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加息不利人幣及地產股耶倫「放鷹」 港股無運行
1 :
GS(14)@2016-11-21 00:01:26■耶倫指短期加息可能是適當的。 設計圖片
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在特朗普當選後首次表態,於上周四表示,短期內加息可能是適當的,意味在12月議息時,極可能再啟動加息周期。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曾有三次加息周期,港股期間一跌兩升,但多位受訪專家指,今次加息周期與以往不同,在人民幣貶值和本港地產泡沫雙重打擊下,港股難有運行。記者:黃尹華 余倩敏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第一個加息周期是在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當時聯儲局逐步把利率調高共3個百分點至6厘;第二次是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美國六度上調聯邦基金利率至6.5厘,一共調高1.75個百分點;最近一次是在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期間聯儲局先後加息17次,把利率由1厘的低位調高至5.25厘。
94年加息周期 恒指跌30%
股市方面,美國於1994年的加息周期來得頗為急速和突然,在13個月內加了300個基點,恒指期間挫逾30%。在另外兩個加息周期中,美國利率上升步伐較為溫和,而且正值環球經濟上行周期,港股迎來牛市。但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指,今次歷史難重演,因為這會令人民幣持續貶值,打擊國企盈利;其次是令本港地產泡沫回調,打擊本地地產股。特朗普當選觸發美國加息預期升溫,債息與美元近日雙雙上揚,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亦指,作為新興市場之一的港股將繼續受壓,因本港會成為國際資金的提款機,而人民幣因美元上升而走弱,同樣不利港股後市。
銀行或利好 高息股受壓
美國加息,理論上利好本港銀行股,因本港息口會跟隨美國調整,不過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理事連敬涵提醒,港息未必跟隨美息上升,除非美國明年上半年合共加息兩、三次,逼使本港跟隨聯儲局快速加息,否則本地銀行股未必受惠。要數美國加息輸家,非息口敏感股莫屬。本地地產股、房託股(REITs)、收租股及公用股,均屬高派息一族。自特朗普當選後,息口敏感股已明顯捱沽,惟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料市場將重新追捧派息股,因環球股市暫未進入牛市,而高息股3、4厘的派息,已相當於股票近半回報。不僅本地地產股這類收入與盈利對美國利率較敏感的企業,會受累美國進一步加息,法巴認為內房及中資航空等美元負債沉重、而且收入以人民幣計算的企業,均會受累美國加息,建議投資者避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0/19839408
明年須收集外地客稅務資料港銀稅務新指引不利內地客開戶
1 :
GS(14)@2016-11-21 23:54:31【本報訊】內地走資恐再多道閘!為打擊環球逃稅,香港與各國將實行共同滙報準則(CRS),銀行等金融機構明年1月起收集外地客稅務資料,包括內地客等,並最快於2018年進行自動交換資料(AEOI),分析指內地客透過地下渠道走資,來港購買壽險等投資產品訊息,在CRS框架下將無所遁形,銀行亦傾向提高內地客開戶門檻。記者:周家誠
香港及中國均承諾於2018年進行首次資料互換,而香港暫時僅與日本、英國兩地簽署雙邊協定。不過金融機構亦準備就緒,大部份非香港客戶,明年開始須向金融機構申報稅務居住地,預備日後進行自動交換資料。有與銀行合作的會計師指出,銀行因新例合規成本增加,以及在規避風險原則下,有誘因提高內地客開戶門檻。
■銀行等金融機構明年1月起開始收集外地客稅務資料。 資料圖片
將與內地稅局交換資料
