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李嘉誠首度回應“撤資”質疑:不寒而栗 深感遺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924.html

李嘉誠首度回應“撤資”質疑:不寒而栗 深感遺憾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09-29 18:05:00

今天,李嘉誠首次公開回應“撤資”“不愛國”等質疑,稱“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

今天,李嘉誠首次公開回應“撤資”“不愛國”等質疑,稱“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在其發給記者的新聞稿中說,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在零售方面,其集團在全球擁有13000間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至今天的2300間,增幅為77%。

長江集團表示,李嘉誠先生就近日一些人對他和集團毫無根據的指責、似是而非的觀點作出響應:「最近一些人對我本人和集團作出毫無根據的指責,惹來網民及傳媒的關註。在此,我多謝各位的關心,並藉此機會作出回應。首先感謝國內、香港以及國外的朋友對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遺憾。」

新聞稿部分截圖

對於“不愛國”質疑,新聞稿中說,李嘉誠傾註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新聞稿中還表示,李嘉誠對中國充滿信心,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

據介紹,這是李嘉誠首次就事件作出回應,網上一切假李嘉誠之名所流傳的文章均非屬實。

長江集團歸納了近日傳媒的查詢,作出以下回應:

1. 為什麽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響應?

根據我們的分析,是非浪潮來襲之時,正值習近平主席進行國事訪美前夕,我們不想因為李先生的響應,被人借題發揮,引起更廣泛的國際討論。李先生認為,習主席在不同場合多番強調,國家要不斷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我們不應讓這些毫無根據的口舌之爭成為焦點,喧賓奪主,沖淡習主席的重要訊息,引起商界和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李先生認為,沒有建設性的語言討伐,並不符中國政府不遺余力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方向和決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響應,網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傳之文章,均非屬實。

2. 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但仍否認撤資?

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於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李先生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對於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產所得的回報,是屬於公司的,並回到股東手中;一如以往,集團將繼續在全球,包括在內地尋找投資機會。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產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產方面,

部份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之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

事實上,集團於內地發展中或將發展的土地,90%是從拍賣而來,而90%以上的物業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極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團從來也在積極等候土地「交吉」,並沒有囤地(香港亦如是)。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團於全球現擁有逾13,000間零售店鋪,其中內地由兩年前的1300間增加至今天2300間,增幅為77%,擴展步伐迅速。

國家及領導人強調「騰籠換鳥」,深化改革,優化產業,以創新科技驅動經濟增長,我們一直重視全球的優質投資機會和支持人才帶來的發展機會,長和系在港口、基建、零售、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發展正大舉前進。

習主席最近提倡「一帶一路」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所以集團投資海外業務,與國家政策並無抵觸,而且集團的股東也清楚,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集團以香港為家,於1980年代已開始在國際投資及發展電訊、貨櫃碼頭、能源、零售、水廠、電網、地產、火車、飛機租賃等業務,遍及52個國家,這是集團同仁30多年努力經營的成果。

李嘉誠的相關響應。圖片來源:長江集團

3. 內地官媒多次作出抨擊,李先生與中央關系是否有變?

李先生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並不相信文革式思維複蘇;個別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國家方向。習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將繼續維持深化改革的堅定承諾,擴大開放;李先生對中國充滿信心,對習主席沈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4. 部份抨擊言論質疑你「不愛國」,有何響應?

李先生兒時歷經戰亂,然後目睹國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天天進步,內心觸動不已。對於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雖感到痛心,但認為蘇軾及白居易說得好:「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萬變社會,不變承諾」是李嘉誠先生在1980年創立基金會時對自己的格言,他更於2006年宣布基金會是他的第三個兒子,當年已把三分一資產,即超過90億美元投放於基金會。基金會致力推動奉獻文化,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還傾註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於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主要項目包括創辦汕頭大學,於廣東引入以色列理工學院,推動國家高校教育改革,帶動國家創新產業發展,為主導未來作好準備;基金會同時重視醫療研究及服務,鼓勵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項目包括內地「人間有情」寧養計劃,協助全國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康複的「重生行動」,以及協助殘障人士的「長江新里程」等等。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46

