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圖看懂南北車合併草案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5590359









@今日話題  $中國南車(SH601766)$     $中國南車(01766)$     $中國北車(SH601299)$     $中國北車(06199)$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點擊以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一網打盡,為您開啟全球投資之路


歡迎加財說全球投資交流QQ群:205373295

分享財說好文,成為朋友圈里的巴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13

決策層已同意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5934158

“財經十一人”從多個可靠渠道獲悉,備受關註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並方案。這是繼南北車合並之後,央企之間又一次重大重組,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最終坐實。
在兩大巨頭合並過程中,中國核電行業掀起了關於體制改革的大討論,“中電投+國家核電”方案、“核電大一統方案”、“核電總公司方案”等均呈至最高決策者案頭,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的合並一度受阻擱置,但經過一年的博弈,最終成行。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位列中國聲名顯赫的五大發電集團,也是中國僅有的三家核電站運營牌照的持有者之一,實力強勁;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是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引進消化吸收的主體,亦是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的技術創新方,兩者合並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此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旗下國核電力規劃院和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脫胎於國網系統,在常規電和新能源工程咨詢、規劃設計領域亦擁有超強實力,這一點亦與中電投互補。
不過,國家核電雖是中央“欽定”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技術受讓方,技術實力強勁,但由於並沒有核電運營資格,與另兩大核電巨頭中核和中廣核相比,缺乏核電站這樣穩定充沛的盈利來源,綜合實力稍遜,且AP1000引進已近十年,各項“引消吸”工作接近尾聲,該公司未來定位不甚明確,早在2012年開始,國家核電與中廣核方面就曾經探討過是否具有合並的可能性。
中電投在核電版圖中的位置亦有些尷尬,雖然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和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但與中核和中廣核相比,卻是不折不扣的後來者。且中電投的核電設計力量薄弱,在競爭難免中受制於人。
此番合並,可以看做是中國頂尖的核電技術公司和擁有壟斷地位核電運營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兩家核電公司合並之後,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已呼之欲出。
中國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核電發展計劃,規劃至2020年建成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3000萬千瓦。中核與中廣核已在分別在今年啟動IPO工作,為後續核電項目融資,預計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之後也將啟動IPO。
按照此前的方案,兩大巨頭可能暫時分別保留原有的公司體制不變,成立總公司,負責整合之後的協調實務,過渡期之後,將對相關業務進行深度重組,預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現任董事王炳華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可能性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61

一圖看懂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併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6257395















$上海電力(SH600021)$    $吉電股份(SZ000875)$    $漳澤電力(SZ000767)$    $東方能源(SZ000958)$    $露天煤業(SZ002128)$    $中電遠達(SH600292)$    $中國電力(02380)$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點擊以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一網打盡,為您開啟全球投資之路
歡迎加財說全球投資交流QQ群:205373295


 @今日話題 

享財說好文,成為朋友圈里的巴菲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22

分開選舉勞民傷財 合併又得等四個月才交接 總統、立委併選 須解「看守期」爭議

2015-02-09  TWM  
 

 

總統、立委是否合併選舉,近來成為政壇焦點。合併選舉讓舊總統的「看守期」過長,分開選舉卻又有勞民傷財的缺點。兩者如何權衡,須盡速考慮修憲或立法予以解決。

撰文‧何欣潔

二○一六年總統、立委是否合併選舉?中選會剛開始在網站上徵求各界意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表態反對,認為合併選舉「將讓現任總統與剛選上的總統,有四個多月的重複期,是全世界罕見。」此言一出,立即遭民進黨炮轟。因為一二年台灣已實施過合併選舉,將總統與立委在同一天投票舉行,如今國民黨又反對,難免予人「因人設事」質疑。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即力推將中央與地方選舉整合,每兩年各舉行一次,總統馬英九執政後落實這項政策,一二年舉行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一四年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

在一二年之前的總統、立委選舉都是分開投票,立委一月選,新任總統則在三月選出、五月就職。缺點是,短短兩個月之內舉辦兩次大型選舉,除勞民傷財,更讓社會處於騷動不安、甚至撕裂對立的氣氛中。

避免每四年就要吵一次

合併選舉的優點是節省社會資源、縮短選舉紛擾期;缺點是總統在一月選出,但五二○才就職,「看守期」長達四個月,原本新國會產生應進行內閣改組,但在新總統已選出情況下,「看守政府」恐難改組,或定奪國防、兩岸等重大決策。