所謂CRS,實際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推出的國際指引,參與主權國家及地區超過100個,以提高稅務透明度及打擊跨境逃稅。以內地客為例,2017年起來港銀行開戶、買保險等,將要提供稅單,機構於2018年開始,將每年一次把客人財務賬戶、結餘、所得利息等資料呈交本港稅局,而本港稅局往後與內地簽訂雙邊協議後,資料將會移交內地稅局,分析認為,措施有助打擊資金非法逃離,金融機構未來亦會審查已存在的外地客。德勤中國稅務總監陳復新表示,假設內地人來港買投資性壽險,涉及賺取利息,在CRS下中國稅局將得悉資料,亦有機會徵收增值稅。他又指,CRS要求下,銀行將要提升內部系統、監控、合規等,對銀行而言屬負擔,有誘因提高門檻,不接受低端外地客開戶,有中資行亦曾諮詢會計師意見,不過相信對大型銀行影響較大,「賺幾多錢都好,一單監控做得唔夠好,就會抵銷盈利」。
提高銀行合規成本
羅兵咸永道稅務高級顧問王銳民認為,CRS屬於「全球版FATCA」,將令銀行手續更加繁複,除了要確定現有客戶是否非香港居民,亦要確定新客戶的稅務居住地,「條例無話唔畀外地人開戶,但如果銀行覺得風險高,成本多過利益,衡量利益之後就唔會做」。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分會稅務委員會主席何耀波指出,CRS無可否認令銀行合規成本提高,例如電腦系統、表格、前線員工培訓等,不過是否令銀行開戶更加困難,則屬銀行商業決定,估計不會有大影響。金管局發言人表示,已提醒銀行在實施新規則的同時,亦須公平待客,與客人進行清晰溝通,須在切實可行合法的範圍下盡量減少對客人所帶來的負擔。現時滙豐、星展香港亦有在網頁提醒客戶CRS實行在即。保監處亦向保險公司發出通函,要求他們向客人簡介稅務交換資料帶來的影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1/19840454
許長泰:不利因素已反映 留意新興債
1 :
GS(14)@2016-11-28 08:03:50【明報專訊】特朗普在明年上任後,可能在貿易方面傾向保護主義,以及利好增長的政策及加息推動美元上升,均被視為不利於新興市場。不過,特朗普在競選時的倡議未必能夠完全兌現,在與國會在得出較佳方案之前,撤銷貿易協議的進度很可能相當緩慢。
美元方面,雖然特朗普當選後新興市場貨幣大跌,但近期價格已反映大部分的不利消息,美國通脹上升及財政赤字擴張方面的隱憂亦可能限制美元升幅。
從基本因素角度出發,新興市場經濟已見靠穩,原材料價格回升,有助偏重商品的新興市場國家復蘇經濟,利好新興市場前景。我們認為,美國政局不穩對新興市場未有太大影響。相反,美國經濟增長擴長利好商品市場,假若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未有擴大,則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仍有望優於成熟市場,中國經濟靠穩亦可改善投資者情緒及營商信心。
中國印度經濟改善 料利好工業
受惠於市場情緒改善,拉丁美洲股票自年初至今的表現相對環球大市為佳,雖然明年未必能夠延續如此亮麗的表現,但由於區內多個國家的前景已較之前為佳,其估值上升仍屬合理。展望未來,拉丁美洲須實現盈利增長,方可推動未來回報。
鑑於區內通脹情况終見好轉,各國央行均有空間結束加息周期,或展開新的減息周期,加上推行財政改革,應有助降低多個國家的風險溢價。雖然今年信貸息差收窄,但其現時仍高於長期平均水平。對投資者而言,最關鍵的仍是精挑細選,區分繼續取得進展的國家和仍受不明朗政局困擾的國家,這對長遠回報可以有很大影響。
整體來說,新興市場整體經濟向好,尤其是中國、印度及印尼等大型經濟體,經濟方面的改善已惠及消費相關企業,並有望利好工業範疇,為主動型投資經理帶來機遇,由下而上物色吸引的投資項目。
雖然美國大選結果對新興市場債券及貨幣表現造成打擊,但這項因素僅為短期影響,相關市場在不久將來均有望靠穩。美國目前經濟狀况不俗,為聯儲局提供繼續加息的基礎,新興市場債券與美國國庫券呈負相關性,亦可提供較佳的投資機遇。
摩根資產管理首席市場策略師
www.jpmorganam.com.hk
[許長泰 市况尋根 ]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12&issue=20161128
王弼:美元大荒年 不利新興經濟
1 :
GS(14)@2016-12-19 06:29:55【明報專訊】上周港股表現疲軟,美股則天天創新高,斯人獨憔悴也。資金流向已經非常明顯,無謂再抱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是自6月起許多分析大唱歐洲要走資到亞洲找尋回報,又說港股會重見28000點,一切都因特朗普當選而落幕。美股真的是一枝獨秀嗎?全世界的資金都流向美國嗎?
