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盤點彭博的那些“匯率烏龍”

2016年以來,似乎每當提到彭博,就容易將其與人民幣匯率聯系在一起。這也許與彭博爆出了幾個“匯率烏龍”不無關系。

本月4日,彭博報道稱“中國已準備匯率風險應對預案,強制結匯和減持美債在考慮之內”。然而,中國官方並未發表過類似聲明,接近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的人士當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沒有出臺關於資本管制的新政。”

2016年末的人民幣“破7烏龍”可能屬於最能“攪局”的——12月28日約23:00,彭博終端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破7”,多家媒體引用其數據稱——“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突破7整數位心理關口,最低觸及7.0121元”,引發國內恐慌情緒。

次日中午,彭博內部人士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數據源反映相關數據存在瑕疵,彭博第一時間按照要求在終端上進行了處理。”

離譜的是,此前的12月13日,彭博引述經濟專家的話稱,相較於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更貼近“貨幣操縱者”稱號。中國央行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中國臺灣對美貿易順差100多億美元,遠不如中國大陸的3000億美元。要知道,美國財政部2016年並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是早在2015年4月就認為人民幣不再被“適度低估”(moderately undervalued)。

有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匯率波動影響面大,各國的相關管理方都會做一定準備,在風險來臨時能應對自如,並不是一個值得贅述的“新聞”。

進入2017年,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1月3日,截至16:30官方收盤,美元/人民幣報6.9557,較上一交易日小跌62點。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9681,離岸和在岸價差持續收窄;1月4日19:3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飆漲逾630點,漲幅達0.9%,刷新2016年12月14日以來高位,至6.8957元。

資金出境審查趨嚴非資本管制

彭博的消息聽起來很“地道”——以1月4日的最新報道為例,彭博稱,中國官方通過模型、壓力測試和調研,對2017年人民幣匯率和資本外流情況做了預估和研判,並相應準備風險應對預案。如果需要,考慮對國有企業重新實行經常項目項下按一定百分比強制結匯的措施,該措施將屬於臨時管理措施。

預案還包括必要時繼續減持美國國債,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

眼下,美元仍處於震蕩上行的強勢區間,持續貶值了一年多的人民幣加劇了國內恐慌性換匯需求,私人部門也存在提前購匯償還短期外債情況。因此,中國監管層的確在2016年年末集中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資金出境審查的規則,但其主要目的在於防範不合規、盲目的資金外流,並沒有下調5萬美元個人年度換匯額度,也沒有包括所謂的“強制結匯”政策。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彭博所說的“準備風險應對預案”,這應該是每個國家在任何時候都理應做的防風險準備,毋庸贅述。

例如,資深人民幣研究專家、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潘英麗與華東師大金融與統計學院金融學教授吳信如合作的研究建議,是否要幹預匯市,要看人民幣對美元是否偏離了合理波動區間。吳信如測算,就適度水平而言,至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12%(美元/人民幣從6.2到6.95),如果未來美元/人民幣匯率突破了下軌,可以考慮適度幹預。

各個階段的下軌如下:

此外,中國並未推出任何關於資本管制的新政策,只是強化了對於資金流出的合規性審查。

2016年12月31日,外管局表示,5萬美元個人購匯限額不變,但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並再度明確境內個人購匯不得用於境外買房和證券投資。

“這一政策不能說是‘資本管制’,只能說增加了換匯的金錢和時間成本。當前的總思路是——中國仍存在貿易順差,主要導致人民幣貶值的問題在於資本流出,因此保障合理、真實、合規的換匯和對外投資需求,但要對不合規的需求進行管控。這是管理預期的手段之一。”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部主管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此前對記者表示,“‘外匯政策’也存在‘不可能三角’,一是負責外匯市場價格出清的匯率浮動政策,二是外匯市場幹預,三是資本流動管理;後兩者為數量出清,不可能這三個工具都不用,即不可能同時既要保匯率,又要保儲備,還要保資本自由流動,至少要使用其中一個工具來解決市場出清的問題。”

“破7烏龍”系數據瑕疵

再回看2016年最為著名的人民幣“破7烏龍”。在12月末的關鍵時點,所有人似乎都在擔憂——美元/在岸人民幣何時可能突破7的心理關口。

也就在這個極度敏感的時刻,任何風吹草動,極容易加劇各界不必要的恐慌情緒,而彭博終端的外匯交易屏彼時就跳出了一個“7”。

2016年12月28日約23:00,彭博終端顯示,人民幣最低觸及7.0121元;隨後在23:49,中國央行微博發布聲明澄清,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匯率在6.9500~6.9666元區間平穩運行,並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當時就有國內券商分析師第一時間表示,彭博“破7”只是報價,並沒有成交,並非實質意義上的破7,值此敏感點位,各方情緒也很敏感。一般而言的“破”,應該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系統里實質成交的價格。

彭博報價抓取源原本就容易出離群點,報價又非成交價,單邊報價或高或低都是常理。

彭博內部人士對媒體提及,異常行情的出現,可能與蒙古國的郭勒穆特銀行(Golomt Bank)的報價有關。在當日人民幣報價的數據中,郭勒穆特銀行曾給出6.8950/7.0000的買入/賣出價,由於差價過大,因而懷疑是不是該行的報價系統出錯。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銀行報價確實可能出錯,但當報價品種太多的時候就很考驗平臺的管理能力了。各類不同終端的報價數據來源不同,有一些則是銀行提供的,需要系統對偏度較大的數據進行過濾。”當時,其他交易系統或平臺並沒有出現“破7”的情況。

人民幣更自由

對於一系列“彭博烏龍事件”,國內的擔憂在於,這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導致貶值預期自我實現,以及匯率超調。

此外,就彭博和此前一系列美國學者對中國“貨幣操縱國”的指責,事實已經說明了一切。

去年10月14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最新的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並未指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轉述了中國的承諾和聲明——“基於經濟基本面,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基礎。支持人民幣穩定的主要因素是:高凈儲蓄率、較大規模的經常賬戶順差、高於全球均值的GDP增速。”

“中國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不會也不應該用匯率貶值(以促出口、降低外資在華投資成本)來解決,而是從稅制改革、降低經營成本、降低融資成本等結構性問題入手。”丁爽告訴記者。

走向未來,“自由浮動”(free float)是人民幣的最終目標,“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屆時更無緣中國。

“目前階段,預計人民幣仍會對一籃子貨幣維持穩定,但並不會繼續盯住美元,最終人民幣會向著完全匯率市場化的方向前進,簡單來說,屆時就無需設定中間價,上一日的收盤價就是第二日的開盤價。”丁爽稱。

此外,這一輪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壓力源來自於強勢升值的美元,那麽需要明確的便是——強勢美元不會長期持續。

“任何貨幣的強弱都是階段性的,美元近兩三年來很強,但不可能無限量地上升。參考美國經濟走勢和美國利率變化趨勢,110可能是美元指數未來一段時間的大頂。一旦美元升勢趨緩,人民幣就會重新走強。”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潘英麗認為,2018年開始,美元甚至可能步入10年貶值期。依據有三:美元長期變化規律呈現出10年熊市與5年牛市的更替;美國經濟地位已在上一高點顯著下滑 (美元計價誇大了波動);美國債臺高築,負債成本加速上升。

其實,在認清了經濟原理和歷史周期規律後,各界自然能夠更加理性地辨別“烏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