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擬棄創新板 初創料影響微 倘主板納同股不同權 仍選港上市
1 :
GS(14)@2017-11-04 13:48:30【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盛傳將於短期內公布有關創新板諮詢結果,上星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表示,傾向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待有共識後便會公布修訂諮詢文件,意味創新板概念可能胎死腹中。有創投基金認為,主板加入同股不同權的做法同樣可取,有初創企業認為,即使港交所不推出新板,但開放同股不同權在主板掛牌,仍會到港上市。
啟明創投:創新板非最理想退出方法
啟明創投負責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的主管合伙人梁頴宇表示,質素好的公司並不會希望在創新板上市,但取消創新板令創投少了一個途徑放售手上股份,未能反映潛質的初創公司少了籌錢方法;另外,創新板原意亦是只供專業投資者參與,並非創投基金最理想的退出方法。梁表示,市值10億元的獨角獸公司在上市前已經過多輪融資,創辦人所佔的股份成少數,對這些公司而言,同股不同權或成上市關鍵。不過她認為是否開設創新板影響不大,主板有足夠的披露細則,對創投基金而言同樣可取。
TNG:在港知名度高 利公司估值
電子錢包TNG行政總裁江慶恩表示,在主板實施同股不同權是好事,「起碼投資者不會混淆(上市主板、創新主板、創新創新板)」。早前江曾經表示,倘若港交所新板成事,計劃明年會在創新主板上市,他指即使港交所不推出新板,只開放同股不同權股份在主板掛牌,若TNG符合主板上市的要求,肯定會到香港上市。他解釋,集團在香港以至亞洲地區的知名度高,有利公司估值,並稱「公司始終在香港開始」,故香港仍是上市首選。
GoGoVan:上市只是集資渠道之一
對於港交所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料主板的財務及業務紀錄期要求較創新板高,變相提高初創公司上市門檻,同城物流平台GoGoVan發言人表示,不認同只在主板實施同股不同權會影響初創企業的上市計劃,他解釋,所有申請主板上市的企業都面對同樣的規則,「有基本要求是十分合理」。集團發言人又稱,政府尚未公布確實細節,難以再作評論,但強調「上市只是集資渠道之一」,直言公司最終目的並不是上市,而是希望改變行業生態。
旅遊平台KLOOK創辦人兼總裁王志豪認為,集團無傾向要到香港或美國上市,但首要考慮一定是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例如監管規則是否可能保障公司現有股東權益,交易市場的估值高低等。他認為,世界各地的投資生態各有不同,政府若將引入同股不同權到主板,肯定有他們自己的考慮,會尊重香港投資業界對同股不同權的意見及做法。
明報記者 李哲毅、余慕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35&issue=20171030
改善集資 同股不同權事在必行
1 :
GS(14)@2017-11-05 15:23:34【本報訊】財庫局早前透露,將為同股不同權開綠燈,但諮詢總結尚未出爐。邱達根批評,香港上市集資方法落後,「就算小米、Airbnb想嚟香港上市,條例上都未必畀到機會佢」,認為同股不同權事在必行,最重要是資料披露完善。他指出,若《上市條例》獲得修訂,香港創科氣候將會有大改變,基金願意更頻繁參與本地市場,「唔止淨係識得講騰訊(700)一間公司」。至於非盈利公司亦應有更大發展空間,原因是這些公司雖未錄盈利,但成功搶佔市場,又舉例今年美圖(1357)、眾安(6060)先後上市,已證明有助改善市場氣氛。
促港交所改革創業板
同股不同權或會在主板進行,意味創新板未必有機會出爐,邱達根明言創新板會帶來流動性問題,欠缺交投,容易影響公司估值,初創反而更願意維持本身私募融資方式。他認為港交所(388)應將創新板的意念融入創業板,例如僅容許新經濟產業在該板上市,餐飲及工程等類型則不准,已上市的舊企業,港交所則應想辦法處理,「唔應該因為創業板走咗歪路,而整個創新板出嚟」。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30/20198758
胡孟青﹕同股不同權 阿里最應飲頭啖湯
1 :
GS(14)@2017-11-12 16:38:42【明報專訊】煙花表演往往到了尾聲就是最燦爛的,現時股市欣欣向榮,經濟及企業盈利持續較預期為佳,市場想得樂觀,股市升得更高,這是否又是尾聲前的燦爛?名家與大戶,部分年年預警,忠於估值分析的一派堅持市場太貴、風險極高,長達近10年的升市,某程度上是市場精英意見的沒落,追逐主流的抬頭。