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起計(11月9日),標普500指數升幅4.38%,不俗,但德國的DAX指數升8.8%和日經指數升19.4%,令人更眼前一亮。當然,計及匯率因素(把歐日股市以美元作結算),歐日股市仍有溫和上升,但相對亞洲市場,以美元計價,馬來西亞跌7%、印尼跌5.8%、菲律賓6.7%、上海A股跌2.3%及港股跌1.8%,資金明顯由亞洲新興市場撤出,回到歐美日發達國家,有聯繫匯率的香港和外匯管制愈來愈緊的中國,股市表現則仍領先區內新興市場。
資金流向主宰資產價格,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所以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是資金會繼續流到歐美日發達市場,還是會逆轉重回亞洲。王弼會嘗試用最新的政治局勢發展,回答這個問題。
亞洲資金明顯流向歐美
首先,讀者必須明白,不論喜不喜歡美國這個世界盟主,但我們確實是活在一個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當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斷膨脹,又或由寬鬆貨幣政策帶動,美元不斷湧出海外,亞洲新興市場就會一片興旺。然而,自2013年開始聯儲局開始討論收水(Tapering),新興市場火紅經濟便開始見頂,中國的外匯儲備亦於2014年中幾達4萬億美元開始回落,展開美元班師回朝的第一波。這個時期,美元流向海外的增速因收水而減慢(留意增速這兩個字),不過總量還是在上升,到QE完全停止以後,又有歐洲和日本央行接力,所以,亞洲還是有不俗的經濟增長,只是增長率較2013年慢一點而已。
特朗普上任 觸發第二波走資潮
但自特朗普當選總統以後,聯儲局和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歐日央行對新興市場的貨幣供應有微妙的新發展。首先,美國再一次加息抽緊銀根,歐央行亦有收水之勢。至於一向以貿赤形式向世界輸出美元的美國,近年在新能源和頁岩氣政策非常積極,已經有不想再依賴入口中東石油的取態(例如從伊拉克和也門撤軍)。不少評論指出,美國由全球最大石油輸入國變為輸出國,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發展,離岸美元自然日見緊絀,而所謂美元班師回朝的第二波,將會由特朗普正式上任而展開,例如他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政策,無論最後能落實多少,總會令美元流出外海的速度進一步減慢。
美稅務優惠 跨國企業資金回朝
最後的殺手鐧,則是給予美跨國企業稅務優惠(Tax holiday)把海外資金調回美國。在貿赤收窄、美元班師回朝雙管齊下,離岸美元資金池勢出現收縮導致美元荒,美元會進一步上升。我相信,如果美國持續加息、貿赤收窄再加企業盈利班師回朝的稅務優惠一一落實,新興市場將會受不了這三管齊下的打擊。可以說,美跨國企業的稅務優惠,將會是引爆新興市場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8484.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48&issue=20161219
盧志威﹕Tesla併SolarCity 不利公司現金流
1 :
GS(14)@2017-01-05 08:11:52【明報專訊】Tesla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大學時已胸懷大志,除了想通過互聯網改變世界之外,也對太空探索充滿興趣,最近看了一篇訪問,他就自爆當時逼自己用1美元作為一天的伙食費,並非因為無錢,而是想進行實驗,測試自己的最少生存費,以平淡的生活追求理想,結果是餐餐食熱狗加橙,或番茄意大利粉。
作為企業家,馬斯克可算是典範,Tesla和SpaceX都是劃時代的偉大公司,其科研成果對全人類都有貢獻,而就算昨晚Tesla第三季業績顯示Model 3的出貨量比預期低,甚至比上一季少近10%,股價都未必會大散。
特朗普當選對太陽能補貼大減
