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大時代進入第二階段:旗幟鮮明做多匯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5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7 08:57 編輯

港股大時代進入第二階段:旗幟鮮明做多匯豐
格隆 港股那點事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清]陳淡然

本輪港股牛市的力度與空間都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到目前為止,仍有大量的人把這波港股行情只是看做全球股市都創新高後,資金尋找估值窪地的一種金融共振自然現象:用這種觀點看問題的人,恒指在你的模型框架里最多看到32000點。體現在你的行為上,你會小有盈利就誌得意滿,斷不會有傾全力而擊之,畢其功於一役的魄力與果絕。

兩千年前,項羽破鹹陽,本可乘勢剿滅劉邦定鼎天下,圓滿完成項氏大牛市,但“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匆匆引軍南歸。戰略大局觀上的糊塗與短視,令其最終不僅丟了鹹陽,更命喪烏江。

投資一如行軍,戰略大局觀才是將與帥的差距。格隆匯之所以迄今能為市場引導方向和關鍵節點,除了幸運,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們始終是“中國出發,全球視野”,我們站得比一般人略高一些——有一定高度,才可以俯視。

新中國建國以來,決定中國歷史命運,能稱得上戰略轉型的只有兩次:

1、第一次,1978年。

當時的背景是意識形態淩駕一切,被孤立的中國封閉而落後,缺資金,缺技術,缺產能,國民經濟頻臨破產……鄧小平1978年執政後,強力打破意識形態束縛,開始改革開放,允許多種生產力形態並存,打開國門,引進外資、技術、觀念、人才。

這個階段的最大標誌與烙印就是“引進來”。核心與主線是資本引進來。

這次戰略轉型,一舉奠定了中國後來30多年經濟高速增持的基礎,中國這個古老的泱泱東方大國重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同時也讓類似德國大眾汽車這些積極響應和擁抱這個歷史大趨勢,積極進軍中國內地的外資賺了個盆滿缽滿。

2、第二次,2015年。

當前的背景是,經過30多年以“引進來”為特征的改革開放,中國過往依賴“高投資、高耗能、高汙染、低人力成本”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而幾乎在所有行業都集聚了大量的過剩存貨、產能,以及民間剩余資本則找不到需求與去處。習李新政後,經過前期2年的準備,在2015年開始正式實施中國的第二次戰略轉型:推進一路一帶,推進亞投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輸出存貨,輸出產能,輸出資本——其核心本質是獲取強勢國際分工地位,占有和分享全球的資源與需求。

這個階段的最大標誌與烙印是“走出去”。核心與主線是資本走出去。

這次戰略轉型成功與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未來能否從世界強國過渡到世界頭號強國,漢唐盛世是否重來,還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泯然眾人。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而且,這個轉型時不我待,必須以國家意誌強勢推進,盡快完成:

5月份,IMF就會開始初步檢討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組成。這個檢討5年才會做一次,人民幣錯過這次入選機會,中國人民幣國際化、輸出資本的戰略將會受到沈重打擊;

6月MSCI會討論決定明年是否將A股納入指數。如果順利入選,將為A股帶來全球上萬億資金,A股牛市維持(請註意,我用的是維持)與人民幣國際化也將順理成章;

最快5-7年後,中國將進入老年社會。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未來中國資本開放的力度與速度將會令絕大多數人都目瞪口呆:
如果明天開始,所有個人都可以申請QD額度出海投資;
如果下周就宣布深港通;
如果下個月所有國內公募基金都無需借助QD額度,而是隨意按照基金規模自由獲得出海投資的外匯額度……
格隆絲毫不會覺得吃驚:以上這些不在短期內盡快推出,那才是奇怪。

回到本小節的標題:中國戰略轉型,輸出資本的節點、通道與抓手是什麽?

是上海?是A股?
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當仁不讓,是香港。
這就是為何我們會如此旗幟鮮明強烈看多港股的原因:

是國家意誌,是時代需要。
所謂時也,運也,命也!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來說,她的戰略轉型不會像擲骰子那樣頻繁與隨意。這次戰略轉型將左右未來20年的中國。所以,這輪港股牛市的力度與空間必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果你實在需要一個數字,煩請您複習一下格隆4月12日的文章:關於港股的大膽猜想:40—400—4000—40000。

格隆用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一句話做本段的結尾: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港股大時代進入第二階段

如果把本輪港股大牛市看做一部武俠大片,格隆會把本劇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物理反應階段(3月下旬——4月上旬)

主角:先期的潛伏者、地下黨與少量嗅覺異常敏感的南下中資誌願軍
配角:外資(洋槍隊、雇傭軍)
武器:格隆匯“港A股”、滬港通標的
劇情:中資、外資互不買賬,物理PK,你買我賣。“國際投資者開始認為香港股票哪值那麽多,北邊的錢來要買,就賣給他。”(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妙語)
特征:行情預熱,估值修複,特征是先開槍,再瞄準。滬港通當日南向額度往往早早耗盡,“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疾風暴雨,兩周內眾多格隆匯港A股翻倍。99%的投資人只是看到了,但既沒摸到,也沒吃到。
格隆匯號召:從今日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

第二階段:化學反應第一階段(四月中——至今)

主角:外資(洋槍隊、雇傭軍)
配角:絕大多數中資
武器:匯豐控股(0005)為代表的藍籌指標股(這是格隆的個人判斷,如劇情相符,純屬巧合)、部分港A股
劇情:中外資金經過一段比肌肉的“物理PK”後,開始起化學反應。外資不是吃素的,更不是來做陪練的。他們在資本市場的精明老練是絕大多數中資不具備的。第一階段戰略誤判的外資迅速清醒,並開始調集資金,無比堅決的重複一個動作:買入(這導致香港金管局在過去15天內11次向市場註資—見下圖)。這就是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說的“但後來(外資)發現市場規則(玩法)不一樣了,又原班人馬,還將家里兄弟姐妹都帶來了。”
特征:這個階段中資沈迷初期的小勝,機會主義與騎墻主義的壁上觀盛行(周五滬港通額度竟然只使用了5億)。更具糾錯能力與戰略大局觀的外資則開始補倉和布局藍籌股。因此初期行情盤整牛皮。但隨著他們布局結束,更強力的藍籌指標股將迎來第一波強力反彈。而多數中資將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成為本輪藍籌股行情的看客。
格隆匯號召:從今日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匯豐控股

