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藉港保單融資炒股
1 :
GS(14)@2016-10-22 22:26:59【本報訊】人民幣10.1後重啟貶值通道,由於現時資金出逃的途徑不多,促使不少內地人來港投大額美元保單,並將保單抵押予私人銀行融資,轉炒股債獲利,情況相當普遍。根據《中國證券報》引述保險經紀指出,有內地客透過馬拉松式刷銀聯卡,每次刷最多5,000美元,在港買近100萬美元萬用壽險後,每年派息3厘至4厘,若果持有三年,利息足以彌補退保損失,變相將人幣變成更有前景的美元或港元。此外,有客人更將大額保單到私人銀行融資,當中抵押成數高達八成,而貸款利率僅約2厘,資金所得將會投資基金、債券、股票,報道引述匿名經紀稱有客人套現80萬美元後,全副身家投資蘋果公司股票。事實上,現時本港經紀在迎接內地豪客來港投保前,會先到私人銀行辦理好賬戶,便利「當日投保、即日融資」。報道並引述多名代理人稱,現時三分二保單均會提前退保,或是透過保費融資套現再投資,反映走資情況相當普遍。
人幣換外滙需求大
人行資金出逃浪潮停不了。外滙管理局昨公佈,首九個月計銀行結售滙逆差為2,434億美元,反映現時換外滙需求遠大於外滙換人幣需求。外管局解釋,第三季結售滙逆差擴大源於季節性因素。未來企業對外債務去槓桿告一段落,跨境融資需求回升,跨境資本流動有望保持穩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2/19808628
內地客難再抵押保單套現
1 :
GS(14)@2016-10-30 12:39:53【本報訊】人幣經歷去年8.11滙改後,滙價貶值不斷,而且不斷破位,促使不少內地客希望將資金滙出本國,當中不少透過碌銀聯卡買保險方式,以避免資產長期貶值,最終遭到當局禁止,防止資金外逃加劇。
萬用壽險如投資產品
保險業人士指,內地最喜愛險種,除一般回報高分紅險外,尤其喜歡一筆過繳費萬用壽險,事實上,這類壽險保障成份不多,投資100元,身故賠償額僅101元、105元。有內地人買入這些100元保單後,會將其抵押給私人銀行,並按照保單價值最多七成融資套現,資金再投入債市及股市,故此實際上不是保險產品,以投資產品形容可能更恰當。故此,內地當局於年初時,透過將銀聯單次刷卡上限,由無限修定至最多5,000美元,希望藉此減緩內地居民來港投保趨勢,惟接近九個月過去後,走資情況未有好轉之餘,更有惡化趨勢,最終令內地再度出招,完全堵塞銀聯渠道。不過,新政策反而令市場憂心人幣貶值趨勢是否難以挽救;以銀聯繳交保單內地客,或可能因銀聯渠道遭堵塞需退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30/19816565
搵Kelly Sell保單
1 :
GS(14)@2016-12-03 05:12:29■Kelly已成兩子之母,陳建穎笑言想借賣保險之名見她。互聯網圖片
95年出道的陳建穎(Ray),總算是生得逢時,當年是廣東歌輝煌的年代,演出機會、平台多的是,與他同期出道的歌星藝人,大部份都曾叱吒一時。
■陳建穎轉職做保險業七年,現為高級分行經理。
與Ray關係最密切的,當然要數與他合唱《打開天空》的陳曉東和陳慧琳(Kelly),當看到他們的報道,感覺更加特別,他笑說:「之前話可唔可以搵蝦餃仔做張單,我喺度呼籲Kelly搵搵我,我唔見咗佢電話!東東報道就唔太多,有時喺澳門睇騷見到楊千嬅!」Ray擔心大家不相信去年舉行二十周年演唱會的千嬅也是同期,不厭其煩的說:「我哋拍《Sunday新地帶》㗎!」採訪:譚倩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2/19852108
傳AXA保單支票 內地銀行不兌付
1 :
GS(14)@2017-01-04 08:12:08【明報專訊】內地走資重要渠道是購買香港保險,內地監管機構從去年初開始不斷出台各種新政打擊內地客買香港保單,昨日有內地媒體曝出中央最新一招殺手鐧——理賠金額內地銀行不予兌付現金。
全面封殺境外買保險
《深圳商報》報道稱,目前香港壽險保單理賠款、壽險保單分紅、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收益,在內地變現,均遭遇障礙。有香港AXA保險公司代理人透露,客戶拿到AXA公司的支票到中國銀行兌換現金,上個月還可以操作,這個月中國銀行就不收支票了。中國銀行深圳營業網點則回應稱,目前境外財產險、健康險、意外傷害險等消費保險的理賠款支票,可以正常兌付,不過,投資分紅類的保單,中行已經無法入帳,並指出「國家不支持境外購買保險,我們國家的資本帳戶尚未開放」。
