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浪尖”市值:泡沫的卷土重來OR新舊經濟的重構

這是科技巨頭們的一場瘋狂的“你追我趕”。

2017年以來,騰訊和阿里分別以36.95%與41.24%的漲幅(年初至今,下同),先後沖破了3000億美元的市值大關。而在全球市場中,目前市值前五名均為科技巨頭——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分別以35.37%、21.73%、12.38%、28.83%、30.19%的漲幅,繼續領跑全球。這五家公司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了2.7萬億美元。

本次科技行業的大爆發,是繼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的又一次價值泡沫,還是市場對於科技行業的價值重估?脫離了市盈率、市銷率等傳統衡量指標,如此之高的資本市值的背後,賦予科技企業們的真正實力與動力的源泉又是什麽?

但無論如何,顛覆正在發生。

“瘋狂”的市值

走過了2000年互聯網低潮,走過了中概股回潮,騰訊殺入了全球市值前十。從發行價3.7港元,到截至記者發稿時的259.8港元,上市十余年,騰訊股價已經上漲近70倍。當初上市時,時任CFO對員工預言的那句“怎麽都要漲到10港元再賣”已經成為茶余飯後玩笑談資。而在騰訊之後,市值一樣沖破3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也創下了其歷史新高。

“因為投入市場的總資本在一定時間內是維持等量的,‘互概股’上漲反映資本市場對於互聯網行業看好的同時,也反映傳統經濟產業里缺乏更好的活力。”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記者。

放眼美股市場,其三大股指在過去的幾周內都創下了新高。4月25日,納斯達克指數一路狂飆,歷史上首次站上6000點高位。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也節節攀升。標普信息科技板塊今年以來的漲幅超過了14%,好於金融、醫藥和能源等板塊。美國科技公司最大的受益者——蘋果、亞馬遜、Facebook、谷歌、特斯拉等股價更是輪番創新高。

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本月公布財報後,成為了首個市值過8000億美元大關的公司。蘋果CEO庫克表示,今年年內蘋果市值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與此同時,蘋果的現金流也已經超過了整個美國通用電氣GE的市值。巴菲特曾表示:“蘋果是一家非常非常具有價值的公司。”其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披露的第一季度財報中顯示,該公司所持蘋果股票從去年年底的價值71億美元增持至3月31日的價值192億美元。

而亞馬遜和谷歌正在爭奪誰的股價將率先突破1000美元的競賽。截至記者發稿時,兩家公司股價分別為966美元和943美元。最新數據顯示,亞馬遜從上市以來,市場回報率已經超過49000%。但華爾街著名交易員ToddGordon認為,谷歌比亞馬遜更有可能率先觸及股價1000美元大關,因為從走勢來看,亞馬遜幾次有希望的突破嘗試都沒有成功,而谷歌的走勢更加穩健。

此外,納斯達克的另一個明星公司是特斯拉,其市值今年已經接連超越福特和通用汽車,成為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特斯拉CEO馬斯克甚至揚言稱,用不了多久,特斯拉的市值就會超越蘋果。

在這些股票價值上漲的背後是互聯網技術對於傳統行業的顛覆。“互聯網的模式自身在不斷升級,同時對於主體經濟的改造和顛覆還在繼續深化。”雲九資本董事總經理邱諄表示。

未來這些模式將進一步跟傳統行業相結合:雲計算則正在顛覆傳統公司整個IT架構;無人駕駛技術將要顛覆傳統汽車行業;而更廣泛的人工智能也極有可能顛覆傳統的醫療、金融、教育、安防等各個行業。“以此邏輯來看,互聯網巨頭公司的上漲還有很大空間。”邱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泡沫還是價值

此番科技企業市值瘋狂的表現,讓人聯想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前夕的科技股盛宴:20世紀末,美國處於低息周期,資本市場的繁榮帶動對於互聯網行業的投資,以技術股為主的NASDAQ(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路攀升,一度超過5100點。

但這種繁華的景象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隨著美元加息,流動資金變少,企業利潤削減導致廣告投放量減少,互聯網企業現金流被瘋狂蠶食,一度賴以生存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戰。

曾經的狂歡演變成災難。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基金和機構紛紛開始清盤。僅僅6天時間,NASDAQ就損失了將近900點。不少互聯網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陷入困境。

美夢忽然驚醒。這讓大眾對互聯網高市值現象具有一定警惕,在互聯網公司紛紛占據市值高地時,質疑的聲音也同時響起:千禧年事件是否會重演?

