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陜西省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陜國投”,SZ.000563)、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信信托”,SH.600816)業績快報的披露,上市及關聯信托公司上半年財報信息逐一浮出水面。2016年上半年,陜國投、中融信托凈利潤均現下滑,分別同比下降了2.05和12.08個百分點。安信信托凈利潤增速預計大幅增加65%,信托公司業績分化進一步加劇。
上市信托公司凈利潤分化
7月14日,經緯紡機(SZ.000666)公告子公司中融信托財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融信托凈利潤10.57億元,較去年同期12.05億元,凈利潤下滑12.08%;營業收入27.52億元,較去年同期28.04億元,營業收入略有下滑1.85%。
與此同時,陜國投7月7日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05%。實現營業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22.01%;實現凈利潤2.83億元。
相較於上述兩家信托公司,安信信托上半年業績表現有望“一枝獨秀”。近日,安信信托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利潤8.32億元,經初步測算,預計2016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65%左右,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業務收入增長。
在經濟下行期,信托資產規模增速持續難以逆轉的趨勢下,中融信托上半年資產規模繼續擴張。該公司總資產214.67億元,較年初188.52億元增加了26.15億元。而陜國投上半年總資產80.64億,同比增長-7.77%。對此陜國投表示,總資產較年初略有減少主要是歸還到期拆入資金。
轉型對抗頹勢
2016上半年,中融信托營業收入27.52億元,較去年同期28.03億元下降了0.51億元。對此,中融信托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是由於營改增後財報計算方式發生變化,排除上述原因,實際營業收入同比僅下降0.08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相比之下,陜國投營業收入下滑較為明顯,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5.61億元,同比下滑22.01%;實現營業利潤3.75億元,同比下滑2.67%。
對於公司各項主要營業指標的下滑,陜國投表示,積極探索創新轉型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顯著增長,但由於上半年證券市場整體表現不佳,證券投資收益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略有下降。
值得關註的是,中融信托上半年營業支出14.4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48億元上漲了1.93億元。對此,中融信托相關人士表示,營業支出上升部分主要為人員支出——公司為了提高業務拓展能力及運營風控能力,引入了中高端金融人才。在整體行業業績增速放緩和探索轉型期,在財富管理方面,2015年開始中融信托致力於打造自身的直營團隊——中融財富,上半年人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0余人,薪酬及辦公場所的租賃費用均有所增加。另一個影響中融信托營業支出增加的因素在於,公司轉型業務收費模式發生變化,收入變為後端收費,即項目退出時按業績收費,所以貢獻尚未在財報中顯現。
安信信托方面透露,公司上半年財報預計於8月26日左右正式披露。
國家發改委近期組織了50多個調研組,調研區域覆蓋全國大部分省份,已形成超過80份調研報告。調研發現,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但經濟走勢仍然分化,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新動力的成長勢頭正在加快。
1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介紹了上述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應了一些熱點問題。
用韌勁與狠勁完成五大任務
“三去一降一補”五大改革任務是今年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發力重點。隨著上半年已經結束,改革推進成效又如何?
