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上半年凈投資收益率5.3% 三大板塊業務分化
保險業半年業績披露接近尾聲。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下稱“人保集團”)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人保集團實現總保費收入2645.78億元,同比增長16.6%;凈利潤112.84億元,同比減少37.4%;年化總投資收益率5.0%,年化凈投資收益率5.3%。
8月29日在人保集團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人保資產首席運營執行官胡偉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人保集團一直關註海外投資的機會,在香港亦設有資管公司,會積極申請相關的額度,持續推進。”
此外,人保集團副總裁盛和泰還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人保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下稱“人保金服”)已經獲批成立,目前正在辦理工商註冊等手續。人保金服將實現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相契合的發展,前期在普惠金融、汽車後市場等人保集團相對優勢的業務為啟動點,後期將積極研究車聯網、養老、健康和財富管理等長期價值業務。”
三大板塊業務分化
人保集團業務板塊中,財險業務最受關註。上半年,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95.0%,賠付率改善1.3個百分點,費用率上升1.6個百分點。車險綜合成本率下降30個基點至95.4%。壽險業務中,值得關註的是,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保費比例從去年上半年的5%上升到13%。銀保渠道對首年折算保費貢獻下降兩個百分點至52%。
健康險業務由於稅優健康險的試點更為突出。人保健康黨委委員、副總裁董清秀今日坦言:“目前,個人稅優健康險作為政策性保險業務,‘賣好不賣座’,不甚理想。目前,共有16家保險公司獲得了稅優健康險銷售資格,其中11家保險公司已經開展了相應業務,從3月4日人保健康簽發保險業第一張稅優健康險保單至今,全行業共計承保17525件,保費收入僅為2180萬元,銷售規模最大的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00萬元,人保健康則為100萬元。”
而這種尷尬局面的出現遠非一家之力可以扭轉。透視背後的原因,董清秀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首先個人稅優健康作為新生事物,民眾和市場接受需要預熱期,尤其是個人稅優健康險在保障責任與醫保、補充醫療等方面存在一定沖突,保障方案需要進一步調整;第二,稅優健康險作為政策性業務,允許帶病投保、保證續保、不得拒保,這對保險公司意味著一定的經營風險,一些保險公司在這些方面準備不足,不敢大範圍推廣業務;第三,相關部門之間的政策協調需要進一步加強,個人投保理論上允許,但是目前操作過程非常複雜;第四,目前個人稅優健康險僅在31個城市開展試點,銷售區域較窄。監管部門正在向相關保險公司收集關於改進個人稅優健康險的意見和建議。”
投資持續關註海外、另類
險資無疑是今年上半年大資管舞臺上的“新星”。東吳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高收益固收類資產缺乏,因此加大股權投資、海外投資、商業地產投資比例是保險配置的自然需求。
從各家險企業績發布會透露出的信息亦可印證上述結論,人保集團亦不例外。近日,人保集團董事長吳焰稱,集團也在研究拓展海外投資機會。
在介紹投資業績板塊時,人保集團法律總監李祝用還表示:“投資方面,人保集團重視專業化能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快發展股權和股權基金投資業務,包括螞蟻金服二期、東軟醫療、中保投資基金等項目快速推進;二是不斷深化產品創新,中國人保支農支小資管產品,中節能新材料環保產業基金股權投資計劃等一系列產品陸續發行;三是穩步推進海外投資。”
