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產大型客機C919即將首飛 哪些產業和上市公司受益?

中國商飛公司5月3日發布消息稱,綜合各方面因素,國產大型客機C919將於5月5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如天氣條件不具備,則順延。

據新華社報道,從2007年2月國務院批複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到2015年11月2日C919總裝下線,再到2017年5月5日首飛,科研人員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

記者采訪了解到,C919總裝下線之後,項目在系統集成試驗、靜力試驗、機上試驗、試飛準備等幾條主線穩步推進。為準備首飛,C919已完成118個試驗項目,經歷了包括低滑、中滑、高滑在內的21次滑行試驗,並於2017年3月通過專家技術評審,4月通過放飛評審。

關於首飛日期的選擇,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賀東風此前表示,何時首飛將取決於各方面條件,包括天氣狀況、飛機和機組的狀態等。

C919作為著眼於最主流的航空運輸市場(150座級),完全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準和國際主流市場運營標準研制的幹線飛機,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關註。目前,C919大型客機擁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23家國內外用戶,訂單總數570架,其中包括美國通用電氣租賃(GECAS)等國際客戶。

這架大飛機串起了國內完整的飛機制造產業鏈——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研制,70家企業成為C919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 有中航工業、寶鋼等國字頭的央企,有專註於裝備制造的民企,還有GE、霍尼韋爾等國際巨頭的身影,同時C919還是新材料、新技術集中運用的集大成者。

國外的GE、Honeywell、CFM等飛機制造領域的跨國巨頭,也成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不過,他們都要與中國企業合資,組建了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的16家合資企業。

主體部分中國造:中航工業挑重擔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一份C919機體結構分解圖,中航工業集團承擔了C919飛機大部件的主要制造任務。

比如,機頭由成飛公司制造,前機身和中後機身由洪都集團制造,機翼由西飛公司制造,後機身和垂尾由沈飛公司制造,前、主起艙門由哈飛公司制造。

在這些主要供應商中,西飛、沈飛、成飛都屬於中航飛機(000768.SZ)旗下公司。中航飛機一名管理層告訴記者,此前,中航飛機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殲、轟系列軍機,然後是從波音、空客等飛機制造商處獲得零部件轉包生產,民機業務的占比還很小,主要是新舟60飛機的國內外客戶交付帶來的收入貢獻。不過,公司一直在加大民機產品的開拓,目前已經為國產大飛機的大部件生產配備了專門的廠房、生產線、工人和團隊,具備了為大型飛機配備的相關制造技術和管理能力。

而除了中航工業集團,民營企業也在國產大飛機制造中分了一杯羹。比如C919FEIJI D RAT艙門就是由一家名為“西子”的民營公司提供,這家以裝備制造為主、跨行業經營的綜合型企業集團,與江蘇一家生產汽車燈具的民營企業彤明公司,成為入圍國產大飛機主要供應商中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

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西子聯合”)是一家以裝備制造為主、跨行業經營的綜合型企業集團,旗下產業涵蓋電梯、電梯部件、立體停車庫、起重機、鋼結構、鍋爐、航空、商業、房產、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西子聯合一名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西子聯合成為中國C919大飛機項目的一級機體結構供應商中唯一的民營企業。目前,西子航空板塊已擁有浙江西子航空、沈陽西子航空、浙江西子航空緊固件等三家公司。

其中,浙江西子航空除了供應中國商飛C919項目APU門、RAT門,還為龐巴迪宇航Q400飛機供應零部件;為美國普美B777、B787、A330飛機供應數控機加零件等。

而彤明公司則是江蘇民營企業彤明車燈有限公司與英國中輝投資集團的合資企業,由彤明車燈有限公司控股,此前主要生產“彤明”牌高檔汽車燈具,“文煦”牌汽車內、外飾件,產品主要覆蓋轎車、大客、皮卡、SUV、重卡、輕卡等系列,主要配套的汽車廠商包括一汽、鄭州日產、奇瑞、昌河等。

核心系統有外援:外資用技術換市場

一名飛機制造行業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一般機體大部件在整個飛機的造價中占據40%左右的價值,而發動機和航電系統則是飛機最為核心的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的價值量,在飛機的造價中也占到了40%左右,而這兩個核心系統,目前均有GE參與。早在2011年,GE就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了組建一家航電系統合資公司,當時,GE的付出可謂不小。這是GE第一次在航空制造的核心領域與中國企業組建平股公司,並會把其民用航電業務整合進合資公司。而其他外資航電企業由於顧慮核心技術和商業利益,大多不願在與中方的合資上放棄控股權。

