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查金庸 What’s Up? 一隻無間道的股票?

1 : GS(14)@2015-01-18 02:29:53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3171&search=1

近期在發掘潛力股的同時,亦發現有不少殘股,至今已停牌超過兩年的創益太陽能(2468)近日剛有公布,指現正採取適當行動以落實委聘核數師以開展尚未刊發的財務業績的準備工作,似乎又是一個無間道的故事。

中環茶友話,通告話明,股份將繼續停牌,避談復牌時間表,換言之,係無期! 茶友繼續發炮,自創益停牌以來,當中是非、傳聞不斷,當中包括涉嫌在關連交易轉移資金、收入及稅務等數字上造假。若是事實,管理層可能已屬違法,應該怎麼處理? 目前要否考慮委派臨時清盤官的安排,凍結公司資產,保障投資者基本利益。
茶友面露兇光,雖然未有明言,但相信絕有可能是小股東之一。不論如何,創益2010年10月在新股熱潮中以超購493倍的亮麗「成績」登陸港交所,惹人遐想,相信有眾多上錯車的朋友,感同身受希望有關監管當局能正視事件,在進一步調查事件,查出事實真相,給廣大小股東一個交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47

查金庸 What’s Up? A股一副 試底格局

1 : GS(14)@2015-02-13 11:30:48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7204&search=1

阿爺上周三預告咗經濟唔多掂突然出手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A股不升反跌、內地數據又得人驚(內地進出口總值按年減少咗10.8%),呢個禮拜仲有萬億新股上市,又啱啱推出可以沽空嘅ETF股票期權,似乎一副試底格局。

諗深一層又唔使咁灰!各國放緊水爭取貨幣貶值去促進出口、刺激經濟。晌咁嘅環境下可以預計到中央面對經濟疲弱,減息、降準、令人民幣貶值呢幾招仲會陸續有來。處於呢個全球貨幣戰爭大環境下,阿爺係要焗放水,但係又唔想股市、樓市大升,所以會有一邊放水、一邊出招降溫呢個情況出現,始終晌放水大前提下,資金仍然會比較充足,毋須睇得太淡。
大家都知港股主要係受內地股市影響而唔係受美股或本地因素影響,上證走勢似乎係想下試一吓2,900呢個大關口,如果你做淡友反而去沽空就要慎防大市出現反彈,因為A股跌得多,H股都開始顯現唔跟跌嘅情況。暫時係橫行市格局又係挨年近晚,入貨時要比較審慎,不宜過分積極。
點都好啦,如果你手頭上係高風險衍生工具投機嘅話就定必要嚴守止蝕,如果係實貨數量又唔多的話,即使現時出現些少虧蝕都仍然可以守住,個市上上落落好快可以見到家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27

查金庸 What’s Up? 榮暉賣殼 只欠東風

1 : GS(14)@2015-02-13 11:31:22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7204&search=1

最近查金庸留意到有隻賣殼意圖非常明顯嘅股仔,有一定值博率,就係榮暉國際(0990)。榮暉主要喺台灣做成衣零售,基本上都係蝕本生意。大股東王力平先生已經無心戀戰,舊年11月委託金利豐證券配售手頭上12億股或32.82%股權,每股作價0.2元,王先生減持後失去控股股東地位,只持有29.25%股權。點知唔夠三個月,集團上星期又宣布配售7.3億股新股,配售價0.161元,集資用途係發展借貸業務,完成後,王先生股權進一步攤薄至24.38%。
今次嘅配售代理同樣都係金利豐證券,查金庸絕對有合理懷疑,「金仔」已經幫佢搵緊又或者搵到新殼主,睇返上次配舊股加埋今次配新股,總共有44%股權落入一眾「人頭」手上,相信等時機成熟就會正式宣布賣殼,讀者不妨密切留意,近日資金重新流入細價股,有賣殼概念嘅股仔應該可以吐氣揚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28

查金庸 What’s Up? 查金庸 What’s Up? 一句講晒 繼續打老虎

1 : GS(14)@2015-02-13 11:31:58

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67563&search=1
呢個禮拜港股只能夠用個悶字去形容,歲晚收爐局成交銳減至700億樓下,大家有無悶親呢?



