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交所:A股實現平穩納入MSCI 主要被動基金已完成建倉

據深交所網站消息,2018年5月31日收盤後,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是自2013年6月MSCI啟動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球征詢後的首次正式納入。

今日收盤後,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啟動會,來自上海市政府、MSCI、滬深交易所的有關負責人以及境內外約八十家金融機構的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標誌性時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蔣鋒、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輝以及MSCI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發表了致辭。

A股實現平穩納入

今日盤後數據顯示,市場運行平穩,總體表現為持續上漲,上證綜指最高3098.08點,最大漲幅1.86%,收報3095.47點,漲幅1.78%,成交1851.9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滬市MSCI納A板塊上漲1.81%,成交76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14%。

從資金流入情況看,滬股通流入MSCI納A板塊金額明顯放大,買入金額增加至112.7億元,創年內單日最高,約為近一個月平均水平(44億元)的2.5倍,146只樣本股上漲率91%,無個股漲停,漲幅超過5%的個股僅7只。從尾盤表現看,最後5分鐘,MSCI納A板塊上漲0.13%,推動上證綜指上漲2.94個點,漲幅0.1%。滬股通買入MSCI納A板塊金額20.28億元,占其全天買入金額的18%。據了解,主要被動基金已完成建倉。上交所全力維護市場穩定運行,基本實現了A股納入MSCI指數的平穩過渡。A股開啟了全面進入國際股票市場的新引擎。

“納入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蔣鋒在致辭中表示,A股納入MSCI之路歷久彌堅,篤誌而行,是中國股票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今天的成功納入,源於QFII、RQFII以及滬港通等多種投資渠道的建設、各項交易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開放,更源於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果的認可,印證了中國資本市場正逐漸擴大的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今天的成功納入,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上交所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積極探索交易所國際化的新模式、新機制、新思路,努力建設成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匹配的世界領先交易所,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向現代化的、既具有中國特色、更富有全球競爭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邁進。

李輝表示,引入境外投資者是中國資本市場以開放促改革的重要方式,證券交易所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機構和重要平臺,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深交所積極回應市場關切,持續推動制度、服務與國際接軌,以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對接更廣泛的境外投資者群體。

亨利•費爾南德茲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的金融市場納入全球的金融體系是21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金融事件之一。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和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除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之外,我也相信國際投資者將在投資中國的過程中,提升專業水準,增長投資經驗。未來,MSCI將努力理解並鼓勵這些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希望這可以推動中國A股以更少的步驟更大的規模納入MSC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08

中興通訊估值再遭基金公司下調,此前被移出MSCI中國指數

下調中興通訊估值的基金公司再添一家。今日,匯安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公告稱,自2018年5月31日起,對旗下基金持有的“中興通訊”股票進行估值調整,調整後的估值價格為22.82元。停牌前,中興通訊每股報價31.3元。

就在昨晚,明晟公司(MSCI)發布臨時公告,中興通訊將暫時不被納入MSCI 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也將從MSCI A股全球通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和MSCI中國A股大盤指數( MSCI China A Large Cap)剔除。中興通訊截至5月30日尚在停牌。本次調整將自6月1日起生效。

中興通訊此前就遭前海開源、融通等約30多家基金公司集體下調估值。值得註意的是,前海開源基金是當時估值調整幅度最大的基金公司。

前海開源基金將中興通訊估值下調至22.82元,相比停牌前的31.31元,相當於按照三個跌停估值。除此之外,融通基金對中興通訊估值的調整幅度也不小,按照24.78元估值,調整幅度僅次於前海開源基金。富國基金則同時下調中興通訊A股及H股估值,兩者價格分別下調至照25.05元人民幣、20.48元港幣,相比停牌前價格均是20%的向下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32

社論:順應納入MSCI加速A股改革

6月1日,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按照預定的方案,MSCI(明晟)將分兩步將233只中國A股股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第一步定於5月31日A股收盤後實施。

令人欣慰的是,A股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被MSCI接納。納入MSCI將為A股引進大量資金,有利於改善投資者結構,並打破當前頗為被動的存量博弈格局。所以從MSCI一年之前宣布將A股納入,就被市場視為利好。