去年2月,內地出台了銀聯卡刷卡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5000美元的規定。3月份禁止內地居民使用第三方電子支付方式購買壽險和投資性產品。10月禁止使用銀聯卡在香港購買保險產品。到12月,又再要求中國境內辦理的萬事達和Visa信用卡購買保險產品,單隻保險產品的最高刷卡額限制在5000 美元。1月起明令禁止購匯買分紅型保單,再加上理賠款不予兌付,可謂趕盡殺絕。
保誠友邦經紀:未遇類似情况
有保誠和友邦經紀回應,均未遇到類似案例,但也擔憂未來此種局面的到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76&issue=20170104
龍彩霞:揀醫療保 要追得上通脹 定期檢視保單 宜貨比三家
1 :
GS(14)@2017-03-24 15:55:34【明報專訊】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醫療通脹長期高於一般通脹。除醫療技術發展間接令醫療開支增加外,醫院費、醫生費和藥物等價格亦持續上升,導致醫療通脹壓力有增無減。而香港的醫療費用預期會持續攀升,投保人最好定期檢視自己保單的保障範圍能否追上醫療通脹或醫療趨勢。
近期有保險公司向私家醫生發信,提出有「醫療所需」時才要求病人住院等建議,引起醫學界極大迴響。投保人最主要關注是投保自己在需要時用得着的醫保,因此必須細閱索償條款。其中投保時要考慮是會否包括門診,如果包了門診,保費一定較貴,還有住頭等、二等或大房,當然頭等是最貴。其中私家醫院的收費一般按住房的等級和所需治療方式、藥物等而計算。若受保人入住的病房超出了保障計劃所選的級別,保險公司計算賠償額時,會按保單合約釐定的百分比調低,即住院使費會根據調整基數打折後才賠償。
附加重症保障 超上限亦獲賠償
很多打工仔也有僱員保障,故在職時為減省開支也會先買低保障額,待人工調升時再加大。其實現時醫療開支上升,在考慮保障時應選擇一份專門應付額外龐大醫療開支的附加重症住院保障,令超出賠償上限的指定保障項目也可獲得賠償,以防萬一。保險計劃的保額愈大,保障愈多,保費亦相應愈高。加上保費會隨着投保人的年紀增長、醫療通脹等而提升,所以投保前應先衡量自己的負擔能力,再作決定。
還有,很多醫保的投保年齡上限定為65歲,保單續保至100歲,但有些保單未必為終身,投保人要留意。 任何保單都會訂明不保事項,特別是投保前已存在的疾病多為不保事項,投保人在填寫病歷時特別要謹慎,否則日後造成爭拗也是十分無謂。
留意受保年齡與不保事項
保險業聯會提供了一個案例,值得關注。投保人陳伯住院保單於2008年12月生效,6個月後因下腹疼痛、直腸出血和上腹疼痛入院。經結腸鏡檢查和胃鏡檢查後,診斷為痔瘡和胃炎。出院後陳伯向保險公司提出索償,但保險公司發現其實他於投保前已患有痔瘡和胃炎,並曾多次求診。由於所有病症都是在保單生效日之前已經存在,最終保險公司根據「投保前已存在疾病」條款,拒絕作出賠償。 由於保險單條款十分複雜,在投保前最好諮詢多幾個保險從業員或做多些資料蒐集才投保。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41&issue=20170324
保監局:擬推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
1 :
GS(14)@2017-07-13 10:57:16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47&issue=20170713
文章日期:2017年7月13日
Share
保監局上月底正式接手規管保險公司的職能,主席鄭慕智(中)稱,未來兩年有多項重點工作,包括重提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亦正着手接管保險中介人的規管工作,以及擬定相關發牌制度。
圖2之1 -
保監局上月底正式接手規管保險公司的職能,主席鄭慕智(中)稱, . . . . . .