據其半年報,人保集團資產管理分部的投資收益由去年同期的4.39億元下降56.5%至2016年同期的1.91億元。這主要是受到201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向好,權益類投資收益占比較高,2016年同期受此影響很小。
在其投資資產的占比中,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在53.2%,以公允值計量的股票及基金投資占比為14.1%,其他類投資占比為27.5%,其中次級債及債權計劃占總投資資產的比例為13.7%,投資性房地產、衍生金融自查、以成本計量的股權投資和資產管理產品等由去年同期的4.9%上升至今年的6.7%。
期貨收盤黑色系現分化:煤炭大漲鋼鐵陰跌不止
期貨收盤,焦煤收漲2.91%,鄭煤漲1.35%,焦炭漲1.28%,白糖、雞蛋等收漲;螺紋鋼收跌2.18%,玻璃跌2%,塑料、菜粕、PVC、鐵礦石跌超1%,滬鉛、熱卷、滬鎳、橡膠、鄭棉、豆粕等收跌。
煤炭去產能出標桿 下半年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日煤炭再度延續漲勢,截至收盤,焦煤收漲2.91%,鄭煤漲1.35%,焦炭漲1.28%。
消息面上,山西昨日發布煤炭去產能時間表,全省將關閉退出15座煤礦,大部分將在8月底之前實施停產,可化解產能1060萬噸/年。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最新發布《關於對山西省2016年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目標分解及時間進度安排的公告 (第一批)》。據公告,2016年上半年,山西煤炭產量同比減少6000多萬噸。但煤炭去產能全年目標任務量2.5億噸,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退出煤炭產能9500多萬噸,僅完成全年任務的38%。
在後半年去產能任務非常艱巨的情況下,山西的做法將成為行業的表率和標桿,其他地區也將對任務做進一步細化。
中信建投李俊松團隊評論稱, 在後半年去產能任務非常艱巨的情況下,山西的做法將成為行業的表率和標桿,其他地區也將對任務做進一步細化。

鋼鐵陰跌不止:螺紋鋼鐵礦石五連陰
螺紋鋼收跌2.18%,鐵礦石跌1.18%。兩品種均錄得五連陰。

近期,二線城市密集出臺樓市收緊政策,一線城市上海、北京也存在較強的收緊預期,房地產市場出現降溫跡象。
業內人士表示,對螺紋鋼期貨來說,這將在一定程 度上影響多頭的預期,不過近期鋼鐵去產能政策繼續密集推進,鋼鐵大省河北、江蘇8-10月份去產能進程將明顯提速,對鋼價整體走勢依然將形成支撐,預計鋼 價走勢將延續震蕩整理。
上市銀行票據業務分化 部分銀行“風口”沖規模
風險事件頻繁發生,監管政策持續收緊,面對處於風口浪尖的票據業務,今年上半年,各家商業銀行的業務策略,已經出現明顯分化。
根據18家上市銀行披露的2016年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的票據貼現新增規模均比去年底增長18%以上,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該項業務更是增長一倍以上。
與此同時,中信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的票據規模雖然略有增長,但占比卻大幅下降,其中,中信銀行的存量規模更是大幅下降了16%左右。
出現這種情況,與各家銀行的業務策略、信貸投放情況有關系。一位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半年,信貸需求、投放不足,部分銀行通過做大票據業務規模,以維持貸款增長。與此同時,由於票據案件頻發,因監管要求和自身風控需要,各家銀行都在強化內部流程規範,並加強對交易對手的審核。
銀行票據業務分化
自去年底以來,盡管票據案件頻發,但部分上市銀行的票據貼現業務規模仍然出現迅猛增長。
半年報數據顯示,五大國有銀行中,工行、建行、農行、交行的票據業務,均比2015年底時增長了18%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工行、建行票據貼現余額為6172億元、5173億元,比去年底的5220億元、4331億元分別增加952億元、842億元,增幅分別達到18%、19.43%,在貸款中的占比,從去年底的4.4%、4.13%,上升到5.3%、4.64%,分別上升0.9個、0.51個百分點。