不過,馬斯克把SolarCity併入Tesla,就會損害股東利益,更令人懷疑因SolarCity的創辦人之一是馬斯克的表弟,基於私人原因才作此商業決定,因為市場曾質疑SolarCity的還款能力,2019年11月到期的債券價格,更一度跌至50美元,其後因為Tesla股東通過合併,債價才回升至70美元以上,令人感覺是用Tesla的錢補貼太陽能項目。
其實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有利傳統石油股,對太陽能的補貼會大減,如果失去補貼,太陽能公司能否支持下去實屬疑問。把SolarCity併入,動機看來不是想發展太陽能電池,短期似是想幫助表弟解決SolarCity的財困。作為Tesla股東,最多是本着對Tesla的信任勉強贊成,除非有日能把太陽能業務做大至分拆,否則持有SolarCity愈久,對現金流的影響愈大。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43&issue=20170105
特朗普軍師炮轟德國 歐元急漲 強硬姿態不利港股 分析料雞年開黑盤
1 :
GS(14)@2017-02-02 00:59:55【明報專訊】市場緊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言一行,昨晚其顧問突然針對歐元發炮,指德國受惠於估值偏低的歐元,消息令歐元急升0.8%,同時美匯指數再次跌穿100(見圖)。分析認為,特朗普將正逐步兌現競選承諾,下一個矛頭將是中國。事實上稍早前,他在農曆新年假期間簽署限制移民的行政命令,已令外圍市場震盪,港股或受拖累,在雞年首個交易日開出黑盤。
明報記者 廖毅然、陳子凌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主席Peter Navarro指,歐元現時的估值非常偏低,就像過往的馬克一樣,令德國可以「剝削」美國及其他歐盟伙伴。他更明言德國是美國與歐盟貿易協議的主要重大障礙。報道刊登後,歐元昨晚一度急升逾0.7%至1.078水平,美匯指數則一度跌穿100水平。
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主席 對華強硬見稱
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是特朗普上任後新設的組織,而他委任的Peter Navarro則是著名的對華鷹派人物,長期研究對華貿易,而特朗普對中國的關注,部分是因為Peter Navarro的著作,包括著名的《致命中國》,主張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
盧楚仁:特朗普效應開始變負面
天王國際期貨首席策略師盧楚仁表示,市場對特朗普效應,由正面反應開始變為負面。他相信,特朗普下一步就會向中國「開戰」,有機會展開三大戰線,包括加徵關稅、把中國納入匯率操縱國名單及不承認一中政策。他表示,近日市場已因潛在的貿易戰感到不安,若觸及一中問題,對市場的影響將更震撼。
亞股偏軟 日經昨挫327點
歐美股市在過去兩個交易日表現不佳,道指昨晚11時跌123點,報19848點。部分港股在美國預託證券(ADR)較上周五收市有所下跌(見表)。亞洲股市昨日則普遍下跌,日經大跌327點。盧楚仁認為,雖然過往農曆新年後首個交易日,都有投資者傾向托市,讓恒指以紅盤收市。但今年外圍市况較混亂,港股將受壓,紅盤的機會不高。
周雯玲:港股市底不弱 料調整有限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亦表示,近日投資者正從「特朗普效應」中的升市獲利離場,估計今日仍會延續。「特朗普在競選時說過許多針對中國的言論,而現在正是他交功課的時候。」但周雯玲表示,市場對美國通脹升溫以致加息步伐加快的憧憬並沒有減弱,一旦特朗普在短期內下令推動基建項目,或落實減稅,市場又有機會轉向。
外圍市况未明朗,令港股在1月份交投淡靜,全月日均成交額僅568億元。周雯玲認為,外資並沒有大量流入港股,然而港股市底不弱,即使調整,跌幅亦有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13&issue=20170201
美踏加息周期不利債市 銘基:亞洲高息債抗跌能力高
1 :
GS(14)@2017-02-08 21:37:42【明報專訊】銘基亞洲投資組合經理江曉儀表示,現時亞洲新興市場債券仍然較受美國息率影響,銘基亞洲看好印度及印尼的以當地貨幣計價、息率大概6厘至8厘的企業債,「亞洲高息債本身派息較豐厚,利差角度而言,較能抵禦聯儲加息的影響」。