滙控(005)繼續受助客逃稅事件影響,但查金庸相信對滙控股價影響有限,因為事件早晌2007年時已「曝光」,而多國政府晌2008年時都已掌握相關資料,滙控亦已經努力改善內部監控及相關措施,有助紓緩日後監管風險。參照同類型案件,預計滙控或會被罰10億至20億美元,70蚊大關恐勢危。喜歡博反彈、又或者滙控粉絲們可以留意吓嘞!
講開金融股就要提吓我國總理李克強晌廉政工作會議中強調要嚴管公帑、監管資金運用……(下省數千字),總之一句講晒,繼續老虎、蒼蠅一齊打,話畀大家聽金融領域反貪腐已經正式開幕啦!行動正進入私營、公營部門齊抓並進嘅新階段,體現習總所講「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嘅反腐要求。
不禁諗吓買中資金融股又多咗個變數。查金庸又忽發奇想會唔會搞特赦呢?喂,香港廉記啱啱成立時都有特赦啦、美國對非法移民又有特赦啦,因為如果真係要捉去坐監都未必有咁多位!再者如果你被查期間仲會唔會有心機做嘢呢?咁樣搞落去對經濟影響會好大,問題就好似中學生應否談戀愛咁,難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29

What we are reading:好人考第尾

1 : GS(14)@2015-07-05 09:46:19

中國人有不少諺語自相矛盾,例如「好心有好報」vs「人善被人欺」;老外則率直得多:若你Google「Nice Guys」,系統的自動建議是「finish last」,即是好人考第尾。對此,我未見過科學驗證,但這至少在商界符合一般人的印象,譬如近年被奉為商界之神的Steve Jobs,正是以經常精神虐待下屬聞名。衰人是否真的較成功?專家說有點道理。第一,做生意成功牽涉冒險,自信爆棚的領袖較願意(或喜歡)豪賭,賭贏做英雄,賭輸則消失在歷史長河,但我們只會記得和歌頌成功者。第二,心理學實驗證明,人認為囂張無禮的人領導才能較高,因為人跟動物一樣,有「服從大佬」傾向,而囂張正是我們潛意識中「大佬」形象。
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和Steve Jobs頗相似,都是成功科技領袖,也是以衰聞名。他的字典裏似乎沒有「欺人太甚」這概念,無論對下屬、競爭對手或供應商,他都「蝦得就蝦」。對公司的開國元勛,他可以棄之如敝屣;對Amazon有威脅的新公司,他會以針對性割價競爭對付,直至對方低頭──即接受Amazon收購。員工只是他的生產工具,平日工作時間超長,他亦經常約下屬在周末開會,及出席他親自主理的管理哲學讀書會,不少管理人員因吃不消而離職。有人在員工大會中,膽敢提問公司可否照顧「工作生活平衡」,Bezos親自回應:我們首要任務是工作,若你不能全情投入,這裏大概不適合你。只有一種人得到Bezos毫不留手慷慨對待:顧客。Bezos的夢想,是令Amazon成為「萬貨公司」,任何貨種的所有款式都齊備,而且售價要是全宇宙最便宜。他經常推出蝕本服務或推廣,完全不理會投資界的反對,因此Amazon雖然銷售增長神速,但盈利依然似有若無。Bezos可毫不介意,只是瞧不起你們這些凡夫俗子的短視。我作為Amazon顧客近二十年,對這公司倒真是死心塌地。厚待顧客、虐待全世界,是否就是Amazon的成功之道?又是否值得其他創業者和管理人參考?Bezos倒有點幽默感。《The Everything Store》作者訪問他時,他反問:你怎樣避免「敍述謬誤」(Narrative Fallacy)?「敍述謬誤」是指,人為解釋某件已發生事件,選取最「就手」的觀察,然後事後孔明、自圓其說。這種情況,在商管書尤其嚴重,幾乎每本經典作品歌頌一些成功公司,歸納出一堆秘訣後,這些公司很快打回原型甚至急速衰敗。所以,對商管書,我只會當故事來讀。作為商業故事,《The Everything Store》是非常不錯的作品。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05/19208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69

暉灑自如:我有雙重國籍,so what!