趙辰昕在發布會上表示,經各方面共同配合,下大力氣抓好工作推進和落實,五大任務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情況顯示,去產能方面,中國上半年鋼鐵和煤炭企業經營改善。鋼鐵、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提升,貨款回收有所好轉,市場預期有所改善。
去庫存方面,一是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二是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三是支持合理住房消費,出臺了差別化的信貸、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引導住房需求合理釋放,促進商品房庫存的有效化解。
去杠桿方面,降低企業杠桿率。通過綜合施策,引導和促進企業根據自身需求降低杠桿,實現標本兼治。降成本方面,主要是減稅、清費。一方面制定了降成本總體思路和《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10多個地區已出臺降成本專項方案。另一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措施。補短板方面,國家推進專項建設基金工作,優化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等。
趙辰昕表示,解決五大任務,“既要有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韌勁,也要有立說力行、立竿見影的狠勁。”
下半年去產能形勢依然嚴峻
其中,去產能作為今年的重大任務之一,今年下半年的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發改委於7月7日就鋼鐵和煤炭去產能任務召開會議,要求所有地方政府在7月底前明確各自的去產能目標,並且必須在2016年底前完成。
根據會議,2016年將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退出煤炭產能2.5億噸,而此前目標為3~5年內分別去產能1億~1.5億噸以及5億噸。
近日已有廣東、重慶、浙江、山西、四川、青海、貴州、湖北8個省份提出了各自的去產能目標,其中廣東省計劃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屍企業市場出清;青海省初步確定了分類處置的31戶僵屍企業。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要避免對僵屍企業“舊情難舍”,通過信貸或財政資源給這些企業繼續輸血。
供給側改革進入新階段,必須同時解決產能過剩和投資回報持續穩定的問題。如何通過市場化而非行政化的手段更是需要關註的原則。
滕泰表示,市場化手段要把握兩個著力點:一是建設強大的要素市場,促進勞動力、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從舊供給向新供給行業轉移;二是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包括失業救濟、再就業培訓等。只有讓過剩產業的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都轉移到新供給產業,形成新動力、新動能,才是真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本報記者表示,上半年去產能方面的行政幹擾較小,效果良好,下半年要繼續在內部調整結構,加速兼並重組步伐;外部可結合“一帶一路”政策,轉移過剩產能,“淘汰產能必須避免關了又建產生新的過剩產能。”
對於化解產能中所面臨的職工安置問題,胡遲認為,既去產能又保就業要“多管齊下”,多兼並重組減少破產,防止失業;創造新的就業點,大力發展電商、物流等新興服務業;鼓勵創業。
經濟穩健為下半年的改革推進創造環境
上半年基本平穩的經濟運行情況為下半年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從投資結構上看,投資增速雖有回落,但投資結構繼續改善。高技術投資、服務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速。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增速達到6.7%。對於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的預測,目前多數機構表示將略低於一季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考慮到一季度貨幣投放較多,而5月和6月貨幣投放明顯減少,二季度經濟增速有可能低於一季度,他個人的預測增速為6.6%。
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也預測稱,二季度GDP增速可能從一季度的6.7%降至6.6%。同比增速放緩主要原因是去年二季度比較基數偏高,去年二季度更高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強勁的金融市場表現提振了當時的GDP增速。