第三階段:化學反應第二階段(預估時間為6、7月開始)

中資被動參與第二階段外資主導的藍籌股行情後,雙方資金再次深度化學反應,中資開始“整風運動”,清理思想中的“打平就能出線”、“小勝即安”的保守主義思想。在香港普選政改方案6、7月通過後,正規部隊解放軍開始成建制跨越深圳灣,並迅速重奪行情主導權。絕大多數中資股將迎來真正的春天。

第四階段:琴瑟和諧階段(預估時間為7月或以後,並延續2年左右的時間)

潛伏者、遊擊隊、誌願軍、解放軍、洋槍隊、雇傭軍、大媽軍團統一思想,旗幟鮮明,合力做多中國,做多香港。無論格隆匯港A股,還是藍籌指標股,港股遍地開花。

以上階段分析,純屬格隆杜撰,不具參考意義,僅供參考。

但,請記住這個新階段格隆匯的新號召:

從今日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匯豐控股。

為何是匯豐控股

恒生指數指標股不是只有匯豐一家。

格隆為何唯獨垂青匯豐?

是的,外資個頭大,只有騎匯豐這樣的大象,才騎得上去。這是理由。

是的,匯豐是恒指第一權重股,撬動恒指的最好杠桿,非他莫屬。這也是理由。

但最關鍵的理由其實很簡單:看完了格隆前面對行情劇情階段的劃分與分析,你該明白目前仍是中資、外資PK階段,而不是琴瑟融合階段。如果你是外資,你錯過了前面那一整波港A股行情,然後憋著一肚子火,辛苦布局了一批與恒指掛鉤的大盤股,你會怎麽做?

是的,答案只有一個:幹翻匯豐!

用阿基米德的杠桿把恒指撬起來。

格隆先帶各位看看恒生指數的成分股比重表:

(圖片來自恒生指數公司官方網站)

圖中清晰可見,匯豐是恒指第一大成分股,比重高達11.37%。那麽簡單來算,就是匯豐每漲1%,就能撬動恒指30個點!今天恒指28000點,到格隆預計的40000點還有12000個點,不說最後匯豐真扛起半壁江山,匯豐,騰訊,中移動,恒指三劍客,呈三分天下的局勢總是可以的!匯豐分3000點的任務,也就股價翻倍。沒有匯豐這個杠桿,恒指上40000點就是一個夢。要知道目前急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港交所在恒指里才占2.52%,排在10名開外。就算把港交所搞上天了,恒指也不會有多大變化的!

只要匯豐拉了起來,恒指就必定會漲,只要恒指漲了,港股的大型股(如友邦保險)以及中型股乃至各種股票權證(要知道小票都是沒有權證的)必定也會爆漲!那麽外資必定可以從近兩周布局的大型及中型股中獲得豐厚的收益,而這塊也是恰恰中資布局較少的。

大指數,大資金,大布局,大機會,這才是真正的戰略高度,世界級的玩家!更為可怕的是外資驚人的執行能力!戰略一旦確定,戰術毫不動搖,下圖可見:


更為關鍵的是,現在拉匯豐可比拉港交所容易多了!




格隆另一個鐘情匯豐的是其輪子的佐證。但凡有做輪子經驗的(格隆並不是建議大家做輪子。輪子杠桿高,風險大,投資輪子務必慎之又慎)都知道,輪子對正股是有助漲作用的,因為在一個牛市里面,權證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股票上漲的催化劑。理由很簡單,推動股票上漲,權證可以獲得暴利,然後進一步推高股價,形成了一個互動的正向循環。最明顯就是前期港交所(00388)的表現。港交所本月兩度破300元創新高,“天價輪”登場及散戶“刀仔鋸大樹”的心態,令該股認購證交投(昨錄83.8億元)連續兩日超越正股(昨錄67.7億元),為2007年來首見。有初接觸港股的內地股民更把窩輪當正股炒,每每一擲數十萬元買輪。輪商透露,近日有人一口氣買入五六球(五六百萬元)港交所窩輪,幾十萬至上百萬元交易也增多,在“滬港通”開通前,一般註碼只涉及數萬元。”


看完港交所的天價輪,格隆再帶各位看看匯豐平易近人的輪子,你有沒有港交所180元時的感覺:


(格隆再次提醒,舉輪子的例子,只是為了側面佐證匯豐的吸引。輪子投資風險大,務必謹慎。)

在格隆完成了本文後,傳來了匯豐可能把總部從英國遷冊回香港的傳聞。這未嘗不是撐桿跳者放的煙幕彈,但無論如何,經理了罰款風波、換帥風波沖擊的匯豐,真的是最好的撐桿跳杠桿之一。

好了,說了這麽多,格隆在強調一次格隆匯第二階段的號召:

從今日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旗幟鮮明做多匯豐。

一點反思

格隆最大的優勢,可能是既比較熟悉內資,也比較熟悉外資。過去十幾天,格隆眼看到的是外資源源不斷,洶湧而入!而中資則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個的確值得中資反思——事實上我知道不少中資香港的自營部門過去十幾天在大規模減倉——現在很難說減倉是對了還是錯了。但概率上,格隆傾向後者。

第一戰咱們贏的太輕松,果然還是松懈了,當我們還陶醉在勝利的喜悅當中,外資已經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堂而皇之的運兵送糧了,整整過去兩個星期我們卻毫無反應。