1 : GS(14)@2016-05-08 01:40:57

巴拿馬檔案的保密資料在全球多處外洩,有份參與的過百個傳媒機構及新聞工作者忙過不得了,簡直好像聖誕老人一次過給他們千多份禮物,拆到手軟!在香港,有參與的傳媒已數次用三四頁全版,圖文並茂地分析及「解密」,登時與不盡不實的娛樂版拼過高低。洩露的資料分為兩類,除當事人的姓名、身份及他們有權有勢的眷屬外,便是離岸公司的性質,是否有避稅逃稅嫌疑的假設,以及當事人在有關公司註冊文件填入的國籍。又如當事人如填報的國籍非中國籍便會大事標題地扣帽子說某某愛國商人、政協委員竟拿英國護照或新加坡護照等等。這種斷章取義及抹黑令人有錯覺,將本來合法的情況變成令人有不實、不忠、假愛國以至訛騙虛報的感覺!當事人就持有外國國籍或雙重國籍的指控,優秀及有公信力的investigative reporting應說明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國籍法有異,中國國籍法不容許中國公民持有雙重國籍,而香港及眾多其他國家則容許雙重國籍。比如殖民地時代在香港出世的港人都屬英國籍及有資格申請英國護照,雖然這種英國籍的等級及居英權利隨着英國本土因要限制移民入境而多次修改國籍法,令不同時段的英國籍有所分別。回歸後港人亦有權選擇拿英國公民海外護照BNO或中國香港特區護照。



持外國護照港人多

香港向來是一個移民城市,不斷地有新移民從內地及其他地方到來,亦有港人移民外國後或香港學生出洋留學後取得外國護照。兩類港人在不同時段回流亦眾多。我相信不少新聞從業員亦持有外國護照。當然,亦有港人透過投資移民取得外國護照。主權回歸後因應出外旅遊或公幹的簽證安排有所變動,眾多港人亦會多申請一本特區護照來增加免簽證出遊的彈性。回歸前的彭定康政府為了「穩定」港人留港的信心更發了數萬本含居英權的英國護照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就含居英權的英國護照,中國政府亦曾聲明這種護照只是一本旅遊文件,與持有者的中國香港國籍沒有衝突。綜合以上眾多港人持有雙重國籍及持有兩本護照是合法,不爭的事實及因由,在沒有法例強制申報人要把持有的所有國籍都需填在同一個方格之時,我實在想不到一眾資深investigative reporter為甚麼要小題大做,圖文並茂地去挖苦人?



擁雙重國籍是合法

另一類被擺上枱的港人及澳門人是有政協職銜的人。政協委員的職責是議政論政,但不參政,亦無薪水。住大陸境外的政協委員亦沒有法例規定不能擁有外國國籍或護照。其實很多非居內地政協委員僑居歐洲、北美及中南美洲。然而,政協委員與人大委員是有別的。人大是立法機構,必須是中國籍,港區人大亦需透過選舉產生。最後,在香港不能擁有外國或雙重國籍的,只有行政長官、3位司長、11位局長、35位代表地區的立法會議員及36位港區人大代表。所以把其他合法持有雙重國籍人士擺上枱實屬不公道,而且缺德!本人不是資深investigative reporter,如有錯漏,敬請見諒。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506/196000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95