納入MSCI同樣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因此除資金外,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估值方法和市場觀點,也能成為改變A股投資者結構和成熟度的轉折點。不過壓力也不容忽視,因為當A股逐漸與世界接軌時,既面臨境外投資者的擔憂,也有自身改革的壓力。

從此前三次被MSCI拒之門外的理由來看,主要有“資本管制”、“收益權分配”、“停牌的任意性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境外設立A股衍生產品限制”等。MSCI全球指數研究部主管在納入A股後亦稱,進一步納入須以A股的準入狀況與國際水平接軌更加密切為依據,包括久經市場考驗的互聯互通機制、股票停牌狀況的不斷改善以及對創建指數掛鉤投資產品限制的進一步放寬。

以隨意停牌問題為例,為A股長期以來的諸多亂象之一。通常,上市公司遇到籌劃事項、媒體質疑乃至市場行情不佳,均可找“借口”停牌,2015年股市巨幅波動時一度出現數百家公司同時停牌的“盛況”。顯然,這與境外投資者對於流動性的要求相悖,好在經過這兩年證監會和交易所的多番整治,停牌問題已大為改善。5月29日,MSC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亦公開表示,高度評價證監會、交易所等不同監管機構做出的努力和工作。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就是一項有效的倒逼。或者說,MSCI因素的出現,實際上給中國資本市場註入了來自外部的改革動力。類似的情況也曾經出現,早年A股引進了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時,QFII一度水土不服,交易過程中甚至出現摩擦,後來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的一些制度進行了改革,其中包括外資始終無法理解的股權分置問題。當然股改更多還是源於市場本身的需求,但QFII進入形成的倒逼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未來A股如何適應日益開放的趨勢,不妨參考MSCI的要求以及境外投資者的偏好。很明顯,海外長期大型配置型資金不會來充當“韭菜”,外資選股一般遵循的原則是:高流動性、資產結構健康、盈利能力強及分紅比例不低等。

如前所述,影響流動性的停牌因素已經得到改善,一直以來不太關註分紅的A股上市公司,近年在監管層的壓力下亦有所改變。至於上市公司杠桿率偏高,這個長期且普遍存在的問題,近期因債務違約頻發引發不小風波。

過去一個多月,A股出現了四家上市公司債務到期不能按期足額償付,高杠桿率經營無疑是主要原因,也讓A股上市公司債務杠桿偏高問題備受關註。從2018年一季報來看,630家上市公司負債率超過60%,其中18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超過100%。這些公司多數經營者或大股東風險意識淡薄,較少會從經營中產生的現金流去還本付息,而是選擇缺錢就借,讓債務越滾越大,一旦出現經營不善,違約隨即爆發。而且,在剛性兌付打破的背景下,債務杠桿率過高問題急需化解。

因此,納入MSCI後,中國資本市場需要進行既符合自身發展趨勢,又能對接國際新規則的系列改革,以便更好地讓A股與國際接軌,切實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42

方星海:盡快將A股納入MSCI因子從5%提高到15%左右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從5月31號開始,A股納入MSCI指數進一步順應了國際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從那到6月11號為止,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日均凈流入比今年前五個月的日均資金流入提高了1%。證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滬深交易所著手研究相關新的制度,以便盡快將目前的A股納入MSCI因子從5%提高到15%左右,其中就包括了股票收盤價格自律規範,以及創造條件允許境外機構交易股指期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43

MSCI季檢 小型股被「洗倉」

1 : GS(14)@2012-09-01 14:55: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01/News/ea_eab2.htm
今次季度檢討中,中國龍工(3339)及東岳集團(0189),均被剔出MSCI中國指數之列,並被移入小型股之中國指數。龍工及東岳昨日分別跌6.3%及1.9%。至於,從小型股之中國指數剔除的股份中,以高陽科技(0818)跌幅最多,收報0.455元,大跌24.2%。
金利豐昌興被踢走 跌逾兩成
金利豐金融(1031)及昌興國際(0803),原為MSCI小型股之香港指數成分股,但被「踢走後」股價均跌逾20%(見表)。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指出,由於基金要在收市前同時一買一沽,將被剔出行列的股份沽出,並買入在MSCI中比重增加的股份,刺激尾市成交額急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43

