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焜耀選在友達光電股東會前二十三天,主動宣布辭去掌舵十九年的友達董事長一職,震撼面板界。
原本外界預料,去年中風住院四個月的李焜耀,很可能因為健康因素,會選在今年友達股東會後,就此退隱江湖,卸甲歸鄉。然而,他僅把董座大位讓給現任總經理彭双浪,仍保有友達董事位置,且並未辭去佳世達、明基電通董事長職位。李焜耀這一步棋,顯然有更深的考量。
現在併,不是好時機?終於獲利,合併反損出貨量
攤開友達的年報,持股比率最高的單一股東就是佳世達,達七.五二%,李焜耀個人也持有○.一一%的股份。這顯示他表面上退位,實際上還牢牢掌握著友達的控制權。
這就不禁讓人推測,李焜耀此舉,是否在為友達與群創的合併鋪路?
面板雙虎合併的議題早已不是新聞,二○一四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張家祝都還親自出面證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主動找他協商,最終因為主導權喬不攏而破局。「一個霸氣,一個強勢,誰也不讓誰,怎麼可能合得成?」一位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說。
但如今李焜耀退位,等於自己把自己這顆大石頭搬開。此時若再談合併,他已不需要再站上第一線,只要讓彭双浪出面,自己在背後垂簾聽政,策略運用反而更靈活,「KY(李焜耀英文名)這一步,進可攻、退可守,」一位在面板業有十五年經驗的業界人士觀察。
但,合併就一定是好事?權威科技研究機構以賽亞(Isaiah Research)執行長曾盟斌搖頭:「這只會把餅變小!」
他分析,友達與群創的主要業務都是代工,沒有自己的出海口。而終端客戶在採購政策上,較少集中下單給單一代工廠,例如聯想,一家頂多只能占二○%。
換句話說,雖然合併能夠整合兩家研發資源、提高採購議價能力與生產效益,但出貨量反而會大幅縮減。
劇本一:切割不賺錢部門只做大面板,財報更好看
更何況,拜景氣循環與換機潮所賜,兩家公司已經開始恢復獲利。尤其友達,二○一四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達到一.八三元,創下六年來新高,相較於二○一二年,負債超過新台幣三千七百億元,顯然已經走出營運谷底。
「產業已經處於獲利,現在(談合併)時間點不是很適合,」集邦科技旗下顯示器研究部門WitsView副總經理張小彪說。
全面合併,或許沒有綜效,但若只是把中小尺寸切出去合併,大尺寸部分仍舊維持兩家獨立運作,賽局就完全不同了。
「現在(友達中小尺寸面板)像是一攤死水,根本沒在賺錢,」一位熟悉友達產能狀況的面板界人士直言,過去手機、平板產業高速成長時,友達中小尺寸一年的出貨量可達兩億片以上,二○一四年則降到一億七千萬片左右。
曾盟斌指出,中小尺寸面板屬於客製化產品,每家廠商要的大小、厚薄、長寬都不同,製程繁複,加上手機產品週期短,開發速度要跟上品牌廠,往往要壓縮在六個月內,成本、壓力都相對高。更尷尬的是,手機市場在經歷了一輪大洗牌之後,前十大除了蘋果、三星與LG之外,幾乎都是中國品牌的天下。
曾盟斌分析,三星、LG原本就有自己的供應鏈,至於蘋果,友達過去雖有搶占到部分Macbook與iPad等訂單,但要打入iPhone供應鏈仍有難度。目前友達在手機面板還掌握了小米這個大客戶,但中國近年大力扶持自家面板廠,這張單子還能吃多久恐怕是個疑問。
友達原本在桃園龍潭就有一座三.五代 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廠,二○一○年購併了東芝(Toshiba)在新加坡的四.五代線廠,現今還在昆山蓋六代線廠,明年即將啟用。但在整體產業結構變化下,屆時很可能會面臨不知道要賣給誰的窘境。
相較之下,中大尺寸面板例如筆電、PC、電視等因為有公定的標準化規格,且產品週期長,「切一塊就可以賣二、三年,研發成本攤掉之後持續cost down(降低成本)就好,」該面板界人士分析,利潤比中小尺寸面板高。
換句話說,如果友達能把不賺錢的中小尺寸面板切出去,留下獲利較高的大尺寸面板,不僅財報會更好看,還可以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這,就是李焜耀辭職第一個可能的劇本。
劇本二:化解購併恩怨交給彭双浪,不用自己談
第二個劇本,牽涉到究竟要怎麼併。
「KY一退,局勢立刻海闊天空,」一位面板界人士分析,最漂亮的做法,是仿照日本JDI(Japan Display Inc)模式,另外成立一家專攻中小尺寸面板的公司,如此一來,政府就有切入的空間,合併對象也不用局限於群創,華映、彩晶,都可以是潛在對象。
對李焜耀來說,沒有友達的牽絆,他可以用個人名義再去投資,甚至主導這家新公司,如果一切順利,再多擔任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也不無可能。
即使跟群創併,最尷尬的面子問題也已不復存在。「KY可以說這是Paul(彭双浪英文名)的決定,不用自己出面談判,也不會有誰主導的問題,」業界人士推測。
一位在面板界擁有十五年資歷的人士透露,當年身為達碁科技董事長的李焜耀在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的支持之下,趁聯友總經理段行建不在時進行董事改選,成功的購併了聯友。段行建憤而遠走美國,直到二○一二年,郭台銘出面相請才重出江湖,擔任群創董事長至今。
對於這段往事,李焜耀是否有放在心上,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李焜耀自從去年中風後,友達上下都覺得原本積極強勢的KY似乎變得不太一樣。彭双浪在受訪時就說:「感覺李焜耀大病一場後,對於人生想法又更豁達。」
以此推測,若群創最終主導了與友達的合併,李焜耀其實也不過是把當年對段行建的虧欠默默歸還。換句話說,李焜耀退位,「既可以休息,還不用跟某人低頭,不失面子還可能賺到裡子,等於所有的面相都顧及到了,」該業界人士分析。
這個劇本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看友達的人事布局就知道。職掌中小尺寸面板的移動事業群總經理向富棋,研發工程師出身,技術底子深厚,在業界眼中是憨厚木訥的老實人,比較不會有太多自己的意見。
而總管中大尺寸面板的視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蔡國新,一路從採購、業務、行銷打上來,早具備獨當一面的大將能力,足以與彭双浪一起率領友達與其他面板廠抗衡。
李焜耀雖然退下了友達董事長的大位,但是這一齣面板廠合縱連橫的大戲,可能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帶領友達熬過虧損黑暗期,李焜耀卻選擇下台——李焜耀與友達大事紀
1996年 成立達碁科技2001年 購併聯友光電,成立友達光電(友達成為全球第2大面板廠)2006年 購併廣輝電子(友達全球市占率達19%,與三星相當)2010年 美國政府以反托拉斯法起訴友達(友達接下來3年股價跌掉20%)2012年 反托拉斯罪名成立(友達連8季虧損,金額達上千億元)2014年 李焜耀中風住院4個月(友達谷底反彈、全年EPS1.83元創6年新高)2015年 李焜耀辭去友達董事長
整理:林俊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