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軟銀擬34億美元收購美國夢工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71

銀子多了,很多夢想都能實現。

消息人士稱,日本軟銀公司正與美國動畫制作巨頭夢工廠動畫公司(以下簡稱夢工廠)洽談收購事宜。

《好萊塢報導》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這次收購將使夢工廠市值達到34億美元、每股32美元。該報還稱,夢工廠董事會已在上周召開緊急會議評估了這項邀約。

軟銀提出的每股32美元收購價較夢工廠最新收盤價溢價43%。夢工廠9月26日收盤下跌0.6%至22.36億美元,市值約為18.9億美元。

消息人士還透露,軟銀提出的邀約條件包括,目前夢工廠首席執行官傑弗瑞·卡森伯格在公司被收購後繼續任職5年。

1994年,電影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前沃爾特·迪士尼高管傑弗瑞·卡森伯格、音樂制作人大衛·格芬共同創立夢工廠的動畫制作部門。2004年該部門獨立並成立公司夢工廠動畫公司,該公司推出的作品有《怪物史瑞克》、《馴龍高手》和《瘋狂原始人》等。

201409041034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這一收購恰值夢工廠發展的重要時刻。夢工廠首席執行官傑弗瑞·卡森伯格正為公司發展制定長期戰略,以幫助公司走出近來單純依賴票房的停滯局面。

夢工廠7月發布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1.223億美元,凈虧1540萬美元。

這並非軟銀第一次出擊娛樂行業。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去年曾試圖收購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法國維旺迪集團旗下的環球唱片,最終未果。軟銀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因阿里上市後軟銀股價上漲,孫正義已是日本首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81

成都直擊》西門子砍掉家電、手機部門 聚焦「自動化」 百年老店靠無人工廠 賺聰明錢

2014-11-03  TWM
 
 

 

西門子退出手機市場,十年了。可是,西門子的業績非但未失色,反而更加茁壯,市值更創近七年新高,如今西門子還推出「無人工廠」,到底西門子是怎麼辦到的?

撰文‧周品均

上午九點,四川成都工業區中等待要走進華為工廠的勞工,排成了一條人龍,就在華為工廠不到五百公尺的轉角處,一座掛有SIEMENS(西門子)的工廠卻鮮少有員工進出。在低調、神祕的外觀之下,這裡孕育的是西門子祕密武器—— 全球唯一一座在德國之外的數位化工廠,也就是外界常說的「無人工廠」。

跟著西門子成都分公司卓越運營部經理戴霽明走進這座西門子的研發基地,近千坪的空間中,不僅有西門子工業電腦產品生產線,場區中央的貨料倉儲中心更是一大特色,過去貨料都由人工更換,但在這個數位化工廠中,只需要由系統發出原料不夠的訊息,就會有運輸車自動從貨料倉儲中心補充原料。

放眼望去,生產線現場的作業員不到三十人,和傳統產線相比,如同軍隊般的上萬名作業員陣容與大面積流水線,在這座全新的工廠已不復見。事實上,整座成都數位化工廠僅有一百多名作業員,所有員工加起來也才三百名左右。

這座號稱有頭腦的新型無人工廠,其實就是西門子這家百年老店轉型的祕密武器。

堅定策略:不碰消費性市場轉型後西門子不一樣了。十年前,當西門子宣布出售手機部門給明基時,業界對於這家百年老店未來的發展一度充滿疑慮。

然而,十年後,當諾基亞、摩托羅拉相繼走入歷史,明基手機也苦無起色,而西門子不但轉型得早,甚至已成為推動下一波製造業革新的先鋒。

面對手機產業競爭者的消長,回首這十年轉型之路,西門子中國總部發言人許國禎話裡充滿堅定,「我們不做消費性產品。」確實,在西門子退出手機市場十年後,今年九月再宣布退出家電市場,以三十億歐元將手上五成股權賣給了原先合資家用電器集團的博西集團。今年十月,西門子的轉型再加速,不僅針對組織架構大幅調整,將十六個業務集團合併為九個,簡化組織並提升管理效率。

西門子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將資源留給核心事業的電力、醫療、綠能事業群,以及正積極發展的自動化與數位化領域。它用年營收達到七五○億歐元,市值創下七年新高,達七五八億歐元的成績證明,即使有著如大象般龐大事業體的西門子,也能成功起舞。

無人工廠有搶時效優勢

過去十年,西門子在醫療、綠色建築、能源與基礎設施已打下根基;可是,西門子若要再往前邁入下一個十年,走向自動化與數位化,將是西門子轉型必備的工具。

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就指出,「隨著德國朝工業化四.○推進,西門子也要有更多整合軟、硬體的新生產方式。」在這樣的思變浪潮下,「無人工廠」成了全世界製造業積極推進的方向。

戴霽明舉例說明無人工廠的優勢。他指出,傳統必須透過加強檢查、準備很多物料隨時擴大生產,達成客戶都希望達到低出錯率、準時交貨的要求,但在成都工廠中,就以電腦檢測取代傳統人工目視檢測,就不會出現到了最後一個檢驗才揪出錯誤,大幅降低出錯率並有效控制工廠會出現的變數。

西門子成都工廠不只生產西門子自家工業電腦產品,也成了製造業客戶觀摩的示範工廠。像是中國前三名家電品牌的艾美特,就是西門子的客戶,要把「無人工廠」中的數位化精髓,搬到艾美特去。艾美特執行長楊浴復說:「我們要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生存,還要拉大與對手差距,靠的就是品質。」艾美特就利用西門子平台控制品質,艾美特信息安全委員會暨電腦資訊部協理陳鏞生分析,公司因此成功縮短了產品從提案到上市的時間,對物料與物料清單的管理效率都比先前提升一五%至五○%,品質控管比傳統人工更穩定。