港澳辦:對梁振英宣布不參選深感惋惜 尊重其個人決定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9日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當日宣布不參選下任行政長官一事發表談話。

發言人表示,我們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因家庭原因,決定不再參選下任行政長官深感惋惜,並尊重其個人決定。梁振英先生擔任香港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以來,堅定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穩妥處理了一系列重大政治法律問題,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社會政治穩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帶領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央政府對他的工作一直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希望他做好余下任期內的工作,今後在香港和國家發展中繼續發揮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83

馬明哲近3年元旦致辭:從“深感危機”到“極致服務、科技創新”

根據以往的慣例,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新年的第一天發表元旦致辭,事實上,這份致辭不僅僅是針對於中國平安的所有員工,同時也對外透露出中國平安新一年的策略方向。

回顧過去3年來馬明哲的元旦致辭,就可以看出整個平安戰略重心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後,平安互聯網金融板塊孵化的內在邏輯。

最深的危機感

2013年,互聯網金融風潮乍起,當年6月,余額寶誕生,恰逢流動性收緊,由此推動余額寶收益節節攀升,在高收益的刺激和引誘下,人們的申購熱情也與日俱增,余額寶規模迅速膨脹。

此時,其他金融機構還沒有反應過來究竟發生了什麽的時候,馬明哲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他在2014的元旦致辭中說到,2013年,也是平安25年來危機感最強、經營作風轉變最大的一年。現代科技進步、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給傳統金融業務帶來了革命性影響。這對平安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這一年,他提出“科技引領綜合金融”的理念,並著重向市場推“壹錢包”,是一個可以幫助客戶進行財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的移動社交金融服務平臺。

業務大整合

2014年,在余額寶的刺激下,互聯網金融開始變得炙手可熱,金融機構紛紛布局“互聯網+”,而互聯網企業則在謀劃著“金融+”,曾經涇渭分明的兩者開始向對方伸出觸手。

中國平安旗下的各個子公司也開始投身到這場互聯網金融的熱潮中,一時間,平安內部誕生了諸多的互聯網應用,猶如春秋戰國。

這也令馬明哲看到了內部協同的問題,在2015年元旦致辭中,他指出,中國平安的危機感來自市場、技術、客戶和行業的快速變化,最大的挑戰來自內部的協同。中國平安過去的成功得益於一直以來強烈的危機意識和包容的文化,未來必須繼續保持高度的危機感、緊迫感。2015年,將是關系中國平安整體戰略實施成效的關鍵一年。

而事實正是如此,2015年,中國平安內部的互聯網金融板塊經歷了多輪整合,3月,平安普惠金融業務集群成立,陸金所剝離P2P業務,將其並入普惠;7月,平安付和萬里通合並;8月,平安普惠又並入陸金所控股,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開啟3.0時代

經過2015的業務大整合,平安內部的各個模塊開啟了協同發展之路,在馬明哲看來,理順了內部關系後,平安開始走上了一個新的時代。

2016年的元旦致辭中,馬明哲宣布,平安已經全面開啟3.0時代。在3.0時代,不再局限於平安內部的綜合金融,而是將“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向全行業開放,攜手金融同業夥伴,共同利用新科技,打造更加強大的、開放式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馬明哲認為,陸金所是平安3.0時代的一個代表,而另外一個同等重要的代表是“金融一賬通”和“醫保一賬通”,這兩個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也是2016年的核心工程。

本報從中國平安內部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平安醫保構建的“城市一賬通”,已經囊括醫療控費,疾病預測、防控、健康管理、電子賬戶、社保賬戶管理等,為山東、雲南、北京、重慶、深圳、廈門等全國20余省份200多個城市提供了智慧醫保管理服務,覆蓋近60%的城市和5億人口。