“從趨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經濟持續增長。從經濟運行上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強化新的發展動力。”趙辰昕說。
期貨市場收盤,橡膠漲2.01%,豆油漲1.57%,焦煤、焦炭、熱卷小幅上漲;棉花跌2.3%,豆粕跌2.47%,鐵礦石、螺紋鋼、黃金、白銀等下跌。
螺紋鋼持續萎靡 行情何時能走到尾聲?
今日收盤,黑色系走勢出現分化。熱卷、焦煤、焦炭收陽,而螺紋鋼、鐵礦石則依然上攻乏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我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5974萬噸、6947萬噸和1007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8%、1.7%和3.2%;日 均產量分別為199.13萬噸、231.57萬噸和335.73萬噸,較5月日均產量分別增長1.78%、1.82%和4.64%。6月粗鋼日均產量創下 歷史新高,鋼材單月產量也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
行情何時能走到尾聲?可能要看多空主力雙方,尤其是空方主力何時能減倉到合理值。 昨日,永安席位兩天大賺4.5億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註目。 這兩天的暴跌,無疑永安又成為了大贏家,按照15萬手凈空單,300點利潤來計算,利潤高達4.5億。 一位長期跟蹤持倉的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永安凈持倉如果回到7萬手左右,可能是此輪行情接近尾聲的時候了。
而行情終會回歸基本面。供給長期維持高位,短期來看,國內鋼材需求仍將進一步下滑。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進一步降溫更是對鋼價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減產落空 滬銅直線跳水
今日早盤滬銅高開後直線跳水,午後震蕩調整後小幅反彈,最終收漲0.1%。
早間,國家統計局發布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國6月份精煉銅產量同比增長0.1%,至686,000噸。上半年精煉銅產量增加了402.8萬噸,同比增幅達7.6%。這一數據低於去年同期9.4%的增幅,相當於工信部統 計的去年796萬噸精銅總產量的一半左右。單看6月,精銅產量增至68.6萬噸,環比增加6000噸,低於去年同期的69.3萬噸。
而麥格理上個月將今年的國際銅價預期下調4.1%,至每噸4690美元,2017年預估下調9%至4788美元。
豆粕再度下探 後市宜逢低買入
今日收盤,豆粕下跌2.47%。
而豆粕的連日下跌似乎早有預兆,邁科期貨認為,美豆產區本周總體降雨範圍擴大,CBOT大豆期貨走弱,國內油粕亦受到影響。目前9月前船期基本買齊,預計國儲大豆拍賣量將多於預期,國內油粕市場目前承壓。
後期仍需關註美國種植區天氣。南美大豆升貼水走強,表明庫存不足,後期大豆供應仍依賴美豆,多空因素交織,美豆進入整理階段。短期美豆因 缺乏進一步利多信息而走弱,但下方支撐有力,後期若天氣配合,美豆仍會有一波漲勢。近日國內油粕處於調整中,但後期看多觀點不變,逢低買入為主。
萬科事件仍在發酵,今年的保險業似乎收獲了前所未有的目光。隨著萬科股權之爭將寶能系的前海人壽推上風口浪尖,中小保險公司的發展模式更備受關註。隨著上半年保費數據的出爐,更多目光聚焦在了那些保險業的“特長生”身上。
放眼全行業,在宏觀經濟大背景下,市場利率不斷下滑,人身險保費則“逆勢”增長。保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4180.74億元,同比增長50.32%。據一位業內分析師分析:“這並不稀奇,回看歷史,在低利率期間,往往是人身險產品的增長期,這是因為人身險產品的利率要普遍高於其他類型理財產品,競爭力上升。”
再看各家人身險公司的差別,雖然整體保費增速仍保持一定量,但是幾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難保增長;與之相反的是,安邦系保費一路向前,按規模保費排名安邦人壽已居於壽險公司第二位,直逼“頭把交椅”的中國人壽,但一直和安邦被列於同一發展模式的華夏、生命、前海等似乎“後勁不足”。
安邦“一騎絕塵”
在2016年上半年的保費排行榜中,以規模保費計,安邦人壽雖然和中國人壽之間仍有差距,但是亦甩開了後續幾家大型保險公司,一騎絕塵而去。在保戶投資款新增保費中,安邦人壽更是獨占鰲頭。
(圖為2016年1-6月中資人身保險公司規模保費收入前15名)
更為值得關註的是,安邦人壽並非唯一一家上榜的安邦系險企,和諧健康亦邁入規模保費收入排行榜前十之列。其實,這並非是安邦系的首次“逆襲”,在前四個月的規模保費排名中,安邦就已進入第二位,至上半年末,安邦已連續三個月坐穩第二把“交椅”。相比投資端的大步前進,安邦系在保費端亦開始闊步前行。回看數據,安邦人壽在2012年時保費規模僅12.5億元,而至2015年其保費已經達950億元,今年上半年已達2283.8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水平。