而在合資公司正式簽約前,兩家公司已經聯合行動,獲得了正在研發的國產大飛機C919的部分航電系統訂單。此外,GE和法國賽峰集團各持股50%的CFM國際有限公司,還被選定為C919飛機的發動機供應商。

由於航電系統的科技含量較高,長期以來,民用航空電子產業在國際合作方面的推動都相當困難,如何平衡合資公司與股東雙方母公司旗下原有航電公司的利益,以及技術共享的程度,都是談判的難點。

而此次中航工業與GE成立合資公司後,雙方的母公司都放棄了部分航電系統的研發、制造、銷售和售後業務。尤其是GE公司,將民用綜合模塊化航空電子系統(IMA)業務和相關管理流程、適航體系都整合進了合資公司,合作的範圍和模式可謂空前。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這是迄今為止中美合作最為深入的一次,因為其中還包括共享一些機密核心技術。

除了GE,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也與博雲新材(002297.SZ)合資成立了霍尼韋爾博雲航系統(湖南)公司,為中國商飛C919大飛機項目提供機輪和剎車系統。

霍尼韋爾將為C919項目中的四大系統提供部件,包括電傳飛控、輔助動力裝置、機輪剎車及精準位置數據的慣性基準系統。前三個系統都需要霍尼韋爾與中方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進行研發生產或集成,與之合作的中方企業分別是中航工業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哈爾濱東安發動機公司和博雲新材。

此外在上海浦東新區,還有一家為大飛機配套制造“血管系統”的公司——伊頓上飛(上海)航空管路制造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商飛公司的首家合資公司,由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和美國伊頓公司下屬伊頓(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23

港股創新板橫空出世 擬爭奪內地大型新經濟企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8/1118384.html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何建川

港股市場或許將發生一次天翻地覆的大變革。港交所在6月16日宣布,擬推出港股主板及創業板之外的創新板。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註意到,創新板的推出將改變港股市場的企業構成。而港交所也明確指出,創新層的設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爭奪內地大型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也向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表示,港交所設立創新板及檢討創業板的舉措,有與滬深兩市“搶生意”的意味。

獨立於主板及創新板

6月16日,港交所刊發了兩份文件(創新板框架咨詢文件、檢討創業板及修訂《創業板規則》及《主板規則》的咨詢文件),就一系列拓寬香港資本市場上市渠道及完善香港股市上市機制的建議方案展開咨詢征求公眾意見。

在上述文件中,創新層的設計成為了市場的亮點。此前港股市場分為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目前在港股市場上市,對一部分公司還是有諸多限制,比如以下類型公司並不被港股市場接納:尚未盈利的公司、采用非傳統管制架構的公司、擬在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內地公司。

然而香港金管局又提倡香港應通過以劃分板塊的方法來滿足不同類型公司的需要,並指出:“為了向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和不同條件的發行人開放市場,可以進行適當的市場劃分,尤其是根據投資者經驗的層次和風險偏好來區分市場,這樣可以讓有聲望的大型公司在上市時享受更高的合規靈活性,讓那些無法滿足一般上市要求的小市值公司擁有更多的機會,從而選擇在港股上市。”

港交所擬將創新板再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創新初版,對象為未符合創業板或主板財務或營業記錄條件的初創公司;另一個是創新主板,對象是已符合主板財務及營業記錄規定,但是由於采用非傳統管制架構,目前並不符合在港上市條件的公司。而且,創新初版將只開放給專業投資者。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創新板可以讓更多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但是為了保障市場素質,也將設立快速的除牌機制。港交所擬讓創新板企業在連續停牌90日後自動除牌。

此次咨詢期將於今年8月18日結束,港交所將在考量分析所有回執意見後,決定未來方向。

吸引新的BAT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當年選擇在美國上市,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美國允許采用不同的投票權架構(通俗的說就是允許同股不同權)。

港交所此次擬推出創新板就明確提出爭奪內地大型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對於許多公司來講,美國市場容許不同投票架構是美國市場的一大主要吸引力。雖然116家在美國作為第一上市地的中國內地公司中,僅33家采用不同投票權架構,但其合計市值高達5610億美元,占所有美國上市中國內地公司市值的84%,相當於港股市場總市值的15%。