中資的投資還是偏機會主義,看看滬港通的額度使用情況就知道了。在這個港股可能是史無前例的機會面前,外資在錯判之後迅速認錯,堅定不移的做多。而我們卻退卻了,猶豫了,明明一開始是居高臨下占盡優勢的。

幾點呼籲

1、請外管局、中國證監會盡快放開個人QD額度,以及所有公募基金的QD限制;龐大的外匯儲備與其被動隨資本撤離而投放,不如主動配置。

這些不放開,人民幣國際化將只是個口號;

2、請港交所解放思維,提供港股免費行情。香港資本市場只有與內地發生“化學反應”,有機融合,才可能引來活水與生命力。行情收費掙的是小錢,算的是小賬,引入龐大的內地投資者才是大局。

放開免費行情,港股成交量將輕松翻倍——這才是大賬,才是共贏;

3、請香港立法會的反對派順應民情,在6、7月的普選政改投票中投贊成票。中國這個泱泱大國的戰略轉型不是擲骰子,未來20年能看到的大機會,只有這一次,香港如果不抓住這次歷史機會,任由族群撕裂,社會原地踏步,於人不利,於己不利,最終必然被邊緣化。

很多時候,投資都沒有最優方案,只有次優方案。

政治也是!

【海外投資,上格隆匯】——中國人做海外投資的最專業平臺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42

匯豐的故事有多大:從匯豐的遷冊傳聞說起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74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28 11:17 編輯

匯豐的故事有多大:從匯豐的遷冊傳聞說起
作者:格隆匯 承一 港股那點事

2015年,香港正在面臨一個選擇的路口。在這個路口,有的人走了,而有的人,雖然曾經離開,現在又要回來了。

比如有遷冊傳聞的“五號仔”匯豐控股(匯豐控股代碼:0005)。

在外資大舉進入港股的背景下,格隆匯昨日文章再次號召“從今日起,旗幟鮮明的做多匯豐”。為何格隆對匯豐如此樂觀?匯豐在“政改”方案通過前發布這樣的信息透露出什麽樣的訊號?這背後有什麽樣的利益考量?

鄙人不才,嘗試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總部轉移將促戰略轉型

匯控曾在1993年,總部正式牽移至倫敦,彼時背景有兩個:

1、 香港回歸,可能存在政治風險。

2、 匯控銀行一直想在歐洲進行大面積擴張。2000年前,匯控正是通過全球並購來實現全球化擴張,再對業務加以整合,最終形成跨過集團。

這兩大背景才促成了匯控總部最終前往倫敦,作為一家全球化的銀行集團,總部遷移考慮的首要因素將是戰略轉變的問題,而非一城一地的得失。從上面兩個因素來看,一個屬於政府層面的因素,另一個則是經濟利益方面的因素。

所以,龐然大物的轉移必定不是小打小鬧,鬧情緒,一定出於戰略深度上的考慮!據悉,其正在出售英國的零售業務,總金額將達到2000億港幣,總部遷移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匯控控股的前身是匯控銀行,全稱叫香港上海匯控銀行(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所以,一旦遷移成真,也算是故人歸來!當然,故人歸來不是為了衣錦還鄉,也不是為了落葉歸根,作為跨國集團,利益仍是其考慮的絕大部分因素。前面已經總結了匯控之前前往倫敦的兩大因素。而如今,匯控同樣擁有這兩大方面的積極因素:

1、歐美銀行體系監管趨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銀行的監管趨於嚴格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美國也已經於2010年7月15日正式通過了《多德-弗蘭克法案》。此種背景下,匯控控股將會面臨更為嚴苛的監管是事實。事實上,近年來,匯控在歐美地區趨嚴的金融監管下,已經受到多次罰單。而“逃稅醜聞”則是巔峰。在此,小小陰謀論一下,會不會趨嚴的監管讓匯控膽戰心驚,從而有離家出走的想法?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匯控因此聲譽受損將成事實,也將成為監管機構重點監測對象,在此背景下,總部轉移,尋找新的蜜月福地也不失為一大選擇。

2、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快速增長將是戰略機遇

亞洲地區的首要戰略機遇就在中國。而其中最重要的機遇當屬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中國崛起,也是真正國際化的關鍵,但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將是匯控控股的一大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動的擁抱人民幣,更廣泛的接觸人民幣,將會在中國的業務中占據先機。

當然,中國在全球推廣人民幣也需要跨過銀行的合作,匯控在銀行業的經驗和業務能力遠飛內地企業所能企及。所以,一旦匯控回歸香港,這些都將離事實更近。


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主動擁抱人民幣將是明智之舉!

中國機遇之二仍然在於金融業的放開時代真正來臨。在WTO之後,外資期待的大舉進入中國的夢想實際上並沒有實現。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12月簽署第657號國務院令,公布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進入門檻大幅降低。此條例出臺的大背景是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業的大變革,所以,政府對於外資監管的改革決心毋庸置疑。換句話所,政府既然敢鋪開人民幣國際化的棋局,,就肯定能應對放開外資行門檻所帶來的沖擊。

3、回歸香港將有利於亞洲業務的開展

在歐美業務持續萎縮的情況下,亞洲業務卻是一枝獨秀,在 2012 年,超過歐洲成為營收最大的地區。而 2014 年,亞洲地區的稅前盈利已經占到 78% 。而匯控若回歸香港,將會擁有中國大陸這一廣闊的“經濟腹地”。


二、遷冊將節省相當部分的費用

在財政捉襟見肘的歐美地區,政府已經將大刀揮向了銀行業。英國在3月增加銀行征費,這是從2010年起征收銀行稅以來、第8次提高稅率。匯控2014年的銀行征費為10億美元,而2015年將達到15億美元,2016年還將繼續上升,此外,角逐下月英國大選的工黨揚言,一旦上臺將大幅加稅,屆時將對匯控的盈利構成重大影響。而如果遷冊至香港,銀行征費將會大幅削減三分之二左右。

匯控2014年的除稅前利潤才186億美元,銀行征費將占據十分之一,可以想見,如果有一個地方告訴你,來吧,我們這只收三分之一;而且,這個地方還是算是沾親帶故。那麽匯控該如何選擇?