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太多,錢造就的升浪,繼而掉頭向下的話,亦是貧富收窄、財富重新分配的大時代。近幾個星期,資金加快流入全球股市,美股估值最貴,獲流入的規模反而最多,一改以往連續很多個月的淨賣出情况。區內股市更見有趣,一方面是打從10月份起,外資再次出現淨買入,但同一時間,持續支撐區內市場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及互惠基金(Mutual Fund),早兩星期起反而出現了連續走資。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歐美成熟市場,抑或是區內為首的新興市場,分析界在追逐主流大勢底下,不單止不會太快轉軚,反而會搬弄各項理由去駁斥市場疑慮,例如區內市場估值貴、企業盈利僅周期反彈,以至內地債務太多等等。
新經濟股萬人空巷 監管機構改變態度
早前閱文(0772)招股,有經紀行形容情况熱烈,可以跟當年的Tom.com(2383)相比。當年之後,是科網熱告終、再有之前的北京控股(0392)等等,每當出現萬人空巷新股熱,往往就要人勾起似曾相識的警號。閱文好、雷蛇(1337)也好,以及前一陣子的眾安在綫(6060),披上新經濟戰衣,幾乎是未戰已勝。正因如此,監管機構亦開始態度轉變而為之着迷。香港突然積極起來,由上而下極力催谷金融科技,現在看來,查實難度不大,而且達標時間隨時會來得較預期快。說穿了,與其跟深圳或新加坡正面對撼,花大量時間研究定位,香港之路簡單不過就是金融科技匯聚及集資中心,讓中資科技公司在港集資,讓西方資本在港認識中國科技公司。甚至利用這一批公司在港融資,以及牽引其他同類公司在港設基地,繼而產生擴散效應。
由兩、三年前的堅定不移反對,到近期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事事遷就,現在連主板都幾乎篤定會接納同股不同權上市架構,純粹自發,抑或是更高指令?實在不言而喻。如果報道屬實,明年中左右,就會有試點形式計劃進行,頭啖湯是誰,反而更值得關注。老實說,事後回想,既然阿里巴巴是變相促成本港引入新經濟股的爭議,並最終作出改動,首家重新接納同股不同權上市的公司,阿里巴巴其實最有資格,哪管是第二上市,抑或是預託形式。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90&issue=20171106
Webb:同股不同權 損國家利益
1 :
GS(14)@2017-11-12 16:51:50【明報專訊】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昨日出席香港投資者關係協會活動時,被在場嘉賓問到對港交所(0388)計劃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意見,他再次表明反對,又指在沒有民主制度的地方包括香港及中國內地,容許同股不同權,投資者連向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用問責的權利亦失去,長遠而言對於社會穩定有不利影響,甚至危害國家利益。
小股東失問責權 不利社會穩定
對比美國民主制度,證監會需經過民選國會及總統委任及通過任命,權力有所制衡。他又認為,同股不同權公司在主板上市或另設的創新板上市是「一樣差」,但「與騰訊(0700)並列」,在主板上市或會令投資者更容易混淆,要他們清楚自己買什麼有一定難度。
新股潮證毋須同股不同權
對於近月的新股浪潮,David Webb笑言自己不抽新股,閱文(0772)、雷蛇(1337)、易鑫(2858)都沒有抽,亦表示難以理解這些公司的高估值,但指這些新經濟公司會來港上市,就證明香港不需要同股不同權。
港交所上周刊發諮詢文件,檢討《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其中提到獨董出任6家上市公司以上,需要向聯交所解釋,David Webb認為對改善企業管治無幫助,更指諮詢條文現剔除獨董需出席周年大會的要求,做法是叫獨董毋須聽股東聲音。
暫時只有40多名人士出任多過6家上市公司的獨董職位,David Webb表示,問題的根本是小股東不能全權投票委任獨董,已身兼多職的人士是否勝任應交由小股東決定。他指不排除有會計或法律人士出任多個獨董職位仍然能發揮其功能。他又稱,自去年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成員需要至少三分之一成員為獨董後,發現以10名董事組成的上市公司董事會數量減少了5%。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93&issue=20171111
陳茂波:港不能落後 監管機構研同股不同權
1 :
GS(14)@2017-11-26 14:55:38【明報專訊】雖然透過創新板引入同股不同權的構思胎死腹中,但政府有意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財政司長陳茂波昨出席一個金融論壇致詞時表示,在創新科技帶動及全球經濟新格局下,不少新經濟企業或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因此香港不能落後,監管機構亦正研究相關安排,令香港上市平台能與時並進。陳茂波又稱,金融服務是香港支柱產業,現時已穩定發展,未來會繼續提高這個行業對經濟的推動力。金融服務是資金流通的基礎,在新時代經濟中不可或缺。