另外,港股市場也面臨著全球的競爭。新加坡正在積極研究容許不同投票架構公司上市,倫敦也正研究推出“國際板”讓不同投票架構的大型國際公司可以上市。

事實上,港股市場在吸引內地企業上長期都是不遺余力。截至今年5月,內地相關企業市值占港股總市值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0%。

而創新板的設計,將吸納更多新經濟類型的公司。宋清輝也向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表示:“創新板一旦實施,無疑將會對A股產生巨大的影響。香港資本市場上市渠道拓寬之後,將會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爭先恐後赴港上市”。

主板及創業板也將改進

此次港交所提出創新板設計的同時,也擬對現有的創業板及主板進行改進。

香港創業板擬進行較大的變化。首先創業板名稱擬改成GEM,其上市公司也從新興行業公司變為中小企業。另外,創業板的上市要求也作出了相應的提高,如:最低市值從1億港元提升至1.5億港元;上市後控股股東的禁售期從1年延長至2年等。同時,創業板企業向主板轉板也提高了要求。

除了創業板,港股主板也擬進行改進。如最低市值要求從2億港元提升至5億港元、公眾最低持股市值從5000萬港元提升至1.25億港元等。

對於此次港交所的舉措,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出:“在過去十年,香港的首次公開募資額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全球經濟環境瞬息萬變,我們不能驕傲自滿,更不能對成功想當然。”

港交所上市主管戴林瀚指出:“建議主板及創業板修訂,確保反映市場接納的標準,同時回應近期市場對創業板申請人及上市發行人的素質及表現的關註。我們相信,創業板作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將繼續在我們市場發揮重要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397

IPO大型化時代如何應對籌資壓力

近期,A股IPO呈現出新特點——就是大型公司密集上市,獨角獸與大象藍籌公司輪番上陣,A股進入IPO大型化時代。

6月5日,中國人保成功過會,成為A股第5家A+H股上市的險企。這也是繼工業富聯後,A股年內第二家百億元融資量級的企業過會,意味著A股又迎來了一個巨無霸。此前,工業富聯、藥明康德、寧德時代三只獨角獸已相繼過會。

獨角獸與大象公司IPO的密集來襲,引發投資者對於A股募資壓力的擔憂。不少投資者質疑大型公司IPO對A股的抽血效應。管理層及擬上市公司的應對措施是藥明康德為代表的“縮股”、以工業富聯為代表的戰投“鎖股”,眼下又成立獨角獸戰略投資基金。

但是,我們仔細觀察市場後會發現,對於A股來說,IPO募集資金的壓力其實不大,首發募集資金規模相比總股本來說也不大。同時,中簽率屢創新低,新股認購踴躍,說明市場起碼在新股申購環節完全能夠承受,並且還供不應求。真正值得重視的是炒新資金的溢出效應和虹吸效應。監管層要想真正解決A股IPO融資壓力,不能只盯著IPO初始融資規模,而是需要將工作後移,全力解決炒新導致的獨角獸“虛胖”和資金虹吸效應。

這種觀點可能超出許多對市場不太熟悉的投資者的直觀感受。確實,A股大型IPO不斷,融資壓力不小。除上述的中國人保和幾只獨角獸以外,騰訊、阿里、百度、京東和網易正準備以CDR方式回歸A股。5家互聯網巨頭初期CDR發行規模將在2800億~7000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國內計算目前符合CDR發行標準的還有小米等30家獨角獸企業。

同時,A股上市銀行的陣營正在持續擴容。伴隨著近期鄭州銀行、長沙銀行IPO相繼過會,2016年以來“成功闖關”的銀行已達12家。另外,還有17家銀行在排隊推進IPO進程,合計募集資金規模在400億~900億元。

大型IPO,除了銀行還有券商。今年以來,券商IPO提速明顯,在過會率大降的背景下,5家券商成功過會,分別為中信建投、華林證券、南京證券、長城證券和天風證券。中信建投登陸A股市場後,將成為第11家A+H股券商,國內前十大券商就此可以在A股聚首了。若過會券商今年全部上市,則A股上市券商將達到35家。