同期,農行票據貼現余額4236億元, 比去年底增加667億元,增幅亦達到18.7%,在貸款中的占比,從去年的4%,上升到4.5%,上升0.5個百分點。此外,增長最快的交行,半年末票據貼現余額達1379億元,比去年底增加265億元,增長約23%,在貸款中的占比從3.16%,上升到3.46%。而中行票據業務雖然增長相對較少,但451億元的新增規模,也比去年底增加了17%以上。
除國有大行,部分股份制銀行的票據業務,增速、新增余額甚至超過國有大行。根據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底,招行票據貼現余額1830億元,比去年底增加932億元,增幅高達一倍以上,在貸款中的占比亦達到了6.05%。
與此同時,截至6月底,平安銀行貼現余額約399億元,在貸款中占比2.94%,比去年底增加263億元,而在去年底,該行貼現余額為136.6億元,貸款中占比僅1.12%。據此,今年上半年該行票據業務增幅達到193%,占比則上升了1.82個百分點。
華南某中小銀行一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全國而言票據案件頻發,某股份制銀行今年的票據業務規模仍然大幅增長,今年以來的票據業務累計發生額已經達到五六千億元的規模。
盡管如此,受票據風險事件集中爆發的影響,銀行的票據業務策略也出現明顯分化。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中,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的票據業務增長均較為緩慢,雖然余額有所增加,但占比出現大幅下降。
今年1月,中信銀行蘭州分行發生票據大案,涉及金額達9.69億元。在此情況下,該行上半年的票據業務出現明顯收縮,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該行票據貼現余額741億元,比去年底的872億元,大幅減少131億元,降幅約15%,在貸款中占比則從去年底的3.7%,降至2.9%,下降0.8個百分點。此外,興業銀行的票據貼現余額截至6月底為676億元,比去年底減少約22億元,降幅約為3%。
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今年上半年的票據業務規模雖未收縮,但在貸款中的占比,卻出現明顯下降。根據半年報數據,截至6月底,華夏銀行票據貼現余額320億元,僅比去年底增加8.6億元,在全部貸款中的占比為2.75%,下降0.19個百分點。同期,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票據貼現余額分別為820億元、746億元,比去年底增加30億元、35億元,其中,光大銀行票據貼現在貸款中的占比比去年底下降0.31個百分點至4.39%。此外,浦發銀行上半年855億元的票據貼現余額,雖比去年底增加158億元,但占比卻從去年底的4.35%,下降至3.48%。
三家上市較早的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寧波銀行票據貼現余額,6月末比去年底分別增加了110億元、48億元,增幅分別約43%、17%。只有南京銀行增長較慢,票據貼現余額為107億元,比去年底增加9億元,增幅不到10%。
“去年底,多起票據案件發生後,有些銀行規範了業務流程,整體規模有一定收縮,但有些銀行以前就是票據市場大戶,需要通過票據業務沖貸款規模,所以仍然增長很快。”某股份行票據業務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股份行中,招行、中信、浦發都是票據業務大戶,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此前在這方面並無優勢,在票據案件頻發的背景下,可能進一步放緩這部分業務。
借票據沖貸款規模
實際上,建行、農行、招行等上市銀行在上半年的票據業務規模仍然快速增長,與其自身的資產結構、信貸需求變化有很大關聯。
“總體來看,上半年信貸需求、投放都是不足的,有些銀行的信貸投放甚至還在收縮,要通過票據來沖貸款規模,甚至成為新增貸款的主要來源。”上述股份行人士說,這也是在票據大案頻發的背景下,部分銀行票據業務仍然快速增長的原因。
事實也是如此。從上述銀行半年報數據來看,票據貼現已經和房貸一起,成為上半年貸款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
截至6月底,建行境內公司類貸款和墊款余額5.84萬億元,僅比去年底增加627.96 億元,增幅為1.09%;境內個人貸款和墊款3.89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4186.41億元,增幅為 12.08%。842億元的新增票據貼現余額僅次於同期4077億元的新增房貸業務規模。