MSCI指數換馬 變大戶「賭局」

1 : GS(14)@2012-09-04 11:21:17

又是賺錢機會?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04/News/ec_eca1.htm


陽上周沽空率達32%
不過,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說,MSCI指數成分股變動「近年愈來愈多人玩,所以愈來愈難玩。」他續稱,單看這次小型股變動的股價走勢,預先沽空的基金似乎「好好賺」,實情被剔出的股份未必次次大跌,晉身成分股的公司股價亦不一定顯著造好,最終「開大開細」視乎好淡角力,曾有被剔出公司股價被夾高,賭錯邊的基金便會中伏。但他認同,小型股較少基金追蹤,股價亦相對易操控,基金「搵食」機會較大。
事實上,MSCI旗下各類指數被不少基金追蹤,每次指數成分股變動均會造成相關股份價格變動。這些指數選擇成分股的準則透明度甚低,雖然近年市場上愈來愈多聲音批評,從中獲利的春江鴨或仍然不少。
明報記者 毛婷婷
2 : GS(14)@2012-09-04 11:22:2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04/News/ec_eca2.htm


【明報專訊】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是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所編製的一系列股價指數,涵蓋不同的行業、國家以及區域,獲不少大型基金追蹤。該公司去年底宣布,將此指數系列在大中華地區的中文名稱改為「MSCI明晟」。

MSCI主席兼執行長Henry Fernandez去年11月表示,由於中國業務迅速發展,決定建立本土品牌和標誌以增強公司辨識度。

不過,投資者對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特意為中國市場創作的品牌似乎並不受落,該公司啟用新名稱近一年,基金、市場人士以至傳媒仍舊沿用MSCI名稱。MSCI編制的指數被國際投資者廣泛使用,涵蓋24個發達國家市場和21個新興市場,編製指數包括國家指數、價值指數、成長指數和小市值指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86

納MSCI新興指數 A股大熱倒灶

1 : GS(14)@2014-06-12 14:39:2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2/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引入全球近3000億元資金的好夢落空,MSCI明晟公司昨日凌晨宣布,決定不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MSCI指出,放棄納入A股主要由於QFII和RQFII制度目前仍存在投資局限,未到成熟時機,但會保留A股在審核名單上,明年會再度評審。MSCI董事總經理和全球指數研究部主管Remy Briand指出,即將實行的滬港通非常值得關注,可望有助消除現時投資A股的部分限制。


重視滬港通帶來投資開放

Remy在昨日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難以判斷滬港通會否是明年評估納入A股的主要因素,但MSCI會密切觀察該機制操作,認為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潛在市場發展。初步諮詢顯示,滬港通得到國際投資者肯定,認為這個投資A股的新渠道,可以部分彌補現有QFII和RQFII的不足,例如個人投資者可直接購買A股個股股票。

Remy又指,結果公布後未有與內地證監等部門聯繫,但會繼續就A股開放的意見與政府機構保持溝通,而過去兩年,A股市場事實上已經在逐步開放中。

根據MSCI的審核結果,在之前作廣泛國際諮詢時,收到不少投資者反映憂慮,例如目前投資A股僅有QFII及RQFII的配額、內地設有資本流動限制,以及資本增值稅條款不清晰的問題,此外,其他如不能在當日買賣同一股票、難以同時使用多個券商交易等,也令投資者在實際操作上有一定難度。

交銀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雷賢達表示,對於A股落選不感奇怪,因未能完全自由買賣,就是限制其納入指數的最大原因。雷賢達表示,A股明年重審能否通過,要視乎內地資本市場制度改革進度是否滿足要求。