互聯網新經濟公司、獨角獸企業以及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股構成了A股大型IPO的主力。這些公司募集資金規模確實不小,中國人保估計募資百億元以上,工業富聯募資272億元,其他大型IPO募資規模也不容忽視,投資者擔憂資金壓力不無道理。但相對於市值50多萬億元的A股,相對於上市之後的市值擴張,A股IPO首發募資其實壓力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新股IPO上市之後的“估值虛胖”才是真正的資金壓力所在。我們可從兩個方面來看:

其一,今年港股與A股IPO的比較。

在剛剛過去的1~5月,港股新上市公司83家,A股僅52家。港股開始出現明顯反超,是A股同期IPO的1.6倍。而在2017年,港股新上市公司183家,A股新上市公司438家,港股只有A股的42%。同時,港股市場過去5個月新增IPO申報公司數為176家,去年同期僅為97家。而A股市場新增IPO申報公司僅有23家,去年同期為107家,出現明顯下滑。

這組數據,雖然沒有統計募資規模,但從IPO家數也側面說明了A股IPO壓力並沒有市場想象的那麽大。

其二,A股IPO首募資金與上市市值的比較。

為什麽說A股首募資金規模對市場壓力不大?原因在於與完全市場化的港股不同,A股IPO實行嚴格的行政管控。新股發行實行隱性的23倍市盈率紅線,新股發行市盈率相對老股來說有較大折讓,這導致新股IPO首發募資較低。

但是,A股新股在正式上市之後,市值卻會快速膨脹。藥明康德上市之後連續16個漲停,每股報129.91元,累計上漲逾520%,靜態市盈率達到110.31倍,總市值達到1353.6億元,流通市值也達到135億元。而公司發行價為每股21.6元,發行市盈率22.99倍,募資僅有22.51億元。上市前後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藥明康德首募資金只有上市後流通市值的17%。其他的獨角獸企業如三六零等,上市之後資金炒作更為明顯,如今市值離最高點已經腰斬。

因此,要想解決大型IPO募資壓力,單純的“縮股”、“鎖股”無法實質解決資金壓力,獨角獸戰投基金恐怕也會淪為套利的打新基金。筆者認為需要將重點由IPO前端移到上市後端,解決炒新問題,不能任由遊資狂炒,讓這些本已規模龐大的大型公司在上市之後更成為估值虛胖的“毒角獸”。(作者系資本市場資深觀察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05

養老社區成大型險企標配 中國太保首期投資100億切入

面對養老產業的巨大“蛋糕”,養老社區幾乎已成為各大險企的“標配”。而之前以輕資產方式為主介入養老產業的中國太保也開始大舉布局大型養老社區。

第一財經記者8月2日從中國太保了解到,中國太保計劃在3-5年內首期投資100億元,在全國重點城市打造養老社區。

而業內人士表示,養老社區在為險企帶來可期的發展前景外,也面臨人才、盈利等不少挑戰。

太保首期投資100億打造養老社區

在去年末中國太保新一屆高管的首次媒體見面會上,中國太保總裁賀青在解讀中國太保戰略2.0時就五大轉型關鍵詞之一的“布局”解釋稱,“布局”主要是針對健康養老領域的布局,未來將在重點城市的機構養老方面重點布局,明年可能會有具體項目落地。

近日,隨著《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發展規劃》的通過,中國太保在養老方面的布局計劃浮出水面。根據該規劃,中國太保計劃在3-5年內首期投資100億元,在全國重點城市打造“太保家園”系列高品質養老社區,作為“戰略轉型2.0”的重要支撐,並通過開發與養老社區入住及相關服務掛鉤的保險產品,打造“專屬保險產品+高端養老社區+優質專業服務”的新型業務模式。

事實上,早在2014年,中國太保就成立了國內保險行業首家養老產業投資管理平臺——太平洋保險養老產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保險行業中著重打造“輕資產”模式,即選址市中心、輕資產、小規模、快速複制,以收購和租用城市中心城區現有物業並改建成養老設施為主。不過,成立至今並未在業內激起太大“水花”。

而此次的規劃,則意味著中國太保將開始重點打造大型養老社區的重資產模式。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2.41億人,占比17.3%。根據人口統計學規律,老齡人口占比在10%~20%為輕度老齡化階段。按照國家統計局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估計,我國55-69歲的低齡老人約2億人。