上半年,建行貸款總額11.13萬億元,比去年底增加6527億元,增幅為 6.23%。據此計算,其票據貼現新增余額占到同期新增貸款近13%,在各類貸款中位居第二。
同期,農行貸款余額為9.4萬億元,比去年底增加4859億元,增長5.5%。其中,公司類貸款約5.5萬億元,比去年底增加1175.58億元,增長2.2%;個人貸款3.04萬億元,較去年底增加3190億元,增長11.7%。在境外及其他貸款比去年底減少173.44億元的情況下,票據業務在該行新增貸款中的規模占比達到了14%左右。
18家上市銀行中,招行今年上半年的票據貼現余額,不僅遠遠超過建行、農行,在新增貸款中的占比,也是“遙遙領先”。上半年,招行新增貸款約2000億元,而其932億元的票據貼現新增規模,在新增貸款中的占比已經高達46.6%。
探索商業模式變革
盡管部分銀行票據業務增長迅猛,但自去年以來,頻發的票據風險事件,已經給各家銀行敲響了警鐘。近期,工行、廣發銀行再度爆出票據案件。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監管,還是各家銀行內部,都將進一步收緊票據業務。
“監管9月中下旬要進場檢查,現在大家都忙著自查。”上述華南某中小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於監管要求、風控需要,各家銀行眼下一方面強化、規範業務流程,加強票據業務審核的同時,也在加強對交易對手的審核,以減少票據業務的交易環節,提高業務透明度。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除了監管、銀行內部業務收緊,信貸市場的變化也令票據市場出現轉變。在此之前,票據業務層層轉手的交易模式,主要是因為信貸需求旺盛,部分企業無法直接獲得銀行貸款,需要通過票據業務,實現信貸業務出表;然而,隨著信貸需求的下降,銀行要借助票據沖信貸規模,已經無需設置複雜的交易環節,票據業務環節自動縮短,透明度也有所提高。
“監管、銀行內部都在強化風險防控,下半年票據市場仍然不容樂觀,規模估計還會進一步下降。”上述華南中小銀行人士說,由於信貸需求、投放不足,估計部分銀行還會繼續通過票據做大信貸規模,但整個市場規模將呈下降趨勢。
根據央行統計數據,截至6月末,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4.58萬億元,減少約1.28萬億元,同比下降34.1%。7月,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繼續大幅減少5122億元,成為當月社會融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於資金成本相對較低,企業越來越多地將商業匯票作為遠期支付和短期融資的工具使用,而商業銀行則將其作為解決資產出表、減少資本占用的手段。在此情況下,以商業匯票為基礎資產的票據貼現得到飛速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出問題的恰恰又是商業匯票。
為了解決交易環節過多、企業支付能力不足等引發的風險問題,商業銀行也開始探索新的票據業務模式。7月4日,由徽商銀行發行的“徽德一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成立。此前,3月底,江蘇銀行發行了票據收益權資產證券化產品。
“商業匯票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還是在於銀行的信用背書,導致了很多案件發生。”上述華南某中小銀行人士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探索持票人、直接發行以票據作為基礎資產的證券化產品,以解除銀行信用背書、實現直接交易的商業模式。
黑色系走勢分化 原油化工品走勢強勁
商品期貨下午收市,黑色系走勢分化,焦煤領漲,漲幅為2.49%;熱卷領跌,跌幅達1.56%,螺紋鋼收跌。
原油化工品走勢強勁,鄭醇漲2.42%,PVC漲2.37%,PP漲2.12%;瀝青、鄭棉、塑料、棕櫚油漲逾1%,滬銀、滬金、雞蛋、玻璃收漲;滬鋅、滬錫、滬鋁、玉米、白糖收跌。