江曉儀表示,現時中國國債及類似級別債券的風險回報並不吸引,加上內地央行息率見底,暫時內地債券價格承受壓力較大。中國內地昨日宣布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按月跌123億美元。內地進一步收緊規管以壓抑資金外流,中國的資金外流只是過去10年中產階級大幅增加下,累積的財富分散風險需求,「中國銀行體系內的資金多達22萬億美元,每個人只需要分散一點點,也是一個龐大的金額。」
美元計價中國企業債仍可買
內地資金外流持續,即使近月不少經濟數據止跌回升,外匯儲備仍是連月下跌。江曉儀認為,「我會將資金流動比喻為我們的循環系統,你的心臟會有大動脈去輸出血液,靜脈則讓血液再流回心臟,如果管理不當,隨時會有心臟病。人民銀行的職責就是要好好地管理每天大量流入及流出的資金。」她認為,過去10年中國經濟起飛令大量中產階級冒起,財富迅速增長加上沒有完全開放的內地市場,令資產分散度降低。
她表示,以同樣人均生產總值達1萬美元的階級比較,內地的市民只是在內地物業、股票或銀行存款之間分配,其他國家的市民則會於不同的國家及資產類別中分配,將資產蒙受損失的風險降低。內地人在平均薪金大幅上升下,分散資產風險的需求暴增,近年人民幣貶值亦成為內地資金外流的催化劑,導致過去一年多以來的走資潮。
印度年內有望減息 利好債價
她表示,在資金淨流出的同時,人民銀行及內地政府亦致力尋找辦法增加資金流入渠道。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去年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但暫時內地債市對外資並不吸引,「我們認為,現時的中國債券並沒有達到合適的定價(not pricing in),這些債券並沒有提供足夠吸引的風險溢價……中國利率已見底,加上人民幣正承受莫大的外流壓力,因此對外資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吸引的入市時機。內地選擇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相信只是一個預備工夫,確保當外資流入時,能夠有更簡便的渠道。」
外資對內地債券仍然謹慎,但江曉儀認為,以美元計價的中國企業債券仍然有部分可以投資,「我們仍然持有部分美元計價的中國企業債,並看到一些有趣的機會。但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我們看法較為審慎,現時亦沒有持有任何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
中國債券前景未明朗,但江曉儀在其他亞洲新興國家當中看見不少機會。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就移民入境事宜與輿論爭辯,就市場及經濟的行動則暫時未有新動作。在特朗普提出的種種經濟相關政綱中,最令市場擔心的,莫過於在貿易上採取保護主義的主張。
高息債對冲美國加息
江曉儀認為,印度在經濟及貿易上受美國影響較小,加上印度去年底進行的去貨幣化行動,令該國今年內有望減息,減息將利好債價,故看好該國企業債的前景。
貨幣方面,過去數年在投資者規避風險下,不少新興市場貨幣被超賣,其中印度盧布及印尼盾也處於低位。她表示,印度及印尼以當地貨幣計價的企業債息率較高,貨幣升值潛力亦增加債券的投資價值。她推介息率6厘至8厘的企業債,「由於高息債的整體息率較高,即使美國加息,仍然有較大的緩衝。在收息的角度而言,甚至比一般人認為零風險的美國國債更安全」。
明報記者
[蘇樂恩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598&issue=20170208
文在寅出師不利 難改兩韓關係
1 :
GS(14)@2017-05-18 02:14:02北韓在文在寅出任南韓新總統後再次試射導彈,基本上是對他的對話與制裁並行政策下馬威,令文在寅的改善兩韓關係願景出師不利,難以開展對話。
先決條件須停挑釁
文在寅在競選的時候,表明兩韓對話的先決條件,是北韓停止軍事挑釁行動,昨天北韓試射導彈後,他重申北韓要「改變態度」才可能有對話,但他之前口風明顯對核試較強硬,警告北韓如第六次核試,他難在五年任期內改善兩韓關係,但對試射非洲際導彈警告沒那麼強烈。曾任盧武鉉政府統一部部長的李鐘奭,力主打開對話之門,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執政六年都未有首腦會談經驗,外國沒有領導人親自說服他棄核,在無接觸無共識的情況下,令朝鮮半島局勢危機四伏。他亦指出,南韓想在半島問題發揮主導作用,兩韓對話是「最有力的槓桿」。不過,無論是南韓、美國還是北韓,近日放風稱願意對話都說要符合條件,緩和局勢的時機隨時在條件談來談去談不攏中錯過。曾任保守派前總統李明博幕僚的車斗炫指出,以北韓今年的行為來看,不會對文在寅特別賣賬,因為北韓的首要對話談判對象,始終是美國而非南韓。
