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同股不同權 原則不支持現實支持
1 :
GS(14)@2018-01-01 23:46:40【明報專訊】有朋友看了多篇我寫的文章,對我說﹕「你似乎好反對同股不同權噃!」
我的回答很無厘頭﹕「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
此話怎解?
我認為共產主義是最理想的制度,雖然它有很多缺點,但卻夠公平。其缺點例如說,初期如果不用很殘忍的手法鬥倒地主,根本無法實施,這只要看看今日香港的地主勢力之大,就知道了。但這殘忍的手法是很少正常人可以承受的。
撇開這些殘忍的手段不談,共產主義不可行之處是旁邊還有很多資本主義國家,這些資本主義國家會用更好的條件,把人才都扯過去,令到共產國家人才貧乏,無法運作。當年我住加拿大,醫療制度非常公平,貧富一視同仁,但很多醫生都跑到美國執業,有錢人都跑到美國治病去了。
共產主義難與資本主義爭人才
假如當年共產國際可以成功,共產主義統一了全世界,人民無處可逃,共產主義才有成功的希望。但現在由於有了競爭,就不可能成功了。
同股不同權的情况也是一樣。原則上,我支持同股同權,同股不同權是邪惡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國家的交易所,都採用不公平的同股不同權,如果我們不向他們看齊,就沒生意了。
換言之,這是生與死的問題,也是現實的問題,在原則和現實之間,我選擇了現實,因為,在國際競爭的世界,只有現實,才能生存。朝鮮就是最講共產主義的大原則,結果咪被孤立囉。那些放棄共產主義,「出賣兄弟」的國家,結果咪發達囉。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62&issue=20171228
財經專題:引同股不同權港交所力爭五大客
1 :
GS(14)@2018-01-08 00:49:42港交所(388)上周宣佈決定拓寬現行上市制度,接納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上市,措施除令阿里巴巴、京東等巨無霸有機會來港外,最大目標是針對內地仍未上市的科技「獨角獸」。目前中國五大獨角獸公司包括螞蟻金服、小米等,合計估值超過1.6萬億元,將成為港交所力爭的超級大客。
五企估值逾1.6萬億
「獨角獸」意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未上市創業公司。據美國數據公司Crunchbase最新公佈,目前全球十大「獨角獸」中,中國佔五席,分別為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美團點評、今日頭條,合計估值2,050億美元(約1.6萬億港元)。其中,螞蟻金服估值達600億美元,僅次估值625億美元的Uber,為全球第二大獨角獸。螞蟻金服為支付寶母公司、亦是阿里關連公司,市傳計劃明年上市,馬雲持股比例雖未見披露,但他曾指除非香港允許同股不同權,否則不會考慮來港上市。內地Call車軟件滴滴出行的估值達500億美元,為全球第三大。滴滴出行股權結構已經非常複雜,騰訊(700)、阿里各佔約10%,Uber則佔18%經濟權益、另外還有大量國家隊投資。股權實行投票權和收益權分離,管理層持股只約8%,但有絕對話事權。滴滴採VIE架構(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即境外公司控制境內實體,這類公司無法在A股上市,通常選址美國。小米過往多次傳上市,目前估值達450億美元,是全球第四大獨角獸。公司由雷軍等八名創始人創建,採取VIE和雙重股權結構;至於第五大獨角獸為內地最大團購及餐廳點評網美團點評,估值300億美元,騰訊持有超過10%。美團點評今年曾多次融資,證明非常缺水,傳已計劃明年在美國上市;另外,2012年創辦的內地新聞App今日頭條最新估值200億美元,全球第九大。本報向港交所查詢,有否與上述五大獨角獸公司開展商談,並與其溝通同股不同權改革進展。其發言人回應表示,不評論公司個案,但港交所一直尋找機會,吸引更多不同的企業來港上市。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1/20251360
談同股不同權「接受政府要求」
1 :
GS(14)@2018-01-08 00:52:31【本報訊】兜轉兩年,失落馬雲旗下阿里巴巴後,港交所(388)又成功爭取明年在主板推行同股不同權,以吸引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認為,一股一票始終是黃金標準,不過,證監除了要保障投資者,也要支持市場發展,要接受市場及政府的要求。證監董事局兩年前決定不支持港交所提出同股不同權的建議草案,但時移勢易,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相當支持同股不同權,港交所今年再推變奏版諮詢,最終獲同意在主板推同股不同權。