基於我國老齡人口結構的特點,中國太保將細分養老市場,設計開發三大產品業務線:一是面向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設計開發城市型養護產品,以康複護理業態為主;二是面向70-79歲的中齡老人,設計開發城郊型產品,以健康活力養老業態為主;三是面向55-69歲的低齡老人,設計開發度假型產品,以旅居候鳥式養老業態為主。

根據規劃,中國太保的養老社區將依據“聚焦集團保險主業高地城市、聚焦長三角等經濟區域中心城市群、聚焦人口老齡化重度城市”的原則進行布局。按照“南北呼應、東西並進、全國連鎖”的思路,加快推進6個城郊型和度假型高端養老社區項目的落地,同時拓展若幹個城市型高端養老社區項目。未來3-5年累計投資額為100億元左右,累計拓展8000-10000套高端養老養生公寓,累計逐步儲備和運營床位數10000-12000張。

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太保在成都、武漢、上海、雲南等地已確定多個意向性項目。在成都和武漢,中國太保將投資建設大型持續照料型養老社區(CCRC)的國際健康頤養社區;在上海,中國太保的城郊型項目將打造海派江南水鄉特色,服務長三角地區養老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城區型項目則將打造高端養護特色。在雲南,中國太保計劃打造度假型高品質養老社區標桿項目。

養老社區成大型險企“標配”

目前,保險業通過“保險+科技+產業鏈、生態圈”實現持續發展的趨勢已日益明顯。通過投資養老社區,在當前可作為保險業務的重要配套,延伸保險產業鏈,拉動保險銷售,長期可獲取不動產增值收益,未來還可運用養老和健康大數據,支持養老健康保險產品創新。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我國養老服務供給仍以“保基本”為主,以市場化、專業化方式提供中高端服務的現代養老產業剛剛起步,這為保險公司進軍養老產業提供了機遇。

2009年11月,泰康人壽成為業內第一家獲得養老社區投資試點資格的保險公司。2010年9月,保監會出臺《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保險公司投資養老地產正式開閘,2010年底,合眾人壽在武漢的養老社區正式動工,打響了國內保險公司重資產布局養老產業的“第一槍”。新華保險、中國平安、太平人壽等大型險企在之後幾年中紛紛跟進。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等8家機構投資29個養老社區項目,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海南等東部沿海的18個省區,占地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計劃投資金額678.2億元,床位數超過4萬個。目前,部分養老社區項目已投入運營。如今養老社區幾乎已成為了大型險企的“標配”。

中國保險協會6月底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顯示,保險公司布局養老產業,主要考慮是延伸保險產業鏈,通過提供養老等增值服務,增強客戶粘性。以國壽、泰康、太平、合眾為代表的保險公司主要立足機構養老,自建中高端養老社區,與外部機構合作建立運營服務團隊,為入住老人提供綜合服務。在與保險主業協同上,普遍將保險產品和養老社區進行對接,向客戶銷售保險產品使其獲得入住資格,單均保費在200萬元左右,客戶入住後再收取月費。目前部分中高端養老社區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

而各個險企在推進養老社區的布局中策略也不盡相同。根據中國保險學會、梅山(中國)保險養老社區聯盟聯合課題組在2017年底發布的《中國保險養老社區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例如合眾人壽以重資產方式投資建設大型養老社區的同時,以股權投資的輕資產模式收購在國內外養老社區或機構。根據合眾人壽官網,目前其自建及收購的國內外養老社區已達66家;而泰康人壽則以“養老+保險+醫療”的商業模式推進產業擴張。根據泰康人壽旗下泰康之家官網信息,目前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十二個重點城市,投資建設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準的醫養社區,全部建成後將提供約2萬戶養老單位;太平人壽則在自建養老社區的重資產模式的同時,也引入輕資產模式,即甄選第三方養老社區加入太平人壽養老服務體系,逐步搭建起全國的網絡式布局。

而輕重資產模式各有優劣。輕資產模式資金投入少、簡單靈活,可以快速複制,易受資本商青睞,但形不成規模經濟,對養老產業鏈的參與、整合力度小。重資產資金投入大,盈利模式複雜,不易複制,回報率低,但易形成規模經濟、提高服務效率,能推動養老設施全產業鏈發展,並與保險業務及其他業務版塊產生戰略協同。所以,公司如何選擇,應服從服務於自身的總體發展。