據安邦人壽2015年年報披露,其排名前五位的產品經營信息分別為安邦長壽穩贏1號兩全保險、安邦黃金鼎5號兩全保險(分紅型)A款、安邦黃金鼎6號兩全保險(分紅型)A款、安邦長壽智贏1號年金保險及安邦長壽安享3號年金保險。其年報亦顯示,從保費收入規模來看,公司目前承保的業務絕大部分來自於銀保儲蓄型產品。
和諧健康和安邦人壽的特點類似,據和諧健康2015年年報披露,2015年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所有保險產品中,規模保費前五名的保險產品是和諧安贏一號護理保險、和諧康贏一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和諧附加財富一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和諧五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及和諧康贏二號護理保險(萬能型)。其年報亦顯示,公司目前業務以銀保理財型業務為主。
實際上,安邦系之所以如此惹眼,除了保費方面的闊步前進,更重要的是在從3月下旬開始實施的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下,仍然能保持穩定增長的狀態。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對行業影響頗深,多位中小型保險公司人士曾表示“有點擔憂”,一位小型保險公司人士日前在和記者交流時表示:“保費端的增長速度有明顯減慢。”3月單月的保費數據顯示,華夏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等一些中小險企的保費增速便出現頹勢,到6月單月規模保費甚至開始出現負增長,其中富德人壽連續三個負增長,華夏人壽連續兩個月負增長。
海通證券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分析,2015年下半年險資舉牌潮後,保監會對於萬能險的監管趨嚴。監管新政下,華夏、生命、前海等平臺類公司面臨保費、增資雙重壓力,償付能力在“償二代”下接近監管紅線,高價萬能險規模將逐漸縮減,“資產驅動負債”激進模式將終結,有利於上市保險公司的價值經營。
一味做理財產品等於“給自己挖坑”
兩年前,保險業即開始分化出所謂的“資產驅動負債”和“負債驅動資產”兩種發展模式,而幾家大型保險公司和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的發展方向開始分化,近一段時間,保監會新規不斷落地,讓中小保險公司陣營亦出現分化。
7月21日,在“十三五”保險業發展與監管專題培訓班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強調,防範風險是保險業永恒的生命線。其中,要高度重視防範產品風險和利差損風險,保險創新要守住風險的底線,要不斷提高精算技術、產品設計和定價能力,優化業務結構,防範產品定價和產品結構畸形的風險。註重結合投資能力和資產配置來優化業務結構,從源頭上控制和化解產品風險和利差損風險。
平安證券研報分析,2016年上半年壽險保持強勁增長的主要原因為,2015年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為2008年以來最高,保費滯後投資一年,因此今年的壽險保費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太平洋證券也表示,“2011年以來,保險業保持良性發展,保費收入增長率由負轉正,由個位數增長至兩位數,雖然短期數據略低於預期,但今年有望創下近5年保費收入增速新高。”
從上半年保費排行榜來看,四家A股上市險企的轉型之路依然繼續。上半年,這四家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實現保費收入7517億元,同比增長19.37%。
四家上市險企中,新華保險上半年原保險保費增速處於負增長狀態。6月底,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曾談及結構轉型戰略,其表示,盡管保險行業近年來保費規模大幅增長,但結構上理財產品仍占據較大比重。隨之而來的是資產與負債的匹配、投資回報等問題。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投資的低回報問題更是凸顯出來。萬峰認為,這種情況下,如果保險公司還是一味做理財產品就是“給自己挖坑”,調整結構、發展保障型產品才是出路。
周五滬指小幅低開,在高速公路、家電等二線藍籌的帶動下,滬指幾度翻紅,深成指、創業板則震蕩走低,其中創業板跌幅一度超1%。臨近午盤,三大股指探底回升,滬指午盤微跌結束上午交易。
截止午間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992.33點,下跌1.99點,跌幅0.07%,成交額98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78.95點,下跌17.36點,跌幅0.17%,成交額1,522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35.74點,下跌4點,跌幅0.19%,成交額426億元。
盤面上,市場二八分化嚴重,高速公路、家電、汽車、釀酒、醫藥行業等二線藍籌股大漲,但是券商、銀行等表現低迷。次新股今日表現搶眼,漲幅居前;而前期表現活躍的石墨烯、3D玻璃等概念股已經連續數日下挫。