「政府冇畀壓力 有畀意見」
唐家成昨回應指,在同股不同權一事上,「政府冇畀壓力,但有畀意見!」他強調,當初沒有說不支持同股不同權,問題是有沒有適合的投資者保障。目前方案是希望投資者在框架內有足夠保障,明年再就細節進行諮詢。不過他提醒,投資永遠有風險,「今日新經濟,明日可以變成舊經濟,公司可以成功,可以失敗」,證監會將會不停提醒投資者。最新同股不同權的方案主要惠及新經濟公司,上市時市值最少百億元,過去一年收入要有10億元,內地公司也可來港第二上市;唐家成引述數據指,在美國上市的內地高科技公司,半數採用同股不同權,可見內地高科技公司偏愛同股不同權。他指,證監首要目標是保障投資者,其次是支持市場發展,為吸引這些新經濟公司,不能墨守成規。講到責任問題,唐家成就十分清楚,指「批IPO(新股上市)係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嘅責任」。他期望,明年底前,他6年證監主席任期屆滿之前將有一間大型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港上市。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0/20250333
基金公會:冀同股不同權增保障
1 :
GS(14)@2018-01-22 04:53:57【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計劃下半年讓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基金界秉持「一股一票」為最高原則,並建議港交所加入投資者保障,包括增加董事會獨董成員數目佔整體50%,以及董事遴選過程更透明,除會計及法律界外,是否需要其他界別人士以應付公司發展;在選立董事、關聯交易及重大收購等事宜上,亦應以一股一票投票。
倡重大收購續採一股一票制
摩根資產管理股票投資總監Jonathan Lowe表示,旗下基金有買入同股不同權公司的股份,原則上反對同股不同權架構,但奈何大家並不活在「理想的世界」,採取二元立場亦不設實際,但強調企業管治有利於長遠投資回報,故提倡修改企業管治守則,增加獨董的數目至董事會成員的一半,確保小股東不受剝削。
荷寶投資資深治理專家林福仁表示,投資包括阿里巴巴及facebook在內的同股不同權公司,會將風險系數等計算在內,在掌握資訊的情况下投資。至於聯交所沒有納入總結中的日落條款,Hermes Investment Management 副董事周尚頣表示,時間限制並非最重要,但認為同股不同權不應該是預設立場,需要確定董事值得擁有特權。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重申,同股不同權來港上市已屬事實,未來會積極與交易所及監管機構交涉,推動投資者保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41&issue=20180119
同股不同權研納恒指 恒指公司展開諮詢 並包外國公司商業信託
1 :
GS(14)@2018-01-22 04:55:58【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擬開放主板讓同股不同權(WVR)公司下半年來港上市,恒指公司昨日率先出手,對是否將WVR公司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選股範疇諮詢市場,同時亦將是否納入外國公司及合訂證券一併作諮詢,諮詢期將於2月28日完結。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恒指公司於文件中稱,預期投資者就同股不同權公司可否加入指數的查詢將陸續增加,指港交所正以落實建議方案細節,並將發指引信進一步為投資者提供保障,合適上市的企業需符合一系列要求,包括公司業務是否成功,WVR持有人的貢獻與責任、「特權股票」權力限制等。港交所早前公布的諮詢總結中,WVR公司申上市的市值門檻為最低100億元,市值達400億元則無收入要求。
各地做法迥異 標指不納入
根據諮詢文件,目前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的參考指數對於是否納入WVR公司做法各異,例如標普500指數列明不可納入,明晟就MSCI美國股票指數是否納入則仍在諮詢市場,富時則訂明至少5%投票權由公眾股東持有的公司才會列入考慮範圍。恒指公司的諮詢中,亦有問到應否加入額外的挑選準則,如自由流通投票權、上市時間等。
至於同樣列入今次諮詢的外國公司,恒指公司早於2010年已曾諮詢市場,適逢當時俄鋁(0486)來港上市,惟結果市場普遍認為需等待2至5年時間再決定這些公司是否有候選資格,故未有納入。
外國公司合訂證券納入諮詢