證監會主席:北向通實名制準備就緒
另外,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表示,證監會和內地就滬、深港通之下的實名制已取得共識,準備工作亦已就緒,期望盡快公布詳情,目前傾向先在北向通實行實名制,其後擴展至南向通,預計屆時會有數個月時間給市場準備。他又稱,中港兩地互聯互通很成功,每日資金流通量大,跨境監管變得重要,實名制能有助加強兩地市場監管,認為如果希望有更多產品互聯互通,就有需要加強監管,但沒評論港股是否會全面進行實名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00&issue=20171125
財爺﹕同股不同權最快明秋推 主板設專章 保障投資者未有定案
1 :
GS(14)@2017-12-03 18:12:10【明報專訊】集合財金界監管巨頭的金融領導委員會昨日舉行第二次會議,會後財政司長陳茂波為同股不同權落實定出具體時間表,本港市場有望最快明年下半年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申請上市,部分較大型新經濟公司表示歡迎,視港為首選上市地。基金界則希望未來數月能爭取交易所採納有效保障投資者的規例。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余慕恩
陳茂波表示,港交所將於下月中公布新板概念諮詢的總結及發展路向,明年3月港交所與證監會應該可以就上市條例具體修訂向市場第二輪諮詢,目標在明年上半年確定新經濟、創新和第二上市的相關規則,2018年下半年讓同股不同股的公司申請上市。
陳茂波表示,經委員會討論後,傾向認為可在主板的上市規則加入專章處理,不需另立新板。引入新興企業和創新企業,包括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型同股不同權公司,皆可以循此方法處理。他指出,港交所諮詢時已收到不少意見,都指不一定需要獨立專板,至於未有收入的初創公司是否和新經濟公司在同一專章處理,他表示會在稍後詳細諮詢時公布。
包括沒收入生物科技公司
至於投資者保障,陳茂波表示,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需要保障投資者利益和市場質素不受影響;這些公司在港首次公開發售和第二上市的基本准入門檻應該一致, 不會出現監管套戥。
陳茂波亦確認,會保留現有上市審批機制,換言之證監會若發現問題可以否決上市,同時對這些企業的管理有特別要求,方向是在投票權設有一定限制、要求披露更多資料,具體詳情會在諮詢時再公布。
如果現有上市公司希望以同股不同權方式分拆上市,陳茂波表示分拆的必須為新經濟、創新公司,並且需要向上市委員會證明同股不同權為合適方式,因此現時的上市公司難以轉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
KLOOK歡迎主板納同股不同權
上月剛完成18億新台幣(約4.68億港元)C輪融資、網上旅遊產品平台KLOOK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表示,同股不同權將會是上市地點的考慮因素之一,但會否上市將取決於公司的發展階段及企業架構等安排。對於在主板容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KLOOK表示歡迎,並指市場太多板反而不一定能起到促進作用。
TNG創辦人江慶恩表示,一直以來都以香港為上市首選地,若符合最終上市要求的定案亦會在港上市。
港產客貨Van平台公司GoGoVan則稱,有多一個選擇是好事,惟何時上市或選擇在哪裏上市則視乎公司需要和發展情况,推出詳細諮詢文件後才能進一步評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15&issue=20171129
同股不同權諮詢 持股9%可話事 效美國不設時限 業界:恐惡性競爭
1 :
GS(14)@2017-12-18 03:26:32【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公布敲定納入同股不同權企業在主板上市(表1),其中「日落條款」部分,港交所稱為免落後美國,不希望設立時效,改為以持有人為限制,包括轉讓股份、身故都會令特權失效,其次是持有人必須為公司董事,一旦其干犯欺詐等罪行或被取消董事資格,特權亦會取消。特權投票亦限制每股最多相當於10股投票權,意味股東持9.1%股權將得到逾半話事權。港交所表示將於明年3月公布相關細則,並就修改上市規則諮詢市場。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港交所在總結文件中強調申請特權僅限合資格人士,包括該名人士必須對公司業績有重大貢獻、上市時擔任董事。特權隨着該名人士辭任、賣股、甚至失去行為能力及身故後永久失效,交易所亦會要求該名人士於上市時所持股權達到某個最低水平,確保其商業利益與其餘股東一致。