外圍市場方面,美國股市周四(7月28日)收盤漲跌不一,受蘋果與Facebook上漲帶動,納指表現相對更好,創下自2015年12月1日來新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5.82點,報18456.35點,跌幅為0.09%。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3.48點,報2170.06點,漲幅為0.1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5.17點,報5154.98點,漲幅為0.30%。
消息面上,窗口指導意見發威 上市公司再融資方案被"框定";並購重組申請審核趨嚴 兩天四家上市公司被否;網絡股票配資換馬甲:自稱合作操盤 杠桿達8倍;新股爆炒隱含殼價 不到50億市值不開板成新規律;私募大佬葉飛違規被約談 曾經的高手也是“坑”;銀行系基金子公司再被罰 資金池業務"零容忍";多次風險提示仍有買入 券商啟動*欣泰櫃臺交易。
今日早間,銀監會對於本周三股市的大跌做了回應,銀監會表示銀行理財新規仍在論證,股市或反應過度。理財新規中禁止銀行發行分級產品,以及對銀行理財業務進行限制性投資。多位市場人士認為,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收緊符合預期。至於另一個頗受市場關註的新規對入市資金的影響,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此前市場對新規的影響或“反應過度”,目前銀行理財入市資金規模有限,不應過度解讀。
關於後市走勢,海通分析師荀玉根認為,近日市場大跌本質上是6月24日來上漲後的獲利回吐,行情上漲主邏輯沒破壞,即國內外宏觀政策偏暖期、國企改革推進。今年來對政策更敏感的債市一直領先於股市,債市不斷新高說明政策偏暖邏輯未變。短期事件性利空消化後,市場仍處於機會期。上海國企望成為雨後天晴的第一縷陽光。
英大證券則認為,銀監會澄清重磅利空,理財業務監管辦法仍處內部論證階段,銀行理財新規的利空消息其實並沒有實質性的利空,不影響存量業務,而且前期早有傳聞,市場或反應過度,對於後市不應該過度悲觀,3000點下方可以擇機低吸一些超跌的優質個股。
華訊財經認為,早盤滬指低開,股指震蕩,盤中翻紅,技術上,大盤大跌後,短線修複性反彈,或20-30日線間震蕩,關註3000點爭奪;創業板短線跌幅較大,2100點支撐,有望超跌反彈。經過周三的大跌之後,昨日市場有所穩定,收盤小幅收漲。不過,盤中指數仍有下探的動作。縱觀這兩日大盤的表現,大盤藍籌股護盤意圖明顯,每當指數大幅下跌之際,藍籌股便會發力,阻止大盤進一步下跌。對於整個大盤來說,藍籌股起到的是“定海神針”的作用。
從交易所公布各種監管措施以及證監會幾乎每周新聞發布會都會對操縱市場事件通報等情況來看,後續操縱市場坐莊的行為將面臨越來越嚴厲的監管與打擊,“炒小炒重組炒概念”風格會逐步得到扭轉,在這樣的背景下,8月份建議重點關註三類個股,一是基本面較好的滯漲個股,二是傳統消費類個股,如白酒、醫藥等;三是未來持續有催化劑的主題,如國企改革、軍工等。
任澤平:過度悲觀已無必要,股市回歸業績和價值。任澤平認為,股市過度悲觀已無必要,趨勢性機會尚需耐心等待。未來結構性行情主導,從題材炒作向業績為王和價值投資轉換。未來股市可能繼續維持存量博弈和區間震蕩,但是會出現大的風格切換,從題材炒作向業績為王和價值投資轉換。隨著銀監會對理財資金去風險資產去杠桿、證監會加強監管從嚴並購重組強化退市等,題材炒作的生態環境被破壞,股市開始正本清源,回歸業績和價值。
隨著監管層對IPO批文下發節奏的加快,二級市場承壓出現調整,新股發行價格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新股在發行定價過程中出現較大分化,有的低價難售,但也有的“高價待沽”。
8月2日晚間江陰銀行公布IPO招股書,一同公布的還有首次公開發行詢價結果及推遲發行公告。公司詢價後確定的發行市盈率遠高於行業近一個月的平均靜態市盈率,因此要延遲三周發行。此前,江蘇銀行也因為發行價過高、市盈率高於行業水平,而延遲了發行日期。
“A股對新股的市盈率容忍度一向比較高,近期上市的江蘇銀行、江陰銀行規模都比較小,市場對於規模比較小的銀行股,也可能給予較高的市盈率。”中信證券研究部研究員向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IPO提速、銀行股紮堆上市,但是因為總體規模都比較小,預計對二級市場銀行板塊影響有限。
新股定價分化
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28日,IPO排隊企業868家,其中已過會113家,未過會755家。與6月末數據相比,無論是發審會審核、還是新股批文下發,都保持了較高的速度。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2016年證監會共核發11批IPO,總計97家,募資規模超過600億。最近一批IPO有14家企業拿到批文,預計募資120億,規模創下新高。
7月份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27家公司的IPO申請,其中創業板發審委審核10家,主板發審委審核17家,上述企業中僅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1家申請被否。
“近期新股發行出現了明顯的發行家數和規模的上升,也打破了年初以來每日只有一家申購的情況。近期出現了單日多只新股發行,有利於緩解目前新股積壓較多的情況。”國泰君安孫金鉅預計,2016年全年發行家數在150~200家,募資規模約900~1200億,扣除無需網下詢價的新股,全年預期網下可申購120家以上。