目前恒指公司對外國公司的定義並不包括內地公司以及主要營業地點在大中華地區的公司,現時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共有29家,佔市場總市值逾7%,在港作第一上市的包括零售品牌新秀麗(1910)、Prada(1913)、保誠(2378)等,截至第三季末,市值最大的是保誠,達4823億元,其次為俄鋁(0486),達895億元。按12個月成交量計算,則以新秀麗為最高,達276.9億元,排名其後的Prada成交金額為137.5億元。至於近年來港上市的外國公司則以東南亞地區為主,包括5家分別來自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公司,成交量普遍較低。
至於合訂證券,現時在港有4隻相關產品(見表),恒指公司認為在投資者角度而言與房地產基金類似,並以較投資者熟悉。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77&issue=20180118
同股不同權諮詢 農曆年後開展
1 :
GS(14)@2018-01-22 04:58:30【明報專訊】新經濟公司上市的改革即將進入大直路,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計劃在農曆新年後展開細節諮詢,經過3至6周的諮詢期後,爭取6月初有初步細節結果,至6月底接受3種不同新經濟公司,包括同股不同權、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第二上市公司申請。
李小加表示,有不少公司到港交所諮詢,會利用這段時間與這些公司接觸,了解他們對規定細則、上市要求意見,以及他們將會遇到的問題,確保推出的細則「有的放矢」而非「閉門造車」,可以更準確反映市場的需求,同時平衡對投資者的保護。
稱保障小股東措施不變
李小加又稱,推行同股不同權,不會降低對小股東的保障。因為香港有不少上市公司有大股東,所以香港市場有一套制度保障小股東,免受大股東不當影響。同股不同權容許通過特殊股權,持股不過半的股東可取得大股東地位,但沒有改變保障小股東的措施,仍要遵守相關的限制。
近來傳出不少重磅公司將在港上市的消息,李小加回應稱,未有沙特阿美來港上市的官方確認,亦不評論阿里巴巴會否分拆公司來港上市。他表示歡迎不同公司與港交所討論,現時希望把制度改革好。他指阿里、百度和京東都是有代表性的在美國上市公司,各間公司有不同戰略和融資需求,只要市場有需求,「將來在香港市場上市也是必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91&issue=20180117
新交所推同股不同權對撼 細節擬季內公布 「短期內」掛牌
1 :
GS(14)@2018-01-28 15:08:43【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上月訂下同股不同權公司下半年來港的目標,新加坡交易所亦不怠慢,拍板讓不同股權架構公司上市,並將於數月內制定條例,讓雙重股權架構的公司「短期內」於星洲市場掛牌,預料將趕上香港於下半年為此類公司開綠燈,與香港正面對撼。但有分析認為,港股市場在交投量、上市規模及市值方面都較優,新加坡未能成為對手。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新交所上周五舉行業績發布會,首席執行長羅文才指已決定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以滿足新經濟的需要,並非單單為初創公司而設。新交所計劃在季內完成改例的諮詢,預計不久將來有首間公司上市掛牌。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歡迎決定,同時指注意到市場人士對雙重股權架構企業的風險關注,會檢討新交所將提出的保障措施。
研究設「日落條款」
事實上,新交所去年2月就同股不同權諮詢市場,推出時間甚至早於港交所,但至今仍未公布結果。翻查新交所文件,當時已就同股不同權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部分與上月港交所公布總結的條文相似,包括「1股最多10票」、轉讓股份及持股董事辭任將失去特權、額外企業管治要求等。至於為股份特權設時限的「日落條款」,新交所亦有在諮詢文件中提出是否需要強制設定 ,港交所則以美國市場沒有類似規則為由,決定不包含在內。
港交所亦有為同股不同權公司設明確門檻,符合新經濟定義的公司需有100億元市值及10億收入,旨在吸引內地獨角獸科技公司上市。港交所上月中發表總結後,總裁李小加表示農曆新年後將會發表改例諮詢,預計下半年可迎來首隻同股不同權新股,主席周松崗亦指有約10間內地新經濟企查詢上市詳情。
搶先接受作「第二上市」
至於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作第二上市,新加坡交易所已較港走先一步,允許這些公司的掛牌申請,惟至今仍未出現首宗案例。