而這項成果反映在艾美特能比競爭對手搶先上市的時間優勢,對深受景氣好壞影響的家電產業來說,只要鋪貨上架速度比別人快,就能拿到更多市場,因為消費者多半不會在一季之內重複買同一種家電產品。

每十年發動一次大改組

「在無人工廠的發展中,西門子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公司。」工研院IEK機械所研究員黃仲宏分析,西門子過去已掌握控制器等核心元件技術,如今隨著機器人、自動化時代來臨,工廠需要的設備機器廣泛,西門子旗下產品線廣,也凸顯高相容性與擴充性優勢。

其實,即使西門子是超過百年的老品牌,面對創新浪潮的接受度卻很高,不論是十年前在手機產業最輝煌的年代,毅然賣掉手機部門轉入綠能產業,或者是今年出清家電事業,更加聚焦在機器人工業生產,都看得出西門子每十年就用組織大調整來因應變化。

中國西門子總裁赫爾曼就不諱言,西門子面對創新的精神是,「我們要培養承擔風險的文化,嘗試新的事物,並且擁抱改變,幫助勇於冒險的人。」這也難怪當年手機巨人如諾基亞、摩托羅拉都已經倒下了,西門子卻還能屹立不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8

三十年老工廠靠「體驗行銷」 欣蘭化工年收近四億元 一款阿嬤凍膜 竟讓通路貼運費搶貨

2014-11-17  NM  
 

 

開架式明星保養品的代工廠欣蘭化工,光靠一項凍膜產品就能締造一年近四億元的營業額,引發廣東美妝連鎖龍頭「千色店」貼錢把海運改成空運,好能提前補貨上架。這家從中國紅回台灣的老字號,怎麼辦到的?

撰文‧林麗娟

「台鹽三寶」洗面皂、沐浴乳、洗髮精、Dr. Wu的杏仁酸系列及玻尿酸保溼化妝水都是高知名度的開架式明星保養商品,這些產品背後的催生者與代工廠就是欣蘭化工。

因為是代工廠,近三十年來,很少人注意到欣蘭存在,但就在本周一一一一中國光棍節這天,欣蘭自有品牌產品「黑裡透白凍膜」卻一天賣超過新台幣兩千萬元,成為大陸最紅的凍膜搶手貨。

熱銷中國 淘寶網凍膜第一在今年夏季凍膜消費的高峰期,欣蘭生產線供不應求,在廣東連鎖通路稱霸的美妝龍頭「千色店」,是欣蘭凍膜在大陸的通路之一,深圳地區副總經理賀麗眼看欣蘭凍膜缺貨一個月,當欣蘭終於恢復供貨,她大手筆宣布,「船運太慢,改空運,費用我就倒貼了,能提早五天到就好。」近一年,光是凍膜,欣蘭每月出貨十萬瓶以上,締造一年近四億元的業績。二○一二年五月躍登淘寶網評選中國熱銷凍膜類第一名;另外,欣蘭也獲網民超過二十萬則正面評價。

讓欣蘭業績翻倍的凍膜產品,其實改良自「阿嬤級」配方,背後的「魔法師」,正是出身櫃姐、美容教育訓練師的欣蘭化工董事長陳淑美。

陳淑美高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資生堂專櫃小姐,時值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推廣高商高職美容科的技職訓練,考取乙級證照的她改當職訓師。

換跑道不但是陳淑美職涯的轉捩點,人生也自此不一樣。一九八九年,欣蘭化工董事長吳風開接受省教育廳委託提供產品、代訓教師,他看準師資陣容中的陳淑美肯吃苦、能輔助接班,慧眼相中為兒媳,嫁給獨生子吳榮斌。

兒媳接班 與日廠技術合作陳淑美敘述公公吳風開創業的淵源說,欣蘭化工前身是公公與日本大阪七二七(セブン)株式會社合資的代工廠「黑寶珠化工」。後因日方人事變動,公公決定改為獨資,於是「黑寶珠」走入歷史,一九八四年成立欣蘭化工。

欣蘭仍繼續向關係友好的日廠採買原料以獲得技術輔導,一九八五年六月起簽定技術合作協定,引進了日本製作保養、化妝品的技術,是國內少數具有自行研發、實驗、測試能力且能為客戶量身打造的工廠,早期即取得旁氏冷霜、聯合利華隔離霜、德國海馬牌等多家保養、彩妝產品的長期代工訂單。

只是隨著公公臥病,丈夫因奔走於廠務、醫院之間過勞猝逝,公公在臨終前把部分股份移轉給陳淑美,強調即使化工廠都轉移到中國、泰國、韓國等地,國際大廠訂單也隨著流失,但期望她能延續欣蘭化工的命脈。

○一年,陳淑美重金禮聘具藥劑師資格及資深實務經驗的日籍技術師福間正來台擔任廠長,並與已終止技術合作數年的大阪廠締結姊妹廠,逐步開拓產品線。隨著大醫院醫師自行開業設置皮膚科、醫學美容診所且生意興盛,欣蘭化工也找到另一個生存機會。

陳淑美強調,欣蘭雖不是台灣最大規模的化工廠,但她敢自傲是最具挑戰性技術、代工費最高貴的化工廠,她曾以鹽為材料,為台鹽公司研製的「台鹽三寶」洗面皂、沐浴乳、洗髮精,台鹽「蓓舒美」洗面乳也曾轟動一時。