三、匯控將是外資的優選標的

格隆匯昨日的文章也提到,港股第一輪行情,是以盤子小,基本面好、故事多的“港A股”作為先鋒,這一批公司適合大戶、私募機構,且不說外資來不及反應這突然的槍聲,即便是反應過來了,陣地也已經被占領完畢。但很明顯外資不會投降,真正的戰爭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戰略布局和資金多寡決定成敗。

大盤藍籌股,才是外資真正埋伏的標的。對於外資和公募基金,在成交相對不活躍的港股市場,流動性和安全性將是選股重要指標。在這樣的邏輯下,將來解放軍南下,必然也將選擇大量的利空少、流動性好的藍籌股。而外資已經提前介入。


而在眾多的大盤藍籌中,匯控屬於恒指老大,所以,不在匯豐上做大做強,更待何時?

1、  全球化公司,業務非常透明,估值和業績都非常容易把握。
2、  盤子大,流動性好,股息率高,適宜於打持久戰,適合戰略布局。
3、  利空基本出盡。匯控2014年最大的利空是業績下滑,而股價在此利空之下,已經應聲而跌。匯控控股在今年的利空在於恒指6月和9月的兩次權重調整,預計匯控的權重將從12%下降至10%,引發指數基金的被動減持。

二級市場,選對的公司很重要,但選擇時機更重要。基本面上,匯控已經並無太多利空,匯控一旦遷冊香港,將是階段性的戰略轉型的開端,其將擁有廣闊的“經濟屬地”,站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匯控再次起飛並非夢想。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244

匯豐控股(00005):首季稅前盈利增4%至71億美元 勝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89

匯豐控股(00005):首季稅前盈利增4%至71億美元 勝預期
來源:信報

匯豐控股(00005)公布截至3月底止首季業績,列賬基準除稅前利潤增加4.04%至70.59億元(美元.下同),市場預期為57.9億元。經調整除稅前利潤為68.92億元,按年增長5.33%。

匯控表示,盈利增長主要反映收入增長6.61億元,以及貸款減值準備減少1.36億元,但營業支出增長4.83億元,抵銷部分影響。

首季每股盈利為0.26元,每股普通股股息為0.1美元。

經調整收入上升4%至154.06億元;成本效益比率為55.7%,與去年同期相同。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年率為11.5%,2014年同期為11.7%。

於3月底止,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由2014年12月底的11.1%升至11.2%;貸存比率為72.5%,較2014年底增加0.3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289

匯豐控股:撥備下降 盈利好於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02

本帖最後由 千與千尋 於 2015-5-6 10:20 編輯

匯豐控股:撥備下降  盈利好於預期
作者:李珊珊

盈利好於一致預期,撥備前收入基本符合預期.2015Q1匯控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52.59億美元,同比略增0.92%,好於Bloomberg一致預期18.1%,主要由於撥備低於預期,其中撥備前營業收益凈額同比略增0.05%,符合市場一致預期。1季度每股收益0.26美元,同比減少0.01美元;每股派息0.1美元。ROE11.5%,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1季度匯控實現列帳基準稅前利潤70.59億美元,同比增長4.04%;經調整(剔除匯兌和重大項目)稅前利潤68.92億美元,同比增長5.3%,增長主要由於收入增長和撥備減少,但支出增加抵消了部分增幅。1季度列帳基準收入159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包括1季度出售興業銀行部分股權所得利潤3.63億美元,和信貸息差變動引致指定以公允價值列帳之集團本身債務的有利公允值變動2.98億美元,但不合格對沖項目產生不利公允值變動2.85億美元,部分抵銷了上述影響。

剔除匯兌因素,客戶貸款和客戶賬項較年初均略有增長。1季末總資產較年初增長1.35%,增長主要來自交易性資產。列賬基準客戶貸款較14年末減少180億美元/-1.97%,剔除匯兌變動因素則增加170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歐洲主要為企業透支結欠及短期客戶融資增加帶動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貸款增長,以及工商金融貸款增長(英國和德國有期貸款上升顯著);亞洲貸款增長主要來自香港零售銀行與財富管理(香港應客戶投資需要增加短期貸款以及按揭);北美貸款增長主要來自工商金融和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的有期貸款。列賬基準客戶賬項較年初減少321億美元/-2.38%,剔除匯兌變動因素則增加130億美元,增長來自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北美洲存款增長主要來自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業務以及零售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英國來自零售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和工商金融業務;亞洲主要來自零售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工商金融客戶賬項減少,香港和中國內地降幅顯著,反映投資機會增長。1季末貸存比為72.5%,較年初略升0.3個百分點。

列賬基準成本效益比率同比基本持平。1季度調整基準收入同比+6.61億美元/+4%:其中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4億美元(資產負債管理業務、外匯、信貸及股票業務收入的增加);工商金融業務收入+2億美元(貸款業務與資金管理業務,爾其香港英國凈利息收入增加);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環球私人銀行業務收入大致不變。1季度列帳基準營業支出同比大致不變,包括了環球私人銀行業務就監管事宜計提撥備1.39億美元,英國客戶賠償計劃有關款項1.37億美元。成本效益比率為55.7%,同比基本持平。調整基準營業支出增長6%,由於員工支出增加,部分反映增聘前線員工以支援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增長(主要是投資於亞洲的分行網絡及聯絡中心),以及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的增長(主要與資金管理業務有關)。