分析:內企較了解港市場
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林鴻恩表示,假設在新交所提出的企業管治要求與港交所大致相同,料內地公司將會選擇來港。他指香港受惠國策,內地公司亦熟悉港資本市場的運作;論新股市場估值、超購規模,港勝新加坡一籌;上市公司股份的流通量、交投規模亦遠較新加坡大。單單因為亞洲有另一交易所讓不同股權公司掛牌,並不能對港造成威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25&issue=20180123
今年重點落實同股不同權港交所增聘人手 迎新經濟股
1 :
GS(14)@2018-01-28 18:33:41【本報訊】港交所(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公佈2018年工作重點,把落實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制度改革列為頭等大事,為配合落實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港交所計劃增聘上市科人手,特別是熟悉新經濟及生物科技的專業人士,以審核該些行業的上市申請。另外,李小加預計「倫港通」最快於2019年開通。記者:陳雪蕾
同股不同權預計農曆新年後推出細節性咨詢,6月底接受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李小加指,目前已接到很多企業的查詢,相信pipeline(日程)會相當擁擠,故計劃為負責上市申請審批的上市科增聘人手,以審理相關上市申請。
擬聘熟識生物科技人士
李小加承認目前上市科沒有熟識生物科技的專家,「但生物科技專家都不會為港交所工作」,故港交所正與有關專家及市場討論,亦有意聘用熟悉生物科技的專業人士,包括銀行家、律師及會計師,負責有關上市的風險評估。翻查年報,隨着港交所業務趨多元化,僱員開支由2012年約12億元,連續三年錄雙位數增幅,直至2016年已升至20.3億元。有專家指,港交所當年另開章節吸引礦務公司來港上市,是聘請顧問公司作有關上市審核,每宗上市審核的成本極高,而且「把關」不見得特別好,因此認為直接於內部增聘人手是合適之舉。對於深交所計劃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市,李小加認為不會與本港構成惡性競爭。他指,內地交易所歡迎新經濟公司上市是必然的事,但兩地會根據各自的優勢新經濟公司上市,故不會成為競爭,反而證明雙方是「英雄所見略同」。港交所早前公佈,於主板另設兩個新章節,分別容許實行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及沒有盈利及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來港上市。李小加形容,香港就像農民,以前只種稻米(傳統股票),但為了未來發展,需要因應市況種其他農產品,並改變土壤進行上市改革,港股需學習與同股不同權共存,接受及管理其風險。
倫港通最快2019年開通
不過,李小加指港交所在大宗商品方面仍需努力。他承認,自英國宣佈脫歐,歐盟監管機構已拒絕與本港就倫港通進行談判,他將繼續與英國方面溝通,期望明年3月脫歐方案落實後,大部份重要的討論已經完成,並在2019年推出倫港通。對於上海、倫敦積極推進股票「滬倫通」,他不評論為甚麼對方有進展,估計因滬倫通與倫港通實行模式不同。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5/20285230
港推同股不同權 中概股ETF料受惠
1 :
GS(14)@2018-02-04 20:52:44【明報專訊】今年至今環球股市大升,港股固然繼續領先全球,但不少中資股的升幅更跑贏整體港股,若要捕捉到不同行業或市場的升勢,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是最佳選擇。中國ADR(美國上市預託證券)指數上周五突破2007年高位(見圖),業界指港交所(0388)的上市制度改革及即將推出的「ETF通」,都將令中概股有估值重估的機會。
易亞旗下的中概股ETF(3161)主要追蹤「富時中國N股全市值稅後指數」,去年該ETF的升幅達69.74%,遠遠跑贏恒指的36%,而今年亦繼續有好表現,截至上周五累升11.29%。該ETF的成分股全部是中概股ADR,截至去年底,比重最大的是京東、網易、攜程、百度及阿里巴巴。
易亞:中概股ADR將重新估值
易亞投資行政總裁Tobias Bland接受本報訪問時指,中概股ETF在今年有望受惠兩大利好因素,首先是港交所提出的上市制度改革,有望吸引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預料這批IPO將會有不俗的估值,並帶動以新經濟行業為主的中概股ADR出現估值重估。