保監局上月底正式接手規管保險公司的職能,主席鄭慕智(中)稱,未來兩年有多項重點工作,包括重提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亦正着手接管保險中介人的規管工作,以及擬定相關發牌制度。
【明報專訊】保險業監管局(下稱保監局)上月底代替政府接手規管和監督保險業的職能。保監局主席鄭慕智昨日表示,未來兩年有多項重要計劃,當中包括推出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以及訂立發牌制度,接管中介人規管工作。
广告
草案明年交立法會審批
所謂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是指一旦保險公司面臨財務問題,甚至需要破產時,保單持有人也可獲得一定賠償,情况猶如銀行業的存款保障計劃。事實上,政府在2012年時曾就建立此計劃進行諮詢,並曾希望擬訂草案提交立法會,但其後擱置。
保監局行政總監梁志仁稱,現時獨立的保監局接手監管保險業的職能,決定重新提出此計劃,擬在明年把草案提交立法會審批。保監局執行董事(政策及發展)譚偉民表示,現正研究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具體細節,例如是否成立保障基金、哪些人士可受保障、一旦保險公司破產,債權人及保單持有人的優先次序又如何劃分等。
指9萬保險中介 未必全合發牌要求
規管中介人方面,現時規管保險中介人的工作,分別由3個業界自律的規管機構負責,梁志仁表示,保監局會在兩年內接手,並實施法定規管和發牌制度,具體的行業准入條件與專業守則,尚待研究當中,計劃明年就這些細節諮詢業界及公眾。他強調,屆時對保險中介人的學歷有一定要求,入行後亦須持續進修。
保監局執行董事(市場行為)浦偉光表示,當局正建設新電腦系統,日後處理業界牌照申請,未來會加強員工培訓,以便跟進投訴個案、調查及現場審查。
現時本港有逾9萬名保險中介,鄭慕智表示,這9萬多名中介人未必完全符合未來發牌制度的要求,但本港保險業發展前景亮麗,整體中介人的數目不會下降,預料有完善的發牌制度後,反而會吸引更多年輕及專業人士投身保險業。
除上述兩大重點工作外,保監局未來兩年計劃包括推動保險科技,研究法規上有哪些改善空間,讓業界更方便應用科技。另外,正與內地監管機構研究,如何提升香港在吸引內地公司境外再保險的競爭力。由於工作繁多,鄭慕智指該局未來兩年會增聘120名員工,讓員工人數增至300人,主要應付接手中介人規管工作、調查及執法、精算與公眾教育等工作。
抵押保單再投資 賺較高回報
1 :
GS(14)@2017-09-17 12:15:27■劉端端不諱言加入保險業前,對保險了解甚少。
【本報訊】劉端端(Tantan Ryu)在投行界任職12年,在日本階級分明社會,需循規蹈矩,「例如要第一個返到公司,會議上不能發言,即使你有意見,一定要完咗之後先可私下溝通。」
保單分紅率可抵銷利息
她憶述在德銀首兩年,早上3時半起床,4時半回到公司留意美股,6時半開分析員會議,隨即致電客戶詢問潛在交易機會,直至下午3時,再將客戶意見整理等,「平均10點打後放工,但有時3、4點鐘都可以走。」她形容該時期為奮鬥期,其後工作環境已沒當初嚴苛。
Tantan不諱言加入保險業之前,對保險了解甚少,以為僅是與健康有關,之後得悉金融概念可應用在保險——透過買入萬用壽險保單,再到銀行融資,然後進行投資,賺取較高回報。所謂萬用壽險,通常是一筆過繳付特定保費,身故後有保額賠償。例如萬用壽險保費300萬元,身故賠償可高達1,000萬元,而賠償在觸發條件後是確定支付,並非如一般投資產品般回報飄忽。以上述300萬元保費計,若將保單抵押予銀行,假設套現八成,即可支取240萬元,而保單本身分紅率高於貸款利率,故可以抵銷利息。若再將240萬元貸款,進一步投資其他產品,回報則可更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04/20142204
內地客新做保單急跌 銀聯禁購保 首3季保單保費減17%
1 :
GS(14)@2017-12-03 18:13:30【明報專訊】去年底內地當局限制內地人用銀聯卡來港買保險後,保監局停止發放有關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數據,至昨日重新發放。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仍然按季上升25%,但「落閘」措施影響在今年陸續浮現,首三個季度新做保單保費,均按季錄得雙位數跌幅。