頒布MSCI中國A股指數

MSCI同時亦宣布,將於本月27日頒布獨立的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可以作為持有QFII和RQFII國際投資者的基準, 並進一步擴充已經相當全面的MSCI中國A股指數系列。MSCI韓國指數和MSCI台灣指數從可能升級成為發達市場的審核名單上剔除,因兩國在解決股票市場準入問題上缺乏實質性發展,例如貨幣兌換限制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59

滬港通再推遲 A股難納MSCI

1 : GS(14)@2014-10-28 12:57:5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滬港通曾成為市場炒作藉口,惟突然無限期推遲,港交所(0388)及一眾券商股齊齊捱沽。不過,對於內地A股借計劃欲走出國際,無疑更是一大打擊。兩大國際指數公司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明晟及富時指數,目前仍按兵不動,美銀美林及國泰君安則預計滬港通可於今年內開通,惟MSCI明晟指出,如年底前仍未有進一步消息,明年將肯定不會納入A股。


市場曾預計滬港通有利兩地交易所的成交量,明顯有折讓的A股市場,自消息公布後跑贏本港股市,同時A股被納入國際大型指數亦變得順理成章。不過,MSCI亞洲研究總監謝征儐昨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稱,如滬港通今年底前未有消息,到明年6月進行檢討時,則該指數不會納入A股。

MSCI﹕年底前無消息 明年不納A股

他表示,因要觀察情及給投資者適應,故明年首6個月會是觀察期。「即使計劃在觀察期內推出,MSCI亦不會納入A股,因滬港通包含的股份、額度及利得稅仍未有清楚指引。」富時指數發言人亦以條文未清晰的理由,暫時仍在觀察是否將A股納入指數內。

美銀美林﹕未來兩月可開通

不過,部分券商對今年內「通車」感樂觀,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分析主管崔巍昨日稱,滬港通料於未來兩個月開通,因未見致命原因。「除非年內無法通車,否則對資金流失影響有限。不過,開通後短期內未必是好事,反而會增添大市下行壓力。」他解釋,開通後會喪失想像空間,故初期中港股市,表現不會如預期般強,成交量亦不多。

國泰君安(1788)主席閻峰接受《匯港通訊》查詢時,同樣估計今年內「開車」,因計劃需要6個月準備,但當局未有講明6個月後開始,故相信現時仍按照計劃推進,與佔中示威的關係亦不大。中港股市昨日或受消息所累,恒指及上證指數分別跌0.7%及0.5%。

滬港通以來A股升兩成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在報告內稱,A股受惠滬港通及貨幣政策放寬概念而熱炒,尤其是A股對比H股有折讓,令內地股市在9月份跑贏港股。然而有關計劃煞停後,有機會令A股市逆轉,短期內會出現調整。實際上,今年4月份傳出消息後,上證指數一度由4月底的2003點,升至10上旬的2389點,累升逾19.3%(見圖)。

(滬港通動向)

明報記者 岑豪、顧冷冰
2 : GS(14)@2014-10-28 12:58:2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2.htm



李小加籲學生 考慮光榮撤退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對於有聲音指佔中令滬港通未能如期開通,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未有正面回應,只稱滬港通開通需要各主要機構一致同意,而香港所有的重要發展都是考慮因素之一。他強調滬港通對中港兩地都極端重要,開通只是時間問題。


李小加表示,滬港通的基本準備已經全部完畢了,但沒有收到通車的指示,還在進一步等候。他說,基礎設施已經完善,但是按鈕啟動,須由各級主要監管當局全面考慮之後決定。目前,港交所和上交所均已完成準備工作,但是自己不可以代表政府機構的意見。被問及佔中是否是延遲因素,他回答:「香港在內地的、在世界上的所有的重要發展都是考慮的因素之一吧。」

「劃時代項目 關係未來繁榮」

他稱,滬港通對中國而言,「是第一次在這樣大的規模上,這樣的深度和廣度上,把內地市場和國際市場連接起來」,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有極大意義,即使對香港而言,亦關係到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繁榮。滬港通有很多複製的可能性,將是劃時代的大項目。他否認市場不穩定是延遲的原因,指出佔中對香港的生活、零售、交通有比較大的影響,但對於金融的影響暫時有限。「金融是香港的心臟,目前對心臟沒有實際的影響。」

