB債券平臺還提供債券市場相關新聞、債券發行數據、公司基本面信息、市場公認的一級市場承銷排行榜和市場份額分析、實時更新的基準收益率曲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分析、債券衍生品定價工具以及多維度的信用分析功能。這使得全球投資者都可以看到中國債市的全面情況,可以說是對投資決策的再定義。
各大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債市進入國際指數是遲早的事,但此前需要完善的是解決資金匯出等方面的限制、提升債市流動性、信用評級標準與國際接軌、明確稅制等。
全球機構關註中國債市機遇
彭博中國總裁黃儀全表示:“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並且不斷加大對外國投資者的開放程度。在這個背景下,全球投資者需要借助更強大的工具平臺來洞悉市場動向,掌握交易先機。RMB債券平臺的推出將有助於提升市場透明度,重新定義中國及海外投資者的工作流程。”
彭博RMB債券平臺的推出標誌著彭博在中國債券市場戰略重點的延伸,彭博成為首家將中國債券納入其全球指數系列的指數提供商。
去年以來,交易員的普遍感受是,“舒服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交易難度不斷上升。有外資機構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債市去年四季度以來一共經歷了三波收益率上行,信用利差顯著上升,影響因素包括美聯儲加息、中國央行提升公開市場利率、債市去杠桿進程。此外,截至今年4月,今年債券違約事件已經發生11起,因此未來信用利差分析工具和違約分析模型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
此次全新的RMB債券平臺的亮點在於信用風險分析。自去年以來,其違約風險模型成功預測了一半以上的違約事件。此外,平臺植入了五大經紀商實時報價數據和成交數據,可顯示流動性最好的債券列表。盡管中國的債市規模總計9.9萬億美元,但存在報價的有10%、成交的僅5%,因此了解債券的流動性情況對於交易員至關重要。
根據2017年3月彭博新加坡買方論壇上對參與機構的調研:59%的市場參與者表明他們正在積極尋求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機會,另有29%的市場參與者表示已經投資了中國債券市場。中國本幣債券的規模目前相當於全球追蹤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的資金規模(約45萬億美元)的1/5。根據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共有超過400個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總投資額達1200億美元(約為8520億人民幣)。
招商資管分析師劉東亮表示,中國債券收益率有較強吸引力。“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與同期限美國國債利差達130BP,同期限日本國債利率甚至依然低至零;在信用債方面,盡管由於評級和期限的不同,較難做精確比較,但中國信用債利率也顯著高於美國信用債,單純從收益率的角度來看,中國債券市場無疑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不過,黃儀全也表示,境外機構對於投資中國債券市場存在一些顧慮,包括資本管制、違約風險、不同的信用評級方法、缺乏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數據等。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如今,境外投資者主要配置的中國債券是利率債,例如政策性銀行債,而對於信用債的態度則呈現兩極分化,部分機構完全不配置信用債,而有的機構甚至對高頻交易也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且外資機構對於中國城投債的興趣也在上升。
納入國際債券指數尚需時日
隨著中國債市開放的步伐加速,各界對於中國債市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的預期也不斷升溫。
當前,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三大債券指數為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 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花旗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 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以及JP摩根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JPM GBI-EM Div, JP Morgan Global Emerging Market Bond Index Diversified)。
招商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表示,與其他兩大指數相比,BBGA包含的債券最為豐富,超過1.8萬種,包括了投資級的政府債和公司債。這也意味著被動投資者難以完全複制該指數。根據高盛最新的投資者調查,當前追蹤BBGA指數的被管理資產規模約為2萬億美元。 彭博已於3月1日正式將中國債市列入了BBGA的監測名單。彭博2017年1月24日發布公告稱,由於人民幣債券並未符合納入BBGA的標準,彭博將其中國綜合指數(China Aggregate Index)中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部分與BBGA組合成新的BBGA+China指數。一旦完全符合準入條件,中國債市將被正式納入BBGA。
不過,黃儀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債市納入全球債券指數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但這是一個遲早的事。我們有一個定期審核過程,並需要和相關投資機構進行溝通,才能最終決定是否納入。”
徐寒飛認為,從國際債券三大指數的準入規則看,資本管制是我國債市被納入指數的最大障礙。當前QFII、RQFII仍然存在著對於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本金的鎖定期(lockup period)、資金匯出等方面的限制,這給境外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帶來了極大挑戰,影響其對中國債市的積極性。
此外,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有待提升。這一現象不僅與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相關,也與我國的會計準則有關。我國的債市投資者以商業銀行主。商業銀行購買國債後傾向於持有到期。銀行買入債券後以成本計價,無需根據市場價值調整,這使得國債、特別是長端國債交易量和波動率極低,成為“僵屍債券”。2016年,美國債市交易量/債市規模的比值為5.25,而同年中國這一比率僅為1.95。
重要的是,中國債市信用評級標準有待與國際接軌。中國信用評級普遍大幅高於國際標準,近60%的債券評級為AAA,低於BBB的債券僅占0.1%。這給國際投資者識別和定價信用風險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黃儀全也告訴記者,稅收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當前境外機構投資非國債的利息收入需要繳納10%的預扣稅,但對資本利得的稅收處理仍然有待明確。
徐寒飛預計,如果當前中國債市被完全納入三大指數,流入中國債市的資金規模約為2000-3000億美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