自創品牌 黑寶珠重出江湖至於凍膜的誕生,陳淑美透露,長期為別人做嫁,也會想擁有自有產品,如果只做一項,她認為阿嬤年代的「黑寶珠」沙龍級美膚用品簡簡單單就很好用。一一年她重新檢視配方,加入具有負離子清潔作用的本土孟宗竹竹炭及歐洲天然植物精華,製作出如同仙草凍的黑亮凍膜,能深層潔淨皮膚。

因為有位空姐苦惱於毛細孔堵塞、嚴重長粉刺,陳淑美讓對方試用,空姐驚呼比撕鼻貼、擠壓拔除法更有效,也不會造成毛孔粗大、在皮膚上留下坑洞的後遺症,透過臉書強推,大家都問:「哪裡買得到?」所以欣蘭乾脆採批發方式,讓下游業務在網路上開賣。

當時欣蘭凍膜剛進軍中國,業務通路採「體驗行銷」法,大手筆到處分送產品試用,欣蘭的豪爽,加上網路口碑效應,一傳十、十傳百,於是開始收割成果。

網路詢問度居高不下,也引起實體通路注意。康是美通路、中國家樂福系統都主動找上門來要求鋪點,預計明年莎莎、統一超商也會開始鋪貨。

為對抗猖獗的偽造品,陳淑美指著凍膜的序號強調,她自建鑑別資料庫,消費者只要登上欣蘭官網輸入序號,即可驗證是否真貨。陳淑美欣慰地說,「優質的MIT產品就該這麼做吧!我已證明只要肯努力,也能撐起一番大事業。」

欣蘭化工

成立時間:1984年

負責人:陳淑美

資本額:3千萬元

主要業務:保養品與化妝品代工,另創自有品牌DMC 客戶:Dr.Wu、永信藥品、台中榮總、仁愛醫院、澄清醫院、順天本草等

員工人數:90人

近三年獲利:2012年營收1.5億元,2013年營收3.5億元,預估2014年營收將達4.5億元、獲利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80

蒙牛系加速布局新西蘭 旗下雅士利投資11億元工廠將投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3395.html

在11月20日伊利股份(600887.SH)宣布約20億元投資新西蘭發展乳品業務後,11月21日蒙牛乳業(02319.HK)緊隨其後,宣布與新西蘭合作夥伴鵬欣和Miraka合作,計劃在奶源和乳制品加工領域開展合作。

11月20日伊利股份(600887.SH)宣布約20億元投資新西蘭發展乳品業務後,11月21日蒙牛乳業(02319.HK)緊隨其後,宣布與新西蘭合作夥伴鵬欣和Miraka合作,計劃在奶源和乳制品加工領域開展合作。此外,蒙牛旗下雅士利國際還將與新西蘭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共同研發工作,同時雅士利投資2.2億元紐幣(約11億元人民幣)的海外生產基地將於明年年初量產。自從去年新西蘭乳業“烏龍事件”被冷落後,隨著中國高層的訪問,新西蘭乳業再次受到中國乳企追捧。(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蒙牛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蒙牛此次合作是國際化戰略布局向更深層次進軍的重要一步。蒙牛總裁孫伊萍表示:“蒙牛一年前就與新西蘭安碩公司開展質量管理合作,現在與新西蘭牧場、工廠直接合作,不僅僅是考慮到新西蘭的優質奶源地,更是想通過此舉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全產業鏈管理等,持續強化蒙牛在UHT牛奶領域的高端市場的優勢地位。”據悉,蒙牛旗下高端品牌特侖蘇已經部分在新西蘭生產。

不僅如此,蒙牛旗下雅士利國際與奧克蘭大學研發機構UniServices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嬰幼兒、孕婦營養方面,嬰幼兒成長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工作。同時,雅士利位於Waikato(新西蘭北島懷卡托) 的海外生產基地,投資2.2億紐幣,將於2015年初全面量產,預計年產嬰幼兒奶粉5萬噸。

就在昨日,國內第一大乳企伊利股份也公布了新西蘭投資計劃,伊利將在新西蘭投資新建奶粉、液奶、奶粉包裝及生牛乳深加工等四個項目,項目投資總額為20億元人民幣(4億元紐幣),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在大洋洲投資規模最大的乳業項目。

去年,新西蘭突然“自曝”其乳制品存在細菌汙染,後來發現檢測錯誤,但此事件讓新西蘭乳制品一度遭到中國官方嚴格管控以及消費者的警惕。隨著負面影響逐漸消除以及中新兩國高層的接觸,新西蘭乳制品在中國的信任度開始提升,雙方在乳業方面的合作熱度再次升溫。


(編輯:張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24

寶一從小工廠熬進飛機引擎一線供應鏈 波音空巴的心臟 不能沒有它

2015-01-19  TWM  
 

 

曾經虧損連連,遭往來銀行紛抽銀根,寶一科技卻深信能當上台灣的航太界奇兵,從不間斷開發、擴產,從一根冷卻片做到高難度的組合件,成功打入飛機引擎(發動機)一線大廠Snecma和P&W的供應鏈,公司更預計在一月底掛牌上市。

撰文‧鄧 寧

即將成為航太族群新兵的寶一,其實到一九八○年才介入航太業,剛開始只是間台南的小工廠,接一些空軍零件維修的生意,直到九七年,現任董事長曾煥明接手改名「寶一科技」,才正式啟動轉型。