談及佔中,他指出,各種各樣的道理都已經說了,多說已經沒有意義了,關鍵是要聽。他認為,學生說的全社會已經聽到了,現在該聽聽大家的,還得聽進去。「退後一步海闊天空,光榮撤退實際上是很光榮的」。他說,警察在佔中問題上沒有嚴格執法,並非瀆職,而是希望給事情找到解決空間,警察的撤退是很光榮的,孩子們也可以考慮光榮撤退。
3 : GS(14)@2014-10-28 14:10: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3.htm



港交所回落 券商看法兩極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推出無期,港交所(0388)早已開始由高位回落,股價自4月10日傳出消息後,由當日收市130.9元,一直炒高到8月18日收報184.5元,其間累升40.9%。然而,昨日下跌4.7%至166.2元,按8月份收市高位計算已調整9.9%。其他受惠概念的券商股,昨日齊齊回吐逾4%以上,國泰君安(1788)及海通國際(0665)等5隻股份,連同港交所的市值,單日已蒸發逾111億元(見表)。


傳出通車後累升逾四成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認為,滬港通推遲令港交所回吐至現水平已合理,「除非最終真是取消計劃,否則現價吸納仍有上升空間,阻力位為184元。」他又指出,如大市成交額回升至每日平均800億元水平,則有利港交所股價,但要升至200元以上有難度。

瑞穗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則指出,即使港交所調整近10%,但估計仍有下跌空間。尤其是滬港通未能在11月「開車」,投資者或決定沽售港交所,如現在買入則有點早。「港交所的估值仍處於高位,之前股價是由氣氛帶動向上,但預料後市會將焦點放回基本因素,即是成交量及季度盈利增長等。然而按目前環球市場情,短期內未必能夠做到。」
4 : GS(14)@2014-10-28 14:10: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4.htm



內地官媒:不會擱置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本報昨日致電發改委金融司長徐林(圖),他表示發改委支持滬港通,但為何推遲,要問中證監。內地官媒如人民網及環球時報等,都報道滬港通是國家政策,不可能長期推遲。


徐林表示,滬港通可以提高融資效率,對於內地的資本市場開放也有好處。因而發改委的態度是支持的,他相信延遲是技術上的問題。

人民網援引資深人士稱,國家既定的政策不是兒戲,不可能無限制擱置下去,「滬港通的按鈕在國務院,推出時機是決策者判斷時間點的問題,目前滬港通推出不存在任何障礙。」

《環球時報》﹕兩地皆利好

另外,《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援引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稱,就制度、技術、各項測試而言,滬港通前期準備比較充分;從市場發展和市場開放來說,擴展新的投資渠道對兩地都是好事情,滬港通應該盡早開通。該報稱,如果滬港通可以開通,利好將是雙邊的,一方面香港股民能夠買到內地的股票,相當於進入了一個更大的資本市場。

另一方面內地人可直接買到香港股票,可以獲得與國際市場迅速接軌的機會。
5 : GS(14)@2014-10-28 14:10: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8/news/ea_eaa5.htm



內地不乏阻力 借佔中發難


2014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滬港通未能如期在10月開車,有熟知情的消息人士說,香港跟中國內地一直談滬港通,雖然人民銀行及中國證監會都全力支持,但有其他官員有意見,敏感的地方包括兩地監管機構對跨境內幕交易案要交換調查資料等。原要推滬港通已不是容易的事,香港一個月前佔中啟動,令到內地要求延遲開通聲音更加響亮,而令到滬港通未能完成臨門一腳。


滬港通現時尚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如投資者買A股獲利是否要繳交資本增值稅。雖然國稅總局未就此事有公布,但一般認為應不致於會攔阻滬港通推出。有消息指出,雖然兩地證監會已簽訂備忘錄,列明一旦有跨境調查,須向對方通報案件的基本情,有必要時向對方提供所需資料,但香港證監會若發現有內地投資者在港股進行內幕交易,需要中證監提交資料,還要得上海交易所配合。當中牽涉不少利益問題,中央政府內,對是否完全向香港證監開放內地敏感買賣資料,亦有不同意見。有熟知情的人士說,滬港通始終是內地向外開放資本市場的一大步,要面對新的風險,在香港政局出現不明朗因素下,中央自然多一重顧慮。