DailyNK網站英文前主編格林(Chris Green)認為,北韓或會在兩韓離散家庭團聚問題和對明年南韓平昌冬奧取態,發出願緩和局勢的訊號,甚至會為對話擺出凍核姿態,但隨時可以反口,所以在要觀望一段時間下,文在寅的兩韓經濟合作短期難展開。《韓國時報》/《韓民族日報》/美國NKNews.org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5/20021710
陳茂波:貴租不利經濟發展
1 :
GS(14)@2017-06-10 12:21:37【本報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發表網誌,指本港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早前發表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中,在綜合競爭力蟬聯第一,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不過在「經濟表現」一環則由第5位滑落至11位,同意租金成本高昂是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
續大力增土地供應
陳茂波說,今年排名首4位仍是香港、瑞士、新加坡及美國,但頭20位的經濟體絕大部份都有變動,反映國際間競爭非常激烈,如步伐稍為放慢,就會很快被其他國家趕上。他續稱,香港在IMD報告的「政府效率」和「營商效率」兩個範疇續佔鰲頭,證明本港優良法治、強健公共財政、廉潔社會風氣、簡單低稅制和穩健金融系統等軟實力,都得到國際認同,故不少跨國企業選擇來港設據點。不過,他則認為因去年初環球經濟欠佳,本港這類細小而高度外向的經濟體影響較大,故拖累「經濟表現」一環的排名。而今年以來,環球經濟氣氛改善,本地經濟穩步好轉,首季更錄得近6年來最快的按年增幅,如果勢頭持續,今年經濟表現會較上年好。他又認為,在「經濟表現」範疇的「價格」項目中,63個受評核的經濟體中本港排第62位,顯示本港高昂的生活成本,認同租金成本高企是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強調不會鬆懈,繼續大力增加土地供應。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5/20044744
國策透視:新政策不利長汽
1 :
GS(14)@2017-09-17 16:35:57昨日A股和港股的新能源車股炒起,事因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周末表示,正研究禁售燃油車時間表,「雙積分」政策也即將公佈。參考歐洲經驗,英國政府公佈到2040年才禁售燃油車,相信中國只會更遲。反而即將生效的「雙積分」政策,對傳統車企帶來殺傷力,尤其以生產SUV為主的長汽(2333)將首當其衝。工信部去年頒發文件,規定日後所有車企必須獲得新能源車積分,才能營運。但該文件只是徵求意見稿,尚未生效。根據文件內容,如果不生產新能源車就需要向其他車企購買;而如果生產新能源車後獲得超出規定的分數,則可以轉售獲利。所謂「雙積分」是指新能源車積分和油耗積分。在新機制下,每間車企的新能源車達標積分是按油耗積分計算。簡而言之,車企生產的車輛油耗越大,就需要買更多的新能源車積分。內地過往補貼車企生產新能源車,但眾多車企造假騙補貼;新政策是以類似碳排放交易的方式,鼓勵車企生產更多新能源車,試圖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據工信部數據,目前SUV普遍油耗超標。長汽以生產SUV為主,日後為買新能源車積分將付出不菲成本,可能成為輸家。
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2/2015016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