投資基金公會:9%可話事不平衡
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擁9%股權則有此話事權是一個「頗大的不平衡」,因應美國的做法而不納入日落條款措施,會影響交易所之間的競爭關係,或造成鬥寬鬆的局面,以迎合這些公司。
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表示,不理解1比10的比例是如何劃定的,但由於已在招股書上披露,理論上投資者已經同意條文再買入股份,即使比例訂得更闊亦非大問題。他表示對董事設定的規限,反映交易所亦有聽取市場意見。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林鴻恩認為,制度目的是希望特權董事能持續貢獻公司,設立如5年的時間限制,或阻礙公司發展。
證監:首要確保足夠措施保護投資者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 注意到香港將成為第一個為同股不同權設立特有監管機制的國際金融中心。作為市場監管者,他表示證監會的首要功能是確保投資者保護措施足夠,以及維持市場質素,同時需要有嚴格的措施確保同股不同權並不成為常態。
在主板上市的公司亦較一般企業有較高的市值要求,需達400億元市值,或達100億元市值但同時擁10億元收入,蔡偉榮稱市值與投資風險並沒有關係,反而從實際角度而言,「市值大的公司特權股東欺壓更大,或是預計有錢人有能力保護自己」。
李小加:新經濟企業肯定都來港
港交所公布諮詢結果後,將會在明年3月公布細則,行政總裁李小加接受查詢時表示,基本上獲得證監會、董事會同意,若市場沒有極大反對聲音,技術問題能短時間內解決,他形容是上市規則歷來最大改革,對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表示有信心,「肯定都會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38&issue=20171216
唐家成﹕非不支持同股不同權 證監與聯交所溝通「有時困難」
1 :
GS(14)@2017-12-26 12:55:26【明報專訊】證監會主席唐家成昨日就今年工作做總結,提到市場對於同股不同權(WVR)的爭議,過去3年已有所改變,在經過與聯交所「深入而有時候困難」的研究後,達成上周五公布的新框架,唐家成強調,「一股一票」仍然是黃金標準,但市場聲音有變,而政府亦想吸納不同類型公司,作為監管機構「要支持這個願景」。
明報記者 余慕恩
證監會在3年前的諮詢明確反對同股不同權,唐家成指當時「無完全不支持」,只是認為「一定要有適合的投資者保障」,當時並沒有見到,現在接受同股不同權是一個競爭性的問題,他指出赴美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當中50%採納WVR架構,非內地的新經濟公司則只有18%,證明內地公司較喜歡採用WVR架構,港市場需要找方法吸引屬此類型而又有質素的內地科企。
稱無受政府壓力
被問到政府有否向證監施壓,唐家成指並「沒有壓力」,至於在證監將來在審批WVR新股上市申請的角色,他指上市委員會仍有首要責任,但強調證監手握否決權,在明年3月聯交所就新經濟公司定義提出進一步指引,以及上市公司分拆訂避規條文等議題上都會參與,仔細聆聽市場意見,笑言「希望(自己)下年退休前能有一家WVR公司上市」。
望退休前已有有相關股份上市
唐家成提到,對於在主板設專章引入未有收入公司,證監建議僅限於生物科技公司,因為相關的風險較高,藥廠在測試階段後最後是否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存在不確定因素。
證監近期與廉政公署合作處理涉及康宏(1019)調查,他指兩監管機構作風不一樣,證監行動「較為密實」,上門調查亦不會張揚,他形容與廉署的合作非常有效。
與廉署合作「非常有效」
今年實行的前置式監管,已勒令14家公司停牌,其中5家為謎網股份,對於今年的工作,「個人都有滿足感」、認為是「成功的一年」。他指希望監管方式明年能再加強,「更快、更有效,但希望違規的人能減少」,現正就預算案建議撰寫草案,並透露在法規執行部需要增聘人手。至於與中證監之間的合作,他指滬深股通「實名制」落實明年第三季推行,希望更多的互聯互通能隨之而來,他指據中證監發出的信息,有望「ETF通」明年能獲批准推出。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11&issue=20171220
「同股不同權」 張華峰籲設「日落條款」
1 :
GS(14)@2017-12-26 13:00:28【明報專訊】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議員張華峰發文,表示議論多時的「創新板」諮詢終於有了定案,一向被香港拒諸門外的「同股不同權」新經濟新股,未來終可名正言順地落戶主板。但是他對於拒絕引入「日落條款」這點有保留。他認為引入日落條款較恰當,因為「新經濟」企業經過10年發展,理應已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營運和管理制度,不用再過度倚靠一個或一小撮始創人。