西本新幹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認為,雙焦上漲得益於焦煤、焦炭現貨市場供應偏緊。前幾天焦煤焦炭期貨價格回調,但現貨市場一直表現堅挺,主要鋼廠采購價還出現不同程度的上調,期貨和現貨價格倒掛明顯。其次,最新公布的制造業PMI、鋼鐵業PMI指數都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顯示經濟整體有回升跡象,也給了多頭信心。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金韜認為,從現貨來看,低庫存疊加補庫周期是近期煤焦走勢強勁的主要原因。供應方面,國家執行276天限產政策對於煤炭的供應限制依 然在延續,盡管市場不斷傳聞國家將放開276天工作日,恢複330天工作日,但當前尚未看到正式的文件,從調研反饋看,也沒有產量恢複出現明顯增加的現 象,煤礦維持低庫存水平。
原油市場方面,華泰期貨認為,昨日沙特和俄羅斯在中國杭州G20峰會上就穩定油價發布聯合聲明,聲明發布之前,市場反應激烈,布倫特油價一度飆升至49.40美元/桶,日內漲幅超過5%,WTI油價跟隨走勢。但是聯合聲明發布後,並未就雙方具體達成的協議進行說明,只是強調了穩定油價和聯合行動的意願並呼籲其他產油國加入。俄羅斯表示願意凍產,而沙特認為目前沒有必要凍產,總體沙特的立場與此前一致,認為伊朗是能否達成凍產的關鍵,且當前全球石油庫存高企是平衡市場的阻礙。
興證期貨認為,上遊原油價格沖高回落,目前來看上方50美元/桶具有較大壓力,而下方又有一定支持,今年行情有別去年單邊下跌格局,預計後期走勢維持在區間波動。從PE來看,部分石化檢修延伸至9月底,短期石化供應方面對PE市場仍存利好,隨著棚膜需求季節的到來,9月份農膜生產逐漸進入旺季,原料需求增多,對PE市場形成一定支撐。但隨著時間推移,9月底大部分裝置將檢修完畢重啟,加之9月份LLDPE期貨交割,預計4萬噸左右貨源進入市場,後期可能基本面偏空。所以總體來看,9月走勢可能呈先揚後抑,波動區間可能不大。
黑色系走勢分化 錳矽領漲焦炭領跌
內盤期貨上午收市,黑色系走勢分化,錳矽領漲,漲幅達1.45%,熱卷、鐵礦石上漲;焦炭領跌,跌幅達2.12%,鄭煤跌逾1%,焦煤、螺紋鋼、矽鐵下跌。
澱粉、橡膠、棕櫚油、豆油、鄭棉、塑料、滬鋅上漲;PP跌,滬銀、玻璃、雞蛋、滬金、白糖下跌。
針對煤價的過快上漲,昨日發改委啟動了抑制煤價的預案,適當釋放部分先進產能,但是調整後的年度產量仍不能突破276個工作日核定產能。
基本面上,鋼坯價格下跌40元/噸至2200元/噸,唐山地區限產消息並未改變鋼坯下跌趨勢。8月我國出口鋼材901萬噸,同比下降7.4%,較低於預期水平約110萬噸。8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772萬噸,同比增長18.3%,高出預期水平1000萬噸。8月我國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04萬噸,比上月減少6萬噸,出口均價140.71美元/噸,去年同期出口64萬噸。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整個八月份,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港口平倉價漲了60元/噸,大部分煤企實現了盈利。他們認為,下半年,煤炭資源依然偏緊,仍會助推煤價繼續上漲。目前煤炭汽運長途及中途運價開始回升,表明產地汽運需求回升,煤炭發運量增大。運費上漲通常是煤炭價格的先行指標,而沈寂已久的產地外運價格終於出現了上漲的苗頭,表明煤炭對後市預判運行狀態偏好。
華凱熙咨詢首席策略官常華認為,去產能大格局下,煤價跌下來產能怎麽去,是個更大的問題。所以,未來煤炭行情有可能走階段性箱體,等市場和政策進一步明朗後再選擇方向。
華泰期貨認為,唐山地區限產利好未能使螺紋鋼止跌,而煤炭企業先進產能或將釋放對市場沖擊更大,建議逢螺紋空單繼續持有,基本面最好的焦煤受螺紋下跌影響也出現了一定幅度回調,但仍可以持有少量多單,套利方面,繼續建議多焦煤空焦炭套利。
白酒巨頭提價策略分化 漲價潮止於茅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10/1037684.html
雙節前夕,白酒價格已是“漲”聲一片。在白酒雙雄之一的五糧液在一年內兩次提價之後,茅臺是否跟進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雙節前夕,白酒價格已是“漲”聲一片。在白酒雙雄之一的五糧液在一年內兩次提價之後,茅臺是否跟進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茅臺集團在短期內不會考慮提價。” 9月9日,貴州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在貴陽召開的茅臺集團新聞發布會上表態,“53度飛天茅臺最合理的價格區間是賣到市場上最後環節的1000元上下。” 李保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明確說,茅臺今後絕不下行政命令漲價,搞壟斷,要讓市場來配置資源。