一二年總統選舉由於是馬英九連任,沒有看守期問題,如今馬總統任期將屆,下屆總統勢必換人,「看守期過長」問題又成討論焦點。只是,同樣是國民黨執政,一二年贊成合併選舉,現在又反對,研究憲政運作的前立委林濁水即批評,總統、立委是否合併選舉,已成選舉利益算計的工具。

從避免國家內耗的角度出發,合併選舉有其必要性。但為避免每四年就吵一次,台灣有必要由制度面徹底解決。

由於《憲法》六十八條規定「立法院會期每年兩次,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新科立委須在二月就職,最遲須在一月舉行投票;而綜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大法官解釋第二十一號規定,現任總統至五月二十日任期屆滿,新總統才能上任。兩項選舉日期,被《憲法》卡得動彈不得。

從制度長治久安看,最好的作法即修憲讓總統改在三月就職,可從二○二○年總統選舉開始實施;但不願具名的政治學者認為,目前修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合併選舉與否,恐怕只能權衡選擇,無法兼顧。」在修憲緩不濟急情況下,過去朝野立委曾提出不同版本的《總統副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除將交接事項法制化,並規定選出新總統後,卸任總統不得任命、調動公務員,新增的重大政策預算也要凍結。將總統「看守期」問題以法制化解決,可能是在修憲工程啟動前,最實際的解決方案。

省成本、安民心

修法讓合併選舉發揮優點

合併選舉 分開選舉

優 點 節省社會資源,減少社會對立 縮短總統看守期,避免國家空轉缺 點 1月選出新總統,5月20日才能就職,看守期長達4個月 2個月內舉辦2次大型選舉,耗費人力、物力,造成社會浮動不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64

在滴滴快的合併前夜 - 和神州專車深喉司機的對話 云帆

http://xueqiu.com/1250695410/36681657
$神州租車(00699)$ 今天再次乘坐神州專車,體驗以及服務與上一次差不多,我就不再贅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去我的公眾號查看「神州專車第一手體驗報告」。這次主要以八卦和爆料為主。

這次的司機師傅越聊越覺得是個知情人,所以索性開始探討深一些的話題 。師傅說:你不知道老柳的女兒在滴滴做老闆嗎,柳家看好的市場準沒錯。

北京是個專車的大市場,用師傅的話講,這麼大的市場一家肯定吃不下去,與其說競爭激烈還不如說大家都有的賺。而且適逢春節訂單明顯增加,所以這次我雖然訂的是經濟型轎車但是因為實在排不過來,所以給我安排了更加高檔的車型。

師傅說私家車在北京專車行業裡還是非常的普遍。其中又以滴滴和易到的私家車為多。比如說滴滴,在北京的私家車加盟的數量超過2萬輛(之前滴滴負責人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說目前自己的專車車隊一共有22000輛,顯然是呵呵了)。而易到在北京的車隊裡只有800-1000輛是自己的車,其他也都是私家車加盟。不過師傅說這裡面很多車都不是每天全職做的,而是比如說下班以後掛上滴滴拉幾趟賺點兒零花錢。

關於政策的影響是我這次收穫最大的地方。師傅說1月初交通部表態私家車不允許做專車後,政府的嚴打實際上只持續了十多天,但僅僅是這十多天,滴滴受到的影響就非常的大。交通部表態僅僅幾天後,這幾家專車的大佬們就被某部委叫去喝茶,沒人知道喝茶時候大家談了什麼。但是茶話會後,一方面查私家車的力度明顯緩和了,另一方面私家車的活動範圍也收斂了許多。目前私家車基本上只在高峰時段跑跑居民區和寫字樓區,而不會出現在機場和火車站了。所以很顯然專車公司和監管部門是在背後達成了某些協議。「不過私家車是絕對不會允許做專車的」師傅很肯定。談到這裡師傅說,你不知道老柳的女兒在滴滴嗎?我們神州也是聯想在背後。老柳家看好的市場肯定沒錯。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到昨夜看到的一條新聞:神州租車早已做好滴滴和快的合併的準備。滴滴在這次合(shou)並(gou)裡是明顯強勢的一方,我不禁要想,滴滴和神州為什麼不合作?當然,陸老闆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聯想控股作為神州的大股東難道不會有什麼計劃嗎?而且就算滴滴和快的合併後還是邁不過北上廣深汽車牌照的門檻和私家車的風險。我想來想去,騰訊入股神州租車或者優車科技可能是比較合理的推測了。總之,我們永遠不能忽略在樹後躲著的那個人。