兩地刑罰差異 需研究解決

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曹紅輝回應本報稱,兩地監管機構確實有不統一的地方。譬如,中證監若要向上交所查詢交易資料,必須立案偵查,即掌握部分證據且認定涉嫌內幕交易。其次,內幕交易在內地定性為刑事犯罪,刑罰很重,不僅要坐監,還要沒收全部財產。他又表示,這些差異需要雙方共同研究解決,但如果雙方目標一致,解決司法、技術問題並沒那麼困難,這也不是很大的衝突。
6 : GS(14)@2014-10-29 14:16: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9/news/ec_eca1.htm



滬港通需過三關 MSCI方納A股
佔新興指數一成 1.2萬億追入

2014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MSCI亞洲研究總監謝征儐接受本報專訪指出,滬港通將解決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的三大難題,不過必須過三關,即順利開通、額度充足及投資者廣泛採用,才能將其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若A股全數納入,中國佔新興市場比重將由兩成增加至三成。按目前有1.5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計算,增加一成比重,相當於為A股注入1500億美元(等同1.17萬億港元)資金。


MSCI指數是全球投資組合經理採用最多的基準指數,目前共計有1.5萬億美元的資金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3月開始諮詢將A股納入旗下。不過,謝征儐表示,由於投資者對於資金流動性和監管風險有保留,再加上稅收未清晰,因而,6月評核時,決定繼續諮詢一年。

初步納入A股市值5%

他續稱,即使滬港通「準時」在本月27日開通,也需要時間觀察其發展,再與國際投資者商討,未必能在明年獲納入指數。他認為,投資者並不會第一時間進入滬股通,而是需要時間觀察。

投資者想知道明確的開始起點,成功推出後,若額度充足,國際投資者廣泛採用渠道,才有可能納入指數。謝征儐指出,初步會納入A股市值5%,最終若全部納入A股,中國在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會從20%增加到30%。

解決境外投資者稅務風險

謝征儐說,滬港通將會解決QFII、RQFII面臨的三大難題。首先,滬港通只有總的配額,操作上先到先得,解決了QFII、RQFII下,小型機構投資者由於沒有配額,無法進入A股市場的問題。第二,QFII不能做到每日的流動性,RQFII流動性只局限於開放式基金,比如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滬港通沒有資金流動的限制,股票賣掉可以即時得到現金,投資A股不設鎖定期。第三,QFII、RQFII下,稅收問題從未清晰釐定,滬港通啟動可能一次過解決困擾境外投資者的稅務風險問題。

限制投資機會 渠道需完善

不過,他指滬港通也極待解決下列問題,第一,運作上,滬股通須於交易前一日把欲出售的股票轉至券商一方,才能在當日賣出,投資者對此多有異議;第二,到底誰是最終的投資股票收益人?內地與香港證券法律有差別。舉例而言,如果香港交易所託管方倒閉,按照中國證券法令,是否承認外國投資者是最終受益人;第三是渠道完整性的問題,目前滬股通只可以投資568隻上海股票,有限制性的投資機會,渠道完整性需要改善。

明報記者 顧冷冰、岑豪
7 : GS(14)@2014-10-29 14:19: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9/news/ec_ecc1.htm



周松崗:不會胎死腹中


2014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香港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城市。」當被問及香港是否安全的時候,港交所(0388)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周松崗這樣回答。他昨日出席貿發局在巴黎的推廣活動,坦承也有外國投資者關注佔中會否影響滬港通的推出,「他們希望有個清晰的說法。」


「一向沒確實啟動日期」

周松崗在會後再和記者談及滬港通的問題,他重申,滬港通在10月份啟動只是市場的期望,一向都沒有確實日期,所以現在大家說延期是「捉字蝨」。至於有報道指出,中央憂慮佔中,因此滬港通將無限期延遲,周松崗卻認為滬港通絕不會胎死腹中。