“十三五”期間,茅臺集團定下的“小目標”是擬將酒板塊做到750億元,多元化板塊實現250億元。其中,系列酒定位成為了酒板塊的增長極。
但白酒營銷專家晉育鋒表示,以品牌拉動茅臺酒銷售的茅臺集團要想實現系列酒年銷量過萬噸難度不小,難在落地執行。
提價策略分化
經歷寒冬,一線酒企業績出現回暖跡象。在半年報紛紛報喜之際,茅臺和五糧液兩大名酒的提價策略在經歷了行業調整後出現變化:控量保價並不是必然。
8月20日,五糧液在成都舉行的營銷工作會上決定將核心產品52°普通水晶瓶五糧液(下稱普五)的出廠價從679元/瓶提升至739元/瓶,提價於中秋節執行,這是繼今年3月全國糖酒會期間,五糧液對該款產品第二次提升出廠價。
普五提價後,據業內媒體報道,瀘州老窖於9月3日對四川片區下發通知,從9月1日起,國窖1573全面啟動終端配額制新模式:即由各地市經銷商直接根據終端店對國窖1573的實際需求,實現緊縮貨源、減額配送。據通知稱,國窖1573的終端配置價格已提升至680元,終端建議零售價700元。
市場上劍南春也傳出漲價消息。同樣是行業媒體報道,劍南春將於10月提升普通劍南春的實際出廠價,每瓶實際提價幅度為10元/瓶。據稱,劍南春到8月已完成全年60億元的任務,市場處於饑餓狀態。
9月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貴陽金陽沃爾瑪超市看到,紅花郎十年實價318元/瓶。營業員告知記者,郎酒廠家馬上要漲價了,至於漲多少,還未接到通知。
從五糧液提價至今,53度飛天茅臺一直沒有動靜。9月9日,貴州茅臺集團黨委書記兼總經理李保芳首次表態:“茅臺集團沒有調價特別是提價的意圖,近期內不會考慮。”他多次強調:“白酒漲價,茅臺絕不跟風。”
名酒提價策略首次出現了分化。
五糧液副總朱中玉曾解釋普五提價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繼五糧液的銷量提升後,以廠家提價倒逼渠道價格上漲,從而提升品牌價值。市場層面的消息稱,提高出廠價後,五糧液希望普五零售指導價為829元/瓶。
同樣在金陽沃爾瑪超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普五標價為688元/瓶,低於五糧液此次提升的出廠價739元/瓶。
“1000元已是天花板”
飛天茅臺的出廠價未漲,但金陽沃爾瑪超市的終端標價為999元/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營業員正在補貨,稱新上的都是今年的新品。端午節時茅臺酒終端價已漲至800多元。
明明市價已漲,為何茅臺集團卻不提高出廠價?李保芳表示,這涉及到茅臺如何看待價格問題。他認為,白酒進入調整期後,茅臺酒價格曾經下滑厲害,三年里,大多數茅臺經銷商都虧損,如今茅臺和經銷商共同努力後市場價格回歸,經銷商有了利潤,茅臺價格實現了合理回歸,廠家的價格目標已經實現了。
位於江西贛州的一位茅臺專賣店經銷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1000元左右的飛天零售價全國都差不多,雖然沒有計算過加上房租、水電、人工等賣茅臺酒賺了多少個點,但他已經扭虧。
早在去年12月,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經銷商大會上坦承:在營銷上,茅臺集團最大的短板是價格。如何既確保價格穩定,又能確保經銷商利潤?這是道難題。
那麽,為何偃旗息鼓幾年後,今年名酒廠提價卷土重來?
這是由供需關系變化決定的。
“三公消費”受到限制後,中高端白酒價格大幅下滑,有的企業業績甚至斷崖式下跌。隨著消費水平提高,民間消費開拓升溫,全國名酒價格下沈帶來消費量的擴大。記者采訪茅臺集團高層獲悉,茅臺酒今年的計劃銷量為2.3萬噸,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1.4萬噸。最新數據表明,1-8月,茅臺酒的銷量同比創兩位數增長。“2.3萬噸酒賣完後,茅臺集團絕不增加計劃量。明年2月後,廠家才給經銷商按儲存年限可以投放的酒。”李保芳表示。
供不應求,是名酒廠漲價的動力。然而,漲價能持續多久?是否能重演茅臺酒一飛沖天2000元/瓶的“天價”?