對此,55Captical市場策略師MaxWolff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了擔憂,他認為,股價要繼續漲,需要巨大的增長和市場信心,但是這兩者目前看來都沒有完全的保障。“事實上市場上只有那一小部分名字耳熟能詳的科技公司的股價在瘋長。不過債券市場的表現告訴投資者要非常謹慎,因為現在的基本面可能無法支撐股價的持續上漲。市場已經表現出過度買入的跡象。”

不過,大多數業內人士仍然持有樂觀態度。IPO咨詢師、ClassV集團創始合夥人LiseBuy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投資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主要是因為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的基本面非常健康;此外,特朗普減稅政策的樂觀前景也助推了市場資金的不斷湧入。”她預計市場仍會繼續上漲,而且今年IPO的數量也會大幅增加。“投資人尤其看好科技領域的企業,這也反映了人們對數字經濟的信心。”Buyer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究竟是重新估值還是價值泡沫?判定的標準在於這些互聯網企業是否都有抗受風險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多元的業務架構和有效的盈利模式。

“2001年大家對互聯網能有多大作為是沒有信心的,當時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主要是門戶網站,比如說雅虎、網易都是作為信息分發平臺,這類門戶網站創造的價值不明顯。而現在大部分的互聯網企業與傳統產業去結合,走向實踐。騰訊以前就是社交,而現在已經切入到移動支付金融而且發展得不錯,之後可以想象的空間很大。”張毅對記者分析道。

從騰訊來看,從單一的QQ社交產品,衍生出文娛、雲業務等能夠對應傳統產業的業務,同時通過收購,擴大業務範圍,收入來源廣泛。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當初的互聯網初創公司已經成長為巨頭,在不斷試錯中發展出有效的商業模式:除了上千億元的營收外,截至2016年底,騰訊集團還有181.4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凈額。

“股價永遠是前瞻的,對未來的預期肯定不能保證百分百的準確性。按照目前的價格來看,市場對未來是大致樂觀的,這種樂觀能否變為後來的現實,要看很多技術和模式的演進和實施的進度,比如人工智能能否在主流的商業應用上面獲得具體落地的模式,規劃的技術突破能否按期實現,這些當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但是機遇也是空前的,長期來看很難講究竟是泡沫還是低估。”邱諄說道。

稱重機之辯

對於科技企業市值高點的價值判斷,亞馬遜全球高級副總裁RussellGrandinetti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值短期看是投票機,但長遠看它應該是一個稱重機,亞馬遜團隊關註的不是短期市值,而是未來5~7年的事情,“你看到的亞馬遜現在的表現實際上是5年前計劃的。”據悉,亞馬遜當前市值超過4500億美元,股票價格正處於它1997年5月上市以來的最高值。

據業內人士稱,“投票機”與“稱重機”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是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可以理解為,一家公司的當前市值就像是由很多人投票表決出來的,比如華爾街的那些分析師,對某家公司該值多少錢“品頭論足”;但公司的長遠價值應該著眼於不斷增加自身的分量,而不是為拉到更多投票去投其所好。

市值不能被看作一家公司當前各項業績的加總,更重要的應體現對其未來價值的預判。貝索斯在“稱重機”上所做的事,以及那些矽谷巨頭對新領域的探索,恰好抓住了投資人和華爾街分析師的憧憬興奮點。

舉例說,在亞馬遜投資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不久前獲得奧斯卡獎後,貝索斯在內部開了一句玩笑說:“拿到這個獎會讓亞馬遜賣出更多的廁所紙和狗糧。”投資和自制影視劇看似和亞馬遜的電商無關,但背後的邏輯是:一方面,影音服務會進一步提升亞馬遜的品牌效應,進而影響用戶的網購黏性;另一方面,影音服務是亞馬遜Prime會員權益中很重要的一塊,但出於版權因素,亞馬遜無法做到每進入一個國家或新市場,都能像在美國本土那樣獲得豐富的影音內容,它仍然要靠大量第三方內容供應商,因此自制成了一個突破口。這也是為什麽它在印度大手筆投資寶萊塢,做原創電影,並將Prime引入到印度。

不斷有新的權益被添加到Prime服務體系,會吸引更多用戶成為付費會員,促進亞馬遜的電商與其他新業務發展,進一步擴充Prime的豐富度,如此循環下去。亞馬遜會員服務Prime全球負責人GregGreeley對記者說,這就是Prime的飛輪效應。