他說:「維修市場賣一個賺一個,但訂單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企業家想擴大規模就該做OM(原廠)!但飛機引擎都是國際大廠,台灣小廠要怎麼打入供應鏈?」而在九一一事件後,航空公司業績全面下滑,在成本控管策略下,亞洲的新興廠商終於盼到打入一線的機會。

在台南打底許久的寶一科技抓住小量試單,苦撐兩年餘,才接到一筆正式訂單,惟航太業是所有業種中進入障礙最高的產業,大從結構材料,小至螺絲、墊片,成千上萬個零件都必須符合認證規範,且不僅是對產品規格、精密度認證,連生產人力也有所規範。

精密航太門檻高

每位師傅須層層認證

記者參訪工廠時,發現每位焊接技士的工作區域上各自掛著自己的證書,分別印著「手動銀硬焊」、「鈷基合金」、「鈦合金」等不同的焊接執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專業。工廠副理鍾易全表示,三個月內師傅若沒有焊接同一種合金,執照就會被取消,必須重新認證。航太工業對精熟度要求嚴格可見一斑。

寶一副總經理胡淑賢形容:「汽車的引擎停了,還能停靠路邊;飛機引擎如果在高空中停了,可以停在哪裡?」絕不能出一點差錯,就是飛機零件必須吹毛求疵的理由。而小小台廠要通過這段考驗並不容易,數年的時間裡,寶一都處於虧損狀態,直到○六年才由虧轉盈,成為Snecma和P&W的一線供應商。

一旦跨過門檻,訂單就源源不絕而來,且打進一線供應鏈的最大好處就是長期、穩定,一簽即五年、十年的單。回想過去虧損的苦日子,曾煥明笑說:「看到訂單真是好快樂啊!壞處大概是備貨很高,像現在已經在備後年的料了。」

不怕被市場淘汰

砸錢買設備、擴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航太發動機零組件的年出貨量並非如電子業動輒上億萬個,寶一的零組件更是少量多樣化,「有的一年只交件一千六百顆,一個月做一百多顆,自動化反而不容易。」曾煥明最自豪的是工廠內的設備都有不同技術含量,同樣是薄鈑加工製程,就兼具冷作、熱作、液壓、油壓成型等各類車床,「以前寶一很外行,客戶說買什麼我們就做什麼,也沒多餘的設備拿來做開發,但我堅持要走航太的路,就算虧錢,還是一直買設備、擴產能,現在才有能力做特殊製程。」法國賽峰集團SAFRAN(為Snecma的母集團)台灣區總經理張新光清楚記得:「我是在○一年四月四日,與漢翔、寶一同一天簽的約。」漢翔原本是國營廠,寶一則靠自己穩紮穩打,張新光強調,特殊製程的高難度組合件是寶一獨到的價值,「他們現在握有的技術,已經可以與新型發動機接軌,不會被市場淘汰。」所謂高難度的組合件,就是寶一近年的開發成果「法蘭類(Front Flange)」產品,一顆要價七、八千美元,從分件成為總組合件至少要經過五十道以上的工序,也是波音七三七客機一○○%使用的零件。寶一更為此保了二‧五億美元的最高級產品責任險,「在上萬公尺的高空,引擎出問題就會影響飛機安全,我們是以最高保額來取得信任。」胡淑賢強調。

參與新引擎開發

連三年壓低獲利表現

寶一目前的發動機零組件,最終供應給空中巴士三二○、波音七三七客機使用,曾煥明透露,約在三年前,客戶告知新一代引擎的開發計畫,要寶一參與。而為了新世代的引擎開發,寶一連續三年的折舊費用都新增一千多萬元,「這確實壓抑了獲利表現,但如果不投資,未來怎麼跟得上?」曾煥明說,「歐美發動機廠商開發一顆引擎,至少要二十年才會回收,上一代機型就用了四十年!我根本不愁未來的訂單。」審視一四年前三季財報,寶一合併營收五‧八億元,稅後淨利三千萬元,每股盈餘○‧四九元,獲利不特別突出。法人指出,寶一在二○一七年以前將處於認列攤提費用高峰,但目前航空公司正處換機潮,獲利爆發只是較晚看到,並非沒有機會。

復興航空已在一四年十二月底宣布新購四架空中巴士三三○─八○○neo型飛機,預計一八年底交機。復航將會是亞洲第一家購入此新機型的航空公司,並印證了寶一「獲利將會爆發」的說法。復航總經理吳滬生指出,新飛機換了新世代引擎,更省油且環保,其他航空公司也將陸續汰舊換新,零組件廠勢必得提前準備。

寶一科技從一根冷卻片做到高難度的航太組合件,這家位於台南新營的小廠成功自谷底翻身;未來坐上飛機前,不妨先欣賞一下機身旁轟隆作響的引擎,裡面可能就有來自台灣的精密工藝。

寶一科技

創立:1974年

董事長:曾煥明

資本額:6.22億元,預計增資到6.82億元主要業務:航太發動機零組件

員工人數:206人

2014年前三季營收:5.8億元

獲利:3005萬元

EPS:0.49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05

台南稻田邊工廠攻進雙B、賓利供應鏈

2015-01-22  TCW
 
 

 

這一站,商周團隊來到台南永康,探訪稻田旁發跡的家庭工廠,靠著等待十年、挑戰技術研發和服務極限打進國際奧運賽,翻身為僅次於德國BOS、全球第二大汽車窗簾廠傳奇。

別以為這間鄉下公司沒沒無聞,台灣第一家成功賣進德國BMW原廠的企業就是皇田,它並獲選《富比世》(Forbes)二○一四年「亞洲兩百最佳中小企業」(Asia's 200 Best Under A Billion),是巴克萊(Barclays)、瑞銀(UBS)、美林(Merrill Lynch)等外資券商頻頻登門造訪的公司。