撥備費用水平同比環比均有下降。1季度年化信用成本為0.24%,同比環比分別下降7個和24個基點。1季度撥備費用為5.7億美元,同比減少2.2億美元,降幅主要來自歐洲和北美洲。北美洲:消費按揭組合撥由於拖欠水平下降,以及持續縮減出售貸款令貸款余額下降導致撥備費用降低;歐洲: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個別評估準備減少。環比看,撥備費用環比減少6.8億美元,歐洲降幅最為顯著,撥備環比減少3億美元,主要由於工商金融業務、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組合撥備回撥;亞洲和拉美撥備費用環比均下降2美元。

息差保持穩定。以期初期末平均余額測算,1季度NIM1.67%,環比略降1個基點。自14年Q1以來各季度息差保持穩定。貸款收益率總體下降,其中以歐洲最顯著,主要因為歐洲利率變動,及英國按揭收益率下降;北美洲及拉美由於收益率較低的有抵押結欠在貸款組合占比上升,貸款收益總額也有所下降。但反向回購協議的收益率增加,抵消了有關變動。整體資金成本維持不變。

調整基準稅前利潤增長主要來自歐洲和亞洲/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業務。1季度調整基準稅前利潤68.92億美元,同比增長5.3%。分地區看,歐洲和亞洲同比分別增長15.6%和6.3%,

分別貢獻調整基準稅前利潤增速3.7和3.5個百分點;中東、北美和拉美則同比下降;分業務看,環球銀行與資本市場同比增長10.5%,增速最為顯著,貢獻稅前利潤增速4.3個百分;零售銀行與財富管理、工商金融同比分別略增1.6%和1.8%,私人銀行環比下降1.6%。

上調評級至長線買入。1季末CRD4終點基準之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11.2%,較年初上升0.1個百分點。CRD4過渡基準的普通股一級CAR、一級CAR和CAR分別為11.2%,12.9%和15.7%,較年初+0.3%、0.4%、0.1%,主要來自盈利增加。我們上調15年盈利預測5.7%,主要下調信用成本假設,預計15-16年盈利增速分別為4.97%/4.20%,目前15年PE和PB為13.7和1.0倍,上調評級至長線買入,維持87.37港元的目標價。


來源:交銀國際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57

5月份匯豐PMI點評:低需求制約供給,財政貨幣協同發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44

5月份匯豐PMI點評:低需求制約供給,財政貨幣協同發力
作者:孫崢,俞平康

數據表現:5月份匯豐PMI預覽值為49.1,低於市場預期的49.3,前值為48.9。

我們的觀點:

匯豐PMI小幅反彈,經濟景氣仍偏弱。5月份匯豐PMI預覽值較4月份終值小幅反彈0.2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市場預期的49.3,雖然近期宏觀層面的政策在持續推進,但由於貨幣政策的傳導不暢,財政政策落實緩慢,企業的景氣程度仍然偏弱,其中小企業較大型企業的景氣可能更差。




生產顯著收縮,需求仍待擴張。生產指數繼續收縮,本月已由50已跌至48.4;內需方面,新訂單指數反彈至49.3,較上月上行0.6個百分點,但仍處於收縮區間,政策刺激下產出的擴張仍十分依賴需求的改善。外需方面,新出口訂單指數大幅惡化,需求雪上加霜。

產成品有所去化,原材料購進小幅擴張。庫存周期暗示企業擴張意願有所增強,5月份產成品庫存有所去化,原材料購進小幅反彈至49.1,政策持續刺激下企業庫存周期有所好轉,但持續性仍待觀察,庫存周期向好仍然十分依賴於需求的持續改善,企業生產活動已經逐漸形成“慣性的謹慎“,十分依賴政策對於總需求的持續刺激。

價格指數略有改善,通縮壓力仍存。本月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6個百分點至47.2,出廠價格指數上升2個百分點至48.3,,價格指數的回升主要由於美元盤整帶來的大宗商品金融性的反彈,由於需求沒有明顯改善因此通縮壓力仍然十分實際,4月份CPI和PPI雙雙不及預期,豬價、居住價格及油價對物價的支撐低於預期,PPI跌幅也沒有出現顯著的收縮,價格已經不單決定於供給層面的收縮與擴張,走勢仍然需看需求的臉色。

小企業景氣堪憂,就業低位運行。隨著經濟下行,就業風險可能逐漸暴漏,春節後匯豐PMI就業指數始終低位徘徊,由於匯豐PMI樣本傾向於小型企業,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小型企業就業指標的下滑正構成經濟的風險,該指標正成為宏觀政策的重要考量。

經濟運行弱勢,貨幣財政將協同發力。匯豐PMI本月小幅反彈,但依然沒有傳遞出太好的信號,需求不振在制約生產的擴張,央行的兩大中介目標物價和就業都在給政策更多的挑戰。目前貨幣政策仍然對經濟沒有太好的辦法,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很弱,銀行的超儲率有所上升,貨幣淤塞與金融體系中不斷地加杠桿;政策目前更多的還是從財政擴張方面入手,包括債務置換及對基建投資的信貸指引通過希望基建投資來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在此過程中貨幣寬松不可或缺,財政與貨幣的協同性在增強,並將助力經濟的短周期企穩。


(來自華爾街見聞)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37

汇丰动“大手术”:砍50亿美元海外业务 全球裁员2.5万人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308

作者:王维丹


以资产规模计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今日宣布业务大整顿计划,为降低成本将出售旗下巴西和土耳其市场的业务,并加快对中国珠三角和东盟国家的投资。此外,汇丰还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2-2.5万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10%。


据汇丰向港交所发出的致投资者公告,汇丰提出以下目标:

· 到2017年,将削减并出售45-50亿美元的巴西与土耳其业务,预计可削减年度成本45-50亿美元;

· 到2017年,将股本回报率提高10%;

· 基础资产——风险加权资产约减少2900亿美元;

· 把握亚洲的增长机会,即:广东珠三角地区、东盟国家、资产管理与保险方面的机会;

· 来自国际网络的增长须高于国内GDP;