“1000元已是天花板。”茅臺集團負責銷售的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李保芳也如是判斷茅臺酒走勢:就目前而言,無論出廠價、一級批發商價格還是終端價,廠家、經銷商和老百姓能夠接受最合理的價格區間,就是市價1000元上下。
對五糧液提高出廠價後出現的渠道價格倒掛,晉育鋒認為,經過這輪調整,一線白酒已經出現格局分化,過去一線就是一線,沒有再分A、B段。但現在一線分兩個段位,一線A和一線B。800元以上只有茅臺一枝獨秀,500-800元之間是五糧液和國酒1573競爭;二線以下行業繼續承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8月房地產投資增速企穩 區域分化下去庫存難度增大
在一二線城市遍地地王、房地產開發投資企穩的情況下,樓市仍隱含著不小的風險。
房地產投資增速企穩
國家統計局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 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3076億元,增長4.8%,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從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數據看,過去幾個月呈現了下滑的態勢,也引起了行業的擔憂,認為地產投資強勁力度減弱。但從1-8月份的數據看,此類指標開始企穩,大致停留在5%左右的水平,這樣一個投資水平符合預期。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平穩,預計全年將維持在5%以上。8月單月投資增速達到6.2%,2015年8月開始投資增速持續為負,在去年低基數的情形下,預計今年後半年投資增速將保持較高的水平。但由於政策調控收緊預期仍在,對於後續增速不宜高估。
在銷售方面,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87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66623億元,增長38.7%,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
中原地產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整體看,本輪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依然在持續,簡單計算均價看,8月住宅成交均價達到了7521元每平米,環比上漲了1.3%。
在樓市火爆的情況下,各開發企業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位於廣州天河區奧體附近的龍湖首開天宸原著樓盤,今年前8月,以26億的銷售金額位居天河區第一、廣州第二。該項目售樓處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月份該樓盤主力價位在2.8萬-3萬,現如今已經達到了3萬4到3萬5之間。“有了地王支持,市中心銷售很火爆,這幾個月漲得很厲害,我們也是順勢而為。”
在開發投資企穩的同時,因為一二線的爆發,和三四線的波瀾不驚,樓市也隱藏著不少隱憂。張大偉說,從數據看,8月單月商品房銷售面積是1.169億平米,其中住宅是1億平米,單獨數據看,同比上漲幅度為19%,漲幅已經難以維持之前的高位。
嚴躍進說,從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增幅來看,已經出現了高位回落的態勢,這說明本輪樓市交易最高峰已經過去,市場交易總體出現下滑,主要是部分需求提前透支的結果。當然從實際情況看,也不排除9-10月份依然會有反彈,主要是政策收緊預期下部分購房者依然會加快入市。
去庫存成效仍然分化
在土地購置方面,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9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5%,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632億元,增長7.9%,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此外,房屋新開工面積106834萬平方米,增長12.2%,增速回落1.5個百分點。
張大偉說,房企購入土地金融漲幅加速,而面積降幅加速。證明了房企購入了過多的一二線城市土地,高單價、高總價土地購入過多。由於地價高於房價,影響了新開發節奏,一二線城市擁有土地的企業增加供應的積極性不高、而三四線庫存依然高位,這些因素導致去庫存難度加大。
數據顯示,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0870萬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1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639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減少2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54萬平方米。從去庫存的結構內容看,去化的大部分是一二線城市的住宅,商業地產與其他城市的住宅依然庫存明顯。
表: 全國商品房庫存
日期
統計局公布商品房庫存(萬平米)
2015年11月
69637
2015年12月
71835
2016年2月
73931
2016年3月
73516
2016年4月
72690
2016年5月
72169
2016年6月
71416
2016年7月
71382
2016年8月
70870
張大偉分析,從全國看,去庫存情況在區域間的分布非常不均衡,反而是之前庫存較少的一二線城市成為了去庫存的主力軍。而庫存較多的三四線城市,庫存依然維持或者去化時代緩慢,房地產去庫存的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隨著一二線城市地王潮全面出現,惜售現象增加,房價處於高位,按揭信貸短期急增,市場風險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91573億元,同比增長14.8%,定金及預收款25656億元,增長29.7%;個人按揭貸款15395億元,增長52.2%。這也顯示,開發資金增長註來源於定金及按揭貸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目前房價確實還是在上漲,但是從近兩個月來看,房價漲幅是在回落的,尤其是在一些限購政策出來後,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這就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盛來運說,今年以來,尤其最近兩個月,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他認為,房地產市場分化調整的走勢是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基調,這就決定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遵循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客觀規律。