「中央曾經明確指出,要促進金融市場雙向交易及人民幣進一步開放,憑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是最適合的地方、以最低的風險幫助中央推出各種改革。」他指出,中央對香港仍然充滿信心,與香港股市互聯互通,是在最少監管制度改變下作出改革,完全符合政策需要。

港交所環球市場科聯席主管羅力表示,即使撇除地理上的優勢,香港擁有健全的交易系統,能夠滿足滬港通的要求。「與香港互聯互通,中國可以達到改革的效果,同時繼續控制貨幣流動,這是倫敦和新加坡都做不到的,我不認為中央會有B計劃。」

滬港通篤定無法在10月啟動後,周一恒指下跌,但昨日即回升377點。周松崗表示,這反映市場跟2007年截然不同,現在是更為理性、穩定,同時亦代表市場相信政策不會改變。他強調,技術上已經準備就緒,只待解決資本增值稅及配股問題,一旦當局明確給出啟動日期,所需的最後準備時間將少於早前所說的兩星期。「只待滬港通啟動,我們就可以處理下一步的工作,包括討論『深港通』,及商品上的互聯互通。」
8 : GS(14)@2014-10-29 14:20:5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9/news/ec_ecd1.htm

貿發局:佔中無損外商興趣


2014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貿易發展局昨日開始在法國巴黎及意大利米蘭展開「邁向亞洲、首選香港」的推廣活動,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表示,在巴黎舉行的論壇有多達1700人登記,遠多於該局原先預計的約1000人,認為佔中行動已持續一個月,並沒有影響香港的投資環境,外國中小企對香港依然感到興趣。


巴黎論壇1700人登記 超預期

今次是香港歷年在法國舉行的最大規模推廣活動,共有5個商貿團隨同貿發局出訪歐洲,涵蓋服裝、食品、酒業、科技及數碼娛樂等行業。方舜文表示,法國企業的反應遠超預期,現已安排了超過500個商貿會議,讓法國企業與來訪的香港企業會面。方舜文又援引法國領事館提供的數據,表示現時在香港設立分公司的法國公司,已多達1000家,比5年前只有約500家,多近一倍。

港電子展4100個參展商 歷年最多

10月及11月是香港傳統的展覽旺季,佔中對展覽業務是否有影響,可從數據反映。方舜文指出,早前剛完成的電子展,4100個參展商是歷年最多,全部都如期參展。買家數目為9.5萬個,較去年少5%,但廣交會同期舉行的電子展,買家數量下跌超過一成。剛在本周一展開的燈飾展,2500個參展商沒一個缺席,首日人流與去年相若。

她表示,在電子展開始前,確有不少參展商查詢佔中對展覽的影響,尤其關注交通問題。貿發局亦因此與港鐵及天星小輪溝通,為展覽增加地鐵及渡輪的班次,而以往只有大型公開展覽如書展,才會有類似安排。她相信今年餘下時間的展覽都不會受佔中影響。

拓東盟市場 重印尼財富管理業

至於未來在外國的推廣活動,方舜文表示,「邁向亞洲、首選香港」的推廣活動明年會在芝加哥及多倫多舉行,之後會進行檢討,並把眼光轉向東盟,因為東盟共同體或將在明年成立,「香港的角色要擴闊一點,除了作為內地走出去的平台,也可作為東盟國家走出歐美的橋樑。」

她指出,東盟國家有6億人口,很值得關注,香港可與新加坡一較長短,並以年輕中產人數正大幅上升的印尼市場為主。她表示,早前的調查顯示,印尼人對香港的娛樂、飲食、服裝及金融業很感興趣,尤其是金融業,由於印尼的財富管理業並不成熟,香港可考慮在這方面尋找機會。

明報記者廖毅然巴黎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243

MSCI:納A股須掃4障礙

1 : GS(14)@2015-05-21 12:19: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21/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萬眾期待A股於6月份能否納入MSCI指數,藉此推升中港兩地股市。昨日MSCI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謝征儐接受本報專訪指出,目前無論是滬港通還是RQFII,均未能確保投資者可自由買入,深港通也未開通。因此,即使6月大限已近,要被納入仍需面臨四大障礙(見表),分析指若屆時A股「入摩」被拒,將拖累上證指數下挫2%至3%。