而“金融一賬通”搭建的金融機構服務生態圈開放平臺,已經累計與174家銀行及996家非銀金融及準金融機構合作,年底交易規模達到1萬億元。在面向個人用戶方面,提供賬戶、財富、信用、生活管理四大類服務,用戶規模近1.57億,較年初增長49.9%,月活躍用戶超2220萬,同比增長62.0%。

另外,陸金所正式完成戰略性架構整合,形成陸金所、前交所、重金所、平安普惠“三所一惠”控股架構,累計交易量突破6萬億元。陸金所平臺累計註冊用戶數2550萬,建立了包括客戶風險識別標準(KYC)和資產風險識別標準(KYP)等風控體系。

危機解除了

2017年1月3日,馬明哲按照慣例發表元旦致辭,與過去3年不同的,這一次,他並未明確下達具體任務,而是以感性的語言提出了“極致服務、科技創新”的兩個理念,通過極致服務和科技創新,“在你身邊,一路相伴”。

他認為,平安人要不斷自省,“我們的服務是否時刻站在客戶的角度,守在客戶的身邊?我們的服務水平離客戶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多遠?新的一年,客戶的每一個投訴,都是對我們的警醒和鞭策;客戶的每一個點贊,都是對我們的鼓舞;客戶的每一個建議,都是對我們最高的獎賞。”

盡管話語虔誠,但也透露出濃厚的自信,顯然,馬明哲已經成功跨越了2013年困擾他的那個危機感。

如今,平安內部已經孵化出多家獨角獸公司,以平安好醫生為例,該平臺累計為1.3億用戶提供服務,成為國內覆蓋率第一的移動醫療應用,月活躍用戶數峰值突破2600萬。A輪融資5億美元,估值達30億美元,刷新了全球互聯網醫療初創企業單筆最大融資及A輪最高估值兩項記錄。

馬明哲在元旦致辭中說,“平安好醫生”日咨詢量超過12萬次,其中兒科咨詢2.64萬次,相當於3個大型兒科醫院一天的門診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28

看不懂95後為何讓人們深感焦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2/163541.shtml

看不懂95後為何讓人們深感焦慮?
熱點微評熱點微評

看不懂95後為何讓人們深感焦慮?

當前,為了迎合95後的喪文化還是元氣文化或者中二病,其本質都是商家與企業尋求與95後的相處方式與溝通方式。

來源 | 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

 作者 | 王新喜

當下創業者與投資人以及各種公司都開始試圖占領“95後”的心智,但研究認識95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31

馬化騰曾經坦言,每天早上醒來最大的擔心是,不理解年輕人在想什麽,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麽,這是最可怕的。很早前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誌曾經表達的焦慮也是年輕人的世界,搞不懂,但準備投資他們,然後再研究再學習。

當前,幾乎所有的科技硬件公司、互聯網公司、消費品公司都在強調要抓住年輕人的需求。我們同樣發現,玩得轉、抓得住新生代消費需求的公司都過得不錯,比如騰訊、比如OPPO。

古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個世界永遠會圍著更新、更快、更富創造力的新生代轉,而現在這個新生代族群則是95後。95後是1996年到2010年間出生的一代人。他們也被稱之為Z世代。在中美兩國,Z世代人數都在逐漸成為主流。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95後、00後是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原住民,數碼電子產品是他們身邊不可或缺以及習以為常的一部分,比之80後,95後的大腦更早經歷了信息時代的改造與洗禮,通過手機和互聯網來社交娛樂消費遊戲,傳遞、獲取信息呈現出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

他們的人生歷程相對80後少了磨難,多了精神與物質的富足以及父母的寵愛。根據企鵝智酷的《解剖95後》報告,95後的平均人口出生率為1.62%,明顯低於80後和90後。後兩者的平均人口出生率分別為2.1%與19%,也就是說,95後擁有比上代人更高的獨生子女比例,他們也因此獨享了父母的資源,包括情感與物質投入。

這給95後帶來的特質與80後完全不同。他們沒有線上線下生活的區分,兩種生活融為一體,它們喜歡用表情來表達內涵,它們註意力更分散但又強於多線程網絡操作,對人生更有主見,有更強的消費欲望與精神消費的需求,它們當中由於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時代,更傾向於享受當下,越來越多接受超前消費,它們會是未來消費升級的主流人群。