· 扩大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领先优势。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作为削减成本的对策之一,汇丰计划裁员2.2-2.5万人。BBC报道,汇丰将在英国裁员8000人。2011年-2013年,汇丰已经全球裁员4万人。


汇丰CEO Stuart Gulliver在上述公告中称,“认识到世界变了,我们需要随之改变”,这就是业务调整及采取战略行动进一步改造业务的原因。


另有彭博报道认为,汇丰此举的背景是监管给盈利造成极大压力。过去一年,汇丰因为操纵汇市被罚款、其瑞士的分支机构又深陷逃税丑闻,汇丰不得不投入数十亿美元加强内部监管。


今年2月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汇丰税前盈利同比锐减56%至17亿美元,远低于彭博调查分析师的预测均值37亿美元。去年全年,汇丰利润下滑17%至187亿美元,也不及分析师预期。当时,Gulliver将盈利明显下降归咎于监管环境“大变”。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这是四年来汇丰第二次精简全球业务规模。2011年,Gulliver就推出过类似的削减成本之举,但结果令人失望。


今年4月汇丰还爆出消息,考虑将设在伦敦的总部移到香港等其他地方。今日的公告提到,今年年底以前会完成总部是否迁移的评估。上述报道预计,在伦敦时间今早8点的投资者会议上,预计投资者将就此问题向Gulliver施压。

(华尔街见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35

匯豐、官方PMI雙走弱 經濟下行壓力不容樂觀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8/936764.html

進入8月,鋼鐵業淡季效應持續,下遊開工率明顯不足。盡管樓市和固定資產投資如火如荼,也絲毫沒有改變鋼鐵業的頹態。全行業的不斷虧損面和環保政策大大挫傷了鋼企生產積極性。

Pmi.thumb_head

進入8月,鋼鐵業淡季效應持續,下遊開工率明顯不足。盡管樓市和固定資產投資如火如荼,也絲毫沒有改變鋼鐵業的頹態。全行業的不斷虧損面和環保政策大大挫傷了鋼企生產積極性。

鋼鐵業之外,制造業的景氣度也出現了明顯下降,官方PMI已行至榮枯線邊緣,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

8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為5個月來的首次下降。大、中、小型企業PMI均有所回落。特別是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較重,相應的定向調控政策仍然必要。

同時,代表中小企業的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僅47.8%,低於初值0.4個百分點,也遠遠低於預期的48.3,為2007年以來的最低值。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7月份PMI數據差於預期,整體仍偏弱勢,當前中國的經濟處於L型底部區間,下行壓力不容樂觀。

雙走弱

生產面繼續疲弱,經濟下行壓力延續,小企業直呼艱難,而大企業也不容樂觀。

“近期公布數據顯示經濟企穩並不穩固,高頻數據顯示穩增長政策下生產面延續疲弱態勢,發電量繼續同比下跌,上周單周同比略有收窄,而產能利用率低位企穩,寬松政策並未有效推動生產面出現持續改善。”徐高分析表示。

盡管7月制造業PMI的回落有一定季節性規律,但今年的表現明顯弱於往年。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受高溫暴雨等天氣影響,一些企業限產,進行設備檢修和技術改造,生產增長趨緩;近期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下滑,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連續下降,給相關行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此外,制造業內外需求仍然偏弱。

從分項數據看,五大分項指數四降一升,生產端與需求端同時走弱。需求不足拖累生產仍是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三大訂單連續兩個月下降,新訂單指數在7月環比下跌0.2個百分點至49.9%,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降到榮枯線以下;出口訂單環比下跌0.3個百分點至47.9%。

而生產量指數也結束2月份以來回升趨勢,再度出現下跌。7月生產量PMI較6月下跌0.5個百分點至52.4%,生產景氣指數下降顯示生產面繼續放緩。高頻數據同樣顯示生產面延續疲弱,發電量同比持續下跌。穩增長政策帶來需求回暖尚未有效傳導至需求面。生產面疲弱導致就業狀況持續惡化,制造業就業指數從前月的48.1%下降至48.0%,非制造業就業指數更是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至49.2%。顯示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已經威脅到就業市場穩定。6大發電集團耗煤量4周平均同比繼續下跌,單周同比跌幅有所收窄,產能利用率低位企穩,顯示生產面依然維持疲弱。

中小型企業前景繼續惡化。大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等穩增長政策發力環境下,景氣度基本維持平穩。而中小型企業經濟度持續惡化,特別是小型企業,7月PMI環比下挫0.6個百分點至46.9%。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很不樂觀。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今年上半年以來,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發力點還是在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等方面。而基礎設施的投資拉動對中小企業、出口型企業的拉動作用相對有限。

新工具或誕生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呼喚寬松政策加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針對PMI指數表現的問題,應抓緊落實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著力提高政策效果。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對今年下半年宏觀政策定下了基調。決策層對經濟下行壓力及相應風險的關註度顯著提高,對穩增長的訴求明顯上升。穩增長將成為下半年經濟政策的主基調。在此情況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或仍將保持寬松,以實現政府推動實體經濟企穩回升的目標。

“短期內,總體需求難有明顯改善,新興行業有亮點但占比有限,工業生產下行壓力仍大,基建等仍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鐘正生表示。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我國制造業PMI有所回落,但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4.8%,連續3個月呈上升走勢,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加快表明制造業結構繼續優化,非制造業運行穩定性有所增強。我國經濟運行具有保持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基礎。

野村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稱,PMI呈現下滑,表明經濟增長勢頭可能在7月略有放緩。“央行預計會在8月降準,今年還可能再度降息25個基點,降準50個基點。”

“雖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表述繼續為‘積極’和‘穩健’,但其它表述顯示,財政政策在下半年將顯著發力,而寬松貨幣政策將繼續加碼。”徐高表示。

事實上,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的措辭,意味著三季度財政政策將有更為實質的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都將繼續加碼,通過PSL、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城投債發行加速以及房地產貸款限制放松等引導金融系統過剩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這次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的專項建設金融債。