不過,業內人士也認為,險企布局養老社區目前仍有部分難題待解。

一名壽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重資產模式下的長建設周期、盈利周期,醫養結合下的配套醫療服務人才短缺問題等均是險企布局養老社區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上述報告分析稱,從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場,要做到收支平衡通常需要6~8年,真正實現盈利需要8~10年,在實現盈利前的這段時間是賺不到錢的,但未來社區成熟後會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和收益。而在稅收政策上,目前在西方國家CCRC和活躍長者社區(AAC)模式不需要繳納房產稅,但在我國仍需繳納房產稅。

同時,上述高管表示,在解決社會養老問題上,目前險企所布局的養老社區定位基本均為中高端,且傾向於健康老年群體,未來如何將失能失智老人等機構養老的“剛需”人群的長期照護服務納入到養老社區體系中也是值得研究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855

內房世茂奪東涌大型酒店地

1 : GS(14)@2014-10-23 11:15: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3/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大力發展大嶼山東涌一帶,加上港珠澳大橋預計可於2016年啟用,上周五截標的東涌53區酒店地,就吸引6個財團入標競投。結果由世茂房地產(0813)伙拍明發集團(0846)兩家內房聯手,以貼近市場預期下限的18.3億元,擊敗另外5家本地薑奪標,更成為首宗內房奪得本港酒店官地個案。身為項目大股東的世茂房地產,其發言人直認地價「相宜」,且表示不擔心佔中會影響本港經濟發展。


上述東涌53區酒店地位處臨海地段,鄰近即將開售的新地(0016)東環,佔地約13.8萬方呎,可建樓面約61萬方呎,當中約6萬方呎樓面可建商舖部分,估計可建約1100個房間,是近年最大規模的酒店官地,比香格里拉(0069)2011年以23.28億元投得的紅磡紅鸞道酒店地(55.6萬方呎樓面)還要大。

料為首幅內房投得酒店官地

項目上周五截標,共接獲6份標書,除世茂伙明發的合組財團外,其餘清一色本地發展商,包括新地、信置(0083)、德祥地產(0199)合資財團、帝盛酒店(2266)及富豪酒店(0078)等,最終世茂等以18.3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僅2998元。世茂發言人指出,項目由該公司牽頭,目前仍在規劃階段,未有詳細資料,但就認為地價「相宜」。他又指未來港珠澳大橋通車,區內酒店需求大,加上集團看好本港酒店業發展,故入標競投。

事實上,世茂近年多次出手投地,如尖沙嘴中間道商業地、港鐵大圍站項目等,甚至是較早前的中環美利大廈酒店項目(最終由九倉(0004)系的海港企業(0051)投得公司)。世茂發言人稱,今次是公司首次成功在港投得官地,未來仍會考慮競投其他地皮,主要視乎地點及價錢,並表明不擔心佔中會影響本港發展。

對港珠澳大橋憧憬較港商大

對於上述中標價,第一太平戴維斯陳超國認為是比預期低,或多或少反映佔中對酒店投資者信心的影響。

高緯環球大中華評值及諮詢部董事張翹楚則指價錢合理,並認為內地發展商對港珠澳大橋的憧憬比本港發展商大,故世茂才成功投地,他又表示,世茂與國際酒店品牌合作發展五星級酒店的機會大。

今次中標的兩間內地發展商,在國內都是大型發展商,過往在多個城市都有發展酒店項目之經驗,如世茂現時就有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上海世茂佘山艾美酒店等;明發集團雖以商業項目為主,但仍持有數間酒店。

明報記者 林尚民
2 : GS(14)@2014-10-23 11:16: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3/news/ea_eaa2.htm



本地薑留彈藥 爭市區酒店地


2014年10月23日





【明報專訊】今次世茂(0813)以貼近市場下限價投得東涌酒店地,反映本地發展商出價更為保守,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市場亦有多幅酒店靚地可供選擇,加上今次出售之地皮始終不在市區核心地區,不排除本地薑是保留彈藥爭靚地。


事實上,在未來推出之酒店地皮中,以啟德一帶之地皮最吸引。財政司長曾俊華今年中稱,政府將於明年先後推出6幅毗鄰啟德郵輪碼頭的酒店地,致力把該區發展成高級酒店帶。資料顯示,該6幅酒店地面積介乎10.2萬至13.97萬方呎,可建樓面共273.48萬方呎,料最多可提供約3829房間,足成為一個集五星級住宿、美食和娛樂設施於一身特色酒店群,故勢成集團投地目標。