按照企鵝智酷《“解剖”95後》的數據,95後群體未來將推動信貸服務的發展。因為在當前,沒有結余的95後占比達到15%。在信用卡、電商分期服務、移動支付普及的環境下,經濟負擔更輕的95後消費者會比父輩更接受超前消費。

張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早前有更實際的觀點:“父輩的存款和不動產將來都會給他們繼承,這個是最根本的,因而會更敢消費”。

但95後又是矛盾的,它們急於跳脫出父母對自己生活圈子施加的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它們更樂於在朋友圈展現自我,但屏蔽父母的行為又非常常見。企鵝智酷《“解剖”95後》報告顯示57%的95後不願意與父母分享網絡生活。它們對父母有很強的的防範心。

每一代年輕人都會叛逆。過去貼在80後身上的標簽是憤青。過去的80後的叛逆方式是標榜個性與自己的態度與想法,與長輩有觀念的碰撞與沖突,它們渴望通過抵觸與反抗上一代的陳舊觀點來跟這個世界談談,盡管韓寒或許不願意充當80後的代表,但事實上,韓寒的言論更多是代表了許多80後的內心掙紮與真實困境。

叛逆

而95後的叛逆方式則又有著不同,它們不尋求通過觀念的沖撞來從上一輩身上尋求理解,更多是與長輩處於平行,互不幹擾,以一種更加溫和但又陌生的態度與長輩保持著距離而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因此,他們不尋求主流社會的話語權,而是更溫、更自我、也更小資的活在自己的群體與圈子之中,他們有自身的個性化品味,從直播打賞、到彈幕社交到各種粉絲群落,他們在各種亞文化中穿梭自如,有自己的審美體系與網絡話語體系,他們被稱為腦洞系,而非80後的視覺系。

零點咨詢機構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對於90後的特征曾提到一個關鍵詞:“松圈主義”,即他們喜歡圈子,但並不想與某個圈子保持得太緊密,而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過去的80後以反叛來標榜自身,而95後現在則以“喪”來自娛自樂自黑,娛樂性的自黑是他們完成自我救贖與排解焦慮的方式。

暴走漫畫創始人任劍曾表示:70、80後在一塊可以聊一些共同的話題,但是往90後、95後走,話題空間越來越窄,現在大家能一塊聊的也就是王者榮耀了。

創業者與商家如何瞄準這個群體,琢磨他們的口味,顯然難度要大過以往。

在任何一個時代,我們幾乎都會看到上一代會給下一代貼上一個標簽以及或多或少存在著偏見,但幾乎都離不開一個共性的標簽就是:垮掉的一代。

曾經的“80後”面對著70後,都自信的以為自己的時代已經轟然來臨。而80後同樣被上一代貼上“垮掉的一代”這樣一個標簽,80後普遍沒有70後的迷茫和理想主義,成長於改革開放的80年代顯得更為自信甚至憤青,他們反抗既有遊戲規則以自身反叛的方式崛起。

17歲的韓寒年少成名,其叛逆的個性曾遭到老中青三代的“圍攻”,但並不妨礙韓寒成為80後的精神領袖,在當時的文化時代背景下,80後是一個不受待見的叛逆群體。那時大概沒有人想到,對80後的責難,後來都轉移到90後的身上。“非主流”、“腦殘”、“炫富”曾經一度成為90後的標簽。

再後來,90後創業者是一個被資本熱捧的標簽。從余佳文到馬佳佳,它們成為90後創業者崛起的標誌性人物。

馬佳佳

但他們的成功轉瞬即逝,也讓許多人重新審視,盡管90後是開發潛力巨大的個性一代,但資本基於自身利益訴求對這一群體標簽與創業者的捧殺,顯然並不利於該群體的成長與成熟。我想這可能是當下很多創業者與投資人的擔憂。