除了上市改革外,ETF通亦有望提升該ETF的價值,因為這批中概股ADR為內地投資者熟悉,在內地分散投資的大趨勢下,預料會受到歡迎。他續稱,現時納指的市盈率達30倍,香港上市的騰訊(0700)更超過40倍,但這批中概股ADR只有28倍,仍然落後予同業。
新經濟ETF去年表現拋離恒指
不但是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全球各地上市的中國新經濟股份,去年都錄得很好的表現。南方東英旗下的南方中國新行業(3167),去年便錄得57.56%升幅,拋離恒指,而今年至今亦有10.46%的回報。該ETF追蹤「標普新中國行業指數」,成分股包括美國、中國內地、香港及新加坡等地上市的中資新經濟股份,主要是科網、內需及保險業,比重最大的是騰訊、阿里巴巴及友邦保險(1299)。
南方東英:新經濟抗跌力較強
南方東英ETF分析師李雪恒表示,該ETF在最近兩個月的市值翻了幾倍,因為自12月起錄得逾7億元的淨流入,以致現時市值超過10億元,日均成交亦跳升至逾千萬元。他又認為,近日買入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並相信新經濟行業未來抗跌力較傳統舊經濟股份更強。
[周一投資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79&issue=20180129
母企分拆同股不同權傳抽起 免招爭議 爭取盡快落實推行
1 :
GS(14)@2018-02-17 15:30:27【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將於農曆新年後就同股不同權提細則諮詢,上周有本地傳媒報道指文件可能加入建議,容許已上市的公司分拆新經濟子公司上市,並由企業持有特權股份。但有消息表示,有關建議引起激烈討論,考慮到容許分拆或引起市場爭議,為免在短短6至8星期諮詢期間再旁生枝節,估計最終不會將建議加入最終版本的諮詢文件,以如期於6月正式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申請上市。
明報記者 余慕恩
港交所在去年第一輪諮詢的總結文件當中,有提到在為分拆出來的申請人作獨立評估,決定是否適合採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另外亦有提到只有新申請人方可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交易所將制定反規避規則限制。據上周《信報》報道表示,文件可能加入建議上市公司分拆新經濟業務,可由母企以公司名義持特權股,並非如當初所建議的、必須由創辦人持股。
據了解,這項建議曝光後惹來激烈討論,港交所傾向將相關條文抽起,故在農曆新年後的細則諮詢中,將不會建議放寬容許上市公司分拆作同股不同權,或由母企直接持特權股。港交所、證監會發言人分別對此表示不作評論。農曆新年後的細則諮詢為期最長8星期,意味港交所於4月底完成收集意見後兩個月內需做總結,時間上非常緊逼。
證監主席曾指要防已上市公司走後門
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去年6月接受本報訪問時曾強調,港容許新經濟公司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首先要解決如何避免已經上市的公司「走後門」,更舉例指出「恒地(0012)、長和(0001)」以同股不同權方式分拆業務上市,並非市場所樂見。」
市場對於是否應該容許分拆反應各異,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蔡偉榮認為,將分拆條文放進諮詢文件,讓市場發表意見較合適。他表示,公司本身屬法人(legal person),可擁投票權,只開放個人而不讓企業持股說不過去,建議由公司持股可有附加監管規則,而非一面倒禁止,客觀而言以公司持股有實際需要,特別是稅務安排上將造成不便,他指「快而做得不好」、最終效果是「綁手綁腳」,並非最理想的做法。
安永蔡偉榮:公司持股可附加規則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同股不同權的原意是讓新經濟公司的創辦人在自己的生意有一定控制權,同時上市集資。已經上市的公司業務相對穩定,再以同股不同權方式分拆業務,有取巧之嫌,但「已上市公司或會覺得唔公平」,因業務屬新經濟卻不在考慮之列。他指能夠理解港交所不想於諮詢程序上拖延,期望各方以「大局為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38&issue=2018021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