說回神州專車,師傅說目前北京在街上跑的專車已達2000多輛,節後馬上又要上一批。目前北京的車輛基本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司機師傅每天早晨6-9點及晚上5-10點必須在線,其他時間可有選擇在線。如果在線則必須要接受總台派的單。上篇文章提到,神州專車的司機師傅都是全職聘用。這回進一步瞭解到,神州專車雖然上線不久,但是在司機圈子內口碑很好,最主要的是穩定+正規。師傅特別和我說在這麼多專車公司裡神州是唯一一個給司機師傅上五險一金的公司。從收入層面來講,6500保底,加上分檔提成的制度。

總之,專車市場今年一定是精彩紛呈,序幕拉開,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賬號「云帆互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12

黑天鵝不斷 中國造船巨頭謀求合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12

創始人不再露面、白騎士投資者遭警方拘留……熔盛重工波折不斷。中國政府官員已介入,敦促揚子江船業和熔盛重工這兩家大型民營造船廠討論合併事宜。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本週早些時候,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民營造船業巨頭揚子江船業集團表示,已被中國政府機構要求考慮持有中國熔盛重工的股份。熔盛去年將超過100億元的債務進行了重組。

熔盛重工不斷遭遇黑天鵝事件。該公司去年10月曾公告稱,向獨立第三方投資者王平發行價值5.1億元認股權證。但《財新網》近日報導稱,宏易勝利董事長王平於2月23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原因是涉嫌在投資東方家園時的資金使用存在問題。3月9日,熔盛重工宣佈,公司及認購人(王平旗下宏易勝利投資)已訂立終止契據,根據契據,訂約方同意認購協議終止及不再具有任何效力。

更早之前,熔盛重工創始人張志熔被媒體報導稱與被調查的山西令氏兄弟多有交集,疑似捲入令計劃商業夥伴參與的地產項目。張志熔掌控的恆盛地產項目也停工多時。張志熔本人也被媒體報導稱遠走美國。

在熔盛重工陷入困境之際,國際航運和大宗商品行業正遭遇持續低迷時期。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今年以來屢屢刷新歷史紀錄新低。這也拖累了造船企業。

中國政府的反應也極為迅速,在王平被拘留後不足一週便介入此事,敦促熔盛重工合併事宜。

熔盛重工於3月11日宣佈停牌。

熔盛重工的窘境並非個案。自2月上旬以來,中國有四家其他造船企業要麼被法院下令凍結其股東資產,要麼經政府擔保進行債務重組,要麼暫停股票交易等待重組。

清楚的

新加坡上市的JES國際控股(JES International)發佈公告稱,旗下的中國造船公司進行重組,該子公司發生「不當內部管理」和「持續的重大財物損失」。公司還放棄了一宗涉及非洲剛果林業企業的收購案。

香港航運企業華光海運控股(Wah Kwong Maritime Transport)首席執行官Tim Huxley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國造船業產能嚴重過剩。國有造船企業不會急於出手挽救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18

李焜耀退位 暗藏面板雙虎合併劇本

2015-05-25  TCW

李焜耀選在友達光電股東會前二十三天,主動宣布辭去掌舵十九年的友達董事長一職,震撼面板界。

原本外界預料,去年中風住院四個月的李焜耀,很可能因為健康因素,會選在今年友達股東會後,就此退隱江湖,卸甲歸鄉。然而,他僅把董座大位讓給現任總經理彭双浪,仍保有友達董事位置,且並未辭去佳世達、明基電通董事長職位。李焜耀這一步棋,顯然有更深的考量。

現在併,不是好時機?終於獲利,合併反損出貨量

攤開友達的年報,持股比率最高的單一股東就是佳世達,達七.五二%,李焜耀個人也持有○.一一%的股份。這顯示他表面上退位,實際上還牢牢掌握著友達的控制權。

這就不禁讓人推測,李焜耀此舉,是否在為友達與群創的合併鋪路?