不只如此,它早在十二年前就到美國紐約州設生產基地,英國、荷蘭、德國都有分公司,今年四月,還要跟著德國客戶奧迪(Audi)汽車到墨西哥設廠;現在,德國雙B、福斯、戴姆勒、英國賓利、美國通用、日本豐田、日產、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都和皇田共同開發各式遮陽簾,光今年就有五十一個客製化開發案。

路燈下土法煉鋼,做遮陽簾起家突破:代夫出征跑展覽,奪BMW訂單

「我們是提大包小包樣品拜訪客戶慢慢、慢慢開始,真正得到車廠認同,也是最近這十年,」這一天,首次受訪的皇田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幼珊一身黑色褲裝,只以丹麥百年品牌Georg Jensen銀飾簡單點綴,從不化妝的她,一如公司般低調不張揚。

三十六年前,周幼珊婚後一個月,先生林永清就決定在汽車遮陽簾領域創業。最早,夫妻倆把租來的透天厝廚房當工廠,晚上還把打洞機搬到路燈下趕貨,土法煉鋼做出一支支遮陽簾。幾乎沒有技術門檻的產品,很容易打進美國沃爾瑪(Wal-Mart),但也很快變成市場禿鷹搶食的一塊肉,報價硬是從每支一‧九八美元的出廠價,砍到兩支才○‧九九美元,相當於原本價格的四分之一,這才決定要走一條不和對手貼身肉搏的路。

剛好,當時中華、裕隆跟著全球汽車配窗簾增加高級感的潮流,成了皇田攻入原廠練兵的機會。出身自車燈廠——大億交通研發的林永清從技術上下功夫,並導入ISO認證,改善生產流程,至少三年才拿下國內車廠認證;同時,曾是大億外銷部第一位員工的周幼珊則負責業務,她最高一年出國十二趟就為了拜訪客戶,甚至歐洲、美國一趟一待就快一個月。

勤跑各大小展覽,讓她找到第一個客戶:英國頂級休旅車品牌Land Rover的曳引機,也結識了德國中間商,讓她在一九九九年接到BMW五系列車窗簾訂單,成了初期關鍵突破點。

中華汽車前總經理蘇慶陽觀察,皇田的窗簾做到可以符合頂級車要求,取得信任,就是難度所在。

「汽車產業這東西,沒辦法讓你一下變得很有知名度,」周幼珊坦言,以前提著樣品去,都不曉得,就算樣品做得再好,車廠也不見得接受,有可能你這樣品只是一時做出來,未必有穩定量產能力,所以當BMW還未完全信賴自己時,只先給少量訂單照圖生產,其後才敢讓皇田跨入新車窗簾設計到製造。

儘管如此,轉換的過程,很辛苦。

龜毛客戶當練功,砸錢達到零瑕疵優勢:一旦建立信任,顧客非你不可

當原廠客戶和皇田共同開發的專案啟動時,皇田工程師必須到國外駐廠一個月,最長甚至到達九個月,開發階段,每週研發、品保、生技或模具開發人員固定要和客戶開會,討論公差或角度等在內的每一個數字,至少歷時一年,才進到試做試產階段。

「客人來就給你戴白手套這樣刮,只要卡卡,這就是毛邊,」皇田研究發展部經理楊國誠形容,原以為豐田夠嚴,直到做到德國客戶,才知道人家貴在哪。

為了檢查皇田的窗簾有沒有瑕疵,德國客戶嚴格到從各種角度檢視,其中甚至包括把車子翻過來才能看到的角度。

不僅如此,還指定材料、模具供應商,就連貼紙位置這樣的細節都有講究,「雙B講,我們賣的是藝術品,台灣叫產品,」楊國誠說。舉例來講,BMW窗簾表面沒用噴漆,要求用咬花(編按:texture,增進外觀質感的加工技術)讓模具表面經特殊處理,呈現出霧面卻光滑的花紋質感,射出成型時有一點亮點或色差都不行。

第一年,光產品修毛邊和亮點的重工費,不算報廢品,砸了近兩千萬元。

「不管人海或錢海,一定要把問題解決!」周幼珊很霸氣的說,德國頂級車廠訂單是她跑國外十幾年才換來,「你要出問題,我看二十年都接不到。」

團隊不只從南到北拜訪台灣模具廠和模具工程系教授,花了兩年、前後重開模具共花了上千萬元才解決問題,「我有個個性,看到有什麼問題就會一直去挖,直到找到問題點。」周幼珊說。

這也反映在皇田對研發的投入。翻開皇田的年報,二○一三年研發費用逾一億五千萬元,占當年營收近六%,比一般產業合理的水位至少多一倍,現在,皇田共擁有全球車廠超過千種不同的生產規範,居台灣同業之最,也等於構築了某些對手難以跨越的門檻。

不斷挑戰技術研發、管理和服務極限,甚至布局垂直整合策略,她要再構築他人難以複製的障礙。

以汽車窗簾布材為例,過去全由歐洲客人指定,但從下單生產、運輸到交貨歷時一百四十天;現在她再投入上千萬元整合台灣紡織業各領域強項,從紡紗廠、織布、染整、貼合等製程,從無到有開發出適合汽車窗簾用的面布、裡布和夾層等三層布材,交期可降至一半,現已獲通用、福特認證,BMW和豐田的則正在開發。