隨著IPO發行速度的提升,新股定價也出現分化趨勢。近期因定價“過高”而延期發行的不只是銀行股,本周二正平股份(603843.SH)也宣布將延期發行。正平股份發行價格定為5.03元/股,對應市盈率22.97倍,遠高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該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14.15倍。
不過,發行市盈率低於行業平均市盈率的“分化”現象也在市場中存在。另一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三祥新材(603663.SH),發行價5.28元/股,發行市盈率22.98倍,低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29.62倍。
本周還有兩家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新股定價大大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中潛股份(300526.SZ)發行價格10.50元/股,募集資金2.23億元,發行市盈率22.99倍。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已經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高達76.08倍。
另一家健帆生物(300529.SZ)發行價格10.80元/股,對應市盈率為22.98倍,遠遠低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C35“專用設備制造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76.16倍。
銀行股“高價待沽”
近日,江蘇銀行、江陰銀行相繼因IPO發行定價過高而延遲發行,市場對銀行股似乎青睞有加。
今年6月20日,江蘇銀行發布招股意向書,隨後展開詢價。6月28日,公司發布招股說明書,同時公布發行價格定在6.27元/股,對應市盈率7.64倍,遠高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該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6.10倍。
證監會2014年發布實施的《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證監會公告[2014]4號),要求,如擬定的發行價格(或發行價格區間上限)對應的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在網上申購前三周內連續發布投資風險特別公告(以下簡稱風險公告),每周至少發布一次。
因此,由於賣的“太貴”,江蘇銀行宣布延遲三周發行,並連續三周發布投資風險特別報告,以提醒投資者由於市盈率過高,可能“存在未來發行人估值水平向行業平均市盈率回歸,股價下跌給新股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不過二級市場投資者對江蘇銀行的追捧熱情沒有受到風險提示的影響。8月2日,江蘇銀行(600919.SH)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上市,發行價6.27元/股,發行市盈率7.64倍。上市前一日,公司公布了2016年半年報。
截至6月末,江蘇銀行總資產1.44萬億,比2015年末增長11.34%;今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161.69億元,利潤總額70.45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6.10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56.34億元,較2015年1-6月分別增長16.70%、10.86%、14.06%和14.52%。
上市首日,公司就因股價異常波動盤中臨停,自9:30暫停,至10:00恢複交易。開盤交易兩日,股價連續漲停,8月3日收於9.93元/股,累計漲幅達58.37%。
與江蘇銀行類似,江陰銀行也受到了資金的大力追捧。8月2日,江陰銀行公布發行定價為4.64元/股,對應市盈率10.17倍,遠高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該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6.11倍。
不過並非所有的銀行股都如此“好賣”。貴陽銀行近日公布了詢價結果,發行價為8.49元/股,對應發行市盈率為6.08倍,低於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因此將在8月4日如期發行。
向啟告訴本報,江蘇銀行、江陰銀行估值高於已上市銀行股,這與公司是新股、規模偏小有很大關系。“目前在上市進程中的幾家銀行,加在一起體量也不足以對目前已上市的銀行的造成威脅,”在他看來,這不至於造成上市銀行股資金的流出,也不至於影響銀行板塊的估值。