面板雙虎合併的議題早已不是新聞,二○一四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張家祝都還親自出面證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主動找他協商,最終因為主導權喬不攏而破局。「一個霸氣,一個強勢,誰也不讓誰,怎麼可能合得成?」一位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說。

但如今李焜耀退位,等於自己把自己這顆大石頭搬開。此時若再談合併,他已不需要再站上第一線,只要讓彭双浪出面,自己在背後垂簾聽政,策略運用反而更靈活,「KY(李焜耀英文名)這一步,進可攻、退可守,」一位在面板業有十五年經驗的業界人士觀察。

但,合併就一定是好事?權威科技研究機構以賽亞(Isaiah Research)執行長曾盟斌搖頭:「這只會把餅變小!」

他分析,友達與群創的主要業務都是代工,沒有自己的出海口。而終端客戶在採購政策上,較少集中下單給單一代工廠,例如聯想,一家頂多只能占二○%。

換句話說,雖然合併能夠整合兩家研發資源、提高採購議價能力與生產效益,但出貨量反而會大幅縮減。

劇本一:切割不賺錢部門只做大面板,財報更好看

更何況,拜景氣循環與換機潮所賜,兩家公司已經開始恢復獲利。尤其友達,二○一四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到一.八三元,創下六年來新高,相較於二○一二年,負債超過新台幣三千七百億元,顯然已經走出營運谷底。

「產業已經處於獲利,現在(談合併)時間點不是很適合,」集邦科技旗下顯示器研究部門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說。

全面合併,或許沒有綜效,但若只是把中小尺寸切出去合併,大尺寸部分仍舊維持兩家獨立運作,賽局就完全不同了。

「現在(友達中小尺寸面板)像是一攤死水,根本沒在賺錢,」一位熟悉友達產能狀況的面板界人士直言,過去手機、平板產業高速成長時,友達中小尺寸一年的出貨量可達兩億片以上,二○一四年則降到一億七千萬片左右。

曾盟斌指出,中小尺寸面板屬於客製化產品,每家廠商要的大小、厚薄、長寬都不同,製程繁複,加上手機產品週期短,開發速度要跟上品牌廠,往往要壓縮在六個月內,成本、壓力都相對高。更尷尬的是,手機市場在經歷了一輪大洗牌之後,前十大除了蘋果、三星與LG之外,幾乎都是中國品牌的天下。

曾盟斌分析,三星、LG原本就有自己的供應鏈,至於蘋果,友達過去雖有搶占到部分Macbook與iPad等訂單,但要打入iPhone供應鏈仍有難度。目前友達在手機面板還掌握了小米這個大客戶,但中國近年大力扶持自家面板廠,這張單子還能吃多久恐怕是個疑問。

友達原本在桃園龍潭就有一座三.五代 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廠,二○一○年購併了東芝(Toshiba)在新加坡的四.五代線廠,現今還在昆山蓋六代線廠,明年即將啟用。但在整體產業結構變化下,屆時很可能會面臨不知道要賣給誰的窘境。

相較之下,中大尺寸面板例如筆電、PC、電視等因為有公定的標準化規格,且產品週期長,「切一塊就可以賣二、三年,研發成本攤掉之後持續cost down(降低成本)就好,」該面板界人士分析,利潤比中小尺寸面板高。

換句話說,如果友達能把不賺錢的中小尺寸面板切出去,留下獲利較高的大尺寸面板,不僅財報會更好看,還可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就是李焜耀辭職第一個可能的劇本。

劇本二:化解購併恩怨交給彭双浪,不用自己談

第二個劇本,牽涉到究竟要怎麼併。

「KY一退,局勢立刻海闊天空,」一位面板界人士分析,最漂亮的做法,是仿照日本JDI(Japan Display Inc)模式,另外成立一家專攻中小尺寸面板的公司,如此一來,政府就有切入的空間,合併對象也不用局限於群創,華映、彩晶,都可以是潛在對象。

對李焜耀來說,沒有友達的牽絆,他可以用個人名義再去投資,甚至主導這家新公司,如果一切順利,再多擔任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也不無可能。

即使跟群創併,最尷尬的面子問題也已不復存在。「KY可以說這是Paul(彭双浪英文名)的決定,不用自己出面談判,也不會有誰主導的問題,」業界人士推測。

一位在面板界擁有十五年資歷的人士透露,當年身為達碁科技董事長的李焜耀在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的支持之下,趁聯友總經理段行建不在時進行董事改選,成功的購併了聯友。段行建憤而遠走美國,直到二○一二年,郭台銘出面相請才重出江湖,擔任群創董事長至今。