明年啟德推6幅酒店地

高緯環球大中華評值及諮詢部董事張翹楚認為,未來市場仍有其他更靚的酒店地,故相信部分本地發展商是睇準未來其他地皮而保留實力,令世茂成功奪標。另方面,雖然近年內地自由行消費力減退,但酒店房價並未見大減,多個發展商都先後申請把旗下位於市區物業改建成酒店,如和黃(0013)今年初便向城規會申請將紅磡灣中心部分商場改建成一間只設86間房的小型酒店;信置(0083)2009年已申請把奧運站一號銀海商場及停車場改建成酒店,涉及4.4萬方呎樓面,今年中已完成補地價,涉及862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13

MH370殘骸?留尼汪島再現大型飄浮物

1 : GS(14)@2015-09-18 02:12:40

法航一名機師周二在印度洋留尼汪島對開海域發現白色漂浮物,法國當局已展開搜索。機師駕駛一班由巴黎往留尼汪的客機在3,000米高空飛行時,在留尼汪島以北56公里目睹漂浮物。當局已派船到現場,暫時未有發現,一架軍機將飛到現場上空協助搜索。該島7月發現一件飛機襟副翼,後來證實屬失蹤逾一年的馬航MH370客機,是至今發現的唯一MH370殘骸。雖然該島附近近月先後發現多件可疑物件,但經檢查後都證實並非客機殘骸。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7/192989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45

金牌清盤官憂爆債務重組潮德勤黎嘉恩指大型個案增

1 : GS(14)@2015-09-23 01:45:57

【訪問】股災至今兩個半月,影響料年內蔓延至實體經濟。「金牌清盤官」德勤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指,近期每一兩個月就有一宗較大型重組個案,料農曆年前將現重組潮。他認為股市未見底,中資新股雖失大水喉,但受惠東南亞新股漸抬頭,德勤不擬調整年初所訂的全年集資額預測。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企業陷入財困,在未證實「死亡」(清盤)之前,會先求助專業財務顧問,進入債務重組程序。黎嘉恩指通常一年半載才會出現大型重組個案,近期一兩個月已見一宗。過去清盤個案多數出於公司短期周轉困難,近年股東爭拗成近年熱門重組原因,不少個案中,二股東明明資金充裕,卻等到「(大股東)你搞唔掂我咪出嚟做救世主」,甚至一拍兩散。




零售業陷財困頗常見

今年連鎖化妝品店Missha、連鎖家電店DSC德爾斯相繼結業,可見新一輪清盤潮將臨?黎嘉恩指零售業陷財困頗常見,而且近年大型公司多選擇盡早進入重組程序,未必需走到清盤一步。不過他亦承認,除非未來數月經濟突然好轉,否則農曆年發放雙糧、花紅前,將見更多財困公司浮面。這些公司多與內地有聯繫,其中不依靠內需、產能過剩的行業風險較大,因為缺乏政策支持,例如內房、鋼鐵、製造、紡織業,投資者應慎防涉及高風險投資、董事及核數師相繼離任、行業前景不佳的公司(見表)。市況不濟拖累新股市場氣氛。黎嘉恩指隊伍中固然有人退出,亦有拖慢步伐觀望市況,管理層亦明白上半年天價發售已不可能重演,定價需貼近二手市場,尤其急需「救命錢」的公司,均願意降價求售。面對新股生意驟跌,德勤卻無意下調年初訂下的集資額預測,維持估計下半年7至8隻大型新股集資共800至1,000億元,全年集資2,400億元。黎嘉恩暫未聽聞巨型新股延遲上市,直言對「股災」二字有保留。他感覺是次與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來勢洶洶、no hope(無希望)」不一樣,現時本港經濟處於「尷尬期」,「肯定唔好,但唔係好差」。在內地新股腳步漸緩時,他指近來東南亞新股抬頭,不少冀透過香港進入內地發展,例如他正處理一宗東南亞建築新股。不過他亦承認始終東南亞難以取代中國,成主要新股來源地。他希望香港今年能再奪全球集資一哥寶座,但實際需視乎內地何時重啟IPO,以及紐約交易所受惠美國經濟改善的集資能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2/193045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58