據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處證實,為擴大有效投資,積極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國家發改委擬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向郵政儲蓄銀行定向發行長期專項債券,建立專項基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中央財政按照專項建設債券利率的90%給予貼息。近期第一批專項建設債券即將推出,各地已進入相關申報程序。

民生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李奇霖對媒體表示,政策性銀行發債的好處就是能夠讓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系起來,央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來影響市場的流動性。微觀來看,政策性銀行發債應該是常規化穩增長的措施。

  • 華夏時報
  • 李凈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63

愛之太深......談匯豐銀行的"服務"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4.html

巴黎:


最近受到匯豐銀行新戶口經理"禮待",令我感慨匯豐內部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事源是在大半年前溫哥華深夜收到新香港經理約見的電話,我很禮貌地說人在外地拒絕,但對方仍死擾說一個月後再給我電話。點知一個月後又在深夜打來,因為上次己解釋兩地時間不同,當時是深夜,最好香港上午打來,故此這次全家又被吵醒,非常生氣,便直接説沒有興趣、任何東西也不買。
回港後過了兩三個月,筆者又收到電話,時間仍然是香港的下午,心想假如我仍然在加國又會是深夜,你他媽的是失憶還是存心作弄,但為了要他死心,自己便應了他的約。

點知見面時,他一出聲便讓我吃驚。

過去這些見面,匯豐職員總很得體,給你喝㗎啡,禮貌週週,可是呢個經理卻拿出一張印紙,直接說我戶口有不尋常的入數,高層認為可疑,希望我能解釋,若果理由不充分,戶口有可能被凍結。

天啊,我這個魚毛蝦毛小戶口,成為匯豐出了臭名的拹助客戶洗黑錢受重罰後首批被懷疑的客戶?

列表內的數已經是個多月前的交易,自己又沒有帶保安器上網,如何可以解釋呢?天底下又有誰人會無端入一百幾拾萬到我的戶口?當我解釋這些是股票交易的入帳時,那年青經理以一個像捉到我的眼神要求紀錄信件時我簡直氣得爆了。

筆者是一個越有壓力,個腦越轉得快的人,此刻突然靈光一閃,拿出我的iphone,打開一個月前的短訊,大既就是筆者出文說沽匯控那天,然後找到了當天沽出005後,匯豐銀行發給我的確認短訊,並向年輕經理顯示說:"你們匯豐銀行左手向客戶發的確認短訊交易詳細,自己的右手不知道不去先了解,還來懷疑客戶?"。

記得20年前每次到匯豐銀行,看到那個不斷重播的"想見你一面廣告:"http://youtu.be/cSxa0IISr-Y
"World Local Bank:"http://youtu.be/kRDkGUMYfvk ,都會令我溫暖,20多年前移民時,人地生疏,我非常感謝那個幫我在溫市開戶的匯豐職員的寒喧,情境仍然瀝瀝在目。

說愚蠢、什麼都好,自己一直叫太太不要花時間,為了小小禮物,在其它銀行開戶口、信用卡,就只為這份在陌生的天涯,匯豐內的朋友總能帶給像李嘉誠說的此心安處是吾家的感覺,自己也不介意付出在匯款、兌換加幣、按偈上較高的收費。

雖然令人生氣,我仍希望被"調查"只是一次誤會,怎知解釋後的一個月,銀行經理再次來電(又是在下午)説還有一些數未清楚和還未完,令我極度徹底失望。

噢!未完?

我於是冷靜地回覆了他的詢問,說匯豐銀行如此對待老客戶徹底失望,為了不令他們難做,會在其它銀行開立戶口,直至結朿30年的關係為止。

我太太說,可能匯豐被重罰後做些姿勢,但又不敢得罪大戶,便找我呢D魚毛客人開刀。

唉,其實只要那經理自己走多一步問下機構通訊部門,必定能預先籂選了一些正常像筆者的交易,又或者借意像是朋友一般給我電話説怕我的戶口受入侵,提醒有不尋常交易了解一下,又或禮貌點在會面給我一杯水,又記錄客人的優先喜愛時間,不要在人家不方便時打擾,而不是開口說懷疑一些己開了幾拾年戶口正常的客戶,很多誤會都可避免。

筆者發覺原來30年的關係只是單戀是很痛的事,幸好年紀也不小,受得起,但女兒卻興高采烈地歡呼,因為上次她已經投訴我們要求她開的加拿大匯豐銀行交學費不夠其它銀行方便。

匯豐連我呢代都要斷,也不要說下一代,以後自己再不敢在Blog內介紹網友使用它們的服務了。

我仍然希望其他客戶沒有我的經驗,香港有很多人像筆者對匯豐銀行有極深的情意結,筆者也不會怪年青經理,這應該是他的上司和上司的上司問題,沒有小心提醒他要給客人Benefit of the doubt,信任是雙方互動,別傷害彼此間的信任。

這亦是過去、今天英資金融機構和大陸機構的分別,如果連這些也失去了,匯豐銀行還有什麼優勢呢?


自己從來對匯豐的忠心一片,沒有一張其它銀行咭,是否太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71

匯豐控股會增加派息或者回購股份嗎?

匯豐管理層已經表示會將資本投放在效率較高的地區, 主要是亞洲, 尤其是中國, 相反, 會削減低效益地區的業務, 例如歐洲, 美國, 土耳其等等. 因此, 管理層提出於2017 年底前減少 2,900 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的目標, 而年初至今匯豐已經累減 820 億美元的風險加權資產, 已完成近 30%目標.

管理層打算將削減2,900 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當中的1,500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投入亞洲市場, 然而, 由於亞洲尤其是中國經濟放緩, 雖然第3季削減了380億美元風險加權資產, 卻只能重新投放當中的50億元風險加權資產.

管理層已經表明, 如果超額資本(Excess capital)未能找到高效益目標, 會將之回饋股東, 形式包括增加股息和回購股份.