更大的飛輪是由亞馬遜不斷進入新領域構成的,比如已經在營業利潤中占主要分量的AWS雲服務、Alexa人工智能語音助手、解決市郊送貨成本與效率的無人機配送、改變線下零售業未來形態的AmazonGo技術等,這些都是環環相扣對亞馬遜未來價值的一個個填充物。

同理去看BAT中以生態布局著稱的阿里巴巴,目前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在外界驚訝於阿里不斷拿下各行業並購標的背後,實際上是馬雲對公司整個業務構想的一個梯隊化戰略。從起家時的電商,到現在的互聯網金融,接下去是雲計算,然後是物流,最後是文娛業務。在老業務增速放緩前,會有新增長點冒出來承擔營收支柱。螞蟻金服現在的估值已經達到750億美元,阿里雲5年後的估值也將達到700億美元左右,這些梯隊成員的成長性是推高阿里巴巴股票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新技術、新領域之外,新市場也是未來價值的增長空間。比如現在阿里巴巴和亞馬遜都在大手筆布局的印度電商市場。印度和東南亞的電商環境大致相當於中國7~8年前的水平。當美國、中國這些電商成熟市場人口紅利衰退,進而增速下降時,新市場的用戶貢獻將帶動新一輪增長。當一家公司業務的邊界放到全球時,價值空間就會被加速放大。

數據革命

今年一季度,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微軟五家公司的凈利潤總和達到250億美元。去年,亞馬遜幾乎壟斷了美國一半的電商市場,而谷歌和Facebook幾乎占據了美國數字廣告的全部份額。

可見,在新一輪的互聯網經濟發展中,龐大的數據流的湧入給了科技公司前所未有的實力。數據正在成為一種新型的“大宗商品”,改變石油革命時代的經濟版圖。

20世紀初,洛克菲勒憑借一盞免費的煤油燈控制了整個石油經濟的命脈。一個世紀後,歷史又開始重演。谷歌的搜索引擎、亞馬遜的當日送服務和Facebook的新聞推送都憑借著免費服務獲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這也意味著它們將獲得從這些用戶身上產生的更為驚人的數據信息。正是這些數據給了科技公司巨大的實力。

石油經濟時代的競爭思維已經被顛覆,數據經濟時代里,參與者們的競爭武器是無形的,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智能手機和互聯網誕生了無窮無盡的數據,數據無處不在,而且更具價值。無論你是在跑步、看電視、開車還是逛街,你所有的活動都在虛擬世界中被數據追蹤,並且能夠被分解和提煉。

所以競爭的本質就變成了數據的循環。Facebook的用戶數量越多,產生的內容就越多,數據庫就會不斷擴大;同樣道理,特斯拉的用戶數量越多,無人駕駛自主學習的知識庫就越強大。背後都是由數據所推動的,這也似乎解釋了為何一年只賣7萬多輛車的特斯拉市值能超過賣好幾百萬輛車的通用。

無論是新興科技企業,還是傳統制造業,都無法逃避洶湧而來的數據革命。正如風險投資家J.B.Pritzer所說:“如果你不像科技公司一樣展開行動,那麽就意味著可能已經落伍,或很快就會退出歷史舞臺了。”

而如何用數據資源產生價值,成為數據革命中最核心的部分。

“從數據中獲得洞察”已經被很多技術公司的高層提及。為零售物流行業提供數字化支撐的企業斑馬技術首席技術官TomBiancull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今我們擁有能夠感測來自任何設備數據的能力,這種設備與設備之間連接的本身並不值錢,值錢的是商業。因此只有‘看得見的’,並能為之‘付出行動’的數據才具有價值。”

其中,谷歌在2014年成功收購英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此次收購也表明了谷歌在數據時代下搶先一步的意圖與決心。谷歌首席經濟學家HalVarian曾表示:“算法就好像一種配方,數據是成分。谷歌成功的秘訣是它的配方。”這意味著讓數據發揮價值的關鍵因素,是軟件工程師們所開發的算法的質量。而現在最有效的算法就是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

谷歌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院教授YoavShoham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DeepMind可能無法簡單地通過利用AI程序解決複雜問題的方式創造大量營收,但DeepMind的AI軟件通過分析數據所獲取的有用信息才是谷歌在與其他科技公司競爭中的最大優勢。”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