對於這段往事,李焜耀是否有放在心上,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李焜耀自從去年中風後,友達上下都覺得原本積極強勢的KY似乎變得不太一樣。彭双浪在受訪時就說:「感覺李焜耀大病一場後,對於人生想法又更豁達。」

以此推測,若群創最終主導了與友達的合併,李焜耀其實也不過是把當年對段行建的虧欠默默歸還。換句話說,李焜耀退位,「既可以休息,還不用跟某人低頭,不失面子還可能賺到裡子,等於所有的面相都顧及到了,」該業界人士分析。

這個劇本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看友達的人事布局就知道。職掌中小尺寸面板的移動事業群總經理向富棋,研發工程師出身,技術底子深厚,在業界眼中是憨厚木訥的老實人,比較不會有太多自己的意見。

而總管中大尺寸面板的視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蔡國新,一路從採購、業務、行銷打上來,早具備獨當一面的大將能力,足以與彭双浪一起率領友達與其他面板廠抗衡。

李焜耀雖然退下了友達董事長的大位,但是這一齣面板廠合縱連橫的大戲,可能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帶領友達熬過虧損黑暗期,李焜耀卻選擇下台——李焜耀與友達大事紀

1996年 成立達碁科技2001年 購併聯友光電,成立友達光電(友達成為全球第2大面板廠)2006年 購併廣輝電子(友達全球市占率達19%,與三星相當)2010年 美國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起訴友達(友達接下來3年股價跌掉20%)2012年 反托拉斯罪名成立(友達連8季虧損,金額達上千億元)2014年 李焜耀中風住院4個月(友達谷底反彈、全年EPS1.83元創6年新高)2015年 李焜耀辭去友達董事長

整理: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53

2015年環球併購破紀錄,但中遠及中海合併未達到經濟規模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12/15/2015%e5%b9%b4%e7%92%b0%e7%90%83%e4%bd%b5%e8%b3%bc%e7%a0%b4%e7%b4%80%e9%8c%84%ef%bc%8c%e4%bd%86%e4%b8%ad%e9%81%a0%e5%8f%8a%e4%b8%ad%e6%b5%b7%e5%90%88%e4%bd%b5%e6%9c%aa%e9%81%94%e5%88%b0%e7%b6%93/

2015年快過去,總結,上半年港股令人亢奮,恆生指數由年初的23605點,急升至5月28日高位28589點,升了4984點。但下半年港股跟隨內地A股泡沫爆破,從高位回落至20368點。10月份曾有1794點的反彈,但到11月及12月港股又再下滑,恆生指數跌破21000點。美國加息預期,內地經濟增長放慢,油價及商品價格急跌,上市公司高層失去聯絡等等原因,令到港股在熊市中低位徘徊,相信要到2016年第一季港股才有機會反彈。

環球股市亦因美國加息,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及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等原因,最近下滑。但正當股價低迷時,環球併購卻大幅上升。按業界資料,今年環球併購是破紀錄的一年,總金額達到驚人的4.373萬億美元,而且還有幾個震撼性的併購。首先是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In Bev併購第二大啤酒公司SAB Miller,金達到1070億美元,收購完成佔全球啤酒市場30%。

第二是美國著名藥廠輝瑞Pfizer併購在愛爾蘭為總部生產Botox的Allergan,來一個反收購,輝瑞變成Allergan的子公司。總金額到1600億美元,這是一個純稅務考慮的併購,把總部遷到愛爾蘭後,輝瑞每年節省幾十億美元的稅,還成為全球最大藥廠。最近的併購是美國第一大化工企業陶氏化工併購第二大化工企業杜邦,金額達到1300億美元,完成合併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廠。這三個併購後的公司都成為業界最大的企業,得到經濟規模的效益。

最近一單比較少人註意的併購發生在貨櫃航運業,全球第三大的貨櫃船運輸公司,法國的CMA CGM,用24億美元收購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淡馬錫手上海神東方航運公司股票。CMA本來佔環球貨櫃運輸9.08%,加上海神東方的2.32%,市佔率達到11.4%。雖然仍然排第三,但比起第一馬斯克(Maersk) 的14.7%,及第二的地中海(Mediterranean) 的13.3%,已經大幅收窄,可以在市場有說事權及訂價權。