截至今年第3季, 匯豐的普通股權一級比率(CET1)有11.8%, 預期出售巴西零售和保險業務交易完成後, 普通股權一級比率會增加至12%以上. 超過12%的資本會被視為超額資, 回饋給股東.

匯豐的總風險加權資產高達11,434.79億美元, 如果將1%派給股表示有114.3479億美元或887.34億港元, 每股可分得4.53元, 而這是恆常派息之外的額外股息, 筆者本意並非指匯豐會派特別股息, 而是讓大家有個概念, 如果將相當於1%风险加权资产的資本分給股東, 每股大約可分到多少錢, 相信匯豐在有超额资本的支持下, 更有能力和空間去實行漸增式的派息政策.​

去年匯豐每股派息50美仙或3.88港元. 管制層面臨落台壓力, 為取悅股東, 加上集團資本充裕, 筆者預期未期股息會由20美仙增加至21至22美仙.

昨晚美國發表強勁的十月份就業數據, 債券大王格羅斯甚至揚言聯儲局十二月百分百會加息, 利率期貨推算的十二月加息機會率, 由之前的56%跳升至72%. 受加息機會升溫影響, 一眾美國金融股股價上升, 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分別上升3.04%和3.18%, 保險股宏利金融也上升2.63%, 顯示加息對金融股影響正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66

愛之太深......談匯豐銀行的"服務"

巴黎:


最近受到匯豐銀行新戶口經理"禮待",令我感慨匯豐內部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事源是在大半年前溫哥華深夜收到新香港經理約見的電話,我很禮貌地說人在外地拒絕,但對方仍死擾說一個月後再給我電話。點知一個月後又在深夜打來,因為上次己解釋兩地時間不同,當時是深夜,最好香港上午打來,故此這次全家又被吵醒,非常生氣,便直接説沒有興趣、任何東西也不買。
回港後過了兩三個月,筆者又收到電話,時間仍然是香港的下午,心想假如我仍然在加國又會是深夜,你他媽的是失憶還是存心作弄,但為了要他死心,自己便應了他的約。

點知見面時,他一出聲便讓我吃驚。

過去這些見面,匯豐職員總很得體,給你喝㗎啡,禮貌週週,可是呢個經理卻拿出一張印紙,直接說我戶口有不尋常的入數,高層認為可疑,希望我能解釋,若果理由不充分,戶口有可能被凍結。

天啊,我這個魚毛蝦毛小户口,成為匯豐出了臭名的拹助客戶洗黑錢受重罰後首批被懷疑的客戶?

列表內的數已經是個多月前的交易,自己又沒有帶保安器上網,如何可以解釋呢?天底下又有誰人會無端入一百幾拾萬到我的戶口?當我解釋這些是股票交易的入帳時,那年青經理以一個像捉到我的眼神要求紀錄信件時我簡直氣得爆了。

筆者是一個越有壓力,個腦越轉得快的人,此刻突然靈光一閃,拿出我的iphone,打開一個月前的短訊,大既就是筆者出文說沽匯控那天,然後找到了當天沽出005後,匯豐銀行發給我的確認短訊,並向年輕經理顯示說:"你們匯豐銀行左手向客戶發的確認短訊交易詳細,自己的右手不知道不去先了解,還來懷疑客戶?"。

記得20年前每次到匯豐銀行,看到那個不斷重播的"想見你一面廣告:"http://youtu.be/cSxa0IISr-Y
"World Local Bank:"http://youtu.be/kRDkGUMYfvk ,都會令我溫暖,20多年前移民時,人地生疏,我非常感謝那個幫我在溫市開戶的匯豐職員的寒喧,情境仍然瀝瀝在目。

說愚蠢、什麼都好,自己一直叫太太不要花時間,為了小小禮物,在其它銀行開户口、信用卡,就只為這份在陌生的天涯,匯豐內的朋友總能帶給像李嘉誠說的此心安處是吾家的感覺,自己也不介意付出在匯款、兌換加幣、按偈上較高的收費。

雖然令人生氣,我仍希望被"調查"只是一次誤會,怎知解釋後的一個月,銀行經理再次來電(又是在下午)説還有一些數未清楚和還未完,令我極度徹底失望。

噢!未完?

我於是冷靜地回覆了他的詢問,說匯豐銀行如此對待老客戶徹底失望,為了不令他們難做,會在其它銀行開立戶口,直至結朿30年的關係為止。

我太太說,可能匯豐被重罰後做些姿勢,但又不敢得罪大戶,便找我呢D魚毛客人開刀。

唉,其實只要那經理自己走多一步問下機構通訊部門,必定能預先籂選了一些正常像筆者的交易,又或者借意像是朋友一般給我電話説怕我的戶口受入侵,提醒有不尋常交易了解一下,又或禮貌點在會面給我一杯水,又記錄客人的優先喜愛時間,不要在人家不方便時打擾,而不是開口說懷疑一些己開了幾拾年戶口正常的客戶,很多誤會都可避免。

筆者發覺原來30年的關係只是單戀是很痛的事,幸好年紀也不小,受得起,但女兒卻興高采烈地歡呼,因為上次她已經投訴我們要求她開的加拿大匯豐銀行交學費不夠其它銀行方便。

匯豐連我呢代都要斷,也不要說下一代,以後自己再不敢在Blog內介紹網友使用它們的服務了。

我仍然希望其他客戶沒有我的經驗,香港有很多人像筆者對匯豐銀行有極深的情意結,筆者也不會怪年青經理,這應該是他的上司和上司的上司問題,沒有小心提醒他要給客人Benefit of the doubt,信任是雙方互動,別傷害彼此間的信任。

這亦是過去、今天英資金融機構和大陸機構的分別,如果連這些也失去了,匯豐銀行還有什麼優勢呢?


自己從來對匯豐的忠心一片,沒有一張其它銀行咭,是否太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