What we are reading:創意不是天才波

1 : GS(14)@2016-07-17 16:00:09

大陽底下難有新事,創意是罕有之物,也像是少數天才的專利;畢竟,世上只有一個Steve Jobs。商學院教授Adam Grant所著的《Originals》,正要打破這迷思:借用「食神」的金句,只要用心(兼適得其法),人人都可以充滿創意。先來個簡單測試:你在家中上網的電腦,用那種瀏覽器?是原廠的Internet Explorer或Safari,還是自己安裝的Firefox或Chrome?經濟學者研究一家大企業的30,000個電話客戶服務員時偶然發現,這班在同類環境、做同樣工作的人之中,若在家有自己安裝瀏覽器的,不但缺席率較低、留職時間較長,工作效率、生產力和顧客滿意程度也顯著較高。起初研究員懷疑,這與個人電腦知識有關,但跟進調查排除了這可能性,因而得出結論:瀏覽器選擇反映的是「接受現實」(用原廠瀏覽器)與「命運自主」(自行下載)兩種性格;對相信自己可以影響或掌控命運的人,工作並不是鐵板一塊,面對顧客的問題時,不滿足於按照標準運作手冊辦事,而會主動找尋新點子解決疑難,所以工作效果和滿足感都較高。創意來自心血來潮,也是一大誤解;Grant指出,富創意的人,比你和我都勤力、更多產,產出越多,有成功作品機會自然越高。畢加索其中一幅名作《Guernica》,一共有79個草稿版本,後世專家研究發現,這些不同版本風格各異,完成的先後次序亦與質素無關,顯示畢加索在摸索改良過程中,並無既定方向,只是嘗試了大量不同效果後「提煉」出精品。倫敦交響樂團曾選出史上最偉大的50首交響樂,當中莫扎特佔6首、貝多芬5首、巴哈3首,但三位音樂巨匠一生的作品數目,分別是600、650和1,000多;他們的大部份其他作品,後世專家公認為「只是」優秀、但非超凡水平。馬丁路德金的傳世演說《I have a dream》當然也不是臨場爆肚之作,而是經幾個月不停修改,到臨上台前一刻才完稿。體壇名將碧咸、阿加斯、老虎活士、冰上曲棍球Wayne Gretzky等,都強調在運動場上的創意,其實來自長年刻苦訓練。由此可見,所謂天才,也靠多勞多得;勤力是態度,不是天賦。這本書可說是和最近本欄介紹的《Peak》講的「成大器必須刻意苦幹」,或者是講成功靠毅力(Grit)的書互相呼應,強調後天比先天重要,我視為用科普包裝的勵志書,能為讀者帶來希望,難怪近年大受歡迎。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7/196978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018

What we are reading:騎呢頂住:誰能駕馭科技?