但總的來說,95後這一群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創業者、VC、巨頭要爭取、拉攏、討好的對象。早前複旦大學社會科學數據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80後的已婚比例達到了53.78%。

《中國青年報》的調查發現,2750名受訪者中有83.1%患有不同程度的下班沈默癥,而如今,最後一波90後已經參加高考。當前,80後的重心更多的是在疲於應付家庭和職場的瑣碎,而感嘆著詩和遠方。

許多80後也面臨著《男人四十》中林耀國式的危機:錢權皆無、婚姻搖搖欲墜、自我價值失落,而且錯過了挽回的時機。在互聯網創業者與巨頭要爭取的用戶群體中,80後慢慢開始從主流群體退讓出來。

相對比而言,沒有歷史包袱,出生於中國工業化快速發展與互聯網快速普及的一代,背靠父輩的財富積累,95後在消費理念與消費物質基礎、超前消費欲望上逐步與西方看齊,它們是互聯網正在拼命爭取與研究的消費群體。

比如說,95後亞文化的存在是創業者與資本所關註的,而商業營銷定位引入90後的消費指標來計算公司產品設計與運營,投入與產出,調性與文化,幾乎會是未來許多創業者與VC必然要做的功課。有人說,從“感覺身體被掏空”一曲的刷屏到“逃離北上廣”的成功營銷案例,就在於他們抓住了該群體中喪文化情緒宣泄的窗口。

鴻溝的產生,往往源自於看不懂以及看不起,到最後往往來不及。

正是因為人們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在當下,許多互聯網公司為了迎合90後乃至95後的轉型而焦慮不堪。有數據顯示,Facebook只有22%的用戶在24歲以下,Snapchat上24歲以下用戶占比高達51%。

年輕一代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興趣焦點正在塑造新的消費文化,這讓這讓曾經欲以30億美元收購Snapchat被拒的Facebook壓力大增。

當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產品都圍著90後乃至95後打轉,但它也將許多企業推入到到迎合95後的消費升級大潮的漩渦里,他們正在進一步轉換品牌溝通方式與產品理念。

當前,為了迎合95後的喪文化還是元氣文化或者中二病,其本質都是商家與企業尋求與95後的相處方式與溝通方式。

他們承接著當今時代的變遷和中國社會的轉型,他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價值取向、身份認同都代表著未來消費文化的傾向,我們研究他們並不代表要捧殺他們或者迎合他們,而更多的放下焦慮而尋求理解,理解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與他們的時代特征,放下成見,才能更好的融入他們。

95後叛逆年輕一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10

「佔領埋都睇唔到民主」深感挫敗

1 : GS(14)@2016-09-27 07:57:49

【本報訊】陳健民一直被認為是佔中三子中最堅強的人,但傘運落幕兩年,他才驚覺有很深挫敗感,只是未能表達。傘運後三子選擇不同出路,朱耀明全退、戴耀廷投入立會選舉推行雷動計劃,陳健民則在民主運動上靜觀其變,讓出空間予年輕人嘗試。陳健民指傘運後有很深挫敗感,「廿幾年來,中聯辦我都入過去談判,佔領都佔埋,但我都睇唔到民主,係好深層好疲倦嘅感覺」。挫敗感除了來自傘運爭取不到政制改變,從事中國研究廿多年的他,亦因為傘運而割捨部份工作,「過往廿幾年喺中國嘅工作,現在完全唔可以做,甚至大學有一、兩個平台,如果繼續做主任,會為職員以至中國嚟嘅訪客帶嚟麻煩,我都完全離開晒,一時間好似同過往廿幾年一直奮鬥嘅割斷咗」。傘運後陳在民主運動上靜觀其變,讓出空間予年輕人嘗試,他認為自己不適合走到最前線進行政治工作;至於為何不加入戴耀廷的雷動計劃,陳指「我冇佢咁大愛,對於有啲非建制候選人,你搵支槍指住我,我都唔會叫香港市民投畀佢哋」。陳強調雷動出發點是好的,但若將來再搞就需要優化。■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7/19783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1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