上星期中國國務院經過四個月的考慮,最後決定合併中遠集團及中海集團的業務。中國海運巨型國企中遠集團及中國海運集團進行重組,重組後中國遠洋(1919)以便集裝箱運輸為主、旗下中遠太平洋(01199)以碼頭業務為主、中海發展(01138)以發展油氣運輸為主,而中海集運(02866)以租賃船舶及集裝箱等金融服務為主。兩大航運集團宣佈重組後,中國遠洋股價大跌27%,中海集運股價大跌30%。中遠太平洋股價大跌17%,只有中海發展升8%。從圖表可以看好,中遠和中海貨櫃業合併後,全球市場佔有率提升至7.7%,雖然全球排名第四,但仍是馬斯基的約一半。市場反應負面,認為新公司在極度競爭的貨櫃運輸業沒有競爭力。排名第一的馬斯基今年推出新超級貨櫃船,可以載12000個20呎標準櫃,經濟規模遠高於競爭對手。馬

斯基現在一個20呎標準櫃從中國港口到歐洲港口的運費只是500美元,低過競爭對手同樣航線的燃油費,還未計算人工,港口費及折舊在內。馬斯基訂了幾艘超級貨櫃船,令到貨櫃運輸供應大增,一場無情的淘汰賽將展開。中遠及中海現時的貨櫃業務,連燃油費都賺不回來,更不需要講利潤或經濟效益。如果中遠及中海的貨櫃業務不再提升經濟規模,及降低成本,合併後的中遠中海只會繼續虧損。投資者別無選擇,只有繼續沽出這兩間公司的股份。

全球十大貨櫃船隊的市場佔有率:

Raging1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10

Getco報價14億美元合併騎士資本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228
路透社報導, 電子交易公司Getco Holding Co提出價值14億美元的現金加股票交易方案與騎士資本進行合併,以形成全美最大的股票及期權做市商之一。位於芝加哥的Getco是紐交所排名第二的指定 做市商。而騎士資本則用電腦模型來匹配股票和期權的買賣訂單,它所執行的股票交易量大約佔到美國股票交易總量的10%。
Getco在週三披露的致騎士資本董事會的信函中表示,Getco的報價實際上是由騎士資本收購Getco,合併後由Getco現任CEO Daniel Coleman領導,騎士資本的CEO Tom Joyce將會成為董事會主席。Getco的信函由SEC披露。
Knight承認收到信函,但是未予更多評論。而Getco的新聞發言人拒絕就信函之外的內容進行評論。
而Getco的競爭對手Virtu則提出了至少11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報價,但與Getco不同的是,若Virtu成功收購,將把騎士資本私有化。
Getco的報價將合併後的公司估值為每股3.5美元,這比Knight在11月23日的收盤價格高出41%。
騎士資本八月份由於技術故障向NYSE發出了大量錯誤指令,因此損失了4.4億美元。這一處於破產邊緣的公司被迫引進新的投資者。以 Jefferies Group為首的公司當時向Knight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Getco也是其中之一。其他公司還包括Blackstone,Stephens Inc,TD Ameritrade Holding Corp和Stifel Financial。
作為救助交易的一部分,Getco的投資者General Atlantic和Blackstone 以及TD Ameritrade都在Knight董事會獲得 了席位。根據SEC記錄,Getco擁有騎士資本23.8%的股份。
若兩家公司合併,新的公司將承擔做市業務和一系列市場和資產的交易業務。
作為美國頂級做市商,騎士資本經營在美國第四大現貨證券交易所Direct Edge擁有20%的股份。
交易條款:
Getco提出了兩步交易。第一步中Knight買下Getco的2.42億新發行股票,以及可以額外購買6900萬股的權證。
第二步,合併後的公司將發佈要約收購,以每股3.5美元現金的價格購買最多1.54億股票。Getco和前股東將不參與要約收購。
該交易將留給新公司更多的債務。Getco表示它已收到來自一個「大型金融機構」9.5億美元的全額貸款支持。
Getco也提名了新公司的4名主管擔任Getco股東。消息來源稱Getco最早12月3號將實施這一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12

20 Feb 2016 - [收購合併] 國際精密(929)近三年半業績 + 財務分析數據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8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國際精密(929)(公司網址)現價$1.71,現時市值約16.2億港元,主要業務製造及銷售應用於硬盤驅動器(HDD)、液壓設備、汽車零件之精密金屬零件及其他用途之零件。或因其正開拓工業機械人業務,正受寶安科技疑似敵意收購,結果未料。現在分享其近三年半業績的財務分析數據,大家可審視一下集團吸引之處。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摘要大公開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