國泰君安的研報認為,一線城市由於供給和城市數量有限,對樓市的影響將保持平穩;而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由於需求有限,預計仍將處於“時間換取空間”的去庫存過程。而大部分二線城市由於其處於區域核心,將持續受益於城鎮化的進程,對周邊的人口和產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未來樓市有較大的機會,在調控政策收緊、貨幣政策空間有限的情形下,對下半年樓市呈謹慎態度。
盛來運:房價前期上漲勢頭初步遏制 市場分化明顯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今日表示,近兩個月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比較明顯,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
據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5.5%,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增長38.7%,回落1.1個百分點,盛來運表示,銷售面積和金額的速度基本匹配。
關於地價比房價貴,盛來運說,不能拿一二線城市的地價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比。從經營角度來講,任何一個開發商都不願意房價賣得比地價要便宜,否則就不能生存。我們觀察經濟的現象,一定要使用同口徑進行對比,這樣才有意義。這是題外話,我先做點說明。
盛來運表示,房地產是很重要的產業,首先是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比較高,而且關聯效應比較大,前端聯系到像鋼鐵、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後端聯系到汽車、裝潢甚至家電這些行業。住房關系千家萬戶,關系民生生活質量各個方面。我們也很關註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既希望對經濟能夠發揮穩定的促進作用,又能夠體現民生改善,讓居民能夠得到實惠,這樣一個期盼。
他認為,從今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尤其近兩個月房地產的變化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確實房價還是在上漲,但是從近兩個月來看,房價漲幅是在回落的,尤其是在一些限購政策出來後,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這就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第二個特點,房地產市場的分化確實比較明顯,這是跟以前不一樣的特點。上一次發布會我也做過解釋,以前是普增普漲,無論一二三線城市都在漲。今年以來,尤其最近兩個月,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
盛來運稱,我們認為,這兩個特點今後一段時間還會持續,從房地產的價格表現基礎來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盡管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調控政策等影響,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取決於供求關系,此外,住房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地域性很強。
盛來運判斷,房地產市場分化調整的走勢是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基調,這就決定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遵循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客觀規律。
他說,經過房地產這麽長時期的發展,各地政府的調控也越來越有經驗,在市場化調控總的大框架內,房地產市場會朝著持續平穩健康方向發展。
黑色系走勢分化 有色金屬走強
內盤期貨上午收盤,滬鋁領漲,漲幅達1.59%;焦煤領跌,跌幅達2.77%。
黑色系走勢分化,熱卷、螺紋鋼上漲,焦煤跌2.77%,鄭煤、焦炭下跌。有色金屬走強,滬鋁漲1.59%,滬錫、滬鎳、滬銅、滬鋅上漲。
其他品種,PP跌1.98%,菜粕、塑料、豆粕、玻璃、瀝青跌逾1%,鄭棉、雞蛋、橡膠、玉米、滬銀下跌。
上證報消息稱,9月22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特急會議通知,召集部分省市經濟運行管理部門和煤炭管理部門,神華集團、中煤集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交通運輸以及電力調度等部門於9月23日上午舉行座談會,研究分析當前煤炭生產、運輸、需求、價格形勢、存在的問題,研判今年後幾個月煤炭供需走勢。
永安期貨認為,整體黑色的宏觀層面來看,雖然房地產拐點已經出現,但是整體基數偏高,高爐開工率也沒有出現拐頭的現象。因此整體對於爐料的剛需還在。短期可能受到情緒的影響造成了較高的波動率,不過整體來看基本上煤的現貨價格依然難支撐大跌。
寶城期貨認為,雖然8月份宏觀經濟平穩以及季節性需求旺季來臨,但是房地產調控加碼以及貨幣寬松預期落空,焦炭期價開始走弱。目前焦炭基差持續走闊,不過隨著鋼廠經營壓力傳導至焦炭市場,焦炭基本面不容樂觀,後期焦炭期價還將以震蕩下行為主。
節前黑色系走勢分化:鋼鐵回調 雙焦尾盤拉升
期貨市場收盤,玻璃跌5.07%,鐵礦石跌3.23%,螺紋鋼跌2.30%,熱卷跌2.57%,鎳、棕櫚油跌幅超1%,銅、鋁、白銀、棉花、菜油、動力煤收跌,鉛漲3.24%,焦炭、焦煤、大豆、PVC漲幅超1%,鋅、黃金、錫、粕類、塑料、白糖收漲。
焦煤尾盤大幅拉升,重新收複1000元/噸的整數關口,漲1.15%。

焦炭尾盤亦現拉升,收漲1.2%。

山西焦煤集團昨日宣布將上調港口下水煤價格,10月1日開始執行,漲幅在100-170元/噸不等。十一長假前,由於下遊補庫熱情不減,供應偏緊推動焦煤價格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從基本面看,煤炭板塊是今年去產能最為徹底的板塊,基本面派看好“絕代雙焦”也有理論依據。加上技術面上今日又突破了前期高點,技術派對於雙焦看多也合情合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