明報記者 顧冷冰、廖毅然

謝征儐重申,A股加入MSCI指數最看重的是可進入性(accessiblity),目前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是RQFII和滬港通。RQFII雖然便捷,但受眾有限,無法讓投資者全面採用。謝表示,該渠道在香港的額度去年已用盡,至今仍未新增,「有大型機構拿不到相應的額度,也有小型機構完全沒有額度」。而世界範圍內獲得額度的也只有11個國家和地區,當中,美國作為最大的資本市場也無額度,顯示額度分配尚未做到市場化。

倡滬港通廢除額度限制

此外,他也倡議廢除滬港通的每日額度限制,指此乃日常運作中的障礙。雖然額度用爆只出現過兩次,但並非因為額度充裕,而是由於不少基金未能入場。謝征儐解釋說,指數基金通常會在收市前才掃貨,從而減少跟蹤指數的誤差。一旦遇到額度用盡,導致無法交易,後果嚴重。

滬港通開通初期,MSCI指出其三大問題,包括實益擁有權、提前搬貨,以及市場覆蓋範圍。時至今日,謝認為,此三大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雖然中證監已經澄清了實益擁有權,但基金最終能否入場還取決於公司本身的看法,內部法律顧問是否完全有信心。盧森堡註冊基金更需要時間更改文件條款,「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至於搬貨問題,雖然已有解決方法,但「至今沒有被整個市場認可的解決方案」。而市場覆蓋範圍方面,謝則指可通過深港通來補充。

坦言深港通為「主要條件」

深港通通車是否是A股「入摩」的前提條件?謝也承認「確實是主要考慮」。但他指,假設滬港通完全順暢,雖只能投資500多隻股票,但MSCI可以只針對滬港通股票編制指數。「只有大型股份可以交易,並不影響MSCI發展相應的指數產品。從國際投資者來看,只有500多隻股票具有可投資性。」

中信銀行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現時市場認為A股6月納入MSCI有一半勝算。如未能如願加入,或帶來中港股市短期震盪。A股會在消息宣布後下調2%至3%,港股無直接影響,但可能會跟隨A股下挫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42

MSCI今公布結果 A股納入機會料微

1 : GS(14)@2015-06-10 19:17:0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0/news/eb_eba3.htm
【明報專訊】MSCI將於香港時間今晨,公布指數檢討結果,會否把內地A股納入全球指數,成為外界關注焦點。不過,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A股獲納入MSCI時機仍未成熟,因此估計今次繼續落空機會較大。

中國市場大 時機需更成熟

中金公司首席運營官楚鋼昨晚在加拿大表示,儘管中國政府已大力推動金融市場開放,而且富時指數公司日前把A股納入旗下新興市場指數,都給予MSCI壓力,但他認為,國際間仍有不少投資者認為時機未成熟,因此估計MSCI不會在今次檢討中納入A股。

楚鋼指出,海外投資者關注中國市場並未成熟,但其實當年韓國市場被納入時也未成熟,只不過投資者普遍認為中國市場較大,要更成熟才可加入。他又指出,富時雖然把A股納入旗下新興市場指數,但若果追蹤的基金不多,指標性有限。

南方東英總裁丁晨則在同一個場合指出,A股被納入MSCI「並非是與否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她指出,有部分外國投資者認為投資A股仍有障礙,但她認為已有很多不同的渠道可參與A股,而且連富時也把A股納入旗下指數,證明海外主流投資者都認可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她相信,MSCI加入A股是很快的事情。

信証﹕今年機會都不大

此外,中信証券(6030)董事總經理兼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表示,今年A股加入MSCI機會不大,但他認為牛市仍會延續,預計後市波幅將加大。他指出,美國加息將會對全球市場產生影響,而目前A股整體市值占GDP比率尚未達到2007年高位,相反美國該比率已接近2000年科網股泡沫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