近日,20家上市券商公告了7月份的經營數據。統計顯示,7月份這20家券商實現合並營業收入165.76億元,環比下滑14.66%,同比下滑38.55%;實現合並凈利潤71.8億元,環比下滑25.13%,同比下滑37.15%。
總體來看,在可統計的20家上市券商中,7月份單月營業收入錄得最多的是中信證券,當月中信證券營收19.86億元,凈利潤也最高,為9.77億元。緊隨其後的是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這三家券商7月份營收分別是15.73億元、13.03億元和11.42億元;凈利潤則分別是6.42億元、5.79億元和5.27億元。而太平洋證券以0.92億元的營收和0.1億元的凈利潤在這20家上市券商中墊底。
不過,要看到的是,盡管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等營收名列前茅,但這些券商的營收與凈利潤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以中信證券為例,與6月份相比,營收環比下降29.21%,同比下降55.01%;凈利潤環比下降24.83%,同比下降47.21%。而華泰證券較為不一樣,其7月營收也發生了約36.4%的同比下滑,但其環比卻上漲了9%。
而一些中小券商,諸如國金證券、國海證券、山西證券等券商營收環比有所改善,尤其是國金證券,環比增加逾85%。同時,這三家券商的凈利潤環比增速也是最快,特別是山西證券的凈利潤增速約為156%,國金的凈利潤增速也接近一倍之多。
長江證券認為,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化明顯,有可能是預期費用計提以及年中會計時點因素所致,隨著市場明顯回暖,行業凈資產回升趨勢穩健。
7月滬深300上漲1.6%,中小創則有所回撤,兩市成交額環比提升10.9%。債市方面則有所回暖,中證全債指數上漲了0.72%。日均兩融余額環比提升約為4%。
需要看到的是,可統計的20家上市券商凈資產環比均實現提升,增幅區間在0.5%-2%之間。
隨著《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對券商行業監管明顯從嚴,券商資管業務和投行業務受到限制。在控制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杠桿水平,防控杠桿疊加風險的背景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實施也將進一步強化資產管理業務的限制。下半年券商有可能進一步縮減通道業務規模,並將業務重心轉向以投行、主動管理型資產管理等傳統資本中介業務。
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4日,26家上市券商整體市盈率(剔除負值)是11.7%,市凈率(剔除負值)是1.95%。
期貨市場全日收市,一改早盤普漲局面,走勢出現分化。焦炭依然領漲,但漲幅較上午回落,焦煤、鐵礦等許多品種由升轉跌。
焦炭主力合約收漲3.12%,大豆漲1.99%,雞蛋漲1.29%,鄭棉漲1.2%,白糖、滬鋁、錳矽、玻璃、玉米等收漲;PP收跌1.82%,鄭煤跌1.59%,螺紋鋼跌1.52%,塑料、菜粕、焦煤、鐵礦石跌超1%,熱卷、滬鎳、橡膠、豆粕等收跌。
除唐山再次限產等原因外,受到供給側改革和前期降雨影響,影響了煤炭開采和外運,下遊鋼廠焦炭庫存可用天數為7天,這也對焦炭構成支持。
商品期貨收盤,棕櫚油漲2.07%,滬錫漲1.95%,鄭油漲1.31%,塑料、滬鉛、滬鋅、滬鋁、滬金收漲; 菜粕跌2.19%, 滬銅、滬銀、鄭棉、橡膠、瀝青、白糖收跌。
黑色系漲跌分化,鐵礦石漲1.00%,焦炭、螺紋鋼收漲;鄭煤跌1.21%,焦煤收跌,熱卷收平。
目前為止,雞蛋已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今日收盤跌1.51%,再度收出小陰線。
本周以來,國內雞蛋現貨價格持續上漲。根據芝華數據的監測數據,8月23日芝華雞蛋價格指數為3.8,環比上漲0.1。主銷區均價4.02元/斤,環比上漲0.11元/斤;主產區均價3.79元/斤,環比上漲0.12元/斤。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東北地區漲幅較大,其中河北雞蛋均價上漲至3.77元/斤,環比漲幅0.17元/斤。
芝華數據禽蛋研究經理楊曉蕾認為,目前雞蛋貿易形勢較好,季節性需求高峰仍會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預計短期雞蛋價格還有上漲空間。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文萍也認為,南北方部分市場需求好轉、經銷商拿貨積極性的提升使得蛋價迅速走高,本周蛋價更是加速上漲。她表示,進入8月下旬,前期未備貨的食品廠開始積極采購,加之學校陸續開學,市場出現季節性需求高峰。供應方面,由於前期養殖戶積極淘汰老雞,目前貨源並不充裕,甚至局部地區貨源偏緊。
現貨價格加速上行,但雞蛋期貨主力1701合約卻出現五連陰,今日收盤跌1.51%,昨日收盤更是破位下行,2.83%領跌。“這並不意味著期現出現背離。”一德期貨分析師易樂解釋說,期貨市場主要反映遠期價格,現貨市場短期波動不會改變市場的預期。在他看來,現在期、現市場的情況都是符合規律的。以雞蛋期貨1609合約為例,現貨強勢拉升疊加期價迅速回歸,曾經1400多點的基差已被抹平,收盤價已經貼水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