企業上軌道後應平衡投資者利益
不少金融界人士均對「同股不同權」不設日落條款表關注,證券業協會主席張為國日前指出,有需要設立日落條款保障投資者。
張華峰發表的文章則認為, 儘管「同股不同權」本質上難言公平,但這次證監會和港交所合力訂定的上市要求和監管措施,總算可釋除投資者部分疑慮,令「市場發展」和「有效監管」不再相互排斥,得以雙軌並行。然而對於港交所以擔心敵不過海外交易所競爭為由,拒絕引入日落條款,這點他有所保留。
他在諮詢回應中提出加設日落條款,建議「同股不同權」公司在上市一段時間後(例如10年),須交由全體股東表決應否延續「同股不同權」制度。他指上市公司在公開市場籌集資金,有責任平衡始創人和投資者利益,在適當時候交由全體股東檢視和表決「同股不同權」制度的存在價值,絕對合情合理。假如投資者認為始創人的存在和貢獻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需要靠「特殊權益」去保障,自然會投票支持保留「同股不同權」制度。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83&issue=20171221
同股不同權明年推 獨角獸料排隊攻港 部分條款度身訂做 阿里或返港第二上市
1 :
GS(14)@2017-12-26 14:07:18【明報專訊】同股不同權(WVR)在香港市場的爭議縈繞多年,在政府換屆之年迎來突破發展。今年由港交所(0388)總裁李小加提出建立新板,最終演變成在主板推行同股不同權,兜兜轉轉,實與兩年前被證監否決的方案無異,證監會開腔認同WVR有助解決香港市場面對的競爭問題,故挺身「支持願景」,業界認為引入WVR對明年新股市場集資額有正面作用,市值逾10億美元的內地「獨角獸」會否明年來港則視乎屆時的市場估值而定。
現方案與兩年前被證監否決方案無異
WVR在2015年被證監會否決後,今年迎來突破發展,港交所於6月就新板概念展開諮詢,市場一面倒反對新板,包括上市委員會前主席鄭慕智、金發局、會計師公會等均認為沒有必要設立新板,而代表傳統上市公司利益的上市公司商會則建議WVR公司市值要求達到獨角獸水平。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完結後,政府擔任主導角色,在10月份,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劉怡翔表示傾向於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權;上月金融領導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後,財政司長陳茂波率先宣布港有望明年第二季將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上市。港交所最終於今月中發布總結,就新經濟企業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劃下標準及門檻,部分條款可說是專為近百間內地獨角獸「度身訂做」,包括放寬業務重心在內地的公司如阿里巴巴,在港作第二上市。
業界:有內地新經濟企業查詢來港上市
德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耀光表示,希望容許WVR幫助吸納大型新股及提高來年集資額。他表示,在過去兩周,已經有3至4間屬新經濟的內地企業查詢來港上市事宜,其中包括網上借貸公司。與赴美國上市比較,他認為「上市成本非最大考慮」,反而香港鄰近內地、監管環境較熟悉,以及香港沒有集體訴訟權,相對上風險較低。不過,他表示,這亦需要取決市場對WVR公司的估值,暫時無法估計明年內地上市公司來港的數量,但他認為,如阿里巴巴等第二上市等中概股,會先一步成為首批掛牌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內地91隻獨角獸未上市
根據網站Tech Crunch所載,現有約91間內地獨角獸公司、即市值達10億美元但尚未上市的企業,其中耳熟能詳者有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亦包括最近傳有意上市的平安好醫生、小米、微醫集團等。中國胡潤研究院上周發布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約120間獨角獸估值共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陳耀光表示,內地公司偏好較大彈性,但港交所暫時未就新經濟公司下具體定義,僅稱明年將發指引信,他期望屆時落下的定義可以傾向「寬鬆」,到提交A1上市申請表格前先獲聯交所決定其業務是否屬新經濟, 他認為這對業界是較合適的安排。
〔2017 經濟回顧系列 (一)〕
明報記者 余慕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33&issue=2017122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