不等客人挑毛病,自己亮出弱點哲學:解決問題,就要一次處理乾淨

她不諱言,「要說皇田有什麼特別飛天鑽地的本事,我不認為,但是皇田非常穩健,」當客人不認識你、對你沒有建立信任的時候,他心裡已經決定,根本不可能給你機會,「像現在是我們不想做,客人就是一定要給我們做!」

「皇田的技術輸給BOS,成本輸給中國競爭者,但我們總體加分總分絕對比他們都高。」除了產品技術本身,包括設計能力、品質管理系統在內,汽車產業要求的是全面性,甚至,皇田的服務還能做到,當自家汽車窗簾和其他供應商產品組合發生問題時,用大量累積的經驗替客戶分析問題所在,這是她的本事。

等客戶來挑毛病,這是次等企業,自己赤裸裸亮出自己的弱點,才能真正有自信的獲得改善。皇田就是這樣一步步被要求來的,背後還有一套「清糞坑」哲學。周幼珊把問題形容成糞坑,如果沒本事就不要去清,因為糞坑久了,臭味反而不會出來,如果有決心就要清乾淨,否則清不徹底,比沒清更臭。

秉持清糞坑哲學,近四年,她把公司一年開發失敗成本設定在三千萬元,同時每年要下降三成,要求員工檢討過去失敗作品,找出改善方法,按部就班落實,一次次挖深進入障礙。

「人家問我,你們公司產品到底有什麼關鍵技術、到底有什麼樣門檻?其實這就是門檻。」字句間看似狂妄,其實,周幼珊的語氣中充滿了謙遜。

路,是人走出來的,「踏踏實實、勇往直前,去實現預先設定好的目標!」正如周幼珊持續拉高與對手的距離,先行者,就會一直先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14

衣架工廠變身通吃全球前三大安全氣囊廠

2015-01-22  TCW
 
 

 

有能耐做到生產一百萬個產品都零失誤,是躋身股價百元俱樂部的安全氣囊零組件廠劍麟的致勝關鍵。

從衣架貿易、生產,最終做到安全氣囊精密零組件重要供應商,劍麟正是台灣唯一有能耐通吃瑞典美安(Autoliv)、美國天合(TRW)及日本高田(Takata)三大安全氣囊廠,這三家大廠全球市占逾九成,等於德國雙B、奧迪、日本豐田等原廠新車的安全,都要靠它來把關。

一月嚴冬,我們來到南投南崗,兩旁高高低低的八卦山上,遠近都長著檳榔樹,沒多久,劍麟在工業區的廠房就在眼前。

走進劍麟生產線,一支支德國進口的高張力鋼管經過切、沖、削、清洗乾燥、表面處理與檢驗等製程,每年產出超過七千三百萬個安全氣囊和預縮式安全帶精密導管。

這兩件產品關係著每一輛車的人身安全。當車輛撞擊時,少了它們,不只安全氣囊啟動前無法把乘客緊縛在座位上,自動感應爆炸時,也會失去產生氣體、吹飽氣囊的功能,以及承受○.三秒內快速引爆的威力。

元大寶來證券投資銀行業務部資深協理林雨田觀察,一般五金加工業毛利率約一○%,劍麟卻超過三○%,可見其含金量。

一九九二年,德國生產武器的諾貝爾火藥公司跨入研發民用品,挑中當時正紅火的安全氣囊,想把零件外包出去,因衣架、展示架和安全氣囊的零件同為金屬加工,諾貝爾先找上劍麟的德國客戶,再間接來到距離上萬公里外的南投八卦山上。

老闆,想做保護人命的事製造拚可靠,做到一百萬個都沒瑕疵

十年前,新一代安全氣囊問世,劍麟要挑戰的是更進階的預縮式安全帶精密導管關鍵零組件五金加工,但這個技術難度很高。

劍麟代理發言人林鼎鈞解釋,一根二十公分長的黑鐵管,彎曲成型時,有地方要縮、有地方要擴,究竟是先彎再擴或相反,就有很大的學問。更難的是,從德國進口的高張力無縫鋼管,加工出的孔洞必須符合「真圓」,且直徑幾乎要和客戶的鋁珠貼合,如果洞太小,火藥無法驅動鋁珠,洞太大,空氣又會洩出;加上還有一個鍍上一層塑膠材質的工序,也不能影響管壁厚度,公司足足花了至少兩、三年,一步步研發專用機台、製程,才突破困境。

「做車子的人有很多瘋狂的想法,不知道將來會是怎樣,但新的東西我們都很有興趣!」因小兒痲痺而拄著枴杖,劍麟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正怡說,自己做的是可以保護人命的產品,所以很有意義,也敢挑戰。

可靠度,是爭取客戶信賴的最基本要求。黃正怡拿起自家產品解釋,安全氣囊零件製造要說難,不是很難,它追求的不是精密機械業者口中的微米(編按:○.○○○一公分,約為頭髮直徑的百分之一)級公差,而是製造的可靠性,「它難在出貨要求是○PPM(百萬分率),你做一百萬個,一個piece(件)都不能夠有瑕疵。」

產品開發安全至上,隨每款車的空間、結構,及人偶模擬撞車後各器官受損狀況,該如何保護才不會致命,方法都不同。所以從打樣到量產,包括最源頭的材料認證,及各階段樣品和設備製程,都要經反覆驗證。

客戶,像拿一本書來挑剔自建檢驗關卡,讓出貨一○○%過關

「一定是一步步累積。」黃正怡解釋,就算既有產品從原料到出貨一路都沒問題,客人也不會因此就相信,你做別的東西沒有問題,「稽核非常嚴謹,(客戶)有一整本書來稽核你。」