德勤:大型IPO上市料減

1 : GS(14)@2016-04-01 15:40:47

【本報訊】本港首季新股(IPO)數量僅19隻,按年減24%,融資金額則按年升47%至280億元,主要受益於兩中資銀行股於H股上市,推高金融服務行業融資額。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合夥人歐振興指,首季新股宗數及集資額已算有所交代,第二季宗數有望保持,但大型新股出台機會不大,集資額按年或減少。



盈健暗盤最多升25%

受美國股市波動打擊當地新股市場,首季本港、深圳和上海的新股集資金額均超越美國,本港保持全球新股排行榜首位。但歐振興指,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美國加息及資金由新興市場流出等因素,令首兩個月新股集資活動受壓,部份新股以機構投資者佔比較大。歐振興指,2月未有新股上市屬罕見,惟3月市況回穩。第二季是傳統上市旺季,加上現時上市申請數目不俗,若無不明朗因素,第二季新股集資宗數將不俗,惟受估值問題影響,集資額或較遜色,大型新股上市機會亦不大。在內地推動改革國企及資本市場,將刺激金融機構及國企來港,料全年將有115至125隻新股來港上市,集資額約2,600億元。招股中的亞積邦(1496),市場消息指公開發售獲超額認購約467倍。今掛牌的盈健醫療(1419)在輝立交易場暗盤收報1.7元,較招股價1.38元升23.2%。盈健於耀才新股交易中心暗盤收報1.72元,較招股價升24.6%。另恒安(1044)公佈透過實物分派,以介紹方式將旗下其零食產品業務「親親」分拆上市。財經印刷服務供應商優越(8251)公佈以配售形式於創業板上市,招股價0.3至0.5元,發行1億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01/19553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37

CCL大型單位指數 逾年半新低

1 : GS(14)@2016-05-07 23:17:39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507/paa01/lac1.txt


【明報專訊】昨日最新公布、具體反映4月中旬本港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8項指數中有7項均按周錄得跌幅,其中CCL(大型單位),更加成為過去75個星期、即逾18個月以來的新低。至於CCL,最新收報128.48點、按周下跌1.07%;而反映大型屋苑樓價走勢的CCL Mass,則按周下跌0.47%至129.45點。

八大指數 僅九龍分區按周升

可留意的是,若果按單位類別,CCL(大型單位)除了結束過去連升3周局面、按周下跌3.6%至131.77點外,更成為過去75周來、即逾18個月新低紀錄;此外,CCL(中小型單位)報127.87點、按周下跌0.54%。

分區方面,九龍CCL Mass報127.1點、按周升1.46%,創9周即約兩個月新高,為本周唯一錄得升幅的樓價指數。

至於港島CCL Mass報135.38點、按周下跌1.71%;新界東CCL Mass結束兩周連升,最新報134.5點、按周下跌0.79%;新界西CCL_Mass最新報115.1點、按周下跌1.61%。

煥然壹居認購欠佳拖累

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表示,受到啟德新發展區煥然壹居認購欠佳反應拖累,本周CCL指數有7個錄得跌幅。樓價雖然單周回軟,惟反彈回升走勢並未改變,料往後數周會反覆向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22

標普大型企業利潤續跌

1 : GS(14)@2016-08-05 08:06:43

【明報專訊】標普500企業當中迄今已有三分之二公布業績,預計美國大型企業剔除特殊項目的調整後利潤,按年跌2.6%,連續4季下跌。預計收入也將下滑0.4%,為連續第6季下跌。業績表現倒退,主要由於能源業表現疲軟,加上商業投資下降,抵消了美國人的消費勢頭。

次季業績顯示美國企業利潤較首季度改善,但圍繞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影響了今年下半年的利潤前景。企業高層對工業生產放緩和政治動盪感到擔憂,預計只有非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和公共事業的利潤按年增長5%以上。

Caterpillar下調盈測 或裁員

建築機械巨頭Caterpillar下調了全年利潤預測,並發裁員警告。工業氣體生產商Praxair表示,受製造業增長放緩影響,將削減部分業務成本。湯森路透的數據預計,能源公司季度利潤下降87%,金融企業下降3.6%。剔除能源行業,預計次季美國企業利潤將緩慢增長1.8%,按年收入可望增長約2.6%。湯森路透綜合分析師的預測,指美國公司第三季將勉強實現利潤增長,預計利潤平均增長0.3%。

(華爾街日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85&issue=201608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