1 : GS(14)@2016-08-08 00:13:15

今年5月初,一輛Tesla電動車在佛羅里達州公路上全速撞向大貨車,40歲司機Joshua Brown當場喪生,成為首位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失靈的受害者。生產商向參議院調查委員會指證,元凶是自動煞車系統,和導航軟件無關。老闆Elon Musk則在Twitter解釋,自動駕駛軟件未臻完美,目前不能取代司機。可是,從來沒有完美的科技。電腦生物學家Samuel Arbesman在新書《Overcomplicated》中指出,科技只會越來越複雜,終會超出人的認知範圍,但不要期望有一些簡潔物理規律能操控其效果及風險。2009至2011年間,美國豐田車廠因旗下汽車無故加速導致多宗致命車禍,被勒令大規模回收多個型號。包括太空總署專家在內的調查團隊始終找不到肯定的原因,只能歸咎軟件過份複雜,妨礙徹底測試及排錯(debug),因此出現無人能料的錯誤。既然不能保證意外不再重演,有專家建議失控時將變速器推入空檔,就如電腦「當機」,希望關機重開就沒事。可想而知,互聯網、金融市場、跨境電網等大型系統「當機」造成影響全球的混亂之後,更難捉出錯蟲,往往只能見招拆招,左修右補。像膠布繃帶纒滿一身的系統很快就變成電腦人稱為「kludge」(或kluge)的怪物,筆者音譯「騎呢頂住」最貼切不過。作者說,「人類一手創造的科技世界已變得太複雜,超越了人腦的理解能力。我們的噩夢並不是進化生成自我意識後向人類宣戰的Skynet(天網),而是一團糟的系統,錯綜複雜得任何想得出或想不出的錯失都必然發生,而複雜性(complexity)的後果總是意料之外,出錯後才能察覺。」人類累積的知識還能讓少數通才全盤掌握的日子早已遠去,John Wozniak最後一次一人包辦軟硬件設計的蘋果電腦亦已是卅多年前的事物。現在,微軟Office軟件程式長達數千萬行,美國聯邦稅法有七萬多條……專家只能認識拼圖的一角,沒有人能對全局瞭如指掌。作者擔心,只重鑽牛角尖的學院不能培養現代科技社會所需的通才。甚麼都懂的「文藝復興人」只能在文藝復興時期出現,能駕馭科技複雜性的新式通才將會是一種既在專業範疇有深入認識,又對不同領域有廣闊涉獵的「T型人」。他們必須「揭開引擎罩」,直面科技內裏的繁瑣紛亂,不再企圖在那複雜的世界歸納出能準確地描述一切現象的規律。T型人的思維更接近田野生物學家,他們透過觀察、紀錄和分類,以及使用統計、模擬等工具去認識及預測複雜系統的特性,在無可避免的出錯中評估及更新風險。在未來的科技世界,我們需要新一代的使者傳遞和詮譯訊息,以及提供有效的捷徑(heuristic),以穿越或繞過各層面之間的系統大纒繞(entanglement)。作者無意危言聳聽,但認為必須持謙卑的科學態度,既不甘於無知地盲目崇拜,亦不對局部認識過份自信。惟有這種思維,才能面對和解決科技帶來的疑難。Arbesman笑言,「推入空檔」就能解決的錯蟲,其實不是最壞的事。在充滿「騎呢頂住」的新現實裏,司機和設計師同坐一條船,大家都不能預知複雜系統的全部行為。
T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7/19725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79

What we are reading:數眼看奧運

1 : GS(14)@2016-08-14 14:15:31

我是全方位體育迷,除了看直播、追新聞,也愛從科學、歷史、經濟等角度欣賞體育。以《Mathletics:100 Amazing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the World of Sports》的數學視角看奧運,可提供比一般評述深入得多的趣味:何以馬拉松賽程是42.195公里、是個不「齊頭」數字(這並非那位為報告戰勝喜訊跑到死的士兵所跑距離)?現代五項中的滑雪、射擊、跑步、游泳和馬術有何關連?米高佐敦之類籃球高手如何在跳起後長時間「停空」?左撇子運動員是否勝算較高?在高海拔或近赤道城市舉辦比賽,是會製造更多世界紀錄?游泳選手為何在水底潛行會比在水面游得快?數字也幫助掃除誤解。例如三項鐵人,選手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游泳、跑步和單車賽程,高手理應三樣皆精,但分析比賽中三個項目所需時間,撇除1%時間用於中途更換衣服裝備外,游泳佔17%、跑步28%、單車竟佔54%。換言之,專長單車的選手,在三項鐵人有明顯優勢。與三項鐵人不同,田徑的「十項全能」是用一套標準計分法,以選手在四跑、三跳、三擲項總分定成績,不過同樣有偏重個別項目情況。作者分析頂級選手成績發現,100米、110米跨欄、400米及跳遠四個項目佔總得分比重特別高,三個擲項則偏低,1,500米跑更幾乎可有可無。即是說,具短矩離速度(對跳遠也有幫助)的選手贏在起跑前,十項全能冠軍不需全能。數學推理,甚至比慢鏡重播更精確。競步早在1908年已是奧運項目,是個很少人玩、但很多人知道的運動,因為參加者有獨特「扭屁股」姿勢。這姿勢是針對比賽規則創造:為了和跑步區分,競步選手任何時候要至少有一隻腳伸直(膝部不能彎曲)並接觸地面。競步速度取決於兩個因素:跨步的頻率和距離。頂級選手的步頻已極高(和400米短跑跑手相若);「扭屁股」則是把盤骨當作腿的一部份,變相把兩腳「駁長」,增大跨步幅度。20公里競步的世界紀錄是1小時16分,比絕大部份人的跑步時間還快。雖然有裁判沿途監察,電視的特寫和慢鏡重播似乎顯示,大部份選手都不停雙腳離地。有辦法驗證嗎?普通人的腳大約長1米,作者用數學推理證明,要做到世界紀錄的速度、並保持沒有雙腳同時離地,運動員的腳(加上利用「扭Pat Pat」駁長後)的長度需要有2.3米──剛好等於姚明的身高!無論怎樣扭屁股,總不可能扭上頭吧?這足以證明運動員經常在「飛」,亦即是不停在犯規!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4/197350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41