舉例來說,假設加工程序有十道,包括紅外線檢測和影像辨識系統在內,客戶會要求認證每一個設備和製程,有沒有出錯的可能,所以劍麟建立至少十道檢驗關卡,讓出廠產品一○○%都經過全檢測。現在,劍麟的能耐甚至能做到原廠都願意埋單它自行開發、產線中一台要價上百萬元的檢測機台。

「百萬分之一(不出問題)的壓力很大!」在追求零失誤的汽車安全產品領域,一個大意就有可能生破綻,讓黃正怡超過二十年的心血前功盡棄,這是他接下來無止境的挑戰。他甚至讓在台員工工作每滿一年,平均加薪三%到五%,就是為了留才,控管好生產品質。

從研發和監控來看,劍麟是把自己逼上「絕路」,因為攸關人身安全的產品,一旦踏上,已沒回頭路。到了這境界,已不需要客戶稽核,你自己的標準就會先拉高。創造對手無法跨越的門檻,正是它最大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26

美國12月工廠訂單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22

周二,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12月工廠訂單環比大降3.4%,不及預期的環比降2.4%,11月數值下修為環比降1.7%。美國12月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環比下降3.3%。工廠訂單數據表明美國制造業活動放緩。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2月工廠訂單環比-3.4%,預期-2.4%,前值由-0.7%修正至-1.7%。

美國12月扣除運輸的工廠訂單環比-2.3%,前值由-0.6%修正至-1.3%。

美國12月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環比-3.3%,初值-3.4%。

美國12月扣除運輸的耐用品訂單環比-0.8%,前值-0.8%。

美國12月扣除國防的耐用品訂單環比-3.0%,前值-3.2%。

美國12月扣除飛機非國防資本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環比-0.1%,前值-0.6%。

美國12月工廠訂單環比大降3.4%,為連續第五個月下跌,不及預期的環比下降2.4%。11月工廠訂單數據下修為環比降1.7%。

如果不包括去年8月的極端值,12月工廠訂單環比跌幅創下2013年3月以來最大。去年7月,受益於飛機訂單大增,工廠訂單環比激增10.5%,這導致8月環比大幅下降。

20150203_ISMNY1

12月工廠訂單同比大降3.6%,創2009年11月以來同比最大降幅。

20150203_ISMNY2_0

工廠訂單下滑表明制造業放緩。全球需求疲軟,油價下跌使得能源類公司推遲或削減資本支出類項目,都是工廠訂單下滑的原因。

扣除波動性大的運輸類訂單,美國12月工廠訂單環比下降2.3%,11月從環比降0.6%修正為環比降1.3%,環比跌幅創2013年3月來最大。其中,未完成訂單環比下滑0.8%,這是10個月以來首次下滑,再度體現工廠訂單數據疲軟。

美國11月扣除飛機非國防資本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環比下降0.1%,高於上月的環比下降0.6%。這部分訂單能反映企業信心和支出計劃。這意味未來幾個月工廠訂單有望回升。

數據公布後,美股下行:

sp500

美元指數小幅下行後上行:

usdollar

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小幅下行後上行:

treasury

黃金波動不大:

gold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47

工業4.0下的追趕 中興華為布局“超級工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5808.html

工業4.0下的追趕 中興華為布局“超級工廠”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2-13 06:00:00

麥肯錫預測,每年全球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約為60億美元,先進的機器人對制造業的經濟影響可達7200億到1.45萬億美元。

中國西安高新區長安通訊產業園中,坐落著西部最大的智能手機終端基地,這座由中興通訊投產的工廠車間里,25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只需要40多分鐘一臺星星2號手機就被組裝完成。

從1959年,美國人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聯手制造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到現在傳感器技術的應用發展成熟,自動化的機器人已經開始走入全球各地的制造工廠。而在這場自動化的工業較量中,中國作為全球手機生產基地也在迅速提升著自身的能力。麥肯錫預測,每年全球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約為60億美元,先進的機器人對制造業的經濟影響可達7200億到1.45萬億美元。

“未來工業4.0的智能制造我們會超過蘋果的,對這一點中興非常有信心。”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中興終端CEO曾學忠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是說。而在不久前,華為終端負責人余承東也對媒體表達出一個觀點,供應鏈的能力已經不是華為與三星之間最大的差距,品牌才是。

機器人進工廠

“目前場內配備全自動生產線25條,生產基地全部建成後,是我國西部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同時也是中興通訊全球最大的工廠之一。”中興終端基地負責人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在中興的這家工廠中,生產線從單板測試加載、全自動化分板點膠、整機音頻測試、整機軟件加載等使用的都是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據記者了解,該工廠某些環節實現的是全自動化生產,相比之前傳統生產線產量提升了40%,人工成本降低了近一半。

記者在中興的手機工廠中見過全自動化的“音頻檢測機器人”:可以準確地抓取流水線上的手機放進模仿人聲音的“黑盒子”里,在進行完語音操控系統精準性的檢測後,可以自動分揀出良品和不良品,後者會進入人工通道進行問題排除。

一位從富士康離職的制造主管對記者表示,在富士康主營的手機代工業務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還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貼片和後端的裝配、搬運環節,在絕大部分中間制造環節,還是必須用人工。從成本方面考慮,根據型號、功能、複雜程度的不同,國產機器人的每臺售價高的可達六七十萬元,低則十幾萬元。

高投入背後正值中國4G局勢逐步明朗之際,本土手機廠商無論是銷量還是質量都處於攀升階段。

來自中興終端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興整體終端產品出貨量超過1億,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4800萬部,2015年,中興智能手機全年出貨量目標6000萬臺,而其重點機型全語音手機星星2號上市一個月銷量即已突破30萬部。

不過曾學忠也對記者坦言,產業配套上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據了解,卡位“一帶一路”,目前西安高新區已經確立了打造千億級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包括三星在內的大批世界500強電子企業已經入駐。

截止到目前,中興生產基地覆蓋亞洲、北美、歐洲,其中,中國的生產基地主要在深圳、杭州以及西安,西安基地將擔負中興手機高端智能手機的生產,深圳和杭州則是中低端。

而華為也在提速輻射全球的制造能力,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松山湖華為終端總部項目完成投資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33.3%,2015年,計劃投資5億元。“工廠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一條線只需要三名操作員工,兩條線共用一個質檢體系。雖然產量如此高,但員工數量已經減少了很多了。”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供應鏈短板已破?