明報記者 廖毅然
去年人民幣匯價波動,中央為防走資,先後兩次出招限制內地客在境外以銀聯買保險,先是限制每筆5000美元,至去年10月底,嚴禁除了疾病及意外等旅遊消費相關的境外保險使用銀聯卡繳納保費。
保監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即使有關措施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實行,當季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按季仍上升25%至237億元。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許美瑩表示,主要因為滯後效應,有關影響在今年才陸續浮現。今年首三季,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分別逐步降至188億元、116億元及101億元。首三季合共為405億元,按年減少17%。
萬能險投保金額降近八成
至於內地客佔整體新做保單保費的比例,則由去年第四季的高峰45%,降至今年第三季的28%。受內地訪客減少影響,本港的個人業務總新做保單保費亦有所下降,去年第四季為528億元,今年逐季減少,至第三季為357億元。
許美瑩又透露,被視為走資渠道的萬能險,投保金額亦大減。內地訪客一次過付費買萬能險的金額,第三季降至只有9億元,較去年季度平均值的41億元,大幅減少78%。她認為,內地訪客新做保單保費下跌,原因之一是內地的外匯收緊措施。她表示,一直與內地當局就各種保險監管的問題保持溝通,但外匯措施則屬於國家層面,非只與保險相關。
內地訪客偏好長期保障產品
她又表示,數據顯示內地訪客來港買保險,較重視長期的保障,而少買短期的投資型產品。以今年第三季為例,內地訪客新做的人壽保單,95%屬醫療或保障型,只有5%屬儲蓄或投資型。從購買方式看,99%的內地訪客新做保單屬於分期繳付,僅1%是一次過繳付。
儘管「北水」減少南下,但保險公司各有對策,友邦(1299)表示,重視長期業務發展,而非季度之間的變化,並稱本地客戶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保誠香港則表示,注意到內地訪客新做業務主要在於危疾、醫療及保障等產品,大部分保費非一筆過支付。該公司將繼續開拓多元化的客戶源及銷售渠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07&issue=20171130
保單保障擬上限100萬
1 :
GS(14)@2018-03-12 02:03:45【明報專訊】保監局去年提出會設立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保監局執行董事(政策及發展)譚偉民昨日重申,計劃在今年把草案遞交立法會審議,並透露保障上限為100萬元,業界亦已對此金額水平普遍達成共識。
首10萬保費獲百分百保障
保單持有人保障計劃,是指一旦保險公司面臨財務問題,甚至需要破產時,保單持有人也可獲得一定賠償。譚偉民指出,初步定下的保障水平,為首10萬元的保費可獲百分百保障,超過10萬元的部分可獲80%保障,保障上限為100萬元,以此計算,122.5萬元或以下的保單,相信可取回至少80%的保費。因應此政策而成立的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整體壽險及產險的保障上限分別為12億元及7500萬元。
他又提到,由於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相當高,若人壽公司面臨破產,會先找業界研究能否接收該批壽險保單,最壞情况是由保單持有人保障基金成立新公司去接收。另外,現時仍有細節尚與業界商討,包括可能要求外國保險公司把香港業務的資產由香港託管人持有,以便有財務問題時,可以盡快動用資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20&issue=2018030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