What we are reading:日本攝影界的恒星

1 : GS(14)@2016-08-21 07:50:06

多得臉書提醒,才發現走筆之際原來是世界攝影日。這個紀念日源於1839年,那年法國政府向發明家達蓋爾取得銀版攝影法(Daguerreotype)的專利,並在8月19日宣佈將這項發明向全世界無償公開,因此一般慣以這一年為攝影發明年,實用攝影技術問世至今已有177周年。加上新一屆香港國際攝影節上周剛開幕,現在談2014年推出中文版的《日本寫真50年》似乎正是時候。作者大竹昭子於1993年開始在雜誌連載攝影家的訪問,後來結集成《眼的獵人》訪問集。《日本寫真50年》首部份的四個訪問正是從前作中選出,四人都是生於1938至40、身為戰後攝影界中流砥柱的同代人,可以說每一位都影響了日本攝影後來的發展;第二部份的六位攝影家則生於1962至72,剛好是在《眼的獵人》訪問進行的時期開始活躍。翻看目錄,受訪者中不乏一般人都耳熟能詳的名字如森山大道、荒木經惟、中平卓馬、篠山紀信、蜷川實花,也有我未曾接觸過的佐內正史、藤代冥砂、長島有里枝等。因為本書的時間跨度甚闊,讀者可從中看出日本攝影在九十年代中葉的轉向。新世代(如今亦已屆中年了)擁抱曝光過度、淡色調的視覺風格,並且趨向私密題材,此外女性攝影家湧現,如蜷川、長島、還有未有受訪的HIROMIX、川內倫子等紛紛獲得國內外大獎,嘗試直面性別問題的作品亦屢屢成為輿論焦點。本書關於作品的部份,幾乎都是集中討論攝影集,展覽則鮮少被提及,書中僅有的十頁插圖亦全是攝影集的內頁縮圖,正好反映了日本攝影的一大特色,即以攝影集(photobook)為重要的傳播方式、發表場域,及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攝影集傳統自六十年代開始發展,其重要性相比展覽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表表者如荒木經惟的《感傷之旅》、森山大道的《再見,攝影》,皆已成為藝術史上的經典。全書最精采的是關於中平卓馬的篇章。作者本人也不諱言,相信可能透過對中平的思考,探究日本寫真的最高境界。中平曾是1960年安保鬥爭的學運領袖,他左傾、酗酒、濫藥,39歲時更因為酒精中毒而昏迷,醒來時喪失了一切記憶。他一直執着於對攝影的思考,曾與友人出版攝影雜誌《挑釁》,推崇粗糙、搖晃、模糊的攝影,不久又否定了以往的自己,認為圖鑑式地記錄物體原貌才是寫真的本質。再後來又提出攝影不是自我表現的手段,而是「一種全盤接納世界的被動行為」。這樣的中平卓馬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物,不易捕捉,作者除了訪問他和跟他的好友森山大道進行側訪,更跟隨中平到沖繩拍攝,打開了中平的另一面。細緻的採訪和作品分析,讓我們除了看到戰後日本攝影的某些走向,還讀到攝影家們各具魅力的品性和風格,就像把天空的星星摘下來捧在掌心細看般。查映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21/197439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