余承東在近日的一次媒體訪談中談到與三星和蘋果的差距,讓人意外的是,他表示供應鏈已經不再是華為的短板。“我們供應鏈的主管是一個芬蘭人,以前是索尼愛立信供應鏈的全球主管,在華為幹得很好。而且他搞了一個藍海計劃,大幅度提升了華為供應鏈的效率。”余承東對記者說。

一個背景是,從1997年到2005年,華為全面導入IBM的管理方式,集中體現在兩大主要流程上,其中一種就是集成供應鏈(ISC),這也為華為的成長打下了基礎。一家在比亞迪手機事業部服務過8年,目前專攻手機音頻抽測的產品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除了蘋果關註此項檢測外,華為也在做相關的投入。

華為對自己的供應鏈整合能力開始變得自信。

與之持有相同觀點的曾學忠則稱,未來工業4.0的“智能制造”我們是一定會超過蘋果的,中興對這一點非常有信心。

工業4.0在制造領域是熱門詞匯,其核心在於制造廠商能夠將資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關聯的“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也就是通過充分利用嵌入式控制系統,實現創新交互式生產技術的聯網,相互通信,即物理信息融合系統,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去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簽署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圍繞工業4.0的合作內容就非常醒目,相關政府部門也在規劃未來,謀求中國制造的升級版。

“我們談供應鏈的管理都是幹了十多年二十年的,都在關心整個質量的管理、計劃的管理、供應商的關系等。那天一家互聯網廠商跟我說,他說他做手機瘦了20斤,我說你看我胖了5斤,這就是差異。”中興一供應鏈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雖然相對於臺灣,大陸手機產業鏈發展較晚,但產業鏈上中下遊的配套已經相當齊備,並且在關鍵芯片、周邊零組件、下遊之設計制造等產業鏈環節,圍繞在國產廠商身邊打轉的已經是全球廠商。”上述負責人說。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雖然能力提升很快,但依然要看到國產廠商與三星和蘋果之間的差距。

有這麽一個坊間傳聞的例子,為了給MacBook增加一項新功能,讓屏幕上方的小綠燈穿過電腦的鋁制外殼,蘋果訂購了數百臺激光設備,每臺售價在25萬美元,而在這之前,要讓光線穿過金屬基本屬於“不可能的任務”。

富士康的一名負責人表示,蘋果對於生產線的要求是,即便是不同廠家做出來的東西,最後看起來都得像一臺機器里一次做出來的產品,不然就是不合格。

三星則依舊擁有巨大的全產業鏈優勢。比如說,三星的業務橫跨面板、芯片、攝像頭、電池等智能手機等所有核心技術領域,而且在每個領域都占據著不同的優勢,在芯片和面板兩大核心部件控制著市場供應,並且擁有著SuperAMOLED顯示屏的頂級技術。

“蘋果對產品的苛刻與三星對產業鏈極強的把控確實是我們追趕的方向。”上述中興供應鏈人士對記者說。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18

美國1月工廠訂單不及預期 環比六連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97

周四,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報告顯示,受消費品訂單下滑影響,美國1月工廠訂單環比跌0.2%,為六連跌,預期為增0.2%。工廠訂單數據疲軟,表明美國制造業活動放緩。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工廠訂單環比-0.2%,預期+0.2%,前值從-3.4%修正為-3.5%。

美國1月耐用品訂單環比修正值+2.8%,初值+2.8%。

美國1月工廠訂單環比跌0.2%,為連續第六個月下跌,不及預期的增0.2%,12月數值從環比跌3.4%修正為跌3.5%。近幾個月,工廠訂單接連下滑,創下經濟危機以來最長連跌紀錄。過去七個月中,工廠訂單數據有六個月不及預期。

1月未完成訂單環比再度下滑,跌幅為0.2%,12月未完成訂單環比下滑0.8%,而在12月之前,未完成訂單已連續10個月攀升。這再度體現工廠訂單數據疲軟。

工廠訂單下滑表明制造業放緩。亞洲和歐洲需求疲軟,油價下跌使得能源類公司推遲或削減資本支出類項目,美元走強,都是工廠訂單下滑的原因。

20150305_fac

美國1月扣除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為環比增0.5%,低於初值的增0.6%。這部分訂單能反映企業信心和支出計劃。

扣除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耐用品訂單出貨情況用來計算GDP,1月這部分訂單上修,從環比降0.3%修正為環比增0.1%。

報告還顯示,1月扣除運輸的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為環比跌1.8%,大幅低於初值的環比增0.3%。1月扣除國防的耐用品訂單修正值為環比增2.9%,低於初值的環比增3%。

數據公布後,美股小幅下行後上行:

sp500

黃金下行:

gold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

treasury

美元指數小幅下行後上揚:

usdollar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